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

信息化工作方案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随之而来的是重组后的集团企业最敏感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许多集团企业开始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全面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规划。信息化已成为集团企业在新的发展时期促进和带动各项管理工作创新与升级的重要手段。因此希望通过探讨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思路,为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1、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集团企业一般都是从事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的原因,集团信息化水平因行业技术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竞争环境、效益等因素而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技术含量高的、处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行业竞争压力大的,经济效益较好的集团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信息化建设水平也较高。如国内石油化工、电力、航空、烟草行业的集团企业。

总体而言,我国绝大多数集团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于跨国企业,甚至与上述集团企业相比差距也较大,基本上处于将信息技术应用局限于单一功能或管理领域的初级阶段,离信息技术应用于经营管理的整个流程和应用于集团企业外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根据笔者在大型集团企业的实践体会,总体来说集团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集团成员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差距较大。国内新组建的集团普遍存在成员企业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集团总部和大多数成员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局面。

(2)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复杂程度较高。除一些主体业务领域突出的集团企业可以围绕如ERP这样制造业通用软件或行业专业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外,很多集团企业往往是跨多个行业领域,这导致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和思路各不相同,极其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3)集团企业较少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去考虑信息化建设问题。集团企业还未形成定期制订或修订中长期信息化规划的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可以定期考虑信息系统能否支持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而不是缺什么就建什么,缺乏总体规划。

(4)集团企业缺少即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各级复合型信息化人才。集团企业信息化复合型骨干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使得各级信息化决策人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的本质是管理问题,往往从技术和成本角度选择高校和纯软件公司进行自行系统开发,增加了项目的风险。

(5)集团企业信息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的落后约束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又由于缺少系统的管理手段和防范措施,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无法满足应用系统发展的需要。

2、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必要性

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向,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的前提与依据,其核心内容是要从企业经营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中抽取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形成总体的、全局协调一致的信息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基础。

为了在信息化建设中有效地规避风险,集团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要定期在集团经营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运用信息化规划手段来确定未来几年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发展阶段、建设重点、总体方案、所需资源和实施方案。信息化规划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通过制订信息化规划,集团企业可以围绕信息共享和协调工作为目标,消除集团内部应用系统间信息孤岛,规避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的风险,从而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化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已成为当前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3、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信息化建设以及开发应用标志着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用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推动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因此要以“服务于集团发展、服务于基层应用、服务于集中管理”为目标,抓应用促发展,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支持集团企业业务发展规划的要求。

一般来说,集团企业在制订信息化规划时首先应注意遵循国家、省市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总体部署,然后紧紧围绕最新的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立足于集团和行业实际情况,以超前的思路、开拓的精神和务实的规划来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于那些信息化基础较薄弱的新建集团企业,笔者建议其集团信息化规划指导原则应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以信息和资源共享为目标,分步实施,重点先行,基层应用和总部平台建设并举”。这些指导原则应贯穿于集团信息化规划的全过程,同时也是今后集团信息化规划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依据。

企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企业各级组织按照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决策流程去实现企业发展规划目标的一项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因此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必须根据信息技术在行业中应用的规律来制订信息化规划。根据在集团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的一些经验体会,笔者认为在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1)坚持围绕集团战略确定目标的原则。信息化规划一定要从集团企业经营战略出发而不是单纯地从信息系统的需求出发,避免陷入脱离企业发展目标而进行盲目建设的困境。企业信息化规划必须符合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企业发展需求,必须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2)坚持关注核心业务制定建设重点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应从经营管理的变革出发而不是从技术的变革出发,这有利于充分利用集团企业的现有资源来满足关键需求,避免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支持集团企业领导的决策。企业应关心与自身核心竞争有关的核心业务的发展,优先发展与核心业务相关的信息化系统,并在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上有所倾斜。

(3)坚持信息资源共享和安全实效相结合的原则。在规划各个核心应用系统建设时应选择具有各业务领域经验的成熟软件厂商为主以降低项目风险。在规划集团统一平台建设时应重点考虑各应用系统间信息双向的授权互动共享和高效的协同运作。在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目标的同时,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4)坚持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团企业制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必须强调以集团为主导,通过统筹规划,经费扶持等有力措施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理顺各种关系,规范投资主体行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5)坚持需求牵引和效益驱动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坚持以需求为牵引,应切忌盲目冒进。除了重视集团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外,突出核心基层企业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和原动力,是信息之源。规划应调动集团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各种资金投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坚持先进性与经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应具有前瞻性,避免出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的局面。与此同时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在达到同样实施效果和满足未来三五年业务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成熟可靠、经济可行的技术和方案,切忌好高骛远,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增加项目风险。信息化建设采用新技术时也应考虑可实施性,切忌忽视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盲目上大项目,搞面子工程。

4、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架构

某集团公司作为上海着名的国有大型粮油企业集团,在上海的粮油经营和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信息化建设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思路应对其他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围绕集团国资发展战略,该集团提出了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推进四大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建设,综合运用广域网网络和数据仓库平台,初步建立实现各系统间信息共享的集团信息化应用平台,为集团领导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该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目标近期将围绕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保障体系建设来开展,以此为基础形成数据集成模式的集团信息化总体架构;将来为配合集团集中控制的应用系统建设,将利用外高桥码头项目。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开展集团内外各系统间应用集成,形成应用集成模式的总体架构。

5、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数据平台是基础,网络平台是载体、应用平台是核心,标准化和安全体系是保障。该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也是围绕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保障体系建设来开展,并根据集团和各公司的经营模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规划了信息化建设的阶段任务。在此基础上,坚持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务求实效的原则,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以信息化投入促进效益增长,以效益增长加大信息化投入的良性循环。

5.1网络平台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集团信息化的根本保证。网络基础设施是所有应用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未来该集团将基本形成以集团中心机房、仓储中心机房和外高桥储备码头中心机房为通信中心,以集团广域网为主干,与粮油信息专用网、子公司局域网互联的数据通信平台。

5.2应用平台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该集团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力度,分别进行集团层面的应用系统与四大业务基层应用系统建设,并由此构建整个集团应用平台。这是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集团现代化管理的保证。

基层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是集团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团数据信息之源。因此该集团围绕四大核心业务重点进行粮油加工企业的系统建设、粮油储备企业的粮油储备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粮油仓储物流企业的外高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粮油贸易和零售业务的客户关系管理及供应链系统建设。

集团层面应用系统在继续完善满足对外宣传和信息要求的对外信息门户、满足信息共享和内部交流需要的对内信息门户、基于,技术的分析监控系统等的同时,该集团在集团总部层面还将重点着手对人力资源系统、报表数据采集系统、业务协同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

5.3数据平台(信息资源)建设

数据平台与网络资源是集团信息化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数据平台的建设要与网络建设和应用工程建设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该集团的数据仓库系统是集团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维护、分析的核心。未来随着集团报表数据采集系统、外高桥码头系统和系统实施完成,将进行数据平台(数据仓库)的二期建设,争取将数据仓库的经营数据范围覆盖到所有二级企业,报表数据范围覆盖到所有企业。

5.4保障体系建设

信息技术成功应用和效益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条件是建立统一的信息保障体系。集团企业必须建立和形成符合自身管理要求的信息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要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等)、信息管理开发利用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这些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是集团信息化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授权共享、取得最大效益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1)信息基础标准体系。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基础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具有知识密集、资料密集、工作量大等特点的基础性系统工程。它是各个信息系统信息共享、交换和集成的保证。该集团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步骤如下:

第一步:从基础标准中核心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着手,将外高桥码头项目乃至集团内的各类数据进行统一分类标准,为数据集成打下数据基础。

第二步:制订统一的平台和数据接口交换标准,建立各应用系统集成的技术标准,为应用集成打下技术基础。

第三步:制订各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设计开发的规范,优化基础设施配置规范和软件开发的质量水平,实现信息化过程的标准化。

(2)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在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应用系统的安全。

首先采用密码加密、完整性校验和实体鉴别等机制,实现局域网互联过程的安全可信连接和安全通信。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统一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不断完善权属登记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并轨的基础信息设施,架构集应用、宣传、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在全县居于先进行列的政务、业务管理信息化体系。

(一)信息公开统筹兼顾原则。以公开为原则,对我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工作所有非信息及部门的相关规定,分别在我局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分步实施原则。创新部门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和运行方式,以上网运行为原则,构建覆盖我局行业管理、行政执法权力的电子化机制,保证部门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的要求真正实现。

(三)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原则。按照县政府统一规划,在局机关及所属二级机构同步实施,在本系统内整体推进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管理行政权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原则。以建立房地产市场和重点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全面推进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做到规范标准、整合资源、信息共享、节约高效。

二、具体措施

(一)根据县政府《关于做好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设立专门机构(信息中心),抽调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局系统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设置,为局系统信息网络及其设备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网络设备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二)各相关内设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要指定专业人员从事信息录报工作,由局办公室牵头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

(三)凡涉及我局的所有行文在纸质材料上报签发的同时,一并由相关领导进行网批。各相关内设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每个月的工作计划、小结及宣传报道等在纸质材料上报的同时均需实行网报,信息宣传稿件每月不得低于3条,并记入年终考核。

(四)各相关内设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每天登录进入办公系统,浏览信息,收阅公文,及时准确安全地处理好公文,确保电子政务建设扎实有序开展,具体任务:

1、人秘股(办公室):主要负责国家、省、市、县近年来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以及我局出台的规范性文件的汇总及网报,所发通知及文件需一并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下发。

2、交易中心、产权产籍股、开发办:尽快实现房屋权属登记系统与市局数据库的联网。结合我县房产部门工作实际,适时开通网上房地产,实行新建商品房和存量房网上签约和备案。适时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和近期动态。

3、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推广使用住房保障信息系统,扩大统计覆盖面,实现对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以及全县保障性房源的有效监控,及时全县房改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近期动态。

4、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实现科学的账户管理、快捷的资金划拨、动态的信息反馈、简易的信息查询,提高维修资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效率,为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开发建设企业、政府主管机构和专户银行提供高效的交互平台。

5、物业管理股:主要负责全县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和近期动态以及小区业主的网上投诉。

6、住房保障股:主要负责全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基本情况及近期动态。

7、工程股、工程技术股:主要负责全县重点工程建设公告、政策法规、质量管理及建设动态。

(五)信息中心具体确定1名文件收发员和系统管理员专门负责电子公文的传输、接收和网络维护等工作。及时对全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的具体事宜及相关数据进行网上,对各相关职能股室具体业务和相关材料网上下载工作和信息工作进行动态考评,积极推广应用电子政务办公系统。

四、组织实施

建立我局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抓紧推进落实。

(一)组织领导。局成立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组,组长由书记担任,副组长:,各相关内设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并指定专人为信息员,确保我局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工作步骤。我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推进:

1、制订方案阶段(3月28日~4月5日)。根据县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局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实际,研究制定《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电子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并报县政府办公室。

2、实施建设阶段(4月5日―4月30日)。根据县政府《关于做好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依据《县房产和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电子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分头组织实施。

①根据县政府提供的“市电子政务系统”,建立统一的电子平台系统,对各权力运行流程进行明确,建立对外受理系统,完善全局系统的网站建设。

②对人员进行系统的操作培训工作,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电子系统的正确、准确运行工作。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围绕“创新教育、精致学校、高效课堂、幸福师生”工作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推进“三通二平台”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加大投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前,实现农村教学点光纤“校校通”。

2.加强学校信息中心管理,开展学校信息中心星级创建活动。

3.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

4.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50%的教师接受教育技术中级培训。

5.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新建优质教学资源500G,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6.开展网络教学教研,实施同步课堂,同步教研,促进教育均衡。

7.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多媒体课堂使用率达60%以上,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技术支撑。

8.加强校园网安全管理,确保系统信息安全。

三、工作任务

1.提高数字化办公水平。加强县教育信息网和学校门户网站、学科专题网站建设,做到网站设计科学合理,内容及时更新。进一步扩大办公平台的使用范围,实现公文管理、资料交换网络化,节约办公成本。推行电子备课,从2013年春学期起,全县中小学逐步使用电子备课平台,从纸质备课向电子备课转变,提高工作效率。

2.加快数字化资源建设。要充分利用省市级资源平台,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提高现有教育资源应用效益。进一步整合资源制作力量,通过开展优秀课件、优秀电子教案、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评比等活动,开发一批新的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县内名师示范作用、引领作用,搭建教育名师大课堂视频平台,宣传、推广名师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提高全县教师教学水平。要依托名校,建设网络学校和网络课堂,推进网络教研,让优质教学资源在全县全面快速共享。充分应用现有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开展同步课堂教学活动,县城学校、中心小学每学期要与村级学校至少进行两次以上交流。做好省级优质资源的征订、推广和使用,要按小学每生12元/年、初(高)中每生16元/年的省定标准,订齐订足资源,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全覆盖,达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

3.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初级培训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中级培训,特别要加强学校领导、教学研究人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练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实践新的教学方式;要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的深度融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发展教师、学生,力争在3年时间内,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

4.提高平台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建设并运行好两个平台。一是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做好省级平台优质教育资源的推介宣传,为课堂教学直接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大资源建设力度,不断丰富资源库内容,每年每位教师要上传课件、教案不少于100件,不断提高我县优质教育资源在省优质资源库中的占有比例。二是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学生成长管理信息系统、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装备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图书管理平台、计算机房使用管理平台、实验操作管理平台)等,要强化教育基础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做好动态管理和监控,促进系统应用、管理和监控,确保图书流通率、计算机房使用率和实验操作率,发挥教育装备在教学中的作用,要加强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为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由党委委员和电教中心、教研室、计财科、督导室等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计划制定、工作部署和推进。各学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标准,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每项工作有专人落实,专人管理。要加强网管员队伍建设,落实网管员工作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制定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评聘办法,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教育信息化高水平开展。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一、示范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通过树立和培育不同模式、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示范单位,总结信息服务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强化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推动农村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国农村信息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原则

1、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根据农村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信息化,既要重视项目建设更要重视实际应用,既要强化设施装备更要加强人员培训,既要重视选用先进技术更要兼顾农民接受能力。示范工程要务求示范单位的选择来自于实践,示范经验的总结着眼于实践,示范技术的应用适合于实践,示范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更大范围的农村信息化实践。

2、整合资源,面向实际。示范工程的重点要立足现有基础,避免重复建设。要以服务农村基层为目标,运用行政和市场等手段,整合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搞好服务。

3、多方参与,坚持实干。示范工程由农业部门牵头,积极协同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各地示范工作的组织,要坚持“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办法,体现开放性,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系统以及社会其他力量,共同参与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

4、鼓励创新,讲求实用。积极鼓励各地在组织体制、服务模式、服务手段、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以创新促进示范工作的发展,以创新增添示范工作的活力,以创新谋求示范工作的更大成效。示范工程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深远的工作,要坚持循序渐进,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5、强化服务,务求实效。示范工程在有效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要强化为“三农”服务,通过服务带动信息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带动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带动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要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力求服务工作取得最佳成效。

二、示范类型与标准

(一)信息服务型。具有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较健全的信息员队伍,较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全面实施,开通了信息服务热线,开办了农业电视节目,搭建了计算机网络平台,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服务效果显著。

(二)技术应用型。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智能决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网络建设型。已建成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服务网络,并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网站群。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与能力,在支持管理和决策,搞好面向“三农”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明显作用。

(四)资源整合型。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目标明确,方案科学,组织有力,措施与办法可行,相关部门和单位已建立起有效的整合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整合成效。

(五)整体推进型。当地政府组织领导有力,12316服务热线在本区域内全面开通,专家咨询队伍健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在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示范单位申报与认定

(一)申报

示范单位申报工作由各地省级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并由省级农业部门统一将申报书报送农业部。各层级示范单位不局限于农业部门,只要符合上述示范类型与标准的其他部门和单位都可以通过当地省级农业部门申报,或与农业部门联合申报。对于在农村信息化工作中探索出的其他行之有效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类型,也可以按要求申报示范单位。

示范单位申报书主要包括工作基础、人员队伍、工作方案等内容,由各省级农业部门审核把关。原则上每个省审核上报的各类型示范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二)认定条件

1、工作基础。示范单位有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有较好的服务与应用效果,农村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型的前列。

2、工作队伍。示范单位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有一支稳定的人员队伍,有较完善的工作制度。

3、工作方案。示范单位申报的示范工作方案内容详实,体现当地特色,工作措施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三)认定程序

农业部组织各有关方面的专家,根据各省级农业部门上报的申报材料,对照示范类型及其标准,对申报单位进行严格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研究确定100个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

四、时间进度

**年4-5月,组织各地进行示范单位申报;6-7月组织专家遴选示范单位;8月份经公示后确定示范单位并组织开展示范工作。各省级农业部门请于5月底之前将审核后的示范单位申报材料(一式五份)报送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协调。各地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对于申报的示范单位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于经过认定的示范单位,要加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予以扶持。

(二)多渠道增加对示范单位的投入。积极引导电信运营、IT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按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在12316服务热线开通、专家队伍建设、农村信息员培训和乡村信息点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示范单位的支持。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动力,扎实推进贫困村信息化工作。

二、总体目标

推进贫困地区行政村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整合开放各类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每个村至少确定1名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的信息员,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培训项目,着力提高其信息获取和服务能力。到2015年,连片特困地区已通电的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基本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院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到2020年,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

三、责任分工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连片特困地区内农村互联网覆盖和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院校宽带接入。

教育部负责梳理连片特困地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院校宽带接入需求,做好校内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农业部会同科技部,负责整合开放各类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培训贫困村信息员,提高其信息获取和服务能力。

国务院扶贫办负责统筹协调,提供贫困县、贫困村等基础信息数据。

四、阶段任务

(一)2014年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完成连片特困地区内2/3的已通电但不通互联网行政村的互联网覆盖,并实施农村学校宽带接入。教育部加快推进以上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院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农业部会同科技部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员培训工作;科技部加快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二)2015年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实现连片特困地区内已通电的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院校的宽带接入。教育部基本完成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院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农业部会同科技部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员培训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三)到2020年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基本实现连片特困地区内已通电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宽带。教育部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院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农业部会同科技部基本完成农村信息员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化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为农民提供有效信息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实施引导

结合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将连片特困地区互联网覆盖、网络教学环境和信息员队伍建设作为优先目标予以同步推进,确保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信息化实施效果。

(二)做好沟通协调和年度计划

国务院扶贫办提供贫困地区行政村信息,每年2月底前统计通报贫困村变化调整情况。教育部提供连片特困地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院校的基本信息和需求统计,每年2月底,统计通报连片特困地区内学校调整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做好互联网覆盖年度推进计划和完成情况汇总,通过“通信村村通”工程工作机制,将扶贫目标村任务分解到各相关省通信管理局,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电信企业集团,并督促电信企业集团做好实施工作。

每年10月上旬,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沟通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10月底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总报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三)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实施效果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正处于加快建设的重要时期,信息化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倍增和优化作用,已经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支撑手段和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推动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统筹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核心平台之一,具有支撑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功能。目前,我市已在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业务中应用了人社部统一开发的全国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软件,发放社会保障卡77万张。养老保险使用全省统一软件,失业保险未使用软件系统。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尚未按全国统一软件(劳动99)正式启动。按照全省金保工程的统一安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软件正在启用。依托电子政务的金保专网正已向县区、街道乡镇覆盖。医保网络已与500家医院药店连接,实现了就医购药的实时结算。市人社局门户网站和医保、就业、人才市场网站等已经开通。这些都是我们升级更新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这些计算机设备大多是年前后购置建设,设备处于超期服役,老化频临淘汰的状况;资金投入不足,分散建设水平低下;信息化队伍力量薄弱,县区信息化建设的专职机构和人员尚未落实;信息化机构管理方式不适应工作需要;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业务协同能力较弱等问题。与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实需要差距很大。即使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处于落后的状态。几十万人的数据只有一台pc服务器或几台pc机在管理,不能满足日常业务工作的需要,不能为广大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业务办理和查询服务,更不能为决策分析提供数据依据。数据安全隐患重重。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部、省、市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坚持“统一建设、应用为先、体制创新、服务为本”的基本原则和“整合、应用、共享、安全”的方针,围绕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以现有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推进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重点,以深化业务应用和信息利用为根本,着力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着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实现“五险合一”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一体化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突出“五险合一”和网上办公、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的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金保工程”主干网,形成统一的核心应用软件,同时兼顾我市机构设置的特殊性。

──统一规划、规范运作。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可靠实用、适度超前。按照成熟先进、持续稳定的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建设规模、软硬件档次及网络通信技术,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良好的可伸缩性,既立足于现行政策和管理体制,同时为将来改革和业务发展备有余地。

──加强管理、监管并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监管结合、同步推进。统筹考虑管理工作中人才、制度、机制等方面建设,早做谋划,早定方案,及早运作,同时做好同金融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安全可控、方便使用。系统建设必须始终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规定,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便捷。

三、工作目标。

按照“西北创一流、全国争上游”的要求,以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为目标,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体建设要求,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增强网络性能,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监察等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完善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并实现两者的整合,为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及跨地区协作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建立覆盖城乡各类人群的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市社会保障服务网、12333服务电话、社区平台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联动体系。在完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基本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应用系统,基本形成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覆盖全市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全面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建设“五险合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信息系统。将金保工程覆盖的业务范围从社会保险、就业管理服务扩展到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管理等业务领域,实现系统内各项主要业务的整合,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之间相应衔接和协同办理。

2.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市域网覆盖到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础上,全部覆盖到各县区社会保险、就业服务机构、就业培训机构、人事人才、社会保障监察机构,实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内部互联互通,并通过主干网实现系统内的网络互联,以提高系统内的信息共享程度和业务管理的协同工作能力。建立覆盖全市人社工作联通城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网络。并实现与公安、财政、税务、工商、金融、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的网络衔接应用,要达到“数据向上集中,业务项下延伸”的目标。

3.公共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完成公共服务系统基础平台和信息库、数据库建设,集成网上办事(网上职介、网上申报、网上年检等)和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立比较完善的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办理,减轻社保大厅经办压力。

4.宏观决策支持形成体系。实现包括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政策仿真在内的多层次决策支持模式。信息系统成为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支撑手段。

5.系统安全体系基本建立。建设异地容灾中心,加强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安全建设方案和运行管理制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健壮性。提高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监督力度。为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发挥效益。

四、主要任务

(一)网络系统建设

1.建设和完善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实现设备、网络、数据、人员、应用系统的集中和整合,实现县、区数据向市级数据中心集中管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建立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实现数据和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

2.完善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市数据专网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扩大联网应用范围。建设覆盖县区、街道、社区、乡镇、定点医院、定点药店以及相关单位(部门)的网络系统,上联社会保障部、省,形成部、省、市、县区、街道社区网络互联互通,并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3.建立覆盖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整理和整合,实现“同人、同城、同库”;逐步建立标准统一的市级业务经办数据库(含异地和交换)、宏观决策数据库、基金监管数据库。

4.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统一的网上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基于统一的安全信任体系和互联网技术的自助式网上业务办理,逐步扩大应用的业务范围,使网上缴费申报、网上审批受理、网上投诉举报成为业务办理的一种重要形式;继续推进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扩展咨询范围,将服务领域从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工作,向人事人才管理等其他领域扩展。同时,继续完善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拓宽广度、增加厚度、提升效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加强“12333”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开展基层平台建设,在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普遍建立综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窗口,在权限控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服务功能通过网络延伸到基层,为社会公众就近提供服务。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政策和咨询、就业信息、社会保险账户查询、投诉举报及业务受理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实现社会保障服务向下延伸,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

(二)应用系统建设

1.推广应用部、省社会保障统一应用软件。重点推进部、省组织开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统一应用软件的应用工作。

2.实现“一卡通”。基本建成全市统一、功能齐全的社会保障卡系统,建立覆盖全市的卡服务网点和规范的卡管理体制;加快社会保障卡的发放进度,在继续做好城镇参保人员发卡的基础上,推进向农村参保居民的发卡工作,在利用社会保障卡就医买药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中的应用,实现“一卡通”。

(三)加强运行维护监管

1.完善运行维护系统。市、县分别完善网络运行、信息维护、策略配置以及系统恢复和数据备份等系统,为金保专网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2.加强数据分析,建立基金监管系统。建立针对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制度化的分析预测机制,实现包括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和精算在内的多层次决策支持模式;建立宏观决策分析系统,通过对各类统计数据的应用分析,为宏观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建立多部门网络互联、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系统,实现对社保基金的非现场监督,促进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保障社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转。

(四)实现规范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市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有关制度。各县区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本地区信息化建设、使用、安全、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2.健全标准规范。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五、实施步骤

统筹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需求,通过信息平台的升级改造,将其中需要信息化支持的内容全部纳入金保工程,具体项目进度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度表》。

(一)一期工程(8个月):建成金保工程市级统一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市级社会保障网络向县区、街道、社区、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进一步延伸;在市本级以及县区推广实施部、省统一应用软件,完善和扩展软件功能,完成社会养老保险、劳动就业统一软件的全市应用,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12333电话服务系统覆盖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类业务;进行全省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试点运行。建设异地容灾中心。

(二)二期工程(6个月):完善全市金保工程统一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的覆盖面;大力推进实施全国和全省统一的应用软件;逐步建立劳动监察网络化和劳动合同信息化管理;扩大全市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积极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平台信息系统,并逐步投入应用;探索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运行模式;探索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和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及劳动和社保业务网上办理等。

(三)三期工程(6个月):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到县区、街道、社区、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全面覆盖,有条件的县区将网络延伸至村镇,实现与财政、税务、民政、银行、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结;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完成省统一应用软件的全市推广应用,实现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各项业务协同管理,实现业务经办的全程信息化;建立全市退休人员指纹信息库,实现退休人员生存状况信息化管理;进行就业状况分析、社会保险数据分析、宏观决策分析试点工作;推广应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进行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等业务的试点工作。同时,建立覆盖全市的宏观决策数据库,包括参保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劳动就业监测数据库,建立同城异地数据实时灾备中心;遵循国家、省、市的规范和标准,将原有的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规范和标准逐步一致,对劳动者就业和社会保险管理实现“同人同号同城同库”,实现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五险合一库”,实现“一单征缴”。在全市实现对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非现场监督;实现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等业务的实时办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金保工程”建设工作,并加强与外地“金保工程”建设的学习考察交流工作和推广应用工作。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将“金保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

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组织实施,重大问题提交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具体组织协调工作由市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县区按照分级负责,做好本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接入金保专网平台的审核机制,市和县区各人社系统利用金保专网资源及接入金保专网平台安全保障有关方案、建设方案,应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审核。建立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机制,建立政策制订、业务经办和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协作机制,促进政策、业务和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

(三)落实信息化建设经费

按照金保工程建设统一规划、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金保工程建设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用,并按要求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纳入正常财政预算科目。同时,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多渠道筹措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资金。

(四)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公开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套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机制。为“金保工程”建设培育一支强硬的队伍,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提高信息化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信息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全市信息系统技术服务联动体系,实现优势技术资源共享,保障工作持续发展。探索建立工作激励机制,为信息化人才充分发挥才能创造良好环境。

(五)加强协调配合

“金保工程”建设是一项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从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的高度出发。重视“金保工程”建设,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各自任务,具体任务分工是:

局机关:机关业务应用需求;办公自动化需求;档案管理应用需求;作好协调工作;经费车辆保障。

社保局:负责养老保险系统的应用;配合信息办对历史信息的校验、整理入库;负责县区社保局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医保局:负责医疗保险系统的应用;负责县区医保局的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负责医保业务需求的确认;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就业局:负责就业保险系统的应用;配合信息办对历史信息的校验、整理入库;负责县区就业局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劳动监察大队:负责两网化建设的应用工作。

仲裁院:负责仲裁业务的需求调研和软件的应用工作。

人才交流中心:并入社保专网。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建立完善的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为着力点,以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抓手,以政府推动和创新运作模式为保证,突出信息服务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服务现代农业和实现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任务和要求

(一)建立和完善镇信息服务中心建设

在镇农民服务中心内设立信息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有明显标识,有1台以上电脑并连接宽带网络,有1名以上工作人员。信息服务中心主要职能:积极为农民开展信息服务,帮助农民通过网络、手机等形式查询农业生产新技术、作物品种新信息、市场需求新动向,指导农民操作计算机、手机使用互联网,并为农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有完善的工作和管理制度。

(二)大力推动信息进村入户

1、加强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使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惠农信息掌上通,在全镇所有行政村设立信息服务点。信息服务点要达到“六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明显标识、有信息服务设备、有信息服务设备、有信息服务员、有信息服务记录、有长效管理机制。积极为农民提供信息综合查询、政务事务查询和代办、信息化技术培训、文化娱乐等全方位的信息综合服务。

2、大力发展农村信息户。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今年在所有新农村建设点及新型村落社区选择60户农户作为信息户,通过农民带农民的方式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信息传播。对确立的农村信息户在新够电脑并连接宽带后,每户给予600元的补助。

3、大力提高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镇、村要积极配合市电信公司在行政村举办的“信息化技术乡村行”活动;配合市移动公司在年新农村建设点开展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活动。

(三)加强信息交换机制建设

1、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镇、村各要明确一名信息意识强、写作水平较高、工作踏实的同志(镇村干部)为信息员。镇要建立信息员队伍数据库,并负责全镇信息员的培训,提高全镇信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信息的交换与利用。建立信息定期沟通、交流和交换制度。每季度开展镇信息员通联会议。加强镇农业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涉农技术专家队伍,积极构建多领域、跨部门的农村信息服务专家队伍。大力开展农业专家为农服务活动,每个农业专家至少联系5户农户、开展5次以上为农服务技术指导工作。镇农业信息中心要加强与县农业信息中心的通联与合作。

(四)加快农业应用系统的开发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为契机,加快人口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信息质量和深度开发利用,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群众提供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促进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实现全县人口计生四级网络全覆盖,村(居)级信息化运用率达100%;确保人口基础信息库人群覆盖率、数据项目完整率、逻辑准确率、上报及时率均达到98.5%以上,在信息数据质量上,全市争首位;力争实现与相关部门适时在网上人口数据交换。

三、工作任务

1、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居)四级网络建设。在设备硬件上,计算机要配置到村(居)级;在网络上,确保24小时畅通;在人员上,必须取得上岗操作资格证书,且本乡镇内原村(居)人员占90%以上;在网络安全上,完善网络安全制度,内、外网严格实行物理隔离。

2、强化乡(镇)、村(居)二级业务培训,特别是对村级专干人口计生综合信息平台的应用操作技能培训。做到乡(镇)不漏村(居)、村(居)不漏人的全方位培训,持证上岗率和应用率均达100%。在六月份,全县将开展村(居)级专干人口计生综合信息平台操作技能培训,在八月份组织村(居)级专干参加市人口计生综合信息平台操作技能大比武。

3、加强全员人口信息变更与质量管理。定期开展数据质量测评与通报,提高人口基础信息库的人群覆盖率、信息上报及时率、数据项目完整率与逻辑关系准确率。

4、创新基层人口信息采集机制。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络员会议,进行人口数据分析比对。开发相关部门之间信息采集交换系统,力争与公安、民政、卫生实现网上实时共享。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各乡镇一定要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乡镇分管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计生站长和统计微机员要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切实将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督查。为确保信息库数据质量,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督查、抽查,并对督查或抽查结果及时通报。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9篇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全县推行出生实名信息网络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县委常委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县卫生局局长,县人口计生委主任谭裔明,县人民医院、县妇保院、县计生服务站负责同志,各乡镇计生服务所所长,各乡镇医院、卫生院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人口计生委工会主席刁海萍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联系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工作安排

推行出生实名信息网络化管理是省人口计生委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计生、卫生部门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迅速抓好工作落实。

(一)硬件配套。3月中旬,县卫生局要根据各医院情况,要求各医院为妇产科办公室配置一台电脑,并接入互联网,为推行出生实名信息网络化管理提供硬件支持。

(二)软件支持。3月中旬,县人口计生委要及时与省人口计生委联系,购回出生实名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软件(软件费15000元),并建立好县出生实名登记网络平台。

(三)培训人员。3月中旬,由县人口计生委牵头,组织县人民医院、县妇保院、县计生服务站、各乡镇医院(卫生院)分领领导和妇产科具体责任人(出生实名信息网络管理员)、各乡镇计生服务所所长进行培训,学习出生实名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具体操作和管理要求。

(四)信息录入。3月20日—25日,各有关医院和计生服务站所将2011年1月—3月的出生、终止妊娠信息,严格按要求进行平台录入上报。今年1—3月的出生信息录入前,各有关医院要将出生情况报乡镇计生服务所,计生服务所进行核实并填上生育证有关信息。

(五)全面运行。从2011年4月起,全县出生实名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进入日常运行。

1、各有关医院在开具出生医学证明时,要查看婴儿父母的身份证、生育证(一胎的为生育服务证、二胎的为再生一胎生育证),并认真做好信息登记。

2、各有关医院、计生服务站(所)每日下午17:00前,将当日人口出生、终止妊娠信息进行平台录入上报。

3、各乡镇计生服务所每日上午9:00前,要进入出生实名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查看前一日信息,并根据信息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属辖区内的对象,及时在WIS系统中上报;属“查无此人”的对象,及时核实当事人真实信息,属县内其他乡镇对象及时反馈对方计生服务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部门联动。计生、卫生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部署,相互配合,按照工作安排认真抓好落实。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化改进档案管理方法

一、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现代化的设备需要人来操作,档案工作信息化需要人来实现。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多元化知识背景才能适应要求,现代化知识将成为每一位档案工作者知识构成的要素,同时,也深刻地影响档案工作队伍的结构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档案管理者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成果在档案管理中的大量运用,迫使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理论、文化和管理等有关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它们对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具有直接作用。其次,全面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如具备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目录学、档案自动化管理以及档案著录、标引、检索、编研、复制、修裱等有关档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再次,从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看,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掌握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分析与研究、提供高层次档案信息服务与咨询等三方面的能力。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上级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选送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深造,进行离岗培训,还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办法,互帮互学等建立复合型人才群体和梯队型人才结构。

二、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

要实现档案信息化,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文件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此,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档案信息管理的需要;其次,依据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再次,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在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首先是应注意电子档案安全性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涉及范围迅速扩展,数量也急剧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其次是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从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缺少程序化管理系统,不能实现系统间的直接链接,目前无法保证电子文件元数据完整归档,多数电子档案与其相对应的纸质档案之间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储存电子档案选用的载体不耐久等原因,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从而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三是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通常档案的法律效力都是与其载体相关来确定,电子档案由于没有固定的载体,所以,制定相应的法律认定条文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就是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的电子档案未被法律认定的原因。

三、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安全素质

对于信息社会环境中的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管理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档案信息安全是现今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研究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有利于拓宽档案管理保护领域、发展档案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领域、新门类、新载体档案不断涌现,给档案工作者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即档案工作者要认识到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性,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未来,深化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完善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综合功能,更新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改革服务方式,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四、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传统的档案管理,就是以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编研、统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档案管理过程,其工作量巨大,步骤也繁琐。因为存储量大,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对已经归档的档案材料,进行信息的提炼和加工处理,档案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闲置甚至浪费。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计算机、光盘、缩微、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的客观环境,现代技术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应适应数字化管理的需要,从实体档案管理转变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以信息为管理对象,对形成的各种门类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经过信息化的档案资源是可重复、多平台利用的信息资源,档案资源只有通过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它能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等诸多领域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它能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之真正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

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们生活的正常进行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也呈现出信息化管理的趋势。随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普遍应用,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保证电力企业中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成为了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1.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档案的存储、档案的管理和档案的查询是档案管理的三种基本模式[1]。在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很好的利用档案存档信息,对于工作的顺利进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档案资料的及时接收、整理分类、保管体系也在逐步走向正规化。在以往的传统档案管理中,呈现的都是纸质文件,伴随手工操作进行管理,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的技术也在档案的管理中应用,对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的信息处理,使档案资料保管更便捷,查询起来更方便。可以对档案信息可以进行备份处理,使得档案信息更安全。但目前这种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方式还没有在电力企业中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普及,而应用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的电力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和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实现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汇总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一项基础性的支柱企业。如果失去了电力行业的支持,全社会就可能出现经济瘫痪的现象。在2008年伊始,我国南方多数省市都遭受了雨雪冰冻的袭击,电力行业在此次自然灾害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得多地区都出现了电力中断的现象,对国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这充分的表明了电力资源对市民生活的重要性,没有电力资源人们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在现代数字化的战争中,攻破电网就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点,这种说法毫不夸张[2]。近些年来,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经常被攻击,导致档案信息泄露,为了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的保密性和警惕性,对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加强。

其次,因为电力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企业中的各项管理与经营方式都逐步在完善,都形成了各自的特征与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企业的数量与电力经营项目也日益增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优胜劣汰的竞争淘汰法则一直在各大企业间上演,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竞争手段则是五花八门,其中也不缺少使用不正当手段窃取其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而经常因为利益等原因的驱使,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难免会出现失误和泄露。多种实例证明,保护好档案信息就是保护好本企业的利益,所以电力企业对自己的商业机密加强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电力企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拥有着较高的专业技能人才,掌握先着进的核心技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大电力企业都在努力创新自己的技术成果,对高性能和高质量的电力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加大,为了加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实力,每一年各个企业都有新的研发目标,同时还要进行科技的引进和创新,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所以一定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对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进行保护。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就是对企业的技术领先和核心竞争力进行保护。

二、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滞后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因为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在使用初期,难免会在相关的管理和技术层面上存在缺陷。在电子档案的存档、保管、查阅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健全明确的规章制度,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很好的解决,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连锁反应[3]。因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大量的纸质档案向电子版本转换时,在速度和质量上还难以保证。

2.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电力企业中,一些元老级的领导还没有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充足的认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产品研发和市场占有率上,档案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的隐性作用总是被忽视,简单的认为档案管理是一种文职类的日常琐事,对重要档案科室和部门更是没有建立,没有把档案信息化管理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因此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出现人员短缺、管理落后等问题。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够

因为在多数电力企业中,没有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不高,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却不了解,只是对档案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归类,没有管理重点,往往忽略了对包含重要经济信息的档案进行存档和保护,因为不具有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在技术和管理观念上还有很多漏洞,很容易造成重要档案信息的流失和机密的泄露。

三、加强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管理的途径

1.完善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的制度体系

规章制度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对于人的行动意识具有强化的功能。因为规章制度的约束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使得规章制度的制定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有章法可遵循,有标准可参照。所以一定要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制定符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的流程、体系。并要大力倡导监督检查行为和责任问责制,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填补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的空白,同时可适当的使用一些奖惩制度,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安全、有效进行。

2.提高电力企业决策层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的重视度

电力企业的决策层作为企业的家长,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和前进方向的指挥者,所以一定要在企业成长发展中,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其建设,至上而下的把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各个角落。同时要认真分析国内外电力企业的发展形势和先进理念,认清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在企业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意义。

3.加强对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

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每天要面对众多的档案信息,其个人素质的高低对于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要重视对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提高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和信息保密的认识,培养其形成坚定的立场和明锐的洞察力,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使其具备更加专业和规范的技能,使其能够对信息化管理中不安全因素的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提高在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中的实践能力。努力打造出一支专业技能高、安全意识强、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新时代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团队。

4.采取技术手段防止企业档案信息泄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当然也少不了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从而为科技人员的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将计算机技术更好的融入到档案的管理当中,借鉴与吸取先进的技术成果。在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设立档案信息安全系统,加强对档案信息和文件销毁环节的技术运用和保密管理,对于计算机网络上的有关安全的信息严格把关。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大力宣扬“积极防范、技管并重”的思想[4],加强与规范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

结束语

电力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工作也意义重大。电力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对国家的安全保障、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企业的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采用新技术加强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建设,培养专业素质高的管理人才,加大对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风险防范和责任意识等等。总之,对于加强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要从科技、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进行,从而更好的保障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有序的进行,为电力企业和国家经济的安全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丁艳娟.基于信息化环境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J].北京: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10).

[2]寇杨.电力设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上海:信息工程研究出版社,2011(1).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12篇

一、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1.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档案的存储、档案的管理和档案的查询是档案管理的三种基本模式[1]。在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很好的利用档案存档信息,对于工作的顺利进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档案资料的及时接收、整理分类、保管体系也在逐步走向正规化。在以往的传统档案管理中,呈现的都是纸质文件,伴随手工操作进行管理,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的技术也在档案的管理中应用,对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的信息处理,使档案资料保管更便捷,查询起来更方便。可以对档案信息可以进行备份处理,使得档案信息更安全。但目前这种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方式还没有在电力企业中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普及,而应用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的电力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和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实现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汇总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一项基础性的支柱企业。如果失去了电力行业的支持,全社会就可能出现经济瘫痪的现象。在2008年伊始,我国南方多数省市都遭受了雨雪冰冻的袭击,电力行业在此次自然灾害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得多地区都出现了电力中断的现象,对国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这充分的表明了电力资源对市民生活的重要性,没有电力资源人们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在现代数字化的战争中,攻破电网就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点,这种说法毫不夸张[2]。近些年来,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经常被攻击,导致档案信息泄露,为了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的保密性和警惕性,对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加强。

其次,因为电力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企业中的各项管理与经营方式都逐步在完善,都形成了各自的特征与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企业的数量与电力经营项目也日益增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优胜劣汰的竞争淘汰法则一直在各大企业间上演,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竞争手段则是五花八门,其中也不缺少使用不正当手段窃取其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而经常因为利益等原因的驱使,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难免会出现失误和泄露。多种实例证明,保护好档案信息就是保护好本企业的利益,所以电力企业对自己的商业机密加强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电力企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拥有着较高的专业技能人才,掌握先着进的核心技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大电力企业都在努力创新自己的技术成果,对高性能和高质量的电力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加大,为了加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实力,每一年各个企业都有新的研发目标,同时还要进行科技的引进和创新,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所以一定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对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进行保护。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就是对企业的技术领先和核心竞争力进行保护。

二、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滞后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因为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在使用初期,难免会在相关的管理和技术层面上存在缺陷。在电子档案的存档、保管、查阅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健全明确的规章制度,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很好的解决,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连锁反应[3]。因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大量的纸质档案向电子版本转换时,在速度和质量上还难以保证。

2.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电力企业中,一些元老级的领导还没有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充足的认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产品研发和市场占有率上,档案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的隐性作用总是被忽视,简单的认为档案管理是一种文职类的日常琐事,对重要档案科室和部门更是没有建立,没有把档案信息化管理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因此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出现人员短缺、管理落后等问题。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够

因为在多数电力企业中,没有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不高,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却不了解,只是对档案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归类,没有管理重点,往往忽略了对包含重要经济信息的档案进行存档和保护,因为不具有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在技术和管理观念上还有很多漏洞,很容易造成重要档案信息的流失和机密的泄露。

三、加强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管理的途径

1.完善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的制度体系

规章制度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对于人的行动意识具有强化的功能。因为规章制度的约束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使得规章制度的制定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有章法可遵循,有标准可参照。所以一定要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制定符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的流程、体系。并要大力倡导监督检查行为和责任问责制,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填补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的空白,同时可适当的使用一些奖惩制度,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安全、有效进行。

2.提高电力企业决策层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的重视度

电力企业的决策层作为企业的家长,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和前进方向的指挥者,所以一定要在企业成长发展中,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其建设,至上而下的把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各个角落。同时要认真分析国内外电力企业的发展形势和先进理念,认清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在企业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意义。

3.加强对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

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每天要面对众多的档案信息,其个人素质的高低对于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要重视对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提高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和信息保密的认识,培养其形成坚定的立场和明锐的洞察力,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使其具备更加专业和规范的技能,使其能够对信息化管理中不安全因素的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提高在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中的实践能力。努力打造出一支专业技能高、安全意识强、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新时代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团队。

4.采取技术手段防止企业档案信息泄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当然也少不了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从而为科技人员的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将计算机技术更好的融入到档案的管理当中,借鉴与吸取先进的技术成果。在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设立档案信息安全系统,加强对涉密档案信息和文件销毁环节的技术运用和保密管理,对于计算机网络上的有关安全的信息严格把关。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大力宣扬“积极防范、技管并重”的思想[4],加强与规范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13篇

一、调研目的

对全市“两化融合”现状、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进行调查,全面、系统地掌握 “两化融合”的基本情况,为明确全市“两化融合”工作推进思路和措施奠定基础。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取材料调研和实地访谈两种方式。

各单位先根据调研提纲及问卷提报相关材料,调研组根据材料情况到相关单位及企业实地访谈。

三、调研对象

主要分四类:

1)各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康巴什新区科技和信息化委员会;

2)产业园区:3-5家(装备制造、煤化工、物流园区等)。

3)大型企业:8-10家(煤炭、煤化工、汽车、装备制造、轻纺等行业龙头企业);

4)中小企业:6-8家(羊绒、陶瓷、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中小企业)。

四、时间安排

材料调研:2012年5月10日至5月25日,时间15天。

实地访谈:2012年5月30日至6月12日,时间14天。

五、有关要求

(一)请各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辖区内重点园区和企业完成材料调研(各材料提纲详见附件,可从鄂尔多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上下载电子版),形成正式文件(含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本,电子文档发送到联系邮箱)于2012年5月25日前报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根据材料调研情况于2012年5月30日前确认访谈旗区、园区和企业,组织实地访谈调研。将请各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待访谈通知。

附件1:

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调研提纲

(大概提纲,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写)

 

一、区域经济情况

参考提纲:

1.区域经济规模;

2.产业结构、支柱(特色)产业;

3.企业数量、从业人数;

4. 信息化服务企业、IT软件企业数量。

二、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情况

参考提纲:

1.“两化融合”氛围营造;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两化融合”政策制定;

4.重点示范项目推进;

5.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三、“两化融合”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提纲:

1.“两化融合”宣传推广;

2.“两化融合”推进政策;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附件2:

园区“两化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提纲

(大概提纲,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写)

 

一、园区基本情况

参考提纲:

1.园区规模;

2.入住企业数;

3.行业类型。

二、园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情况

参考提纲:

1.“两化融合”宣传推广;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三、推进“两化融合”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支持?

参考提纲:

1.政策支持;

2.资金支持;

3.公共服务平台;

4. 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

附件3:

大型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一、 企业基本情况

单 位

全 称

                                            (盖章)

单位经济 类    型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股份制经济  中外合资  其他__________

所属产业

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煤炭产业  轻纺产业

煤化工      汽车制造产业  其他       

现有员工

人数

6373

IT部门人数

91

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

刘焜

职  务

部长

固  定

电  话

0477-8565800

手机

18947778686

E-mail

liukun@yitaigroup.com

二、 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标注*可多选)

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

计算机 2388台  服务器  80  台  局域网带宽1000  兆

互联网接入带宽  网通200、电信100  兆 √网通  √电信  铁通      

*企业门户网站功能

√信息     产品宣传与服务   √电子商务 

√与客户及员工之间的沟通互动等    未建设门户网站

网站维护、设计

自建自管  自建托管 委托代建 √其它 代建自管

标准建设

是否建立企业的信息化标准规范  √是    否

是否建立基本物料、产品编码    √是    否

编码类型是:国际  √国家  √行业    √企业代码 

实现程度:  √全部   部分、未应用

信息安全

是否建立: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

数据管理和灾难备份情况:

√有无灾备           无备份

信息化人力资源

信息化管理人员10名       信息化开发人员15 名

信息化维护人员55名      其他:外包计算机公司

*信息化工作

组织管理机制

建立了首席信息官制度   √已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      以信息化实施协调小组的形式存在

未设专门的信息化部门 

信息化预算制定情况

单列的信息化预算      √分散在企业总体预算中    

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

信息化规划制定情况

√有专门的信息规划    在综合规划或其他规划中体现      无成文信息化规划

三、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情况(标注*可多选)

1、企业研发信息化情况

 

研发机构

(研究院或研发中心)

有                       (名称)  √无

企业产品计划

√数字化、智能化计划    无

数字化、系统化研发软件、平台使用情况

√普遍使用    部分使用     未使用

 

 

2、企业管理信息化情况

应用系统名称

与经营管理流程结合情况评价

办公自动化

(OA)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财务管理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知识管理(KM)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HRMS)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资产管理系统(EAM)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企业资源计划(ERP)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客户关系管理(CRM)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商务智能(BI)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3、企业生产自动化情况

与信息技术直接相关

生产装备普及程度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数字化试验、生产、检测、大型仪器设备(数控机床、自动装配装置、工业机器人等)占全部生产装备的百分比(按台套数):

30%以下  30%-50%  √50-70%   70%-90%   E、90%

生产制造流程信息化、

数字化、自动控制的

应用情况

全面应用      基本实现   

√部分应用       很少或无应用

4、企业商务运营电子化情况

*互联网使用哪些应用

√信息搜索与信息 √网上洽谈/采购/销售/订单

√与上下游企业沟通信息  在线支付 在线售后服务

√电子邮件应用 其它         (请注明)

*通过哪种平台(方式)

开展商务活动

√自建企业商务网站  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上下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其它         (请注明)

网上贸易额占企业贸易额的比重

√10%以下 10%-20%   20%-30%  30%-40%

40%-50%   50%以上

*企业电子商务遇到的问题

资金不足   √缺乏政府的帮助与支持 人才缺乏 

信息化基础薄弱  配送成本高 结算不畅   

交易安全性差   其它        

5、企业业务流程中,实现信息化应用操作的环节,有哪些实现了集成应用(可多选)

在设计与生产之间较好地实现了集成应用

在生产与管理之间较好地形成了集成应用

在设计与管理之间较好地形成了集成应用

√在设计、生产、管理之间较全面地形成了信息共享、集成管理、统一规划

 

四、 综述

1、制约本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主要因素(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环境不足,如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2

行业管理部门、上级总公司规划不明确,推进力度不够。

配套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过大,超出企业负荷,资金筹措难。

√上下游产业链、相关服务平台目前所提供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不足,如支付、物流、信用、网路等商业环境。3

√复合性人才缺乏,员工整体IT素养不足。1

其他                                     (请注明)

2、对政府在推动企业实现两化融合方面的建议(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支持,如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两化融合项目列入技改给予扶持。2

√服务支持,即规范产品、服务商的管理和服务,推动信息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网络的建设,支持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5

√资金支持,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支持、税收支持。1

√信息化推广与人才培养支持,如推广信息化服务活动、专业培训活动,举办论坛与成果展。3

√技术支持,即推动产学研合作。6

√市场支持,如建立公共信息库,通过电子政务提高企业效率。4

其他                                     (请注明)

3、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及主要突破方向概述。

(参照提纲:1.“两化融合”的重点方向及目标。2.结合什么主导产品推进。3.主要措施)

1、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紧紧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继续做强煤炭产业,夯实发展基础,加快煤化工商业化步伐,增强后劲发展,稳步发展非煤产业。

 2、加快产业升级,适度多元化发展。

 3、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应加强政府组织引导和氛围营造,加强社会信息化服务资源整合,以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重点行业和规模企业为重点,以市场运作为手段,实施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重点在企业信息化上下功夫。

                                                             (感谢您的配合!)

填表人姓名(签名):李艳国                          职务:财务主管

联系电话: 18947771119                            填报时间:2012-05-22

附件4:

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一、 企业基本情况

单 位

全 称

 

单位经济 类    型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股份制经济  中外合资  其他__________(请注明)

所属产业

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煤炭产业  轻纺产业

煤化工      汽车制造产业  其他       

年销售额

500万元以下         500 ~ 3000万元

3000万元~1亿元     1亿元以上

现有员工

人数

 

IT人员数

 

企业信息化负责人

 

职  务

 

固  定

电  话

 

手机

 

E-mail

 

二、 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标注*可多选)

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

计算机      台             服务器      台 

互联网接入带宽    兆       局域网带宽      兆

*企业门户网站功能

信息     产品宣传与服务   电子商务 

与客户及员工之间的沟通互动等    未建设门户网站

企业邮件系统

拥有自己专用邮件系统  没有自己专用邮件系统

信息化人力资源

信息化管理人员____名       信息化开发人员____ 名

信息化维护人员_____名      其他:外包计算机公司

三、 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情况(标注*可多选)

 

1、企业管理信息化情况

*企业已有

管理信息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MS)

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其他      

*企业管理信息化

系统需求

办公自动化(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MS)

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其他     

 

 

2、企业生产自动化情况

与信息技术直接相关

生产装备普及程度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数字化试验、生产、检测、大型仪器设备(数控机床、自动装配装置、工业机器人等)占全部生产装备的百分比(按台套数):

30%以下  30%-50%  50-70%   70%-90%   E、90%

生产流程信息化、数字

化、自动控制的应用

全面应用      基本实现   

部分应用       很少或无应用

 

3、企业商务运营电子化情况

*互联网使用哪些应用

信息搜索与信息 网上洽谈/采购/销售/订单

与上下游企业沟通信息  在线支付 在线售后服务

电子邮件应用 其它         (请注明)

*通过哪种平台(方式)

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自建企业商务网站  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上下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其它         (请注明)

网上贸易额

占企业贸易额的比重

10%以下 10%-20%   20%-30%  30%-40%

40%-50%   50%以上

*企业电子商务遇到的问题

资金不足   缺乏政府的帮助与支持 人才缺乏 

信息化基础薄弱  配送成本高 结算不畅   

交易安全性差   其它        

四、 综述

1、制约本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主要因素(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环境不足,如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

行业管理部门、上级总公司规划不明确,推进力度不够。

配套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过大,超出企业负荷,资金筹措难。

上下游产业链、相关服务平台目前所提供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不足,如支付、物流、信用、网路等商业环境。

复合性人才缺乏,员工整体IT素养不足。

其他                                     (请注明)

2、对政府在推动企业实现两化融合方面的建议(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支持,如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两化融合项目列入技改给予扶持。

服务支持,即规范产品、服务商的管理和服务,推动信息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网络的建设,支持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资金支持,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支持、税收支持。

信息化推广与人才培养支持,如推广信息化服务活动、专业培训活动,举办论坛与成果展。

技术支持,即推动产学研合作。

市场支持,如建立公共信息库,通过电子政务提高企业效率。

其他                                     (请注明)

3、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及主要突破方向概述。

(参照提纲:1.“两化融合”的重点方向及目标。2.结合什么主导产品推进。3.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14篇

一、调研目的

对全市“两化融合”现状、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进行调查,全面、系统地掌握 “两化融合”的基本情况,为明确全市“两化融合”工作推进思路和措施奠定基础。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取材料调研和实地访谈两种方式。

各单位先根据调研提纲及问卷提报相关材料,调研组根据材料情况到相关单位及企业实地访谈。

三、调研对象

主要分四类:

1)各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康巴什新区科技和信息化委员会;

2)产业园区:3-5家(装备制造、煤化工、物流园区等)。

3)大型企业:8-10家(煤炭、煤化工、汽车、装备制造、轻纺等行业龙头企业);

4)中小企业:6-8家(羊绒、陶瓷、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中小企业)。

四、时间安排

材料调研:2012年5月10日至5月25日,时间15天。

实地访谈:2012年5月30日至6月12日,时间14天。

五、有关要求

(一)请各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辖区内重点园区和企业完成材料调研(各材料提纲详见附件,可从鄂尔多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上下载电子版),形成正式文件(含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本,电子文档发送到联系邮箱)于2012年5月25日前报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根据材料调研情况于2012年5月30日前确认访谈旗区、园区和企业,组织实地访谈调研。将请各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待访谈通知。

附件1:

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调研提纲

(大概提纲,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写)

 

一、区域经济情况

参考提纲:

1.区域经济规模;

2.产业结构、支柱(特色)产业;

3.企业数量、从业人数;

4. 信息化服务企业、IT软件企业数量。

二、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情况

参考提纲:

1.“两化融合”氛围营造;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两化融合”政策制定;

4.重点示范项目推进;

5.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三、“两化融合”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提纲:

1.“两化融合”宣传推广;

2.“两化融合”推进政策;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附件2:

园区“两化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提纲

(大概提纲,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写)

 

一、园区基本情况

参考提纲:

1.园区规模;

2.入住企业数;

3.行业类型。

二、园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情况

参考提纲:

1.“两化融合”宣传推广;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三、推进“两化融合”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支持?

参考提纲:

1.政策支持;

2.资金支持;

3.公共服务平台;

4. 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

附件3:

大型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一、 企业基本情况

单 位

全 称

                                            (盖章)

单位经济 类    型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股份制经济  中外合资  其他__________

所属产业

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煤炭产业  轻纺产业

煤化工      汽车制造产业  其他       

现有员工

人数

6373

IT部门人数

91

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

刘焜

职  务

部长

固  定

电  话

0477-8565800

手机

18947778686

E-mail

liukun@yitaigroup.com

二、 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标注*可多选)

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

计算机 2388台  服务器  80  台  局域网带宽1000  兆

互联网接入带宽  网通200、电信100  兆 √网通  √电信  铁通      

*企业门户网站功能

√信息     产品宣传与服务   √电子商务 

√与客户及员工之间的沟通互动等    未建设门户网站

网站维护、设计

自建自管  自建托管 委托代建 √其它 代建自管

标准建设

是否建立企业的信息化标准规范  √是    否

是否建立基本物料、产品编码    √是    否

编码类型是:国际  √国家  √行业    √企业代码 

实现程度:  √全部   部分、未应用

信息安全

是否建立: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

数据管理和灾难备份情况:

√有无灾备           无备份

信息化人力资源

信息化管理人员10名       信息化开发人员15 名

信息化维护人员55名      其他:外包计算机公司

*信息化工作

组织管理机制

建立了首席信息官制度   √已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      以信息化实施协调小组的形式存在

未设专门的信息化部门 

信息化预算制定情况

单列的信息化预算      √分散在企业总体预算中    

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

信息化规划制定情况

√有专门的信息规划    在综合规划或其他规划中体现      无成文信息化规划

三、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情况(标注*可多选)

1、企业研发信息化情况

 

研发机构

(研究院或研发中心)

有                       (名称)  √无

企业产品计划

√数字化、智能化计划    无

数字化、系统化研发软件、平台使用情况

√普遍使用    部分使用     未使用

 

 

2、企业管理信息化情况

应用系统名称

与经营管理流程结合情况评价

办公自动化

(OA)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财务管理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知识管理(KM)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HRMS)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资产管理系统(EAM)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企业资源计划(ERP)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客户关系管理(CRM)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商务智能(BI)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3、企业生产自动化情况

与信息技术直接相关

生产装备普及程度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数字化试验、生产、检测、大型仪器设备(数控机床、自动装配装置、工业机器人等)占全部生产装备的百分比(按台套数):

30%以下  30%-50%  √50-70%   70%-90%   E、90%

生产制造流程信息化、

数字化、自动控制的

应用情况

全面应用      基本实现   

√部分应用       很少或无应用

4、企业商务运营电子化情况

*互联网使用哪些应用

√信息搜索与信息 √网上洽谈/采购/销售/订单

√与上下游企业沟通信息  在线支付 在线售后服务

√电子邮件应用 其它         (请注明)

*通过哪种平台(方式)

开展商务活动

√自建企业商务网站  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上下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其它         (请注明)

网上贸易额占企业贸易额的比重

√10%以下 10%-20%   20%-30%  30%-40%

40%-50%   50%以上

*企业电子商务遇到的问题

资金不足   √缺乏政府的帮助与支持 人才缺乏 

信息化基础薄弱  配送成本高 结算不畅   

交易安全性差   其它        

5、企业业务流程中,实现信息化应用操作的环节,有哪些实现了集成应用(可多选)

在设计与生产之间较好地实现了集成应用

在生产与管理之间较好地形成了集成应用

在设计与管理之间较好地形成了集成应用

√在设计、生产、管理之间较全面地形成了信息共享、集成管理、统一规划

 

四、 综述

1、制约本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主要因素(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环境不足,如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2

行业管理部门、上级总公司规划不明确,推进力度不够。

配套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过大,超出企业负荷,资金筹措难。

√上下游产业链、相关服务平台目前所提供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不足,如支付、物流、信用、网路等商业环境。3

√复合性人才缺乏,员工整体IT素养不足。1

其他                                     (请注明)

2、对政府在推动企业实现两化融合方面的建议(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支持,如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两化融合项目列入技改给予扶持。2

√服务支持,即规范产品、服务商的管理和服务,推动信息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网络的建设,支持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5

√资金支持,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支持、税收支持。1

√信息化推广与人才培养支持,如推广信息化服务活动、专业培训活动,举办论坛与成果展。3

√技术支持,即推动产学研合作。6

√市场支持,如建立公共信息库,通过电子政务提高企业效率。4

其他                                     (请注明)

3、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及主要突破方向概述。

(参照提纲:1.“两化融合”的重点方向及目标。2.结合什么主导产品推进。3.主要措施)

1、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紧紧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继续做强煤炭产业,夯实发展基础,加快煤化工商业化步伐,增强后劲发展,稳步发展非煤产业。

 2、加快产业升级,适度多元化发展。

 3、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应加强政府组织引导和氛围营造,加强社会信息化服务资源整合,以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重点行业和规模企业为重点,以市场运作为手段,实施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重点在企业信息化上下功夫。

                                                             (感谢您的配合!)

填表人姓名(签名):李艳国                          职务:财务主管

联系电话: 18947771119                            填报时间:2012-05-22

附件4:

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一、 企业基本情况

单 位

全 称

 

单位经济 类    型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股份制经济  中外合资  其他__________(请注明)

所属产业

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煤炭产业  轻纺产业

煤化工      汽车制造产业  其他       

年销售额

500万元以下         500 ~ 3000万元

3000万元~1亿元     1亿元以上

现有员工

人数

 

IT人员数

 

企业信息化负责人

 

职  务

 

固  定

电  话

 

手机

 

E-mail

 

二、 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标注*可多选)

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

计算机      台             服务器      台 

互联网接入带宽    兆       局域网带宽      兆

*企业门户网站功能

信息     产品宣传与服务   电子商务 

与客户及员工之间的沟通互动等    未建设门户网站

企业邮件系统

拥有自己专用邮件系统  没有自己专用邮件系统

信息化人力资源

信息化管理人员____名       信息化开发人员____ 名

信息化维护人员_____名      其他:外包计算机公司

三、 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情况(标注*可多选)

 

1、企业管理信息化情况

*企业已有

管理信息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MS)

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其他      

*企业管理信息化

系统需求

办公自动化(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MS)

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其他     

 

 

2、企业生产自动化情况

与信息技术直接相关

生产装备普及程度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数字化试验、生产、检测、大型仪器设备(数控机床、自动装配装置、工业机器人等)占全部生产装备的百分比(按台套数):

30%以下  30%-50%  50-70%   70%-90%   E、90%

生产流程信息化、数字

化、自动控制的应用

全面应用      基本实现   

部分应用       很少或无应用

 

3、企业商务运营电子化情况

*互联网使用哪些应用

信息搜索与信息 网上洽谈/采购/销售/订单

与上下游企业沟通信息  在线支付 在线售后服务

电子邮件应用 其它         (请注明)

*通过哪种平台(方式)

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自建企业商务网站  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上下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其它         (请注明)

网上贸易额

占企业贸易额的比重

10%以下 10%-20%   20%-30%  30%-40%

40%-50%   50%以上

*企业电子商务遇到的问题

资金不足   缺乏政府的帮助与支持 人才缺乏 

信息化基础薄弱  配送成本高 结算不畅   

交易安全性差   其它        

四、 综述

1、制约本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主要因素(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环境不足,如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

行业管理部门、上级总公司规划不明确,推进力度不够。

配套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过大,超出企业负荷,资金筹措难。

上下游产业链、相关服务平台目前所提供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不足,如支付、物流、信用、网路等商业环境。

复合性人才缺乏,员工整体IT素养不足。

其他                                     (请注明)

2、对政府在推动企业实现两化融合方面的建议(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支持,如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两化融合项目列入技改给予扶持。

服务支持,即规范产品、服务商的管理和服务,推动信息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网络的建设,支持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资金支持,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支持、税收支持。

信息化推广与人才培养支持,如推广信息化服务活动、专业培训活动,举办论坛与成果展。

技术支持,即推动产学研合作。

市场支持,如建立公共信息库,通过电子政务提高企业效率。

其他                                     (请注明)

3、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及主要突破方向概述。

(参照提纲:1.“两化融合”的重点方向及目标。2.结合什么主导产品推进。3.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化工作方案范文第15篇

一、调研目的

对全市“两化融合”现状、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进行调查,全面、系统地掌握 “两化融合”的基本情况,为明确全市“两化融合”工作推进思路和措施奠定基础。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取材料调研和实地访谈两种方式。

各单位先根据调研提纲及问卷提报相关材料,调研组根据材料情况到相关单位及企业实地访谈。

三、调研对象

主要分四类:

1)各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康巴什新区科技和信息化委员会;

2)产业园区:3-5家(装备制造、煤化工、物流园区等)。

3)大型企业:8-10家(煤炭、煤化工、汽车、装备制造、轻纺等行业龙头企业);

4)中小企业:6-8家(羊绒、陶瓷、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中小企业)。

四、时间安排

材料调研:2012年5月10日至5月25日,时间15天。

实地访谈:2012年5月30日至6月12日,时间14天。

五、有关要求

(一)请各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辖区内重点园区和企业完成材料调研(各材料提纲详见附件,可从鄂尔多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上下载电子版),形成正式文件(含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本,电子文档发送到联系邮箱)于2012年5月25日前报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根据材料调研情况于2012年5月30日前确认访谈旗区、园区和企业,组织实地访谈调研。将请各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待访谈通知。

附件1:

旗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调研提纲

(大概提纲,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写)

 

一、区域经济情况

参考提纲:

1.区域经济规模;

2.产业结构、支柱(特色)产业;

3.企业数量、从业人数;

4. 信息化服务企业、IT软件企业数量。

二、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情况

参考提纲:

1.“两化融合”氛围营造;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两化融合”政策制定;

4.重点示范项目推进;

5.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三、“两化融合”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提纲:

1.“两化融合”宣传推广;

2.“两化融合”推进政策;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附件2:

园区“两化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提纲

(大概提纲,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写)

 

一、园区基本情况

参考提纲:

1.园区规模;

2.入住企业数;

3.行业类型。

二、园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情况

参考提纲:

1.“两化融合”宣传推广;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两化融合”人才培训。

三、推进“两化融合”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支持?

参考提纲:

1.政策支持;

2.资金支持;

3.公共服务平台;

4. 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

附件3:

大型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一、 企业基本情况

单 位

全 称

                                            (盖章)

单位经济 类    型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股份制经济  中外合资  其他__________

所属产业

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煤炭产业  轻纺产业

煤化工      汽车制造产业  其他       

现有员工

人数

6373

IT部门人数

91

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

刘焜

职  务

部长

固  定

电  话

0477-8565800

手机

18947778686

E-mail

liukun@yitaigroup.com

二、 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标注*可多选)

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

计算机 2388台  服务器  80  台  局域网带宽1000  兆

互联网接入带宽  网通200、电信100  兆 √网通  √电信  铁通      

*企业门户网站功能

√信息     产品宣传与服务   √电子商务 

√与客户及员工之间的沟通互动等    未建设门户网站

网站维护、设计

自建自管  自建托管 委托代建 √其它 代建自管

标准建设

是否建立企业的信息化标准规范  √是    否

是否建立基本物料、产品编码    √是    否

编码类型是:国际  √国家  √行业    √企业代码 

实现程度:  √全部   部分、未应用

信息安全

是否建立: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

数据管理和灾难备份情况:

√有无灾备           无备份

信息化人力资源

信息化管理人员10名       信息化开发人员15 名

信息化维护人员55名      其他:外包计算机公司

*信息化工作

组织管理机制

建立了首席信息官制度   √已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      以信息化实施协调小组的形式存在

未设专门的信息化部门 

信息化预算制定情况

单列的信息化预算      √分散在企业总体预算中    

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

信息化规划制定情况

√有专门的信息规划    在综合规划或其他规划中体现      无成文信息化规划

三、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情况(标注*可多选)

1、企业研发信息化情况

 

研发机构

(研究院或研发中心)

有                       (名称)  √无

企业产品计划

√数字化、智能化计划    无

数字化、系统化研发软件、平台使用情况

√普遍使用    部分使用     未使用

 

 

2、企业管理信息化情况

应用系统名称

与经营管理流程结合情况评价

办公自动化

(OA)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财务管理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知识管理(KM)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HRMS)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资产管理系统(EAM)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企业资源计划(ERP)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客户关系管理(CRM)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商务智能(BI)

全部应用    √部分应用    尚未应用

3、企业生产自动化情况

与信息技术直接相关

生产装备普及程度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数字化试验、生产、检测、大型仪器设备(数控机床、自动装配装置、工业机器人等)占全部生产装备的百分比(按台套数):

30%以下  30%-50%  √50-70%   70%-90%   E、90%

生产制造流程信息化、

数字化、自动控制的

应用情况

全面应用      基本实现   

√部分应用       很少或无应用

4、企业商务运营电子化情况

*互联网使用哪些应用

√信息搜索与信息 √网上洽谈/采购/销售/订单

√与上下游企业沟通信息  在线支付 在线售后服务

√电子邮件应用 其它         (请注明)

*通过哪种平台(方式)

开展商务活动

√自建企业商务网站  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上下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其它         (请注明)

网上贸易额占企业贸易额的比重

√10%以下 10%-20%   20%-30%  30%-40%

40%-50%   50%以上

*企业电子商务遇到的问题

资金不足   √缺乏政府的帮助与支持 人才缺乏 

信息化基础薄弱  配送成本高 结算不畅   

交易安全性差   其它        

5、企业业务流程中,实现信息化应用操作的环节,有哪些实现了集成应用(可多选)

在设计与生产之间较好地实现了集成应用

在生产与管理之间较好地形成了集成应用

在设计与管理之间较好地形成了集成应用

√在设计、生产、管理之间较全面地形成了信息共享、集成管理、统一规划

 

四、 综述

1、制约本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主要因素(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环境不足,如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2

行业管理部门、上级总公司规划不明确,推进力度不够。

配套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过大,超出企业负荷,资金筹措难。

√上下游产业链、相关服务平台目前所提供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不足,如支付、物流、信用、网路等商业环境。3

√复合性人才缺乏,员工整体IT素养不足。1

其他                                     (请注明)

2、对政府在推动企业实现两化融合方面的建议(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支持,如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两化融合项目列入技改给予扶持。2

√服务支持,即规范产品、服务商的管理和服务,推动信息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网络的建设,支持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5

√资金支持,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支持、税收支持。1

√信息化推广与人才培养支持,如推广信息化服务活动、专业培训活动,举办论坛与成果展。3

√技术支持,即推动产学研合作。6

√市场支持,如建立公共信息库,通过电子政务提高企业效率。4

其他                                     (请注明)

3、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及主要突破方向概述。

(参照提纲:1.“两化融合”的重点方向及目标。2.结合什么主导产品推进。3.主要措施)

1、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紧紧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继续做强煤炭产业,夯实发展基础,加快煤化工商业化步伐,增强后劲发展,稳步发展非煤产业。

 2、加快产业升级,适度多元化发展。

 3、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应加强政府组织引导和氛围营造,加强社会信息化服务资源整合,以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重点行业和规模企业为重点,以市场运作为手段,实施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重点在企业信息化上下功夫。

                                                             (感谢您的配合!)

填表人姓名(签名):李艳国                          职务:财务主管

联系电话: 18947771119                            填报时间:2012-05-22

附件4:

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一、 企业基本情况

单 位

全 称

 

单位经济 类    型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股份制经济  中外合资  其他__________(请注明)

所属产业

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煤炭产业  轻纺产业

煤化工      汽车制造产业  其他       

年销售额

500万元以下         500 ~ 3000万元

3000万元~1亿元     1亿元以上

现有员工

人数

 

IT人员数

 

企业信息化负责人

 

职  务

 

固  定

电  话

 

手机

 

E-mail

 

二、 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标注*可多选)

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

计算机      台             服务器      台 

互联网接入带宽    兆       局域网带宽      兆

*企业门户网站功能

信息     产品宣传与服务   电子商务 

与客户及员工之间的沟通互动等    未建设门户网站

企业邮件系统

拥有自己专用邮件系统  没有自己专用邮件系统

信息化人力资源

信息化管理人员____名       信息化开发人员____ 名

信息化维护人员_____名      其他:外包计算机公司

三、 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情况(标注*可多选)

 

1、企业管理信息化情况

*企业已有

管理信息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MS)

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其他      

*企业管理信息化

系统需求

办公自动化(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MS)

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其他     

 

 

2、企业生产自动化情况

与信息技术直接相关

生产装备普及程度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数字化试验、生产、检测、大型仪器设备(数控机床、自动装配装置、工业机器人等)占全部生产装备的百分比(按台套数):

30%以下  30%-50%  50-70%   70%-90%   E、90%

生产流程信息化、数字

化、自动控制的应用

全面应用      基本实现   

部分应用       很少或无应用

 

3、企业商务运营电子化情况

*互联网使用哪些应用

信息搜索与信息 网上洽谈/采购/销售/订单

与上下游企业沟通信息  在线支付 在线售后服务

电子邮件应用 其它         (请注明)

*通过哪种平台(方式)

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自建企业商务网站  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上下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其它         (请注明)

网上贸易额

占企业贸易额的比重

10%以下 10%-20%   20%-30%  30%-40%

40%-50%   50%以上

*企业电子商务遇到的问题

资金不足   缺乏政府的帮助与支持 人才缺乏 

信息化基础薄弱  配送成本高 结算不畅   

交易安全性差   其它        

四、 综述

1、制约本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主要因素(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环境不足,如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

行业管理部门、上级总公司规划不明确,推进力度不够。

配套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过大,超出企业负荷,资金筹措难。

上下游产业链、相关服务平台目前所提供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不足,如支付、物流、信用、网路等商业环境。

复合性人才缺乏,员工整体IT素养不足。

其他                                     (请注明)

2、对政府在推动企业实现两化融合方面的建议(可多选,按影响强度标示 1、2、3……)

政策支持,如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两化融合项目列入技改给予扶持。

服务支持,即规范产品、服务商的管理和服务,推动信息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网络的建设,支持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资金支持,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支持、税收支持。

信息化推广与人才培养支持,如推广信息化服务活动、专业培训活动,举办论坛与成果展。

技术支持,即推动产学研合作。

市场支持,如建立公共信息库,通过电子政务提高企业效率。

其他                                     (请注明)

3、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及主要突破方向概述。

(参照提纲:1.“两化融合”的重点方向及目标。2.结合什么主导产品推进。3.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