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我区现有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33家,主要包括两类企业,一类是设备制造、安装、维保单位,共12家,另一类是设备使用单位,共计21家。这21家使用单位中,包括宾馆、饭店、超市、市场7家,医院2家,气体充装单位2家,大型企业6家,物流企业4家,我区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部分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还比较淡薄;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建立还不够完善;

三、单位内部对安全生产各环节的监管力度还有待增强,特别是对单位内部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及发现的隐患落实整改不力;

四、在特定情况下还会出现无证上岗作业的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分局明年对重点监控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抓安全责任落实

继续做好与各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工作,督促企业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工作负责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同时要求对责任制进行分解,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及管理、操作人员个人,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二、抓“三化”管理落实

今年,分局确定了两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一家是设备数量较多的使用单位“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和一家市场型的物流企业“杭州三里洋港口装卸有限公司”为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试点单位。并制定了《拱墅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标准化管理规则》。此规则明年在所有重点单位中推行,帮助企业的特种设备管理逐步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三、抓重点监察力度

从重点单位分布图来看,我们把21家使用单位分成三类:即公共场所、大型企业、物流企业。公共场所的特种设备包括7台锅炉和76台电梯,对于这83台设备,由于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应逐台进行检查,加强监管。大型企业的特种设备包括9台锅炉、883台压力容器、45台电梯、68台起重机械和31台厂内机动车。其监管重点应放在压力容器上,特别是那些与危险化学品相关的压力容器。物流企业特种设备包括132台起重机械和25台厂内机动车,其重点应在起重机械上。确定了重点单位中的重点设备,那么,我们的监察将比较有针对性,除了一年两次的巡查以外,可以有计划的在各个节假日安排监察,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另外利用我们的专家组和各单位的安全协管员,分行业开展互查,这样比较容易发现问题,同时在互查中,也能使各单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抓培训教育

对各单位安全管理员进行实务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除了镇、街道质监员队伍以外,我认为各重点单位安全管理员这支队伍也不容小视,在经过一定的培训后,他们不仅仅是企业的安全管理员,还能为我所用,成为分局的一支安全监察协管力量。

五、重点单位监管中可以创造的亮点工程

1、制作分局的重点监控单位布局图。在拱墅区行政地图上标注各重点单位地理位置以及重点监管特种设备的位置,各重点单位制作本企业的设备分布图。有可能的话利用GPRS定位系统确定设备坐标,在国家局网站上直接可以监控这些设备。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特种设备的选购

特种设备的选购,除满足生产要求外,根据有关规定,必须保证安全要求,选购必须进行严格审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出厂标准,同时达到使用和安全要求。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附有以下相关文件:

(1)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

(2)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3)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

(4)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

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必须经省、直辖市、自治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安装,改造、维修等工作。

(1)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2)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

(3)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方可施工。

3、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设备维护部。设备维护部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4、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三、特种设备的使用

1、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设备维护部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工段)应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4、设备维护部应组织维修人员对在用特种设备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5、在对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6、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7、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特种设备的选购

特种设备的选购,除满足生产要求外,根据有关规定,必须保证安全要求,选购必须进行严格审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出厂标准,同时达到使用和安全要求。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附有以下相关文件:

(1)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

(2)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3)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

(4)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

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必须经省、直辖市、自治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安装,改造、维修等工作。

(1)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2)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

(3)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方可施工。

3、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设备维护部。设备维护部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4、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三、特种设备的使用

1、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设备维护部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工段)应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4、设备维护部应组织维修人员对在用特种设备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5、在对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6、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7、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压力容器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随着医疗业务的快速发展,医用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日渐增多,由于特种设备危险性大,容易发生事故,作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履行安全责任的主体,更加应该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我院现有医用高压氧舱(多人舱)1台、单人高压氧舱3台、婴儿高压氧舱2台、高压压力蒸汽灭菌柜4台、中心供氧液态氧储存槽、医用电梯、自动扶梯、锅炉等多种类型的特种设备。多年来,我院狠抓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从强化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执行力度,来保障特种设备从购置使用、定期检测、监督巡查、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安全操作等流程的控制,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遏制和消除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有效地保障了公众安全。

医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

1.安全意识不强,忽视对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例如没有建立相应的设备档案和使用台账,没有制定设备的年检计划,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和管理,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养,致使有些设备带病运行,安全状况不明;

2.医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超过检定周期未检验,继续使用,例如安全阀、压力表等经常漏检,超期使用;

3.个别医用特种设备未注册办证、未经检验合格就投入使用;

4.安全管理机制和事故应急预案未有效建立和落实,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5.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个别医用设备操作人员队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和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

加强医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医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种特种设备的管理责任人及各自的工作职责。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设备科和相关后勤部门负总责,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并确定本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具体分管技术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相关人员的职责、操作人员职责、各种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常规检查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校检制度、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使用设备,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不违规操作,并将之纳入工作实绩及年度绩效予以严格考核。

2.做好巡查检修保养工作

勤于巡查,观察特种设备仪表、仪器的参数,如压力、流量、速度、温度、温升、负荷、载重量、水位、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的变化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没有达到极限值或最低值。注意运行中有无异常声响、闪烁放电、泄漏、破损等,特别要重点检查安全附件是否正常,开关的接触及线路联锁的可靠程度,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系统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和完好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如发现危及人身和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情况,则立即停机。

勤于检修,查看设备内部有无异常,严格逐一对重点部件进行检查处理,对设备各项功能和准确度、质量进行预防性检验和调整。检查设备操纵装置动作、灵敏、定位是否可靠;检查系统的质和量,检查制动装置是否可靠;做好电器线路的检修等。

3.完成动态周期检定

根据不同设备的技术状况,拟定周期性检查项目、内容,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按时完成按国家规定安全阀1 年1校,压力表半年1检,电梯1年1检,锅炉、灭菌器1年1检。为了保证设备运行安全,未经过定期检验或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应杜绝使用。

4.制订应急处置预案

应急处置预案主要包括:事故接报处置程序;事故过程处置程序;事故后处置程序。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演练。

5.加强特种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一是证明特种设备本身的质量文件资料,即制造单位、安装单位提供的设计、制造、安装文件,应有设计文件资料、制造质量证明书、监督检验证明、特种设备使用说明书、安装质量证明资料等;二是使用过程的记录文件,有定期检验、改造、维修证明,自行检查记录,设备日常运行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医用特种设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事关医疗安全工作的大局,要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来抓,从根本上遏制和消除特种设备事故,保障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 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和的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直接关系到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并且由于特种设备本身具有体积大、载重多等特点,危险性也就比较大,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给国家和社会到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就要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但是在现有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直接影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质量,因此探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的措施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对特种设备进行管理时,不仅要注重成本和效益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在20世纪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已经提出了风险管理,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起步都较晚,目前我国还处在特种设备管理的起步阶段,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只是借鉴以往的经验和相关的规定,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意识不强

很多企业和特种设备的操作者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如果没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就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2.特种设备使用不规范

由于特种设备自身体积大、架构复杂和载重大等特点,在使用上不够规范,就会加剧设备的老化和磨损。使用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有设备的操作人员对特种设备的施工技术和使用说明的了解不是十分充分,特别是从事时间较短的操作人员,由于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较差,过于注重工程进度,忽略了特种设备的操作技术要求,使特种机械处在一种带“病”的状态,有的还会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不仅加快了特种设备的磨损,而且还缩短了特种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要加强特种设备的日常保养,特别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特种设备,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保养和维护,就会导致特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故障,给企业和个人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的发展。

3.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企业没有真正的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不了解特种设备故障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也没有认识到企业和个人在安全管理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就会存在没有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测、特种设备进场未进行登记、以及临界报废的特种设备没有进行及时处理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无证操作的情况,上述种种问题直接关系到特种设备的安全,影响安全管理质量,给特种设备的使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4.企业没有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依据和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制度、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制度、设备的操作规范制度等,如果企业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将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也没有建立规范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预案以及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事故演练。

5.相关部门的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监管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监管力度不够就会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质量。

二、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的发展,针对我国目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多方面加以强化,在学习《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发展。具体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安全管理观念,明确责任制

首先就应该加强企业和个人的安全意识,从思想上加强企业和个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并肩负起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大职能和职责,企业应当结合特种设备的特点和具体操作情况,对有关部门和人员制定相应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以及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每个环节中,建立完善的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各人员的责任,在制度上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加强企业和个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视。

2.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的监管

特种设备使用监管包括了很多方面,主要的有设备的规范使用、设备维修和保养两个方面。在使用规范问题上,要不断加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把人员选用环节,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教育培训,通过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以及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更加安全和规范的使用特种设备,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上,企业和操作人员应及时发现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并能够正确诊断事故的原因,从而及时的对特种设备进行维修,这样既能够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高效的运行,还能够减少特种设备维修的次数,大大提高了特种设备的使用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建立科学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安全管理质量的重要措施,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责任制、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等,下面以安全技术档案为例,探究如何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能够清晰的记录特种设备从设计、制造到维修、保养的整个过程,例如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合格证书、使用保养说明、定期检验报告、日常使用情况、维修记录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操作人员加深对特种设备的了解,还能够为日后的工作提供有利的依据。

4.提高监管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监管能力

有力的监管能够使特种设备的使用更加安全和规范,政府部门应该要不断加强特种设备监管部门的能力,监管部门应该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大监管力度,并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单位进行备案,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最终达到制约企业和操作人员的目的。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特种设备的广泛使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逐渐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因为特种设备由于自身的特点,危险性较高,并且在现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思想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高、操作不规范、没能充分落实安全责任制度、没有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一旦出现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安全管理意识、明确岗位责任制、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监管、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且加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镜明.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J]. 技术与市场,2013,02:109+111.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Abstract: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university's special equipment safe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uch as respon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consciousnes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file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afe campus, harmonious campus".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检验检测;记录

Key words: special equipment;safe operation;inspection and testing;record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34-02

0引言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公布,2009年修订)第二条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校拥有的特种设备,是教学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重要技术设备和设施。随着经济的高迅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也稳步发展,全国高等院校的高楼大厦不断增多,高等院校作为人口密集型的公共场所,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设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就江苏科技大学而言,目前特种设备、设施有:电梯25台,起重机械12台,锅炉3台,倾斜式夹层锅3个。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张红代表在2010年人代会上指出特种设备、设施,其数量多,分布广,涉及面大,一旦发生事故,会使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高校如何做好在用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其安全运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特种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责任难落实处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不能完全落实,存在主体责任缺失、学校主管和使用部门的工作责任缺位、机构工作责任不清的情况。首先许多高校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划归给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管理部门目前的职责多数以设备采购为主。设备选型与厂家选择由招标办与使用部门招标结果确定,管理部门被弃在体系之外。其次,由于在用设备管理职能现都由使用部门具体负责,使用部门对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经常在未经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管理许可的情况下,只根据部门实际需求进行设备改造,把一些非特种设备改造为特种设备投入使用,无法管理到,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1.2 特种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不到位,使用部门法制观念淡薄长期以来,高校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知识宣传、培训工作也由于教职工安全生产主观意识薄弱,而无法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产生的现象有使用部门更新、改造或移动设备后,未及时履行相关手续。设备台账和技术档案不及时记录和调整,主管机构得不到相关信息,管理台账不能及时调整,设备未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监督检验,未登记注册就投入使用,从而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1.3 特种设备使用涉及面广、人多,管理制度难落到位现在许多高校为综合性、多学科型学校,拥有特种设备类型繁多:如放射设备、毒气体设备、锅炉、高压反应釜、高压蒸汽灭菌锅等压力容器、电梯、行车等等;使用场所多,有高层建筑的教学楼、实验室、学生食堂、基建工地等;操作人员涉及面广,有学生、实验人员、科研人员、还有生产工人等。目前,高校高层教学楼的电梯主要落实在后勤物业进行使用管理,但由于后勤物业的用工制度,导致较大的人员流动,即使主管部门给了培训指标和经费,培训不到一年人员又被流动到其它岗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的载货电梯更是各类人员都会去使用。实验室的行车使用,一般有一位实验老师有证,但经常会被做实验的学生在使用,虽方便了需要,却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使用人员安全意识差及侥幸心理,导致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如载货电梯的使用管理制度中有专门的钥匙管理制度及专责司机操作制度,制度规定电梯的钥匙必须是持证人员管理,事实上是钥匙常常在无证的人员手上。学校食堂的特种设备在专责司机制度执行上更加不到位,有时是食堂的职工,有时会是来勤工俭学的学生,还常常有一些外来送货的人员。

1.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薄弱高校使用的特种设备设施种类繁多,型号复杂,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一些高校特种设备台帐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由于管理体系的缺陷,技术档案存在缺失,归档不及时等现象,造成技术资料丢失。有些实验室设备管理不够规范,设备管理人员不明确,有些特种设备常随人员的教学科研活动而使用、保管,人员调整时无人问津该设备相关技术资料的移交,给日后使用与维护造成许多麻烦。

注册登记表填表时,使用部门填写、审核不认真细致常会有该填没填的许多空格、设备名称及型号不正确,设备出厂编号不符实际等错误现象。

2加强高校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广大师生生命安全与国家财产的安全,安全工作事关重大,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

2.1 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划分职责高校应明确指定特种设备主管负责人,负责本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负责牵头组织各部门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

学校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特种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制定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并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管理人员应明确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安全状况,应负责特种设备管理、作业人员的委外培训、日常业务学习及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复审工作,并建立特种设备管理、作业人员培训、复审管理台帐。负责本单位各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监督、检查、奖励与考核,及组织单位内责任事故的调查分析。

2.2 严把特种设备的前期管理关高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特种设备设施,学校特种设备职能主管部门应报请上级质量技术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审核、审批、验收。特种设备的选型、定型、定厂,由学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并组织安全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选择三家及以上有特种设备生产资质的制造厂家,对其进行安全、性价比等各项参数进行科学论证、反复比较,结论报招标办招标,招标结果报上级质量技术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审核、审批。

特种设备的安装是致关重要的环节,学校的安全管理部门不能因交钥匙工程等因素放松了监督管理,应不定时去现场检查安装人员的资质,安全作业情况,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准确安装。

使用部门特种设备的大修、更新、技术改造,须向学校职能部门报请审批,选择有特种设备生产、维修资质的厂家实施。使用部门应派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提前介入,全过程参与。

使用前,严格交验把关,必须经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政府主管部门)会同学校职能部门,按照特种设备的检测验收要求进行检验,在验收工作中有验收明细,监察内容、设备检测合格的记录,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2.3 健全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科学规范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是高校教学秩序正常、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人为本地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有:《学校各级领导及各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特种作业人员作业标准》、《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日常检查记录》、《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事故应急措施、救援预案及救援演习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学校的安全管理人员须狠抓安全防范工作,定期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及时发现和分析安全问题,消除事故隐患。发现问题应当立即通知相关部门人员迅速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学校有关负责人。

2.4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的唯一可追溯的技术文件。高校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管理好特种设备的前提,可方便专业技术人员随时掌握特种设备的详细情况,为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日后改造及处理潜在隐患提供有效参考,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完整、准确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工作有:特种设备交付使用时收集整套出厂的设计文件(技术原理与技术图纸 )、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监督检验证明、使用维修说明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易损部件等随机文件,安装、验收检验报告等资料的归档。

使用过程中收集的技术档案有:日常运行使用、维修保养和常规检查的记录;定期检验、检测报告和验收检验报告;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修保养记录,定期检验、检测报告;大修改造记录及其验收资料;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调查处理记录。

2.5 强化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能及早防范突发事故。

高校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代为维修保养。学校职能管理部门不断收集当地有资质单位的相关信息,对信誉好的单位进行评价,选择三家以上单位组织招标或议标,从而确定维修保养单位。与维修保养单位签订合同,明确维修保养质量和安全责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况,一旦出现故障,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

岗位操作人员对维修保养单位的维修保养工作要起到监督作用,必须在维修保养记录上签字确认维保单位维保工作执行情况,并且做好日常运行记录。定期将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送资质部门校验、检修。并做出记录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学校每年检查(或抽查)二次,使用部门每学期检查二次,主要内容是: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特种设备负责人和使用人员落实情况,特种设备建账情况,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建立情况。实验室每月检查一次,使用人员在使用前后要进行检查。内容是:设备及其部件的性状完好情况,保护装置的完整可用和校准情况,噪声、磨损、异常振动等运行状况。

2.6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宣传及作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危。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对学校负责人、管理人员等的安全技术培训,通过分发安全手册、装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挂图、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等活动,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严禁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学校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促使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能做到“四懂三会”即懂性能、懂结构,懂原理,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培训做好备案记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

3结束语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对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规范、合理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学校安全的重要保证,我们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特种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令(2009年).

[2]段心龙.建筑施工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探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9,(4):97-100.

[3]王文彬,扬尉.重视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6,(3):4-5.

[4]王福德,孙强.浅议基层特种设备管理中的几点不足[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2):40.

[5]张文华.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J].企业标准化,2008,(3).

[6]李宗九.特种设备管理方法探讨[J].安全,2007,(12):42-43.

[7]李淑春.对高校特种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187-189.

[8]李大鹏,刘军.强化特种设备管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中国设备工程,2010,4,65.

[9]TSGQ2003-2004.特种设备安全技术[S].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安全运行;市场化;专业化服务

1.绪论

特种设备在我们生产及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种设备因为需要在特定条件中工作而潜在着安全隐患,如何保证特种设备的运行安全和工作中的稳定性,是每一个机械设备使用者思考的事。特种设备因市场的需求而存在,特种设备的管理也应满足市场的选择,进行市场化的管理运作。

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实现机械化施工的必要条件,企业机械设备中有普通设备也有特种设备,例如起重机械、人货电梯、施工升降机等。由于施工企业流动性强、施工环境多变、人员稳定性差、设备分布点多面广等特点,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较多的设备上的安全管理问题。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在建筑安全事故中还处于较高的比例,特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还比较薄弱:①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尤其是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型项目分包单位多,外租设备以包代管责任不明,落实不到位。②有些单位低价中标,对安全管理投入不足,或根本就没有专项资金投入,③对特种设备管理的程序不能严格履行,按程序要求的工作不能严格执行。④对特种设备监时租赁单位的资质把关不严,对租赁的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状况及作业人员专业资质技能状况,不了解和重视程度不足。⑤人员配备不足,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支出,根本就没有特种设备专职管理人员,有的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太了解,更谈不上执行了。有的企业让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无证人员操作,小项目兼职管理人员也只是挂名,没有具体的实施行为。企业的成本意识使人员精减,特种设备管理精力也不足。⑥施工企业相应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管理制度不能落实到实际中,只为形式而存在。⑦特种设备资料不全,各企业的档案资料参差不齐。有的企业对特种设备的使用需要办理哪些手续都不清楚,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资料更是不知从何抓起。⑧不少企业把特种设备的管理归入普通设备的管理中,对特种设备采购、安装、使用、保养、维护、修理、报废等的技术要求视为普通设备,为特种设备的安全埋下隐患。

3.设备管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设备管理市场化是一项集专业性、责任性、先进性、保证性于一体的市场化运行体系。具体表现在以公司制的形式存在,使用单位可以依照招标方式优选设备管理服务公司,由设备服务公司对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对设备的管理由施工企业安全责任管理主体转向特种设备专业服务公司为安全责任管理主体的一种模式,服务内容包括设备的提供、操作人员派遣制、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中的设备检测管理、项目结束的拆除退场等。这里所说的特种设备管理不单纯指咨询服务的提供,这种市场化、专业化的特种设备服务是一种全面的介入管理,是作为特种设备主体第一责任人的一种管理模式,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提供的全方位服务重点也是一种主体安全责任的转移,即合同一经签署,自合同服务日期起,施工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即转移至设备服务公司,设备服务公司对项目的特种设备承担全过程安全责任,只有安全责任和管理权利的完全转移,才能真正达到特种设备的安全保证要求。施工企业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是单一的责任,就是要按规定来委托特种设备服务公司,由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提供项目的特种设备全方位安全责任管理服务。

现在有的特种设备服务形式是由特种设备的制造厂家提供售后,基本由制造厂提供运行中的全面保养和维护,特种设备还是由使用企业自身进行管理,生产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追求企业的利润率,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基本是被动管理,不是企业自身需要的负担式管理,企业处在一种被动的管理方式下,对所用的特种设备缺乏专业管理和先进性技术的掌据。企业要发展首先要放下本不该由企业所负担的管理,全部精力用于生产。特种设备由专业的服务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并对特种设备负有完全的安全责任。使用企业只负有聘请有专业资质的服务机构的责任。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承担特种设备管理相关的工作内容,包括对人员的培训组织,特种设备的保养维修,特种设备的资料整理归档等。如果是特种设备服务公司同时提供特种设备,那施工企业对特种设备只行使使用权。

设备服务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特种设备服务业务,应建立专人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所服务的设备一线管理人员加强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特种设备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数量与个人薪酬结合,制订完善的操作规程、工作制度、考核办法。例如对特种施工机械管理,设备服务公司制订相应的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对设备的选型、核算、安装人数配备、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要求及方式方法的制定、操作人员的派遣制规定,安装拆除施工的技术规定等。对特种设备寿命期过程是申报制度,档案资料内容要求等。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提出全面管理的高度要求。例如化工生产中的设备安全托管,化工设备维修服务公司,检修内容的提供与核算。设计过程中的设备安全监理审核,。公司内部安全责任归属的制定等。

人员派遣由服务公司根据相关配置要求,对施工企业派遣操作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技术人员工时考核由施工单位出具月度考勤表,人员调剂由服务公司安排,以保证施工单位的工时要求。

特种设备的管理市场化,要把该负有的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个人,这也是特种设备市场化、专业化、责任化、加强化于一体的具体体现。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是一个集约个人管理的平台,是接受行政督察的介体,是为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提供就业的平台,是责任落实到个人的一种途径,特种设备服务公司管理考核个人的工作质量,负责对人员法律法规及技术培训的组织,对行政监督部门要及时按规定要求上报特种设备及特种设备人员等信息,以便实时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跟踪督察。

特种设备属于特殊的工具或设施,应当有特殊的管理模式,所以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检修归属特种设备服务公司份内工作,并对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4.特种设备市场化需要的行政管理环境

特种设备监督检测管理部门提供设备网上注册查询系统,对管理区域内所有特种设备安装使用检测检验状况进行网上查询,登记特种设备编号、特种设备服务公司、特种设备使用公司等管理状态信息,对特种设备实行动态定位定人的信息跟踪。行政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现场情况定期抽查,对特种设备服务公司资质认定,对特种设备服务公司定期考核。由对企业的管理重点转为针对特种设备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可以现场对使用公司检查由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法律法规执行、技术状况、人员责任制落实等相关情况,对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提出相应的管理要求,因特种设备服务公司对特种设备的掌控有一定的集中性,避免了对使用公司的管理要求只能到点而不能到面的情况。

5.特种设备市场化、专业化管理的特点

这种管理方式的改变有如下优势:①解决施工企业既管建筑工程质量又要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安全。②有效解决施工企业人员配置紧张,专业设备操作运行效率不高,设备管理安全隐患多的问题。③解决施工企业面对特种设备的管理程序、相关法律法规、人员培训管理、现场检查考核等系列繁杂工作的烦扰。④解决了各承包单位人力及特种设备资源管理要求不统一的状况。⑤节约了因特种设备相关的业务培训考核管理等相关费用,真正做做到了用着放心,管理省心。对外优势,⑥充分利用特种设备专业公司的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有效遏制特种设备频繁发生事故的概率。⑦对扩大特种设备专业人员的就业提供了专业性的保障。⑧有利特种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⑨有利于特种设备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特种设备对专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强,只有专业化的管理才能达到专业化的效果。特种设备对安全的保障性要求较高,只有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上的不规范、不专业、不统一的敝端,才能真正做到满足安全运行的需要。

6.结束语

特种设备运行安全对性能的要求较高,相关管理程序复杂,对人员、设备管理要求严格,专业的管理机构可以较好的执行特种设备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种设备专业服务公司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技术和安全保障有充分的保证,特种设备的专业化、技术化、加强化离不开市场化的支持,只有专业化、市场化、责任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市场管理机制的运行还需要大的环境来支持,是需要在市场条件下逐步成熟的一种管理模式。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运行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有关特种设备的事故基本都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因此,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特种设备的管理重点。针对国内特种设备本身存在事故隐患及安装、维修、操作、指挥不当造成的事故占有较大的比例,国家将特种设备纳入劳动安全专项监察范围,在各级劳动部门成立了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机构,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采取了重要措施。这也是政府监督部门对安全生产管理由过去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和定性管理向技术型管理和定量管理转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质监部门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从1955年起,我国就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督管理,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2003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加之将于201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特种设备安全法》。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序开展,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然而,在现实生产、生活中,仍有不少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或业主不认真履行安全义务,不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其他法规、规章,导致特种设备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一)特种设备非法安装、非法使用问题突出。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目前我区特种设备非法安装的现象仍然存在,少数单位的特种设备在未办理使用登记证和未履行报检手续的情况下,非法安装、非法使用。一些起重机安装公司未向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证,建筑工地自制升降机等都给特种设备安全带来隐患。

(二)特种设备未定期检验、检测。

国家对特种设备使用实行强制检验和定期检验制度,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同时,不同的特种设备有不同的检验周期,如锅炉每年要检验一次;电梯每年检验一次。但是仍有少数单位,在特种设备检验期限届满后,不向质监部门申请检验、检测,继续使用,导致一些特种设备“带病运行”,增加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特种设备无定期维护。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并定期自行检查。但实际上是:一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意识薄弱,未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和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

(四)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特种设备的管理、操作技术要求高,因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二、安全监管工作建议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特种设备依法使用、管理新氛围。

各级政府领导要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支持新闻媒体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舆论宣传,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使用单位或个人乃至全社会公民的法律责任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安全发展意识,营造一个依法使用特种设备安全,非法使用特种设备危险的舆论氛围,把好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关,督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自觉主动地依法购买、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检验特种设备,做到设备使用登记有使用证,作业人员持证操作有上岗证,定期检验、安全使用,在特种设备使用的源头上治本把关,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使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作业人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觉接受监管,依法安全使用。

(二)加大监管、检测力度,确保特种设备长期安全运行。

建立监察机关与基层监察机构联网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专网,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基层监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监管单位档案一览表、监管台账等。搞好“三个确认”,即确认特种设备数量和安全状况、确认企业作业人员的数量和持证情况、确认设备使用单位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做到全区特种设备底数清、情况明、数据新,保证安全,提高工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监管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通过聘请监督管理安全员、信息员、协管员等,协助安全监察和检验机构及时发现、排除违法违规现象及各种事故隐患。检验机构在强调企业主动报检的同时,按照区域覆盖的原则严把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安全质量关,严把设备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能关,为设备安全使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要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限期责令整改。做到依法监管、科学检测、记录真实。同时保证检验报告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杜绝因检验把关不严而导致的责任事故。

(三)重视特种设备日常维护,确保特种设备长效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所有特种设备都应明确责任人,建立运行日志、维护保养和检查制度,并认真做好记录。规定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每天作业前应对特种设备及其作业环境进行检查,作业中要进行监护,作业后应按规程停用,并检查确认。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保养性检查,确保安全保护装置、吊具、索具等重要部件完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应制定特种设备每日检查、每月检查和年度检查计划,并记录其日常运行状况。确保特种设备在使用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促使特种设备长效安全运行。

(四)加强安全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形成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新环境。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9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 安全 管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社会影响大。因此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的生命安全。笔者从特种设备的现场安全管理方面,谈谈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条例》为依据完善特种设备制度落实

《条例》中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这就明确了特种设备的生产及使用单位就要抓好制度落实,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人员自然成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特种设备的事故处理同样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这些规定都要求严肃查处事故责任者,而查处事故责任者的前提是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制度抓落实,以制度严考核。

二、抓好特种设备基础管理

1、购置资质齐全,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并规范特种设备规范特种设备,根据《条例》要求,特种设备的购置应遵守以下要求:(1)购置有制造资质的专业厂家的产品;《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生产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监督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2)特种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并有监督检验证书、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质量证明书;(3)特种设备的安装,在一定意义上,属于特种设备制造的延续。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特种设备的安全质量。特种设备安装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具备相应条件,办理开工告知手续,提请安装监督检验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安装活动。

2、逐台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重要基础,可分为原始出厂技术资料、后期管理档案两大部分。(1)原始出厂技术资料内容主要包括:必要的设计资料、监督检验证明、产品质量证明书、相关图纸、技术参数、安装使用说明书、产品铭牌;(2)后期管理资料主要有:安装(移装)验收资料、注册登记资料、设备运行记录、修理与改造记录、安全附件校验记录、定期检验检测记录、故障及事故记录。

三、加强设备养加强设备养保证设备技术状态完好

1、加强作业人员培训考核

特种设备办理注册登记,作业人员培训合格,是特种设备运行的前提条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就要建立职工培训考核制度,严格作业人员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应经专业的培训、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管理及操作工作。因操作不当,甚至无证、违章操作引起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要求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特种设备日常管理,保证特种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2、精检细修,提高设备维修保养质量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相关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能力。特种设备运行条件较为复杂,发生事故影响较大,需要制度化、经常性的进行运行巡视、维护保养。在运行过程中,对关键处所、制动部位、电控系统、安全附件、保护装置等要加大运行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特种设备带病运行。对承压部件、主要受力部位的修理,严格按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维修人员要了解设备结构、性能、参数、工况条件,通过对设备精检细修,使特种设备始终处于完好

3、持证上岗,正确使用特种设备

任何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特定的工作条件,只有在规定的范围和条件下使用,才能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特种设备同样应在规定的参数下运行,严禁超负荷、超参数运行。使用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前确认使用条件是否符合设备的要求,严禁超负荷运转;(2)选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安全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校验,确保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可靠。

四、严格落实特种设备的严格落实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制度定期检验制度

特种设备的检验,属于法定强制检验。根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及时申请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杜绝特种设备超检验期运行。通过定期检验与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体有以下做法:(1)及时提报定期检验计划,主动与检验单位落实具体检验时间和检验有关的工作事项,尽量做到按计划的检验时间停车检验;(2)做好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保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按时实施;(3)特种设备检验后,针对其技术状况和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报告,及时采取技术处理措施,对技术性能合乎使用要求的,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和资料的归档工作,对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整改自检合格后,再次提请检验单位进行复检,丝毫不留隐患,确保设备性能安全可靠;(4)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投入运行。特种设备使用合格证是其安全技术状况及使用性能的一种标识,使用合格证从行政和技术上明确了该台设备在正常的工作条件和操作条件下,可以安全运行一个周期。在新建、扩建项目建设中,对于新增加的特种设备,严格履行申报、注册、检验程序。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0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imary mode of enterprise security management from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pecial equipment and proposes solutions.

关键词:铁路;特种设备;管理;分析

Key words: railway;special equipment;management;analysis

中图分类号:X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143-01

1现场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在特种设备维修和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片面性,侧重于追究人员的操作责任,只抓违章而忽视了本质安全。没有开展预测工作,没有进行事前的系统安全评价,工作重点是处理已发生的事故,而忽略了从使用、维修阶段就开始抓安全。②安全管理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对待特种设备仅凭经验处理安全问题,心中无数,盲目性大。③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对特种设备安全产生直接影响,是安全管理中的重点人。④基层单位对特种设备监控、预防事故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不够完善。

2集中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重点问题

2.1 从基础管理入手,深入抓紧内部管理关键部位在日常安全管理实践中,管理干部需要增强安全危机事件的事前预警能力的修炼,以未雨绸缪的超前意识,多从现场管理入手,纵深假想问题,积极完善制度,查究落实,堵塞漏洞,消除问题,达到从源头上斩草除根,破坏事故隐患滋生的温床,杜绝各类事故发生,以确保各种假设不成立,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达到防患于未燃。

2.2 从管理干部思想入手,树立安全管理人员的忧患意识在安全管理中需要管理干部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充分认识到安全无终点,戒除松懈和精神状态,防微杜渐,见微知著地增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层次认知。结合安全生产规律,严格树立精细化管理思想,抓小防大,注重过程控制,把本部门、本岗位管理工作做实做细,牢牢把管理工作全过程覆盖到具体的安全生产中,尽力消除管理中的盲区、空档和缝隙。

2.3 从干部工作作风入手,营造管理干部全心全意抓安全的氛围要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戒除工作中虚浮行为,建立极端负责、高度敬业的管理心态,认真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富有成效组织开展各项安全整治、检查活动,真正减少安全管理中的形式管理和做秀管理,实现有效管理。剔除管理中得过且过的意识,根除瞒小推大的不良行为,营造管理干部聚精会神抓安全的良好管理氛围。

2.4 从联劳务实入手,合力共为铁路安全生产服务要牢固建立车、机、工、电、辆等站段协同作业的大安全思想,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利益关系,尽心树立为全局安全生产服务的意识,减少各自为政地参与安全生产。注重各项工作的紧密协调和有效衔接,并畅通信息反馈,加强工作交流,教育职工提高自身技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全身心投入安全运输生产实践,努力开创干部职工同心尽职责、群情保安全、合力创成效的良好局面。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几点意见

3.1 强化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①制定规章制度,保证特种设备档案收集齐全完整。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明确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的基本内容;设备全套图样,安装和使用说明书,强度计算书,授权单位发的使用证、检验报告和审批意见等收集齐全。为加强对特种设备档案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还应按照相关特种设备管理办法规定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装总体竣工验收。验收前,档案管理人员应了解设备安装及设备实际分布情况,向施工单位及使用单位讲解档案归档要求。为保证档案资料搜集齐全、及时、完整,基层单位应坚持特种设备安装单位如果不移交全部档案资料就不予验收的管理手段。通过制度规范和经济约束,确保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②明确管理职责,督导使用单位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基层单位应明确规定特种设备管理的直接领导责任,并把特种设备的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奖惩内容,明确规定,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有协助档案管理人员搞好特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登记和保管好档案资料的责任。使用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的同时,注意将每台在用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及时记录反馈设备运行情况。档案管理部门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设备检修记录、改造记录、历次检验报告等,以不断充实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 现状 分析 思考

中图分类号:V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89-02

1 国家法规体系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数量不断增长。特种设备由于本身或者外在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就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可以说是企事业单位中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一类设备,其管理的好坏与各单位的科研生产、试验研究、职工生活等的安全保障息息相关。基于此,我国于2003年专门以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该条例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全过程的安全监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近年来,随着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以及节能管理工作的深入,生产安全事故管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务院对2003年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进行了修订。2009年1月24日总理以549号国务院令了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新条例从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称《条例》,下同)增加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的规定以及特种设备事故分级和调查的相关制度;另外将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全监察明确纳入条例调整范围;鼓励实行特种设备责任保险;新条例同时对相关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完善,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了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或者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处罚。针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的特种设备或者其主要部件的违法行为,增加了行政处罚。此外,新条例对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新增的安全监察职责,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2 特种设备管理的现状分析

结合近几年日常管理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在特种设备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1 设备问题

特种设备数量多,安全监管难度大。蒸汽管道、压缩空气管道、天然气管道等由于来源不一,有架空的有埋地的,新旧程度也不同,

由于各单位对特种设备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安全附件定期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设备的使用状况和安全状态差异较大。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安全附件的定期检查和校验工作有的存在脱节现象,部分移动式空压机多渠道购置,投入使用后不能及时有效地纳入安全监管的范围,这些都给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2.2 管理问题

一是管理职责分散且难于落实。作为直接管理的使用单位由于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认识尚存差距,往往忽视对特种设备进行精心的维护和保养管理。由于管理职责分散落实起来就比较难,基层单位没有明确专人负责和管理,特种设备的档案资料缺失,导致管理部门无法正常办理使用登记手续,无法纳入正常的安全检验检测;由于一部分设备没有得到必要的维修和保养,致使有些设备安全状况不明确,给设备的安全管理也带来了因患。

2.3 人员问题

包括三方面:一是使用单位领导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重视程度也是各不相同。部分单位单独考虑经济性或由于采购人员经验不足,往往买来一些资料手续不齐全的特种设备,致使一直无法注册登记。二是管理人员太少,管理易出现监管空档。由于基层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种类、数量分布不一,日常管理协调的工作量和难度比较大,不利于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导致部分工作职责无法有效落实或工作滞后。在基层出现未按规定及时申报在用设备的注册登记手续;设备安全附件超过检验有效期限继续使用;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安全知识培训无证上岗等等。三是操作人员不固定或工作兼职过多。由于特种设备的固有特性,如果使用设备不当,极易发生灾难性事故,因而对设备操作人员应有严格的要求。人员不固定,无疑会使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水平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明显增多,设备安全运行难以得到保障。人员兼职过多,造成人员分工忙闲不均,工作忙时极易出现使用未经培训的无证操作人员现象,增加了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潜在隐患。

3 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体会

3.1 特种设备管理的成败取决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不管是对特种设备日常使用中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及安全监督管理,还是在特种设备管理过程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调配来说,在一个单位中往往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如果领导不重视,特种设备管理协调、配合起来就比较难,或者工作配合比较慢、效率低、效果差。其次管理和组织实施在各职能部门,落实在各使用单位,只有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协作,互相支持,工作形成一种合力,管理工作才会保持高效,否则工作必然出现扯皮、推诿现象。

3.2 特种设备管理的难度在于持续不断的有效监督和检查

特种设备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往往带来较大的危害和损失,要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有专职的部门、专业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需要单位配备专门的特种设备管理人员,专职的特种设备管理安全检查人员和固定的检查队伍,随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和督促整改,确保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3 特种设备运行管理安全性的提高需要资源支持和投入

要保证特种设备运行管理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不仅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而且包括对原有特种设备的技术改造投入,对新技术引进和新的管理方法的引进,否则要达到安全可靠的管理效果很难。

3.4 加强特种设备管理单位之间的调研走访可以取长补短

可以肯定,各单位在特种设备管理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加强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调研走访,充分取长补短,通过行业内部相互之间交流学习,使各单位特种设备管理系统的领导和职工在不断探索特种设备管理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少走弯路,走得更稳,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管理水平,筑牢安全生产大堤。

4 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思考

4.1 建立稳定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机制

应成立专门的特种设备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特种设备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专业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相互协调做好各自分管的工作。

对使用单位通过明确职责和工作流程,抓好使用单位日常对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及有关规程的落实、人员岗位培训、现场设备安全状态以及各种运行检查记录的完善等工作。对专业管理部门主要控制特种设备检验周期、检测报告、资料档案的管理。对安全监管部门主要加强设备使用的安全监督、安全附件的齐全有效和受控、人员上岗证的培训和管理等。进一步形成“有序使用、协调管理、全面监督”这一稳定的三角形管理机制,为我中心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管理工作职责

除了技安环保部门等的管理监督以外,在基层各单位强调作业人员、维保人员持证上岗的同时,还应强化安全监督员的职责。在特种设备比较集中的单位,除了对专门的特种设备使用操作人员进行持证上岗培训外,还应对单位的技安员、技术员等进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持证培训,充分保证管理职责的落实以及工作的有效开展。必要时应从部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规划上统筹考虑,明晰特种设备管理的机构权限、明确特种设备管理的人员职责,做到岗位、人员、职责三落实。

4.3 强化现场管理确保运行安全

特种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设备的现场安全运行,这就要求要不断完善、细化特种设备运行的现场管理,落实安全操作规程,严格巡检检查、交接班、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生产现场的安全保卫等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并且按照标准,及时安排对设备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运行现场管理井然有序。

加大对重点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设备数量集中或问题突出的使用单位,对管理基础差、危险性大的特种设备,实施重点监察。重点关注特种设备无使用证、无操作证、安全附件未校检或超期使用等现象,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锅炉房、空压站等现场的运行资料要求详细记录,还对运行结束后的运行记录进行定期整理和标识,以方便检查和归档,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对有关的运行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对特种设备挂贴标示牌,对压力容器及相关管道涂刷标准色,设立警示标志,从现场管理环节上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4.4 加强监督检验确保运行受控

特种设备的运行管理是一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工作。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检测是对特种设备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有效受控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手段,也是政府对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活动的一种有效监督。要确保特种设备运行安全受控,不仅要抓好日常的安全运行,经常的巡视监督,检查到位,而且要根据有关规程要求,协调做好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的定期检验检测工作,确保特种设备总体运行安全。

4.5 加强特种设备资料档案管理

特种设备的资料档案是反映其从设计、制造、使用直至报废退出使用全寿命周期内的原始证据和技术文件,加强资料档案管理是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由于各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分工的不同,特种设备的资料档案管理也不同,有的单位比较分散,要求也不是很统一,有的资料在动力厂,有的资料在设备科,有的资料在技安科。有的单位特种设备的运行记录、原始资料、检测资料分别保存在不同的部门,有的单位甚至一部分原始资料存在档案馆。有的部分检测报告都对应不起来。实际中反映出单位资料档案管理状况比较差,急需要一个部门或者单位履行起统一规范的特种设备资料档案管理工作。

4.6 加强信息沟通和有关法规、规程的学习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2篇

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察、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力争到年底,示范点的各类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等安全工作指标基本实现100%,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得到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目标,以人为本,以点带面,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职责分工,强化监督管理,努力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新机制。

三、示范对象

本年度示范点工作的对象为城北街道办事处。

四、工作步骤

(一)调查研究阶段

4月底前,开展走访调查,研究制定示范点实施方案。

(二)宣传教育阶段

5月1日-5月30日,完善示范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络,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三)动态监管阶段

6月1日-11月15日,由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牵头,联合示范点质监员、村(居)协管员和企业安全员开展各类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长效动态监管机制。

(四)总结推广阶段

11月15日-12月15日,及时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示范点运转情况进行总结,并将示范点工作经验向各镇(街道)推广。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络。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要求,指导帮助示范点在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基础上,确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负责人,在安全生产监察中队中确定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员若干人员,并落实驻村(居)干部和村(居)干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个人)确定安全责任人员,加强特种设备的经常性安全管理,努力形成特种设备全方位、全覆盖的安全监督管理网络。

(二)着力构建特种设备长效动态监管机制。

1、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全过程的安全监管制度。主要是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等环节的事前审查和以定期检验为技术支撑的全过程安全监察制度。

2、进一步建立健全示范点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督促示范点内的使用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办理设备的注册登记、转让、报废手续;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发现违法违规或事故隐患的,应当场予以纠正并督促企业整改;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使用、检验、监管、领导者的相关责任,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3、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化管理联动新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建立特种设备信息、检验检测数据信息、事故信息等动态信息数据库,做到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及时更新、和预警。定期或不定期向示范点提供辖区内特种设备的动态安全信息及时处理预警信息发出的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和重大问题,尽快形成信息畅通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快速联动新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为加强对本次示范点工作的领导,成立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江维平任组长,李素玉、江欣、王礼文任副组长,金孟可、潘国顺、陈荣华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金孟可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示范点工作情况定期汇总,每月通报,并在每月月底前向台州市局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度。

(二)突出重点,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要实行分类监督,加强对示范点内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的工业气体充装、燃气管道、人口聚集区(学校、医院、宾馆)等场所的设备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做到逢节必查,常抓不懈。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特种设备,档案管理

特种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购进档案和设备检验、维修档案。平时工作中,要较为重视的是建立和整理设备购进档案,如何把设备的需求、论证、验收、检测、运行、维修等情况真实地反映在设备档案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在设备档案具体管理工作中,通过特种设备档案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测报告, 特种设备质量、运行状况和检测维修情况,使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真正地融入设备购进、安全使用全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特种设备档案在服务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此,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管理职责,制定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使特种设备档案管理有序开展。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①明确特种设备档案应收集归档的基本内容,使档案收集齐全完整。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全套图纸,产品出厂合格证书、质量证明书,安装和使用证明书,强度计算书等技术资料,省或市劳动部门签发的使用证、检验报告和审批意见等。②档案人员要参加特种设备安装总体竣工验收,要深入了解特种设备安装及设备实体分布情况,要求施工单位按档案归档要求,提供齐全的设备技术资料,否则不予验收结算。通过制度规范和经济约束,确保了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③向本单位各部门宣贯管理制度,设定兼职档案员,定期移交特种设备档案,以达到及时汇总归案,防止档案遗失。④明确规定特种设备管理的直接领导责任,并把特种设备的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奖惩内容。⑤明确规定,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有协助档案管理人员搞好特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登记和保管好档案资料的责任。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的同时,注意将每台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及时记录反馈设备运行情况。⑥档案专管人员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设备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以不断充实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特种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

(二)提高特种设备档案利用效率

特种设备档案在企业的管理经营中利用率很高,每次的定期监督检验,日常维护保养等都要参考相关档案资料。为了提高利用效率,在档案管理中,要把特种设备档案提取出来,单独组卷、分类、编号,形成条目,系统排列。根据特种设备档案资料汇编特种设备档案专题目录,并将目录下发给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共同检索、查阅,使他们利用档案资料,及时处理潜在隐患,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事故率,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三)发挥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功能

特种设备档案是以“购置、验收、使用、定期和不定期检验、维修、报废”等方面为基本内容整理和建档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积极作用在于发挥它的有效监督指导功能,变存放在档案柜里的“死”档案为走出档案柜的“活”档案,直接为安全生产服务。设备档案一般分为,特种设备台购置台账、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部门定期检验记录、特种设备的维修记录。特种设备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最先反映在设备状况的是设备日常运行状况的记录,因此要编制了设备日常运行记录表格,让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门每天交接班时登记设备运行状况,档案员定期收集整理归档,为特种设备正常运行提供可靠、有用的依据。设备一旦出现故障, 通过查阅设备日常运行记录档案,根查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情况,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排除故障。因此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对设备安全运行发挥有效的监督指导作用。

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健康生活的的保障,而特种设备档案对特种设备有重要的指导监督意义,因此,做好特种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光荣的使命,愿广大的档案工作者继续为做好特种设备档案工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谢训,特种设备安全与企业管理者[J]. 经营管理者, 2009, (08) .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特种设备的类型和数量都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在具体的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应用过程注意问题的复杂性,很容易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安全事故的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加强对于企业特种设备应用的安全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也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极为重要的一个要求和任务目标。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现状来说,其中存在的一个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其安全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点其实对于任何一种安全管理任务来说都是如此,因为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都不能够明确企业安全管理和最终企业发展的关系,意识不到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就会忽视企业安全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必然也会存在这种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

1.2安全管理机制缺陷

针对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这种缺陷的表现形式是比较多的,比如对于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存在很大的不足,进而导致其管理机构的失位,影响其具体安全管理职能的实现;此外,对于具体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没有一个明显的界定和约束也是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缺陷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最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不完善也会造成其安全管理水平的降低,最终酿成一些安全事故。

1.3相关人员问题

对于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相关的一些人员来说,其存在的问题也必然会造成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呈现,具体来说,这种人员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表现在管理层次,相关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履行好自身的职责,进而造成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出现,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具体的特种设备一线管理和操作人员不具备充足的特种设备应用能力,进而导致一些使用事故的发生。

1.4特种设备维护和报废管理问题

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来说,确保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点所在,而对于这种运行状态的保障来说,做好相应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必不可少,但是在当前的特种设备维护和检修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其工作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对于维护和检修的时间规定过于随意,无法切实保障其检修和维护的效果;另外,对于特种设备的报废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特种设备来说,没有即可停止使用就有可能造成其在后期使用中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认识

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认识的深化应该充分把握好以下几点:(1)首先,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企业必须要做好的一种基本工作,避免出现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2)其次,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应该首先意识到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要明确安全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保障其能够注重对于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管理;(3)最后,这种安全管理认识的深化还应该充分把握好特种设备的界定,针对哪些设备是特种设备,哪些不是进行明确的划分,进而便可以针对其特种设备进行专业化安全管理。

2.2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切实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还应该从制度层面入手,保证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种制度的完善重点应该加强对于相关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明确,对于具体负责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进而有助于其准确把握自身的管理任务和管理职责,避免出现管理对象的疏漏,并且这种责任制度的明确还能够对于事后责任的追究具备较强的作用,此外,对于具体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充分配备也是一个必然要求。

2.3加强特种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来说,还应该从人员角度入手,保障这些人员对于特种设备的管理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当然,这里所说的特种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并不单纯指的是相关的安全管理层人员,对于一般的一线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也应该纳入到这种管理队伍的范围内,提升这些一线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一些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确保其安全性,达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2.4完善特种设备的维护和报废管理

保障特种设备应用的安全性还应该重点针对特种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控制并不仅仅局限在对于特种设备操作的管理上,还应该重点针对特种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定,尤其是要针对其维护和检修的时间进行有效地制定,最好是能够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不能因为不存在问题就忽视了检修环节;而对于特种设备的报废管理来说,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应该加强其管理的严格性,坚决杜绝出现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特种设备仍然在服役使用的现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我国企业生产种设备的使用来说,其确实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生产的效率,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特种设备的数量正在保持着15%比例的增加,这更进一步的提升了企业发展的速度,但是对于这些特种设备的应用过程来说,因为其特殊性的存在很容易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对于一些操作不当的表现来看,这种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更高,此外,就当前的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来说,其在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上的不足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上的缺陷都会导致其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基于此,在今后的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就应该重点加强对于其安全管理意思、安全管理体制的关注,并且还应该从具体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入手,提升其特种设备应用的准确性,避免操作不当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此外,随着当前特种设备种类的不断增加,提升相关人们能够与时俱进的加强对于这些新设备的了解和把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蒋乃平. 如何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主动权[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08(09)

[2] 易达雄.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装工程的监督管理[J]. 广东化工. 2008(08)

[3] 张梁. 浅谈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监控[J]. 甘肃科技. 2008(08)

[4] 张浩. 浅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J]. 四川建材. 2008(02)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5篇

一、总体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新昌”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发挥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体作用,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的特种设备长效动态安全监管新体系。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一年努力,建立县、乡镇(街道)二级较为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和事故隐患整治率等符合安全规定要求,努力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基本稳定,力争不发生重特大事故,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8起/万台以下,其中锅炉压力容器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4起/万台以下。

三、工作内容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新格局,加强动态安全监管网络的建设,重点建立动态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和动态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全过程的动态、长效监督管理。

(一)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特种设备数量2905台(套),各类气瓶超过13多万只,压力管道近130公里,分布在全县各乡镇(街道),且85%的使用单位属于中小企业。要管好这些设备,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从政府领导、部门监督、基层协管、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和法定检验6个层面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安全监管组织体系。

1、县政府将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支持、督促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察职能,落实和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所需的经费;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采取有力手段督促和帮助消除事故隐患。同时,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研究分析特种设备安全形势。

2、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各自的安全责任。质监部门要认真抓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安全监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掌握特种设备的状况,强化消除事故隐患的各种措施;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定期分析和报告制度,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报告县政府,督促企业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安全监察力量和稽查力量,保证日常巡查和突发性事故的紧急处理工作。经贸、教育、卫生、旅游、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要把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列为本行业、本部门安全管理重点工作之一,做好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及时掌握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和使用动态,督促使用单位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义务;配合质监部门共同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整治及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工作。

3、乡镇(街道)要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的要求,履行特种道)、村(社区)是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的基础力量,应把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应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做好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工作,及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的使用动态,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使用现象,协助监督本地区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共同开展浴室、豆腐作坊等领域使用“锅炉”的整治工作。

4、各相关企业应切实承担起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主体责任。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主体,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第一责任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依法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予全面落实;严格履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报定期检验、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持证上岗等安全义务;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5、要积极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共同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协助质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新闻媒体、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群众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要鼓励和强化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举报处理和举报奖励制度。

6、严格实行特种设备强制检验制度。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验,使用中的特种设备必须经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二)建立动态信息管理体系。质监部门应建立完善特种设备数据库,及时掌握全县特种设备生产(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等环节的信息,动态反映特种设备数量和安全状况,实施动态管理。加快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数据库建设,要及时维护好特种设备数据库,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使用信息、检验检测信息、事故信息等动态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做到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及时更新、和预警,形成信息畅通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快速联动新机制。加快建立特种设备人员数据库,汇集全县乡镇(街道)协管员、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等方面的信息,实现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动态管理。要建立特种设备事故统计数据库,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有效措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增强安全意识。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和有关部门要把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作为社会化宣传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弘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理念、“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道德文化理念、“知法懂法、自觉守法”的法制文化理念,营造知识文化理念和“科技兴安”的科学文化理念,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先进文化理念的培养,形成人人注重安全、关注安全的氛围,使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维护特种设备的安全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各级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要加强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安全重大举措、先进典型和经验的宣传,对严重忽视特种设备安全,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典型事例,要坚决予以曝光。

(二)明确职责,落实安全责任。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对辖区内、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实行全面安全监管,并承担安全监管责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目标纳入安全生产统一考核。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安全职责,采取各种措施,发挥好安全监管网络队伍的作用,形成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和企业守法自律的安全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