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节能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落实“两个办法”,狠抓“四个一批”,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约束性指标。

二、主要目标

年,全市确保完成万元GDP能耗同比降低目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万吨标煤以内,其中渤海新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万吨标煤以内,其余县(市、区)超额完成年度节能指标,确保完成全市“十一五”降低的节能任务。

三、工作重点

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的决战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以及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各县(市、区)按照全市节能工作的总体部署,完成市政府下达节能目标的决心不动摇,推进节能工作的力度不减弱,打好节能降耗攻坚战。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责任,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

1.落实目标任务。按照确保实现“十一五”目标的要求,层层分解下达年节能目标,把节能目标任务落实到县(市、区)政府和重点用能企业,明确指标、措施、时限、责任人和奖惩办法,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目标责任体系。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与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百家节能重点企业按照属地原则与当地政府、管委会签订目标责任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统计局、工信局)

2.严格考核奖惩。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和节能重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落实奖惩措施,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按照《市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政字〔〕号文件要求,对年终考核节能工作前三名的县(市、区)以及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的节能重点企业和列入市节能技改、淘汰落后计划项目当年竣工,且实现节能量超过吨标煤以上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和经济补偿。对未能完成任务的,实行区域(企业)限批、责令整改、取消评优评先资格,超过能源消费增量控制部分,以元/吨标煤向市政府缴纳补偿金。(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统计局、监察局、财政局、工信局、技术监督局、住建局、科技局)

3.强化督导协调。继续实行年初部署、月度调度、年中检查、年底前预考核制度。每月初对市百家重点节能企业进行调度,季度初对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耗情况进行通报,7月份对各县(市、区)上半年节能目标完成、项目进展、淘汰落后、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月份进行预考核。根据不同阶段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相关单位及时组织部门或行业专家进行指导、会诊,有针对性地进行督导协调,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统计局、监察局、住建局、技监局、科技局、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监察监测中心)

(二)调整结构,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

1.严格市场准入。根据《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结合实际,上半年出台《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认真贯彻执行《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实施意见》和省政府对采取的禁(限)批措施,严控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全市总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或年耗能吨标准煤、年耗电万千瓦时及以上的新建项目,万平米以上公共建筑项目,万平米非商品住宅居住建筑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建立健全项目评估专家库,提高节能评估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各县(市、区)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严格项目建设节能措施执法监察,对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责令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严控“两高”项目的准入门槛,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能耗不合理增长。(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石化局、住建局、市节能监察监测中心)

2.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会展服务、教育培训等生产业;着力拓展文化、旅游、休闲、物业、家政等新型服务业,加快南大港旅游区建设和高教园区建设;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等主导产业,积极谋划建设渤海新区国际综合物流园区;以高端、高压、高附加值为目标,推动管道装备制造业由单一的管道、管件向石油化工设备、石油钻采设备和压力容器设备转变;谋划建设一批新型机械制造项目,推动机械制造业由零件向部件、部件向整机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占GDP比重达到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所占比重降至(可比价)以下。(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石化局、统计局、商务局、科技局、旅游局)

3.发展清洁生产。鼓励和支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等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开展清洁生产的试点示范工作。加大企业示范力度,在石油化工、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中建立不同规模的示范试点,以样板带动企业积极性。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发改委、工信局、石化局)

4.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利用地处沿海的优势,加快海兴风电场二期和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吴桥生物质发电、临港化工园区资通纸业秸秆锅炉的建设步伐;大力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及地源热泵技术。不断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科技局、住建局、农牧局)

(三)加大投入,狠抓一批节能重点项目

1.加快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按照十大节能工程要求,筛选制定了年全市节能技改工作计划,有关部门按照计划要求加大项技改项目的督导力度,落实项目责任人,确保项目按时竣工,尽快形成节能量。进一步创造条件,抓好 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三废混燃炉、集团氯碱公司隔膜碱改离子膜碱、石化综合节能改造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全力保障生产要素供应,抓好装备材料有限公司无功补偿、 厂东换热站、 供热中心等续建项目的竣工投产;加大协调力度,加快石化加热炉先进控制与优化、纸业燃煤锅炉改造、公司燃气裂解加热炉替代燃煤锅炉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各县(市、区)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状的要求,制定年度节能技改工作计划,把项目落实到节能重点企业,力争全市节能技改形成万吨标煤的节能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石化局、发改委)

2.抓住重点,以点带面。重点抓好化工有限公司节能综合利用发电、宏丰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不锈钢节能新工艺及窑炉技术改造等个重点项目建设,把加快项目建设作为完成目标任务的有力支撑,力促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见效。加大对上级资金支持项目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项目按期开工、竣工,资金使用规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石化局、发改委、节能监察监测中心)

3.用足用好政策,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抓住国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有利时机,按照国家、省政策支持重点,谋划后续项目并做实前期工作。建立节能项目库,聘请专家论证评估,尽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银行信贷支持,最大限度地缓解项目资金紧张状况。全年争取国家、省支持资金比上年增加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石化局、住建局)

(四)加快调整,淘汰一批落后生产工艺及设备

按照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下达的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设备计划,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淘汰落后实施方案,明确保障措施及责任人,确保按规定、按时限淘汰到位。抓好吴桥宏光纸业有限公司年产万吨蒸球制浆生产线、三井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年产万吨落后酒精生产线等条落后生产线淘汰工作。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加快市油墨公司等家企业的台低效燃煤锅炉、石化公司等家企业的台落后电机、变压器以及集团浆粕公司等家企业的台低效落后设备的淘汰步伐。确保实现减少能源消耗量万吨标煤的目标。(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石化局)

(五)加强管理,抓好一批重点节能企业的能效对标

为推进全市重点企业能效对标活动,在市百家企业中选择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分公司、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市能效对标示范企业,实施重点跟踪指导,及时总结对标经验,在全市推广。组织百家节能重点企业,学习典型企业经验,采取内部对标、竞争性对标和同业对标等方式进行对标,促进管理模式优化、工艺技术装备提升,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工序能耗。月日前提出全市能效对标工作方案,力争节能重点企业全年实现节能量达到万吨标准煤。(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石化局、节能监察监测中心)

(六)依靠科技,推广一批重点节能技术

1.加快推广先进节能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组织实施能量系统优化、锅炉(窑炉)改造、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改造专项工程;鼓励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等节能新机制。选择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和纸业有限公司作为节能技术推广示范企业,选择技术过硬、信誉好的节能技术服务队伍,指导企业进行节能诊断、制定节能改造方案,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等市场新机制,实施技术改造,并将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年,全市将重点推广燃煤锅炉(窑炉)改造,力争燃煤锅炉效率达到以上。积极推广国家财政补贴的高效照明产品,编制《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实施方案》,下达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计划,完成省下达的万支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石化局、城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监察监测中心)

2.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要求,加快构建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支撑体系。积极推进东电厂、化工园区等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建设,总结推广示范单位经验,促进循环经济由示范向整体推进转变。(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

3.加强节能技术创新。针对产业特点,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等行业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纳入科技开发和产业发展计划。加大节能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技术工艺,研发制造节能型设备。编制并实施节能技术研发科技计划,全年支持节能技术研发和节能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项以上,节能技术研发资金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以上。在企业员工中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培养职工的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责任单位:市科技局、财政局、发改委、工信局、科协等单位负责)

(七)全面推进,加大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力度

1.推进建筑节能。继续全面执行新建居住建筑节能,公共建筑节能的节能标准;贯彻执行省建设厅“正负零以上严禁使用粘土实心砖”的规定,推广应用新型建材;加快推进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新建建筑竣工验收阶段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要达到以上。推进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作,年底前完成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积极开展供热计量改革,出台按热计量收费办法,在试点小区实行按热计量收费,力争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万平方米。(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城管局、物价局)

2.加强交通节能。加快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大城乡公路网建设改造力度;提高线路集约化经营及客车实载率,力争客车实载率达到;强制淘汰老旧车辆,建立老旧车辆登记台帐,对普通级、中级营运客车年以上,高级营运车年以上进行类型划分和等级评定;强化车辆的维修与保养,强制二级维护与定期检测,对经多次维修,百公里燃油消耗仍超原厂标准的老旧车强制报废,实现营运车辆百公里能耗同比下降。大力推广天然气出租汽车,市区出租车使用天然气的车辆达到以上。农村公路新改建工作中,利用旧路改造比例达到以上。(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3.抓好农业节能。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以及节水精播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淘汰和更新落后农业机械。全年新增农村沼气用户万户,沼气示范村个,谋划建设大中型沼气供气工程处,指导推广沼液叶面喷施万亩,沼液浸种万亩,沼液喂猪万头,推广秸秆压块炊事采暖炉具台、省柴节煤炉灶万户、节能炕万铺、太阳能热水器万平方米、太阳房万平方米,建设沼气池精品户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责任单位:市农牧局)

4.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开展创建“绿色商场”、“绿色宾馆”活动,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根据商业和餐饮服务业不同行业能耗情况,制订大型商业设施能耗标准体系。对大型商店分批进行节能诊断,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发展节约型餐饮服务业,力促—家酒店争创部级绿色饭店,鼓励发展经济型酒店;倡导餐饮企业提供大、中、小份量菜品服务。在商厦、同天购物中心、意明购物中心推行节能标签制度,引导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除特殊用途外,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摄氏度。力争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万元营业额能耗同比下降,主要用能设备改造更新率达到,高效照明产品使用率达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5.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结合机关文明建设,认真抓好公共机构节能。组织开展对全市公共机构年度节能工作考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能耗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体系,做好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报告的编制工作,建立能源消耗定额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绿色照明,切实解决待机耗电,严格设定空调温度。力争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能源消耗量低于吨标煤/年.人。(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住建局、城管局、发改委、工信局)

6.全面实施家庭、社区、媒体、学校和企业节能行动。

一是家庭、社区节能行动。继续开展“绿色节能家庭”活动。市科协、市妇联、市工会充分利用社区宣传平台,通过散发传单、举办节能讲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表彰活动,使节能理念深入每个家庭和居民。积极开展科普日、科技周、绿色节能家庭评选等节能宣传活动,在全市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公众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以及适度消费的良好风气。(责任单位:市科协、妇联、工会、发改委)

二是媒体节能行动。各新闻媒体将节能宣传纳入年度重大主题宣传活动计划,组织好节能宣传周、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通过专题、专栏、专访等方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节能降耗方针政策以及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做法,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深入采访和报道,提高节能宣传的深度、密度和强度。(责任单位:市报社、广电局)

三是学校节能行动。市教育局、共青团积极组织各大中小学,在采取节能降耗措施的同时,通过开班会、上节能课等形式进行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节能校园文化,进而带动社会节能。(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

四是企业节能行动。市工会、共青团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找漏洞、找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活动,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培训等活动,帮助职工掌握节能降耗技能,不断提高职工节能降耗能力。选拔和树立节能先进典型。积极开展评选节能班组、节能标兵活动;“五一”劳动奖状、奖章评选中,在节能降耗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集体和个人要占到一定比重;在青工中开展节能技能竞赛,评选出全市节能标兵,引导青年勤学技术,苦练技能。(责任单位:市工会、团市委)

(八)依法监管,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开设节能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和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盯住、抓紧落后县(市、区)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督促落实节能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对年节能监察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跟踪监察,落实整改意见。抓好对公共机构和宾馆、商厦、写字楼、超市等用能单位的节能监察。搞好工业锅炉、新上项目、能效标识、淘汰落后设备的专项节能监察,使节能监督监察工作向纵深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质量监督局、节能监察监测中心)

(九)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节能意识和管理水平

1.办好《市节能减排简报》。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节能政策、措施,关注全市节能工作动态,宣传节能降耗取得的成绩,弘扬节能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行为,为实现全市节能降耗目标服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2.办好“节能监察网”,建设互联网上的节能宣传平台以及节能信息交换平台。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政策信息、节能技术信息、节能产品信息、节能知识等方面的服务。(责任单位:市节能监察监测中心)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网运业务技术支撑能力发展现状

1.1网运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基础比较扎实

中国邮政网运信息化建设从2001年开始,历经13年的建设发展:在生产层面,中心局实现了所有生产环节的电子化操作,规范和优化了作业组织和生产流程,减轻了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中心局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在管理层面,网运信息系统已成为邮政集团公司控制中心局内部生产和全网邮件运输的业务管理平台,保障着全网邮件生产运输的全面管理和正常秩序,并为网运进一步推进业务改革和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2中心局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提升

近年来,邮政集团公司不断加大中心局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能力的投入,2012年改造了全国27台信函分拣机,2013年为全国20个中心局改造、更新了22台交叉带分拣机、皮带机传输和平刷辅助分拣设备(目前全网共有38台交叉带分拣机),2014年为全国各省会中心局配置安装了81台挂信分拣显示设备。这些设备在中心局广泛深入的应用,为网运下一步推行流水化、大规模生产作业提供了前提条件。

1.3全国邮件运输方式改革基本完成

邮政集团公司2013~2014年实施了运输方式改革,2014年撤销火车邮路81条,2015年计划撤销57条一干火车邮路,占全部火车邮路的52.7%,调整点对点火车数量为改革前的2.78倍。邮政运输方式的改革,解决了中心局生产作业和邮件运输受制于火车运行时刻的限制和组网相对固化的弊端,网运全环节生产和运输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大大提高,为中心局流水化作业、科学化运输组织和动态调度提供了发展空间。

2网运业务技术支撑能力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大数据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战略资源。网运信息化在近十年的网运生产应用中,积累了海量宝贵的生产数据。据统计,网运系统日均产生数据量总包约1000万条,给据邮件350万条,报刊分发数据450万条,全国中心保存各类网运数据已达20T,这些数据应用在引领邮政网运生产和管理方面,还没有发挥其应有价值,对标现代化中外先进寄递企业和自身发展目标,还存在以下差距。一是中心局生产信息化融合度不高、作业流程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目前,中心局生产和邮件全网运输以满足邮政普遍服务为目标,仅仅实现了传统生产作业的电子化操作,而生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无效生产操作多,人力、设备和各种隐性资源效益损耗严重。二是邮路运输智能化、科学化程度低。目前,全网邮路运输组织是基于沿用多年的邮政网路结构、铁路运输网而制定,邮政集团公司、各省分公司分级管理省际一干、省内二干、区内和市趟邮路,没有根据市场发展需求、网运生产数据、资源数据等利用模型工具,对全网邮路、运行计划进行整体智能规划和统一动态指挥调度,网络运行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三是邮政网运生产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需要。网运传统生产制度落后,中心局过去按班次“总进总出”、逐环节“交接验收、勾挑核对、平衡合拢”、“向上一环节发验”等生产制度已经不适应网运流水化、现代化大生产。四是网运信息系统的应用、覆盖范围不够全面。目前网运信息系统生产前台在部分地市、县市、省内邮路还没有全面上线应用,省内邮路,尤其是邮区内和县内邮路的运行管控力度比较薄弱,互联互通数据不尽完整,很难做到邮件全程时限的管理和控制。五是网运信息化应用层次较低,目前仅限于复制和局部优化传统的手工作业和管理流程,实现基本生产、运输计划以及初级统计功能,对网运生产数据的挖掘、钻取和加工深度不够,未能对海量生产数据进行模型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分析,生产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尚不能通过系统进行管理辅助决策。

3网路运行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

邮政网路运行转型升级主要内涵包括:以中心局三项制度改革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备运行为基础,建立邮件处理中心的流水化、现代化作业模式;以提升网运大数据应用和智能调度水平为手段,建立营、分、运、投四大环节联动、快速集散的网络组织架构和运输科学化管理,实现由满足普遍服务的传统邮政网向服务电子商务寄递市场的现代邮政网转型升级。

3.1中心局三项制度和PDA生产操作方式改革

三项制度改革规定给据邮件以每个邮件为单元进行全程跟踪,在邮件收寄、离开收寄网点、到达出口处理中心、出口封发、离开出口处理中心、到达进口处理中心、进口封发、离开进口处理中心、到达投递网点、邮件妥投等10个轨迹跟踪点和4个交接责任段落(合并了开拆、供包和封发扫描),确定了邮件内部处理的基本生产作业制度和原则。三项制度改革重新设计了邮件发验处理机制,提出了“以邮件和总包条码扫描作为确认邮件实物曾经在本环节出现过的唯一依据”原则,改变了传统的“向上一环节发验”模式,取消各局之间互发验单和复验,对于各局和各车间之间总包、邮件的少件及规格差错,统一在全国中心由系统集中进行全程平衡、动态合拢和责任判定,避免了低效的推诿扯皮。三项制度改革从理论上确定了中心局邮件内部处理的基本生产作业制度,在实际生产中推行PDA操作为中心局带来生产管理方式上的改变,由原来“邮车到达—微机室扫描路单—下载网上信息—上传批处理枪—分配勾核任务”的逐级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为由每个转运卸车人员随时根据邮车到达情况,扫描邮车派车单进行封车、解车、下载信息和完成勾核,封发环节也可根据封发计划灵活操作,中心局生产流程和组织管理都发生了较大改变。

3.2中心局分拣设备改造升级和流水化生产作业

2013年,全国包状邮件处理总量较2012年翻一番,高峰期日均量为全年日均量的1.46倍,“双11”日均量为年日均量的1.77倍。为支撑邮政重点业务发展,邮政集团公司为20个重点中心局更新了22台交叉带分拣机、皮带机传输设备,邮件上机处理效率和设备效能利用率都有很大提高。2014~2016年,邮政集团公司将在全国分阶段实施邮件处理中心标准化建设与改造,在中心局推行流水化作业,在实际生产中需考虑如下问题。

3.2.1中心局生产的信息化控制一是将参与流水化作业的车间合并成大车间,通过信刷报包裹化封装改革,统一全局邮件堆位,合并各车间的封发格口。总包、散件信息自动流转,减少以往车间之间的信息交接,各环节信息采集操作由PDA、分拣机OBR等完成,信息全环节共享,无需进行环节之间的信息批量交接。二是班次作为生产人员组织,不再进行邮件信息隔离,实现邮件数据共享,无需班次信息交接。三是改变现有邮件进口信息由各局在省中心预处理,只按本局需要进行操作的模式,改由各局在全国中心进行邮件进口信息预处理,直接指定到投递局、段,全程全网共同使用。

3.2.2自动化设备处理效率邮件流水化作业类似于制造业产品生产,机械设备在一个班次运行中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不能随意停机。设备效率不能过高(对设备、人员要求高,但业务量达不到),也不能过低(不满足处理时限、能耗浪费),并需保持稳定。在相同的生产作业时间内,包分机的实际处理效率由中心局业务量决定,2015年东部地区重要节点中心局流水化改造工艺方案,将按照中心局日均25万件处理量标准配置包裹分拣机和工艺设计。为了提高分拣机处理效率和设备效能利用率,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中心局业务量:一是发展邮政业务,增加寄递类包裹收寄量;二是对全网中心局分拣功能进行调整,实行包裹大集中分拣;三是推进两网资源共享,实行普通邮件和速递经济快递、标准快递邮件同机混合分拣,增加邮件上机量,对于目前日均业务量低于5万件的中心局,配置伸缩胶带机、皮带机、扫描贴签一体机等半自动处理设备。

3.2.3生产作业组织邮件流水化作业打破现有各生产车间的隔离,在整个中心局生产场地,邮件处理由连续多个生产环节和工序组成。为实现各个生产环节效率的均衡性,保证各环节设备运行衔接顺畅、人工操作效率稳定、持续,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浪费,尽可能消除生产中的不增值活动,各工序按照科学合理的节拍生产。在生产管理中,生产节拍是精益生产的关键理念,它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之间的间隔时间,节拍是流水线最重要的工作参数,它表明流水线生产速度的快慢或生产率的高低。通过确定生产节拍,可以指挥整个工厂的生产工序,从而达到各生产工序的平衡与同步。如果某些作业消耗时间比实际所需生产节拍长,那么说明生产正在形成瓶颈,生产能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这时就会出现加班、提前安排生产、大量中间产品积压,引起库存成本上升、场地使用紧张等问题;如果某些作业消耗时间比实际所需生产节拍短,那么将无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导致设备闲置、劳动力等工等现象,造成生产能力浪费。对于刚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流水线节拍计算公式是:节拍=Fe+N其中:Fe为计划期内的有效工作时间;N为计划期内的产品产量。按照现有邮政营业封发、市趟运输频次和一干、二干邮车运行情况,邮件到达中心局的时间和邮件量不均衡,但如果以班次和自然天为单位,中心局日均处理量则相对稳定,结合中心局具体生产工序的作业时长,就能确定该局生产工序的节拍。例如:杭州中心局国内包裹类邮件日均处理量7.6万件,采用两班制生产,每班供包环节中间停歇120分钟(午间休息、用餐等),其供包流水线节拍为:节拍=(8×2×60-120×2)×60/76000=0.57秒可以根据开拆、供包、封发、装车等工位的生产节拍、上班时间、处理量等,计算每个工位编制人员和设备配置数量。此外,生产节拍的应用还能有效防止生产过剩造成的浪费和生产过迟造成的分段供应不连续问题。

3.2.4生产计划中心局生产作业流水化总体采用“随来随分,当频次封光赶净,不考虑邮件暂存,车等邮件,分拣完邮件直接装车发运”原则,在未来中心局流水化生产中将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依靠大数据应用,根据邮件收寄量、收寄时间、进局时间、生产节拍、时限标准、相关运能和邮车运行状态等参数,云计算邮运计划和封发计划,实时通过看板管理,提示操作人员及时进行封发和装车工序。今后,网运将以现代化新技术再造现代化新流程,以现代化新流程再造中心局生产现代化新标准,在建设规划中,对邮件处理中心进行现代化、标准化建设。

3.3大数据在邮运指挥调度工作中的应用

传统的邮政全网运输主要依据邮件的时限要求和邮件量的变化规律,根据邮路运行时间、频次及运能情况等相对固定的条件和因素,制定相对合理的邮车发运计划。传统管理大多建立在人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全网网路运行效率和效益没有充分发挥,一旦出现火车改点或临时停运、冰雪、地震灾害等邮路局部运行计划发生改变时,不能及时做出全面科学的计划调整和动态调度,邮件运输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2014年以前,全网70%的邮件运输依托铁路运输,干线运输方式改革后,全网将形成汽车运输为主、火车运输为辅的模式,邮运计划的编制和运输动态调度的自主度和灵活性大幅提高,同时也对全网邮件运输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今后的邮运指挥调度工作中,可通过对营业收寄量、邮件流量流向、邮件时限标准、资源支撑能力、目标中心局生产状态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建立起各生产环节数据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型,智能、动态编制封发格口、邮件全程发运和运输计划,充分发挥全网运行效率和效益,均衡中心局一干、二干、区内和市趟邮车和邮件的到局时间和到达量,合理衔接中心局流水化作业,结合GPS实时监控,对全网邮件运输进行动态指挥调度,实现成本和效益的最佳结合。

4网运信息化建设思路

4.1开发完善网运生产系统相关功能,支撑网运生产流水化作业

第一,开发完善中心局PDA生产操作系统。继续开发完善中心局PDA、扫贴机生产操作系统功能,适应中心局各种流水化作业模式下的封车、解车、开拆、自动发验、分拣、移动封发和扫描配发等各项作业需求。第二,实现网运生产系统和速递系统互联互通。从速递系统接收邮件收寄信息,根据在网运系统维护的分拣封发关系,支持对邮政包状类邮件(标快、经快、普包、快包、国内小包、挂刷等)进行同时同机混合分拣,并用网运系统对速递邮件进行扫描封发并回传速递系统。第三,推进邮件分拣资料库应用。建立全网统一的邮件进口分拣资料库,实现进口分拣资料的电子化、实时动态更新和全网共享,提高邮件分拣深度和准确度,确保网运分拣信息化和流水化作业通畅。第四,生产作业看板管理。研究大数据应用,根据邮件实时收寄量、进局时间、实时状态、时限标准、生产计划、邮路计划和运能等数据对邮件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分析,智能规划相关生产操作并及时向生产管理人员进行提示。

4.2扩大网运信息系统应用覆盖范围,健全网运生产作业及管控平台

完整的网运生产数据是网运利用系统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网运生产作业管控范围的完整性是实施全程时限管理和动态指挥调度的基础。因此,应扩大网运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实现网运信息系统在地市、县局的上线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对各省省中心主机进行扩容,考虑在地市网路运维中心配置生产服务器,投入终端以及扫描设备,以支撑地市、县局网运信息系统的部署及应用;省内二级干线、邮区内邮路、县内、市趟邮路全面推行总包运输和邮件信息互联互通,确保邮件运输数据的完整性;省内二级干线、邮区内邮路、县内、市趟邮路全面推行发运计划由集团公司统一控制和调度,确保网运末端网络与干线网络的有效衔接,强化邮件全程运输的管控和动态调度。

4.3完善邮政指挥调度中心系统,实现全网运输动态指挥调度

开发完善邮政指挥调度中心系统,并尽快面向全国推广应用,为各级网运业务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提供信息服务:一是由邮政集团公司对标国内外先进寄递企业制定的各类邮件时限规定,制定各类邮件在网运环节的时限标准及各生产时限计划,并通过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邮件全程时限和各环节作业时限的分层监控和干预,确保各类邮件按照全程时限标准进行传递;二是在各级邮运车辆上安装配备GPS,覆盖至所有一级、二级干线邮路以及邮区内、市趟邮路,对邮件运输情况、邮件待发待卸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三是将全国各级网运生产处理场地的视频监控通过综合网传输至指挥调度中心,对各级中心局处理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集中监控和干预;四是构建邮件运输流量流向监控分析系统,利用GPS卫星定位提供的邮车位置信息准确预测邮车到达时间和带运邮件量,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分析结果在地图上进行可视化展现,为全国各邮件生产场地提前安排、组织转运力量和运能疏运邮件提供信息。

4.4构建网运大数据分析系统,支撑网路运行科学化、现代化管理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职责调整

(一)新增的职责

1、市重大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重点项目建设

办公室职责。

2、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责。

(二)划入的职责

1、原市物价局的物价政策制定和价格政策监督实施,制定、调整市管重要商品价格和重要收费标准等职责。

2、原市经济委员会承担的除工业和通信业以外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职责。

(三)划出的职责

1、将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职责,划给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包括研究提出全市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技术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执行;按规定权限审批、核准或审核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2、将库区移民工作职责划给市水务局。

3、将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职责划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加强的职责

重点是拟订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维护经济安全;加强投资宏观管理,调控全社会投资总规模;完善价格宏观管理,做好价格总水平调控;加强产业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强化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增强全市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统筹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专项经济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宏观管理,推动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全市开发区建设发展;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主要职责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经济形势,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价格调控和综合平衡、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和政策建议,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提交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二)负责监测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承担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的职责,研究经济运行、总量平衡、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承担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推进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职责,研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定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审定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指导协调全市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四)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价格和收费政策及管理目录,依法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制定和调整市管价格和收费标准,组织开展全市价格与收费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组织开展全市价格成本调查和监审、市场价格监测、涉案财物价格鉴定和价格认证;承担全市价格评估机构资质和人员资格审核;指导全市价格和收费管理工作。

(五)承担规划重大项目和生产力布局职责,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安排市级预算内建设资金,研究确定和管理重大建设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备案、审核重大建设项目、利用外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按照规定权限负责全市政府投资类项目(工业和通信业项目除外)即全部或部分使用了中央预算内投资、省市级预算内和预算外、国家批准设立的基金(债券)等建设资金以及政府承担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国外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核准、备案、审核、竣工验收工作;引导民间投资方向,指导全市工程咨询业发展。

(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负责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服务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议,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建议。

(七)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西部开发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承担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协调实施和进行监测评估的职责;组织拟订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建议,研究提出城镇化发展、工业结构调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和重大政策并协调实施;负责地区经济协作的统筹协调;统筹规划、指导全市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工作。

(八)研究分析市场供求状况,做好重要商品供求的总量平衡,组织制定重要农产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规划、调控政策;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制定市级粮食储备和物资储备计划。

(九)负责全市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衔接,组织拟订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拟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民政等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牵头负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协调全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拟订并协调实施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促进清洁生产有关工作;组织实施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

(十一)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规范性文件草案,制定部门规章;负责协调参与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提出财政金融政策建议;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

(十二)提出全市利用外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建议;提出全市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和投向,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资金的使用。搞好各类项目的前期储备,推介招商项目,职责权限范围内的项目评估、咨询服务工作。

(十三)拟订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搞好项目方案的审查、上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验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制定全市贫困乡村、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十四)承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物价局)设9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机关日常政务,负责文电处理、秘书事务、会议组织、机要、信息、督查等政务工作,承担电子政务、档案、保密、、接待、机关安全保卫等工作,组织办理人大、政协建议和提案;负责机关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机关财务、财产管理等工作;负责办理机关及所属单位人员工资、干部考核、人事调配、编制管理、学习培训以及车辆调度等后勤服务工作;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负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二)国民经济综合科

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的建议及目标和政策;研究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协调需报市政府审批的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并组织评估;提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安排意见;研究并编制、分解、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提出全市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建议;组织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和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组织研究提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对策建议;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总规模及投向和结构优化目标,编制利用外资、外贸和境外投资年度计划;负责政府国外贷款项目审批和全过程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权限申报、核准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负责审核办理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申报工作;负责审核办理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申报工作;协调财政金融工作,组织推进资本市场发展;负责委内重要文件、报告的起草。

(三)固定资产投资科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积极引导投资方向;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和投资体制改革建议;拟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编制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负责全市基本建设计划和项目管理工作;负责城镇基础设施、党群机关、政法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及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批及管理;汇总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省下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省资本金基金计划,申报或安排国家投资、预算内和预算外投资项目;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争取、落实建设资金;综合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核准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方案。

(四)社会发展科

研究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组织拟订和协调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衔接国家和省上安排我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文物、教育、卫生、体育、民政、广播影视、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专项资金。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负责安排和管理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负责综合分析全市就业与人力资源、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情况,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建议;推进相关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五)工业经贸科

组织拟订需上报审批或跨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协调解决第一、二、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协调推动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和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负责工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及跨行业、跨领域重要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负责组织拟订科学技术及高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及政府投资的重大信息化设施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负责申报和审批、核准、备案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项目;负责全市经贸流通等计划和建设项目;负责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协调粮食购销政策和储备库建设;负责权限内服务业项目的核准、备案、审批;监测和分析市场状况;提出全市经贸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粮油、成品油等商品的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提出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全市粮油储备宏观管理;负责全市加油(气)站、油库的规划和布局建设;核准、备案、审批、上报权限内经贸流通项目。

(六)交通能源科

提出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交通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交通项目的布局,组织协调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项目前期及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等。研究编制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邮电、农村能源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综合交通运输计划;编报综合交通运输、邮电、能源建设项目计划,农村能源建设计划;申报、审批、核准、备案综合交通运输、邮电、能源(含水能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协调有关综合交通运输、能源、邮电等业务工作,收集分析综合交通运输、能源、邮电信息,提出全市能源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能源专项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能源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能源项目的布局;研究节能措施,指导协调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农村能源发展、水能资源开发、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七)农村经济科

研究分析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及政策建议;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农村小康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衔接平衡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发展规划和计划,衔接统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及资金支撑。负责权限内项目审批、指导、协调、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

(八)经济体制改革科

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全市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组织、协调汇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情况;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等。

(九)地区经济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科)

拟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区域经济协作,协调制定国土开发和保护政策,参与编制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组织实施重点流域综合整治规划项目、主体功能区规划,参与编制申报、下达农用地转用和基础测绘计划,协调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负责编制申报、下达民族乡村专项资金计划,组织实施资源型城市申报、转型方案及接续产业政策协调;承担市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拟订实施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规划、年度计划和政策措施,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负责城镇道路排水、垃圾污水处理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重点污染治理和重大节能减排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协调环保产业发展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拟订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规划和工作方案建议,组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工作。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人员编制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物价局)机关人员编制37名,其中行政编制30名、事业编制7名。

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5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14名。

非领导职务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五、其他事项

(一)将市以工代赈办公室(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更名为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市生态移民办公室),事业单位,正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2名。

(二)市项目办公室(市重点项目稽查办公室、市铁路航空项目建设工作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7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3名。

(三)保留市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4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1名、科级领导职数2名。

(四)保留市经济动员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2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1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

(五)将市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更名为市价格监督检查局,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综合科、物价检查科、案件复议审理科。核定人员编制13名(行政编制7名、事业编制6名),其中副县级领导职数3名(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级领导职数5名。

(六)保留市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综合科。核定人员编制7名(行政编制4名、事业编制3名),其中副县级领导职数2名(队长1名、副队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

(七)保留市灾后重建办公室(市深圳对口援建办公室),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21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2名。

(八)保留市经济信息中心(市经济信息管理办公室),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1名。

(九)保留市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1名。

(十)保留市价格认证中心,人员编制执行陇机编办〔〕70号文件的规定,自行聘用,自负盈亏,自主管理。

(十一)将市库区移民办公室整建制划给市水务局。

(十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1、工业行业规划的职责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担工业行业规划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工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及跨行业、跨领域重要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负责工业规划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

2、工业结构调整的职责分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提出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组织拟订需上报审批或跨部门的工业发展政策、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提出并组织协调跨县(区)、跨部门的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重大产业基地建议;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通过制定实施行业规划等推动结构调整。

3、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分工。工业、通信业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担;除工业、通信业以外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

4、成品油库的网络布局和成品油市场监管的职责分工。全市加油站、成品油库的网络规划和布局建设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成品油市场监管职责,由市商务局承担。

5、指导、监督和管理市级粮油储备、轮换和投放的职责分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市级储备粮油的宏观管理;市粮食局负责储备粮油的收储、轮换和投放。

6、与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职责的分工。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对全市铁路民航进行行业管理、以工代赈扶贫交通建设项目的立项、计划、实施管理的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二是在全市铁路民航建设和行业管理方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市铁路民航发展专项规划,衔接国家和省上相关部门争取国家铁路民航项目支持,组织协调铁路航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承担市铁路航空建设工作办公室的工作;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2017年个人的技术工作总结【1】

一、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

根据公司制定的打造节水技术集成系统应用推广商,成为节水行业技术领先者的技术创新战略目标,编制了公司20xx年年度技术创新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责任人、考核到位。通过一年的努力年度科技创新计划完成率达80%以上。其中完成了新产品开发4个、专利申请8个、企业标准备案4个,同时承担了一项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承担了一项自治区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培养技术人才10人、技术工人30名。

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修订完善了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研发投入核算体系制度、研发人员 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支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分别与与自治区水科院土肥研究所、自治区农科院及新疆农业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聘请自治区水科院、农科院及新疆农业大学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在技术引进方面与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美国约翰迪尔灌溉技术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在装备引进方面与意大利AIT公司、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洽谈。公司广泛开展各种产学研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构建技术联盟,打造节水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平台,共同开发农业节水灌溉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

公司多次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聘请行业专家进行讲解。为了稳定技术队伍,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技术人员的报酬逐步与市场劳动力价格接轨,公司自20xx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新的人才激励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各项科技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中心拥有专业的检测设备,实验室有转矩流变仪、耐液压试验机、电子万能试验机、落锤冲击试验机等仪器

设备符合产业科技创新需求

三、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

1、新产品研发方面

20xx年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有4项。研发投入资金260.61万元。其中给水用高抗冲改性聚氯乙烯(PVC-M)管材的开发,产品已在伊犁河南岸国家土地整理项目给水工程10000亩、精河县大河沿子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4000亩、哈密巴里坤荒山绿化灌溉工程5000亩中得到应用,用户使用情况良好。

2、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方面

公司借助专利事务所的力量,及时完成了8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申报,有《内镶片状迷宫式滴灌带》实用新型专利、《喷滴灌用低密度聚乙烯管材》实用专利新型、《聚乙烯(PE)输水软管》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双层迷宫式滴灌带》实用新型专利、《UPVC地下通信用蜂窝式直埋管》实用新型专利、《大棚滴灌系统》实用新型专利、《地下滴灌系统》实用新型专利、《自动化灌溉系统》实用新型专利。同时为确保公司注册商标在主要领域获得保护,积极完成了西部节水牌商标的复审;为使公司产品逐步由屯河牌商标向西部节水牌商标过度,重新设计了产品合格证及PE产品外包装,目前已投入使用。

制定了企业标准。通过技术人员走进市场、调研市场,咨询起草标准的协会专家和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形成了企业标准4项,《环保型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塑料节水灌溉器材 非复用型内镶式滴灌带》、《地埋式滴灌带、管》、《防鼠型滴灌带》等。

3、项目情况

20xx年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高效节能滴灌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的分课题《节能管网、抗堵塞内镶贴片式滴灌带产品产业化》;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小流量节水滴灌带产品开发及示范推广》。与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签订了协助完成部级高新技术企业

申报的合作协议,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推进计划,按照计划完成了专利申报和成果转化项目资料的编制。在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方面。先后申报了20xx年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国家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项目、自治区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自治区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企业和重点项目、昌吉州新型工业化重点及技改项目、昌吉州科技计划、昌吉市科技计划等项目。

4、公司资质办理与管理。

为配合公司营销业务开展,先后完成了国家灌溉工程AAA信用施工企业及政府放心、用户满意十佳优秀施工企业、昌吉国家现代节水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龙头企业等荣誉;完成了公司节水产品认证年度监督审核及滴灌带增项认证、获得了节水产品认证证书。还通过了PVC及PE给水管材卫生许可批件现场及资料审核,并获得了证书。

四、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

企业加大了对新产品开发与应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技术中心的信息交流和建设工作,保证技术中心的信息建设与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企业信息交流系统。完善了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完善了企业网站。企业网站已不再是单纯的传递信息平台,而是可以提出意见,互相交流的场所。不断更新和完善《西部节水行业资讯》,让员工更好的掌握行业信息动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各类产品检测信息。密切关注塑料管材产业和相关行业动态,积极参加各类行业交流会,了解塑料管材最前沿科技。

公司在生产过程混料系统采用了自动化的控制,自动计量装置的精确称量,减少了配方材料的误差,提高了混料的质量。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017年个人的技术工作总结【2】

20xx年,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网络技术中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面向发展、面向经营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经营发展这一中心,加快科技兴邮步伐,抓管理、抓服务、抓创新,确保网络的安全畅通,为全局邮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前几年,各个生产系统都经过了整合、数据的大集中,为以后的生产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大好的前提下,我们团结奋进,全面完成了年初上级制订的重点系统的维护工作。

1、20xx年全年设备维护中心完成了孙楼、刘王楼、欢口、师寨、史小桥、向阳路等支局设备与台席的搬迁、改造、回迁工作;在刘王楼、孙楼、史小桥支局网点搬迁工作中,适逢夏季7、8月份,我局工作人员不叫苦不叫累,积极做好台席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协调电信局和监控公司单位做好了线路接入、监控安装的工作;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网点业务不中断、新网点当日回迁次日营业的要求。

2、20xx全年设备维护中心完成了支局营业厅多媒体电视机的安装调试工作,完成了支局五小家庭计算机的安装配置工作,完成了支局电子化营业台席袋牌打印机的安装调试工作,完成了支局电子化营业台席终端的更换调试工作,完成了县局及支局生产用机的远程安全套件的安装和监控工作,完成了丰县内部网邮箱的数据双向备份及服务器的更新更换工作。

3、配合做好了苏邮惠民系统上线及打印机安装工作。作为我局11年重点工程,整个工程项目工期紧、工作量大,我中心积极做好了技术支撑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为整个系统工程的限期上线,超额上线,完美的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加强电源供给设备的维护。汇接点机房、支局网点UPS不间断每月进行正常放电一次,并定期进行检测保养,以延长其

寿命。雷雨多发季节即将来临,我中心对支局单位的避雷设备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及维修,保证避雷设备的稳定运行;备用发电机定期清理、更换机油,随时待用,确保停电网点能够及时供电。保证网点正常营业。

5、积极推进邮政金融计算机安全运行年竞赛,为保证我局金融业务在全年内安全、高效、稳定运行,保证我局在全区乃至在全省的金融安全运行竞赛中名列前茅,设备维护中心人员积极主动对我局金融单位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及设备检修,保证设备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结合金融计算机安全运行年竞赛的的要求,对竞赛考核的重点加大力度。争取在11年储蓄系统安全运行年竞赛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xx年工作思路:继续紧密在以局党委领导班子周围,积极做好业务支撑与技术支撑工作,保证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为实现预定目标打上完美的句号。

一、认清形式,转变观念,增强做好邮政技术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首先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努力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思考并解决网络运行维护工作为经营发展服务支撑问题,努力打造适应邮政各项业务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平台。随着邮政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维护工作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维护人员更大的责任心,是维护工作上一台阶。

二、突出重点,强化管理。1、加强网络线路的维护。协同电信局定期对汇接点机房、支局网点线路进行检测保养,确保线路的畅通。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对支局的避雷设施进行仔细的检查,以保障设备的安全,免遭雷击。汇接点机房核心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硬件有备份,确保不出现重大线路故障。2、加强电源供给设备的维护。汇接点机房、支局网点UPS不间断每月进行正常放电一次,并定期进行检测保养,以延长其寿命。备用发电机定期清理、更换机油,随时待用。3、加强重要系统的维护,特别加大对ATM机维护和管理。

三、积极推进邮政金融计算机安全运行年竞赛,为保证我局金融业务在全年内安全、高效、稳定运行,保证我局在全区乃至在全省的金融安全运行竞赛中名列前茅,设备维护中心人员积极主动对我局金融单位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及设备检修,保证设备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结合金融计算机安全运行年竞赛的的要求,对竞赛考核的重点加大力度。争取在11年储蓄系统安全运行年竞赛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加强技术培训。目前生产系统越来越多,设备也各式各样,给维护也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数据库的应用开发,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ATM机、邮资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的维修,我们将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也希望局内能计划安排这方面的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支局小维护员的培训和管理,有奖有罚,最终能够做好设备的保养及简单的维护工作,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及设备的维修费用。

四、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定期对办公系统进行升级、打补丁,并在机房安装网络管理软件,监控所有在线微机的运行情况,建立网络防火墙,屏蔽恶意网站,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工作。

五、加强管理、强化责任,落实相关规章制度,确保邮政设备和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管理运行维护工作达标。依照《邮政设备和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管理运行维护指标体系》细化项目,分解内容,根据指标体系条目,逐条对照,逐条落实。

六、进一步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多元化,信息迅速化,数据集中化,管理方便化,更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并落实到每个单位。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城市,大部分能源均需外购,人均拥有常规能源储量较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加,能源供给压力不断增大。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保障我市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节能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节能工作作为长远的战略任务,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实现“*”期间节能工作目标。

二、节能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节能技术进步为根本,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措施,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节能的自觉性,加快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节能促进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推动节能工作,做到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坚持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着力实现开发与节约并举;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实施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三)主要目标。根据市政府《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府〔20*〕28号)要求,到20*年,全市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及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起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长期战略目标框架和分阶段推进计划;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重点领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机制初步建立,资源生产、利用率有较大提高,清洁生产工作有效推动,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控制和削减;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单位GDP能耗由2005年的0.85吨标准煤/万元(GDP为2005可比价)下降到0.74吨标准煤/万元,比“十五”期末下降13%,年均下降率2.75%。逐步建立起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节能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积极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对企业搬迁改造实行严格的能耗准入管理。对于能源消耗大的重化工业,要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及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新建的重化工业项目单位产品能耗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健全产业退出机制,按市场化原则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产业。加快关闭、淘汰冶金、电镀、皮革、印染、化工、水泥等行业中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企业。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钢铁、石化、建材、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制订强制性的地方能耗限额;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采取有效的电价调节,在现有的峰谷电价基础上(现行峰平谷比1.58:1:0.5),切实推行差别电价,20*年起对淘汰类企业每度电加价0.2元,对限制类每度电加价0.05元。按照初步计划,“*”期间,我市将关停涉及31家水泥企业的共56条落后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关停前先实行脱硫,要求其降低指标;关停涉及4间发电企业的共24台单机5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机组。(由市发改局、经贸局等部门负责)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会展、旅游、文化、传播媒体、信息服务等市场潜力大、能耗低、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协调发展。(由市发改局、经贸局等部门负责)

3.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以项目和产业集群为载体,合理规划产业和地区布局,优化能源利用系统。加快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型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按生态产业链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改造,逐步建立起资源能源梯级利用、综合规划的循环经济体系。用节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由市发改局、经贸局等部门负责)

4.优化能源结构。统筹规划电源电网建设,积极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大力发展核电,优化发展火电,适度发展天然气电,合理配置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全面实施“上大压小”工程,加快小火电机组淘汰退役步伐。积极开拓天然气利用市场。加快推广使用大容量、低能耗发电机组,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鼓励发展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等重点节能工程。(由市发改局、经贸局等部门负责)

(二)着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工作。

1.强化工业节能。

(1)突出抓好冶金、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印染、制浆和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督促本行政区域的重点用能单位完成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推进企业节能减排。(由市经贸局、发改局和各县、区政府负责)

(2)按照省“双千节能行动”以及我市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工作的要求,完成市、县(区)监管的98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和规划,指导企业完善能源统计和计量,加大节能投入,实现节能预期目标。(由市经贸局、发改局、统计局、质监局、国资委等部门负责)

(3)开展市重点用能单位的自愿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制订计划,督促重点用能单位积极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并争取通过市、省的清洁生产企业验收。在全市范围内选择50家电镀企业,进行全省的清洁生产审核示范。(由市经贸局、环保局、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

2.推进建筑节能。“*”期间,抓好建筑节能,全面实施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建立和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技术监管体系,对现有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加快推进太阳能、风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和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由市规划建设局、质监局等部门负责)

3.加强交通节能。合理进行城市(际)功能区和快速公交设施(包括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严格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限制高油耗汽车发展,鼓励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加快淘汰老旧铁路机车、汽车、船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加快开发和推广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二甲醚、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代用燃料和清洁燃料汽车,推动交通节能科技进步。(由市交通局、科技局等部门负责)

4.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除特定用途外,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由市规划建设局、经贸局等部门负责)

5.抓好农村节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切实把发展沼气作为开源、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推广省柴节煤灶,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及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加强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加快淘汰和更新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制订农村推广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的具体实施办法。制订农村水电、风能提水的具体实施办法;大力推广农村水电代燃项目。(由市农业局、水利局、海洋渔业局等部门负责)

6.发挥政府机构节能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府办〔20*〕47号)要求,各级机关带头节能,做全社会节能的表率。以节电、节油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依法开展党政机关办公大楼等公共建筑的能源利用状况调查、检查工作,对办公大楼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对目前使用的空调、照明、变压器等主要能耗设备进行普查。建立和完善公共建筑的能源利用状况档案资料;抓好公务车节能,加强对用能设施的节能管理,降低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由市机关事务局等部门负责)

(三)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

1.加强节能技术创新。要将节能领域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纳入科技开发计划和产业发展计划,大力促进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结合节能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开发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源梯级利用和综合优化技术、重大机电产品节能降耗技术等。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积极研发制造节能、节水、节材、低耗、环保型装备,研发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技术工艺。研究和提出节能技术的年度和“*”期间的科技开发计划和产业发展计划。(由市科技局、发改局等部门负责)

2.加快推广先进节能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组织实施能源系统优化、冷热电三联供、炉窑改造、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改造专项工程;鼓励推广节能自愿协议、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同时,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有关行业协会及时跟踪了解本行业有关节能信息,做好行业咨询、服务等工作。研究落实加快节能技术推进与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由市经贸局、发改局、科技局等部门负责)

3.加强节能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节能合作,及时掌握节能技术发展的动态和信息,积极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与先进发达地区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引导我市重点用能单位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我市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的发展。(由市经贸局、发改局、科技局、环保局等部门负责)

(四)推进节能监管法制化、规范化。

1.完善节能政策和标准体系。党的“*”报告指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尽快出台《*州市节能监察管理办法》和《*州市建筑节能发展规划》。根据省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抓紧研究制订实施重点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建筑业的能耗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加快建立和完善节能标准体系。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在终端用能设备和建筑上的应用。(由市经贸局、规划建设局、质监局、法制局等部门负责)

2.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未经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研究制订《*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由市经贸局负责,市发改局、规划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等部门配合)

3.加强节能统计和计量管理工作。要建立并完善我市节能统计系统,确保节能统计数据真实可靠。要加强对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的审核,确保公报指标数据准确、及时。研究建立我市能源消耗监测预警制度。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统计部门依法进行节能统计调查、统计执法和数据。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我市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由市统计局、质监局等部门负责)

4.健全电力需求侧和电力调度管理。切实落实《广东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充分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综合优势,推进“能效电厂”试点工作,提高电能使用效率。进一步改进发电调度规则,优先安排清洁能源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实现电力节能、环保和经济调度。(由市经贸局、发改局、财政局、环保局等部门负责)

5.促进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工作的跟踪、指导和监管,要求重点耗能企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能源计量、能源平衡分析和能源审计、诊断等能源基础管理工作;建立节能责任制,将节能降耗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督促、推动列入*州市重点用能单位的98家企业完成节能目标,切实抓好我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加强清洁生产的推广,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这个有效载体,促使企业采取措施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加强对企业能源审计、规划、计量等有关内容的培训和指导。(由市经贸局等部门负责)

6.加大节能监督执法力度。按照国家公布淘汰的落后工艺和产品目录制订强制淘汰的具体安排和时间表,并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对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公开曝光。要建立节能举报制度,提高群众参与度。(由市经贸局、发改局、质监局、工商局等负责)

四、加强节能工作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

(一)加强节能工作规划指导。

组织制订全市节能中长期规划,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加强分类指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组织制订本地区、本部门节能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加强对节能工作的指导。(由市经贸局等部门负责)

(二)加大对节能工作的支持力度。

设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节能工作的政策研究、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和信息服务等,所需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制订《*州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调整优化现有技术改造等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向和结构,重点向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节能示范项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倾斜,促进企业节能产品、设备和技术自主创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拓宽节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由市财政局、经贸局、金融办等部门负责)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引导作用。

进一步建立健全电、油、气等能源价格的传导和联动机制。按照鼓励低能耗、约束高能耗的原则,认真落实国家差别电价政策,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根据省的有关政策,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研究制订能耗超限额加价制度,利用价格机制约束能源消耗。鼓励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与企业(用户)合作研制节能设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或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参与节能效益分成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用户)的节能降耗工作。(由市物价局、经贸局、发改局、科技局等部门负责)

五、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市政府成立*州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全市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局,负责有关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密切合作,统筹推进,并定期向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全市节能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由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

2.各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的节能工作负总责,把节能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健全节能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各县、区政府负责)

3.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力量,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

(二)加强节能评价考核工作,逐级落实责任制。

1.进一步落实完善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各地主要能耗指标。(由市统计局、经贸局、发改局等部门负责)

2.将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及重点用能单位,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研究制订县、区政府的GDP能耗指标考核制度,做好对各县、区政府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的责任评价考核工作。(由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3.各县、区政府要与市政府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镇一级政府以及当地重点用能单位要与各县、区政府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并逐级抓好落实。(由各县、区政府负责)

4.各县、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经市政府审定后,作为组织人事部门依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等规定,对县、区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5.对考核结果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的县、区政府,结合全市节能表彰活动进行表彰奖励。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的县、区政府,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暂停对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审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的县、区政府,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向市政府提交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并抄送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整改不到位的,由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6.对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的企业,由市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并结合全市节能表彰活动进行表彰奖励。对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不给予国家免检、税收等扶优措施,对其新建高耗能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暂停核准和审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的企业,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报所在地县、区政府,限期整改。对重点用能单位中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考核评价结果,由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对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

7.对在节能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地区或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三)加大节能降耗监督检查力度。

市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每年要定期组织开展节能降耗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单位要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强化上市公司节能核查工作。开设节能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和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建立节能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存在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由市经贸局、监察局等部门负责)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支农资金整合的文件精神,围绕我县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平台的资金整合方案和工作重点,作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据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按照县域农田水利发展规划和重点县立项建设要求,积极归并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使用。

二)坚持集中投入、重点建设的原则。围绕重点县建设,集中投入、连续投入,打造重点区域,建设重点项目,达到投资一项,建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农田水利建设目标。

三)坚持创新机制、提高效益的原则。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原则,上级扶持政策不变,有关单位资金项目管理权限不变,资金来源渠道不变,通过创新投资方式方法,提高整体投资效益。

三、资金整合范围

按照《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办法》除救灾、国债、退耕还林等特殊用途资金外,通过财政部门下达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和县财政预算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全部列入资金整合范围。重点整合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高效节水农业建设为主的项目资金,主要包括农林特产财源建设资金、农业产业化建设资金、农技推广及基地示范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田水利专项建设资金、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农田整理项目资金等。

四、资金整合方法步骤

一)统一申报立项。县直涉农主管部门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整合平台,建立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档案。对申报的项目按照集中项目、集中地点、集中投入的要求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报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领导小组会审核决定,需要联合上报的由财政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联合申报,以确保重点县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统一下达计划。县财政局要会同相关项目的主管部门,依据上级批复的项目以及县本级预算安排的项目,按照支农资金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统一下达项目计划并将项目名称、实施地点、投资规模、预期效益等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统一项目管理。项目确定下达后,财政局会同县级有关部门按照“五统一”原则,对项目实行严格管理,即统一项目实施、统一协调项目建设、统一管理项目资金运行、统一项目竣工验收、统一实施财务报帐制。对政府采购目录中要求采购的物资材料按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负责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制、项目建设监理制,确保整合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的竣工验收分为自验、初验和复验三个环节,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对整合资金作用绩效进行监测评价,以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四)统一整合使用。对需要实行县级报帐的项目资金,县水务局设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报账专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原则,将中央、省、市下达的财政支农资金和县级安排的支农项目资金,按照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进行管理和使用,同类项目之间根据实际需要,可重新调整资金的分配,以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资金整合方案

根据县近三年项目建设情况,提出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平台的三年资金整合方案。

一)年资金整合方案。计划整合水利、财政、农牧、土地、科技等部门管理的农田水利设施及节水项目资金812万元,计划整合的具体项目是

1.红沙梁乡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内容为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田间道路、林业措施和科技措施等,项目概算总投资1286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是红沙梁乡化音、建设、花寨、复指挥等四个村,配套机电井10眼,衬砌斗农渠26.12公里,衬砌农井渠24.68公里,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3个。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1月底完工。计划整合水利措施资金662万元,由县农发办和红沙梁乡政府负责实施。

2.县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现有的智能化设施基础上,依靠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全面建设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网络,七干灌区红沙梁乡的孙指挥、复指挥等村先行开展试点,研发地下水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建立水资源信息数据库,具备信息处理、查询、上传、统计和辅助管理等多种功能,为全县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建立基本模型。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0月底完工。计划整合项目资金40万元。由水务局负责实施。

3.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年项目。全县发展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22.5万亩,主推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三项重点农田节水技术,项目投资190万元,计划整合项目资金50万元,集中在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红沙梁乡和泉山镇两个乡镇实施,农艺技术在年4月底前实施,工程技术在年9月底前实施。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4.县泉山镇西陆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泉山镇西陆村修建农渠3.2公里,整理土地面积1500亩,计划整合农田水利项目资金6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1月底完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

二)年资金整合方案。计划整合水利、财政、农牧、科技等部门实施的农田水利设施及节水项目资金810万元,计划整合的具体项目是

1.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年项目。全县发展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37.5万亩,主推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三项重点农田节水技术,项目投资260万元,计划整合项目资金90万元。集中在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大滩和双茨科两个乡镇实施,农艺技术在年4月底前实施,工程技术在年5月底前实施。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2.大滩乡0.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大滩乡衬砌渠道10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180座,改良土壤0.5万亩。项目投资590万元,计划整合项目农田水利资金28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1月底前完工。由县农发办和大滩乡政府负责实施。

3.县节水灌溉试验示范项目。依托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大滩乡上泉、下泉村综合节水示范点,研究示范生态-经济型绿洲优化种植结构模式、节水型储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分化学调控技术、免储水灌注水播种等新技术,研发大田粮经作物节水灌溉新技术、节水高效型大田经济作物农业技术新模式,集成节水高效设施农业技术新模式、灌区水资源管理新技术等,发展高效综合节水农田0.5万亩,衬砌渠道6.2公里,计划整合项目资金17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农艺技术在年4月底前实施,工程技术在年10月底前完工。项目由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配合县水务局负责实施。

4.温室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双茨科乡发展标准化日光温室0.05万亩,重点内容以配套完善输配水工程等基础设施为主,计划安装输水管道15公里,计划整合项目资金6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8月底前完工。项目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5.双茨科乡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双茨科乡中路村和二分村两个综合节水示范点,衬砌渠道6.2公里,主推垄膜沟灌、一膜两用免耕、干播湿出、标准小畦灌等田间农艺节水技术,革新灌水方式,有效落实科学的灌溉制度,建设高效节水农田3000亩,计划整合项目资金12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8月底前完工。由水务局负责实施。

6.县大滩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大滩乡东大村修建农渠3.4公里,整理土地面积2000亩,计划整合项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9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7月底完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

三)年资金整合方案。计划整合水利、财政、农牧、科技等部门管理的农田水利设施及节水项目资金820万元,计划整合的具体项目是

1.东坝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计划在东坝镇衬砌渠道30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892座,示范农田节水技术600亩,改良土壤6万亩。计划整合项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7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0月底完工。由县农发办和东坝镇政府负责实施。

2.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年项目。全县发展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37.5万亩,主推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三项重点农田节水技术,项目投资260万元,计划整合项目资金100万元。集中在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东坝和夹河两个乡镇实施,农艺技术在年4月底前实施,工程技术在年5月底前实施。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3.县节水灌溉试验示范项目。计划建设夹河乡中坪村、东坝镇连丰村两个综合节水示范点,示范垄膜沟灌、一膜两用免耕、干播湿出、标准小畦灌等重点田间农艺节水技术,革新灌水方式,有效落实科学的灌溉制度,计划示范面积0.5万亩;衬砌斗农渠及农井渠12公里,示范以渠道衬砌为主的工程节水技术,配套完善项目区末级渠道,项目资金从全县科技三项费中安排,计划整合项目资金15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0月底完工。由科技局和相关乡镇政府负责实施。

4.温室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东坝镇发展标准化日光温室0.05万亩,重点内容以配套完善输配水工程等基础设施为主,计划安装输水管道15公里,计划整合项目资金6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8月底前完工。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5.东坝镇拐弯村农民用水户协会项目。东坝镇拐弯村衬砌斗渠1.2公里,农渠1.6公里,修建建筑物8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00亩,计划整合项目资金5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7月底前完工。由东坝镇负责实施。

6.县东坝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东坝镇中岔村修建农渠3.2公里,整理土地面积2000亩,计划整合项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9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7月底完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顺利开展,县上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监察、发改、财政、审计、扶贫、水务、农牧、林业、畜牧、国土、科技、农机、统计等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处理整合资金工作的日常工作。

二)强化部门配合。为切实建立起财政部门以管理资金为主、涉农部门以管理项目为主、审计监察部门以监督为主的资金整合工作新机制,县财政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召开资金整合项目协调会议,各部门要明确职责,相互联系,相互支持,重大项目相互通报,信息资源共享,逐步探索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新体制。被整合项目单位要统一思想,服从安排,县财政局要跟踪监管,确保整合工作顺利推进。

三)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整合资金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帮助各部门、各单位正确认识资金整合对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推进作用,引导其积极配合农田水利资金整合工作。通过宣传力争使各部门、各单位就资金整合工作达成共识,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共同促进资金整合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四)建立整合机制。

1.建立项目统一管理机制。由财政局牵头,各部门参与,专家评审,编制资金整合方案,做到规划科学合理,计划切实可行。建立项目“打包”申报机制,避免项目和资金的分散和“跑”冒”滴”漏”等现象。

2.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制。项目实施单位要做到一个项目有一套实施方案,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建设中,切实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责任追究制、工程审计监督制。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自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以来,成立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和局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了政务公开专用计算机。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基本做到了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措施完善、硬件设施齐备、工作人员到位,工作有效开展。

(二)编制了《县科技局政务服务办事指南》,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办公点,安排专人开展政务服务工作。

(三)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年度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认真对照省年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指南进行自检自查,按照上报相关报告和表格。

(四)有承诺,必践行。

年初制定了全年工作计划,并向社会做出的公开承诺,按照工作开展情况,及时逐项公布工作进度和办理结果,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一是积极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年共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5项。申报省级创新企业7项。申报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4户。

二是科学下达县级科技计划项目。年县级科技计划项目共收到申报48项,通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并征询相关部门、专家的意见,对《县红花油茶种源社区保护模式探索》等18个项目进行立项支持,立项结果进行了通报。

三是截至年11月30日,县年完成专利申请29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14件,外观设计专利7件),授权专利16件。今年专利申请呈现出质量提升(发明专利占申请总数的三分之一),数量平稳上升的良好态势。

四是全面完成—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材料上报工作。

五是全面完成—年县级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专家组共评出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评审结果在电视台、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阳光政四项制度网进行了公示。

在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的申报认定中,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鉴定,登记、科技奖励的评定等,实行专家评审制,真正做到程序规范、公正办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五)加强效能政府建设。

制订了《县科技局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量化、细化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并分解落实到各股室和各责任人,确定了科技局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及时进行了公示。按要求公开了《县行政机关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报表》、《县年行政部门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登记表》、《县年行政行为监督承诺表》、《县年行政部门个人行政行为监督承诺表》等。按时上报效能政府相关材料。

(六)严格政务公开工作档案和痕迹管理。

建立了《县科技局年政府信息公开台账》,对公开的政务信息、重大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等逐条登记。严格执行保密审查工作,对公开的政务信息每条填写《县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单》,并经单位保密领导小组和局主要领导审查后方进行公开。

二、相关政务信息公开完成情况

(一)全面、准确、及时公开政府信息。

年在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和阳光政务四项制度网主动公开政务信息23条,其中,政务信息13项,重大事项通报8项,重要事项公示2项。公开内容涉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科技宣传培训开展情况、科技成果奖励、专利申请授权等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

(二)其他工作情况。

年没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以及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举报、投诉等工作情况。接“96128”电话查询问题1项,及时答复。

(三)每月底按时上报年度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月报表。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政府秘书科工作计划一1、进一步综合协调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科将更加锐意进取,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主动谋事、大胆管事、扎实做事,以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尽职尽责完成秘书科承担的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进一步改善协调服务。今后在协调服务上进一步做到多沟通、少依赖,多联系、少等待,努力从小的方面做起,既管好大事,又办好小事,求精求细一丝不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同时,拓展信息搜集渠道,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提高处理急事难活的能力,更要善于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寻找规律,加以总结并应用于工作之中。

3、加强与兄弟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今后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全办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思想,自觉维护办公室的团结与稳定,加强综合协调,增进与部门之间、兄弟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4、加强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培训。下一步将加强学习,尽可能安排本科同志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及时充电,另一方面,在办文办会的同时,注重业务学习,加强调研,不断提高每位同志的综合能力,成为办事里手,服务多面手,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政府秘书科工作计划二1、年初,组织人员到各科室征询意见,根据征询意见的结果,进一步做好工作。特别是对各科室提出的意见,确定是工作中确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确保办里的工作顺利进行。

2、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布置,做好我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干部职工理论学习计划》,组织好全办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时间,理论与业务学习交替进行。(第1周学理论,第2周学业务)

3、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务公开与效能检查考评的活动,在xxxx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各种准备材料,积极实施各项相关工作。按要求每季度更换公示栏内容,制做工作人员职责栏以及增加电子触摸屏。同时加强与行政效能监察小组成员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办民主评议行风、行政效能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4、根据业务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拟订我办目标考核项目,并拿到各科室征求意见,拟订项目应为能做到的项目,同时尽量增加一些能加分的项目,同时与市目标办签定20xx年的双文明目标责任制。签定责任制后,每季度向目标办报进展情况,年终负责检查、落实各项考核工作的进展情况,按市目标办的要求,计算发放一年两次的目标奖金。

5、组织好办里开展的各项集体活动,如春节、三八、七一活动等以及平时的文体活动。准备每季度组织大家一次集体活动。

6、继续做好扶贫点、支教点、生态文明村帮扶点、亮化工程点的帮扶工作,定期到以上各点了解情况。积极协助他们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7、做好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我们办退休干部职工不多,要经常了解他们的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做好每年工资的晋升及春节、重阳节等慰问工作。

8、按照办里的工作安排, 3月份为全办对外树形象,对内强素质的学习月,我们负责拟订学习计划方案。我们将根据市里布置的学习计划及内容,并结合办里的实际情况,在做好方案的同时组织好全办的学习,使学习月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

9、市领导对外事工作非常重视,拟将市人大旧办公地点作为我办新的办公地址。办公室的搬迁将是我科本年的工作重点,我们一定做好搬迁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如办公室的装修、分配、电脑设备的增加以及办公室用品的购置等。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感觉。

10、加强业务学习,做好各项工作。秘书科的工作比较繁杂,涉及的工作很多,因此业务学习非常重要。我们将根据各自的工作情况,组织有关学习。如学习文秘知识、人事规定、档案管理、保密规定,通过学习,提高大家的工作能力及办事效率,更好地为机关服务。

11、加强内外的协调工作,在业务科室遇到困难时,主动为科室进行协调,尽量为他们解决问题。同时,注意了解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工作。

12、做好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为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根据目前的情况,要增加一些办公设备,我们在20xx年底就做好相应的计划报市财政局,确保资金到位。

13、继续严格财务制度,把好我办财务关。认真做好每月的费用核算,出访团组经费预算、落实等,使有效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14、加强对汽车的管理,认真做好汽车的各项管理、维护工作,按时交纳养路费,每月对汽车进行定期检修,确保安全行驶。

15、对科室人员的工作进行重新分工。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和人员变动,拟对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整,使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到用人所长,齐心协力把工作完成得更好。同时组织人员分批到涉外科学习因公出国审批有关知识,进一步了解详细的工作程序。

16、积极做好服务xxxx年南博会和民歌节的各项准备及接待工作。

17、完成办里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政府秘书科工作计划三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局的中心工作,强化服务职能,认真履行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综合服务的职责,做好办文、办会、数字化城管、信访、材料写作、新闻宣传、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决策参谋部和协调枢纽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队伍内部管理及建设工作

1、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科学分工,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制定《秘书科岗位责任说明书》,对每一个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界定,避免人员责任不清、职责不明和工作推委现象发生。

二是根据每位同志的性格特点、文化专长等调整工作岗位,使人员分工更加科学、合理;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定期进行岗位交流。

2、加强学习培训和信息互通,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是支持科室工作人员参加单位、区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将理论学习制度化,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学习,学习内容由正式工作人员轮流负责。

二是每月组织一次工作交流会,科室每位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总结,共同研究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二)各项业务工作

1、鼓励多读多看多思考,积极发挥参谋作用

要求科室每位工作人员平时多读多看,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多为领导报送建设性的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要求科室每位工作人员增强主人翁意识,多动脑筋思考城市管理问题,为城市管理工作建言献策。如:对工作中一些老大难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解决方案。

2、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1)抓好布吉、坂田、南湾三街道的试点工作,重点是抓好坂田街道综合执法系统试运行工作,及时总结试运行经验,促进全区数字化城管建设工作的推开。

(2)4月底前完成普查阶段的相关工作,包括:各子项招标工作;全面开展专业普查,初步整理汇总普查资料;完成区城管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十街道综合指挥中心硬件系统架设;落实指挥中心、监督中心巡查员编制申报及组建工作。

(3)5月,普查数据全面校核入库;完成区城管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十街道综合指挥中心建设;移动终端投入使用;完成监督员队伍业务培训及数字城管系统操作使用培训。

(4)6-7月,对系统的各功能进行实际运行测试。按照建设部的有关技术规范,编写提交项目文档,并由建设部组织有关专家,市、区各级部门领导到现场测试和验收。

(5)制定巡查员管理制度、案件受理流程等,理顺市、区、街管理关系,真正起到运转高效的作用。

3、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信访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程度

(1)将信访工作纳入数字化城管范围,加快信访件处理速度,加大督办力度,提高信访办结率。

(2)规范信访登记、受理、办理、答复、督办等各个环节。如:制作《信件类信访件登记表》,对信件类信访件建立电子档案,全面实现信访工作电子化;对每一宗信访案件均能从电脑进行快速查询,并及时跟踪督办。

(3)加强信访情况通报工作。对信访件按月进行分类统计,制作并印发《信访工作月报表》;每季度编写并印发《信访工作通报》,及时分析信访问题产生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并对各街道执法队信访办结率进行排名,强化监督职能。

4、提高办文办会工作质量

(1)加快文件流转速度,及时催办,确保文件办理不超期;对各类请示、报告件,注意收集背景材料和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提出建设性意见。

(2)对发文稿件进行严格审核,把好文件质量关。(3)精心组织各类会务,按照部门职责由各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协调,对会议议定事项进行跟踪落实,强化部门负责制。

5、加大宣传力度,为城市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1)举办一次全局新闻宣传业务培训,提高我局宣传骨干的业务水平;并继续实行新闻宣传奖励办法,以充分调动我局通讯员的工作积极性。

(2)全方位加强宣传工作

社会宣传方面:一是开展综合执法改革宣传月,使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深入人心。结合3月1日起我区全面铺开的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将3月份确定为综合执法改革宣传月,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综合执法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积极意义。二是结合实际,贴近群众,多形式、多角度开展城管公益和法规宣传。如:结合清洁龙岗月、万人同植万株树等常规活动,积极通过媒体宣传、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宣传等形式,普及爱卫常识,提高广大市民的家园意识。5月,开展地政监察法规专项宣传活动,通过媒体、现场咨询等形式,着重围绕群众关心的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一户一栋原村民非商品住宅报建等热点,宣传相关法规政策及实施细则、办事流程,为群众排忧解难。11月,结合广东省环卫工人节,举办一次环卫工作专项宣传,重点宣传垃圾处理费征收等相关环卫法规、政策,普及环卫法规知识,提高群众对共同搞好环卫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实心粘土砖是一种资源消耗型产品,不仅大量破坏土地、消耗能源,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因此,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对利废、节能、节地和改善建筑功能,以及对墙体材料行业的结构调整,实施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禁实”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分工,坚定不移地推进“禁实”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新型墙材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

二、精心组织,确保“禁实”工作落到实处

(一)“禁实”范围及时间

县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含建筑工地的临时设施、工棚、围墙等),自2012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具体范围为:县城规划区及工业区。

(二)“禁实”实施步骤

我县城市规划范围“禁实”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2012年5月底前)

由县工信委、县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墙革办等单位组成调查组,各相关部门配合,对县城市规划范围范围内建筑工程墙体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为“禁实”工作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资料。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2012年6月)

1、县墙革办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国家、省有关“禁实”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新型墙体材料节能、利废、环保和改善建筑功能的优点,宣传“禁实”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介绍新型墙体材料有关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发动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禁实”工作。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要积极给予配合,并结合各自特点进行深度宣传报道。

2、以县政府名义《关于县城市规划范围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并在有关媒体上全文刊播,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

3、县政府召开由县直有关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和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参加的“禁实”动员大会,宣传国家和省、县“禁实”政策,部署“禁实”工作。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2012年7月1日起)

县城市规划范围“禁实”工作领导小组从县工信委、县国土资源局、县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公安局、县质监局、电视台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禁实”督导组,对县城市规划范围建筑工程“禁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条例》和《通告》规定,继续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建设单位,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并由工信委依法进行查处。对建设单位强令设计单位设计使用实心粘土砖的,或设计单位违反国家和本省的建筑设计标准设计使用实心粘土砖的,责令改正,并对责任单位按照《条例》规定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齐抓共管,形成“禁实”工作合力

(一)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工信委、县规划建设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城管局、县公安局、县环保局、县交通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科技局、县中小企业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供电公司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城市规划范围“禁实”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城市规划范围的“禁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墙革办,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同时,由县工信委牵头组成“禁实”联合执法队,相关职能部门派员参加,负责查处“禁实”违法案件。

(二)职责分工。“禁实”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要求紧的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工信委负责组织实施“禁实”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禁实”有关规定的行为联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协调解决“禁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发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适销对路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积极做好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禁实”区域内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的清理整顿关闭工作,对限期关停、拆除的砖瓦企业,依法注销临时用地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规划建设部门负责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技术,严格把好设计、审图、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新型墙体材料使用关,对在“禁实”区域继续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不予通过设计(或施工图)审查,不予办理规划、施工手续和竣工验收备案。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墙体材料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杜绝劣质产品流向县场。

城管部门配合工信委负责查处“禁实”后违反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建筑工程。

公安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警力保障,对拒绝、妨碍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使用暴力抗拒执法的单位或个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工商部门根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要求,负责在“禁实”区域内,吊销实心粘土砖企业的营业执照。

供电部门对“禁实”区域内应关闭的实心粘土砖企业停止供电。

四、加大力度,推广应用新型墙材

(一)加大开发新型墙体材料。组织开发适应县城市规划范围“禁实”需要的适销对路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利用好墙材革新政策,鼓励全社会加大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快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开发步伐。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推广混凝土多孔砖、蒸压灰砂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各类轻质板材以及利用粉煤灰、煤矸石、页岩等为原材料的蒸压粉煤灰砖、烧结煤矸石空心砖、烧结页岩空心砖、烧结粉煤灰空心砖等新型墙体材料,用于替代实心粘土砖。

(二)引进扶持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发展。在招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进生产工艺先进、产品上规模和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对新型墙体材料企业要帮助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在专项基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采取补助、贴息办法予以扶持,鼓励其发展壮大,为深入开展“禁实”工作提供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大力加强党建工作,为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科技局党组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龙头性工作,作为全局的头等大事抓好、抓实。作为局党组副书记,我全力协助局党组书记抓好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做好科技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1.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度,使领导班子成为坚强核心。严格遵循党组议事规则,接受局党组领导,维护党组权威,计划经费安排、人事等重要工作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不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认真参加组织生活,注重征询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不独断专行。带头维护团结,全力支持其他领导同志开展工作,使领导班子成为坚强核心。

2.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加强了支部建设,根据机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调整交流情况的变化,及时增补6名处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完善了“一岗双责制”;省科技情报所机关党支部和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党支部,作为基层党建示范点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二是完善了“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局领导依据行政业务工作职责分工,分别编入各个党支部。三是加强党务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举办了科技局直属机关专兼职党务干部培训班,完成了省委党校和省直工委党校下达的培训学习任务。四是开展了“一先两优”评选活动,表彰了30名优秀党员、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通过树立典型,促进了党建工作,本年度新发展4名同志为预备党员。五是对局直单位的党员思想状况等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深入调研,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六是积极发挥机关工会和团委、青工委的作用,将广大职工和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3.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执政能力。一是积极主动地挤出时间和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学习,认真做好自学和参加中心组学习,重点深入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二是制定下发《2009年理论学习要点》,部署安排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等八个专题的理论学习。三是把的学习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要求各支部进行专题学习,查找差距,改进不足。四是组织开展了“红船杯”学知识问答和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展览等活动。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增强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

4.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一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深入各市、企业、科研院所等基层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科技需求,主动服务,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中注重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做好与局内各处室和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形成发展合力。二是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纪委六次全会等精神,认真参加局“五个一”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牢牢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遵守和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等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监督和检查,自觉按规章制度办事和按程序办事。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学习《公务员法》等法律知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制定了局政务公开管理办法,形成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进一步规范科技计划管理,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科技立项实行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网上申报、专家评审、公开招投标等办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三是大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和文明机关建设。组织开展“保持先进性,服务在基层”的主题实践活动,确定了23件省委、省政府所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基层和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受到广泛赞誉和好评,多项工作被省目标办评为最佳实事。积极开展“文明机关、文明处室”的创建活动,有五个处室被评为文明处室,被评为“政风行风先进单位”。通过加强党建工作,显著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因工作成绩显著,2009年科技局被评为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这是多年来首次被评上。

二、突出工作重点,促进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辽宁老工业基地经过改革脱困和持续调整改造,现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实现全面振兴的新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加强从全局高度和战略高度推进科技工作,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1.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加强宏观谋划和指导。一是牢固树立“大科技”思想。为了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配置全省科技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我们在科技项目的遴选上采取了与省发改委、省经委等部门联合发文共同征集;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请各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推荐;组织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地考察;召开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座谈会等方式,初步形成了社会普遍认同的遴选项目新机制。二是认真做好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历经两年的时间,组织协调省直39个有关部门、30多个大学、科研单位和近100家企业,300多名专家编制完成了《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我局被评为规划制定工作的先进集体,获得了省政府表彰。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组织开展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协同省发改委制定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指导各市和有关部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三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我们抢抓机遇,通过大力协调和积极争取,2009年省本级科技预算较上年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我们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投入经费3.1亿元用于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共拉动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77.9亿元。

2.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一是全省科技计划提速下达。2009年的科技计划,在经过大量调研、考察、评估、评审和论证的基础上,于7月份下达,较上年又提前4个月,实现“提速”下达的目标。二是科技计划大幅度地向企业倾斜。将科技经费投入的重点和方向转向企业,使企业成为重大项目的承担主体,确保科技计划立项符合市场需求,并以项目为纽带促进社会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2009年,支持企业的科技经费占省本级科技计划总量的64%,依托企业实施的重大重点项目近300项。三是集中资源办大事、重点项目重点投入。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集中经费3亿元,组织实施了12个重大科技专项,占资金总额的70%。其中,重大项目10项,经费均在300万元以上,最高达1000万元,重点项目中近百项经费在100万元以上。四是加强项目的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定并试行了科技重大重点项目任务的合同制度和结题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3.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助推我省科技发展。积极主动地向科技部汇报、沟通、推介重大项目,申请支持。据初步统计,经过全局共同努力,我省共获得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国家主要科技计划项目281项,经费2.86亿元;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经费1.29亿元,项目401项。

4.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计划,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组织开展创新资金计划培训工作。承办了2009年国家创新基金东北片培训会议,我省近百家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为实施创新资金计划奠定基础。二是组织实施创新资金计划。安排经费5000万元,支持了一批重点项目和企业。通过省创新资金的前期培育,已在国家创新基金计划中立项74项,争取经费2720万元。三是进一步完善创新资金工作体系。目前我省已建立起了由省市科技管理部门、国家和省高新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创新资金工作体系,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5.加大科技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力度,积极营造依靠科技实现辽宁振兴的浓厚氛围。精心策划组织新闻媒体对科技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特别是围绕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等会议的召开,进行了大规模、系统性的宣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中央及省级主要媒体刊(播)新闻稿件350余篇,其中,新华社60余篇、《科技日报》77篇、《辽宁日报》82篇,全省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初步形成。健全完善了信息报送网络体系,建立了激励机制和通报制度,一年来,共向国家科技部、省委、省政府报送信息200余条次,被采用信息150余条次,信息工作跻身国家科技部、省委、省政府先进行列,被评为先进单位。

6.加强科技统计等基础性工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按时完成科技部布置的各项科技统计调查工作,完成年度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统计调查工作。编辑出版《辽宁科技统计》、《辽宁科技统计内参》等报告,为决策提供基础性数据。

三、做好综合协调和服务工作,保障机关工作顺利开展

围绕全局中心工作,主动开展工作,承担任务,积极做好组织协调,确保全省科技大会等重要会议的成功召开。积极同科技部沟通争取,筹备召开了部省工作会商会议,在全局上下共同努力下,科技部批准辽宁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试点省”、对辽宁的园区建设、重大项目等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筹备召开了省科技工作会议和省科技计划工作会议,对全省科技大会精神进行贯彻落实,强调省市联动、加强资源集成,实现重点突破、跨越发展。

认真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完成人大建议11件、政协提案27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科技局几年来连续被评为省政府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高度重视工作,办理好包案案件。加强对工作的指导,亲自到铁岭等包案地区深入了解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全年组织完成17件包案任务,办理其他案件60余件,保持了和谐稳定大局。

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加强了网络建设,根据今年新增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学研技术联盟等计划,以及相关计划局内分工调整后的需求,组织修改和完善了计划远程申报系统,为相关工作提供平台保障。

不断加强保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了保密知识竞赛、收看保密教育案例等活动,开展了年度密码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局内计算机网络信息保密进行了自查、检查。被评为省保密优秀档次和省档案管理优秀档次。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一、大力加强党建工作,为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科技局党组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龙头性工作,作为全局的头等大事抓好、抓实。作为局党组副书记,我全力协助局党组书记抓好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做好科技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1.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度,使领导班子成为坚强核心。严格遵循党组议事规则,接受局党组领导,维护党组权威,计划经费安排、人事等重要工作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不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认真参加组织生活,注重征询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不独断专行。带头维护团结,全力支持其他领导同志开展工作,使领导班子成为坚强核心。

2.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加强了支部建设,根据机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调整交流情况的变化,及时增补6名处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完善了“一岗双责制”;省科技情报所机关党支部和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党支部,作为基层党建示范点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二是完善了“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局领导依据行政业务工作职责分工,分别编入各个党支部。三是加强党务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举办了科技局直属机关专兼职党务干部培训班,完成了省委党校和省直工委党校下达的培训学习任务。四是开展了“一先两优”评选活动,表彰了30名优秀党员、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通过树立典型,促进了党建工作,本年度新发展4名同志为预备党员。五是对局直单位的党员思想状况等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深入调研,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六是积极发挥机关工会和团委、青工委的作用,将广大职工和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3.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执政能力。一是积极主动地挤出时间和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学习,认真做好自学和参加中心组学习,重点深入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二是制定下发《20__年理论学习要点》,部署安排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等八个专题的理论学习。三是把的学习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要求各支部进行专题学习,查找差距,改进不足。四是组织开展了“红船杯”学知识问答和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展览等活动。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增强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

4.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一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深入各市、企业、科研院所等基层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科技需求,主动服务,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中注重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做好与局内各处室和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形成发展合力。二是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纪委六次全会等精神,认真参加局“五个一”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牢牢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遵守和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等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监督和检查,自觉按规章制度办事和按程序办事。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学习《公务员法》等法律知识,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制定了局政务公开管理办法,形成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进一步规范科技计划管理,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科技立项实行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网上申报、专家评审、公开招投标等办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三是大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和文明机关建设。组织开展“保持先进性,服务在基层”的主题实践活动,确定了23件省委、省政府所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基层和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受到广泛赞誉和好评,多项工作被省目标办评为最佳实事。积极开展“文明机关、文明处室”的创建活动,有五个处室被评为文明处室,被评为“政风行风先进单位”。通过加强党建工作,显著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因工作成绩显著,20__年科技 局被评为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这是多年来首次被评上。

二、突出工作重点,促进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辽宁老工业基地经过改革脱困和持续调整改造,现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实现全面振兴的新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加强从全局高度和战略高度推进科技工作,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1.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加强宏观谋划和指导。一是牢固树立“大科技”思想。为了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配置全省科技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我们在科技项目的遴选上采取了与省发改委、省经委等部门联合发文共同征集;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请各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推荐;组织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地考察;召开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座谈会等方式,初步形成了社会普遍认同的遴选项目新机制。二是认真做好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历经两年的时间,组织协调省直39个有关部门、30多个大学、科研单位和近100家企业,300多名专家编制完成了《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我局被评为规划制定工作的先进集体,获得了省政府表彰。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组织开展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协同省发改委制定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指导各市和有关部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三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我们抢抓机遇,通过大力协调和积极争取,20__年省本级科技预算较上年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我们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投入经费3.1亿元用于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共拉动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77.9亿元。

2.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一是全省科技计划提速下达。20__年的科技计划,在经过大量调研、考察、评估、评审和论证的基础上,于7月份下达,较上年又提前4个月,实现“提速”下达的目标。二是科技计划大幅度地向企业倾斜。将科技经费投入的重点和方向转向企业,使企业成为重大项目的承担主体,确保科技计划立项符合市场需求,并以项目为纽带促进社会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20__年,支持企业的科技经费占省本级科技计划总量的64,依托企业实施的重大重点项目近300项。三是集中资源办大事、重点项目重点投入。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集中经费3亿元,组织实施了12个重大科技专项,占资金总额的70。其中,重大项目10项,经费均在300万元以上,最高达1000万元,重点项目中近百项经费在100万元以上。四是加强项目的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定并试行了科技重大重点项目任务的合同制度和结题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3.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助推我省科技发展。积极主动地向科技部汇报、沟通、推介重大项目,申请支持。据初步统计,经过全局共同努力,我省共获得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国家主要科技计划项目281项,经费2.86亿元;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经费1.29亿元,项目401项。

4.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计划,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组织开展创新资金计划培训工作。承办了20__年国家创新基金东北片培训会议,我省近百家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为实施创新资金计划奠定基础。二是组织实施创新资金计划。安排经费5000万元,支持了一批重点项目和企业。通过省创新资金的前期培育,已在国家创新基金计划中立项74项,争取经费2720万元。三是进一步完善创新资金工作体系。目前我省已建立起了由省市科技管理部门、国家和省高新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创新资金工作体系,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5.加大科技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力度,积极营造依靠科技实现辽宁振兴的浓厚氛围。精心策划组织新闻媒体对科技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特别是围绕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等会议的召开,进行了大规模、系统性的宣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中央及省级主要媒体刊(播)新闻稿件350余篇,其中,新华社60余篇、《科技日报》77篇、《辽宁日报》82篇,全省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初步形成。健全完善了信息报送网络体系,建立了激励机制和通报制度,一年来,共向国家科技部、省委、省政府报送信息200余条次,被采用信息150余条次,信息工作跻身国家科技部、省委、省政府先进行列,被评为先进单位。

6.加强科技统计等基础性工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按时完成科技部布置的各项科技统计调查工作,完成年度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统计调查工作。编辑出版《辽宁科技统计》、《辽宁科技统计内参》等报告,为决策提供基础性数据。

三、做好综合协调和服务工作,保障机关工作顺利开展

围绕全局中心工作,主动开展工作,承担任务,积极做好组织协调,确保全省科技大会等重要会议的成功召开。积极同科技部沟通争取,筹备召开了部省工作会商会议,在全局上下共同努力下,科技部批准辽宁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试点省”、对辽宁的园区建设、重大项目等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筹备召开了本文省科技工作会议和省科技计划工作会议,对全省科技大会精神进行贯彻落实,强调省市联动、加强资源集成,实现重点突破、跨越发展。

认真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完成人大建议11件、政协提案27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科技局几年来连续被评为省政府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高度重视 工作,办理好包案案件。加强对工作的指导,亲自到铁岭等包案地区深入了解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全年组织完成17件包案任务,办理其他案件60余件,保持了和谐稳定大局。

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加强了网络建设,根据今年新增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学研技术联盟等计划,以及相关计划局内分工调整后的需求,组织修改和完善了计划远程申报系统,为相关工作提供平台保障。

不断加强保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了保密知识竞赛、收看保密教育案例等活动,开展了年度密码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局内计算机网络信息保密进行了自查、检查。被评为省保密优秀档次和省档案管理优秀档次。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根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发改环资规〔2019〕695号)、《<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分工方案》(发改办环资〔2019〕754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新政办发〔2019〕125号)及《昌吉州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昌州政办发〔2020〕72号)的要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结合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关于新疆水利“蓄水是基础、节水是关键、调水是补充”重要论述,聚焦落实自治区党委“3+1”工作部署,牢固树立水安全意识,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统筹蓄水节水调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围绕昌吉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优化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夯实治水基础,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一批示范成果,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水利基础。

二、主要目标

2021年昌吉市各行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4113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用水总量为25508万立方米(水量计量点为支渠出口);地下水用水总量为14582万立方米(水量计量点为井口);其他水源(中水)1049万立方米。农业用水总量为31822万立方米(地表水20008万立方米、地下水11654万立方米、中水160万立方米);工业、生活用水总量为9317万立方米(地表水5500万立方米、地下水2928万立方米、中水889万立方米)。

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产业初具规模,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遏制。推进非常规水利用,逐步调整用水结构,节水效果初步显现,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0700万立方米以内,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到2025年地下水水位变化趋于稳定,到2030年,实现地下水资源采补平衡,实现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格局。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7094万立方米以内,农业用水量控制在29200万立方米以内,地下水用量控制在9700万立方米以内,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全面巩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果,2024年做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复验准备工作。

三、重点行动

(一)严格总量和强度双控

1.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健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科学制定用水计划,工业企业、服务业用水严格执行自治区和行业先进用水定额标准。实现计划用水信息化网上管理模式,做到计划用水行政管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实现节水工作全覆盖及全流程管理。根据昌吉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充分发挥已建工程效益,实施配套延伸调水输水工程,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矛盾。提升中水回用率,实现水资源综合配置,加快实施县域水系连通工程。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雨量,涵养地下水、修复水生态。建立完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到2030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用水比例调整至70.75︰12.05︰17.2,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2.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贯彻落实国家重大规划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落实用水统计调查制度。编制昌吉市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制度,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的用水过程监督管理,全面执行计划用水。推动年用水量20万立方米以上企业开展管网漏损自查,对漏损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建立,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加,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统计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3.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昌吉市2020年已通过自治区县域节水型社会验收,为做好3年一复验,从2021年开始,在验收达标基础上按照每年递增20%各类载体创建达标,到2025年,全市各类载体达标创建初步完成,基本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商务和工信局、财政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二)加强农业节水增效

4.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棉、强种、扩畜、精果、增饲草、兴特色”的总体思路,根据自治州“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要求,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快种植结构调整。通过选育推广耐旱品种,推广抗旱保墒技术,压减高耗水作物,扩大低耗水、耐旱作物种植比例等综合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亩均灌溉定额,提高亩均收入。到2025年,全市农业综合灌溉定额控制在345立方米/亩以内,2030年控制在337立方米/亩以内,创建一批节水型灌区。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涉农街道

5.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自治州水利项目,加快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对大型灌区骨干渠道、各类渠系建筑物、水源及渠首工程实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对中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21年重点实施三屯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昌吉市生态引水工程、三屯河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项目。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

6.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田间节水工程的提升改造,田间节水(滴灌工程)由“规模扩张”转向“提标升级”。实施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确定灌溉定额。到2025年,全市斗(农)渠渠道水利用率和田间水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高效节水面积达100%,普及大首部、推广示范低压小流量灌溉、磁化水增产技术、智能化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水利局、各乡镇、涉农街道

7.推广畜牧渔业节水方式。实施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和建设,推行先进适用的节水型畜禽、水产养殖方式,推广节水型饲喂设备、机械干清粪、渔业水体高效增氧等技术和工艺,推进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和适度再利用。发展节水渔业、牧业,加强牧区草原节水,推广应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技术、绿色高效养殖模式技术等。到2022年,建设一批畜牧、渔业节水示范养殖场。发挥灌溉农业优势,大力支持农业、渔业、水利协调、融合发展,提高养殖尾水灌溉利用率。加强渔业环境生态调度保障,落实渔业用水计量收费制度,强化节水渔业政策扶持。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参与单位:市科技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各乡镇、涉农街道

8.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1)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基础上,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及配套管网改造,推动计量收费,力争改造后,村级管网的漏损率不高于10%。将漏损率纳入农村供水中心和乡镇年终考核,将乡镇公共管网维护、维修纳入所在乡镇年终考核等。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卫健委、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各乡镇、涉农街道

(2)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农村改厕技术支持与培训,2021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4%,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和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

(3)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排污管网建设,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引导村民树立节水意识,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不断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水平,确保达标排放。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卫健委、水利局、各乡镇(街道)

(三)工业节水减排

9.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对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推进企业实施全方位节水技术改造,重点监控企业要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年实际用水量超过年计划用水总量30%以上的,必须开展水平衡测试,查找超量原因,制定节约用水方案和措施。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实现全覆盖。完善工业企业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到2025年,30%以上市重点用水企业水耗总量实现在线采集,到2035年,市重点用水企业水耗总量全部实现在线采集。

牵头单位:市商务和工信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科技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10.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严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推进工业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园区集中,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采用差别水价以及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对采用列入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予批准取水许可,未按期淘汰的,相关部门要依法严格查处。到2022年,按照每年递增20%各类载体创建达标指标,完成全市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

牵头单位:市商务和工信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

11.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落实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施要求,组织工业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及自治区水效领跑者,推动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树立节水先进标杆,到2022年全市重点行业建成不少于2家节水标杆企业。

牵头单位:市商务和工信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四)城乡节水降损

12.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措施落实到城市建设和管理各个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编制2021—2025年昌吉市城镇供水及节水实施计划,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雪)水资源利用水平,制定促进再生水利用的鼓励支持政策,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具备再生水替换条件的城市杂用水要全部使用再生水,符合利用条件的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以及林业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到2022年,城市杂用水要基本完成再生水替代工作。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科技局

13.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制定并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供水老旧管网改造,减少供水管网“跑冒滴漏”和“爆管”等情况的发生。加强新建居民小区二次管网的监督管理,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市城镇供水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供水管网减损制度和管控体系,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纳入城镇供水考核体系,通过“合同节水”等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规范化管理。完善计量设施校验及轮换制度,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到2022年城市供水管网远程自动化监测管理实施范围至少达到城区供水服务范围的50%。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清源水务公司

14.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

(1)园林绿化宜选用适合本地区的节水耐旱植被,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建立和完善绿化用水计量管理、定额管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必须安装节水器具,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应当安装建筑中水设施,鼓励引导居民小区中水利用。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鼓励对生活节水用具主动进行水效标识。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为重点,开展“节水六进”行动,即“节水行动进机关、进单位、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推进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到2022年,昌吉市节水型居民小区达标率建设全部完成。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2)推动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到2022年,全市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不低于50%。开展节水型学校建设,将节水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树立节水理念,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或年用水量超过20万立方米的学校全部创建节水型校园。

牵头单位: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15.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从严控制洗浴、洗车、人工滑雪场、洗涤、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加强洗车、人工滑雪场等特种行业用水计量监督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要求其使用节水器具和产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优先利用再生水。建立完善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户名录,开展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控制,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体制,带动全市高耗水服务业节水。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住建局、商务和工信局

16.鼓励使用非常规水源。

(1)强制推动再生水、雨水和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住建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

(2)提高污水再生利用建设和改造,鼓励构建城镇良性水循环系统,建立独立的再生水供水管网,再生水管网与其它城市配套设施同设计、同实施,新建工业企业优先利用中水,城市生态景观、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优先使用中水,生态用水优先使用非常规水,具备使用非常规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建设项目不再新增取水许可。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政策制度推动

17.建立节水制度体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节水标准,规范和约束用水行为,推动各行业向高标准对标,向国内、国际先进标准对标,加大节水标准贯彻落实力度,按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做好农业、工业、城镇及非常规水利用等各方面节水标准的转化工作。逐步建立节水标准实时跟踪、评估和监督机制。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参与单位:市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18.严格执行用水定额。规范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管理,执行国家、自治区和行业用水定额标准。落实节水评价技术要求,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住建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商务和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19.加强用水计量统计。推进取用水计量统计,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备工业及服务业取用水计量器具,加强水利部门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补水四类用水户涉水信息管理。2021年,地表水取水计量管理、地下水“井电双控”计量设施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在线监测,全市用水总量和农业灌溉用水监测预警机制基本建立,对全市地表水国有计量点、河流入河口测量断面,制定明渠计量智能监测管理技术规范并进行升级改造,确保地表水精确计量和监测控制。到2022年,完成全市地下水计量设施升级改造,建立州、市两级统一监管平台,加强地下水位、水质监测分析能力,确保地下水高效利用和精准管理。强化农村饮水安全计量管理,对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厂、供水节点、管道和用户计量表进行普查,纳入水利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千吨万人”农村水厂的市级监管,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国网昌吉供电公司

(二)创新市场机制

20.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本建立“国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末级渠系维护费”的终端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健全“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全面建立农业初始水权制度,加强水权交易监管,规范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推行节水量跨区域、跨行业转让。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参与单位:市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

21.严格落实水资源税政策。协调落实水资源税改革政策措施,确保水资源税差别化税(费)率政策贯彻执行,充分利用税收杠杆,发挥税收刚性作用,加强水资源税(费)征管。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住建局、税务局

22.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创新节水服务模式,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农业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建设合同节水管理试点示范工程。2022年,试点建成1家“合同节水型学校(医院)”,到2025年,建成3家“合同节水型学校(医院)”。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教育局、卫健委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统筹推动节水工作,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面推进节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制定昌吉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确保节水行动各项任务完成。

(二)保障资金投入。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水资源节约保护、节水标准修订、节水宣传教育等,落实节水产业发展的价格、投资、融资等政策,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在节水技术研发、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

(三)实施综合考评。完善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将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指标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市级水资源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以问题为导向,以问责为抓手,推动节水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四)提升节水意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推广使用节水产品。将节约用水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校教育活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附件:1.昌吉市全面推进节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2.昌吉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任务清单

 

 

 

 

 

附件1

 

昌吉市全面推进节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节约用水工作的领导,成立昌吉市全面推进节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马红军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赵  磊    市委统战部部长

海拉提    副市长

成  员:刘晓泉    市委办公室主任

孙君杰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陈丽华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徐源泽    市文旅局党组书记

刘永新    市统计局局长

王丰涛    市发改委主任

于  涛    市商务和工信局局长

高  群    市财政局局长

丁世亮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王艳明    市科技局局长

张兆智    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局长

毛冬梅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马金龙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袁  勇    市住建局局长

刘  磊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陈文涛    市水利局局长

杨  军    市卫健委主任

陈  静    市教育局局长

高彦兵    市气象局局长

廖宏鹏    市融媒体中心主任

  马哈沙提·赛比都拉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

吴  琛    六工镇镇长

常建国    三工镇镇长

吴  磊    大西渠镇镇长

高一豪    榆树沟镇镇长

谭永吉    二六工镇镇长

杨  亮    滨湖镇镇长

陈晓航    佃坝镇镇长

齐文强    硫磺沟镇镇长

叶尔江    阿什里乡乡长

阿得力    庙尔沟乡乡长

梁  瑞    宁边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顾卫华    延安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  磊    北京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狄晓娟    绿洲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晓明    中山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魏小星    建国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席  洋    清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  峰    昌吉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由海拉提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陈文涛、王丰涛、袁勇、马哈沙提·赛比都拉同志兼任,主要负责全面推进节水行动工作的日常事务。以上成员如有变动,由所在单位接任领导接替。

一、领导小组职责

统一领导昌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决定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事项,确定建设任务,解决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部署全市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下达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度工作任务;审定成员单位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安排部署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筹措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承办领导小组日常管理事务;负责召集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督促成员单位落实会议决定事项;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按领导小组审定的年度目标,督促成员单位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指导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小区等载体建设;制定有关制度、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承办相关检查、考核;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市委宣传部:组织协调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宣传报道,配合做好昌吉市节水公益活动宣传报道,普及水情知识和节水知识。

市商务和工信局:落实工业节水减排各项工作,推动节水型企业创建。支持工业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会同相关部门对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工艺设备的工业企业,依法依规关停和淘汰。鼓励高耗水工业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支持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锅炉蒸汽冷凝水的回用、工艺水回用,依法依规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制定与节水相关的招商引资计划。负责节水企业和项目的引进落实。

市发改委:负责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关经济政策。根据水资源条件和经济水平,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水资源费供水价格标准,并进行监督检查。

市财政局: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并加强监管。落实支持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财税政策。利用现行政策,加大对重大节能、节水技术开发、示范和改造项目投入力度。

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负责落实生态环境基本制度。监督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水体断面水质考核。开展生态红线相关监管工作。

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将水利局编制实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按照节约高效原则,配合水利局做好年度林业生态用水计划。负责耐旱节水树种的推广应用。指导林农、果农适时、适量节水灌溉。

市住建局:负责新建楼房生活节水设施的强制性推广。负责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审查阶段节水技术应用。开展节水型小区创建活动,建设节水型小区示范点。负责城市供水管网节水改造。建立完善供水管网减损制度和管控体系,修订昌吉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污水再利用等工作。负责制定并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供水老旧管网改造。通过中水管网新建和改造项目实施有效置换自来水为中水。

市农业农村局:加强农业节水增效,组织制定并实施全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加大田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用率。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推广节水型农作物品种和工艺。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市水利局: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方案,落实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取用水监管。负责节水型社会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组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组织检查验收项目工作。强化落实各行业用水定额。指导开展节水型单位、企业、小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确保资料完备。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建立市级节约用水激励机制。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节水产品认证工作,执行节水强制性标准。规范节水产品市场,建立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制定推广节水型器具相关措施。对新改扩建工业项目,推广采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装备和产品。对我市供水价格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文旅局:负责指导辖区内酒店、旅游景点的节水设施改造升级,创建节水型酒店和风景区。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负责加强对公共机构领域用水户的监督管理,完善公共机构节水监督考核机制,健全公共机构节水制度,引导和推动公共机构合同节水管理,推动公共机构领域节水工作开展,鼓励公共机构开展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单位等创建活动,在公共机构组织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市统计局:配合相关单位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数据统计、。

市审计局: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工作。

市科技局:负责科技节水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负责指导各级科技兴水、科技节水项目的组织申报。负责落实节水科研计划。

市卫健委:负责全市城乡饮水水质监测监管工作。负责全市医疗机构的节水工作。

市气象局: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雨量。负责非常规水源利用的研究、开发和实施。

市教育局:负责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想教育,并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节水型学校创建活动。

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制定明确的节约制度和再生水利用项目申报工作。下属园林绿化中心和环卫中心根据上年度实际用水情况,申报本年度项目中水置换项目。

清源水务公司:负责对供水管网进行维修、维护及保养,对管网进行巡查。对接住建局及时改造老旧管网,减少供水管网“跑冒滴漏”和“爆管”等情况的发生。

 

 

 

 

 

附件2

昌吉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任务清单

 

序号

类别

分类

任  务  内  容

节点

要求

牵头

单位

参  与  单  位          

1

总量

强度

双控

强化指标刚性约束

健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科学制定用水计划,工业企业、服务业用水严格执行自治区和行业先进用水定额标准。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2

根据昌吉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差别化管控措施。建立完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3

一、二、三产业用水比例调整至70.75%、12.05%、17.2%,全市地下水实现釆补平衡。

2030年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4

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

贯彻落实国家重大规划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落实用水统计调査制度,编制昌吉市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制度。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教育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统计局、各乡镇(街道)

5

建立完善县、乡两级工业企业、大型服务业企业、公共机构和城市管网供水企业、农业灌区重点用水户名录。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的用水过程监督管理,全面执行计划用水。

2021年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教育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统计局、各乡镇(街道)

6

推动年用水量20万立方米以上企业开展管网漏损自査,对漏损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教育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统计局、各乡镇(街道)

7

总量

强度

双控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验收达标基础上每年递增20%各类载体创建达标,到2025年,全市各类载体达标创建基本完成。

2025

市水利局

市教育局、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8

农业

节水

增效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快种植结构调整,通过选育推广耐旱品种,推广抗旱保墙技术,压减高耗水作物,扩大低耗水、耐旱作物种植比例等综合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亩均灌溉定额,提高亩均收入,创建一批旱作农业示范区。

持续

推进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9

全市农业综合灌溉定额控制在365方/亩以内

2021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0

全市农业综合灌溉定额控制在345方/亩以内

2025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1

全市农业综合灌溉定额控制在337方/亩以内

2030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2

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

对大型灌区骨干渠道、各类渠系建筑物、水源及渠首工程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中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

13

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田间节水工程的提升改造,田间节水(滴灌工程)由“规模扩张”转向“提标升级”。实施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确定灌溉定额。

持续

推进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水利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4

全市斗(农)渠渠道水利用率和田间水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

2025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水利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5

高效节水面积达100%,普及大首部、推广示范低压小流量灌溉、磁化水增产技术、 智能化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

2021年-2030 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水利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6

农业

节水

增效

农业

节水

增效

推广畜禽渔业节水技术

实施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和建设,推行先进适用的节水型畜禽、水产养殖方式,推广节水型饲喂设备、机械干清粪、渔业水体髙效增氧等技术和工艺,推进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和适度再利用。

持续

推进

市农业

农村局

市科技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7

发展节水渔业、牧业,加强牧区草原节水,推广应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绿色高效养殖模式等技术,到2022年,建设一批畜牧、渔业节水示范工程。

2022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科技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8

发挥灌溉农业优势,大力支持农业、渔业、水利协调、融合发展,提高养殖尾水灌溉利用率。加强渔业环境生态调度保障,落实渔业用水计量收费制度,强化节水渔业政策扶持。

持续

推进

市农业

农村局

市科技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9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基础上,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及配套管网改造,推动计量收费。力争改造后,村级管网的漏损率不高于10%。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农业农村局、卫健委、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20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农村改厕技术支持与培训,2021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4%,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和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持续

推进

市卫健委

市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

21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排污管网建设,完成示范村、具备条件的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村占比达到35%以上,全市独立建制乡镇具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城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0%、95%以上。

2021年并持续推进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卫健委、水利局、各乡镇(街道)

22

全市行政村每年30%比例重点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动全市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建设一批较高标准的美丽宜居乡村。

2021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卫健委、水利局、各乡镇(街道)

23

工业节水减排

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

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对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

持续

推进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科技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24

工业节水减排

工业

节水

减排

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

建立工业用水企业名录,推进企业实施全方位节水技术改造,重点监控企业要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年实际用水量超过年计划用水总量30%以上的,必须开展水平衡测试,査找超量原因,制定节约用水方案和措施。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实现全覆盖。

2021年 并持续推进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科技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25

完善工业企业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至2025年,30%以上市重点用水企业水耗总量实现在线釆集,至2035年,市重点用水企业水耗总量全部实现在线采集。

2025年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科技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26

严格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推进工业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园区集中,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釆用差别水价及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对釆用列入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再批准取水许可,未按期淘汰的,相关部门要依法严格査处。

持续

推进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

27

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

按照每年递增20%各类载体创建达标指标,完成全市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

2022年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

28

积极推进水循环梯级利用

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

持续

推进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29

落实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施要求,组织工业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及自治区水效领跑者,推动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树立节水先进标杆,到2022年全市重点行业建成不少于2家节水标杆企业。

2022年并持续推进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30

城乡节水降损

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措施落实到城市建设和管理各个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编制2021-2025年昌吉市城镇供水及节水实施计划。

2021-2025年并持续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革委、商务和工信局、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科技局

31

城乡节水降损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雪)水资源利用水平,制定促进再生水利用的鼓励支持政策,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自2021年起,具备再生水替换条件的城市杂用水要全部使用再生水,符合利用条件的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以及林业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到2022年,城市杂用水要基本完成再生水替代工作。

2021-2022年并持续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革委、商务和工信局、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科技局

32

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

制定并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供水老旧管网改造,减少供水管网“跑冒滴漏”和“爆管”等情况的发生。加强新建居民小区二次管网的监督管理,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县(市)城镇供水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供水管网减损制度和管控体系,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纳入城镇供水考核体系,通过“合同节水”等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

持续

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清源水务公司

33

完善计量设施校验及轮换制度,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到2022年,城市供水管网远程自动化监测管理实施范围至少达到城区供水服务范围的50%。

2022-并持续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清源水务公司

34

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

园林绿化宜选用适合本地区的节水耐旱植被,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建立和完善绿化用水计量管理、定额管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必须安装节水器具,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应当安装建筑中水设施,鼓励引导居民小区利用中水。

持续

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35

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鼓励对生活节水用具主动进行水效标识。

持续

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36

推进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到2022年,昌吉市节水型居民小区达标率建设全部完成。

2021-2024年并持续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37

城乡

节水

降损

推动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到2022年,全市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不低于50%。

2021-2022年并持续推进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38

开展节水型学校建设,将节水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树立节水理念,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或年用水量超过20万立方米的学校全部创建节水型校园。

持续

推进

市教育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39

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

从严控制洗浴、洗车、人工滑雪场、洗涤、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加强洗车、人工滑雪场等特种行业用水计量监督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要求其使用节水器具和产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优先利用再生水。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住建局、商务和工信局

40

建立完善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户名录,在全州率先开展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控制,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体制,带动全市高耗水服务业节水。

2021年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住建局、商务和工信局

41

鼓励使用非常规水源

强制推动再生水、雨水和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生态用水优先使用非常规水,具备使用非常规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建设项目不再新增取水许可。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住建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

42

提高污水再生利用建设和改造,鼓励构建城镇良性水循环系统,建立独立的再生水供水管网,新建工业企业优先利用中水,城市生态景观、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优先使用中水。

持续

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

43

政策制度推动

建立节水制度体系

落实国家及自治区节水标准,规范和约束用水行为,推动各行业向高标准对标,向国内、国际先进标准对标。加大节水标准贯彻落实力度,按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做好农业、工业、城镇及非常规水利用等各方面节水标准的转化工作。逐步建立节水标准实时跟踪、评估和监督机制。

持续

推进

市发改委

市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44

严格执行用水定额

规范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管理,执行国家、自治区和行业用水定额标准。落实节水评价技术要求,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住建局、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商务和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45

政策制度推动

加强用水计量统计

推进取用水计量统计,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备工业及服务业取用水计量器具,加强水利部门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补水四类用水户涉水信息管理。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国网昌吉供电公司

46

地表水取水计量管理、地下水“井电双控”计量设施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在线监测,全市用水总量和农业灌溉用水监测预警机制基本建立,对全市地表水国有计量点、河流入河口测量断面,制定明渠计量智能监测管理技术规范并进行升级改造,确保地表水精确计量和监测控制。

2021年

市水利局

市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国网昌吉供电公司

47

完成全市地下水计量设施升级改造,建立州、市两级统一监管平台,加强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分析能力,确保地下水高效利用和精准管理。强化农村饮水安全计量管理,对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厂、供水节点、管道和用户计量表进行普查,纳入水利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千吨万人”农村水厂的市级监管,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

2022年

市水利局

市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国网昌吉供电公司

48

创新市场机制

 

加快推进水价改革

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本建立“国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末级渠系维护费”的终端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健全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全面建立农业初始水权制度,加强水权交易监管,规范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推行节水量跨区域、跨行业转让。

持续

推进

市发改委

市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

49

严格落实水资源税政策

协调落实水资源税改革政策措施,确保水资源税差别化税(费)率政策贯彻执行,充分利用税收杠杆,发挥税收刚性作用,加强水资源税(费)征管。

持续

推进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住建局、税务局

50

推动合同节水管理

创新节水服务模式,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农业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建设合同节水管理试点示范工程。2022年,试点建成1家“合同节水型学校(医院)”,到2025年,建成3家“合同节水型学校(医院)”。

2021-2025年并持续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教育局、卫健委

51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委(组)和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统筹推动节水工作,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见附件1),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统计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自然资源局

52

各乡镇、街道是节水工作的责任主体,对本辖区节水工作负总责,成立相应机构,制定乡镇、街道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确保节水行动各项任务完成。

持续

推进

各乡镇、

街道

 

53

保障资金投入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水资源节约保护、节水标准修订、节水宣传教育等,落实节水产业发展的价格、投资、融资等政策,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在节水技术研发、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

持续

推进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税务局

54

实施综合考评

完善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将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指标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持续

推进

市绩效办

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住建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卫健委、审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气象局

55

建立市级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以问题为导向,以问责为抓手,推动节水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其他所有成员单位

56

提升节水意识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推广使用节水产品。将节约用水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校教育活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委宣传部、党校,市教育局、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一、切实加快数字中国建设速度

1.全面推广数字城市建设。认真总结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经验,加大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力度,择优推广约50个数字城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统内外力量,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开展“数字海南”等数字省区的示范建设工作。

2.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初步实现多级互动、协同服务的功能。完善平台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指导各地开展平台分节点和信息基地建设,开展10个左右的省级分节点建设试点。

3.抓好重大测绘项目组织实施。完成西部测图、1:5万数据库更新主体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海岛(礁)测绘一期工程实施。全面启动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地方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XX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整体应用服务。加大1:1万地形图更新和相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力度。

4.支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继续组织实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专项补助经费项目,促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疆、西藏地区基础测绘工作,提高新疆、西藏地区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二、切实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5.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提出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出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开展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继续支持黑龙江、武汉等产业基地建设,实施一批地理信息应用示范工程,鼓励产业扩大规模、拓展领域、优化结构。

6.妥善处理保密与应用的关系。力争出台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要素细化分层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规范地形图保密技术处理,联合国家保密局、总参测绘局启动《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的修订工作。

7.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和运行机制,逐步推广到市县测绘部门和测绘企事业单位。研究制定测绘成果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和制度,大力推进测绘成果汇交。落实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协议,推进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完善。健全测绘档案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完善测绘成果入库机制。加强国内外地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三、切实提高测绘依法行政水平

8.落实测绘管理职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激发产业活力上来。按照“模式基本统一、上下基本一致、力量不能削弱、职能必须强化”的思路,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测绘发展的实际,积极促进地方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市(州)、县(市)测绘管理机构管理职能。

9.加强测绘法制建设。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地图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争取2011年出台。继续完善《测绘质量管理条例》送审稿。组织开展《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地图审核管理规定》修订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地方基础测绘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做好测绘法律法规后评估的准备工作。

10.维护测绘市场秩序。做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检查验收及先进表彰工作,并向国务院上报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加强互联网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和防范工作,完善监管机制。做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工作,总结五年来的成绩、经验并表彰先进。开展中小学地理类教材地理分区科学界定研究。开展以教辅地图为主的地图市场检查,力争世博会期间不出现“问题地图”。

11.加强测绘行政执法。加强测绘行政执法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测绘行政执法制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测绘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监管,组织开展全国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测绘质量监督、测绘计量、测绘仪器检定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全国重大测绘工程成果质量监督抽查。

12.提高统一监管水平。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测绘资质管理的范围和方式,完成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研究建立测绘市场动态监管制度,推进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测绘资质巡查制度。搭建测绘行业交流服务平台,凝聚行业共识,促进行业发展。组织开展全国十大高山高程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工作。

13.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开展测绘系统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总结XX—2011年依法行政五年规划贯彻实施情况,表彰先进,启动2011—2015年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起草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完善地图审核工作机制,严格把好审核关。开展“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规划制订工作。 (1)

『相关阅读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返回 栏目列表】

14.加强层级监督和考核。加强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下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考核。全面实施《全国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年度测绘工作考评办法》。

四、切实提高测绘服务保障水平

15.主动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积极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服务,继续做好领导机关用图编制工作,主动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提供地理信息与技术支持。

16.大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重点做好城镇化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测绘保障服务。积极为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监管、海洋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国土资源工作服务。

17.积极为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服务。继续实施“一村一图”、“百镇千村测图”等新农村测绘保障工程,加快城镇基础测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做好服务。

18.着力为应急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国家测绘应急保障预案,理顺应急测绘有关工作机制,做好日常测绘应急保障工作,探索将地理信息企业纳入测绘应急保障体系。扎实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对口支援测绘保障工作。

19.积极为社会公众服务。加强权威地图编制,做好世博会、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等方面的测绘保障,修订完善1:400万等国界线标准画法样图,更新国家测绘局网站登载的网络版中国和世界地图。加强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和资源整合。加快开发居民出行、旅游等所需的地图产品。推广应用1:25万公众版地图。

五、切实改善测绘技术装备条件

20.积极争取重大装备专项。根据测绘技术装备建设的总体思路,抓紧开展相关测绘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建设和应急服务能力”项目立项,通过中央财政专项投入,带动地方对测绘技术装备的新一轮投入,显著提高全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21.大力推广无人机航摄系统。多渠道筹集资金,尽快将国产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装配到各省级基础测绘单位,保证每省有1~2个系统,有条件的省区推广到城市,尽快在全国测绘系统形成规模和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地理信息快速获取能力和测绘应急保障能力。

22.加强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国家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与服务设施项目3个部级分中心和15个省级馆建设,提高测绘成果档案存储管理和应用服务设施条件。加强测量标志保护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六、切实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力度

23.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的作用,更加注重发挥测绘和地理信息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大力推动测绘科技自主创新,开展信息化测绘基地遴选和建设工作,强化产学研相结合,整合科研力量,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4.加强测绘科技攻关。围绕国家加强对地观测、导航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重大任务,做好信息化测绘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加强现代大地测量、数字线划地图数据采集与处理自动化、国产合成孔径雷达测图等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发挥“国产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应用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促进系列测绘卫星研制,推进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建设。

25.提高测绘标准化水平。紧密结合基础测绘和重大测绘工程需求,着力加强测绘标准制修订,加强地理信息标准统筹协调。加大标准前期研究和贯彻实施力度,开展强制性、基础性标准监督检查。筹备举办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高层论坛。着眼“十二五”标准化趋势和需求,开展“十二五”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规划编制工作。落实国家标准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标准化专项。

26.推进测绘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推动和实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走出去”战略,在有关国际测绘会展期间举办中国测绘产品服务日,组织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单位参加在非洲举办的中非测绘合作座谈会,争取签订一批测绘软硬件及服务出口协议。履行好亚太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常设委员会主席国职责和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国职责,努力在国际测绘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

七、切实谋划好“十二五”测绘工作

27.完成测绘“十一五”规划。继续推动测绘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强测绘规划、计划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计划的管理功能。

28.开展测绘发展战略研究。根据国土资源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小组整体安排,继续推进测绘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提出未来20年测绘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积极开展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和应急服务能力建设等重大测绘项目的前期研究和论证。

29.编制测绘“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国家测绘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全国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指导地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增强各级测绘规划的一致性。积极参与国家信息化试点工作,争取将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国家信息化试点予以支持。

八、切实强化测绘人才队伍建设 【2】

『相关阅读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返回 栏目列表】

30.提高理论武装水平。认真贯彻《中共国家测绘局党组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继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弘扬测绘精神。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培训工作。

3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推动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决执行中央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力推进“五型机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巡视工作。

3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央《2011—2020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合理配置干部、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为目标,研究制定国家测绘局局属领导班子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扩大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重新核定国家测绘局各司(室)编制。

33.大力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大各类人才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测绘行业干部职工能力素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抓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脱产培训、后备干部培训、公务员培训、地方测绘管理干部培训、测绘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继续做好市长班、局长班等重点班次的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

34.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谋划好“十二五”测绘人才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启动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工程,继续推进新世纪人才培养工程和西部人才培养工程。

35.积极推进测绘执业资格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测绘执业资格制度,研究注册测绘师注册、执业、继续教育等方面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做好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各项准备和组织工作。进一步加强职称改革的研究,组织开展第二批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评审。

36.推进测绘单位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调整和分类改革,强化地理信息获取和服务功能。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开展提高测绘野外工作人员野外津贴标准的争取工作。全面推进地图出版单位改制工作。重视发挥测绘学会、协会的作用。

37.加强测绘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测绘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测绘精神为核心,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测绘文化。以创建文明单位、和谐单位等活动为载体,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8.加大测绘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宽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测绘的作用、测绘应用的实效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为事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3]

『相关阅读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1年工作计划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2020年,我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各项工作,坚持信息管税的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区、市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地税局“讲大局、抓基础、重管理、优服务、促规范、提素质、创佳绩”的总体工作思路及“六个新”和“七个提速”的目标要求,以“巩固、深化年”为主线,围绕组织收入中心工作,探索专业化税源管理,创新优质服务方式,深化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推进效能建设,各项税收工作呈现了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坚持依法治税,大力组织收入,实现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

年初,市局下达给我局的税收计划是万元,比上年实际入库增长了%。税收形势依然严峻,为确保收入的稳定增长,全局干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税收任务。截止 月底,我局各项收入累计入库万元,同比增长%,增收万元。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入库万元,同比增长%,增收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比正常进度快了个百分点。同时,实现了各级次的稳定增长,共组织入库区级税收收入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市本级入库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原则,做到应收尽收。我局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受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扎扎实实地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强化收入质量考核,做到依法征收、依法缓缴、依法减免,确保了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认真分解落实税收计划。 年市局下达给我局的税收计划为万元, 月份,又追加市本级计划万元。我局克服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对征管范围重新确定的不利因素,及时调整并下达了年度税收计划,并重新与各税务所签订收入目标责任书,保证了税收收入超进度完成。

(三)强化收入分析预测,深化税收调研。我局按月通报税收计划完成情况,认真分析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及时发现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科学预测收入。今年,国家为了抑制房价过快攀升的势头,出台了国四条、国十条,对购房贷款者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宏观调控房价的措施。为了了解Xx区房地产经营业发展变化情况,我局深入房地产企业了解楼市新政对企业的影响,深入金融企业了解放贷情况,同时,积极组织力量撰写税收调研文章,为税收科学发展提供参考。截止目前,共完成税收调研文章23篇。

(四)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年初,重新筛选了重点税源户,将 年度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纳入我局的监控范围,共上报户,比上年新增户。认真审核重点税源监控数据,按月分析、按季通报,并结合税源管理专业化试点工作,实施重点税源集中管理,强化了对重点税源的有效控管,把握了税收收入的主动权。截止目前为止,重点税源入库税款万元,占税收收入总额的%,保证了全盘税收任务的完成。

(五)严格欠税管理。严格应征欠税会计核算,建立欠税台帐,执行欠税催报催缴制度、定期公告制度及滞纳金加收制度。截止 月 日,累计清理欠税万元,加收滞纳金 万元。

(六)深化财税库银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及网报工作,保障税款的及时入库。我局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去年 月份制订的扩面实施方案,稳步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扩面工作。截止 月底,我局共签订三方协议户,通过验证的达户,其中:企业通过验证的达户,为企业实际管户的%,累计征收税费万元。共签订企业纳税人网上申报户数户,占企业总管理户数的%,

二、紧紧围绕“巩固深化年”发展主题,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实现各项税收工作的新发展、新突破

年初,区局党组将 年确定为“巩固深化年”,我局紧紧围绕“巩固深化年”这一发展主题,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在规范中求提升,在巩固中求深化,促进了各项税收工作快速发展。

(一)坚持信息管税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暨数据清洗试点工作,实现税收征管上的新格局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区、市地税局按照国家税务局信息管税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具体要求。作为试点单位我局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人员研究讨论,反复修改,制订出了《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实施方案》及《数据清洗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业务职能调整、管户调整、重新设置岗责体系、合理进行人员调配、大力组织学习培训、扎实开展数据清洗,经过半年多的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完善,税源管理专业化暨数据清洗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征管数据质量得到了保证。通过开展数据清洗试点工作,对税务登记信息、计会信息、社保费等信息进行了全面核查清理,确保了系统数据的质量,为信息管税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建立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科学管理的税源管理新格局。通过实施税源管理专业化,我局确定了“重点税源抓规范,中小税源促增长,零散税源挖潜力”的税源管理工作思路。重点税源管理所突出重点税源的专业化管理,采取强化分析、动态监控,结合行业税种特点,制定科学分类管理的措施,有效提升了重点税源管理质效。新模式改变以往税收管理员统揽税源管理全部职能的状况,通过流程细化、环节控制、业务职能调整、岗位职能分工,真正建立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科学管理的税源管理新格局;三是提升了重点税源管理水平。四是深化纳税评估,强化风险管理。通过实施税源管理专业化,我局将纳税评估列入日常工作,定责定岗,使纳税评估步入日常化。通过开展纳税评估,一方面使税收管理员清楚管户基本信息、缴税信息、欠税信息和未申报信息,加强对管户的纳税辅导和服务管理,提高了税收管理员的依法征收意识、程序合法意识,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纳税遵从度,防范了税收风险。截止 月 日,共评估企业户,评估税款万元,已入库万元,实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查、以评促收”的工作目标。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一、坚持依法治税,大力组织收入,实现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

年初,市局下达给我局的税收计划是万元,比上年实际入库增长了%。税收形势依然严峻,为确保收入的稳定增长,全局干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税收任务。截止11月底,我局各项收入累计入库万元,同比增长%,增收万元。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入库万元,同比增长%,增收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比正常进度快了个百分点。同时,实现了各级次的稳定增长,共组织入库区级税收收入万元,完成年计划的%;市本级入库万元,完成年计划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原则,做到应收尽收。我局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受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扎扎实实地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强化收入质量考核,做到依法征收、依法缓缴、依法减免,确保了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认真分解落实税收计划。2010年市局下达给我局的税收计划为万元,10月份,又追加市本级计划万元。我局克服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对征管范围重新确定的不利因素,及时调整并下达了年度税收计划,并重新与各税务所签订收入目标责任书,保证了税收收入超进度完成。

(三)强化收入分析预测,深化税收调研。我局按月通报税收计划完成情况,认真分析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及时发现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科学预测收入。今年,国家为了抑制房价过快攀升的势头,出台了国四条、国十条,对购房贷款者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宏观调控房价的措施。为了了解区房地产经营业发展变化情况,我局深入房地产企业了解楼市新政对企业的影响,深入金融企业了解放贷情况,同时,积极组织力量撰写税收调研文章,为税收科学发展提供参考。截止目前,共完成税收调研文章23篇。

(四)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年初,重新筛选了重点税源户,将年度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纳入我局的监控范围,共上报户,比上年新增户。认真审核重点税源监控数据,按月分析、按季通报,并结合税源管理专业化试点工作,实施重点税源集中管理,强化了对重点税源的有效控管,把握了税收收入的主动权。截止目前为止,重点税源入库税款万元,占税收收入总额的%,保证了全盘税收任务的完成。

(五)严格欠税管理。严格应征欠税会计核算,建立欠税台帐,执行欠税催报催缴制度、定期公告制度及滞纳金加收制度。截止11月30日,累计清理欠税万元,加收滞纳金万元。

(六)深化财税库银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及网报工作,保障税款的及时入库。我局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去年11月份制订的扩面实施方案,稳步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扩面工作。截止11月底,我局共签订三方协议户,通过验证的达户,其中:企业通过验证的达户,为企业实际管户的%,累计征收税费万元。共签订企业纳税人网上申报户数户,占企业总管理户数的%,

二、紧紧围绕“巩固深化年”发展主题,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实现各项税收工作的新发展、新突破

年初,区局党组将2010年确定为“巩固深化年”,我局紧紧围绕“巩固深化年”这一发展主题,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在规范中求提升,在巩固中求深化,促进了各项税收工作快速发展。

(一)坚持信息管税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暨数据清洗试点工作,实现税收征管上的新格局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区、市地税局按照国家税务局信息管税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具体要求。作为试点单位我局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人员研究讨论,反复修改,制订出了《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实施方案》及《数据清洗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业务职能调整、管户调整、重新设置岗责体系、合理进行人员调配、大力组织学习培训、扎实开展数据清洗,经过半年多的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完善,税源管理专业化暨数据清洗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征管数据质量得到了保证。通过开展数据清洗试点工作,对税务登记信息、计会信息、社保费等信息进行了全面核查清理,确保了系统数据的质量,为信息管税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建立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科学管理的税源管理新格局。通过实施税源管理专业化,我局确定了“重点税源抓规范,中小税源促增长,零散税源挖潜力”的税源管理工作思路。重点税源管理所突出重点税源的专业化管理,采取强化分析、动态监控,结合行业税种特点,制定科学分类管理的措施,有效提升了重点税源管理质效。新模式改变以往税收管理员统揽税源管理全部职能的状况,通过流程细化、环节控制、业务职能调整、岗位职能分工,真正建立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科学管理的税源管理新格局;三是提升了重点税源管理水平。四是深化纳税评估,强化风险管理。通过实施税源管理专业化,我局将纳税评估列入日常工作,定责定岗,使纳税评估步入日常化。通过开展纳税评估,一方面使税收管理员清楚管户基本信息、缴税信息、欠税信息和未申报信息,加强对管户的纳税辅导和服务管理,提高了税收管理员的依法征收意识、程序合法意识,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纳税遵从度,防范了税收风险。截止11月30日,共评估企业户,评估税款万元,已入库万元,实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查、以评促收”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