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卫校学习计划范文

卫校学习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卫校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卫校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卫校;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因为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所以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然而,生物化学的自身特点影响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基本概念多、大分子结构复杂、理论深奥、代谢复杂、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直接感知,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如何针对卫校学生特点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学习效率,笔者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了解卫校学生特点,培养学生自信心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和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选择上普通高中,而选择卫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没考上高中或受家长之命被迫来的,他们往往有着一定的自卑感和压抑感。所以,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主动性,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卫校学生仅在初中学过无机化学课程,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程,许多内容是与医学知识相联系的,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此外,教师应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面对回答错误、回答不上来甚至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循循善诱,多方面引导,千万不可斥责挖苦;要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闪光点,肯定他、鼓励他。

2加强生物化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的联系,增加教学内容的普及性与趣味性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与生物化学有关,充分利用这些事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1]。例如,在讲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时,若按教材直接讲述,内容空洞乏味,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此时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问“有的同学小的时候偏食,为什么家长会说,不能偏食,要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学生回答“要营养均衡”。接着,教师再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什么”,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进行提示“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学习的内容,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氨基酸”。教师再问“必需氨基酸有几种”,学生进行回答,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最后给学生举个汉堡和豆浆搭配食用的例子,说明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与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相结合,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通过启发式教学,在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较普遍的教学手段。然而,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传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述法、讨论法、活动法,等等。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应取长补短、完美结合[2]。首先,在形式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内容上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手段,避免了因形式上的完美掩盖内容贫乏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时,需要教师先用传统教学法讲解,然后配合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其次,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实际来决定使用何种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对于一些需要用感官去认识的内容,最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这部分内容,过程非常复杂,参与反应的生物因子也比较多,学生单凭想象来理解,会非常困难,用Flas来演示整个过程,会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学生留下直观生动的印象,从而大大降低学习难度。

4课堂穿插讨论、答辩及演讲,注重课堂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实质上就是课堂上师生群体的心理气氛,是洋溢于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情调和氛围,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包括心理负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讨论,每次提前确定3~5个主讲人,针对主要知识点,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先积极思考,给出答案,而后引导全体学生对其答案进行讨论、研究,最后教师补充、纠正、强化与完善,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氛围[3]。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材料,以演讲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根据卫校学生特点,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合理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化学学习兴趣,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刘志明 单位:临夏州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戚之琳,毕富勇.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2):62-63.

第2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 小组建设

开展“导学达标”课改活动以来,按照学校部署,我很快将同学们分成了10个小组,但是结合自己以往小组教学的体会,小组内必须形成较强的凝聚力,若没有凝聚力作支撑,小组竞争就无法实现,没有了竞争,合作探究也就没有了动力,时间一长,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如何加强小组凝聚力?我从学校的课改实施方案上得到了启示,那就是加大班级和小组文化氛围,落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建设。当然,这不能靠班主任自己去完成,必须要激发同学们自主参与的的积极性。

我以班训“抬头靠实力,低头靠勇气”为题,在班会上进行了一次专题演讲,请同学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时,我也加入其中,详细阐述自己喜欢这句话的原因和意图,渲染出浓厚的氛围之后,我提出要求:我们各小组也需要自己的文化,所以每个小组也应当有自己的组名,组规和组训,我们班是一个大家庭,就都以水果为名,希望各小组能群策群力,起一个成员们都喜欢,又能充分体现小组个性的组名。

结果超出我的想象,同学们对起“组名”非常上心,仅仅一天功夫,十个水果小组就确定了下来。更没想到,他们能将给自己的组名诠释的如此精彩!在为此召开的主题班会上,各小组发言人的演讲精彩不断,让我这个英语老师对这些七年级的孩子刮目相看! “芒果”是神圣果,芒果组的成员是不可战胜的,因此把To be No.1!作为组训;蓝莓与天空一样的颜色,蓝莓组同学要胸怀宽广,不对小事斤斤计较;榴莲那么臭竟然还有人喜欢,说明他一定有过人之处,榴莲小组决定要注重内在品质修养;荔枝组同学欣赏荔枝外形不美但内心高贵;山楂组希望八位同学能串成糖葫芦,精诚团结;班内倒数第一名在菠萝组,几位成员决定把“克服屡战屡败的唯一方法是屡败屡战”作为组训…,虽然言语有些稚嫩,但想想出自七年级小孩之口,让人不由得刮目相看!

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多了,组长分工设计,组员们各显本领,第一期“小组墙报”很快就张贴完毕,其中包括了组名诠释,组训组规,小组分工,以及部分组员的作品展示,香橙小组还创造性地设计出了自己的组徽,得到了广泛好评。

以前总感觉这些工作很费事儿,可这次体会到,一旦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了,我们只需要指点几句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学生们课间里忙着设计、张贴,自然就少了追逐打闹,也少了许多纠纷;各小组自发地进行评比,一个个不甘落后,无形之中,各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意识也已经形成。我发现,现在对某件事情进行总结,只要一提“山楂组打扫卫生不够及时”,八个人会立刻做出反应,抢着去拿劳动工具。我想,这种可贵的意识延续到课上,小组互相帮扶、合作探究、检查督促等环节自然就有了许多实质性的内容。

第3篇

实验证明,胃液中存在酸度很高、浓度很大的盐酸,据测定,胃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比血液高出300~400万倍。胃液不仅能消化食物,还足以把小铁钉溶化掉。因此,法国生理学家伯尔纳惊叹道:“胃表现得如此耐腐蚀,好像是瓷做的一样。”

诚然,胃是“肉”做的。它能有像瓷一样的耐腐蚀的品质,必然是健康人的胃所具有的。胃炎、胃溃疡病人的胃黏膜是经不起酸的腐蚀的。胃酸会把胃壁腐蚀出溃疡面,引起剧痛,甚至会发生胃穿孔,致人死亡。

平凡而神奇的胃黏膜

人胃与猪肚的形状与结构大同小异,在功能上有较大区别。

成人胃黏膜的表面积约为800平方厘米。肉眼观察可见表面的皱襞和许多纵横交错的浅沟,分成许多直径为2~6毫米的胃小区。整个黏膜表面还遍布不规则的小孔,称胃小凹,整个胃黏膜上约有350万个胃小凹。

胃黏膜表面为黏液细胞,它分泌的黏液层既可起作用,又可防止高酸度胃液与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损伤。

胃腺也称为泌酸腺。分布于胃底与胃体部黏膜,约有1500万条,是胃黏膜中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一种胃腺,是胃液的主要分泌腺。

壁细胞分泌盐酸与内因子,故又名泌酸细胞。正常成年人的壁细胞总数约为10亿个,壁细胞数目多少与盐酸的最大排出量直接相关。电镜观察发现,壁细胞内有大量分泌小管。

一般认为,盐酸排出量可以反映胃的分泌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及功能状态。胃内盐酸有许多作用,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因而对维持胃和小肠内的无菌状态有重要意义。盐酸进入小肠后,促进胆汁、胰液和小肠液的分泌。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主细胞亦称胃酶细胞,胞质内充满分泌颗粒(酶原颗粒)。分泌颗粒中所含的胃蛋白酶原被细胞释出后,受盐酸激活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多肽或氨基酸较少。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其最适pH值为2。

我们纵观整个人体,全身只有胃黏膜是如此神奇!胃黏膜的壁细胞上的质子泵每秒钟能分泌多个氢离子,从而使胃腔内能达到pH2那么高的酸度。真是独此一家!

须知,要是没有高浓度的胃酸,胃蛋白就无法激活,也就无法消化蛋白质。要是酸度不是那么高,那么随食物而混入的多种多样的病原菌和病毒等,就会兴风作浪,导致胃黏膜损伤、感染而患急性胃炎,弄得人们永无宁日。

大白鼠也会得胃溃疡?

据调查,中国约有4/5的人患有(或患过)胃肠病,居世界首位。由于急性胃肠病治疗不当,往往转为慢性胃肠病。长期慢性的胃肠病又因为有害病菌分泌大量毒素而导致胃肠内腐败物质大增,引起胃肠黏膜糜烂,乃至发生溃疡。

临床医学家为了探明胃溃疡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必须做动物实验。药物学家为了获得真正有效的胃的良药也必须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因此医药学家都需要制备动物胃溃疡的模型,也就是说,为了人体的健康,只能让动物作出一点“牺牲”。那么,怎样才能使大白鼠发生胃溃疡呢?

药学家们发现,人们服用阿斯匹林、吲哚美辛(消炎药)、保泰松等,虽有良好的消炎、止痛作用,但是常服这些药物会引起胃溃疡、胃出血。

药学家会用较高浓度的阿斯匹林等上述药物灌注到大白鼠的胃内,胃黏膜就会出血、糜烂、溃疡,要是灌注高浓度的盐溶液、碱溶液或纯酒精也会导致胃黏膜出血与溃疡。更令人惊讶的是,强烈的精神刺激也会导致“应激性胃溃疡”!

实验医学家将大白鼠禁食一天后,将其四肢固定在木板上,限制其活动。又将木板放入水中,淹没其下半身。5小时后取下大白鼠,这些遭受又冷又饿、又被淹水,受到心理恐慌的可怜的大白鼠,竟有98%以上都发生了应激性胃溃疡!

从上述动物模型给人以启示: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千万要小心,别引发胃出血、胃溃疡。同时,心理健康才能永葆胃的健康!

胃黏膜自我保护

在亿万年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人不仅能通过消化道的消化吸收而获得各种营养物质,也具有保护自己的胃肠黏膜,不使黏膜被川流不息通过的各种化学性质的各类食物所损伤的能力。也就是说,消化道黏膜虽然很脆弱,但是却有自我细胞保护的本领。我国生理学家王志均教授的研究室对此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并发现了一系列的细胞保护物质,对保护人的胃健康作出了贡献。

王教授认为,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相当复杂,它形成了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网络体系。这个胃黏膜保护网络可分成五级:第一级包括分泌到胃腔内的各种具有防御功能的物质如碳酸氢盐、黏液、免疫球蛋白及有关抗菌物质和表面活性磷脂等;第二级是指黏膜上皮细胞之间形成的紧密连接能显著抵抗氢离子的逆向扩散;第三级为黏膜的微循环,包括体液、血液、神经介质及其调节等;第四级是指黏膜的免疫系统,包括“警戒细胞”,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最后一级则是黏膜损伤时,上皮和腺体的迅速修复和生长。

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现代研究包括:

1、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这是胃黏膜保护的第一道防线,由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黏液,含大量糖蛋白,是黏稠的不溶于水的凝胶,能够有效防止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损害。

2、胃黏膜屏障胃黏膜上皮层是保护胃黏膜的重要部分。胃腔内的氢离子不能逆行扩散进入细胞内,避免了细胞内pH的降低,从而防止酸侵害和损及细胞内部。

3、胃黏膜的快速修复正常胃黏膜在受到表浅损伤时,健康细胞即伸出扁平伪足,将区域完全覆盖,并形成细胞间紧密连接,使上皮层迅速恢复完整。胃黏膜上皮的更新很快,上皮细胞更新的时间很快,一般为3~5天。

4、胃黏膜的微循环和全身酸碱平衡胃黏膜血流不仅可以提供营养物质和氧,同时带走组织中多余的氢离子、局部代谢产物、毒素、氧自由基,对细胞内的代谢和维持全身的酸碱平衡均起重要作用。

胃黏膜的保护神

――前列腺素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有人发现在人的中有一种能使子宫收缩或舒张的物质,当时研究者以为它是由前列腺分泌的,所以称它为前列腺素。后人发现它的真正产地不在前列腺,精囊液中的含量才最多。

再进一步研究发现,前列腺素广泛地存在于可消化系统中,并且大量地存在于胃肠黏膜中,而前列腺素正是胃肠黏膜的保护神。由此看来,前列腺素不仅命名是张冠李戴,而其生理作用也南辕北辙了。

动物或人体的大量实验证明,前列腺素能强烈地抑制胃液分泌,包括胃液量、胃酸浓度及酸排出量、胃蛋白酶排出量等,并且有很强的抗胃溃疡作用。

第4篇

关键词:分组学习 思维对话模式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37-01

分组学习思维对话的模式是指在教学配置和谐基础上,依靠学生、老师以及文本之间有思考空间的对话实现课堂的理想教学。其中分组学习是模式中的组织形式,提供思维的对话才是教学模式的本质核心,不仅能将课堂的活力展现出来,还能将课堂成色和生态展现出来。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以小组为核心,小组成员需要在合作交流、展示互助中探寻想要知道的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会交流、会整理收集以及喜欢互相帮助的人才。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整个教学模式的基础,组建小组的时候要注意顾及学生的自愿性,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组建,通常情况下一个小组4~6人最好,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职位,同时要经常对学生的角色进行交换,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不同角色的感觉。老师要对学生合作的习惯进行培养,让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发言,学会互相尊重和倾听,集合各个学生想法的优点找到最好的一个方法将问题解决,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帮助,这样能够将学生集体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好。例如,老师提出一些有难度的四则运算的问题2+3×4+5= ,有些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出现错误,可能会理解成为(2+3)×4+5,但是实际上正确的运算方式应该是2+(3×4)+5,针对此种情况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将各个小组编号,采取积分竞答形式让各个小组抢答,能够将学生之间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形成。

二、提出问题,创立情景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老师要注意的是将学生的思维动力启发出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核心问题是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桥梁。思维对话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给学生创立出一些情景模式,在情境中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例如,在讲到商近似值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创立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哪些体育运动?老师在生活中也很喜欢体育运动,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东西?这是老师今天花费17.4元买来的一筒羽毛球,同学们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看包装上面的信息有1打是12个。这是平时生活中非常简单的常识,老师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入手,从生活的情境过渡到数学知识上,保证学生对相关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和搜集,最终提出数学问题,让老师和学生之间距离大大缩短,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些知识。

三、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研讨一般问题时不能给学生太长的时间,一定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讨论的期间充分交流,又不会将学习的时间耽误。例如,在对梯形面积计算这一章节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按照已经有的计算三角形、长方形面积的知识计算一下,由此引入对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研究,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的分析探讨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这样能够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更加透彻。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安排全班交流讨论,讨论结果集体交流,取长补短,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在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同时选出最有默契的小组和最具集体智慧的小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小组之间和组员之间良性的竞争,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和发展。

四、总结问题,拓展训练

在全班同学交流互动讨论之后,老师与学生要对今天获取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结论和方法进行总结。尽管在对话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一些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解决,但最终获得的知识只是片面的,老师在讨论结束之后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思考知识的引导,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归纳成为有条理、清晰的知识点,尤其是对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总结。例如,老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结束之后,可以让交流过程中条理较清晰的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并谈谈感受,在课堂学习之后老师给学生布置一些训练题,布置的练习题一定要能体现知识点的层次性以及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和形式多样性。同时让学生做练习题的时候,对组员进行评价,一旦提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需要让全班同学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时有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将遇到的问题解决,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分组进行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有非常大的影响,对学生互相探讨、合作的意识进行培养能够将学生潜意识里面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出来,将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将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本文主要对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探讨,但是目前实践表明分组学习思维对话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需要进行改进。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组学习;思维对话;教学有效性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往往在探析班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后,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小组的分组,进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基本载体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思考,以在基础知识简单教学的前提下,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借助尝试教学法的有效作用,优化学生对于课程的准备工作

思维对话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往往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开展,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的自律性以及学习的方法还有待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有效教学之前,可以先借助尝试教学法,通过习题的引入来对学生的数学预习进行指导,进而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发现自己学习的需求,保障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参与。

二、借助基本的数学活动,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以及逻辑性为数学课程的有效探究提供了基本的前提,现阶段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思维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如七巧板游戏、圆周率探究等小组活动来开展数学课程知识的探究,进而在课程教学的同时不断的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

三、以经典习题为载体开展数学知识应用探究,提升思维对话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6篇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中的组织形式是分组学习,本质是思维对话,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施当中,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小组之间成员的相互沟通与协作,共同对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凸显,同时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应试教育是一个十分主要的教育形式,因此在教学当中,往往都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在数学教学当中,重点应当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也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通常还是利用教材和教学大纲,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中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难以得到发挥。再加上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因而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则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模式下,能够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与地位进行协调,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思维对话,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1、互动教学应用

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在课堂中对互动情景的良好创设,从而使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沟通与交流。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展示小学生都十分熟悉的闹钟,然后教师可以问小学生,早上起床是不是被闹钟叫醒的。通过类似这种与小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互动。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教师可以进入课堂教学内容,对钟表的事件显示,读数规则等像小学生传授,在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下,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学习,从而更好的掌握钟表知识。在课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在休息日中的作息时间制作成表格,要求对每一个时间点进行明确的标注,例如每天7:00起床、11:30分吃午饭、20:30睡觉等。这样,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思维对话,能够帮助其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情景创设

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十分重要,应当努力契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在学习平均分配的过程中,教师应举出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例如拿出6支铅笔,让学生将每2支分成1份,一共能够分成几份,或是将6支铅笔品均分成3分,每份有几支。对于这两种分法,小学生通常更愿意接受第一种,而在第二种分配当中,时常会有小学生按照第一种分法进行划分,因而得出了错误答案。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例如有3个人在打牌,需要将牌平均分为三份,让小学生尝试进行分配。在这种方式下,小学生很快就能够学会第二种分配方法。因此,在为了的学习当中,再遇到平均分配的问题,小学生就能够想起老师曾经给出的情景,从而能够正确的进行分配。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情景的有效创设,能够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

第7篇

在英语课前或讲新课前可以安排三到五分钟的Freetalk。其内容可以是自选的也可以是前一节课,甚至是前几节课的内容。先让学生互说,然后随意抽查一个学生,或者让愿意展示的学生展示。久而久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可以消除开口讲英语的恐惧心理,尽快进入英语思维状态。

二、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的保证

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Do you likekoalas?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及相应的生活环境,使学生有话可说。又如在讲How do you make a bananamilk shake?时,可让几个学生操作,一个学生用英语解说,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用英语把步骤写下来,最后共同复述制作奶昔的步骤。像这类可以让学生实地操作的话题,要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在模拟场景中体验。而对单词的记忆要帮学生归类总结,如:在巩固身体部位的单词时,可让学生在黑板上或者练习本上画出人物,并把单词标在相应的部位。

三、慎重评价。学生学习情绪的调节剂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四、师生关系。健康课堂的基石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进而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优秀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定的位置。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五、学习氛围,攀向知识高峰的阶梯

第8篇

1紧急处理

1.1迅速隔离将烧伤者所穿衣物等用品迅速除掉,以免皮肤再损伤。

1.2紧急冲洗立即以大量的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创面,尽量除掉所剩化学品,阻止继续烧伤皮肤或经皮肤吸收,冲洗5~10 min之后可立即应用适量的中和剂继续冲洗,最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如强酸类烧伤用2%~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中和,强碱用1%醋酸或3%硼酸溶液冲洗中和。溴、氢溴酸应用5%氨水1份,松节油1份,95%酒精10份配制成的混合也液擦创面,创面溃烂可用10%硫代硫酸钠液洗涤。氢化物可用0.1%过锰酸钾液冲洗,再用5%硫代氨液湿敷。

2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抢救

2.1酸烧伤 比较常见的酸烧伤为强酸(硫酸、盐酸、硝酸、王水等)。其共同特点是使皮肤组织蛋白质凝固而坏死,造成组织脱水,但不形成水泡,皮革样成痂,一般不向深部蔓延侵蚀,但会脱痂时间较长。急救时候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患处,随后按照一般烧伤进行处理。此外,有些腐蚀性酸烧伤,其脱水作用不如上述强酸,但可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损害肾脏。如氢氟酸,其穿透性较强,能够溶解脂质,继续向周围和深处侵入,会扩大与加深对皮肤组织的损害程度。应该立即进行处理,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的部位,随后用葡萄糖酸钙加入普鲁卡因在皮肤接触部位周围进行浸润注射,使残留的氢氟酸化合成氟化钙,这样可以停止其继续扩散和侵入性的损害。

2.2石炭酸烧伤急救最好用70%酒精或白酒清洗,石炭酸不直接溶于水,用清水冲洗不能完全去除,所以现场用水冲洗后仍需用酒精消除残存于创面的石炭酸,以减少其吸收。

2.3氟氢酸烧伤伤后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随即用含钙、镁的制剂,使与残存的氟氢酸化合成氟化钙或氟化镁,如用氧化镁甘油软膏涂布,氯化钙或硫酸镁湿敷,也可用10%氨水敷料(使与氟氢酸合成氨盐)。

2.4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也可以使皮肤组织大量脱水,但是,与皮肤组织蛋白质结合成的复合物,能够皂化皮肤的脂肪组织,而皂化时候可以产生大量热量,继续造成组织损伤,碱离子能够向皮肤深处穿透。促使疼痛加剧,皮肤接触部位可扩展、加深,造成愈合时间较长。处理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冲洗要彻底,时间应延长。深度碱烧伤更适合早期切痂与植皮处理。碱烧伤时,如生石灰(氢氧化钙)和电石的烧伤必须在用清水冲洗前,先去除掉皮肤接触部位的颗粒或粉末,避免加水后产生大量热量而造成二次烧伤。

2.5凝固汽油烧伤的处理原则凝固汽油烧伤时先灭火,凝固汽油发生爆炸时,应立即用雨衣或他物遮盖身体,待油滴落下后抛掉遮盖物,离开燃烧区。灭火时忌直接用手扑打,可用湿布或沙土覆盖,或跳入水中。如果遇有浓烟,可用湿布掩盖口、鼻以保护呼吸道免受烧伤。

2.6毒气燃烧后急救对于煤、木材等含碳的物质经燃烧后都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中毒后常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昏厥等症状,严重者可抽搐,甚至死亡。如果遇到遇到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立即将其转移到空气新鲜、空气流通快的地方,并解开衣服通风降温。然后确认有无呼吸和心跳,再对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当人因火、烟、外伤或疾病等原因,出现意识不清、呼吸或心跳停止的症状时,或者因大出血而生命垂危时,应立即对其采取心肺复苏法和止血等急救措施。

2.7磷烧伤 磷在体表自燃造成烧伤燃烧时可起白烟,并且有蓝绿色光焰,伤处灼痛剧烈,迅速成痂,急救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后要注意擦去磷颗粒,随后用1%硫酸铜冲洗和湿敷,再用清水冲洗。磷燃烧时所产生的P2O2粉末,吸入后可致肺水肿,无机磷从创面吸收后可引起中毒,造成肝、肾等损害,故处理磷烧伤局部的同时不可忽视全身的治疗。

3化学性气体烧伤的处理

3.1氯气中毒急救处理氯气中毒后会出现流泪、流涕、干咳、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①一般处理:立即将患者撤离现场,送至新鲜空气处,如眼部或皮肤污染,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给予0.5%可的松眼药水及抗生素眼药水;皮肤酸灼伤用2%~3%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接触一定量氯气的患者应留在医院观察,监护内容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变化,争取早期作血气分析及动态胸部X线拍片观察。②纠正缺氧: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持呼吸道通畅。③防治肺水肿:?雾化吸入中和剂,如局部吸入5%碳酸氢钠。?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门诊预防治疗时,可给予地塞米松肌注或强的松口服,维持1~2 d。住院患者可依病情给予地塞米松20~60 mg,静脉注射或滴注。

3.2 氨气中毒急救处理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应做人工呼吸(注意:发现有肺水种者,不准做人工呼吸),呼吸困难应输氧、维持呼吸功能、卧床静息。及时观察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变化。给对症、支持治疗。防治肺水肿、喉痉挛、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造成窒息,合理氧疗;对由气道粘膜脱落引起的窒息或自发性气胸应作好应急处理的准备如环甲膜穿剌或气管切开胸腔穿剌排气等,应加强消毒隔离及早并较长时间应用抗菌素。

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支气管舒缓剂;早期、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可按病情给地塞米松,分次给药,待病情好转后减量,大剂量应用一般不超过3~5 d。注意及时进行气管切开,短期内限制液体入量。合理应用抗生素。脱水剂及吗啡应慎用。强心剂应减量应用。

4呼吸道及眼部的处理

化学烧伤患者大部分伴有呼吸道及眼部烧伤,对于强酸烧伤可用2%~5%碳酸钠溶液雾化吸入,3次/d,眼部经充分清洗后,可用可的松眼水和抗生素眼水交替点眼,夜间用红霉素药膏点眼,严禁用酸性溶液中和。对呼吸道烧伤的患者,一定要保持湿化瓶,吸氧管道的清洁无菌,24 h要更换一套,以防止呼吸道感染。对于呼吸困难患者和易发喉头水肿、粘膜脱落药物中毒患者应备有气管切开包和吸痰器,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第9篇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维度互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9-0136-02

教学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和改进教与学的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和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学信息化是将教学中交互传递的信息部分编码,传递和使用,通过提高这些信息的利用深度和广度,进而提升教学效率的过程。

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是设定一系列量化标准和评价指标,采用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学信息化实现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判断和比较的过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化设定的目标,对教学信息化中相关设计、规划、执行、运维和管理等工作有着导向性作用。

1教育信息化与教学信息化

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也应该是其核心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学信息化常被边缘化。教育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基础和保障,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和目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无线网络等概念走向应用,让数字化校园演进至智慧校园,出现了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盛行近十年的E-learning(数字化学习),发展出M-learning(移动学习)、B-learn-ing(混合学习)、U-learning(泛在学习)。SNS(社交网络服务)的出现,标志着社会化媒体改变学习模式的到来。整体而言,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是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科研平台、迎新离校、设备资产、图书档案、一卡通系统等,这些管理和服务系统提高了学校各部门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但并不能直接促进教学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教育信息化侧重管理,教学信息化更侧重服务。一般而言,改进服务的难度要大于改进管理,管理多是流程化或标准化的,是能用行政命令加以协调的;而服务是弹性定制,依赖于教师主体特点的,是可以敷衍的,也是难以定量评价的。此外,管理是对权力的规范,是有强制力的要求,而服务更强调供给或帮助,一般不以命令的方式实施。衡量管理好坏的指标,很难完全用于比较服务质量的优劣。

2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误区

教学信息化要以师生满意度为根本。在全社会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教学信息化的提升空间很大。各种资本投入建设的学习类App,不断更新,强调用户的体验,获得用户认可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期望值。高校教学信息化平台要跟上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步伐,更需要分析用户需求,以师生满意度为作为评价教学信息化是否成功的核心指标。教学平台在建设和更新时,要考虑师生的使用习惯,方便易用,以用户为中心,而不能以主管领导、技术专家为中心。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在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

以建设评价替代运行评价,有形象,无内容,有存储量,无访问量。在行政体系的考核下,教学信息化面临着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还要比其他学校建得规模大,档次高,是学校的形象工程。各学校比拼投资额、服务器和存储配置、大牌软件一次到位,教学视频大量上传,建设完成后却无人问津。多少教师和学生在实际使用,用得怎么样,有哪些要改进,都被忽略。不重视教学信息化的服务质量,教师和学生都不向平台注入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没有产生有效的互动传递,视频和课件长期不更新,平台形同虚设。此外,平台的运维和宣传也是短板,有学校拼命录制教学视频,似乎只要把教学视频挂到网上,学生就会蜂拥而至,实际上,结果几乎无人问津,这都与宣传推广和后期维护缺位有关。

定量为主,定性为辅。量化评价的优点是客观、精确、可以累加、易于操作,但作为服务的教学信息化,是很难定量评价的。服务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把绝对量化的分数作为区分教学信息化的唯一标准,会偏离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比如界面设计,怎么能做到界面的简洁设计和菜单的扁平化布局,或者要有较强的容错性,降低学习者的挫折感,这些是没法用定量的方法来衡量的。对服务的评价本质上是满意度测评,是分别对教师、学生、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满意度的考核,多数只能采用相对的标准,实践中应强调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技术主导,师生缺位。教学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各级行政是推动的主要力量,许多教学信息化工作在总结经验时都会强调领导重视。在保障投入后,技术部门也是关注重点,比如要求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网络流畅、界面美观、系统安全等。技术管理也被重视,认为高校只有拥有了高水平的管理性IT能力时,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性IT能力的功用。唯独是教师和学生,一直被代表着,却没有真正参与,在建成前根本看不到教学信息化的平台。每个课程,其课件的设计理念、表F方式、互动模式等都是教师的个人特色,去掉这些个性,千人一面,不关注用户的反馈并作及时调整,并不合适。技术的作用是将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信息资源和互动传递进行有机集成,提升其整体和潜在的效能,而不是唯技术论。同时,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后期维护更新,需要在技术标准、部门协调、人员培训、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调整时,同样需要师生的理解和支持。

3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模式

在构建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从教学信息化的服务特点出发,根据教学信息化服务的四个维度,构建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常见的评价方法有平衡记分法、关键因素法(KPI)、麦肯锡7S模型、标杆分析法、六西格玛、3E体系等,随之的评分方法还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与评估对象反复沟通,评估后及时反馈。此外,无论从哪个角度开展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都有其优劣势。

投入评价模式。教学信息化的各种投入是容易衡量的,例如设备和软件、网络接入速度、教学资源数量、信息化技术、管理人才、课程数量、教师与学生的数量、技术培训次数等。这种评价方式最常见,其缺陷是只关注投入,忽略其产生的效益,只种不收,不关注教学信息化是否实现了其战略目标,师生是否满意等重要信息。

目标评价模式。教学信息化的目标一般是可以衡量的,例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要求基本完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注册用户达到6000万人,提供超过500万条的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6500万,启动1500学时视频课程学习资源等。为实现指定的目标,教育部和各高校就会将相关指标分解,进而建构平衡计分卡或标杆分析法等框架,从多个方面将教学信息化达到的目标分解为若干个主要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引导,逐步指引教学信息化向学校既定的目标发展。其缺陷就是强{数量,缺乏对定性信息的分析,缺乏对师生互动这一关键信息的关注。

过程评价模式。教学信息化的过程是师生的互动,也是一个服务过程,包括教育质量的提升,师生满意度地提高等,这些也可以构成相应指标并作衡量。过程评价能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及时地反映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强调面向绩效的持续改进,促使教师、学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调整。

这三种模式,有区别,也有联系。例如学校要组织一个班级春游,从武汉到重庆。投入评价考察的是多少人去、共花费多少,交通工具是火车还是轮船,春游用了多长时间等;目标评价考察是的住宿费用有没有超标,到达计划的景点没有,照了合影没有,有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有没有安全事故等;过程评价考察的是玩得是否尽兴、同学间是否增进了友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有没有投诉并解决,下去再去有哪些要注意的等。在实际工作中,这三种模式是相互结合、配合使用的,在确定指标后,再利用客观、有效的数学模型计算指标的权重指数,最终形成教学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模型。

4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四维体系

构建完整、科学、相地稳定的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教学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个体系能指导教学信息化实践,提高教学信息化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假设权威的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主要指标是硬件设备的数量和金额,就会让学校重视设备投入,而不是系统运维、教学互动,这就绩效评价指标的导向性作用。缺乏合理的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主体或客体,缺乏对评价体系弹性和“造假”的充分认识,就会让绩效评价的可信度不强,缺乏指导性。目前我国各类信息化的绩效评估很多,许多评估由政府部门管理或推动的,有较高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但具体到教学信息化领域,具体到高校层次,怎么做是最有效率的,哪些教学信息化算是成功的,这方面并没有共识。

教学信息化的核心的是教学信息的传递互动。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发生在课堂的互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被转移并优化。从这个角度看,教学信息化包括教师、学生、信息资源、互动传递四个维度。信息资源是指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学习内容及针对性指导、学生向教师传递的情绪、疑问或建议等。互动传递包括信息的传递方式、媒介、信息的记录、查找与存储等。显然,信息的可编码程度与传递的方式密切相关,信息的复杂程度与互动的类型有很大关联。例如,要实时传递学生的一个皱眉表情,且这个表情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在传统课堂中很容易实现(被教师观察到),而教学被信息化后,反而变得困难。再比如,要学习车辆驾驶的科目二,很少有学员只在“网上驾校”学习后就通过考试,这是由于这些实践操作类信息的可编码程度非常低,不适合常见的信息化编码,当然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进步,越来越多信息的将可能被编码。

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可从四个维度展开,分别是教师、学生、信息资源、互动传递。教师通过教学信息化后,能更好地传递知识、技能与实现思想教育,对教师的劳动做出价值判断,为教师改善绩效、职业发展提供信息和指导;学生能学得更多更好,还能自主学习、团队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让学生获得内化的知识、能力、素质或认知的改变;而信息资源将更丰富、更有趣,编码方式更多;互动传递的媒介更多,更适合用户的需求和习惯。由于每个维度应包括的指标非常复杂,将另文分析。

第10篇

我校首先以汽车维修专业作为试点,现在已经在普车、数车、钳工、焊工、服装、计算机等专业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我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在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法等方面均遇到不少问题,以下逐一进行分析。

一、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教师之间的矛盾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是既能上好理论课又能带好实训课的双师型教师。技工学校传统教学模式遗留下来的师资问题是:理论课教师不适应实习课教学,实习指导教师不适应理论课教学,可以把他们组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教学,使他们能够在一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新教师可以和老教师组合在一起以主副讲的形式进行一体化教学,以老带新;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加强学习,自我提高;还可以采取送教师外出培训、外聘称职老师、聘请专家讲学等多种手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技工学校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在2至3年内,原来的理论课教师在操作技能方面要达到高级工的水平,原来的实习指导教师在理论素养方面要能讲请汽车各部件的功用、原理和构造,达到助理讲师的水平,所有汽车专业的教师都应该能够独立胜任一体化教学任务。

二、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教室之间的矛盾

一体化教学要求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实训场地围绕工作任务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既教室、实训场地、实训工具设备等设施一体化。我校的基础比较薄弱,设备陈旧、工位严重不足,汽车维修实训场地面积不到800m2,无法展开一体化教学。我校争取政府职教扶持资金、银行贷款、职工借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近600万元建实训楼,新增有效实训场地面积超过3000m2,添置了整车,电控汽油、柴油发动机台架、自动变速器台架、ABS试验台架、汽车电气试验台架、四轮定位仪、汽车举升机、数字诊断仪等一大批实训设备,将桌椅搬到实训车间,在车间布置黑板、四周贴上挂图、安装投影机、安装无线局域网,给一体化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一体化设施的建设基本完成,完全能够满足开展一体化教学的硬件要求。

三、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教材之间的矛盾

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框架是“专业模块课题(或项目)任务”,把专业教师分配到各个模块中进行一体化教学,学生轮训完所有的模块就完成了一体化教学,之后是进行国家技能鉴定(等级考试)和校外实习。

一体化教学要求配套与模块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围绕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训相统一的一体化教材。由于各校的模块划分不同,实训的车型、机型和设备不同,因此不可能有放之四海皆适用的一体化教材,我们至今就找不到完全适合我校使用的一体化教材,曾经使用过的一些职业院校编写的教材,模块划分与我校不同,理论过深过多而实训内容不足,而且教材中实训使用的车型、机型和设备与我校不同,这些内容也是废的。组织专业教师研究和开发课题、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方案,进一步编写适合于本校使用的一体化教材是一个好办法。

编写本校模块式一体化教材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准,一些陈旧的内容或深奥的理论知识可以大胆删除。

(二)一体化教材应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时间分配上,理论与实训的课时比例要达到4:6,有的项目甚至要达到3:7。实训操作项目以实际职业工作任务来制订,与国家标准接轨,强调规范、安全操作。突出训练学生的协作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等。

(三)各个实训项目应以本校的车型、机型和设备或创造条件能够配备的硬件为基础,充分挖掘本校的硬件资源开发实训项目,使学生练熟、练透形成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进一步掌握其他车型和机型的目的。

(四)与各个实训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部分,均应编制习题,在开展实训项目练习的同时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既能够避免由于实训工位不足不得不让学生放羊的现象,又达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五)一体化教材应不断与教学设备同步更新。学校要创造条件加强硬件建设与师资培训并及时更新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需要,跟上时展步伐。

四、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教法之间的矛盾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二为一的一种教学模式,现有的一体化教师原来上理论课的不熟悉实训课教学、原来带实训课的师傅不能上理论课,因此教师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在熟悉传统的理论课教法和实训课教法的基础上将二者合而为一,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一体化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一体化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

一是学期初编写好教学进度计划。这一工作的核心在于教师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设备潜力,开发课题与项目,真正让学生有事可做。

二是上课前制定好教学方案。这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上课前教师必须把上课需用的教具、设备、工具及教学软件准备好,并编写好教案和课件。

(二)一体化教师要做好一名导演。

一体化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一切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技工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较低,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都很差,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实物、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并穿插运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施教。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保持超过15分钟的高度集中,长时间的理论讲解或长时间的播放视频效果都不好,板书、实物、投影等交替使用,可以使学生转移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保持兴奋状态,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一体化教师要做好示范操作。

教师的示范操作是实训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一体化教师既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不能只做不讲,或只播放视频而不动手操作。教师在做的同时,要讲清动作要领、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问题在于,一名教师要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最多只能保证前面的8至12名学生看得清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方法有两个:

一是退一步,不要求所有的学生一次性掌握所有操作要领。教师可以先重点教会几名“徒弟”作为助手,在后面的分组实训中这几名助手又作为“师傅”教会其他学生,这些助手有了成就感,能够增强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往后的学习和训练会更加积极和主动。同学之间的交流比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更为容易也更为随意,他们更愿意请教其他同学或者与其他同学讨论而不好意思请教老师,因为请教老师就意味着自己笨,心理上有低人一等的失败感。这种退一步的做法也从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是进一步,教师辛苦一些,事先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拍下整个操作过程的视频或图片,边操作边讲解,同时辅以视频和图片的投影,让全班同学都可以看清楚每一个操作的细节。

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

(四)一体化教师要做好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实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教师下到实训的学生中间,对学生操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这个环节也是教师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教师要重点抓好两件事:

一是教师要当好一名伯乐。技校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大都乐于动手,教师应当善于发现那些接受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并加以重点指导,把他们培养成教师的助手,再通过他们去指导和帮助其他同学,否则一名教师要想带好全班四、五十名甚至六十名学生,就是给你三头六臂你也忙不过来。

二是教师要当好一名师傅。学生个体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性,对一些接受能力与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放弃,要督促他们,像师傅一样一对一的手把手地教他们做,并分配更多时间让他们练习。

实践证明,这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可以有效达到全班学习齐头并进的良好效果。

(五)一体化教师要做好课堂管理。

技工学校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汽修专业实习课“放羊”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汽修实训需要的场地大、设备贵,不可能象钳工专业那样保证每生一个工位,这样一部分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的同时另一部分学生就无事可做。如何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一是做好课堂组织工作。这一工作的核心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以利于形成技能。方法是进行分组训练。分组应根据本校的场地、设备与工量具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应分成4至8组,每组4至10名学生。分组越多,每组人数越少,则学生轮训的周期短,每个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对技能的形成有好处,但对场地与设备的要求也越高;分组越少,每组人数越多,则学生轮训的周期长,每个学生获得练习的机会就越少,而且先做完的学生如果无事可做,就容易发生“放羊”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安排先做完的学生再回过头去练习以前做过的项目,因为只有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操作要领,最后达到精通的程度,形成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习惯性、职业性的一整套规范动作,从而获得技能。

二是用好“考试”这个法宝。这一工作的核心是通过考试的手段来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好的成绩也是对学习努力的学生的一种成功肯定,会促使他们更努力学习。实践证明,尽管教师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够主动,懒于动手。既然通过“内因”的手段不行,那我们就有必要通过“外因”的手段去推动他们学习。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就有必要打破过去那种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试模式。具体做法是:每一个任务都进行考核,分知识问答、实习操作、实习报告三项,每项均记录成绩,本模块学习结束时全部几十个项目的成绩总和除以考核次数(请假缺考不计次数,而旷课缺考计次数)计算出分数后,再按学生的课堂纪律与出勤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减,最后得出的分数即为学生的实训成绩,如果学生对自己某项成绩不满意,可以随时进行补考,以最好那次成绩记分。这种做法可以促使没有轮到考核(包括理论与实习)的学生主动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与主动观摩别人的实习操作,与其他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与操作技巧;考完的学生则写实习报告,或者对以前的项目成绩不满意的可以回过头去练习然后再补考。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课堂上的“放羊”现象。但是这种做法工作量很大,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和能干的学生来当“考官”,整个过程教师只需做好监控与巡回指导工作就行了,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互相评价与开展竞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六)一体化教师要做好附属工作。

一体化教学管理比常规的课堂管理要困难得多,管理的内容也丰富得多。我们在一体化教学中应引入企业的“6S”活动管理理念,以培养学生形成规范、安全、文明的操作习惯。“6S”活动指的是:整理(Seiri);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eilets);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

五、结束语

一体化教学是适合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国情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不是终极的完美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可能会过渡到更好的类似于德国双元制的模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并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向前发展,一体化教学作为过渡阶段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如此,我们在解决一体化教学各方面矛盾的同时就会推进职业教育的质量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为区域经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方式,网络技术对其内容的编排、教学流程以及师生互动方式都进行了优化与重构,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基础性教学结构,带来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微课的迅速崛起及飞速发展,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微课是指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的、以微视频为核心,具有相对完整知识结构的学习资源。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小学数学“微课化”的需求和小学数学微课化的设计原则两个方面做一简单的介绍。

一、小学数学“微课化”的需求

(一)小学数学内容需要“微课化”。对小学生而言,数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无味,不易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清晰、逻辑性很强、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所以我们可以对此进行一个个的微课分割,将一个章节的内容分成若干小节,形成一个系列。学生既可以循序渐进从头开始学,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某一节的学习,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微课化”。通过将数学内容“微课化”,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从复习的角度来看,很多同学课堂中没有听明白老师的讲解,课后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辅导,长此以往,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成绩会直线下降,但是通过微课,学生们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类型的内容,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二、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原则

(一)时间上:微原则。微课区别于其他网络课程及传统课堂,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微”,所以课程时间一定要短。脑科学研究者认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10分钟,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更是短暂,因此,我们在设计微课视频的时候一定要把长度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二)内容上:完整性、实用性、趣味性、系统性原则

1.完整性。如果是提供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用的微课,那么必须确保它的两方面的完整性:一是整个微视频必须是完整的,包括片头(介绍目标)、内容的详细阐述以及最后的总结,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更加明确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二是除了微视频之外,还要提供相应的纸质版或线上习题练习,这样的微课资源才是完整的。如果教师设计的是课堂上使用的微课,同样也是需要确保它的完整性,哪怕是截取某个视频的片段,也是要保证这个片段是完整的,这样的听课效果会更好。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省略上述的片头和片尾,因为这个部分可以由教师当场介绍。

2.实用性。数学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实用性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在设计每一节微课的时候,不论是概念的阐述,还是习题讲解,都要创设实际情境,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趣味性。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而成功的体验会使其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调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时,通常没有老师的监督和管理,更容易出现一旦没有兴趣就关闭不学的现象。因此,在其微课的设计中,要充分融入趣味性元素。

4.系统性。上述三个原则主要是针对单节微课的设计而言,而我们设计小学数学微课时,还要注意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将一个个独立的微课根据单元、年段汇总,最后再综合为小学阶段的微课资源,每一个微课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保持独立,便于小学生建构知R体系,学生既可以循序渐进进行系列学习,又可以按需选择某一节的内容。

(三)应用交流上:开放性原则。由于微课具有容量小、便于网络传输的特点,在应用交流上我们有条件实现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样既可使学生享受到名师的指点,实现教育公平化,又方便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取长补短。这里的开放性除了指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外(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自由地获取“微课资源”,并且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还指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可以修改和补充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及传播方式的开放性(微课视频的格式兼容性大,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也可以通过U盘等各种存储介质、移动设备进行传播)。

第12篇

一、化学有效提问的特征分析

1.提问的“知识关联度”较高

所谓知识关联度是指被提出的问题与个体已有知识间所存在的关联程度.一个有效问题被提出“必须依附于对知识背景的深入了解,只有表面的观察是不可能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当提问者将自身的观察与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对比的时候,才可能产生有效问题.”所以,如果要想实现有效提问,就必须将所提问题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提升知识关联度,使所提问题从单纯的现象描述转化成抽象问题.

例如,在讲授硝酸的强氧化性时,已经掌握硝酸是强酸具有酸的通性,因而推测硝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通过实验验证,向浓硝酸中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证明硝酸有酸性,但是一段时间后颜色逐渐变淡直至变为无色.为了引起对该现象的探究,就需要把这一现象的产生指向H+和NO-3的相关性质等知识背景,并将它们联系到一起进行比较,进而将问题引向我们预期的方向.这时候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酸中的什么离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浓的硝酸钠溶液能否也使紫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等,逐步引出“NO-3体现氧化性时与H+的浓度存在什么关系?”这一探究性问题.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得到H+浓度越大酸性越强,NO-3的氧化性越强的结论.

2.提问的“目的预设性”较好

通常认为有效提问存在问题的指向预设和问题的解答域预设:指向预设是以被提问对象为切入点,预设与所提问题相关联的某种实体、存在状态、本身性质、提出原因和命题的存在等;对于一个科学合理的问题其解答域预设为所提问题本身所暗示的解答选择范围,它引领回答者去哪些限定区域找寻答案.

例如,对于“为什么可以用二氧化碳气体来灭火?”这一问题虽然也预设出用CO2灭火是有原因的但是是什么性质引起的并不明确.同时该问题的解答域预设也不够明确,让学生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解答?因为预设不明确所以可以认为该问题是无效问题或低效问题.如果我们将问题转化成“从氧化还原角度解释为什么用二氧化碳气体来灭火”,该问题的指向预设以及解答预设就相对明确了.它预设出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预设出在化学性质领域解答.提问时给出比较明确的预设,学生的思维分析就有一个明确方向,提问的有效性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正如海森堡所说:“问题被有效提出,往往相当于已经被解决了一多半.”

3.提问的“信息传递性”较广

单一信息简单重复的问题往往是无效的或低水平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的提出能够包含比较多的信息或者能够反映出各种信息间的关系(可为被提问者观察所给数据之间的关联,也可能是各种不同现象间所存在的关系),那么这个问题就是有效的.

例如,“为什么碳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气体不能灭火,而CO2气体能灭火”该问题所包含信息的综合程度,比“为什么CO2气体能灭火”就要高.随着以后学习的深入,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钠、镁的化学性质时,还可以继续提出“CO2气体能灭火,但是为什么钠、镁等物质的燃烧不能用CO2灭火”等,上述问题所含的信息量、深度、广度以及知识综合度显然并不相同.

二、实施提问的具体策略分析

1.提出问题,合理候答

正常情况下,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多个学生能够回答,也就是说需要一个提出问题、等候回答、做出回答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有助于促使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去思考.

教师在提出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在介绍题目信息时,不仅要放慢语速稍作停顿,还应用目光观察一下学生的状态是否能跟上自己的节奏,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并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弄明白教师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如果教师通过观察得到的是积极的信息,则继续提问,否则教师需要变换一个角度或给与一定的提示.如果教师提问后留的时间太短,会导致学生没有酝酿答案的时间,无法进行充分的思考,会打消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降低课堂提问的实效性.综上,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回答问题的时间必须适中.

2.静观神态,恰当变换设问

课堂提问之后,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一旦发现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就要及时恰当的变换提问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以求获得更好地效果.

例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时,当做完“几种不同溶液导电性”演示实验后,提出“强、弱电解质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有的学生仅从实验现象入手回答“强弱电解质导电性不同”.此时,教师可以尝试转化一下角度继续提问.

追问1: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相同吗?

追问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有何不同?

追问3:在水溶液中分别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

追问4:在存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强、弱电解质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经过变换,答案自然而然呼之欲出.如果一个问题提出后,大多数的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又不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变换,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促进学习积极性,反而将学习困难增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能够适时的对问题进行转换,力求使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

第13篇

北京的冬天,寒气逼人,凛冽的北风摇撼着整个城市。在刺骨的寒风中站在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二小”)的大门口,崭新的教学楼、可交互的信息屏幕,会让你感觉这是一所新建校,但当你真正了解了这所学校之后,你就会意识到,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年轻”学校。

说它历史悠久,是因为实验二小建校于1946年,原名为清河制呢场子弟小学,后更名为清河第二小学、再与清宁路小学合并,正式命名为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如今的实验二小,形成了一校四址的格局,占地4万平方米,拥有88个教学班,3500余名学生,200余位教职员工,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素质教育优质校。说它年轻,是因为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浪潮中,实验二小刚刚走过了三个年头。从2011年开始,秉承“育人为本”的宗旨,海淀实验二小一直走在信息化建设的路上。

加大资金投入,打造数字化校园

2011年,同样是以北京市“校舍抗震加固工程”为契机,学校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整体升级。几年来,实验二小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实施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首先对校园网络实施升级,四个校区之间进行了16芯光纤专线互联,并在校园内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核心机房由原来的仅20平方米扩建至80余平方米,安装机柜60余个,服务器30余台,支持校园各项信息化应用20余项。各分校本着同城教育的观念,建设各校区的网络核心机房,共同支持各校区信息化应用的有效运行。

走在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圆形建筑,外观给人一种专业剧院的感觉。这就是学校的实验剧场,它是集舞台、授课、会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演播厅。剧场内可同时容纳499人,一流的设备,超清的录制环境,专业的音响效果,40寸LEDP3标准屏幕实现无缝拼接……

此外,学校建设了iPad互动教室、电子书包实验教室、机器人教室、天文教室3D演播室和70余间录播教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内通系统、师生及家长评价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多种基于学校需求而开发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办公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学校的远程视频会议室及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将各个校区紧密地链接在一起,各校区教师可以足不出户地通过该系统完成各种教研或会议活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教师们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应用于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正在建设的校园信息系统,将实现四校区信息无延时的,使各校区随时了解学校的新闻动态。

实验二小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注重开发,重视实践和应用,其中SNS个人空间、小乐校园、四叶草等应用广泛且较具特色。

1. SNS个人空间

SNS个人空间是家长、学生、学校交流和共享信息的平台,包括通知、私信、相册、作品、荣誉、群组、日志等多个模块,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关怀、引导,搭建了家长、教师、学生三位一体有效沟通的桥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开创了教育领域的新篇章,协同教育社区通过良好的技术平台打破了家庭和学校的界限,深化了教育的层次,家长、学生、学校相互配合,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小乐校园

小乐校园是数字校园平台的延伸应用。可以使教职工使用其手机安全地访问数字校园的相关应用,如通知、即时通讯、日程安排、个人网盘等。在移动的环境下进行日常业务的处理及沟通交流,方便快捷、提高效率。系统支持Android、IOS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客户端安装。实现随时随地办公、业务及时办理、信息高效交互、数据快速推送等功能,为教职工提供贴身、便捷、快速的信息化应用服务。

3. 四叶草

四叶草是区别于人人网、微博等社区的一套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四叶草更倾向于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共同学习环境的搭建。社交的过程均以教育为核心,师生依照教育内容展开社交和沟通。四叶草的核心内容围绕教育教学展开,在智育方面提供“课程”和“书包”功能,在德育方面提供“班级”、“随笔”等功能。四叶草在支持学生个人成长方面,使得个人成长过程更加具象化,同时能够形成记录,使得学生自身也具有成就感。同时,四叶草十分重视隐私及可见性问题,可以通过个人设置修改个人页面的权限。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如果没有具备较高信息化素养的人去使用,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要真正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首当其冲。在这方面,实验二小校长十分重视,他经常说:“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摆在了面前,关键就在于怎样应用。作为领导,要带头积极应用,这样教师才会积极应用,只有教师应用才能真正地发挥信息化的效能。”为切实提高学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实验二小将教师培训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学校培训的统一规划。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师特点,开展了包括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特殊人才培训以及课题组教师培训四个体系在内的教师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率和时效性,让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有效推动力。

注重课题引领,促进教学改革

为了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验二小重点开展了电子书包项目研究,并参与了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开展不同的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1. 电子书包项目

目前,学校的电子书包项目在四个校区普遍推广,共有5间电子书包实验教室和11位参与项目的教师。经过实验班级的应用,电子书包解决方案贯穿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全环节,重点关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师生互动,为基础教育课堂构建智能、高效、开放、易用的教与学的互动平台。针对教师的教学,构建轻松的数字化备课方式,教师通过配套的教学资源方便快捷地使用资源,通过快捷的资源整合方式盘活资源;通过快捷的资源获取工具获取资源。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构建高效的数字化授课模式,易用的授课工具展示课程内容,实现嵌入式资源的生动呈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了改变,使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当前,项目正在进行校内公开课的交流活动,以后将积极组织学校之间的公开课交流研讨,使电子书包的应用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

2.iPad互动课堂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弄潮儿”——iPad教学,正逐步迈进实验二小的课堂。2012年9月,学校参与了《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的课题研究,同年12月,学校开始筹建iPad互动教室,为每位教师配备了iPad。课题研究首先从科任教师开始,在校内开展课题活动,通过沙龙的形式,就iPad教学对传统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挑战、iPad能否在教学中应用下去、互动技术在什么时候用更为恰当、多媒体互动教学资源如何制作等问题与专家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们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大胆实验,在不断的创新中更新着教学理念,改变着教学模式。接下来,学校将在数学、语文和英语学科进行iPad教学实验研究。

教师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感受

可以说,实验二小通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给学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感受最深的除了学生,就是学校的教师了。以下是几位教师在亲身经历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历程之后,写下的真心感受。

朱琳:对于英语教学,应该力求“低耗、高效”的课堂。传统的英语课,大多数都是集体活动,集体听,集体输入,集体核对答案,做不到全面的个别辅导。这导致英语课堂对于程度好的孩子来说课堂上学不到太多知识,而对于程度不好的孩子来说课堂成了一个充满困难的地方。但是,基于iPad、电子书包的课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平衡学生间的差异。只针对“听”的活动,我就觉得,借助iPad的学生端,能力好的孩子听一遍,就可以完成听力任务,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借助软件,多听几次,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在iPad的辅助下有所提高和进步。

张岩:无论是iPad,还是电子书包的使用,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师能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课上,平板电脑可以进行随堂测验,系统不仅可以自动判卷,还可以同时快速整理和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里还有一个传统方式无法实现的优势——教师将马上看到某个知识点有多少人没有掌握,或者说某位同学对哪些问题还比较困惑,在系统给出成绩的同时,教师可以以此为根据,现场再次进行巩固。而这个时候学生的记忆还是新鲜的,对比出错的原因,他会将这个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

夏雪:这两天参与了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在听课之前,我始终有一个困惑:学生这么小,是否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顺利操作下来呢?于是,在课堂上我着重观察了每个孩子的操作,以及教师提出的操作要求。“请关闭文件一,打开图画软件,记录你的过程。”随着教师清楚而简练的话语,孩子开始将“平均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在这过程中,教师始终盯住大屏幕上显示的每位同学的电脑桌面,发现6号和7号学生的界面不正确时,又及时问道:“6号,7号是否需要帮助?”要知道,传统课堂上,教师怎么可能这么快发现学生的问题呢?其实,只要有学生熟练地操作,以及教师充分地准备和清晰地描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游刃有余地使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一节课下来,我感受到了学生百分之百的参与,他们的兴趣在操作电脑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孩子们的想法在同一画面中百花齐放,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在期待着教师能够点击自己的答案分享给大家。我想:未来的数学课一定是数字化的课堂。

第14篇

【关键词】 ,血吸虫病,日本;肝硬化;维生素E;氧化性应激;肝星状细胞;胶原I型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vitamin E(Vit E) and its mechanisms on liver fibrosis induced by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fection in mice. METHODS: Mice were infected with Schistosoma japonicum cercariae percutaneously, and were pided into 5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s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doses of Vit E, 150, 50, and 5 mg/kg. That live fibrosis reached gradeⅡ or above was considered to be a marker of therapeutic start. The mice were killed at the end of the 8th week. Liver lesions were evaluated using HE and VG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 as an activated hepatic stellate cell(HSC) marker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and quantify activated HSC by SP technique. The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in liver tissue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The α1(I) procollagen mRNA expression was measured by RTPCR. RESULTS: Vit E reduced MDA content [(5.00±0.31) μmol/g vs (11.66±1.84) μmol/g, P

【Keywords】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liver cirrhosis; vitamin E; oxidative stress; hepatic stellate cell(HSC); collagen type I

【摘要】 目的: 探讨维生素E (Vit E)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以肝纤维化达Ⅱ级或Ⅱ级以上作为开始Vit E治疗标志. 实验分5组: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Vit E高、中、低剂量组(每日150, 50, 5 mg/kg), 8 wk末处死动物,HE和VG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星状细胞(HSC)标记物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肝脏α1(I)型前胶原mRNA表达. 结果: Vit E降低模型组肝脏MDA含量[(5.00±0.31) μmol/g vs (11.66±1.84) μmol/g, P

【关键词】 血吸虫病,日本;肝硬化;维生素E;氧化性应激;肝星状细胞;胶原I型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而肝纤维化是日本血吸虫病致死和形成严重并发症最重要的原因. 研究表明,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氧化应激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血吸虫对宿主的损伤,自由基可能是血吸虫病主要的致病因素[1]. Vit E作为机体防御氧化应激损伤的重要抗氧化剂,已应用于治疗肝纤维化,但有关Vit E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国内外报道甚少,而Vit E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尚未见文献报道. 我们观察Vit E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探讨其机制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健康雄性昆明小鼠(18~22) g及日本血吸虫尾蚴阳性钉螺(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皮肤敷贴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1)条/只,于感染后8, 10, 12 wk末分别处死6只小鼠后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肝纤维化达Ⅱ级或Ⅱ级以上作为Vit E开始治疗的标志,即在12 wk末开始给予Vit E治疗. 32只感染小鼠分为4组,每组8只: 1组,模型组;2组,Vit E高剂量组(Vit E每日150 mg/kg);3组,中剂量组(50 mg/kg);4组,低剂量组(5 mg/kg). Vit E胶丸由厦门鱼肝油厂生产,剪破胶丸,用蒸馏水配制所需浓度的混悬液,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8 wk. 另取同一批健康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免疫组化所用试剂(北京博奥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RIzol(美国Invitrogen),逆转录试剂盒(美国Promega),Taq酶(Gibco公司). α1(I)型前胶原引物序列参照Gen Bank,上游序列: 5′ GAG CGG AGA GTA CTG GAT CG 3′,下游序列: 5′ TGC TGT AGG TGA AGC GAC TG 3′,扩增片段为419 bp;内参照βactin引物上游序列: 5′ TGT CAC CAA CTG GGA CGA TA 3′,下游序列: 5′ AGG TCT TTA CGG ATG TCA ACG 3′,扩增片段为654 bp,引物由北京奥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1.2方法断颈处死小鼠,取肝右叶相同部位肝组织2块,1块于-70℃保存,测定肝组织匀浆MDA含量、SOD活性及肝脏α1(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1块固定于100 mL/L中性甲醛,石蜡包埋,行HE和VG及αSMA免疫组化染色.

1.2.1肝组织病理学及纤维化评分常规行HE和VG染色,光镜下观察肝小叶病理变化及肝纤维化程度分级: 0级20=1,正常;Ⅰ级21=2,胶原纤维包绕虫卵肉芽肿周围;Ⅱ级22=4,汇管区有大量纤维,小叶间仅有少量纤维;Ⅲ级23=8,纤维组织大量延伸至肝小叶间. 应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每组每次测量20~30个由单个成熟虫卵形成的肉芽肿两个直角相交直径,以(最大横径+最大纵径)/2为平均值,并计算各组均值;测定VG染色切片胶原纤维灰度面积(S)和视野总面积(T),用S/T比值表示胶原含量.

1.2.2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和SOD活性测定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肝脏MDA含量,黄嘌呤氧化法测定SOD活性,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

1.2.3肝脏αSMA免疫组化采用SP法,兔抗鼠αSMA抗体稀释度1∶100,用已知阳性片做阳性对照,PBS液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细胞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 应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αSMA免疫组化切片进行平均吸光度值检测.

1.2.4肝脏α1(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应用TRIzol试剂盒,参照说明提取肝组织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20 μL反应体系. PCR反应条件: 95℃变性5 min, 94℃ 30 s, 94℃ 30 s, 52.7℃退火30 s, 72℃延伸30 s,循环30次,最后72℃终止10 min,以βactin为内参照. PCR产物分析: PCR产物经2 kg/L琼脂糖凝胶2 μL电泳检测,结果照相并存入凝胶分析系统,以βactin光密度值标化α1(I)型前型胶原基因光密度值,得到α1(I)型前胶原基因相对含量.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采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

转贴于 2结果

2.1肝脏病理学变化对照组无明显组织学异常. 1组: HE和VG染色示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建立成功. 血吸虫感染后8 wk,虫卵肉芽肿大小和数量达到高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随感染时间延长,肉芽肿逐渐缩小,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胶原纤维逐渐增多. 至20 wk,胶原纤维由最初的细线状变为条索状或网状分布在汇管区、虫卵肉芽肿周围并延伸至肝小叶间(图1A,B). Vit E组肉芽肿大小与1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影响不明显;2,3组虽有不同程度肝纤维化,但纤维带变细、窄、短,胶原纤维局限于汇管区和肉芽肿内及周围,肝小叶间很少有胶原沉积(图1C),与1组比较,肝纤维化程度分级差异有显著性(P

2.2肝脏MDA含量和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1组SOD活性下降(P

A: 模型组×100; B: 模型组×200; C: Vit E组×100.

图1肝脏胶原纤维分布VG

2.3肝脏αSMA表达对照组肝脏血管壁、胆管壁平滑肌有少许αSMA阳性表达,汇管区及肝窦内基本无αSMA阳性表达;1组汇管区、虫卵肉芽肿内及周围胶原纤维沉积处可见大量索状αSMA阳性表达细胞,肝窦内可见多量αSMA阳性表达细胞(图2A, B);2, 3组αSMA阳性细胞数目减少(P

A: 模型组×100; B: 模型组×200; C: Vit E组×100.表1Vit E对虫卵肉芽肿直径、MAD含量、SOD活性、αSMA平均吸光度值及肝纤维程度的影响

2.4肝脏α1(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和胶原含量1组(即感染20 wk末)α1(I)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含量高于感染12 wk时(P

M: marker; 1: 模型组; 2: 感染12 wk; 3: Vit E高剂量组; 4: Vit E中剂量组; 5: Vit E低剂量组.

图3RTPCR分析各组α1(I)型前胶原mRNA表达表2Vit E对胶原含量和α1(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3讨论

氧化应激是多种病因所致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2]. Vit E作为体内一个重要的抗氧化剂,有抗肝纤维化[3-5]、抗肿瘤、抗衰老等功能. 宗道明等[5]研究表明,Vit E可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对肝纤维化组织形态学的好转有积极作用,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显著. 但目前有关Vit E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机制少见文献报道.

Chojkier等[6]研究表明,Vit E抑制HSC α1(I)型胶原基因表达. 我们发现,Vit E降低肝脏α1(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胶原含量及肝纤维化程度分级;2组α1(I)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含量显著低于感染12wk时. 可见Vit E可延缓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进程,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本研究中,1组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说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之肝脏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产生脂质过氧化损伤,与文献[1]报道一致,而Vit E能够不同程度地逆转这些改变,对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Vit E抑制HSC活化和增殖. Vit E可能通过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和由此产生的活性醛,如MDA 和4羟化壬烯(4HNE),从而抑制MDA和4HNE蛋白加合物形成,该加合物是实验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联系的枢纽[7],进而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HSC α1(I)型前型胶原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8]. 我们发现Vit E尚不能完全逆转SOD活性,故对其剂量、疗程以及与其它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Vit E可延缓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进程,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HSC活化和增殖、降低α1(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和胶原合成有关,适当补充Vit E进行抗纤维化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手段,有望成为一种廉价、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的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 ElSokkary GH, Omar HM, Hassanein AFMM, et al. Melatonin reduces oxidative damage and increases survival of mice infected with Schistosoma mansoni[J]. Free Radic Biol Med, 2002,32(4):319-332.

[2] Parola M, Robino G. Oxidative stressrelated molecules and liver fibrosis[J]. J Heptol, 2001,35(2):297-306.

[3] Houglum K, Venkataramani A, Lyche K, et al. A pilot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dalphatocopherol on hepatic stellate cell activat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C[J]. Gastroenterology, 1997,113(4):1069-1073.

[4] 孙军,丁虹,沈志祥. 维生素E对小鼠慢性乙醇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1,10(1):47-49.

[5] 宗道明,冯韵琴,赵晓贡. 维生素E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 中国寄生虫防治杂志,2005,18(3):212-213.

[6] Chojkier M, Houglum K, Lee KS, et al. Long and shortterm Dαtocopherol supplementation inhibits liver collagen α1(Ⅰ) gene expression[J].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1998,275(6):G1480G1485.

[7] Bedossa P, Houglum K, Trautwein C, et al. Stimulation of collagen α1(Ⅰ) gene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lipid peroxidation in hepatocellular injury: A link to tissue fibrosis? [J]. Hepatology, 1994,19(5):1262-1271.

第15篇

关键词 卫生类学校 化学课程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原因分析

1.1 教材的问题

(1)初、高职教材间梯度过大。初中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药学专业的高职教材内容抽象,坡度较大,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对刚进入职校尚未适应职校学习方式的学生带来相当的困难。此外,每节课知识容量多,远超于初中的教学。(2)学生素质“低起点”与学习内容“高难度”之间的矛盾。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发生了变化,化学课时减少了近1/4,虽然教材经过几次改版,但内容基本没变,一些知识知识缺少过程分析,直接得出结果,突如其来的结果使学生难以理解。

1.2 教师的问题

(1)由于教材内容多、课时数少,教师为完成教学计划而赶进度,课程教学仍以教学讲解为主,课堂互动少,因材施教较少,引导较少,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缺少创新思维,主观能动性差,养成依赖教师、侧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模式。(2)很多学生都反映课堂上可以听懂,但是课下作业确不会做,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平时学得很好,但是考试的时候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初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合格率,将题型进行分类,学生就会针对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死记硬背,但不会变通。其二,高职校教师仅针对某一重点题目练习几次,造成知识点掌握不全面,致使考试和平时练习出现比较大的反差。综上所述,由于初中教师和高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在中学转高职时,学生没有一定的过渡阶段,导致高职新生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1.3 学生的问题

(1)一方面由于职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社会对学历要求不断提高,许多初中毕业生不愿读职校,学生生源减少,导致职校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职校的生源一部分是来自高考失利的学生,他们本身化学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也差,常不能自觉、主动学习。(2)缺乏学习兴趣和进取心,有的学生认为学校所学在将来工作岗位上用不上,因而学习消极被动。(3)高职新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会慢慢形成定式的学习方法以及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完成作业,但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不做笔记,对出现的问题不加以思考,分析问题关键所在,而是等老师讲解;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自学能力差。(4)部分学生在考上高职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倦怠。以上学习方法都难以适应职业学校的正常学习。

2 对策

(1)教师要钻研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学初,教师要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特点,以便日后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指导。再根据高职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2)合理铺设台阶,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高职学生初入学时,对新环境和学习是充满期待的,但同时也因环境改变及知识难度的增加而感到难以适应,甚至丧失学习信心。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为他们合理铺设台阶;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注意形象、直观教学;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教师在授第1节课时就对学习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如作业规范化、要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严格要求学生贵在持之以恒,要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并成为习惯。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任何阶段的学习都需要良好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特别是在高职阶段,这种学习方法和态度更显重要。教师的指导可使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更科学,但仍需老师的不断强化。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化学课程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制订学习计划、学会如何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指导学生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调动学习积极性。当学生不明确所学的知识有何作用、对自身有何帮助时学习时就会觉得很盲目、缺少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下意识挖掘化学自身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点,分析化学在生活、各领域中的作用。使学生在接受化学知识的同时,经常接受学习目的性教育。与此同时,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敏感,及时捕捉到化学在医学上的作用,丰富教学内容。

(6)以精彩的内容吸引学生。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化学的实验是吸引学生的最主要因素。从实验中看到的各种奇特现象特别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通过这些现象解开学生的疑惑,分析实验本质,一方面可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兴趣,消除学生对化学的恐惧心理,一方面可借此巩固相关知识点。

(7)以恰当的方式激励学生。恰当使用鼓励性语言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有效方法。课上、课外,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特点,发现其优点并加以赞赏,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为学生微小的进步而高兴、加油。

(8)以合适的考试评价鼓舞学生。不同学历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主要都侧重在学习成绩;如每次考试学生都能取得优越成绩,那么学习信心更足;若接二连三的不及格或刚及格,那他的信心定会备受打击,学习兴趣也逐渐消磨殆尽。在教学中曾尝试过,将同一份试卷(其中有基础题和附加题)在一个班级将100分的分值分配到所有题中,由于附加题有一定难度,这个班级总分平均较低;而另一班级,试卷内容不变,但将分值分配变动,基础题100分,附加题20分,这个班的总分明显高于前面班级,多次试验后发现后面班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明显比前面班级高。后来前面的班级也采用了相同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改善,说明合适的考试评价能起到鼓舞学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