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误差分析 质量 加速度 力 改进

一、实验的误差来源

1.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

(1)理论分析

在图1由M、m构成的系统中,在平衡掉摩擦力后,有:

mg=(M+m)a ①

F=ma ②

由①、②可得,绳中拉力F= mg

通过上式可以知道,如果对m来说M非常大,m就可以忽略不计,不过这种情况下a也会变得很小而难以进行数据分析。

(2)图像分析

当m较小时,图像2、3前半部分近乎直线,随着m增大。 减小,图像后半部分弯曲。

2.系统中的摩擦力引起的误差

小车拖着纸带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实际有两部分:(1)木板对小车的摩擦;(2)限位孔对小车的摩擦。

当摩擦力平衡时有Mgsinθ=μMgcosθ+F(F指限位孔对小车的摩擦),当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物块的质量不变,Mgsinθ=μMgcosθ+F关系式始终成立,当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M发生变化,F保持不变,Mgsinθ=μMgcosθ+F不再成立。

二、实验改进

1.改进方案一

(1)在传统的试验中,木板对滑块有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由于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易判断,误差较大。可换用气垫导轨,从小孔出来的气体比较均匀,滑块受力均衡,在调平衡时只要滑块在导轨上的任意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即可,避免了传统实验平衡摩擦力带来的误差。

(2)由前面我们知道,传统实验处理时是把绳子拉力约等于悬挂物的重力来处理,而实际上绳子的拉力要小于悬挂物的重力,我们前面已经证明过。这是引起实验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当小车的质量不是远大于悬挂物的质量时,误差更加明显;而且,对学生以后的连接体问题的学习会造成很大影响,因为学生从这个实验中看到,用悬挂物的重力代替绳子拉力,以后他们碰到这样的连接体问题时,总会认为绳子的拉力就等于所挂物的重力。因此,要克服以上缺点,最好是直接把绳子对小车的拉力测出来。

要测力,可以把力传感器和滑块相连,这样传感器的读数就等于小车受到的拉力,如图4,即F=Ma。

2.改进方案二

我们可采用气垫导轨的倾斜下滑法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如图5所示,将调平后的导轨一端底脚螺丝下垫上一块厚度为h的垫块,此时导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滑块在倾斜的导轨上受到一个外力F=Mgsinθ。由几何关系sinθ= ,L为导轨两端底脚螺丝的距离。在这个外力的作用下,滑块将获得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其动力学方程为mg =ma。光电门安装在导轨的一侧,和电脑计数计时仪相连。电脑计数计时仪可以测出滑块上宽为d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需的时间,其中的计算电路可计算出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和滑块在导轨上运动的加速度,时间、速度、加速度都可由显示屏读出。

总之,本改进实验解决了学生的困扰,认识到了传统实验的弊端,在他们学习连接体问题时有很大帮助。虽然该改进实验还是存在很大误差,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它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束炳如 何润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二版。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大学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因此其教学研究一直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1].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受资源缺失和模式单一等问题的影响,致使教学效率与效果非常不理想.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而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成为教育教学的热点.翻转课堂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混合教学模式,在美国已日渐流行[2-3],如何将翻转课堂融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课题.本文构建并实践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

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资源粗糙,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目前大学物理实验中学生的预习报告和总结复习主要依靠文字教材及网络上的资源平台信息,粗糙的课程资源数量庞大、良莠不齐,且与仪器型号、配置不一定吻合,故耗时而效率低.教学资源中缺少针对性强的精品微视频,缺少仪器设备的构造、性能、应用演示平台,缺少与实验有关的实际应用简介,缺少与当前高新技术关系的扩展.学生预习时目标不明确,复习时不能重现实验过程,课外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互动解决.粗糙的课程资源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1.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按步骤机械地被动做实验[4],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对实验的全局缺乏把握.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立即找老师,遇到实验失败立即找老师,不愿知道也不知道如何找原因.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独立思考、主动解决问题、锻炼动手能力的大好机会,对知识掌握程度低.

1.3交流互动少,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对实践能力要求特别高,学生在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中,会遇到大量难以预知的困难,遇到问题无法立即得到交流指导,进展缓慢且质量低下.在课内学习时,学生主动深层次提问题的交流几乎没有,都是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为得到实验结果而进行的浅层次交流.在使用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步骤相同的情况下,较少的互动,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更无法实现知识技能内化的深层次教育.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特点

翻转课堂是通过将传统课堂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两大阶段颠倒,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变革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内涵包括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知识巩固三部分内容.课前教师创建并“微课视频”,学生借助于“微课视频”和指定阅读材料,进行探索完成知识建构,实现知识传递.课中教师解决学生问题,组织参与合作性学习,交流分享学习经历与成果,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实现课堂翻转.课后应用是课堂的延伸,通过总结与反思,改变应用环境及条件,拓展知识应用范围,实现知识的深化和巩固[5-6].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2.1教学资源变粗糙为精练

教师在对教材、内容、仪器、学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确定知识点,精心设计录制“微课视频”,使教学资源从信息的海洋(精品课堂视频、开放课程视频、文字资料等)中解放出来,变为“微课视频”与指定阅读资料(实验教材)相结合的精细简洁教学资源.

2.2突破局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微课视频”表现为内容精、时间短、容量小,教师便于通过电脑和网络发送,学生利用手机就可以方便地接收下载.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时的问题及进度,以方便有针对性地交流引导[7].“微课视频”打破了时间、空间、内容的局限,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预习或复习不同内容的知识.“微课视频”中设置的不同问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微课视频”把实验中的理论讲解移出课堂,让实践性内容进入课堂,对于实验课,可以大大延长动手操作时间,使动手操作更深入、更全面.“微课视频”的融入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

2.3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霸占课堂阵地、唯我独尊地传授知识,而是变成了策划者、导演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角、主体和主人,可以自由思考、积极发言、充分展示.师生关系从原来的从属关系变为平等互动、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使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畅通愉快,没有畏惧.

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1制作“微课视频”,完成课前知识传递

制作“微课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基础.用于大学物理实验的“微课视频”,选题要精细准确,教学环节要完整,制作技术要精细,练习反馈要及时,以适应学生特点和满足学生需求.我们把大学物理实验的“微课视频”分为介绍视频和实验视频两类.介绍视频包括误差理论、数据处理、力学基本训练和电学基本训练4个.实验视频是针对12个实验,每一个实验设计一个视频,有较强的针对性,学习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每个视频最后紧跟4~5个测试题,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实验视频的制作原则是从学习者角度思考实验内容,以问题为导向,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每个视频由教师讲解、PPT辅助和仪器现场演示来完成,内容包括实验背景、仪器介绍、设计思想和测试作业四部分,主要解决为什么做,根据什么做和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例如气垫导轨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微课视频”,我们通过气垫船在两栖作战中的作用,介绍了气垫技术的发展;通过仪器展示,介绍气垫导轨、MUJ-6D电脑通用计数器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通过轨道水平、倾斜的实验设计,启发学生思考黏滞阻力对实验的影响,进而设计摩擦系数的测量实验.通过有几种办法对轨道进行定性和定量判断水平等测试作业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微课视频”在进行实验课前一周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同学一起讨论学习.学生借助于“微课视频”和指定阅读材料,实现知识传递后,要完成测试作业.拿到合格成绩后方可进入实验室,以确保学生有准备地参与新课堂.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动态、问题讨论(以利于课内教学中设计问题),但并不判断对错,以免影响学生讨论,并观察学生表现,结合测试作业,给出学生预习成绩.

3.2讨论解决问题,完成课上知识内化

有效组织课堂活动是翻转课堂的关键[8-9].翻转课堂活动的要旨是解决各种问题的,这些问题可以是理论上的也可以是实践中的,可以是预习中的也可以是事先有针对性设计的,可以是课内完成实验的也可以是课外应用产生的.教师在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交流、控制进度、引导讨论、诱发创造力,完成知识内化的目标.如气垫导轨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课堂讨论的问题是(1)你认为仪器使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你能想到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3)如何进行数据处理?(4)利用现有的仪器,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实验?课堂教学过程分两个阶段:(1)学生进实验室后,每个人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尝试操作,熟悉仪器及安全、原理及性能,对实验整体有一定的把握.教师强调安全要领,在实验课中,强调安全及设备使用重点不仅利于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设备使用方法,进而减少设备损耗.如气垫导轨实验中,要避免滑块内表面与轨道表面直接接触.(2)集体讨论与分组实验.每个大组20人进行集体讨论,每个小组2人进行独立实验.集体讨论中,采用问题调查法,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展开多项答案,供学生选择发表看法,针对每种看法,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评价.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采用互动为先、适时激励的办法,即引导害羞的同学主动与其他同学互动,并在中间关注鼓励这些学生,让其参与互动并保存热情.分组独立实验中,要实现具体操作、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判断结果这些内容.一个人操作仪器,另一个人记录数据,也可以互换角色,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2个人一组的好处就是遇到实验异常现象可以互相讨论,在无法解决时再寻找老师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对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观察和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并计入操作成绩.如气垫导轨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轨道调不水平,测不出实验数据;(2)电脑通用计数器读数错误,不会寻找原因.

3.3反思拓展应用,实现课后知识巩固

反思拓展应用是翻转课堂的延伸.反思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应用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举一反三,应用知识唤醒创造力.尤其是课内研讨不充分的案例、问题,必将延伸到课后,实现知识巩固.如针对实验中的误差,如何改进实验,如果改变实际应用的环境和条件,怎样设计实验.同样的仪器设备,你还能设计出其他物理规律的验证实验吗?或你能设计出研究性实验吗?在气垫导轨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请设计验证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的实验,请设计研究简谐振动特点的实验.教师除了提供给学生实际应用环境及条件,检验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要结合“预习测试”成绩、“实际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更要反思“微课视频”、课堂问题设定、对话引导设计、问题解决途径等方面的特点与不足,为后期的视频资源开发、翻转课堂教学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4结语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3篇

本文以郑徐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情况,从施工准备、各工序控制等方面阐述了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供相似工程项目参考。

【关键词】:CRTSⅢ型无砟轨道;施工准备;工序质量

1.工程概况

郑徐客运专线全长361.937km,全线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系统。结构组成为196mm底座+4mm隔离层土工布+90mm自密实混凝土+200mm轨道板+38mm承轨台+34mmWJ-8B扣件+176mm钢轨,桥梁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为738mm。无砟轨道板根据桥梁和路基结构形式分为4856mm、4925mm、5600mm三种普通型号轨道板和异形板。

2.施工工序

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序:沉降评估及CPⅢ建网梁面交接验收底座施工嵌缝材料施工土工布及弹性垫片安装轨道板粗铺轨道板精调压紧装置及封边模板安装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养护拆模。

3.施工准备

3.1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

各单位工程可分区段根据线下主体工程完成时间,在满足规范观测周期后提出评估申请,观测数据由专业评估单位进行,数据稳定且出具沉降评估报告后方可开始CPⅢ建网工作。

3.2 轨道控制网(CPⅢ)建网评估

根据CPⅢ建网方案进行观测元件埋设,进行数据采集和建网,CPⅢ轨道控制网通过评估单位评估合格后,利用CPⅢ开展轨道工程测量工作,同时要做好不同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及不同测量区段的搭界。

3.3梁面交接

进行梁面验收,梁缝宽度、梁面预埋套筒、梁面拉毛处理应满足要求。全面测量桥梁、路基顶面标高,其中简支梁测量跨中及梁端标高,连续梁自跨中向两端每 5 米进行测量,路基地段每 10 米进行测量,据此计算底座施工厚度确定能否满足规范要求。

3.4通过自密实混凝土线下工艺性试验评估

无砟轨道施工应组建相对稳定的专业化施工队伍,通过线下试验,对原材料、作业人员、试验人员、施工工艺进行总结,为上线施工提供各类技术支持。达到固定原材料、固定人员、固定施工工艺、固定施工工装、强化人员质量意识的目的。

3.5通过首件工程评估

按照施工安排,选取最先施工且具有代表性的施工段落或工点作为首件工程,对标准化管理、首件工程的质量记录、资源配置、实体质量进行评估,完善管理办法、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推进标准化管理和样板引路。

4.无砟轨道质量控制

4.1底座测量放样

根据布板软件计算布板数据,通过CPⅢ控制点对底座板板四角进行放样,施工时应先布板,再放样施工底座,然后铺板。底座四角的放样精度,关系到后续轨道板铺设精度。

4.2 底座混凝土施工

底座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底座顶面高程,顶面高程不得出现正误差,避免造成自密实混凝土厚度不足。重点控制梁面清理、标高控制、套筒连接、钢筋布设、凹槽防裂钢筋位置、排水坡施做、相邻底座板高差、平整度检测、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各环节。加强底座板验收,防止出现错台、平整度超限、坡度不准确等问题。

4.3隔离层用土工布、弹性缓冲垫层施工质量

4.3.1隔离层用土工布、三元乙丙橡胶弹性缓冲垫层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无砟轨道使用寿命,材料质量必须满足《技术条件》(铁总科技〔2013〕125 号)规定。

4.3.2在轨道板铺设前,将底座表面和限位凹槽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后方可施工,隔离层应铺贴平整,无破损,不得搭接、缝接,边沿无翘起、空鼓、褶皱等缺陷。

4.3.3限位凹槽四周设置弹性垫层,弹性垫层顶面应与底座表面平齐、周边无翘起、空鼓、封口不严等缺陷。

4.4轨道板粗铺和精调

4.4.1轨道板铺设前要在隔离土工布上放出轨道板位置轮廓线,保证粗铺时轨道板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在10mm之内,以提高轨道板精调时效率。粗铺前检查轨道板外观质量,对有掉角、破损等缺陷的不合格轨道板不得使用,粗铺后覆盖塑料布,避免隔离层、弹性垫层表面残留杂物和雨水进入。

4.4.2对轨道板的精调,避免在气温变化剧烈,大风或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必须进行精调时要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同时高度关注轨道板精调定位工序的质量,保障轨道板空间位置的准确性和定位轨道板的稳定性,确保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轨道板不出现上浮和偏移。

4.5自密实混凝土灌注

4.5.1自密实混凝土由于敏感性高,生产前要定厂家定标准,提前进料、存料,保证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的稳定性。

4.5.2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前,应保证凹槽内无积水、杂物等,同时对轨道板的精调质量、自密实混凝土层厚度进行复检,保证符合设计要求。

4.5.3自密实混凝土入模前,应检测自密实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坍落扩展度、T500、含气量等拌和物性能,当自密实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满足要求时方可灌注。入模前模腔温度不得超过40℃,自密实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

4.5.4在灌注过程中全程监测百分表,及时掌握轨道板的位移情况。对出现上浮、横向位移超出规范要求的,应及时停止灌注,进行处理。每块轨道板应一次灌注完成,灌注过程不得停止,当混凝土灌注至2/3左右时,应降低灌注速度,以便空气排出,按照“慢-快-慢”的节奏控制,灌注结束后,3h内不得移除轨道板上灌注孔处的硬质下料管和观察孔处的硬质防溢管。

4.6拆模及养护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完成,终凝后方可拆除压紧装置和防侧移固定装置,带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3d,拆模前利用模板衬布对板体四周进行注水养护,强度达到10.0MPa以上方可拆模,且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拆模后,应对自密实混凝土采取喷养护剂+塑料薄膜包裹的养护措施,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5.结束语

轨道板铺设精度要求高,如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完成后轨道板顶面高程允许偏差±2mm、中线允许偏差 2mm、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 1mm、相对平面位置偏差 1mm、纵向位置偏差曲线段 5mm 及直线段 10mm、不允许3块以上轨道板出现同向偏差等,因此,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和细节管理是关键,通过施工工艺、工装的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灌注质量是根本。

参考文献:

[1]《郑徐客运专线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指导意见》工管线路函(2014)367号.

[2]《关于印发高速铁路 CRTSШ型板式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隔离层用土工布、弹性缓冲垫层暂行技术条件的通知》铁总科技〔2013〕125 号.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4篇

根据垃圾填埋场的防渗需要,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等多方面来研究确定所在采取的防渗技术。这里简要谈谈泥质防渗技术和HDPE膜防渗技术。

一、泥质防渗层技术

采用该技术的核心是掺加膨润土的拌合土层施工技术。

1、要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即:要审查施工单位的营业执照、专业工程施工许可证、质量管理水平是否符合本工程的要求;从事本类工程的业绩和工作经验;合同履约情况是否良好,不合格者坚决不能施工。通过对施工队伍资质的审核,保证有相应资质等级和作业能力强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2、要控制膨润土的进货质量。在进货时应采用材料招标方法选择供货商,审核生产厂家的资质,核试验产品出厂三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产品试验报告单),进行产品质量检验,组织产品质量复验或见证取样,确定合格后方可进场。进场后还要注意产品保护。要做到不合格的膨润土坚决不能进场。

3、从理论上来说,土壤颗粒细,含水量适当,密实度高的,抗渗性能就好;通常情况下,膨润土掺加量高,抗渗性能就好,可是会提高成本。如果过分追求土壤颗粒细度,对土壤进行筛分,面对巨大的工程量,也不切合实际。所以在保证膨润土拌合土层满足抗渗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注意节约成本的最佳做法是:要先选好土源,通过试验做多组不同掺量的土样,选择最佳配合比。

4、做好现场拌合工作,严格控制含水量,保证压实度;应该在操作过程中确保掺加膨润土数量准确,拌合均匀,机拌要不少于2遍,含水量最大偏差不宜超过2%,振动压路机碾压要控制在4-6遍,碾压密实。

5、要分层施工同步检验,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检验频率和质量检验标准进行压实密实度试验和渗水试验,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返工。

二、HDPE膜防渗层技术

采用该技术的核心是HDPE膜的施工质量。HDPE土工膜厚度主要有1.0mm,1.5mm,2.0mm,3.0mm,3.5mm。其结构型式有光面的和加糙的,适用于不同的场地要求。

相关资料显示,HDPE土工膜的主要特征有:

a .强度较高。屈服抗拉强度可达18MPa,断裂抗拉强度可达35MPa,剥离强度31kN/m,剪切强度33kN/m;延展性良好。屈服延伸率为l3%~16%,断裂延伸率为700%~800%,有较好的地表适从性、耐候性,其真正破坏时,应变大约高达1000%。

b .防渗能力好。防渗系数小于1×10-13cm/s,可以确保渗滤液不因衬垫而泄漏、污染土地,雨水不会透过封场的覆盖层,增加渗滤液量,填埋气体不会透过衬垫而泄出。

c.化学稳定性好。因填埋体的最高温度可达50℃,化学稳定性是填埋场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HDPE土工膜是所有土工膜材料中化学稳定性最好的材料,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化学成分对HDPE衬垫不构成威胁,HDPE土工膜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

HDPE土工膜软化点约121℃,冷脆化点约为-120℃。其对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盐、酒精类、醛类、胺类、酯类、油脂有较强抵抗力,能防止这些化学物的直接腐蚀,也能防止因吸收和膨胀而导致性能衰退,对某些碳氧化合物(如苯、苯乙醛、已烷和甲醛)也有一定的抵抗力,仅对卤族碳氧化合物(如氯化苯醛、含溴苯)的抵抗力较差。

国外从1994年开始室外风化试验,结果表明HDPE材料的性能始终良好。埋在土中和水下HDPE衬垫的耐久性可达50年以上。

d.具有良好的抗紫外光老化性。HDPE土工膜中的炭黑加强了其抗紫外光的能力。其中不用增塑剂,因而没有暴露在紫外光下被分解的问题。

e.抗啮齿动物和微生物侵袭。各种试验证明,动物和微生物只侵袭那种含有增塑剂的聚合物,并以其为食物,HDPE土工膜不受这种影响。

f.施工方便,施工技术成熟,焊接质量高。焊缝强度高于母体材料强度,焊缝的形式有单轨、双轨焊缝,双轨焊缝便于检测。

施工时要注意:

1、和泥质防渗层技术一样,要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并且要审核操作人员的上岗证,确定其上岗资格,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业试验检验人员)能否上岗到位,工人数量是否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通过验证使有资格的操作人员上岗,保证工期和质量。

2、HDPE膜是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工程中运用最广泛的材料,而施工质量的关键就是确保HDPE膜的进货质量。要严格审核生产厂家的资质,审核产品三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产品试验检验报告单),特别要严格检验产品的外观质量和产品的均匀度、厚度、韧度和强度,组织产品复验和见证取样检验。确定合格后,方可进场。进场还应注意产品的保护。通过严格控制,确保关键原材料合格,保证工程质量。

3、应确保施工机具的有效性。即对进场使用的机具设备进行检查,包括审查须进行强制检验的机具是否在有效期内,机具种类是否齐全、数量是否满足工期要求。不合格的不能进场,种类和数量不齐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补齐。

4、要审核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检查技术交底单内容是否齐全,交底工作是否在施工前落实。还有包括一些特殊的设计要求。比如:

加拿大索玛国际土工材料有限公司

做为PDHE膜

全球该类产品最大的供应商之一。有关垃圾填埋场防渗工程,索玛公司严格遵循以下的设计要求:

1)防渗材料表面必须设置保护层,保护层的结构和材料等应根据卫生填埋场的工程类别、重要程度、使用条件及材料来源情况确定;

2)保护层的边坡应满足稳定性的要求;

3)保护层厚度宜按边坡稳定、日晒和冰冻等条件及施工等条件确定;

4)保护层由垫层和面层组成,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垫层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相关工程规范进行,垫层必须采用非织造土工布材料;

②边坡上的上保护层宜选用同材质的针刺土木织物。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附式电梯 安装方法 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10260 m2。其余均为地下一层为储藏部分,地下二层接入车库,地上部分为18层,建筑物高度为53.300米。

2、电梯型号:SC200/200 双笼。

3、电梯主要性能参数如下表:

二、安装设备配备

吊装用16 吨汽车吊一辆,运输车15 吨板车一辆,10 吨板车两

辆。人员配备主要由机械安装公司安排,现场需要配合临时安排。

三、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本工程外用电梯基础座落在原基槽回填土上,为了满足地基的承载力不小于0.15MPa,在基槽回填土时,距外用梯基础下3.0米深范围,采用3:7 灰土分层进行夯实,基坑尺寸为4200mm×5600mm。

2、 地基夯实合格后,做钢筋砼基础,基础配筋为φ12@200×200双层双向,砼标号为C30,具体做法见下图。 3 、做好基础接地工作:接地装置做法,使用3 根40×4 长1.5

米的镀锌角铁,间隔2.5 米,组成三角形打入地下,用40×4 扁铁

与基座可靠连接,检测接地电阻应≤4Ω。

4、熟读使用说明书中有关内容。选择适当的安全位置,保证升降机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运送能力又满足现场的具体情况。

四、安装要求

1、参与安装的人员必须熟悉升降机的性能,结构特点,并有熟

练的操作技术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2、安装过程中,必须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安装工作范围内工

地其他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在安装范围内作好警示标志,并

派专人负责监护。安装人员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且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安装人员必须配戴必要的安全保护设备,如

安全帽、安全带等,严禁酒后安装及操作。

3 、每个吊笼顶平台作业人数不得超过2 人,配备工具的总重量

不得超过650kg。

4、吊杆额定起重量为180kg,不允许超载。

5、用16t 汽车吊吊装围栏基础底架,再安装门框、围栏。基架

安装时应用水准仪找正,用钢垫片插入基础底架和基础之间,钢垫片

一定要垫实,使基架水平。

6、安装导轨架:导轨架的安装利用吊笼顶吊杆,把标准节吊起

就位固定,随着导轨架的升高,应按要求每间距9.048m 安一附着架,按要求紧固。

7、附着架与结构连接见附图1,每安装一道附着架采用经纬仪检查一次导轨架的垂直度。

导轨架垂直度要求

8、当标准节装到要求的高度后(比结构高出6 米),将天轮安装好,并用钢丝绳挂好配重,调节好长度。

9、设限位碰块的安装,保证安全运行。

10、安装完后进行全面检查各紧固件的紧固情况,检查各限位,电气联锁装置工作是否正确无误。

11、经检查无误后,搭设转料平台,平台的搭设应平整、稳固,保证上下方便。

12、全部工序完成后,报安监部门及劳动局验收、签证后投入使用。

五、安装注意事项

1、在安装期间,绝对不准许与安装工作无关的人员使用升降机。

2、驱动吊笼运行必须将加节按钮盒移至吊笼顶部操纵,不允许在吊笼内操纵。

3、不允许在五级风以上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安装。

4、利用设置在吊笼顶部的吊杆进行吊装时,最大起重量为180kg,不得超载。

5、任何人不准站在悬吊物下,或在悬吊物下行走。

6、安装吊杆上有悬挂物时,不得开动吊笼。

7、吊笼运行时,人员的头部、手及装运的物体绝对不准伸出吊笼护栏。

8 、各工种人员必须服从指挥,紧密配合,严格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9、安装完试验前,须将吊笼上升到安全高度,以确保吊笼在试验时,不会撞主缓冲弹簧。

10、试验时,吊笼中和围栏内不准有人,采用地面操纵。

11、每次试验后,防坠安全器必须正确及时地复位。

六、基座排水措施

为了使基础免受雨水浸泡,在基础四周做排水沟,排水沟宽300mm,深度为200mm,并设400×400×400 集水坑,下雨后基坑内的雨水及时抽走。

七、电梯使用期间的观测

1、 电梯安装完后进行沉降观测,并做好测量记录,前期使用每天不少于2 次观测,以后视沉降情况确定观测时间。

2、降雨后必须立即观测,如发现有问题,立即报告主管部门,以便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八、电梯使用期间,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必须受过专业培训,能熟练地操作升降机。

2、持有劳动部门认可的施工升降机架驶执照方可操作。

3、五级以上大风,不得操作升降机。

4、在未保养和维修前不能操作升降机。

5、在未经日常检查前不能操作升降机。

6、吊笼载荷和乘客超过标牌规定数时不能操作升降机。

7、发现故障或危及安全的情况时,应立即报告现场的安全负责人,在未排除故障前不得操作升降机。

8、在修理或更换部件时不得操作升降机。

9、坚持定期的检查和保养制度。

10、地面缓冲装置应正常有效,不得被建筑垃圾淹没或阻碍。

11、升降机严禁带病工作。

12、严禁酒后操作。

九、拆卸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拆卸的方式.顺序和安装的方式顺序相反。

2、在拆除区域周围用警戒绳围住,挂上“注意头顶掉物”的标牌。

3、在拆卸期间,不允许与拆卸工作无关的人员使用升降机。

4、不要让任何人站在悬吊物下。

5、在拆下的部件被吊入到吊笼顶板上之前,不准驱动升降机吊笼。

6、在吊笼运行时,不允许将被拆卸部件悬挂在安装吊杆上。

7、电气拆卸必须是持证的电气施工员方可拆卸。

预埋件 附图1:附着架连接及附墙座预埋

参考文献:【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变配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M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9-0137-02

1 施工准备

施工前熟悉与本安装工程有关的设计图纸及资料,认真研究设计图纸的设计内容及施工要求,对设计施工图纸中选用的电气设备和主要材料等进行详细准确的统计,并报有关部门审核。认真细致地了解施工现场情况,准备好施工工具、材料及人员的调配,以及安装调试所需的技术资料、仪器、仪表及试验工具等。根据分项工程,编制好技术交底资料,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认真讲解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及施工方法,并有书面资料。熟悉有关电气工程的技术规范及施工工艺标准。认真研究、改革创新、积极使用新工艺、新方法、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2 施工工艺

施工全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设备安装阶段、试验调试阶段。

2.1 变压器安装工程

1)变压器的搬运

变压器的搬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大型变压器的运输和装卸,其条件要作充分调查,并编写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在施工现场,对变压器的搬运应采用起重运输机械。变压器短距离搬运可利用底座滚轮,在搬运轨道上牵引,前进速度不应超过0.2km/h。牵引的着力点应在变压器重心以下,所需水平牵引力可按每吨运输重量实际估算。

2)变压器安装前的检查与保管

变压器到达现场后,应及时对其进行检查。变压器的外表不应有机械损伤,轮距应与设计轨距相符。如果变压器运到现场不能很快安装,应对其进行妥善保管。

3)变压器的器身检查

变压器在进行器身检查时,要选择良好的天气进行,场地周围应清洁,并有防尘措施,检查前应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

4)变压器就位安装

变压器经过上述一系列检查之后,若无异常,即可就位安装。变压器的基础导轨应水平,轨距应与变压器轮距相吻合。变压器就位时,应注意其方位和距墙尺寸与设计图纸相符,允许误差为±25mm。变压器就位符合要求后,应用止轮器将变压器固定。装接高、低压母线。变压器工作零线与中性接地线,应分别敷设。工作零线选用绝缘导线。变压器基础轨道应和接地干线连接。接地线的材料选用扁钢,并应连接牢固。

2.2 封闭插接母线安装工程

1)设备部件检查

根据装箱单检查设备及附件,其规格、数量、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发现设备及附件不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时,必须进行妥善处理,经过设计认可后再进行安装。

2)吊架制作及安装

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现场结构类型,吊架应采用角钢制作。(门型架型式)。吊架上钻孔应用台钻或手电钻钻孔,不得用气焊割孔,孔径不得大于固定螺栓直径2mm。封闭插接母线的拐弯处以及与设备连接处必须加支架固定。直段插接母线的吊架距离应为1.5m。膨胀螺栓固定吊架不少于两条,膨胀螺栓应加平垫和弹簧垫,吊架应用双螺母来紧。吊架预埋件焊接处,应刷防腐漆,油漆均匀无漏刷,不污染建筑物。封闭插接母线外壳的连接,按设计要求选定的保护系统进行安装,地线跨接板连接应牢固,防止其松动,严禁焊接。封闭插座母线外壳两端应与保护地线做可靠的连接。

2.3 成套配电柜安装工程

1)设备开箱检查

设备和器材到达现场后,应存放在室内或能避雨、雪、风、沙的干燥场所。安装前应与建筑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共同进行开箱验收检查;包装及密封应良好,制造厂商的技文件应齐全。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齐全。对检查的全过程,检查结果做好书面记录。

2)二次搬运

应根据配电柜的重量及形体大小,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决定采用运输设备。配电柜吊装时,在柜体上方有吊环时,吊索应穿过吊环,无吊环时,吊索应挂在四角主要承力结构处,不得将吊索挂在设备部件上吊装,吊索的绳长应一致,以防受力不均,使配电柜本体变型或损坏部件。配电柜在搬运过程中要固定牢靠,防止磕碰,避免元件、仪表及油漆的损坏。

3)基础型钢制作安装

成套配电柜在室内的位置要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配电柜需要安装在基础型钢上,型钢可根据配电柜的尺寸及钢材规格大小而定,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选用10号槽钢制作。制作时先将有弯的型钢矫正矫直,再按图纸要求预制加工好基础型钢,并进行除锈。

安装基础型钢时,应用水平尺找正、找平。基础型钢的位置偏差及不平行度在全长时,应小于5mm,基础型钢顶部应高出室内抹平地面10mm,手推车式套装配电柜应与抹平地面相平。型钢埋设及接地线焊接处外露部分应涮好防锈漆,并涮两遍油漆。

4)成套配电柜的安装

组立配电柜应在稳固基础型钢的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立配电柜之前,先按图纸规定的顺序将配电柜作好标记,然后放置到要安装的位置上。配电柜成列安装时,可先把每个柜调整到大致的位置上,就位后再精确地调整第一面柜,再以第一面柜的柜面为标准逐台进行调整。在基础型钢上安装柜体,采用螺栓连接,紧固件应是镀锌制品,并采用标准件。根据柜底固定螺孔尺寸,在基础型钢上钻孔。用M16镀锌螺栓固定。

配电柜组立安装后,盘柜面每米高的垂直度应小于1.5mm,相邻两柜顶部的水平偏差应小于2mm,柜顶部水平偏差应小于5mm。配电柜固定好后,应进行内部清扫,用抹布将各种设备擦干净。柜内不应有杂物。同时应检查机械活动部分是否灵活,导线连接是否紧固。

5)成套配电柜二次配线

按图敷设柜与柜之间的控制电缆连接线。控制电缆线校对后,将每根芯线压接线端子,用镀锌螺丝、平垫圈、弹簧垫连接在每一个端子板上。对每一根控制电缆线,在线的两端处用塑料套管按图打上相应的线号,作为标记。

3 高低压成套设备调试、试验工程

3.1 变压器的交接试验

1)变压器试验项目

测量线圈的直流电阻;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检查三相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和单项变压器引线的极性;测量线圈的绝缘电阻;做线圈的交流耐压试验。

2)变压器送电试运行

变压器第一次投入时,可全压冲击合闸,冲击合闸时一般可由高压侧投入。变压器并列运行前,应该对好相序。变压器空载运行24小时,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3)变压器验收

变压器送电后24小时,无异常情况,应办理验收手续。验收时,应移交各种资料及文件。

4)质量保证

电力变压器及其附件的试验调整和器身检查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并列运行的变压器必须符合并列条件。变压器本体安装应符合施工规范和施工工艺标准。变压器与线路连接应符合施工规范和施工工艺标准。

3.2 封闭插接母线试运行及验收

封闭插接母线安装完成后,应整理、清扫干净,用摇表检测相间、相对地的绝缘电阻值,并做好记录。

质量保证:封闭插接母线外壳地线连接紧密,无遗漏,母线绝缘电阻值大于0.5M欧。封闭插接母线的连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3.3 成套配电柜的试验及验收

1)成套配电柜的试验调整

试验内容有高压柜、母线、避雷器、高压瓷瓶、电压电流正感器、高压开关等。调整内容有过流继电器调整、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调整以及机械加锁调整。

2)送电运行及验收

验收、送电空载运行24小时,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交建设单位使用。同时提交变更洽商记录,产品合格证、说明书、试验报告单等技术资料。

3)质量保证

成套配电柜的试验调整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成套配电柜内设备的导电接触面与外部母线连接处必须接触紧密。成栗配电柜的设备及接线,完整齐全、固定可靠、操作部分动作灵活准确。电源柜母线的相序排列一致,相对排列的柜母线的相序排列对称、母线包标正确。柜及其支架接地支线敷设,连接紧密、牢固、接地线截面选用正确,单线系统图正确、清晰。

3.4 变配电系统调试

10kV变配电系统的调试,主要是对各保护装置进行调试和整个变配电系统的试运行。

电流维电保护装置调试;零离电流保护系统调试;变配电系统试运行

1)模拟试运行

在一次主回路不带电情况下,对所有二次回路输入规定的操作电源,以模拟运行方式进行故障动作,检查其工作性能。

2)带电试运行

变配电系统带电试运行应选进行24小时的空载试运行。运行无异常,则可切断高压电源,再重复检查一次所有设备和元件,认为正常后,再重新投入接通高压电源,并分别合上各输出隔离开关,逐渐地增加负载至一定容量后运行72小时,若无异常情况,即认为系统调试符合要求,可以支付投入使用。

3)编写调试记录报告

调试人员应按交接试验规定项目,根据实际试验结果,在试运行前整理编写各类调试报告,每项调试结果均应由调试人员填写结论,总的系统报告由调试负责人提出结论性意见。

4 质量保证措施

选择技术水平好、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材料及设备检验制度,并及时向业主代表和监理方提供材质证明和试验报告。开展质量评比活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按“一案”之工序方法组织施工,达到超前管理要求。

密切与监理部门配合,不断听取监理部门对工程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及时纠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密切与设计单位联系,及时排除设计中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质检员对质量总是多发点,实行点对点100%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5 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有很多,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一定要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类似的不良状况的出现。同时施工的过程中做到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加强质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李伟武.探讨供电系统变压器安装及缺陷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

[2]田健楠.10kV配电线路检修作业时对接地措施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覆土厚度不足;减振措施;轨道刚度;过渡段;动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 U213 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既有宁启线原设计时速为120km,后经提速改造,部分地段时速提高到140km-160km,本次改造,既有宁启线进行第二次提速改造,速度目标值达200km。

由于既有宁启线设计时速为120km,标准较低,大量涵洞填土厚度不足1.2m,以至有砟轨道刚度过大而弹性不足,列车通过时振动较大,不满足规范《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函[2005]285号)5.1.4条的规定,不适应时速200km线路的要求,轨道需进行采取减振措施,减小列车因“刚度突变”对轨道及桥梁基础的冲击,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旅客舒适度,确保行车安全。

根据《既有线提速200km/h技术条件》(试行)(铁科技函[2006]747号),对于填方厚度在0.6~1.2m的涵洞,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线路在涵洞处的刚度平顺性。具体有两种方法:①在涵顶轨枕增设枕下胶垫,即采用弹性轨枕;②在涵顶铺设道砟垫。

本报告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所进行的列车-轨道-路涵过渡段动力分析结果。主要计算比较了时速200km高速动车组通过不同填土厚度、不同加固措施(不加固、弹性轨枕加固、道砟垫加固)路涵过渡段及涵洞时,机车车辆运行安全舒适性指标、轨道、涵洞、路基主要动力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就宁启线路涵过渡段对时速200km提速的适应性及加固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意见与建议,为宁启线200km/h提速改造方案提供技术决策依据与参考。

1. 宁启线线路基本情况及提速改造初步方案

1.1推荐方案

宁启线既有线宁海段60kg/m钢轨、海通段50kg/m钢轨,普通线路,铺设II型轨枕,轨枕质量为258.66kg,轨枕平均底宽为0.275m,采用普通碎石道床,道床密度约为1800kg/m3。

宁启线填士厚度不足0.65~1.2m的涵洞共有442处,其中新建地段272处,既有线改建地段170处。

经研究,填士厚度在0.65~1.2m 涵洞轨道结构采用采用弹性轨枕。

1.2主要方案简介

⑴混凝土宽轨枕

混凝土宽轨枕轨道具有与整体道床轨道相近的优点,其轨道稳定性高、维修作业量少。

混凝土宽轨枕,其宽度与长度之比值大于1/7,铺设在道床上的工作状态已属板的范畴。因此,密排铺设在经压实的道床上的宽轨枕轨道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宽轨枕扩大了轨枕的支承面积,可以有效降低道床应力,使宽轨枕轨道的永久变形的速率和绝对值也都比混凝土枕小,轨道平顺性好、稳定性高。宽轨枕的自重大,轨排的框架横向阻力约为混凝土枕的2倍。与无缝线路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轨道的稳定性。

⑵弹性长轨枕

在轨枕端部设置弹性垫或橡胶套靴。弹性轨枕改善了钢轨支点的弹性。

优点:施工便捷,工程造价较低。

缺点:因参振质量较小,减振效果较差。养护维修道砟捣固时容易损坏弹性垫板或橡胶套靴。

图1.2-1我国铁路Ⅱ型混凝土 枕下弹性垫板

⑶道砟垫

道砟垫是一种减振垫,通常设置在道砟下。其材质一般为天然橡胶加配方制成。垫板顶面为平面,垫板底面根据性能要求制成不同几何形状的实体,如图所示。其弹性性能根据橡胶材质的刚度决定。在列车荷载作用下,道砟垫产生几何变形及其阻尼效应取得减振效果。

道砟垫技术起源于德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德国卡棱贝格公司的道砟垫先后应用于欧美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台湾高速铁路。

图 1.2-2德国卡棱贝格公司的道砟垫

道砟垫自振频率较低,一般为8~14HZ之间,减振效果好,工程造价约1500元/m2,使用寿命长(经德国2006年对1975年铺设的异性道砟垫的测试,二者减振效能相当,寿命可达30年以上),方便施工,免维修或少维修。近年来已引起我国工程界的重视,开始将道砟垫应用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和国铁客运专线。

如成灌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均取得应用。

图1.2-3铺设在路基地段碎石道床的道碴垫

2.动力学分析模型

2.1机车车辆模型

与列车竖向振动相关的自由度包括车体及构架的沉浮、点头,以及轮对的沉浮,即每辆四轴车有10个自由度(见图4),对于机车车辆组成的车列,则为10*m个自由度,其中m为机车车辆数。

图2.1-1机车车辆垂向振动模型

2.2路涵过渡段动力学模型

路涵过渡段动力学模型见图5,其大样图见图6,钢轨、轨枕、涵洞均以梁单元模拟,钢轨与轨枕、轨枕与道床、道床与涵洞、道床与路基之间均以线性弹簧-阻尼单元模拟。

图2.2-1路涵过渡段动力学模型

图2.2-2路涵过渡段动力学模型大样图

2.3轮轨关系模型

轮轨垂向作用力由著名的赫兹非线性弹簧接触理论所确定。

(1)

式中:G—轮轨接触常数();

t时刻第j位车轮的位移(m);

t时刻第j位车轮下钢轨的位移(m);

—轮轨界面存在不平顺

2.4轨道不平顺模型

整修后的提速线路轨道几何状态良好,具有较高标准,在本次动力仿真计算中,由于尚无该段实测不平顺资料,本课题采用美国AAR六级谱来进行路涵过渡段随机不平顺的模拟。

另外,路涵过渡段还有可能发生工后沉降,对列车-轨道-涵洞过渡段动力性能有极大影响,为此,参考国内外路桥过渡段力学模型研究成果,本报告还考虑了路涵过渡段工后沉降的不利影响。

2.5轨道随机不平顺模型数值模拟

首先根据轨道随机不平顺功率谱求出频谱的幅值和随机相位,然后再通过傅里叶逆变换得到轨道不平顺的时域模拟样本。

2.6列车-轨道-路涵过渡段系统动力学模型初始条件

在机车车辆各部件的质心处施加自重荷载,在路涵过渡段基础处施加工后沉降荷载,以列车自重荷载和路涵过渡段基础处工后沉降荷载作用下的静平衡位置为初始条件,即先进行在列车列车自重荷载和路涵过渡段基础处工后沉降荷载作用下静力计算,计算结果作为动力分析的初始条件。

2.7列车-轨道-路涵过渡段系统动力学模型竖向振动方程组的建立及求解

车辆空间振动总势能包括车体、构架和轮对的惯性力势能和重力势能以及车辆悬挂系统的弹性应变能和阻尼力势能。据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对车辆总势能的表达式进行一阶变分,并运用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即可得到车辆竖向振动方程组。

运用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和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分别组集钢轨、轨枕、道床、涵洞、路基及连接弹簧-阻尼单元的刚度矩阵、阻尼矩阵、质量矩阵以及节点荷载列阵,可得轨道及下部基础系统竖向振动方程组。

以轮轨关系模型为纽带,采用交叉迭代法进行车辆振动方程组和路涵过渡段系统振动方程组的求解。

3.列车与线路动力性能评定标准

机车车辆在轨道上的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一般可采用轮重减载率、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轮轨垂向力、道床顶面应力、路基顶面应力及涵洞顶板应力等指标来评定。

参考西南交通大学及国内相关规范的相关规定,本报告采用的评定标准如下所示。

⑴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取为0.13g。

⑵动态轮重减载率取为0.9。

⑶轮轨垂向力取为250kN。

⑷道床顶面应力取为0.5MPa。

⑸路基顶面应力取为0.15MPa。

⑹桥梁振动加速度取为0.35g。

⑺钢轨最大位移取为2.0mm。

4.仿真研究

4.1仿真计算方案

仿真计算方案见表1,一共15种工况。

表4.1-1仿真计算方案

工况 填士厚度 涵洞改造方案

1 0.65 宽轨枕

2 0.65 弹性宽轨枕

3 0.65 宽轨枕+道砟垫

4 0.65-0.8 普通轨枕

5 0.65-0.8 弹性轨枕

6 0.65-0.8 普通轨枕+道砟垫

7 0.65-0.8 宽轨枕

8 0.65-0.8 弹性宽轨枕

9 0.65-0.8 宽轨枕+道砟垫

10 0.8-1.2 普通轨枕

11 0.8-1.2 弹性轨枕

12 0.8-1.2 普通轨枕+道砟垫

13 0.8-1.2 宽轨枕

14 0.8-1.2 弹性宽轨枕

15 0.8-1.2 宽轨枕+道砟垫

4.2计算结果

表 4.2-1 不同方案计算结果对比(填士厚度0.65m及以下)

方案 1 2 3

车体最大加速度(g) 0.122 0.118 0.117

最大轮轨力(kN) 139.666 138.026 136.551

轮重减载率 0.493 0.468 0.446

钢轨最大位移(mm) 1.083 1.772 1.613

钢轨最大位移(mm) 1.083 1.772 1.613

轨枕振动加速度(g) 5.944 17.064 11.360

道床振动加速度(g) 2.445 0.794 10.627

涵洞最大振动加速度(g) 0.513 0.274 0.13

道床顶面最大应力(Mpa) 0.176 0.112 0.179

路基顶面最大应力(Mpa) 0.086 0.066 0.074

表 4.2-2 不同方案计算结果对比(填士厚度0.65-0.8m)

方案 4 5 6 7 8 9

车体最大加速度(g) 0.122 0.12 0.115 0.122 0.118 0.117

最大轮轨力(kN) 139.655 138.094 136.401 139.662 138.023 136.546

轮重减载率 0.493 0.457 0.445 0.493 0.468 0.447

钢轨最大位移(mm) 1.173 1.585 2.257 1.15 1.862 1.654

钢轨最大位移(mm) 1.173 1.585 2.257 1.150 1.862 1.654

轨枕振动加速度(g) 11.048 22.267 8.614 9.566 16.835 6.919

道床振动加速度(g) 2.272 1.230 8.936 2.476 0.733 7.768

涵洞最大振动加速度(g) 0.479 0.264 0.106 0.402 0.158 0.092

道床顶面最大应力(Mpa) 0.340 0.278 0.370 0.169 0.111 0.171

路基顶面最大应力(Mpa) 0.088 0.082 0.069 0.085 0.064 0.068

表 4.2-3 不同方案计算结果对比(填士厚度0.8-1.2m)

方案 10 11 12 13 14 15

车体最大加速度(g) 0.096 0.094 0.09 0.096 0.093 0.093

最大轮轨力(kN) 138.47 137.205 135.815 138.478 137.134 135.956

轮重减载率 0.476 0.444 0.437 0.476 0.455 0.438

钢轨最大位移(mm) 1.203 1.613 2.194 1.176 1.905 1.662

钢轨最大位移(mm) 1.203 1.613 2.194 1.176 1.905 1.662

轨枕振动加速度(g) 11.521 22.512 9.135 11.280 16.744 8.549

道床振动加速度(g) 2.288 1.464 8.395 2.645 0.782 6.667

涵洞最大振动加速度(g) 0.446 0.244 0.138 0.407 0.154 0.130

道床顶面最大应力(Mpa) 0.333 0.275 0.346 0.168 0.112 0.167

路基顶面最大应力(Mpa) 0.088 0.082 0.065 0.086 0.064 0.071

5.计算结果分析

(1)列车以200km/h速度通过填士厚度在0.65m以下的路涵过渡段,当不采用减振措施(方案1)时,涵洞顶面振动加速度超过限值0.35g,不能满足时速200km/h线路要求;列车以200km/h速度通过填士厚度在0.65m以下的路涵过渡段,当采用弹性宽轨枕(方案2)及宽轨枕+道砟垫方案(方案3)时,各项计算结果均满足相关规定要求,方案能满足时速200km/h线路要求。

(2)列车以200km/h速度通过填士厚度在0.65m-0.8m的路涵过渡段,当采用不减振措施方案(方案4、方案7),涵洞顶面振动加速度超过限值0.35g,不能满足时速200km/h线路要求;其余方案各项计算结果均满足相关规定要求,能满足时速200km/h线路要求。

(3)列车以200km/h速度通过填士厚度在0.8m-1.2m的路涵过渡段,当采用不减振措施方案(方案10、方案13),涵洞顶面振动加速度超过限值0.35g,不能满足时速200km/h线路要求;其余方案各项计算结果均满足相关规定要求,能满足时速200km/h线路要求。

(4)道砟垫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基础(路基及涵洞)的振动加速度及作用在下部基础上的垂向应力。

(5)弹性轨枕方案可以有效降低道床及道床下部基础(路基及涵洞)的振动加速度,但下部基础的减振效果不如道砟垫。

6.轨道过渡段

在路基与桥涵结构的连接处,由于轨道垂向刚度不同和工后沉降不同而出现沉降差,形成轨面弯折变形,导致轨道不平顺,增大钢轨弯曲应力,加剧列车通过时的颠簸和振动,轨道的不良振动又通过列车传递给桥梁,进一步提高了列车对桥梁的振动和冲击,降低了行车的舒适性、平稳性与安全性。

为了实现轨道刚度过渡、解决工后差异沉降、提高行车安全性、平稳性,提高旅客舒适度,应在路涵之间设置一定长度的缓冲区即过渡段。

在过渡段范围内,通过改变弹性长轨枕橡胶刚度的方式,实现刚度过渡。根据《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并参照国内既有线提速工程实际经验,本次过渡段设计长度2h+3~5m(h为路基填土高度)。

以下为过渡段示意图。

图6-1 弹性长轨枕过渡段示意图

7.既有线施工方便性

既有线上施工,必须在不中断运营的条件下进行,本次各类方案的施工均比较简单方便,均能满足此要求。综合比较,施工较为复杂的是道砟垫的铺设。

由于道砟垫铺设在涵洞顶或路基面上,道砟必须全部扒除。为确保无缝线路稳定,施工时须采取轨道加强措施,如增设临时绝缘轨距拉杆、严密监察轨温、避免高温作业等。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道砟垫施工采取分段铺设的方法。分段将既有道砟拨开后铺设道砟垫,然后清筛、回填、捣固道砟、铺砂夹碎石调整层。道砟垫施工速度快,无需大规模的施工过渡措施。

8.经济分析

经测算,轨道减振三种方案的经济指标如下表5所示:

表8-1 经济指标比较表

类别 测算指标

万元/km 原批复指标

万元/km

轨道 正线

其中 新线

1、覆土厚度<0.65m

新铺60kg/m100m无孔新钢轨每公里1760根钢筋混凝土宽轨枕(弹条Ⅱ型扣件)+道砟垫 1062 198

2、覆土厚度:0.65m~0.8m

新铺60kg/m100m无孔新钢轨每公里1667根/公里、Ⅲa型钢筋混凝土轨枕(弹条Ⅱ型扣件)+道砟垫 1031 198

3、覆土厚度:0.8m~1.2m

新铺60kg/m100m无孔新钢轨每公里1667根/公里、Ⅲa型弹性长轨枕轨枕(弹条Ⅱ型扣件) 238 198

既有线

1、覆土厚度<0.65m

新铺60kg/m100m无孔新钢轨每公里1760根钢筋混凝土宽轨枕(弹条Ⅱ型扣件)+道砟垫 1109 177

2、覆土厚度:0.65m~0.8m

新铺60kg/m100m无孔新钢轨每公里1667根/公里、Ⅲa型钢筋混凝土轨枕(弹条Ⅱ型扣件)+道砟垫 1144 177

3、覆土厚度:0.8m~1.2m

新铺60kg/m100m无孔新钢轨每公里1667根/公里、Ⅲa型弹性长轨枕轨枕(弹条Ⅱ型扣件) 220 177

轨枕+道砟垫的方案减振性能好,但工程造价较高,经济指标高达1000万元/铺轨公里,轨道在使用大型机械进行养护维修工作时,需注意不得损坏道砟垫。弹性长轨枕方案减振效果不如道砟垫好,但其造价较低,与普通长轨枕方案相比,经济指标仅增加43万元/铺轨公里。

9.应用情况

9.1宽轨枕

我国自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研制混凝土宽轨枕。混凝土宽轨枕宽度约为普通混凝土枕的两倍,铺设混凝土宽轨枕,可大幅降低道床应力,减小道床变形,

混凝土宽轨枕多用于站线,自1963年开始陆续在长大隧道内采用混凝土宽轨枕,继而在运输繁忙和干线和重载铁路上大量推广使用。随着铁路运营速度的不断提高和养路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宽轨枕的明显缺点逐渐显现,其缺点主要如下:

⑴施工精度要求高;

⑵无法进行大机养护作业;

⑶混凝土宽轨枕地段轨道一旦产生暗坑吊空等病害,整治困难。

9.2 道床垫

道砟垫减振技术于上世纪最早在德国应用,并先后应用于欧洲许多国家。例如著名的有砟轨道卡棱贝格道砟垫于上世纪70年代已经应用于德国铁路。目前应用于德国的有砟轨道中速度最高的项目为卡尔斯鲁厄巴塞尔铁路,设计速度目标值为280km/h,历时12年,弹性衰减较小。德国的“汉诺威-柏林”的快速线的减振型轨道结构施工后测试数据为:

⑴未铺设减振垫的情况下,列车以2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通过时梁面的振动加速度是4m/s2。

⑵铺有减振垫的情况下,列车以2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通过时梁面振动加速度是1m/s2。

我国引进道砟垫减振技术时间较晚,因此工程实例较少。如新建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最高设计速度为200公里/小时,已于2010年5月建成通车。为了减轻对环境振动的影响,在无砟轨道结构设计中,在下行线红光车站郫县出站端铺设了200m。浙江天铁实业有限公司和德国卡棱贝格公司合作生产的无砟轨道弹性减振垫。2010年3月铁科院对无砟轨道弹性减振垫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CRTSⅠ型减振板式无砟轨道底座加速度幅值分别为减振板1.14m/s2,非减振板为12.39m/s2,加速度幅值减少11.25 m/s2。

西南交大的2010年6月对成灌铁路无砟轨道弹性减振垫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见表6。

表9.2-1轨道结构振动

车速(km/h) 车型/行别 最大加速度的平均值(m/s2) 最大振级(dB)

减振地段 未减振地段 减振地段 未减振地段

钢轨 120 动车/下行 1403 1359

轨道板 41.3 36.8

底座板 1.49 13.06 123.1 143.2

桥梁梁面 0.69 1.29

由表6可以看出,铺设弹性减振垫区段相对于未铺设区段的轨道振动,以减振垫为分界,轨道上部结构振动变化不十分明显(减振区段钢轨、轨道板振动加速度最大值略大),但下部结构的振动明显减弱,底座板振动最大加速度的平均值减振区段为1.49m/s2,未减振区段为13.06 m/s2;桥梁梁面加速度最大加速度的平均值减振区段为0.69m/s2,未减振区段为1.29 m/s2;底座板最大振级减小约20.1dB。

从轨道结构振动加速度变化,可看出减振垫对减振垫上下轨道结构振动传递的减振效果十分明显。

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国铁客运专线。高速铁路规定通过居民区的高架桥有砟轨道道砟下铺设厚度为2.5cm的胶垫。如成灌客运专线、深圳地铁5号线停车场有砟轨道。我国台湾高铁也应用了道砟垫技术。

9.3 弹性轨枕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在混凝土枕下覆置弹性垫板的弹性轨枕,并先后在沈阳、北京、上海铁路局干线上及攀矿矿山重载轨道接头部位进行了试铺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于1995年制定了《铁路混凝土轨枕枕下弹性垫板》(TB/T2629-1995)标准。标准中规定了Ⅱ型枕枕下垫板的型式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验收规则等。

理论研究和试铺试验结果表明,铺设弹性轨枕尤其是在钢轨接头部位使用,不仅改善了列车冲击振动在有砟轨道结构中的传递特性,也改善了钢轨、轨枕、道床的振动响应特性,显现出明显的隔振、减振效果。此外,对于减轻枕底道砟粉化,减小道床残余变形积累速率,提高道床稳定性,减少轨道维修工作量等都十分有利。

弹性轨枕由枕下弹性垫板和轨枕组成,适用于Ⅱ、Ⅲ型轨枕及轨枕板线路。取得较好效果。枕下弹性垫板静刚度约为50~90kN/mm。

弹性轨枕已在广州、上海、济南、北京、西安等铁路局等提速工程中使用于覆土厚度不足地段,在新建高速铁路如京沪高铁搭胜关大桥、沪汉蓉铁路的桥梁地段等均有弹性长轨枕铺设。

近年来部分工程弹性长轨枕使用量见以下表7。

表9.3-1弹性长轨枕应用

序号 项目简称 数量(根)

1 京九线武汉局 10870

2 广州新客站 17312

3 京沪高速 11973

4 石武新建郑州东站 3518

5 湘桂永柳段 44809

6 合肥枢纽 88054

10.对宁启线时速200km提速改造工程涵洞减振方案的预评估与建议

(1)从施工的方便性、可行性和运营的安全性考虑,弹性长轨枕仅更换轨枕,无需挖除道砟;道砟垫在既有线上施工需挖除道砟,安全措施及费用大大增加

(2)从工后沉降差异方面考虑,新建线路路基工后沉降尚未完成,采用道砟垫有利于动荷载在路基面的分布,有利于控制差异沉降; 既有线工后沉降已基本完成,采用弹性长轨枕能控制差异沉降。

(3)从工程造价方面考虑,道砟垫方案,工程造价高,经济指标高达1000万元/铺轨公里;弹性长轨枕方案,造价低,与普通长轨枕方案相比,经济指标仅增加43万元/铺轨公里。

(4)从技术和应用情况考虑,

弹性长轨枕在我国已经经历了研发、试铺试验、工程应用及动力测试,在我国铁路高速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提速地段,弹性长轨枕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铺设弹性长轨枕不仅改善了列车冲击振动在有砟轨道结构中的传递特性,也改善了钢轨、轨枕、道床的振动响应特性,显现出明显的隔振、减振效果。此外,对于减轻枕底道砟粉化,减小道床残余变形积累速率,提高道床稳定性,减少轨道维修工作量等都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 南京至南通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图 第六篇 轨道 2013.

[2] 王其昌 钱振地 张雷 罗震 高速有砟轨道弹性轨枕的应用 [J]铁道标准设计 2004(8)

[3] 王午生主编,铁道线路工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71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铁路;路基;技术;防护

一、铁路路基的作用及特点

1.铁路路基的作用

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着轨道和列车荷载,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扩散,与桥梁、隧道和轨道组成铁路线路的整体。路基的稳定性、坚固性和耐久性直接关系到线路的质量、列车的正常运行及安全,因此路基是保证列车安全、畅通的主要建筑物。

2.路基工程的特点

1)路基是一种建筑在岩土地基上的岩土结构。岩和土都是不连续介质,具有破碎性、孔隙性和多相性,性质复杂多变,不仅由于线路通过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即使同一种岩土,由于气候变化、水位涨落、受力情况等的变化也都会将对其工程性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2)路基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之中,工作环境恶劣。随着铁路的延伸,路基遇到的是各种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及地震区划等条件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因此,路基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绝不能离开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

3)路基同时受静荷载和动荷载的作用。路基上的轨道重量是静荷载,列车荷载是动荷载,动荷载是引起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以饱和粉细砂和软土为基底的路基,其影响更严重。在动荷作用下,基床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并可导致饱和砂土液化,软土触变,使路基失去稳定。

二、路基建筑要求

1路基的平面位置、路肩标高必须与设计的线路平面、纵剖面相符合。路基面必须平顺,并有足够宽度。路基上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保证铁路建筑限界。

2.路基必须是坚实、稳固和耐久的建筑物。

3.各种排水设施的排水必须畅通。

4.技术、经济必须力求合理。在保证路基坚实稳固、耐久,保证安全行车的前提下,力求工程数量最小,造价最低。

三、地基处理

3.1一般规定

1)施工前应熟悉有关施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和收集地下管线、构造物等资料;并结合工程情况,了解本地区地基处理经验和类似工程的施工情况。

2)工程材料必须按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检测,合格材料方可用于工程。所有运至工地的材料必须分类堆放,妥善保管。

3.2换填

1)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并将底部整平。当底部起伏较大,可设置台阶或缓坡,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底部的开挖宽度不得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

2)换填范围及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应对需换填土层范围及深度进行核实,当与设计不符时,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变更设计手续。

3.3碎石垫层

1)碎石垫层施工前应将基底清理、整平,并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底碾压及土拱。

2)碎石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有机杂质。

3)碎石垫层应采用分层填筑压实施工。分层厚度、压实遍数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4)在碎石垫层填筑或填筑完后必须及时完成两侧干砌片石护坡,并同时做好反滤层。

3.4粉体喷射搅拌桩

1)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测量放样、平整地表、清除障碍物。b.取样进行室内配方试验,确定试桩配合比。c.固化剂的种类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质量合格证。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和变质的固化剂。d.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各项操作技术参数,检验成桩效果。试桩不得少于2根。

2)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启动钻机,钻头正转,待搅拌钻头接近地面,启动自动记录仪,空压机送气,下沉钻进至设计深度,关闭送气阀门,打开送料阀门,喷送加固粉料至钻头。b.继续喷粉、钻头反转搅拌提升至桩顶或停灰面,停止喷粉。c.重复搅拌下沉至设计复搅深度。d.反钻提升进行二次搅拌,直至桩顶。

3)施工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严格控制钻进速度、提升速度、喷粉量及空气压力,确保成桩质量。b.控制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c.随时检查加固料用量、桩长、复搅长度,评定成桩质量。如有不合格桩或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桩或其它处理措施。

3.5强夯

1)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依据设计高程及预先估计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量,确定夯前地面高程,进行场地平整。b.夯锤的重量应按欲加固的土层的深度、土的性质及夯锤落距选定,夯锤底面宜采用圆形,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c.施工前,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各项参数。

2)强夯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强夯设备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b.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完成一次夯击。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c.平整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d.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

四、铁路路基防护措施

铁路路基防护根据不同的土质、岩性、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不同的防护目的,而选择不同的防护措施。综而言之,铁路路基防护分为坡面防护、冲刷防护、风沙防护等几大方面。

4.1坡面防护类型坡面防护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一种工程措施。对适宜植物生长而土质较差的路基边坡可采用土工网(垫)植物防护;对不适合植物生长的破碎岩层、易于风化岩层及土质边坡,可设土工格栅挂网喷浆或喷射混凝土防护;对于土质和全风化的岩石边坡,当坡面受雨水冲刷严重或潮湿时,可采用浆砌片石骨架护坡防护。

4.2冲刷防护类型及适用条件位于河流岸边、河滩或水库岸边的铁路路基,因常年或季节性水流冲刷、波浪和渗流的作用,往往对路基造成危害,故应细致地调查勘测、精心分析,提出符合实际的防治措施。冲刷防护方式有:①干砌石护坡。适用于不受主流冲刷的路堤边坡。②浆砌片护坡。适用于主流冲刷及波浪作用强烈的路堤边坡。③抛石。适用于水流方向平顺,无严重局部冲刷,已被水浸的路堤边坡。④石笼。适用于既受洪水冲刷又缺少大石料的区段。⑤挡水墙。适用于峡谷急流和水流冲刷严重地段。

4.3风沙防护类型及适用条件铁路路基本体风沙防护措施类型:①粉砂、细砂填筑的路堤边坡及粉细砂地层路堑边坡,可选用土工网(垫)等作风蚀防护层。②在沙层含水量大于2%的风沙区,应采用土工网与植物相结合的防护措施。铁路路基两侧防沙工程应采取固沙与阻沙相结合的防护措施:①固沙措施宜采用土工网(垫)等覆盖于沙面或沙地上固定浮沙。②阻沙措施宜采用土工网方格沙障和高立式土工合成材料防沙网沙障。采用上述两种措施时,宜与营造旱生灌木林相结合,防沙效果才显著。

五、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5.1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5.2严格按施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施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工艺标准,严格科学组织施工。

5.3建立定期和随机的安全检查制度。。

5.4在铁路边挖基础时,要先进行探挖,防止挖断铁路的通讯、信号电缆,发现电缆要做好防护。

5.5严格执行铁路安全、施工安全等有关规定,按路基施工防护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CRTSⅡ型板;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通过水泥乳化沥青砂浆(以下简称CA砂浆)调整垫层将预制轨道板铺设在现场摊铺的支承层或现浇混凝土底座上,并适应ZPW-2000 轨道电路要求的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其中,CA砂浆垫层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结构,主要功能有填充、支撑、承力、传力以及提供适当的弹韧性 ,CA砂浆垫层施工方法是将具有高流动性和匀质性的CA砂浆通过轨道板中间的灌浆孔注入填充到经清洗、通气、封边处理的轨道板与底座间约30 mm 厚的间隙中 ,其施工要点包括:原材料的储存与管理、施工前准备,轨道板的精调、定位、紧压,封边砂浆施工与排气孔设置,底座预湿,CA砂浆的拌制、灌注和养护等。

CA砂浆是一种多组分、多物相的复合材料,其质量的好坏不仅与原材料和砂浆自身的性能有关,而且与施工现场的准备情况、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为指导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的施工,确保CA砂浆垫层的施工质量,本文在总结京沪高速铁路CA砂浆施工经验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施工技术及其控制要点。

1. 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施工工艺

1.1 原材料的储存与管理

1)原材料进厂(场) 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账。台帐内容应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日期、质量证明书编号、复验报告编号等。

2)原材料的储存应按品种、生产厂家分别储存,不同品种、不同生产厂家的原材料不得混装、混堆。干料、乳化沥青、减水剂等应遮光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其中,干料的储存要采取相应的防水、防潮措施,储存时间不宜大于45天,乳化沥青储存罐应配有搅拌设备,定期对乳化沥青进行搅拌,使其均匀。

3) 原材料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其温度应严格控制在限界温度范围内。干料、乳化沥青的进场、贮存与使用温度都宜控制在5℃~30℃。原材料的温度对CA砂浆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温度过高,易导致乳化沥青破乳或工作性能损失过快,影响施工。温度过低,乳化沥青易受冻而破坏其稳定性,同时温度过低对CA砂浆的强度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原材料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温度。

1.2 施工前准备

为保证CA砂浆灌注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充分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1) 质量管理各方建立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

2)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确定和培养专门从事CA砂浆关键工序施工的操作人员和试验检验人员。

3)施工前,针对工程特点、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设计初步灌注方案,进行实尺灌注试验,同时对灌板效果进行揭板检查,检查轨道板与CA砂浆的粘接情况、CA砂浆表面状态、板底砂浆充盈度等,以此确定CA砂浆的灌注工艺是否达标。

1.3 CA砂浆的拌制

CA砂浆的拌制流程下所示:

1检查原材料温度2搅拌车加料3搅拌车水平调整、检查4施工配合比输入搅拌参数设定5选择搅拌方量6CA砂浆搅拌7砂浆匀质性目测、性能检测。不满足时,返回4。

CA砂浆的拌制控制要点主要有:

1) CA砂浆应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拌合,原材料应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设备及计量系统经校核后方可使用,正常使用时每周对设备及计量器具应至少校核一次。

2) 搅拌车加料前,应检查原材料的品质、温度。水、干料、乳化沥青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35 ℃,宜

3) CA砂浆的投料顺序为先加入乳化沥青、水、消泡剂、减水剂,然后加入干料。快搅拌时间约30~70 s。慢搅拌时间约为70~120 s。

1.4 CA砂浆的灌注

CA砂浆灌注前准备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砂浆的灌注质量。砂浆灌注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轨道板的精调、定位、紧压,封边砂浆施工和排气孔设置,底座预湿,安装防污材料和灌注用PVC 管等。

1.4.1 轨道板的精调、定位、紧压

CA砂浆灌注施工前,应提前完成轨道板的精调、定位和压紧等工序。首先,清扫路基面杂物,然后利用精调爪对轨道板6 个点的横向和高低进行调整,轨道板与混凝土支承层的间隙应满足CA砂浆灌注的最大和最小厚度要求。精调轨道板后,分别在板端、板侧中部设置紧压装置,以固定轨道板,防止灌浆或砂浆早期膨胀时轨道板上浮,轨道板的紧压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轨道板紧压

1.4.2 封边砂浆施工和排气孔的设置

在确定轨道板高程及轴向平顺满足要求时,进行封边砂浆的施工,主要是对轨道板的四周和精调爪进行封边。

1) 轨道板四周的封边:轨道板四周封边的主要两种形式为钢模封边和水泥砂浆封边,比较常用的是水泥砂浆封边。采用钢模封边更有利于板底空气的排除,砂浆表面不易出现由于板腔内空气未排净而形成的大气孔。但采用钢模封边时,灌注速度不能太快。灌注速度过快,灌注口形成的砂浆柱过高,会导致砂浆从钢模边溢出。采用水泥砂浆封边见图2,其方法是湿润底座板,使砂浆和底座板能更好地粘结;用薄铁皮或方木挡在板缝处,以防止封边砂浆进入板下;用干塑状砂浆抹成三角形状体,并压实,然后抽去薄铁皮,进行第二次压边,尤其要保证轨道板与砂浆的粘结处要粘结牢固、无缝隙,否则就容易出现砂浆从封边缝隙溢出的现象。此法易于操作,但缺点是封边后要等待砂浆有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灌板操作。

2) 精调爪的封边:为防止灌入板腔的砂浆从精调爪的空隙中流出,造成砂浆灌注不饱满,损坏精调爪,可用硬度较大的海绵剪成“凹”形,在精调爪安装时,放置在精调爪周围。在砂浆封边时,同时完成排气孔的设置。排气孔应设置在轨道板侧面,尽量贴近轨道板板底,一般设置10 个排气孔,排气孔的直径至少为25 mm ,每侧设5个,且应分别设置在板中(1 个) 、板端最远处(2 个) 以及距板端1/4 处(2 个) 。排气孔与水平的夹角在15°左右,以保证灌注时板底空气顺利、完全地排放,如图2,所示:

图2 排气孔的设置

1.4.3 底座预湿

在干燥季节进行CA砂浆灌注前,应对底座和板底采用雾化高压水枪进行充分预湿,但底座表面不能形成明水、积水。预湿后应对灌注孔和观察孔覆盖,防止水分失散。底座预湿不够,砂浆在灌注过程中水分易被底座吸收,砂浆变稠,影响砂浆的流动性,同时底座吸水后其孔中的空气会被置换出来,易在砂浆中形成贯穿的气孔,若预湿太多,底座上有明水,砂浆中的沥青易析出,且易在砂浆中形成夹层。

1.4.4 其他准备工作

1) 安装防污染布和灌注用的PVC 管:为防止灌浆时砂浆泄漏造成砂浆对轨道板的污染,在轨道板灌浆口处覆盖一层土工布,在土工布上掏一个直径20cm 的孔洞安装灌注用的PVC 管。

2) 量测板腔厚度:由于底座板的高程控制误差,每块板的板腔厚度存在差异,砂浆灌注量也不相同,为确保板的一次性灌注,在灌板之前要对板腔厚度进行量测,掌握每块板的砂浆灌注量,便于砂浆适量生产。

3) 确认封边砂浆的强度:CA砂浆灌注前,应确认轨道板高程及轴向平顺满足要求,检查精调爪的受力状态及其紧固程度,并确定封边砂浆有足够强度的情况下方允许灌注。只有当上述准备工作按要求全部完成后,方能进行CA砂浆的灌注。

1.4.5 CA砂浆灌注时的控制要点

1) CA砂浆的灌注应一次完成,且灌注时应持续对砂浆进行低速搅拌。若砂浆分次灌注,则硬化后砂浆中会出现明显的分层线,影响砂浆的整体性。

2) CA砂浆灌注时应通过注入漏斗注入,且浆体应顺着漏斗壁注入,否则灌注时易带入很多气泡,揭板后砂浆表面很多大气孔,砂浆灌注不饱满。

3) 砂浆灌注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灌注一块板宜用3~4 min。当板底砂浆较厚时,灌注时间可适当延长。灌注速度过快易在硬化砂浆表面形成大气泡,影响砂浆的表面状态。灌注速度过慢易在砂浆中形成夹层。砂浆灌注时宜先快后慢,待观察孔中砂浆快接近板底时降低灌注速度,以便排气完全,从而有利于板底砂浆的饱满。

4) 砂浆搅拌完后,应在半小时内完成灌注,不允许将砂浆多次倒运,以免产生更多的气泡。灌注时,除灌浆操作人员外,不允许闲杂人员上轨道板。灌注完成后,在精调装置拆除前,不允许行人上板行走,并应设立显著标志,并有专人负责检查。

5) CA砂浆灌注时,排气孔封堵时间不宜太早,应待板底的空气充分排除后再封堵。过早的封堵排气孔会导致板底砂浆因排气不充分而在砂浆表面形成大孔、空洞。待排气孔封堵完成、注入漏斗砂浆高出板底最高处砂浆一定高度后可停止灌注(注入漏斗高度应能保证灌注后,漏斗中砂浆高于轨道板板底20cm 左右) 。

6) 当气温高于40℃或低于5℃时,不允许进行砂浆灌注施工。雨天不得进行CA砂浆施工,并应对灌注后末硬化的CA砂浆进行覆盖,防止雨水进入轨道板底。砂浆出机温度应控制在35℃以下。灌注时,还应检查轨道板底温度,当温度超过35℃时,不许进行砂浆灌注。

1.5 CA砂浆养护

CA砂浆的养护原则上按自然养护进行。为了防止CA砂浆被冻坏,当日最低气温可能在0 ℃以下时,应对新灌注的砂浆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当CA砂浆膨胀完成后,可拆除紧压装置。当CA砂浆抗压强度达到1.0MPa后,可拆除精调爪。当CA砂浆抗压强度达到3.0MPa以上后方可在轨道板上承重。

2.结语

由于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组成复杂、环境敏感性强,施工要求高,且需要专门的搅拌、灌注设备,需要设计和施工各方及时掌握CA砂浆的施工技术及其控制要点,进而确保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灌注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变压器;安装;调试运行

abstract: the transformer the installation and trial run movement to follow the construction order and the operating procedure, achieves the present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approval standard stipulation, only then moves the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main discussion transformer installment and the debugg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question.

key words: transformer; installment; debugging movement

变压器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力系统通过区域变电站的升压变压器,实现远距离输电到 工业 区和城市 网络 ,多个电站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系统时也要依靠变压器,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本文主要就变压器的安装施工程序和调试运行的技术要求做以下简述。

1变压器的安装

1.1变压器安装前的准备及检查

安装前的准备:熟悉图纸资料,注意图纸和产品技术资料提出的具体施工要求,确定施工方法且进行技术交底;并准备搬运吊装和安装机具及测试器具。

变压器的安全性检查:变压器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随带的技术文件应齐全;应有出厂试验记录;型号规格应和设计相符;备件、附件应完好;干式变压器的局放试验pc值及噪声测试db(a)值应符合设计及标准要求。

变压器外观检查:外表不应有机械损伤;油箱密封良好,带油运输的变压器,油枕油位应正常,无渗漏油现象;所有附件应齐全,瓷体无损伤等;变压器轮距离应与设计轮距相符。

变压器身的检查:变压器到达现场后应进行器身检查。但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才可不进行器身检查:①制造厂规定可不作器身检查者;②容量为1 000 kva及以下,运输中无异常情况;③就地产品作短距离运输时,器身总质量符合要求,运输中无异常情况。

1.2变压器就位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1)变压器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推入室内时要注意高、低侧方向应与变压器室内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装设位置一致,否则变压器推入室内之后再旋转方向就比较困难了。

(2)变压器基础导轨应水平,轨距与变压器轮距相吻合。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气流方向有1 %~1.5 %的升高坡度(制造厂规定不需要安装坡度者除外)。防止气泡积聚在变压器油箱与顶盖间,只要在油枕侧的滚轮下用垫铁垫高即可。垫铁高度可由变压器前后轮中心距离乘以1 %~1.5 %求得。调整时使用千斤顶。

(3)变压器就位符合要求后,将滚轮用能拆卸的制动装置加以固定;不允许用电焊焊死在轨道上。

(4)装接高、低压母线时,母线中心线应与套管中心线相符。母线与变压器套管连接,应用两把扳手,以防止套管中的连接螺栓跟着转动。特别注意不能使套管端部受到额外拉力。

(5)变压器的外壳必须作良好接地。如果变压器的接线组别是y/yo,则还应将接地线与变压器低压侧的零线端子相连。变压器基础轨道亦应和接地干线连接。接地线的材料可用铜绞线(16 mm2或25 mm2)或镀锌扁纲(-40×4),其接触处应搪锡以免锈蚀,并连接牢固。

(6)当需要在变压器顶部工作时,必须用梯子上下,不得攀拉变压器附件;变压器顶部应做好防护措施,严防工具材料跌落,损坏变压器附件。变压器油箱外表面如有油漆剥落,应进行喷漆或补刷。

(7)变压器就位安装完毕后,再次进行外观检查;并用1 kv兆欧表测量各绕组间及绕组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

2变压器送电调试运行

2.1实验内容

(1)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直流电阻。

(2)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

(3)检查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标号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极性。

(4)测量线圈同套管一起的绝缘电阻。

(5)线圈连同套管一起做交流耐压试验。

(6)油箱中绝缘油的试验。

2.2变压器送电调试运行前的检查

(1)检查各种交接试验单据是否齐全、真实合格,变压器一、二次引线相位、相色正确,接地线等压接触良好。

(2)变压器应清理擦拭干净,顶盖上无遗留杂物,本体及附体无缺损,且不渗油。

(3)通风设施安装完毕,工作正常,事故排油设施完好,消防设施齐全。

(4)油浸变压器的油系统油门应拉开,油门指示正确,油位正常。

(5)油浸变压器的电压切换位置处于正常电压档位。

(6)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要求,操作及联动试验正常。

2.3变压器送电调试运行

(1)变压器空载投入冲击试验。即变压器不带负荷投入,所有负荷侧开关应全部拉开。必须进行全电压三次冲击实验,以考核变压器的绝缘和保护装置,第一次投入时由高压侧投入,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少于10 min,经检查无异常情况后,再每隔5 min进行冲击一次,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动作。最后一次进行空载运行24 h。

(2)变压器空载运行检查方法主要是听声音。正常时发出嗡嗡声,而异常时有以下几种情况发生:声音比较大而均匀时,可能是外加电压比较高;声音比较大而嘈杂时,可能是芯部有松动;有吱吱放电声音,可能是芯部和套管表面有闪络;有爆裂声响,可能是芯部击穿现象。

(3)在冲击试验中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二次测电压、变压器油温度等,做好记录。

2.4变压器半负荷调试运行

(1)经过空载冲击试验后,可在空载运行24 h~28 h,如确认无异常便可带半负荷进行运行。

(2)将变压器负荷侧逐渐投入,直至半负荷时止,观察变压器各种保护和测量装置等投入运行情况,并定时检查记录变压器的温升、油位、渗油、冷却器运行,一、二次测电压和负荷电流变化情况,每隔2 h记录一次。

2.5变压器满负荷试运行

(1)经过变压器半负荷通电调试运行符合安全运行规定后,再进行满负荷调试运行。

(2)变压器满负荷调试运行48 h,再次检查变压器温升、油位、渗油、冷却器运行。一、二次测电压和满负荷电流指示正常并每隔2 h记录一次。

(3)经过满负荷试验合格后,即可办理移交手续,方可投入运行。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变压器;安装;调试运行

Abstract: The transformer the installation and trial run movement to follow the construction order and the operating procedure, achieves the present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approval standard stipulation, only then moves the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main discussion transformer installment and the debugg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question.

Key words: transformer; installment; debugging movement

变压器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力系统通过区域变电站的升压变压器,实现远距离输电到工业区和城市网络,多个电站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系统时也要依靠变压器,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本文主要就变压器的安装施工程序和调试运行的技术要求做以下简述。

1变压器的安装

1.1变压器安装前的准备及检查

安装前的准备:熟悉图纸资料,注意图纸和产品技术资料提出的具体施工要求,确定施工方法且进行技术交底;并准备搬运吊装和安装机具及测试器具。

变压器的安全性检查:变压器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随带的技术文件应齐全;应有出厂试验记录;型号规格应和设计相符;备件、附件应完好;干式变压器的局放试验PC值及噪声测试dB(A)值应符合设计及标准要求。

变压器外观检查:外表不应有机械损伤;油箱密封良好,带油运输的变压器,油枕油位应正常,无渗漏油现象;所有附件应齐全,瓷体无损伤等;变压器轮距离应与设计轮距相符。

变压器身的检查:变压器到达现场后应进行器身检查。但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才可不进行器身检查:①制造厂规定可不作器身检查者;②容量为1 000 kVA及以下,运输中无异常情况;③就地产品作短距离运输时,器身总质量符合要求,运输中无异常情况。

1.2变压器就位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1)变压器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推入室内时要注意高、低侧方向应与变压器室内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装设位置一致,否则变压器推入室内之后再旋转方向就比较困难了。

(2)变压器基础导轨应水平,轨距与变压器轮距相吻合。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气流方向有1 %~1.5 %的升高坡度(制造厂规定不需要安装坡度者除外)。防止气泡积聚在变压器油箱与顶盖间,只要在油枕侧的滚轮下用垫铁垫高即可。垫铁高度可由变压器前后轮中心距离乘以1 %~1.5 %求得。调整时使用千斤顶。

(3)变压器就位符合要求后,将滚轮用能拆卸的制动装置加以固定;不允许用电焊焊死在轨道上。

(4)装接高、低压母线时,母线中心线应与套管中心线相符。母线与变压器套管连接,应用两把扳手,以防止套管中的连接螺栓跟着转动。特别注意不能使套管端部受到额外拉力。

(5)变压器的外壳必须作良好接地。如果变压器的接线组别是Y/Yo,则还应将接地线与变压器低压侧的零线端子相连。变压器基础轨道亦应和接地干线连接。接地线的材料可用铜绞线(16 mm2或25 mm2)或镀锌扁纲(-40×4),其接触处应搪锡以免锈蚀,并连接牢固。

(6)当需要在变压器顶部工作时,必须用梯子上下,不得攀拉变压器附件;变压器顶部应做好防护措施,严防工具材料跌落,损坏变压器附件。变压器油箱外表面如有油漆剥落,应进行喷漆或补刷。

(7)变压器就位安装完毕后,再次进行外观检查;并用1 kV兆欧表测量各绕组间及绕组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

2变压器送电调试运行

2.1实验内容

(1)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直流电阻。

(2)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

(3)检查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标号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极性。

(4)测量线圈同套管一起的绝缘电阻。

(5)线圈连同套管一起做交流耐压试验。

(6)油箱中绝缘油的试验。

2.2变压器送电调试运行前的检查

(1)检查各种交接试验单据是否齐全、真实合格,变压器一、二次引线相位、相色正确,接地线等压接触良好。

(2)变压器应清理擦拭干净,顶盖上无遗留杂物,本体及附体无缺损,且不渗油。

(3)通风设施安装完毕,工作正常,事故排油设施完好,消防设施齐全。

(4)油浸变压器的油系统油门应拉开,油门指示正确,油位正常。

(5)油浸变压器的电压切换位置处于正常电压档位。

(6)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要求,操作及联动试验正常。

2.3变压器送电调试运行

(1)变压器空载投入冲击试验。即变压器不带负荷投入,所有负荷侧开关应全部拉开。必须进行全电压三次冲击实验,以考核变压器的绝缘和保护装置,第一次投入时由高压侧投入,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少于10 min,经检查无异常情况后,再每隔5 min进行冲击一次,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动作。最后一次进行空载运行24 h。

(2)变压器空载运行检查方法主要是听声音。正常时发出嗡嗡声,而异常时有以下几种情况发生:声音比较大而均匀时,可能是外加电压比较高;声音比较大而嘈杂时,可能是芯部有松动;有吱吱放电声音,可能是芯部和套管表面有闪络;有爆裂声响,可能是芯部击穿现象。

(3)在冲击试验中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二次测电压、变压器油温度等,做好记录。

2.4变压器半负荷调试运行

(1)经过空载冲击试验后,可在空载运行24 h~28 h,如确认无异常便可带半负荷进行运行。

(2)将变压器负荷侧逐渐投入,直至半负荷时止,观察变压器各种保护和测量装置等投入运行情况,并定时检查记录变压器的温升、油位、渗油、冷却器运行,一、二次测电压和负荷电流变化情况,每隔2 h记录一次。

2.5变压器满负荷试运行

(1)经过变压器半负荷通电调试运行符合安全运行规定后,再进行满负荷调试运行。

(2)变压器满负荷调试运行48 h,再次检查变压器温升、油位、渗油、冷却器运行。一、二次测电压和满负荷电流指示正常并每隔2 h记录一次。

(3)经过满负荷试验合格后,即可办理移交手续,方可投入运行。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变压器;安装;调试运行

abstract: the transformer the installation and trial run movement to follow the construction order and the operating procedure, achieves the present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approval standard stipulation, only then moves the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main discussion transformer installment and the debugg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question.

key words: transformer; installment; debugging movement

变压器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力系统通过区域变电站的升压变压器,实现远距离输电到 工业 区和城市 网络 ,多个电站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系统时也要依靠变压器,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本文主要就变压器的安装施工程序和调试运行的技术要求做以下简述。

1变压器的安装

1.1变压器安装前的准备及检查

安装前的准备:熟悉图纸资料,注意图纸和产品技术资料提出的具体施工要求,确定施工方法且进行技术交底;并准备搬运吊装和安装机具及测试器具。

变压器的安全性检查:变压器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随带的技术文件应齐全;应有出厂试验记录;型号规格应和设计相符;备件、附件应完好;干式变压器的局放试验pc值及噪声测试db(a)值应符合设计及标准要求。

变压器外观检查:外表不应有机械损伤;油箱密封良好,带油运输的变压器,油枕油位应正常,无渗漏油现象;所有附件应齐全,瓷体无损伤等;变压器轮距离应与设计轮距相符。

变压器身的检查:变压器到达现场后应进行器身检查。但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才可不进行器身检查:①制造厂规定可不作器身检查者;②容量为1 000 kva及以下,运输中无异常情况;③就地产品作短距离运输时,器身总质量符合要求,运输中无异常情况。

1.2变压器就位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1)变压器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推入室内时要注意高、低侧方向应与变压器室内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装设位置一致,否则变压器推入室内之后再旋转方向就比较困难了。

(2)变压器基础导轨应水平,轨距与变压器轮距相吻合。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气流方向有1 %~1.5 %的升高坡度(制造厂规定不需要安装坡度者除外)。防止气泡积聚在变压器油箱与顶盖间,只要在油枕侧的滚轮下用垫铁垫高即可。垫铁高度可由变压器前后轮中心距离乘以1 %~1.5 %求得。调整时使用千斤顶。

(3)变压器就位符合要求后,将滚轮用能拆卸的制动装置加以固定;不允许用电焊焊死在轨道上。

(4)装接高、低压母线时,母线中心线应与套管中心线相符。母线与变压器套管连接,应用两把扳手,以防止套管中的连接螺栓跟着转动。特别注意不能使套管端部受到额外拉力。

(5)变压器的外壳必须作良好接地。如果变压器的接线组别是y/yo,则还应将接地线与变压器低压侧的零线端子相连。变压器基础轨道亦应和接地干线连接。接地线的材料可用铜绞线(16 mm2或25 mm2)或镀锌扁纲(-40×4),其接触处应搪锡以免锈蚀,并连接牢固。

(6)当需要在变压器顶部工作时,必须用梯子上下,不得攀拉变压器附件;变压器顶部应做好防护措施,严防工具材料跌落,损坏变压器附件。变压器油箱外表面如有油漆剥落,应进行喷漆或补刷。

(7)变压器就位安装完毕后,再次进行外观检查;并用1 kv兆欧表测量各绕组间及绕组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

2变压器送电调试运行

2.1实验内容

(1)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直流电阻。

(2)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

(3)检查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标号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极性。

(4)测量线圈同套管一起的绝缘电阻。

(5)线圈连同套管一起做交流耐压试验。

(6)油箱中绝缘油的试验。

2.2变压器送电调试运行前的检查

(1)检查各种交接试验单据是否齐全、真实合格,变压器一、二次引线相位、相色正确,接地线等压接触良好。

(2)变压器应清理擦拭干净,顶盖上无遗留杂物,本体及附体无缺损,且不渗油。

(3)通风设施安装完毕,工作正常,事故排油设施完好,消防设施齐全。

(4)油浸变压器的油系统油门应拉开,油门指示正确,油位正常。

(5)油浸变压器的电压切换位置处于正常电压档位。

(6)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要求,操作及联动试验正常。

2.3变压器送电调试运行

(1)变压器空载投入冲击试验。即变压器不带负荷投入,所有负荷侧开关应全部拉开。必须进行全电压三次冲击实验,以考核变压器的绝缘和保护装置,第一次投入时由高压侧投入,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少于10 min,经检查无异常情况后,再每隔5 min进行冲击一次,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动作。最后一次进行空载运行24 h。

(2)变压器空载运行检查方法主要是听声音。正常时发出嗡嗡声,而异常时有以下几种情况发生:声音比较大而均匀时,可能是外加电压比较高;声音比较大而嘈杂时,可能是芯部有松动;有吱吱放电声音,可能是芯部和套管表面有闪络;有爆裂声响,可能是芯部击穿现象。

(3)在冲击试验中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二次测电压、变压器油温度等,做好记录。

2.4变压器半负荷调试运行

(1)经过空载冲击试验后,可在空载运行24 h~28 h,如确认无异常便可带半负荷进行运行。

(2)将变压器负荷侧逐渐投入,直至半负荷时止,观察变压器各种保护和测量装置等投入运行情况,并定时检查记录变压器的温升、油位、渗油、冷却器运行,一、二次测电压和负荷电流变化情况,每隔2 h记录一次。

2.5变压器满负荷试运行

(1)经过变压器半负荷通电调试运行符合安全运行规定后,再进行满负荷调试运行。

(2)变压器满负荷调试运行48 h,再次检查变压器温升、油位、渗油、冷却器运行。一、二次测电压和满负荷电流指示正常并每隔2 h记录一次。

(3)经过满负荷试验合格后,即可办理移交手续,方可投入运行。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项目厂房设备基础;裂缝处理;

中图分类号:TV698文献标识码: A

一、砼浇筑情况

中石化十公司砼浇筑:设备基础长72米,设计图纸在36米处设有一个10mm施工缝。施工单位采取分段施工,先浇筑36米。2011年11月27日上午8点30分开始浇筑,下午14点收光压面,17点开始铺设塑料布,并覆盖棉被。采用神华宁煤基建公司商砼站商砼进行混凝土浇注,现场塌落度检测符合规范要求。(设备基础砼标号为C30,垫层砼标号为C15。)

宁煤基建公司砼浇筑:设备基础长128米,采取一次浇筑完成,设计图纸在64米处设有一个10mm施工缝。2011年11月28日上午浇筑,下午15点收光压面,18点开始铺塑料布,盖棉被。也采用神华宁煤基建公司商砼站商砼进行混凝土浇注,现场塌落度检测符合规范要求。(设备基础砼标号为C30,垫层砼标号为C15。)

二、砼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

2.1承载力原因分析:平板车基础为条形基础,持力层是经过换填处理的3:7灰土厚500mm,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压实系数≥0.97,经过换填后的地基承载力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37灰土压实度报告符合设计要求,均达到地基验收标准。且通过观察裂缝底部及垫层均完好。大家一致认定:上部砼承台和厂房地梁发生裂缝可以排除基础沉降这个原因。

2.2温度应力的影响:平板车轨道基础结构截面较大,长度又较长,水泥用量大,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容易使砼结构产生裂缝。且轨道梁设计只有底板钢筋,承台无配筋。这次出现的贯通裂缝是砼在强度发展到一定程度,砼逐渐降温,这个降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砼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其它约束时引起的拉应力,超过砼抗拉强度时,就产生了贯通整个截面的裂缝。经分析:大家认为温度应力是这次贯通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2.3结构设计方面的原因:厂房内东西方向12条平板车基础(每条长128米),设计者只在64米处留了一个100mm宽的施工缝。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对于伸缩缝设置是这样描述的:现浇式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为20米。若要加大伸缩缝间距应当考虑下列因素:A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B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C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在图纸会审是,我们已向设计提出此问题,但设计院答复图纸设计符合规范要求。经分析:大家认为设计者没有设置后浇带,也未考虑冬季施工影响,而且承台部分没有设防止砼被拉断的构造筋,也是造成砼裂缝的成因。

2.4施工方面的原因:发生承台砼裂缝的设备基础都是在冬季施工的,因此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冬季气温的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对砼结构的影响。冬季施工砼时特别要注意,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规范规定砼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砼就要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砼初凝时间大约8~10小时,冬季施工中应当在浇筑完砼初凝前尽快用塑料布覆盖,保证砼初凝前不受冻。施工中,施工单位虽然按照冬施要求,在砼初凝期前就对砼进行了覆盖保温,但由于施工交底不到位,棉被揭开时间未控制好,造成砼养护时间不足14天,这也是造成此次质量问题的原因。

2.5商砼外加剂的问题:冬季砼施工,尤其商品砼外加剂的选择,对于改善砼或砂浆的和易性,减少用水量,降低拌合物的冰结冰点,促使水泥在低温或负温下加速水化,促进砼的早期强度的增长,减少干缩性,提高抗冻融性非常重要。宁煤基建商砼站在添加防冻剂时只提供了-15℃的实验报告,未能提供-10℃和-5℃的实验报告,外加剂的配合比也超出规范要求,也是导致出现此次质量问题的原因。

三、针对连系梁表面环形裂纹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

3.1强化质量管理责任: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砼施工的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砼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并要求监理加强现场砼浇筑的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做好砼的旁站监理工作,业主随时进行抽查。如施工单位不按照规范要求执行,导致事故的业主方将按合同条款严肃考核,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3.2针对混凝土配合比问题,要求商混站2月10日前进行相关检测,出具水化热曲线报告等相关检测报告,对商砼配合比及原材料的适应性进行优化,提交大件组装厂项目部。控制好水化热及混凝土的收缩性,必要时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研究。

3.3大件组装厂项目部派专人及时了解进展情况,每周对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了解并及时向液化项目部汇报进展情况。后期混凝土浇注采用分段浇注,各商砼站采用新的配合比进行试验,以寻找解决办法此问题的办法,确保室外600吨设备基础砼浇筑不发生此类问题。

3.4部分搭设的暖棚封闭不严

针对此问题已会同监理对施工区域的所用暖棚进行逐个检查落实,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冬季施工方案进行检查、加固,并做好浇注完的混凝土做好越冬防护及成品保护工作。

3.5测温孔设置不合理

针对此问题,液化项目大件组装厂项目部坚持加强管理,加强对方案的审查,严把质量关。

四、针对出现的原因分析,决定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来保证后续施工的质量

4.1从结构设计上采取对策:按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将原设计一道伸缩缝改为每20米设置一道伸缩缝。

4.2温度应力的应对办法:经过计算讨论,并结合专家意见在设备基础承台表面900mm高度内,增加砼构造配筋∮12@250,架立筋∮10@300以增加砼的内应力。

4.3强化质量管理责任: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砼冬季施工的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冬施方案执行,并要求监理加强现场砼浇筑的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做好砼的旁站监理工作,业主随时进行抽查。如施工单位不按照冬施方案执行,业主方将扣除相应冬施费用,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

4.4要求商砼站加强砼外加剂的质量监控,配备专人负责,在-10℃和-5℃的防冻剂试验报告未出具前,各施工单位不得使用宁煤基建商砼公司提供的商砼,并要求各单位后续施工的砼塌落度必须严格控制在150mm范围内。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海洋钻井平台;海洋井架;安装工艺

过去几十年,石油工业从浅海到深海再到超深海不断扩张。国际能源署估计,全球油气资源量三分之一位于海洋。全球近10年发现的大型油气田中,海洋占60%以上。这10年间,我国新增石油产量53%来自海洋,2010年这一比例超过80%。海洋油气总产量占全球油气总产量的比例已从1997年的20%上升到目前的40%以上,其中深海油气产量约占海洋油气产量的30%以上。海洋油气的产量和储量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也带动了海洋钻井技术、石油开采技术、海洋油气管道技术及装备市场的迅猛发展发展,我国虽然在相关的石油开发勘探、石油钻采工艺技术及装备方面起步较晚,但随着海洋石油开发节奏的加快,近年来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海洋钻井平台的建造数量不断增加。钻前公司作为专业化的陆地钻机井架安装施工队伍,近年来不断加大了海洋钻井平台井架安装施工市场的开拓力度,作业施工量逐年增加。由于海洋钻井平台在结构、施工要求与陆地井架存在较大的区别,对现场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此,本文结合今年的现场施工经验对海洋井架的安装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1 海洋钻井平台分类

海洋钻井平台是主要用于钻探井的海上结构物。平台上装钻井、动力、通讯、导航等设备,以及安全救生和人员生活设施,是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不可缺少的手段。海洋钻井平台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钻井平台无论在形式上、数量上, 还是在性能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海上钻井因特殊的海洋作业环境,海上钻井设备必须特别设计制造,以克服在海上作业的困扰,海洋钻井平台应适应海洋钻井区域环境且安全、成本较低、满足钻井、采油、测试等各项作业的要求,它的主要技术特点有:1)作业范围广且质量要求高。2)使用寿命长,可靠性指标高。高可靠性主要体现在:①强度要求高。②疲劳寿命要求高。③建造工艺要求高。为了保证海洋工程的质量,采用了高强度或特殊钢材(包括Z向钢材、大厚度板材和管材);④生产管理要求高。海洋工程的建造、下水、海上运输、海上安装甚为复杂,生产管理明显地高于常规船舶。 3)安全要求高。4)学科多,技术复杂。主要分为移动式平台和固定式平台两大类。以下对几类主要钻井平台做简要介绍。

1.1 固定式钻井平台

固定式钻井平台是所有钻井平台中最古老、最传统的平台形式, 这类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后涌现出桩基式、重力式、绷绳塔式、张力腿式等多种形式。一般来说, 固定式平台的共同特点是结构简单、钻井风险小、制造成本低、受海风海浪等环境因素影响小, 同时还兼有前期钻井和后期采油的多功能特点。因此, 多年来该类平台在世界上仍然拥有一定的数量, 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1.2 坐底式钻井平台

又叫钻驳或插桩钻驳,适用于河流和海湾等30m以下的浅水域,从稳性和结构方面看,作业水深不但有限,而且也受到海底基础(平坦及坚实程度)的制约。所以这种平台发展缓慢。

1.3 自升式钻井平台

自升式钻井平台又称甲板升降式或桩腿式平台,由平台、桩腿和升降机构组成,平台能沿桩腿升降,一般无自航能力。该型钻井平台造价较低、运移性好、对海底地形的适应性强,因而,中国海上钻井多使用自升式钻井平台。

1.4 半潜式钻井平台

由坐底式平台发展而来,上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两个下船体,用支撑立柱连接。工半潜式与自升式钻井平台相比,优点是工作水深大,移动灵活;缺点是投资大,维持费用高,需有一套复杂的水下器具,有效使用率低于自升式钻井平台。到目前为止,半潜式钻井平台已经经历了第一代到第六代的历程。

1.5 钻井船

钻井船是浮船式钻井平台,它通常是在机动船或驳船上布置钻井设备。平台是靠锚泊或动力定位系统定位。目前,海上钻井船的定位常用的是抛锚法,但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200m以内的水深,水再深时需用一种新的自动化定位方法。

2 海洋钻井平台井架与陆地井架的不同

由于海洋钻井平台特殊的作业环境、较高的安全要求、高质量要求等原因,海洋平台井架与陆地井架在结构、质量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

陆地钻机井架建井周期一般较短,辅助设备相对较少且对空间没有过严格地要求,侧重强调井架的易运输、易拆卸、易安装,井架结构间连接点较少,在保障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现场经济组装的难度,结构重量较小,对吊机要求较低。目前,常用的陆地钻井井架桁架式塔型结构、A型结构等形式,其中以A型结构居多,井架安装运输需要分成多个模块,模块内部以焊接为主,模块间通过螺栓或者销连接。

海洋钻井平台一般要求25-40年不进坞维修,因此对结构防腐、高应力区结构型式以及焊接工艺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井架结构承载力较大,一般采用高强度或特殊钢材桁架式结构,一次安装多年不进行拆卸;要充分利用平台有限的空间,井架上的附属设备较多,设备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井架结构螺栓连接为主,连接点多,一个井架经常需要使用上万套螺栓,螺栓安装有较高的轴向力要求;总体重量较大,对安装场地和吊机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海洋井架的安装建造过程中,质量控制点多,施工难度大,需采取有效地质量保障措施,在安装工艺方法上与陆地井架也有很大的不同,建造施工周期较长。

3 海洋钻井平台井架安装施工工艺

由于受到场地大小、吊机载荷、结构特点等原因,海洋井架的具体安装工艺有较大的不同,一般目前常用安装作业方法有场地单件吊装法、分段地面面装法、扒杆吊装法。单件吊装法是在地面工装上,将井架部件逐一吊装,单件安装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地面场地有限的作业方法,安装精度控制难度较大,施工速度较慢。分段地面面装法,“分片地面组装,分段井架安装”的施工模式,该工艺可有效提高施工速度对场地和吊机有较高的要求。扒杆吊装法,使用扒杆作为施工机具,完成井架部件的吊装施工,逐件进行组装的施工方式,适用于场地受限、大型吊机作业受限的工况,可应用于井架在平台的安装作业,施工速度较慢,井架的安装精度控制较难。

目前,由于分段地面面装的施工方法可有效提高施工进度,降低特高空作业工作量,井架垂直度、尺寸等控制精度较高,应用较为广泛,下面将主要针对此法进行介绍和探讨。

3.1 分段地面面装施工工艺

结合多年的海洋井架安装施工经验,我们目前海洋井架的施工工艺为:“分片地面组装,分段井架安装”的施工模式,一般将井架主体分三段进行地面整体组装,此外井架天车及人字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地面组装,最后的整体对接组装在悬臂梁上完成。该工艺可有效提高施工速度,降低特高空作业量。

(1)施工准备

A)井架部件清点:在作业现场需根据甲方提供的部件与设备清单对其进行细致的清点;发现实物与清单不符的情况,及时与甲方相关人员沟通,这可以为后续的施工提供有效地保障,有时一个部件就可能导致整个工程施工周期的大大延长。

B)场地准备:现场需提供压缩空气气源、电源接线等,40个以上的高度不小于800mm、截面尺寸500mmX500mm以上的水泥墩或其他支撑。依据井架安装的经验和井架安装施工图纸,确定一个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尺寸的场地。

C)工装准备:施工前需根据井架结构设计尺寸合适、结构稳固、较强刚性的地面工装,其结构应与井架与悬臂梁上的底部安装耳板相同,作为井架地面安装的基础。同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加工制作其他各段井架安装时的工装,并需配备各种厚度的钢板垫片若干,用于水平度调整。

工装需要摆放在具有足够地基承载力的地基上,并需对地基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从而使工装摆放地面(主要是工装四角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按照工装设计图纸进行工装的现场组装,组装完毕后,需对工装的尺寸、四角水平度进行检测和调整。所有各段工装的检测和调整需做记录(水平度和尺寸检测表),调整完成后,需向甲方进行报验。

(2)井架安装

A)分段组装要点

a)每段中选择具有对称性或结构较为稳定的两个侧面,采取地面单片水平组装的方式进行施工。

按照部件先大后小的原则(即从立柱、大平拉筋、大斜拉筋至小平拉筋、小斜拉筋的顺序)按照图纸要求进行两面的水平组装,所有螺栓在初步组装阶段只进行手工拧紧,不可紧固。吊装过程中,需在井架部件的下方垫放木片或枕木(用于调整水平和保护部件锌层)。

b)在确保单片水平度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对角线和开档尺寸误差控制在±3mm以内的前提下,完成所有螺栓的紧固,然后安装井架梯子平台、梯子、各种支撑与支架等井架部件。在完成两侧面单片的地面组装后,使用吊机将两片分别吊起放置于地面工装上,在确保四个井架底部柱尺寸和水平度误差后,做好扶正措施的同时,采取从下至上的顺序,逐一吊装其他两面的井架主体部件,开始阶段不可安装井架附件和设备。

c)完成两面所有井架部件的组装后,需对井架四个底柱的水平和尺寸进行检验和调整。调整完成后,进行所有螺栓逐层的预紧,做好相应的标记,并需对井架四个底柱的水平和尺寸进行检验和调整。调整完成,报验合格后,进行所有螺栓逐层的终紧作业,并做好标记。

d)在完成螺栓的终紧施工后,进行平台、梯子、 BELLYBOARD、V―DOOR ROLLER、支架(摄像头、灯、防喷管线、STANDBUILD、管汇等)、电缆托架、稳绳器等部件及设备的安装。

B)段组装

a)组装前准备

对两段所有需要终紧的螺栓进行检查,确保无漏紧、未安装的情况,并及时对需吊装段上的遗留物进行仔细清理,连接吊装吊耳、牵引绳。

提前场地清理,为吊机预留摆放位置和行走路线,作业范围内不允许非施工人员停留。

b)段组装

一般在完成各段的单独安装后,将第一和二段、第三和四段分别组成一个整体,最终完成整体组装时,通过两次吊装在悬臂梁上完成。

①吊机吊起吊装段,离开地面500mm以上后,对其底部开档尺寸进行再次检验、调整,检查各处有无结构变化。

②第二段(第四段)吊至第一段(第三段)上部后,进行初步的对正,并指挥吊机缓慢下方至第二段(第四段)立柱底部对正定位销距离第一段(第三段)上部耳板300mm处。

③井架四角安装人员手动扶正第二段(第四段)井架,并检查有无对接妨碍之处。检查无问题后,将定位销对正销孔,指挥吊机缓慢下方,实现两段的对接。

④对接过程中,井架作业人员需同步注意穿越第一二(三四)段的大斜拉筋与第一段(第三段)上部连接耳板的对正。

⑤安装两段的立柱的连接螺栓,进行全部螺栓的初紧。安装大斜拉筋的连接螺栓,并进行螺栓的初紧。然后完成两段间的所有螺栓的终紧施工。

⑥对两段间的井架梯子、附件等进行连接。

3.2 螺栓的安装

螺栓安装是井架安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在实际施工中,需根据船东的具体施工要求可采用扭矩法和转角法两种施工方法,并提供最终的螺栓紧固报告。转角法施工可参考《AISC钢结构手册》结构连接规范ASTM A325或A490的钢结构节点说明书。

(1)螺栓安装前准备

A)螺栓等不得被泥土、油污粘染,保持洁净、干燥状态。施工部位摩擦面应防止被油污和油漆等污染,如有污染必须彻底清理干净。检查螺栓孔的孔径尺寸,孔边毛刺必须彻底清理。

B)根据施工技术要求,认真调整扭矩扳手。扭矩扳手的扭矩值应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施工用的扭矩扳手,其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C)遇到安装孔有问题时,在征得甲方同意后方可扩孔,不得用氧-乙炔扩孔,应用扩孔钻床扩孔,并重新清理孔周围毛刺。

D)螺栓应自由穿入孔内,严禁用锤子将螺栓强行打入孔内。螺栓的穿入方向应该一致,一般采取朝向井架外侧、向下穿入、螺栓相对等几个原则,局部受结构阻碍时可以除外。安装图纸有穿入方向的相关技术要求时,应以图纸为准。螺栓垫圈位置应该一致,安装时应注意垫圈正、反面方向。

(2)螺栓安装

A)螺栓全部安装就位后,可以开始紧固。紧固方法一般分两步进行,即初紧和终紧。

B)应对全部螺栓进行初紧,使接点板叠的摩擦面紧密接触,形成“密贴”状态。螺栓应从节点刚性最大的部分到自由边顺序地进行。先紧的螺栓可能会因后紧的螺栓而松弛,因此,有必要按同样的次序复拧一遍,以使所有的螺栓最终都达到“密贴”工况。

C)螺栓初紧后应做好标记,防止漏拧。一般初拧后标记用一种颜色,终拧结束后用一种颜色,加以区别。所有的螺栓紧固需提供相关的记录表格。

3.3 井架校正作业方法

井架天车中心应与转盘中心为于同一垂线上,根据要求一般需满足一定的误差要求,当超出误差范围时需进行校正调整作业。

(1)准备工作

需准备与井架底柱固定螺栓相应的扳手及经纬仪、水准仪等其它工具,井架底部四角准备好千斤顶,各种厚度的垫井架钢板。

(2)操作方法

A)井架天车中心垂线与转盘中心出现偏差,在井架底部四角垫入相应厚度钢板。

B)松开井架底部联结处的螺栓,根据需要的调节量松开合适的距离;用千斤顶顶起井架一个或两个角,根据需要的调节量增减调节垫片;调整好后取掉千斤顶,拧紧螺栓;然后测量天车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即可。

C)井架左右方向的调节通过增减井架左右两侧面井架大腿与井架支座之间的调节垫片来进行;井架前后方向的调节通过增减井架前后两面井架大腿与井架支座之间的调节垫片来进行。

3.4 顶驱导轨调整

顶驱导轨是海洋井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件,对其垂直度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要与天车中心与井口中心的连线保持平行,也是井架安装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

顶驱中心对中主要靠顶驱导轨的垂直精度保证,在调整时,以天车中心与井口中心的连线为对中基准线,在井架校正作业完成后,对导轨进行井架前后和左右位置进行细致调整作业。

(1)调整前准备

A)所有导轨必须已经全部安装到位,与支撑间的固定全部螺栓处于预紧状态。

B)导轨垫片表面处理干净,无泥土、杂物、锈蚀、铁屑放置相应位置,固定牢靠。

C)对导轨连接处进行对正,结合处结合紧密,并使所有连接螺栓处于终紧状态。

(2)调整作业

A)一般采取从上之下的方式进行。将顶部导轨间距调至设计尺寸呢 ,误差0――+5mm范围内,紧固导轨与天车梁连接螺栓,再次测量误差。

B)要找出井口和天车中心点,以底部井口中心和顶部天车中心点连线为基准线,选择两条合适的钢丝,从钻台面至导轨顶端,设置两条间距为设计尺寸的平行于基准线的调整参考线,尺寸误差控制在2mm,并紧固到松紧合适。

C)以调整参考线为基准线,对两条顶驱导轨进行前后和左右方向的调整。

D)调整一般是靠增减导轨不同厚度的固定垫片来实现。也有部分海洋井架导轨的支架上螺栓孔为长孔,需要手动调整,具体的调整作业方式以船厂提供的技术图纸为依据。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 安装工程 全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 A

摘要:污水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工期短,专业性强、工程量大等特点,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电建设工程的投入产出及工程质量。文章就目前污水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理的任务及必要性展开探讨,提出项目业主应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实行管理目标控制的建议和要点。

一、加强机电设备工程全程管理的意义

工程管理就是对目标进行控制,管理工程师的任务是通过定期检查,把计划目标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就采取控制措施,通过对各方面的科学调整,确保工程目标始终处于最优状态。从机电设备工程管理各阶段的任务可以看到,无论是工程的实施前期还是实施后期,都存在工程目标的管理,而且各个目标都是相互制约的,对目标的控制应采取跟踪检查,定期取样,定期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的监管手段。因此,机电设备工程引入全过程管理是必要的。

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

2.1质量控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实现设计及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水平,管理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措施对工程质量严格检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2进度控制。管理工程师对进度控制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协助业主对工程进度进行动态控制。安装单位应根据合同规定的内容和工期,编制安装总进度计划及安装进度网络图报管理部审批。经批准的安装进度计划及网络图,作为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

2.3工程变更管理

设计单位对原设计存在的缺陷提出的工程变更,应编制设计变更文件;建设单位或承包单位提出的变更,应提交总监理工程师,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专家(如需)审查,审查同意后应由业主审核,然后转交原设计单位编制设计变更文件。

2.4合同管理。施工阶段管理工程师对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管理工程承包合同,对合同条款负责解释;对承包商选择的分包单位资格及分包项目进行审查提议;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文件和施工图供应协议。受理索赔申请,进行索赔调查和评价;业主进行有争议的谈判;依据业主授权处理合同变更事宜,当发生重大工程变更时,报业主批准后实施。

2.5信息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信息资料归档保存工作,收集工程资料和管理档案并按有关档案管理或业主的要求进行整编,待工程竣工验收前或管理服务期结束退场前移交给业主;建立例会制度,整理好会议纪要;建立完善的各项报告制度,规范各种报告或报表格式为项目管理提供技术、管理方面的信息。

2.7设备管理。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是安装质量控制的前提。因此,机电设备到货验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参加验收的管理工程师要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进行验收,质量不合格的设备决不能入库。因此,管理工程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担此重任,为保证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污水厂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3.1阀门设备安装技术

阀门安装前应进行清洗,清除污垢和锈蚀。阀门与管道联接时,其中至少一端与管道连接法兰可自由伸缩,以方便管道系统安装后,阀门可在不拆除管道的情况下进行装卸。阀门安装时与建筑物的一侧距离应保持300mm以上,其阀底座与基础应接触良好。标高偏差应控制在±10mm范围内,位置偏移应小于±10mm,阀门应与管道轴向垂直,排立整齐,不得歪斜。阀门安装后与管道法兰连接处应无渗漏。阀门操作机构的旋转方向应与阀门指示方向一致,如指示有误,应在安装前重新标识。

3.2钢丝绳牵引格栅除污机安装技术

在装配前应按照装配图检查格栅井的槽尺寸,不得在尺寸不符的情况下强行安装,造成设备变形损坏。导轨应准确调校,保证其平行无扭曲弯斜,其宽度尺寸应保证准确一致,以利于滚轮在其中顺利通行。导轨的安装精度应按规定严格调节保证。格栅框与渠侧壁之间用基础螺栓固定,在格栅底部与渠底、以及两侧导轨或格栅支承架与渠侧壁之间均用二次灌浆封实。平台上的钢架机座与平台之间用不锈钢螺栓固定,并作二次灌浆找平。

动耙斗的上限位,松绳平衡开关及开、闭耙均设有成对限位开关,应仔细调整,确保其工作同步。耙斗应确保其水平。

3.3楔形转鼓格栅除污机安装技术

楔形细格栅除污机应在现场整机安装,安装前,制造厂为防止部件损坏而包装的防护粘贴,不得提前撕离,安装程序应按制造厂安装手册为准。楔形细格栅除污机在土建构筑物的预留槽、预埋件均属土建工程。设备固定用的基础螺栓均为承包人的随机附件,次灌浆属本设备安装工程的范围。承包人应负责冲洗水管路的连接工作,管路连接处应无渗漏现象。

3.4螺旋输送机及螺旋输送压榨机设备安装

螺旋输送机或螺旋输送压榨机的初步就位应与机械格栅除污机卸料口位置对中,与格栅卸料口用防护罩密闭装配,并检查格栅除污机截取的栅渣是否准确落入输送机的进料斗内。螺旋输送机或螺旋输送压榨机的纵向水平度偏差应小于1/1000mm。定位准确后,机架用膨胀螺栓与基础平台紧固。螺旋输送机或螺旋输送压榨机的叶片转向准确。输送机及压榨机的废水回流管引至格栅井,冲洗水管路应按要求连接管道,管路的管螺纹处无渗漏现象发生。

3.5卧式或立式离心泵安装

支承底脚应支承在经机加工的垫铁,这些支承垫铁应靠近基础螺栓,垫铁组的总面积及垫铁形状、数量应符合GB50231的要求。在灌浆前及灌浆与支承移去后均应向建设单位提交泵的正确位置,标高及垂直度的测定证明。在灌浆养护及地脚螺栓旋紧之后,应检查泵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当旋转总成在现场安装到泵壳内后,将检查垂直度及同轴度。

3.6潜水离心泵、潜水轴流泵安装

就位后潜水离心泵、潜水轴流泵的位置偏差控制在±10mm范围内,安装泵的底座,调整其水平度偏差应小于1/1000。弯座下法兰(进水管法兰)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应控制在1/1000;弯座上法兰(出水管法兰)的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大于1/1000。复测水泵叶片外缘与壳体间的径向间隙均匀,其间隙偏差值不小于产品技术规定40%。

3.7行车式吸泥机安装

行车式吸泥机采用零部件现场安装的方式进行,行车跨度的偏差不应超过±2mm。前后两对车轮跨度间的相对偏差不应超过2mm。前后两对车轮排列后,两轮中心的对角线相对误差不应超过5mm。检测所有吸泥管路应密封,不得有渗水及漏气现象。

3.8行车式刮泥机安装

行车刮泥机采用零部件现场安装的方式进行,行车跨度的偏差不应超过±2mm。前后两对车轮跨度间的相对偏差不应超过2mm。前后两对车轮排列后,两轮中心的对角线相对误差不应超过5mm。撇渣板及刮泥板的收放驱动装置安装时,应确保二组撇渣板可实现同步收放,与池侧壁不得出现碰檫现象。

行车的行程控制应位置准确,工作桥驶至池端部时,应有缓冲及限位控制,行程控制应灵敏、可靠。

3.9鼓风机安装

鼓风机各部件及附属设备的安装以制造厂安装手册为准。安装风机时,应采用专用专用吊装工具,不得用绳索直接捆绑的形式进行吊装。

进、出气管路、阀门、调节装置等均应有独立的支撑,并与基础或其他建筑物连接牢靠。主机安装时,平面位置的定位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偏差应小于±10mm;标高偏差小于±20mm;主机底座的水平度偏差其纵向应小于0.05/1000、横向应小于0.15/1000。

3.10污泥脱水机及配套设备安装

离心脱水设备各单元装置安装时,其安装位置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10mm,标高偏差不大于±20mm。设备的水平度允差不大于1/1000mm。各单元装置的管路、阀的联结应牢固紧密、无渗漏。其他设备的安装允差参照有关章节。

3.11通风设备安装

根据设备装箱清单,核对叶轮、机壳和其它部位的主要尺寸、进风口、出风口的位置等是否与设计相符;叶轮旋转方向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进风口、出风口应有盖板严密遮盖。检查各切削加工面、机壳的防锈情况和转子是否发生变形或锈蚀、碰损等。

3.12起重机设备安装

安装轨道时,二侧轨道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应相互平行。检查轨道顶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应小于10mm,二轨道的平行度偏差应小于1/1000,轨道纵向水平度偏差小于1/1000,全长范围内的水平度偏差量不大于10mm,轨道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小于3mm,轨距偏差值为±5mm。

轨道的对接部分采用45°斜角方式,接头处的上、左、右的偏移应小于1mm,接缝处的间隙不大于1mm。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