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队会教案范文

队会教案范文

队会教案

队会教案范文第1篇

活动方法: 通过法律知识竞答、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活动过程:

一、队仪式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出旗,全体敬礼。唱队歌

二、中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内容。主持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一)、法律知识竞答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的内容是什么?答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八条的内容是什么?答案: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二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虐待未成年的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5、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答案:旷课、夜不归宿,参与或者变相,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讨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根据话题讨论,内容为: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断案案例1.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晓雪今年12周岁。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进行小的,进网吧,甚至夜不归宿。 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却反唇相讥:“你侄女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答案:违法案例2.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答案:违法三、辅导员讲话:预防犯罪等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将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四、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

五、退旗

队会教案范文第2篇

活动方法: 通过法律知识竞答、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活动过程:

一、队仪式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出旗,全体敬礼。唱队歌

二、中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内容。主持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一)、法律知识竞答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的内容是什么?答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讼。

3、《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八条的内容是什么?答案: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二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虐待未成年的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5、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答案:旷课、夜不归宿,参与或者变相,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讨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根据话题讨论,内容为: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断案案例1.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晓雪今年12周岁。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进行小的,进网吧,甚至夜不归宿。 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却反唇相讥:“你侄女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答案:违法案例2.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答案:违法三、辅导员讲话:预防犯罪等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将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四、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

队会教案范文第3篇

自分局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我通过授课辅导、专题学习、讨论交流,进一步增强了认识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意识和主动意识,对这次公安队伍教育整顿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认识,现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是严守政治纪律,坚定理想信仰。要始终坚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用党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这次教育整顿是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政治任务,其核心问题就是解决理想信念的问题。我们追求什么、信仰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脚步迈向哪,道路通向哪。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意识不能含糊。从身边很多案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个别党员干部因违法乱纪,最终堕落成了党和人民的罪人,从根本上讲,就是党性不纯,理想信念动摇。

二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作为基层民警,在要求自身提高的同时还要当好“知心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队伍进行全面分析,解决思想问题,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去对待每一项工作,迅速提高自己的整体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

三是做好“班子凝心人、业务领头人”。作为案件队长,遇事应当多加出谋划策,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协调各方关系,不断增强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业务上,充分发挥自身表率作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自身形象影响带动工作成效。因此,我更加要注重学习,既要学习政治理论,了解和掌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又要专研业务,学习公安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和掌握工作中的整套程序和步骤。

只有这样,在应对工作的检查监督过程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科学决策;遇到具体工作才能进行透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促进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才能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队会教案范文第4篇

大队会同县交通部门组织公交公司驾驶员召开“以案为戒”安全警示教育会

5月12日晚,大队会同县交通运输局、运管所组织县公交公司驾驶员在县交通局六楼会议室召开“以案为戒”安全警示教育会。

会议由县公交公司负责人主持,县交通局党组成员王业华、运管所负责人、大队宣教股、一中队负责人、县公交合肥省总公司负责人及公交车驾驶员六十多人与会。

会上,县交通局公共交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志华通报了5月8日县公交公司106线驾驶员储某某酒驾事件有关情况,安徽力源达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立增宣读了对县公交公司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县公交公司总经理孙明在会上做出深刻检查与反省;会上,大队宣教股及一中队负责人针对县公交公司106线驾驶员储某某醉驾案例,分别就县公交公司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暴露出的安全隐患和漏洞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要求,同时,要求与会全体公交车驾驶员要以储某某酒后驾驶公交车这一案例警示自身、以案为戒,坚决做到以对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和担当,自觉做到拒绝酒驾、远离酒驾,真正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确保公交出行一路平安。

最后,县交通局党组成员王业华做会议总结讲话并提出具体要求。

队会教案范文第5篇

《关于传发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典型案例的通知》心得体会

警示教育明法纪。让有问题的干警明白“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给机会不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现在不自查,将来必被查”,“小病不治、大病难治”,“悬崖勒马是正道”,从而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以洗心革面的姿态投入工作。

政策学习我认识到:“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是宽严相济政策在教育整顿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以“自查从宽”来引导,以“被查从严”来倒逼,一柔一刚,同向发力,促使有问题的干警主动讲清问题。“自查从宽”,就是对那些主动自查、主动坦白、真心悔过的干警,依纪依法给予从轻、减轻处分。但“自查从宽”是有底线的,不能无视法纪规定,随意降格、特殊照顾。对那些只交代“鸡毛蒜皮”小事而隐瞒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一旦发现,必须依法依纪从严处理。

深入学习使我充分认清教育整顿环节的紧迫性和严峻性,打开心结、消除顾虑、放下包袱,主动自查自纠。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是党中央对政法队伍的关心、爱护与信任,民警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政策制定的初衷,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对组织如实交代问题,确保查纠整改环节取得实效。能够引导干警打开心结,把握政策机会,主动坦诚问题,敢于动真碰硬,严肃认真开展问题查纠整改。我们要正确理解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深刻意义,教育引导广大干警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

队会教案范文第6篇

梁梓榭:阳光灿烂的9月,

王金玄:桃李芬芳的9月,

合:绚丽多彩的9月。

梁梓榭:今天,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们的节日,我们真诚祝愿,我们真心祈祷——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愉快,永远幸福!

王金玄:老师,您用知识的甘露浇灌我们的理想之花,您用心灵的清泉润育我们的理想之果。

合:让我们共同道一声谢,表一句心声:

全体同学:老师,我们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梁梓榭:下面请听诗歌朗诵一株紫丁香。

王金玄:今天是老师的节日,我们都想把真心表达。大家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梁梓榭:接下来有请我们班的小小舞蹈家李文静和赵泽林献上一曲蒙古舞。希望老师能忘掉疲劳,笑口常开!

王金玄:接下来有请我们班的小才子卢子鲲给大家带来一首二胡独奏《我是一棵小树苗》,请大家欣赏。

梁梓榭: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苦的园丁,自从我们离开父母的怀抱,跨进学校的大门,从一个不懂事的孩童,成长为有知识、守纪律的少年,其中倾注了老师--辛勤的园丁多少心血啊!下面请听,配乐朗诵《献给园丁的歌》

梁梓榭:老师妈妈,您为我们操碎了心

王金玄:老师妈妈,您为我们流干了泪

梁梓榭:您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王金玄:您像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梁梓榭:您像粉笔,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合:您像航海中的一盏灯,为我们指明道路

王金玄:一支粉笔,指点知识王国的迷津

梁梓榭:一块黑板,记下老师无限的深情

王金玄:一尺讲台,映着老师高大的身影

梁梓榭:一根教鞭,指着通向理想的航向

合:恩情如海深,教诲如春风,一份真心的祝福,给我最敬爱的老师。

合:下面献上我们全班同学为老师做的爱心卡!

队会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公共管理类专业;团队合作;合作能力;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5-0025-05

0 引言

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取得,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长期的亲身实践;二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学习[1]。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情景模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弥补本科生培养中实践环节训练的不足。案例教学十分契合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与此同时,对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还需要将其培养成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社会,不仅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共赢的社会。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多存在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较为薄弱的现象。这种现实现象直接造成了其在各类社会活动中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不足,而以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核心的素质结构正是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联系近年来承担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体会,尝试探索了一套基于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的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

1 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在解释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之前,必须首先对什么是案例教学加以界定。所谓案例教学,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师生、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的教学形式[2]。基于对案例教学的理解,所谓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指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以团队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以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核心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教学组织者通过有效的案例开发和教学模式设计,把学生的关注力集中到教学案例所确定的主题上来,形成一个团队之间、学生个体之间以及教师与团队、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充满互动和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梅里尔哈明博士在其享誉教育界的《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五品”目标,即努力培养学生充满自信和发奋好学的“尊严”,诱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教学的“活力”,造就学生自负其责、自作选择的“自我管理”能力,培育学生团结、友爱、协作的“集体感”,开启学生洞察事物的专注“意识”[3]。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践行上述“五品”的要求。因为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充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兴趣,课堂互动性强,便于激发课堂活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团队为单元组织教学活动,更能实现对集体责任意识的培养。其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如下特征。

1)团队是课堂活动的基本单元。团队是由多个学生个体元素构成的集合。团队作为课堂活动的基本单元,实际上是学生作为课堂活动主体的组织化和扩大化。在课堂上,学生被分成几个既定的学习小组,以小组集体的形式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必须依赖于团队开展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团队为单元组织教学有两大特点:一是较高的互动性。团队合作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与单个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团队以及学生团队之间的互动,因此互动性更强,互动的水平更高;二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公共责任感。责任感是合作精神养成的基础,也是合作能力生成的动力机制。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知识人”,还要培养对社会具有责任感的“社会人”,该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对所在团队的责任感入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集体责任意识。

2)以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该教学模式以团队为单位组织教学,同样以团队集体表现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每个成员的最终成绩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表现,而且要取决于团队的整体表现。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单靠个人是不行的,必须依赖于团队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该教学模式设计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同时,还通过教学过程的程序和内容设计实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信心、自我管理、组织领导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论辩式、体验式、角色扮演、汇报式等教学方法。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均需要以团队为单元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取决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

4)案例是教学的主线。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对教学案例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普通的案例教学不同,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案例不仅要再现一个过去的情景,案例的选择还要具有较大的争议性,要保证学生在阅读案例后能形成发散性的观点,问题的设计也要能形成争锋相对的焦点。争议性是案例设计的必备要素,这就对案例的选材、案例问题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5)教师是教学进程的引导者。在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案例的提供者、教学规程的设计者,更是案例教学实施中的控制者、倾听者、沟通者和引导者,同时还是案例教学效果的总结和评价者[4]。能否实现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双重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引导,将学生的个体行为引导到增加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上来,这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挑战。

2 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准备

实施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工作。

1)课程考核标准。课程考核及评价标准犹如一根指挥棒,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以团队为考核单元,将课程成绩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50%(学校规定15%~50%),以各个团队小组的课堂表现为评分依据,根据分组情况,团队第一名得满分(50分),其他团队依次根据课堂表现成绩占第一名的比例确定相应成绩,所有团队成员成绩相同;二是期末考试成绩,占50%,成绩根据每个同学实际得分评定。除此之外,为了鼓励课堂表现特别突出的团队成员,特设附加分,满分10分,附加分从严控制,主要在于克服集体消极情绪,激发个体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将全班同学(30人左右)自由组合分为4组。课堂教学中设定评委团,由教师和4个小组组长组成。根据教学内容和案例主题选择,每次或每一阶段(一般为一周3次)课堂教学结束时,评委团根据每个团队小组在本次或该阶段的综合表现进行投票,评选出本次或本阶段案例教学优秀团队,每个评委拥有1票(不准投给本组),小组得1票计1分。教师提名最佳个人,每次得1分,每次课堂教学每组不超过1人。本门课程教学计划完成后,班长汇总课堂教学成绩,排出名次,分别给出各个小组的最终成绩,并给出最佳个人加分成绩。团队集体表现和最佳个人附加分相结合的课堂成绩评判方式,一方面强化了团队的集体意识,要想在学业总评中取得好成绩,单凭个人的突出表现还是不够的,必须带动本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于团队集体的责任感,有助于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保护了个体积极性。

2)教学案例开发。小劳伦斯E列恩认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5]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能否具备一套适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知识结构、兴趣取向并反映实践热点、典型事例的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能否有序、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性保障。就案例来源看,教师要对现有的案例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符合学生实际知识能力和教学设计的需要。学生自编案例是教学案例的重要来源。

为了整合团队力量,激发合作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笔者在教学案例设计中坚持了如下原则:(1)案例应具有争议性,没有明显一边倒的结论。比如农业税的存废问题,适合教师做案例分析,但不适合专门的案例讨论教学,因为废除农业税的积极意义和必要性是明确的,现在已没有讨论存废的必要;(2)案例设计必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且在案例教学的安排上要与理论学习相一致,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不能脱离理论分析而泛泛议论;(3)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应该是一段时期内发生的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今后分析同类问题的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选择。基于上面的课程目标和案例开发原则,以笔者承担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教学为例,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论辩式、体验式、角色扮演、汇报式等教学方法。表1列举了案例教学中几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

3 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设计及实施步骤

不同的案例主题和教学方法应用,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略有差异。下面笔者分别以上述4组案例为例,对论辩式、体验式、角色扮演、汇报式4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及要点进行介绍。

3.1 论辩式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主要借鉴辩论赛的组织模式。“撤点并校”案例选择的背景主要是源于2011年以来的连续性校车安全事件,由此延伸到对校车安全背后的“撤点并校”政策的分析。所谓“撤点并校”,指的是2001年正式开始的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该项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好的,但政策执行结果却不理想。随着校车安全事件的频发,人们普遍对“撤点并校”政策持否定态度,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应该挖掘校车安全问题背后的根源性问题,全面评价“撤点并校”政策。观点的争议性非常切合论辩式教学的需要。

该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1)案例背景介绍。教师通过案例背景介绍,补充学生对该案例认识的不足,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辩论做铺垫;(2)案例材料阅读。案例中提供了近年来几起校车安全事件和媒体报道中关于“撤点并校”的评论。虽然课前已经阅读过案例,通过课堂的临时快速阅读,能够使全体同学进一步明确教学主题,聚焦注意力;(3)小组代表发言。正反双方代表开篇立论,陈述本方观点和论据;(4)自由辩论。正反双方同学围绕辩论主题展开充分辩论。教师在该阶段要控制好论辩秩序和讨论情绪;(5)评委团提问。未参与本次讨论的同学就正反双方的论辩观点进行提问,可以指定相关同学回答;(6)评委团投票。评委团投票确定优胜方,教师提名最佳个人;(7)总结点评。教师对本次案例讨论的要点、重点、亮点、争议点进行点评,教师只是对讨论过程和观点进行复述和点评,而不是简单给出对或错,目的在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是案例教学必不可少的提升环节。

3.2 体验式教学模式

该种类型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对案例素材有切身的体验。大学生均经历过高考,也即将面临就业。通过同学之间、学生与家长及亲友之间的交流,他们对高校扩招政策比较了解,对就业前景更是十分关心,因而能够有话可说,畅所欲言。

该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1)案例背景介绍。教师对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背景及实施进程进行介绍,让学生对该政策有个立体式的了解,启发学生思考。在本案例教学中,明确两组同学重点思考高校扩招政策的积极影响和高等教育带来的收益,另外两组同学重点思考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问题和高等教育付出的成本;(2)案例材料阅读。案例中列举了近几年来重庆、福建等地区高三学生放弃高考的案例,引入学生对扩招之后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的思考;(3)小组内自由讨论。该阶段主要集思广益、凝练观点,为小组代表发言提供素材;(4)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分别就各自组承担的任务做主题发言;(5)观点补充。在该阶段教师要发挥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和引导各小组对各自和对方的观点进行补充,并就案例材料中设计的思考题进行提问;(6)总结点评。教师对本次案例讨论的焦点、亮点、争议点进行点评,并给出自我观点和分析。

3.3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角色扮演对案例素材要求较高,所选案例必须人物、事件具体。孙志刚事件人物角色明确,主要有孙志刚本人、同事、警察、收容所人员、定点医院医护人员、记者等。故事情节清晰,从进入收容所到被殴致死,相关部门撒谎,再到记者披露真相,这其中情节异常复杂,暴露了收容制度的严重弊端。

该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1)案例背景介绍。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孙志刚事件的整个过程,并从政策角度启发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2)角色模拟表演。每组同学分别在对孙志刚事件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孙志刚事件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对孙志刚事件有更加直观的了解;(3)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分别畅谈对孙志刚事件的认识;(4)案例分析。案例材料围绕孙志刚事件的起因、过程、披露以及城市收容制度的产生及发展、城市救助制度出台的原因及意义等设计了系列问题。在该阶段,主要围绕案例材料和案例问题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公共政策终结的理论对城市收容制度终结的影响要素等进行深入分析;(5)总结点评。教师对本次案例的角色模拟、案例分析过程等进行总结点评,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政策理论分析实践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4 汇报式教学模式

对于热点的社会问题,可以采用汇报式的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每组同学在课下充分收集相关材料,编写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并通过汇报答辩的形式,强化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户籍制度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从媒体上可以收集到丰富的相关资料,学生也能感受到户籍制度带来的问题,而且户籍制度涉及的面比较宽,影响比较大,因此适合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该问题。

该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1)教师命题。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需要,为每组同学提出案例研究命题;(2)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学生以团队小组为单元收集材料,集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提供一套因户籍制度带来的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问题的案例材料,分析户籍制度的利弊;(4)答辩。教师和同学向汇报小组提问,可以指定汇报小组任一同学回答,以检验团队小组其他成员对案例的理解情况;(5)总结点评。教师对本次案例汇报的优点及不足进行总结点评,并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全面分析案例材料。

总之,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都需要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从而实现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的目标。论辩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实现观点交锋、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案例讨论中先后发言者的难度差异;体验式案例教学模式的案例选择要切合学生实际经历,学生有话可说,更能激发其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体会深刻;汇报式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学生对案例掌握深入,能够慷慨陈词。

4 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基于合作能力培养的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是笔者近年来承担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等专题案例课程教学的心得和经验总结,目前仍然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在实施本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氛围和能力素质发生了变化。

首先,在学习态度、课堂教学氛围方面的变化如下:(1)课堂出勤率大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病事假等特殊情况,几乎没有同学缺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体,而是作为团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承担着对团队和团队其他成员的责任,起到了互相监督鞭策的作用,因而都能自觉出勤,杜绝了无故旷课的情况;(2)学生参与度明显增强。参与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自愿参与是精力投入的一个表现;二是高频率的发言,学生高频率的发言表明学生将注意力和关注点聚焦于案例并且富有成效地投入了讨论[6]。在教学中,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同学们能够慷慨陈词,发表见解;(3)师生互动性明显增强。在教学中,教师走出了三尺讲台的限制,围绕教室进行“旅游”,与学生打成一片,互动性明显增强;(4)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课堂教学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生们的笑声明显增多,心情愉悦有助于积极参与;(5)问题讨论的延伸程度明显增强。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思维得到激活,提出了许多超出案例材料本身的有价值的新观点、新见解。

其次,在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实现了如下能力素质的提升:(1)通过以团队为单元开展教学活动,以小组整体成绩作为个人学业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2)通过小组内讨论、情景模拟表演、主题发言、自由辩论、观点总结等环节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有效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效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了预期的能力培养目标。同时,在案例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学生对团队的责任意识不强,精力投入不够,影响团队整体效能的发挥,也引起团队其他同学的不满,这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及时发现、有效沟通,这也更加印证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紧迫性;二是课程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改变卷面笔试考核作为必选项的硬性规定(目前规定不低于课程总评成绩的50%),对于专题案例教学课程,学生的学业投入主要集中在课堂讨论活动中,笔试难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此类课程可以考虑取消或者降低期末卷面考试的比重;三是受制于课程考核成绩必须呈正态分布的硬性规定,在小规模班级教学的情况下,“加工处理”后的课程考核成绩往往不能反映学生实际学业投入度和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与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

[2]张新平.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60-65.

[3]梅里尔哈明.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4-6.

[4]司林波.本科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教育评论,2011,(4):59-61.

队会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实践;案例开发;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24-02

在传统的案例教学中,通常通过寻找合适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这些案例大都是从其他书籍或者他人的总结中找寻的,学生只是被动的阅读、讨论,很难身临其境的思考和感受。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亲临其境的学习更有趣,置身于其中学生也更能够积极的参与,而且对所学到的知识也更能够有一个长久的记忆(Calloway-Graham, 2004; Sanyal,2000)。因而,我们探索基于企业实践的学生团队案例开发模式。

一、基于企业实践的学生团队案例开发

清华经管学院和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MIT Sloan)近日合作创办了一项名为中国实验室(CHINA-LAB)的学生咨询项目。由两所商学院各选拔学生并选派1名指导老师参加,两校学生两两相配组成项目团队。公司提出研究项目的课题后,双方学生围绕课题开展调查、访谈、资料搜集与分析等工作。最后围绕企业的需求,项目团队将向公司提供研究报告和咨询建议。

上文介绍的“中国实验室(CHINA-LAB)”就是基于企业实践的学生团队自主开发案例模式。该模式是一个创新教学模式很好的范例。CHINA-LAB的设计结合传统课堂式商业教育以及现场实践学习模式,充分发挥清华与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MBA学生的才能,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公司发展助一臂之力。公司也有望通过该项目的合作,考核、物色合适的学生人选加盟公司,提升人才竞争力。

基于企业实践的学生团队案例开发是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讨论、对企业人员进行现场访谈与问卷调查、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多种方式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学生的主动思考,并给予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的一种案例教学方法。这种基于实践基础上的案例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基于企业实践的学生团队案例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是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基于企业实践的学生团队案例开发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通过在企业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会使教学中的理论应用于企业的实践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消化和理解所学的理论;

2.通过企业实践可以让学生融入到案例当中,从企业实践情景的经验中学习;

3.通过案例的理论,教师指导以及团队内部成员互相激发,协助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受到时间、空间的多种限制,制约了学生和教师间、学生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形成协作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借助企业实践过程中的学生案例开发教学,可以把教学、学习的时空领域放大,促进形成动态互动学习,便于老师因材施教和也便于学生自主和主动学习。

二、基于企业实践的学生团队案例开发的形式

基于企业实践的学生团队案例开发形式的设计可以有多种形式,以下是一些设计合理新颖的形式的简单介绍:

(一)上文所提到的中国实验室(CHINA-LAB)就是这种案例教学与企业实践结合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主要是由清华MBA学生和麻省理工斯隆MBA两所商学院各选拔8位IMBA学生并选派1名指导老师参加。学生两两相配,组成四支项目团队。项目一般为期三个月,于每年2月份开始正式启动。通常由公司提出研究项目的课题,随后与学生团队共同讨论研究项目的时间表以及报告方式,并指定1名企业联络人。随后,双方学生开展为期两周的现场工作,工作方式包括调查、访谈、资料搜集与分析等。围绕企业的需求,项目团队将在五个星期内完成研究项目,一般会在五月初向公司提供研究报告和咨询建议。这种形式一方面通过学生参与企业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商业视角;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实现了双赢的局面。但是这种形式需要企业与校方有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更加方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

(二)学生自己与企业建立联系

一般3-5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团队中的学生自己联系相关企业,与企业相关人员建立联系,企业能够对学生的调研和访谈给予支持。学生在前期进行资料搜集,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选择企业做的比较突出的方面作案例。在所学的相关的管理理论和调研的方法基础上,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可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等方法,经过团队成员的讨论与教师的指导组织案例,最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采取这种形式,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激发在学生选取案例时的自主思考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但是与此同时老师在学生进行案例开发时需要更多的指导与监督。由于学生自己与企业联系,会出现学生与企业之间沟通的偏差,可能造成访谈与调查的资料会有一定局限性。

(三)基于学生自身实践进行案例的开发

这是一种从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中派生出来的案例教学方法。但是与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的主要不同在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工作和生活经验来分析案。在案例的开发中最为常见的原因是案例被认为是分析的内容不相关、且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而基于学生自身实践的案例开发方法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Paytte,1993)采用这种方法时,学生一般有自身的管理经验,比如MBA学员在这种案例的开发中就具有自身的优势。学生一般也是3-5人一个团队,其中某个学生的自身经验非常值得推荐,团队成员自行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某个学员的自身经历开发成案例。这样的案例开发方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由于学生亲自参与这一过程,其感受比较深刻,能够很好的把握很多细节,因而所作出的案例比较形象生动。但这种案例方式可能会涉及学生所在公司的保密性信息,需要保证在不涉及学生所在企业的保密性基础上开发案例。

三、基于企业实践的学生团队案例开发阶段

基于企业实践的学生团队案例开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建立团队

(1)学生自愿组建团队,一般以3-5人为宜。团队成员应分工协作,推选一名组长,以便对整个团队进行协调管理。

(2)建立团队共同目标,使团队成员明确整个案例开发的目标,凝聚团队的力量。

(3)制定阶段计划,使案例开发能够按照预先制定的时间计划有秩序的推进。

(二)建立学生团队与企业的初步联系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由学生自己与企业建立联系或者由教师推荐相关联系企业。在建立了初步联系之后,团队应该保持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以便后来的访谈和调研能够顺利进行。

(三)收集知识和信息

收集企业的各种资料,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

(四)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

在企业内部展开现场工作,工作方式包括对企业内部人员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观察、资料搜集与分析等。

(五)案例报告编写

在前期资料搜集与访谈调查的结果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问题提供给企业研究报告和建议,最终形成案例报告。学生在整个案例开发中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教师监控学生团队案例开发进度,协助学生在案例开发过程出现问题,并予以指导。

四、实施基于企业实践的学生团队案例开发指导策略

学生团队案例开发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企业实践的经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形式已发生较大的变化,超越了以往教室与课堂的限制,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的体验,更加关注学生能否对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进行选择、判断和运用,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适应这种新的学习形式的变化,教师将主要成为学生团队开发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发展的促进者。那么,教师应怎样具体组织和指导学生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 不同阶段给予学生不同指导

如上文所述,学生团队案例开发的实施一般可分五个阶段:组建团队阶段、联系企业阶段、搜集资料阶段、访谈调查阶段和撰写案例阶段。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行为目标各有侧重,教师的指导任务相应有所不同。

(二)对于学生团队案例开发的绩效考核

(1)教师对学生团队的考核

教师会以学生团队案例报告为主要依据对学生团队进行考核。根据学生在开发案例的过程中如下因素进行考核:案例的代表性和新颖性、案例的调查研究是否充分、案例的写作水平、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等等。

(2)学生团队同组成员对彼此的考核

在学生团队案例开发中,学生需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分工协作,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成员通过分享信息,共同解决问题,提出案例调研和写作的方案。在案例的开发中,团队成员对彼此是最为了解的,因而考核中,让团队成员相互进行评价和考核非常必要。考核的重点是:其他成员的协作性、对案例开发的贡献度等。

(3)学生的自我考核

老师往往是通过指导性意见进行交流,至于如何实现具体到个人的学习目标,则由学生自行决定。学生对于自我需要有有效的目标管理,如果教师直接指派具体任务,按具体要求去做,常会出现推卸责任和考核有失公平的情况。因此团队成员对自身的责任和目标要明确,能够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时间安排,创造性地完成活动任务。最后在学期末成员还需要根据自身在整个团队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考核。

(三)及时沟通,做好心理指导

在案例开发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如调查研究的同学在发问卷时被拒绝,受到不友好接待,回收的大量调查问卷统计时无人帮助;访谈的同学感到与人交流困难,不能取得相关人员的支持和配合;有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后缺乏协调,有的责任心不强,有的比较懒惰,等着别人去搞等等,对此类问题学生缺乏心理准备,缺乏克服困难的方法。学生受挫后热情下降,主动性减弱,势必会影响学生团队案例开发过程顺利进行,因此应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多激励,指导学生与人交流,协调人际关系,取得相关人员的支持和配合。

参考文献

[1]郭云贵.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团队学习法探索[J].新余高专学报,2007,12(4):104-106.

[2]张荃香.管理学案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思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24(1):144-146。

队会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团队学习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93-02

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经济法教学效果较差,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典型的‘讲―听―记’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济法案例课程通过团队学习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

一、团队学习模式的应用

团队学习模式是在本课程学习之前,先进行学习团队建设,一般40人左右的班级分6个团队为宜。每个团队有明确的队务,有队名、队训、队徽、队标、队歌等。通过学习团队建设,让团队成员集体学习,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和特长,争取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在课程教学中倡导分组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在分组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重形式,不重实效’的现象”。团队学习也一样,不仅要重视形式的改变,更要强调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实效性。

二、团队学习应用在经济法案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提前一周下达学习任务(经济法案例),学习团队利用一周时间查阅资料、学习理论、研究案例、准备展示。通过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从而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团队学习的教学模式集中存在以下问题:

1.过分强调案情展示,缺乏问题的深入分析。有的小组在展示案情时,采用表演的方式,这样的好处是生动有趣,但常限于专科生的理论知识薄弱、分析问题能力不够的弱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专业能力上锻炼的效果不明显。

2.团队学习、展示时,分工合作不够,锻炼效果不均衡。学习团队的最大优势在于成员间的合作,但往往会出现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任务重,锻炼效果好。参与意识不强的学生,分工较少,锻炼效果一般。如何提高全体成员参与性,合理地分工合作来完成交予的案例分析任务是一个重要问题。

3.有的团队展示准备不充分。案情展示不清晰、不形象,案情分析不准确、不深入,导致“冷场”。如何使团队顺利完成展示,这时教师“救场”会有一定困难。

4.通过分角色表演、媒体栏目、模拟法庭、综艺形式、现场互动、模仿教师授课等形式展示案情,乐趣很多,效果很好。但团队展示时间和节奏难以控制,有时展示拖沓,不够精练、清晰,这需要有合理的汇报展示要求和规则设置。

5.案例选择要适应团队学习需要。要实现团队学习的效果,必须根据团队学习的特点,契合经济法案例课程理论教学进度,提供具有新颖性、代表性、针对性、生动性、可展示性等特点的团队学习案例。因此,在选取团队学习案例时有一定难度。

6.案例数量、下发时间及形式安排问题。学习团队若要在规定时间内把案例分析透彻,取得最优效果,对于案例的数量、难易程度和下发时间,需要进行研究。同时还要考查每个学习团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学生对于同一时段每个团队下发案例的理解能力等。

7.评价机制。经济法案例考核评价是过程化考核,对学生有效的考核评价能激励和促进团队的积极性。学生个人、团队、完成案例情况分值的分配要恰当。如何关注学生个人、形成客观准确的评价是一个难而重要的问题。

8.杜绝形式上的应付,要重实效。有些高职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习意识不强。在团队学习时,虽然调动起其部分的积极性,但从展示来看,缺乏积极的学习能力和探求知识的欲望。甚至是不求甚解地展示其案例的结论。

9.多媒体手段的应用问题。在团队学习中,要求制作PPT课件来配合团队展示,在团队学习中,有的同学按照组内分工制作PPT课件,制作的课件在课堂上展示时,效果可能不好,影响了展示效果。也有的团队展示时,过分依赖制作的PPT课件,不能从容地去展示其分析的内容。

三、团队学习应用在经济法案例课程存在问题的对策

1.团队学习中的案例,目的要明确,是为掌握经济法理论中相关知识点的,也是根据经济法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而安排的案例。通过案例的形象化、生活化呈现,来加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用经济法理论分析案例的能力。团队成员在课下一周时间做中学、自由研讨,养成法律的思维方式,达到良好的团队学习效果。

2.建立团队所有成员的参与机制。激发所有团队成员的参与热情,通过第一节课的团队建设,健全、展示团队基本要素(队长、队徽、队训、队歌、队务等),让学生明白和理解团队、团队精神、团队分工与合作、团队执行效力等。对于参与意识弱的同学,多给予鼓励,通过对队长分派工作的点评、团队内的评价及教师的沟通交流,引导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团队学习和展示。另外,教师在课下要召集团队队长和各团队部分队员开会,一学期两次,分别针对团队参与性进行指导和鼓励。

3.团队展示时,必须提前一周让学生“精读”案例或项目,用一周时间去做,利用学习资源去学习案例涉及经济法基础理论部分,避免“课下不用功,展示不成功”的现象。如果出现团队案例展示“冷场”时,通过“惩罚”机制去约束该团队,使得团队展示时,取得展示效果。

4.团队展示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创新的形式展示案情和案例分析。明确规则要求,展示案情在4分钟内,清晰呈现出来,让其他团队的同学听明白。也可以“不限时长”,进行深度分析,团队中的每位成员可以就案例中的问题所反映出的知识点加以“挖掘”,让同学们分析其学习成果。

5.选取案例应注意的问题。对于案例的选择要选择发生在近两年的经济法律案例或是经济法律中经典的案例。如:修正药业等被曝工业明胶胶囊金属铬超标达90倍的药品事件、酒鬼酒塑化剂事件、“速生鸡”违禁药物饲养事件等。“案例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案例选择要难易适度,贴近生活。”案例的选取适合团队学习,每一章节的案例按难度分层级建立经济法案例库,每一次案例下发都应该同一难度有团队学习研究。

6.团队学习案例的时间和数量要进行恰当的安排。通常下发案例在案例展示的一周前为宜。在2个学时内,非常简单的案例可以每组一个,即提供六个来展示和分析。中等难度的案例可以两组一个,高难度的案例可以三组一个,这样通过不同团队的重复展示和相互学习,可以加深对案情理解和问题分析。

7.建立客观准确的评价机制。经济法案例的考核评价不易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考试题型也不易采用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应采用过程化考核,学生平时个人表现20%,团队项目任务20%(团队完成),学习报告20%,期末考核40%。期末考核采用开卷形式,题型为案例分析。通过过程化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充分保障评价的客观准确与团队学习模式的顺利进行。

8.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明确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多鼓励其在团队的展示才能。教师在团队教学模式下,发挥其“导演”的作用,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进去,共同学习和进步,不论综合能力还是专业能力。最终,要实现优良的课堂教学实效性。

9.提升学生的多媒体应用水平。通过团队展示,同学们互相学习,在展示时,都想把自己团队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从PPT课件的形式到内容。教师在点评时会给每一组提出PPT课件需要改进的地方。色彩的应用、字体的大小、每页的布局、内容的繁简、声音大小、超链接的使用等。

在团队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中,问题可能会很多,但看到学生们最后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让我们更有动力去研究和实践这一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瑜.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174.

队会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分时段;管理案例;团队;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30―04

引言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案例教学就是尝试寻找这种联系的一种方法。管理案例教学的理论假设就是: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通过分析、比较和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或案例,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有助于理解管理原理,提高理论学习的效率。

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开始在管理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结果表明:管理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重要的作用[1]。正是由于管理案例教学在哈佛商学院的成功运用和实施,使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成功教育模式之一[2]。管理案例教学方法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使得案例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理论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针对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管理案例分时段教学的理念与方法,给出了实施管理案例教学的一般框架与流程,对规范管理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 管理案例教学的目前状况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对于管理教育所希望达成的独立分析、群体合体、人际关系、决策行动等能力的培养,有相当显著的效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对各国有关专家的调查,获得了关于9种管理课程教学法――案例教学、研讨会、课堂讲授、模拟练习、电影、指导式自学、角色扮演、敏感性训练、电视录像――每一种管理课程教学法的6项教学功能的评价结果,案例教学在这9种教学方法中,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1位,在知识传授、学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这三方面占第2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上占第4位[3]。从哈佛尝试案例教学开始,案例教学在管理教育的方法体系中就取得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何志毅等[4],马燕翔[5],马宗国[6],孙艳东[7],刘梅等[8],钟和平[9]对我国现行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总结。概括地说,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与案例材料相关的问题,如案例设计、写作以及案例材料的选取等;(2)与教学方式方法相关的问题,如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等。本文探讨的是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方法问题。

目前,仅检索到管理案例教学的有关文献,而案例分时段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还尚未查阅到,案例分时段教学的思想在一些文献中零散地体现出来。王俊杰[10]、刘梅等[8]、黄仲龙[11]认为管理案例教学应包括四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内化提升。袁庆林[12]认为管理学案例教学基本环节大致可以包括:案例选取、学生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小组等。张飞[13]认为管理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案例选取、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评述。上述文献总结了案例教学的一些具体实施步骤,在管理案例教学实施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上述文献并未就管理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时段划分问题进行探讨。

在长期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笔者感觉管理案例教学缺乏规范的流程;学生的积极性高,但是参与和准备不充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种现象在已有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也有所涉及。钟和平[9]指出了当前案例教学中存在“学生参与性不够”的现象,并认为一个原因在于“教师未能对案例研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工作”,导致“学生参与不够,体会不深,理解不透,达不到案例教学效果。”刘梅等[5]也指出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学生表现不配合、不积极、造成讨论时常冷场”现象。孙艳东[7]指出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同样的问题:“学生主动参与较少,学习积极性不高”。马宗国[6]指出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准备工作较仓促,在案例教学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并说明其原因在于“学生主动查阅和收集相关信息的时间、精力等有限,往往使得案例分析难以深入。”因此,可以看出,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不足,准备不充分”这一现象是个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着较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在探索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出了管理案例分时段教学的构想与方法。这种方法着眼于优化管理案例教学流程,规范教学程序,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师生角色的转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快乐学习的主角。

笔者进行多年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进行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分时段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 案例分时段教学法

1 案例分时段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案例分时段教学法,就是把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分为几个相互联系的时段进行教学。以实现学生充分参与教学之中,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管理案例分时段教学包括:

(1)课前准备时段。这一时段一般在开课前两周进行,工作任务是组建案例分析团队,分配案例,发放案例材料,学生熟悉案例材料;

(2)课堂理论与方法学习时段。这一时段的主角是教师,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的方法、步骤与流程,介绍案例分析使用的工具,进行典型案例的示范分析,这一时段大概历时4周(16学时),占课程学时(48学时)的1/3;

(3)课下消化吸收、团队学习讨论时段。这一阶段的主角是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案例分析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在课堂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之后,真正动手进行案例分析尚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在课堂理论与方法学习这一阶段结束之后,在下一时段(课堂汇报、辩论及教师点评时段)开始之前,留有一个间隔期,间隔一个月(4周)时间让学生去调研、访谈和查阅资料,组织团队成员集体讨论,撰写分析报告等等;从而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吸收前一时段的内容,准备下一时段的内容。

(4)课堂汇报、辩论及教师点评时段。这一时段是整个案例分时段教学的重点和中心。历时8周(32学时),占全部课程(48学时)的2/3。这一阶段,案例分析团队在课堂汇报他们课下讨论、学习的成果,同时接受教师与其它团队同学的质疑,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的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具体时间分配如图1所示:

2 管理案例分时段教学法的实施框架

管理案例分时段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框架和各时段、各环节之间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实施框架,下面对各个时段作具体说明。

(1)课前准备时段

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前2周进行,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组建案例分析团队。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案例分析团队,每个团队选举队长,为团队命名。每个团队成员5-8人。每个团队人数不宜过多,若成员超过8人,相互交流时会遇到障碍,难以形成凝聚力,就会出现部分同学“吃软饭/搭便车”等现象,这会降低团队的整体绩效。若每个团队成员少于5人,无法取得“脑力激荡”、思想碰撞的作用,难以达到取长补短之效。案例分析团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运作单元,也是绩效评价单元,课程成绩的评定也是依据团队的总体绩效与成员在团队中表现这样两个方面来进行的。无一例外,几乎所有的案例教学都强调团队的作用,袁庆林[12]指出:在管理案例课程学习中,案例分析团队成了学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中心,也是一个实践妥协、谈判、团队、说服和领导技巧的安全环境。案例教学中学生所学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大量倾听团队其他成员的不同分析、观点和视角,日复一日针对广泛而真实的案例的共同学习,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管理理论和知识,还建立了长久的友谊。组建案例分析团队的方式很多,有随机方法、兴趣方法、长官挑选法等等。实践中发现,以同宿舍为标准来划分团队较好,他们有宿舍文化,有充分的时间在一起讨论分析。这种运作方式,团队的绩效较高。案例分析团队组建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发放案例材料,团队成员熟悉材料。强调团队学习,并不意味着学员们的个人学习就可以放松了,相反,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

(2)课堂理论与方法学习时段

这一时段教师唱主角,针对学生缺乏案例分析的技巧与方法,教师在这一时段介绍课程的学习方法,讲解管理案例分析的方法、步骤与流程,讲解管理案例分析使用的工具,进行典型案例的示范分析。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其中,科学性可以理解为艺术性的基础,在管理学的理论学习中,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普遍反映管理理论“艺术化”的程度较高,让人难以操作。管理案例教学就要克服这种障碍,把管理案例分析方法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一种可操作化的技术,同时给学生传授常用的分析工具,让学生在个人学习与团队讨论中得心应手,熟能生巧,达到艺术化目的。这个时段虽然仅仅占全部课堂学时的1/3,但是对于后续的课余讨论与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课下消化吸收、团队学习讨论时段

在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尽管教师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建立团队、传授方法与工具,学生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感觉手忙脚乱,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究其原因:学生常常说时间紧迫,老师讲授的方法没有来得及消化,团队研讨的案例也没有充分时间学习、研讨、调研与分析,就匆匆进行课堂汇报。如果课程是连续的,每周2次课,即平均2-3天上1次课,那么学生还在同时学习其它专业课程,而管理案例的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样就缺少充分的提前准备时间。学生普遍反映,如果时间充分的话,可以做得更好。基于此,笔者就提出了分段式教学的最初构想:是否可以把管理学案例分析这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分成不连续的两段,中间间隔一个月(4周)左右,让学生在这个间隔期去消化老师传授的方法与工具,对新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阶段的时间不包括在课堂的总学时中,老师可以放手,让每个团队的队长独立开展工作。此时,案例分析团队的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绩效的优劣就体现出队长的管理水平。所以队长要发挥其领导作用,身先士卒,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能动性,做好分工与协作,发挥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一阶段的工作通常有:制订团队的工作计划与目标,分工,成员各自阅读材料,大家碰头讨论,再分工,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如果需要的话),团队成员碰头交流讨论,如此反复,得到一个一致的分析意见;在此基础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课程汇报/辩论的分工准备等等。这段时间,队长以及团队的成员均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甚至面谈等方式与老师交流与沟通,老师可以为其答疑解惑。

(4)课堂汇报/辩论时段

在进行充分的研讨与准备后,一个案例分析团队就会带着自己的成果“闪亮登场”。一个团队的绩效主要根据课堂汇报以及辩论来评定。这一阶段是管理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每两个学时为一个教学单元的这一时段,学生唱主角。其中案例分析报告是这样安排的,把报告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成员负责一个部分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与汇报过程之后,接受大家的质疑。课堂发言与讨论的过程就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共享的过程,会有各种观点和意见的交锋,甚至有激烈的冲突,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引导,构建开放和宽松的气氛。

教师在这个时段的角色是主持人兼听众,当辩论到一个阶段时(一般是在学生发言已不是积极的,要求发言的学生已经很少),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要点评,教师要尽量在黑板上记录、归纳学生发言的主要观点,以利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挑起争论的“事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14]。此时学生是很想知道教师对其发言的看法,这也是教师对讨论加以引导的好时机。这时,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劳动,重视其见解,又要说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这个点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现有工作的评价也是对未来工作的启发。

三 管理案例分时段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实施效果

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在2000年进行专业课程调整,在第四学年开设《管理学案例分析》课程(即《管理学II》)。经过5年时间的探索,于2006年开始在《管理学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中实施分时段教学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学生的参与充分性、主动性得以提升,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水平也在提高。为了检验管理案例分时段教学法的效果,我们坚持做课程问卷调查,获取相关的数据。经过2006年至2008年这三年的跟踪调查,获取了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专业代码:704101)学生的课程反馈数据:(1)“大学4年中我接触到的最新颖的课程”(认同度为96.33%);(2)“在大学4年里我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门课程”(认同度为100%);(3)“我最喜爱的一门课程(认同度为98.75%)”。在课程的作用方面得到如下数据:(1)培养自信心(认同度为100%);(2)学习逻辑思辨、解决问题的方法(认同度为92.47%);(3)提高说服沟通与交往能力,建立友谊(认同度为100%);(4)培养组织与协调能力(认同度为98%);(5)培养接受挑战勇于答辩的能力(认同度为94.89%);(6)提高应用知识不断创新的能力(认同度为99%)。通过学生的网上评教,学生对课程的平均评分高达98分(百分制)。

四 结论

本文针对管理案例教学组织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案例分时段教学的构想,给出了管理案例分时段教学的框架、流程,对于规范管理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参与的充分性、主动性与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的是一般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方法,但是管理案例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强调规范性的同时,也应随着环境的不同有所变化。

参考文献

[1] 陈瑛.案例教学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2-64.

[2] 苗雨君,盛秋生,邵仲岩,等.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7):108-109.

[3] 宋华明.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组合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97-99.

[4] 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5,(1):91-95.

[5] 马燕翔.管理学科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7,(1):44-45.

[6] 马宗国.关于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思考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3):83.

[7] 孙艳东.管理学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63-64.

[8] 刘梅,何坪华,徐锋.管理案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因应之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0(5):103-106.

[9] 钟和平.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113-115.

[10] 王俊杰.管理案例教学[J].中国培训,2002(2):50-52.

[11] 黄仲龙.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1):209-211.

[12] 袁庆林.“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2):146-149.

队会教案范文第11篇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有效设问,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本案例所教学的内容――《认识符号“=”“>”“

二、案例描述

方案一:

师: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呀,森林里可热闹了,原来――“森林运动会”开幕了。瞧,都有哪些队参加了运动会呀?

生:小兔队、小猴队、松鼠队和小熊队。

师:谁来汇报一下每个队都有几名队员?

生1:小兔队有4名队员,小猴队有4名队员。

生2:松鼠队有5名队员,小熊队有3名队员。

师:你们还知道什么?

生:小兔队和小猴队的队员同样多。

师:同样多就是相等,也就是几和几相等呢?

生:4和4相等。

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之间还有怎样的关系呢?(继续学习)

方案二:

师: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呀,森林里可热闹了,原来――“森林运动会”开幕了。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兔队有4名队员,小猴队有4名队员,松鼠队有3名队员,小熊队有5名队员。

师:同学们不但知道有哪些队参加运动会,还知道每个队都有几只小动物参加,你们真会观察,从这些信息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

……

师:松鼠队最多,它和谁比是最多呢?

生:松鼠队和小兔队、小猴队、小熊队比是最多的。

师: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进行比较时,才会有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或者是同样多。刚才你们说谁与谁同样多?

生: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呢?

生1:我数啦。

生2:我把4只小猴摆在上面,4只小兔摆在下面,一只猴对一只兔,一只猴对一只兔……没有多余的猴也没有多余的兔,所以猴和兔同样多。

师:你看,刚才有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小猴和小兔同样多,有同学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也就是数学中“一一对应”的方法知道了小猴和小兔同样多。

师:数学中有一种符号表示同样多,是什么呢?

生:等于号。

师:几和几相等呢?

生:4和4相等。

师:现在老师有5朵红花,5朵黄花,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5朵红花和5朵黄花同样多,5等于5。

师:谁能举一个例子呢?

师:看来不只是4只猴子和4只小兔相等,还有同学们所说的3支铅笔和3块橡皮相等,只要是数量相等就可以用等号连接。

师:我们继续用这样“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探讨其他队之间的关系。(继续学习“>”“

三、案例分析

比较两种方案,我们不难发现,方案二中教师能够围绕着本节课的核心概念,通过高效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

1.首问开放,抓信息,促思考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积极的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做到有效提问,以达成教学目的。

方案二中,一上课,老师就以“森林运动会开幕了”为开场白,通过“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从这些信息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这两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抓住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思考如何从图画中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

2.追问深入,抓本质,促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的设问要有一定的目的,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来进行。所提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自主动脑来探索获取知识。还要根据课堂情况不断追问,使问题深入,不断凸显概念的本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方案二中,当学生说出“松鼠队最多”时,教师追问:“松鼠队最多,它和谁比是最多呢?”使学生明白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进行比较时,才会有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或者是同样多。当学生说出“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时,教师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呢?”引导学生明确“数、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强化“一一对应”的方法。这样的追问,使数学符号“=”在学生头脑里更加清晰化、明确化。本质更加突出,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3.导问迁移,抓方法,促思想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体现“教、扶、放”的过程,要体现用方法学习的过程,要体现不断渗透数学思想的过程。它是学生从学习到掌握过程中的重要途径。

队会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TBL;贝叶斯网教学;铁路信息技术;案例

文章编号:1672-5913(2017)05-0125-04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贝叶斯网(Bayesian networks)的研究起源于人工智能领域,是一种将概率统计应用于复杂领域、进行不确定推理和数据分析的工具[1]。贝叶斯网是以概率论和信息论为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授课方法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接受知识主要依靠课堂上教师的灌输,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贝叶斯网在铁路信息技术方面有着重大应用,因此开展对贝叶斯网课程教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贝叶斯网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团队学习 (Team-Based Learning,TBL)的模式。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起到引导作用,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以团队的形式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每一部分的课程结束后,教师会根据课程特点精选与铁路技术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然后根据案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协作完成。教学过程中采取先简单后复杂、层层递进的模式,从最初的基本原理到最后的实际应用,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程度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充分掌握贝叶斯网基础理论同时能够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TBL教学法

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是美国Oklahoma 大学教授Larry Michaelsen于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一种引导式教学方法[2],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1 TBL教学法的一般过程

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团队,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为了完成团队任务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和关键知识点以提纲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外以个人或者团队的形式对提纲上的内容进行预习。为了提高预习的效率,教师要提供预习所需要的参考文献、音频、视频、网站等信息。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对个人和团队的预习成果进行评测,根据评测的结果对预习情况进行整体的评估和反馈,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对测试中出现的疑难点进行讨论并及时申诉,教师对申诉结果进行引导和评判[3]。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在进行应用性练习时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精选与铁路信息技术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和剖析,同时设计与所讲案例相关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主完成。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测试考核学生对案例的掌握程度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1.2 TBL教学法的特点

(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主动查阅资料,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求助,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时团队之间能够积极讨论。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学生不仅完成任务,还增强了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

(2)强调团队合作。课程任务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合理的分工,彼此之间信息与资源共享,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团队与团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提高本团队的综合成绩,每个人都必须主动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竞争力。

(3)强调实践能力。每一部分课程结束后,教师都会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精讲案例并安排相应的实践任务,学生在理解掌握教师所讲的案例后能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实践任务,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理论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2 TBL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在TBL教学法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引导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进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了解课程特点,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该T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2.1 合理安排预习任务和实践任务

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地查阅资料,充分了解贝叶斯网领域一些前沿的技术。一方面由于贝叶斯网知识面宽,一些知识理解难度大,因此教师应针对性地提供给学生预习材料和预习提纲,避免预习任务难度太大超过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降低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贝叶斯网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的铁路信息化人才,案例和实践任务的选择应以贝叶斯网在铁路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为主,难度要适中,要贴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合理分配团队成员

在T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主要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合理地分配团队成员十分重要。在教学班级中按照性格、成绩、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尽量排除不利于团队稳定的因素,如同学之间关系不和谐的尽量不要分到一组,同一个宿舍的不要分在一个小组,避免形成小团体,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分组一旦完成则不会改变,从而培养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一个团队成员为了完成任务必须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帮助、资源共享,共同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

2.3 教学反馈要及时

教师通过个人测试和团队测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在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通常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提出一些相关性的问题,要求他们再次阅读和思考,提供一些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团队中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及时听取并组织讨论。教师要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早总结,对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再次设计类似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从而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3 TBL教学模式在贝叶斯网教学中的具体设计

3.1 教学准备

(1)贝叶斯网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前沿学科,也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贝叶斯网的基本原理,学习和掌握基本技术,以便拓宽知识面,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贝叶斯网的教学分为4个部分:贝叶斯网基础、贝叶斯网学习、贝叶斯网推理和贝叶斯网应用[4]。教师按照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为学生安排预习提纲,并设计具体的个人测试题目、团队测试题目以及相应的评分标准。

(2)根据授课内容精选案例,同时设计实践性任务。案例的设计要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在进行贝叶斯网基础学习时,案例的设计要简单易懂,可以选择基于贝叶斯网的铁路应急决策方法为案例进行讲解,通过该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对概率论的基础知识、贝叶斯网的概念、贝叶斯网的构造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在贝叶斯网推理课程教学时,以基于贝叶斯网的铁路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为案例进行讲解,通过该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利用联合分布的分解来简化推理;在贝叶斯网教学中,以列车自动门故障诊断模型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贝叶斯网的参数学习和结构学习;最后在贝叶斯网应用部分,以基于贝叶斯网的铁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为案例,综合各章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讲解。

(3)合理分组,教师根据上学期的综合考评成绩以及班干部对学生的性格、爱好的反馈信息创建团队,团队成员一旦确定则不变动。团队选出一名成员作为负责人,团队成员必须信任和支持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在安排团队学习的任务和时间前必须和队员之间开会讨论。

(4)在开始课堂教学之间的一周,由教师将下节课的授课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发给每位学生,同时提供参考资料,要求学生自学和团队成员之间讨论学习。告知每名学生要进行个人测试和团队测试,测试结果将作为贝叶斯网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2 教学流程

(1)个人测试。题型为理论知识的考核和实际应用的测试。一方面考查学生预习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考查教师在讲解完案例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理论知识的考核题型为单项选择题,考核内容为教师所提供的预习内容和关键知识点,题目的数量为10~15道,在课堂开始后的20分钟内完成,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测评期间禁止交流,禁止查阅资料。教师课堂阅卷评分,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反馈,对大部分学生容易犯错的问题进行记录,同时进行详细讲解。实际应用的测试根据案例的具体情况进行测试。

(2)团队测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15~20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允许学生查阅资料,团队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团队成员进行集体讨论后给出答案,以刮刮卡的形式获得即时的反馈,即所有的答案都被覆盖,正确的答案会有一个标志。如果刮涂后不是正确的答案,学生需要重新进行思考和讨论,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刮开一次获得正确答案得满分,刮开的次数越多,分值越低。最后由团队负责人统计每道题的得分,并将结果进行汇总后提交给老师。对有争议的题目可进行申诉、讨论、教师反馈并裁决正确答案[5]。

(3)申诉。学生如果对教师所提供的答案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可以进行申诉。首先学生根据问题收集资料,然后针对问题中的疑难点在团队成员之间或者团队之间进行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的结果由团队负责人向教师进行汇报。为了鼓励学生对教学中的难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申诉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作为团队的一个加分项。教师会根据团队申诉的结果进行重点引导评价。

(4)反馈总结。为了验证经过课堂测试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会根据个人测试、团队测试以及申诉的结果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测评中经常出错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5)实践性练习。针对贝叶斯网在铁路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比较复杂这一特点,为了降低学生的负担激发起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浓厚兴趣, 教师将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在进行贝叶斯网的实践性教学中,首先由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经典的案例,按照案例设计相应的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任务必须符合难度适中、贴合案例、真实性和目标性4个特点[6]。

我们以贝叶斯网学习这一部分为例进行说明。

案例:列车自动门故障诊断模型。

自动门系统作为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列车的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在该案例中教师应简要讲解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列车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使得学生能够对列车自动门故障诊断技术有初步的理解。重点讲解如何通过故障参数学习构建贝叶斯网络,从而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智能诊断系统;在教师讲解完这个案例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个人测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对所讲授的案例有深刻的理解。

任务练习:列控系统故障诊断模型。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确保与所讲授的案例相贴合,难度适中。团队负责人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将任务进行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到任务中去,最终选择一名成员进行汇报,其他F队可以根据汇报的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对各团队的汇报成果不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进行推理和引导,激发学生深入理解,从而按照要求完成实践任务。

4 结 语

贝叶斯网络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由于贝叶斯网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进行实际运用时必须充分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采用TBL模式对贝叶斯网进行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提纲和关键知识点进行预习,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知识进行理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对预习成果进行测试,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资源共享,可以有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践性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连文. 贝叶斯网引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 Michaelsen L K, Sweet M.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team-based learning[J]. Team-Based Learning for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2012(7): 9-31.

[3] 刘畅, 郭晓奎, 赵蔚. T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设计和应用[J]. 科教文汇, 2015(10): 61-64.

[4] 李海成. 一种基于规则库的贝叶斯网络开发器的设计与实现[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3(2): 93-96.

队会教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装备保障信息化; 案例;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9- 0080- 03

案例教学法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军校教育贴近任职岗位、贴近实战需求,使学员在参与互动中开拓思维、增长才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 method)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场景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属少研究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能使学员在近似模拟的环境中了解、理解、掌握实际工作方法,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军队院校为推动任职教育转型建设、提高学员实际岗位任职能力,在代职骨干锻炼、到部队实习等实践基础上,加大了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力度。

在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目的是使学员进入部队信息化建设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场景,了解在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部队承担信息化试点建设任务中遇到的典型问题的分析和抉择,形成对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把握处理若干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性问题的真实体验,增进对我军基层部队进行信息化建设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把握,提高处理此类问题的能力,锻炼学员在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第一线——基层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 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现实问题为牵引。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专业学员第一任职岗位为维修分队排长,教员以岗位需求为牵引,结合基层部队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将问题融入到教学案例之中,让学员亲身体验案例中的具体事件和现实问题,对其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分析,理清头绪,揭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案例逐层深入研究,有效提高学员面对部队信息化建设任务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员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仅体现在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接收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员整合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上,以及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创新的能力上。在案例教学全过程中,应根据每个问题的内容特点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研究分析方法,使学员置身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具体矛盾之中,全面、深入地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员既要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入研究,又要从实践的角度客观分析;既要考虑到部队的现实条件,又要考虑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经过反复多次的沉淀后,学员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显著的增强。

2.3 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有许多群体活动。这种群体活动使每个学员在参与案例讨论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体会到如何听取别人的见解,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去说服别人,体会到如何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体会到如何理解和包容想法不同、观点不同的同伴;学会如何才能心平气和地与他人合作,体会到如何才能与他人携手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因而,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2.4 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已知的信息,运用自己的智慧,决策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未知的结果[2]。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的案例是将旅党委、旅首长在确定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与典型性问题展现给学员,使其进入情境,分析利弊,只有事实,没有分析,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因此,在课堂讨论中,学员围绕案例中的问题,积极踊跃发言、激烈辩论,形成热烈的互动局面,从而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3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一定的教学方法相联系。从未来教学的趋势看,会不会用案例教学将是衡量教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由于案例教学在军队院校开展时间不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对这种方法的学习掌握。案例教学不同于在教学当中的一般举例,它有一系列组织严密的实施步骤。必须包括教员课前布置案例、学员课前独立分析案例;教员课中组织案例讨论、学员课中参与案例讨论;教员课后进行案例总结评价、学员进行总结提高三大部分。

3.1 前期准备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

前期准备是搞好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此阶段,大量的工作是进行案例准备。案例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编写案例和案例的教学使用说明。一般的做法是自己编写案例或选择他人已编好的案例。教员需要熟练掌握案例内容及相关信息,根据对案例与相关信息的掌握,做出案例分析指导,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灵活确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案例教学之前,要做好案例教学场地准备,案例教学场地大小和布局根据人员数量灵活确定,以便于教学为原则。提前1~2天通知学员借阅相关资料并做好教学分组工作,分组一般每组6~8人为宜,并提出相关要求。根据情况,准备必要的案例教学相关卡片。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就能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教学实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一般按照阅读材料、小组研究、集体讨论、小结讲评的步骤进行。教学实施具体时间划分可根据案例内容和课时安排具体安排。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员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员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员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作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和结论。然后根据分组安排,进行小组讨论,得出小组结论。小组讨论可以使小组的每一个人都紧密合作,群策群力,充分锻炼学员的协作能力。

集体讨论可采用“报告询问式”和“对抗辩论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方案,按照指定的顺序,小组成员全体到汇报席位就座,小组中的一位代表通过多种形式报告本小组的意见,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待报告完毕后,教员组织其他学员对报告组成员提出质疑,可指定回答或自行确定回答人对学员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现场解答,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解释说明,教员也可以询问有关问题。

小结讲评时教员首先应肯定学员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对一些可取之处应予以表扬。另外,要提出解决部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教员还应教会学员如何去抓住问题的本质,如何寻找问题的切入点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

3.3 课堂掌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案例教学需要教员严格掌控课堂过程。一般说来,要组织好一堂案例教学课,至少要掌握两种技能:一种是调动学员参与分析、讨论积极性的技能技巧;另一种是在分析讨论中控制和引导讨论的技能技巧。教员要调动学员参与分析和讨论的积极性,一是在案例的选择上,根据教学需要和学员个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典型情节的案例、兴趣浓厚的案例或内涵丰富深刻的案例进行教学,典型的案例可以使学员集中注意力,有趣的情节可以增加案例的吸引力,而内涵丰富深刻的案例则能带给学员更多启发和联想。例如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教学中选取典型案例“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二是要随时注意学员的情绪,尽量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善于激发灵感,适时调节,避免冷场。教员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话题,要在出现沉默或间歇时,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员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一般有3种情况需要教员来掌控:一是学员讨论不积极、话题单调、发言刻板、场面冷清。这时候就需要教员采用上面的方法及时调节。二是场面激烈、话题尖锐、攻击性强、发生争执和冲突、场面失控,甚至发生人身攻击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教员及时介入,缓和气氛,控制情绪,化解冲突。三是由于案例教学要求大家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因此难免出现讨论偏离主题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员及时引导,扭转偏离的话题,把握讨论的方向,纠正出现的偏差。

4 结 语

案例教学法特别适合于军事任职教育和各级军官的进修培训。在装备保障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精心进行案例课前期准备,科学确定其实施程序,灵活掌控课堂过程。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切实增强学员在部队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队会教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资产评估;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23-04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兼具,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为提升教学效果,探索从教师教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向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的主动式教学法转变,我们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中探索项目教学法,通过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课后持续学习,强化学生互动学习和团队学习,激发专业学习热情,加深专业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提高本科生社会交往和互助合作能力。

一、“企业价值评估”实践教学的困境

“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很强但同时也需要结合实践才能融会贯通,因而实践性教学成为“企业价值评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嵇尚洲(2010)提出“企业价值评估”教学应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实践课教学方法革新来改进教学效果[1]。很多学者提出资产评估的实践课应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习等方法,而案例教学是最常用的提升课程实践性,增学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但案例教学的效果也受到很多教师的怀疑。一方面,有研究从教师角度分析,认为高校缺乏具有从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使得案例教学难以深入,学生真正从案例中获得实践知识的可能不大(赵剑锋,2013)[2]。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分析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的随意性很强,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主动参与讨论(孙旖旎,2012;程玉英等,2012)[3]。陈蕾等(2015)通过首都经贸大学资产评估课程案例教学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规模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合理分组,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投入度;开展小组讨论与问题辨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明显效果[4]。陈蕾等(2015)已经采用

GROUP STUDY合理分组的一些方法,但还是停留在小组讨论阶段[5]。

二、“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的引入与误读

小组讨论在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很多教学环节都会采用,很多人认为小组讨论就是GROUP STUDY,导致这种教学方法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教学研究中笔者没有发现任何文章对GROUP STUDY在资产评估系列课程的应用进行研究,而这种教学方法却是北美实践性教学最为常用,并且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

很多教师认为GROUP STUDY只是教学环节一种辅助方法,忽视了这种团队学习可以贯穿课堂内外,是北美MBA教学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把课堂教学的问题带到课外,通过团队的共同调查、研讨,寻找解决方法,获取可能结果,最后在课堂再进行总结和提炼,这是一种可以贯穿始终的方法,在学生的暑期实习、社会活动中都可以采用,而事实上在大学阶段获得成功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采用团队学习的方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三、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的应用

经历高中阶段痛苦的“填鸭式”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对互动体验强烈的电子游戏疯狂热爱就很容易理解了,而现有的教学方法仍然偏重“讲述性”,轻互动式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兴奋点和满足感,相较于单调乏味的课堂,学生更乐于从事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大部分学生的社交经验和组织能力都来自社团活动。而我们的教学中互动类教学却过于稀少或流于形式。

GROUP STUDY是互动教学的重要方式[6],包括四大要素,即小组构成、小组学习计划、小组考评、小组学习地点。其中:1.小组构成包括小组成员的知识背景、学习风格,以及成员数量等。小组成员知识背景相对统一有利于大家达成共识,团队合作会相对容易;小组成员知识背景复杂则会带来多方面的知识分享,有利于小组对问题形成正确认识。而学习风格主要指不同成员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形成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1983年由Peter・Honey和Alan・Mumford在总结kolb的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学习风格:行动型、反省型、理论型、实际型。

2.小组学习计划包括选举小组领导、成员分工和学习承诺等,选择一个好的小组领导非常关键,小组领导负责召集讨论、组建微信群、安排讨论地点和引导讨论进程。如按照Case Study,Market Simulation等需要对小组讨论进程进行引导,选取估值计算中一些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演练、比较和讨论;Group Study首先从责任分工Team Contract开始,建立自我评价机制,小组间竞争机制(Jigsaw)。

3.授课教师需要对各小组的案例讨论、模拟实验等建立Observation考评机制,在小组考评中需要把讨论过程、成员参与的程度、解决问题方法以及外部资源利用等综合在一起,结合最后的小组结果陈述进行打分考评,因此教师需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参与讨论,观察小组的讨论过程。考评通常分为各小组互评和教师考评。

4.学习的地点选择也非常关键,北美的图书馆一般设有专门的讨论室,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信等方式越来越常见。GROUP STUDY在“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中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对估值中一些复杂环节保持持续讨论,可以不断对市场中价值评估的动态信息进行及时讨论,尤其对于课程论文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学习对学生社交能力有显著作用。学生在团队相互学习中可以学得更好,更好理解教学内容,比传统教学方法延续更长时间,更好地提升项目质量和业绩 (Dillenbourg,1999;Gross Davis,1993;Soliman and Okba,2006)。团队教学也帮助学生开发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和推理能力,表现为语言交流,清楚明白的表达,承担责任和愿意合作(Schlichter 1997)。团队每个成员的作用和交互作用决定团队的效率和成功,团队成员在交往过程中社会交往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的学生,通过团队学习能够更容易主动接近其他人,培养主动沟通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对比北美大学生,国内大学生往往较为内敛,不具有主动承担责任的勇气,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方式往往较为被动。这种现状可能与大学缺少团队学习等互动类学习方式有关。

团队构成对团队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团队如何构成可能会影响学习的结果(Webster and Sudweeks 2006;Martin and Paredes 2004),因而采用合适的方式组成团队可能会解决很多问题(Muehlenbrock 2006),国外对于团队成员多样性的研究已经关注到团队成员的心理特征、个性以及价值观的差异,偏好和信仰(Harrison et al. 2002)。团队不同的构成方式中有一种是根据成员的不同学习风格来分,在很多研究者看来这种方式组建团队似乎是非常有效(Al-Dujaily and Ryu 2007)。Group study可以让不同风格的学生互相帮助,通过合理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不同学习风格的人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合作型或者主动型的学生更容易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而被动型进入深度学习较难(Esma Colak, 2015)。学习团队的异质性对相互补长取短,不同的学习风格对团队的复合型思考非常重要(Maria Kyprianidou.etc,2012)[7]。团队不同的知识背景同样对团队的合作与交流产生重要影响,在科研团队中不同的价值观和知识结构会增加团队交流的障碍,降低创新活动的成效。而在企业管理团队决策中,过于单一的知识背景和行业经历会使得团队学习效率下降,群体性思维现象严重,增加决策风险。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团队学习对于国内大学生开展互动式学习、培养社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鉴于大学生知识结构普遍差异不大,我们认为团队成员应尽量精炼,因此形成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一:在团队学习中,成员数量少学习效果更好。

在国内开展团队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知识结构相对一致,因此团队中出现有差异的知识结构可能会对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形成假设如下。

假设二:在团队学习过程中,知识结构的多样化与学习效果正相关。

相对于北美大学生,国内大学生学习风格较为被动,主动沟通型的人在团队中较为重要,因此团队的风格越多样对学习效果的作用越显著,形成假设如下。

假设三: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学习风格的多样化与学习效果正相关。

四、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在“企业价值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利用2015―2016第二学期同时上“企业价值评估”5个班的机会,选择102名学生,共12个小组,在教学中开展GROUP STUDY,从团队构成、学习风格、知识背景、学习环境、讨论时间以及学习效果等对团队学习的过程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耐哦尤嗽笔量上,团队人数分别有10人以上、8―10人、6―8人、5―6人。学习小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再调查不同小组的知识背景和学习风格等基本信息。

从学习风格上,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主动沟通性、被动接受型和思考沟通型。

从知识背景和学习特长方面,主要有三种背景,分别为数理背景、公司金融背景和文学背景。资产评估专业学生主要知识背景都是大学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获得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公司金融知识,其他知识背景的学生相对较少。

从小组学习环境来分,主要通过微信、教室、寝室来进行小组讨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小组讨论采用微信群方式越来越方便。

从讨论时间看,最长的为半天,最短的20―30分钟,一小时左右比较常见。

案例讨论的评分是由教师打分和学生自评综合而成。案例资料会事先分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外的学习和讨论,再到课堂参加案例讨论,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因而小组的讨论结果是综合了课堂和课外两方面的学习过程。

我们把单一学习风格人数占团队总人数60%以上定义为同质性风格团队,设为虚拟变量,值为0,其他的则视为异质性团队,值为1。我们把单一知识背景占团队总人数60%以上视为同质性背景团队,设为虚拟变量,值为0,其他的则视为异质性团队,值为1。再通过对12个小组的课堂案例分析打分,研究风格特征、知识背景对团队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12小组的各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POOLED OL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学习风格、知识背景和小组成员数都与学习效果显著相关,其中小组成员数量与学习效果负相关,而学习风格和知识背景均与学习效果正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北美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五、总结及展望

我们的研究涉及了团队构成、团队评价与学习地点等多个环节,我们对于团队成员数量与学习效果的研究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国外研究发现团队成员5―6人最为合适,我们的小组构成中5―6人恰好是最小规模分组,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而人数较多的小组学习效果普遍下降,这提醒我们今后在小组人员数量上要控制在5―6人,见图1。

我们发现广泛的知识背景对于小组学习效果有利,现在大学生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都较为接近,因此组建团队时要形成复合的知识背景并不容易。在实践中通常会采取把相似背景学生置入同一小组的做法,按照我们的研究结果以及国外相似的研究,这种做法都是不合适的。

我们发现了学习风格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通常认为小组中主动沟通型的人越多小组学习效果越好,我们的研究发现并不如此,学习风格的多样化更为重要,不同学习风格的人集合在一起更容易取长补短,善于交流加冷静思考会使得每次小组讨论的质量更高,因此异质性的学习风格对于GROUP STUDY更有利。

GROUP STUDY在国内的研究不多,我们的教学实践还带有实验性质,在团队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组建团队时,教师本身缺乏经验,团队采取教师主导组建,还是学生自主组合,教师主导团队组建有利于贯彻团队合作的总体策略,但由于对于学生的学习风格等具体信息不明,也难以操作;学生自主则变成自组织,缺少总体把握和控制。

团队课外活动完全是小组学生的自发学习过程,学习过程面临无法监督和检查的问题。笔者发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开展的金融案例大赛在学生中影响很大,而为比赛组建的团队凝聚力很强,经常主动找教师请教问题。这个现象反映了团队的学习也需要激励,如果我们最后对团队学习的结果给予优厚的奖励,对团队自发学习会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因此笔者在动员学生组建团队时,鼓励他们以此来形成金融案例大赛团队,或者争取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让GROUP STUDY真正成为学生大学期间的长期学习形式。

团队学习要能长期持续下去,保持团队的凝聚力非常关键。团队凝聚力需要有一个可以随时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最好有一位指导教师能长期跟随,这显然不太现实。但是微信群给团队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空间。利用微信群一位教师可以同时指导3―5个学习小组,随时了解不同小组面临的问题,并且参与讨论,微信群这种移动互联网学习方式为团队学习开创了新的学习空间。

团队学习中如何平衡积极型的学生和消极型的学生也很重要,主动沟通型学生通常在团队学习中付出更多,而被动接受型通常缺乏主动参与意识,造成团队合作的不平衡。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制定比较详细的团队分工,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特点,积极型学生多做组织工作,而消极型学生可多做资料收集等案头工作,相互配合。

团队学习的另一个难点在于考评,我们强调考评方式一定要包含OBSERVATION,要把讨论过程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只看结果。某种程度上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案例讨论、模拟实验等环节增加教师,可以把教学团队、助教等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相互之间可以双向合作,支持对方的互动教学。

GROUP STUDY方法初步\用已经取得较好效果,我们在总结基础上,将充分借鉴北美商学院成熟经验,发掘上海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探索“海派”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嵇尚洲.企业价值评估教学方案设计探讨[J].黑龙江教

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

[2]赵剑锋.案例教学模式在资产评估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4).

[3]孙旖旎.资产评估专业企业价值评估课程案例教学实践

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6).

[4]程玉英,刘丽,周晓辉.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4).

[5]陈蕾,王敬琦.资产评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资产评估,

2014,(12).

[6]杨慧瀛.“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针对经管类课程[J].北方经贸,2012,(5).

[7]Esma Colak,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the learning approaches of students with

队会教案范文第15篇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贝叶斯网(Bayesian networks)的研究起源于人工智能领域,是一种将概率统计应用于复杂领域、进行不确定推理和数据分析的工具[1]。贝叶斯网是以概率论和信息论为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授课方法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接受知识主要依靠课堂上教师的灌输,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贝叶斯网在铁路信息技术方面有着重大应用,因此开展对贝叶斯网课程教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贝叶斯网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团队学习 (Team-Based Learning,TBL)的模式。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起到引导作用,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以团队的形式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每一部分的课程结束后,教师会根据课程特点精选与铁路技术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然后根据案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协作完成。教学过程中采取先简单后复杂、层层递进的模式,从最初的基本原理到最后的实际应用,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程度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充分掌握贝叶斯网基础理论同时能够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TBL教学法

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是美国Oklahoma 大学教授Larry Michaelsen于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一种引导式教学方法[2],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1 TBL教学法的一般过程

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团队,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为了完成团队任务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和关键知识点以提纲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外以个人或者团队的形式对提纲上的内容进行预习。为了提高预习的效率,教师要提供预习所需要的参考文献、音频、视频、网站等信息。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对个人和团队的预习成果进行评测,根据评测的结果对预习情况进行整体的评估和反馈,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对测试中出现的疑难点进行讨论并及时申诉,教师对申诉结果进行引导和评判[3]。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在进行应用性练习时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精选与铁路信息技术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和剖析,同时设计与所讲案例相关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主完成。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测试考核学生对案例的掌握程度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1.2 TBL教学法的特点

(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主动查阅资料,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求助,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时团队之间能够积极讨论。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学生不仅完成任务,还增强了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

(2)强调团队合作。课程任务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合理的分工,彼此之间信息与资源共享,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团队与团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提高本团队的综合成绩,每个人都必须主动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竞争力。

(3)强调实践能力。每一部分课程结束后,教师都会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精讲案例并安排相应的实践任务,学生在理解掌握教师所讲的案例后能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实践任务,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理论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2 TBL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在TBL教学法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引导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进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了解课程特点,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该?T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2.1 合理安排预习任务和实践任务

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地查阅资料,充分了解贝叶斯网领域一些前沿的技术。一方面由于贝叶斯网知识面宽,一些知识理解难度大,因此教师应针对性地提供给学生预习材料和预习提纲,避免预习任务难度太大超过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降低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贝叶斯网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的铁路信息化人才,案例和实践任务的选择应以贝叶斯网在铁路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为主,难度要适中,要贴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合理分配团队成员

在T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主要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合理地分配团队成员十分重要。在教学班级中按照性格、成绩、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尽量排除不利于团队稳定的因素,如同学之间关系不和谐的尽量不要分到一组,同一个宿舍的不要分在一个小组,避免形成小团体,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分组一旦完成则不会改变,从而培养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一个团队成员为了完成任务必须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帮助、资源共享,共同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

2.3 教学反馈要及时

教师通过个人测试和团队测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在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通常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提出一些相关性的问题,要求他们再次阅读和思考,提供一些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团队中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及时听取并组织讨论。教师要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早总结,对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再次设计类似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从而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3 TBL教学模式在贝叶斯网教学中的具体设计

3.1 教学准备

(1)贝叶斯网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前沿学科,也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贝叶斯网的基本原理,学习和掌握基本技术,以便拓宽知识面,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贝叶斯网的教学分为4个部分:贝叶斯网基础、贝叶斯网学习、贝叶斯网推理和贝叶斯网应用[4]。教师按照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为学生安排预习提纲,并设计具体的个人测试题目、团队测试题目以及相应的评分标准。

(2)根据授课内容精选案例,同时设计实践性任务。案例的设计要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在进行贝叶斯网基础学习时,案例的设计要简单易懂,可以选择基于贝叶斯网的铁路应急决策方法为案例进行讲解,通过该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对概率论的基础知识、贝叶斯网的概念、贝叶斯网的构造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在贝叶斯网推理课程教学时,以基于贝叶斯网的铁路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为案例进行讲解,通过该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利用联合分布的分解来简化推理;在贝叶斯网教学中,以列车自动门故障诊断模型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贝叶斯网的参数学习和结构学习;最后在贝叶斯网应用部分,以基于贝叶斯网的铁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为案例,综合各章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讲解。

(3)合理分组,教师根据上学期的综合考评成绩以及班干部对学生的性格、爱好的反馈信息创建团队,团队成员一旦确定则不变动。团队选出一名成员作为负责人,团队成员必须信任和支持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在安排团队学习的任务和时间前必须和队员之间开会讨论。

(4)在开始课堂教学之间的一周,由教师将下节课的授课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发给每位学生,同时提供参考资料,要求学生自学和团队成员之间讨论学习。告知每名学生要进行个人测试和团队测试,测试结果将作为贝叶斯网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2 教学流程

(1)个人测试。题型为理论知识的考核和实际应用的测试。一方面考查学生预习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考查教师在讲解完案例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理论知识的考核题型为单项选择题,考核内容为教师所提供的预习内容和关键知识点,题目的数量为10~15道,在课堂开始后的20分钟内完成,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测评期间禁止交流,禁止查阅资料。教师课堂阅卷评分,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反馈,对大部分学生容易犯错的问题进行记录,同时进行详细讲解。实际应用的测试根据案例的具体情况进行测试。

(2)团队测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15~20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允许学生查阅资料,团队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团队成员进行集体讨论后给出答案,以刮刮卡的形式获得即时的反馈,即所有的答案都被覆盖,正确的答案会有一个标志。如果刮涂后不是正确的答案,学生需要重新进行思考和讨论,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刮开一次获得正确答案得满分,刮开的次数越多,分值越低。最后由团队负责人统计每道题的得分,并将结果进行汇总后提交给老师。对有争议的题目可进行申诉、讨论、教师反馈并裁决正确答案[5]。

(3)申诉。学生如果对教师所提供的答案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可以进行申诉。首先学生根据问题收集资料,然后针对问题中的疑难点在团队成员之间或者团队之间进行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的结果由团队负责人向教师进行汇报。为了鼓励学生对教学中的难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申诉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作为团队的一个加分项。教师会根据团队申诉的结果进行重点引导评价。

(4)反馈总结。为了验证经过课堂测试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会根据个人测试、团队测试以及申诉的结果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测评中经常出错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5)实践性练习。针对贝叶斯网在铁路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比较复杂这一特点,为了降低学生的负担激发起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浓厚兴趣, 教师将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在进行贝叶斯网的实践性教学中,首先由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经典的案例,按照案例设计相应的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任务必须符合难度适中、贴合案例、真实性和目标性4个特点[6]。

我们以贝叶斯网学习这一部分为例进行说明。

案例:列车自动门故障诊断模型。

自动门系统作为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列车的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在该案例中教师应简要讲解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列车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使得学生能够对列车自动门故障诊断技术有初步的理解。重点讲解如何通过故障参数学习构建贝叶斯网络,从而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智能诊断系统;在教师讲解完这个案例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个人测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对所讲授的案例有深刻的理解。

任务练习:列控系统故障诊断模型。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确保与所讲授的案例相贴合,难度适中。团队负责人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将任务进行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到任务中去,最终选择一名成员进行汇报,其他?F队可以根据汇报的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对各团队的汇报成果不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进行推理和引导,激发学生深入理解,从而按照要求完成实践任务。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