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田忌赛马教案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1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策、荐”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赢、拳”等5个生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2篇

一、假设实践 人人参“战”

在教《田忌赛马》之前,先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田忌的三匹马与齐王的三匹马。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马的不同色彩与大小,以表示马的强弱。

金老师根据组合原理标出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出场顺序为=3×2=6(种),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得出赛马的六种出场顺序。

田忌的马(上排)齐威王的马(下排)

比较后得出,只有孙膑排的顺序能收到两胜一负的最佳效果。学生从中知道,孙膑是经过仔细观察(“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深思熟虑,反复比较后,才选定这个出场顺序的。

二、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激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金老师上完《田忌赛马》这课后,又出示一个新问题:后来,齐、魏两国发生战争。那一年,田忌趁魏军外功赵国,而率兵攻魏。魏军闻讯后立即兵分三路回救。其中,左路最强,中路次之,右路最弱。田忌运用赛马经验,打算把自己的军队按战斗力强弱分上、中、下三等,分别去对付魏军的三路人马。田忌去请教孙膑。“假如你是孙膑,你该怎样答复?”经过反复讨论,有个组长谈了最理想的作战方案:“假如我们组的同学是孙膑,该这样回答:‘这是打仗,不是赛马。赛马争个输赢就算了,打仗就不同,最为重要的是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因此必须有绝对的把握。要用中军和下军去牵制对方的左军和中军,而调遣最强的上军去歼灭对方最弱的右军(见方案①),待得手后,再同下军配合,共歼灭对方的中军(见方案②),然后三军汇合,构成绝对优势,去歼灭魏方精锐的左军(见方案③)。’”

三、回归整体深化认识

接着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田忌赛马”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因排列次序的不同会引起根本变化(量变引起质变)。“齐魏之战”说明了凡是不能生搬硬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最优的决策方法。

运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评价表》[1]评析:河亭小学金老师在教《田忌赛马》第二课时时,运用创造教育原理,创设情境,激疑引趣,启迪思维,是一个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范例。因为:

从教学目标看:主副目标明确,遵循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主,心理教育为辅的原则,这课第二学时的教学主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副目标自觉、有意识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形成良好的观察力和思维力。金老师整节课有机、适度、灵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前布置活动性作业――创造性地制作学具,利用“旧”知识(田忌赛马经验)解决“新”课题(齐魏之战战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

从教学内容看:“假设实践人人参‘战’;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激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回归整体,深化认识”三个教学片段。教师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共同需要;分量适当,难易适当,由浅入深,自成系统;同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组合原理、运筹学等有关知识和技能。

从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看:教师了解小学生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了解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这些背景原则,创设了两种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习方法恰当;教师指导有方,指导恰当,教师讲授时间少,以学生活动为主。

从教学过程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论是个人、小组,还是全班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浓厚,主体地位突出;教师无条件积极关注、接纳学生,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心理气氛活泼、和谐;分组讨论“齐魏之战”,学生畅所欲言,到了一定时间,请某个组长谈了最理想的作战方案,及时调控并反馈,时间安排得当,节奏适中。

从教学效果看:教师遵循面向全体的原则,“田忌赛马”、“齐魏之战”两种教学情境,可谓是“假设实践学生人人参‘战’”;学生参与活动的投入程度高,学生仔细观察(“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等),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齐魏之战”让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总量与时间适宜;学生既掌握本课的知识、技能,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提高观察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教学效果好。

参考文献: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3篇

琴亭镇斜田小学 罗立勤

教学目标:

1. 通过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寻找解决最优方案的意识。

2. 初步体会“策略”的重要性。

3. 从多样性的策略中寻找最优策略,发展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最佳对策”的过程。

教学难点:

从多样性的策略中寻找最优策略,发展优化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学生讲故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导入中,利用学生已知的故事情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二、探究新知

1. 列表法探究田忌赛马的原理。

师: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提示:怎样找,才能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呢?)

生:根据故事情节边看边填写这张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虽然在同等级的马中,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 马;如果拿同等级的马进行比赛田忌一定会输,但是田忌所采用的策 略却让他赢了。 (设计意图:给学生示范填写表格的方法和运用资源演示的方法。让 学生体会到对策论的方法在这场比赛中的重要性。)

2. 验证田忌赛马的最优策略的唯一性。

师: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呢?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并

指出每种策略获胜的一方。

生:这场赛马的所有策略,列表呈现。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本场胜者

齐王

田忌1

齐王

田忌2

齐王

田忌3

齐王

田忌4

齐王

田忌5

齐王

田忌6

田忌

师:填了这张表格,你发现齐王一共赢了几次?田忌赢了几次?田忌只有怎样出马才能赢?

生:田忌可以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 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那就是他所使用的方法,是最优化的策略。(设计意图:本课时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对策论思想,这里的学习 方式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以“列表分析”这一适合本节学习内 容的策略来体验对策论思想。)

3.探讨田忌赛马输赢的先决条件——只有齐王先出马,田忌才有赢的可能性。

师:如果你是齐王,你会如何选择什么方法来保证自己稳赢不败呢?

生:让田忌先出,了解对手的意图,方能保证赢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让同学学会逆向思考,加深对策略的理解,养成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1. 两人玩扑克牌比大小的游戏,每人每次出一张牌,各出3 次,赢两次者胜。小红拿的是下面一组的牌,她有可能获胜吗?

答案:用下面的方式出牌,小红有可能获胜。

2.妈妈做晚饭所需要的时间如下:杀鱼、洗鱼需要5分钟,烧鱼需要10分钟,淘米需要2分钟,煮米饭需要15分钟,妈妈怎样安排能使所用的时间最少?写出过程。 答案:合理顺序:淘米煮米饭(同时杀鱼、洗鱼烧鱼) 最少时间:2+15=17(分钟)

3. 有7 个满杯水,7 个半杯水和7 个空杯,你能把这些杯子平均分给三个人,使得每个人有7 个杯子,且每个人杯子中水的总量都是3 杯半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课堂小结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4篇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语文学科优秀青年教师,2011年入选江苏省好青年百人榜。近年来,先后参加各类课堂教学竞赛,多次获一等奖。曾到四川、广东、新疆、上海、河南等地执教公开课,均获好评。有30多篇论文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报刊发表,曾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师陶杯”等征文竞赛中多次获一等奖。

教学时间:2012年2月

教学对象: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要求】

1.自读课文,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复述。

2.了解概括写与具体写这两种叙述方法的区别,能分别练习用这两种方法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3.探索不同的对阵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智慧。

4.根据提示语,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点】

利用课文,学会运用不同的叙述方法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在探索不同的对阵方法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交流大意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则历史故事《田忌赛马》(板书课题)。我了解到同学们课前都读过了,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课文讲的是田忌和齐王赛马,第一次比赛田忌输给了齐王,孙膑帮田忌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第二次比赛田忌赢了。

师:很好,顾湘读懂了这个故事。有谁能够说得简洁一些,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生:课文讲的是田忌与齐王两次赛马的故事。

师:你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真棒!那除了故事的内容,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灵活运用一些方法就能取得胜利。

师:好,你是从赛马的故事中得到了一些启迪。

生:赛马不仅需要骑手的技术和技巧,马匹的强壮和马的品种的优势,还需要有一些计谋。

生:齐王太骄傲了,如果他能够动一动脑筋,其实完全有能力再赢田忌的。

师:说得也不错。

生:我个人觉得田忌和孙膑有点无赖。我认为就应该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而他们却是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

师:黄晨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上需要这样的思考。你们看呢?

生:我觉得文中并没有说当时赛马必须怎样对阵,也许并没有这样的规则。

师: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其实,老师在课前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能够找到当时赛马规则的资料,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再去找一找。我们姑且认为没有这样的规定,行吗?

生:好。(齐声)

生:我认为第一次赛马,齐王的马能够取胜,是因为他的马好;而第二次赛马,田忌能够获胜,是因为孙膑让他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师:嗯,你在探寻他们取胜的原因。

二、自读课文,复述两场比赛的场景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知道,田忌与齐王进行了两次比赛,比赛的结果不同,取得胜利的原因也不一样。我们不少同学还从这两次赛马中得到了启迪。

师:那我们就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课文哪几小节是直接写这两次赛马场景的?

(师板书:第一次,第二次。学生各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直接写第一次比赛场景的是第2小节,直接写第二次比赛场景的是课文的第13到17小节。

师:很好!看来大家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能否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给大家讲一讲这两次比赛,将我们带到那扣人心弦的赛马场。请同学们各自准备一下。

(学生各自准备)

师:谁来讲第一次比赛的场景?

生:随着一声锣响,第一场赛马比赛开始了……

师:不是“赛马比赛”,就是“赛马开始了”。

(生纠正后继续复述,复述完,学生鼓掌)

师:我代表卢芳菲谢谢大家的掌声,卢芳菲给大家介绍了第一次比赛的情况,非常清楚。那你们知道什么叫“扫兴”吗?

生:不高兴,原来很高兴后来不高兴了。

师:理解完全正确。第二次比赛谁来给大家讲。不过这次,我想提高一点难度。老师这儿有个简单的动画,请你根据画面,结合课文内容给大家介绍第二场比赛。我先放一遍,大家在心里默默练习一遍。

(课件播放赛马动画,学生各自练习复述)

师:谁来试一试。

生:(根据画面内容)一声锣响,第二次比赛开始了。第一场,田忌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实力差距太大了,田忌输了。第二场,田忌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田忌以微弱的优势获胜,齐王有点心慌了。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同样取得了胜利,齐王气得目瞪口呆。这样,田忌以两胜一负的成绩最终赢得了这场比赛。

(师生共同鼓掌)

师:你不愧是班级的“故事大王”,将来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现场解说员。

三、了解表述方法的区别,练习表达

师:刚才,同学们讲得真精彩!我们再回到课文,快速浏览一下写比赛现场的这两部分。同样是三场比赛,课文在第一次与第二次比赛的叙述方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生:第一次的比赛是概括地写的,第二次比赛写得比较具体。

生:写第一次比赛时,三场合在一起介绍;写第二次比赛时,三场分开来逐一介绍。

师:你们真会发现!有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把一句话或一段话分成几句话或几段话来表述;有的时候则需要把几句话或几段话变成一句话或一段话来表述。现在请你把书上的方法变一变:仿照课文中介绍第一次比赛的方法来介绍一下第二次比赛,或者仿照课文中介绍第二次比赛的方法来介绍一下第一次比赛,行吗?请各自准备一下。

(学生各自准备后交流)

生:我来说第一次比赛。一声锣响,赛马开始了。田忌先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第二场比赛。田忌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又输了一场;第三场,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还是输了。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师:彭蔚学着课文第二次比赛的写法,将第一次的三场比赛分开来讲。说得非常清楚,让我们为她鼓掌。谁能够把第二次三场比赛连在一起讲?

生:第二次比赛开始了。田忌在孙膑的指导下,第一场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二场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赢了;第三场比赛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又赢了。这样田忌以两胜一负的成绩赢了齐王。

师:你说的是对的。但是,还是把三场比赛分开来说的。谁能仿照第一次比赛的写法说第二次比赛?

生:第二次比赛开始了。田忌在孙膑的指导下,用下等马、上等马、中等马分别对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三场比赛,输了一场,赢了两场。齐王目瞪口呆。

(学生又一次鼓掌)

师:五个小节的内容,你只用了几句话就说明白了,真了不起。那我还想问一问大家,课文可不可以换一下呢?第一次三场比赛分开来写,第二次三场比赛合起来写。

生:不可以。因为故事主要应该写田忌胜了的那次比赛,而不是输了的那次比赛。

生:第一次比赛,齐王的胜利靠的是马的实力,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第二次比赛,田忌在孙膑指导下的胜利靠的是智慧。而这个故事要表现的正是其中的智慧。所以,第二次比赛应该分开来写。

师:你很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把自己的意思也表达得十分清楚。正因为这样,第二次比赛才是故事的重点部分。

四、学习人物对话,进一步体会提示语的作用

师:提到智慧,我们就得关注对这场比赛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一个人,那就是——

生:(齐)孙膑。

师:在课外阅读中,有同学了解过孙膑吗?

生:《史记》中的《孙子吴起列传》中介绍了孙膑。孙膑并不是他的本名,是因为他曾受过膑刑。

师:倪彦良读了《史记故事》,了解了孙膑。其实课本中的这个故事就是根据《史记》的记载改编而成的。

生:孙膑是孙武的后代,著有兵书《孙膑兵法》。

师:不错。正是这场赛马,让齐王了解了孙膑,孙膑才被任命为齐国的军师。我们不妨来看一看第一次比赛后他们的对话。类似这样的对话描写,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遇到过好多次了,怎么来读好呢?

生:我们可以关注一下这里的提示语。

师:请前后四个同学分角色练一练,可以互相听听,并提提建议。

(学生分组练习后,指定一小组分角色读人物的对话)

师:你们觉得这组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很流畅。如果顾昊读孙膑的话再坚定一些就更好了,因为他是胸有成竹的。

师:那你来试一试。

生:(坚定地)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生:我觉得许文昕读时,齐王那“讥讽”、“轻蔑”的语气还欠一点。

师:这的确挺难的。谁再来试一试?

(指名再读)

师:现在,我请几个同学担任这几个角色,直接进行对话,注意他们的表情、动作。

(学生担当角色,直接对话)

师:这一遍比刚才又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后大家还可以自由组合,相信会更精彩。

五、排列对阵,探析获胜的原因

师: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什么主意,这儿并没有说,但刚才了解了第二次比赛,我们已经很清楚了。孙膑是——

生:(齐)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就使得比赛转败为胜。

(出示表格)

师:是呀,这个表格就表示了书上写的两次比赛的对阵与结果。能看明白吗?

(学生点头)

师:那若齐王的马出场顺序不变,除了课文中这两次比赛的对阵方法,还有哪些其它的对阵方法,比赛结果又会是怎样的?请大家各自思考一下。

(学生静静地思考)

师:请你用手势告诉大家,你还想到了几种不同的对阵。

(学生伸出一到四个手指)

师:先请伸出一个手指的同学说。你来——

生:田忌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输;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赢。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填写表格)

师:这是另一种对阵。有同学能够说得简洁些,将三场比赛合在一起说。

生:田忌用上等马、下等马、中等马对阵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一胜两负,输了。

师:非常好,清楚、简洁,加一个“分别”则更好。还有其它对阵,像黄晨雷一样说。

生:田忌用中等马、下等马、上等马分别对阵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一胜两负,输了。

生:田忌用下等马、中等马、上等马分别对阵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一胜两负,输了。

生:田忌用中等马、上等马、下等马分别对阵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一胜两负,输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表格,最终完成以下表)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将6种不同的对阵方法都找到了。其中只有孙膑的对阵方法可以获得胜利。孙膑可真厉害!那么,是不是任何情况下,孙膑的方法一定都能赢呢?

生:不是的,必须田忌的马和齐王的马实力相差不大。

生:田忌的上等马要比齐王的中等马快。

生:故事前面写了孙膑的话,“从刚才的情形看,齐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这就表明齐王的马实力并不是远远超过田忌。

师:由此可见,孙膑之所以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是因为什么?

生:孙膑的观察非常细致。(板书:细致观察)

生:孙膑经过了深入的思考。(板书:深入思考)

六、拓展延伸,以史为鉴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故事最后一小节。

生:(齐)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师:这一调换该蕴含着多少智慧呀!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史鉴使人明智”。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课后,大家可以去读更多的历史故事,如《上下五千年》、《史记故事》等,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

板 书:

田忌赛马

第一次(2) 实力

细致观察 深入思考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5篇

一、田忌赛马的哲理

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第一次比赛输了之后听从谋士孙膑的建议:以三等马对齐威王的一等马、以一等马对王的二等马、以二等马对王的三等马,最终以二比一的成绩赢得了比赛。

田忌赢马至少包含了以下几层智慧:

一是先谋而后战,谋略在先,事半功倍。田忌在第一次比赛时受常规思想的束缚,以一等马对王的一等马、以二等对王的二等,在相对劣势的客观情况下,焉有不败之理。第二次比赛前,谋士孙膑打破常规思维方式,以策略对抗“体力”,焉有不胜之理。

二是在劣势中找优势,以优抗劣,取得决对优势。世上不是没有好马,只是缺少伯乐。田忌的三匹马在对等的级别中均比齐威公的要差,但通过对出场顺序的调整,以高级别的马对抗王的低等级马,在级别上取得绝对优势。

三是懂得舍弃。田忌用三等马与齐威王的一等马赛,明显是放弃了这一局的比赛。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集中优势资源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进行战略性放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扬长而避短。

田忌赛马的核心思想是知已知彼,教师的教学技巧与赛马一样,也只有做到知已知彼,才能百战而不殆。教学中的“彼”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情;二是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学情与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笔者通过对所任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学习动机、学习情况、教学要求等几个方面。笔者结合调查情况,就学习动机与学习情况进行简单汇总:

1.学习动机

在选择为何上职校的选项中,有80%以上的学生选择是因为没考上高中而无奈选择;在学校选择的选项中,有近一半学生选择是因为班主任推荐或同学及其它人介绍;在专业选择的选项中,有40%的学生是因为家长要求,有40%是因为没有其它专业可以选,仅有不足20%的是自己对物流感兴趣才选择的。

2.学习情况

在学生听课情况的调查项中,有20%的学生表示上课不想听,有40%的学生表示上课不认真听,仅40%的学生表示听课认真;在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选项中,有约60%的学生承认作业基本是抄别人的;在课后自习时间安排选项中,有超过一半学生看课外书,有25%的学生选择无计划,不知道干啥。

由此可见,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我校物流专业并非是出于兴趣爱好,完全是迫于无奈的被动接受,这就直接导致了其在后续的学习中采用消极怠工式的学习态度。而学习情况的调查反映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处于一种“混日子”的状态,这也映证了被动学习所极有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根据田忌赛马哲学:“在劣势中找优势,扬长而避短”,学习情况相对较差的中职学生在哪方面存在着优势呢?笔者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同时又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机电、机械等工科类专业的学生虽然同样不喜欢坐在教室里学习,但其在实训工场中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情况。钳工、车加工等实训项目虽然又脏、又苦、又累,但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却非常高,在操作中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也能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这一现象证明了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中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观点的正确性,形象思维能力也就是中职生的优势。在《物流客户服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只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长项,克服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

三、课程情况分析(以《物流客户服务》为例)

1.课程的开设时间

《物流客户服务》是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其开设的时间为一年级第二学期。在此之前已经开设的专业课为《物流概论》,因而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对物流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2.课程的地位

本课程属于基础性专业课,上级主管部门对于该课程的掌握程度要求比较高,该课程是江阴市教育局历年的统考类课程,2013年上半年市局给我校定的一次性合格率考核指标为75%。

3.课程的特点

《物流客户服务》属于典型的文科类课程,对学生而言,在课程内容的理解方面不会存在太多的困难;对于老师而言,要把枯燥的内容讲活、讲生动、讲得学生爱听并不容易。

《物流客户服务》同样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果简单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最后产生的结果极有可能就是“空对空”。

结合课程的上述特点,笔者认为:在《物流客户服务》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更多的考虑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作为培养目标,以此来实现对中职生培养的“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在明确了“彼”的情况下,“已”方如何将田忌赛马策略运用于《物流客服》课程的具体教学中?笔者结合上述学生情况分析及课程特点分析后认为:案例教学法比较适用于《物流客户服务》及具有相同特点的文科类专业课的教学,案例教学法就是田忌取胜的策略、方法。

四、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描述,以备查询和再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实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变学生的“被动听”为主动思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众”,而是教学的主动参与者。《物流客户服务》的传统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由于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课堂参与互动少,学生学习兴趣严重不足。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的模式,它把学生从课堂中的“台下”拉到了“台上”,从观众角色变成为导演。对源于现实生活的案例握有生杀大权的“法官”们在“断案”中往往会表现得无比主动、积极。

(2)理论学习的强迫性。“法官”们要想断好案,就必须要把课程中的理论了解清楚。案例分析的兴趣加上不想被其它同学驳倒的好胜心,迫使学生对课本的理论进行仔细的阅读、分析及思考。这一教学方法将教师要求学生学转化为学生主动要去学,将学生浮在面上学转变为深入思考的去学,这一转变是质的变化。

(3)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性。教学案例基本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案例本身包含有诸多问题,有些可能是外露的,有些则可能是隐含的;有些可能是真像,有些则可能是假像。学生们必须置身于“现场”,和队友们一起探讨分析,并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来得出结论。在这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而同时,其与同学的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者的协调能力,发言代表的演讲辩论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提高。

创设案例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很明显,案例教学法完全可以胜任《物流客户服务》课程的教学要求。把案例教学法与课程教学进行结合,这就是“策略”,要想“赢得比赛”,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把这一思想落到实处。

五、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落实执行“田忌策略”,运用案例教学法来开展《物流客户服务》课程教学活动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具体的案例教学形式:

1.举例分析式案例教学。这种方式如同在数学课中讲解例题一样,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讲解,将课程的内容贯穿于其中,这样讲解既具体形象,又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记忆。但这一教学形式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学生参于课堂的主动性不够、发散性思维的空间不大等。

2.启发思考式案例教学。这一案例教学方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将案例印成讲义发给学生,同时根据案例内容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学生利用自休课时间开展自我学习,完成相应准备。在课堂教学环节,学生按预定小组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统一结论,之后由各小组代表按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对问题的看法发表本组意见,教师只在最后进行总结发言。这一方式有效的解决了举例分析式教学在学生主动性调动方面的不足,但也还存在着给出的思考题束缚了学生的思想的问题。

3.自由思考式案例教学。这一案例教学方式是第二种教学方式的引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出案例,但不给出思考题,学生结合案例自己独立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并可进行辩论。这种方式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并不受思考题的束缚,但需要较多的经验和较宽的知识面。在《物流客户服务》的教学中,只能对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接触到的,且认识比较深的社会现象以案例的方式加以提炼并运用。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6篇

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它是办理事情、解决矛盾、调节利益关系的行事准则。规则有各种表现形式,从国之重器的法律法规,到一个行业、一个单位、一次比赛为了确保正常秩序而制订的条例制度等等,无不是规则的具体体现。

崇尚规则是现代民主社会、法治国家公民的基本素质。规则意识要从小培养。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些课文就是这方面的主题,如《那天》《鱼的启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有篇课文《那天》,讲述了一个的故事。小时候“我”家不富裕,父亲是汽车修理厂技工,他梦想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机会来了,父亲买中了一辆奔驰汽车,但中奖的是他为同事库伯代买的,他在上面做了记号,自己的那张却没有中。经过思想斗争,父亲把的消息如实告诉库伯。第二天,库伯把车开走了。文章最后写“我”成年以后回忆起父亲打电话给库伯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在故事中,哪张是自己的,哪张是库伯的,也只是一个谁先谁后的问题,这点与田忌赛马颇为类似。只要父亲调换一下顺序,也可以“转败为胜”,得到梦寐以求的轿车,但是父亲没有这样做。父亲内不欺心,外不欺人,诚实的品格让人敬佩。不是在面对面,有人监督时才尊重规则、尊重事实,而是对手根本没有在场,没有任何监督时依然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事实、尊重规则。

同类型的故事还有《钓鱼的启示》。它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但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还差两个小时,于是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使我从中获得启示,那就是: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在利益和诱惑面前,父亲不是教我怎样突破规则获得利益,而是让我学会拒绝诱惑,放弃利益,守护规则的尊严。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7篇

一、让学生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做好课前预习

课堂上,要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仅靠短短的四十分钟是不够的。教师只有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习惯,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会“活”起来,感受和体验才能在探究过程中体现出来。比如,我教学《田忌赛马》这一课时,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是:1、读文之前,根据课题给自己提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文;2、读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工具书再读;3、自做道具,摆一摆两次赛马的情况;4、你若对故事中的孙膑感兴趣的话,还可以通过查资料的办法,深入了解他。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会亲自动手查查工具书。读完课文后,学生根据比赛规则制作道具。课堂上,学生摆出的道具真是五花八门(有用纸片或纸板剪成各种形状代替三种马共六匹,并分别标上三个等级号码的;有用简笔画勾画出六匹马,并分别标上三个等级号码的……),让你真实感受到学生确实“动”了起来。课文中,孙膑虽然不是赛马的主要人物,但是对田忌赛马转败为胜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感兴趣的同学就会主动去查找关于孙膑的资料。课前预习这一过程,为学生课堂上的交流讨论以及探究性的阅读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获得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中谈到,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活而不乱、秩序井然”。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还是以《田忌赛马》为例,教学这一课之前,我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然后,精心设计、创设好问题情境,展开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前面第一点讲到的课前预习,已经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动”了起来,这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反馈学生的自读情况:1、说说在字词方面的收获;2、说说在自学生字时,发现了什么;3、哪些同学针对故事中的有关问题查阅了资料,在这里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4、读了课文,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试着回答一下好吗?(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已准备好的道具,演示两次赛马的情况,并指名板演。)就这样,我根据自己所创设的问题,在和学生的交谈中,一步一步地将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运作了起来。第二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1、说说课文写的是谁的事?2、说说赛马的起因、经过和赛后的结果。3、谁能说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4、第二次比赛转败为胜的原因是什么?5、探究,除了这种出场顺序田忌能取得胜利外,还有其他的办法取胜吗?(让学生摆一摆其他的顺序。)探究的结果是,除了第二次比赛的那种顺序能胜外,其他的顺序田忌都是失败。第三步,深入探讨,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历史故事的价值,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1、为什么孙膑只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轻易地转败为胜?他的根据是什么?2、为什么田忌对第二次比赛“没信心”,孙膑却显得“胸有成竹”?3、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调整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而田忌却没有想到?

三、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是学生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是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能够大胆地谈出自己的阅读体验,体现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当学生谈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时,不同的学生,由于感受不同,他所描述的内容也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做评价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个性,只要是真实的感受,就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肯定。比如,阅读《田忌赛马》一课时,一位学生这样谈他学文后受到的启发:“我平时做作业遇到难题时,不去动脑思考,就去问同学或者爸爸妈妈,只想得到现成答案。学了这篇课文,我感觉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我应该向孙膑学习,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困难,认真思考,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当时,我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后,心情非常激动。因为,这位同学平时不善言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做作业时不是抄同桌的,就是抄小组中成绩好的同学的。我曾几次私下跟他谈心,这个坏习惯还是未能完全改过来。学了这篇课文后,他能联系自己的缺点谈出真实的感受,所以,我当堂表扬了他。我的这次表扬和鼓励,似乎给这位同学吃了颗强心丸。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8篇

在首期的三方会客室中,三位非常有代表性的嘉宾做客会客室。有教学经验丰富,从教十余年的实力派骨干教师代表,教学设计的原创作者,来自杭州周浦小学的钱宏军老师;有从教才一年多的新生代教师的代表,来自宁波艺术实验学校的胡萌洁老师;还有致力于数学实验课开发建设,对于数学教学本真有着深刻研究的杭州娃哈哈双语实验小学校长罗永军老师。三位老师,三个段的教龄,三种思考,他们对于同一节课关注的分别是什么?思考的是什么?他们希望学生在课中获得的是什么?在他们所共同探讨的“田忌赛马”中,我们得以一探究竟。

【原创作者】

钱宏军:好材料是思考和依托的载体

选择学习材料很重要,运用学习材料更重要,选择是关注整体是否合适,运用是关注应用是否得当。田忌赛马中,优化的策略并不是凭空存在的,想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这就要依托于学习材料这一实体。把学习材料从田忌赛马的故事调整为扑克牌比大小的游戏,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直观、更易操作,有助于依托已有的初步的生活、游戏经验进行深入的探讨。

那么如何来运用呢?钱老师选择了“经验初用、枚举验证细用、更换条件变用”三种方式,层层推进了学生对策略的深入探究,尤其是“更换条件变用”这一方法,通过有条件的更换扑克牌,使学生迁移出牌的对策,深化优化策略,成为整篇设计的点睛之笔,为老师们所欣赏。

【课堂真探】

胡萌洁:好策略是实力与思辨的辩证统一

胡萌洁老师在钱老师设计的基础上,继续延续原设计中“更换条件变用”的设计思路,以不同实力、分层研究为主线,设计了“实力悬殊,胜负分明;实力稍逊,以弱胜强;实力相当,智者为王”三项活动。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算无遗策、以弱胜强”策略制定的全过程,同时追加了齐威王得知田忌的应对之法后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辨,“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强,但为什么总是输?如何才能公平竞争?”引导学生在寻求取胜策略的同时,思考则制定的公平,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取胜的可能性大小,立足实力,制胜思辨。

【现场专家】

罗永军:在等级与战力的选择中成就思维之美

罗永军老师在现场活动参与中提出一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同时打开了另一个角度的设计思路。马是分上、中、下等的,但是马的战力(9、7、4),(8、6、3)却是因为环节推进的需要而定制的。学生是否有可能在给出上、中、下三个等级之后,自行确定马的战力并且开展相关研究呢?如果是自选战力的马的较量,那么课堂中学生的生成又会是如何的精彩纷呈呢?

【导读随笔】

孙惠惠:设计在传递中焕发生命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们在阅读中非常喜欢的内容,对于什么是好的教学设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好的教学设计中往往蕴藏了很多有价值的种子,当我们找到这些种子,移植到课堂的时候,种子是会生根发芽的。它所能生长与演绎的模样,一定不是和原作者一模一样,而是随着学生的变化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味道,这才是有价值的设计。

在阅读了原创设计后,年轻的教师们从中找到了“换马”这颗有价值的种子,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年轻人的独特视角,形成了新的赛马公平策略探讨,直击策略的本质核心,后出者占先机。现场专家站在数学化的角度,对等级与战力提出思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用什么材料去学习,学生是否可以有更全面、更自由的选择。教学材料的大尺度开放,所代表的是否是对学情把握、知识本质理解、教学规律掌握的更自信的一种表达。教学设计的理念,在刊物与课堂的对接中完成新的传承;教学设计的时代适应性,在不同教龄读者的对话和尝试中与时俱进;教学设计的生命力,在我们真诚面对它时,温暖地回报着我们。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视角,对于课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阶段,你的独特感受和对设计的需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核心的推动力量。在今天,三方、三种视角的交流交融中,对于“田忌赛马”这节课,数百名在线读者也都有了更多的认识。年轻的老师或许在想,什么时候我才可以像钱老师这样,随心所欲地选择素材,而教学效果却更胜从前。什么时候才能像罗老师这样,不再拘泥于课堂的形式和固有认识,而能自信满满地叩问教学的本真。其实,这一切教学的智慧和专业实力都来自于三样事情,那就是时间、经验和努力,以及对教学真心实意的喜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些,那么从一个新生代的教师逐渐成为像钱老师、罗老师这样,学有所爱、术有专攻的教学达人,那真的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田忌赛马有N种打开的方式,那我们的课堂呢?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9篇

一、挖掘教学内容背后蕴含的数学含义,创设相应情境

我们需要创设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抓住现实情境背后所隐含的数学线索,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研究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应该远远超越“生活数学”的范畴,应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现实情境。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例4,“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已经了解,但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这个故事,并让学生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比较让学生看到:虽然在同等级马中,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如果拿同等级的马进行比赛,田忌一定会输,但是田忌所采用的策略却让他赢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对策论的方法在这场比赛中的重要性。接下来让学生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并让学生把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列出来,通过对照来找到答案。田忌可以采用的策略一共有六种,但只有一种也就是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唯一可以获胜的。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比如在乒乓球团体比赛中就要根据不同的对手来排兵布阵,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著名数学家李大潜院士曾一语中的地指出:“如果仅仅将数学作为知识来学习,而忽略了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以及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就失去了数学课程最本质的特点和要求,失去了开设数学课程的意义。”可见,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构建“数学味”课堂的核心要素,创设的情境也是要为数学思想服务的。

二、挖掘教学内容背后蕴含的数学含义,找准学习材料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问题、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学习材料更是发展学生个性思维的依托,它不但调节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也暗示着学习方法。因此,教师更应该努力找准每节课的现实挑战的材料,从而给学生搭建有效的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来,切身感受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享掌握数学知识的无穷乐趣。

例如,人教版第六册《一位数除三位数》,教材中的例题3是小梦和小欣整理照片,一共有238张照片,每页插6张,要插多少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做了这样的处理:创设小梦和小欣整理照片的情境,小梦整理了726张,每页插6张,要插多少页?学生列式726÷6,试列竖式解答,得出726÷6=121(页)。然后再出现问题:小欣整理了238张照片,每页插6张,要插多少页?学生列式238÷6,试列竖式解答,得出238÷6=39(页)……4(张)。

这个看似简单的添加,让学生从一位数够除被除数最高位,过渡到一位数不够除被除数的最高位时,就要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从一位数除两位数迁移到一位数除三位数。从中,也让我们教师感受到,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一定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适度挖掘,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做好铺垫。

三、挖掘教学内容背后蕴含的数学含义,设计有挑战的练习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勇于探索是数学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不应该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教师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中顿悟数学问题的本质,学会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在思考中发展数学精神。

例如,在复习百以内数的有关知识时,设计一个数学练习:让学生思考把1颗珠子摆在数位表(如右图)中,看能摆出什么数。2颗呢?3颗呢?……进而思考:怎样摆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这个数学味浓厚的活动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组成、位值原理、十进制原理,同时还培养了归纳、推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数学知识,经历了形成猜想(组成的数随着珠子数递增)、猜想(珠子数超过9时,组成的数随着珠子数反而递减)、思考原因、探究规律的过程,充分感受了数学的奇妙。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可以从自己创作的作品中体会数学的完美。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是真正吸引学生不断探索未知数学世界的强大动力。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10篇

一、更新观念,树立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观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小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新课改下,课堂中以激励为小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重视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上,教师必须在明确学生主体的前提下,结合学科教学任务的要求和教学活动性质的特点,放弃权威思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使课堂变为师生的互联互动阵地。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深沉而持久的师爱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时,教师更要以宽厚与亲切相待,而不是讽刺、挖苦,不耐烦。有一堂课,一个学生读课文时有一个地方总是出错,试了几遍后,还是读不好,连他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我就鼓励他说:“不要紧,三遍读不好,我们还有第四遍、第五遍……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好!”信任和期待使奇迹得以产生,学生读通顺了句子,满面欣喜地落座,从他的眼中我看到了激动的泪水。多么可贵的“还有第四遍、第五遍……”它使学生消除了紧张、畏惧,鼓起了学生勇于探索求知的信心。

三、小学语文新课改下,探究的课堂氛围

孔子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因此,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疑问,并积极探究解答,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利用教具,演示了第二次赛马的经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弄清了田忌获胜的主要原因:同等级的马相比,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就在我为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而感到松了口气时,一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我觉得课文中不应用“胸有成竹”来形容孙膑,因为在第二次比赛时,齐威王在胜了第一场后,如果注意到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也调整对策:用下等马去对田忌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去对田忌的中等马,这样齐威王在第二次赛马中输一场赢两场,仍然获胜,所以我觉得说孙膑对获胜“胸有成竹”是不恰当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立刻对这一问题表现出了热烈的关注。我马上意识到这正是让学生自己读书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于是我又把这个“球”抛给了学生,鼓励他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经过激烈的争论,学生终于从“得意洋洋、轻蔑”等描写齐威王表现的词句上认识到:齐威王已经被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即使他看到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也不会在意,更不用说去思考对策了。孙膑正是从齐威王的神情、语言中揣摩透了他的骄傲心理,再加上对参赛马匹作了仔细观察,心中确实对第二次获胜充满了信心,用“胸有成竹”来形容孙膑,非常恰当。在这一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认识了孙膑的足智多谋,也体验到了发现和探索的乐趣。

四、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挑战空间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11篇

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 ——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认识。 一、课堂民主,师生和谐 在重视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上,教师必须在明确学生主体的前提下,结合学科教学任务的要求和教学活动性质的特点,放弃权威思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使课堂变为师生的互联互动阵地。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深沉而持久的师爱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时,教师更要以宽厚与亲切相待,而不是讽刺、挖苦,不耐烦。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于老师说过:“我最喜欢发言错的学生,因为对于教育者来说,这恰恰是一笔财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一个学生读课文时有一个地方总是出错,试了三遍后,连他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于老师却鼓励他说:“不要紧,三遍读不好,我们还有第四遍、第五遍……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好!”信任和期待使奇迹得以产生,学生读通顺了句子,满面欣喜地落座,其余学生甚至听课的老师也不禁为之鼓掌。多么可贵的“还有第四遍、第五遍……”它使学生消除了紧张、畏惧,鼓起了学生勇于探索求知的信心。 二、重视质疑,鼓励探究 孔子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发现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疑问,并积极探究解答,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执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利用教具,演示了第二次赛马的经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弄清了田忌获胜的主要原因:同等级的马相比,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就在我为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而感到松了口气时,一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我觉得课文中不应用“胸有成竹”来形容孙膑,因为在第二次比赛时,齐威王在胜了第一场后,如果注意到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也调整对策:用下等马去对田忌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去对田忌的中等马,这样齐威王在第二次赛马中输一场赢两场,仍然获胜,所以我觉得说孙膑对获胜“胸有成竹”是不恰当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立刻对这一问题表现出了热烈的关注。我马上意识到这正是让学生自己读书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于是我又把这个“球”抛给了学生,鼓励他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经过激烈的争论,学生终于从“得意洋洋、轻蔑”等描写齐威王表现的词句上认识到:齐威王已经被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即使他看到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也不会在意,更不用说去思考对策了。孙膑正是从齐威王的神情、语言中揣摩透了他的骄傲心理,再加上对参赛马匹作了仔细观察,心中确实对第二次获胜充满了信心,用“胸有成竹”来形容孙膑,非常恰当。在这一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认识了孙膑的足智多谋,也体验到了发现和探索的乐趣。 三、赞赏求异,欢迎挑战 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积极探索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激发学生大胆求异,积极进行思维发散,敢于向书本和现成答案发难,敢于向同学、向老师、向权威挑战。多问“真是如此吗?”“只是如此吗?”并去积极探索。对学生即使不恰当的驳问、发难和新解,师生不能嘲讽,对其胆量意识和精神要给予充分肯定,热情鼓励。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应该成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我在教《捞铁牛》时,当学生了解了怀丙和尚所使用的方法后,我让他们想想:如果让你去捞,你会怎样做?有一个学生思考后回答:“如果我去捞,我会再加两只船,捞的时候,把沙铲到空船里,这样河里就不会增加泥沙了。”多么可贵的环保意识,你能说这不是创新的火花在闪烁吗?我当即肯定了他的想法,并鼓励同学们都向他学习。又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正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描写海底奇异景色的句子时,一个学生突然指出,把游动的深水鱼发出的光点比作星星不合适,我立即表扬了他这种敢于向书本挑战的的精神,并让他讲出理由。他大声说:天上的星星乍看上去是位置不变的,而深水鱼是流动的,所以不合适。经他一说,师生都深有同感,于是我们师生一齐讨论这个比喻怎么写才合适?有的说:像夏日飞舞的流萤,有的说:“像节日的夜晚小朋友手脖上带的萤光灯……”学生们沉浸在创新的快乐中。 四、借助教材,训练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它包含着世界上的一切。”这里的“一切”,当包括着世界上已被创造出来的或已被发现的,也包括那些还未被创造出来的或未被发现的。现代科技的发展证明,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创新教育中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大力运用语文学科这一独特优势,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一是结合课文叙述进行想象,二是根据课文原文进行创造性复述,改写,三是给课文进行续写,四是进行想象作文。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说来,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是关键,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能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善于发问、敢于挑战,并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的课堂必将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摇篮,展现创新魁力的舞台。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情境 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一、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更强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大量的概念、公式、公理和定理为基础,显得枯燥,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刺激学习的最大动力,它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最直接、最能动和最积极的因素。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在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概念学习是学习其它公式、定理的基础,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概念,有助于对数学中复杂公式、定理的学习。在概念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比较、分析,可以使学生理解概念,学会在把握和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如果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样才实现了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探索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尝试。通过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将其它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方法

1、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营造数学探究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最终改进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代数式》时,设置了这样的情境:下表是某月的月历:

问题:

(1)阴影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这个关系对其它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上述问题是以学生极为熟悉的“生活中的月历”为情境设计的,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时,又促使他们去观察、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

2、直接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直接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下子激发学生的思考。

如在教学七上《线段、射线和直线》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引入:猜谜语:

⑴.有始有终——打一线的名称。(学生可能回答:线段)

⑵有始无终——打一线的名称。(学生可能回答:射线)

⑶无始无终——打一线的名称。(学生可能回答:直线)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迅速地猜出谜底,体验成功,而且这三个谜语的谜面也能很好地概括出这三种图形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

3、图片动画创设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喜欢新奇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或播放一段动画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获得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㈠.引入:展现生活中的大量图片。

图片1:故宫、天坛。

图片2:飞机、汽车。

图片3:风筝。

图片4:一幅漂亮的山水倒影画。

图片5:中国民间剪纸。

㈡组织学生讨论

(1)上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2)你能举出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吗?

(3)你能将上图中的一些图案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部分能完全重合吗?

4、动手操作实践创设情境

在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时,我事先为每组准备好四根木条让学生动手拼成三角形,通过观察、测量,猜想三角形三边关系。师:大家手中都有四根木条,选择其中三根,首尾顺次相接,有几种摆法?

学生活动:分组动手操作,互相交流。

师:我刚才看了一些小组的摆法,大家都能积极思考。下面请小组代表到讲台前演示,学生在投影仪上摆出如下图形:

师:引导学生思考:能组成三角形的有几种情况?

生:能组成三角形,有两种即a、c、d和b、c、d。

师:那么不能组成三角形的又有几种情况?

生:两种,即a、b、c和a、b、d。

师:拼成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如何?

组1:动手测量。我们测量得a=5cm,b=7cm,c=12cm,d=15cm,能拼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中:a+c=17cm大于d,b+c=19cm大于d,所以我们猜想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组2: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因为不能拼成三角形两种情况中,a+b=12,正好等于c的长度,a+b=12,小于d的长度,它们都不能组成三角形,所以要构成三角形较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

通过摆三角形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让学生自觉展示自己的成果,真正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5、引用典故创设情境

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古典知识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在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时,我引用田忌赛马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比赛三局,每局各出一匹,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获胜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

(1)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那么田忌的马如何出阵,田忌才能取胜?

(2)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要求写出双方对阵的所有情况)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13篇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使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展示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首先用动画闪现出“圆”、“明”、“园”三个字,让学生解释这三个字的字意,然后老师引出课文导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它的名字就叫圆明园。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的空中俯瞰图和平面展示图以及它的建筑美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诗人笔下的“蓬莱瑶台”以及异域风情的西洋建筑的画图,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接着画面设置问题:“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继续播放配乐课文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圆明园历代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代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运用这些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相信每个孩子通过这些形象直观的图片,在心里都要再一次赞叹圆明园的雄伟。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在拓展中提高,在交流中升华。在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再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读第五自然段,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的情感,然后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的一段话结束本课教学,更好的渗透了“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

二、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留出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实现良好的发展。例如学习《田忌赛马》时,先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教师说:“战国时期齐国举行赛马比赛,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可是在孙膑的帮助下后来却输了。这是为什么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明白的字词在小组内解决。另外,你们小组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取胜?”学生感觉很有趣味,很自觉地做着预习工作,小组长更是积极自读、督促组员。在检查预习效果中,每组对字词掌握都过关,并出现了思维火花。如有一组积极地探究合作,说到帮助田忌取胜时这样提出:科技发达了,可以让田忌的马腿进行转基因,变成豹子腿,那齐威王的马只能望尘莫及了。此想法令人拍案叫绝,学生不由自主为他们小组鼓掌。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小组合作完成了预习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作者:王琪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罗桥中心小学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14篇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工具课,孩子们从降生便开始接触语文知识。在入学以前,父母便是第一任教师,他们直接传授和让孩子亲身去体验。而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有限,如何让他们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以得到更多的知识呢?巴甫洛夫曾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有感情。小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不稳定的,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兴趣,没有受内心稳定的需要支配,不论是其形成,还是其变化,都同某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有关,特别是来自授课教师的直接影响。为了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我认为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是根本的途经。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喜欢学这门功课的前提。假如学生跟教师的关系紧张,不要说喜欢学,恐怕一听到教师的名字就从内心生出抗拒的情感。无心向学,厌学情绪产生,在一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去学习,怎么可能把学习学好呢?

二、让学生自设“问题情境”,寻找学习兴趣的支点

教学时要求学生学会质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田忌赛马》这个题目,要学生根据中心词“赛”来设疑。学生设的问题是:①田忌是谁?②田忌是怎样的人?③他是什么时候的人?④田忌跟谁赛马?⑤田忌怎样赛马?⑥赛马的结果怎样?⑦田忌为什么要赛马?问题一提出,学生便按照这个思路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一开始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甘柚》一课,我先要学生找出中心句,并把这个中心句变化成问题:为什么说:“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呢?”带着这个问题回头来学课文。这样让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调动起来。

三、根据课文特点选择教法

常规的教学步骤一般为字、词、句、段、篇。如果每课都这样按部就班,刚开始学生还有热情,可这种热情不能持久,这不利于教与学。常言道: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像《蔬菜》采用直观演示法;《田忌赛马》采用设疑铺展法;《苦柚》采用直奔中心教学法;《颐和园》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教学法;《凡卡》采用内容分类教学法;作文教学中采用创设情景教学法、演示法、导评法、评析法等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有的放矢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使用多种媒体手段配合教学

传统的教学媒体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这已不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更不能满足学生那已被万花筒般的世界浸染的心灵。因此,要积极运用多媒体体现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创设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知识海洋中尽情吸收,探求问题。《梅花魂》这篇课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我在开课前让学生看《我的中国心》卡拉OK录相,注意歌词,从而引入课文,理解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感情。老华侨因年纪太大不能回国,可祖国的山山水水令他魂牵梦系,不禁不住痛哭。随后又播放了《我爱你,中国》的卡拉OK录相,要学生从歌词、从画面去体会老华侨对祖国的日思夜想的深情。老华侨把浓浓的爱国热情寄托在梅花身上,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让学生说了华侨老人为什么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让学生说,从古到今哪些炎黄子孙具有这种梅花精神。最后我又播放《红梅赞》使学生从革命烈士江姐的光辉形象中感受到老华侨虽然身处异国,却永葆中国人的气节,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由于使用了卡拉OK录相这样的教学手段,学生自始至终对课文的学习抱着浓厚的兴趣。

又如教学古诗,学生手上有不少参考资料,照本宣科实在乏味,我把学古诗的一般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学,然后采用给古诗配画,做模型,学古人吟诵全诗并配乐,或让学生当导演,把古诗画编成一组电视镜头等方法来巩固对内容意境的理解。这样,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都想一试为快。学生一旦有了学习上的激情,他们就会把繁重的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内心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并产生一种巨大的内部推动力来学好功课。

五、运用恰当的竞赛也能提高学习兴趣

竞赛能激起孩子争上游的欲望,这种欲望会无形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上课时结合课题练习与学生个人之间、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把基础训练的内容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来完成,一单元课文学完了,根据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设计语文综合知识兴趣课,作为课文学习的延伸;学习阶段的课避免“炒冷饭”,以“夺红旗”、“登山比赛”“海边看日出”等专题,设计成学习知识的兴趣课。学生兴趣勃勃,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学得轻松愉快,正如古代一位教育家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激发兴趣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第15篇

一、看似矛盾处激发思考

课堂提问如果启发性不强,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我们教材中有些课文在字面上看似“自相矛盾”,实质是作者匠心独具的“点睛之笔”,如果不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学生便会束手无策或者悄悄溜过,失去思考的良机。如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中,桑娜在家盼望出海的丈夫归来,丈夫迟迟未归,桑娜感到“心惊肉跳”,看着睡在床上刚抱回的西蒙的孩子内心又是忐忑不安,丈夫回来会怎样对她呢?自己家的几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这一表现桑娜矛盾心情的地方去思考,领悟课文的深刻内涵。《爷爷的芦笛》一文讲述的是小强强经历狂风巨浪之夜的恐惧,最后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为什么悠扬的笛声能使强强坚强?从而较深刻地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内涵。

二、在求异处引导思考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学生思路的拓展,让他们对同一问题找出多种角度不同的思考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强化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论题:“为什么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就能帮田忌转败为胜呢?”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形成答案。有一个学生这样说:“第一轮赛马时,孙膑看到了齐威王的马并不比田忌的马快多少,就想:田忌的下等马跟齐威王的三个等级的马比赛,肯定都是输,而田忌的上等马、中等马分别比齐威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却要快些,还不如就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一输两赢,胜在田忌。”我接着问:“如果齐威王也调换顺序呢?”学生争着说:“不会的,因为书上写了,他‘得意洋洋’了,根本不会想到要调换顺序。还有田忌先输一局更加麻痹了齐威王,由此看来,孙膑不仅观察了马,还认真观察了齐威王的人。”

三、在布白处展开思考

在国画创作手法上有种“布白艺术”,如一幅山水画,寥寥数笔勾勒出高山大川,在画面留有很多空白,却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气吞山河的万千气象。而我们许多优美的文章也会留下许多空白之处,让我们展开无限的遐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去丰富、补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小镇的早晨》一课时,“卖东西的人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他们都会怎样介绍呢?发挥课文布白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主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搭建平台。《掌声》一文主人公小英因为一条腿残疾而忧郁自卑,一次演讲课,同学们给了她两次掌声,使她从此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小英,当做小英的同学,当做文章的作者,多角度思考文章中的布白。在一遍遍地朗读中,学生逐渐感悟到这平凡的掌声背后所孕育的不平凡,这掌声是同学们对小英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同学们被这掌声感动了,取得了很好的阅读效果。

四、在模糊处促进思考

文学理论告诉我们,文学艺术的形象具有鲜明性,而同时又具有模糊性,具有较强的艺术张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与阅读文本的对话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本的一个艺术“再创造”过程。在文学鉴赏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生活阅历、性格特点都不尽相同,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和见解。在阅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包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模糊”,促进学生思维的张扬。《草原》一文学习时,开头草原景色的描写:“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更可爱”“翠流”等处描绘,朦胧而又模糊地想象感受草原美的与众不同。

五、在疑难处思考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我们俗话也常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疑难点进行广泛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多问自己为什么,学会在阅读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是主动学习的体现,是获取智慧大门的钥匙。如《落花生》一文学习时,如何联系课文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课文的主旨,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师在此处给学生思考的时空,引导学生思考、论辩体面与用处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再如学习《孔子游春》时,孔子在泗水边说的那番话:“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段话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让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感情理解得更透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