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随着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从规划阶段过渡到实施阶段,研究工作与框架活动的持续深入,数据政策愈来愈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其中在三个方面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对国际全球变化研究igbp、wcrp、ihdp和diversitas等计划以及各国国家计划的实施提出了挑战。一是由这些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相关活动产生的数据与信息量非常巨大;二是这些数据与信息多种多样,包括了物理与自然科学到社会与经济科学的众多学科;三是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的潜在用户群十分广泛,包括了研究人员、决策者、教育者、私营企业以及一般公众。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国际社会普遍把建立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系统作为一条有效途径。因此,调研国际上作为其指导思想的数据政策无疑就成了重要的任务。

对我国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来说,进行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数据政策的调研还有十分现实的意义:①有利于科研人员利用国际数据资源深化研究。根据对我国已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项目的调查(孙成权,1994),我国许多科研人员尚不能全面了解国际研究现状,研究时没有充分利用国际现有的数据库(集)及其它数据资源,数据支持程度差。因此向他们介绍国际数据政策,指出关于数据获取、贮存与管理及费用方面的规定,可大大提高其研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②有利于我国在建立数据与信息系统及网络化方面同国际接轨。数据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其网络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仪器校正、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数据精度限制等方面的不同常常影响数据共享与相互比较,为了考虑系统的兼容性与比较研究的需要,我国建立数据与信息系统时,可以借鉴国际数据政策,开发与国际数据集相匹配的数据规范;③有利于借鉴国际经验来推动中国有关数据共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我国许多具有良好研究基础的工作,如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以及森林生态定位站网络、中国环境保护监测网、水文与气象等观测网络,尚未纳入到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来,如何协调这些观测数据的共享与管理是十分困难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荔?/font>

2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数据政策的发展概况

2.1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数据政策发展概要

 2.1.1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的igbp计划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于1986年组织了以研究全球变化为目的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该计划共包括八个核心计划和两个技术支撑计划,即: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igac),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jgofs),过去的全球变化计划(pages),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水循环的生物圈方面(bahc),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全球分析、解释和建模(gaim),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计划(globec),以及数据信息系统(dis)和全球变化的分析、研究和培训系统(start)。该计划的科学目标是:描述和了解控制整个地球系统的关键的、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描述和了解支持生命的独特环境;描述和了解发生在地球系统中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方式。

为了实现这个科学目标,igbp十分重视数据与信息管理。igbp报告no.8(1989年)和no.12(1990年)就已认可了遥感与数据管理的先行性实验,并在igbp报告no.30中详细阐述了1993~1998年的实施计划。同年12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科学委员会会议上对no.12中的数据政策进行了完善补充。1996年10月,igbpdis的科学委员会主席john townshend专门就igbp的数据政策在igbp newsletter no.2进行了阐述(详见附录1)。

2.12 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issc)的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类因素研究计划(ihdp)

ihdp由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issc)与国际高级研究机构联合会(iflas)、联合国大学(unu)联合制订、组织和协调。它的目的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仿效自然科学所特有的大规模合作精神,力求更好地了解导致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促进对左右人与整体地球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动因的科学理解和认识;②不断努力探索和预测全球环境的社会变化;③确定大范围的社会战略及防止或减轻全球变化的不利影响,或适应无法避免的变化;④制定对付全球环境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政策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计划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①提倡建立一个由科学家和其他有关方面人士组成的全球网络,鼓励这一网络与其他有关研究活动进行合作,以便探索人与全球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因;②承担精选的切合本计划目的的研究项目;③确定能使该项计划付诸实施的适当的情报系统和方法;④探索全球变化中的人类因素的背景和促其形成的道德、文化、法律等传统和框架;⑤提出程序和技术,以便按政策取向整理各种研究成果;⑥针对全球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人类活动开展教育工作。

ihdp工作计划于1991~1992年度优先考虑了研究工作的数据需求调查、有效数据的编目以及所需数据的鉴别。1991年常务委员会巴塞罗那会议讨论了数据获取问题,决定努力改善发展中国家获取电子数据的条件,由于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集团(ciesin)多次为issc数据工作提供支持,ihdp依靠其开发数据信息系统。由robert worcester领导的专门工作组负责研究并起草了数据获取指导原则的有关声明,并以此形成了以后有关机构关于获取数据集的政策框架。hdp常务委员会于1992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该声明。issc执行委员会于同年10月采纳了此声明,并提交1992年12月1日巴黎研讨会讨论得以通过。该项声明全文如下:

hdp关于数据管理与使用原则的声明

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与其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可比性的研究计划都要求尽早和持续地致力于高质量、长期数据集的建立、维护、校准、描述、存取和分发。

根本目标是实现全球变化研究者对全球变化的系列数据的全面和公开共享。

 长期保存全球变化研究所需的全部数据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每个全球变化的数据参数都应至少有一个明确指定的文档。确定数据采集、保留及删除重点的过程和标准将由参加到此项计划中的国内和国际机构共同完成。应当建立起信息交换中心的工作程序,以防止删除和损失重要数据。

 数据文档中应当存有关于数据储备的易于获取的信息,包括数据质量评价、支持性辅助信息,指导与辅助数据定位和获取的有关信息。

 在全球变化数据集的存储介质、加工过程和信息交流中应最大限度地采用国家和国际标准。

为实现数据的全面和公开共享,应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全球变化研究人员提供数据。其费用不得超过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最低成本。有关机构应行动起来合理安排研究人员间的数据交换。

 对于那些在开始时数据仅供选定的研究资助机构人员独享的科学研究计划,数据一旦能够广泛使用,就应尽早公开数据。在各种情况下,资助机构将负责确定数据独享的明确期限。学者们根据数据发表论著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多数情况下,从数据收集到数据提供使用的一年标准时期内,对上述权利的保护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此,如果数据独享的期限超过一年,就必须说明原因。

 研究人员的个人研究保密权受到保护,不能对原始调查或对数据向其他研究人员的传递进行干预,因为这构成了对个人研究保密权的侵害。应尊重有关数据机密的国家法律。

 本国研究人员有权使用其他研究人员在本国收集的数据,而且至少应当同时有权使用相应的出版物。如果可能,这些数据一旦由原研究人员公开,这一权利就应生效。

所有研究人员,不论是研究的发起人、数据的建档人员、数据编辑人员,还是数据用户,都应当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得和使用数据。由于全球变化提出的问题需要用多国的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应当向开展全球环境变化任一方面问题研究的研究人员公开从这些计划得来的数据。

2.13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数据信息管理政策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是1967~1980年执行的世界气候计划(wcp)的子计划之一。世界气候计划(wcp)由世界气候资料计划(wcdp)、世界气候应用计划(wcap)、世界气候影响计划(wci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四个子计划组成,而wcrp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wcrp从7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1980年开始实施,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共同组织。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酝酿和深入,wcrp、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ihd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均成为其研究组成的重要方面。wcrp着重研究气候系统中物理方面的问题,igbp则着重研究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wcrp的目的是扩充人类对气候的认识,探索气候的可预报性及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它包括对全球大气、海洋、海冰与陆冰以及地表的研究。

wcrp的长期目标是:改进和扩大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的认识;设计和实施深入了解重大气候过程的观测和研究计划,包括海气相互作用、云与辐射间的相互作用、陆气相互作用;发展气候系统模式,论证对各种时空尺度的气候的预报能力;研究气候对人类活动如大气中co2增加的敏感性。

1988~1997年,wcrp主要致力于以下活动:进行全球气候分析、评估;进行数值实验、模式比较,改进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进行陆面过程、云辐射反馈、边界层及海冰的研究;实施“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toga)计划、“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和“全球能量与水循环实验”(gewex)计划。

由于wcrp是icsu与wmo组织的,icsu的世界数据中心(wdc)系统的有关政策自然适用于wcrp。针对气象学与业务预报的发展,wmo成员组建了一系列数据中心处理专门数据及日常的天气观测。并且通过wmo的协调,各国国家气象局属下的数据中心系统收集、储存了许多水文数据和大气数据。虽然其存取途径与icsu数据中心不同,但从数据共享的原则上来讲是可以获取的。

2.2 一些国际组织的数据信息政策

221 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集团(ciesin)

ciesin始建于1989年,是一个致力于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人员提供服务的非赢利组织,专门从事跨机构和跨学科的物理、自然和社会经济信息的存取与整合。

ciesin的努力方向是使由美国政府机构、科学界、非政府组织、世界各国政府组织收集的信息能为科学研究、公共决策和教育事业广泛应用。该集团正在开发下列资源和能力:

①在全球环境变化方面,全球尺度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时间序列、基准数据和信息。②用于数据存取、跨学科研究和分析的先进网络的计算工具。③在社会经济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研究与决策机构之间建立桥梁。④通过国际性的数据编目网络进行数据鉴定、采集、管理、整合与传播分发。

ciesin可以同时进行人工和电子信息服务。它通过以下活动和数据计划提供服务:

①信息合作计划。②nasa地球观测系统数据和信息系统(eosdis)的社会经济数据及应用中心(sedac)。③由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地球与环境科学委员会指定的美国全球变化研究信息局(gcrio)。④由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u)的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hdp)指定的数据信息系统(hdp/dis)。⑤对全球变化的分析、研究和培训系统(start)国际秘书处给予实际支持。statr是由igbp、wcrp、ihdp联合组织的一项活动。⑥第三世界科学组织网络的数据与信息系统。

ciesin数据信息系统已进入internet,网址为:telnet:catalog.ciesin. org.然后根据屏幕提示获取有关信息。

2.2.2 世界数据中心(wdc)

1955年9月,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国际地球物理年(igy)特别委员会针对当时的数据需求通过了建立世界数据中心(wdc)的决议。当时,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已使得传统的数据系统方式显得陈旧落后。由美国国家科学院提供资助建立了数据中心,命名为wdca,由前苏联科学院组建了wdcb,在几个欧洲国家及日本和澳大利亚也相继建立了分学科中心,形成了wdcc。

由于wdc在igy数据收集方面发挥了十分良好的作用,所以icsu决定在igy结束后继续保持wdc系统,并由其负责长期收集那些固定监测网络的数据和专题数据相对集中的新计划的数据,如由igy派生的太阳活动平静计划(iqsy)、作为地壳动力学计划(cdp)延续的上地幔计划(ump)以及国际磁测量计划(ims),中层大气计划(map),日—地能量计划(ste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及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截止目前,wdc系统已有44个分中心。

icsu的wdc系统遵循极为简单而又明确的原则:

①向“真正的”科学家提供的数据不得超出复制的费用;②数据交流要在有关wdc之间进行,并对数据备份以预防灾难性的意外丢失;③任何科学家都可以参观数据中心并利用数据;并要公布数据目录。

另外,根据资源情况,数据中心还要帮助科学家找到wdc系统未收录的数据。

 1995年10月在荷兰瓦赫宁恩召开wdc全体会议上,还达成了出版新的wcd系统指南的协议,该指南可通过www网查询。目前,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各wdc分中心都建立了主页及邮件清单,其网址为:

http://www.ngdc.noaa.gov/wdc/wdc.main.html

或http://www.wdc.rl.ac.uk。

 邮件清单可以用来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地址

wdc.org@ngdc.noaa.gov

2.3 世界环境与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的有关数据政策

231 全球性网络

(1)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的数据管理

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是一个以研究长期生态学现象为主要目标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其任务是:

①加强对一些跨国和跨区域的长期生态学现象的认识。②促进多个研究站参与的比较与综合研究。③方便地为参与站际合作及在不同环境和不同学科工作的学者提供信息。④促进各种观测和试验的可比性、研究和监测的综合性与数据交换。⑤加强有关长期生态学现象的研究及其相关技术方面的培训活动。⑥促进跨国和跨地区的长期比较研究和试验的开展。⑦促进大时空尺度上的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为改善预测模型方面的科学基础作出贡献。

根据这些任务,ilter执行委员会提出了推动全球性长期生态学研究的相关建议,即建立各国网络间的信息交流网,出版各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研究系统和人员的指南,建立全球性的长期生态学研究项目,解决方法的标准化和尺度转换的问题。由此,构成了数据信息管理的基础:①改善世界各地lter研究者的通讯和信息获取条件,特别是电子信息;②出版全球长期生态研究站的指南,并为目前未与internet联网的地区建立访问ilter服务站的机制;③解决尺度转换以及取样和标准化问题。

(2)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的环境数据及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grid)

gems成立于1975年,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地球观察”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任务就是监测全球环境并对环境组成要素的状况进行定期评价。

参加gems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共有142个国家和众多的国际组织,其中特别重要的组织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以及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等。

gems的目标是:

①增强参加国家的监测与评价能力。②提高环境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和可比性。③对选定领域进行全球的和区域的评价,收集全球环境信息。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gems根据《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增加了以下目标。④加强un专门机构间的合作。⑤促进学科(sectoral)数据集(包括社会经济学数据集)的收集。⑥向地方和国家当局提供设备和方法,综合利用学科数据进行政策方案的分析。⑦增加标识符(indicators)的使用。⑧发现具国际影响的环境问题,提供早期警报。

gems的活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数据与信息:系统地收集和报道环境数据,进行数据协调活动,加强国家和区域的环境信息网络。②全球监测网络:主要是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和环境污染监测,如大气组成和气候系统、淡水和海岸污染、空气污染、食物污染、砍伐森林、臭氧层耗减、温室气体增加、酸雨、全球冰盖范围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问题等。③学科的和综合的环境评价:包括制定框架计划,确定评价方法,支持国家、区域和全球水平的环境评价。

gems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收集数据,而是在进行环境监测的同时,在所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环境状况进行定期评价,从而提高对环境的管理水平和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水平。

gems所收集的数据必须先进行精确度检验,否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此,为了能提供简短而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反映趋势或者能够与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监测同一问题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就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最后,还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评价,以确定环境的变化趋势。gems已制定了几种处理数据的方法。在诸多领域,由最主要的国际组织或参与制定监测计划的国家机构负责贮存并处理原始数据。这将是一件长期而繁琐的工作,如记录温度的监测站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要这样重复不停地记录,这些原始数据还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对科学家或环境管理者有用,才能从中发现问题的主要发展方向。例如,世界气象组织(wmo)就负责处理并评价wmo/unep联合计划所收集的bapmon数据;加拿大内陆水中心(位于安大略省伯灵顿)负责贮存全球淡水污染物监测中所获得的数据。此外,设在伦敦大学的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marc)是gems进行环境评价的得力助手。该中心每两年出版一本《环境数据报告》,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研讨会,在低成本生物监测技术以及建立相关的全国性数据库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员进行培训。marc还出版了有关监测和评价技术方面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报告。同时承担了若干组织的监测和研究工作。marc不贮存原始数据,但负责处理原始数据,并把已处理过的数据贮存在它自己的环境数据库中。marc的数据库贮存了来自gems的已被处理过的大部分数据。今后,打算把该数据库建设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数据源之一。但是,该数据库中的数据没有进行地理参照(即没有地理坐标)。因此,gis不能对其进行处理。为了能供grid用户使用,还必须给marc贮存的数据赋予地理坐标。

unep的《环境数据报告》是gems所有定期出版物中最为重要的,由10个主要部分组成,即:环境污染、气候、自然资源、人口、酸沉降、人类健康、能源、交通、垃圾、自然灾害以及国际合作。其中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简短的摘要,各种解释性曲线图表以及用表格表示的数据。由于《环境数据报告》主要是提供数据,则不是数据的解释,因此,gems又支持世界资源研究所编著出版了解释性的出版物——《世界资源》。该书包括了一系列有关主要环境问题的不同方面的长文章,并附有用表格表示的数据。该书也是每两年出版一次,与《环境数据报告》隔年交替出版。gems数据可供许多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利用。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供科学团体用于分析和进一步研究,使环境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能重视环境评价,并能使这些数据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为此,gems于1988年筹建了“环境图书馆”,目的是编辑一些以通俗语言编写的出版物,既能被不具环境专业知识的人阅读和理解,又能提供比一般通俗读物更加详细的有关环境的见解。该“图书馆”已取得很大成功。现已出版了有关温室气体、臭氧层、非洲大象、el nio现象、食品污染、淡水污染、城市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主题的读物,今后,这类系列出版物将不断扩充,将涉及gems的全部研究主题。

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grid)是gem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于1985年。目前,grid正发展为一个由各中心组成的全球性网络,这些中心都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环境数据并分析各环境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grid就是在监测、评价以及环境管理之间(特别是在国家水平上)架起的一座桥梁。

grid的长期目标包括三个方面:①增强全球性和区域性具地理坐标的环境数据集的可利用性和公开交换;②向联合国和各政府间机构提供先进的环境数据管理技术;③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能利用与grid兼容的技术进行国家的环境评价和管理。

grid是以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而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在大型计算机上可用来研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微型计算机上可用来研究部级的甚至区域的环境问题。

(3)全球大气观测系统(gaw)的数据管理

1989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委员会批准了建立全球大气观测(gaw)系统的计划。目的是加强并协调wmo开始于50年代的由全球臭氧观测系统(go3os)、本底大气污染监测网络(bapmon)及其它较小的测量网络分别进行的数据收集活动。通过可靠而系统的观测,获取有关大气中化学组分变化及相关物理特性的信息,以便进一步了解这些变化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对其进行调控的要求,使那些不良的环境趋势(如全球变暖、臭氧耗减、酸雨等)能得到减缓或制止。

gaw系统的数据收集与管理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按照特定的标准,使用统一的仪器进行操作。这样有利于保证数据的质量。

数据存储活动由设在wmo成员国的各wmo数据中心承担。设在加拿大大气环境管理局的wmo世界臭氧数据中心(wodc)负责收集臭氧数据,并每2个月公布一次分析结果;设在美国noaa的国家气候数据中心负责存储有关降水化学分析、悬浮颗粒物质和大气浑浊度的数据;设在俄罗斯的世界辐射数据中心负责收集太阳辐射数据;设在日本气象厅的wmo世界温室气体数据中心(wdcgg)负责收集除臭氧外全部大气气体的数据。此外,有些数据也存储在一些国家数据中心或国家项目的主持机构。有一些wmo成员国负责提供中心实验室和培训条件。

在gaw范围内已开始设立质量保证与科学活动中心(qa/sacs)。这些中心将在确定gaw测量数据的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标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还将配合gaw测量活动进行必要的培训。第一个qa/sac建在德国garmisch-partenkirchen的环境研究所,它将负责欧洲和非洲gaw数据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gaw还将在美洲、亚洲和其它地区建立这样的中心。(4)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的数据管理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所涉及的问题会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许多方面。气候问题已列在国际政治议事日程的最前列,形成了大量创议的重点,包括政府部门和科学界的专题讨论会、代表大会、政治声明,以及社会发展研究报告。1992年各国政府首脑签字承诺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说明了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

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支持保障方面,数据与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方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全球气候研究需要大量的、各种类型与来源的、全球的、区域的和局部的数据,因此,要加强并扩大目前的气候数据管理计划,说明需存储哪些数据、确定数据的质量与可获取性、促进数据交换,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进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还必须重视对气候记录中不确定性的定量表示,要建立高质量的区域性和全球性基本气候数据集。在这一方面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将与世界气候计划(wcp)的数据部分紧密合作。

目前,差不多所有的气候数据与其它地面基础数据都是通过世界天气监测网www的全球通信系统(gts)和卫星数据收集系统进行收集的。由于气候的描述必须兼有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其数据量要比目前在gts中流通的量大几个数量级。因此,需要改进gts收集附加分类数据的功能,或者建立一些辅助系统。

为获取卫星仪器观测数据,需利用地面配套设备。同样的设备可用来接收几个卫星的数据。因此,如果和其它研究或观测计划共用卫星与地面设备,则气候数据成本可有效降低。卫星数据与地面数据的合并通常可以提高其价值,而实时处理可以有助于控制成本。

以易获取形式进行长期的数据归档存储,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技术和模型的发展,需对长期数据集进行重新处理,因此必须要附有辅助数据或称作“元数据”(metadata),表明该数据处理或校验的情况以及质量控制评价、算法指示符等。对于大多数卫星仪器数据集来说,必须要含有足够的档案库存储器,以便能对原始仪器输出的地球物理参数进行重新计算,使修改后的数据成为有用的信息。

产生以空间为基础的气候数据的所需的总计算能力越来越大。要获取空间数据需要开发多信道技术和多种仪器协作测量的方法,建立质量控制方面的数值模型;还需要经常对全部原始数据进行重新处理,以便能不断更新校验记录或改进数据处理技术。

这些问题是gcos将要解决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为此,gcos将以综合性基本数据目录、分布式数据中心、综合性国际联网功能、以及与国际数据标准相一致的开放式系统结构为基础,制定一个国际gcos数据管理计划。在这项计划中,gcos将充分利用icsu世界数据中心系统来加强其实力。

(5)世界天气监测网(www)的数据管理

www数据管理的目标是,将www观测网络和通信系统连接成一个协调的全球系统,满足www计划以及wmo其它相关计划的需求。数据管理的任务是,协调有关wmo数据交换标准编码和数据表示形式的制定与维护,管理并促进数据处理和操作软件的交换、协调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进行气象数据的交换。

www系统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基础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和其它相关的环境数据,以数值代码的形式存储,可供各方面利用。②天气分析、预警和预报数据,包括为一般目的和为各种专门活动(如农业、航运业、渔业、交通、水文、水管理、工业和旅游业)提供的数据。③对由气象现象(特别是热带气旋)引起的自然灾害的预警报。www的数据管理系统,按照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式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有关标准,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通信网络将管理方式和复杂程度不同的各种型号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现在,对气象数据的交换、归档和检索,都采用了二进制通过形式来表示数据的值,这就是向最终目标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www数据管理系统可保证对www数据进行有效的组合、交换和处理,帮助所有成员从观测系统和数值天气预报(nmp)模式中获得最大的好处。通过有规则的管理,可改善数据质量并能使各成员更容易获取www数据和产品,从而可提高wmo数据工作效率,使其它wmo计划也都能从www基本系统中受益以支持其运行需要。1993年,wmo征求了气候学专家们对数据的需求和意见,制定了wmo分布式数据库(ddb)计划,现已进入实施阶段。为了改善www观测数据的质量,wmo在各区域设立了数据质量指导中心,还编辑出版了《www数据管理指南》,对www系统数据管理的各个方面提供具体的指导。

(6)地球观测系统(eos)计划的数据信息系统(dis)

地球观测系统(eos——earth observing system)计划是由美国宇航局(nasa)发起,欧洲空间局(esa)、日本、加拿大等多国空间机构参与的大型国际计划,是近年来也是未来十年国际上最宏大的一项遥测地球计划,是一项跨世纪的长期计划。eos计划最初是为了参与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gcrp),以航天领域能作出贡献为其目的缘起的。从80年代开始,nasa一边准备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esa、日本、加拿大的合作体制,一边致力于地球环境问题的研究,逐步推进而发展了eos计划。eos科学与任务需求工作组于1984年提出报告,eos科学指导委员会对报告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现在的eos计划,并于1985年获得美国总统的明确支持,并把eos计划置于利用空间观测技术实施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位置上,因此,eos计划与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gcrp)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起到相辅相成、互相支持的作用。

进入90年代,在美国、欧空局、日本、加拿大等国的积极推进下,eos计划获得重要进展。随着eos数据信息系统(eos dis)的启动,以及今后几年一些大型平台的升空,eos计划的主计划大约从1997年左右开始。在这之前,各参与机构围绕全球环境变化、资源调查都在积极地推进eos计划的实施。目前,eos计划的目的已经明确,已构建好框架,学科研究课题及其优先领域也已拟定,卫星及其传感器研制和发射也已列入日程。

eos计划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将依靠各研究组织及其合作增强eos数据的应用能力。以往的经验表明,只有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而积极的用户参与是其程序中的重要一项。为了有效地支持eos科学研究,eos计划拟建立庞大的数据信息系统(eosdis)。eosdis已在1991财政年度随eos的重新启动而正式开始实施。初始任务是利用现有数据来支持已有的地球科学与应用数据系统,在适当时机将这些系统纳入eosdis网络,这一步骤靠给用户配置计算机设备来完成,积累一定经验之后,有关eosdis的处理、分发、建档等活动的试验性文件将产生并提供给研究团体检验。根据用户反馈意见,持续不断地改进原有系统。

未来eosdis的功能如下:

①eos极轨平台及其载荷的运营管制;平台的寿命是5年,eos的任务是15年,因此要更换两次平台,在替换平台期间不能产生数据的间断现象。这是eosdis对数据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②eos数据的处理和再加工;制作1-4级的数据产品,制作标准产品和特殊产品。③数据的保存、分发。④信息管理。⑤网络的建设。⑥数据算法的交换。

eos数据的使用和交换原则:

eos数据的使用者分为缔结了研究合同的用户、与eos运行有关的美国国家机构中的用户和其他考虑想将数据用于商业目的的用户三种。前两种用户享有使用eos数据的优先权。

由研究型设备得到的数据:①研究数据对于参加国的研究者来说,以不超过数据的复制和传输费用的价格提供;②为使其它国家的使用者也能在上述同样条件下获得数据,最好缔结研究合同;③经过处理的eos数据、研究结果、算法也可依照与提供原始数据相同的条件向其他研究者提供。

由业务型设备得到的数据:①eos计划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任何数据使用者和任何使用目的的用户提供数据;②所有数据的取得和使用,必须经提供观测数据的机构的同意;③确立一种数据提供手段,使所有的机构对于任何申请者和任何数据都能以合理的价格保证提供;④任何研究型设备的提供机构在将来都可以把研究型设备变成业务设备。

(7)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数据的获取、管理与流通

由三个国际组织:萨赫勒与撒哈拉观测计划(oss),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核心计划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共同发起,达成了建立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的协议,其有关数据政策如下。

在确定并开始实施全球陆地观测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被监测的变量、监测系统的时空结构、实施计划、研究站选择/管理、测定方案、资金来源、其它操作要求以及与其它网络的耦合。所有这些都与数据处理有关。同时,一个设计得好的信息管理策略将为此网络奠定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数据定义和管理草案将规定网络本身的结构。

为了根据信息和数据流来确定网络的基本结构设计,就必须始终记住以下三点:①形式必须遵循功能:只有确定了系统功能之后,才能决定采用的硬件和软件。②技术有效性和转让:网络中各研究站的可达性、舒适性(水、电和通讯系统)以及工作人员的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所有数据管理方面的决议必须考虑这种差异性,并提供各种适当的选择。③数据流通:网络的目的就是促进数据的流通和收集。在网络中以及在网络在各合作机构之间,数据必须畅通无阻。因此,通讯在网络发展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数据获取

应首先确定被监测的变量和要能的数据用户。应符合网络的主要目的,尤其是帮助限定被监测的变量,包括格式、抽样频率、分辨率和分布。

①数据质量目标(dqos):在采样、监测和定期复查之前,就必须制好dqos。若未达到dqos,那么所收集的数据集就没有什么用处,并且妨碍数据之间的相互比较。 ②测定单位:每一个变量必须用标准的测定单位来表示。 ③统一方法:在整个网络中,必须统一采样的方法,即尽可能采用标准的测定技术和方法。 ④网络手册:把所运用的一般采样方式、变量单位和测定方法绘编成网络手册,为网络的工作人员和用户提供清楚的指南。网络手册将定期复查和更新。⑤核心数据:构成网络的各研究站将负责收集专门的核心数据。基本的数据集已经列出,但还必须包括本站的基本特征和土地覆盖数据才能进行gcte的评估。各研究站可选择收集他们所愿意收集的数据。在网络中,虽然总是鼓励协调一致,但是这种一致仅限于核心数据集的收集与提供方面。对于特殊的研究站(如特殊的生物群,特选的重点研究站)可指定收集和提供补充数据集。⑥空间数据:在收集与空间有关的数据时必须尽可能准确地标明数据收集点的纬度和经度。如有可能则组成光栅扫描网络或导线,这是最灵活的系统。

虽然某些与多变的或广泛分布的物象相关的参数将是很难准确定其空中位置的。但不鼓励用人工标志(如高山研究站的顶点或研究站的中心点)来表示数据的空间属性。

 数据流维护规划

①数据输入:应采用统一的数据输入模式(有效的数字化格式和硬拷贝格式)把核心数据输入数据库。②数据的互换格式:数据供给者与用户之间的数字化数据的互换将只有通过统一的格式来实现。③数据存档:核心数据档案库应保存在地区数据中心或专题数据中心。虽然全球中心不重复贮存这些数据库,但是这些中心相互间是直接联网的,通过任何一个中心都能存取所有的数据。④数据传送给用户:数据能以联机、脱机和硬拷贝方式提供,目标是使所有的数据都能联机提供用户使用。⑤数据共享:网络的成员应当服从统一的有关数据共享、属性程序和商品化利用的协议。可把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达成的协议作为仿效的样板。

数据管理

图1是一个推荐的数据管理结构模型,共分为三个层次。层次1为网络台站,每个研究站都有责任进行研究、数据收集、数据输入和质量控制。层次2为地区数据中心(rc)和专题数据中心(tc)。图1 与数据管理有关的gtos结构模型

地区数据中心需设5~10个,其任务是:数据存档;编制报告;质量评估;协调技术支持;检测数据的应用,包括由非网络用户提出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扩充的建议;与非网络的研究站进行合作;存取非网络数据;把数据集提供给用户。

每个地区数据中心的职责就是为研究站保存所有核心数据集的档案库拷贝,以此为目的,每个地区中心将联接成网络。在特殊情况下,地区中心可以委托其它中心行使其职责。

①在设在专题数据中心(tc)的地方,可以把特殊变量的管理委托给他们。例如,专门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世界自然保护监测中心(wcmc)。②在技术和基础设施较差的区域,可以建立支撑中心并委托负责存档之前的数据准备工作。③可以委托支撑中心进行专门的实验室调查,包括网络中一批研究站的样品分析。例如水或有机物的化学分析。

层次3为总数据中心(metadata centre)。

唯一的文档文件数据中心将对中心协调委员会负责:①保存所有有效数据集的目录或索引,包括有关格式、存取和有效性的详细说明;②保存利用过这些数据的人员名单;③确保网络内信息流的畅通;④确保质量控制和评估的全球协调;⑤保存操作日程表;⑥与内外合作者和数据用户保持联系。

(8)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的数据管理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是一个国际合作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应用遥感、海表层和次表层观测等多种技术手段,长期、连续地收集和处理沿海、陆架水域和世界大洋数据,并将观测数据及有关数据产品对世界各国开放。

goos的主要目标是获取全球统一标准的海洋数据集,据估计,其核心数据集可能达到20~30种,因此,这些数据应用效率只能通过有效的数据管理来实现。goos数据管理的基本策略是数据存取便捷,各国充分共享。这一策略是goos获得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财政和物力资源支持的关键。据设计者初步估计,goos建成后,数据管理经费每年将达2~4亿美元,约占goos整个维持费用的20%左右。

goos数据管理包括数据获取、传输、产品制作和模式设计等过程。这些过程的执行机构是地区中心和世界数据中心(海洋学)。每一过程都存在数据质量控制问题,为了取得统一标准的高可靠性数据,传感器的比测和相互校准,测量和传输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误差检验等是数据管理的基本内容,www、igoss、gloss和国际海洋数据与信息交换系统(iode)以及银行、航空等商业部门数据管理系统适用的先进技术、软件都将引入goos数据管理,goos数据管理系统将随上述领域的技术进步而逐渐升级和完善。

232 区域性网络

亚洲-太平洋区全球变化研究网络(apn)的目标是要在政府间建立一个协作网络,以促进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的全球变化研究,以及加强各国处理全球环境变化问题的能力,该网络十分强调需要在亚太地区引进和加强电子和其他通讯系统,以促进本地区数据与信息的交流,解决诸如数据政策的发展、数据标准化和质量保证等有关问题。应该发展一个联合或通用的数据集。

欧洲全球变化研究网络(enrich)的总体目标是为全球变化研究国际行动作出欧洲的重要贡献。考虑到欧盟成员国现有的活动,enrich的目的是为欧盟的政策目标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这将通过充当信息交流的场所和促进在研究与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来实现。enrich的一个重要努力是在internet建立enrich服务器,发展横跨欧洲的先进通讯网络《高频带宽度、高分辨率、相互多媒体服务》,特别要联系整个欧洲的大学和研究中心。

美洲国家间全球变化研究所(iai)的研究范围为美洲、欧洲-非洲和远东-西南太平洋地区,其主要目标是:①指导和支持基础研究;②收集和管理数据;③促进人类资源的开发;④为制定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公共政策作出贡献。其基本原则是促进标准化数据和信息的交换。

2.3.3 国家网络

美国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lter)计划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于1980年正式启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长期生态学现象为主要对象的研究网络。现在它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研究水平最高的部级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lter重视数据集的可比性以及方法和设备的标准化。数据集的可比性至少包括统计和实时记录。设备的标准化还包括测量、方法及计算机的标准化,其有关通讯、数据控制以及分析用软硬件的标准化在1988年就已选定。

成立于1992年的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是一个综合性的环境监测网络。该网络旨在收集、存贮、分析、解释以一系列关键变量为基础的长期数据。这些变量是从遍布英国的47个陆地试验站和谈水试验站收集到的。存取数据库的计算机网络对所有的数据提供者开放,并进行每年一次的数据整编。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是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1988年开始筹建的,与其它网络相比较,更强调网络的整体性和总体目标,强调直接服务于解决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在观测方面强调观测仪器、装备和观测方法的统一,以使取得可以互比的数据;在数据方面强调数据格式的统一和数据质量的控制,强调数据共享,强调数据的综合与分析。现在正在投入建设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信息系统(cernis)。

2.4 美国国家的数据政策

美国是全球变化研究投入较大的国家之一,其在数据、信息政策方面对国家计划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值得借鉴。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力求实现以下目标:①建立一项相互协调的综合性长期计划以记录地球系统的状况;②增进对地球系统过程的认识;③增强预测能力。美国认为,对数据和相关信息的有效管理以及数据资源的全面共享是实现这些科学目标的关键。这里的有效管理是指自始至终地支持高质量的长期数据集的生产与保存,保证便利而廉价地使用数据及相关信息,以及在全球数据的生产与分发中采用相应的国家与国际标准等。

在此种需求下,美国全球变化数据管理跨机构工作组(iwgdmgc),于1989年11月对各成员机构的数据管理和使用政策问题进行了调查,起草了七项声明,负责起草声明的工作组成员,包括美国能源部(doe)、商务部(doc)、内务部(doi)、环境保护局(epa)、国家宇航局(nasa)、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海军部(do)和农业部(usda)的代表,经过修订的政策全文可见附录2。

1991年7月2日,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下属的地球与环境科学委员会已批准了这些声明,并经白宫国内政策委员会的全球变化工作组及其它工作组讨论后正式通过。声明正式发表六年来,各成员机构依据这些原则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2.5 国际关于信息自由的法规(附录3)

根据国际上颁布的关于“自由与均衡的信息流通”法规,也可以获取有关政府的信息。这种途径,即获取政府信息途径的基础是公民有权检查政府和政府的记录。迄今为止,只有有限的几个国家实行信息自由或途径公开的立法。表1概括了当前的概况。有关获取信息的途径的立法方面人们提出许多重大问题,其中以下三个因素较突出。

表1 获取信息途径的法案:颁布取得信息途径的方法

国家法规颁布年份

澳大利亚 1982

奥地利1973

加拿大1983

丹麦1964(1970年修订)

芬兰1951

法国1978

荷兰1979

新西兰1983(1982年修订)

挪威1970

瑞典1949(1976年修订)

美国1967

资料来源:海牙社会研究所为《世界交流报告》编写的材料。

(1)成本因素

信息途径公开的权利不可避免地要带来公共预算所必须承担的费用问题。例如,在澳大利亚,1983~1984年度用于满足信息要求的费用为1760万美元。这就对享有获取信息便利条件受益者提出了问题,而且某些社会分子会不会滥用这种权利?这一问题反过来又导致对不同用户集团收取不同费用的问题。

(2)技术因素

政府机构越来越多地运用电子手段来存储信息。公众寻求的信息的电子格式提出了需求者如何取得读懂这种格式所必需的技术问题。

(3)国家安全因素人们担心,国家安全的概念可能会轻率地扩大到把政府希望保密的文件包括进去。许多政府已引用国家安全问题为理由来说明为防止非法泄露政府机密而限制信息自由是正当的。但是这就产生了如下问题:什么样的信息才能被认为属于公开领域的,以及这样的信息能否全都可以不受官方限制。特别是情报机关一直争辨说,获取信息的种种要求破坏了它们的安全安排。

 3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数据与信息政策的特点

3.1 目标一致——自由、公开地共享全球变化数据集

目标是否合理或符合客观情况对国际、地区和国家全球变化研究活动影响甚大。这个目标不是指要达到什么目的口号,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方向、任务及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这是在综合国际发展趋势,根据国家或地区的需要,同时权衡于自身研究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这方面,美国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

美国的全球变化数据管理跨机构工作组(iwgdmgc)建议让所有全球变化人员全面、公开地共享整套全球变化数据集成为一个基本目标。在其颁布的政策中,全球变化研究人员是指那些在研究机构、企业、政策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中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人们。全球变化研究数据集是指那些对本国(美国)竞争性的工业应用系统以及改善环境管理系统可能有用的数据集合。

iwgdmgc要求数据集以实时方式提供。数据一旦可供利用,全球变化研究人员就有权公开、自由地获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现行保障机制为:数据必须送交“档案馆”,由其建立关于数据集的信息系统,并供研究人员使用。虽然,上述目标比较合乎实际,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也为数据的共享提供了基础,但是在数据集实时提供方面仍难以统一。这是因为,服务的及时性定义取决于具体的资助机构,而不是用户。这个问题现在存在,以后也许仍将存在。

3.2 数据集的特征与管理

(1)数据准备

没有充分的数据准备就不可能实现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和目标,没有社会化和网络化的数据源,无论国际性计划、还是国家计划的研究都会困难重重。近年来,特别是1 kmavhrr数据集的成功,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数据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从过去的经验教训来看,过去常常忽视了高质量的长期数据集的建设、维护,缺乏长期研究的资源。其中的原因较多,因素之一是对长期数据集的投入较大,各机构难以求全;因素之二是轻视数据工作,重视软硬件系统,使得数据处理工作不能连续,或造成用户的重复开发;因素之三便是轻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根据这些状况和国际、国家有关计划的实现目标,政府数据政策明确提出全球变化研究计划需要及早、连续地监督、管理高质量长期数据集的建设、维护、验证和说明,以有利于存取与分发。由于长期维护大量数据的费用很大,所以在计划开始时采集数据就需要从此首选目标出发。而且,数据集的合理准备、验证、描述与维护对其是否能为科学界广泛应用十分重要,所以对于工作的连续性必须强调,使那些中途参与工作的人能与最初参加研究的人员一样,能够尽快了解数据是如何收集、校正和交换的。

数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指要使全球数据集的传播媒介,处理方法与通信应尽可能地使用国家和国际标准。许多数据集不能广泛使用的直接原因就是用户固有信息管理系统与数据集不兼容。所以,要通过国际标准与协议,使用户能够自由存取、阅读和加工数据而不必再去设计或购买专门的软硬件。

目前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国家和国际标准组织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有些组织的协议比较广泛,有些协议偏重于学科和具体应用。例如,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开放系统界面协议(osi)带有7种不同的通信系统,现已为广大用户所接受。internet上也有许多协议与网关为数据集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如x500,ftp及gopher,yahoo等许多检索引擎。

在数据准备工作中,尽管已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要把它作为整个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进行投资,不仅要求项目负责人努力,还要有专门的数据机构帮助。要确保数据集能以标准格式提供给用户,并在必要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的通信协议。

(2)数据的积累与保存

数据集的长期保存是实现数据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由于全球变化研究涉及的因素较多,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测量参数进行存档显得十分重要。针对这种需求,国际社会也很重视增强数据采集与数据生产机构的能力,使其能够对文档进行合理安排,存取数据集和相关信息。而“数据采集、维护与管理的程序与优先原则应由国际与国内的参加机构确定开发”,并要能够建立一种机制,来防止系统崩溃或遗失重要数据后便于进行恢复。

对于wdc,强调要在有关wdc之间进行交流,对数据复制贮存以预防灾难性的意外丢失。igbp与美国数据政策中都要建立一个情报交换所,由其负责重要数据集的保存与备份。hdp也采取和igbp一样的政策。

(3)数据的完整可靠

很容易看到,全球变化研究人员和有关机构十分重视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许多计划与国家政策指出:“数据文档必须具备有关数据资源的能够容易获取的信息;包括质量评价、支持性辅助信息,以及有助于确定并获取数据指南与帮助”。

目前全球都在开发一种全面综合的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系统。igbp dis,hdpdis,starp以及美国gcdis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设立的。在这种系统中,数量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它稍有差错就会导致科学界用户的以讹传讹,得出的结论也许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数据系统的编制人员就有义务告诉用户关于数据本身的信息,由其进行判别是否采用。

目前,进行同行评议是验证与记录数据质量的重要机制,一旦具备这种表述清晰的编目、地址名录及查询系统的话,用户就会自己判断他们得到的东西是什么。这点也正是我国建立数据集仓库时常常缺乏的。

3.3 实现目标的重要条件——费用低廉

为了保障数据的广泛利用与使用,国际社会十分强调使用数据的收费标准,首要原则是不能超出用户的边际费用。尽管这种情况常常受各机构的实际情况与政策的影响,但对研究人员(各机构定义不同)提供的数据基本上免费或仅收取复制费与传播费的边际费用。如世界数据中心对“真正的”科学家提供数据的费用不得超出复制的费用,但有些人员还是会受到限制的。

也许正如美国iwgdmgc指出的那样,收取一定的复制费和传播费用是一种管理大型数据集的有效工具。它可以确保该数据集不止被无止境的存取,使得数据传播机构不致受预算赤字的困扰,而专心地支持数据利用。对于小型数据集以及不常用到的数据,所付出的管理耗费可能还要超出收益,所以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可能更为有效实际。因此,国际上所奉行的基本原则是为了支持公益性的全球变化研究用户在使用数据时不应付出那些以商业利润为目的费用。

除了收费,行政管理上也要努力促进数据的获取与交流。数据与信息系统就是一种很好的保障机制。

3.4 尊重知识产权与数据共享

尽管各国际计划、组织和国家十分强调全球变化研究者对全球变化的系列数据的全面和公开共享,但他们也都十分重视保护个人研究数据,只不过这种数据独享的明确极限都要由研究资助部门确定。对于那些在开始时数据仅供选定的研究人员独享的科学研究计划,数据一旦能够广泛使用,就应尽早公开数据。

有些数据,如遥感数据,应尊重有关数据机密的国家法律。这个问题始于1986年大众媒体使用遥感影像的问题。在美国,地面遥感商业化法案(1984年7月17日已成为法律)对那些对空间摄影感兴趣的公司强制实行发许可证计划,只有在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才会发给许可证执照。这项法律使美国政府得以没收违反这一法案的任何摄像,从而发生了与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可能性冲突,因为正如最高法院所裁决的,该宪法修正案也规定了搜集信息的权利。因此,遥感搜集信息也可以得到第一修正案的保护。1986年5月,电台—电视新闻协会建议,陆地卫星法案应当与宪法第一修正案相一致。1987年2月该协会和全国广播公司就陆地卫星法案应用于媒介遥感方面向商业部提出了建议。

然而90年代以来,卫星侦察技术开始转入民用。美国政府也将采取充分利用民间卫星照片的态度,并把其作为削减财政赤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形势下,美国地球观察公司定于1997年6月发射专用1号卫星1997年5月17日,参考消息,第7版。届时,卫片的精确度将可从10 m提高到1 m的建筑物和标识。

因此,所有研究人员,不论是研究的发起人,数据建档人员,数据编辑人员,还是数据用户都应当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得和使用数据。

4一些强化中国全球变化研究数据管理政策的建议

客观地讲,中国学者不仅较早地介入了而且积极地参加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国内,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全球变化研究的思想和框架出发,组织了一批很有意义的研究项目,特别是在气候变化、水资源问题上取得了许多成果,而且得到了icsu、igbp、wmo以及联合国组织的高度评价。但由于众多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全国性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至今尚未正式出台,难以指导和规划全面的全球变化研究活动。我国在能力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建立资源共享体制困难重重。如前所述,全球变化观测与研究具有全球性、长期性、连续性、综合性、高技术、高投入的特点,产生的巨量数据需要进行汇编处理,必须深刻了解需求,使观测与研究与之相匹配,并能充分共享这些数据资源。

因此,我们建议,有关数据信息政策应尽早出台,具体内容如下。

(1)从根本上提高对地球科学、资源、环境领域以及全球变化研究的数据工作的认识数据工作是提高、改善科学认识和总结、发现科学规律的基础,特别是有关全球变化研究的综合性科学数据集,更是建立各种过程模型和区域性、全球性等大尺度模型所必需。因此,必须把数据采集、数据评价、数据处理、数据保存与数据共享纳入科学研究成果验收与评价的首要工作。

(2)利用“后发”优势,建立中国全球变化研究观测系统与数据信息系 对于我国dis系统的建设,不必从头探讨,只须在国外现有先进水平基础上,对原有观测系统进行利用、改造,对观测要素的确定与规范化观测、仪器设备的统一购置与标定、数据网络规划与实施、数据评价与汇编处理、资源共享原则与具体规定等统一规划,做好协调工作就可以顺利进行。根据国际上igbp与wdc密切合作的发展趋势,目前首先要协调、加强我国全球变化研究重大项目与wdc—d有关学科中心的联系,同时根据需要增设新的学科中心,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起网络式分布型数据信息系统。

(3)建立全国性的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加强全球变化研究信息的管理交流 从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一开始,就有不少有识之士认为,我们的工作重点首先应集中在基础资料和基本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上,使更多的部门和科学家、企业家深入了解和参与igbp计划。尤其应重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发展动向信息汇总及国内各相关学会、委员会、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为此,需要在国内选择一个既参与全球变化研究又有信息管理与传播能力的单位做为建立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的基础。该中心应为公益性、非赢利性的服务机构,是一个从事与全球变化研究有关的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传递、交流的专门机构。

(4)在互联网络上(如internet, asnet)上设立全球变化研究信息服务处网址与立项。由于互联网络上的用户众多,协议和规范已为众多人所接受,所以凭此进行数据共享,推动国内全球变化研究是十分便利而有效的工具。该信息服务处的主要内容包括:指示中国全球变化文献数据库、研究项目与成果数据库、会议信息库、中国专家及机构参与研究工作的项目库;出版有关全球变化研究进展的快报及其它出版物;举办必要的学术专题讨论会和调查报告。

通过以上努力,既可以扩大宣传,同时又可以加强我国全球变化研究数据与信息的共享,继而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 参考文献

1 刘全根.科技情报分析研究.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吴康生,王梅.当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信息技术.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

3 孙成权,张志强,李明主编.全球变化研究国家(地区)计划及相关计划.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4 陈泮勤,孙成权主编.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核心计划(一)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5 陈泮勤,孙成权等主编.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核心计划(二)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6 孙成权,张志强等主编.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核心计划(三)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

7 曹月华,赵士洞编.世界环境与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交流报告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9 stan ruttenberqthe icsu world data center system:current status in the 40th anniversary year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global change newsletter,1996,no.27

10 information cooperative review.ciesin.vol:1.issu4.1996.

11 秦健(美).美国“合作实验室”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启示.科技导报,1995,(11):21-22.

12 孙成权,张志强.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战略选择.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18(2):67-70.

13 孙成权.陈晔.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项目评述地球科学进展,1995,10(1):70-74

14 fu congbin.ye duzheng. recent progress on global change research in china.地球科学进展,1995,10(1):62-69.

15 the “interproject”——a new concept for igbp research.igbp global change newsletter,1996,no.26.

16 eosdis vo world wide gateway information sheet(1996).

17 us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rogram.gcdis implementation 1995 volume1—interagency implementation.1996.

18 us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rogram.gcdis implementation 1995.volume ⅱ—agency implementation.1996.

19 our changing planet:the fy 1997 us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rogram(1996).

20 施永辉.全球变化研究信息开发与利用——跨学科情报研究案例.硕士学位论文,1996.

附件1 igbp的数据政策

john townsshend

john townsshend博士是igbp-dis科学委员会主席

(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理系)

随着igbp各核心计划与框架活动从规划过渡到实施阶段,数据政策愈来愈成为igbp的重要话题。igbp窗为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的一个计划,icsu的各种 原则与宗旨不言而喻地适用于igbp的发展。

自从1957~1958提的国际地球物理年之后,icsu一直保持了世界数据中心(wdc)系统,由其承担收集、储存、整理及重新分发数据的服务。icsu对其属下的计划规定义务以确保数据能自由公开地进行国际交流。其义务简述如下:icsu的项目都应能够具有提供数据细节和存储形式说明的数据管理计划,应由各成员组织提交给wdc,使得这些数据不仅能够为成员组织共享,也可以为所有科学家共享。因此,在一项icsu计划中,国家参与要签订协议,即同意按照数据管理计划提供数据。1990年,基于icsu既定的自由公开共享的数据与信息交流政策原则,提出了igbp-dis的数据政策。其描述如下:“igbp优先重视高质量的长期的全球数据集建设、维护、验证、描述、获取和传播,并包括新的全球数据集的综合与集成”,以及“全面公开共享整套全球变化数据集与全球变化研究需要的其它数据集,乃是igbpdis的基本目标”。(igbp报告no.12)根据icsu和wdc的原则,1994年12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igbp科学委员会会议上提议并通过了下面更为详细的数据政策:

①igbp需要及早并持续地对高质量的、长期的数据集的建设、维护、验证、描述、获取及传播进行约束。

②让所有全球变化研究人员全面、公开地共享整套全球集是一项基本目标。

③为了保障长期进行全球变化研究,保存所有数据是必要的。对每个及整体全球变化数据参数来说,应该至少有一个明确的说明文档。设定数据采集、保存与清除的先后顺序和标准应由国家与国际上的成员机构来制订。要建立一个“扫除”程序以阻止重要数据集的清除与丢失。

④数据文档必须包括有关数据储备容易获取的信息,涉及质量评价、支持性辅助信息,以及确定并获取数据的指南与帮助。

⑤全球数据集的处理、交流,以及媒介应尽可能地使用国际标准及恰当的通用国家标准。

⑥应以较经济的费用向全球变化研究人员提供能全面、公开获取的数据。首要原则是不能超出具体用户的边际费用。有关机构应承担研究人员之间数据交流畅通无阻的管理责任。

⑦对于那些尚处理原始调研者专用数据时期的项目,其数据一旦可以广泛使用,应尽快公开。对各种具体情况,资助机构应明确规定专用时期的终止期限。

igbp需要遵守公开、廉价获取数据集的原则,因为它是icsu的组成部分,如果它只保障自身数据的获取,就会导致从其它计划获取数据成本的提高。置于上述原则下的数据集包括野外数据、经过处理的遥感数据及模型输出结果等一系列产品。在这方面,利用数据集的igbp科学家应承担主要义务。在dis的协助下,igbp评估这些政策的深远意义时,发现要解决以下问题:

①核心计划将如何确定哪些数据集可以使用,并以保种格式分发?

②费用对数据利用的影响的什么?这些费用要求任何核心计划或框架活动应以较低成本提供数据。

③何种机制可以确保数据的传播?

④如何进行长期存档?这不仅涉及技术性问题,还关系到怎样确定责任与维护的问题。

⑤在这些活动中igbpdis与核心计划应起什么作用?

⑥其它可能卷入的机构组织能够承担什么义务(如世界数据中心系统,wmo数据中心系统等)?

⑦对其它有使用或复制限制的数据供应者,igbp应负的责任是什么?

⑧利用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数据时,有一些重要问题与igbp项目和活动有关,特别是如果不得不依赖这些数据,而这种数据又非其科学结论所能替代时,igbp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实施其科学计划?

⑨关于以igbp名义收集的数据处于专用时期时,igbp科学家与项目有何特权?

⑩与igbp秀关各界能达到一致并能遵守这些原则与协议的公约是什么?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随着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从规划阶段过渡到实施阶段,研究工作与框架活动的持续深入,数据政策愈来愈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其中在三个方面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对国际全球变化研究igbp、wcrp、ihdp和diversitas等计划以及各国国家计划的实施提出了挑战。一是由这些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相关活动产生的数据与信息量非常巨大;二是这些数据与信息多种多样,包括了物理与自然科学到社会与经济科学的众多学科;三是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的潜在用户群十分广泛,包括了研究人员、决策者、教育者、私营企业以及一般公众。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国际社会普遍把建立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系统作为一条有效途径。因此,调研国际上作为其指导思想的数据政策无疑就成了重要的任务。

对我国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来说,进行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数据政策的调研还有十分现实的意义:①有利于科研人员利用国际数据资源深化研究。根据对我国已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项目的调查(孙成权,1994),我国许多科研人员尚不能全面了解国际研究现状,研究时没有充分利用国际现有的数据库(集)及其它数据资源,数据支持程度差。因此向他们介绍国际数据政策,指出关于数据获取、贮存与管理及费用方面的规定,可大大提高其研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②有利于我国在建立数据与信息系统及网络化方面同国际接轨。数据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其网络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仪器校正、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数据精度限制等方面的不同常常影响数据共享与相互比较,为了考虑系统的兼容性与比较研究的需要,我国建立数据与信息系统时,可以借鉴国际数据政策,开发与国际数据集相匹配的数据规范;③有利于借鉴国际经验来推动中国有关数据共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www.133229.Com我国许多具有良好研究基础的工作,如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以及森林生态定位站网络、中国环境保护监测网、水文与气象等观测网络,尚未纳入到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来,如何协调这些观测数据的共享与管理是十分困难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荔?/font>

2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数据政策的发展概况

2.1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数据政策发展概要

 2.1.1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的igbp计划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于1986年组织了以研究全球变化为目的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该计划共包括八个核心计划和两个技术支撑计划,即: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igac),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jgofs),过去的全球变化计划(pages),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水循环的生物圈方面(bahc),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全球分析、解释和建模(gaim),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计划(globec),以及数据信息系统(dis)和全球变化的分析、研究和培训系统(start)。该计划的科学目标是:描述和了解控制整个地球系统的关键的、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描述和了解支持生命的独特环境;描述和了解发生在地球系统中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方式。

为了实现这个科学目标,igbp十分重视数据与信息管理。igbp报告no.8(1989年)和no.12(1990年)就已认可了遥感与数据管理的先行性实验,并在igbp报告no.30中详细阐述了1993~1998年的实施计划。同年12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科学委员会会议上对no.12中的数据政策进行了完善补充。1996年10月,igbpdis的科学委员会主席john townshend专门就igbp的数据政策在igbp newsletter no.2进行了阐述(详见附录1)。

2.12 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issc)的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类因素研究计划(ihdp)

ihdp由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issc)与国际高级研究机构联合会(iflas)、联合国大学(unu)联合制订、组织和协调。它的目的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仿效自然科学所特有的大规模合作精神,力求更好地了解导致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促进对左右人与整体地球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动因的科学理解和认识;②不断努力探索和预测全球环境的社会变化;③确定大范围的社会战略及防止或减轻全球变化的不利影响,或适应无法避免的变化;④制定对付全球环境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政策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计划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①提倡建立一个由科学家和其他有关方面人士组成的全球网络,鼓励这一网络与其他有关研究活动进行合作,以便探索人与全球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因;②承担精选的切合本计划目的的研究项目;③确定能使该项计划付诸实施的适当的情报系统和方法;④探索全球变化中的人类因素的背景和促其形成的道德、文化、法律等传统和框架;⑤提出程序和技术,以便按政策取向整理各种研究成果;⑥针对全球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人类活动开展教育工作。

ihdp工作计划于1991~1992年度优先考虑了研究工作的数据需求调查、有效数据的编目以及所需数据的鉴别。1991年常务委员会巴塞罗那会议讨论了数据获取问题,决定努力改善发展中国家获取电子数据的条件,由于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集团(ciesin)多次为issc数据工作提供支持,ihdp依靠其开发数据信息系统。由robert worcester领导的专门工作组负责研究并起草了数据获取指导原则的有关声明,并以此形成了以后有关机构关于获取数据集的政策框架。hdp常务委员会于1992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该声明。issc执行委员会于同年10月采纳了此声明,并提交1992年12月1日巴黎研讨会讨论得以通过。该项声明全文如下:

hdp关于数据管理与使用原则的声明

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与其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可比性的研究计划都要求尽早和持续地致力于高质量、长期数据集的建立、维护、校准、描述、存取和分发。

根本目标是实现全球变化研究者对全球变化的系列数据的全面和公开共享。

 长期保存全球变化研究所需的全部数据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每个全球变化的数据参数都应至少有一个明确指定的文档。确定数据采集、保留及删除重点的过程和标准将由参加到此项计划中的国内和国际机构共同完成。应当建立起信息交换中心的工作程序,以防止删除和损失重要数据。

 数据文档中应当存有关于数据储备的易于获取的信息,包括数据质量评价、支持性辅助信息,指导与辅助数据定位和获取的有关信息。

 在全球变化数据集的存储介质、加工过程和信息交流中应最大限度地采用国家和国际标准。

为实现数据的全面和公开共享,应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全球变化研究人员提供数据。其费用不得超过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最低成本。有关机构应行动起来合理安排研究人员间的数据交换。

 对于那些在开始时数据仅供选定的研究资助机构人员独享的科学研究计划,数据一旦能够广泛使用,就应尽早公开数据。在各种情况下,资助机构将负责确定数据独享的明确期限。学者们根据数据发表论著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多数情况下,从数据收集到数据提供使用的一年标准时期内,对上述权利的保护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此,如果数据独享的期限超过一年,就必须说明原因。

 研究人员的个人研究保密权受到保护,不能对原始调查或对数据向其他研究人员的传递进行干预,因为这构成了对个人研究保密权的侵害。应尊重有关数据机密的国家法律。

 本国研究人员有权使用其他研究人员在本国收集的数据,而且至少应当同时有权使用相应的出版物。如果可能,这些数据一旦由原研究人员公开,这一权利就应生效。

所有研究人员,不论是研究的发起人、数据的建档人员、数据编辑人员,还是数据用户,都应当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得和使用数据。由于全球变化提出的问题需要用多国的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应当向开展全球环境变化任一方面问题研究的研究人员公开从这些计划得来的数据。

2.13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数据信息管理政策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是1967~1980年执行的世界气候计划(wcp)的子计划之一。世界气候计划(wcp)由世界气候资料计划(wcdp)、世界气候应用计划(wcap)、世界气候影响计划(wci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四个子计划组成,而wcrp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wcrp从7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1980年开始实施,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共同组织。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酝酿和深入,wcrp、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ihd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均成为其研究组成的重要方面。wcrp着重研究气候系统中物理方面的问题,igbp则着重研究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wcrp的目的是扩充人类对气候的认识,探索气候的可预报性及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它包括对全球大气、海洋、海冰与陆冰以及地表的研究。

wcrp的长期目标是:改进和扩大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的认识;设计和实施深入了解重大气候过程的观测和研究计划,包括海气相互作用、云与辐射间的相互作用、陆气相互作用;发展气候系统模式,论证对各种时空尺度的气候的预报能力;研究气候对人类活动如大气中co2增加的敏感性。

1988~1997年,wcrp主要致力于以下活动:进行全球气候分析、评估;进行数值实验、模式比较,改进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进行陆面过程、云辐射反馈、边界层及海冰的研究;实施“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toga)计划、“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和“全球能量与水循环实验”(gewex)计划。

由于wcrp是icsu与wmo组织的,icsu的世界数据中心(wdc)系统的有关政策自然适用于wcrp。针对气象学与业务预报的发展,wmo成员组建了一系列数据中心处理专门数据及日常的天气观测。并且通过wmo的协调,各国国家气象局属下的数据中心系统收集、储存了许多水文数据和大气数据。虽然其存取途径与icsu数据中心不同,但从数据共享的原则上来讲是可以获取的。

2.2 一些国际组织的数据信息政策

221 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集团(ciesin)

ciesin始建于1989年,是一个致力于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人员提供服务的非赢利组织,专门从事跨机构和跨学科的物理、自然和社会经济信息的存取与整合。

ciesin的努力方向是使由美国政府机构、科学界、非政府组织、世界各国政府组织收集的信息能为科学研究、公共决策和教育事业广泛应用。该集团正在开发下列资源和能力:

①在全球环境变化方面,全球尺度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时间序列、基准数据和信息。②用于数据存取、跨学科研究和分析的先进网络的计算工具。③在社会经济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研究与决策机构之间建立桥梁。④通过国际性的数据编目网络进行数据鉴定、采集、管理、整合与传播分发。

ciesin可以同时进行人工和电子信息服务。它通过以下活动和数据计划提供服务:

①信息合作计划。②nasa地球观测系统数据和信息系统(eosdis)的社会经济数据及应用中心(sedac)。③由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地球与环境科学委员会指定的美国全球变化研究信息局(gcrio)。④由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u)的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hdp)指定的数据信息系统(hdp/dis)。⑤对全球变化的分析、研究和培训系统(start)国际秘书处给予实际支持。statr是由igbp、wcrp、ihdp联合组织的一项活动。⑥第三世界科学组织网络的数据与信息系统。

ciesin数据信息系统已进入internet,网址为:telnet:catalog.ciesin. org.然后根据屏幕提示获取有关信息。

2.2.2 世界数据中心(wdc)

1955年9月,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国际地球物理年(igy)特别委员会针对当时的数据需求通过了建立世界数据中心(wdc)的决议。当时,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已使得传统的数据系统方式显得陈旧落后。由美国国家科学院提供资助建立了数据中心,命名为wdca,由前苏联科学院组建了wdcb,在几个欧洲国家及日本和澳大利亚也相继建立了分学科中心,形成了wdcc。

由于wdc在igy数据收集方面发挥了十分良好的作用,所以icsu决定在igy结束后继续保持wdc系统,并由其负责长期收集那些固定监测网络的数据和专题数据相对集中的新计划的数据,如由igy派生的太阳活动平静计划(iqsy)、作为地壳动力学计划(cdp)延续的上地幔计划(ump)以及国际磁测量计划(ims),中层大气计划(map),日—地能量计划(ste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及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截止目前,wdc系统已有44个分中心。

icsu的wdc系统遵循极为简单而又明确的原则:

①向“真正的”科学家提供的数据不得超出复制的费用;②数据交流要在有关wdc之间进行,并对数据备份以预防灾难性的意外丢失;③任何科学家都可以参观数据中心并利用数据;并要公布数据目录。

另外,根据资源情况,数据中心还要帮助科学家找到wdc系统未收录的数据。

 1995年10月在荷兰瓦赫宁恩召开wdc全体会议上,还达成了出版新的wcd系统指南的协议,该指南可通过www网查询。目前,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各wdc分中心都建立了主页及邮件清单,其网址为:

http://www.ngdc.noaa.gov/wdc/wdc.main.html

或http://www.wdc.rl.ac.uk。

 邮件清单可以用来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地址

wdc.org@ngdc.noaa.gov

2.3 世界环境与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的有关数据政策

231 全球性网络

(1)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的数据管理

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是一个以研究长期生态学现象为主要目标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其任务是:

①加强对一些跨国和跨区域的长期生态学现象的认识。②促进多个研究站参与的比较与综合研究。③方便地为参与站际合作及在不同环境和不同学科工作的学者提供信息。④促进各种观测和试验的可比性、研究和监测的综合性与数据交换。⑤加强有关长期生态学现象的研究及其相关技术方面的培训活动。⑥促进跨国和跨地区的长期比较研究和试验的开展。⑦促进大时空尺度上的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为改善预测模型方面的科学基础作出贡献。

根据这些任务,ilter执行委员会提出了推动全球性长期生态学研究的相关建议,即建立各国网络间的信息交流网,出版各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研究系统和人员的指南,建立全球性的长期生态学研究项目,解决方法的标准化和尺度转换的问题。由此,构成了数据信息管理的基础:①改善世界各地lter研究者的通讯和信息获取条件,特别是电子信息;②出版全球长期生态研究站的指南,并为目前未与internet联网的地区建立访问ilter服务站的机制;③解决尺度转换以及取样和标准化问题。

(2)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的环境数据及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grid)

gems成立于1975年,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地球观察”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任务就是监测全球环境并对环境组成要素的状况进行定期评价。

参加gems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共有142个国家和众多的国际组织,其中特别重要的组织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以及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等。

gems的目标是:

①增强参加国家的监测与评价能力。②提高环境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和可比性。③对选定领域进行全球的和区域的评价,收集全球环境信息。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gems根据《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增加了以下目标。④加强un专门机构间的合作。⑤促进学科(sectoral)数据集(包括社会经济学数据集)的收集。⑥向地方和国家当局提供设备和方法,综合利用学科数据进行政策方案的分析。⑦增加标识符(indicators)的使用。⑧发现具国际影响的环境问题,提供早期警报。

gems的活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数据与信息:系统地收集和报道环境数据,进行数据协调活动,加强国家和区域的环境信息网络。②全球监测网络:主要是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和环境污染监测,如大气组成和气候系统、淡水和海岸污染、空气污染、食物污染、砍伐森林、臭氧层耗减、温室气体增加、酸雨、全球冰盖范围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问题等。③学科的和综合的环境评价:包括制定框架计划,确定评价方法,支持国家、区域和全球水平的环境评价。

gems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收集数据,而是在进行环境监测的同时,在所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环境状况进行定期评价,从而提高对环境的管理水平和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水平。

gems所收集的数据必须先进行精确度检验,否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此,为了能提供简短而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反映趋势或者能够与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监测同一问题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就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最后,还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评价,以确定环境的变化趋势。gems已制定了几种处理数据的方法。在诸多领域,由最主要的国际组织或参与制定监测计划的国家机构负责贮存并处理原始数据。这将是一件长期而繁琐的工作,如记录温度的监测站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要这样重复不停地记录,这些原始数据还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对科学家或环境管理者有用,才能从中发现问题的主要发展方向。例如,世界气象组织(wmo)就负责处理并评价wmo/unep联合计划所收集的bapmon数据;加拿大内陆水中心(位于安大略省伯灵顿)负责贮存全球淡水污染物监测中所获得的数据。此外,设在伦敦大学的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marc)是gems进行环境评价的得力助手。该中心每两年出版一本《环境数据报告》,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研讨会,在低成本生物监测技术以及建立相关的全国性数据库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员进行培训。marc还出版了有关监测和评价技术方面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报告。同时承担了若干组织的监测和研究工作。marc不贮存原始数据,但负责处理原始数据,并把已处理过的数据贮存在它自己的环境数据库中。marc的数据库贮存了来自gems的已被处理过的大部分数据。今后,打算把该数据库建设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数据源之一。但是,该数据库中的数据没有进行地理参照(即没有地理坐标)。因此,gis不能对其进行处理。为了能供grid用户使用,还必须给marc贮存的数据赋予地理坐标。

unep的《环境数据报告》是gems所有定期出版物中最为重要的,由10个主要部分组成,即:环境污染、气候、自然资源、人口、酸沉降、人类健康、能源、交通、垃圾、自然灾害以及国际合作。其中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简短的摘要,各种解释性曲线图表以及用表格表示的数据。由于《环境数据报告》主要是提供数据,则不是数据的解释,因此,gems又支持世界资源研究所编著出版了解释性的出版物——《世界资源》。该书包括了一系列有关主要环境问题的不同方面的长文章,并附有用表格表示的数据。该书也是每两年出版一次,与《环境数据报告》隔年交替出版。gems数据可供许多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利用。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供科学团体用于分析和进一步研究,使环境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能重视环境评价,并能使这些数据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为此,gems于1988年筹建了“环境图书馆”,目的是编辑一些以通俗语言编写的出版物,既能被不具环境专业知识的人阅读和理解,又能提供比一般通俗读物更加详细的有关环境的见解。该“图书馆”已取得很大成功。现已出版了有关温室气体、臭氧层、非洲大象、el nio现象、食品污染、淡水污染、城市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主题的读物,今后,这类系列出版物将不断扩充,将涉及gems的全部研究主题。

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grid)是gem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于1985年。目前,grid正发展为一个由各中心组成的全球性网络,这些中心都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环境数据并分析各环境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grid就是在监测、评价以及环境管理之间(特别是在国家水平上)架起的一座桥梁。

grid的长期目标包括三个方面:①增强全球性和区域性具地理坐标的环境数据集的可利用性和公开交换;②向联合国和各政府间机构提供先进的环境数据管理技术;③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能利用与grid兼容的技术进行国家的环境评价和管理。

grid是以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而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在大型计算机上可用来研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微型计算机上可用来研究部级的甚至区域的环境问题。

(3)全球大气观测系统(gaw)的数据管理

1989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委员会批准了建立全球大气观测(gaw)系统的计划。目的是加强并协调wmo开始于50年代的由全球臭氧观测系统(go3os)、本底大气污染监测网络(bapmon)及其它较小的测量网络分别进行的数据收集活动。通过可靠而系统的观测,获取有关大气中化学组分变化及相关物理特性的信息,以便进一步了解这些变化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对其进行调控的要求,使那些不良的环境趋势(如全球变暖、臭氧耗减、酸雨等)能得到减缓或制止。

gaw系统的数据收集与管理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按照特定的标准,使用统一的仪器进行操作。这样有利于保证数据的质量。

数据存储活动由设在wmo成员国的各wmo数据中心承担。设在加拿大大气环境管理局的wmo世界臭氧数据中心(wodc)负责收集臭氧数据,并每2个月公布一次分析结果;设在美国noaa的国家气候数据中心负责存储有关降水化学分析、悬浮颗粒物质和大气浑浊度的数据;设在俄罗斯的世界辐射数据中心负责收集太阳辐射数据;设在日本气象厅的wmo世界温室气体数据中心(wdcgg)负责收集除臭氧外全部大气气体的数据。此外,有些数据也存储在一些国家数据中心或国家项目的主持机构。有一些wmo成员国负责提供中心实验室和培训条件。

在gaw范围内已开始设立质量保证与科学活动中心(qa/sacs)。这些中心将在确定gaw测量数据的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标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还将配合gaw测量活动进行必要的培训。第一个qa/sac建在德国garmisch-partenkirchen的环境研究所,它将负责欧洲和非洲gaw数据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gaw还将在美洲、亚洲和其它地区建立这样的中心。(4)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的数据管理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所涉及的问题会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许多方面。气候问题已列在国际政治议事日程的最前列,形成了大量创议的重点,包括政府部门和科学界的专题讨论会、代表大会、政治声明,以及社会发展研究报告。1992年各国政府首脑签字承诺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说明了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

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支持保障方面,数据与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方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全球气候研究需要大量的、各种类型与来源的、全球的、区域的和局部的数据,因此,要加强并扩大目前的气候数据管理计划,说明需存储哪些数据、确定数据的质量与可获取性、促进数据交换,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进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还必须重视对气候记录中不确定性的定量表示,要建立高质量的区域性和全球性基本气候数据集。在这一方面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将与世界气候计划(wcp)的数据部分紧密合作。

目前,差不多所有的气候数据与其它地面基础数据都是通过世界天气监测网www的全球通信系统(gts)和卫星数据收集系统进行收集的。由于气候的描述必须兼有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其数据量要比目前在gts中流通的量大几个数量级。因此,需要改进gts收集附加分类数据的功能,或者建立一些辅助系统。

为获取卫星仪器观测数据,需利用地面配套设备。同样的设备可用来接收几个卫星的数据。因此,如果和其它研究或观测计划共用卫星与地面设备,则气候数据成本可有效降低。卫星数据与地面数据的合并通常可以提高其价值,而实时处理可以有助于控制成本。

以易获取形式进行长期的数据归档存储,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技术和模型的发展,需对长期数据集进行重新处理,因此必须要附有辅助数据或称作“元数据”(metadata),表明该数据处理或校验的情况以及质量控制评价、算法指示符等。对于大多数卫星仪器数据集来说,必须要含有足够的档案库存储器,以便能对原始仪器输出的地球物理参数进行重新计算,使修改后的数据成为有用的信息。

产生以空间为基础的气候数据的所需的总计算能力越来越大。要获取空间数据需要开发多信道技术和多种仪器协作测量的方法,建立质量控制方面的数值模型;还需要经常对全部原始数据进行重新处理,以便能不断更新校验记录或改进数据处理技术。

这些问题是gcos将要解决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为此,gcos将以综合性基本数据目录、分布式数据中心、综合性国际联网功能、以及与国际数据标准相一致的开放式系统结构为基础,制定一个国际gcos数据管理计划。在这项计划中,gcos将充分利用icsu世界数据中心系统来加强其实力。

(5)世界天气监测网(www)的数据管理

www数据管理的目标是,将www观测网络和通信系统连接成一个协调的全球系统,满足www计划以及wmo其它相关计划的需求。数据管理的任务是,协调有关wmo数据交换标准编码和数据表示形式的制定与维护,管理并促进数据处理和操作软件的交换、协调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进行气象数据的交换。

www系统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基础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和其它相关的环境数据,以数值代码的形式存储,可供各方面利用。②天气分析、预警和预报数据,包括为一般目的和为各种专门活动(如农业、航运业、渔业、交通、水文、水管理、工业和旅游业)提供的数据。③对由气象现象(特别是热带气旋)引起的自然灾害的预警报。www的数据管理系统,按照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式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有关标准,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通信网络将管理方式和复杂程度不同的各种型号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现在,对气象数据的交换、归档和检索,都采用了二进制通过形式来表示数据的值,这就是向最终目标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www数据管理系统可保证对www数据进行有效的组合、交换和处理,帮助所有成员从观测系统和数值天气预报(nmp)模式中获得最大的好处。通过有规则的管理,可改善数据质量并能使各成员更容易获取www数据和产品,从而可提高wmo数据工作效率,使其它wmo计划也都能从www基本系统中受益以支持其运行需要。1993年,wmo征求了气候学专家们对数据的需求和意见,制定了wmo分布式数据库(ddb)计划,现已进入实施阶段。为了改善www观测数据的质量,wmo在各区域设立了数据质量指导中心,还编辑出版了《www数据管理指南》,对www系统数据管理的各个方面提供具体的指导。

(6)地球观测系统(eos)计划的数据信息系统(dis)

地球观测系统(eos——earth observing system)计划是由美国宇航局(nasa)发起,欧洲空间局(esa)、日本、加拿大等多国空间机构参与的大型国际计划,是近年来也是未来十年国际上最宏大的一项遥测地球计划,是一项跨世纪的长期计划。eos计划最初是为了参与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gcrp),以航天领域能作出贡献为其目的缘起的。从80年代开始,nasa一边准备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esa、日本、加拿大的合作体制,一边致力于地球环境问题的研究,逐步推进而发展了eos计划。eos科学与任务需求工作组于1984年提出报告,eos科学指导委员会对报告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现在的eos计划,并于1985年获得美国总统的明确支持,并把eos计划置于利用空间观测技术实施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位置上,因此,eos计划与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gcrp)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起到相辅相成、互相支持的作用。

进入90年代,在美国、欧空局、日本、加拿大等国的积极推进下,eos计划获得重要进展。随着eos数据信息系统(eos dis)的启动,以及今后几年一些大型平台的升空,eos计划的主计划大约从1997年左右开始。在这之前,各参与机构围绕全球环境变化、资源调查都在积极地推进eos计划的实施。目前,eos计划的目的已经明确,已构建好框架,学科研究课题及其优先领域也已拟定,卫星及其传感器研制和发射也已列入日程。

eos计划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将依靠各研究组织及其合作增强eos数据的应用能力。以往的经验表明,只有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而积极的用户参与是其程序中的重要一项。为了有效地支持eos科学研究,eos计划拟建立庞大的数据信息系统(eosdis)。eosdis已在1991财政年度随eos的重新启动而正式开始实施。初始任务是利用现有数据来支持已有的地球科学与应用数据系统,在适当时机将这些系统纳入eosdis网络,这一步骤靠给用户配置计算机设备来完成,积累一定经验之后,有关eosdis的处理、分发、建档等活动的试验性文件将产生并提供给研究团体检验。根据用户反馈意见,持续不断地改进原有系统。

未来eosdis的功能如下:

①eos极轨平台及其载荷的运营管制;平台的寿命是5年,eos的任务是15年,因此要更换两次平台,在替换平台期间不能产生数据的间断现象。这是eosdis对数据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②eos数据的处理和再加工;制作1-4级的数据产品,制作标准产品和特殊产品。③数据的保存、分发。④信息管理。⑤网络的建设。⑥数据算法的交换。

eos数据的使用和交换原则:

eos数据的使用者分为缔结了研究合同的用户、与eos运行有关的美国国家机构中的用户和其他考虑想将数据用于商业目的的用户三种。前两种用户享有使用eos数据的优先权。

由研究型设备得到的数据:①研究数据对于参加国的研究者来说,以不超过数据的复制和传输费用的价格提供;②为使其它国家的使用者也能在上述同样条件下获得数据,最好缔结研究合同;③经过处理的eos数据、研究结果、算法也可依照与提供原始数据相同的条件向其他研究者提供。

由业务型设备得到的数据:①eos计划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任何数据使用者和任何使用目的的用户提供数据;②所有数据的取得和使用,必须经提供观测数据的机构的同意;③确立一种数据提供手段,使所有的机构对于任何申请者和任何数据都能以合理的价格保证提供;④任何研究型设备的提供机构在将来都可以把研究型设备变成业务设备。

(7)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数据的获取、管理与流通

由三个国际组织:萨赫勒与撒哈拉观测计划(oss),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核心计划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共同发起,达成了建立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的协议,其有关数据政策如下。

在确定并开始实施全球陆地观测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被监测的变量、监测系统的时空结构、实施计划、研究站选择/管理、测定方案、资金来源、其它操作要求以及与其它网络的耦合。所有这些都与数据处理有关。同时,一个设计得好的信息管理策略将为此网络奠定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数据定义和管理草案将规定网络本身的结构。

为了根据信息和数据流来确定网络的基本结构设计,就必须始终记住以下三点:①形式必须遵循功能:只有确定了系统功能之后,才能决定采用的硬件和软件。②技术有效性和转让:网络中各研究站的可达性、舒适性(水、电和通讯系统)以及工作人员的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所有数据管理方面的决议必须考虑这种差异性,并提供各种适当的选择。③数据流通:网络的目的就是促进数据的流通和收集。在网络中以及在网络在各合作机构之间,数据必须畅通无阻。因此,通讯在网络发展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数据获取

应首先确定被监测的变量和要能的数据用户。应符合网络的主要目的,尤其是帮助限定被监测的变量,包括格式、抽样频率、分辨率和分布。

①数据质量目标(dqos):在采样、监测和定期复查之前,就必须制好dqos。若未达到dqos,那么所收集的数据集就没有什么用处,并且妨碍数据之间的相互比较。 ②测定单位:每一个变量必须用标准的测定单位来表示。 ③统一方法:在整个网络中,必须统一采样的方法,即尽可能采用标准的测定技术和方法。 ④网络手册:把所运用的一般采样方式、变量单位和测定方法绘编成网络手册,为网络的工作人员和用户提供清楚的指南。网络手册将定期复查和更新。⑤核心数据:构成网络的各研究站将负责收集专门的核心数据。基本的数据集已经列出,但还必须包括本站的基本特征和土地覆盖数据才能进行gcte的评估。各研究站可选择收集他们所愿意收集的数据。在网络中,虽然总是鼓励协调一致,但是这种一致仅限于核心数据集的收集与提供方面。对于特殊的研究站(如特殊的生物群,特选的重点研究站)可指定收集和提供补充数据集。⑥空间数据:在收集与空间有关的数据时必须尽可能准确地标明数据收集点的纬度和经度。如有可能则组成光栅扫描网络或导线,这是最灵活的系统。

虽然某些与多变的或广泛分布的物象相关的参数将是很难准确定其空中位置的。但不鼓励用人工标志(如高山研究站的顶点或研究站的中心点)来表示数据的空间属性。

 数据流维护规划

①数据输入:应采用统一的数据输入模式(有效的数字化格式和硬拷贝格式)把核心数据输入数据库。②数据的互换格式:数据供给者与用户之间的数字化数据的互换将只有通过统一的格式来实现。③数据存档:核心数据档案库应保存在地区数据中心或专题数据中心。虽然全球中心不重复贮存这些数据库,但是这些中心相互间是直接联网的,通过任何一个中心都能存取所有的数据。④数据传送给用户:数据能以联机、脱机和硬拷贝方式提供,目标是使所有的数据都能联机提供用户使用。⑤数据共享:网络的成员应当服从统一的有关数据共享、属性程序和商品化利用的协议。可把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达成的协议作为仿效的样板。

数据管理

图1是一个推荐的数据管理结构模型,共分为三个层次。层次1为网络台站,每个研究站都有责任进行研究、数据收集、数据输入和质量控制。层次2为地区数据中心(rc)和专题数据中心(tc)。图1 与数据管理有关的gtos结构模型

地区数据中心需设5~10个,其任务是:数据存档;编制报告;质量评估;协调技术支持;检测数据的应用,包括由非网络用户提出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扩充的建议;与非网络的研究站进行合作;存取非网络数据;把数据集提供给用户。

每个地区数据中心的职责就是为研究站保存所有核心数据集的档案库拷贝,以此为目的,每个地区中心将联接成网络。在特殊情况下,地区中心可以委托其它中心行使其职责。

①在设在专题数据中心(tc)的地方,可以把特殊变量的管理委托给他们。例如,专门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世界自然保护监测中心(wcmc)。②在技术和基础设施较差的区域,可以建立支撑中心并委托负责存档之前的数据准备工作。③可以委托支撑中心进行专门的实验室调查,包括网络中一批研究站的样品分析。例如水或有机物的化学分析。

层次3为总数据中心(metadata centre)。

唯一的文档文件数据中心将对中心协调委员会负责:①保存所有有效数据集的目录或索引,包括有关格式、存取和有效性的详细说明;②保存利用过这些数据的人员名单;③确保网络内信息流的畅通;④确保质量控制和评估的全球协调;⑤保存操作日程表;⑥与内外合作者和数据用户保持联系。

(8)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的数据管理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是一个国际合作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应用遥感、海表层和次表层观测等多种技术手段,长期、连续地收集和处理沿海、陆架水域和世界大洋数据,并将观测数据及有关数据产品对世界各国开放。

goos的主要目标是获取全球统一标准的海洋数据集,据估计,其核心数据集可能达到20~30种,因此,这些数据应用效率只能通过有效的数据管理来实现。goos数据管理的基本策略是数据存取便捷,各国充分共享。这一策略是goos获得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财政和物力资源支持的关键。据设计者初步估计,goos建成后,数据管理经费每年将达2~4亿美元,约占goos整个维持费用的20%左右。

goos数据管理包括数据获取、传输、产品制作和模式设计等过程。这些过程的执行机构是地区中心和世界数据中心(海洋学)。每一过程都存在数据质量控制问题,为了取得统一标准的高可靠性数据,传感器的比测和相互校准,测量和传输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误差检验等是数据管理的基本内容,www、igoss、gloss和国际海洋数据与信息交换系统(iode)以及银行、航空等商业部门数据管理系统适用的先进技术、软件都将引入goos数据管理,goos数据管理系统将随上述领域的技术进步而逐渐升级和完善。

232 区域性网络

亚洲-太平洋区全球变化研究网络(apn)的目标是要在政府间建立一个协作网络,以促进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的全球变化研究,以及加强各国处理全球环境变化问题的能力,该网络十分强调需要在亚太地区引进和加强电子和其他通讯系统,以促进本地区数据与信息的交流,解决诸如数据政策的发展、数据标准化和质量保证等有关问题。应该发展一个联合或通用的数据集。

欧洲全球变化研究网络(enrich)的总体目标是为全球变化研究国际行动作出欧洲的重要贡献。考虑到欧盟成员国现有的活动,enrich的目的是为欧盟的政策目标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这将通过充当信息交流的场所和促进在研究与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来实现。enrich的一个重要努力是在internet建立enrich服务器,发展横跨欧洲的先进通讯网络《高频带宽度、高分辨率、相互多媒体服务》,特别要联系整个欧洲的大学和研究中心。

美洲国家间全球变化研究所(iai)的研究范围为美洲、欧洲-非洲和远东-西南太平洋地区,其主要目标是:①指导和支持基础研究;②收集和管理数据;③促进人类资源的开发;④为制定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公共政策作出贡献。其基本原则是促进标准化数据和信息的交换。

2.3.3 国家网络

美国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lter)计划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于1980年正式启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长期生态学现象为主要对象的研究网络。现在它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研究水平最高的部级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lter重视数据集的可比性以及方法和设备的标准化。数据集的可比性至少包括统计和实时记录。设备的标准化还包括测量、方法及计算机的标准化,其有关通讯、数据控制以及分析用软硬件的标准化在1988年就已选定。

成立于1992年的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是一个综合性的环境监测网络。该网络旨在收集、存贮、分析、解释以一系列关键变量为基础的长期数据。这些变量是从遍布英国的47个陆地试验站和谈水试验站收集到的。存取数据库的计算机网络对所有的数据提供者开放,并进行每年一次的数据整编。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是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1988年开始筹建的,与其它网络相比较,更强调网络的整体性和总体目标,强调直接服务于解决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在观测方面强调观测仪器、装备和观测方法的统一,以使取得可以互比的数据;在数据方面强调数据格式的统一和数据质量的控制,强调数据共享,强调数据的综合与分析。现在正在投入建设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信息系统(cernis)。

2.4 美国国家的数据政策

美国是全球变化研究投入较大的国家之一,其在数据、信息政策方面对国家计划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值得借鉴。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力求实现以下目标:①建立一项相互协调的综合性长期计划以记录地球系统的状况;②增进对地球系统过程的认识;③增强预测能力。美国认为,对数据和相关信息的有效管理以及数据资源的全面共享是实现这些科学目标的关键。这里的有效管理是指自始至终地支持高质量的长期数据集的生产与保存,保证便利而廉价地使用数据及相关信息,以及在全球数据的生产与分发中采用相应的国家与国际标准等。

在此种需求下,美国全球变化数据管理跨机构工作组(iwgdmgc),于1989年11月对各成员机构的数据管理和使用政策问题进行了调查,起草了七项声明,负责起草声明的工作组成员,包括美国能源部(doe)、商务部(doc)、内务部(doi)、环境保护局(epa)、国家宇航局(nasa)、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海军部(do)和农业部(usda)的代表,经过修订的政策全文可见附录2。

1991年7月2日,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下属的地球与环境科学委员会已批准了这些声明,并经白宫国内政策委员会的全球变化工作组及其它工作组讨论后正式通过。声明正式发表六年来,各成员机构依据这些原则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2.5 国际关于信息自由的法规(附录3)

根据国际上颁布的关于“自由与均衡的信息流通”法规,也可以获取有关政府的信息。这种途径,即获取政府信息途径的基础是公民有权检查政府和政府的记录。迄今为止,只有有限的几个国家实行信息自由或途径公开的立法。表1概括了当前的概况。有关获取信息的途径的立法方面人们提出许多重大问题,其中以下三个因素较突出。

表1 获取信息途径的法案:颁布取得信息途径的方法

国家法规颁布年份

澳大利亚 1982

奥地利1973

加拿大1983

丹麦1964(1970年修订)

芬兰1951

法国1978

荷兰1979

新西兰1983(1982年修订)

挪威1970

瑞典1949(1976年修订)

美国1967

资料来源:海牙社会研究所为《世界交流报告》编写的材料。

(1)成本因素

信息途径公开的权利不可避免地要带来公共预算所必须承担的费用问题。例如,在澳大利亚,1983~1984年度用于满足信息要求的费用为1760万美元。这就对享有获取信息便利条件受益者提出了问题,而且某些社会分子会不会滥用这种权利?这一问题反过来又导致对不同用户集团收取不同费用的问题。

(2)技术因素

政府机构越来越多地运用电子手段来存储信息。公众寻求的信息的电子格式提出了需求者如何取得读懂这种格式所必需的技术问题。

(3)国家安全因素人们担心,国家安全的概念可能会轻率地扩大到把政府希望保密的文件包括进去。许多政府已引用国家安全问题为理由来说明为防止非法泄露政府机密而限制信息自由是正当的。但是这就产生了如下问题:什么样的信息才能被认为属于公开领域的,以及这样的信息能否全都可以不受官方限制。特别是情报机关一直争辨说,获取信息的种种要求破坏了它们的安全安排。

 3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数据与信息政策的特点

3.1 目标一致——自由、公开地共享全球变化数据集

目标是否合理或符合客观情况对国际、地区和国家全球变化研究活动影响甚大。这个目标不是指要达到什么目的口号,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方向、任务及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这是在综合国际发展趋势,根据国家或地区的需要,同时权衡于自身研究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这方面,美国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

美国的全球变化数据管理跨机构工作组(iwgdmgc)建议让所有全球变化人员全面、公开地共享整套全球变化数据集成为一个基本目标。在其颁布的政策中,全球变化研究人员是指那些在研究机构、企业、政策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中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人们。全球变化研究数据集是指那些对本国(美国)竞争性的工业应用系统以及改善环境管理系统可能有用的数据集合。

iwgdmgc要求数据集以实时方式提供。数据一旦可供利用,全球变化研究人员就有权公开、自由地获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现行保障机制为:数据必须送交“档案馆”,由其建立关于数据集的信息系统,并供研究人员使用。虽然,上述目标比较合乎实际,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也为数据的共享提供了基础,但是在数据集实时提供方面仍难以统一。这是因为,服务的及时性定义取决于具体的资助机构,而不是用户。这个问题现在存在,以后也许仍将存在。

3.2 数据集的特征与管理

(1)数据准备

没有充分的数据准备就不可能实现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和目标,没有社会化和网络化的数据源,无论国际性计划、还是国家计划的研究都会困难重重。近年来,特别是1 kmavhrr数据集的成功,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数据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从过去的经验教训来看,过去常常忽视了高质量的长期数据集的建设、维护,缺乏长期研究的资源。其中的原因较多,因素之一是对长期数据集的投入较大,各机构难以求全;因素之二是轻视数据工作,重视软硬件系统,使得数据处理工作不能连续,或造成用户的重复开发;因素之三便是轻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根据这些状况和国际、国家有关计划的实现目标,政府数据政策明确提出全球变化研究计划需要及早、连续地监督、管理高质量长期数据集的建设、维护、验证和说明,以有利于存取与分发。由于长期维护大量数据的费用很大,所以在计划开始时采集数据就需要从此首选目标出发。而且,数据集的合理准备、验证、描述与维护对其是否能为科学界广泛应用十分重要,所以对于工作的连续性必须强调,使那些中途参与工作的人能与最初参加研究的人员一样,能够尽快了解数据是如何收集、校正和交换的。

数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指要使全球数据集的传播媒介,处理方法与通信应尽可能地使用国家和国际标准。许多数据集不能广泛使用的直接原因就是用户固有信息管理系统与数据集不兼容。所以,要通过国际标准与协议,使用户能够自由存取、阅读和加工数据而不必再去设计或购买专门的软硬件。

目前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国家和国际标准组织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有些组织的协议比较广泛,有些协议偏重于学科和具体应用。例如,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开放系统界面协议(osi)带有7种不同的通信系统,现已为广大用户所接受。internet上也有许多协议与网关为数据集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如x500,ftp及gopher,yahoo等许多检索引擎。

在数据准备工作中,尽管已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要把它作为整个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进行投资,不仅要求项目负责人努力,还要有专门的数据机构帮助。要确保数据集能以标准格式提供给用户,并在必要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的通信协议。

(2)数据的积累与保存

数据集的长期保存是实现数据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由于全球变化研究涉及的因素较多,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测量参数进行存档显得十分重要。针对这种需求,国际社会也很重视增强数据采集与数据生产机构的能力,使其能够对文档进行合理安排,存取数据集和相关信息。而“数据采集、维护与管理的程序与优先原则应由国际与国内的参加机构确定开发”,并要能够建立一种机制,来防止系统崩溃或遗失重要数据后便于进行恢复。

对于wdc,强调要在有关wdc之间进行交流,对数据复制贮存以预防灾难性的意外丢失。igbp与美国数据政策中都要建立一个情报交换所,由其负责重要数据集的保存与备份。hdp也采取和igbp一样的政策。

(3)数据的完整可靠

很容易看到,全球变化研究人员和有关机构十分重视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许多计划与国家政策指出:“数据文档必须具备有关数据资源的能够容易获取的信息;包括质量评价、支持性辅助信息,以及有助于确定并获取数据指南与帮助”。

目前全球都在开发一种全面综合的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系统。igbp dis,hdpdis,starp以及美国gcdis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设立的。在这种系统中,数量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它稍有差错就会导致科学界用户的以讹传讹,得出的结论也许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数据系统的编制人员就有义务告诉用户关于数据本身的信息,由其进行判别是否采用。

目前,进行同行评议是验证与记录数据质量的重要机制,一旦具备这种表述清晰的编目、地址名录及查询系统的话,用户就会自己判断他们得到的东西是什么。这点也正是我国建立数据集仓库时常常缺乏的。

3.3 实现目标的重要条件——费用低廉

为了保障数据的广泛利用与使用,国际社会十分强调使用数据的收费标准,首要原则是不能超出用户的边际费用。尽管这种情况常常受各机构的实际情况与政策的影响,但对研究人员(各机构定义不同)提供的数据基本上免费或仅收取复制费与传播费的边际费用。如世界数据中心对“真正的”科学家提供数据的费用不得超出复制的费用,但有些人员还是会受到限制的。

也许正如美国iwgdmgc指出的那样,收取一定的复制费和传播费用是一种管理大型数据集的有效工具。它可以确保该数据集不止被无止境的存取,使得数据传播机构不致受预算赤字的困扰,而专心地支持数据利用。对于小型数据集以及不常用到的数据,所付出的管理耗费可能还要超出收益,所以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可能更为有效实际。因此,国际上所奉行的基本原则是为了支持公益性的全球变化研究用户在使用数据时不应付出那些以商业利润为目的费用。

除了收费,行政管理上也要努力促进数据的获取与交流。数据与信息系统就是一种很好的保障机制。

3.4 尊重知识产权与数据共享

尽管各国际计划、组织和国家十分强调全球变化研究者对全球变化的系列数据的全面和公开共享,但他们也都十分重视保护个人研究数据,只不过这种数据独享的明确极限都要由研究资助部门确定。对于那些在开始时数据仅供选定的研究人员独享的科学研究计划,数据一旦能够广泛使用,就应尽早公开数据。

有些数据,如遥感数据,应尊重有关数据机密的国家法律。这个问题始于1986年大众媒体使用遥感影像的问题。在美国,地面遥感商业化法案(1984年7月17日已成为法律)对那些对空间摄影感兴趣的公司强制实行发许可证计划,只有在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才会发给许可证执照。这项法律使美国政府得以没收违反这一法案的任何摄像,从而发生了与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可能性冲突,因为正如最高法院所裁决的,该宪法修正案也规定了搜集信息的权利。因此,遥感搜集信息也可以得到第一修正案的保护。1986年5月,电台—电视新闻协会建议,陆地卫星法案应当与宪法第一修正案相一致。1987年2月该协会和全国广播公司就陆地卫星法案应用于媒介遥感方面向商业部提出了建议。

然而90年代以来,卫星侦察技术开始转入民用。美国政府也将采取充分利用民间卫星照片的态度,并把其作为削减财政赤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形势下,美国地球观察公司定于1997年6月发射专用1号卫星1997年5月17日,参考消息,第7版。届时,卫片的精确度将可从10 m提高到1 m的建筑物和标识。

因此,所有研究人员,不论是研究的发起人,数据建档人员,数据编辑人员,还是数据用户都应当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得和使用数据。

4一些强化中国全球变化研究数据管理政策的建议

客观地讲,中国学者不仅较早地介入了而且积极地参加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国内,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全球变化研究的思想和框架出发,组织了一批很有意义的研究项目,特别是在气候变化、水资源问题上取得了许多成果,而且得到了icsu、igbp、wmo以及联合国组织的高度评价。但由于众多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全国性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至今尚未正式出台,难以指导和规划全面的全球变化研究活动。我国在能力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建立资源共享体制困难重重。如前所述,全球变化观测与研究具有全球性、长期性、连续性、综合性、高技术、高投入的特点,产生的巨量数据需要进行汇编处理,必须深刻了解需求,使观测与研究与之相匹配,并能充分共享这些数据资源。

因此,我们建议,有关数据信息政策应尽早出台,具体内容如下。

(1)从根本上提高对地球科学、资源、环境领域以及全球变化研究的数据工作的认识数据工作是提高、改善科学认识和总结、发现科学规律的基础,特别是有关全球变化研究的综合性科学数据集,更是建立各种过程模型和区域性、全球性等大尺度模型所必需。因此,必须把数据采集、数据评价、数据处理、数据保存与数据共享纳入科学研究成果验收与评价的首要工作。

(2)利用“后发”优势,建立中国全球变化研究观测系统与数据信息系 对于我国dis系统的建设,不必从头探讨,只须在国外现有先进水平基础上,对原有观测系统进行利用、改造,对观测要素的确定与规范化观测、仪器设备的统一购置与标定、数据网络规划与实施、数据评价与汇编处理、资源共享原则与具体规定等统一规划,做好协调工作就可以顺利进行。根据国际上igbp与wdc密切合作的发展趋势,目前首先要协调、加强我国全球变化研究重大项目与wdc—d有关学科中心的联系,同时根据需要增设新的学科中心,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起网络式分布型数据信息系统。

(3)建立全国性的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加强全球变化研究信息的管理交流 从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一开始,就有不少有识之士认为,我们的工作重点首先应集中在基础资料和基本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上,使更多的部门和科学家、企业家深入了解和参与igbp计划。尤其应重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发展动向信息汇总及国内各相关学会、委员会、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为此,需要在国内选择一个既参与全球变化研究又有信息管理与传播能力的单位做为建立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的基础。该中心应为公益性、非赢利性的服务机构,是一个从事与全球变化研究有关的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传递、交流的专门机构。

(4)在互联网络上(如internet, asnet)上设立全球变化研究信息服务处网址与立项。由于互联网络上的用户众多,协议和规范已为众多人所接受,所以凭此进行数据共享,推动国内全球变化研究是十分便利而有效的工具。该信息服务处的主要内容包括:指示中国全球变化文献数据库、研究项目与成果数据库、会议信息库、中国专家及机构参与研究工作的项目库;出版有关全球变化研究进展的快报及其它出版物;举办必要的学术专题讨论会和调查报告。

通过以上努力,既可以扩大宣传,同时又可以加强我国全球变化研究数据与信息的共享,继而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 参考文献

1 刘全根.科技情报分析研究.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吴康生,王梅.当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信息技术.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

3 孙成权,张志强,李明主编.全球变化研究国家(地区)计划及相关计划.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4 陈泮勤,孙成权主编.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核心计划(一)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5 陈泮勤,孙成权等主编.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核心计划(二)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6 孙成权,张志强等主编.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核心计划(三)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

7 曹月华,赵士洞编.世界环境与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交流报告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9 stan ruttenberqthe icsu world data center system:current status in the 40th anniversary year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global change newsletter,1996,no.27

10 information cooperative review.ciesin.vol:1.issu4.1996.

11 秦健(美).美国“合作实验室”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启示.科技导报,1995,(11):21-22.

12 孙成权,张志强.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战略选择.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18(2):67-70.

13 孙成权.陈晔.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项目评述地球科学进展,1995,10(1):70-74

14 fu congbin.ye duzheng. recent progress on global change research in china.地球科学进展,1995,10(1):62-69.

15 the “interproject”——a new concept for igbp research.igbp global change newsletter,1996,no.26.

16 eosdis vo world wide gateway information sheet(1996).

17 us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rogram.gcdis implementation 1995 volume1—interagency implementation.1996.

18 us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rogram.gcdis implementation 1995.volume ⅱ—agency implementation.1996.

19 our changing planet:the fy 1997 us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rogram(1996).

20 施永辉.全球变化研究信息开发与利用——跨学科情报研究案例.硕士学位论文,1996.

附件1 igbp的数据政策

john townsshend

john townsshend博士是igbp-dis科学委员会主席

(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理系)

随着igbp各核心计划与框架活动从规划过渡到实施阶段,数据政策愈来愈成为igbp的重要话题。igbp窗为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的一个计划,icsu的各种 原则与宗旨不言而喻地适用于igbp的发展。

自从1957~1958提的国际地球物理年之后,icsu一直保持了世界数据中心(wdc)系统,由其承担收集、储存、整理及重新分发数据的服务。icsu对其属下的计划规定义务以确保数据能自由公开地进行国际交流。其义务简述如下:icsu的项目都应能够具有提供数据细节和存储形式说明的数据管理计划,应由各成员组织提交给wdc,使得这些数据不仅能够为成员组织共享,也可以为所有科学家共享。因此,在一项icsu计划中,国家参与要签订协议,即同意按照数据管理计划提供数据。1990年,基于icsu既定的自由公开共享的数据与信息交流政策原则,提出了igbp-dis的数据政策。其描述如下:“igbp优先重视高质量的长期的全球数据集建设、维护、验证、描述、获取和传播,并包括新的全球数据集的综合与集成”,以及“全面公开共享整套全球变化数据集与全球变化研究需要的其它数据集,乃是igbpdis的基本目标”。(igbp报告no.12)根据icsu和wdc的原则,1994年12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igbp科学委员会会议上提议并通过了下面更为详细的数据政策:

①igbp需要及早并持续地对高质量的、长期的数据集的建设、维护、验证、描述、获取及传播进行约束。

②让所有全球变化研究人员全面、公开地共享整套全球集是一项基本目标。

③为了保障长期进行全球变化研究,保存所有数据是必要的。对每个及整体全球变化数据参数来说,应该至少有一个明确的说明文档。设定数据采集、保存与清除的先后顺序和标准应由国家与国际上的成员机构来制订。要建立一个“扫除”程序以阻止重要数据集的清除与丢失。

④数据文档必须包括有关数据储备容易获取的信息,涉及质量评价、支持性辅助信息,以及确定并获取数据的指南与帮助。

⑤全球数据集的处理、交流,以及媒介应尽可能地使用国际标准及恰当的通用国家标准。

⑥应以较经济的费用向全球变化研究人员提供能全面、公开获取的数据。首要原则是不能超出具体用户的边际费用。有关机构应承担研究人员之间数据交流畅通无阻的管理责任。

⑦对于那些尚处理原始调研者专用数据时期的项目,其数据一旦可以广泛使用,应尽快公开。对各种具体情况,资助机构应明确规定专用时期的终止期限。

igbp需要遵守公开、廉价获取数据集的原则,因为它是icsu的组成部分,如果它只保障自身数据的获取,就会导致从其它计划获取数据成本的提高。置于上述原则下的数据集包括野外数据、经过处理的遥感数据及模型输出结果等一系列产品。在这方面,利用数据集的igbp科学家应承担主要义务。在dis的协助下,igbp评估这些政策的深远意义时,发现要解决以下问题:

①核心计划将如何确定哪些数据集可以使用,并以保种格式分发?

②费用对数据利用的影响的什么?这些费用要求任何核心计划或框架活动应以较低成本提供数据。

③何种机制可以确保数据的传播?

④如何进行长期存档?这不仅涉及技术性问题,还关系到怎样确定责任与维护的问题。

⑤在这些活动中igbpdis与核心计划应起什么作用?

⑥其它可能卷入的机构组织能够承担什么义务(如世界数据中心系统,wmo数据中心系统等)?

⑦对其它有使用或复制限制的数据供应者,igbp应负的责任是什么?

⑧利用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数据时,有一些重要问题与igbp项目和活动有关,特别是如果不得不依赖这些数据,而这种数据又非其科学结论所能替代时,igbp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实施其科学计划?

⑨关于以igbp名义收集的数据处于专用时期时,igbp科学家与项目有何特权?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010年4月11日,BOT在北京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之下,启动了大学生网球主题创业计划――梦想基金,旨在向北京地区50所大学校园推广网球运动。激发大学生对网球的兴趣,通过“梦想基金”的实现,提供更多的网球培训、联系、竞技、研发等机会,来推广网球运动、扩大网球人口。“梦想基金”大学生网球主题创业活动最终会评选出10份关于网球的梦想计划书,给予50万元的现金支持,将网球计划付诸实现。

加入梦想基金 实现网球梦

7月1日,由北京市体育局指导,北京东方国际网球发展中心主办,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北京市大学生网球协会、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联合主办的“梦想基金”大学生网球主题创业计划在北京地区正式启动。

“梦想基金”大学生网球主题创业计划是得到北京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经过长达半年的“市场调研、战略策划、商业协调”等准备工作后,才正式面向全北京各大高校启动的。“梦想基金”大学生网球主题创业计划是该中心在大学校园网球推广项目中推出的一项为大学生提供网球创业机会、导师培训、社会实践、资金支持,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让更多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网球运动的普及推广中发挥作用的网球主题创业项目。

据主办单位北京东方国际网球发展中心主任张耀荣女士介绍,“梦想基金”作为BOT大学校园推广的主打牌,在网球的大学校园推广中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梦想基金”希望以经典的体育营销模式,对校园中已有的网球群体进行整合,提供更多更便捷的网球相关服务与机会。通过扶植大学生自主创业建立的网球俱乐部招募大学生会员,通过俱乐部的运营、会员管理、整合学校内外网球资源,巩固发展校园网球人口。第二步,“梦想基金”创业活动希望通过网球泛概念的商业计划书征集理念的传达,多角度多维度的征集“网球梦想”,包括网球主题游戏开发计划书征集,网球主题漫画计划书征集,网球主题电影计划书征集等等网球主题的计划书征集,力图通过文化的传播,将网球与青春、与梦想、与激情、与时尚联系起来,以此培养非大学网球人口对网球运动的兴趣,激发非大学网球人口对网球运动的热情,将非网球人口转化为网球人口,同时与网球校园俱乐部的服务双剑合璧,实现扩大校园网球人口的目的。

多渠道参与梦想之旅

目前,“梦想基金”已与腾讯网在7月进行合作,在网络平台上开通了“梦想官网”省略。网站自开通以来,人气飙升,现在只要在百度搜索引擎上查找梦想基金,就可以在首页的第一项找到官网的链接。BOT还在7月27日携手北京老牌体育广播频道FM102.5,开通了“梦想基金网球创业之旅”的特别节目,节目在每周二晚20点30分邀请各界嘉宾和朋友,展开关于梦想基金的各类话题,节目自开播以来,得到了很多听众的短信参与,进行了关于网球、太学生创业等话题互动。并且“梦想专线”400-1866-909也已经正式开通了,更多问题可以致电咨询。

7月26日到8月6日,“梦想基金”校园宣传已经走进了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9所大学,已有20多名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梦想基金”的活动中,成为“梦想志愿者”,积极配合“梦想基金”的宣传,他们表示“梦想基金”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与梦想,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与机会,他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够真正实现他们的梦想。

社会各界托起网球梦想

“梦想基金”大学生网球主题创业计划同时也得到了家居布艺软体第一品牌――爱依瑞斯、中国第一网球品牌――鸿星尔克、智联招聘、世界城・星美国际影城、伊美尔爱康医院的大力支持。

2010年,爱依瑞斯以15年庆为起点,大力推进时尚战略,在保持软体家具品牌领军地位的基础上,致力于成为家居行业的时尚品牌。这与“梦想基金”的时尚、健康、运动、公益的整体概念相符。通过此次活动的合作,双方共同倡导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享受时尚网球运动的愉悦。“让爱依瑞斯成为一个百年品牌,一个经久不衰的软体家具品牌,一个时尚品牌。”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加强以美德教育为主线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1、开展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文明素质的讲座、报告、座谈、宣传、展览等主题活动。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举行升旗仪式、缅怀革命先烈。

3、“五四”组织学生开展团日、歌咏活动。

4、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大家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身的资质条件自主性地选择参加有主题的课外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各个方面的素质测评。

5、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学生中开展 “创建文明校园”活动。

6、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勤工俭学,提倡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树立学习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学生从对经济的关心引向对人的存在价值和精神需要的关注。

7、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活动。

二、加强团员发展工作,指导各团支部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支部活动。

1、保持合理的团青比例(团员总数占学生总数的90%),继续加大团员发展力度,规范入团手续,严格把关,作到工作细致、手续齐全、效果明显、择优入取以确保团员的质量。

2、对入团积极分子进行团史、团章、尤其是团员权利和义务学习,要求各入团积极分子要把理论学习付诸与行动,真正在广大学生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3、要求各团支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督促各支部精心策划,力争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丰富团支部大多数学生的课余生活。

4、各团支书对支部开展的活动要做出总结。

三、加强对学生会工作及学生社团工作的指导。

1、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增强学生干部的意识观念,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团的各项工作,并使团的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2.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监督评判体系及考核制度,以增强其责任心,促使其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3.认真做好学生会换届选举工作。

4.大力扶持我院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对其指导与投入,规范管理,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四、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展现高雅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的活动,其目的是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健康向上、富于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文化熏陶人、塑造人、感召人,全面提高同学文化修养、文明素质,文化品位,树立校园文化新风尚。

1、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象棋大赛等。辩论赛

2、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如五四文艺演出、迎新生晚会、圣诞晚会、元旦晚会、歌咏比赛、主持人大赛、校园k歌大赛、舞林比赛、宿舍k歌等。

3、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如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

4、举办各类社团活动,如女子篮球协会成立女子校篮球队

话剧社搞话剧演出

吉他社搞校园吉他比赛

红十字协会走进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服务

英语协会组织英语角

梧桐雨文学社出杂志《季风》

男子篮球协会与学生会举办篮球联赛

漫画协会举办首届校园copyplay

书法协会组织书法大赛

语言交流协会与学习部共同搞辩论赛

国学会组织学习古代孔子文化

五、实做好宣传工作。

1.充分利用好黑板报、橱窗,尤其是广播等宣传工具。

2.加强对校刊《季风》的指导,使其真正成为广大同学喜爱的刊物。

3.进一步完善团委网站建设,在网上开辟团工作新的空间;

【1】2011年学校分团委工作计划相关:

查看更多>>

七.认真做好“推优”工作。

1.严格按照学院本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评选条例,做好评优工作。

2.根据党的要求,真正发挥团组织的后备军作用,进一步配合学工党支部完善“推优”工作。

《2》

2011年学校分团委工作计划相关:

2011学年度团委工作计划

2011年中学团委工作计划

团支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书

2011年团支书年度工作计划

团支书上学期工作总结和新学期工作计划

2011年初二团支书工作计划

2011年高二团支书工作计划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加强以美德教育为主线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1、开展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文明素质的讲座、报告、座谈、宣传、展览等主题活动。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举行升旗仪式、缅怀革命先烈。

3、“五四”组织学生开展团日、歌咏活动。

4、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大家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身的资质条件自主性地选择参加有主题的课外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各个方面的素质测评。

5、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学生中开展 “创建文明校园”活动。

6、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勤工俭学,提倡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树立学习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学生从对经济的关心引向对人的存在价值和精神需要的关注。

7、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活动。

二、加强团员发展工作,指导各团支部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支部活动。

1、保持合理的团青比例(团员总数占学生总数的90%),继续加大团员发展力度,规范入团手续,严格把关,作到工作细致、手续齐全、效果明显、择优入取以确保团员的质量。

2、对入团积极分子进行团史、团章、尤其是团员权利和义务学习,要求各入团积极分子要把理论学习付诸与行动,真正在广大学生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3、要求各团支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督促各支部精心策划,力争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丰富团支部大多数学生的课余生活。

4、各团支书对支部开展的活动要做出总结。

三、加强对学生会工作及学生社团工作的指导。

1、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增强学生干部的意识观念,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团的各项工作,并使团的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2.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监督评判体系及考核制度,以增强其责任心,促使其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3.认真做好学生会换届选举工作。

4.大力扶持我院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对其指导与投入,规范管理,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四、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展现高雅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的活动,其目的是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健康向上、富于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文化熏陶人、塑造人、感召人,全面提高同学文化修养、文明素质,文化品位,树立校园文化新风尚。

1、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象棋大赛等。辩论赛

2、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如五四文艺演出、迎新生晚会、圣诞晚会、元旦晚会、歌咏比赛、主持人大赛、校园k歌大赛、舞林比赛、宿舍k歌等。

3、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如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

4、举办各类社团活动,如女子篮球协会成立女子校篮球队

话剧社搞话剧演出

吉他社搞校园吉他比赛

红十字协会走进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服务

英语协会组织英语角

梧桐雨文学社出杂志《季风》

男子篮球协会与学生会举办篮球联赛

漫画协会举办首届校园copyplay

书法协会组织书法大赛

语言交流协会与学习部共同搞辩论赛

国学会组织学习古代孔子文化

五、实做好宣传工作。

1.充分利用好黑板报、橱窗,尤其是广播等宣传工具。

2.加强对校刊《季风》的指导,使其真正成为广大同学喜爱的刊物。

3.进一步完善团委网站建设,在网上开辟团工作新的空间;

2011年学校分团委工作计划相关:

2011学年度团委工作计划

2011年中学团委工作计划

团支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书

2011年团支书年度工作计划

团支书上学期工作总结和新学期工作计划

2011年初二团支书工作计划

2011年高二团支书工作计划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2016年大学计算机协会活动策划书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进一步让会员掌握各种计算机知识、了解软件、钻研网络技术、进行it操作等。通过对上学期工作总结,制定本学期活动计划

一、协会纳新活动

根据学校安排,在新生报到的时间设点进行社团纳新活动,并且建立会员档案。

二、计算机协会全体成员在教室召开新生见面会暨中秋晚会

1、时间: x月x日

2、活动地点:新区124教室

三、上课安排

国庆假期以后,安排每个星期天上午开始上课,请专业老师进行计算机知识讲课,如:worde、excel、photoshop等软件的知识以及操作。并且实现前面三个礼拜上理论知识课,第四个礼拜到机房进行上机操作,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赋予实践。其上课的具体地点将另行通知。

四、组织社团各部门新招负责人进行一场乒乓球友谊赛

为了丰富大家的校园活动,促进各负责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时间:xx月x号下午

2、地点:乒乓球场地

五、计算机过级知识讲座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活动,提高会员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计划于本学期x月底举行一次计算机知识讲座。

1、讲座将邀请---老师来。

2、讲座仅限本协会会员参加。

3、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六、举行本协会一年一度的多媒体创意杯

为了进一步提高会员计算机技术能力,增强对计算机的兴趣爱好,加强会员之间及校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校园氛围,计划于11月中旬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制作大赛。

1、本次比赛为全校性质的活动。(四川文理学院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

2.、参赛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一份自己设计的作品于本协会。(如ppt,绘声绘影)莲 山~课件

3、请专业老师对上交的作品进行评分,并分出名次,张贴公告栏。

4、此次比赛设一等、二等、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届时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七、举办计算机协会全体成员友谊联赛

促进各成员之间的友谊,丰富校园生活,举行一系列的体育活动比赛。如: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网球等。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八、组织同学们在多媒体教室观看影片

为了给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乐趣,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操,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本协会将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播放爱国电影、励志电影等。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九、与本校其他兄弟社团联手举办一系列的活动。

十、为了更好进行社联举办的游园活动,本协会将收集大家的意见,增添一些有创意有趣的活动项目,并打造本协会的特色节目。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作者简介:苏雄(1973-),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网球教学与训练。

摘 要:对我国近10多年兴起的业余网球赛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球赛事已从“贵族赛事”到“白领赛事”再向“平民赛事”过渡,赛事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奖金越来越高,赛事种类、组别、参与的城市都越来越多。提出要发展我国网球业余赛事必须壮大众多的网球爱好者队伍,赛事设计尽量大众化、人性化并与国际接轨,城市站点的设立要有全国性统筹等建议。

关 键 词:体育社会学;业余网球赛事;中国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2-0069-03

Trends of and expect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tennis games in China

SU Xiong

(School of Sports and Leisure,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China)

Abstract: Having studiedtennis games emerging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author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ennis games have been transformed from “noble games” to “white collar games” and then to “civilian games”; the more people participate in such games, the higher the prizes will be;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game varieties, groups and participating cities. The author also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in order to developtennis games in China there must be a lot of tennis lovers; game designs should be popular, humanized and internationalized whenever possible; the establishment of city game stations should be planned nationwide, etc.

Key words: sports sociology;amateur tennis game;China

2011年1月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进入决赛,创造了亚洲球员首次杀入大满贯决赛的历史。这让更多民众进一步了解了网球,以及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4大职业网球公开赛和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赛、广州公开赛3大国内职业网球公开赛。但作为国内群众性的业余网球赛事却少为人知,为此,有必要了解我国网球业余赛事的现状与发展,并让更多民众参与业余网球赛事,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的目的。

1 我国网球业余赛事的界定

中国网球协会从3方面对业余网球选手身份进行认定:首先在年龄上规定年龄在16岁以下和40岁以上为业余选手;在身份上认定年龄在17~39岁之间网球业余选手应没有参加过中国网球协会认定的专业和职业网球比赛、应没有在ITF和中国网球协会注册经历(有ITF注册经历但可证明未参加过任何赛事并且当年度未注册者除外)、球员技术级别应为CTA9级(不含)以下;在奖金的规定方面,选手在单站比赛中领取不得超过2万元(含个人所得税)人民币(或等值其他货币)现金奖励[1]。中国网球协会为促进网球选手全面参与网球运动,在吸引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网球业余选手进行技术分类,中国网球技术等级由低到高可分为CTA1到CTA9级,其中“CTA1”代表初学者水平,“CTA9”代表专业和职业运动员水平[2]。因而我们可以把我国网球业余赛事理解为:在我国举行的只能由网球业余选手参加的网球比赛。

2 我国网球业余赛事发展趋势

2.1 网球赛事已从“贵族赛事”到“白领赛事”再向“平民赛事”过渡

自14世纪诞生于法国宫廷之日起,网球就被罩上了“贵族运动”的光环。在国内,目前网球仍然是一项较高消费运动。购买一整套运动装备包括球拍、球包、球衣、球鞋就需要数百元乃至数千元,场地费和教练费每小时也在百元左右,如想成为俱乐部会员,费用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如此消费水平绝非一般工薪阶层所能承受。笔者走访了广州市某网球俱乐部发现:参加人员平均39岁,年收入在20~50万元居多,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私营企业主等占91%,这部分人员是社会中高收入者,且处于体力较旺盛时期;同时又发现他们参与网球运动的动机除注重网球运动的健身功能外,还注重网球在礼仪、社交方面的功能,追求时尚、讲求生活品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对网球场地建设的大量投入,网球运动正走向“平民运动”。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网协副主席高沈阳在2009武汉“中网网动中国”网球争霸赛开幕战上透露:据来自第三方的统计,中国网球人口应在百万以上,而这个数字在不远的将来,还将增加,同时会进一步推动武汉乃至全国的业余网球的普及,让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群众,参与这项健康运动,使中国业余网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场地为例,上海已拥有网球场地1 500片,北京超过2 000片[3]。又如广东江门市提出“打造网球城市”的口号,其中实施的《江门网球推广计划》让全市更多的人接受网球教育,更多的人参与网球运动。该计划将延伸为3大模块向社会推出,包括:江门网球协会团队会员发展计划、大学网球推广计划、青少年网球推广计划,4年内网球人口从现在的2万增至10万,网球场从现在的208片增加到500片[4]。通过各省市政府和地方城市的网球推广计划,使越来越多的平民参与网球这项“贵族运动”,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网球文化。

2.2 赛事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奖金越来越高

网球赛事举办之初参加人数较少,很多网球赛事都是单位或本系统举办,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选手的水平和受关注的程度越高,发展商对网球赛事的赞助也越多。

鹰牌花旗参杯北京精英业余网球赛、波力中国业余公开赛、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中国网球级别联赛4项网球业余赛事在国内都是比较有影响力,而且这4项赛事举行具有连续性(举办至少有连续2年),这样才更有研究性和可比性。鹰牌花旗参杯和波力业余公开赛的参与人数逐年增加,鹰牌花旗参杯北京精英业余网球赛2003年参加人数是1 000人次到2005年达到1 400人次,波力中国业余公开赛2005年平均参加每站人数是6 000人次到2006年平均参加每站人数接近8 000人次,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2006年平均每站参加666人次、2007年是1 000人次、2008年1 000人次,中国网球级别联赛2009年平均每站参加400人次、2010年556人次。从这4大网球业余赛事参与人数看每项赛事参加的人数是渐渐增加的;波力公开赛和中国级别联赛的奖金也逐年增加,鹰牌花旗参杯北京精英业余网球赛2003、2005年是3万,波力中国业余公开赛2005年总奖金奖品是50万到2006年总奖金奖品60万,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2006年总奖金是140万、2007年是200万、2008年165万,中国网球级别联赛2009、2010年总奖金奖品均为15万,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年终冠军能拿到价值10万的小车,而对于个别“奖金专业户”的高手,一年通过业余赛事拿到的奖金达到20多万。但随着对我国业余赛奖金有关政策出台后,业余网球赛事的奖金将会有所下降,这就更利于大众的参与。

2.3 赛事种类、组别、参与的城市越来越多

早年的业余赛事较少,常常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如成都、昆明等。随着人们参与网球运动人数增多,网球业余赛事的种类、组别、参与的城市随之增多,特别是近几年以企业命名的比赛,如长城卡杯、鹰牌花旗参杯、锐志杯、鸿洲杯、王子杯等以及波力中国业余公开赛和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并且以组别进行了分级:大师组、精英组、同乐组、公开组、高校组、青年组、常青组等等,2006年前各网球业余赛事设的项目相对较少,2003、2004、2005年的鹰牌花旗参杯只有5项比赛,2005、2006年的波力中国业余公开赛也只有6项,2007年起的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较2006年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项目增加了1倍,设有10项赛事,到2009、2010年的中国网球级别联赛比赛项目已达12项。举办赛事的城市越来越多,赛事更多以城市命名,如:北京业余网球赛、上海业余网球赛、广州业余网球赛等。赛事名称常常是种类、组别、城市组合,如: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中银财富杯”南京分站赛、Wilson中国龙全国业余网球团体赛红龙赛区(广州)、“思念杯”郑州业余网球大奖赛等等。

3 我国网球业余赛事发展展望

3.1 发展和壮大网球人口爱好者,特别是政府机关人员

我国业余网球赛事发展基础是广大的网球爱好者,因而培养广大的网球爱好者对我国业余网球赛事起关键性的作用,业余网球赛事的举办必须以他们为中心,我国现有的网球人口已超过一百万,而且还在快速增加。同时政府部门的支持对我国网球业余赛事的发展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政府机关人员也能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如广东茂名市每年都有市体育局主办的“海印杯”、“金碟杯”等高奖金的网球业余赛事吸引全国项尖高手参加,同时网球业余赛事也成为茂名市的一张名片,让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感受高尚的网球文化。中国网球协会《关于下发2010年全国性群众网球赛事计划的通知》中指出: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条例》,贯彻2010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提出的“必须以突破性的思维,采取突破性措施,紧紧抓住有利的大好时机,找准发展的突破口”的工作思路,落实2010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的各项工作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网球健身氛围,推动网球全民健身取得跨越式发展[5]。中国网球协会将在已有传统群众赛事基础上推出一批品牌赛事,以全国性群众网球赛事为龙头,引领网球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国网球协会在2010年推出的13项赛事过百站比赛,按保守计算每站平均有300人次的网球业余爱好者参加比赛,在2010年有3万人次参加比赛,可见,通过每年中国网球协会推出的网球赛事可以吸引众多网球爱好者。

3.2 赛事设计大众化、人性化,渐渐与国际接轨

我国网球业余赛事的对象是广大网球爱好者,在设计上主要体现大众化、人性化。传统的网球比赛一般设有男单、男双、女单、女双、混双和团体等6项,能拿冠军的选手年龄一般在30岁左右,在这年龄段业余网球选手的技术、体能和心态是最成熟的,而对于其它年龄段的选手就很难,且不会主动来参加。这就要求赛事分年龄段,根据年龄一般分3个组别:少年组(17岁以下)、青年组(17~39岁)、常青组(40以上),这样就能吸引不同年龄段的选手参赛。青年组(17~39岁)是3个级别参加人数最多、水平最高的,因而根据参赛选手的技术等级在青年组中又分3个级别:同乐级(CAT3级以下)、精英级(CAT4、CAT5)、大师级(CAT6级以上),这样可增加比赛激烈程度和不确定性。近年来网球业余赛事根据选手的需要而设有不同组别,如2006年成都业余网球团体公开赛分别设有儿童组、成年组、老年组、大学生组、公务员双打组、家庭双打组等。又如2011年水井坊杯中国大城市业余网球团体赛每个团体赛由7场比赛组成,为吸引当地的政府人员和企业家参赛,7场比赛中的两场分别是中高级公务员双打(正县或团级以上)、企业家双打(经理以上)。绝大多数比赛时间安排在周六周日或晚上7~10点开始,更能吸引上班族参赛。随着业余网球赛事普及赛事设计越来越大众化、人性化,更可解决以往的业余赛事奖金总是被极少数的高手包揽现象,从而能让更多的初级水平的爱好者能享受比赛的乐趣。在网球发展较成熟的国家赛事非常大众化、人性化的,国际主流对业余选手的认定是不设立奖金,目的是享受乐趣、锻炼身体、结交朋友。中国网球协会出于培养业余网球市场的考虑,目前还是允许赛事中设立一定的奖金,但规定业余选手在单站赛事不得获得超过2万元的奖金,以后会逐渐降低标准尽量与国际接轨。

3.3 赛事的城市站点设立要全国统筹

随着国内网球人口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赛事纷纷出现,现在每个城市几乎每年都会举行网球业余赛事,在推广赛事的同时又要对企业有宣传效果,这就需要对赛事设计要有全国性统筹。2010年中国网球认可的全国性有较强影响力的9项网球业余赛事分别是CTA-Open系列赛、业余大师杯、团队之星团体赛、中国龙团体赛、网动中国团体赛、社区团体联赛、龙卡大师团体赛、其它团体赛、CRT级别联赛分别在全国26个城市举行了83站。而举行站数最多的前8名城市分别是北京、成都、上海、沈阳、广州、武汉、昆明、深圳,第9位的有5座城市都是举行2站,分别是贵阳、南京、天津、长沙、济南,第10位的有13座城市分别是鄂尔多斯、珠海、顺德、呼和浩特、西安、厦门、长春、郑州、南昌、福州、重庆、桂林、南通。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排名前8位城市也是网球业余爱好者较多的城市,他们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有网球传统的城市,而且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中部和沿海,南方城市比北方要多。

参考文献:

[1] 中国网球协会. 业余选手身份认定规则[EB/OL]. 中国网球协会官方网站.

[2] 中国网球协会. 中国网球业余选手技术等级管理办法[EB/OL]. 中国网球协会官方网站images.sport.省略/File/2011/01/07/1556473308.pdf.

[3] 门天清. 中国网球人口在百万以上[N]. 楚天都市报,2009-05-24-A21.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舞台。今年学生处,团委对社团工作十分重视,为使我校社团有更新的发展,就要加大社团管理,使社团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这对各社团发展和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故现将社团部2008年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工作的开展分为三个大阶段:第一阶段积极筹备、组建新社团和社团活动策划、开展;第二阶段社团部内部建设,第三阶段对以组建的社团进行严格规划和管理。

社团部是引导全校学生社团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管理组织、是全校学生社团的忠实代表,旗下有:益阳市心理健康协会、益阳市环保协会、“风华”篮球协会、“蓝调”吉他协会(筹备中)、文学社(筹备中)、话剧社(筹备中)、Only star音乐协会(筹备中)、小记者站(筹备中)。

策划组建:跆拳道协会、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书法协会、台球协会、足球协会...

每个协会都有着各自的发展方向和独有的魅力所在,可以丰富全体同学的课余生活。但就目前所成立的这些协会对于一所正在逐步发展壮大、越来越受关注、越来越完善的大专院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完善各个协会的建设并组建有实际生存意义的新协会。我们期待着学院领导对社团工作的大力支持。

我们将对社团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改革、监督加以改正;对各协会负责人聘用将严格按照“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团组建章程”进行考核;对就任的负责人进行引导与培养。

(一)以下是各个协会在未来一年活动的策划:

1、心理协会:5月份举行心理相关的讲座和影视欣赏等活动; 5月25日心理健康日,举办晚会;

2.环保协会:大力宣传环保,提高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活动。

3.吉他协会:聘请专业老师讲座;与音乐协会等开展有主题的演出;与琴行联系组织会员参观。

4.文学社: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同学对文学的兴趣爱好,举办一次全校性的征文比赛,评选出优秀文章刊登出版;请专业老师进行文学方面的指导。

5.话剧社:组织一次剧本有偿征集活动,经常进行排练,力求在晚会上有出众的表演。

6.音乐协会:请专业老师进行文学方面的指导,经常进行排练,交流经验和技巧,开展大型歌唱比赛。

7.跆拳道协会:与校外辅导班取得联系,对有兴趣爱好的学员进行辅导培训,争取在校晚会上交出一个好节目。

8.协会:组织会员进行棋、牌艺的切磋;在新生游园活动上开展五子棋、象棋;选拔优秀选手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比赛。

9.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网球协会、足球协会、台球协会:完善协会队伍的自身建设;多训练、加强团体合作精神;多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切磋,提高球队整体水平和学校的名气。

在未来的一年时间里,将着重点放在协会的管理和发展上,希望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真正的起到配合我们学校发展的目的;其次,组织社团开展有品位、有意义的社团活动,达到丰富同学课余生活的效果。

(二)在借鉴上届社团部工作的同时,对社团提出几点问题及解决方案构思:

1.各协会自身举办的内部活动由协会自行承担,确实不够部分,再经社团部向学校提出申请;各协会所需经费必须以报告形式书面申请,交送部长审核,并对协会活动经费去向必须详细列出,做好存档工作,以备监督检查。

2.社团的宣传力度不够问题:社团的宣传是益阳医专学生素质,能力对外的彰显,充分展现我校课外活动和学生风采。所以,社团部需要有自己的网站,利用现代媒体宣传社团工作:也要加强社团报纸,期刊等出版,不求多但求精,及时向外界宣传社团的活动

3. 社团选举存在的问题:社团负责人直接关系一个社团的发展和稳定,所以社团的负责人产生尤为重要,以后社团负责人应由全体会员决定50%,学生处和团委决定50%。使真正有能力的成为社团负责人,让工作上一个台阶.

4. 社团内部建设和人员调配:针对社团部工作的特殊性,本期社团部计划招负责人3人,社团部内部设宣传组,审计组,策划组,各组在社团部统一指挥调配下认真,及时完成各项任务.做到分工明确,人员合理配置,资源合理利用.

5.社团每举行一次大型活动须提交策划书和总结一份于社团部,且每个社团每年须有两个以上的大型活动,否则社团责令整改。

(三)社团部活动构想:

a.由篮球协会开展3人制篮球赛。(时间:*.**-*.**)

b.由社团部发起,举行毕业欢送晚会,由各二课堂和各协会出节目。(时间:*.**-*.**)

c.由学校发起,组织开展益阳高校联合赈灾义演活动。(时间待定)

〈一〉在新学年的开始,到4月20日地球日期间外部准备开展环保胜利活动,特别是在3月份的雷锋活动中,组织一些义务劳动,为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进行“学习雷锋”征文活动,走出校门打扫卫生。

〈二〉在*月中旬—*月下旬,由我部主办,联合学习部、秘书处举办我系上报的社团精品活动“书法绘画设计艺术作品展”。目的是活跃校园学习气氛,展示我系优越的一面,提高我系在学院的知名度。提高我院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动手能力。

对于已将制定好的几项活动,我部会尽最大努力很好的把它们完成,因为她们不只代表我社团部,也代表了咱们美术系学生会的一面。

相信在我系领导及学生会主席团的带领下,在我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部一定会做出骄人的成绩。

以上是我部于20xx年下工作计划,希望得到领导及各部的大力支持。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随着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从规划阶段过渡到实施阶段,研究工作与框架活动的持续深入,数据政策愈来愈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其中在三个方面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对国际全球变化研究IGBP、WCRP、IHDP和DIVERSITAS等计划以及各国国家计划的实施提出了挑战。一是由这些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相关活动产生的数据与信息量非常巨大;二是这些数据与信息多种多样,包括了物理与自然科学到社会与经济科学的众多学科;三是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的潜在用户群十分广泛,包括了研究人员、决策者、教育者、私营企业以及一般公众。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国际社会普遍把建立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系统作为一条有效途径。因此,调研国际上作为其指导思想的数据政策无疑就成了重要的任务。

对我国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来说,进行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数据政策的调研还有十分现实的意义:①有利于科研人员利用国际数据资源深化研究。根据对我国已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项目的调查(孙成权,1994),我国许多科研人员尚不能全面了解国际研究现状,研究时没有充分利用国际现有的数据库(集)及其它数据资源,数据支持程度差。因此向他们介绍国际数据政策,指出关于数据获取、贮存与管理及费用方面的规定,可大大提高其研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②有利于我国在建立数据与信息系统及网络化方面同国际接轨。数据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其网络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仪器校正、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数据精度限制等方面的不同常常影响数据共享与相互比较,为了考虑系统的兼容性与比较研究的需要,我国建立数据与信息系统时,可以借鉴国际数据政策,开发与国际数据集相匹配的数据规范;③有利于借鉴国际经验来推动中国有关数据共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我国许多具有良好研究基础的工作,如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以及森林生态定位站网络、中国环境保护监测网、水文与气象等观测网络,尚未纳入到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来,如何协调这些观测数据的共享与管理是十分困难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荔?/font>

2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数据政策的发展概况

2.1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数据政策发展概要

 2.1.1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的IGBP计划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于1986年组织了以研究全球变化为目的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该计划共包括八个核心计划和两个技术支撑计划,即: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IGAC),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JGOFS),过去的全球变化计划(PAGES),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水循环的生物圈方面(BAHC),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全球分析、解释和建模(GAIM),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计划(GLOBEC),以及数据信息系统(DIS)和全球变化的分析、研究和培训系统(START)。该计划的科学目标是:描述和了解控制整个地球系统的关键的、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描述和了解支持生命的独特环境;描述和了解发生在地球系统中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方式。

为了实现这个科学目标,IGBP十分重视数据与信息管理。IGBP报告No.8(1989年)和No.12(1990年)就已认可了遥感与数据管理的先行性实验,并在IGBP报告No.30中详细阐述了1993~1998年的实施计划。同年12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科学委员会会议上对No.12中的数据政策进行了完善补充。1996年10月,IGBPDIS的科学委员会主席John Townshend专门就IGBP的数据政策在IGBP Newsletter No.2进行了阐述(详见附录1)。

2.12 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ISSC)的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类因素研究计划(IHDP)

IHDP由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ISSC)与国际高级研究机构联合会(IFLAS)、联合国大学(UNU)联合制订、组织和协调。它的目的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仿效自然科学所特有的大规模合作精神,力求更好地了解导致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促进对左右人与整体地球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动因的科学理解和认识;②不断努力探索和预测全球环境的社会变化;③确定大范围的社会战略及防止或减轻全球变化的不利影响,或适应无法避免的变化;④制定对付全球环境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政策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计划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①提倡建立一个由科学家和其他有关方面人士组成的全球网络,鼓励这一网络与其他有关研究活动进行合作,以便探索人与全球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因;②承担精选的切合本计划目的的研究项目;③确定能使该项计划付诸实施的适当的情报系统和方法;④探索全球变化中的人类因素的背景和促其形成的道德、文化、法律等传统和框架;⑤提出程序和技术,以便按政策取向整理各种研究成果;⑥针对全球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人类活动开展教育工作。

IHDP工作计划于1991~1992年度优先考虑了研究工作的数据需求调查、有效数据的编目以及所需数据的鉴别。1991年常务委员会巴塞罗那会议讨论了数据获取问题,决定努力改善发展中国家获取电子数据的条件,由于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集团(CIESIN)多次为ISSC数据工作提供支持,IHDP依靠其开发数据信息系统。由Robert Worcester领导的专门工作组负责研究并起草了数据获取指导原则的有关声明,并以此形成了以后有关机构关于获取数据集的政策框架。HDP常务委员会于1992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该声明。ISSC执行委员会于同年10月采纳了此声明,并提交1992年12月1日巴黎研讨会讨论得以通过。该项声明全文如下:

HDP关于数据管理与使用原则的声明

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与其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可比性的研究计划都要求尽早和持续地致力于高质量、长期数据集的建立、维护、校准、描述、存取和分发。

根本目标是实现全球变化研究者对全球变化的系列数据的全面和公开共享。

 长期保存全球变化研究所需的全部数据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每个全球变化的数据参数都应至少有一个明确指定的文档。确定数据采集、保留及删除重点的过程和标准将由参加到此项计划中的国内和国际机构共同完成。应当建立起信息交换中心的工作程序,以防止删除和损失重要数据。

 数据文档中应当存有关于数据储备的易于获取的信息,包括数据质量评价、支持性辅助信息,指导与辅助数据定位和获取的有关信息。

 在全球变化数据集的存储介质、加工过程和信息交流中应最大限度地采用国家和国际标准。

为实现数据的全面和公开共享,应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全球变化研究人员提供数据。其费用不得超过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最低成本。有关机构应行动起来合理安排研究人员间的数据交换。

 对于那些在开始时数据仅供选定的研究资助机构人员独享的科学研究计划,数据一旦能够广泛使用,就应尽早公开数据。在各种情况下,资助机构将负责确定数据独享的明确期限。学者们根据数据发表论著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多数情况下,从数据收集到数据提供使用的一年标准时期内,对上述权利的保护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此,如果数据独享的期限超过一年,就必须说明原因。

 研究人员的个人研究保密权受到保护,不能对原始调查或对数据向其他研究人员的传递进行干预,因为这构成了对个人研究保密权的侵害。应尊重有关数据机密的国家法律。

 本国研究人员有权使用其他研究人员在本国收集的数据,而且至少应当同时有权使用相应的出版物。如果可能,这些数据一旦由原研究人员公开,这一权利就应生效。

所有研究人员,不论是研究的发起人、数据的建档人员、数据编辑人员,还是数据用户,都应当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得和使用数据。由于全球变化提出的问题需要用多国的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应当向开展全球环境变化任一方面问题研究的研究人员公开从这些计划得来的数据。

2.13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数据信息管理政策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是1967~1980年执行的世界气候计划(WCP)的子计划之一。世界气候计划(WCP)由世界气候资料计划(WCDP)、世界气候应用计划(WCAP)、世界气候影响计划(WCI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四个子计划组成,而WCRP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WCRP从7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1980年开始实施,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共同组织。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酝酿和深入,WCRP、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IHD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均成为其研究组成的重要方面。WCRP着重研究气候系统中物理方面的问题,IGBP则着重研究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WCRP的目的是扩充人类对气候的认识,探索气候的可预报性及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它包括对全球大气、海洋、海冰与陆冰以及地表的研究。

WCRP的长期目标是:改进和扩大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的认识;设计和实施深入了解重大气候过程的观测和研究计划,包括海气相互作用、云与辐射间的相互作用、陆气相互作用;发展气候系统模式,论证对各种时空尺度的气候的预报能力;研究气候对人类活动如大气中CO2增加的敏感性。

1988~1997年,WCRP主要致力于以下活动:进行全球气候分析、评估;进行数值实验、模式比较,改进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进行陆面过程、云辐射反馈、边界层及海冰的研究;实施“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TOGA)计划、“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和“全球能量与水循环实验”(GEWEX)计划。

由于WCRP是ICSU与WMO组织的,ICSU的世界数据中心(WDC)系统的有关政策自然适用于WCRP。针对气象学与业务预报的发展,WMO成员组建了一系列数据中心处理专门数据及日常的天气观测。并且通过WMO的协调,各国国家气象局属下的数据中心系统收集、储存了许多水文数据和大气数据。虽然其存取途径与ICSU数据中心不同,但从数据共享的原则上来讲是可以获取的。

2.2 一些国际组织的数据信息政策

221 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集团(CIESIN)

CIESIN始建于1989年,是一个致力于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人员提供服务的非赢利组织,专门从事跨机构和跨学科的物理、自然和社会经济信息的存取与整合。

CIESIN的努力方向是使由美国政府机构、科学界、非政府组织、世界各国政府组织收集的信息能为科学研究、公共决策和教育事业广泛应用。该集团正在开发下列资源和能力:

①在全球环境变化方面,全球尺度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时间序列、基准数据和信息。②用于数据存取、跨学科研究和分析的先进网络的计算工具。③在社会经济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研究与决策机构之间建立桥梁。④通过国际性的数据编目网络进行数据鉴定、采集、管理、整合与传播分发。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这些经济体正在进行的、大型的、长期的投资改变了中国、德国、巴西、印度这些经济体,而这些投资未来将在低碳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投资低碳技术能够改善能源安全,强健贸易平衡,提高就业率、技术和行业领导力,同时,也能够改善环境。日本、韩国、南非、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也在积极投资低碳技术。

中国在绿色经济方面显示出许多领先全球的技术,在未来数十年中,这些技术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助推中国经济

与西方经济体不同,中国政府能够确保绿色经济作为长期战略。中国能源消耗十分巨大,这意味着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将技术和产业领导力融入低碳经济中的高附加值行业是重中之重。解决环境压力和健康问题为中国政府解决排放污染带来了压力。

在中国能源计划中,包含了许多相互依赖的因素,该计划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将金融、工业和技术资源结合在一起,支持未来数十年利用国内可再生资源提高能源产出,是计划的关键。最初,中国将注意力集中在水力发电和内陆风能方面,现在,已经扩展到离岸风能、太阳能光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以及碳捕捉和存储领域。

为推动此项改革,中国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全国智能电网的普及。这涉及到升级输电网(全国范围内的高压直流电缆),外加3亿个智能仪表推广的10年长期投资计划。到目前为止,这种大规模电网改革投资仅在德国实践过。

假设经济持续且快速地都市化和产业化,那么,每个人的能源消耗就会持续增加。为减轻能耗压力,政府必须将能源效率再提高3%到4%。在这个长期投资计划中,需要通过改善电网、促进能效来增添动力,为整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增加全新效益。

中国绿色经济领域的目标是提高本国技术、行业自足能力和国际领导地位,进而获得高价值的就业机会和在全球新兴行业中的出口统治地位。

未来五年,中国对煤、天然气和石油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中国的碳排放量也会持续增加。很明显,这将对中国快速发展带来挑战。然而,中国的现状和GDP的增长速度决定了必然比其他国家更需要各种可以利用的清洁能源技术。中国需要竭尽全力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迈进。

中国对于矿物燃料的需求将在2020年之前达到顶峰,然后,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增加,逐步减少对矿物燃料的需求。中国政府在相关领域的大量投资降低了这些新兴技术的成本,实现了经济节约。

事实证明,中国大量的清洁技术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环境保护与智能电网

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将投资3.1万亿元人民币支持环境保护项目的发展。该项目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垃圾管理,包括对垃圾发电和垃圾处理项目的推动。作为这些细分市场的领头企业,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光大集团是此次投资计划的主要受益人。与2011年相比,中国光大集团收入上升超过25%,显示出该集团在投资领域的巨大进展。

光大集团在公司的期中报告指出: “2011年上半年,在中央政府提出的七个战略产业中,节能和环保成为首要发展行业,政府积极鼓励加速发展节能环保行业。”该行业的58个环境保护和替代能源项目获得了总计12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利用垃圾转换能源的方式处理1公吨原本需要进行填埋的垃圾,可以减少大约1公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鉴于都市化发展以及不断增加的消费性支出,解决垃圾填埋问题是中国当下的首要任务。作为清洁电力的副产品,蒸发和减少碳排放远比奖金更有意义。

智能电网引入国家标准技术以来,在2010年至2011年间中国共安装了大约1.1亿个智能仪表。这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总规模为3亿个智能仪表的安装计划已经完成了36%,根据相关计划,2018年将完成全部智能仪表的安装。在2011年,中国还引入了先进的电力税则系统,并计划通过新安装的智能仪表系统,逐步推广实施阶梯电价。

香港上市公司威盛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智能仪表提供商。威盛集团拥有独立的研发体系,是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最大的提供商。2012年5月,威盛集团宣布,该公司已经与世界领先的清洁能源公司德国西门子集团达成正式合作协议,威盛集团将通过西门子集团在全球行销网络逐渐提高自身在全球领域范围对智能仪表的供给能力。

国家太阳能计划——金太阳行动

2008年至2011年间,中国在多晶硅、晶片、太阳能电池、模块行业的大规模建设已经带动了大规模的经济节约,明显降低了国内太阳能制造链的整体生产成本。2010年中国安装的太阳能数量不足全球总额的1%,但中国制造并出口了全球约40%的太阳能模块。2012年这一全球市场份额增加至50%。尽管十年来日本、德国、美国一直在全球太阳能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自2005年至今,中国在太阳能价值链上已成为全球领导者。

2011年太阳能模块价格比2010年同期降低了60%,为每瓦特1美元,目前这一价格又下降了20%。由于产能过剩,预计在2012年至2015年期间该价格每年仍会减少10%-15%左右。持续下降的成本将有利于太阳能上网电价进一步接近零售电价,将促进太阳能在太阳能辐射高或高电价的地区或国家得到进一步推广。

2011年8月,中国宣布实施电价回购制度(2011年1.15元/度下降为2012年1元/度)是全球太阳能行业的里程碑事件。这表明中国政府对中国太阳能安装下游产业的推动。中国本土的太阳能安装量已经从2010年的520兆瓦增加至2011年的20亿瓦,翻了四番。根据无锡尚德电力和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今年早期的预测,中国本土太阳能安装量在2012年再次翻番,达到40亿-60亿瓦,2013年将攀升至60亿-80亿瓦。由此可见,中国最迟将在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安装市场。目前1元/瓦的价格仍低于全球太阳能回购价格,中国政府对首次安装太阳能的一次性额外补助提高到了项目成本的50%。随着时间推移,回购电价会进一步降低,当太阳能行业开始能够自理时,政府的补贴率也会随之减小。

香港上市公司保利协鑫能源在2009年通过收购和投资,首次进入多晶硅业务领域。截至2011年底,保利协鑫能源在中国的多晶硅产量达4.6万吨/年,2012年将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0%。保利协鑫在2011年的生产成本接近20美元/公斤,是全球最低,主要是得益于保利协鑫大力追逐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产能。2011年,全球多晶硅价格下跌至30美元/公斤。保利协鑫能源希望即使多晶硅的价格下跌至25美元/公斤,公司仍能长期维持30%的毛利率。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国务院相关研究机构认为,加入WTO将给中国石化工业带来四大挑战:第一,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下降,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则会进一步扩大;第二,中国石化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风险增大;第三,中国企业必须在国内外市场全线与外商展开竞争;第四,石化领域的人才竞争更加突出。

WTO保护期结束前,我国进口许可证制度管理的商品共有35类,其中直接涉及石油化工系统的商品有5类,分别是成品油、聚酯切片、汽车轮胎、氯化钠和化肥,间接涉及石油化工产品的商品则更多。随着保护期结束,石化行业的相关商品配额、许可证之类的非关税措施被取消,国外产品给国内产品带来的冲击在所难免。

市场放开后,一旦成品油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国内炼油企业生存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我国吨油平均加工费用比国外高45%,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比新加坡离岸价还高出许多。与此同时,油品的销售环节又是我国最重要又最薄弱的环节,长期处于计划控制下的价格体制仍未理顺,特别是对零售市场的价格控制不力。相比之下,许多跨国公司都拥有庞大健全的销售网络,这样的销售网络一旦完成在中国的部署,国内企业将遭遇严峻考验。

此外,我国石化行业的传统工业产品将因为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等问题遭受冲击,例如农用化工产品。同样,维持高成本的石化企业也将会失去竞争力,特别是那些仍然以高成本生产着聚乙烯及其制成品的企业。

面对这些变化,或许人们不用再为买得起车用不起油而发愁,价廉物美的化工产品变得更加丰富,农民可以低价购买到国际品牌的农用化工产品。但是这些变化给中国的石化企业所带来的却有可能是致命的打击。他们应当如何应对?或许跨国石化企业从信息化中寻找竞争力的经历值得借鉴。

成本

外资:规划各方面信息系统,多方面节约成本,营建企业国际竞争力

内资:将计算机应用当锦上添花,没有去认真寻找自己的“痛点”,对症下药

英国石油(BP)公司是一家历史辉煌的公司。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后,石油危机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这家公司像许多老牌的制造业巨头一样,面临成本压力与经营困境。

一贯大手大脚的BP开始对成本敏感起来,在建立信息系统的同时,与数学优选理论相结合产生了新一代的算法,转换地球物理学、岩石物理学和地质学的数据,生成综合有地球物理特性和相关不确定物质的三维模型。在开凿一口钻井的平均费用大约是2000万美元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钻探的决策风险。

90年代初,当BP在北海建设石油生产平台时,它集中了自己的专家和大批建设分包商集体的知识。鉴于这类工程的复杂性,BP需要做大量协调工作以避免误工浪费和意外事件的发生。BP使用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它允许各方提出进度报告,确定瓶颈所在并迅速解决焦点问题,如因天气造成的误工,紧急运送员工抵达或撤离建筑工地等。

随着网络应用席卷全球,英国石油公司积极应对,开始借助网络化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2000年后,BP建立了网上交易系统,交易费用迅速降低到原来的千分之一。原先访问一个用户并达成一笔交易的费用是400美元,利用网络来进行的费用则是0.4美元。网络信息化极大增强了BP与美孚等公司的竞争实力。

在BP这样一个庞大的公司里,一点点小的改进汇集起来往往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在2001年中,网络化战略为BP创造了10亿美元的产值,同时,还节约了1500万美元的开支,节省了1.2万个工作日。

日常工作中,BP的钻探工厂、化工厂和其他工厂都会阶段性地接受检修。这一期间,设备都将关停以接受检查和维护。处于轮修期的工厂无法正常生产,造成非常高的停工成本。这促动BP开发了一个无线的、移动的任务管理系统,通过RFID标签跟踪设备状态,让工厂其他设备不因某件设备接受检修而停产。随着该系统在其Hull化工厂和Coryton钻探工厂的成功应用,BP正计划将这个系统更大范围地推广开,预计每年将为公司节约上千万美元。

业内专家认为,直到今天,身处垄断地位的中国石化企业也没有深刻认识其成本过高问题。成本高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用户要花高价格购买燃油问题,更大问题是,当燃油价格接轨国际时,中国的石化企业很有可能会因自身的成本过高而败北。

相比之下,一直身处国际竞争环境的BP,从成本节约着手,规划了各个方面的信息系统,多方面节约成本,营建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此可见,在中国石化行业已经面对全球竞争的今天,中国的石化企业必须及早寻找到自己的成本痛点,无论是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还是重新规划信息系统,都应尽快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成本、增大产出,通过提高投入产出比,提高企业产品价格的竞争力。

协同

外资:强调技术发展与商业目标的协同性,保障其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内资:市场部门甚少与信息部门沟通协同

面对日益紧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作为全球第一大企业,埃克森-美孚公司大力投资应用软件的建设,通过协同IT技术发展与商业目标,增强了公司的开采能力,创造利润,进而赢得了竞争优势。

在石化行业,油砂处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劳动密集型工作,两吨油砂才能生产出一桶合成原油,然而由埃克森与其他石化公司合作建成的Syncrude,每天却能生产出24万桶原油。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在Syncrude,从自行开发的电脑程序――监测自卸车上价值3.5万美元、13英尺高的轮胎是否正常运转,到新落成的控制中心――工程师通过桌面电脑监控设备自动运行,信息技术贯穿整个操作流程。

除了企业管理系统外,埃克森还为工程师和地球学家提供统一的电算系统,例如用于分析打井进程中的数据标准应用软件。此举的动机很简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埃克森来说,除了勘探、开采以及生产环节,第二个关键要素就是指导钻井技术。埃克森是最早创建虚拟钻井中心的石油公司,该中心用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分析和指导钻井方位。安装在钻头后面的传感器能够收集各种信息,从井深到钻头速度、进出泥土的流量、气压和温度等数十种数据。获取的信息通过卫星传输到位于休斯顿的钻井信息管理中心。在那里,工程师和地球学家们监控这些数据,进而指导现场操作,实现虚拟打井。

数字化能源链的第三个关键环节,就是其专属油藏模拟系统,即EMPower,它对埃克森生产石油和创造利润影响最大。埃克森在其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都一再强调技术发展与商业目标的协同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其盈利能力的增强及竞争优势的实现。看似简单的协同关系,在实现上却相当难,这涉及到针对商业目标、实现方法、技术选型、实际应用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分析。

而在国内,我们会经常发现市场部门在商业目标完之后甚少与信息部门沟通,信息部门的发展规划也往往是根据目前行业的应用热点来闷头制定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计划,商业目标与技术发展完全脱节。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获取的多少与深浅必然决定着公司决策的成败。中国石化企业在国际竞争面前,要想顺利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必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而这些信息技术往往不能完全依赖于外界,而需要企业自身促进或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这时保证技术发展与商业目标的协同就显得至关重要。

电子商务 购买

外资:短时间、少人力、经济的花费,找到合适的供应商,获得全球购买力。

内资:强调电子商务,但采购仍然下意识沿袭传统方式

迄今为止,全球近90%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实施了ERP,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初步实现协同电子商务。每天有超过50万石化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全面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的战略、勘探、开发、炼化、营销及人财物等全面管理。以壳牌石油主要业务壳牌化工为例,已经在其全球的三大区域即欧洲、南美与非洲、北美与亚太的分支机构实施了ERP。

为了满足33个国家、55个炼厂的生产之需,壳牌每年要采购全球3%的原油供应量;为了确保其所有生产装置高效地运转,壳牌每年都要采购数量庞大的零部件和设备。与此同时,壳牌还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确保上述物资在140余个国家的作业公司中顺畅、及时地供给。

从公司的客户订单开始到安排生产计划、产品出厂、传递到用户一条线,壳牌全部实现了在网上完成。原料采购、生产计划等由计算机进行优化处理,公司业务流程大大简化,运行速度提高,效益明显。当天生产、经营数据在晚上12点前上网,第二天即可在公司总部和各层的网络上获得分析结果,在全公司共享。公司的月度经营状况分析报表在次月的前两天拿到结果,使公司的生产经营能够保持与市场的密切联系。以ERP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每年为壳牌创造超过1亿美元的价值。

但是历经百年成功经营的壳牌同样也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公司内部存在数百中形形的老信息系统,多次的企业兼并与重组滋生出架构各异的功能软件,这其中包括了100多个不同版本的ERP系统。这就致使公司的采购业务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不便与麻烦:每个当地的作业单位仅对自身的采购负责,因此不同经营单位之间的信息断层严重阻碍了壳牌在全球范围内引入供应商关系管理(SRM),集团难以整合资源、系统管理、优化运作,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在此背景下,壳牌公司发起了名为“电子采购”的协同电子商务项目,以期步入一个供应商关系管理的新时代。通过在现行的ERP系统基础上集成新的解决方案,壳牌公司计划重新梳理采购流程、精细物流与资金流的管理。为此,公司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在各个系统间获得同步的数据、提供分析工具以提炼出关键的管理信息等。

在具体实施SRM过程中,壳牌选择了企业采购员应用系统和交易集市这两个核心模块搭建壳牌交易平台。除了扮演壳牌采购业务的交易中心外,这个采购交易平台实际上是个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总线”,它支持众多应用系统的协同运行,以帮助相关人员获取全面的信息,及时评价并优化供应商关系。

通过实施独立的企业采购员应用系统,利用XML技术进行数据交换,壳牌轻松实现了将后台各种信息系统联接到交易集市平台上来,支撑其“贸易轻骑兵”系统的应用,实现电子商务的全球购买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石油石化行业买卖双方云集的电子采购中心,“贸易轻骑兵”系统在壳牌的采购业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年壳牌在这个交易集市中的采购额都达到数亿美元之巨,处理其50%~70%的采购业务。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网格网格计算服务网格;

1引言

网络技术是一次计算革命,有可能将全球计算机联合起来协同工作,被人们视为21世纪的新型网络基础架构。网格的概念来源于电力网格,如电力网把强大的电力输送到每家每户的每个插座,用户不必过问电是水电、火电,还是核电,也不必过问电站位于何方。网格技术可把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联网,将充足的计算资源分配给每个用户,如同个人使用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一样。但网格不是万能技术,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只有那些能并行运算的应用才可能被拆成若干细小任务分配到每个网格计算节点,通过并行处理来提高计算速度。

网格研究源于美国联邦政府过去10年来资助的高性能计算项目。这类研究使用的名词就是“网格”或“计算网格”。这类研究的目标是将跨地域的多台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贵重科研设备、通信设备、可视化设备和各种传感器整合成一个巨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支持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

2国外网格技术研究动向

2.1美国的网格技术研究

美国是网格研究起步最早的国家,美国多家研究机构开展了与网格相关的研究工作,制定了很多网格研究计划,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TeraGrid、美国国防部的“全球信息网格”(GIG)、美国政府资助的“大型物理实验网格”(GriPhyN)及美国能源部的ASCIGrid、国家技术网格(NTG)等计划。

(1)TeraGrid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TeraGrid计划是一个需要多年分段实施的,为开放式科学研究而建立和使用的世界上最大、最全面的分布式基础设施。目前,TeraGrid已能提供40TFLOPS的聚合计算及近4千万亿字节的网络数据存储能力,并建成了能融合许多系统结构的网络环境,可通过GlobusToolkit支持基于网格的计算,提供诸如基于证书的单个注册和分布应用管理、TeraGrid资源恢复、对用户软件结构的持续监控和TeraGrid的协同能力等。

(2)全球信息网格(GIG)

GIG是美国国防部(DOD)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并开始建设的一种集成的信息基础设施,由一套全球互联的端对端信息系统、相关程序和人员组成,它可将美军在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传感器网和武器平台网联为一体,预计在2020年完成。从系统组成上看,GIG将系统分为基础、通信、计算、全球应用和使用人员五个层次。从技术体制上看,GIG包括了多种专用或租借的通信计算机系统和设备、各种软件和数据、安全服务设备,以及有助于谋求信息优势的其他相关技术。

(3)大型物理实验网格(GriPhyN)

GriPhyN是由实验物理学家和IT研究人员共同发起的,其目标是为21世纪的数据密集型科学构建第一台千万亿次计算系统。GriPhyN计划将通过一个名为“千万亿级的虚拟数据网格(PVDG)”的计算环境来满足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们的数据密集型计算需求。GriPhyN合作组织计划实行必要的计算机科学研究,最终形成一系列产品型的数据网格。

2.2欧洲的网格技术研究

欧洲近来启动了一系列网格开发计划,其中包括DataGrid、SIMDAT、NextGRID、AkoGriMo和CoreGRID等计划”。这些项目的情况如下:

(1)DataGrid计划

欧洲数据网格计划(DataGrid)涉及到欧盟的二十几个国家,其目的是开发一种能支持全球性分布科学探索的全新环境。该计划旨在设计并开发中间件解决方案和可扩展的测试床,以便于处理千万亿字节的分布式数据、成千上万的资源(如处理器、磁盘等)以及大量同步用户的请求。该计划的重点是高能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生物信息科学等科学应用领域。

(2)SIMDAT计划

SIMDAT是欧洲的一个大型网格研究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利用数据中心的网格技术来开发解决工业复杂问题的方案。主要用于国际经济的四个重要领域:汽车制造、制药、太空研究和气象研究。该项目的7个网格技术开发领域包括(除了一般的网格结构):分布式数据访问、VO管理、工作流、实体论、分析服务和知识服务。

(3)NextGRID计划

NextGRID是面向工商业领域建立的下一代网格服务结构。该计划针对的是广泛的应用领域:法律部门的数据挖掘;广播和娱乐;金融模型;数字媒体和供应链管理。研究和开发领域包括:网格结构、核心服务以及动态联合体和网格商业模型。

(4)AkoGriMo计划

AkoGriMo注重为动态虚拟组织提供传输移动通信的网格结构和服务。

包括两个测试床:E—Learning和Hospital。该计划在下一代网格使用的分层方法有:域和应用专门服务、复杂的网格服务、核心网格服务、网络中间件和移动互连网。该技术在下一代Ipv6网络基础上建立下一代网格,并支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账目管理己账和用户。

(5)CoreGRID计划

核心网格是一个研究网络,主要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网格和对等技术的基础建设、软件基础设施和应用。主要研究包括从知识,数据管理到问题解决环境的各种情况,有42个组织参加。在欧洲开展网格技术研究最积极的是英国、荷兰、意大利与德国。研制“英国国家网格”。

2.3日本的网格技术研究

日本认为网格计算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日本的产业结构,成为激活经济的原动力。目前,日本主要在进行国家研究网格计划(NAREGI)和生物网格计划(BioGrid)的研究。(2)生物网格计划(BioGrid)

生物网格计划是在2002年启动的一项为期五年的网格研究计划,主要由日本文部科学省资助。计划利用网格计算技术与超高速网络,将各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机构所拥有的超级计算机、数据库、高性能观测设备等研究资源联合起来。生物网格计划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网格基础技术组:主要进行安全、高性能的网格技术开发;

·数据联机分析组:使Spring一8及超高压电子显微镜等高性能分析设备的连接成为可能,并实现分析数据的共享;

·计算网格技术组:研究开发蛋白质结构预测及各种生物模拟技术;

·数据网格组:主要任务是各种生物数据库相关技术的研发;

·商业开发组:以各项开发技术为桥梁,开发超大型网格计算机,它比现在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还快数倍,将达每秒300万亿次。

3中国网格技术研究动向

我国同世界其他各国政府一样,为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对于网格的建设也十分关注,同时在网格计算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工作。并在863专项中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专项确立了“战略与系统综合研究”、“高性能计算机”、“网格结点”、“网格软件”和“应用网格”五个方面的课题。主要任务是研制面向网格的每秒万亿次级高性能计算机和具有每秒数万亿次聚合计算能力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格软件;建设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急需的重要应用

网格;形成若干网格技术的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目前,我国已开展了“中国国家网格”、“教育科研网格”、“织女星网格”和“先进计算基础设施北京、上海试点工程”等五大网格项目的研究。参与研究的主要有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联想集团、江南计算所等几家在高性能计算方面有较强实力的研究单位。

(1)中国国家网格(ChinaNationalGrid)

“中国国家网格”是部级高性能计算和信息服务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它将在全国范围内为各行业和社会大众提供各种一体化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和信息服务。专项于2002年4月启动,投资高达3亿人民币,目标是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同时在科学研究、环境资源、制造业、服务业中建设若干大型行业应用网格;并研制面向网格计算,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环境的高性能计算机,装备网格结点,促进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究和产业化。

(2)“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

教育部依托教育与科研网CERNET和高校的大量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推出了ChinaGrid计划。ChinaGrid包括开发相应的网格软件,配合网络计算机(NC)的使用,将分布在教育与科研网格上自治的分布异构的海量信息资源集成起来,建立聚合能力超过每秒15万亿次量级的教育科研网格,总存储容量超过260TB,结点覆盖211建设的100所部属高等院校,实现CERNET环境下资源的有效共享,消除信息孤岛,ChinaGrid第一期规划:在2002年~2005年期间,一是建立12个计算网格的主结点,提供具有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的服务平台。每个主结点将建立一个聚合计算能力超过每秒5000亿次、存储能力分别达到5TB的超级计算结点,并通过相应的计算网格软件将分布在12个主结点的高性能计算机连接起来,使整个ChinaGrid的聚合峰值计算能力超过每秒6万亿次,存储能力超过60TB。

(3)“织女星网格”(VegaGrid)“织女星网格”是由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国内十几家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的“863”重点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把我国的8个高性能计算中心通过Internet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的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和用户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多个需要高性能计算能力的网格应用系统。它是我国的第一个网格雏形。目前,该项目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研制出了运算速度达每秒4万亿次以上,主要用作“中国国家网格”的主机、网格应用路由器和“织女星”网格操作系统等。“织女星网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在网格硬件层面,主要工作是研究下一代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它们将是面向网格的超级服务器;

在网格系统软件层面,主要工作是研究开发一个名为GCP的网格计算协议栈(GridComputingProtocolStack)以及有效支持GCP的“织女星”网格操作系统(VegaGOS);

在网格应用层面,主要研究的是信息网格和知识网格,以及科学计算类应用网格。“织女星网格”在尽量使用国际上已有的先进技术的同时,它最大特点就是提出了“服务网格”的概念。

4结束语

网格计算技术是一个正在迅猛发展的新兴学科。从生物领域的后基因组计划,到高能物理领域更深层次物质结构的研究,再到哈勃望远镜所获取的大量宇宙数据的处理,再到气象、地震预报预测这些重大科学领域的计算问题,促使科学家必须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资源,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共同完成计算问题,这正是网格计算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可以说网格是未来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未来的网格计算主要有三大发展趋势:即标准化、大型化和技术融合化。也就是说,网格计算将在行业应用的引导下,以标准化向更广域、多学科渗透,网格的一切对外功能都将以网格服务来体现,技术将进一步融合,且将逐渐从高性能计算走向商业应用,从前沿技术走向实用化、大众化。可以预见,今后网格计算技术仍将快速发展,从而开创计算科学的一个新纪元。

参考文献

【1】许文韬.网格技术综述[J].微型电脑应用,2002.(18):62—64

【2】都志辉,陈渝,刘鹏.网格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孙培德.网格计算的研究新进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6)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2011年7月8日傍晚,国家能源局对外消息称,今年电力需求增长的1 2个百分点中,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和石化等六大高耗能行业拉动了5.1个百分点,从目前看,六大高耗能行业仍然是全社会用电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在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该局电力司司长许永盛在谈及今年部分地区出现“电荒”时即表示“从深层次看,(电荒)很大程度仍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过多依赖能源资源消耗和体制机制尚待完善等问题所致。”

而在此前国家发改委召开的2011年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也指出,当前工业生产特别是部分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必然带来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加剧迎峰度夏供需矛盾。

云计算颠覆全球产业发展模式

从今年的SlNOCES(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看,单是“联动世界云筹未来”的主题就已经赫然将云计算这一新的产业发展趋势提升到了战略应用层面,随之而来的将是全球产业游戏方式以及竞争格局的巨变。应该说,云计算的兴起将改写此前以硬件资源为基础要素的全球产业竞争秩序,重新构建一种基于“云”的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综合竞争体系。

在云时代,全球产业界的行业界限被打破,整个产业自然地分成了基础硬件生产商、平台服务供应商和软件服务供应商三大主体,新的产业分工方式的出现也颠覆了原有的产业价值分配体系。可以预见的是,在新的产业价值体系下单一硬件制造商的产业地位将迅速衰落,其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也日渐式微。

由此看来,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有望成为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中最具创造性的一大事件。在云计算时代,所有的信息数据都将集成在云端之上,人们通过不同的硬件设备及网络连接方式接入散布信息数据的云端,人、终端设备、网络、“云”组成了全球产业的新角色。

上半年汽车出口增逾五成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企业出口实现38.11万辆,同比增长56.99%。其中5、6月连续-创月出口量新高,仅6月出口量超过8万辆。

“世界经济逐步恢复将有利于我国汽车产品的出口,今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中汽协助理秘书长朱一平表示。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1-5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535.36亿美元,同比增长29.47%,其中出口金额248.85亿美元,同比增长32.44%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课题组核心成员日前透露,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的《物联网产业“十二五”规划》已完成起草工作,现已呈交工信部进入最后论证阶段,其基本构架已成型。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一、2016年工作情况

(一)积极开展“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同心共筑中国梦”全民健身系列活动

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阵地和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加强体育管理,发挥体教结合的职能作用。积极发挥全体干部职工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率,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开放,满足广大群众健身强体的需求;三是发挥体育协会职能,促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四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全民健身系列体育活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体育的需求。今年以来,举办了____县庆“元旦”围棋赛,____县2016年“迎新春全民健身大拜年” 体育系列活动,掀起了新一年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筹备和举办了____县广场舞、健身秧歌大赛。组织了____县老年人门球赛。举办了____县庆“五一”乒乓球赛。启动开展了____县男子篮球联赛活动。组队参加了2016年____市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大会,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举办了____县羽毛球赛。组队参加了2016年____省青少年县级篮球锦标赛,并荣获全省第八名。组队参加2016年____市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获得小学组女子单打冠军和小学组男子单打第三名的优异成绩。组织并举办了____县庆国庆篮球赛。筹备和举办了____县环城自行车公益骑行活动。组织“东乡武术”协会和横埠镇体育舞蹈队分别代表____市参加了____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____省农民运动会,“东乡武术”获二等奖,横埠镇舞蹈队获三等奖。

(二)加强各类体育协会的指导和管理,发挥其职能作用

县体育局加强了对乒乓球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武术协会、健身舞蹈协会等协会指导和管理,有效推动我县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加快转变我县体育发展方式。发挥各类协会的带动作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

(三)深化体教结合改革,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

今年我局继续深化体教结合,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和星期六、日进行集中训练方式,推动多项目共同发展。我县现与市体育局合作的市队校办项目2个,____二中的手球、周潭中学的橄榄球。目前参加手球、乒乓球、足球、篮球和跆拳道、东乡武术兴趣班、提高班等在训学生500多人,既发掘了体育苗子、培养了体育后备人才,又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同时也为备战2017年____市体育竞赛打下良好基础,也为上级输送更多更好体育人才。

(四)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民生工程是33项民生工程之一

一年来,____县在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和业务指导下,全面实施文化体育民生工程,235个行政村普遍开展了农民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县体育局也结合送体育下乡组织各单项体育协会到各乡镇村开展体育活动与交流,农村文化体育比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宣传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民生工程建设成果,提升了农村体育文化活动民生工程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增强了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激发了群众的健身热情,推动了农村农民老百姓们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完成了61个行政村农体工程器材安装。我局积极争取和筹备资金,扶持美好乡村建设,并争取上级体育部门支持体育器材,为全县5个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安装了体育器材61件,建设了一个社区体育俱乐部。

(六)加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截止10月份,我局共组织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一期,培训人数110名。新成立了,____县拉丁舞协会、____足球协会。

(七)体育产业不断壮大

扩大体育产业,稳定市场销售,不断提高市场份额,是体育产业的重心。今年以来我局通过大力宣传,广泛动员,新增体育销售网点1个。积极培训人员400人次,利用集会、节假日多渠道促销,截止10月20日共销售体育2125万元。体育馆市场化运营第二次招标经县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已进入招标程序,年底完成招标,2017年正式进入市场化运营。

(八)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

三创”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细化任务分工。3月份以来,我局迅速行动起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成立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结合体育部门的工作任务开展广泛宣传,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手抄30天”活动,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制订学习计划,开展“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活动。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性进一步增强,作风进一步转变。

(九)较好地完成了县防污指挥部下达的县城防洪墙和会宫镇江心圩的防汛任务,以及责任片段的县城文明创建任务。

二、2017年工作计划

1.组织好、开展好群众体育活动。主要开展“迎新春全民健身大拜年” 体育系列活动、“五一” ____县乒乓球赛、八月八日全民健身展示活动、 “十一”国庆节全县篮球赛等群众体育活动。承办好上级部门安排在我县的各项体育赛事。

2、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加强业余训练和项目布点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好假期青少年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的业余训练,积极组队参加省、市举办的各项运动赛事。争取更好成绩,为我县争光添彩。二是做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____市安排在我县训练的手球、橄榄球项目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等各项准备工作。带动和促进其他训练项目的发展。

3、加大对我县体彩销售监管,提高体育的年度销售额。

4、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面向基层、集约用地、节约资源的原则,以村为重点,以就近方便、灵活多样、安全适用,管理规范为原则,建设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网络。积极推进我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乡镇全民健身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网球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我局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本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的理念,结合工作实际,以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坚持“二、五”学习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党员集中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省、市、县体育会议精神,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召开了全县文化体育业务工作会,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加强了基层站所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选送两名教练员分别参加了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及全市百名体育教师教练培训,不断提升了队伍素质。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根据中共××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和部署,我局于2009年3月至8月在局机关及下属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中,严格按照县委的要求,做到程序不少、环节不减,结合实际、突出主题、求真务实,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将学习实践的成效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和活动中。按照“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找准了问题、看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振奋了精神、激发了干劲,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

2009年8月,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了以“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为主旨的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切实加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了责任意识,树立和弘扬了优良作风,为促进我县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证。

(三)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项目申报稳步推进。经过努力,2009年我县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以加强。一是景星乡及联珠镇20个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完工,建设篮球场20块,配置篮球架20副、乒乓球桌40副,并为其它6个乡(镇)配置篮球架9副、乒乓球桌4副,新建篮球场1块,不断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二是对运动场看台球场进行了全面油漆翻新,对运动场健身路径、足球场场地进行了浇筑、平整。三是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2009年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四个,目前正进行前期进场施工准备。四是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了体育场馆建设远景规划,并已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

(四)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运动持续发展。一是1月举办了“动感地带杯”春节男子足球赛及“职工网球、羽毛球运动会”,广大职工踊跃参与,活跃了人民群众业余生活,提高了身体素质。二是为弘扬和继承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人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我局联合相关部门于2009年7月8日至7月12日开展了少数民族健身操推广培训活动,来自全县各单位职工共140余人参加了培训,参训人员培训结束后随即将民族健身操推广到了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并于8月8日全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举行了少数民族健身操展演活动,全县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老年艺术团等15支代表队参加了展演,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健身操的魅力,以独特的方式带动了我县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三是10月份成功举办了喜迎××哈尼族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八届“澜沧江杯”篮球运动会,共有全县24个单位10个乡(镇)及部分个体私企男女32支代表队参赛,比赛中各代表队团结拼搏、勇于进取,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营造了浓郁的节庆氛围,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四是“两节”期间,我局参与协办第五届中国.××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澜沧江杯”哈尼划拳大赛,承办了丰富多彩的水上拔河、水上背人、水上老鹰叼小鸡、抢鸭子等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五是全县各乡(镇)在节假日期间以乡镇文体站为中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暨××哈尼族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丰富了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日生活。

(五)加强业余训练网点训练建设,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一是依托业余教练利用寒暑假开设青少年篮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等项目的基本功培训活动,深受广大学生青年欢迎,同时也为我县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保障。二是重视业余训练网点建设工作,长期建有固定业余训练点(××一中训练篮球、文武中学训练田径、体育运动管理中心训练兵乓球),积极做好赛前训练和集训工作,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员经常深入网点进行技术指导。三是积极实施文化体育人才培养工程,注重培养社会体育人才及各类体育项目教练,建立体育人才库,为进一步开展体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坚持以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认真抓好选才、育苗、启蒙和基础训练工作。五是在7月份普洱市第二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县代表队喜获金牌9枚、银牌6枚、铜牌5枚,并取得了金牌总数并列第二、奖牌总数第三、团体总分第四的优异成绩。六是在2009年全市“体彩杯”篮球运动会中,××县代表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体育精神,最终荣获男子组冠军、女子组第四名的优异成绩,首次在市级篮球运动比赛中荣获第一的好成绩,为我县篮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承办省市各类赛事,促进全县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一是“浩沙杯”2009年全国万人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云南分赛场暨2009年云南省健美操锦标赛于7月在××胜利举办,共有全省各州市26支代表队、390余名队员参加,赛事举办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优越的硬件设施及成熟的大赛组织能力。二是5月成功承办了普洱市“体彩杯”篮球运动,共有全市8县1区的18支代表队参赛,比赛场面精彩,组织安排有序,观众热情文明,裁判公正准确,各代表队充分发扬了团结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推动了我县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持续开展。三是云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秋千项目布点工作稳步推进,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完成了场地平整、器材翻新、安装。四是积极配合县老年协会做好全市老年运动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七)规划先行,积极推进全县体育工作向前发展。根据我局制定的《“十一五”体育工作规划》和《全县文化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实施四大工程(“文化活农”工程、“文体精品”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文体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走政府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的道路,全面促进了全县体育工作的发展。学校体育:一是全县各类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各中学、完小和中心小学配齐专职体育教师。坚持每天两操,其中××二中实施“大课间”(即舞蹈、健美操、广播操为一体的课间活动)。每周安排3次课外活动,保障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各学校每年六一、元旦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及其他单项比赛,达到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和竞赛的时间要求。老年体育:老体协现有固定活动场所4处,会员3000余人。每年元旦、三八、五一、国庆、敬老节、春节等坚持开展门球、地掷球、泰迪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剑、木兰扇、中老年保健操、健身舞、健身气功等体育活动。目前,正积极筹备全市老年运动会在我县的召开。职工体育:2009年,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派出教练协助县委组织部、县公安局、县广电局参加全市各系统篮球运动会,均取得优异成绩。

(八)开展基层党员互助共建扎实有效。为纪念党的88岁生日,我局积极开展建党88周年纪念及互联共建活动。对挂钩点新安乡邓空村本着“挂真情、扶真贫”的原则,深入村民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并带去了文体局捐助的基层党员活动经费。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文体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团队精神与爱岗敬业精神。

二、2010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一是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县委抓整改落实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努力形成系统上下合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使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引领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掌握全会精神的基本内容,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面向基层、集约用地、节约资源的原则,以村为重点,以就近方便、灵活多样、安全适用,管理规范为原则,建设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网络。积极推进我县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乡镇文体站建设项目的实施,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加强体育场地的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一要牢固树立管理意识,依法强化管理职能,充分发挥体育场地及赛事场地在赛事活动中的功能作用,服务于体育人群。二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运动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三要加强与外界体育组织的联系,积极开展交流和组织参加体育竞赛。四要充分调动各体育协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职能,改善工作方法,变“办”为“管”,在完善手续,建立制度的同时,指导、协调、支持好各协会开展工作。

(四)加强业余训练和秋千布点筹备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好假期青少年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的业余训练,积极组队参加省、市举办的各项运动赛事。二是做好云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及普洱市第三届中学生篮球运动会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等各项准备工作。三是积极筹备好全省民运会的秋千布点工作,以完善的设施,一流的服务迎接全省民运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