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竞聘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线路工程中通过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建设一张安全性高、运行良好、支撑多业务的光纤传输网络,提高了传输信号整体质量降低维修率,为公司拓展数字电视、CableModem业务、ATM数据业务提供有力保障。
工作目标
1、建设力度:根据公司网络发展速度并结合规划设计院提供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完成主城区每年新、扩建光缆线路约430公里建设目标,实现分公司光缆网络500户密集光节点的网络布局。
2、SDH传输线路:为完善SDH网络中秀山和城口的传输安全,按公司的统一安排在2006年完成线路工程实施。
3、成本控制:实现主城区线路工程建设费控制在1.1万/公里以内,SDH线路工程建设费控制在2万/公里范围内。
4、质量和安全: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不出现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按公司颁布的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对线路工程中各环节的综合管理,完成年度计划、工程立项、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工程决算、工程移交等相关工作。
实施方案
1、人员职责分工:工程科(线路)现有人员共3名,承担主城区7个分公司线路工程的管理和区县SDH干线的改、扩建工程。根据线路工程的特点,拟定人员分工如下:
(1)工程项目主管1人:负责线路工程年度计划的编制,完成工程立项报批手续,负责工程项目的安排和协调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掌握工程进展和预算使用情况,协助部门领导对线路工程的管理。
(2)工程项目代表2人:检查各项线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帮助和指导工程随工人员(由分公司委派)的工作,完成工程验收和工程量的核算,工程资料的整理和归档,收集和反馈分公司的线路工程建设相关信息。
2、工作方法:依据线路工程建设特点,现将工作中的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制定线路工程投资计划,由计划财务部审核,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年度建设投资计划。
(2)根据年度投资计划,编制线路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大型工程需申报部门同意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完成工程立项。
(3)工程建设部委托规划设计院组织光缆线路施工图设计,工程项目代表对设计进行审核,对大型项目设计开施工设计审查会,审查会由工程建设部组织规划设计院、运行维护部、计划财务部、分公司参加评定,依据评审结果确定工程设计方案。
(4)组织线路工程的施工入围队伍招标。严格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和《通信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规定》、广电集团下发的“渝广台发(2005)100号”通知精神组织招标工作。
(5)施工阶段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的处理、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签证和材料质量的检查工作,施工单位必须配合现场代表做好随工监督工作。
(6)每月组织一次对在建工程质量检查,在每月25日前将检查结果形成一份《线路工程质量检查报告》报部门审核并抄送分公司。
(7)工程中涉及影响信号传输的环节,由工程建设部向运行维护部提交机房和网络割接操作申请。运行维护部下达调度通知书,施工单位必须在通知要求的时间内完成。
(8)工程进度实行周报制,施工单位按时将本周工程进度情况汇总后请现场代表签字确认,报送工程建设部。
(9)工程验收采用初验+终验的方式,工程在2次验收都通过后才能向运维部办理移交手续。
一、基本情况
兰考县葡萄架乡赵垛楼村位于距兰考县城24公里、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南部,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生前树立的“四面红旗”之一,“赵垛楼的干劲”曾在20世纪60年代响彻全国,激励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和信心。现在的赵垛楼,把“赵垛楼的干劲”进一步延续和发扬,在脱贫致富的攻坚战中,成为了焦裕禄精神发扬和传承的代表。全村辖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94户,1420人,耕地面积1907亩。村主要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近年来该村陆续扩展产业园的规模,劳务输出也逐渐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两委班子健全,党员25人。
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18人,2014年脱贫24户88人,2015年脱贫55户180人,2016年脱贫8户29人,2017年脱贫3户7人。
二、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自然环境约束。赵垛楼村在乡政府东南5公里处,与考城镇搭界,受自然环境条件约束,没有农业支柱产业,畜牧养殖业很少,没有工业企业,农民经济收入始终无法提升。究其贫困原因是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种田知识,无支柱产业支撑。
(二)没有超前思想。贫困户有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市场经济效益观念,不懂赚钱途径和经商理念。村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又不学技术,没有项目投入、不懂改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而迟迟迈不进设施农业、装备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大门,也就自然形成了农户经济薄弱,收入不理想。
三、脱贫计划
1、2019年,完成贫困户走访调查,了解基本情况,为村里道路做好规划,完成村内主干道的铺设工作,达到群众出门不踩“泥水路”的标准。帮助有头脑,敢干事的贫困户发产小型产业。
2、继续发挥众庆种植合作社带头作用,让一部分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年底分红利,增加收入。让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在村内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达到增收目的。
3、扩大种植、养殖业,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养殖、种植规模,增加收入。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促进扶贫项目的长远发展,完善推进。
4、加强村民文化素质教育,改变群众生产、生活观念,利用好优势,重点发展短、平、快产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入再发展,争取一定项目资金,引导农户实施,切实改变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5、对贫困户居住的危房进行分批改造或重建,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落实“五不五有”政策,改善贫困户家庭生活基本面。
6、力争剩余兜底户、五保户通过增加收入,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的情况下,稳定脱贫。
四、脱贫措施
(一)贫困户达到的脱贫效果
通过政策实施,使贫困户达到有干净水吃、穿衣不愁,吃饭不愁,住房不愁,学生教育有保障,业余生活丰富,精神面貌到全面改善。
(二)贫困村达到的效果
1、通过政策措施,实现贫困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内各条道路实现全硬化,户户通自来水,家家有电用,看上有线广播电视,让群众的精神生活充满活力。
2、产业发展:继续大力发展果蔬大棚,种植大棚达到100余座,形成产业园区,年产生经济效益达100万元左右。
3、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有农家书屋、锻炼身体体育器材、有文化活动广场、政策宣传栏、丰富业余生活。
4、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民展,入股合作社,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行年底根据效益分红利制度,预计入股的贫困户年底能分红利2000余元。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领导,建立村脱贫领导小组,由乡领导任组长,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为成员的脱贫工作小组,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发挥党员、村民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和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建设,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项目建设力度,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建设资金要捆绑使用,从人、财、物上给与大力支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经济发展的覆盖范围。
(一)工作思路
2016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抓住云南桥头堡及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做大蛋糕、找准平台、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合力推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片区开发重点,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不断改善贫困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易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目标任务
全年争取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以上,实施整村推进、安居工程、产业扶贫、老区开发等扶贫开发项目10个以上,基本解决1620户6000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三)主要措施
1、抓好项目争取。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千方百计争取各类扶贫项目,为贫困地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一是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认真把好项目的审查、立项关,积极储备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各类扶贫项目库;二是做好项目规划,把争取十街彝族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作为重点工作,加大力度,积极争取,力争在2015年—2016年度实施;三是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安居工程、老区建设等项目;四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扩大扶贫到户贷款规模,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五是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统筹政策,整合资金,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2、全力组织实施。重质量、强管理,继续认真执行扶贫项目管理各项制度,采取强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认真落实项目:一是多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重点做好浦贝彝族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确保实施效益;二是认真组织安居工程、产业扶贫等项目的实施,克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抓好信贷扶贫项目实施,不断增加群众增收渠道。在项目实施中:继续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建设招标邀标、公告公示、资金管理、项目验收、绩效考核等制度;认真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继续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完善项目管理,规范建设;强化扶贫项目质量管理,加强监管,确保建设质量;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报账制,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审批、拨付、报账程序;完善项目移交手续,建立移交制度。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