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争取领导、精心组织,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格局

一是及时向市委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市委书记邓永俭两次听取汇报,并多次在全市会议上提到“工岗快递”工作,为各级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支持,此外,还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顾问,团市委书记为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领导小组加强对工岗快递工作的领导;二是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宣传、外联、内调、组织输送等不同任务,明确了版权所有各成员的责任和目标,以服务为切入点,确定了从抓好信息、培训、输送、维权、服务这五个环节入手,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名,安置城镇下岗失业青年和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名的目标任务。三是确定了叶县、鲁山为农村青年劳务输出龙头带动县,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提出“输出一人,带出一村;输出一村,带动一方”的工作思路。截止目前,叶县、鲁山输出人以上的村达到个,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建立青年创业见习基地。确立了国家、省、市级青年文明号如新华机械厂、友好旅行社、永威皮鞋厂等家民营企业为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先后安排余人到该基地见习就业;四是实行旬报和周例会、月例会制度,加强督查。由于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明确的目标任务,使我市“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得到了强力推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气势,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扫清思想障碍

首先、澄清底数。“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在我市实施后,团市委在个县(市)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摸底,较准确地掌握了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包括剩余青年劳动力的数量、性别、年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流动特点、组织化程度等,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二、加强宣传。团市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宣传优势,利用第一季度在全市开展的“情暖乡亲,青年助农”活动的现场、科技大篷车及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通过宣传一些外出务工致富成才的农村青年典型,广泛宣传外出务工对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营造“务工有为,务工光荣”的良好氛围。还特别针对部分农村青年有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陈旧观念,积极进行说服引导,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树立早出早富,晚出晚富,不出不富的意识,提高了广大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其三、针对用工单位的招工意向、岗位特点和技术要求,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正确引导,实现从盲目性外出到针对性外出,从体力型务工到智力型务工的转变,切实做到输得出、占得住、挣得钱。

其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抓住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选拨名优秀青年到农村任“村官”的有利时机,首先在这些优秀青年中营造劳务经济造福一方的氛围,使外出农村青年能得到当地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从而使他们安心在外地工作。

其五、尝试在一些地方建立劳务用工信息库。郏县团委充分利用县驻各地招商工作队、劳务输出信息员、劳务经纪人等社会力量,广泛采集用工信息,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建立充实劳务用工信息库。截止月底,劳务用工信息库共收集用工岗位个,输出务工青年多人。

三、借助外力,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务工青年的综合素质

我们始终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借助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一是抓好订单培训。依托河南省质量工程技术学院、市技校、市团校、市增彩电脑学校等学校的师资力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下到县乡免费巡回教学。鲁山团县委与当地最大的“海燕礼仪中心”、县“西关服装裁剪学校”等联系,对广大青年进行技能培训,既方便了广大青年找工作,也为用人单位输送了合格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团组织已与北京、广州、湖北等地的家企业达成用工岗位协议,以“定向培养”的方式,培训适合企业需要的劳动力人。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针对部分青年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较差的问题,团市委和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把技术培训作为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来抓,对农民工进行不同岗位、工种的文化、法律、技能培训。×月×日,在湛河区曹镇乡的邢铺村,由团市委和农广校组织的流动培训站正式成立,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受到培训服务。汝州市的职业中专、郏县的农民就业培训学校、叶县的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新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都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还与市劳动就业局联合,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强化对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或社区待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上半年,依托这些培训组织共培训外出务工青年和下岗青年人。

三是做好综合素质培训。在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务工常识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着重增加了道德礼仪,安全、卫生常识及法律维权等内容,重点强化品德修养培训和纪律观念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是建立证书制度。我们还充分发挥各类资质评定机构的优势,做到不培训不发证,不发证不输出提高务工青年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强了青年农民的择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

四、掌握规律,健全制度,有效促进岗位成功对接

我们深知,能否实现岗位对接是能否落实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的最重要的环节。宣传、培训都是岗位对接的铺垫,为了提高对接成功率,我们遵循劳动力市场规律,以定向培训、信息、(现场招聘、政策引导等形式,引导青年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就业。

——定向培训。通过与输入地团组织联系,了解当地企业用工信息,如用工数量、技术要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实现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的成功对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已向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苏州等地输出青年务工人员多名。

——信息。我们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市职业技术中心协调,每周六在市华诚大厦一楼大厅组织劳动用工、劳务输出信息,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的信息办法,使青年有了更多、更主动的选择空间。

——现场招聘。今年月中旬,我们组织外地驻平单位、部分外地客商、青企协会员单位、部分青联委员所在单位共多家企业,召开现场招聘会,各县(市)区青年踊跃参与,当场签订就业意项多人次,实现了企业与青年的直接对接。

——政策引导。我们利用劳动部门对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有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的政策,积极协调社区腾岗,把保洁、保安、保卫、保绿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给我们的下岗失业待业青年。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动员全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贫困县、支援西部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成才,月初,我们有名大学生被输送到新疆支援西部建设,服务贫困县的大学生也报名踊跃,目前正在抓紧组织。我们还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动员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岁以下青年到农村担任“村官”,其中多名为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多名青年的就业问题,更主要的是也为我们加强基层团的组织建设提供了人才基础。

五、完善机制,加强维权,帮助外出务工青年解除后顾之忧

团市委围绕外出务工青年的五个希望,即希望家中农活有人帮,希望能及时准确掌握劳务信息,希望正当权益得到保护,希望外出之后有组织管,希望社会保障能跟上。针对这些后顾之忧,团市委版权所有重点搞好维权服务,全力解除外出务工青年的后顾之忧。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在外出务工青年较多的民营企业普遍建立团组织,在市区务工青年较集中的社区建立青年中心,提高外出务工青年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已建立民营企业团组织个,社区青年中心个,农村青年中心个,发挥了较好的服务作用。

二是以“伸出援助之手,献出慈爱之心”为主题,组织市区团员青年向法律援助中心捐款,用于援助权益受侵的贫困务工青年,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捐款行动共筹集资金万元,保证了援助中心的正常工作。

三是给外出务工青年发放联系卡,设立法律援助热线,重点围绕务工青年的工资发放、工作时间、劳动安全、伤残赔偿、困难帮扶等方面提供义务服务和维权保障。今年,我们共协调有关部门受理务工青年权益维护案件起,受益务工青年达多人,切实维护了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四是为外出务工家庭搞好志愿服务,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建档立卡,通过团队组织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扶养交往关系等,给予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帮助,切实保证“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麦收时节,团市委成立了支志愿助农服务队,为外出务工困难家庭帮收、帮种余人次。

以上是平顶山团市委在工岗快递转移就业方面的一些做法,半年多来,通过全市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更大范围地拓宽下岗失业青年的创业、就业渠道,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务工青年的知识技能、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增加劳动收入、有效地保护合法权益等问题,有待我们去做大量的工作。结合半年来的工作实际,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⒈要联动,不要单干。解决城市下岗失业青年就业和转移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他们有一定的阵地优势,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有一定的网络基础。更有国家专门的政策扶持。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现有的资源优势,由他们“专用”变为我们“共用”。上半年我们从三个层面切入,变共青团单干为全社会联动。一是紧追不放。多次与司法、劳动、人事、工商、财政等部门结合,了解政策,摸清实底,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上半年共争取培训项目个,培训多人。二是借鸡生蛋,我们依托电大、技校、农干校等社会资源,建立了个培训基地,下半年继续扩大合作面,力争年底建成个基地,并逐一挂牌,使其成为共青团开展培训、就业信息的场所。三是内部挖潜。动员青联、青企协、青年文明号及各类青年典型的力量,创造就业岗位,帮扶青年创业。月份在十杰青年、新华机械厂厂长陈西平的倡议下,创建了个创业见习基地,共安置下岗青工多人上岗见习。社会联动有效地推进了工岗快递转移就业的全面实施。

⒉要创新,不要等靠。活动初期,大部分团干感到无从下手,一没就业岗位,二没资金支持,三没成功经验,四是没培训师资,出现了等岗位、等资金、等政策的现象,工作一时曾搁置不前。活动领导小组经过反复研讨,确立了抓宣传、抓信息、抓培训、抓维权、抓服务的工作方法,聘请市委副书记做顾问,确立鲁山、叶县为青年劳务输出龙头带动县,建立青年外出务工见习基地,成立青年助农服务队,为法律援助中心捐款,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给予生活、学习、心理上的帮助等项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使“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在全市迅速推进。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15日,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410,完成年目标3000人的 113.6 %;实现新增转移就业收入 5867.57万元,完成年目标4000万元的 146.68 %;组织技能培训943人,完成年目标任务905人的104.2%,创业培训105人,完成目标任务105人的100%;举办了“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春风行动”等6场现场招聘会;持续加大对口帮扶工作力度,累计提供寻甸县就业岗位 15531 个,累计转移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就业 1550人,完成目标任务1400人的 110.7%,其中建档立卡 1310人,完成目标任务1120的116.96%。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管理和动态更新。

为进一步真实准确的掌握西山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不断完善信息系统数据录入更新。年初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为及时调查了解西山区农村劳动力返乡返岗情况,紧急召集全区58名农民信息员加入微信群,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基础信息调查,在人员无法入户调查情况下,以 “手机APP”、电话、QQ邮件等方式,对辖区返乡务工人员情况进行调查,并每日及时通报进度,按照省市级要求,于3月底全面完成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5月28日,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核实跟新农村劳动力力资源实名制数据库相关信息的通知》要求,西山区再次组织58名农民就业信息员及各街道办事处农促就业专干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数据的核查、修改、更新,确保6月30日全面完成《云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农村劳动力子系统》全库人员信息核实更新。

(二)应对疫情,创新招聘模式,大力开展线上招聘服务。

西山区原计划于2020年1月上旬至3月中旬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 “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系列招聘会活动。1月14日西山区就业局在西山区海口街道举办了2020年“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 “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现场招聘会。有10家辖区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400余个,当天进场求职共计1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0人,免费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多份。

疫情发生后,区就业局第一时间暂停2020年的春风行动、百日行动等大型招聘活动,大力开展线上招聘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大力推送岗位信息和就业创业政策。依托农民信息员微信推送“就业彩云南”、“昆明智慧就业”“西山人社”等信息平台,通过这些线上渠道加大用工岗位的推送和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同时以微信方式西山区复工企业急需的一些招聘岗位,帮助农村劳动力在家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实现线上查询就业岗位,了解创业政策,电话咨询完成就业招聘。将企业复工和农民工就业连接起来,不间断提供就业服务。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共岗位信息12848条,点击次数超过560次,预计为200人提供了线上推荐服务。

(三)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促就业。

为进一步做好我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组织适合于一类项目的群众参加培训,根据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如育婴员、美容师、茶艺师、保健按摩师等适合当地生产发展的培训专业引导群众自主创业发展,围绕社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把老百姓需要的培训送到家门口。真正实现送培上门把培训效果和致富增收紧密连续在一起,发挥培训的指导作用。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及返乡农民工、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重点开展不少于10天的创业培训。截止2020年12月15日,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943人。

(四)大力开展区级创业创新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引导和鼓励更多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乡村振兴,按照《昆明市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西山区农村劳动力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西人社通〔2019〕31号)文件,西山区开展区级农业创业园、农业创业示范村、创业之星的创建。年初经过广泛的宣传动员、项目申报、现场调研,对昆明耙齿山农业创业园、昆明黑箐水果种植创业园、西华社区古莲小组农业创业示范村、团结的两名创业之星五个申报项目进行创建。在创建过程中积极给予创建项目业务指导,开展了创业培训、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组织导师帮扶等活动,9月9日至10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由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工信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区劳动就业服务局相关工作负责人组成的评审小组,深入到五个创建项目场地进行评审。评审小组按照评审流程,听取汇报、查阅台账、核实原始凭据、实地勘查种植项目,逐一对创业项目进行了考评验收。

海口街道的西华社区古莲小组进行创业示范村的建设,创业氛围浓厚,创业环境良好,社区牵头成立了三个农业合作社一个协会,10名村干部9人带头创业,以草莓等果蔬种植为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村总户数369户,创业户数120户,创业人数230人,带动就业人数460人,村民创业热情高涨,带动经济效益效果明显;云南耙齿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农业创业园,以果林种植为主,农林业为载体的观光体验型的农业创业园,种植面积1000多亩,建成400余亩的樱桃园、200亩的李园、400亩桃园,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60多人就业,对周边经济带动较大;昆明黑箐水果种植有限公司建设的农业创业园,以苹果种植为主,种植面积达150亩,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53人就业,具有良好的创业示范带头作用。两名创业之星--云南丘山农副产品种植有限公司法人孙成都,创建的云南丘山农副产品种植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花卉、蔬菜种子生产及销售,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达286多人,年营业收入达390多万元.累计培训800多名周边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动业绩非常显著。昆明市山之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严芝,是蔡家社区的农户创业带头人,承包100多亩土地种植核桃,魔芋,带动周边30多人就业,每年创造经济价值100多万元,带动创业就业成效显著。经评审,最终得出全部考核为合格的评审意见,圆满完成了这次创建项目评审。按照文件精神分别为五个创建项目落实了一次性补助,这些创业项目将进一步推动西山区乡村振兴。

(五)举办6场现场招聘会,加大对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帮扶。举办现场招聘会一直是主城区精准帮扶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今年1月19日上午,西山区就业局组织云安会都、中石油,一心堂药业等8家企业,携带客房服务、辅警、卫生保洁、机电操作等732个就业岗位,到寻甸县甸沙乡召开现场招聘会。当天甸沙乡组织“三下乡”活动,组织了约150多名农村劳动力参加了活动和招聘会,现场达成意向共11人,取得良好的招聘效果。

后来疫情爆发,西山区就业局第一时间暂停2020年的春风行动、百日行动等大型招聘活动,也暂停了对寻甸县的现场招聘活动,先后分三次,提供寻甸县5711个岗位信息,通过寻甸县农民信息员工作群岗位信息,以微信联系方式开展转移就业人员和岗位的匹配,疫情期间不间断提供岗位推荐服务。2020年3月24日,西山区就业局带辖区7家用人单位工作人员赶到功山镇,利用赶集的时机开展了现场招聘,招聘会现场提供了1210个岗位,为几十位老乡进行了岗位推荐,达成意向约11人。3月25日,西山区再次组织用工企业深入寻甸羊街,举办了现场招聘会,当天达成意向8人。4月3日,西山区再次组织辖区八家用工企业,携4780个岗位信息深入到寻甸县先锋镇举办现场招聘会。当天的招聘会得到市级的高度重视,市就业局万正文局长、谢承先副书记亲自参与并做了动员讲话,进场参加招聘会的当地农村劳动力近500多人,初步达成意向23人。4月21日,西山区组织辖区13家用工企业,携1252个岗位,深入到寻甸县倘甸镇举办精准帮扶、沪滇劳务协作暨易地搬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招聘活动共吸引当地群众400余人参会,初步达成意向21人。

(六)引入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把帮扶工作下沉到被援助各乡镇社区。为充分发挥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优势资源,帮助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西山区制定奖励措施,拿出扶持资金,对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给予职业介绍补贴。3月24日,西山区就业局带领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昆明厚致百盈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在寻甸县就业局的帮助下,与功山镇的16位农民信息员及劳务经济人进行了座谈,并与之签订劳务合作意向书,明确合作的内容和具体操作办法,由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帮助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向省外及昆明主城区现实有组织输出。4月3日,再次组织西山区另一个合作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昆明玄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深入寻甸县先锋镇,与乡镇分管领导和9名农民就业信息员进行座谈,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有组织化转移输出。

(七)继续在寻甸县贫困村开发乡村公共服务性岗位安置特殊困难就业人员。

继续做好寻甸县部分“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等转移困难人员的就业安置,2020年西山区计划投入资金120万元,用于在寻甸县开发乡村公共服务性岗位安置220人,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特殊困难人员的就业难题。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技能培训为手段,以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为宗旨,坚持成功人士引导、重点村组突破、就近就地转移、优质高效服务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服务,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的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公平对待,强化服务。

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使城乡劳动者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工充分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2统筹兼顾,合理引导

在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要以围绕新农村建设为主体,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形成三业并举的格局,合理转移劳动力就业。

3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结合我镇实际,各村根据各自情况,形成切合自身实际的火补,建筑,服务等具有各自传统优势的劳务输出方式。

二目标任务

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新增0.3万人,达到1.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80%以上。返乡创业人数达到6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达到2万人次。年收入达到22500万元,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以上,达到4120元以上,年增长10%以上,加快实现农民收入向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转变,为农民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打下基础。

三具体实施

(一)做好异地输出转移就业。

发挥益店火补品牌效应,扩大火补产业,巩固在外火补创业人员,充分带动想外出务工人员,走以个人带动组,以组带动村,以村带动全镇,形成规模,壮大产业,做亮品牌,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扩大就近就地就业规模。

围绕县上提出的“三大战略”目标为契机,培训高技术的汽车零部件加工人才,就近在蔡五地区就近就业;鼓励进一步以餐饮业为主加大去县城就业创业力度:以建材工业园为依托,进一步做强编织,运输,餐饮,建筑等产业。充分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三)充分发挥商贸经济优势。

以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东北片商贸重镇为目标,以百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围绕镇区为中心,进一步发挥商贸经济优势,加大基础建设力度,扩大农贸市场规模,改造益锋北街市场模式,新增开门面房220间,摊位300个,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1000人。

发展坊家什子,镇西门口,永新官庄路口,宋村王家路口,南官庄路口五个小型商贸园区,新开发商铺20个,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50人。

(四)支持农民自主创业

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家庭创业,自主创业。引导返乡人员从事交通运输,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物流服务等行业发展,进一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五)完善培训体系落实扶持政策

开展各项有关农民增收的技能培训活动,按照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原则,以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安置一人为目标,加大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联系,形成各级各类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和法律意识,市场竞争意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上成立专门的劳务输出机构,形成领导,部门,人员,责任,措施,工作六落实,统一协调,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落实专门人员,

(二)健全工作体系

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服务机构,搞好协调组织和服务工作,以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服务就业为宗旨,扩大各种就业渠道,增加各种就业机会,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为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调研实践,全面推进全区水电移民工作。按区委的安排部署,近日,区移民局组织党员干部对我区当前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移民资金及档案管理、移民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箐门口水库、景洪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等移民点和**镇、龙潭乡、**乡、**港镇进行调研,就蹲点调研,并就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影响和制约我区移民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移民安置总体任务和年度计划完成情况

我区当前水利水电移民安置工作涉及景洪、糯扎渡两个大中型水电站和区内大中河、箐门口以及区外炉房、蒿枝坝(昭通迁入)等大中型水库。

(一)景洪水电站。根据《景洪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报告实物指标及移民安置规划》(审定本),我区景洪水电站建设征地规划水平年移民搬迁安置人口1754人。现已完成了库区、失稳区移民搬迁安置219人。20xx年度需完成大营盘383人、七星岩325人的搬迁安置任务。

(二)糯扎渡电水站。根据《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报告实物指标及移民安置规划》(审定本),我区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规划水平年移民搬迁安置人口6280人。现已完成了施工区、提前征用区、围堰截流区等移民搬迁安置1220人。20xx年度需完成多渠道安置库区移民方案编制工作。

(三)其它水库。从20xx年始逐年落实大中河、箐门口以及炉房、蒿枝坝等大中型水库移民2315人后期扶持政策20年,包括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兑付及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大中河等水库20xx年第三季度至20xx年第二季度后期扶持资金的兑付工作。

二、移民安置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根据景洪、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景洪水电站共规划建设大营盘、七星岩、蚌塘、南夺、冬谷田三期5个安置点;糯扎渡水电站共规划建设冬谷田、南岛河、整碗、龙潭、大沙坝、三棵桩6个安置点。

(一)景洪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大营盘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287.818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967万元。

2.七星岩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水利设施、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898.733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老普地箐水库工程建设,投资357万元。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75.9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人畜饮水、对外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175.97万元。

4.蚌塘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规划生产安置107人(蚌塘村民小组30人、中队77人),实施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94.93万元。现已完成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14万元。生产用水工程因大中河干渠建设未启动未实施。

5.南夺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原规划对六队的33人进行生产恢复,现针对移民意愿,已取消了该安置点。

(二)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冬谷田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711.946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建设,共投资711.946万元。

2.南岛河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河道改造、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139.0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河道改造、厕所、村内供电供水等项目建设,共投资753万元。

3.整碗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868.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整、文化室、厕所、人畜饮水、对外交通、供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共投资606.97万元。

4.龙潭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现已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厕所、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6084.93万元。

5.大沙坝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97.35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厕所、供电、人畜饮水等项目建设,共投资152.23万元。

三、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

(一)景洪水电站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移民生产资料原规划共需配置水田402亩、产业地2127亩、旱地812.5亩、林地1625亩,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大营盘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4亩、产业地5亩,规划安置383人共需流转水田153.2亩、产业地1915亩。根据移民恢复生产需要和**港镇橄榄坝村实际情况,采取移民自行流转和政府统一流转相结合的办法恢复群众生产,现已流转产业地(橡胶)40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800万元。水田因移民不同意用土地补偿费进行改造,无法进行配置。

2.七星岩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6亩、旱地2.5亩、林地5亩,规划安置325人共需流转水田195亩、旱地812.5亩、林地1625亩,现已流转园地350亩(用于改造为水田),投资170万元,计划开垦为水田195 亩。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安置移民属生活安置,不配置生产资料。

4. 蚌塘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65亩、产业地1.98亩,规划安置107人共需流转水田53.5亩、产业地212亩,采取群众自行流转的方式恢复生产。

5.南夺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1.17亩,已采取群众自行流转的方式恢复生产。

(二)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移民生产资料原规划共需配置水田2542亩、旱地5509亩、菜地290亩、林地13375亩,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冬谷田移民安置点:冬谷田一、二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安置糯扎渡水电站施工区南帕河村民小组移民248人,属生活安置,不配置生产资料,移民仍回老寨子耕种田地。

2.南岛河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7亩、旱地1.5亩、林地 4亩、菜地0.1亩,规划安置556人,共需流转水田389亩、旱地834亩、林地2224 亩、菜地55.6亩。已流转水田442.93亩、菜地27.9亩。

3.整碗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7亩、旱地1.5亩、林地5亩、菜地0.05亩,规划安置568人,共需流转水田397.6亩、旱地852亩、林地2840亩、菜地28.4亩,已流转水田475.72亩、旱地1080.97亩、置换林地 5000 亩。

4.龙潭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8亩、旱地1.7亩、林地4亩、菜地0.1亩,规划安置2065人,共需流转水田1652亩、旱地3510亩、林地8260亩、菜地206.5亩。已流转水田746.518亩、旱地2327.89亩、其它土地502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3329.497万元。

5.大沙坝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 0.5 亩、旱地1.5 亩,规划安置209人,共需流转水田104.5亩、旱地313.5 亩、林地51.6亩。已流转水田105亩、其它土地18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181万元。

四、移民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移民专项资金共分为农村移民补偿费、基本预备费和其它费用等。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为主要资金,包括移民搬迁补偿补助和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两大部分。我区移民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资金管理办法》,落实制度,强化监督,专款专用,保证了移民资金的规范管理和高效使用。

(一)移民补偿补助费支付程序。实物指标认证两榜公示无异议,移民局汇总材料逐级上报确认、核准后,个人和集体财产补偿补助费由区移民开发局拨付到相关乡(镇),由乡(镇)支付给移民个人(专户储存);土地补偿费统一用于安置区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后剩余土地补偿费由区移民局兑付给村民小组用于生产发展。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结束后,全部补偿、补助费由区移民开发局核实结算。

(二)移民工程款项支付程序。移民工程款项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财务决算和审计后支付的程序进行。所有项目须验收合格并经移民综合监理部审核和审计部门审计通过后进行结算,每个项目款项必须按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经监理部门、管理技术人员、区移民开发局分管领导等审核签字后,由局长审批支付。

(三)移民专项资金收支情况。截至20xx年2月,我区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44202万元,共支付37782万元。

1.景洪水电站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21061万元、支出17007万元。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移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费)拨入12774万元、支出10779万元;国有土地补偿费拨入1011万元、支出674万元(20xx年12月拨入区财政);**港防护工程建设费拨入6514万元、支出4814万元;专业项目费拨入454万元、支出348万元;基本预备费拨入141万元,支出140万元;其它费用(实施管理费)拨入167万元、支出252万元。

2.糯扎渡水电站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23141万元,共支出20775万元。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移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费)拨入22332万元、支出19698万元;基本预备费拨入336万元,支出210万元。其它费用(实施管理费)拨入473万元、支出867万元。

五、移民工程项目实施管理情况

(一)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根据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和结合移民安置区实际情况,由区移民开发局委托设计单位,对所拟实施项目进行设计,并将初步设计成果提交专家会议评审。

(二)工程项目上报核准。根据项目规划设计成果及专家评审结果,严格按照《**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实施项目核准办法》和《**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费使用审批办法》规定,认真做好项目的上报核准工作。

(三)工程项目组织实施。项目核准后,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组织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建设委托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监理公司负责监理,并请质检部门进行质量监督,完工后按要求进行初验和终验。根据项目归口管理规定,专业项目一律委托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如水、电、路、学校、卫生等。如在建的龙潭泡猫河水库工程委托区水务局建设,整碗小学扩容工程委托区教育局建设等。

(四)工程项目移交使用。工程项目建设竣工并通过验收后,由区移民开发局现场移交相关部门、移民村组管理使用,并履行移交手续。

六、档案管理情况

**区水电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始终严格按照《**省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云移局[20xx]7号)和《**省水电移民档案工作三个业务规范》(云移局[20xx]90号)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结合水电移民工作实际分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移民搬迁安置户专业档案、移民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档案和移民影像电子文本档案五大类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至目前共建立文书档案19卷、会计档案52卷、移民搬迁安置户专业档案289件,刻录影像光盘100盘,影像电子档案30000余张。移民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档案正收集整理归档中。由于诸多原因,移民工作实施初期部分档案资料缺失较大,目前正在搜集、完善和弥补。

七、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一)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xx〕1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及相关暂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xx]8号)精神,认真核定登记了我区20xx年6月30日前竣工的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共2135人,其中区内大中河水库409人、箐门口水库1440人,区外昭通炉房水库254人、其它水库32人;核定登记了我区景洪水电站移民后期扶持人口1102人。

(二)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兑付情况。20xx年第三季度至20xx年第二季度,市财政局、市移民开发局共下拨我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56.2万元,其中**镇1443人173.16万元,已兑付3人3600元,因箐门口水库移民身份界定工作未结束,1440人172.8万元的后期扶持资金暂未兑付;**镇2人兑付2400元;倚象镇27人兑付3.24万元;六顺乡663人兑付79.56万元。

(三)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情况。根据**省移民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做好大中型水库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的通知》(云移领办[20xx]31号文)要求,结合实际编报了《大中河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箐门口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和《景洪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大中河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348.6万元,箐门口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300万元,景洪水电站项目规划总投资358万元,分别包含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口粮田改造、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等。所规划项目待上级核准后实施。

八、影响移民安置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移民库区剩余资源处理政策未予明确,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相对滞后,已搬迁安置移民意见较大,返迁现象突出,移民安置点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二)新老移民政策更替和受“同地不同库”、“同库不同策”情况的影响以及现行移民政策难于全部解决移民人口指标、移民身份界定、补偿补助标准等实际问题,移民上访频繁,维稳形势严峻。

(三)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较迁出地大为减少,移民自身技能难于适应安置地生产发展要求,移民产业培植较为困难,移民生产生活恢复发展缓慢。另外,安置点土地流转过程中,经过收储和分配环节后,土地损失突出,造成今后无法结算。

(四)整体联动、上下互动的移民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更好的落实,归口解决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诸如组织建设、户口迁移、入学就医、扶贫帮困、生产发展等实际问题,更好的服务于移民群众。

(五)涉及移民安置工作相关乡(镇)党委、政府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对移民工作的主导作用,依据职责区分切实抓好相关工作落实。

(六)移民工作的协调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要积极与业主、设计、监理等部门沟通协调、互通情况、共商对策,及时解决好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促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七)糯扎渡、景洪水电站20xx年以前须直接完成7756人的搬迁安置和落实20年后期扶持政策,繁重的工作任务与移民工作机构缺编少员的现状极不相符,维持工作正常运行十分困难。建议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工作人员。

九、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移民工作的领导,全力推进移民安置工作。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为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调研实践,全面推进全区水电移民工作。按区委的安排部署,近日,区移民局组织党员干部对我区当前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移民资金及档案管理、移民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箐门口水库、**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等移民点和南屏镇、龙潭乡、云仙乡、**港镇进行调研,就蹲点调研,并就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影响和制约我区移民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移民安置总体任务和年度计划完成情况

我区当前水利水电移民安置工作涉及**、糯扎渡两个大中型水电站和区内大中河、箐门口以及区外炉房、蒿枝坝(昭通迁入)等大中型水库。

(一)**水电站。根据《**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报告实物指标及移民安置规划》(审定本),我区**水电站建设征地规划水平年移民搬迁安置人口1754人。现已完成了库区、失稳区移民搬迁安置219人。20xx年度需完成大营盘383人、七星岩325人的搬迁安置任务。

(二)糯扎渡电水站。根据《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报告实物指标及移民安置规划》(审定本),我区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规划水平年移民搬迁安置人口6280人。现已完成了施工区、提前征用区、围堰截流区等移民搬迁安置1220人。20xx年度需完成多渠道安置库区移民方案编制工作。

(三)其它水库。从20xx年始逐年落实大中河、箐门口以及炉房、蒿枝坝等大中型水库移民2315人后期扶持政策20年,包括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兑付及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大中河等水库20xx年第三季度至20xx年第二季度后期扶持资金的兑付工作。

二、移民安置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根据**、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水电站共规划建设大营盘、七星岩、蚌塘、南夺、冬谷田三期5个安置点;糯扎渡水电站共规划建设冬谷田、南岛河、整碗、龙潭、大沙坝、三棵桩6个安置点。

(一)**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大营盘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287.818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967万元。

2.七星岩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水利设施、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898.733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老普地箐水库工程建设,投资357万元。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75.9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人畜饮水、对外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175.97万元。

4.蚌塘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规划生产安置107人(蚌塘村民小组30人、中队77人),实施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94.93万元。现已完成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14万元。生产用水工程因大中河干渠建设未启动未实施。

5.南夺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原规划对六队的33人进行生产恢复,现针对移民意愿,已取消了该安置点。

(二)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冬谷田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711.946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建设,共投资711.946万元。

2.南岛河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河道改造、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139.0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河道改造、厕所、村内供电供水等项目建设,共投资753万元。

3.整碗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868.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整、文化室、厕所、人畜饮水、对外交通、供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共投资606.97万元。

4.龙潭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现已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厕所、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6084.93万元。

5.大沙坝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97.35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厕所、供电、人畜饮水等项目建设,共投资152.23万元。

三、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

(一)**水电站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移民生产资料原规划共需配置水田402亩、产业地2127亩、旱地812.5亩、林地1625亩,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大营盘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4亩、产业地5亩,规划安置383人共需流转水田153.2亩、产业地1915亩。根据移民恢复生产需要和**港镇橄榄坝村实际情况,采取移民自行流转和政府统一流转相结合的办法恢复群众生产,现已流转产业地(橡胶)40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800万元。水田因移民不同意用土地补偿费进行改造,无法进行配置。

2.七星岩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6亩、旱地2.5亩、林地5亩,规划安置325人共需流转水田195亩、旱地812.5亩、林地1625亩,现已流转园地350亩(用于改造为水田),投资170万元,计划开垦为水田195 亩。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安置移民属生活安置,不配置生产资料。

4. 蚌塘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65亩、产业地1.98亩,规划安置107人共需流转水田53.5亩、产业地212亩,采取群众自行流转的方式恢复生产。

5.南夺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1.17亩,已采取群众自行流转的方式恢复生产。

(二)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移民生产资料原规划共需配置水田2542亩、旱地5509亩、菜地290亩、林地13375亩,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冬谷田移民安置点:冬谷田一、二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安置糯扎渡水电站施工区南帕河村民小组移民248人,属生活安置,不配置生产资料,移民仍回老寨子耕种田地。

2.南岛河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7亩、旱地1.5亩、林地 4亩、菜地0.1亩,规划安置556人,共需流转水田389亩、旱地834亩、林地2224 亩、菜地55.6亩。已流转水田442.93亩、菜地27.9亩。

3.整碗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7亩、旱地1.5亩、林地5亩、菜地0.05亩,规划安置568人,共需流转水田397.6亩、旱地852亩、林地2840亩、菜地28.4亩,已流转水田475.72亩、旱地1080.97亩、置换林地 5000 亩。

4.龙潭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8亩、旱地1.7亩、林地4亩、菜地0.1亩,规划安置2065人,共需流转水田1652亩、旱地3510亩、林地8260亩、菜地206.5亩。已流转水田746.518亩、旱地2327.89亩、其它土地502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3329.497万元。

5.大沙坝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 0.5 亩、旱地1.5 亩,规划安置209人,共需流转水田104.5亩、旱地313.5 亩、林地51.6亩。已流转水田105亩、其它土地18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181万元。

四、移民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移民专项资金共分为农村移民补偿费、基本预备费和其它费用等。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为主要资金,包括移民搬迁补偿补助和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两大部分。我区移民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资金管理办法》,落实制度,强化监督,专款专用,保证了移民资金的规范管理和高效使用。

(一)移民补偿补助费支付程序。实物指标认证两榜公示无异议,移民局汇总材料逐级上报确认、核准后,个人和集体财产补偿补助费由区移民开发局拨付到相关乡(镇),由乡(镇)支付给移民个人(专户储存);土地补偿费统一用于安置区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后剩余土地补偿费由区移民局兑付给村民小组用于生产发展。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结束后,全部补偿、补助费由区移民开发局核实结算。

(二)移民工程款项支付程序。移民工程款项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财务决算和审计后支付的程序进行。所有项目须验收合格并经移民综合监理部审核和审计部门审计通过后进行结算,每个项目款项必须按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经监理部门、管理技术人员、区移民开发局分管领导等审核签字后,由局长审批支付。

(三)移民专项资金收支情况。截至20xx年2月,我区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44202万元,共支付37782万元。

1.**水电站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21061万元、支出17007万元。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移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费)拨入12774万元、支出10779万元;国有土地补偿费拨入1011万元、支出674万元(20xx年12月拨入区财政);**港防护工程建设费拨入6514万元、支出4814万元;专业项目费拨入454万元、支出348万元;基本预备费拨入141万元,支出140万元;其它费用(实施管理费)拨入167万元、支出252万元。

2.糯扎渡水电站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23141万元,共支出20775万元。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移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费)拨入22332万元、支出19698万元;基本预备费拨入336万元,支出210万元。其它费用(实施管理费)拨入473万元、支出867万元。

五、移民工程项目实施管理情况

(一)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根据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和结合移民安置区实际情况,由区移民开发局委托设计单位,对所拟实施项目进行设计,并将初步设计成果提交专家会议评审。

(二)工程项目上报核准。根据项目规划设计成果及专家评审结果,严格按照《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实施项目核准办法》和《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费使用审批办法》规定,认真做好项目的上报核准工作。

(三)工程项目组织实施。项目核准后,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组织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建设委托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监理公司负责监理,并请质检部门进行质量监督,完工后按要求进行初验和终验。根据项目归口管理规定,专业项目一律委托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如水、电、路、学校、卫生等。如在建的龙潭泡猫河水库工程委托区水务局建设,整碗小学扩容工程委托区教育局建设等。

(四)工程项目移交使用。工程项目建设竣工并通过验收后,由区移民开发局现场移交相关部门、移民村组管理使用,并履行移交手续。

六、档案管理情况

**区水电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始终严格按照《云南省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云移局[20xx]7号)和《云南省水电移民档案工作三个业务规范》(云移局[20xx]90号)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结合水电移民工作实际分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移民搬迁安置户专业档案、移民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档案和移民影像电子文本档案五大类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至目前共建立文书档案19卷、会计档案52卷、移民搬迁安置户专业档案289件,刻录影像光盘100盘,影像电子档案30000余张。移民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档案正收集整理归档中。由于诸多原因,移民工作实施初期部分档案资料缺失较大,目前正在搜集、完善和弥补。

七、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一)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xx〕17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及相关暂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xx]8号)精神,认真核定登记了我区20xx年6月30日前竣工的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共2135人,其中区内大中河水库409人、箐门口水库1440人,区外昭通炉房水库254人、其它水库32人;核定登记了我区**水电站移民后期扶持人口1102人。

(二)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兑付情况。20xx年第三季度至20xx年第二季度,市财政局、市移民开发局共下拨我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56.2万元,其中**镇1443人173.16万元,已兑付3人3600元,因箐门口水库移民身份界定工作未结束,1440人172.8万元的后期扶持资金暂未兑付;南屏镇2人兑付2400元;倚象镇27人兑付3.24万元;六顺乡663人兑付79.56万元。

(三)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情况。根据云南省移民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做好大中型水库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的通知》(云移领办[20xx]31号文)要求,结合实际编报了《大中河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箐门口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和《**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大中河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348.6万元,箐门口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300万元,**水电站项目规划总投资358万元,分别包含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口粮田改造、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等。所规划项目待上级核准后实施。

八、影响移民安置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移民库区剩余资源处理政策未予明确,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相对滞后,已搬迁安置移民意见较大,返迁现象突出,移民安置点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二)新老移民政策更替和受“同地不同库”、“同库不同策”情况的影响以及现行移民政策难于全部解决移民人口指标、移民身份界定、补偿补助标准等实际问题,移民上访频繁,维稳形势严峻。

(三)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较迁出地大为减少,移民自身技能难于适应安置地生产发展要求,移民产业培植较为困难,移民生产生活恢复发展缓慢。另外,安置点土地流转过程中,经过收储和分配环节后,土地损失突出,造成今后无法结算。

(四)整体联动、上下互动的移民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更好的落实,归口解决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诸如组织建设、户口迁移、入学就医、扶贫帮困、生产发展等实际问题,更好的服务于移民群众。

(五)涉及移民安置工作相关乡(镇)党委、政府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对移民工作的主导作用,依据职责区分切实抓好相关工作落实。

(六)移民工作的协调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要积极与业主、设计、监理等部门沟通协调、互通情况、共商对策,及时解决好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促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七)糯扎渡、**水电站20xx年以前须直接完成7756人的搬迁安置和落实20年后期扶持政策,繁重的工作任务与移民工作机构缺编少员的现状极不相符,维持工作正常运行十分困难。建议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工作人员。

九、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移民工作的领导,全力推进移民安置工作。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为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调研实践,全面推进全区水电移民工作。按区委的安排部署,近日,区移民局组织党员干部对我区当前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移民资金及档案管理、移民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箐门口水库、景洪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等移民点和**镇、龙潭乡、**乡、**港镇进行调研,就蹲点调研,并就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影响和制约我区移民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移民安置总体任务和年度计划完成情况

我区当前水利水电移民安置工作涉及景洪、糯扎渡两个大中型水电站和区内大中河、箐门口以及区外炉房、蒿枝坝(昭通迁入)等大中型水库。

(一)景洪水电站。根据《景洪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报告实物指标及移民安置规划》(审定本),我区景洪水电站建设征地规划水平年移民搬迁安置人口1754人。现已完成了库区、失稳区移民搬迁安置219人。20xx年度需完成大营盘383人、七星岩325人的搬迁安置任务。

(二)糯扎渡电水站。根据《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报告实物指标及移民安置规划》(审定本),我区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规划水平年移民搬迁安置人口6280人。现已完成了施工区、提前征用区、围堰截流区等移民搬迁安置1220人。20xx年度需完成多渠道安置库区移民方案编制工作。

(三)其它水库。从20xx年始逐年落实大中河、箐门口以及炉房、蒿枝坝等大中型水库移民2315人后期扶持政策20年,包括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兑付及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大中河等水库20xx年第三季度至20xx年第二季度后期扶持资金的兑付工作。

二、移民安置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根据景洪、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景洪水电站共规划建设大营盘、七星岩、蚌塘、南夺、冬谷田三期5个安置点;糯扎渡水电站共规划建设冬谷田、南岛河、整碗、龙潭、大沙坝、三棵桩6个安置点。

(一)景洪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大营盘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287.818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967万元。

2.七星岩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水利设施、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898.733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老普地箐水库工程建设,投资357万元。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75.9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人畜饮水、对外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175.97万元。

4.蚌塘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规划生产安置107人(蚌塘村民小组30人、中队77人),实施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94.93万元。现已完成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14万元。生产用水工程因大中河干渠建设未启动未实施。

5.南夺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原规划对六队的33人进行生产恢复,现针对移民意愿,已取消了该安置点。

(二)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冬谷田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711.946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建设,共投资711.946万元。

2.南岛河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河道改造、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139.0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河道改造、厕所、村内供电供水等项目建设,共投资753万元。

3.整碗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868.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整、文化室、厕所、人畜饮水、对外交通、供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共投资606.97万元。

4.龙潭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现已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厕所、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6084.93万元。

5.大沙坝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97.35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厕所、供电、人畜饮水等项目建设,共投资152.23万元。

三、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

(一)景洪水电站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移民生产资料原规划共需配置水田402亩、产业地2127亩、旱地812.5亩、林地1625亩,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大营盘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4亩、产业地5亩,规划安置383人共需流转水田153.2亩、产业地1915亩。根据移民恢复生产需要和**港镇橄榄坝村实际情况,采取移民自行流转和政府统一流转相结合的办法恢复群众生产,现已流转产业地(橡胶)40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800万元。水田因移民不同意用土地补偿费进行改造,无法进行配置。

2.七星岩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6亩、旱地2.5亩、林地5亩,规划安置325人共需流转水田195亩、旱地812.5亩、林地1625亩,现已流转园地350亩(用于改造为水田),投资170万元,计划开垦为水田195 亩。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安置移民属生活安置,不配置生产资料。

4. 蚌塘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65亩、产业地1.98亩,规划安置107人共需流转水田53.5亩、产业地212亩,采取群众自行流转的方式恢复生产。

5.南夺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1.17亩,已采取群众自行流转的方式恢复生产。

(二)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移民生产资料原规划共需配置水田2542亩、旱地5509亩、菜地290亩、林地13375亩,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冬谷田移民安置点:冬谷田一、二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安置糯扎渡水电站施工区南帕河村民小组移民248人,属生活安置,不配置生产资料,移民仍回老寨子耕种田地。

2.南岛河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7亩、旱地1.5亩、林地 4亩、菜地0.1亩,规划安置556人,共需流转水田389亩、旱地834亩、林地2224 亩、菜地55.6亩。已流转水田442.93亩、菜地27.9亩。

3.整碗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7亩、旱地1.5亩、林地5亩、菜地0.05亩,规划安置568人,共需流转水田397.6亩、旱地852亩、林地2840亩、菜地28.4亩,已流转水田475.72亩、旱地1080.97亩、置换林地 5000 亩。

4.龙潭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8亩、旱地1.7亩、林地4亩、菜地0.1亩,规划安置2065人,共需流转水田1652亩、旱地3510亩、林地8260亩、菜地206.5亩。已流转水田746.518亩、旱地2327.89亩、其它土地502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3329.497万元。

5.大沙坝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 0.5 亩、旱地1.5 亩,规划安置209人,共需流转水田104.5亩、旱地313.5 亩、林地51.6亩。已流转水田105亩、其它土地18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181万元。

四、移民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移民专项资金共分为农村移民补偿费、基本预备费和其它费用等。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为主要资金,包括移民搬迁补偿补助和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两大部分。我区移民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资金管理办法》,落实制度,强化监督,专款专用,保证了移民资金的规范管理和高效使用。

(一)移民补偿补助费支付程序。实物指标认证两榜公示无异议,移民局汇总材料逐级上报确认、核准后,个人和集体财产补偿补助费由区移民开发局拨付到相关乡(镇),由乡(镇)支付给移民个人(专户储存);土地补偿费统一用于安置区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后剩余土地补偿费由区移民局兑付给村民小组用于生产发展。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结束后,全部补偿、补助费由区移民开发局核实结算。

(二)移民工程款项支付程序。移民工程款项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财务决算和审计后支付的程序进行。所有项目须验收合格并经移民综合监理部审核和审计部门审计通过后进行结算,每个项目款项必须按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经监理部门、管理技术人员、区移民开发局分管领导等审核签字后,由局长审批支付。

(三)移民专项资金收支情况。截至20xx年2月,我区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44202万元,共支付37782万元。

1.景洪水电站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21061万元、支出17007万元。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移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费)拨入12774万元、支出10779万元;国有土地补偿费拨入1011万元、支出674万元(20xx年12月拨入区财政);**港防护工程建设费拨入6514万元、支出4814万元;专业项目费拨入454万元、支出348万元;基本预备费拨入141万元,支出140万元;其它费用(实施管理费)拨入167万元、支出252万元。

2.糯扎渡水电站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23141万元,共支出20775万元。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移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费)拨入22332万元、支出19698万元;基本预备费拨入336万元,支出210万元。其它费用(实施管理费)拨入473万元、支出867万元。

五、移民工程项目实施管理情况

(一)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根据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和结合移民安置区实际情况,由区移民开发局委托设计单位,对所拟实施项目进行设计,并将初步设计成果提交专家会议评审。

(二)工程项目上报核准。根据项目规划设计成果及专家评审结果,严格按照《**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实施项目核准办法》和《**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费使用审批办法》规定,认真做好项目的上报核准工作。

(三)工程项目组织实施。项目核准后,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组织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建设委托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监理公司负责监理,并请质检部门进行质量监督,完工后按要求进行初验和终验。根据项目归口管理规定,专业项目一律委托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如水、电、路、学校、卫生等。如在建的龙潭泡猫河水库工程委托区水务局建设,整碗小学扩容工程委托区教育局建设等。

(四)工程项目移交使用。工程项目建设竣工并通过验收后,由区移民开发局现场移交相关部门、移民村组管理使用,并履行移交手续。

六、档案管理情况

**区水电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始终严格按照《**省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云移局[20xx]7号)和《**省水电移民档案工作三个业务规范》(云移局[20xx]90号)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结合水电移民工作实际分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移民搬迁安置户专业档案、移民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档案和移民影像电子文本档案五大类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至目前共建立文书档案19卷、会计档案52卷、移民搬迁安置户专业档案289件,刻录影像光盘100盘,影像电子档案30000余张。移民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档案正收集整理归档中。由于诸多原因,移民工作实施初期部分档案资料缺失较大,目前正在搜集、完善和弥补。

七、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一)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xx〕1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及相关暂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xx]8号)精神,认真核定登记了我区20xx年6月30日前竣工的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共2135人,其中区内大中河水库409人、箐门口水库1440人,区外昭通炉房水库254人、其它水库32人;核定登记了我区景洪水电站移民后期扶持人口1102人。

(二)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兑付情况。20xx年第三季度至20xx年第二季度,市财政局、市移民开发局共下拨我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56.2万元,其中**镇1443人173.16万元,已兑付3人3600元,因箐门口水库移民身份界定工作未结束,1440人172.8万元的后期扶持资金暂未兑付;**镇2人兑付2400元;倚象镇27人兑付3.24万元;六顺乡663人兑付79.56万元。

(三)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情况。根据**省移民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做好大中型水库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的通知》(云移领办[20xx]31号文)要求,结合实际编报了《大中河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箐门口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和《景洪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大中河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348.6万元,箐门口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300万元,景洪水电站项目规划总投资358万元,分别包含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口粮田改造、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等。所规划项目待上级核准后实施。

八、影响移民安置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移民库区剩余资源处理政策未予明确,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相对滞后,已搬迁安置移民意见较大,返迁现象突出,移民安置点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二)新老移民政策更替和受“同地不同库”、“同库不同策”情况的影响以及现行移民政策难于全部解决移民人口指标、移民身份界定、补偿补助标准等实际问题,移民上访频繁,维稳形势严峻。

(三)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较迁出地大为减少,移民自身技能难于适应安置地生产发展要求,移民产业培植较为困难,移民生产生活恢复发展缓慢。另外,安置点土地流转过程中,经过收储和分配环节后,土地损失突出,造成今后无法结算。

(四)整体联动、上下互动的移民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更好的落实,归口解决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诸如组织建设、户口迁移、入学就医、扶贫帮困、生产发展等实际问题,更好的服务于移民群众。

(五)涉及移民安置工作相关乡(镇)党委、政府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对移民工作的主导作用,依据职责区分切实抓好相关工作落实。

(六)移民工作的协调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要积极与业主、设计、监理等部门沟通协调、互通情况、共商对策,及时解决好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促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七)糯扎渡、景洪水电站20xx年以前须直接完成7756人的搬迁安置和落实20年后期扶持政策,繁重的工作任务与移民工作机构缺编少员的现状极不相符,维持工作正常运行十分困难。建议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工作人员。

九、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移民工作的领导,全力推进移民安置工作。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雨露计划;扶贫就业开发;培训 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积极推动和促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2006年10月国务院扶贫办启动了一项旨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一项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脱贫工程的“雨露计划”,该计划自2006年10月启动以来,收到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全国共计投入培训资金7.3亿元,培训人数达到165万人,安置就业人数126.7万人,带动400万~500万贫困人口脱贫。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这一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尚需采取相应措施,从根本上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以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的扶贫就业开发。

一、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让社会各个方面在思想认识上重视“雨露计划”的实施

为实全面推进 “雨露计划”的实施,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扶贫开发步伐,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相继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以推进“雨露计划”在各地的实施。但在一些地方,此项工作开展与中央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思想认识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1)领导认识不到位,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不同程度的存在工作粗放,简单应付的现象,不少人仅仅基于上级部门的要求,对下宣读了一下文件,并未把此项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积极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推动这一计划的实施。(2)宣传引导不到位,“雨露计划”启动实施历时虽近一年,但在一些地方,此项工作基本仍停留文件里,停留在机关中,除专项从事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外,不少人对何为“雨露计划”不同程度的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3)群众认识不到位,“雨露计划”的实施中已有一段时间,但不少贫困地区农村民众,未能充分认识转移培训对于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意义和作用,对转移培训大都缺乏应有的热情。这些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雨露计划”的实施。此项由政府和社会买单,农民受益的惠民工程,按理理应受到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在实际实施进程中,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非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虽经各级干部的耐心说服与动员,能积极主动参与此项计划的贫困地区农村民众依然为数不多。切实从根本上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尚需不断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计划的认识。其一,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实施“雨露计划”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性措施,是扶贫开发理念的重大转变,是扶贫开发由自然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转变,是就地短效脱贫向外延长效脱贫的的重大转变。不少农村地区贫困的大量事实表明,农村中的贫困在某种程度上实质上是素质贫困、能力贫困、观念的贫困。扶贫先扶智,实施“雨露计划”实际是对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所开展的一项素质扶贫、能力扶贫、观念扶贫。对此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此项工作。其二,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结合贫困地区广大农户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加强对他们进行宣传引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参与培训不仅利于提高劳务收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而且利于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丰富“雨露计划”的内容,提高“雨露计划”实施的成效与质量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和安排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各培训机构在“雨露计划”实施过程中,基本都能做到有计划、有设施、有师资、有教材、有内容,基本能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完成下达的培训指标和培训任务。但就培训的成效与质量而言,并不尽如人意,个别地方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表现之一,培训设施不能满足实训操作的需要,不少培训机构不但设施陈旧落后,而且数量十分有限,每次基本只能满足3~5人的实训操作需求。表现之二,培训时间较短,根据“雨露计划”的实施要求,对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时间一般为每期3~6个月,但有些培训机构为节省培训开支,增加培训收益,不同程度地压缩了培训期限,缩短为每期15天左右,甚至1~2天。表现之三,技能简单、单一,通过培训,参训人员虽然基本都能掌握一至两项简单的基本操作技能,但这些技能大多是一些简单的初级操作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差距。转移培训质量的偏低,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劳务人员和就业组织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推进“雨露计划”的实施,在一个方面,无疑需要不断丰富转移培训的内容,不断提高转移培训的成效和质量,以增强转移培训的吸引力,增强劳务人员对转移培训的热情和信心。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个层面上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症结的重要途径。第一,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丰富转移培训的内容。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及相关劳动法律知识三个方面。而在近年来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中,各培训机构大都侧重于参训人员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轻视或忽视参训人员职业意识、职业知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少参训人员虽经培训,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但难以适应当前各就业组织的岗位需求。第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丰富和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价监督机制,提高转移培训的成效与质量。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它是由政府认定的考试、考核机构依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在当前所进行的转移培训就业中,积极引入这一评价监督机制,在一个层面上可增强对各培训机构培训效果的评价监督,促进各培训机构努力提高培训的水平和质量。第三,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提高参训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多方筹集资金,为“雨露计划”的实施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地方财政予以相应配套,同时争取用人单位和社会予以相应支持,这一资金的投入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不少地方政府、尤其是西部省区的地方政府,由于自身财力有限,基本无力予以相应的配套投入,而在用人单位和社会方面,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亦基本无相应的投入,也就是说整个用于“雨露计划”的资金来源基本仅限于中央财政投入的部分,即平均每人400元左右的培训费用。这笔经费既包括培训机构的培训费用,也包括参训人员的基本生活开支,如果按每人每天10元的基本生活开支计算,这笔费用仅够维持40天,且尚不包括培训机构所需的必要的培训支出,更不要说满足3~6个月培训支出。在培训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指标和培训任务,不少培训机构不得已只好缩短培训期限,将本应在3~6个月内完成的培训任务,缩短为15天左右。培训时间的缩短,反过来影响了培训的水平和质量。培训资金的捉襟见肘,显然同样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雨露计划”的实施,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多方筹集资金,为“雨露计划”的实施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无疑同样成为当前推进“雨露计划”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1)积极加大财政资金对“雨露计划”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中央财政对“雨露计划”支持的同时,切实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对“雨露计划”的支持。(2)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从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培训基金,统筹用于劳务人员的培训,并计入企业的人工成本在税前列支, 以进一步充实“雨露计划”的资金来源。(3)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通过电视专题节目、报刊征文活动、专题文艺演出、社会团体公益活动、评选先进人物等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雨露计划”的相关政策,动员和引导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关注、支持和参与“雨露计划”的实施工作,为“雨露计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并在资金上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以弥补“雨露计划”的资金不足。

四、加强培训监管,切实从监督管理机制上确保“雨露计划”的实施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积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推进这一计划实施的同时,应积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以确保这一计划的有效实施。(1)加强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在积极建立相应转移培训台账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与审计,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利用培训之名,弄虚作假,套取、挪用、私分培训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让有限的培训资金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2)建立相应的培训评价机制,结合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转移培训评价机制,以加强对各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的监督检查。(3)加强培训就业跟踪调查,组织相关力量,对各培训机构劳务人员培训就业后的就业状况、工资收入水平、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向社会公布,以促使各培训机构努力提高培训水平和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 产业转移工业园 进度控制 实施措施 工程价值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160-02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区域性经济交往与沟通行为不断密切的背景作用之下,部分企业开始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是全部,自原生产产地转移至其他区域,这一现象就称之为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工业园即为承接这一产业转移行为的集中性工业园区。在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实际运行过程当中,其使得整个区域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极为明显的调整,加速了区域性产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同时也使得整个辐射区域内的劳动力就业情况在空间分布方面有所转变。为此,可以看出,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需求极为庞大。为此,对其在建设过程中的建设进度加以合理控制与优化,无疑有着极为突出的工程价值。本文试针对以上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 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进度控制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分析

在工业园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进度控制是整个项目控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可以说,工业园项目进度控制工作的开展与质量控制工作、费用控制工作共同决定着其综合效益的实现水平。假如说,在工业园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如果工业园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处于失控状态之下,则极有可能导致工业园上下专业之间的协作出现问题,影响工期,影响进度。进度计划当中对于后续相关施工工期以及进度安排的具体指标也就没有了可供参考的意义。更加关键的一点是,由于工业园项目工期延后,为顺利完成整个建设项目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在内)也势必会有所增加,进而反作用于项目进度控制难度的加大。基于此不难发现:工业园项目进度控制与项目经济效益的获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后者的实现需要以前者工作的开展为基础。做好工业园项目进度控制工作是保障其经济效益实现水平与实现质量的关键与保障所在。

2 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进度控制的实施措施分析

2.1 首先,需要认真做好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是施工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这对于常规意义上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如此,对于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建设而言同样适用。在这一阶段的工作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准备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施工现场的准备;(2)对施工人员的准备;(3)对施工物资的准备;(4)对劳动组织的准备。上述准备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确保:在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施工现场所需的各项物资供应能够充足且合理,施工速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合理提高整个工业园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知:工业园项目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开展是确保项目能够严格参照施工规划,有条不紊开展的最主要环节,应当在实践工作过程当中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2.2 其次,需要认真做好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工作

为最大限度的保障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建设质量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就需要在工业园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当中,以对工业园项目各参与主体利益诉求的满足以及工业园项目自身质量目标的达成为前提,同时还需要充分考量各种不可预估以及不可控因素对于整个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建设施工的影响。通过对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有效编制,能够确保各项施工任务在施工合同工期要求的基础上顺利开展,在有效履行施工合同各项权利与义务的同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在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当中重点考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工业园项目施工过程当中所动用的各项人力资源以及施工设备是否能够与建筑项目施工计划工程量的顺利完成相契合;(2)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施工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基本工作程序是否兼顾合理性与实用性;(3)项目施工现场各项施工设备是否能够做到配套且有效的运行;(4)施工现场运输通道的规划是否合理且能够得到有效的运行。

2.3 再次,需要认真做好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工作

在产业转移工业园区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实际项目施工进度相对于项目计划施工进度出现一定的偏差(可能是延迟,也可能是提前)。与此同时,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物资储备及供应情况与施工计划中的储备及供应情况不相吻合,无法保障施工作业的有效开展。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之下,都需要针对工业园项目施工计划加以合理的优化与调整。在此过程当中可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1)调整工作面;(2)重新分析各项施工现场工作的重要性程度;(3)就工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各相关工作人员的安排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加以重新衡量;(4)加强对行业市场的调查研究,合理预测各项物资储备与供应的发展趋势;(5)积极展开与各相关施工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与此同时,调整后的方案需要编制入既有工业园项目施工计划中,作为后期各项施工工作开展的依据与指导,从而确保施工进度的有效落实与完成。

3 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进度控制的工程价值体现分析

(1)在“以人为本”的基本工作理念作用之下,实现对整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项目工程进度的合理且有效控制:产业专业工业园建设项目有着建设周期较短、建设工程量较大的特点。各个施工方在参与项目施工过程当中所投入的人工、设备以及材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性特征。这一问题可能导致在各标段的交叉施工或者是平行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是矛盾。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上述因素对整个工业园项目的进度产生不利影响,就要求工业园项目指挥部门能够针对各种情况的出现做好提前的预判工作,及时与各参与主体进行协调与沟通,确保施工现场施工行为开展的有效性与平稳性。与此同时,涉及到夜间施工的情况下,需要提前统计施工分队的具体人数,监理方面需要在格外关注对安全监督工作的落实,而建设甲方工作人员则需要做好相应的后勤保障工作。与此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技术难点与问题,需要工业园项目施工方及时会同设计方、监理方召开现场会,确定可行性的施工方案,尽可能的保障整个项目进度目标整体控制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相关要求。

(2)在工业园项目管理技术指标的作用之下,实现对施工进度整体平衡性的有效控制: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项目在开展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即施工企业所对应的生产进度计划与工业园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虽然是从属于两个不同系统的计划,但施工进度计划在编制过程当中有一个自上而下,进而自下而上的协调过程。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有关工业园项目施工进度的规划与编制过程当中,需要逐步分解并细化相应的施工进度控制目标,首先分析总结控制重点,进而详细研究控制内容。在动态化的施工过程当中,要想确保施工进度的控制目的能够顺利且有效的达成,仅仅重视对工业园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规划与控制是远远不够的。仅通过此项工作并无法在实际的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对相关工作人员加以有效调整。为此,还需要通过对比值法、直方图或者是网络图数据模型的合理应用,确保施工进度计划的安全性。通过对施工进度计划节拍的合理调整,将其视作在实现进度目标控制节点要求下的具体进度目标,同时作为整个工业园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的最基本依据,以此保障对进度计划的合理调整。

4 结语

工业园项目工程进度控制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成与败,因而备受关注。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立足于现阶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的基础之上加强实践操作,丰富实践经验,能针对各种问题做出最为合理的与正确的选择,从而保障工业园项目工程综合效益的有效实现。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工业园项目进度控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及工程价值的表现为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金德智,韩美贵,杨建明,等.浅谈施工项目进度控制—— 基于WSR方法论的观点[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39(5):1-5,9.

[2] 崔茂乔,杜娟.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进度控制—— 以云南农村干部学院综合楼及云南农业大学田家炳楼工程项目为例[J].科技信息,2011(21):720-722.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技术转移工作 环境 探析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加大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从1995 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到2006 年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与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启了我国的科技工作逐步由科技引进、科技跟踪向实现自主创新的转变;科技产品逐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国家发展战略逐步由科教兴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转变。由于国际技术转移工作的快速发展,如何加速我国的技术转移工作?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影响我国技术转移工作的环境作简要分析。

1.历史环境

科技发明、科技创造和科技创新,与人们科技思想和科技理念密切相关,与人们对待科技的态度密不可分。我们的先辈在天文、水利、建筑、医学、文学、历法、纺织、印刷、艺术(音律、绘画、歌舞等)、农业和军事等方面创造了辉煌成就,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等途径,将我国的相关制作工艺技术、科技技术产品向西方传播和扩散,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杰出贡献。英国政治家、哲学家培根在1620年就曾指出,“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大人物对人类事务的影响,能象这三种发明那样巨大和深远。马克恩后来也评论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同时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为今天的科技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先进的创意和理念。如中国人的“嫦娥奔月”神话故事被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登月变为现实;中国人的重新投胎十八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孙悟空拔毛吹试变成许多小孙悟空”的奇妙想法,已被英国的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得以验证;中国人的“千里眼”创意已被现代的望远镜、天文望远镜、雷达、可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科技创造得以实现,“顺风耳”也被现代的电话、手机等科技产品得以实现。总之,人类的想象创意无限,科技发明创造无限,追求进步发展也永无止境。

2.文化环境

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教育等诸多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道佛经典思想,营养和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约定俗成地成为中国人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传承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但是长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势,也在绵延传承过程中给中国人带来了根深蒂固地一些负面的影响,造成了中国人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各种崇拜和迷信的滋生蔓延,各种神(山神、河神、土神、门神、天神等)的崇拜、图腾崇拜、河伯娶亲等等,甚至做出很多违背自然规律和违反科学的事情。勇于发现、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需要不断增强,归根结底就是需要加强对科技思想观念和理念认识、提高,重视科学技术,尊重科技人才,勇于科技创造,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生,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着力提升人生的价值和幸福指数。总认为人类摆脱不了生老病死循环往复自然规律,觉得人类应该清净无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科技进步。当然,随着认识世界的手段、方法和能力的提升,人类逐步告别野蛮、愚昧、落后、贫穷的时代,开始进入文明、科学、先进、富裕的新时代,人类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趋利避害,但是中国人现在越来越认识到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的重要性,邓小平多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巨大作用。

3.现实环境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7年12月5日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火字[2007]609号),我国的技术转移工作才逐步开展,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家设立技术转移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建立了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已有部分地区建立了技术转移联盟,江苏省也启动了江苏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项目,目的是加速技术转移工作。但是技术转移工作任务相当艰巨、任重而道远,技术转移工作途径、方法、形式、环境条件、中介环节、战略等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技术转移体系需要不断完善,技术转移的规律也需要不断探讨,技术转移的各种资源需要不断进行整合,技术转移的平台需要不断地进行搭建,技术转移的投入、产出和收益分配机制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等等,以提高技术转移的效能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除了科技思想和理念上的革新,需要有超前意识和跨越意识,需要有大胆的超乎常人的设计和气魄,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让科技研究的地位得到提升,让科技工作者倍受尊重,享有较高的待遇和优惠的条件,更需要特殊政策的引导,吸引大批人才从事科技和开发工作,才能形成强大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团队,支撑和引领社会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用科技成果服务人们的幸福快乐生活,为我国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社会更加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4.政策环境

政府要积极出台科技政策,引导和推动技术转移工作。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转移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具体的有:《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民法通则》、《专利法》、《专利实施条列》、《国防专利条例》、《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列》、《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合同法》、《外贸法》、《商标法》、《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反垄断法》、《侵权责任法》等,以及一系列司法解释,目的就是要引导、鼓励、促进、规范我国的知识产权交易,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科技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与此同时,政府要整合各种科技资源,加大技术转移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技术转移联盟平台建设,促进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快速可持速健康发展。

5.科研环境

我国已经建立起一整套的科技创新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较为完善科研课题申报、评审系统,科技计划体系分:“民口”和“军口”两大体系;“民口”科技计划体系:国家计划(科技部)、部委计划(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卫生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地方计划(省、省辖市、县),以上三类计划称之为纵向科研计划,其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横向科研为非计划类,是各级计划的补充,其经费主要来自企业、事业单位的拨款。“军工”科技计划体系:国家计划(科技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部门计划(总参、总装、总后)、横向委托(军工企业、科研单位的委托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科研机构要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我校切实根据“立足扬州、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的科技服务发展思路,积极发挥我校合并办学的优势,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各类人才优化组合互补的优势,仪器设备合理配置的优势,认真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精心打造集成创新科技专家团队,切实服务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大团队服务大产业的服务理念,针对地方产业链开展一体化、一站式、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已探索出服务地方合作的四种基本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扩大了学校科技服务社会的影响。

6.企业环境

企业要主动与高校联合,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高校是知识创新的源头,应该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加速技术转移工作,积极与企业开展科技互动,建设各类科技平台,开展科技、人才、资源等有机整合,实现科技交往互动多赢的格局。我国的劳动密集型技术企业、资本密集型技术企业和知识密集型技术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切实按照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发展要求,即:企业是创新选题的主体、创新决策的主体、创新融资的主体、创新集成和整合的主体、创新风险承担的主体、创新受益的主体。树立开放竞争、继承创新、合作多赢等新思想和新观念,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制订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构建学习型和创新型有关组织,形成公平竞争、合作多赢及激励创新发展的机制,不断修炼企业内功,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核心竞争能力。企业要主动加强与高校的科技合作和联系,努力与高校形成“科技资源共用、利益分配共享、风险责任共担”的新机制,实现校企联盟发展战略,共同建设研发平台、共同组织实施项目,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接受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转移项目,积极吸收创新理念、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要融入企业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首要的核心价值观念,企业还要根据市场需求,有效地整合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要素,灵活地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发展战略,真正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增强企业适应不断变化和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7.国际环境

在国际范国内,1995年1月1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建立起一个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转移贸易三位为一体的规则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为国际技术转移构建了重要平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革命的能级飞跃,技术转移和知识流动速度越来越快。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和创新型企业成为双向技术转移,即技术输出和输入的强劲主体。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和背景下,加强人才的引进,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配置,通过教育的融合,促进科学技术的深度国际合作,用科学无国界的理念,引领科技发展,推动国际技术转移工作,提升我国的科技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Z],国发[2005]第044号.

[2]张力主编.汤晓华.王昶明.刘斌编著.现代科学技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Z],2011.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1.

[5]林耕,傅正华主编.北京市技术市场理论与实践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6]姜玉峰主编.技术经纪人培训教材【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民工;农民工培训;发达国家,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186—04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就业,农民工成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发达国家为解决其发展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曾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就是其中之一。发达国家政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值得借鉴。

一、我国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关系到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必须对其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农民工总体素质不高,普遍缺乏适应城镇建设需要的劳动技能,严重影响了其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有效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1.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采取了相关措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为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及城镇转移,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开展了众多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工程,各级地方政府也采取优惠措施来吸引和鼓励农民工参加各种培训。

2004年,教育部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同年,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对有意愿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的农民,由政府财政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2006年,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同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据该计划,2006 2010年要对4000万农村劳动者进行非农技能培训,年均培训800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就业率达到80%以上。

2007年,国务院扶贫办牵头实施了“雨露计划”,要求各级扶贫部门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公开认定培训基地。对青壮年贫困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2009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促进农民工在城镇再就业。同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实施分类培训,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科学统筹和把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力度和节奏,明确农民工培训的规模和重点。

2.培训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有充裕的经费作保障。目前,农民工培训主要项目及其资金的来源渠道分别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就业补助资金支出;“阳光工程”,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雨露计划”,扶贫资金支出。不仅中央财政有投入,地方财政也有各种各样的支持投入。

2004年4月,农业部等六部委共同启动实施的“阳光工程”,中央补助资金与各省(区、市)安排的补助资金捆绑使用,原则上东部地区按人均120—130元、中部地区按人均160—170元、西部地区按人均180—2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补助资金6.5亿元(2004年、2005年分别投入2.5亿元和4亿元),同时带动各省级财政投入10亿元。

2006年,中央财政共安排6亿元补助资金用于农民工培训。据农业部对9个专业的调查统计,财政对每个受训农民的补助资金在2006年达到230元,为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9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50%,东、中、西部地区人均补助标准分别为173元、250元和300元,对于保证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民工培训的资金达到44.15亿元,重点向技术含量高的中长期培训倾斜。地方自筹资金的培训项目为5.04亿元。2009年以后,很多地方政府增加了投入,配套的资金增多。

3.培训人数不断增加。2004年4月,农业部等六部委共同启动实施的“阳光工程”,2004—2005年分别培训农村劳动力250万人和280万人;2006—2010年五年内每年培训600万农民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每年培训800万农民工。根据国务院农民工办的调查统计,2008年,各地共实际培训农民工大约有1950万人,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技能就业计划”培训900万人,农业部门“阳光工程”培训950万人,扶贫部门“雨露计划”培训150万人。另外,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150万人,科技部门“星火计划”培训200万人,各地还开展了大量的引导性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农业局贯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动调研报告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辖四乡四镇,104个村委(社区),767个自然村,总人口38.54万人,农业人口36.49万人,现有农业劳力力21.81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7.83万人。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劳促会关于做好劳务产业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及市劳促会《关于召开促进会二届五次常务理事会的通知》要求,我县下发了《关于对全县劳务产业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县劳促会、县产业办对高良乡、葵山镇进行调研,各乡镇对辖区2~3个村委会进行调研,通过半个多月深入调查了解,据实填写“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表”、到乡镇和村委会座谈、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交流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方式、区域、收入等展开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根据《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要求,结合实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做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如何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的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实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的背景

,县和省大多数县市一样,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旱灾,全县50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49万亩,绝收面积达46万亩。全县8个乡镇90个村委会287个自然村8.987万人、4.8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旱灾直接经济损失2.685亿元。为了力保人畜饮水、抓好大春生产,县委政府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抗大旱保民生,一方面组织动员培训农村劳动力使其转移就业,将此作为特旱年份的“特别行动”。

二、认真贯彻落实“特别行动计划”的措施

针对严重的旱灾实际,我县将“特别行动计划”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迅速开展调研活动,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提出“旱灾损失劳务补”的思想,采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方法,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务工技能,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渠道,将此作为组织实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的突破口。

(一)工作目标

在贯彻落实“特别行动计划”工作中,提出劳务产业在年初任务的基础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确保综合收入比上年增长13%,达4.7亿元以上,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150元。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特别行动”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县劳促会、产业办按照省、市、县要求,通过调研,基本掌握了劳务产业及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我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80万人,其中:县内转移1.93万人,县外转移输出1.87万人;三年间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4.35万人,其中:实用技术培训2.93万人,绿色证书培训0.45万人,其它培训0.9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86亿元。劳务产业工作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如高良乡,全乡有农业人口25511人,农村劳动力15230人,几年来平均每年有6000~7000劳动力到县内外、省内外打工。据统计,今年春节以来,已外出打工的劳动力6000余人(包括往年外出打工未返乡的3000余人)。春节后外出打工2738人,其中,有序输出转移154人,自发转移2584人,年龄结构为:16~40岁的2304人,40~50岁的372人,50岁以上的62人。文化结构为:小学文化以下1915人,初中文化618人,高中中专113人,大专以下文化28人,参加系统培训的131人,县内209人,省内437人,省外209人。从事一产业215人,二产业1429人,三产业951人。

又如村委会,全村委会有10个自然村795户,3362人,农村劳动力1600人,春节后已外出打工700人,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占全村委劳动力的43%。蚌别村小组壮族青年熊玉兴外出打工几年后,学到了一技之长,走上了公司的管理层,不仅回家新建了20万元的小洋房,还带走该村40多名青壮年到该公司打工。新安村是村委会的一个纯瑶族自然村,也是一个贫困村,全村150户,该村几年来平均每户都有一个劳动力到外地打工,几年的外出打工。该村打工回家新建了10~20万元的新砖瓦房70所。瑶族青年邓庭芳是该村的特困户,邓庭芳携带妻子到上海、江苏打工三年,带回10万元资金回家自己动手新建了一幢20万元洋房,摆脱了贫困。

(三)主要做法及措施

1、加强领导,转变作风

县、乡、村三级劳务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作为“特别行动计划”实施主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坚持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认识到位。劳动保障、农业、扶贫、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了统分结合、各尽其责的良好的局面。

2、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确保“特别行动计划”圆满完成

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全县劳务产业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了一系列转移就业活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利用节假日,在全县个乡(镇)举办了12场农村劳动力输出现场招聘会,送岗到乡村。县劳务产业办、县总工会、妇联、共青团利用节假日到各乡(镇)发放招工信息、培训信息和举办招聘活动13场,动员农村劳动力在大旱之年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县劳务产业办、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总工会、妇联联合开展“万人春风行”活动,共开展专项招聘活动9场,共招聘企业工人283人,主要输送到福建、广东等地。截止4月15日,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945人,其中县外输出1958人,县内转移3987人,完成全年计划数的84.4%。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实现“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县农广校、县职业中学、县农机校等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各类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到4月15日,全县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6698人,共中,职业学历培训1792人,职业技能掊训1546人,实用技术培训11534人。

4、加大投资力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和输出及宣传支持,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在县委政府各项有力措施的推动下,得到有序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特点和问题。

(一)投入不足

由于我县财政及其困难,难以配套转移、培训经费,导致工作开展困难较大。

(二)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统一

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认识不到位,对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开展能拖就拖,有放任自流的态度,整体配合协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国家对技能培训标准还比较低,培训数量还比较少,体力型输出还占较大比例,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四)劳动力市场及信息网络建设亟待加强

劳动力市场及信息网络建设投资少、进展慢,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收集与,主要依靠接传真、打电话、看消息、发通知等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不能达到与用工单位、企业快速连接的目的。

四、下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劳务产业工作的认识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实施好扶贫、劳动、农业部门的各类劳动力培训项目,积极配合做好组织动员工作,让每户劳力都参加培训,掌握一点技能,力争实现“剩余劳动力有一个转移一个”的目标。

(二)加大投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

面对新情况,要做好“特别行动计划”,让农民走出家门,实现稳定增长,不加大财力投入是无法实现的。应持续较大幅度地增加对“特别行动计划”的投入,为抗大旱保稳定提供基础条件。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一、充分认识推进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

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双转移”的决定,大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当前我市推进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各镇(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解放思想,认真谋划劳动力转移工作,充分发挥行政推动作用,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推进劳动力转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按照构建“三个适宜”新型中山的要求,遵循“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着眼长远、分类指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镇(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促进充分就业的责任,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百万青年培训工程”、“创业富民工程”和“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就业结构整体优化,本市劳动力就业比重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以及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成效显著。到2011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转移前培训3万人,技能人才达61.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达到25%,全社会非农就业比重达到90%以上。

三、推进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

(一)大力推进本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各镇区要结合产业升级,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镇区经济和特色产业,增强吸纳就业的能力。鼓励社区建立灵活就业基地,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免学杂费和补助生活费政策,具体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教育局、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制定。对45周岁以下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1至3个月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个农村家庭有一名以上有就业能力的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对被征地农民、转产转业渔民、其他农村劳动力分别开展不同类型的技能提升培训。有关培训工作的具体方案,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三)加强职业培训载体建设。认定一批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创业、实训定点机构,采取竞投方式确定不同工种的职业培训机构。各镇区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建立与产业相配套的培训基地,实行市、镇两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城乡的远程职业培训网络体系。各类金融机构对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重点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贷款要予以支持。

(四)强化转移就业公共服务。建立有利于产业发展与劳动力需求相协调的统计、分析、预测、评估和决策机制。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普查,健全城乡劳动力数据库和培训转移就业动态管理档案。中心镇区要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其它镇区要建立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发挥社会职业中介机构的作用,为城乡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实行产业岗位申报和信息制度,完善各级就业服务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

(五)加快推进对口帮扶地区劳动力向我市转移。健全与汕尾、阳江两市以及其它对口帮扶山区市之间的劳务合作机制。汕尾、阳江、茂名等市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输送的具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凡与我市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给予毕业生输出地转移培训就业补贴。鼓励市技师学院、高职院建立对口帮扶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具有较高技能和素质的适用型劳动力。我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每年安排不少于30%的招生指标,专门用于招收上述地区学生就读,并负责推荐其在我市就业。

(六)鼓励企业招用本省农村劳动力。企业新招用本市失业无业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企业岗位及社保补贴;企业新招用首次在中山就业的本省外市农村劳动力,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七)建立优秀农民工激励机制。每年开展一次百佳流动务工人员评选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百名优秀技能人才评选活动,由市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和一次性奖金。鼓励用人单位奖励获得国家、省、市技能竞赛奖项的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技术、钻研技能和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市公安、经贸、发展改革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优秀农民工及技能人才落户中山的政策。

四、加强劳动力转移保障机制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增设农民工工作办公室,负责研究制订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和落实各项劳动力转移政策,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劳动力转移工作。各镇区要完善促进就业办公室功能,明确责任,抓紧组织编制劳动力转移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意见。

(二)实施目标考核。各镇(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工作,将其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把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不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快实现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建设目标。研究将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镇(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落实资金投入。市镇两级政府要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下的劳动力转移资金投入机制,在原安排促进城乡统筹就业资金规模的基础上,根据省下达给我市的“双转移”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一、基本情况

###乡占地1338平方公里,总人口4056人,劳动力1279人,其中富余劳动力538人。20__年转移富余劳动力605人,共用工信息6期30条,新闻4条,为农牧民创收241万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我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对劳动力转移工作高度重视,确定为我乡经济发展136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20__年对进一步提高认识,为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目标和创收任务完成,制定了《20__年###乡劳动力转移工作运行计划及培训计划》,并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了计划得以保障落实。

(二)夯实基层性工作

为及时掌握各村富余劳动力的具体情况,我乡根据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统一安排,对我乡20__年富余劳动力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完备了村级档案管理,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表、外出人员统计表、用工信息推荐表。

(三)积极引导,加强宣传,重抓培训,提高素质,广开门路,搞好服务,狠抓落实加快转移,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离开土地,走出羊群,走出田地创大业,跳出农村谋发展。

1、积极引导、加强宣传。乡党委、政府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作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乡农牧业增效已初见成效,但是由于我乡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天然草场载畜容量有限,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激烈,农畜产品价格下滑,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我乡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很慢,因此,加快我乡农牧业增加人均收入,是当前解决我乡“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我们加大对全乡农牧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农牧民离土离乡,去城市务工经商,创市场的自觉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计划。

2、重抓培训,提高素质。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成效,我乡利用冬闲季节,组织3次农牧民外出打工前的集中培训,举办了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常识,以及旅游业知识的培训班,参加引导性培训人数500人(次)左右,上岗培训142人,通过职业培训学校、劳动就业局、农机部门为我乡技能培训83人。通过培训,整体提高了外出农牧民的素质,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广开门路,搞好服务。乡转移领导小组要多方外出联系,积极与乌市、昌吉、乡镇企业及用工单位接洽,有计划地安排富余劳动力转移。为圆满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力争我乡外出务工人数每年有明显的增长,我乡在招商引资时,都要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我乡农牧民”作为一条重要的合同内容。要积极联系用工单位,为全乡农牧民提供用工信息;联系安排给农牧民提供就业前培训;解答群众对党和国家在农牧民进城就业经商的有关政策和办法咨询,为外出的农牧民提供较好的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农牧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农牧民外出务工意识淡薄,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收效甚微,需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协作。

2、有些村干部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高素质可转移人力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3、农牧民参训积极性不高,一方面,较贵的培训费农牧民一时无法接受,另一方面,农牧民对培训后有无单位接受心存顾虑。

四、20__年转移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1、积极与各用工单位接洽,搜集用工信息,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精心组织各用人企业在我乡召开现场会。

2、加大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力度,鼓励富余劳动力通过天池旅游资源实行就地就近转移。

3、寻找农牧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典型,利用集中培训、广泛宣传,让农牧民从看得见的效益及身边的人和事得到启示,转变观念,在外出打工的同时,积极引导农牧民向养殖业、林果业和二三产业转移。

4、利用农闲季节,做好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按照培训的性质,对培训的对象进行梳理、归类,满足市场需求。

5、立足新天国际、众和、大茂公司、天池能源、恒泰等大型企业入驻我乡,加速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业务水平、专业技术的劳动力,将这些劳动力转移到我乡周边大企业中去,使他们进入高收入务工阶层,并实现“定单”劳务。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大家下午好!

今天,县妇联、县扶贫局联合举办“雨露计划”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专业培训班开班仪式,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本期“雨露计划”*专业培训班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对县妇联、县扶贫局和*市石油工具厂的领导和同志们为这期培训班做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加学习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国务院扶贫办一直非常重视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20*年10月24日,在某正式启动了“雨露计划”。“雨露计划”是一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的社会工程。其目的是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实现生产发展、收入增加,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全县有农业人口32.4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其中贫困剩余劳动力占60%。但劳动力素质低、劳务输出人员技能差,仍是农民外出务工的“瓶颈”,通过对贫困农民技能培训,有利于从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和民主法制等方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意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加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针对今天的培训班和今后如何抓实“雨露计划”这项工作,我讲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协作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劳动力市场迫切需要智能型、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县的培训规模、劳动力转移层次还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尽快把我县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出去,确保每个参加培训的对象能高质量、高薪水、相对稳定地就业,县政府成立了“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各相关部门也要齐心协力、加强沟通协作,共同谋划好、规划好我县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妇联组织要发挥网络作用,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星火培训学校的优势做好培训工作。扶贫部门要做好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学员就业率,确实让富余劳动力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各乡镇党政领导也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各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好人员参加培训。

二、突出特色,抓好落实

要想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形成签单、招生、培训、就业、跟踪服务“五统一”的格局。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劳务输出资源档案。各乡镇妇联组织要对贫困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建立劳动力就业需求档案。提前做好培训,确保用工单位招工时,能够随时组织,随时输出,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重点开展定向培训。要积极探索“一个工种、一套方案、一本教材、一张光盘、一个基地、一本证书、一个岗位”的培训模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前提,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确保受训农民能够转移就业。开展培训的目的不仅是让农民工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就业形势、劳动法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以及城市生活常识等内容。同时要强化培训管理,建好培训档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培训班办到各乡镇,既降低了参训成本,也方便了农民工就近参加培训。三是做到服务到位。为解决外出人员信息渠道少,信息面窄,甚至盲目外出无功而返的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做到服务到位。各乡镇的妇联组织要注意考察整理用工信息,做到及时反馈。要与职业介绍机构加强联合,提高培训的输出能力;要坚持跟踪服务,及时到用工单位了解情况,建立回访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本次“雨露计划”开展的技能培训一定要保证质量,达到上岗的初级水平,不能流于形式。此次培训就是让出去的人员到岗就挣钱,选择的单位必须是经得起考察、信誉好、合法权益有保障的企业,这样才不失我们开展“雨露计划”培训的目的。

三、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雨露计划”*专业培训班选择在石油工具厂举办,这是按照《雨露计划实施意见》,对培训师资、培训教材严格把关的要求而选定的。*市石油工具厂始建于*年5月,*年7月由乡镇企业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生产石油井下工具的专业厂,是集开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科技化、规范化企业。希望此次培训的主体——石油工具厂能够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功底深、业务素质高的教师任课,同时要指派专人协助任课教师工作,把这次培训班办好,达到预期目的。同时,也希望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一定要珍惜学习机遇,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尽快把技术学到手,把知识转化为劳动技能,努力提升自已的劳动价值。

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寿县根据新形势下贫困户脱贫途径及市场变化和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将实施“雨露计划”作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强化领导,规范运作,取得显著成效。三年多来,改革试点共资助贫困学生10092名,超过省下达任务617名;转移培训任务完成培训5496人,安置就业4863人,转移率达88.5%;教育资助大学本科学生1636名,超过省下达任务336名;安排13家县直培训成员单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已开展培训568场次,培训农业技术干部、农民54501人次。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转移一批,带动一片”的目标,万余户贫困家庭受益,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构建大课堂

寿县通过优选学校建平台、静心组织重引导、整合资源建网络、规范管理把“六关”和阳光操作建台账,构建了科学的大课堂,保证了雨露计划的顺利实施。

该县本着“覆盖基层、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考核认定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培训质量高的公、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培训。被选定参与培训的学校,每年度按照培训人数、培训成绩(结业率、考核取得的专业等级率)、就业率等,一年一评定,优胜劣汰。

为了体现精心组织重引导,寿县成立了实施“雨露计划”领导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各有关单位为成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短信、张贴海报、过街横幅、印发宣传单、报纸等大众传媒和农委的农业短信平台发送手机短信消息等方式,强势宣传劳动力培训的优惠政策和致富典型,培训信息,深入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就一技之长。

在整合资源建网络方面,寿县结合建档立卡,严格按照“五个步骤、四关审核、三榜公示、四级建档”的操作程序,摸清生源底数。同时,县扶贫办与县教育局联合建立本县在校中、高职学生和“两后生”台帐,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生源网络。大力开展转移培训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使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转移就业、有一人掌握1-2项农业致富技能。同时建立“县工业园区(乡镇聚集区)+职业教育+企业订单”发展模式,整体推进职业教育全面提升。

寿县为了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规定的操作办法,严把“六关”。

一是申报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学生填写统一印制的《安徽省“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补助申请表》,然后凭身份证、户口本、一卡通存折本、学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到乡镇、村、就读学校初审。

二是初审关。乡镇、村、就读学校对学生提供的资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在《申请表》上加盖公章,然后由乡镇汇总,统一报县扶贫办复审。

三是复审关。县扶贫办对申请对象进行原件复审,重点审核申请对象是否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子女所受教育是否符合补助条件、学籍证明是否真实有效等。

四是公示关。县扶贫办通过政府信息网、扶贫开发网以及学生家庭所在乡村公示栏对学员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以上,公示内容包括学生家庭状况、就学情况、补助标准、举报电话等。

五是发放关。公示结束后,无异议的学生直接列为补助对象,对有异议的学生进行复核,合格后方可定为补助对象。补助对象确定后由县扶贫办、财政局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盖章。最后,通过财政部门的种粮补贴系统,直接发到贫困学生家庭。

六是抽查回访关。寿县建立健全了改革试点各项工作档案,并由专人管理,随查随调。补助资金打卡发放后,县扶贫办会同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对领取资金补助对象进行电话抽查回访,确保补助资金发放到位。

寿县“雨露计划”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确保科学操作,阳光操作。培训基地和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对培训项目、补助标准以及培训就业的方向和掌握的技能进行公开承诺,对享受补助农户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培训一律免收培训费,培训转移就业后由培训基地和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按程序报账。寿县“雨露计划”工作办公室采取随机抽查的办法,根据上报的台帐,电话联系抽查上报就业人数的30%以上。

此外,寿县强化培训档案管理,学员入学有登记表,项目审报有审批表,学生结业有成绩册,有完备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台帐》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台帐》等,做到专人管理、专柜贮藏。同时及时做好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

打造大品牌

寿县作为全国“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县,通过立足市场,分类培训;定单培训,提高就业率;持证转移,提高待遇;诚信培训,打造品牌四个方面来确保品牌的打造。

寿县的“雨露计划”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设专业,按照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编印专业教材,因材施教,增强学员的职场竞争能力。开展了家政服务、家庭手工业、技术工种、特色产业、创业辅导等方面的培训。经过实践,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三统一”(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培训时间、统一证书发放)、“四自主”(定点机构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管理、自主安置就业)的常规化轨道。

寿县还本着“不求人人成材,但求个个有用”的培训理念,培训学校和基地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以市场为导向,抓好“订单式”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确定培训时间,认真编排课程,确保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安丰职业中专学校与富士港制衣、上海盛顺、精展制衣、江苏海安制衣、桑普制衣、浙江三弘集团、常州远东实业、金洋制衣等100多家县内外著名企业签订合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学校就组织培训什么专业,先后开展了计算机、缝纫、电子、数控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采取“对口接单”、“自由点单”和“定向订单录取”形式开展培训,仅服装设计、缝纫裁剪、服装熨烫、缝纫机工专业就转移培训 4000余人。

三年多来,寿县共转移培训学生5496名,通过考核,取得《结业证》、《上岗资格证》的达100%,持证转移4863人。持证转移学员被企业优先录用,能得到较高的工资待遇。

寿县明确“诚信培训,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培植了2所省级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20多个培训机构,强化了焊工、钳工、机电、电子、电脑、服装设计、缝纫裁剪、驾驶等热门专业,打造出“寿县裁缝”等优秀劳务品牌。

夯实大平台

为了搭好“雨露计划”的平台,寿县主要做好了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是跟踪服务,积极维权。企业对口提供岗位、安排上岗后,学校跟踪服务,安排带队老师在学员就业企业陪同一个月,监督企业履行合同,安排住宿、生活及工资待遇情况,并建立长期回访制度。在外出人员集中地上海、常州、苏州、无锡等地设立工作站,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使企业省心、家长放心,学员舒心。

二是加强协调,健全运作机制。寿县在实施“雨露计划”过程中,在行政村(社区)设立“雨露计划”工作联系点(站)。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社区)三级工作服务体系,形成了政府调控、扶贫部门牵头、县直相关部门参与、各乡镇村协作的 “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合力攻坚、各记其功”的运行机制。

三是健全机构,加强监管。寿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意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了县乡校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三级工作联席制度,形成了“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扶贫培训监管工作机制。

结出大成果

“雨露计划”在寿县的实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增加了农民收入,创造了劳务品牌,使得贫困家庭学员能够安心上学。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