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

展会布展方案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1篇

摘要: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优化昌波电站平面总布置,以技术经济学原理和价值思维理念主导水电站前期设计优化和前期投资预控制,以超前思维全面布局有效防范投资控制风险,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高质量发展,昌波水电站建设业主方用高质量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昌波水电站前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管理创新;昌波水电站;可研阶段

1引言

2015年10月,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2015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16年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2017年10月18日,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增强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昌波水电站坝址位于苏洼龙至昌波(麦曲河口)河段上,坝址处控制流域面积184436km2,多年平均流量为952m3/s。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正常蓄水位2387m,相应库容0.167亿m3,调节库容0.081亿m3,电站装机容量826MW,年发电量(联合运行)44.86亿kWh。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年立项开展金沙江上游河段水电规划。成勘院于2004年11月完成了《金沙江上游干流河段水电规划项目策划书》,2005年3月完成了《金沙江上游干流河段水电规划勘察设计大纲》。2012年7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办能源[2012]2008号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金沙江上游水电规划报告的批复》下发,原则同意《金沙江上游水电规划报告》。

2007年3月开始金沙江昌波水电站前期勘测设计工作,2016年9月开始昌波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工作。2017年10月,《昌波水电站预可研报告》通过审查,2018年9月,昌波水电站预可研报告正式收口并出具预可审查正式意见。2019年9月底完成可研阶段《枢纽布置比选专题报告》、《正常蓄水位专题报告》、《施工总布置专题报告》,2019年10月8日~12日通过内部审查,2019年10~11月,《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枢纽布置比选专题报告》通过咨询,《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和《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通过审查。

自2006年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工作开始以来,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昌波分公司(以下简称“昌波分公司”)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优化昌波电站平面总布置,以技术经济学原理和价值思维理念主导水电站前期设计优化和前期投资预控制,以超前思维全面布局有效防范投资控制风险,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高质量发展,昌波水电站建设业主方用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昌波水电站前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命运多舛,,,

2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贯穿可研阶段全面工作

合理优化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在对施工总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得出推荐方案,现对比选内容分述如下:

(1)定量分析的内容:

①交通道路、桥梁的工程费用;

②主要物料运输的工程费用;

③渣场沟水治理工程费用;

④征地移民搬迁费用。

(2)定性分析的内容:

①布置方案能否充分发挥施工工厂的生产能力;

②能否满足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要求;

③施工设施、站场、临时建筑物的协调和干扰情况;

④施工分区的合理性;

⑤征地移民搬迁的社会稳定风险等。

综合比较分析,两个方案均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但右岸渣场方案较优,因此选择右岸渣场方案作为本工程施工总布置推荐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1)首部枢纽区施工布置以坝址下游右岸台地为主,临建设施中的砂石混凝土系统、堆料场、综合加工厂、机械修配厂、综合仓库和机电拼装场等布置于此。业主现场建设管理营地和首部枢纽区施工营地等布置在左岸罗绒西沟口台地,距离主沟道较远。首部枢纽区上下游两岸通过1#临时桥和2#永久混凝土桥进行联系。

(2)由于本工程引水线路较长,在引水系统各相关施工支洞口附近分别布置有供风、供水、排风及混凝土系统等相关的施工设施。另外,本工程施工变电站、厂区砂石加工系统布置在格拉轰曲沟对岸的台地上。本工程唯一的渣场——格拉轰曲沟渣场位于格拉轰曲沟内,渣场和左岸施工区通过3#永久混凝土桥进行联系。

(3)厂区施工布置以厂址上游左岸的厂坝连接公路边的缓坡区域为主,厂区工程临建设施中的机电金结拼装场、施工辅助企业、施工营地、综合仓库等等均布置于此,尾水出口下游侧的出线平台空地上布置4#混凝土系统。

减少装机,增加生态机组,

调整移民征地范围

优化减少取料场:结合增加厂区开挖、优化洞挖料等、避免对王大龙村安全影响

为节约工程投资,减少弃渣,工程优先利用工程开挖渣料,根据有用渣料的分布情况,本工程有用料储量为352.01万m3,大于料场规划开采量291.13万m3。根据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弃渣堆放条件及回采等综合因素分析,工程有用渣料的回采加工综合损耗率取15%,则有用渣料利用量为299.21万m3,大于设计需要量232.9万m3。因此,工程开挖有用渣料满足工程需求。

优化增设集中弃料场

本工程可供规划渣场的冲沟有4条,分别为左岸的罗绒西沟和右岸的萨里西1号冲沟、格拉轰曲沟、达曲沟。

“集中式”渣场布置:选择1个合适的渣场,坝、厂及引水隧洞的开挖渣料均集中运至此集中弃渣场地。左岸的罗绒西沟和右岸的格拉轰曲沟两沟沟谷深广,沟底纵坡较缓,沟内容积充足,均具有充足的堆渣空间,从地形地质条件方面来说,均适宜作为本工程弃渣场,根据实际地形和初步估算,选择其中任一冲沟规划渣场均可满足整个工程弃渣需要。

“分散式”渣场布置:按照开挖渣料就近堆存的原则在靠近首部是枢纽、引水隧洞及长区附近的合适位置分别设置多个渣场。根据前述场地条件进行规划布置,在萨里西1#冲沟可规划容量为200万m3的渣场,在厂房对岸的达曲沟可规划容量为100万m3的渣场,剩余约800万m3的容量由左岸的罗绒西沟或右岸的格拉轰曲沟承担,“分散式”布置方案渣场分散,出渣道路布置多、渣场治理费用高、风险分布广,与“集中式”布置方案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通过上述初步分析,本工程区内现有场地不具备布置“分散式”渣场的地形条件。

因此,本工程渣场布置采取“集中式”布置方案:选择左岸的罗绒西沟和右岸的罗绒西沟作为渣场规划比较方案。

环境的可持续性生态的维度: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耕地红线

生态红线

3以价值思维理念主导电站前期投资预控制

变四条隧道为两道

本工程引水隧洞投资占比大,长引水隧洞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指标影响显著。根据引水隧洞规模,结合国内当前的施工水平,引水隧洞可在2条洞、3条洞中选择。

2条洞和3条洞方案引水系统布置格局相同,引水隧洞、调压室及压力管道数量和规模不同。3条洞方案和2条洞方案的引水隧洞开挖洞径相差不大,均可常规施工,3条洞方案开挖洞径略小,开挖施工难度稍小,但3条引水隧洞增加了施工组织管理的难度;引水隧洞含调压室是控制本工程工期的关键线路项目,虽然3条洞方案的单洞工程量较2条洞方案少,但增加了调压井,且调压井规模较大,2条洞方案在调压室施工工期上占优势。由于引水隧洞长度达到10.94km,3条洞方案较2条洞方案的引水隧洞工程量增加较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考虑二洞方案隧洞规模与目前国内已建或在建同类工程基本相当,故本阶段推荐采用2条洞方案。

调线优化

昌波电站引水隧洞较长,引水线路布置主要受苏洼龙-王大龙-曾大同断裂和罗绒西沟制约,开发方案研究阶段、预可研阶段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河道走势,施工条件,工程投资,对左右岸线路进行了布置和比较。预可研阶段着重对左岸折线方案和直线方案进行比较,推荐直线方案。本阶段阶段在直线方案的基础上,对过罗绒西沟段进行深入论证,增加地质钻孔,将直线方案尽量向河边外移,进一步优化引水线路长度。

优化导流洞结合非常泄洪洞布置

泄洪洞由导流洞改建而成。布置于右岸,过水断面为14.5×15.0m(宽×高),洞长701.78m,进出口高程分别为2362m、2360m,底坡i=2.876‰。

过坝交通洞的优化思路与协调:协调省交通设计院和省交通公路局结合G215设置坝址区、厂区过坝交通洞

国道215设计单位根据我项目部的建议方案,按国道215设计要求,重新拟定了国道215过昌波电站坝区段的详细设计方案。经项目部复核、对接,其最终隧洞走线方案可以满足昌波水电站设计要求。

厂区交通洞不忧民设置;洞口设置在上游侧

进厂交通洞原方案考虑从麦曲河侧进洞,考虑到麦曲河内居民较多,从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影响较小的角度,将进厂交通洞洞口调整到金沙江侧,整个厂区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社会不利影响都可以减少到最低。

4以超前思维全面布局有效防范投资风险

隧道地质:G215开挖研究

TBM隧道掘进研究

昌波水电站引水隧洞入口区需跨越苏洼龙-王大龙-曾大同断层,且隧洞中后段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裂隙和小断层发育,易造成围岩变形与塌方危害;隧洞最大埋深达1100米,存在高地应力岩爆的可能;外水压力高,存在高涌水的风险;出渣料粒径较小,不满足大坝骨料级配需求;引水隧洞直径较大,缺乏相关工程案例参考经验,一旦发生施工突发事故,难以快速处理和解决。不推荐昌波水电站引水隧洞采用TBM法施工,推荐采用钻爆法施工。

工程进度仿真研究

本工程2条长引水隧洞施工对电站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选择技术上成熟先进可靠、施工风险小、工期较短、投资合理、工期保证率较高的施工方案是引水隧洞施工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问题。

本工程引水隧洞具有深埋长大隧洞的特点,对于引水隧洞的钻爆法施工,结合施工通风、出渣方式、衬砌方式、施工排水、开挖方式、横通洞利用程度等因素,可以组合成许多施工方案。对于本工程来说,如果采用钻爆法施工,有布置施工支洞的条件,必定要布置合适数量的施工支洞以实现“长洞短打”节约工期的目的,根据枢纽布置和隧洞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支洞布置方案调整余地不大,因此在进行引水隧洞施工方案比选时,前提是施工支洞布置方案已经选定,不参与引水隧洞施工方案比选。为满足施工需要,调压井轴线上游引水隧洞共布置4个施工支洞,与1#引水隧洞的交点桩号分别为引(1)0+481.15m,引(1)3+582.99m,引(4)7+372.83m,引(4)11+038.27m,其中2#、3#施工支洞控制主洞段长度最长,达3.8km。

倡导筹建期工程以施工图招标

5以技术经济学原理组织开展设计优化工作

宏观控制:技术可行、经济指标优良

激发勘探设计人员主观能动性

G215隧道地质

优化斜井为竖井:减少斜井开挖、支护难度,汲取苏洼龙教训

创新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技术经济完美结合 ,研究技术方案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问题,,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组合以求可持续发展

6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主导昌波水电站前期工作正常推进

社会的维度:社会发展,社会和谐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污染、噪音,,,

超前谋划布局前期工作推进时序,,前期工程时序、环境水保优先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2篇

摘要: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优化昌波电站平面总布置,以技术经济学原理和价值思维理念主导水电站前期设计优化和前期投资预控制,以超前思维全面布局有效防范投资控制风险,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高质量发展,昌波水电站建设业主方用高质量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昌波水电站前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管理创新;昌波水电站;可研阶段

1引言

2015年10月,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2015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16年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2017年10月18日,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增强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昌波水电站坝址位于苏洼龙至昌波(麦曲河口)河段上,坝址处控制流域面积184436km2,多年平均流量为952m3/s。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正常蓄水位2387m,相应库容0.167亿m3,调节库容0.081亿m3,电站装机容量826MW,年发电量(联合运行)44.86亿kWh。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年立项开展金沙江上游河段水电规划。成勘院于2004年11月完成了《金沙江上游干流河段水电规划项目策划书》,2005年3月完成了《金沙江上游干流河段水电规划勘察设计大纲》。2012年7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办能源[2012]2008号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金沙江上游水电规划报告的批复》下发,原则同意《金沙江上游水电规划报告》。

2007年3月开始金沙江昌波水电站前期勘测设计工作,2016年9月开始昌波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工作。2017年10月,《昌波水电站预可研报告》通过审查,2018年9月,昌波水电站预可研报告正式收口并出具预可审查正式意见。2019年9月底完成可研阶段《枢纽布置比选专题报告》、《正常蓄水位专题报告》、《施工总布置专题报告》,2019年10月8日~12日通过内部审查,2019年10~11月,《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枢纽布置比选专题报告》通过咨询,《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和《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通过审查。

自2006年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工作开始以来,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昌波分公司(以下简称“昌波分公司”)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优化昌波电站平面总布置,以技术经济学原理和价值思维理念主导水电站前期设计优化和前期投资预控制,以超前思维全面布局有效防范投资控制风险,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高质量发展,昌波水电站建设业主方用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昌波水电站前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命运多舛,,,

2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贯穿可研阶段全面工作

合理优化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在对施工总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得出推荐方案,现对比选内容分述如下:

(1)定量分析的内容:

①交通道路、桥梁的工程费用;

②主要物料运输的工程费用;

③渣场沟水治理工程费用;

④征地移民搬迁费用。

(2)定性分析的内容:

①布置方案能否充分发挥施工工厂的生产能力;

②能否满足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要求;

③施工设施、站场、临时建筑物的协调和干扰情况;

④施工分区的合理性;

⑤征地移民搬迁的社会稳定风险等。

综合比较分析,两个方案均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但右岸渣场方案较优,因此选择右岸渣场方案作为本工程施工总布置推荐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1)首部枢纽区施工布置以坝址下游右岸台地为主,临建设施中的砂石混凝土系统、堆料场、综合加工厂、机械修配厂、综合仓库和机电拼装场等布置于此。业主现场建设管理营地和首部枢纽区施工营地等布置在左岸罗绒西沟口台地,距离主沟道较远。首部枢纽区上下游两岸通过1#临时桥和2#永久混凝土桥进行联系。

(2)由于本工程引水线路较长,在引水系统各相关施工支洞口附近分别布置有供风、供水、排风及混凝土系统等相关的施工设施。另外,本工程施工变电站、厂区砂石加工系统布置在格拉轰曲沟对岸的台地上。本工程唯一的渣场——格拉轰曲沟渣场位于格拉轰曲沟内,渣场和左岸施工区通过3#永久混凝土桥进行联系。

(3)厂区施工布置以厂址上游左岸的厂坝连接公路边的缓坡区域为主,厂区工程临建设施中的机电金结拼装场、施工辅助企业、施工营地、综合仓库等等均布置于此,尾水出口下游侧的出线平台空地上布置4#混凝土系统。

减少装机,增加生态机组,

调整移民征地范围

优化减少取料场:结合增加厂区开挖、优化洞挖料等、避免对王大龙村安全影响

为节约工程投资,减少弃渣,工程优先利用工程开挖渣料,根据有用渣料的分布情况,本工程有用料储量为352.01万m3,大于料场规划开采量291.13万m3。根据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弃渣堆放条件及回采等综合因素分析,工程有用渣料的回采加工综合损耗率取15%,则有用渣料利用量为299.21万m3,大于设计需要量232.9万m3。因此,工程开挖有用渣料满足工程需求。

优化增设集中弃料场

本工程可供规划渣场的冲沟有4条,分别为左岸的罗绒西沟和右岸的萨里西1号冲沟、格拉轰曲沟、达曲沟。

“集中式”渣场布置:选择1个合适的渣场,坝、厂及引水隧洞的开挖渣料均集中运至此集中弃渣场地。左岸的罗绒西沟和右岸的格拉轰曲沟两沟沟谷深广,沟底纵坡较缓,沟内容积充足,均具有充足的堆渣空间,从地形地质条件方面来说,均适宜作为本工程弃渣场,根据实际地形和初步估算,选择其中任一冲沟规划渣场均可满足整个工程弃渣需要。

“分散式”渣场布置:按照开挖渣料就近堆存的原则在靠近首部是枢纽、引水隧洞及长区附近的合适位置分别设置多个渣场。根据前述场地条件进行规划布置,在萨里西1#冲沟可规划容量为200万m3的渣场,在厂房对岸的达曲沟可规划容量为100万m3的渣场,剩余约800万m3的容量由左岸的罗绒西沟或右岸的格拉轰曲沟承担,“分散式”布置方案渣场分散,出渣道路布置多、渣场治理费用高、风险分布广,与“集中式”布置方案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通过上述初步分析,本工程区内现有场地不具备布置“分散式”渣场的地形条件。

因此,本工程渣场布置采取“集中式”布置方案:选择左岸的罗绒西沟和右岸的罗绒西沟作为渣场规划比较方案。

环境的可持续性生态的维度: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耕地红线

生态红线

3以价值思维理念主导电站前期投资预控制

变四条隧道为两道

本工程引水隧洞投资占比大,长引水隧洞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指标影响显著。根据引水隧洞规模,结合国内当前的施工水平,引水隧洞可在2条洞、3条洞中选择。

2条洞和3条洞方案引水系统布置格局相同,引水隧洞、调压室及压力管道数量和规模不同。3条洞方案和2条洞方案的引水隧洞开挖洞径相差不大,均可常规施工,3条洞方案开挖洞径略小,开挖施工难度稍小,但3条引水隧洞增加了施工组织管理的难度;引水隧洞含调压室是控制本工程工期的关键线路项目,虽然3条洞方案的单洞工程量较2条洞方案少,但增加了调压井,且调压井规模较大,2条洞方案在调压室施工工期上占优势。由于引水隧洞长度达到10.94km,3条洞方案较2条洞方案的引水隧洞工程量增加较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考虑二洞方案隧洞规模与目前国内已建或在建同类工程基本相当,故本阶段推荐采用2条洞方案。

调线优化

昌波电站引水隧洞较长,引水线路布置主要受苏洼龙-王大龙-曾大同断裂和罗绒西沟制约,开发方案研究阶段、预可研阶段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河道走势,施工条件,工程投资,对左右岸线路进行了布置和比较。预可研阶段着重对左岸折线方案和直线方案进行比较,推荐直线方案。本阶段阶段在直线方案的基础上,对过罗绒西沟段进行深入论证,增加地质钻孔,将直线方案尽量向河边外移,进一步优化引水线路长度。

优化导流洞结合非常泄洪洞布置

泄洪洞由导流洞改建而成。布置于右岸,过水断面为14.5×15.0m(宽×高),洞长701.78m,进出口高程分别为2362m、2360m,底坡i=2.876‰。

过坝交通洞的优化思路与协调:协调省交通设计院和省交通公路局结合G215设置坝址区、厂区过坝交通洞

国道215设计单位根据我项目部的建议方案,按国道215设计要求,重新拟定了国道215过昌波电站坝区段的详细设计方案。经项目部复核、对接,其最终隧洞走线方案可以满足昌波水电站设计要求。

厂区交通洞不忧民设置;洞口设置在上游侧

进厂交通洞原方案考虑从麦曲河侧进洞,考虑到麦曲河内居民较多,从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影响较小的角度,将进厂交通洞洞口调整到金沙江侧,整个厂区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社会不利影响都可以减少到最低。

4以超前思维全面布局有效防范投资风险

隧道地质:G215开挖研究

TBM隧道掘进研究

昌波水电站引水隧洞入口区需跨越苏洼龙-王大龙-曾大同断层,且隧洞中后段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裂隙和小断层发育,易造成围岩变形与塌方危害;隧洞最大埋深达1100米,存在高地应力岩爆的可能;外水压力高,存在高涌水的风险;出渣料粒径较小,不满足大坝骨料级配需求;引水隧洞直径较大,缺乏相关工程案例参考经验,一旦发生施工突发事故,难以快速处理和解决。不推荐昌波水电站引水隧洞采用TBM法施工,推荐采用钻爆法施工。

工程进度仿真研究

本工程2条长引水隧洞施工对电站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选择技术上成熟先进可靠、施工风险小、工期较短、投资合理、工期保证率较高的施工方案是引水隧洞施工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问题。

本工程引水隧洞具有深埋长大隧洞的特点,对于引水隧洞的钻爆法施工,结合施工通风、出渣方式、衬砌方式、施工排水、开挖方式、横通洞利用程度等因素,可以组合成许多施工方案。对于本工程来说,如果采用钻爆法施工,有布置施工支洞的条件,必定要布置合适数量的施工支洞以实现“长洞短打”节约工期的目的,根据枢纽布置和隧洞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支洞布置方案调整余地不大,因此在进行引水隧洞施工方案比选时,前提是施工支洞布置方案已经选定,不参与引水隧洞施工方案比选。为满足施工需要,调压井轴线上游引水隧洞共布置4个施工支洞,与1#引水隧洞的交点桩号分别为引(1)0+481.15m,引(1)3+582.99m,引(4)7+372.83m,引(4)11+038.27m,其中2#、3#施工支洞控制主洞段长度最长,达3.8km。

倡导筹建期工程以施工图招标

5以技术经济学原理组织开展设计优化工作

宏观控制:技术可行、经济指标优良

激发勘探设计人员主观能动性

G215隧道地质

优化斜井为竖井:减少斜井开挖、支护难度,汲取苏洼龙教训

创新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技术经济完美结合 ,研究技术方案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问题,,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组合以求可持续发展

6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主导昌波水电站前期工作正常推进

社会的维度:社会发展,社会和谐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污染、噪音,,,

超前谋划布局前期工作推进时序,,前期工程时序、环境水保优先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生态布局; 公共建筑群体;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ject site selection, function layout and system design,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large public buildings on the bases of thoughts on the competition project of Guangzhou Baiyu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re . It holds that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design techniques applied to large public buildings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agreeing with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protecting、continuing and molding the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facilitating the convenience and efficiency of system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Keywords:green ecological layout; public buildings; Baiyu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re

中图分类号:TU98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120-03

1引言

公共建筑是人们集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近来的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呈综合化、系统化、群体化发展,它在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空间环境处理等方面具有自身特殊要求,在方案构思和整体布局中绿色生态思维的介入显得尤为重要。广州的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包含有2500座、1000座、500座等各种规模的会议中心主体,涵盖行政会议、新闻、商务信息、影视娱乐等多功能要求,并辅以商务办公、展览、餐饮配套服务设施和星级酒店、休闲旅游度假设施等不同功能部分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共建筑群体集合,其建设选址、功能组合以及竞赛过程中各方案针对具体生态布局所折射出的规划策略和设计处理手法,对于公共建筑群体的绿色生态布局这一课题具有积极的探讨意义。

2地域发展的契合和促进

2.1 大型公共建筑与地域发展的作用关系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各种集中性社会活动的场所。大型公共建筑的实际运营和良好效用的发挥,往往需要周边地域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对公共建筑各种社会活动的发生提供支撑并相互促进,所以公共建筑在选址和整体布局方面必须综合考虑该城市地段的整体发展定位需求及其环境设施影响,这些都是大型公共建筑功能布局的潜在制约因素。反过来,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与运营也会给周边地块或建筑带来相关社会活动的发生,其产生的外部效应对于该周边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产生聚集和削减作用。积极的外部效应刺激该城市地段的社会及经济等活动,带动该地块的开发和更新。因此,大型公共建筑的布局也需要从整体地域的综合效应进行考虑。同时,由于近来的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呈综合化、群体化发展,它的占地已突破传统规划的单个街坊地块划分,所以建筑群体内部不同功能构成也需要考虑用地不同方位上的外部作用与联系。

2.2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选址布局的意义与作用

就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来看,其用地选址于白云新城白云大道西侧的原东方乐园地块及其北侧规划地块①。东隔白云大道与白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对望,西与规划的白云新城核心区中心绿地接壤。在功能定位上,白云新城将成为“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主城区北部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在2005年针对白云新城开发建设的城市设计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也进一步强调其在广州地域中文化中心的地位。所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选址于白云新城符合城市地段的整体发展定位,其一方面可利用基地西、南向地铁2、14号线,与广州火车站、白云国际机场取得便捷联系,以充分利用城市的重要交通设施,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设施和贸易批发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建成和运营,将发展该地段主导的会议产业,有利于刺激周边大学、度假山庄等公共服务设施及相关社会经济活动的发生。就更大的城市地域范围而言,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也将带动会议组织机构、旅行社、展览、餐饮、宾馆、交通、航空、翻译、印刷、媒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不仅吸收餐饮、宾馆和展览等服务业较多的劳动力,还需要高智力人才的翻译、媒体等新兴行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就业结构都能提供帮助。同时,国际会议对各种服务都要求较高水准,这也可以直接刺激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所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选址布局将有利于形成一个集商贸、文化、办公为一体的动力强劲的综合功能配套区,起到优化城市结构的催化作用,从而带动白云新城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推动广州市“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城市发展战略中“北优”格局的优化。

3地域环境文化的保护与延续

由于大型公共建筑往往是城市的标志名片,展现城市独特的性格魅力,所以在规划建设中十分注重环境的塑造。就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用地选址来看,其位于白云大道西侧的原东方乐园及其北侧规划地块,东隔白云大道与白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对望,西与规划的白云新城核心区中心绿地接壤,南隔东方明珠花苑与造型优美的广州新体育馆为邻,具有十分优美的内外部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以,在方案构思中保护与延续地域环境文化是绿色生态布局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3.1 建筑群体布局与地域绿地系统的契合关系

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11个竞赛方案来看,其建筑群体布局方式大致可以归结为3种,竖向布局、组团式布局和横向分割式布局,各布局方式和城市绿地及开放空间系统产生相应的契合关系。

竖向布局如方案4、方案6、方案7,建筑功能区由纵向廊道或屋顶串联成南北向的统一体量,东西方向上留出大片绿地和开放空间,以拉进白云山和白云新城中央公园在空间意向上的绿意相通。

组团式布局如方案2、方案8,各个建筑体之间围绕主体建筑展开布局,有着构图关系方面的自在形态组织逻辑,基地内的绿地空间较为散落,仅在门户空间及建筑基底的图底空间与城市绿地系统有所呼应。

方案1、方案3、方案11可以看作是横向分割式布局,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方案1,其建筑采用分离的体块,保持开放的姿态,建筑单体呈条状东西向伸展,建筑体量和绿地景观廊道南北平行布置,将基地分割成条带交错的肌理。

由基地周边绿地系统分析,白云山公园和白云新城中央公园呈南北向在基地两侧纵向展开,并且建筑基地的用地形态呈南北向长方形,所以东西向的绿色生态连接显得十分重要。综合上述三种布局,横向分割式布局对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东西向联系显得较为有力,有助于形成自然与城市编织交融的纵横整体性网络,将建筑群体结合到一个位于未来城市中心和白云山公园之间的、具有开放的视觉和生态联系的整体系统之中。

3.2与周边环境要素的空间协调关系

保护与延续地域环境文化,一个需要着重处理的方面是与处理与周边环境要素的空间协调关系,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各参赛方案都以其独特的思考对白云山、体育馆等进行了环境分析和形态布局方面的研究,在这一点上做出了探讨。由于基地位处白云山和白云新城中央公园之间,在空间关系上,竞赛方案大都采取了建筑群体的空间退让处理。一方面是将建筑群体的高度区布局趋近于建筑基地中央位置,另一方面,是在相邻绿地公园的空间界面上远远退后布局,以取得空间关系上对白云山及白云新城中央公园的尊从。此外,是寻求建筑群体在体量形态上与周边环境要素的呼应与延续。如方案7,建筑整体的形象取自于“白云”,会议中心建筑呈弧线在型体上和体育馆建筑群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反“S”形有机体,并以明确的轴线奠定同基地东侧的鸣泉居、白云山的空间关系。再如方案3,建筑和中心绿地环境呈“山丘”形态布局,延续白云山自东向西的脉络,方案利用不同高度的屋顶折板构建绵延起伏的建筑形态,暗喻“山”的意象,力求形成与用地环境紧密结合的空间协调关系。

3.3对基地原有环境的处理与利用

基地原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与历史事件相关,在其基础上建构的空间意象会成为传达某种场所意义的手段之一,延续历史记忆。在规划布局中,常用的是采用分类分区的手法,针对划定的生态敏感区、绝对控制区、文化保护区等特定区域,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基地中绿树成荫,仅竞赛组织者测量提请参赛设计师注意采取措施的大树就有近4000棵,各参赛方案针对基地原有水塘、树木植被的生态区域,采取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和处理手法。部分方案以保留利用原有绿化为出发点,将建筑组合成不同的院落,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绿化景观。方案2在布局上采用了组团围合的方式,将基地内绿化分划不同的组团,建筑围绕绿化进行布局,形成“七星伴月”的布局形态。方案8运用平台高架的处理手法,设置云盘式的平台抬高建筑基地,留出地面层以保留绿化。方案7通过建筑避让的方式,建筑布局偏向西侧,围合保留中心的树林和水体,并通过造景的手法将保留的自然要素融入新的环境设计中。方案3在避让中心林地进行布局的同时,将部分树木覆盖于建筑体量之中,形成独特的室内庭院。

值得一提的,在会议中心基地中存在有不少原东方乐园的建筑和构筑物,有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如能在布局的景观系统中加以整合利用,将形成颇富文化氛围的外部观赏环境。笔者认为,这也是公共建筑群体环境塑造中生态价值观的具体实现途径之一。

4系统组织的便捷与高效

绿色生态布局中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塑造,还包括了系统组织的便捷与高效。这里的系统组织是指车流、物流、人流等内外交通流和能量流的组织,在规划布局中促使各物质流快速、便利、通畅的运转,达到整体系统的便捷和高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4.1交通流的高效组织

公共建筑群体具有大量的车流、物流、人流等内外交通流,有时具有快速到达、进入、离开以及疏散的要求。合理布局交通出入口、组织流线将影响到公共建筑群体日常使用的效率,以及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空间布局中,首先是针对临近地铁、毗邻高速路出入口、周边发达的公交系统、与大型交通枢纽设施联系便捷等外部条件,进行与区域交通的联系组织,体现在出入口选择及交通组织方面。其次,是分别确定合理的车流、人流和物流线路的系统组织。同时建立各功能区的联系组织方式。

竞赛各方案均对以上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内容。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方面,大部分方案选择在机场东路,并在白云大道等其他道路上设置了次要出入口。这样使场地西侧的城市广场成为会议中心开敞空间的一部分,有利于交通疏散组织;同时使得场地的主要交通流线与城市的地铁线有机联系,有利于缓解白云大道的交通压力。

与周边地块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与东侧白云山风景区、大金钟水库、鸣泉居等配套功能的联系。各方案在车行交通的联系上基本沿用了白云大道的下穿通道。步行联系方面,各方案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方案1、2、3、6、10设置了隧道或天桥;方案11则是利用大广场连接。

在会议中心的内部功能布局方面,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集中式布局可有效地减少功能体间交通流线的距离,整合交通面积和设施。但分散布局的方案也可运用不同的方式加强各部分的联系,如方案8,运用平台将各个分散部分联成整体。方案3、4、5、7、10,运用建筑内的交通廊将不同的建筑功能联系起来,再利用整体屋顶覆盖等方式将建筑形式予以统一。分散与集中的布局形式各有优劣,分散布局使得各功能部分的交通流线增大,但集中布局也会带来诸如流线混杂、各功能区互相干扰以及高能耗等问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4.2能量流的组织

系统组织也包括了能量流的组织,由于大型公共建筑对于电、气、水等基础能量具有较高的负荷,且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在会议期间具有时效的优先性,所以在规划布局时应充分单项考虑能量流组织,避免对周围地段的建筑运营和市民生活带来过多的消极影响。此外,在节能方面,除了太阳能板、建筑智能系统调节等众多的生态建筑技术的利用,在先期谋划中能够发挥较大效用的是建筑群体布局中对自然通风的利用。

自然通风是建筑实现节能、生态、舒适、健康等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建筑楼群的布局方式影响了建筑单体前后表面的压力分布,对建筑单体内部的通风、降温、除湿具有重要影响,也关系到建筑群体间风环境的速度场、压力场的分布,进而影响人在室外活动区域的舒适度。根据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节能中心的研究,在广州地区,行列式(包括并列式、斜列式、错列式)的布局和自由式的楼群布局方式有利于获得较好的风速场,而集中式和周边围合式则对形成良好的通风环境较为不利。就本次竞赛的基地环境而言,除了考虑城市主导风向的影响,还要在布局中注意适宜的建筑间距,基地与东面白云山、西面白云新城在用地上的起伏关系以及整体空间的错落变化,从而给予风速和流向以引导。在这方面,方案1的平面布局较为突出,它较好地结合了地形气候的特点,地面上建筑体并列布置,形成了能够联系基地、白云山以及白云新城通透视线的布局形态,有利于建筑的节能。

5结语

“绿色”和“生态”作为设计理念,是时下规划师、建筑师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积极探索的主题之一。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共建筑群体集合,总结其建设选址、功能组合以及竞赛过程中各方案针对生态布局所折射出的规划策略和设计处理手法,对于公共建筑群体的绿色生态布局这一课题具有以下几点积极的探讨意义——大型公共建筑的布局需要立足于整体地域的综合效应进行考虑,对地域的发展起到契合和促进作用;建筑群体布局应与地域生态系统相契合形成整体,与周边环境要素空间协调,保护、延续地域环境文化;对公共建筑群体的车流、物流、人流等内外交通流和能量流应当进行系统组织,充分结合自然条件,一方面使之便捷、集约,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用得以高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国际邀请竞赛技术文件[R],2005.

[2]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国际邀请竞赛方案[R].2006.

[3] 杨明.微观城市设计层面中的生态布局与设计策略——以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城市地段为例[C].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4篇

一、规划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编制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理清我市工业产业发展和布局的总体思路,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方案、促进产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措施建议,为修订“十一五”规划和编制“十二五”规划做好准备,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效,产业层次逐步提升,促进了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但是,工业产业发展和布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重点不够明确,产业政策导向作用不强;产业空间布局比较零乱,空间集聚优势尚未发挥;龙头企业领军作用较弱,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雷同,集群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招商引资的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制约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编制全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通过规划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我市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涉及行业多,工作难度大。这次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是弄清工业发展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工业空间布局方案。规划编制完成经过充分的论证后,报市政府审定批准后实施,并制定落实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为工业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从而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有序推进,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规划编制的内容

(一)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以**年为基期,规划期限确定为**—2020年,规划范围为**市全部行政区域。

(二)具体内容

**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我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的现状和基础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近年来我市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对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进行研究,找出差距,弄清我市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定位。三是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提出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明确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四是对土地适宜开发程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工业产业布局总体框架和重点行业发展布局方案,确定重点产业带、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等相结合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五是围绕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等方面,研究提出促进工业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的保障措施。

三、规划编制的组织形式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作为一项战略性课题,系统性强,工作量大面广。为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发改委牵头,成立专门的规划编制工作机构。各级各部门也要对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组成专门班子,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搞好协调配合。为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有关行业发展规划以及企业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衔接。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各方面要给予全力配合,提供相关资料。

市直相关部门负责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及布局规划建议;

各县(市)区负责编制本地区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方案;

各省级以上开发区负责编制各自的发展规划方案;

各重点企业集团负责编制本企业发展规划方案。

(三)强化社会参与。为增加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要按照开门编规划的原则,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一方面,邀请有关方面专家直接参与规划编制;另一方面,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咨询论证。二是认真采纳公众意见。通过网络等形式,征求社会公众对我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的意见,提高规划的民主化水平。三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规划成果形成后,要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吸纳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的意见。

四、规划编制的时间步骤

初步考虑,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研究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4月11日之前,动员阶段。主要是印发工作方案,制定调研提纲、进行各种调查图表的设计,通过动员大会等形式进行安排部署。

(二)4月12日—4月30日,调研阶段。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重点企业集团提供相关资料,编制规划方案。市发改委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实地考察和座谈会等形式,与县(市)区、市有关部门、重点企业集团进行沟通交流,摸清基本情况,拟定规划大纲,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布局大体框架、鼓励和限制政策等。

(三)5月1日—5月20日,规划起草阶段。市发改委根据有关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以及调研情况,按照确定的规划大纲,完成规划初稿,组织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咨询论证。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5篇

一、规划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编制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理清我市工业产业发展和布局的总体思路,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方案、促进产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措施建议,为修订“十一五”规划和编制“十二五”规划做好准备,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效,产业层次逐步提升,促进了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但是,工业产业发展和布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重点不够明确,产业政策导向作用不强;产业空间布局比较零乱,空间集聚优势尚未发挥;龙头企业领军作用较弱,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雷同,集群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招商引资的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制约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编制全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通过规划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我市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涉及行业多,工作难度大。这次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是弄清工业发展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工业空间布局方案。规划编制完成经过充分的论证后,报市政府审定批准后实施,并制定落实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为工业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从而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有序推进,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规划编制的内容

(一)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以*年为基期,规划期限确定为*—*年,规划范围为济南市全部行政区域。

(二)具体内容

济南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我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的现状和基础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近年来我市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对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进行研究,找出差距,弄清我市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定位。三是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提出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明确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四是对土地适宜开发程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工业产业布局总体框架和重点行业发展布局方案,确定重点产业带、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等相结合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五是围绕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等方面,研究提出促进工业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的保障措施。

三、规划编制的组织形式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作为一项战略性课题,系统性强,工作量大面广。为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发改委牵头,成立专门的规划编制工作机构。各级各部门也要对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组成专门班子,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搞好协调配合。为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有关行业发展规划以及企业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衔接。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各方面要给予全力配合,提供相关资料。

市直相关部门负责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及布局规划建议;

各县(市)区负责编制本地区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方案;

各省级以上开发区负责编制各自的发展规划方案;

各重点企业集团负责编制本企业发展规划方案。

(三)强化社会参与。为增加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要按照开门编规划的原则,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一方面,邀请有关方面专家直接参与规划编制;另一方面,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咨询论证。二是认真采纳公众意见。通过网络等形式,征求社会公众对我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的意见,提高规划的民主化水平。三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规划成果形成后,要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吸纳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的意见。

四、规划编制的时间步骤

初步考虑,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研究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4月11日之前,动员阶段。主要是印发工作方案,制定调研提纲、进行各种调查图表的设计,通过动员大会等形式进行安排部署。

(二)4月12日—4月30日,调研阶段。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重点企业集团提供相关资料,编制规划方案。市发改委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实地考察和座谈会等形式,与县(市)区、市有关部门、重点企业集团进行沟通交流,摸清基本情况,拟定规划大纲,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布局大体框架、鼓励和限制政策等。

(三)5月1日—5月20日,规划起草阶段。市发改委根据有关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以及调研情况,按照确定的规划大纲,完成规划初稿,组织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咨询论证。

(四)5月21日—5月31日,规划修编申报阶段。规划成果发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对规划方案进一步论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批。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6篇

杨冬权在讲话中说,《档案法》颁布实施的20年,是中国档案事业大踏步前进的20年。他从三个方面全面总结了20年来《档案法》对档案事业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

首先,使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档案事业发展已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社会各界更加关心和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得到扩大、提高,人民群众正越来越广泛地利用档案资料,并且参与到档案工作之中,为档案事业发展奠定了空前深厚的群众基础。其次,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在《档案法》的促进下,档案法规体系日趋完善,目前,一个以《档案法》为主体,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档案法规、规章为补充的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档案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档案工作的开展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档案法制机构日益规范,执法队伍得到加强,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第三,促进了档案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依照《档案法》的规定,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职能得到充分履行。为社会各方面服务取得很大成绩。同时,档案事业宏观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职能也得到了充分履行,档案事业自身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谈到今后如何依据《档案法》,进一步完善档案法制建设,杨冬权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现有的档案法规。要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治意识。《档案法》执行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不经处罚而法自行,所以还要创新档案执法机制,以服务促进执法。同时。执法队伍建设和档案执法水平也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档案法规体系。不仅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修改好已有的档案法规。还要紧紧围绕工作发展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热点制定新的应有的档案法规,并且在法定权限的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需要什么样的档案服务,档案部门就提供什么样的档案服务;档案工作的形势需要我们作出怎样的调整,我们就及时作出怎样的调整。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国人大法工委的领导对《档案法》颁布实施2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全国百万档案工作者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工作表示敬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司司长李建指出,对《档案法》最好的纪念是认真贯彻执行。他强调了继续依法做好档案工作的几点要求:一是要严格做好归档工作,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二是加强对档案的妥善保管。三是要搞好档案的利用工作。四是要在方便利用的同时,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五是要严格执法。六是要与时俱进,对档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研究,适时提出或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张世诚在讲话中说,档案部门加强管理的意识一直很强,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在做好管理的同时更要强化服务意识,档案只有充分发挥作用,档案部门只有把利用服务工作做好,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得到更大的发展。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综合性货场平面布置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Hangzhou North Station Yard as a large-scale comprehensive yard, mainly handling containers, bulky, fear of wet cargo transportation; With Bulk loading dock gates, Nanxingqiao yard, Genshan door yard relocation, Hangzhou North Station Yard will become Hangzhou range the only one in the large yard. Articles from site selection and layout and so do som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n order to facilitate further improve in the future work.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yard layout

0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货物周转量逐年增加;铁路货场地处城市中心,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从城市用地发展、交通规划组织、铁路货运发展等多方面考虑,位于城市中心的货场迁建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杭州市区南星桥货场、艮山门货场的迁建进行探讨。

1杭州地区货场现状

杭州市区原有艮山门、南星桥、康桥、临平、萧山及萧山西等六个综合性货场和杭州北危险品货场、闸口散堆装货场及勾庄惠民煤场,各货场位置分散、设施陈旧、能力不足、发展困难且无专用集装箱货场等严重制约着该区域铁路货运的快速发展。

艮山门、杭州北、南星桥三个货场位于杭城钱塘江以北,总面积约45万方,仓库2万方、雨棚2.1万方,站台4.2万方,露天货区3.7万方,装卸线有效长6.3km;其中艮山门货场位于闹市区,货物进出与城市干扰严重,用地受限;南星桥及闸口货场位于钱塘江畔风景区,与周边环境不协调。

2货场选址

杭州北站位于杭州市下城区北部边缘,为枢纽内的工业站,目前有多家大型企业专用线及康桥货场、杭州危险品货场在该站接轨。附近有沈半路、石祥路、永宁路、金昌路等道路与市区道路及绕城公路相接,交通便捷。杭州城市发展规则已在站房同侧预留有铁路发展用地,车站具备发展成为综合性货场的条件,也与城市发展规划吻合。

3运量预测

随着闸口散堆装货场、艮山门货场、南星桥货场的逐步关闭,杭州北站新货场货源吸引范围主要为杭州市钱塘江以北市区南星桥、艮山门货场的笨零、集装箱、怕湿货物的转移运量及新增运量;闸口散堆装货场根据城市规划拟迁址于勾庄货场。近几年杭州市区钱塘江以北铁路各货场到发总运量如下表1所示:

表1 钱塘江以北铁路各货场到发总运量

从近几年运量看来,位于市区边缘的临平货场、杭州北货场运量呈现出逐步上升的现象,而位于市区内的艮山门货场、南星桥货场因受到城市交通、货车限行等政策的影响,运量出现逐年递减的情况;根据铁路货场运量结合城市经济发展及周边厂矿企业发展规划,预测杭州北站货场近期(2020年)发送运量227万吨,到达运量394万吨;远期(2030年)发送运量309万吨,到达运量591万吨。本次研究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按远期运量整体规划货场布置。

4方案研究

根据预测货运量,新货场规划为大型综合性货场;结合货场周边地形地貌、城市规划,货场设于杭州北站站房同侧。该处地形开阔,无大型建筑物,是杭州地区能布置大型货场的理想地块。

目前康桥货场、危险品货场及大量专用线均在车站宣城端接轨,该端咽喉区作业繁忙;同时车站同侧有杭玻、杭钢等专用线接轨,曲线半径分别为300m及400m,给设置货场牵出线造成阻碍,为平衡车站两端咽喉能力,给今后货场取送调车作业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新建货场选择在车站杭州端接轨。根据货物线的布置形式不同,研究混合式和尽头式两种布置方案。

4.1混合式布置方案

货场设牵出线一股,有效长1050m;货场内尽端式货物线四股,按两台夹两线布置,并设顶端站台;货3、货4、货5按两台夹三线布置,有效长850m,与杭州端咽喉区贯通,具有单向整列到发条件;货6、货7、货8、货9四股货物线布置为贯通

图1混合式布置方案平面示意图

式,有效长850m,具备双向集装箱整列到发作业条件;于货3、货4尾部延长设货10、货11道作为笨重作业线;同时对车站进行改造,在站房同侧新增到发线二股,提高车站作业能力。货场大门沿永宁路设置,货场综合楼等办公用房分别近永宁路设于大门两侧,便于对外营业和管理。

4.2尽端式布置方案

该方案同混合式布置方案,设牵出线一股,有效长1050m、同需对车站进行改造,新增到发线二股;新增尽头式货物线11股,按一台一线布置,尽端紧靠永宁路;新增集装箱作业线二股,笨重货物作业线二股,集装箱笨重作业区单独设于场地西北侧;货场大门沿永宁路设置,货场综合楼等办公用房分别近永宁路设于大门两侧,便于对外营业和管理。

图2尽头式布置方案平面示意图

4.3方案比选

根据杭州北站的铁路既有设施、周围地形地貌及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布置的杭州北站货场混合式和尽头式布置两个方案均较可行,但各有其优缺点。

混合式布置方案优点:集装箱货物线与车站两端咽喉区贯通,装卸有效长能满足集装箱专列整列接入货场的要求,提高车站作业效率;缺点是货场道路与装卸线的交叉较多,取送车与进出货搬运作业易相互干扰;货物线外包车站,引起车站行车室,信号室等站房设置条件差,职工上下班不便。该方案工程投资约3.3亿元。

尽式头布置方案优点:货物线均布置为尽端式;货场布置整齐、规范,场地能较好地利用,站房设置条件好。布置上将仓库站台区、笨重集装箱作业区、生产生活设施服务区等各功能区域分隔更为合理,有利于今后的运营管理。缺点是货场取送车作业均在杭州端咽喉区进行,灵活性小;取送作业与装卸作业会相互干扰,作业能力低;另外所有货物线均为尽头式,没有整列到发条件,不利于货场远期发展。该方案工程投资约3.04亿元。

5结论

目前,国内有众多货场由于不能适应铁路或城市的发展而需迁建,通过对杭北新货场迁建的探讨,认为货场迁建应考虑如下方面:

⑴货场的迁建应结合城市规划,尽可能避免与地方规划的工业园、科技园区、规划道路及排洪工程发生冲突。

⑵方便地方运输,做到以人为本,减少对货主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吸引货流。

⑶远离闹市区,减少货场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

⑷节省工程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对城市的干扰,提高社会效益。

⑸货场的设置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规模和能力上要有一定的储备,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综上所述,混合式布置方案由于具备整列集装箱到发作业条件,为开展战略装车点或五定班列等业务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利于远景发展;二方案投资费用相差不大,因此推荐混合式布置方案。

参考文献:

[1]GB/T50091-2006.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S].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8篇

四代机研发门槛已经降低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这次土耳其公布四代机的设计方案,我们第一个反应是很惊讶。因为众所周知,第四代战斗机相比以前的各代战斗机,其技术难度大、研制成本高,研制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此前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现在韩国、日本、土耳其甚至于伊朗和印度尼西亚等航空工业实力并不算很强的中等规模国家,都开始研制所谓的第四代战斗机或称隐身战斗机,这是什么原因?

王正平教授(以下简称王):首先,这些国家搞隐身战斗机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美国在研制出F-22和F-35战斗机之后,所谓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大家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已经比较透彻了。对于大国而言,要研制争夺空中优势的第四代战斗机,那就是双发重型的F-22,如果是一个小国家的话,它做出来的中型或者轻型四代机,一定就是类似F-35这样的。经过这么多年,大家已经看到这点了。还有第二个原因,以前世界市场上对于中小国家而言,最为适合的第三代主力战斗机是F-16,还有一些国家使用二代机F-4或F-5。而目前一个趋势很清晰,美国已经将F-16的生产线彻底关闭了、停产了。F-16作为目前各国的主力战斗机,已经面临要被下一代战斗机替换的情况了。那么对于土耳其、韩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而言,就必须考虑空军主力战斗机的更新换代问题。而目前已有的最适合这些中等规模新兴航空国家的中型多用途第四代战斗机是F-35,但它太贵太复杂,对于有些国家而言难以获得。这几个国家就开始考虑,能不能利用已有的先进雷达、航电、武器等技术,研制一款与F-35概念相同、功能类似、性能接近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这种新飞机出来以后,会在技术和性能上与现有的F-16等典型三代机拉开明显代差,并作为所在国空军的最主力作战机型,生产出较大批量来,成为未来几十年空军的中坚力量。

记:这是否意味着隐身战斗机的研制门槛已经降低了?

王:实际上,美国作为技术先行者,当它把F_22和F-35做出来之后,就为这些后来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参考学习的技术范本和标准,气动研究、隐身布局研究等这些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已经由美国来完成了,这些中等新兴国家可以跟随美国来研制四代机,这的确在实质上大大降低了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门槛。因此隐身战斗机不再是美、俄这样具有雄厚的航空工业基础研究实力国家的专利,各国都可以借鉴先行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研制第四代战斗机。

而如果新兴国家不追随美国的脚步,想走自己的路,提出完全不同的新方案,那么就必须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将其吃透搞清楚,这不但需要大量时间去试验和验证,同时对国家的航空工业基础科研水平也有极高要求。这对于新兴航空工业国家而言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从早期方案到新方案,设计水平明显提高

记:这次土耳其公布四代机方案很让人惊讶,但大家都知道四代机研制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几天就拿出来,您能否讲讲土耳其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搞四代机计划的?

王:土耳其从2006年起,就开始着手研制隐身战斗机,当时最早是宣布与韩国合作,参与韩国的KF-X第四代隐身战斗机研制计划。后来土耳其又表示不和韩国合作了'打算自己独力去研制第四代战斗机,也曾先后提出了好几个方案。

记:您能否从外形气动布局等方面,分析一下土耳其最早搞的第四代战斗机方案和这次公开的几个方案的不同?

王:从2006年土耳其公布的所谓隐身战斗机研制的早期方案和这回展出的几个方案来看,的确有很大的不同。从气动布局角度来看,土耳其早期四代机方案,在机翼、机身布局设计上,还是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的样式,只是在机头、机身外形上,加上了一点隐身设计的元素,属于采用隐身修形设计的三代改战斗机。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它没有像F-35等四代机那样,采用完全翼身融合式的机身和机翼设计,其机身和机翼虽然有一点融合设计,但主要结合和过渡段区分明显,机翼和机身明显是两部分。而新的设计方案不但减少了外形上的倒角、棱边、突起等设计,外表看上去非常干净平整,在气动设计和隐身外形设计方面,都达到了真正第四代隐身战斗机的标准。这显示出,从2006年到2013年这几年问,土耳其在隐身战斗机设计技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记:您说的土耳其飞机设计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对于四代机之前的传统战斗机而言,飞机的总体布局设计的重点主要是机翼的设计和机翼与尾翼的匹配设计上,而机身则主要是想办法解决和满足重量、重心和装载的要求。因为传统战斗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因此特别讲究机翼和尾翼的匹配设计,而机身则是主要用来装东西的,因此更考虑装载设计。而现在第四代隐身战斗机采用高度翼身融合和一体化设计,其机翼和机身设计是一起来考虑的。此外,飞机的进排气结构,也要采用一体化设计。四代机的设计不再是机翼提供升力、机身提供装载这么简单,无论升力还是载荷设计都更复杂了,需要综合考虑设计,这对战斗机设计技术和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土耳其四代机方案的技术变化上,可以明显看到其设计能力的提高。

三种四代机设计方案,体现出较高水准

记:从展会现场的展板介绍来看,土耳其方面将其四代机设计的优点总结为四个方面“优越的杀伤力、更大的作战半径、更大的灵活性、更高的速度”,土耳其的四代机能够实现超声速巡航吗?它们的隐身性能如何?

王:从三个设计方案外形来看,可以明显看出,其中双发常规布局的这个方案是在走F-22的路子,单发常规布局则更接近于F-35,而鸭式布局这个方案,则与其它我们看到的四代机方案不太一样,它倒是有一些创新性的设计在里面。从超声速巡航角度来看,土耳其双发常规布局的设计方案,其机翼和尾翼是插在一起的,甚至于两个V形垂尾也是插在机翼和尾翼中间的,很明显采用了耦合设计,因此假如发动机动力足够的话,这可以说是一种具有超声速巡航潜力的设计,土耳其的这个方案,是朝着超声速巡航的目标去的。

而单发常规布局方案,则是一种类似F-35的中型隐身四代机的设计,这是一种超声速战斗机,不一定要求其具备超声速巡航能力。从外形上看,它甚至比F-35更干净,隐身外形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它可能是一个纯粹空军用的战斗机,不用考虑舰载和垂直起降需求。

记:您这里提到它像F-35,最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方面公开宣称,说F-35具备有限的超声速巡航能力,应该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王:F-35战斗机是“联合攻击战斗机”,它一共有A、B、C三个型号,其中空军型的F-35A和海军陆战队的垂直起降型F-35B,都不太可能具备超声速巡航这个能力。目前有可能符合它这个说法的主要是海军舰载型的F-35C,它的翼展和机翼面积有较大增加,升阻比更好,如果少带一些载荷的话,它是完全有能力达到有限时间和航程的超声速巡航的。因为升力越高,就意味着飞机可以往更高空飞,高度更高,自然阻力越小,超声速巡航就更容易。

记:这次土耳其防务展上展出的三种方案中,您更看好哪个?觉得哪种方案胜出的可能性更大?

王:我认为从技术角度来讲,单发常规布局类似F-35的方案相对技术成熟度更高,发展难度更小,更具可行性,可能有更大机会胜出。

记:您怎么看待这次土耳其带来的三个四代机设计方案的水准?

王:从以前几个公布四代机方案的国家来看,他们的设计方案,带有那么一点预先研究的色彩,就是先做做看,先形成一个四代机的概念设计。比如日本的“心神”技术验证机就比较粗糙。而从土耳其这次公开的几个方案来看,显然不仅仅停留于预研这一阶段,而是具有很强的目标性,显然瞄准了工程应用,其设计细节考虑得很周到,方案很完整很细致。这说明土耳其是有做四代机的强烈意愿的。

记:从外形上看,土耳其的这几种四代机方案与F-35和F-22相比,似乎更修长一些?

王:的确如此,这几种方案的长细比比F-22更大,这主要是跟飞机的动力选择有关系,可能土耳其在发动机研制这一方面弱一些,它能拿得到的发动机肯定比不上F119或者F135,因此不得不采用更大长细比设计,以求减小飞行阻力。

记:看土耳其介绍其四代机方案的展板,我们看到其双发常规布局的方案,双垂尾的面积明显比F-22还要小,这是怎么做到的?

王:主要是采用主动控制技术,通过更精确和效率更高的舵面控制,可以增强飞机的操控效率和操稳特性,比如说提高飞机的航向稳定性,这样一来相应地就可以减小垂尾等舵面的面积。因为气动舵面要起到更大操纵效果,以前的办法主要就是增大其面积。现在有了主动控制技术,舵面能力更强了,就自然可以减小其尺寸和面积了。垂尾等舵面尺寸减小还有几个好处,比如说增强隐身能力,减小飞行阻力等。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更依赖于电传飞控和主动控制系统了,成本也相应上去了。比如F-35,你看到它的垂尾面积就比F-22明显更小。

记:根据资料显示,在F-35上,采用了分布式的机载液压系统和电静液作动器,最早还在NAsA的F-18研究机上做过相关技术验证,这个技术是不是也属于主动控制技术的一部分?

王:是的,以前的老飞机,用的是中央液压系统,你可以看到以前的老飞机上,液压管路沿机身到处分布,现在F-35采用分布式的系统,通过线缆将液压的电静液作动器连接起来,舵面作动器还是采用液压力进行控制,它使飞机的控制能力更强了。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土耳其的四代机也会选择这样的主动控制技术方案。

记:从单发常规布局方案和双发常规布局方案看,也有一个细节上的不同,就是一个边条更大一些,一个边条更短一些,这里面有什么名堂?

王:边条越大,大迎角机动增升能力就越强,但边条大了,巡航特性阻力就越大,对于超声速巡航和速度机动性能有不利影响;边条越小,则刚好相反,迎角机动能力会差一些,但对于超声速巡航更有利。这里面涉及一个设计的取舍问题,就要看用户更需要突出哪方面的能力了。

设计方案选型原则

记:这次土耳其带来了双发常规布局、单发常规布局和单发鸭式布局三种四代机的设计方案,我们知道美国在F-22和F-35两个项目立项之初,也提出过许多方案进行选型,甚至最初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设计方案参与选型竞争。战斗机设计方案选型的流程是什么?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王:战斗机的设计方案选型,最早就是研制公司内部的选型,比方说F 22最初开始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自己在内部就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设计方案,然后这些方案进行模型风洞试验等各种测试,从中选出最符合设计要求而且具有更大工程可行性的方案。公司内部选型结束后,就要进入竞争选型阶段。这一阶段各个国家航空工业体制不一样,因此各有不同。比如欧美国家,它就有好几个主要的飞机研制公司拿出各自的方案,制造出验证机进行选型对比试飞,通过实机对比考核后,看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能达到使用方需求,更符合需求的那一个胜出,进入正式研制流程。而有一些国家则是在其航空工业界内部形成几个设计方案,通过设计方案评比或者设计分析实验对比,拿出一个方案,对它进行发展,进入研制流程。

军方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飞机设计公司以什么样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来实现其设计要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公司内部的设计方案选择而言,它会在超前的理念和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平衡考虑,最后聚焦到一个满足设计指标同时具有工程可行性的方案上来。更具体来说,飞机设计方案选择必须要考虑动力选择,以土耳其为例,如果它的动力装置能拿到F-35的F135发动机,那么这个发动机推力相当大,就可以选择单局设计方案。如果我选择类似F-16的发动机F100或者更低推力级别的发动机,就可以选择双局设计方案。因此可以动力用先进的,飞机用较保守的成熟方案;也可以动力用保守的,飞机则使用先进的方案。这些设计方案的最终考量,一方面取决于使用方需求,一方面取决于工程实现的可能性。

从三代机到四代机:鸭式布局的变化

记:在第四代战斗机的选型方案中,我们依旧看到了不少鸭式布局的方案,这次土耳其展出的三种四代机方案中,也有一款鸭式布局方案。您认为,第四代战斗机的鸭式布局和第三代战斗机中的鸭式布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和进步?

王:鸭式布局最早出现,主要是希望其起到增加气动效率的作用,它在最开始的时候还不叫鸭式布局,而是称为“近距耦合布局”。在近距耦合布局中,鸭翼位于机翼的前上方,这就是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的鸭式布局,歼-10就是一个例子。但随着鸭式布局技术的发展,鸭翼会逐渐变小,并向前伸,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鸭式布局”,这个时候的鸭翼已经不像早期的近距耦合鸭翼一样,起到涡流发生器近距耦合增升的作用了,不再是以升力作用为主,而是以操纵和配平作用为主了。这里面最典型的设计方案是欧洲战斗机“台风”。

而对于第四代战斗机而言,鸭式布局的目的不再是提供增升或大迎角机动能力,而是提供配平和操纵能力,因为鸭翼前伸,距离飞机气动升力中心更远,力臂大,操纵效能就更高。设计思路和出发点都变得不一样了,不能因为其都采用鸭式布局就认为它们都是一样的。

记:您曾经提到过第四代战斗机的鸭翼与主翼是在一条水平线上布置的,原因是什么?

王:除了鸭式布局演变,鸭翼更多充当操纵配平作用,不需要布置在前上方之外,水平布置还可以在超声速巡航的时候起作用,可以减小水平飞行中的气动阻力,因为水平飞行时,机翼和鸭翼之间相互的气流下洗造成的气动阻力还是蛮大的。

独具特色的“土耳其鸭”

记:您刚才提到土耳其四代机的鸭式布局方案很有特点,我发现它的垂尾布置的确跟歼-20有很大不同,您能否谈谈它的设计特点?

王:其实这个飞机应该可以看做是正常式布局,类似三翼面布局,因为垂尾不是像歼-20那样插在机翼旁边的,而是插在一个向后伸出的尾椎上,V形尾翼非常靠后,因此它的这个尾翼可以看做是垂尾和平尾的结合,既有平尾也有垂尾的作用。如果你把它前面的小鸭翼去掉,甚至有点跟美国的YF-23验证机接近了。这个飞机的设计优点就是隐身性能、飞行性能都会很不错,阻力小,付出的动力代价也小。在现在看来,这是目前各国已经公布的近十个四代机方案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这也体现出我刚才所说的,土耳其在四代机设计方案上,是下了很大工夫的,绝对不是只想拿出一个相对粗糙的研究方案,而是真想去做四代机。

记:您能否分析一下土耳其这次鸭式布局方案的鸭翼设计特点?它似乎与歼-20的设计也有很大不同。

王:从土耳其这次提出的鸭式布局方案来看,它的鸭翼面积很小,与机翼靠的更近,也是主要起到操纵作用。它的设计方案相对比较有特色,因为他独特的V形尾翼远远拖在后面,起到一定平尾的作用,因此鸭翼不用担负增升重任。它更像是苏-33和苏-30MKI这样三翼面布局飞机中的小鸭翼设计,在边条、操纵等方面都想起点作用,每个方面都有一定兼顾。从效果上看,土耳其鸭式布局方案的鸭翼设计,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其主要的气动能力,都体现在机翼和尾翼上了,鸭翼更多起到的是辅作用。

记:从鸭翼设计上看,土耳其鸭式布局四代机与韩国KF-X的四代机鸭式布局方案也有区别,前者没有切尖,而后者切尖了,这是为什么?

王:这主要是不同的设计需求决定的,主要看希望鸭翼起到一个什么作用,KF-X中的鸭翼又要操稳又要配平又要增升,想起很大的作用,自然面积就得大,因此翼展也就大了,这在巡航飞行的时候,气动阻力会相当大,因此就必须切尖;而土耳其的鸭式布局鸭翼面积较小,希望它起的作用也只是配平操稳,因此翼展小,就没必要切尖。所以可以看到,飞机设计的一些细微之处,体现出的是飞机性能设计的不同追求和侧重。

四代机为什么会有大航程

记:这次土耳其展出的四代机,特别在展板上强调其具有大航程特性。我们看到,就作战半径而言,目前展出的几种四代机,都提出了比同起飞重量等级的第三代战斗机更为优越的作战半径,比如中型三代机的作战半径一般不超过1500千米,而中型四代机则接近2000千米。这是怎么做到的?四代机有内置弹仓,这不是与更多的内部载油量相矛盾吗?

王:你看到第四代战斗机的航程明显超过了三代机,这首先是因为第四代战斗机有了更杰出的动力。四代机的发动机从推力水平、推进效率、油耗等指标来看,和三代机明显拉开了代差,是三代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四代机航程大,首先取决于更先进的新一代动力装置,这是最核心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四代机采用了整体结构设计,特别是整体油箱设计,整体油箱自身零件少,结构简单,载油效率高,在同样的空间内,就可以装更多的油。不像以前战斗机的软油箱硬油箱,在机身各处都是,结果载油系数反而远远比不上采用整体油箱设计的四代机。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四代机的气动效率比如升阻比,比三代机也拉开了一代,升阻比好,油耗自然就低,飞得就更远,这也是四代机航程大的一个原因。

土耳其航空工业:能做出中型四代机

记:土耳其最近这些年航空工业发展很快,早先通过引进F-16的组装生产线,土耳其实现了对第三代战斗机的组装和维修自主,具有了初步的航空工业技术能力。近年来,以土耳其航空工业公司(英文缩写TAI)为代表的土耳其航空工业,又开始做长航时无人机、做武装直升机。从上届阿布扎比航展现场了解到的消息看,土耳其甚至能够组装和维修美制F100发动机。土耳其本打算与韩国联合研制第四代战斗机,现在又打算自己来做。您觉得以目前土耳其航空工业的实力,以及考虑到它目前能获得的一些技术外援,土耳其能做好一款四代机吗?

王:如果要做出一个接近于F-35的中型多用途或者空中优势战斗机,具备一些四代机的能力的话,应该是可以的。为什么呢?因为土耳其的航空工业目前还是具备一些基础和能力的。比方说土耳其跟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合作,负责生产A380大型宽体客机、A400M大型军用运输机的部分零部件。它能从空客这样的顶级航空工业企业那里,得到很多有益的东西,比方说材料、加工和制造技术等。同时土耳其又是北约成员国,能组装F-16,它从北约方面也能得到很多先进的航空技术,并获得一些技术外援。正因为土耳其和美国的关系,以及它具备的一定航空工业基础,航空工业生产体系也较为完备,因此美国才会把F-35的发动机F135这一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发动机的部分研制工作交给土耳其来完成。土耳其参与了目前世界上几个顶尖的飞机研制项目,接触了最先进最尖端的航空前沿技术,这一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9篇

一、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政策法规建设的简单回顾

早在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就公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由于各大行政区机构的撤销,195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关于中央局撤销后档案集中管理的办法》,同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关于大区行政机构撤销后档案集中管理的办法》。这两个办法都指出了集中档案的重要性及意义,规定了在统一领导下集中大区机关档案的原则、步骤和范围,并要求成立相应的档案保管机构。在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创建之初,就得到了相应的政策的保驾。

在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党和国家通过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实现了对档案事业发展的主动干预,实现了对档案工作的引导与规范。从施行的角度来说,当代中国档案事业有创建初期的党、政系统的档案工作政策与法规,1959年党、政档案工作统一后党、政档案工作统一施行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以及如1980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工作条例》等建国以来相对独立的军队档案工作的政策法规。从施行的范围来看,有全局性的档案政策法规以及部门与地方性的档案政策法规。前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后者如《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等。至“九五”末已制订并在使用的全局性的政策与法规共217项,其中综合类26个,专门档案管理类115个,档案的收集保管类8个,档案开发利用类11个,档案科研管理类6个,档案管理升级、目标管理类6个,编制、职称与经费类12个,档案工作标准33个。废止88个。“十五”期间,国家档案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档案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取消了33项行政审批项目,按照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继续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3项、继续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3项,经国务院同意暂予保留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6项。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根据要求努力做好行政审批项目改革和行政许可清理的后续工作,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截至目前,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8个较大的市颁布或修订了地方性档案法规。

这些政策与法规,是人民利益在档案领域的体现与表达,有明确的思想导向性,是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规范,针对档案工作的现实而制定,并随着档案工作实践的进步及环境的发展而发展,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作用和指导意义。

二、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保障

(一)政策与法规是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导向

党和国家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以“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为目标,制定了相关的档案政策与法规,并以之引导人们对档案事业的认识,明确人们的档案行为与准则,从而引导档案工作达到一定的目标,引导着当代中国档案事业会的发展。1956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第一条规定:“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地管理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这体现了国家的档案意志,是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该决定的颁布奠定了新中国档案事业建设的理论基础,标志着当代中国档案事业有了原则的指导和明确的方向与目标,成了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南。不久,该决定所规定的原则和明确的目标在《档案法》得到了重申:“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组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管理的原则及发展目标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国家加强档案工作的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服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档案政策与法规的目标导向功能还体现为它的公布与施行过程,也是面向社会各阶层进行档案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统一人们的档案意识,协调人们的档案行为。档案政策与法规不仅让人们知道在档案行为上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宜做的,而且也让人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1956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建国以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存在的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都是我们国家的历史财富”,在档案的价值意义上“使我们档案工作者和其他机关工作人员都有了统一的和正确认识”,①195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认为:“党的档案和政府、军队、群众团体以及各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各机关的档案都必须以党的方针为纲才好整理”,对全国档案事业进行统一业务指导,统一规划,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业管理部门或行业组织与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发了众多的专业、行业档案管理的条例、办法等,这些条例、办法等对档案工作以及档案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导向作用,同样地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作一一论述。

显然,档案政策与法规对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性功能,从而规范社会的档案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档案工作过程中的不协调、盲目性或随意性的产生,确保了工作质量,确保了档案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政策与法规是实现对档案事业管理的手段

国家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通过对整个社会生活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调节的活动,从而使整个社会协调一致地发展,而政策与法规则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便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几乎也是靠政策法规过日子的”。② 发展需要管理,管理离不开政策与法规。档案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档案政策与法规对档案事业的管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档案政策与法规在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计划功能。当然,这样的计划功能更多地通过档案政策得以体现,即通过档案政策,档案工作及档案事业得到规划和部署。虽然这样的规划和部署,有短期、中期或长期的不同,但依据政策的规划和部署,档案工作活动、档案事业得以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1956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指出,“二、全面档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以建立统一的归档制度。……还没有这样做的,应当迅速地做好准备,在1956年内全面推行”;“三、迅速整理建国以来的积存档案。……中央一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机关在整理各机关的积存档案和代管的原大区行政区机关档案的时候,都应该组织一定的力量,加强领导,大力进行,要求在1956、1957两年内完成。专、县级机关的积存档案也应该着手进行整理”。这既是对当时重大档案工作问题的具体规划,也是具体的部署,在时间上也非常具体。该决定颁布后,机关的文书立卷工作和档案工作得到了合理的分工,案卷的质量得到了基本保证和提高,建国以来省级机关所形成的档案整体上得到整理。而类似196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文化部、国家档案局下达1963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情报、图书、档案资料)的通知》及其附件,其本身就是一个规划性文件,也是一个政策性文件,对档案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只是因为“文革”而受影响。根据《档案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法》的这一规定在全国各地基本得到落实。这一切,对于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意义是深远的。

(三)政策与法规是有效控制档案事业发展的手段

档案政策与法规,是国家对档案事业实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政策带有强制性,它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力量以相关的档案政策与法规为依据为准绳,对良好的档案行为给予物质、精神鼓励,以调动、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不良的档案行为予以惩处,以杜绝类似事情的发生。1981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图书、档案、资料专业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是以对档案专业人员进行职称评定为切入点控制档案事业发展的一种体现。对从业人员职称的评定是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鞭策。档案职称是档案专业人员的目标与向往之一,“随着档案专业干部职称的颁布,档案干部队伍的重要和作用就得以正式的和明确的确定,并将更受到社会上的承认和尊重,从而鼓舞我们档案工作者积极做好档案工作而艰苦奋斗”。③ 当然,这其中的控制颇有间接性。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对档案事业发展的直接控制作用的,则非常明显。依笔者之见,《档案法》可以认为是国家档案事业宏观控制的具体办法,“是我国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与公民从事档案事务的行为准则”,《档案法》“规定了国家管理档案的范围,档案的管理原则,档案机构及其职责,档案的利用和公布,国家机关、集体单位和公民在档案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是强化档案事业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④ 《档案法》的颁布,开创了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建设的新局面,标志着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

(四)政策与法规的惩处作用为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档案政策与法规对档案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还通过它的惩处功能得以体现。这方面的功能作用类似于档案政策与法规的管理功能中的控制作用,但又有区别。控制,主要是避免档案活动的任意性或者越出范围;惩处,则是对已发生的错误档案行为人从精神或物质上作较严厉的处理,使行为者有所损失,对不良的档案行为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震慑作用。为了档案事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对不良的档案行为进行处罚或对良好的档案行为加以奖励,从而实现对档案事业行为的控制,。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各项档案政策与法规,是国家档案利益和档案意志的体现,表达了国家的档案意图、档案利益诉求。因此,虽然没有为此而制订有专门政策或法规,但在相应的政策法规条文中已有体现,它规定了社会各界的档案责任,明确了档案活动的可作为与不可作为,如《档案法》第五章“法律责任”中的条款内容等。尽管1996年修改后的《档案法》在关于惩处错误档案行为方面也不能说已尽善尽美,但强化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赋予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权,这是一大进步。惩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必要的惩处则是良好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措施之一。

(五)政策与法规是协调档案事业发展的依据

档案政策与法规在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功能,还通过它的协调作用得以体现。档案事业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档案事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档案事业内部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之间,以及档案事业宏观管理各项工作之间甚至档案的微观管理之间等,诸多关系需要协调,才能更好地保障和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显然,这协调工作的有效进行,都必须以赖政策法规为支持、为依据。《档案法》是协调档案事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大法,“它是一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了一定的行为规则,指示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也就是规定法人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从而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⑤ 1980年12月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联合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涉及工业、交通、基建、科研、农林、军事、地质、测绘、水文、气象、教育、卫生等单位,对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录音等科技文件材料的管理,产生了积极意义;《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则是机关内部协调档案工作与其它他工作的依据,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监督、指导机关档案工作的指南,对确保机关档案工作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结束语

有必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认识,这里分别从档案政策与法规的导向功能、管理功能、惩处功能、协调功能的角度剖析档案政策与法规在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其实,政策与法规的作用对于事业的发展往往具有综合性,也就是说档案政策与法规对档案事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并非单一而是综合性的,只是作用的重点领域有所差别而已。这是我们在这一问题上应有的认识。

同时,产生于一定社会环境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的政策与法规,固然不能朝令夕改,但社会总是发展的,所以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政策与法规,也有一个前进与发展的问题。这不但体现为既有新的政策法规产生,也体现为旧的政策与法规的完善修改、自行失效甚至淘汰废除。正因如此,所以有了建国以来废止了的档案事业政策与法规逾100个,所以有了1996年7月修改后的《档案法》,1957年2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机关文书立卷工作和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的废止和1983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印发,国家档案局1963年11月的《关于地质档案不向地方档案馆移交的通知》的自行失效,等等。

显而易见,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政策法规是必要的保障。我们既要用足用好现有的政策与法规,也必须对档案事业的政策与法规建设予以应有的重视,因势利导,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注释:

1、《社论:积极拥护国务院的决定,做好我们国家的档案工作》,《档案工作》1956年第4期。

2、陈振明:《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9月版。

3、张中:《发展档案事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档案工作》,1981年,第3期5页。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拼布;色彩;图案

一 拼布起源:

拼布工艺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和中国北方地区,人们为了防寒而产生的。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物资匮乏,最初是穷人将零碎小布、旧的衣服和窗帘等裁剪成布块,拼接成床单、毛毯等生活必需品。随着移民潮的兴起,拼布又流传到了美洲大陆,并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在早期美洲,由于移民的生活需要,拼布发展以实用为主。中国传统社会的“百纳被”具有与拼布相同的意义。中国早期农业社会,物资缺乏,当家中有小孩过满月时,亲朋好友都会送来一片手掌大的布,由小孩的母亲将这些零碎布头缝缀起来,然后给小孩做成衣服或被子。用这种拼布做成的衣服称为“百衲衣”,被子则称为“百衲被”,希望这个小孩穿各家的衣服、盖各家的被子长大,将来抚养过程平安顺利,性格不娇贵更能长命百岁。

总之,不论西方或东方,拼布形式的产生都与经济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们对裁制衣服余下的边角料都十分重视,他们使用拼布形式做生活用品、服装等往往是出于经济条件限制下对材料的珍惜。

二 拼布发展

拼布在美国普及、发展。雷丝编织、绣花、编织等大部分手工艺在欧洲传统地承继下来,但拼布受到新大陆开垦的美国移民的欢迎而发展。将用旧了的衣服、窗帘裁剪成布块,拼接成为床单、毛毯等生活必需品。这是对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作业。后来人们比较容易得到布料了,拼布也进一步普及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图案至到今天。您还可以用拼布的技术来做自己带着享受的提包、小包以及作为室内装饰品的靠垫、挂毯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今,拼布评为艺术品受到广泛的青睐。尤其是日本、韩国等地的拼布作品更是广泛流行,受到各界人士的大力欢迎和好评。但在国内还属于起步阶段。比较发达的只有台湾。近年上海也有后起之秀之势,先后举办过多次拼布艺术展和各种拼布交流会。

三 拼布的色彩特征

拼布艺术在外观上最引人注意的是布块之间的色彩对比而产生的绚烂的效果,这也是许多拼布饰品运用拼接形式的主要目的——改变整体色彩的单调。设计师可以用不同色彩组合的拼布形式塑造不同风格的饰品。在拼布中,常用的色彩搭配方式可分为强调对比的色彩搭配与强调统一的色彩搭配。强调对比的色彩搭配指的是色块之间明度、纯度、色相有较大差别而产生色彩的对比效果,由于拼布形式的特点决定了制作拼布服装的单位布块不仅面积小且色彩纷杂,因此产生的对比效果可以是有单纯的色相对比导致也可以是综合色相、明度、纯度、面积、位置等多方面的对比而产生的。与强调对比的色彩搭配产生的那种强烈视觉效果不同,强调统一的色彩搭配是指:运用调整色块面积或位置的方法选择同类色或邻近色等不突兀的色块,拼合成视觉上具有统一感的拼布作品,这种色彩搭配能避免因色相杂乱或纯度、明度较高而产生的过于刺激的视觉感受,使得拼布更加雅致、色彩更加柔和。

四 拼布的图案选择

拼布图案的装饰形式可分为局部装饰和整体装饰。整体应用的拼布形式已经脱离了每个布片原有的图案样式,呈现出组合与排列后的新图案,新图案是以失去单位布片的“个性”来实现的,而当应用于局部时,往往拼布单片还不会完全失去其“个性”。随着人们对拼布技术的熟练掌握,在制作和视觉两方面都具有优越性的规则式拼布图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因此,不论是在传统的或是时尚的拼布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规律性很想的规则拼接图案。自由式图案不完全等同于破烂且满是补丁的穷人服装,虽然两者在外观貌似相同,拼合方式也同样是没有明显的制作规律,但使用自由式图案的设计师往往是经过了巧妙的设计与排列,可以地将不同色彩、不同大小的碎片按意图拼接,满足一种是觉得均衡的需要,是一种经过设计的“无序”图案,显示出一种错综斑斓的美感。

五 拼布的制作方法

拼布制作工艺也是十分考究的。首先根据需要制作纸型,之后裁布,裁布的时候把布的正面朝下放置,把纸型按照标定的布纹方向放在布上,描边裁剪,把剪好的布用线穿一下,以防脱线丢失等。基本的缝制方法方法有平针缝、回针缝、藏针缝、千鸟缝。不论什么样的缝制方法,缝的时候不要把缝份缝死在布上,当一边缝完时,把针从缝份点出穿出到另一块布的缝份点处。在缝制三角形时,两块布正面朝里,画好线的各个角对齐,用珠针固定。因为三角形的布边为斜裁布,所以要轻轻捋线,整理好布的长度。在缝三角形的时候要做多次回针缝,这样不易变形,封号后展开,缝份倒向一侧,把正面可以看到的缝份剪掉。

六 拼布的意义

对于拼布艺术,其蕴含着一种新的设计观念,多元化无意识的杂糅使得设计师去思考:如何将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异域的、不同风格的不同样式以片段拼合的方式重新组合,并且不受限制地使用各种材料来拼凑而成新的样式。问题的显而易见的答案之一是设计师可以从“拼布形式”这一设计方法入手,去拆解、分割他所需要的元素,而后将这些碎片以拼合的方式呈现出新的样式。

如果说拼布形式给予纺织面料的别致外观以及多样的触感可以看成是一种新的装饰语言的外在表现,那么其根本原因则是拼布形式通过材料和肌理的装饰带给人的有趣的、多样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新的审美趣味。而这种审美趣味与以往生活装饰带给人的感受有着很大不同,这样使得人们内心深层的审美要求被激发,诸如荒诞的、破损的、质感丰富的、阴郁的种种审美体验,人们都可以通过拼布形式得以实践。

参考文献

[1]《拼布图案1000》【海外中文图书】佐佐木纯子编集;中道由美子制图台北县;枫书坊文化出版社,2006.

[2]《时尚DIY,拼布编条篇》【专著】陈淑姬编著 广州出版社,2006.

[3]《六大洲拼布艺术》【海外中文图书】;石秋燕,南茜波执行编辑.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11篇

1数码印花技术特点

数码印花技术是将花样图案通过数字形式输入到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印花分色描稿系统(CAD)编辑处理,再由计算机控制微压电式喷墨嘴把专用染液直接喷射到纺织品上,形成所需图案。与传统印花方式相比,数字喷墨印花在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高精度、色域广和色效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计算机屏幕上的效果,就是成形后面料图案的效果,客户满意后便可直接喷印,做到现场设计、现场制作,使面料设计真正实现个性化。数码印花设备精度高,能达到2880dpi,而传统的筛网印花只能达到200dpi。数码喷射印花技术是通过数码控制的喷嘴,在需要染料的部位,按需喷射相应的染液微点,许多微小的点组成所需花型,达到视觉上色彩连贯一致、花型逼真,图案轮廓清晰。特别是在对颜色渐变等高精度图案的印制上,数码印花在技术上更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数码印花突破了传统纺织印染套色限制。传统印花套色数受到设备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套色数一般较少,同时操作困难,对花难度大。而数码印花色彩丰富多样,多采用四色加专色,色彩种类可达到1670万种。在传统印花中,因为调浆的批次不同,导致同一个颜色发生变化,小样和大样的一致性很难保证。采用数码印花技术印制的图案色彩效果纯正,没有色差,有效保证打样与批量生产的一致性,打样过程颜色由计算机自动记录颜色数据、批量生产中颜色数据按打样数据配置,可以保持一致性。数码印花突破了传统印花“花回”长度的限制。在传统图案的印制过程中往往受到“花回”的限制,目前,全球“花回”最大的印花机为平网印花机,它的最大“花回”可达12m。而数码印花不存在“花回”的概念,突破传统图案重复性规律,从而极大地拓展了纺织图案设计的空间,提升产品的档次,最大限度的满足设计者的需求。

2传统蓝印花布特点

蓝印花布以其朴实无华、大巧若拙的美学特色而被世人喜欢和使用,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靛蓝色泽古朴,浓艳而不妩媚,宁静深沉而不失自信,几千年来一直被劳动群众所喜欢。蓝印花布的灰蓝与白色在图案中形成清丽淡雅的对比效果,与繁琐、富丽的宫廷手工业作品相比,更多地反映出民间手工业作品的简约、朴实的设计趣味,体现民间淳朴、厚重的生活气息。传统蓝印花布的图案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和戏剧人物,或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图案选用的纹样往往都会含有某种吉祥或积极意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普通民众的心理状态、民族风格、审美情趣等,强调了一种和谐共生之美。例如图1为常用于被面的吉庆有余蓝印花布纹样,象征年年有余,寓意富裕吉祥。蓝印花布是在印染技艺中传承、发展并成长起来的,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性。因此,被用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用品,小到头巾、肚兜、包袱布,大到被面、蚊帐、服装等。例如图2图案化的蝙蝠动态优美,风度翩翩,5只蝙蝠一致面向中心寿字,有祝福长寿之意,是一幅经典的蓝印花布包袱布的图案。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随着棉纺业的兴起、靛蓝业的发展、型纸板的流行而产生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人们物质生活和审美心理的变化,传统纺织品在近半个世纪中已逐渐失去了以往的光辉。同时由于蓝印花布生产工艺长,受时间、气候、地域等多方面影响,再加上生产工艺设备比较简单,都为手工操作,投资少,科技含量比较低,产量也比较低。因此蓝印花布的发展已经进入急需注入新元素的时刻。

3基于数码印花技术蓝印花布创新设计由于人们居住环境和审美观念的改变使得常用的蓝印花布包袱逐渐被时尚的各式包袋所代替;而服饰文化也由原来的土纺土织、以蓝色为主的穿着改变为用各种面料制成的色彩丰富的时尚服饰。由于这些转变,传统蓝印花布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走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吸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应该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设计出迎合时代的纹样。

3.1抽象图案传统蓝印花布纹样大多采用具象形式表现在图案的设计中。然而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发生变化,原有的图案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在图案设计上,需要引入具有现代风格的元素。抽象艺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和创造欲望,现代家居装潢空间、现代生活理念、服装品位元素是抽象艺术得以发展的前提。越来越多具有独立价值判断的消费群体,将是抽象艺术消费的主流人群,他们不满足现实的空间,需要想象空间,来完成审美精神上的探寻。抽象艺术无边无际的漫游和没有围墙时空感应,给现代人的审美提供了新的平台,激活了现代人的猎奇心和创新意识。比如将单纯的几何构成,经抽象变形的传统图案或是引入新的图案元素等,来表现现代蓝印花布的设计特征。图3以光圈造型,虚幻与现实相融合,象征着一个飘渺捉摸不定的世界。

3.2简约图案简约风格最早出现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现代艺术运动”,开始被用于家庭室内的装饰。后为满足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理念的追求,被广泛的用于图案设计中。简约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因此,简约的设计往往比较含蓄,能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现代人高频率,快节奏、满负荷的生活让人到了无可附加的接受程度,人们在日趋繁华的生活中,渴望得到一种彻底放松的感受。以简洁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感性、本能、理性的需求,是当今国际社会流行的风格。现代简约风格图案已成为服装面料的主要图案之一。简约图案不似花卉图案那样“应物象形”、婀娜多姿、变化微妙,但是简约图案凭借着单一简洁、节奏明快、轮廓清晰、形式感强,使人一目了然,而又饶有情趣的直观感觉,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图4的设计元素简约含蓄,通过减少设计元素以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符合现代人们对于生活品味、时尚的追求,以简洁的造型,营造出时尚前卫的感觉。

3.3三维立体图案三维立体图案是在观察图案深度时,通过双眼的配合能够营造出一幅心理上的立体透视图来。三维立体图案需要借助计算机产生的随机点图用来勾绘出实物,三维图案在用单眼观看时为普通平面图案,用双眼时可产生立体图案。最早出现的三维立体图均需要两张图,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将图合二为一呈现立体效果,这就为立体图案更为广泛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维立体图案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的乐趣。在人们对时尚性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通过立体图案在织物上的应用,带给人们独特的体验。图5是三维立体图案,凝视图案片刻,会出现青花瓷瓶和瓷盘三维立体效果,被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用品或着装中,带给人们新奇的视觉效果。

3.4色彩渐变图案传统的蓝印花布纯净素雅的色彩明显有别于民间美术对吉祥色彩观念的崇尚而呈现的艳丽丰富的配色,更多地具有色彩观念的象征和寓意。我国民间蓝印花布的色彩特征更多的是在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审美观念的影响下,作为一种象征手段加以延伸,拓展了它的内在性质,从而逐渐形成我国民间特有的“尚蓝情结”。渐变指色彩或图案逐渐发生改变。它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有顺序、有节奏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蓝印花布单一的色彩配置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与现代设计和色彩观念进行融合,以满足丰富蓝印花布色彩的需求。在蓝印花布的发展历史中,也可以见到一些红色、赭石色以及套色的作品,可见古代的手工艺者也曾对蓝印花布的色彩进行创新设计。图6色彩渐变图案,每一秒钟都在细微地变化着,神秘而又给人一种跳跃感觉。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12篇

1986年,北京市档案馆依据党和国家开放历史档案的决策,呼应学术界和社会对档案文献的迫切需求,创办了《北京档案史料》季刊。《北京档案史料》是一份兼跨档案界与历史界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以“发掘史料、公布档案、提供利用、推进研究”为宗旨,以刊登有关北京地区的档案、资料和发表相关史学论文、文章为基本内容。1996年在创刊10周年之际,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9年,鉴于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期刊进行调整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北京档案史料》改为丛书,一年四本,按季度出版发行。

《北京档案史料》是全国省市级档案馆中唯一一份连续出版的档案编研出版物,截至目前,已编辑出版129期(辑)(第130辑正在编辑中),3000余万字,其中挖掘公布档案史料700余组(专题),为资政参考、学术研究和服务文化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998年荣获北京市党史优秀征研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中国档案学会第五次档案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北京档案史料》的发展历程

30年来,《北京档案史料》在探索创新中不断前行,回顾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

(一)《北京档案史料》期刊时期

1986年至1998年,《北京档案史料》从季刊到双月刊,走过了13年的历程。在这13年间,《北京档案史料》办有档案史料、专论、人物研究、史料研究、读档随笔、历史沿革、史料便览、馆藏介绍等23个专栏,共出刊58期,100余万字,其中公布档案史料300余组(专题),发表学术研究和资料性文章200余篇,刊登100余幅历史照片,在档案界和史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关于近现代北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等方面档案史料的公布,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历史研究、提供决策参考发挥了基础凭证作用,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好评。

(二)《北京档案史料》丛书时期

1999年《北京档案史料》改为丛书,至今已出版71辑,累计2000余万字,其中公布档案史料400余组(专题)。《北京档案史料》改为丛书出版后,我们利用丛书的优势和档案馆办书刊的特点,依托市档案馆及各区档案馆藏档案资源,定位于服务,加强选题策划。自2001年第3辑起,在《北京档案史料》开设固定栏目,连续选载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重要文献。2004年起,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首都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在每一辑《北京档案史料》上组织一个专题,系统公布相关档案史料。2009年起,围绕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每年策划一到两个选题,充分发掘馆藏档案资源,并整合已公布的档案史料,编辑专题史料,作为《北京档案史料》专辑出版。

2011年在《北京档案史料》编辑出版25年之后,我们将其开本从32开改为16开。改版后的《北京档案史料》,在档案史料选题上,更加关注发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史料的公布;在文章编发上,更加注重体现北京特色;在丛书装帧设计上,更加庄重、大气。特别是史料专辑因其选题精准、内容丰富,信息量密集,深受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欢迎。

三、《北京档案史料》30年发展的特色

(一)明确定位,立足服务

通观《北京档案史料》30年来的编辑思想和内容,突出体现以下三方面的服务意识:

1.配合社会热点,突出为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服务意识。特别是在进入2世纪后,《北京档案史料》不但编研形式上有更新,更注重选题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在提供资政参考、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围绕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北平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重要历史节点和重大纪念日,以及配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出台等首都工作大事要事或突发事件,《北京档案史料》都及时组织专栏或策划专题,以馆藏档案为支撑,适时整理公布、编辑出版,凸显公布档案史料的特殊功用。

2.关注学术前沿问题,加大为学术研究服务的力度。精准、及时研究公布档案史料,为学术研究服务是《北京档案史料》又一主要职责。2000年以来,我们将公布档案史料的重心进一步向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城市建设领域转移,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北京档案史料》所刊登的档案史料和学术文章内容涉及北京政治、经济、城市规划、市政建设、文化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30年不间断地为学术界提供了大量具有原始性、权威性的第一手档案资料,搭建了社会各界利用档案史料的平台,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历史研究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贴近社会,面向读者,加强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关注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从多方面多渠道挖掘稿件,登载一些具有地方特色、资料性可读性强的文章,并形成系列,拓宽《北京档案史料》的内容范围。30年来,《北京档案史料》所刊登的档案史料和资料性文章,为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宣传北京、了解北京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例如,《北京档案史料》公布的有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城市规划等档案史料,为2005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回眸首都十个五年计划历程”(20多期)提供了史料支撑。

(二)以《北京档案史料》为媒介,拓展档案文献的开发范围

在坚持做好馆藏档案史料研究公布的同时,我们注重编辑、整理、出版保存在社会民间、有价值的著名或有代表性人物日记、笔记、口述史料及田野调查资料。自2001年起,我们陆续进行了《杨度日记》《廷杰存稿》《那桐日记》《那桐奏折存稿》的点校整理,以在《北京档案史料》连载或结集等形式编辑出版,并促成了这些珍贵手稿原件捐赠进档案馆收藏。在《杨度日记》原件捐赠暨出版座谈会上,戴逸、李文海等教授称:《杨度日记》以《北京档案史料》特辑的形式首次正式出版,“实是史学界的一大收获”。在《那桐日记》原件捐赠及出版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对《那桐日记》的点校、整理、出版可以看做是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此外,《北京档案史料》还陆续刊登了《京郊清墓探寻》和《京郊清代墓碑》系列专题,以及佟麟阁将军殉难处调查报告、有关北平和解放、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口述史料。这些史料的抢救性采集与整理,对于还原历史细节真实情况、推动史学研究、丰富馆藏档案种类和范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三)加强策划,深度开发,形成系列

《北京档案史料》从期刊到系列丛书,为保证多样性,每期(辑)刊发档案史料主题相对广泛。在连续出版10余年、有较丰富的史料贮备的基础上,2003年4月起,我们对《北京档案史料》自创办以来所公布的档案史料进行系统整理、分类,计划编辑出版《北京档案史料精选本》,以更系统、更便捷的方式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利用服务。这一工作受到了戴逸、彭明、蔡美彪、张注洪、刘桂生等著名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认为编辑史料精选本,对于弘扬北京历史文化,体现档案馆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5年8月《绝对真相:日本侵华期间档案史料选》(42万字,40幅照片)编辑出版;2007年12月《二十世纪北京城市建设史料集》(85.5万字,24幅照片)编辑出版,这两部史料精选专辑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绝对真相》在全国图书征订会上,位居新华出版社送展的近百种书籍征订排行榜第五位,2006年获得中国档案学会第五次档案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之后,我们将“围绕国家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组织策划选题,将新发掘的档案与已公布的史料相结合,编辑史料专辑,列入《北京档案史料》丛书系列出版”这一形式固化下来。

2009年为纪念90周年,在策划《北京青年报》的《“五・四”之光――档案解读》系列专栏的同时,恰值《北京档案史料》出版第100期(辑),我们编辑出版了《档案中的北京五四》史料专辑。《五四档案解读》自4月13日起连续6天整版刊出,在《北京青年报》每周评报中被评为“好稿奖”;《档案中的北京五四》史料专辑作为重大选题报送审核时,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认为:“书稿所收录的档案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将组织编写《北京党史图志》与编辑出版《档案中的北京党史与党建》史料专辑同时策划。6月29日,整合市和区县档案馆资源的《北京党史图志》特刊共计16个版面,在《北京日报》刊出。7月1日,《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来馆表示:《北京党史图志》刊出后,得到市委宣传部和报社领导、业内同行和广大读者的称赞,反响很不错,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同时,65万字的《档案中的北京党史与党建》也出版发行。

2012年,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我们编辑出版《档案中的北京文化》史料专辑和《北京文化叙事》。2013年,围绕党的十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北京市提出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编辑出版《北京的名山名园》史料专辑。2014年,为配合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纪念京张铁路通车105周年,我们以馆藏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京张路工撮影》为线索,采取田野调查拍摄、走访知情者口述与馆藏档案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老京张铁路京冀两地的道、桥、隧道、涵洞、站房等历史遗存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考察纪实报告,编辑出版图文并茂的《京张铁路百年轨迹》,受到业界广泛好评。

四、《北京档案史料》未来发展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规划;运行规划;发展规划

一、电力系统规划的目标要求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首先在总体上需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技术上的合理性,二是投入上的经济性。

规划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技术性能合理和总支出费用最低的问题。为了使规划方案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就需要认真研究电力系统的自身特点和规划的具体环境,然后选择有效的量化分析手段,以便使决策行为最大限度符合预定的目标。

电力系统的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因此,合理进行电力系统规划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同时,电力工业又是一个设备和技术密集性行业,设备使用寿命相对较长,不合理的规划又将造成连续顺性的费用和维护费用的极大浪费。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规划方案形成的科学性和求解过程定量化成为可能。

二、电力系统规划的任务及流程

一是能源规划,属于电力规划的前期准备,主要任务包括研究规划区一次能源平衡关系和开发条件;分析各类能源的储存分布、输送方式、可供能力、成本估算等,为电力规划及其他能量转换需求提供依据。

二是电力负荷预测,主要任务是,依据规划地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及要求,预测规划期内对用电总需求的相关数据。

三是电源规划,主要任务是,根据能源规划和规划期电力负荷需求,提出电源布局与电源容量建设方案。

四是电网规划,主要任务是,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提出主干网络结构设计规划方案并给出系统地理接线图。

实际上,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电力系统而言,只是两者的作用或功能不同,一是发电,一是输电。一般情况下,两者分开处理,然后进行总体协调。但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共同实现系统未来的供求平衡。

三、电力系统规划的划分

电力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若按用途划分,则有运行规划和发展规划两类。

运行规划主要针对电源环节而言,它的基本任务是解决电力系统在短期内的电力供求平衡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发电设备检修计划,确定机组出力分配,进行发电成本和互联系统效益分析,制定燃料需求及储存计划等。

发展规划的基本任务是解决电力系统在远景(5-20年之间)的电力供求平衡问题。其内容包括:电源布点、装机规模、更新计划、网络结构、输电走向、联网设计等。并在总体上力求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合理,电能质量合格和运行的经济性。

发展规划若按规划的周期长短,又可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

短期规划一般指5年左右的规划设计,主要针对网络部分进行优化或改进设计。研究5年内电源、电网建设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经济结构调整对电力工业发展的要求,找出电力工业中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深入研究电力需求水平及负荷特性、电力电量平衡、环境及社会影响等。提出5年内电源结构调整和建设原则,需调整和建设的项目、进度及顺序;电网结构调整和建设原则,需调整和建设的项目、进度及顺序;开展二次系统规划工作。进行逐年投融资、设备、燃料及运输平衡,测算逐年电价、环境指标等。

中期规划,一般是指10年左右的规划设计,主要对系统未来发展结构或方向进行规划估计,通常一个中型水电站建设周期为10年左右,为此需将电源和电网综合在一起规划设计。研究5~15年内电力系统发展和建设方案,根据: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目标、发电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节能分析、环境及社会影响等。分析:电力需求水平及负荷特性、电力流向。提出:规划水平年的电源布局、结构和建设项目;电网布局、结构和建设项目;宜对建设资金、电价水平、设备、燃料及运输等进行测算和分析。

长期规划,一般是指20年左右的规划设计,它主要是对系统发展的未来给出一种趋势性的设想方案。

研究电力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经济布局和能源资源开发与分布情况宏观分析电力市场需求;综合分析煤、水、电、运和环境等。提出: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向;电源的总体规模、基本布局、基本结构,能源多样化等;电网主框架。必要时提出:更高一级电压的选择意见;电力设备制造能力开发要求;电力科学技术方向。

1.各阶段规划内容与差别

五年规划(设计)包括:大区电力系统设计,省或地区系统设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工程设计的系统专业配合,电力系统专题设计。

中期规划包括:电力需求预测,动力资源开发,电源发展规划,电力网发展规划,环境及社会影响分析,重点是测算和分析电力建设资金、电价水平等。长期规划包括:电力需求预测,动力资源开发,电源发展规划,电力网发展规划,环境及社会影响分析,重点是研究资金、电价、设备供应、人员培训等问题,提出措施。

电力系统规划之间的关系及作用。五年规划(设计)以现状为基础,并应在中期、长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中期规划的深化和具体表现,也是对中期、长期规划进行补充和修订。其是编制、报批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依据,电力工程项目开展设计工作的依据。

中期规划以五年规划为基础,并应在长期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其是长期规划的深化,也是长期规划的补充和修订,是电力工程项目开展初步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的依据。

长期期规划以五年规划和中期规划为基础,研究电力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2.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

(1)五年规划(设计)即大区电力系统设计。任务是以系统内大电源的接入和主网络方案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决系统内主力电厂的合理布局和主网架的结构问题,相应于推荐方案的无功补偿容量及其配置,某些系统运行技术条件的校核,可能采取的技术措施及实施方案(如系统调峰、调频、调相调压及系统稳定、短路电流、过电压等问题)。(2)省或地区系统设计。在大区系统主力电源接入系统方案和主网架方案已经确定的条件下,研究省及地区电源接入系统方式及二次电压等级的网络方案,通过系统潮流、调相调压及短路电流计算,提出省及地区的系统接线方案及相应需要建设的输变电项目(包括无功补偿配置)。(3)电厂接入系统设计。根据负荷分布和电厂合理供电范围,研究电厂最佳接入系统方式(包括电压等级及出线回路数)、电厂送出工程相关网络方案、建设规模及无功补偿配置,并提出系统运行对设计电厂的技术要求(如稳定措施、调峰、调频、调压设备的规范及发电机的进相及调相能力等)。(4)本体工程设计的系统专业配合。把电网规划设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中确定的技术原则落实到具体工程设计中去,包括设计规模,分期建设方案,电气主接线、主设备规范,建设进度、技术条件校核及可能采取的措施等。系统专业的配合资料是本体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电力系统专题设计:系统扩大联网设计;系统高一级电压等级论证;交、直流输电方式选择;电源开发方案优化论证;输煤输电方案比较;弱受端系统供电方案;特殊负荷的供电方案;发电机励磁方式论证;发电机快控汽门控制方式研究等等。

中期规划包括电力需求预测,动力资源开发,电源发展规划,电力网发展规划,环境及社会影响分析等。

长期规划包括电力需求预测,动力资源开发,电源发展规划根据动力资源和负荷分布条件;电厂建设条件、可能开发的设备制造的技术条件,提出发电电源构成和电源布局方案(包括对发电机组设备技术水平的要求)。电力网发展规划根据对大气环境及社会影响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此外,还必须研究技术进步问题,提出对技术进步的要求和课题,以保证电力系统能不断地向用户提供充足、安全、可靠、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电力。还包括环境及社会影响分析等。

四、电力系统规划的方法

1.基本条件分析

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有3个,即电力负荷需要、动力资源开发及运输条件许可、发变电设备的制造及供应及时。

2.基本功能分析

分析电网功能就是分析电网各部分及某些大电源及主要网架的作用。对基本功能的分析要分层次进行,首先是全网供电范围、电源建设地点、电源的作用、分区电网之间的送受电关系等,其次应分析主力电源的合理送电范围、功率流向及相应的网架,最后是地区电网的情况。分析时要注意:随着系统的发展,电网各部分无论是电源、网架还是输电线的功能都是变化的。

3.基本形态分析

分析发电厂与变电所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就是电网结构。最基本的电网结构有辐射型、链型及环型3种,电网结构主要取决于电厂和负荷的分布、电网覆盖地域的情况等。电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分层分区原则,即不同电压等级电网构成不同的层次,不同地域的下一级电网解列构成不同的地区电网,地区电网本身具有足够的电压支撑和无功储备。

4.动态分析即弹性分析或可变因素分析

主要是指电网实际发展进程与设计预计有差别时规划电网的适应能力。可变因素主要是指:负荷实际增长超过或低于预计;电源建设进度或顺序发生变化;主要送电线路投产时间提前或推迟等。因此电力系统规划要采用滚动的方法不断修正。

5.限制性条件分析

在制定电力系统规划方案时要特别注意那些会影响方案成立的限制性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性因素;供水水源条件;煤矿建设进度不能满足电厂需要;厂、所区公路、铁路、码头的建设进度和规模不能满足要求;主要输电线存在跨江、河问题;主要电气设备制造困难等。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图案 布艺 软装饰

图案应用在装饰纹样中,由最早的几何纹发展成为具有时代性的装饰图案。无论是图案纹样还是装饰的图案,都体现出传统图案的美好寓意。传统图案在软装饰中的应用,继承了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精神和情感。

一、传统图案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图案,十分巧妙地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可以分为建筑装饰图案、家具装饰、印染织绣图案等。根据吉祥图案的题材,可分为人物类、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等组合类。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象征性。八仙过海、年年有鱼,都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是人类运用丰富的想象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关系进行概括和总结的结果。第二,装饰性。它是指图案经过人组织加工形成的美的形象,用以表达吉祥图案的意义和装饰性,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具备特有的装饰特色。人们往往运用传统吉祥图案的特色与现代的构成形式结合,产生具有现代意义的装饰。

二、传统图案在软装饰中的体现

传统图案是以象征和寓意来实现其价值的,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家居软装饰中表现尤为突出。装饰,这个词是指修饰打扮之意,所谓软装饰,是指根据装饰美的一般规律和表现形式,在室内家居用品、工艺品中运用装饰规律和美的法则去组织、安排,从而构建一个新的视觉艺术世界。

东周作为吉祥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表达吉祥的文字装饰,如长生无极、长乐未央、延年益寿、千秋万岁等。东周时期的吉祥纹样,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在唐代,人民生活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给艺术发展创造了充分的条件,装饰的造型完美、丰满,线条柔和优美。传统纹样当中的几何纹样,在现代的装饰图案中经常应用,但是会结合当今比较流行的元素和表现手法出现在各种产品的装饰中。绳纹在现代装饰当中会应用到图案的周边,作为辅助的纹样,或者在图案当中穿插绳子图案这种螺旋的纹样,给人以动感的韵律。

三、传统图案应用在软装饰中的特征

传统图案应用在软装饰中,具有装饰性强、风格多样化、随意性大、花费少、简约、便于清洁更换等优点。国外室内软装饰主要是结合自然,是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将大自然的清新、舒适、自由和宁静与居室设计相结合,更加舒适、温馨、环保。

国内的布艺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是独具个性的,根据个体要求进行装饰,根据所处的环境协调整体设计,达到和谐统一。研究中国传统风格的布艺软装饰的目的,是如何将它与现代居室Y合得更合理、美观,使得中国传统风格的布艺软装饰得到继承和发展。

室内软装饰满足了适用。第一,划分空间的作用。当墙体结构很难改变时,需要其他方法改变空间布局。比如地毯可以区分会客厅和餐厅空间,一个帐幔也能区分会客厅和休息空间。除了地毯和帐幔,古人常用布艺屏风、碧纱橱等划分空间。第二,使用方便。布艺软装饰在室内装修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烘托出设计品位,如地毯、刺绣、绢画等。根据季节的变化,被罩、窗帘的图案和颜色都可以随心情更换,符合人们内心的审美感受。第三,加强了保暖性,增加了私密性。软装饰不仅保暖,而且隔音效果也不错。KTV中的装修就采用了软装的形式,吸收噪音的材质必不可少,满足其功能性。第四,提高了舒适度。

作为一名软装设计师,应该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因为居室软装艺术已经受到它的影响,只有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的作品。居室软装饰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与家具、硬质装饰等配合使用,使环境协调统一。中国传统风格的布艺软装饰更应该和整体环境相统一,例如图案相似或颜色相似会更加和谐统一,再比如把室内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软装饰限定图案,会有意外的统一效果。设计师不但要在设计元素中统一,而且在风格上也要把握整体。

四、传统图案在家居软装饰中的应用

传统图案在家居软装饰中的应用,首先在装饰载体上就有了新的改变。室内软装饰是审美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体现,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一般情况下,需要符合“适用、经济、美观”三大设计原则。装饰物中手工艺品的品种非常多,如不同材料的手编艺术、印染艺术、剪纸艺术、纸雕艺术、泥塑等。

在装修行业,软装饰也发展了很多风格:古典式、现代式、传统式、田园式等,西方风格也比较流行,我国的传统布艺软装饰也占据了部分市场,但由于居室软装饰起步晚,还未得到完善。许多高校开始设置软装饰相关课程,研究古代传统布艺,挖掘提炼出现代装饰元素。

图案的纹样和色彩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小户型空间不宜采用大图案,大图案会使得空间过满。直线和曲线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植物图案给人与自然融合的感觉,抽象的图案给人现代感。文字图案给人以儒雅、古香古色的感觉,所以选择图案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色彩的冷暖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深色给人一种压抑感,可以依靠软装饰来调节,可以墙面留白,软装用舒缓的颜色点缀,让人们更放松。

五、结语装饰特征,与自然的融入更促进环保。传统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端庄、简洁、自然、文雅、清新,复杂的装饰可以省去,吸收新技术、新工艺,做到以人为本。

人的审美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居室的布艺软装饰也随之而变。中国传统布艺软装饰不断创新,在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的同时,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居室布艺软装饰,吸收外来文化及设计思维、方法,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创造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另外,要善于总结,将传统元素进行整理加工,把握好整体风格、颜色的和谐统一。

最后,现代居室软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它离不开硬质装饰的搭配。除了软硬装的本身的作用之外,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更为重要。只有这样,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布艺软装饰才能为现代居室的整体效果添彩,得到继承和发展。

注释:

①张庆:《传统纹样在手编艺术中的装饰应用》,《文艺生活》,2013。

参考文献:

[1]张庆.传统手工艺品的图案艺术形式应用[J].华章,2014(10).

[2]李映苹.谈传统吉祥图案与陶瓷装饰期刊论文陶瓷[J].科学与艺术,2009(03).

[3]龙慧.浅析陶瓷装饰中吉祥图案的发展和应用期刊论文[J].文学与艺术,2010(05).

展会布展方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周庄;“土布”;传承;创新

1 近代周庄“土布”的相关概述

1.1 周庄“土布”的定义

周庄“土布”俗称“老粗布”,是指在近代机械化大生产之前,流传于周庄农村地区的手工纺织布。[1]主要是以棉花为原料,采用不上浆工艺,用简单的脚踏木制斜梁织布机手工织造的布。由于纺织的机器工艺简陋,其织出的花纹主要是条格形的几何纹样。说其“土”主要是因为它是农民利用自己手纺的土纱再手工织制而成,自织自用,具有质地结实,经穿耐洗的特性。

1.2 周庄“土布”的分类

周庄“土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白坯布,旧称白货;另一类是花色工艺土布,旧称蓝货;花色工艺土布主要包括色织土布、印染土布和挑花土布。

(1)色织土布。色织土布是先将纱线进行染色处理,然后再利用彩色纱线进行织布的一种土布,[2]它的外观表现方法就是使用事先经过染色处理的纱线,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纹样图案,以不同的组合排列方式安排经纬纱线进行交织,其中又分为经显花和纬显花两种织法。经显花,是以纬线为地,以经浮线构成图案花纹的织造方法。纬显花,是以经线为地,以纬浮线构成图案花纹的制造方法。

(2)印染土布。印染土布,是以土布坯布为底,在织造好的布上利用天然染料染色的一种土布。根据不同的印染加工处理,分为夹缬、蜡缬、灰缬、捺印,最终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亦有差异。

夹缬,是用两面图案纹样相同的木刻版将织造好的土布坯布夹在中间,然后放到染缸中浸染上色的一种方法。取下夹板后,与夹板相接触的地方未被染色,从而呈现出刻版所雕刻的图案纹样。图案始终是对称的是夹缬土布的特点。

蜡缬,是在织造好的土布坯布上用蜡液绘制出图案,经过浸染后用沸水除去蜡质显现图案的一种方法。在染布的过程中由于蜡质冷却破碎会产生冰裂纹,这种冰裂纹具有S机性和不可复制性,是区别于机织土布的特征之一。

灰缬,与蜡缬较为相似,将用混合物制成的防染剂(俗称“灰药”)通过雕刻好的镂空花版涂到土布坯布上,浸染后晾干除去灰药即可得到图案。

捺印,是利用事先制作好的印花刻版或者印戳模具,直接在土布坯布上盖印图案。纹样搭配和布局可随匠人意图随意发挥、变化多样有较强的趣味性是捺印土布的特点。

(3)挑花土布。挑花土布,是在织造好的土布坯布上手工绣制花纹图案的一种土布。其表现方法是用彩色纱线按照布面的经纬纹理,通过不断地挑绣出相同的单位纹样来组合构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形式上有单面挑花和双面挑花两种,单面挑花正面是图案,反面呈现出直线排列的针迹。双面挑花,则正反两面纹样相同,但颜色上相反、相同皆可。挑花土布的特点首先是材料用具简单、绣制方法较易,只需具备针、线即可,随时随地都能挑花,小孩子亦能学会;其次是构图灵活多变,图案不拘泥,表现力强,但需严格根据经纬向来绣制。

2 周庄“土布”的审美特征

2.1 周庄“土布”的材料质地美

周庄土布以“土”为特色,而这里所说的“土”并不是土布面料粗糙,而是土布质地的自然美。首先,周庄土布选用的天然纤维棉为基础材料,织出的土布面料不仅粗厚、坚牢,还舒适、透气、保暖和环保;其次,周庄土布采用手摇单锭纺车纺纱,手纺纱质地粗松、捻度略曲且富有弹性,经窄幅木机的人工打纬织造,加上棉花本身的特性,织出来的土布具有粗犷与精细并具的自然韵律与材料机理美感;再次,周庄土布在人体活动的过程中与身体产生轻微摩擦,促进了皮肤血液的循环和加强了皮肤的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健康。

2.2 周庄“土布”的色彩视觉美

周庄土布的色彩来源于民间色彩,在长期的民俗民风影响下,不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还具有很强的民间象征性和装饰性,有其独特的搭配规律,体现了织造者的审美倾向及心理需求。

首先,周庄土布具有很强的象征性。红色、蓝色、白色、黑色是土布中最常见的色彩,它们都有着多种象征意义。红色,周庄土布中的红色多用于婚嫁、逢年过节,象征着幸福、美好、喜庆、欢乐,还有辟邪之意;蓝色,周庄土布中的蓝色通常为靛蓝,即五色中的青色,有生命繁衍之意。再者,自古以青为服用色的人们一般地位不高,亦有平民之意;白色和黑色,周庄土布中的黑色和白色运用的比较少,象征着阴暗与死亡。

其次,周庄土布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织造者们并不懂得色彩的原理,也不懂得色彩搭配原则。通常都是通过他们自由发挥,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色彩组合,最终目的或许只是为了图一个“鲜”字,正是这种“鲜”体现出周庄土布色彩的装饰性。

再次,周庄土布的色彩具有独特的搭配规律。周庄土布的搭配形式有多种,主要有以原色为主色调的鲜艳悦目的强对比形式、以复色为主色调的朴素含蓄弱对比形式、以黑白为主色调的沉稳内敛强对比形式。

3 周庄“土布”的传承与创新

张冬阁先生说:“什么事物完全死守保持原汁原味,它就不能发展,那就发展不了。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停地改变,但是总的根不变就行了。”[3]周庄“土布”的传承与发展也要遵循这样的道理。要用现代形式美法则去重新组构原有的传统表现形式,还要保留土布原有传统的表现形式。在保留土布原有的简洁、朴素、自然基础上,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周庄“土布”传承与发展的核心是设计创新。在设计思路上,结合周庄“土布”的织造特点,进行系列归纳,将“土布”产品细化,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

首先,在土布面料肌理的设计方面,将土布“土”的质地和不同的纹理组织结构相结合,更符合现代时装发展的趋势。其次,在面料图案花纹的设计方面,是纯色还是多色,是几何纹样还是动植物纹样等等,配色上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色彩是否具有层次感等;另外,在服装款式的变化上,从消费者本身的需求出发,把握整体风格统一的同时注重细节设计,选择适合的装饰工艺手法。再者,从工艺手法上制作方面,可以运用扎染、蜡染、刺绣、编结、提花等手段,对“土布”进行加法设计,使设计产品具有更强的观赏价值,民俗感觉更加突出。

4 结语

周庄地区的“土布”种类繁多,在材料质地、色彩视觉和纹样造型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周庄地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且它承载着我国几千年男耕女织的传统民俗文化。现代任何机器织布都无法取代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及情感价值。

周庄地区的“土布”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在保留周庄“土布”原有材料质地、色彩纹样的基础上,保留传统土布织造的精华,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设计出符合现代时代特色、审美观念的土布产品。

参考文献:

[1] 陶煦.周庄镇志[M].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