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员工辅导计划在

“新常态、新转型”下的定位

员工辅导计划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方电网公司的员工辅导计划,是将西方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实践融入中国传统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工作后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员工辅导理论和运用模式,是南网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的一种实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员工辅导计划从侧面将现代化的知识理论和管理思想引入党员培训和教育管理之中,不但帮助党员提升专业素养,同时用“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辅导理念增强党员的为民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员工辅导计划为党员与基层员工提供了沟通交流的良好渠道,使党的理论体系、思想和觉悟能够得以向基层员工进行有效传递,党员以身作则以积极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员工,充分发挥党员的思想导向和先锋模范作用。

员工辅导计划是促进幸福南网建设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以“幸福南网蓝图”为指引,高度重视幸福南网建设,员工辅导计划正是坚实幸福南网“四大支柱”的重要手段,不仅通过多种形式宣贯将企业文化植根于员工的心,同时在企业刚性管理的主旋律上添加了柔性的色彩,以柔性管理的方式帮助员工构建积极的生活工作态度,增强抗压能力,引导员工在生活和工作各个方面进行幸福感知,了解幸福内涵。

员工辅导计划是维持组织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6年7月,南网新任董事长李庆奎提出,在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奋力推进公司向集约化、精益化转型,公司将长期处于变革转型期。企业变革转型对于员工而言是一个特殊而强大的刺激源,不同员工将会产生不同应激反,若员工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将会带来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上的不适,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进而影响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及组织绩效,继而影响组织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需要员工辅导计划来帮助调整员工心理,帮助员工了解自我,增强员工的抗压能力,使之以健康的心理和生活状态投身到变化的工作状态中,促进组织在变革中平稳发展。

在当前“两精两优,国际一流”的推进过程中,员工辅导计划工作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如果我们用平衡积分卡这一国际通用的管理工具来分析,员工辅导计划工作与学习成长直接相关,是员工学习成长的“底层”保障。因此,从工作定位上看,员工辅导计划的新思考和新探索作为学习成长的重要内容,丰富了公司在学习成长中的工作,为其他领域的“转型升级”和“创国际一流”工作提供了能力保证。在明确价值定位的基础上,以深入分析现状、研究最佳实践为基础,根据《南网总纲》及李庆奎董事长在“十三五”改革发展推进会的工作部署,结合公司员工辅导计划工作相关的指导意见,对员工辅导计划进行新的思考、新的探索。

员工辅导计划开展的现状调研及评估

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深圳公司员工辅导计划开展现状,深圳公司分别针对员工辅导计划中的关键人员,即督导员、辅导员和辅导对象精心编制“员工辅导你我知”调查问卷表。借助幸福南网微信平台,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面向全公司发放,其中,辅导员版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47份,员工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 088份。

通过对个体员工和辅导员、督导员两个层面的调查,深圳公司员工辅导计划开展至今,大致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员工对辅导计划了解不足,员工辅导计划普及度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员工辅导计划普及度较低,员工对辅导计划的认知了解不足,超过70%的员工不清楚辅导计划的开展,甚至没有听说过辅导计划,也不清楚所在部门的辅导员。员工辅导计划开展至今,仅有9.29%的员工接受过辅导员个人辅导,员工辅导计划的宣贯力度和普及度还远远不够。

员工减压需求较高,但寻求辅导主动性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员工在工作期间感受到较大压力,有舒缓排压的需求,但因为对辅导计划了解不足、对辅导员专业能力不信任和对辅导过程的隐私顾虑等原因,不愿主动寻求辅导帮助。调查还显示,若辅导员主动沟通交流,60%以上的员工愿意主动配合辅导员接受个人辅导,并有64.89%的员工认为个人辅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个人的心理压力。

辅导员能按规定完成辅导,但仍感辅导效果有限――

调查结果显示,约90%辅导员认为,在发现员工辅导需求时,能够按照员工辅导计划的相应规定及流程为员工提供辅导及帮助,但由于工作及时间压力等原因,辅导员开展辅导的主动性较低,员工对辅导工作的抗拒为辅导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力。另外,由于辅导需求的多样化,辅导员深感专业素养不足,对辅导效果缺乏信心。

辅导员辅导能力提升需求较高,但相应配套计划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认为需要定期持续提升个人心理学专业素养,希望能够通过获得更高级的心理学教育等以激励自己更好地完成员工辅导工作,但当前辅导员培训计划以“短平快”为主,缺乏持续性的体系化配套培养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辅导员队伍扩张潜力有限,辅导员队伍构建需优化――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5.71%的员工有兴趣加入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扩张潜力有限,需要扩大队伍选择面,并以更加精益的选拔方式择优构建辅导员队伍,确保辅导员队伍的质量。另外,目前辅导员主要由党群系统人员具有相应工作经验和工作背景的人员担任,而45%的员工认为部门负责人和直接上级中非党群系统人员也具有辅导资格与潜质,也需在今后对此类人员给予关注与机会,帮助构建高质量的辅导员队伍。

员工辅导形式需求多样化,亟待充实辅导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对以辅导为主题的辅导活动显示出较大兴趣,希望能够通过更多样化的辅导形式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减压常识等,但工作压力与学习意愿存在矛盾,需要在今后的辅导工作通过一定方式解决。

综合调查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员工辅导计划自2009年开展至今,虽已有7年历史,但在深圳公司内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辅导惠及程度有待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仍存在较多阻力,远没有达到员工辅导计划最初的预想目标,辅导计划工作开展亟需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其在新形势下发挥应有的作用。

员工辅导计划开展的现状问题剖析

根据现状调研的结果,深圳公司对当前员工辅导计划开展工作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和原因剖析,认为限制员工辅导计划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员工对辅导计划的工作内容存在认识误区――

员工辅导计划是从国外引进的“舶来品”,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鉴于国内心理学的普及度和认识度较低,导致员工对辅导计划存在认识误区。员工辅导计划本是公司引进的一个综合型健康服务系统工程,性质庞杂,它由企业启动,集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宣传、计划推广、人员设置及培训、效果评估、企业文化构建于一体,是针对个体、但聚焦于企业的员工服务计划,不仅关注员工个人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十分注重企业的和谐发展,是使企业和员工关系更为亲密融洽、共同创造财富、共同谋求发展的文化建设模式。而当前一方面是对员工辅导计划在宣传和定位方面存在不足与偏差,另一方面由于员工的固有偏见,员工对辅导计划工作普遍理解为心理咨询式“问题辅导”,将正常的心理问题和显著偏离正常的心理障碍混为一谈,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会被辅导,害怕因为寻求辅导而被同事误解和排斥,继而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甚至抗拒辅导员辅导,限制了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员工辅导计划中对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

公司员工辅导计划开展的初衷是增强员工内部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以企业内部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能力素质的党群系统人员担任辅导员的方式,要求辅导员从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战略传递、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的角度出发,以为民服务、竭力帮助员工应对工作、生活上y题的低姿态开展辅导工作,因此辅导员更应是以“服务者”的角色开展辅导工作,这样不仅能增强与被辅导者之间的共情,提升员工辅导工作成效,同时也践行了员工辅导计划“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然而,在实际辅导过程中,辅导员与被辅导者都会因为个人职位与职级的差异而产生角色混乱,导致双方将辅导工作认定为“上级式关爱”“领导式关爱”,甚至是“例行公事”,无法有效参与辅导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辅导员大多不具备专业资格与素养,企业为辅导员安排了相关的专业培训,导致辅导员对个人定位为专业辅导员,在个人专业素养不够充足的情况下不免感受到过大的负担,存在担心无法进行良好辅导而不敢轻易进行辅导的情况,继而影响了员工辅导计划的开展。

员工辅导计划的工作重心和对象有所偏移――

员工辅导计划的主要对象是全体基层员工,最终目的是打造一支身心健康的优质员工队伍,员工辅导计划的开展应该有重点、有层级,以大多数基层员工的诉求为主,针对性地解决少数员工的特殊诉求,即以团体辅导为主、个案辅导为辅的形式开展,不断扩大辅导工作的惠及面。而目前员工辅导工作的重心与对象过度集中于“个案辅导”,导致辅导员的辅导负担较大,同时个案辅导的工作和时间压力也影响了团体辅导的开展,忽视了普通员工的辅导需求,致使员工辅导计划的内容普适性不足,形式单一,辅导工作惠及面过窄。

员工辅导计划中培训体系不尽完善――

在员工辅导计划工作开展中,辅导员感叹工作负担较重之余,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心有余而力不足”――想通过自己的辅导帮助员工解决问题,但无从下手。一方面原因在于深圳公司内辅导员的专职工作负担较重,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辅导员培训机制未能满足辅导能力素质需求。虽然在员工辅导计划中,无法要求辅导员像专业的心理咨询从业者一样对员工进行专业辅导,但至少需要辅导员了解基础专业知识和合理的辅导方式,使员工对辅导员产生信任,才能使辅导计划有效开展。而目前辅导员所接受的辅导培训还较为初级与浅显,培训的频次和内容也没有与实际辅导工作紧密结合,培训体系尚未构建完成,培训模式还有待改进,导致普遍性的辅导员专业素养亟待提升,不仅影响了辅导员的辅导信心,同时使得员工存在信任危机,阻碍了辅导计划的有效开展。

员工辅导计划开展的有益探索

虽然目前深圳公司的员工辅导工作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在工作过程中,深圳公司仍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为更有效地开展工作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充分发挥领导的引领作用,引导员工辅导工作有效开展――

领导作为组织管理者,是促进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深圳公司充分意识到了领导引领和带头的重要性,要求领导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员工辅导计划中的各项活动,从组织协调、资源配给、沟通宣传等方面给予辅导计划相关工作者工作支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员工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员工的意见及反馈,带领各级辅导员探索优化完善辅导工作的方向,推动员工辅导计划更好地开展,并确保达到应有的成效。

优秀实践案例:深圳公司某供电局领导对局内辅导员开展员工辅导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积极参与员工辅导工作全过程,在员工辅导工作开展准备阶段积极提出创新想法,并且为辅导工作主动提供场地协调、资源供给等支持;在实施阶段还要求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共同引导,全程参与辅导计划的每项活动,并通过带头示范,带领各部门员工积极参与各项团队辅导活动。在领导高度重视和带领下,这个供电局员工辅导形式丰富多样,辅导工作辐射面很广,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基层员工表示真正体验到了员工辅导计划对自我工作、生活带来的转变和帮助,也感受到了企业及领导对基层员工的关注与关爱,真正达到了员工辅导计划的工作目的。

完善辅导培训体系,满足辅导员能力提升需求――

一是建系统性、进阶式的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辅导员在开展员工辅导工作中,常感自身专业素养不足;员工在接受辅导工作中也存在对辅导员专业能力不信任的现象。调研结果显示,辅导员具有较高的对辅导培训和能力提升的需求。可见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化、持续化的培训是长期有效开展员工辅导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应该结合已有的辅导培训计划,以前瞻性的思维,构建“持续性、阶梯式”的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辅导工作方向等进行培训课程设置,按照“基础、进阶、先进”的阶梯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不同阶段的培训,使辅导员的能力适应辅导需求。

二是形成互、发展式的辅导员学习交流平台。员工辅导工作并非“格式化”的工作,辅导个体和内容的多样性导致辅导工作有较强的差异性,对于辅导员的应变能力、处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应该为辅导员提供一个学习与沉淀的平台,如:开设学习俱乐部,定期交流辅导员的实践经验,将不同的个案进行分析学习,不仅能弥补单纯的理论性知识学习所带来的缺陷,还能使辅导员更深地理解和熟悉员工辅导工作。同时,学习交流平台更能使辅导员感受到团体归属感,加深对辅导员身份及工作的认同度。

丰富激励手段,增强辅导工作主动性与可持续性――

一是完善奖励机制,提高辅导员报酬满意度。工作上的高投入与收入的低回报是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制订合理的奖励机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表现给予及时的正向反馈,如:物质层面,可以考虑为辅导员补贴电话通讯费、构建辅导阵地、改善办公环境等;在精神层面,可提供专业的学习成长机会,定期推荐优秀人员外出进修或学习,开展优秀辅导员评比表彰等,弥补辅导员对报酬满意度不高的心理落差,以此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

二是完善职称评聘机制,使辅导员队伍专家化。由于辅导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兼任两个角色,普遍存在着工辅矛盾,导致在投入上精力较少,因此在评聘时有“吃亏”的现象出现。完善辅导员职称评聘机制是解决辅导员后顾之忧的关键。在职称评定上,应根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制订与辅导员工作实绩相结合的职称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辅导员可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称。我们要建立对辅导员相对立体的评聘机制,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主要考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从而培养一批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修养的辅导员专家、实战家。

三是营造和谐环境,体现人文关怀。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在心境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辅导员工作量不断增大,压力加强,工作烦琐,对情感的激励要求较强烈。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辅导员的感情沟通,尊重他们,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工作热情。因此,管理者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类活动,让辅导员之间、辅导员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了解,让组织及时体察辅导员实际困难与个人需求,创建和谐的人际环境,满足情感关怀需要,从而体现团队精神,激发工作热情。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员工心理辅导;员工帮助计划;人力资源管理;电力企业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不断推进,电力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工作压力也加大不少,一些员工出现了焦躁不安、忧虑烦闷、抑郁失落、心态失衡等心理问题,由此引发了一些过激行为、矛盾冲突和精神疾病[1]。面对这种局面,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传统的工作方法已不能非常有效地解决问题,实施员工辅导计划,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实行员工心理辅导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1关于员工帮助计划(EPA)和心理辅导

1.1 员工帮助计划的含义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简称EPA)是指组织(政府部门、企业、军队等)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为其成员和员工所设置的一套长期的、系统的计划,用于对员工及其亲属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其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2]。

心理压力问题会给员工带来消极悲观的情绪,这种情绪如果在企业内部蔓延,将产生十分负面的影响,员工士气低落,忠诚度降低,对企业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员工绩效差,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无法实现,也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实行员工帮助计划,对企业员工和亲属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问题。

1.2员工帮助计划和员工心理辅导的关系

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心理辅导者经过心理学方面的训练,具备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也就是说并非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就能够胜任心理辅导的工作。心理辅导在我国尚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心理辅导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素质低,相应的从业人员的培训、认证和监管机制等都未理顺,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和企业人员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3]。因此,电力企业仅仅依靠内部人员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效果不是太理想。心理辅导并不等同于过去我们常讲的“做做思想政治工作”那样简单,而是需要有一批合格的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心理辅导者(国外将这样的辅导者称为心理学家,在我们看来至少是心理辅导方面的专家)。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借助外部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在企业内部策划员工帮助计划,内外结合方能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1.3心理辅导的作用

⒈通过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化解员工的精神压力,提高员工健康和幸福水平,营造企业良好的组织环境和管理氛围。

⒉减少因员工心理问题降低生产效率和绩效的因素,从而改善员工的绩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员工心理辅导的应用方法

2.1 电力企业实施员工帮助计划的方法

电力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强度高、危险大,对技术、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职业要求。安全作业一靠技能过硬,二靠心理过硬。如果出现心理问题,就会直接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所以,电力企业更需要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需要实施员工帮助计划,降低员工作业事故率,增强归属感,提升士气和绩效[4]。

电力企业实施员工帮助计划的方法如下:

⒈对企业员工的心理状况进行专业调查和评估。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调研访谈和调研讨论的形式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通过调研一是可以发现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二是可以看清基层实施员工帮助计划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可以更好地把握和实施计划[5]。

⒉进行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员工自我保健的意识和对员工帮助计划的认同。

⒊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对员工开展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专题培训及专业辅导。对管理者和员工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理论和技巧的培训,并建立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对其进行评价和考核。

⒋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企业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采取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网上心理沟通渠道、开辟咨询室等形式为需要提供心理咨询、治疗的员工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服务。

⒌建立监控反馈机制。为了让员工帮助计划能够正常、有效地运转,并将企业中的问题反馈到高层领导,需要建立反馈良好的监控机制。

2.2 人力资源管理中职业心理关怀体系的建设

将员工帮助计划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建立心理关怀体系,有助于员工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该体系由四个分系统组成:

⒈员工心理预警系统。⑴为企业一线员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积极有效地开展相应的心理测试,及时跟踪员工心理状态。开展作业心理安全辅导及危险心理辨识化解,帮助员工克服侥幸、麻痹、冒险等不安全心理状态,对心理疲劳等症状提前进行干预,对心理问题隐患应当以预防为主。⑵重视对人才招聘时应聘者心理健康的考察;建立各种岗位和相应心理素质胜任模型,按照员工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安排适合的岗位,对心理健康不符合要求的应聘者不予招聘。

⒉心理减压系统。⑴开展员工心理辅导,举办心理拓展训练、放松疗法培训及心理辅导培训,开设适合的心理讲座,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增强对心理疾患的抵抗力。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建员工俱乐部,满足员工不同的爱好和精神需求。⑶完善员工休假制度,合理安排假期。为一线员工准备“情绪假”——员工由于各种原因不适宜危险作业时可享用这种假期,主动规避可能产生的作业风险。

⒊职业发展系统。⑴为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使其明确发展的方向和成长的空间,营造出“人人乐业”的氛围。⑵健全多途径的发展通道,建立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模式,建立多平台、多层级岗位序列,不断激活员工工作动力,使员工持续获得内在成长动机的激励,化解员工“职业瓶颈”与“发展疲劳”。

⒋人文关怀系统。⑴健全员工多层次的保险体系,为员工参保各种职业伤害保险,使员工医疗、养老、意外伤害等都有保障,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⑵不仅关心员工本人,还要关怀帮助员工家庭,将员工的问题当成企业的问题,真正用心去关怀。定期了解员工家庭,对特别困难的员工利用集体的力量给予帮助和关心。节假日安排家庭聚会、联欢等形式,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使员工心有所系,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⑶开展意外事件辅导。对发生事故、危机事件的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心理干预,助其迅速化解心理阴影,尽快恢复心理健康。

2.3 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⒈自我认知的辅导。心理学认为,人的自我包括真实的我、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刻意地或无意地回避甚至拒绝自我全方位认知,因担心暴露自己的不足,这因此造成心理冲突、人际关系紧张。对员工的辅导就是整合三个自我,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⒉人际交往的辅导。员工人际交往不仅影响其自身,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因为人际交往并非一帆风顺,对员工人际交往的辅导就是帮其正确处理人际沟通的原则与技巧,学会尊重、宽容、理解他人,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⒊释放压力的辅导。员工压力问题是普遍关注的焦点。员工压力辅导帮其分析压力来源,正视压力,学会缓解压力、释放压力。

⒋应对挫折的辅导。人生不会都是坦途,难免经受挫折。应对挫折的辅导通过经常性的疏导及调控,帮助员工获得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以适应随时出现的突变。

⒌职业生涯的辅导。通过辅导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员工为自己正确设立职业目标,并助其实现自己的目标。辅导还包括员工离职、下岗等辅导。

3 结语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宝贵的资源,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不仅关系到员工自身的发展,更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员工的心理辅导需要规划、系统、专业,员工帮助计划是实现员工心理辅导很有效的管理手段,电力企业应该尽快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德鸿等. 实施员工辅导计划提升员工幸福指数[J]. 企业文明,2010(10).

[2] 沈欣媛等. 关于EAP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J]. 经济师,2011(9).

[3] 邓子鹃. 国外雇员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17(6).

[4] 周雪梅等. EAP:实现电力企业压力管理[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4).

[5] 南方电网员工辅导计划课题组. 员工辅导计划研究步骤和主要研究成果——南方电网员工辅导计划课题研究报告(下) [J]. 企业文明,2010(2).

[6] 任高高等. 管理者应注重员工的心理辅导[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12).

【作者1简介】刘志民,男,1976年8月生,湖南省永州市人,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工作,中文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电网企业管理。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供电企业作为国有骨干企业,处在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和能源供应的关键领域,我们在追求公司使命、发展主业的同时,也特别重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载入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并努力践行。其中的“情”既包含公司对社会之情、客户之情,也包含了对员工之情。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加快、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更加明显,这也给企业中的员工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员工辅导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下面,结合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谈谈我对员工辅导计划的体会。

二、员工辅导计划的地位和价值

员工辅导计划是在南网文化的指导下,将公司党群工作人员培养成具备专业能力的员工辅导员,通过实施“助人自助”的辅导工作,帮助基层员工改善身心感受、提升工作状态、促进团队合作,将南网文化带入基层,实现文化管理的重心下移,自下而上地开展文化建设。员工辅导计划同时也是指一套工作机制,是公司围绕上述内容推行的一整套形成闭环的制度与流程。

“员工辅导计划”作为文化管理的一种手段,可以同时发挥上限管理和下限管理的作用。在对企业业绩的上限管理方面,员工辅导计划能充分发挥对员工的精神激励作用,通过关心员工和认可员工,激发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增强其归属感,从而提升员工和团队的工作状态。在对企业业绩的下限管理方面,员工辅导计划通过准确识别员工心理风险、提前实施干预、预防事故,及时化解负面情绪、控制心理风险,从而对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员工辅导计划”的这一价值定位也决定了员工辅导计划所服务的员工更为广泛,任何有心理和情感需求、需要得到组织关怀的人员都是辅导计划服务的对象。这一定位也提升了员工辅导计划对员工的亲和力,员工视员工辅导计划为一座与组织沟通的桥梁,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员工辅导计划中来。

三、“员工辅导计划”的内涵

要使员工辅导计划在企业长期坚持下去,避免成为一项运动,关键在于将员工辅导计划机制化,使员工辅导计划能够实现科学的闭环式管理。在机制建设中,重要的是规范三类角色、两种模式、三个环节。

三类角色是指,在员工辅导计划中,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层级员工都拥有一种新角色,共涉及到三类角色――督导员、辅导员和受导员工。

两种模式是指,员工辅导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两种辅导模式,一种是主要针对单个员工特定需求的一对一辅导,即个案工作;另一种是将一些具有共同想法或问题的员工集中在一起采取一对多的辅导模式,即小组工作。两种辅导模式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的问题。

三个环节则是认为,任何一次员工辅导都会包含三个环节:辅导前期准备、现场实施辅导、辅导后期跟进,使得员工辅导成为一个闭环工作,帮助员工成长与进步。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作为员工辅导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在南网公司在推行员工辅导计划过程中,将两类人员纳入辅导员队伍:

一是政工干部和企业文化管理者。在他们的工作职责中,赋予辅导员的责任,使他们主动地与员工沟通,搭建起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桥梁;同时,通过这些工作,推动政工工作专业化,适应新形势下党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是全体管理人员,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员工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与员工进行细致深入的沟通,从而有效激励员工,并构筑起员工心理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实现员工辅导工作的日常化,使员工辅导计划能在企业扎根,并做出实效。

为使辅导员能力发展有依据,并可考核、可评价,公司根据员工辅导员的工作特征和任务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文化特点和战略要求,引入相关领域的最佳实践,构建了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完整的辅导员培养体系,这套体系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采取进阶式的培训课程体系;二是强调对技术和工具的开发。同时,为进一步帮助辅导员开展日常辅导工作,我们还针对各类辅导工作,设计了以辅导工作最佳实践为基础的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表单,通过对作业指导书和表单的培训,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辅导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力求使辅导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并运用开展员工辅导计划的技能和方法,能迅速适应工作的要求。

四、“员工辅导计划”创新

第一,员工辅导计划创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员工辅导计划”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的基础上,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结合,引进现代心理科学、行为科学以及社会工作的方法和工具,突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内容、方法和工具,从而实现从单向的教化功能转变为双向的沟通机制,从主要依靠党群工作者个体工作意愿和经验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主要通过制度流程的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工具化。

第二,员工辅导计划创新了党群工作者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方法。以“员工辅导员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开发核心课程,开展持续培训,并且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检验。由此,党群工作者知识结构得到系统化改善、工作能力由此得到提升、工作方式藉此得到创新,最终提升了党群工作者的专业工作能力和工作有效性。

第三,员工辅导计划创新了党群工作者着力基层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员工辅导计划”把党群工作者定位成基层班组、基层员工的辅导者,把党群工作者的辅导者角色与基层组织、基层班组的管理者角色既相区别又相配合,以科学的方法、有效的工具,超越传统的教化与活动方式,创新党群工作者着力于班组文化建设的具体方式,促进了文化建设方式从更多重视自上而下的文化建设到同时也注重自下而上的文化建设方式的转移。

五、结语

通过推行员工辅导计划,各级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已逐渐建立了“有贡献及时称赞,有进步及时认可,有问题及时疏导,有矛盾及时化解,有危机及时报告,有困难及时关怀,有不足及时指出”的“七及时”管理风格,而员工也逐渐形成了“有困惑有困难就找辅导员”的意识和习惯,员工辅导计划得到了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广泛认可和参与,很好地提升了员工和团队的工作状态,也实现了领导关注、员工支持的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 谈心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4.079

Abstract Counselors are the backbone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alking with students is a basic work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nselors.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of the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talking, discusses how to talk with students better, and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of talking work.

Key words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talking

0 前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文件精神,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的要求,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国务院和教育部的十六号文件和24号令都明确提出了辅导员要面向大学生广泛深入的开展谈心活动,并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但由于辅导员队伍相对年轻,大部分都是研究生刚毕业就从事辅导员工作,由于缺乏经验,在实际与学生谈心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对策。

1 目前辅导员谈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日常要处理的事务性工作较多,与学生谈心的时间相对较少。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除了承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奖评优、经济困难生认定、各类助学金评定、团员推优、党员发展、学风建设、学生文明寝室建设、学生保险、学生军训、各类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活动开展等等,可以说关系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要辅导员去开展,这些工作占去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实际用来与学生谈心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2)辅导员联系的学生数量较多,十六号文件中要求1名辅导员联系200名学生,实际情况中往往比200名要多,面向较大的学生群体,对部分学生没有深入的了解,导致与学生的谈话不够深入细致。辅导员一般联系几百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在开展谈心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与辅导员平时接触不多,很难与辅导员成为知心朋友。

(3)辅导员群体相对年轻化,与学生谈心谈话的经验和技巧欠缺,谈话的效果还有待提高。辅导员一般是从高校到高校,社会阅历相对较少,缺乏谈心谈话的经验与技巧,与学生的谈话有时会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也有调查显示辅导员目前谈心的方式单一、谈心内容枯燥、谈心效果不好,如何提高辅导员谈心工作的效果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2 针对辅导员谈心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学生事务性工作较多是每一位辅导员都会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行区分,重要而紧急的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做。另外,作为辅导员也要学会延长工作手臂,培养学生干部来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性工作,这同时也为学生干部提供了锻炼机会。只有事务性工作量相对减少,才能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谈心谈话。

(2)辅导员联系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不是特别现实,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平时注重学生谈心谈话档案的建立,档案中可以记载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等信息,辅导员对这些信息了解清楚,在谈心过程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专门制作了《学生谈话记录本》,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成员等信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每一次谈话都做了记录,这样做就确保辅导员谈话前对学生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即使因为联系学生数量多,在与学生谈话前仔细查阅《学生谈话记录本》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谈话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3)辅导员群体相对比较年轻,好处是可以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话题,不足的地方在于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尤其现在“95后”大学生考虑问题和思维方式较“80”、“90”后的辅导员有了较大的变化,而且学生接收新生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强,这就要求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通多读书、学习和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笔者通过课余时间通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TTT职业生涯规划师”、“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KAB创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通过这些专门培训,在与学生谈心和学生学业就业指导过程中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谈心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职业引导谈心计划”,笔者所在学院已经连续两年有5位毕业生进入阿里巴巴集团工作,刚毕业年薪就达到20万,近两年分别有超过30%的毕业生实现高薪或高层次就业。

3 辅导员谈心工作的实践研究

根据中央的文件要求,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作为辅导员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助力学生成长。下面就根据笔者在实践中总结的谈心方法和技巧作简单阐述。

3.1 充分认识谈心工作的意义

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意见还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对学生入学后影响最早、也是最直接的群体,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谈心可以促进师生间互相增加对彼此的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通过谈心,辅导员还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辅导员可以因势利导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敏感度、爱国情怀和人文法制道德修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2 选择合适谈心工作地点

选择合适的谈心地点对谈心工作非常重要,以鼓励、引导、表扬为主的谈心可以选择在办公室等公共场合,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般还有其他的老师和学生,在多人场合下学生可以受到更大的鼓舞。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被批评的学生等,以及涉及到学生隐私的谈话应该选在专门的谈心室或没人的会议室等场所进行,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戒备或难堪,能够将内心的话跟辅导员讲。有些时候学生寝室、教室、食堂或运动场也可以成为谈心的工作地点,在这些地点谈心会让谈话的双方感到放松。

3.3 把握好谈心的内容和时机

笔者所在学院建立了“用心呵护,助力成长-辅导员'深度辅导'谈心制度”,主要是“谈心六大计划”,分别是“新生适应谈心计划”、“党团教育谈心计划”、“职业引导谈心计划”、“学业预警谈心计划”、“健康生活谈心计划”和“特殊群体谈心计划”,这六个方面基本涉及了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的方方面面,也基本囊括了各类学生群体,最终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顺利走上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以“新生适应谈心计划”为例简单介绍该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该计划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入学当天报名现场和入住寝室当天谈心计划。主要是在新生入学当天报名现场的接待和新生入住第一天晚上在寝室的交流,迎新现场的接待主要由各自班级的班导师和班导师助理完成,辅导员无法完成与分管的每一位新生进行交流。为了达到拉近辅导员与新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目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走访新生寝室的形式与新生进行交流,着重于解决新生生活方面的帮助,而且报道当天走访寝室还可以跟新生的家长进行交流,可以更多的了解新生入大学前的情况和兴趣爱好等信息,有利于对新生的引导和教育。

(2)新生军训期间的谈心计划。新生入学第二天便投入军训生活,辅导员担任连队指导员,十几天的军训生活是辅导员与新生谈心谈话的重要契机,这也是辅导员了解新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基础打得好,对于今后四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军训期间,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表现都呈现在辅导员面前,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好记录,为以后选拔学生干部、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等打好基础。

(3)入学第一年与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谈话计划。辅导员要在新生入学第一年中重点关注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活的新生并及时与其谈话进行疏导,有些新生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适应大学生活,遇到这样的情况,辅导员要有耐心并善于找到不能适应的原因,期间也可以与学生家长交流并了解原因。

(4)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要开始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可以指导大一新生撰写《职业规划设计书》,然后与每一位学生有一次谈心,通过此次谈心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学生的职业规划目标,根据这个数据可以形成《学生职业发展数据库》,进而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意向开展“分类引导”并跟踪关注。

3.4 合理运用心理咨询技巧

作为辅导员学习一些心理咨询知识或者参加心理咨询培训取得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非常重要,尤其心理咨询面谈中的一些技巧在谈心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心理咨询中的倾听、共情、开放式提问、自我开放和焦点解决技术等,辅导员如果对这些技巧或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对谈心工作帮助是非常大的。

3.5 做好谈心工作台账

辅导员谈心的对象多,而且每个谈心对象大学四年中不止谈一次,加上事物繁杂,辅导员对有些谈心对象(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77页)的谈话情况不可能都记得非常清楚,这就需要辅导员做好谈心工作台账,制作专门的谈心记录本,便于查找之前的谈话记录,谈心工作也会更有针对性。

总之,辅导员谈心工作是一项细致又需要技巧与艺术的工作,面对当今工作中的更高要求和越来越年轻的大学生群体,辅导员需要勤练“内功”,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素质和谈心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燕清,李雪芳.潜议“共情”在辅导员谈心工作中的适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2.19(6):40-41.

[2] 张兴博.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辅导员谈心工作的技术路线[J].科教导刊,2015(16):164-165.

[3] 张超峰.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谈心教育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5(2):177-178.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绩效层次与高职辅导员绩效层次

在绩效管理中根据绩效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绩效分为三个层次: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如下图3所示。这三个层面的绩效是不可分离的,员工绩效是最基础的绩效,没有好的员工绩效就没有好的部门与组织绩效。通过浏览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网站了解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编制在二级院(系),但业务指导由院(校)学生工作处负责。直属领导:院(系)副书记,不设副书记的由书记直接负责。从院(校)一级来看,辅导员不仅要按照学生处(招生、心理咨询、公寓管理)、团委、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的安排进行工作,还要按照党委组织部的要求发展学生党员;从院(系)一级来看,辅导员不仅要对其上级党总支副书记或总支书记负责,还要执行其他的任务。因此,按辅导员的工作组织关系,可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绩效层次分为三个层次:院(校)绩效、二级院(系)绩效、辅导员个人绩效,如下图4所示。在高职辅导员绩效层次中,辅导员个人绩效是根基,也是实施辅导员绩效管理的聚焦点。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理应在辅导员个人层面进行探讨。

(二)高职辅导员绩效计划与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基础,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形成岗位说明书则是制定绩效计划的前提。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存在着重教学、轻学工的现象,往往忽视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仅仅把他们按照行政干部来对待。一些院(校)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辅导员处在了一种被多重管理的状态下和学校管理结构的最底层,院(校)的各党政管理机关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二级院(系)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了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等事务。这种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不确定,工作职责的不明确,导致辅导员缺乏规范明确的工作说明,制定的辅导员绩效管理计划不合理,因此很难为辅导员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性的作用。关于绩效考核指标,多数高职院(校)仍是从德、能、勤、绩四个主要方面对专职辅导员进行考核和评价。这明显是沿用老一套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退一步来说即使要采用这种老方法也还漏了“廉”这个方面。辅导员从事的工作多是引导性的工作,而引导性的工作本身量化就很困难,因此对辅导员考核的指标设计有难度,而且在设定具体量化指标时,也容易陷入过程量化的误区。

二、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图的设计

在理清高职导员绩效管理相关问题后,依据绩效管理流程,可设计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图。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图设计需注意三项原则:一是绩效管理体系各项内容的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的规定,要依法管理;二是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能够保留和传承本院(校)学生管理的特色,绝不能放弃严格管理的特色;三是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与本院(校)固有的管理机制相衔接。

三、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

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是实现辅导员绩效管理的前提。辅导员绩效计划包括辅导员岗位分析和辅导员绩效目标。在进行岗位分析时,要结合辅导员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针对辅导员特别岗位的职位说明书。在制定辅导员工作目标时,应符合SMART原则,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达到的、Relevant相关的、Time-based以时间为基础。在辅导员绩效计划过程中,院(系)副书记应与辅导员共同制定工作计划,绩效目标的确定是依据目标管理的思想,自上而下确认目标的过程。为了使计划有效实施,辅导员应参与绩效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使副书记和辅导员就这个绩效周期内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达成共识,并培养辅导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经双方协商讨论的绩效合约表即工作计划。

(二)经常性的绩效管理辅导

经常性的绩效管理的辅导是实现辅导员绩效管理的有力保障。绩效辅导是副书记和辅导员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实现绩效目标,引导他们保持与整体战略一致的方向努力,同时还可以收集绩效信息,为下一步的绩效考核提高依据。绩效辅导可以通过会议等正式的形式进行辅导,也可以通过聊天等非正式的形式进行辅导。因此,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副书记应定期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辅导,总结阶段性工作,指出和分析存在问题,及时修正其工作绩效表现。对辅导员的绩效辅导应列入副书记的日常工作内容,要设计辅导员绩效辅导谈话表,并形成一定的谈话记录。同时,需注重绩效辅导的效率和效果,绩效辅导不是简单的形式化表扬或批评,在总结优点的同时,应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与辅导员共同商定解决问题、改善绩效的方式方法,并审定绩效计划是否需要实时修正。

(三)科学的绩效管理的考核

首先,要设立辅导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院(校)分管领导、学工处、组织部、人事处、团委、就业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包括考核目的的确立、考核指标的确定、考核结果的审定、考核争议的处理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院(校)辅导员考核的相关工作。各院(系)要成立辅导员考核小组(简称“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员由院(系)分管领导、学工处、团委、就业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具体负责辅导员考核的相关工作。

(四)及时的绩效管理反馈

绩效考核结果数据如果仅停留在纸面上,就失去了绩效管理的意义,也难以达到提升组织整体和个体绩效的目标。及时的绩效管理反馈可以促进绩效管理不断更新。辅导员绩效反馈就是将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结果通过绩效面谈等方式,传递给辅导员,对于绩效中的优异部分予以肯定,对于其中的缺憾和问题分析原因,拿出改进措施,并且改进或制订下一个周期的绩效计划。对辅导员绩效成绩反馈和面谈一般由直接上级———副书记来完成。对于比较特殊的,学工处长、就业中心主任等考核组织成员也要进行面谈。绩效反馈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要及时,如果绩效考核周期结束很久才面谈,甚至下个周期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此时的反馈效果就大大削弱:二是在面谈前双方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谈话的目的和内容,有针对性进行谈话,并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三是面谈过程中要掌握好沟通技巧,反馈应是双向的,副书记等要学会倾听,谈话的氛围应是轻松的,绝不能把面谈搞成训话;四是要牢牢把握绩效管理的目的,要利用绩效反馈来指导辅导员进行下学期的绩效计划。

(五)合理的绩效结果应用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界定相关职责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等。助理辅导员是辅导员的助手,是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助理辅导员从上一级相同专业的学生中选聘,因此助理辅导员既是学生,又是教师。其主要职责为: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开学阶段的准备工作及第一学年的班级管理工作;组织专题班会,与学生分享学习生活体会;深入班级、宿舍,了解学生生活及思想动态,并与辅导员及时沟通;协助辅导员做好班委的选定及培养工作。专业指导教师的职责是:为新生介绍专业;开展专业调研;参加期中学生座谈会;介绍学期教学安排及课程情况;就业咨询;举办专业知识讲座;组织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牵头召开学生学习情况研讨会等。

建立选聘制度

学校于2009年7月制定实施了辅导员、助理辅导员、专业导师选聘办法,办法中对辅导员、助理辅导员、专业导师的选聘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辅导员选聘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之第八、第九条执行;助理辅导员从同专业高一级的学生中选聘,重点考察其学习成绩(第一学年班级排名前1/3)、思想品质、协调与组织能力,在同等条件下,党员、学生干部、家庭困难学生优先考虑;专业导师主要由专业带头人承担,若该专业班级较多,可从专业教研室的骨干教师中选聘。

将职责细化为每学期育人方案

学校学生处结合管理实际,制定了辅导员、助理辅导员、专业导师工作职责,各教学机构将工作职责细化到学生三年教育方案中,该方案涉及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文体活动、科技创新、公寓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指导、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辅导员在执行系学生三年教育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制订各班的育人计划;专业导师依据其工作职责(共有11项)制订学期育人计划;助理辅导员依据其工作职责制订学期育人计划。每学期开学前辅导员、助理辅导员、专业导师召开沟通会,由辅导员牵头协调,综合3个计划,制订班级学期育人方案,该方案须上报系党总支备案,作为考核班级工作成效的依据。并建立学期初、期中、期末辅导员、助理辅导员、专业导师例会制度,籍以沟通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构建教育效果综合评价体系

学校制定了《辅导员管理考核办法》、《助理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专业指导教师管理规定》以及《班级教育效果考核办法》,从不同维度全面评估辅导员、助理辅导员、专业导师的工作效果。其中: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主要通过学生评价、系部考核及班级教育效果等3个方面进行考评;助理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主要通过学生评价、辅导员评价及班级教育效果等3个方面进行考评;专业导师的工作效果主要通过学生评价、系部考核及班级教育效果等3个方面进行考评。系部考核由系总支书记、学生支部书记、学生主管、就业主管、宿舍主管等组成的考核小组对辅导员、专业导师育人方案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在对辅导员、助理辅导员、专业导师的工作考核中,班级教育效果的考核是共性的,其考核内容涵盖学风(班级学年各门课程总评成绩排名、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教师评学)、班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团支部建设及学雷锋活动、公寓文化建设、文体活动5个方面。

成?效

减轻辅导员的管理压力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由于1个辅导员需要管理4~5个班级,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需要接受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图书馆、后勤处等多部门安排的任务,工作量、工作压力都很大。助理辅导员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困局。助理辅导员在学校学习生活一年,与新生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同,对于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确定学习目标具有优势。他们参与新生班级管理,有效缓解了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期间的工作压力。

提高助理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助理辅导员本身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由于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他们必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工学矛盾;由于助理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对创建优秀班集体、培养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促使他们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助理辅导员工作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而且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就业均有很大的帮助。

促进教学、学管的有机融合

在传统的辅导员班级管理模式中,专业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关心不足。实行新的育人模式后,由于进行“捆绑式”考核,即班级的教育效果直接影响辅导员、专业导师的绩效,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教学、学管两张皮的问题。

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MPEF模式 规范化管理 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57-05

[作者简介]张灵犀,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教务员;谢继荣,南昌大学建工学院党委书记(江西南昌330031)

一、前言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个定义较全面地提出了辅导员的地位、工作性质、主要工作内容、工作重点。

辅导员常规性工作顾名思义就是指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本文特指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者日常必须完成的管理性工作。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现在高校辅导员都担负着超额的工作量和繁杂的事务,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呼声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些高校还对辅导员有科研和教学的要求,这让辅导员分身乏术,苦不堪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员一直以来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既是“电脑程序员”,又是“救火队员”:一方面对学生的非学术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又得努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日益受到高校管理者和一线辅导员们的关注。对辅导员常规性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采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管理是规范化管理的主要手段。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将辅导员日常工作纳入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是学生工作或学生事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以数据库形式居多,如学生信息数据库、助贷信息库,并附带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见图1)。总体来说,这类系统分类缺乏科学性,功能单一,执行中容易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日常管理的需求。

辅导员工作事无巨细,事先展开合理与详尽的需求分析是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对此,本文拟提出基于统筹(Masterplan)――计划(Planning)――执行(Execution)――反馈(Feedback)模式(即MPEF模式)的辅导员工作管理需求分析方法,实现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系统性、科学化管理。

二、MPEF模式的提出

MPEF是统筹、计划、执行、反馈的英文字母缩写,MPEF模式的提出旨在规范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管理的需求分析过程。

(一)统筹

“统筹分析”是从全局把控辅导员工作。该阶段要系统地搜集、分析辅导员工作资料,对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对职务和岗位进行概览;与资深辅导员面谈,确定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的动机、态度和个性等中介变量;对任务和中介变量进行优先程度分级,确定重点关注项。

(二)计划

将统筹分析看成是主计划,则计划分析是更为详尽的计划。该阶段要整理辅导员各项工作内容,明确划分常规性工作项目,初步规划各项工作可能的环节和步骤,其中辅导员工作划分可采用树形结构分析法。本环节的主要工作包括:将辅导员工作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常规性、日常性的工作内容,划分常规性工作大类;对每一类工作进行树形结构分解,划分出小类;草拟各类工作的环节和步骤。

(三)执行

“执行分析”中要详细规划各项工作的环节和步骤,重点考虑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干扰因素,准备应急方案,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其主要内容有:制定常规工作执行步骤;例举辅导员个人突发因素(内部要素)和外界限制条件(外部要素),制定应急预案;制定计划执行的预警机制和监控过程。

(四)反馈

“需求分析”本身是一个反复完善的过程,反馈是闭环需求分析的重要步骤,其目的在于确定辅导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前述统筹、计划、执行各环节提供修改意见。反馈分析内容包括:执行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执行结果与预期的对比分析,确定执行误差存在的原因;根据执行误差,针对性地修正统筹、计划、执行环节中的工作内容。

三、规范化管理的需求分析

MPEF模式的提出为常规性工作规范化管理需求分析提供了参照途径和指标,管理需求的进一步明确,需要在对调研获取的辅导员实际工作情况与辅导员常规性工作树形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过程中得出。一般将辅导员工作划分为三大模块(即三大类):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和学生服务。本文也将基于该分类展开分析。

(一)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过党团活动、讲座、社会实践、报告、征文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为日后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统筹分析是对思政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制定初步的工作纲领。思政工作模块的统筹分析包括:明确辅导员在该模块应履行的职责,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规划出工作内容、工作形式、评价指标和改进措施。计划分析中首先要明确思政工作模块的小类划分如图2所示。它将思政工作划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三个类别,这三个类别的进一步细分,即思政工作的常规性工作。对这些具体工作可以按照本分析阶段的工作步骤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借助信息系统实施完成。

高校辅导员工作很多是由辅导员、班干部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在执行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就执行分析而言,要求辅导员事先根据每一项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人,能够交给班干部或学生助理完成的应尽可能地交由他们去做。此外,辅导员还要考虑到任务进程的监控,设定任务完成的标志。反馈分析中由辅导员制定反馈信息提取方法和步骤,并根据反馈信息修订前几项需求分析的内容。反馈分析的具体工作可在管理软件系统中完成。因此,辅导员需要及时将自己工作的情况编制成文字,录入管理系统,由系统自动分析或生成反馈信息。比如,学生思想动态信息录入后,系统自动分析各学生和全班总体的思想分析结果,对思想不稳定的学生可通过面谈、家庭走访等工作形式进行辅导解决。此外,上级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处)也可从系统中获取辅导员工作数据,以便更好地掌握并支持辅导员的各项工作。

(二)学生管理工作

与辅导员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包括班级管理、生活管理和学习管理,其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积极、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并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学生管理工作范围很广,内容繁杂,涉及的人员相对较多。做好统筹分析工作,主要是明确各项工作的范围和边界,以及各项工作的参与人员,并采取得当的工作手段予以解决。例如,可以动员任课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管理。

“计划分析”中对该模块中的班级管理、生活管理和学习管理类别再进行细分,可进一步确定各类别的常规性工作,图3所示。突发性工作往往蕴含于常规性工作之中,从管理的角度看,详细计划中还应充分考虑各项常规性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制定多种应急处置预案。

“执行分析”要求辅导员、任课教师、班干部、学生等所有工作参与者提供工作的信息,最终归口由辅导员统一管理。例如,辅导员根据预定的学生成绩管理方案,动员和组织任课教师参与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由学习委员记录活动内容,并负责录入管理系统,辅导员对录入信息进行审核。反馈既是工作的事后调查,又是后续工作的事前分析。反馈形式多样,如抽查、问卷、访谈等,需要辅导员与参与者的沟通。上述实例中,辅导员可以通过与任课教师、学习委员或部分学生的交谈,了解组织活动的效果,为今后的类似活动提出改进意见。

(三)服务咨询工作

服务咨询工作包括心理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和其他服务。这些工作内容往往和学校其他相关机构有交叉,各高校都会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服务部门、学生会等机构。所以,辅导员的服务咨询工作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做好与这些部门的工作对接。在总体规划中,辅导员要了解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自己在服务咨询工作方面的位置以及与这些部门的对接形式,这些都有助于本职工作的各项规划。图4是辅导员在服务咨询工作方面的工作内容划分,辅导员可根据该内容划分制定出更详尽的工作步骤。如职业生涯服务计划中,体现出对学生就业意向的调研方案,学生就业辅导的次数、时间和人数,与学校就业部门沟通的时间和内容等等。

在“执行分析”中,要制定常规事件的工作步骤,针对突发事件制定应急方案并对结合反馈分析,对执行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如针对个别学生的就业恐惧心理进行访谈,聘请专业心理辅导老师一对一辅导,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校外活动,向学生校内外就业信息等等。这些工作形式和内容都需要辅导员有长期的工作经验,而且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咨询工作的反馈信息来源于相关的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服务部门、学生。辅导员应做好各方反馈信息的采集和应对方案,并付诸实施,及时改变工作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辅导员 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高职学生及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明确目标,提升职业素质,拓展以后的发展空间;而辅导员在其身担的多重角色中,其中之一就是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因而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的不同需求,也必然要求高职辅导员重视并以特有的方式去辅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1 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发源于美国的20 世纪60年代,90年代传入中国,简称“生涯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指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职业奋斗目标和生活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进行合理的安排。与本科院校教育目标的不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要求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让高职学生一进校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形成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职业目标,而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学生职业观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实现对学生整个人生的职业指导。因此,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是从高职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就业前景与职业环境、职业认知及职业价值观而制定出的具有可行性、适应性的规划设计。

2 高职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目前,虽然高职学生有着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模式, 毕业时有着明确的就业岗位群。但是高职学生与本科、研究生毕业生相比,存在学历低,理论基础薄弱、薪资待遇比较低,未来岗位发展空间有限等劣势,因此高职学生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显得更加重要。帮助高职学生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让学生真正知道“我是谁”;其次,通过指导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职业和发展目标,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帮助学生领悟“我将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再次,能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在的优势,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让学生知道“我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工作”,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辅导员的教育和引导

3.1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之一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关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里面明确指出: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与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需要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科学的规划,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一项必备内容,比如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课程和讲座,通过举办各类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激励学生做好规划等。特别是在辅导员队伍越来越专业化的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成为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师,这就更要求高职辅导员要树立使命感,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切实地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认真对待。

3.2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有一定的优势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有着区别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特殊性,辅导员在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辅导员有其自身的优势。

第一,辅导员是高职学校中与学生最亲近的群体,辅导员老师既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引导者、就业指导的服务者。在学校中,辅导员从学生一入学就与其建立关系,这种关系在频繁的接触和管理,教育过程中磨合、协调,最后达到一种相互信任的状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利用这种情感上的优势,辅导员能够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品性、优缺点、个人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第二,越来越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特别是已经成为就业指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辅导员们,有责任并有实力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们通过讲座、班会课、团课、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多样的形式,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第三,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始终关注着社会形势及就业形势,掌握着关于就业单位需求人才的信息,熟悉往届校友的就业情况,结合专业及学生个人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与企业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往届的就业情况给学生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建议,同时也可以通过往届的就业情况检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积累总结更科学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指导的水平。

4 充分发挥辅导员自身优势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4.1 通过多种载体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特别是来自贫困家庭的许多学生进入高职后,唯一的目标就是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挣钱为家里减轻负担。因此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清晰的规划。还有一些学生虽有抱负,但由于自身定位不准,对职业规划不清,不懂得变通,导致发展中遇到困惑。所以,高职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比如在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开讲座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通过主题班会、团课、团日活动等多种载体,让大家感受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通过举办职业规划大赛,让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手在普通同学中树立榜样,鼓励学生不断挖掘自我潜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4.2 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在倡导工学结合的教育体制影响下,高职生在校时间不如本科生多,且学生技能实践的时间占据很多。所以在高职生刚入校,适应大学新生活的关键期,就要为学生积极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让他们及时把握大方向,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辅导员在第一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中,要教会学生初步拟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在二年级阶段,需要督促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以后所从事的岗位群,了解所学专业与自己职业发展的关系。剖析自我,了解环境,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职业进行比较分析,看看自己最适应于哪种职业,并教育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和岗位能力的需求,查找不足,及时修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缺陷。

第三,三年级的时候辅导员需要帮助学生根据顶岗实习的经验进一步确认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来说是可行与现实的,为学生提供各种渠道,了解职业信息,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各种专场招聘和网络招聘,做好面试和就业的准备。

4.3 及时关注高职学生状态及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有着其独特的身份特征,尤其是因发挥失常没有考上本科而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上存在着极大的落差,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出现了冲突,如果调试不好,就很难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高职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学生存在着抗压能力弱、情绪易受干扰、高职学习环境适应不良、承受挫折能力欠佳等心理问题,也是困扰高职生不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种种原因。

因此,辅导员在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期工作,便是掌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职的学习和生活。辅导员们要积极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和学生谈心,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心理测验,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心态及时进行纠正,使学生增进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心,确定适合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

4.4 个性化辅导,形成职业生涯规划个案跟踪

依据辅导员掌握不同学生的信息,进行归类,形成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制定好短、中、长期的规划。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可以有选择性的,对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从在校期间予以跟踪,甚至到毕业后中、长期做跟踪调查。特别是跟踪调查学生毕业后的5~10年的状况,能很好地验证生涯规划效果,总结经验。并且有利于准确地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对教学改革的建议,从而在以后的指导中不断更新、调整生涯规划内容。

同时,对个案的跟踪,也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行调整修正。往往在制定方案时候,考虑到计划赶不上变化,辅导员要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规划的评估和调整,避免学生走弯路。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生涯 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某一职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权衡、总结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人职匹配关系,达成个人与组织的共同目标,并且为实现目标双方都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的过程。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一是有助于加强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二是有助于革新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三是有助于高校实现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四是有助于辅导员自身实现职业目标。因此,在教育发展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非常有必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那么,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如何进行规划呢?

一、明确辅导员职能,奠定职业规划基础

明确高校辅导员职能是辅导员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从实践工作上来看,辅导员“身兼数职”,因而其职能也突出多元特点。首先,教育职能。辅导员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主要人员。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后,课外教育则是主要由辅导员完成。例如,课后谈心、心理引导、就业指导、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等。其次,管理职能。作为辅导员,要对学生的课业、生活这两大方面进行管理。课业方面的管理包括:学生出勤率、奖助学金的评定、考试等;生活方面的管理包括:宿舍管理、出行安全引导、饮食安全等。最后,服务职能。例如,寒暑假学生留校工作、贫困生贷款等。由以上分析可见,高校辅导员的职能呈现多元化特点。明确辅导员职能后,才能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使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具指向性。

二、客观地认识自我,明确自身职业定位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前,辅导员还应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我,以明确自身职业定位。首先,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辅导员可以从性格、爱好、志趣、专业技能优势等方面综合分析自己,理清自身发展思路。其次,分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设定既要符合个人实际发展情况,也要与院校的发展方向相一致。这就要求辅导员处理好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关系。在设定总目标的基础上,再把各个目标分解,付诸行动,使自身所制定的目标更易于实现。最后,确定专业化发展方向。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走上双向发展道路,即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专业化”是指学校应倡导辅导员长期从事此项工作,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深入研究、实践,争取成为研究领域专家。根据辅导员职能,笔者认为辅导员可以往以下方向进行专业化发展:生活辅导员,主要肩负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重担;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心理引导是辅导员工作范围,为了争取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辅导员必须进行心理培训,丰富理论知识,并展开实践;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主要提供就业、政策引导、职业设计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学生顺利走进社会;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主要进行社团指导、奖助学金评定等工作。辅导员通过重新认识自我,找准职业发展方向,制定目标,付诸行动,有助于促进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加强辅导员培训,提供职业发展条件

在辅导员制定了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后,高校要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首先,充分重视辅导员岗前和在岗的教育培训工作。刚加入辅导员队伍的人员通过接受岗前培训,系统了解辅导员工作流程,清楚地了解辅导员工作职责,以更好适应辅导员工作。而对在职辅导员进行教育培训,则可以促进辅导员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确定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目标后,可以针对不同目标的辅导员,提供不同的培训,使辅导员更加坚定职业发展方向。其次,适当拓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对于有教学潜力的辅导员,高校要给予辅导员施展的机会,使辅导员拥有更广的发展空间。总之,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与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个人工作能力有着密切联系。高校应当给予各类教育培训,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四、搭建专业化平台,健全职业发展机制

高校提供专业化发展平台,并努力健全辅导员发展机制,有助于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施。首先,健全辅导员聘任制。在聘任时,从学历、理论知识、个人工作能力、人生观念等各方面进行考查。在安排辅导员工作时,应注意合理搭配。其次,建立辅导员职称评定体系。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面向学生,以学生利益优先,但是从职业发展来看,辅导员也需要晋升机会,需要利用晋升获取工作上的满足感,以更坚定的前行。在建立职称评定体系后,还应建立工作考评制度,以此作为晋升的依据之一,督促辅导员努力工作。最后,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有助于辅导员发挥潜能。

综上所述,辅导员岗位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等特点。优秀的辅导员不仅要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能灵活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而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则能助力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更能健全和稳定高校辅导员队伍,为高校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乃蓉. 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研究[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本身的整体平均年龄相对较小,并且不断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为其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大多数辅导员都和学生的年龄相对接近,他们拥有更多的共同爱好与话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学生的交流较多,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学生对于他们的信任度较高,对其开展的就业指导可信度高。辅导员对学生基本状况的了解较为清晰,进而可以更好地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高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辅导员通过对于学生进行接触,可以掌握学生的能力发展方向、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个好特点,在就业指导中可以给予学生更加个性化的建议,这对于提高就业指导的可行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辅导员日常工作开展的整合,可以提高整个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引入一些就业相关的讲座、研讨会议、招聘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对于就业问题有着更加直观的了解,并且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端正学生择业观念和就业观念。

2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路

第一,加强就业管理工作。就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想实现科学化和正规化的发展,一个完善的相关工作指导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于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并且对于不同岗位的工作范围进行明确划分,给与辅导员的相关工作以全面的指导,避免就业指导工作盲目、随意的开展。

第二,辅导员加强自身学习和发展。每一年的就业形势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并且社会就业岗位方面的需求和专业特点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如果辅导员不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就会落后于社会,而其就业指导的作用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辅导员本身要积极的参与各项学习和培训工作,提高学习意识,对于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专业发展特点、市场变化情况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另外,辅导员也要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给与学生推荐不同的就业方案,提高就业方案的合理性。

第三,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要围绕学生来进行。辅导员要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对学生的兴趣、能力有着全面的了解,并且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水平,学会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在其就业的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案,避免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等尴尬的问题。

第四,对辅导计划进行科学的制定,以多种辅导模式来提高就业指导效果。辅导员要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制定科学的辅导计划,对于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习任务安排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辅导计划的连续性。在辅导的过程中,辅导员要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大学生涯的发展规划、就业的相关政策等,进而让学生在学校中就逐渐对就业的相关问题有足够深入的了解。辅导员也要对自身的就业辅导模式进行改进和丰富,让就业辅导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时效性。辅导员要改变以往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将自身的日常教育管理优势进行全面的发挥。辅导员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方向以及兴趣爱好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且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有着清晰、科学的认识。通过制定合理的辅导计划,提高就业辅导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参与到各项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努力的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对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水平和学校学风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另外,辅导员也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疑问,给予学生建议,并且对一些特殊群体的就业意愿进行规划。辅导员也要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给与学生一些学习方面的建议,让学生去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结束语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内地高校学生工作 启示

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高等教育也在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从传统化向国际化转变。香港高等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典型,以其出色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教学享誉世界。学生事务作为香港高校教育的重要模块,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一、浸大学生事务管理的概况

香港浸会大学(以下简称“浸大”)创立于1956年,1983年由浸会学院改为政府全面资助的高等学府,至1994年获得正名,成为香港浸会大学。其办学模式沿用了英国模式,是一所英式大学。

1.浸大学生事务工作的基本理念

浸大的办学理念是“卓越・创新・培育全人”,除课堂学习以外,学校还十分注重学生在思维、文化、社交和体育方面的锻炼,力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群、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的发展策略,浸大学生事务处的工作理念主要立足于“全人教育”和“以生为本”两方面。即除了优质创新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文化素质外,学生事务处还开设了多方位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增智拓识;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及专业服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学生工作中,以学生为本,服务至上。学生事务处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设置了对应的专业服务部门,创造了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力求做到事事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贡献社会。

2.浸大学生事务的机构设置及其工作内容

香港高校学生管理机构一般称为“学生事务处”,由多个学生工作部门组成,负责学生除功课以外的各项事务。以浸大为例,其学生事务处共包含有四个中心(部门),若干个分支机构,设置及工作内容如下。

(1)事业策划中心(Career Centre)

香港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就业辅导机构,以便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辅导服务。这些机构,有的隶属于学生事务处,有的独立运行,人员设置和经费配给都非常充足。浸大“事业策划中心”是隶属于学生事务处的下属部门,人员有中心主管一名、就业辅导员一名、高级就业服务主任一名、就业服务主任两名、助理就业服务主任两名、就业服务助理两名、行政人员一名,工作内容包括:

①职业导师辅导:聘请专业成功人士为学生介绍当下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和专业需求等,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确立职业理想、制定职业目标。

②职业导航辅导:通过一系列的定向训练,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个性、潜力和兴趣,协助其制定符合个人需要的生涯规划。

③就业技能培训:以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的形式,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和讲座,提高学生言谈、表达、组织、协调等职业技巧。

④实习工作体验:浸大非常注重学生的实习体验,专门制定“环球工作体验计划”、“大都会体验计划”等实习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寻找工作、求职、适应工作的能力。

⑤就业资源服务:浸大拥有完备的就业资源系统,包括一个与其他几所高校联网的网络资源库和一个独立的就业资料室,毕业生可以根据需要在网上搜索招聘信息、联络校友、寻求帮助,还可以在资料室中查询香港行业资料、公司企业资料、海内外升学资料、就业参考书等,同时,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中心还会向毕业生提供针对性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就业。

(2)辅导中心(Counselling and Development Centre)

从20世纪70时代起,香港高校就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香港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心理研究小组发展至90年代初,香港所有高校都设立了由专职心理导师负责的心理辅导机构。“辅导中心”是浸大学生事务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员设置为一位中心主管、一位资深心理辅导主任和三位心理辅导主任。中心主要职能是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协助学生更有效地探索和了解自我,促进其健康成长。中心工作内容包括:

①专业辅导:以心理辅导为主,辅导范畴为智力、社交、情感、健康、功课、事业等方面,主要采取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心理评估这三种途径,帮助学生排疑解惑。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自主约见心理辅导主任,进行一次或者多次的个别/小组辅导;还可以由他人将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转介到辅导中心,由心理辅导主任提供专业支援,帮助其顺利渡过难关。

②课程活动:浸大辅导中心开设了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程活动,来提高学生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帮助他人的能力。诸如“大学生活工作坊”,它是浸大一年级课程的一部分,每年开学时辅导中心都会举办大学生活工作坊,以增加新生对自己个人成长阶段状况的认识;促进新生对大学生活的统筹规划;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的机会和资源,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个人蜕变计划”,通过“学生成长任务及生活模式评量表”(SDTLA)的测试,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协助其按照自己独特的成长状况、需要和个人选择,设计和订立个人的蜕变计划。在一年内完成蜕变计划的学生,还将获得相应证书。精神健康是健康生活、个人发展必备的基本要素。中心不仅仅关注学生个人素质养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关爱、帮助他人精神健康的品德素养。“精神健康活动”,是辅导中心关爱精神病患者,关注精神健康的系列活动。它通过不同形式的课程活动来提升学生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增加学生对精神健康的了解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察觉力,帮助理解他人及自我;增强学生对大学精神健康服务资源的认识。学生在完成十二个小时课程之后,还可获得澳洲墨尔本大学精神健康研究中心的“精神健康急救”证书。

(3)领袖素质中心(LeadershipQualitiesCentre)

香港高校非常注重学生领袖素质的培养,学校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提升学生领导才能、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的环境。浸大领袖素质中心工作人员有:中心主管一名、资深学生发展主任一名、学生发展主任三名、助理学生发展主任五名、执行助理一名、学生发展助理两名、系统助理一名。其主要工作包括:

①课程训练:为了培养学生“自我领导”、“审时度势”、“乐于奉献”及“团队协作”等素质,中心组织开展了独具特色的训练计划,帮助学生个人成长。浸大传统的课程训练计划:一为“浸大‘领’族营”:通过“领袖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检视个人的领袖才能、潜质、思维;在活动中体验、实践如何有效带领团队、提升凝聚力;探讨领袖的真正含义,协助学会以领袖的角度思考问题;设置不同的研习小组,透过活动探讨社会议题,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另一为“使命导航计划”:以认知、体验、反思及行动宗旨开设培训课程,增强学生对香港和内地政制及社会事务的认识,巩固他们对时事议题及政策的分析和批判能力,从而确立其在社会及国家中的定位及角色,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理性、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增强个人责任意识等。

②社会体验:除课程训练外,中心还和校外社会团体联合举办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主能力,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群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心主要活动计划一是“义工领袖计划”:活动旨在为有心服务社群的学生提供机会,通过身体力行了解及关心香港、内地甚至世界的社会现况,帮助有需要人士,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关心祖国,乐于奉献、敢于承担的品德。一是“外展训练计划”:通过野外生存实践,帮助学生突破自身极限,发挥个人潜能。增强同学的领导才能、团队精神、野外生存技巧、沟通及决策能力。

(4)学生舍堂(StudentHousing)

高校学生宿舍不仅仅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香港高校的学生事务部门不仅仅要负责学生宿舍的申请、分配、监管和筹建等管理工作,还要负责舍堂学生的教育工作。浸大学生舍堂一共有四个:蔡元培堂、杨振宁堂、宋庆龄堂和周树人堂。每幢舍堂都配有“舍监”一名,负责舍堂的教育活动,是舍堂的最高领导;“舍堂主任”一名,协助舍监,负责宿舍内部事务的处理,帮助宿生解决心理、生活、沟通等问题;舍堂每个楼层都设有“驻舍学长”一名,负责该层学生活动的指导。“宿生会干事会”是学生舍堂独立的学生组织(类似学生会),设有主席、内务副主席、外务副主席、内务秘书、外务秘书、财务秘书、文化出版干事、公共关系及福利干事、宣传干事等,负责舍堂具体学生活动的开展,如新生联谊、专家讲座、美厨大赛、素质拓展等,努力让每位宿生融入大学生活。

香港各高校学生舍堂设施齐备、服务周到,为学生营造了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以浸大蔡元培堂为例,每两位学生共用一间配有电话、网路、衣柜、冷气机等设施的宿舍;每个楼层都有休息室(Lounge),内设电视、冰箱等可供学生开展联谊活动;舍堂一楼设有电脑室,为学生提供网络查询、影印文件等服务;舍堂十九楼设有自修室,为宿生提供宁静、方便的学习环境;同时,还有洗衣房、会议室、健身室、音乐练习室、视唱娱乐室等,方便宿生的生活娱乐。除此之外,舍堂还有精密的安全设施来保障住宿生的安全稳定,比如在舍堂入口处设有身份识别器,宿生进出都需要识别住宿卡,以辨别身份;舍堂底楼设有监控室,主要针对危险角落进行监控,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二、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色

1.国际化

香港处于一个特殊的国际地位,香港高校从理念、课程、生源、师资、设施来看,都具有国际性。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目标是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国际化人才,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管理方式,造就其国际化发展趋势,也为其带来挑战和发展契机。

2.全人化

“全人教育”是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核心理念,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学生管理事务处通过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生活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成才,注重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尊重个体的不同,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成长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3.专业化

香港是一个多元发展的社会,学生成分复杂,学生事务工作需求不一,必然要求从业者具有教育、管理、指导学生的能力。在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大多具有一到两个硕士学位,包括教育、管理、心理咨询、社会学等不同专业,并且有一定社会工作经历,能熟练操作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同时,明确的管理制度、细致的工作细则也是香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三、对内地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1.完善学生工作运行模式

在内地高校,学生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学工部―学生处―学工办―学生班级”、“学工部―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和“学工部―党总支―党支部”这三个纵向管理系统。从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长到学工部负责人、学生处工作人员、团委工作人员,再到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一层一级专职的学工人员不下几百人。这种运行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学生管理的精细化和体系化,但也造成了学生工作的被动性,不利于调动学生个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香港,高校学生事务机构只设在学校一级,院系没有对应的学工组织。工作人员从十人到几十人不等,却负责了全校上下成千上万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除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外,这种差别,与学生工作的运行模式也有一定关系。香港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感,学生一般比较独立,不存在万事找辅导员的局面,与内地高校“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截然不同。学生事务的工作人员所做的更多是引领、指导的工作,而不是事必躬亲,学生的管理、教育依托于学生组织。

内地高校学工部门可以相应精简学工人员的设置,调整工作重心,健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各院系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明确,善于借助学生组织的协作功能,赋予学生在管理中的自、发言权、建议权和知情权,发挥学生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作用,提高学生工作的整体效率。

2.改进学生工作理念

一直以来,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秉承“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服务至上”的工作原则,时刻将学生的需求放在工作首位,以辅导和服务作为学生工作重点;内地高校则更侧重于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学生自主意识得不到充分重视,学生长期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个人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内地高校这种学生管教式的工作状态已经不合乎“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当今大学生对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向往强烈,“双向、服务”型的师生关系亟待被肯定。

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社会更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心理素质稳定、具有领袖才能、甘于奉献的全面人才,因此高校学生工作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读书”上,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引导学生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将教育、服务、管理的工作理念结合起来,把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工作目标。

3.提高学工人员专业素质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白芳(1980-),女,回族,吉林白城人,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讲师。(山东 泰安 27101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38-02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其有无及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会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由校领导牵头,学生工作、就业指导和教学管理等部门具体实施,学生辅导员、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2]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一个重要力量,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辅导员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辅导工作,指导大学生早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值得辅导员们深入思考。

一、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意义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其工作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容易沟通,也是学生们最信赖的人,这些特点使辅导员更容易深入细致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

1.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的特点之一就是独特性,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人的素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必然要进行不同的生涯规划。辅导员是大学四年里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个体情况和家庭基本情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优势与劣势,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可以实现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要贯穿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例如在大一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认知,大二、大三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大四进行就业、择业指导,这样持续性的细致入微的全程化工作只有辅导员能完成。

3.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从学生个体利益出发去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满足自身需要的岗位,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忽视了党和国家整体上对人才资源配置的要求。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关注祖国需要、关注社会发展,自觉把个人利益同祖国利益、人民利益相结合,树立崇高的职业生涯理想,使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1.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化训练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咨询与辅导实践经验。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校还处在起步阶段,极少有辅导员具有职业指导师等相关职业资格,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也不多,也少有辅导员接受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培训,甚至部分辅导员对其基本概念和内涵都不甚了解。部分辅导员兼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老师,虽经过一些短期培训,但这些培训一般时间都很短,系统性、专业性程度明显不够,作用有限。辅导员往往是凭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常规管理方法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的需要。

2.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阅历和职业规划实践知识

目前高校的政治辅导员绝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辅导员岗位的,没有其他工作经历,从学校到学校,自身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阅历和职业规划实践知识,对很多新兴职业不甚了解,这使得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容易流于形式和空谈,不容易使大学生们信服。

3.日常工作繁杂,精力分散

辅导员工作内容琐碎、繁杂,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法制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务、考务、宿舍、奖贷勤补等工作,要负责学生的纪律安全、组织发展、实习就业等等,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项几乎都要通过辅导员去传达、落实。通常一个辅导员带几百个学生,繁忙的日常工作常常使辅导员疲于应对,沉不下心去深入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这对辅导员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是个不小的挑战。

三、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升辅导员的理论修养,加强专业化水平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其辅导能力和业务水平。一是分期分批选派辅导员参加脱产学习培训,考取职业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证书,尽可能掌握乃至精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具备针对个体、团体职业测评的辅导和咨询技能。二是组织辅导员经常性参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取长补短,找到自己工作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三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举办专题研讨会,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中辅导员可以多了解一些行业和职业信息。

辅导员自身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发扬“钉子精神”,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挤时间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辅导员要广泛涉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出国留学、人才市场需求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加强对就业政策法规的掌握,辅导员还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以带动理论水平的提高。

2.辅导员要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职责,作为辅导员本人,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必然也应该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包括自我分析,即要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评估,认识辅导员职业潜力,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对工作进行分阶段的规划,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为了达到近期和远期目标,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规划。这将有助于辅导员自身职业的长远发展,促进其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一个善于给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取得一定成效的辅导员,对学生而言,更具人格魅力,在工作中更有说服力。

3.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据统计,当前高校60%以上的学生对“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头绪或仅有初步了解,[4]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认知不够、职业目标模糊,一旦到了职业决策的时候,就会纠结茫然。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培养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大学生们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知己”、“知彼”、“合理决策”、“有效行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任何人都不应也无法包办、代替。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所以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应建立在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兴趣、培养职业规划的意识上。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工作:

首先,抓住新生入学之初新鲜感强、易于接受新观念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他们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调动他们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使他们懂得今天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该如何排除各种阻力以求得自己最佳的发展。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通过宣传展板、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与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

其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性,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目前,一般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己处在就业指导一线的工作优势,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增强课程实效性。例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胜任相关职业等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使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向学生讲述本专业优秀毕业生或成功校友生涯发展的实践经历,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主动性,形成职业规划意识。

再次,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考力与创新力。开展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内容可包括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现场演讲展示、求职简历制作和模拟应聘等。还可以举办短剧大赛,让学生自己设计剧情,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再如辅导员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举办职业发展沙龙等。

4.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大学四年从适应、探索到定向、冲刺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实行不同主题的职业指导教育,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年级为适应期: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学校、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去向、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进行自我认知,厘清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能力、个性特质和发展意愿等;引导学生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基础课程;完成一份四年的生涯规划书,建立个人大学成长档案,时刻鼓励和监督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任务。

二年级为探索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与自身职业发展的关系,认清职业发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和假期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进一步地认识自我、认知环境,对职业目标进行修正,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三年级为定向期: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明确,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选职业和相应的岗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如何有针对性进行充分的准备,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习和兼职了解社会、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以后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做好准备;对学生考研还是就业给予指导;带领大三学生参加招聘会,提前让学生感受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加学习动力、明确努力方向。

四年级为冲刺期:开始进入真正的求职就业阶段,辅导员主动收集相关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并将掌握的信息通过短信、e-mail、QQ群等形式及时向每名毕业生;通过讲座和班会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简历制作、社交礼仪、求职面试技巧的讲解与辅导,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求职技巧方法,为成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掌握毕业生求职(考研)的最新状态,关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和就业帮扶。

5.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需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这要求辅导员在进行指导时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辅导员必须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才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专业学习等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个性化辅导。辅导员可以使用一些测量工具作为辅助,比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MBTI性格测验、气质类型等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与兴趣倾向,以及和专业之间的关系,树立专业意识,并针对学生的职业倾向,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5]

辅导员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展辅导,有些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又符合自身个性特征和能力的目标职业,对于这些学生,辅导员在他们制定每学年计划和执行计划时只需要适时辅导。而有一些学生可能长期处于迷茫和犹豫的状态,无法尽快确定自己偏好的目标职业。对这部分学生,辅导员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加强个别辅导。[6]

参考文献:

[1]蓝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13):27-28.

[2]雷五明,赵北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与实施[J].中国青年研究,2006,(9):86-88.

[3]刘鹏.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10(8):253-254.

[4]李莉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6):25-27.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和指导者,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职业发展与高校的发展密切相关。高校辅导员需要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也要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进行管理,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

1.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不准确

高校辅导员的薪资待遇相对于学校其他管理人员和教师来说,工资待遇较低,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部分辅导员的在职时间很短,经常进行工作变动,影响了高校工作的开展。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高校的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深入大学生群体的基层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职能和定位。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并不稳定,大部分辅导员还不能认识到自己职业发展的前景,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准确,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2.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渊博的知识,还要具备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多为刚毕业的研究生,缺乏管理经验,学校没有对他们进行上岗培训,他们自身也缺乏对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所以导致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现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和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工作的成效。

3.高校辅导员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为辅导员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职业发展空间较小。教育岗位发展方面,辅导员大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琐碎性事务的管理,工作负担较重,无暇顾及对专业知识的研究,知识储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管理岗位发展方面,院系辅导员远远多于领导岗位。所以,高校辅导员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上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学校没有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导致辅导员职业道路受阻。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个人在职业起步阶段成功就业,在职业发展阶段走出困惑,促进职业长远发展,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目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去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辅导员制定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他们正确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兴趣和竞争优势及需改进的缺点,提高对自身的认识,明确对自己的定位,可以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职业规划对他们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分析,明确目前的发展阶段,准确衡量现实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有助于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计划的措施,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辅导员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积累工作经验,使他们自身得到成长和进步。

2.有助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促进高校工作的开展

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高校辅导员的全面发展,他们在进行规划时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使辅导员在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完善自己,提供自己的工作能力,有助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满足学校及高等教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和学生需要,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有利于学校各项学生工作的开展,实现学校发展目标。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1.个体性与组织性协调原则

这项原则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兼顾个人发展与组织要求。个人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要考虑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但是辅导员工作的特性要求他们还要充分考虑组织的要求,实现学生和学校发展目标,并达到社会对他们的职业预期。所以,他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要根据学校组织结构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个人利益与组织目标协调起来。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促进和保证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在职业发展中的应用。高校要承担起对辅导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

2.现实性与发展性统一原则

职业发展要求高校辅导员既要重视未来发展又要立足于现实。辅导员在职业规划中树立的目标必须具有长远性和前瞻性,能够指引未来职业发展道路,是对未来发展的总体计划。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必须从现实出发,符合自身的能力和实际发展阶段。所以辅导员在进行规划时要考虑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现实条件,对自己做出客观的的评价,正视自身缺点和职业发展中的竞争,从中发现机遇。

3.稳定性与流动性统一原则

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对个人及职业发展进行明确定位,对自身能力的提高、薪资福利的增长和升职空间进行各方面的预期,将自己的职业作为一项事业来对待,这是他们职业规划稳定性的体现。但在职业发展中的岗位变动是不可避免的,辅导员也必须基于自身发展前景考虑未来发展中的职业流动,比如在院系间或学校间的调动,甚至是职业的改变。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1.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发展策略

高校辅导员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和能力,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辅导员岗位,在确定之后明确职业发展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次,制定发展计划,确定工作措施,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在制定计划时,辅导员要分时间段制作详细列表,并且随时记录发展进程和目标达成情况;再次,要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积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便抓住机遇,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2.高校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管理策略

首先,高校要建立完善的辅导员职业发展制度和体系,更好地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搭建平台,合理设置职业生涯通道,包括教学岗位和管理岗位两方面。其中可以结合不同专业辅导员的职能和特点,对教学岗位进行细分。管理岗位方面,既可以设置初级、中级、高级、资深辅导员岗位,还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岗位。其次,高校要为辅导员提供职业规划咨询,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职业规划。例如可以采用课程讲授和面谈结合的形式,邀请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学校管理人员和资深辅导员为他们提供相关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的问题和疑惑,理清职业发展思路。再次,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最后,高校要健全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和评估,对表现优秀的辅导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

五、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实现辅导员自身发展与高校发展的双赢。所以,高校辅导员要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所发展,高校也要加强对辅导员的职业管理,努力达成辅导员和高校的共同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文红.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8(01):87-88.

[2]曹麒麟,李向成.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02):107-109.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小学中队辅导员职责

 

1、少先队中队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领导者。要全面关心少年儿童的思想、学习、健康、生活,并成为他们的表率。

2、熟悉少先队业务,自觉进行少先队有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辅导能力。

3、结合学校德育处工作计划和总结,针对自己中队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初制定好本中队活动计划,学期末做好总结工作。。

4、培养少先队中队长和队委,做好发展队员、编队、改癣奖惩等工作。

5、积极组织和领导学生参与学校、大队部和有关部门的各项活动,并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其中必须做到每月开一次主题队会,主题队会要有针对性、思想性、趣味性、创新性,发挥每个队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要有详细记录;指导学生出一期黑板报;监督队员参与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活动,协助学生做好红领巾广播站等大队部组织的活动及分配的任务。

6、指导中队委搞好少先队活动阵地。做好板报、手抄报、读书读报、兴趣小组、中队角布置等辅导工作。

7、中队辅导员要定期参加队委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共同讨论工作,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要经常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指导他们完成各项具体的工作,教给他们工作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培养一批有能力的中队委员。

8、建立中队人才库。注重发掘队员的闪光点,发挥各自的特长。

9、辅导员要与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并定期在年级中开展有意义和有影响的教育活动。

10、认真做好少先队中队活动资料积累,经常撰写一些少先队工作论文,并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11、中队辅导员要积极支持与配合大队辅导员工作。首先,在思想上、行动上接受大队辅导员的帮助,接受大队辅导员布置的工作任务,并努力完成。其次,热心少先队工作,除了在中队中进行有效的,富有创造性的队活动外,还应积极向大队辅导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提供有特色的活动,以便推广。

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岗位职责

大队辅导员是学校少先队组织的直接领导者,大队辅导员要在上级党团组织及学校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少先队的组织管理及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等工作。

1、大队辅导员要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少先队的历史,掌握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党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积极开展少先队工作。

2、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少先队工作意见和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学校少先队工作计划,学期末要进行总结。

3、指导中队辅导员的工作,要经常了解中队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帮助他们开展活动,定期组织中队辅导员学习和研究中队工作。

4、领导少先队大队委员会的工作,培养大队委员会树立责任感,创先意识和自治、自理能力。

5、教育、督促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及学校规章制度,组织指导少先队员参加各级、各类活动。

6、办好学校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组织指导办好班级阵地,不断积累经验,做好宣传工作。

7、认真培训中队辅导员和大、中队队干部,选好大队委员会指导制订工作计划,做好发展队员,编队选举,鼓励处分等工作,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不断提高他们的

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2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80万人,创历史新高。未来几年的毕业生人数只会有增无减,但现有的就业岗位远不能满意所有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等问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本人和学校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

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让其在大学阶段有更清晰的职业目标,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和教育,培养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一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今后就业以及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一般是到大三大四才开始为求职做准备,然而他们发现到即将毕业时才开始准备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必备的职业资格证和职业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规划和准备的。即使有某些临时抱佛脚的大学生幸运地被用人单位录用,并不具备扎实职业素养的他们在工作后也会因能力和职业技能的缺乏而感到力不从心。另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指导,从而无法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以往各高校一般是在大三或大四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近年来各高校普遍意识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的重要性及尽早开展的必要性,因此他们开始在低年级学生甚至新生中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目前许多高校还未构建好完善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通常的做法只是局限于讲授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平台,无法很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存在持续性较差、系统性不强、实践平台窄、合力性不足等主要问题。加之即使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大学生的帮助也因每个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同而效果差异显著。真正解决大学就业困难问题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还需多方努力和探索。

2 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的职责,处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相比科任老师,他们与大学生有四年近距离相处的时间,能从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全面观察和了解学生。可见辅导员在参与及具体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时具备诸多有利条件。通过与学生的朝夕相处,辅导员在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专业学习等情况的基础之上,便于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将这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融入到辅导员日常工作当中,促进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

辅导员身为连接学校和学生的纽带,如何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辅导员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觑并且具有很大可挖掘的潜力。他们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贯彻国家的就业政策,帮助学生转变在择业、就业中存在的错误观念,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指导,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3 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角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对其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个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对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价值观、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特长等主体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再通过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认识,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据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四个步骤:认识自我、认清目标职业及就业环境、制定计划和付诸行动。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这四个步骤中,辅导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3.1 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学校开展相关的课程,辅导员如何真正将就业指导和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当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挖掘和树立其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除了平时向他们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这可以辅以一些活动。比如开展“求职经验交流会”,让已经找到工作或正在求职中的学长学姐跟他们分享求职前的准备,求职中的艰辛以及求职后的喜悦,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能让低年级的大学生们切身体会到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的激烈,使他们意识到尽早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大学生具备这种意识后,辅导员应当引导他们树立符合自身特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理想。

其次引导者这个角色还体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两个阶段,即认识自我及认知目标职业和就业环境。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基础工作。大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自我个性特征、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展示和了解自己的性格,挖掘自身潜力,发掘个人兴趣爱好,塑造健全的人格。在对自身有了充分地了解和全面地剖析后,大学生应该对当前就业环境、自身专业前景及自己的目标职业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尽可能多的向学生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有价值的信息,如为他们讲解就业政策、建立职业信息共享平台等,让学生充分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进而做出正确决策。

3.2 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

当大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前两个步骤后,下一步是在充分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制定获取目标职业和实现职业理想的计划,以及紧接着展开相应的行动,辅导员在这两个阶段可以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让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自主管理的方法;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困惑需提供帮助。此外,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自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职业信息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准确了解社会需求与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明确目标职业的具体要求。

完成认识自我和环境这两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学生很快就能找自己喜欢的同时又符合自身个性特征和能力的目标职业,对于这些学生,辅导员在他们制定每学年计划时和执行计划是只需要间断性地辅导。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长期处于迷茫和犹豫的状态,无法尽快确定自己偏好的目标职业。在有必要的时候,辅导员需要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3 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督促者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督促者主要体现在他们在大学期间付诸实际行动去获取自己目标职业和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的阶段。当大学生具有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顺利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前三步后,在他们朝着目标职业奋斗的过程中,辅导员应该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敦促比适时提出建议。

最后“付诸行动”这一步是最关键的阶段同时对大学生而言又是最难执行和贯彻的阶段。许多大学生制订了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后,并没有将自身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进行自我激励和自觉行动,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很多大学生规划完毕后,却缺乏执行力,等于将制定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束之高阁了。然有规划没有行动,是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发挥好辅导员的督促作用。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后,辅导员需要定期检查其阶段性成果,对其适时激励和肯定,以督促大学生的学习和社会活动是按计划有序进行的。

在学习上,辅导员可以通过各项考试成绩及与任课老师的交流来掌握每个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这其中应该重点关注那些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对个别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辅导员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和批评教育。此外,还可以鼓励并敦促他们多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能为大学生提供训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机会。除了发挥自己的督促力量,辅导员还可以建立班级同学、寝室室友监督机制,以固定人数为一个小组,定期每月召开总结交流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隐形地推动学生按计划执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4 总结

大学生通过认识自我、认清环境和目标职业、制定计划及付诸行动这个四个步骤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当然这个过程很多时候是循环的,每个大学生在行动后都会得到相应的结果和反馈,进而更新对自我和环境的认识,然后再根据这些新的认识对职业计划做出相应调整。在每个阶段,辅导员都要有充分的自觉性,承担起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培养高职业素养人才的角度出发,把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切实贯彻到自己工作当中。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应当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制定合理计划,督促他们行动起来,最终顺利找到自己满意的的工作,迈出人生职业生涯关键性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白强,高定伦.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73-177.

[2] 沈洪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100-101.

[3] 文厚润,张斌.大学生就业实用教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