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打好识字基础

首先,教师要教好汉语拼音,使学生能准确拼读音节。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以及构字率高的独体字。第三,教师要教会学生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二、培养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识字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教师可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学生有了兴趣,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才会活跃,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三、教给识字方法

1.猜字谜、编字谜形式识字。猜字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识字活动中猜字谜、编字谜不仅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巩固了生字。如教生字“会”时,教师可让学生猜字谜“人在云上走(打一字)”;在教生字“苗”时,教师出示谜面“田里长草(打一字)”,通过这样的形式识字既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所学汉字的记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编顺口溜识字。如在教学“己―已―巳”这组字时,笔者编了一句顺口溜:“己平已半巳封口,牢牢记住在心头。”学生读来顺口,又从字义和字形上区分了这组字,这样既生动有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单纯地读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3.基本字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帮助识字。基本字往往表音,一般学得比较早,加的偏旁大多表义,抓住这一特点可帮助识字,如“青――请、清、情、睛、晴”,“包――跑、泡、炮、袍、抱”等,这一方法也可反过来运用。

4.利用汉字会意的特点识字。有一些合体字,两个部件各表示一个意义,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新的意义。如“灭”,上边表示物体,下边表示火,将一种物体覆盖在大火上,大火就熄灭了。“看”,上边表示手,下边表示眼睛,将手放在眼睛上就不能“看”等。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分为拼音、识字、读话、说话等形式。我们首先要充分注意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基本入手。本文介绍了拼音、集中识字教学法,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较轻松地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语文 学音 读话 说话

一、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工具桥梁作用

汉语拼音是帮助儿童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也是进行读写训练的桥梁。所以,在学生入学初进行拼音教学后,我就带着儿童自己学字、学词、学句、写句,自己拼读有拼音的课文、儿歌,引导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一点拼音知识进行读写,不但巩固了拼音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儿童学字、学词、学句、写句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选择说得好的一两句话,按作业的格式抄下来,然后鼓励他们独自写。

二、集中识字法即归类识字的基本方法

1、从音归类(同音字归类、形声字归类)、从义归类(近义字归类、反义字归类)、从形归类(形声字归类、形近字归类、同偏旁归类)

其中形声字归类容量大,充分利用形声构字规律将形声字归类,便于学生认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记住字形的难点部分。例如:学习“清、晴、睛”三个字,基本字是“青”,加上三点水旁就是“清水”的“清”,加上“日”就是“晴天”的“晴”,加上“目”就是“眼睛”的“睛”。可以说,教师按汉字规律教,并将构字的规律教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就可以通过一个基本字和几个偏旁部首,学习一串字,触类旁通,提高了识字效率,也为独立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集中识字教学法以“形声字归类”为辅助形式

汉字中独体字是少数,绝大部分是合体字,而在合体字中有80%-85%的是形声字。我们知道,形声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基本字加上偏旁就是合体字。当学生掌握了一部分独体字,开始进入合体字的学习时,偏旁部首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偏旁部首的教学更应加以足够的重视。当学生掌握了偏旁表义的功能后,再教给学生汉字的构字规律。

3、集中识字教学法以“形近字归类”为补充形式

“形近字归类”可以借助词来辨识,但必须先占有一个,以其为支柱,记另一个字。

形近字主要有五种类型:(1)笔画多少不同,如“斤”和“斥”、“勺”和“匀”;(2)笔画长短、延伸不同,如“土”和“士”、“由”和“申”;(3)个别笔形不同,如“外”和“处”、“迭”和“选”;(4)个别部件不同,如“受”和“爱”、“遗”和“遣”;(5)偏旁部首不同,如“忘”和“妄”、“积”和“极”。形近字是小学阶段学生最易写错、最难区分的字,也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难点。实践证明,集中识字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有兴趣识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学生较轻松地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归类、对比、推理、分析、综合运用的识字方法。

三、加强说话训练

要求儿童写话,首先要培养儿童说话,识字教学要和说话训练密切结合。在教新课前,我要求儿童借助字典作好预习,自己读准字音,课堂上各抒己见,分析字形,讲解字义。这样能给儿童充分练习说话的机会。如分析“拿”字,一个儿童说:是一个“人”字、一个“一”字,一个“口”字,一个“手”字合起来的。我请小朋友再想一想:这样说好吗?为什么不好呢?经过讨论,教师指出:这样说话,表达得不准确、不清楚。应该这样说:“拿”字是从上到下,上面一个“合”字,下面一个“手”字,是用手拿东西的“拿”字,从而让儿童明确,只要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准确,这个“拿”字就容易记住了。口头或书面的创新表达,将选择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就得从一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训练。

过去有些老师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三年级才开始阅读和写作,因而,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比较重视,对读写训练则有些忽视。但是我认为,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培养朗读背诵能力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要求小学生不仅能够正确书写汉字,而且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然而,低年级学生本身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能力较低,无法形成整体教学系统。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视性不高、认识不到位等问题。

1.教师对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大多数低年级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能够认识字、会写字就够了,对于学生的握笔方式、写字笔画、坐姿等都不给予正确指导。

2.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写字效果

通常,教师会强调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认识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加强对文字的理解以及记忆,忽视了学生写字的重要性,学生课堂练习写字的时间较少,使得教师无法帮助学生纠正错字、别字。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的写字教学的建议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写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实效性。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的握笔方式等写字姿势以及写字习惯。同时,教师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给学生做好榜样。对握笔方式等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及纠正。

2.指导训练学生的写字技能

教师应当重视书写过程中书写笔画的教学,并严格要求学生进行笔画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先对撇、捺、点、横等基本笔画进行演示,重视对学生的文字结构的教育。

3.提高学生写字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时的最佳动力。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同时,可以采用作业评选、最佳坐姿等方式奖励学生,促进学生的练字热情。另外,教师应当对学生写字时的进步进行及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保证充足写字时间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燃起学生的渴望和学习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因此,首先要注意提高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训练兴趣的培养。作为老师,应在课内外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情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和欲望的有效途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切实开展好口语交际活动课和语文教学实践课,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合作交流,在轻松的语境中“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学生如何问路,我们指定一个从大家熟悉的地点到学校怎么走的问路情景,我们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一组学生扮演问路人,另一组扮演指路人,让学生模仿表演。这种富有语言实践性的活动课,不仅激发了学生语言的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激发起交际的兴趣。

二、尊重低年级学生的表达意愿和认知规律,多赏识学生

我们在对低年级学生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低年级学生的表达意愿和认知规律,因为低年级学生在年龄、心理、认识等方面都处在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阶段,他们表达出来的一些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苛求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完美状态。老师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允许学生在认识上存在不足。

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笔者都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即使说得不好的,笔者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你说得真棒!”“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说得生动极了!”“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不简单!”“你能一下说这么多,真厉害!”这些话都是我上课常挂在嘴边的,小五星、大红花、卡通图片等小礼物更是我常奖励给学生的,学生们听到表扬,看到奖励,十分高兴,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都十分喜欢口语交际课,对于学生说得特别好的,我会请他到台前说给大家听,并向大家介绍经验等等,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三、课外延伸,拓展交流空间

口语交际训练不要局限于课堂,还应向课外延伸,要在真正的生活情景这个“大课堂”中开展起来。例如,在春季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春天》时,我们会事先布置下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观察春天,观察后再让学生们到课堂上说一说。课堂上,学生们有的说:“春天到了,农民正在忙着播种。”有的说:“春天到了,到处鲜花盛天,小草长出新芽!”有的说:“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还有的发出:“啊!春天真是美不胜收!”的感叹。这样,学生观察到的多了,亲身感受多了,说话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四、引导评议,发展语言

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我们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评议,听听同学是否把话说清楚、明白了。如果不清楚,那该怎么说。让学生在同伴的评议过程中规范语言,学会如何把话讲得更清楚、更明白。由于让学生参与评议,会促使他们更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例如,《如何打电话》一课,我先创造个情景: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要求学生打个电话祝妈妈生日快乐,接着就是我扮演妈妈和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在我的带头示范下,学生马上都来了劲,争相上台表演的两组同学也能很好地运用一些礼貌用语,于是我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他们也可自由选择,可与组内同学进行,也可以与老师直接通话。这样边说边表演,同时同学之间互相自由议论等,在这种互动中,既增强了言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思维,提高了应变能力。

五、要重视家校之间的联系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初中低年级英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单词与语法句式,这几点学生很难真实的掌握,经常在日常学习或者考试中体现出问题所在。利用活动教学法正式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形式主动去学习英语、使用英语,从而实现由单词个体记忆到语法句式应用的目标。

1.英语学习的基础—单词

无论是哪种教学方式,英语学习的基础必然是单词,因此在活动教学中也要注重单词的学习与记忆。以初中牛津7A教材为例,在讲到介词短语时,老师以“教室内的我坐在何处”为主题开展活动,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切实地掌握“infrontof/from...to/between...and.../next...to”此类介词短语。在活动中应当依照三步进行:第一,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好一个较为明显的参照物,例如讲台、课桌等;第二,选择两人组成一组进行英文对话,要求学生要准确说明自己所站的位置,说明身边最明显的参照物;第三,教师要将互动中的学生打乱顺序,再让学生用英语表明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说明这个位置上的参照物。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但能够锻炼学生对单词句式的理解能力,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教学中,要保证活动的顺利性,这需要教师亲自去引导学生,在活动之前对单词进行拼读,让学生理解单词的真正含义。这一点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那么活动将会由于学生未彻底记住单词而终止。

2.英语学习的核心—句式

在英语课堂上,活动教学法能够得以顺利开展,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要真正掌握英语的基本句式,这是活动开展的基础所在。英语训练基础也是如此,都必须要锻炼学生正确使用英语的句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活动准确地利用英语句式相互进行交流。例如:在讲到一般现在时的时候,引用的句型为:Wheredothey/doeshe/doesshecomefrom?Wheredothey/doeshe/doesshelive?.....这些是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可以要求学生在这些句型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利用这样的句式进行对话活动练习。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句式,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学习到真正的实用型英语。

3.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体现—口语

活动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既能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单词、句式等,还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活动教学中最为突出的一点。例如,在口语训练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职业介绍卡片,让参与的学生从中随机抽取一张,之后面对大家利用英语将卡片上的职业进行描述。主要的过程在于:教师说:Herearesomepiecesofpaper.Nowchooseoneplease.Whatisonthat?Pleasedescribethisjob.此时学生要对卡片上的职业进行描述,教师需要及时予以记录,但是学生在叙述时可以不必强调语法、句式的正确性,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参与进来。等描述之后,再由教师针对其错误进行逐一解答,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口语训练中,实现口语教学的目的。

二、结语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宁夏盐池县第三小学,宁夏 盐池751500)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35-02

摘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电脑动画识字,故事联想识字,字型联想韵文识字,分散识字,猜谜识字法,字理分析识字。

关键词:识字方法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识字教育。识字教育和中华文明史同步地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识字教育。早在纪元前,西汉的史游就编撰了《急就篇》,这大概是成书较早、流传最久的识字教材。之后,主要用"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识字教材,对蒙童进行识字教育。古代蒙学识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集中识字为主要形式,文以载道为一贯传统,背诵识记为基本方法。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到2000年底,中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其间,识字教育在不断改革、不断发展,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民族素质的需要。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学生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新大纲要求学生识字量为4000字左右,掌握2500个字。识字量的多少是学习语言文字的根基。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如何使幼儿园出来的天真活泼的孩子进入小学以后也能开开心心地学语文呢?我觉得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结合我们所运用的,由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小学课程现代化民族化实验研究”编写的“新世纪语文教材”的特点,我认为要还识字教学于精彩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具体归纳如下:

一、电脑动画识字

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再如“走”字的学习,出现画面A:以一条宽广的大道为背景,一个疾跑的人闪现在屏幕。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进行语言训练:(1)这是一个( )的人。这个人( )。(2)他跑得( )。 画面B:出现“走”的字理,加以解说:古人说“走”就是跑的意思。“儿童疾走追黄蝶”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才单指步行。小朋友你明白了吗?你又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教学中的课件,以接示字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

二、故事联想识字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学龄前儿童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言的,入学后继续采用这一方法来组织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儿童的学习兴趣。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故事”开始,构建以孩子“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认汉字”等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儿童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4-9岁。在这一关键期内,花上两年至三年的主要精力来集中攻克汉字,必定会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听说起步,阅读识字”教学法,妥善地解决了低年级孩子“学汉字”和“学语言”这一对矛盾。课堂中学生听、说、读等语言活动时间占了语课全部时间的60%以上。也就是说,每一节语言课有一多半时间是学生在进行听话、说话和朗读练习。采用“听说起步”的方法,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就可以不受识字量的制约。其主要步骤是:

1.听故事。先反复听老师(或录音)讲故事,让孩子听懂故事内容,听熟故事语言。为了提高听的效率,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教师还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和语言分别设计一些问题,让孩子每次听故事都带着一两个问题,这样会使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容易记住故事内容。听故事的练习既可丰富孩子的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2.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也是孩子吸收、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将讲故事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形式,应该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学着讲,都要学会讲。尽管是转述故事,但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要以听熟为基础,然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练习讲故事,或同学之间相互对讲,在此基础上再全班指名抽查。对一些比较长的故事,这种分散难点的方法相当有效。讲故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必须保证学生有比较充足的练习时间。

3.读故事。学会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故事听熟了,能讲了,再来读课文。可以先跟着老师或录音读,再学着自己读。在这模式中,读还担负着识字的任务,所以要求学生指读,边读边认字,反复读三五遍,在阅读活动中与生字见面。这样可以强化刺激,帮助记忆生字,又可训练朗读(阅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

4.识汉字。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花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多了,是否会影响识字速度和质量呢?课文中的生字很多,教师适当地根据人的记忆规律,采用“阅读识字”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阅读识字”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反复多次认读汉字,通过一段时间多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逐渐化“生”为“熟”,慢慢熟悉一个个汉字,然后以适当的方法强化刺激,最终达到识字的目的。实践证明,“阅读识字”可以有效避开最高遗忘期,符合人的记忆规律,是一种轻松有效地识字教学法。提出课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部分生字,让学生有意识地记住,达到认读的要求。这样,既加快了识字的速度,又减少了教学时间,真正达到了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的目的。

这一教学模式适用于一年级开学学生不会拼音、识字量较少的时候。等学生学完拼音,或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可以将2和3两个环节对换,先“读故事”,再“讲故事”。因为“读”可以帮助记忆,为将来打好基础,同时先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运用语言来描述,创造性的识字。例如:

(1)学习“首”时,学生讲到:“首”字上面点、撇像头发,横像头顶,脸上最突出的是鼻子。古时鼻子的图画代表自己,所以“首”字下面是“自”。

(2)学习“壮”时,学生讲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

(3)“非”字学生这样记忆:两个非常强壮的人,打倒了六个坏人。

此外,诸如:“师徒两人徒手走在路上”学习徒;“我非常伤心”学习悲;“妹妹是个女孩,她是未来的希望”学习妹;“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她年老了。”学习姥......通过孩子们的语言描述,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三、字型联想韵文识字

当学过同一类字后,启发学生由一字想多字,把字串成串,辨字义记字形,并利用韵文帮助识字,这就是字族文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包含四个逻辑层次:母体字是识字的逻辑起点,字族是识字的单元和方法的载体,字族文是读文识字的载体,字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载体。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以达到2200个以上。如学习过“青、清、请、晴、情、蜻、睛”后,组织学生观察联想,编写韵文:“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池上蜻蜓眨眼睛,它们一同捉害虫。请出专家评一评,庄稼丰收好心情。”再如:学习了“各、处、落、洛”时编写韵文:“三人同日踏春去,赏观洛阳名牡丹。各个争奇斗艳处,花落东都满城香。”

此类识字,借鉴了“字族文识字”中的“字以族聚,族以文存”的原则,把本字和由之派生出的字归拢起来,看成一个“族”,把这一族字编进韵文,使生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既明字义,又辩清了字形。使学生在学过一族文字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识字框架,形成识字能力。

四、分散识字

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后来被称之为"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先教学汉语拼音,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在识字教学时,具体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这种识字方法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也是分散识字的主张和实施要点。

五、猜谜识字法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中国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成的,按一定规律用一句话或数句话把它描述出来,用于猜射,由谜面(描述文字)到谜底(文字),就是谜语;用于教学,由生字到描述的文字,则是谜语识字。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谜语教学法,可以训练、培养学生们的敏捷思维能力。发明这一新式教学方法的是一位参与示范试验教学活动的校外辅导员、广州市灯谜艺术活动家王新忠。汉字,很多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好的识字法,采用编谜语和猜谜语的方式来记忆一些象形字和形声字十分有效。课堂上,老师谜语一出,同学们争先恐后,大声抢答,有些学生激动、兴奋得从椅子上跳跃起来。谁要是赢了,同学们为他喝彩;谁要是答错了,课堂里惋惜声一片。如果让一部分学生编字谜,一部分学生来猜,然后交换角色进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也提高了分析能力。如: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竖,学生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会少离多――,再如,像“获,现,晶,众”等字,学生编的谜语生动有趣,其中有学生编道:“获”,草丛中爬着两只狗;“现”,主见少一点;“晶”,七十二小时;“众”,三人行。谜面、谜底一来一往,课堂的气氛十分热烈。一些学生猜射之快,就连老师也自叹弗如。同学们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生字。

六、字理分析识字

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是核心;启发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如,教"隹"字,出示鸟的图画,教"采"字,出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图画。点拨法,如,教"牧"字,点出""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而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的本义。联想法,如,教"沙"字,启发学生想像河水少会看到什么--水少而沙现;两个孩子背对背坐在地上,形象的揭示了“坐”的形、义。演示法,如教"灭"字,可进行火上加盖东西以灭火的演示。歌诀法,如,教"互"字,可引导学生用歌诀"上一下一,倒七正七,互相学习"来帮助记忆。猜谜法,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这种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

此外,识字教学中,帮助学生总结方法是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基石。随着基本识字方法的掌握,便可开始放手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创造性的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三步法:(1)分析归类;(2)选择方法;(3)学习交流,总结提高。以《池上》一诗为例。该课有生字八个,首先学生给这几个字分类,如:(1)圭――娃 掌――撑 首――道 (2)采 首 (象形) (3)浮萍 (与水有关)分类后,有选择的学习一类字或几类字,并选择或创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学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学生展示出令人惊讶的能力。如:有的画出“道”;有的做出“撑”的动作等等。

最后的交流学习十分活跃,一“浮”字为例,展示孩子们不同的识字方法:

(1)结构分析:浮――左右结构,左边是个三点水,右边是个孚,合起来就是“浮”

(2)语言描述:用手摘池边的莲子

(3)演示:学生端来一盆水,演示浮的现象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一、凭借内容感知美

1.文学美

文学美是艺术美的一种。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好材料。

从教材内容和形式来说,丰富多采,体裁多样,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从语言来说,词语的丰富精细,生动传神,句式的规范整齐,灵活多变,修辞方式多种多样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形式美,并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关怀、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的,努力学习、勤学好问的孙中山,诚实勇敢、勇于认错的列宁,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王二校这一个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物,性格各异,维妙维肖,栩栩如生,作者从文章内容的需要出发,采用了高超的艺术手法进行描写。在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些表现手法进行引导、评析,使学生领悟到艺术的魅力。

2.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的美,也就是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美。这些表现催人奋发精神的社会美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表现革命斗争美的《王二蟹,表现热心于科学研究的科学美的《数星星的孩子》《达尔文和小松鼠》,表现人物心灵美的《诚实的孩子》等。通过学习这些表现社会美的课文,学生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这些英雄人物,在儿童心目中是一座座崇高的丰碑,他们的光辉业绩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也净化着学生的心灵。

3.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在小学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如:描写日月星辰的有《看月食》、《日出》,描写山川草木的《黄山奇石》、《桂林山水》、《日月潭》等,这些课文中描写的事物、景观,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时,自然而然地会受到美的陶冶、激励。

二、在表情朗读中培养美

表情朗读是一种高层次的朗读,它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教师恰当指导的基础上,朗读时溶入文章描写的意境,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春晓》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朗读有助于理解古诗内容,领悟到只能意会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有表情地朗读古诗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和默写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欣赏古诗美的情趣。

三、联系实际创造美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一、文与图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大熊猫》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大熊猫长得什么样?大熊猫爱吃什么?由于这些插图非常生动具体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象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特别的作业》一文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教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主读书,然后引发思考:1、文中小丽带来的作业特别在那儿?2、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水到渠成。

三、读与说结合如果说“读”是对信息的输入,那么“说”就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学完《拔苗助长》,我就及时引导学生“说”:“你想对文中的种田人说点什么?”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一下子被学生说透了。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读与演结合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池塘边的叫声》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活灵活现,将课文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教学效果令老师非常满意。

五、读与画结合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如学习《看花灯》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花灯画下来。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阅读教学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应选择一些充满着童趣、适合儿童阅读的教学资源。让那些描写儿童世界的题材走进课堂,成为学生生活内容的点缀和提升。要放大儿童生活中的细节,让他们从看似平淡的生活小事中读到不一样的故事,有着自己的思考与收获。丰富阅读形式,让情境走近儿童,为阅读教学增加情感的元素,引领儿童在情境中开展主体性阅读、表演活动。《探母》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将军与母亲之间的炽热亲情,感受到将军对生病母亲的体贴,以及母亲对的疼爱。新课伊始,我借助视频介绍了将军的相关故事,再现了人物的英雄形象。然后,又播放了一组歌颂母亲的歌曲渲染气氛,为课堂奠定情感的底色。在分角色朗读时,我扮演母亲,让学生扮演将军。读到“拉着母亲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时,我引领学生想象,“将军可能问了母亲哪些问题呢?”学生蹲下身子,双手握住我的手,眼中充满着关爱,“妈妈,您哪里不舒服呀?”“医生怎么说的?”“您感觉好点儿了吗?”句句问候,传递着母子情深,人物内心情感世界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发展兴趣和培养习惯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阅读,允许内容宽泛,保持他们对阅读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另一方面,也要适当降低阅读的要求,阅读目标过高,容易影响学生的个性阅读,久而久之,当阅读成为负担时,儿童便失去了阅读兴趣。只有在学生爱上阅读后,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阅读指导才是科学合理的。

二、围绕文本悟读,开展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要求别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倡导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培养语感,最终让学生受到阅读的熏陶和教育。低年级语文教学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文本理解、感悟的能力,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根据自我的感知和直觉产生意义阅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和训练的,可以借助于造境导读,想象助读,评价促读等形式。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时,借助范读、领读、自读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然后,师生抓紧重点句子进行品读、演读。“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你能想象出蚂蚁搬食物的场面吗?”孩子们的思维敞开了,“蚂蚁拖着一根大骨头,艰难地匍匐前进。”“很多的蚂蚁,来回穿梭,谁也不偷懒。”还有的说:“我仿佛看到蚂蚁浑身湿透了的样子。”紧接着,老师再让学生读一读:“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孩子们自然重读了“满头大汗”,突出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学生用很吃力的语气进行朗读。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了自己对蚂蚁辛苦劳动的理解和赞誉。阅读理解的过程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是科学分析和直观反应的融合,有时甚至就是直觉印象或臆断。这一过程并不是教师带领学生逐步分析推理而得到的,而是师生悟读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情境产生情感交流和碰撞的结果。学生置身其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对话,产生心理共鸣,最终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刻把握。

三、课外阅读延伸,拓展视野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量比较少,缺乏一定的阅读积累,个体之间阅读兴趣发展并不均衡。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坚持开展低年级课外阅读推介活动,一方面借此发展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帮助他们积累名言警句,接触优秀的古诗文;另一方面,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提升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水平。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主题阅读内容,科学适时推荐。比如,学习了《乌鸦喝水》、《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等课文后,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小猪唏哩呼噜》、《鸭子骑车记》等;倡导家校联谊,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父母与孩子同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利用班队闲暇时间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好书漂流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推荐好书,提高阅读的兴趣。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情境;兴趣;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60-01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离不开“读”“写”“练”三字;这所谓“语文三字教学”方法,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利用“三字教学”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多年工作中,我认为“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与学习的重中之重。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以看出“读”的重要性所在。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由此可见在语文的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老师能够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教学手段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可以极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最容易避开周围环境干扰,全身心投入在课文上,能身临其境,融入文章意境;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范读领读

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的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不长,老师的朗读形式如果单一的话容易使学生犯困和厌倦而失去兴趣。所以老师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灵活的方法,比如说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在朗读中体验读书的乐趣。

二、以读带说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能力正处在发展初级阶段,他们所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够,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畅通,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以读带说,读说相得益彰。

三、多读少讲

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是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字正音。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朗读读,以朗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精准、流利”。

四、突出重点

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但是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突出关键词关键字,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目标清晰

朗读不能一味的、盲目地读,要有意识地注重朗读训练语文的清晰目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然而,在许多的课堂上,却少有琅琅的读书声,很少听见饱含感情的朗读,不少学生的朗读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六、激发创造

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35-02

摘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电脑动画识字,故事联想识字,字型联想韵文识字,分散识字,猜谜识字法,字理分析识字。

关键词:识字方法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识字教育。识字教育和中华文明史同步地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识字教育。早在纪元前,西汉的史游就编撰了《急就篇》,这大概是成书较早、流传最久的识字教材。之后,主要用"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识字教材,对蒙童进行识字教育。古代蒙学识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集中识字为主要形式,文以载道为一贯传统,背诵识记为基本方法。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到2000年底,中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其间,识字教育在不断改革、不断发展,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民族素质的需要。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学生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新大纲要求学生识字量为4000字左右,掌握2500个字。识字量的多少是学习语言文字的根基。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如何使幼儿园出来的天真活泼的孩子进入小学以后也能开开心心地学语文呢?我觉得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结合我们所运用的,由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小学课程现代化民族化实验研究”编写的“新世纪语文教材”的特点,我认为要还识字教学于精彩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具体归纳如下:

一、电脑动画识字

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再如“走”字的学习,出现画面A:以一条宽广的大道为背景,一个疾跑的人闪现在屏幕。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进行语言训练:(1)这是一个( )的人。这个人( )。(2)他跑得( )。 画面B:出现“走”的字理,加以解说:古人说“走”就是跑的意思。“儿童疾走追黄蝶”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才单指步行。小朋友你明白了吗?你又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教学中的课件,以接示字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

二、故事联想识字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学龄前儿童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言的,入学后继续采用这一方法来组织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儿童的学习兴趣。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故事”开始,构建以孩子“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认汉字”等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儿童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4-9岁。在这一关键期内,花上两年至三年的主要精力来集中攻克汉字,必定会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听说起步,阅读识字”教学法,妥善地解决了低年级孩子“学汉字”和“学语言”这一对矛盾。课堂中学生听、说、读等语言活动时间占了语课全部时间的60%以上。也就是说,每一节语言课有一多半时间是学生在进行听话、说话和朗读练习。采用“听说起步”的方法,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就可以不受识字量的制约。其主要步骤是:

1.听故事。先反复听老师(或录音)讲故事,让孩子听懂故事内容,听熟故事语言。为了提高听的效率,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教师还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和语言分别设计一些问题,让孩子每次听故事都带着一两个问题,这样会使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容易记住故事内容。听故事的练习既可丰富孩子的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2.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也是孩子吸收、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将讲故事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形式,应该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学着讲,都要学会讲。尽管是转述故事,但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要以听熟为基础,然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练习讲故事,或同学之间相互对讲,在此基础上再全班指名抽查。对一些比较长的故事,这种分散难点的方法相当有效。讲故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必须保证学生有比较充足的练习时间。

3.读故事。学会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故事听熟了,能讲了,再来读课文。可以先跟着老师或录音读,再学着自己读。在这模式中,读还担负着识字的任务,所以要求学生指读,边读边认字,反复读三五遍,在阅读活动中与生字见面。这样可以强化刺激,帮助记忆生字,又可训练朗读(阅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

4.识汉字。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花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多了,是否会影响识字速度和质量呢?课文中的生字很多,教师适当地根据人的记忆规律,采用“阅读识字”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阅读识字”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反复多次认读汉字,通过一段时间多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逐渐化“生”为“熟”,慢慢熟悉一个个汉字,然后以适当的方法强化刺激,最终达到识字的目的。实践证明,“阅读识字”可以有效避开最高遗忘期,符合人的记忆规律,是一种轻松有效地识字教学法。提出课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部分生字,让学生有意识地记住,达到认读的要求。这样,既加快了识字的速度,又减少了教学时间,真正达到了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的目的。

这一教学模式适用于一年级开学学生不会拼音、识字量较少的时候。等学生学完拼音,或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可以将2和3两个环节对换,先“读故事”,再“讲故事”。因为“读”可以帮助记忆,为将来打好基础,同时先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运用语言来描述,创造性的识字。例如:

(1)学习“首”时,学生讲到:“首”字上面点、撇像头发,横像头顶,脸上最突出的是鼻子。古时鼻子的图画代表自己,所以“首”字下面是“自”。

(2)学习“壮”时,学生讲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

(3)“非”字学生这样记忆:两个非常强壮的人,打倒了六个坏人。

此外,诸如:“师徒两人徒手走在路上”学习徒;“我非常伤心”学习悲;“妹妹是个女孩,她是未来的希望”学习妹;“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她年老了。”学习姥......通过孩子们的语言描述,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三、字型联想韵文识字

当学过同一类字后,启发学生由一字想多字,把字串成串,辨字义记字形,并利用韵文帮助识字,这就是字族文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包含四个逻辑层次:母体字是识字的逻辑起点,字族是识字的单元和方法的载体,字族文是读文识字的载体,字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载体。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以达到2200个以上。如学习过“青、清、请、晴、情、蜻、睛”后,组织学生观察联想,编写韵文:“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池上蜻蜓眨眼睛,它们一同捉害虫。请出专家评一评,庄稼丰收好心情。”再如:学习了“各、处、落、洛”时编写韵文:“三人同日踏春去,赏观洛阳名牡丹。各个争奇斗艳处,花落东都满城香。”

此类识字,借鉴了“字族文识字”中的“字以族聚,族以文存”的原则,把本字和由之派生出的字归拢起来,看成一个“族”,把这一族字编进韵文,使生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既明字义,又辩清了字形。使学生在学过一族文字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识字框架,形成识字能力。

四、分散识字

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后来被称之为"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先教学汉语拼音,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在识字教学时,具体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这种识字方法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也是分散识字的主张和实施要点。

五、猜谜识字法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中国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成的,按一定规律用一句话或数句话把它描述出来,用于猜射,由谜面(描述文字)到谜底(文字),就是谜语;用于教学,由生字到描述的文字,则是谜语识字。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谜语教学法,可以训练、培养学生们的敏捷思维能力。发明这一新式教学方法的是一位参与示范试验教学活动的校外辅导员、广州市灯谜艺术活动家王新忠。汉字,很多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好的识字法,采用编谜语和猜谜语的方式来记忆一些象形字和形声字十分有效。课堂上,老师谜语一出,同学们争先恐后,大声抢答,有些学生激动、兴奋得从椅子上跳跃起来。谁要是赢了,同学们为他喝彩;谁要是答错了,课堂里惋惜声一片。如果让一部分学生编字谜,一部分学生来猜,然后交换角色进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也提高了分析能力。如: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竖,学生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会少离多――,再如,像“获,现,晶,众”等字,学生编的谜语生动有趣,其中有学生编道:“获”,草丛中爬着两只狗;“现”,主见少一点;“晶”,七十二小时;“众”,三人行。谜面、谜底一来一往,课堂的气氛十分热烈。一些学生猜射之快,就连老师也自叹弗如。同学们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生字。

六、字理分析识字

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是核心;启发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如,教"隹"字,出示鸟的图画,教"采"字,出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图画。点拨法,如,教"牧"字,点出""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而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的本义。联想法,如,教"沙"字,启发学生想像河水少会看到什么--水少而沙现;两个孩子背对背坐在地上,形象的揭示了“坐”的形、义。演示法,如教"灭"字,可进行火上加盖东西以灭火的演示。歌诀法,如,教"互"字,可引导学生用歌诀"上一下一,倒七正七,互相学习"来帮助记忆。猜谜法,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这种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

此外,识字教学中,帮助学生总结方法是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基石。随着基本识字方法的掌握,便可开始放手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创造性的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三步法:(1)分析归类;(2)选择方法;(3)学习交流,总结提高。以《池上》一诗为例。该课有生字八个,首先学生给这几个字分类,如:(1)圭――娃 掌――撑 首――道 (2)采 首 (象形) (3)浮萍 (与水有关)分类后,有选择的学习一类字或几类字,并选择或创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学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学生展示出令人惊讶的能力。如:有的画出“道”;有的做出“撑”的动作等等。

最后的交流学习十分活跃,一“浮”字为例,展示孩子们不同的识字方法:

(1)结构分析:浮――左右结构,左边是个三点水,右边是个孚,合起来就是“浮”

(2)语言描述:用手摘池边的莲子

(3)演示:学生端来一盆水,演示浮的现象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17-01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主要体裁,是一、二年级学生的主要阅读内容。苏教版的教材是新课改后的一个重要教学版本,研究其童话选材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苏教版语文低年级教材童话选材上的不足

苏教版教材秉承了新课改的精神,在课本的选编中开始重视童话作品,但是还是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童话比重过低

根据新课改要求编写的教材一共有三套: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这三套教材都加大了儿童文学作品的比例,可见语文课程的改革将更加关注儿童需要。但是,苏教版相比人教版教材,在童话的选用上数量较少。这样的情况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如果影响了低年级儿童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不利于他们长远的发展。所以适当选择和合理安排儿童文学作品,才能有利于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二)选材中的童话比较单一

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如《蚂蚁和蝈蝈》《小松树和大松树》《猴子种果树》等,都是教育学生要勤奋、谦虚或者勇敢之类的故事,基本上以讲述道理为主要目的。这样的选材使童话的形式呈现出单一性,影响了语文的审美性。低年级的小学生长期学习这样的童话故事,就会失去对童话的兴趣,也束缚了想象力。这些故事可以说是不具备童话艺术标准的“伪童话”,更像是寓言,低年级的学生智力水平毕竟是有限的,一部分这样的童话应该挪到更高年级的课本中去。

如果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最后只是为了突出教育意义,那么童话故事就变成了政治思想的教化。其他几篇如《蘑菇该将奖给谁》《蜗牛的奖杯》等,只是在角色和情节上略有改变,基本的模式却是大同小异,课本的童话选材要避免这样类型单一的堆砌。

(三)超人体童话较少

童话分为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三类,拟人体童话趣味性很强,常人体童话往往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和象征意味。苏教版的教材基本上选用的是拟人体童话,如《三袋麦子》《航天飞机》《谁的本领大》,基本上是以人为主人公,超人体的童话几乎没有。但是现实中那种充满了奇幻想象力的超人体童话更受学生的喜爱。如《哈利・波特》,像这样富有创新想象力的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完善童话选材的主要途径

(一)加大童话在低年级课本的比重

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读物就是童话,但是自己在课外阅读和课堂上听教师讲解,学生得到的感受不一定是相同的。教材中童话的数量要增多,还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组织,在选材上就更不能单一了,应增加超人体的童话,淡化道德教育的倾向。收录的童话要注重文本的美感,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经验和想象力的发展。

(二)引入儿童影视作品

现在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儿童能接触到很多卡通影视作品,但是语文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这个方面,这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多少有一些脱节。教师要利用好动画和影视对儿童的影响,教材就更应该涉及这个方面。教师和教材的编者要转变观念,不能单纯地认为影视作品只是闲暇时候的消遣,要认识到它对儿童的影响,并大胆引用。

(三)翻新童话故事

苏教版语文低年级教材中的童话大部分都是我国的作家创作的。近几年,我国的童话创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相比西方的童话来说,由于起步太晚,始终还未能超越。所以在童话的选材上要多考虑选用一些国外经典的童话和新创作的童话。让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更有价值,更有时代的魅力,自然就更能吸引学生阅读。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低年级 语文教学 情境创设 重要性

快乐天真是孩子们的天性,玩更是他们时时刻刻惦记着的事情。孩子们想把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事情都变成玩具、游戏,甚至希望老师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更有甚者在课堂上也想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知识这一过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收效甚微,有时会适得其反。因此,创设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

情境,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一、情境创设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艺术作品首先要能激发小学生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自然的结果。选入我们课本的许多文章都是文美情深的作品,如果不能在课上创设出良好的情景把学生的思想感情调动起来,那么再好的文章教起来也不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更谈不上实现教学目标了。因此,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是儿童开展智力活动的助推器,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则是调动学生内心情感的基本手段。一堂课情境创设的优劣决定了这堂课的成败。例如我在刚开始教授汉语拼音时,没有很好地把握孩子们的心理情感需求,每节课都直接切入教学内容,由于只考虑课堂教学的进度,有趣的、富有情感的语文课堂变成了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车间,很多孩子上课后不久就不再听讲,我只能不时地停下来整顿纪律,结果可想而知,我的声音哑了,那几堂课的教学内容也并没有完成。因此,要想让小学生处于充满乐趣的富有爱的课堂氛围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获得知识,训练智能,完善人格,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2.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集中时间最多十几分钟,在课堂上所能坚持的时间就更短了,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所惊扰。但是,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大多能坚持较长的时间,这种坚持有时让人吃惊。所以,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状态,是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我听过一节优质课,这是一节关于写灯的作文课。任课教师首先出示一组蔬果娃娃让学生辨认,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课堂上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些“娃娃”身上,兴趣也随即被调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说:“蔬菜瓜果可以做成不同类型的动物,请同学们再看看这幅图。”接着投影仪显示一个南瓜做成的灯具,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南瓜灯。”“那么你们还见到过哪些灯具呢?”教师接着抛砖引玉,学生也就一步步地跟着教师进入了正题。学生这时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1.创设游戏教学式的情境课堂。做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开发智力、发展语言、活跃生命、强健身心的一项重要活动。把游戏搬到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的情境课堂。这其中教师要做好游戏活动所需的各种准备和教室的情景布置,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在上课伊始和上课过程中可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充分利用语文课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让学生把问题知识带到家庭、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去寻找答案,为他们营造一个真正的、快乐的游戏学习的环境。如在一次拼音复习课上,我问学生有没有采摘过苹果,学生回答:“没有摘过。”我顺势再问:“同学们想不想摘啊?”学生回答:“想!”我于是说:“今天王老师把苹果树搬到教室了。”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苹果树,然后在上面贴满了带有声母、单韵母、复韵母的“果子”,我把这些苹果反贴在上面。果树下面放着三个篮子,分别贴有声母、单韵母、复韵母的标签。学生看到满树的果子都想去“摘”,都把手高高地举起来。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就在他们“摘苹果”的时候巩固了汉语拼音知识。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我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达到了“玩中学”的效果,最终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2.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当角色化。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课堂就是一个大舞台,教师就是一个指挥家,要使课堂教学这一大舞台和谐地运作起来并且充满吸引力,语文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在讲解文章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学生进入状态,进行富有高度热情的学习,教师就要首先进入角色,而且必须先把自己角色化,自己先被文章所感动,自己先进入创设的情境,让自己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否则,讲解者自己对文章都毫无感觉,听众又怎能有所领悟呢?同时,教师在角色当中也要讲究语言艺术的运用,注重肢体语言的辅助作用,以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教师站在局外,只把小学生当成演员,忽视他们的情感需求,这必然导致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的双重失败。例如,我在上《晨光》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就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风、树、鸟和云,我则把自己变成了“晨光”。我给自己和学生分别做了一个头饰,上课伊始我便扮演“晨光”走进了教室,悄悄地在“风”的耳边耳语几句,“风”伸了伸懒腰在扮演“树”的同学耳边说了几句话然后又迅速地读了一句话“风叫醒了树”,就这样依次读下去……最后我们总结在伙伴们耳边说的话的内容时,他们每一个人叫醒伙伴的话都不一样,而且都超过三句。这样,不仅巩固了课文知识,还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而且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那一节课学生完全没有把我当成老师,他们玩得很尽兴,该学的东西都学到了。总之,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就要进入角色,采用各种手段激情入境,以准确的情感来引导和感染学生。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的任务则是要自觉地和学生心理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想想,创设出多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情境,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一年级上册[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杨麟.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新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7,(6).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训练

前言:口语交际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包含基本的听、说、读、写,其中的听和说就是口语交际的表现形式。作为最为重要的交流方式,语言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可以使人们更加方便进行沟通和交流,是个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营造良好氛围

1.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积极发言进行肯定和鼓励,无论对错,都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鼓励,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展现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小学语文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通过相互交流,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谈一些时下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玩乐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你讲我听”的知识传播方式,学生往往一节课一言不发,对于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自然无法得到训练。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发言和质疑,使得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要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帮助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避免因周围同学的嘲笑或无视而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限制,其心理方面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口语交际氛围。

三、充分利用教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课本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加大,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专门的口语训练课程。对于这些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再现,使学生在表演和玩闹中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锻炼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进行,通过对文中小蝌蚪、小鱼、青蛙妈妈等主要角色的扮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口语交际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人物、对象,其自身的内容也有所差别,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平时积累的语言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口语交际能力而言,良好的习惯包括:专注的倾听、边听边记、使用文明用语,以及大方说话的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本朗诵,讲童话故事,猜谜语等小学生喜欢的方式,对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和游戏进行探讨和交流,如对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发明的讨论,对懒羊羊不良习惯的认识等等,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和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短暂的课堂时间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在课堂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课外活动多以实践为主,既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生活和实践中指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时展的要求,也是迎合素质教育的产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同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语言交流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春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3(01).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人根据在小学阶段的任课经验,对结合课堂教学过程对学生展开朗读指导提出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用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人的认知结构对言语的同化和顺应,每个人的语言知识结构都是由一个巨大的语义场形成的。简单来说,语感就是学生用于理解语言最直接最基础的感受。学生的语感可以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的获得进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感培养的最佳阶段,这时候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正误、含义,体味语言在使用中的产生的细微差别,就能够通过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在二年级上册《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一课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诵读、分角色的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中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与情感,如母亲说“小兵,咱们回家吧!”时的无奈、售货员说“多懂事的孩子呀!”的感慨,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进行体味,在无形中夯实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并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用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朗读的重要性体现在学生的朗读过程就是一个语言材料积累和语言技能运用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根据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剖析与讲解,指导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疑问都放到朗读的过程中去,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深层理解后对自己自问自答的机会。如,在《丑小鸭》这堂课中,学生通过教师讲解“丑小鸭经历曲折之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段的朗读。通过朗读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文章中找到“大家为什么会欺负丑小鸭?”“丑小鸭离开家后遇到了那些困难?”“丑小鸭离开后为什么悄悄地过日子?”等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学会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也培养起学生用朗读加深文章理解和解答自身疑问的能力。

三、用朗读巩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应注意到语气、节奏、用词、句式以及文章的整体格调等方面的问题。所谓的朗读,并非是传统上学生喊读、哼读、以及拖长声的念读,而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和主旨,并将字、词、句、语法等零碎的语言基础知识内容通过学生有效的朗读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将文字语言同有声语言结合起来,从而不至于使得学生的内在知识框架结构成为零散的、分割性的系统。二年级课文《小鹿的玫瑰花》中,有一些对于这一阶段学生相对较难识记的字词,如“一瘸一拐”“惋惜”“黄莺”等,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反复诵读,能够让学生对字音和字形掌握得更加熟练。这种学习方法要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学生机械性的练习更有效果,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部分。学生的朗读技能与技巧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上,朗读指导教学作为听、说、读、写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和学生突破文字到有声语言的转化障碍的最佳途径,在课堂教学上应得到认可教师的充分认可与重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