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层次化”是指在“阶段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建、更新试验项目,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把试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3个层次类型。“基础性实验”以验证为主,教学中强调技能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无菌术为例,通过教师集中示教和学生分组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洗手到患者手术区域消毒、再到铺巾、最后到穿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等一整套完整的操作流程,教师在每个环节进行同步指导,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培养。“综合性实验”主要是第2阶段的动物实验,采取模拟手术的形式开展教学。具体实施是由4~5名学生组成手术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制订手术方案,然后分别承担主刀、一助、麻醉医师和器械护士等角色,共同完成一台模拟手术。“拓展性实验”相对于前2个层次实验,教学内容更突出了设计性和创新性,重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已完成试验项目改造6个、新开试验项目3个,“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的比例超过70%,形成了教学内容由验证到提高、再到创新的3个层次项目群,为“阶段性”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较好地实现了外科临床技能教学的有序衔接、逐步提高。

2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3个阶段实验教学中均采取“小班制、小组式”教学,并积极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在学生“学”的方面。依据“分工合作、自由组合”的原则,要求每个小班内每4~5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课前自学、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模式开展自主学习,并完成实验报告或学习手册的填写。此外,学习小组的组合形式还可以拓展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及医学生基层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中。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小班制、小组式”这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5],能够较好地营造出注重沟通、协作互助的学习导向,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其次,在教师“教”的方面,坚持贯彻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原则[6]。例如,在模拟手术示教中,教师与1个学习小组共同组成手术团队,教师担任主刀或一助,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完成整台手术。在这过程中,教师同步讲解手术的基本步骤、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引导、鼓励学生完成各自角色任务,对手术中出现的操作问题或配合问题进行启发式指出,其他学习小组现场讨论并纠正,由此形成团队分工合作、台上台下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做中教”的教学形式,融合了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外科临床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而且对临床思维、协作意识的养成及职业素质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完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培训(OSCE)

OSCE提供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是目前公认的、先进的临床技能考核和评价方法之一[7]。在总结本校前几年OSCE实施经验的基础上[8],结合《标准》要求,通过加大考核平台投入与建设,增设站点、扩充考核内容,优化评分标准并增加临床思维能力及医学人文技能的考核权重,加强考官和“标准化患者”培训等多种手段和形式,进一步完善外科学临床技能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独立实验课程成绩,列入学生的学分,并成为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4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2006年,通过整合本校和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资源,组建了吉首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中心建筑面积50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专职教师10人。中心下设外科、内科、儿科等10余个实验室,外科实验室分为外科基本技能、外科专科技能、外科综合技能3个实验分室。在建设布局上,模仿医院和手术室配置,尽可能与真实的临床环境一致。中心于2012年成为“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成为部级首批“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是面向武陵山片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多学科融合、多专业共享的集医学生实践教学、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和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公共教学平台,为外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奠定了基础。近几年中心在建设中,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力度。根据“课外开放、学生预约、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中心采取“第二课堂”、外科科技创新项目、网络教学、临床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技能训练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其中,“第二课堂”除承担第3阶段实验教学外,还定期举办外科学进展和医学人文素质方面的讲座。外科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自拟外科实验课题,开展动物创伤模型构建[9]、局部解剖学与外科基本技能整合等实验[10],中心为自拟课题配备指导教师,并为实验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在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形式上的全方位开放,进一步拓展了实验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5结论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材有以下几点好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前,我认真研究课上所需实验器材,做出一个制作实验器材所需材料清单,拟定制作实验器材的合理步骤,用于指导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材。课上,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反复研究实验器材的制作。在沟通交流中,趁机对学生做制作指导。把制作器材安排为当天的家庭作业,为第二天的实验课做准备。在同学们对制作器材的好奇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比如学习《日晷》一课,要求大家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我指导学生完成材料清单、制作步骤后,安排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制作。同学们都很好奇,都很有兴趣。

第二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带着自己制作的日晷来了,还互相讨论着日晷的作用。我一看,他们制作的日晷精美极了,大小不一。包括制作的材料,刻度线的划分,晷针的形状也各式各样。我夸奖了同学们后,同学们就缠着我问制作这个日晷起什么作用,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就给学生仔细地讲解了日晷的作用以及日晷的演化,还有现存的几个著名日晷。同学们学到知识后,都争先恐后的想用自己制作的日晷去太阳下试试。我又指导学生在太阳下测试日晷与时间的关系,晷针影子与太阳位置、高矮的关系。至此,《日晷》一课基本完成,同学们兴致都很高,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通过自己制作实验器材,不少学生还能自觉地用所学知识在课后作实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疑问。

迁移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一项基本能力,学生在制作器材的过程中,会更加深刻理会器材本身所代表的科学含义,更多的迁移到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上。

比如《正电与负电》一课中,我让学生从家中找废旧的丝绸、毛皮以及小巧的橡胶、玻璃制品等。课上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同样兴致高昂,都说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前就没有去发现其中的奥秘,没有用心去想事情的原委。有同学说:“我身上总会粘上一些草屑,挥之不去,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在干活时衣服和草屑摩擦而带电,吸住了草屑。”有同学说,平时梳头时头发总是会被梳子带走,原来也是摩擦带电啊!我问他们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他们说是从他们制作的器材摩擦中带电想到的。可见,正是因为他们亲手准备的、他们熟悉的材料启发了他们,让他们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科学。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中科学的热情,他们能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他们用心观察,细心体会,专心研究,就能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就能服务生活,从小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学生通过制作大量的实验器材,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有的同学不知所措,眼睛看着别的同学,笨手笨脚的亦步亦趋,常常弄翻了水杯,弄坏了器材。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同学们基本上都能自觉、自主、顺利完成实验。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通过大量的自制实验器材的制作,让他们手上的技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做什么事都不再毛手毛脚。

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而不是教师讲解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制的实验器材,能够清楚地对器材进行操作,也能清晰地了解器材的特征、作用等。能够更加明白实验的内容与目的。在实验中也会更加注重一些微小的细节,去发现一些器材的不足与改进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植物的根》一课中,我让学生尽量的多带一些植物的根,有的同学带来了生姜。于是同学们就此提出了问题,有的说生姜不是根,有的说生姜是根。这引发了同学们的争论。我决心让他们探究一下植物根的特点,就引导他们,让他们仔细观察各种根的特点,最后由老师点拨说明生姜是茎,是地下茎。在争论中,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学们明白,只有认真观察、总结,才能得出科学的答案,而不是死记硬背老师的结论。在实验中学到了真正的科学知识,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对他们来说是受益匪浅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影响科学试验教程的因素有许多,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所产生的根源也不同,原因有以下几点。

1.意志不坚定,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又顽皮好动,尤其是男孩子,总是对桌子上的实验器材充满好奇心,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总是忍不住去触碰实验器材。

2.部分地区不够重视科学课,使科学课变成“副科”。尤其是在偏远的乡村小学,很多科学课由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来任教,老师的科学教学知识不够专业,科学课上不教学生做实验,而是在黑板上解说实验,使科学实验课丧失了意义。

3.实验教学方法不当。部分教师习惯了在科学课堂上只顾灌输知识,让学生依样画葫芦似地跟着照做,或者因为课堂时间不够用,就以点代面,统一公布答案,草草收场。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是仔细一问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他们就会一脸茫然。

4.实验内容太过于简单或者太复杂,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内驱力不足。比如在上《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这一节内容中的“各种形状的鱼在水中前进”实验,学生的手感各有不同,所以教材中的提示设计实验就很难有科学的结论,实验教学就会沦为走过场而已,无法让学生深入探究。

5.在当今社会,许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许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导致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薄弱。

二、如何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首先,走进实验室前,让班长组织同学排成整齐的队伍,在实验室过道安静地等待。要求同学们按时到实验室,因为科学课是一堂很严肃的课堂,如果因为其他科目的老师拖堂而造成迟到,那么科学课的老师应该和其他科目的老师沟通。按时上课是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探究时间,科学实验需要充裕的实践时间。

2.要教会学生善于倾听。基础较好的同学一般性格有些自满,只想表达自己却不愿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在底下自己搞小动作,而不关心讲台上的同学在说什么。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应该及时纠正这些同学爱搞小动作的坏习惯,强调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3.安排学生自主分工合作。由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分成几个实验小组,组员之间要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组员的角色,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要特别关爱基础差的学生,鼓励基础好的学生多多帮助他们,促进班级的团结友爱,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4.教会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在完成实验之后,教师应该坚持让学生正确地整理实验器材,第一节课,第二节课……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养成整理实验器材的好习惯,对于没有完成整理材料任务就离开实验室的小组要批评,并命令其回到实验室认真整理器材。

5.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能够极大地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6.精心预备教学方案,实现实验教学省时高效的目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学尤其重视教学的生成性,但仍需要教学预设,否则教学就会变成漫无目的的自由活动。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教师应该巧妙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有效地生成,才能展开有效的探究。在实验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实验中严格地要求学生遵循规则操作,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并增强学生对实验数据重要性的认知,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实验是倡导科学精神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1.1.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无论是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完善、结论的得出、结论的呈现形式等,都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团结协作,要求每位同学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1.2.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在实验中,学生不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操作,不细致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不具有迎难而上的挑战精神;或者歪曲实验现象,不尊重实验结果,轻率得出实验结论等,实验都很难获得成功。所以需要学生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实验才能真正发挥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1.3.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实验能促进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实验能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多方面影响,更辩证的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发展经济,生物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生物科学技术和改善生活水平,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与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等的关系。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鼓励科学探究精神的最佳平台,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

2.1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当知识是靠自己的思维得来时才是自己的知识。因此,生物教学应该是生物活动的教学而不应是生物活动结果的教学,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认知过程。 以实验为基础是生物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从实验现象到某一生物概念、规律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分析形成概念或规律,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或规律形成的思路和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目的是“重结论”,而不是将实验作为“再发现”的过程,视为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生物教学观,充分挖掘生物实验的教学潜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物实验教学环境。

2.2对实验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物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特别是完善学生的创造思维方面,具有独到的功能。但是在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阻碍着生物实验在“完善学生创造思维素质”方面重要功能的发挥。因此,探索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与完善学生创造思维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其中延伸和拓展生物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尝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拓展,探究事物的意识得到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高涨。

2.3加强实验设计,追求实验过程探究性皮亚杰曾说过“:复制的真理只能算半个真理。”其活动建构论则指出,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是认知发展最直接的源泉。学生自主求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能力,发现自己的学习优势。

目前,中学生实验主要有验证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实验课题、实验方案及研究步骤都由教师安排决定,有时甚至连实验结果也由教师事先告知,学生只是机械地操作,无从感受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因此,学科教学应加强探索性实验的比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发现问题———建立模型———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索方法。而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是科学探究的关键。近年来的高考中都增加了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了解进行实验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对照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教材上往往针对实验假设进行了实验设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教材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并且付诸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往往也就是不断完善实验设计和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通过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改变“形高实低”的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验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重视基础、淡化专业分类是培养理科实验班人才的整体思路,努力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办学方针,同时充分利用高校学科齐全的优势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分阶段式培养,即基础阶段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阶段的分流培养。在基础、能力、素质并重的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既能够适应社会职业需求,又可以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高素质生源。理科实验班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学生,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培养模式的特殊性。

目前,我国国内理科实验班多采用“2+X”学制,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结合的模式。多数高校实验班学制是四年,采取“2+2”培养模式,前2学年为基础强化阶段,后2学年为专业培养阶段。从第3学年开始进行专业分流,根据学校确定的专业范围及容量,以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学生转入的专业。基础强化阶段的课程设置体现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覆盖面,主要强化对数理化及外语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并开设一定的实验、实践类课程,引导学生尽早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实验班的主要基础课程和有条件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行单独组班、小班授课,学校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探索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改革。专业培养阶段由所在学院为学生配备教授,担任其专业导师,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负责学生的学业、科研训练、课题研究等指导工作。

二、理科实验班培养要求的特殊性

1.要求更扎实宽厚的学科基础。

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精细化,社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职业需求会不断发生变化。要在职场中适应这些变化,宽厚的基础知识是必需的,因为基础知识是高等教育的根基。大学生无论选择何种职业,也不管要向哪个专业方向发展,都不能忽视扎实的基础知识。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划分过细,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封闭和狭隘,无法形成立体式、多向度的联系;眼界不够开阔,难以拓展新的学术空间。科学家贝弗里奇说:“具有有关学科或者甚至边缘学科的广博知识,那么,独创的见解就可能产生。”但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由于知识结构封闭、狭窄等缺陷,知识与知识间缺少有机联系,无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能产生互补增强的效果。理科实验班在高等教育基础阶段强调宽厚的学科基础,着眼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重点突出对数学、计算机应用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这将为今后的拓展性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2.要求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别强调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两个概念。高等教育应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侧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而,我国高校也开始重视探索自主学习的培养模式,并注重营造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科实验班的教育旨在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理工科人才,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进入职场,都不可缺少自主学习能力。学校教育是有限的,推行和实现终身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让人们应接不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无论是面对知识更新还是应对分工精细化的社会,高素质人才都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有效地掌握知识、寻求创新。

3.要求更强的实践创新能力。

社会的发展急需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因而教育部多次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要求高校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途径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心。理科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更强的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实践创新意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内在特质,既具有后天可开发和培育的共性,也存在个体差异性。实践创新品质包括实践创新动机、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思维。实践创新动机是指以创新为目的,通过实践激发和引导学生个体的可持续的内在驱动力;实践创新精神是指学生个体在实践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活力、生气、意志和毅力;实践创新思维是学生个体在实践创新活动中寻求独特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实践创新品质是实践创新能力的核心,只有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人。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是理科实验班最重要的教育要求。

三、利用英语教学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1.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

知识结构是知识经济时代影响个人生存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高校学生而言,知识结构更是影响着就业、参与社会竞争的关键因素。理科实验班的英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英语,这决定了英语教学要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进行交流,进行专业学习,甚至科学研究。因此,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要更多地渗透文化,传播英语国家的文化。在理科实验班的基础英语教学中,需要重视一般社会文化背景的介绍,一是在教学中,要通过知识的传授,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使学生了解语言差异中蕴含的文化差异。让学生学会在比较中体会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并逐步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体悟和把握能力。二是以体会文化差异的能力为基础,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在理科实验班的英语教学中,要加强科技英语以及专业英语教学,注重从专业学习、深造以及职业发展的角度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随着高等教育及科技发展的国际化,专业外语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的重视,结合专业课程给学生开设专业英语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对国外科技研究成果和现状的了解离不开专业英语,发挥现有专业知识也离不开专业英语,因此,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对于理科实验班的学生来说则显得特别重要,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将为专业培养阶段的专业外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理科实验班的一项特殊培养目标。但是,由于中国文化历来强调集体主义,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以及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导致我们始终没有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和教师都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没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本无法有效地掌握知识,更谈不上突破创新。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可以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在读写译课堂教学中,除了加强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外,要着重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改变视听说课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半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自主控制学习内容、速度,教师提供现场的指导和帮助,实现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自然过渡。对于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监督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自然学习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中,寻求适合自己的资源,不断进行自主学习。虽然这种后摄式自主模式还只是一种层次较低的自主学习模式,但它是达到更高层次自主学习的有效过渡手段,利于最终实现从“他主”到“自主”的转变。只要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理科实验班学生就具备了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3.促进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1.对象。研究对象为云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215名护理专业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女生192人,男生23人,年龄在20-23岁,按入学时编班随机分为对照组(2010级护理1、4班,105人),实验组(2010级护理2、3班,110人)。两组护生间入学成绩、年龄、性别及基础课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第五学期开设外科护理学课程,采用王雪文主编的《外科护理学》,实验学时18,均由笔者讲授。

2.方法。

(1)教学方法。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教师示教+护生分组练习+教师总结”。实验组采用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即“一个教学框架+一个实验步骤”。根据护生已学过的、技术操作所涉及解剖学知识的多少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框架,“已学过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即要点(护生复习)+将局部解剖特点与技术操作要点进行整合,即重点(护生预习)+解剖学知识在技术操作中的应用,即难点(教师指导)”;一个教学步骤,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2)评价方法。①问卷调查:由笔者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为10个项目,回答方式为肯定或否定,在实验教学结束时发放,当天收回。发出问卷215份,收回问卷215份,有效问卷为100%。②技术操作考试: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护生考核方式、考核项目相同,均聘请院外护理专家进行考评,教考分离,对操作考试成绩进行对照分析。③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两组护生学习主动性的比较。对照组护生课堂气氛相对沉闷,与教师互动偏少,大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提出专业探索性问题较少;实验组护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与教师互动积极,并按照整合式教学模式主动地串接起与相关学科的知识链,经常提出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探索性问题。

2.两组护生对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比较。对照组护生的正面评价仅有2项超过70%,即“有利于引导理论联系实践、拓宽知识面”;实验组护生对10个项目的评价均超过70%。

3.两组护生技术操作考试成绩的比较。对照组平均成绩(79.51±8.82)分,实验组(85.36±7.38)分,两组比较,t=3.46,P<0.0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

三、讨论

1.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外科护理学是我院的精品课程之一,笔者为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在近六年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不断尝试“知识模块”教学法,获得满意教学效果的同时深受启发,故构建整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该模式以提高知识的转化率(即知识+能力)为前提,以简化难点、突出重点、强化要点为原则,通过巧妙地教学设计,清晰地显示了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循证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优化了教学效果,创新了教学模式。

2.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效果。实验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而是建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笔者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授课中简化了“难点”、突出了“重点”、强化了“要点”。所谓“难点”就是要解决护生盲目操作的步骤,提高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所谓“重点”就是要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为临床护理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所谓“要点”就是要明确技术操作的步骤与注意事项,避免临床工作中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笔者根据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转化点的多少,精心设计教学框架,尽可能地使技术操作、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使单纯的技术操作转化为内在的能力,极大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由问卷调查结果可见,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得到了实验组护生多方面的肯定,其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护生(P<0.01),获得了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2)提升了护生的整体素质。整合式教学模式在讲授技术操作的同时还注重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及综合能力。例如:讲授三腔两囊管的插管法时,将技术操作的要点与食管的解剖学特征进行整合,运用解剖学知识来讲解“在插管过程中如何避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诱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技术操作步骤变得生动有趣,唤起了护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思变、探研能力的培养,启迪了护理科研的意识,同时还巩固和加深了食管的解剖学特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护生循证思维、临床思维的方式。

(3)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培养。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及教学设计等诸多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精通外科护理学的知识点,又要结合相关的解剖学知识进行整合,准确地剖析出二者之间的知识链接点、知识转化率,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地努力,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紧跟当今世界护理教育发展的步伐。

(4)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交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激增,合作交流将是任何一个领域取胜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使得不同学科的教师(护理学与解剖学)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互相取长补短,不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给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加强合作交流,实现跨学科、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这对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与成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参与形式,也是一种教学改革方法,更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这对于教研的动力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机化学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如重结晶、萃取等;简单化合物的制取,如阿司匹林的制备等;最后是验证一些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如生物碱、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等为主要内容,以上内容基本都是以教材里已被检验了的实验部分为主,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不可取的。

2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内容改革的举措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主要从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进行研究。

2.1授课方式的探索首先,在上课程之前,批改学生的预习报告,知道学生预习实验的认真程度,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进行补充,如果是学生预习知道的东西可以简略的带过,对学生没有预习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并提出在实验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问题抽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换角色,让这“教师”讲解该实验,最后教师再针对该学生的不足加以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对有创意的学生要给予热情、肯定和赞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实验课程的热情,使学生做到上实验课之前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安排的工作。在每次课的结尾时,向学生宣布下一次实验。其次,在实验准备的全过程中让全班学生分组参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按照实验要求来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所用试剂的配制等。同时,给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进行实验的设计,自己根据所找资料写出实验方案,实验药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方案可行性的判断,得到老师的批准后,让学生自行实验准备,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整个实验内容的整体把握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对生物科学专业化学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化学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对基础实验技能的操作实践和设计实验原理的初步理解,比如熟悉提纯的原理及操作、简单的制备等,从而对化学实验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能够掌握比较基本的化学实验理论,对学习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2.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因传统教学主要是基础实验和验证性质实验,本文主要将基础有机实验与有机设计实验以及综合实验融合在一起,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开设大量的基本实验来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减少验证性实验的个数来为后续的实验做铺垫,比如重结晶的操作实验,可以让学生做苯甲酸、乙酰苯胺以及萘等来巩固此操作。其次,多开设与生物科学专业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因综合性实验难度比验证性实验要大,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比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时间短,设备简单,但是效果不好;另一种方法用索氏提取器做,所需时间久,装置也比较麻烦,效果明显。还有葡萄糖酸钙制备、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等,这些实验都与生物相关,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报告采用科技论文的格式,包括中英文摘要、引言、仪器与试剂、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4]。这样写的好处是有利于对学生以后的科研打下基础,知道论文的写法,也为写毕业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3实验考核体系的完善

传统的实验考核体系是以实验报告为主,不注重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因为预习、操作、报告以及期末考查等贯穿实验的整个过程。传统的体系导致学生只注重实验报告,不注重过程,而使很多基本的操作技能都出现错误。最终不能够地对学生进行公平的评价、更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实验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与此同时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将不同教学项目的实验设计其具有不同的功能,并实现各个教学环节上的松紧适度。此外,为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实验课的不同环节,充分扮演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有序、高效地进行实验。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的进行改革,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准确地考核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论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少。1实验课安排过于紧凑导致学生匆匆忙忙完成实验或未完成实验;2实验设备台套数不足;3实验室空间小,装置摆放拥挤;4部分实验教学以模型参观为主。2实验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工作性能差,不适应教学任务变化后的教学要求。3实验教学体系还不健全,教学手段单一。1实验教学的内容、形式不适应适应教学改革的新要求;2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指导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报告书、实验考核及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实验教学文件不完善;3有些高校实验课时较少,没有设独立的实验学分;4实验内容较为分散,忽视了实验知识自身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4实验考核及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易出现。做实验不积极,抄袭实验报告等不良现象。很难从课程考核中反映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5实验室教师及实验员的培训管理力度不够,不利于实验人员培养与提高,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仪器维护保养及维修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6以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设计性实验偏少,或综合设计性实验重形式,效果较差。7实验教材内容质量不高,多为自编实验讲义,存在着很多问题。8实验室对外开放交流不够,导致学科建设、学术领域的最新信息不能及时地引入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中来。9与工程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实验过于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际工程实践非常重视的工程条件,程序化的实验安排在与工程实践偏离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成长。

2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通过对当前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实验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剖析,安全工程专业综合教学实验结合国内外部分高校实验教学经验,不断深化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管理及考核、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师资队伍等相互有机匹配,探索出一条在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图1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框图。

2.1具“石油”特色实验教学内容

1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减少石油生产过程中的误操作及缓解操作疲劳。提高学生对石油安全、经济、高效生产的认知程度,降低石油石化行业的事故率。2安全检测与监控实验。根据实际检测与监控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过程,培养学生进行安全检测。包括:检测对象的分析、检测仪器的熟练运用、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如何搭建小型监控网络等的能力,缩短故障的处理时间,有效的预防故障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3石油安全技术实验。了解各种钻井设备的功能及钻井整个工艺过程,直观感受到各类气侵、溢流、井漏、井涌、井喷失控等钻井事故的重大危害性,掌握事故预防及事故各个阶段的有效应对方法,减少重大事故引起的危害或不良反应。4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实验。掌握检测仪器组成、数据采集方法、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加深学生对石油石化现场大型转动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能力,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降低能耗。5事故调查与分析实验。掌握钻进过程中发生溢流的可能操作诱因及井控操作流程,井喷类事故的发生流程、特征表现,及对井喷类事故的井控手段及流程,培养学生事故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事故调查和分析的方法。。6燃烧与爆炸学实验。加深对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氧指数、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浓度、可燃气体火焰传播速度、闪点等概念的认识,掌握测量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氧指数、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浓度、可燃气体火焰传播速度、石油产品闪点等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火灾及爆炸的认识,培养学生防火防爆意识。7计算机辅助安全工程上机实验。通过专业安全评价与风险分析软件系统的上机实验,强化学生对重大事故模拟评价、半定量安全评价、定性安全评价、事故树分析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等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

2.2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

表1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实验室开设必修实验项目,其中85为综合设计型实验,15为演示型实验,专职实验员安排学生分组实验,避免了以往以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设计性实验偏少,或综合设计性实验重形式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和实践能力。

2.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手段

[6-10]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围绕培养目标确定实验教学内容,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落实试验计划和任务,合理编排实验课表。2改进实验教师的指导方式:激励实验教师采用板书、多媒体投影教学与实物讲解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实验过程中,认真检查学生测试完整的数据,观察、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做好实验分组安排,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动脑时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应从方法上给予启发和指导,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验报告的认真批改,综合各方面因素给出恰当的评语和评分。3规范实验教学环节: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调试仪器;实验前的试做,并测量完整的数据,观察、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认真写出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及实验讲授、实验操作及指导、实验报告的填写、实验考核等教学环节。4注重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一方面,防止科研和专业实验教学设备和器材重复投入的同时,弥补了实验教学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5完善实验考核制度。实验课成绩由课前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作风、回答问题、组织管理、实验报告等七部分组成。重点考核放在课前预习、实验过程及实验报告的撰写三方面。6制定和完善实验教学管理条例、质量标准,做好实验教学工作评估。7加大实验室对外开放建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及科研人员开放实验室,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的同时,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试验时间,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开放形式主要有全天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三种全天开放、定时开放的实验内容是固定的。8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验课指导教师由理论课任课教师、专职实验课教师及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2.4安全工程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

由于安全工程教学实验室存放有二氧化碳气瓶、液化气瓶、氧气瓶、氮气瓶等高压容器及易燃易爆气体的特殊性,导致安全工程教学实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实验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制定实验教学中心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员岗位职责清楚;设备采购、保管、维修制度和使用、维护记录齐全;安全和卫生管理到位。制定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手册、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防范条例,及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气体的管理及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抽查和全面检查,及时纠正处理违章和事故隐患。制定和完善实验设备使用说明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说明上墙。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结束语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教科书;新增实验;内容选材

一、实验内容选材的综合化与多元化

21世纪我国的中学化学学科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又要适应中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化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所以化学学科教育必须要突破自身体系的封闭性和教学时间及教学空间的封闭性,其中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改革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也必然要有新的发展和创新。

我国传统的中学化学实验的选题服从于学科中心的化学课程。故实验的选择明显地具有专业化的倾向,它容易割裂化学学科跟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综合性。因此不易适应学科知识的综合、交叉和渗透的趋势,也难以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技术发展的关系。近年来,国外的STS教育对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些版本教科书的实验选题已融合了部分问题中心的模式,化学实验的选题不再是静态的学科知识的介绍和验证,实验将渗透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和技术教育,使学生体验技术在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认识化学与技术、与社会的交互影响。显然这类实验具有综合性、现实性和动态性的特征。目前我国新编教科书中,这类实验已被选用,并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例如:香烟的毒性检验,粉尘爆炸实验,碘盐中碘的测定,蛋白质酶除血迹、汗迹等。我国现行新课程教科书的实验内容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甚至是质的飞跃。

[案例1]粉尘爆炸实验。[1](诠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图1粉尘爆炸实验

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1(Ⅱ)所示)。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创新意图]

1.本实验通过“面粉与空气在‘火星’条件下能否发生爆炸”的问题探究,学生得出:除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的结论,从而更好地理解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的原因。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2.上述实验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实验具有开放性特征,能增强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体现了融合学科中心和问题中心教材的各自优势来选择、设计实验内容的特色。

二、实验内容选材凸显改进与创新取向

对化学实验的选材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改进与创新,才能使我们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教科书在旧版教材基础上重新设计一些旧版教材上没有的而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难点、融入科学方法教育,且又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一些构思巧妙、效果较好、方法科学的研究成果被教科书采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科的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可以是对实验装置、实验方案的改进与创新,还可以是对实验原理、实验手段的改进与创新,以达到提高实验效果、突破知识难点、体现安全环保功能等效果。从心理学方面分析,这些鲜活的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很容易使学生的大脑思维紧张地活动起来,产生各种想象、假设和推理。这就有利于教师有选择地给予积极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操作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案例2]合成氨的反应原理。[2]

在一干燥的硬质试管中放入适量铁丝绒,按图2连接好实验装置。加热试管中的铁丝绒至红热后,用注射器抽取20mL干燥氮气和60mL干燥氢气,将混合气体通入试管,并用湿润的pH试纸置于导管出口处,观察试纸的变化。

图2合成氨的实验装置

[创新意图]

1.中学化学的演示实验通常无法选用高压条件,而合成氨反应在常压下即使选用最好的催化剂,在500℃温度下,其达到平衡时氨的产率也仅为0.1%,所以中学化学教科书一般不会安排合成氨的实验,而人教版教科书之所以设计、编排了该演示实验,其用意显然也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化学领域中的一些特殊而精彩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这些科学思想和方法是人类社会不可多得的智慧结晶。另外,合成氨演示实验本身在设计和教学中也能闪耀出科学思想和方法的火花。

2.在克服非高压条件对实验造成的困难方面,该演示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一个化学反应如合成氨,由于实验和生产的目的、条件等不同,其实验的设计方法也会有差异,因此在解决许多化学实验的疑难问题时,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科学地选择适当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精神、态度和方法的重要意义。

图3氮气与氧气

放电反应装置

[案例3]探究(模拟)闪电时氮气与氧气的反应。[3]

在一个塑料矿泉水瓶距瓶底5cm处,对称地钻两个小孔,然后放在感应圈上,将感应圈的两根极针通过小孔插入瓶中,使两根极针成一条直线,且针尖之间相距0.5cm(如图3),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待矿泉水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后,加入蒸馏水,振荡,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瓶中溶液的酸碱性。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创新意图]

1.该案例把当今社会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设计成以问题形式展开活动的实验课题。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闪电时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是一个独特而新颖的构思,设计上具有独创性。实验中,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注意实验操作技巧的学习和实验步骤合理巧妙地设置、编排;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实验问题,启发和组织对关键问题的探讨,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该实验突破原有的单科性、学术性为主的实验题材,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在跨学科综合实验设计上有所突破。在研究型实验中,除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外,还能发展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创新实验探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选材呈现方式的探究性

我国传统的中学化学实验有两大特点,其一,实验教学形式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其二,实验教学模式是以验证性教学为主。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是按“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教学的。这种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强化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其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做到丝毫不差,教师可以充分把握教学的时间和进程。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通常按“实验问题讨论结论”或“问题讨论实验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的规律等,同时也更能激发学习的动机。所以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对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4]实验探究:氯气能与水反应吗?[4]

预测与假设:

实验设计(经教师认可后实施)。

试剂和仪器:

(供参考:氯水,镁条,石蕊溶液,AgNO3溶液,红纸条,试管,胶头滴管,砂纸)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创新意图]

本实验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实验的时序,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这是一种教学观念的转变。本案例探究方式为:先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引导、组织学生探讨(猜测),然后根据在探讨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设计出实验,并通过实验给出最客观的答案。无疑,这类实验的探究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解决与实验相关的一个个问题的同时,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进。探究性实验的选题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其实验涉及知识的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这将极有利于推进对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及新课程理念的研究和学习。

四、实验内容选材生活化与趣味化

中学化学实验的生活化与趣味性也是我国实验教学发展的趋势之一。过去我们在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时,往往把实验设计得非常“严肃”“规范”,实验装置必须选用化学仪器、器皿来装配,瓶瓶罐罐的实验被视为不正式、不科学。实验试剂必须用化学试剂,如果使用日常用品或食品等物质作为试剂则被视作小儿游戏,如酸碱指示剂只能用酚酞、石蕊试剂,而不可用咖喱粉、植物花朵、紫色卷心菜汁等。这导致过去的化学实验相对显得较抽象而枯燥乏味。然而,在国外,有些化学教师做化学实验就显得较轻松、随意,仪器、试剂有时似乎是信手拈来,许多药品能从家庭、食品店、药店等获得。目前我国不少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也刻意地使实验及其现象尽可能新奇、鲜明,以便提高实验的趣味性。许多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如自制褪色灵、自制保暖袋、化学密信、苹果电池、化学振荡实验、碘时钟反应、蓝瓶子实验、滴水生烟、滴水起火、会自燃的金属、用化学方法制作小工艺品和学习用品等,已成为当今中学化学教科书中的重要题材。无论从心理学的角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趣味性会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它是今后化学实验题材应该重视的一个因素。

[案例5]动手实践:水果电池。[5]家庭小实验:番茄电池。[6]

番茄汁显酸性,当在番茄里平行地插入铜片和锌片时,形成原电池。实验步骤为:取2个半熟的番茄,相隔一定距离,分别平行插入铜片和锌片。按图4所示,用导线将铜片与锌片及电流计相连,观察现象。

番茄电池

[创新意图]

1.该案例告诉我们,学生也是实验题材的开发者,或者也可以说学生也是重要的实验教学资源。这些身边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各方面的应用。

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的材料和废弃物,代替实验仪器和药品。一方面可以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短缺,实验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实验资源,养成学生节约资源和废物利用习惯,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实验仪器与设施的现代化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实验装备、设施将会越来越多地在化学实验及其教学中得到应用,这无疑也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又一个必然趋势。随着选修模块课程的开设,一些实验题材涉及精密电子天平、数字式测温仪、数字式pH计、导电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和可见光谱仪、气相色谱分析仪、质谱分析仪、溶解氧测定仪、COD测定仪等多种现代化、高性能的实验设备。再者,多媒体教育手段的发展也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日益现代化的外部条件。另外,耐高温的玻璃材料、耐强腐蚀的高分子材料、多功能的复合材料等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将会获得更多应用。

这些现代化实验仪器的使用,使实验操作省时省力,实验数据得到及时处理,实验结果形象直观,实验信息充分共享,使实验教学活动更具有研究性、更联系实际,从而拓宽了化学实验的选材范围。

[案例6]燃料电池制作实验。[3]

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燃料电池制作实验。

燃料电池实验装置

(1)参照图5组装实验装置(多孔碳棒电极由实验室提供,将碳电极放在高温火焰上灼烧到红热,迅速浸入冷水中,使它的表面变得粗糙多孔即可)。电解质溶液用0.5mol·L-1Na2SO4溶液,电源用3V~6V直流电源,发光二极管起辉电压为1.7V,电流为0.6mA。

(2)按下开关S1,接通电源,电解约半分钟,碳棒上产生明显的气泡。

(3)断开开关S1,按下开关S2,接通二极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创新意图]

燃料电池是一种不同于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新型电池。本实验证明氢气跟氧气起反应时其化学能可以直接转变为电能,而实验所需的氢、氧气体可通过电解水得到,这又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本实验构思巧妙、技术先进、方法科学,学生通过实验能了解化学电源前沿科学知识。

六、实验内容选材安全与绿色化

我国的化学实验教学历来都强调要保障实验的安全,安全是教学实验必备的一个条件,但过去对化学实验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考虑为爆炸、起燃、强腐蚀、强毒性等,这些问题在今后当然仍应该重视。而现在,人类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化学实验产生有害环境的废气、废液和废渣等也被视为实验的不安全因素,因为其结果同样会影响到师生的健康,而且这种危害还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对此,我国目前大部分新课程教科书对那些会产生CO、H2S、SO2、Cl2、HCl、NOx等有害尾气的实验都增添了尾气的收集或处理装置,使实验显得更为安全、卫生。新教科书增加的一些实验有的自始至终都在封闭条件下进行,或者充分考虑了吸收有毒物质的环节,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创新意图]

1.该实验将浓硫酸的氧化性和二氧化硫的检验、二氧化硫尾气处理集于一体,较好地对有毒气体进行符合环保要求的处理,有利于在化学实验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为了把化学实验所产生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限度,下列措施应在教科书与实验操作中予以采纳。

(1)化学实验密闭化。反应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予以收集和处理,避免敞开操作,防止反应物质逸失到周围环境中。

(2)在无法密闭操作时,要加强吸收、通风或其他防护措施。

(3)加强反应物质的回收利用和消害处理,建立责任制度。

(4)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和生成毒性较大以及容易形成污染的物质,尽量选择污染少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在无法避免使用或者产生有害物质和污染的情况下,实验方案必须包括有效的防护和消害处理措施。

七、实验内容选材微型化与简约化

微型实验就是用小型的仪器、装置和极少量的试剂进行的一类化学实验。从目前资料来看,微型实验的仪器装置一般比常用的要缩小十倍至几十倍,所用试剂的量也为常规实验的几十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微型实验的优点首先是可减少污染,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其次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推行微型实验可省钱、省时、省力;此外,微型实验还能养成学生严谨的工作习惯和操作技能,能在相同条件下增加实验的数量,能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学化学实验中总有一部分操作要求、反应条件都较高而成功率又相对较低的所谓疑难实验。为对付这些疑难实验,教师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进行探索和操作训练。所谓简约化实验就是指由专门工厂经过精心设计、组合加工的实验仪器,其中盛有相应的药品,是围绕某个特定的目的所设计的单元实验。它装置简单、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现象明显、结论明确,这种实验节约药品、节约师生的时间、成功率高、一次性使用且不产生污染。

微型实验和简约化实验也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们无法取代中学化学中所有的教学实验,但这类实验具有高效、方便、环保、便宜等长处,在新教科书的实验选材中无疑应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实验活动:使用水质速测试纸盒作水质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工业废水试样或天然水试样、水质速测试纸盒中各种测定试纸及对应的标准色阶、醋酸钠晶体、酒石酸晶体、其他测定用的外加试剂、水样取水器等。

实验过程、实验记录、测定报告(略)。

[创新意图]

1.用封闭的盛少量碘晶体容器代替传统碘升华的实验,具有省钱、省时、省力、环保和反复循环使用的优点。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实验的安全化等趋势也促进了微型实验的发展。将来一些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化学活动课实验、第二课堂实验、家庭小实验等为化学微型实验的推广开辟了新的天地。

2.水质的全面检测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手续比较繁复。国内外环保部门相继开发水质分析试纸,用于水质的简易测定。用水质速测试纸盒中各种测定试纸及对应的标准色阶可以测定工业废水或天然水的pH、Cl-、总Fe、总Cu、总硬度、Pb、Cr(Ⅵ)、、、氨氮十项指标。简约化实验的开发,既能把中学实验题材拓展到现代科技前沿领域,又能把师生从繁重的实验准备和预练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更集中地用于教学和探究活动上。

尽管新课程教科书实验内容改革的步伐已经启动,一些传统的经典的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正在被更为科学、更为先进而高效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所替代,但其创新程度和科学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不同版本教科书实验内容和方法趋同现象普遍,真正反映各种版本不同设计思路的创新实验题材有限;其次,一些构思巧妙、方法科学、效果较好的实验研究成果被教科书选用的极少,例如,由京、津、沪、渝、川、辽等省市组建的中学化学实验研讨会,自1986年起至今已产生了几百项实验研究成果,包括实验仪器的创新和改进、化学实验的设计和研究,以及中学化学活动课实验的探索研究等等,其成果真正转化为教科书内容的很少;最后,反映实验选题的多元化与综合化的实验比例偏少,实验仪器现代化、学生实验微型化、简约化实验在新教科书中尚未形成系统的实验体系;实验内容如何实现质和量的双重提升,怎样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学习实验的技能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思想等多种教学功能等,都有待修订时进一步提高编选的科学水平,这需要我们做一些扎实的实验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8.

[2]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

[3]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教材总编委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Z].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

[5]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教材总编委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Z].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5.

[6]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高级中学课本·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Z].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1.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不仅需要在空间上、时间上确保新教材所要求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还要实现实验室的功能拓展,使实验室成为科学探究的场地,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实验,而是要以开放实验环节让学生去做他们想做的实验.在实验进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仪器的准备上会存在难度,那么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通过实验室的开放,采取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外的时间来完成实验,从而弥补时间与设备上的不足.在开展实验时,可以分小组进行,让学生在不断合作探究中,自行提出实验方案.开放实验室要求教师能够负责,并且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对于学生的实验结果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评估,进而指导学生去改进、去创新.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可以让学生探究属于他们自己的“实验”,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验室中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鼓励学生通过家庭小实验进行探究

家庭小实验指的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日常生活用品来替代实验室仪器和药品等,由学生独立在家里完成试验,这一部分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补充.相对而言,这一类型的实验是比较安全的,而且实验仪器和药品都很容易得到,操作简便,不过这一类实验要求了学生能够在知识点运用上更加具备创造性和独创性.通过家庭实验,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细致、丰富的材料,拓宽、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再配合上小实验,可以让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习的化学知识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探究兴趣.因此,化学教师要在生活中、生产中不断地积累素材,开发适合家庭进行的小实验.例如,在讲“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面进行实验,还可以配合上一个简短的视频:炒菜的油锅内燃火了,我们用锅盖盖住油锅,可以灭火!虽然这样的实验不支持学生去尝试,但是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面对的紧急事件.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评价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探究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这种实验完全排除了实验结论的已知性,可以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更能促进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复习“镁与水反应”的实验.(1)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镁条表面出现极微弱的小气泡,片刻镁条表面及其附近溶液显淡红色,此时气泡几乎停止.表明常温时,镁与水能微弱反应生成Mg(OH)2.(2)加入CH3COONH4晶体,振荡使其溶解,镁条表面明显又连续产生小汽泡.引导学生思考:①Mg在H2O中,开始有极微量的小气泡,但片刻就几乎停止,为什么?(类以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的反应).②加CH3COONH4后,气泡明显又连续发生,为什么?此时,教师应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什么因素能使附在镁条表面、难溶的Mg(OH)2溶解”的轨道上来.Mg(OH)2存在着溶解、电离平衡:Mg(OH)2=Mg2++2OH—.此实验中加入CH3COONH4后,是什么因素使c(OH—)降低,最后可得出NH4+跟OH—结合成NH3•H2O而使Mg(OH)2溶解.再让学生思考:其他铵盐是否具有同样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观察与思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已被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发生碰撞,思维能力在碰撞过程中得到提升.

二、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开设化学兴趣小组活动.通过表演“喷字”、“小木炭跳舞”、“液体里的星光”、“雪条燃烧”、“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横生的节目,可把学生带到美妙的化学世界中.

2.举行科幻创作活动.可以以“没有碳的世界”、“假如空气中只有CO2”、“未来的化学世界”等为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起学生奇异的联想和不寻常的构想.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测量土壤的酸碱性;模拟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中草药成分的测定;等等.4.开展家庭小实验.在条件允许下,家庭小实验简单易行.这些实验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巩固复习课堂所学知识.

三、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有关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实验能力,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例如,选用下列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CO2气体发生装置.(a)铁架台,(b)试管,(c)带橡皮塞的导气管(导管带有夹子),(d)烧杯,(e)干燥管,(f)酒精灯,(g)长颈漏,(h)烧瓶.本题实际上要求学生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设计实验,可用干燥管代替球形漏斗,烧杯代替容器,再与(a)(c)组装成CO2发生装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实验知识、方法、操作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众所周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师大部分也是带教老师,因而带教老师可以说来自不同的院校,从事不同的专业。随着临床医师临床诊断经验积累,使其在学习与工作中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操作手法与动作。但是,在外科实验教学中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就很难实行规范化的教学活动,这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动作,学生就很难适应,进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取得。因而,集体备课,统一带教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科研室内统一备课,由经验风发的教师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进行发言。在后期的教学中由备课教师讨论、补充,将授课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对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补充、修改,形成具有共识的教学方案。教师与学生按照教案开展教学,规范教学操作,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

2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在外科实验教学内容中,其中无菌操作、外科基本技术示教与练习等都是重要的讲授内容。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其中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使每一位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学生在学习外科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后,学习综合性实验。对于单独讲解的章节内容,教师应当将本章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授、示范,将其中相关的知识充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掌握每个动作的操作要领,指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应当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促使其各个动作在规范、正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展示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外科手术的全过程。外科学与解剖知识紧密联系。学生在课前应当先复习相关的知识,这样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难点与重点有一个基础的把握,进而具有针对性的一一攻破。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当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组织与协调者的作用。

3开展技能考核竞赛

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医学学生外科技能操作竞赛,通过竞赛,学生相互之间就可以互相沟通,互相学习。技能考核竞赛的实施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即兴开展,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检验学生前期学习所获得效果,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技能考核竞赛,学生就能够充分了解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缺陷,吸收其他同学的优秀之处,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技能考核竞赛的开展,不仅仅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加以运用,还是对学生基础操作的检验。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操作技能。

4结语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市场招聘到合适的人才难的原因

企业招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理想期望是上岗就能工作,不需要再培训或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能符合企业的技术能力要求,最少能够熟练应用一种计算机语言来开发项目,编程能力要强,最好具有项目开发经验。当然每个软件工程专业开发人员的技术方向不一定与企业要求的相同,但只要经过短时间的培训或自我提高后能够胜任实际的开发工作也是符合企业要求的,但用人企业能招聘到可以独当一面或胜任技术开发工作的合适员工并不容易。许多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眼高手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差,软件开发能力不强,或者完成额定工作的周期长,这些除了工作经验不足以外,还与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实验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关。

二、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过程概述

各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并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一个大学的课程设置也会不断地变化以顺应时代的发展。目前大部分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至少包括这样几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以及许多热门的高级语言课程。其中高级语言课程有C++、ASP.NET、JAVA、PHP等。理论课的学习不论是通过板书还是通过课件都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这种方式进行。软件工程专业课的实验类型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还有少部分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之后的又一种教学形式,是对所学理论的验证,再巩固,再记忆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认识扩展过程,是完整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软件工程专业课都有实验教学环节,是整体专业教学的一部分。整体教学质量好与差,学生专业技能高与低都与实验教学环节分不开。

三、实验教学过程问题分析

没有经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就不可能深刻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教师在完成某些小章节的理论教学之后就应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课学习,大部分实验课的实验内容是验证性实验,也就是实验内容与所学章节的理论知识内容相同或联系紧密。验证性实验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课上知识理解的一种必需的实验教学过程,没有验证性实验就不可能完成好后面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综合性实验是在课程的某一教学内容相对独立部分完成之后开展的能够综合所学内容的实验,是学生将有关内容串起来,有一点小规模项目意识或者说是能实现一定的功能的实验,比起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要复杂一些。而设计性实验是有一定开发性质和需要创新思维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给出实验目标和要求以及必要的提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法和编程算法去实现实验的要求和实验的最终目标。目前的情况是,所有要求上的实验课教师都带领學生完成了,实验课学生也都参加了,但最终的实验教学效果却与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这与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不够充裕不够先进、上课教师要求不严、学生实验不认真、考核方式有问题以及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理想等都有关系。现在的实验课的班量都是两班量或三班量,也就是80到120多个学生同时上实验课,只有一位教师授课,恐怕一节课也就只能为几个学生解答实际问题,如果计算机本身也总出现问题的话,这一节课的时间就真的显得太短了。好多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爱打游戏,爱讲话,喜欢看手机,上课时只是在教学系统上签个到,那这节实验课对于这样的同学就是白白浪费掉了。教师在实验课上讲解实验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做实验,然后收作业或者实验报告是比较普遍的实验教学形式,这样的形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实验教学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需要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改进和提高。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有必要提升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在实验教学过程渗透项目驱动思想,也需要开放计算机实验室。

四、提高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

不同的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实验教师的授课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各有差异,提升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而上实验课与带着项目开发的指导思想上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绝对不会一样,学生学到知识多少与深浅都不会一样。在实验教学过程渗透项目驱动思想是一项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在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开放实验室是一个值得推行的好举措,可以使学生有更加自由的学习与研究空间。

(一)提升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大学里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指导任务大都由理论教学的任课教师承担,当然有些院校的实验指导任务是由专门的实验教师来承担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效果与实验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修养有很大的关系。一位有过多次实际项目开发经历的实验指导教师与一位从没开发过实际项目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讲解出的内容是不会一样的。以ASP.Net实验课程教学为例,有过多次实际项目开发经历的实验指导教师在指导通过编程访问数据库这部分内容时会讲到sqlCom?鄄mand类对象三种方法的区别以及三种方法的最合适应用场合,会讲到使用SQL语句直接访问数据库与通过存储过程来访问数据库的不同之处;而从没开发过实际项目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就不会强调类似的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在知识面这方面,当然是实验指导教师的知识面越宽越好,以C++语言课为例,一个合格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最优算法的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去,虽然有专门的算法实验课,但是如果能在C++实验教学中加入算法的技巧,会使学生养成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考虑最优算法的良好习惯。学校应该重视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工作,应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与项目的开发工作,只有在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中才会遇到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才会有收获,才能与当前的前沿技术手段靠近或接轨,才能够以科研反哺教学。提升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与项目开发只是其中的一种。

(二)将项目驱动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以实际项目需要为导向,将项目驱动的思想渗透到每一节实验课中,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方向就是软件开发,大学四年的知识积累与储备就是为最终的软件开发做准备的,大部分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就是到企业做项目开发工作。

如何将项目驱动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权在实验指导教师手中。对于每门专业课的基础部分实验,也许可以不涉及实际项目,但有些实验如果能讲清楚该实验内容如何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应用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微软的SQL Server设置数据库中表的主键自增长列为例,如果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的话,可以只要求学生在创建数据表的过程中设置唯一的ID列为主键自增长列即可。如果老师有工程项目意识的话就可能把这样做的目的和好处以及如何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去具体使用都介绍清楚。将项目驱动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是提升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渗透多少,以及涉及的项目开发深度与广度也是值得研究的,真正上好一次实验课并不简单。还是以上面的SQL Server设置数据库中表的主键自增长列为例,如果扩展开,和学生们探讨一下只设置数据表的某列为主键而不设置该列为自增长字段,这样可以不可以呢?当然可以了,只要保证将来在插入记录的过程中该主键字段的值是唯一的就可以了。那么再扩展一点,如何通过编程来保证字段值唯一,以及这样做与设置该列为自增长列对比起来有何优缺点?这些都是将项目驱动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师的带动下用项目驱动的思想去完成实验学习收获会大不相同。

(三)开放计算机实验室

学生大学期间的校园生活活动场所主要在校园内部,除了在教室里的正常教学活动以外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其他丰富的课外学习活动场所。开放计算机实验室,拓展实验室的功能,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实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开放计算机实验室,会使学生自愿在计算机实验室完成作业,深入学习与探讨課上的教学内容,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与实践离不开计算机,虽然一些学生可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计算机,但是在寝室及教室使用电脑还是不如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电脑方便。计算机实验室的电脑软件齐全,软件版本就是实验教学要求的版本,而且软件的环境配置正确。开放计算机实验室这一举措如果实施得好,在促进学生学习与研究方面的功效不亚于图书馆。学习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提供计算机实验室场所,更不是将正常的实验教学改成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而是进行正常实验教学以外的补充,面向全体学生,为那些有精力去进行更深入学习与探讨的学生提供一个符合学习与研究的场所,为那些想要学习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当然这需要学校的付出以及部分教职工的额外辛勤劳动,如果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玩游戏,或者只是纯粹娱乐性质的上网,那就违背了开放计算机实验室的初衷,这不仅影响了想要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这一环境来学习和研究的好学生,也等于为自制力差的学生提供了让自己懈怠的便利条件。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编程的过程中遇到解不开的难题,遇到不能调试通过的编译过程,以及无从下手的解决问题的建模方法是常有的事,有了开放实验室这一有利条件,大家在一起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4]。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5]。“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3]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实验 体育教育专业 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44-03

1、引言

高校是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场所,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中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近几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单位增加,除了办学悠久的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开办也较普遍,体育类专业办学竞争越发激烈,培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毕业论文是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其中还谈到“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也提出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方法,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由此可见,本科最后阶段的毕业论文工作已成为考核学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2.1 选题困难且缺乏新意

国内学者黄汉升口]研究近年来国内体育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特点,发现存在题目过大、缺乏准备、随意性大、题目不知所云等问题。通过查阅近五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作为地方院校,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

首先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选什么样的题目。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极为薄弱,文化知识学习兴趣较差,对理论也不够重视,当毕业年碰到不得不面对的毕业论文工作,很多学生选题显得极为迷茫,不能选出适当的题目。通过访谈,笔者发现除个别学生能通过理论学习和自身爱好发现研究专题外,很多学生选题更多求助于教师,有些人盲目选题,如同完成普通作业任务,并不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个别人甚至在数据库上寻找体育学术论文题目直接挪用,没考虑自身研究能力和涉及的研究范围。此类选题如果及时被导师予以纠正,并给予合理选题指导,问题尚可解决,问题是个别指导教师学术能力有限或疏忽大意,如果开题通过,将导致学生后期无法完成论文,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最后不得不大改,勉强通过,敷衍了事。

其次论文选题严重重复,近五届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尽管强调不得重复,但由于学生选题方法和途径单一,导致选题重复严重。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上届学生调查本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下界学生就选择调查其他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还有学生拟定一个唐山市区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研究内容,尽管学生可能在实践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严格进行调查分析,但这样的题目无新意,而且学生的论述内容大同小异,结果是学生很难通过论文写作获得初步的科研方法和技巧,难以达到培养质量。另外学生选题集中在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领域,反复研究,思维不能发散,个别学生选择在体育产业和运动训练领域挖掘新题目,而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极少有人挖掘题目,导致学生很难有机会利用实验室完成论文。

最后是选题缺乏监控,一般学校都是学生进行选题,根据选题分配指导教师,但随着体育专业的扩招,每届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一些院校指导教师负担普遍超负荷,导致个别导师缺乏对学生选题的监控,直接结果就是题目过大或者选题偏离培养大纲,从而导致学生以后不得不使用一些不熟悉、偏冷的研究方法完成,常见的实验法等方法反而遇冷。

2.2 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

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

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3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 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

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 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

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

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

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