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

尝试教学论文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探究性学习、互成角、度二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创造能力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要求。《高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上提出“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

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希望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落实素质教育。

我校尚未实行《高中新课程标准》及其教材,但在教学中,引人探究思想来优化课堂教学。我们不仅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创造条件进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从中学会获取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方法,体验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同时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现以高一“力的合成”这堂课作一些尝试,谈谈笔者的作法和看法,和同行商榷。

高一“力的合成”传统的教法以及人教版教材的安排:由教师从演示实验总结出力的合成法则,再由学生做验证性实验。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我们将这堂课作了改动:突出合力和分力的“等效代替”关系用“等效代替”思想师生共同设计测定互成角度两个力合力的方法再由学生测定互成角度两力的合力师生讨论总结出力的合成法则。这样,用一节课就能完成这部分的主要教学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物理情景,为新课和探究实验铺垫

一堂优化的课,教师应该精心研究引人新课的教学,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学习。

好的引人新课教学应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为新课和探究实验做好铺垫,使教师能顺利和谐地开始教学。本课一开始按顺序向学生展示图l(a)、(b)、(c)三幅图(*图1(a)、(b)、(C)中五幅取自现行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2001年5月版),让学生叙述三幅图各自的含意。

在学生叙述过程中,教师插话点明图(a)中两个桶表示同一个桶,图(b)中两个木箱表示同一个木箱,图(C)中两个夯表示同一个夯块。此中隐含着作用效果相同的启示。

师:从物理学角度看,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幅图左侧都是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右侧是一个力作用在该物体上,二者的作用效果相等。

师:生活中、生产活动中,这种情况很多,学物理应重视这种情况。我们把它写下。

【板书l】如果一个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或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两个力(或几个力)。

教师指着板书l再读一遍,并说在初中我们也是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把……(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l之后写上:

【板书2】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那两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教师在板书l之上,边说边添上。

【板书3】合力与分力

2、突出合力和分力关系的实质----等效代替

师:大家一起找一找,在合力和分力的定义中,关键词是哪几个?

生: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相互代替。

教师在板书1和2之下的正中写上:

【板书4】等效代替

师:在物理学中,只有等效才能代替(在板书4的等效和代替之间,添上);要代替必须等效(在上述之下添上,使板书4成为等效代替)。

师: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二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板书5】力的合成

3、以“等效代替”思想为指导,师生共同设计探究实验

师:在初中,我们曾用实验讨论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并得到相应的结论。

今天我们要用实验来讨论互成角度二力的合成规律。具体方法:先从实验求出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力,然后从实验结果再来讨论互成角度两个分力和它们合力有什么关系,从中找到它们的规律。

师:已知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如何找它们的合力呢?请同学和我一起想办法来设计一个求合力的实验。(让同学讨论几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用两组“三根橡皮筋串联”之后再并联作为受力物体,再用两根细绳和两个5N的弹簧测力计仿照人教版(2003年6月)高一物理教材“学生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方法。但教师不能把实验方法告诉学生,关键是由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得出实验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师:合力和分力关系的实质是“等效代替”,如何利用“等效代替”的关系来求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力呢?

(教师在黑板上,用两个5N弹簧测力计通过两细绳,并让两细绳成较大角度拉并联橡皮筋)

师:橡皮筋受互成角度两个力的作用而伸长。这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点上,这样的力就叫做共点力。如何知道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生:两个力的大小由两个测力计读出来。两个力的方向沿两细绳的方向,画出细绳的方向就是两力的方向。

师:(保持两力拉橡皮筋的位置不变)找合力必须保证合力的作用效果和两分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因此,我们非常关心这两个互成角度力的作用效果如何。

在实验中,如何知道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呢?

生:在橡皮筋伸长的端点做个记号。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

师:如何根据“等效代替”来找合力呢?

(教师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筋,故意让橡皮筋的端点一次在所做“记号”的上方,另一次在“记号”的下方)

师:这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分力作用效果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如何才能保证两次的作用效果相同?

生:把橡皮筋的端点拉到刚才所做“记号”处。

(教师在黑板用弹簧测力计演示,并保持测力计不动)

师:现在作用效果相同了。如何知道这个力,也就是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生:由弹簧测力计读出力的大小,画出细绳的方向就是这个力的方向。

师:这样我们就求出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力了。

今天我们不仅要求出合力,而且要找到两个分力和合力有什么关系,即它们之间的规律。

怎样找这个规律呢?我们规定:从同一个作用点出发,按同一个标度画出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从图上找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注意,今天是研究互成角度两个力和合力的关系,所以实验时,两个力之间的角度应该大些,效果才明显,最好角度大于90°,学生实验过程从略。

4、重视“交流-评估-总结”过程

师:合力求出来了,力的图示也画好了。我们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合力好像是两个分力的角平分线。

师:你只说合力和分力方向的关系,这种关系正确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生:为什么两个分力之和不等于合力呢?

师:互成角度两力的大小之和不等于它们的合力的大小!互成角度两个分力和合力有什么关系?

生:……

师:同学们可以把合力的端点跟两个分力的端点用虚线连接起来,看看我们所作的力的图示像什么图形?

生:像棱形。

生:像正方形。

生:像平行四边形。

生:是普通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包含正方形和棱形。从你们实验的图示看,同意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同学,请举手。(大约有1/3的同学举手)

师:我们暂时认定互成角度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做一次实验看看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学生再次实验过程略。

师:再次实验,看看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图示像什么图形。

众生:像平行四边形。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互成角度两个力和它们合力的关系。

【板书6】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果用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作为邻边画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邻边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这种方法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后面的教学过程从略。

5、几点说明

(1)在合力与分力的定义中,我们自己加了“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两个力”这几个字。这是为了突出合力和分力的“等效代替”关系,我们也是以“等效代替”关系为基础,师生共同设计测定合力的实验。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代替”关系。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尝试教学;语文教学;阅读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24-01

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除了要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尝试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一个新的创新,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灵活运用。教师需要先明确尝试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将尝试教学结合到课堂教学中。

一、尝试教学的含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是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去做练习。尝试教学打破了原有教学的死板性和被动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先让学生做一定的尝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由教师去引导学生学习,互相讨论,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它的主要目标就是达到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形式就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尝试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之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程和相互交流讨论,依靠自己的思考去初步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结果和练习中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尝试教学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尝试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的教学改革下,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外,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主张学生在阅读时获得自己的主观思考,培养学生阅读的创造性思维。在尝试教学中,其淡化了教师对文章复杂的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阅读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结果。尝试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不是重复课本上的教学步骤而是让学生自主地用自己的方法去思考,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动性的地位。尝试教学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这样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所阅读的文章的思想底蕴。

三、尝试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利用尝试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在尝试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课模式,让师生之间可以互动,形成一种轻松的、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去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去了解作者陶渊明的实例,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标注解释自行去理解文章的大意,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用轻松、疑问的语气去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好奇去思考。在学生思考之后进行教学,既能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2.尝试准备,进行有目标的引导。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要对作者生平经历充分地了解、掌握。教师要通读文章,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去确定教学方法,准备好尝试题目。教师也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让学生对作者进行简单的了解,能够通读全文,让学生自己去查询一些陌生词语,如“阡陌”、“郡下”等发音,让学生在预习时发现自己的疑难之处,有利于教师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3.提出问题,讨论解决。在学生已经进行过预习的前提下,教师提出与课程相关的尝试性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尝试教学中的课堂活动都是以尝试题目为中心,让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课文《云南的歌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教师在预习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搜集一些民歌民谣,按照书上作者所描写的方式去整理分类,在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让学生去模仿,去演唱这些民歌民谣,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作者所描述的文化进行体会。经过了这样的思考和经历,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可以知道自己哪里有优势,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学生之间的交流比教师传授更容易被接受,也能增进彼此的友谊。

四、结语

尝试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同的挑战,尝试教学强调在学习中学生应该是主动学习,而不是教师去一味地灌输教学内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尝试性教学时,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尝试教学的作用,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仕彬.谈“沉思教学”与“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2009,(1).

[2]赵继洲.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才智,2008,(12).

[3]张显友.浅谈尝试教学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6).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议论文 教学

初中议论文是学生刚接触的一种文体,同时又是中考的重要考点。由于议论文内容比较枯燥、语言抽象,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感到比较困难。特别是初次接触议论文的,往往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工夫下了,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当下议论文教与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初中议论文教学的尝试

1.提早加入一些文质兼美的议论文。“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只有先丰富自己,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营养,所以教师必须广泛地阅读,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文章,时代感要强,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觉得离自己的生活是很近的。”对此我深有同感。我们可以在七年级下学期或更早一些时候提早引入议论文知识,可以把原来教材中出现的那些典范性的文章拿来使用,如:《纪念白求恩》、《谈语言》、《最苦与最乐》等。同时,历年中考题中的比较典型的试题,我们也可以拿来,作为辅助,提早介入。不一定是做练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或分析。我一般在九年级议论文单元之前,会有针对性地找几篇课外的、简短的、具有典范性的议论文来讲解议论文的有关常识,这样之后,学生再接触课本中的文章,就不会有畏难情绪了。

2.提高学生对议论文整体的把握能力。“必须教会学生不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静下心来读懂文本,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也是提高解题技能的根本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了这一点。例如,教《纪念白求恩》一文,作者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升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为三个方面,即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而提出并列的三个分论点:(1)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2)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3)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三个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中心论点: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3.营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对文学作品和其他文体而言,议论文显得比较枯燥,学生就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课堂教学应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为了激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文与社会,重视知识的拓展与积累。解读文本教师要把教材当学材,以导为主,引导学生感悟,教会学生学习,指点学生阅读思考的方法,把握相关的规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学习《最苦与最乐》,应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而教学《懒惰的智慧》时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二、对议论文教学的思考

1.了解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现状。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课上也对课文花费了很大的气力来分析,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看不懂,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准文章的中心论点。在做议论文的练习时,同样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思辨性比较强的文章,有的学生不知所云。作文方面就更是差强人意。虽然在考场作文中很多省市在体裁上没有设置障碍,但真正写议论文的学生不是很多。写出高水平议论文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有些上了高中的学生,回到母校,诉说上高中的感想时,很多人写议论文没有深度的思想,议论起来,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缺乏清晰的结构,语言空泛,索然无味。

2.注重讲述的生活化。例如,在讲《最苦与最乐》时,可以设计生活化的导语: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有好吃的最乐;现在,假期呆在家最苦,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在你们的生活中,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3.联系学生的实际,增加议论文写作练习。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比如说:中学生该不该在校内带手机?你对上网有什么看法。如何看待勤奋和天资的问题等等,不一而足。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一定在一开始时就必须写出来,可以先激起他们“说”的欲望。有话可说,才可能有话可写。

三、结语

总之,议论文起步阶段的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联系教学实情,讲求实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语文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好议论文。

参考文献

[1]孙丽萍 初中议论文教学的困惑与尝试[J].金色年华,2013,(01)。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复习是同遗忘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不经全面复习,就很难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在解决问题时就不能把对象放入一定的联系及关系中去考察,也不可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期间,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我们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先由学生个人复习归纳,小组讨论,共同总结,然后老师帮助补补“漏子”,理理“辫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先上口,后归纳,抓核心,辨差异,找规律,编口诀,举一反三,巧滚雪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So did she和So she did这两个句型的用法。 

我在大屏幕上打出So did she, So she did,给学生留足时间自己复习。然后打出下面两组句子让他们比较、讨论,说出为什么。 

I. A: I enjoyed the book.(我喜欢这本书。) 

B: So did I.(我也喜欢真本书。) 

II. A: Father, you promised.(父亲,你答应了的。) 

B: Well, so I did.(我是答应过了。) 

学生举手,争着发言:前景句若是肯定句,此种情况也适合另外的人或物时,用So+助动词(be, have, do, can, will….)+主语;前景句是肯定句,而后一句的句义对前一句的重复,用以强调时,用So+主语+助动词(be, have, do, can, will….)。第I组句子中的两个“I”是不同的两个人,故用倒装句语序;第II句子中的you和I是同一个人,故用陈述句语序。 

我先表扬他们,接着又用英语问道:什么时候用neither/nor+倒装句语序呢?学生回答以后,我在大屏幕上打出练习如下,让学生分组讨论。 

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Mr Cheng is a teacher and work hard, _________his wife. 

A. so is;B. so does;C. so it is with;D. it is the same with 

2、A: Tom is a student but he does not study hard. 

B: ______Mary. 

A. Neither is;B. so it is with;C. So does;D. it is the same with 

3、A: Jack isn’t a student and doesn’t study. 

B: ______Mike. 

A. It is the same with;B. Nor does;C. So it is with;D. Neither is 

4、A: Men can’t live without air and water. 

B: _____animals. 

A. So it is with;B. It is the same with;C. Neither can;D. Nor can 

学生讨论非常热烈,争论得很厉害。有的查词典有的查语法书,各找各的根据。最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我不发表意见。待学生讲完之后,我进行总结: 

1、CD;2、BD;3、AC;4、ABCD。因为It is the same with…和So it is with….意思是“……也是一样”,所以前景句所涉及的任何内容(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不管是表示状态的,还是动作的。)只要适合另外的人或物,都可以用这两个句型。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咱们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个苹果。” 

我们经常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口诀和顺口溜等巧学妙记。例如 

(1)以f结尾的名词变复数,特殊情况有几个? 

一个农奴(serf)从海湾(gulf)来到房顶(roof)上, 

有了证据(proof), 

增加了信仰(belief), 

加上-s成对成双。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之一就是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就目前各校各班的学生状况看,就学习成绩而言,参差不齐,且差异较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全体,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开发,都能获得较大的收益,这就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低起点、多层次”教学法,给出了一种尝试。

关键词:低起点、多层次、面向全体。

一、问题的提出:

据大连市现行的初升高招生政策,即使是重点高中,每届学生的入学成绩也是参差不齐,且成绩差异较大。即对高一新生而言,原有基础不等,又由于初升高试题重考察学生能力不够,使得有些靠初中用功学习而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因高中学习理性要求较初中强或因学习方法不当而不适应,又要产生一些入学成绩较高不适应高中学习的成绩差生,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那么,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体现这一点呢?对此,我做了“低起点、多层次”教学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低起点、多层次”及其做法

所谓“低起点”,就是在分析教学内容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适当放低教学过程的起点,使全班学生从教学过程开始,都能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所谓“多层次”,就是在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个由低到高的梯度较小而又层次分明的问题,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一步一个台阶上到本节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又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能上到尽可能高的层次,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低起点、多层次”教学思想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多教学层次,尽可能提高课堂效益。这种做法,尤其适用于专题教学和拓宽引用方面的教学。

具体做法是:

(一)分析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有哪些,了解差生对这些旧知识掌握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起点,一般说来,这个起点要比传统教学过程起点低,使成绩差生都能接受。上课时,从这个适当放低了的起点出发,把全班学生都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剖析教学内容及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层次和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阶段结构,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安排教学层次,包括教师讲课的层次和学生活动的层次。

(三)根据教学层次安排,设计或选配相应的启发性问题、例题和练习题,使之形成梯度较小,层次分明的台阶,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沿着这些台阶逐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

(四)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和较高层次的问题,在备课时要准备补充性问题,以便使学生“启而不发”时,再上一个台阶,让学生能借助这个台阶攀上教学的较高层次。

(五)上课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认识过程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某些不完全符合实际的教学层次,同时注意掌握各教学层次的节奏使其与大多数学生相适应。

(六)每节课都要安排有尽可能高的层次问题,作为机动内容,供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研究,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就留给学生课外研究。

三、“低起点、多层次”课例:

课题: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教学目的:

l、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函数单调性定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函数单调区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复合函数及其单调性。

起点:己掌握的函数图象的作法及函数单调性定义。

教学过程:

l、复习:

(l)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其主要作用: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f(x)在区间D上的单调性的步骤;

(2)判断函数f(x)在区间D上的单调性已知道的方法(①定义;②图象:)门)单调区间与函数定义域的关系;

(4)单调函数的图象特征。

2、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学习,上要解决了用单调性的定义证明某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单调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这节来学习函数单调性的另一类问题——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例题:

(l) 作出函数f(x)-X-X’(X∈R)的图象,并根据图象指出它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分析:根据学生掌握的作函数图象的能力,略加引导学生便会作出图象,从而即可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说明:利用函数图象可求函数单调区间。

(2) 己知函数y=f(x)

①求它的定义域;②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探索它的单调区间。

分析:利于②根据题目要求,则不难知道如何入手。

说明:

l. 求单调区间应注意的问题(要考虑定义域;单增(或减)区间不只一个时的写法);

2. 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3) 己加f(x)、g(x)在R上是增函数,求证 f[g(x)]在R上也是增函数,又问f(x)与g(x)在R上一增一减时,结论如何。

分析:①先通过具体例了说明f[g(x)]的意义,并给出复合函数一说;②根据学生实际完成这个证明是可行的;③启发引导学生概括出得到的结论。

l

(4)利用 门)得到的结论求函数y一二厂丁 的单调区间。

分析:①把所给函数视为哪两个函数的复合,为什么?

(l“y一 7;2”u—x‘干 1,会求它们的单调厂问)

②求函数单调区问是求讼的变化范作I?如何山X的4刨饲求得X的范m。说明:利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单调冈。

3、小结:

(1)以上介绍了求函数单调厂问的_斥十基本方法(图象、定义、复合函数),对于只体题目,要注意题目要求(要求证明的最好用定义)没要求的要从方便考虑。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应注意的问题。

4、练习:分层次给出,考虑篇幅,略。

5、作业:分必作题和选作题,略。

四、收获与体会

通过开展“低起点、多层次”教学实践,已取得较好效果。首先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成绩差生学习成功,使差生建立了自信心、自尊心、胜任感、成功欲和学习兴趣,从而为提高整体水平扫清了障碍;其次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再次是使本人摸索到了备课和上课的规律,能分层次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和学密切配合,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体会是:

l、与传统教学相比较,“低起点、多层次”教学有以下好处:①由于起点低,学生学有所得,逐渐对本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为实现成绩差生学习上的转化创造了条件;②由于增多了教学层次,减缓了坡度,从而减少了差生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③由于教学层次分明,一步一个台阶,便于启发学生思考,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④由于实行多层次安排教学,避免了简单重复,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益;⑤由于教学层次的科学安排,随着教学活动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能力相应地得到提高;③由于每节都安排了尽可能高的层次问题,优生也受益匪浅;③实行“低起点、多层次”教学,促进了教师专研教材、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掌握备课和上课的规律,对培养和提高教师有促进作用;③实行“低起点、多层次”教学,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寓于教学的层次安排之中,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2、“低起点、多层次”教学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贯彻启发式原则,实施素质教育等教学思想的具体化,解决课堂教学中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与学更加紧密地协调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很好地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l、《精心设计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年l~2期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基本功

3、李兴怀《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学,1996年6期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低起点、多层次、面向全体。

一、问题的提出:

据大连市现行的初升高招生政策,即使是重点高中,每届学生的入学成绩也是参差不齐,且成绩差异较大。即对高一新生而言,原有基础不等,又由于初升高试题重考察学生能力不够,使得有些靠初中用功学习而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因高中学习理性要求较初中强或因学习方法不当而不适应,又要产生一些入学成绩较高不适应高中学习的成绩差生,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那么,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体现这一点呢?对此,我做了“低起点、多层次”教学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低起点、多层次”及其做法

所谓“低起点”,就是在分析教学内容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适当放低教学过程的起点,使全班学生从教学过程开始,都能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所谓“多层次”,就是在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个由低到高的梯度较小而又层次分明的问题,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一步一个台阶上到本节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又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能上到尽可能高的层次,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低起点、多层次”教学思想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多教学层次,尽可能提高课堂效益。这种做法,尤其适用于专题教学和拓宽引用方面的教学。

具体做法是:

(一)分析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有哪些,了解差生对这些旧知识掌握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起点,一般说来,这个起点要比传统教学过程起点低,使成绩差生都能接受。上课时,从这个适当放低了的起点出发,把全班学生都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剖析教学内容及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层次和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阶段结构,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安排教学层次,包括教师讲课的层次和学生活动的层次。

(三)根据教学层次安排,设计或选配相应的启发性问题、例题和练习题,使之形成梯度较小,层次分明的台阶,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沿着这些台阶逐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

(四)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和较高层次的问题,在备课时要准备补充性问题,以便使学生“启而不发”时,再上一个台阶,让学生能借助这个台阶攀上教学的较高层次。

(五)上课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认识过程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某些不完全符合实际的教学层次,同时注意掌握各教学层次的节奏使其与大多数学生相适应。

(六)每节课都要安排有尽可能高的层次问题,作为机动内容,供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研究,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就留给学生课外研究。

三、“低起点、多层次”课例:

课题: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教学目的:

l、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函数单调性定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函数单调区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复合函数及其单调性。

起点:己掌握的函数图象的作法及函数单调性定义。

教学过程:

l、复习:

(l)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其主要作用: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f(x)在区间D上的单调性的步骤;

(2)判断函数f(x)在区间D上的单调性已知道的方法(①定义;②图象:)门)单调区间与函数定义域的关系;

(4)单调函数的图象特征。

2、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学习,上要解决了用单调性的定义证明某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单调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这节来学习函数单调性的另一类问题——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例题:

(l) 作出函数f(x)-X-X’(X∈R)的图象,并根据图象指出它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分析:根据学生掌握的作函数图象的能力,略加引导学生便会作出图象,从而即可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说明:利用函数图象可求函数单调区间。

(2) 己知函数y=f(x)

①求它的定义域;②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探索它的单调区间。

分析:利于②根据题目要求,则不难知道如何入手。

说明:

l. 求单调区间应注意的问题(要考虑定义域;单增(或减)区间不只一个时的写法);

2. 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3) 己加f(x)、g(x)在R上是增函数,求证 f[g(x)]在R上也是增函数,又问f(x)与g(x)在R上一增一减时,结论如何。

分析:①先通过具体例了说明f[g(x)]的意义,并给出复合函数一说;②根据学生实际完成这个证明是可行的;③启发引导学生概括出得到的结论。

l

(4)利用 门)得到的结论求函数y一二厂丁 的单调区间。

分析:①把所给函数视为哪两个函数的复合,为什么?

(l“y一 7;2”u—x‘干 1,会求它们的单调厂问)

②求函数单调区问是求讼的变化范作I?如何山X的4刨饲求得X的范m。说明:利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单调冈。

3、小结:

(1)以上介绍了求函数单调厂问的_斥十基本方法(图象、定义、复合函数),对于只体题目,要注意题目要求(要求证明的最好用定义)没要求的要从方便考虑。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应注意的问题。

4、练习:分层次给出,考虑篇幅,略。

5、作业:分必作题和选作题,略。

四、收获与体会

通过开展“低起点、多层次”教学实践,已取得较好效果。首先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成绩差生学习成功,使差生建立了自信心、自尊心、胜任感、成功欲和学习兴趣,从而为提高整体水平扫清了障碍;其次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再次是使本人摸索到了备课和上课的规律,能分层次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和学密切配合,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体会是:

l、与传统教学相比较,“低起点、多层次”教学有以下好处:①由于起点低,学生学有所得,逐渐对本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为实现成绩差生学习上的转化创造了条件;②由于增多了教学层次,减缓了坡度,从而减少了差生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③由于教学层次分明,一步一个台阶,便于启发学生思考,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④由于实行多层次安排教学,避免了简单重复,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益;⑤由于教学层次的科学安排,随着教学活动由低到高的发

展,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能力相应地得到提高;③由于每节都安排了尽可能高的层次问题,优生也受益匪浅;③实行“低起点、多层次”教学,促进了教师专研教材、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掌握备课和上课的规律,对培养和提高教师有促进作用;③实行“低起点、多层次”教学,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寓于教学的层次安排之中,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方面有一定的作用。2、“低起点、多层次”教学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贯彻启发式原则,实施素质教育等教学思想的具体化,解决课堂教学中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与学更加紧密地协调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很好地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l、《精心设计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年l~2期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基本功

3、李兴怀《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学,1996年6期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从具体情况看,确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错,而且具备一定的潜力和可塑性。但也有不少学生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打好,又加上高中课程比较艰深,他们几乎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或信心。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听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很差,远远不能适应老师的英语授课,难以在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上同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配合同步提高,从而给老师的授课带来很大困难。如果不进行根本性的教学改革,对过去造成的学习缺陷进行弥补,很难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鉴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我们经过反复酝酿、论证,从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在高一的六个班中进行了分次、分目标教学改革实验。 

一、教改实验范围及层次划分 

高一选出六个班为实验班,其它为对比班。根据期中考试和平时测试成绩取每班的前20名组成A级班;中20名组成B级班;后20名组成C级班。其中A级班分为A1和A2班;B级班分为B1和B2班;C级班分为C1和C2班。为了保证教改的顺利进行和可信度,严格按照名次分班上课。 

二、各个层次的分期目标及要求 

A级班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的情况,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在学好现行新教材的基础上,把每周的课程分为听说、精读、泛读、写作四种类型,其比例分为1:2:2:1。努力做到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扩大阅读量,并根据其英语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补充不同难度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练习材料,争取提前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级目标,为使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B级班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按部就班地学习好现行新教材,并努力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侧重培养其阅读能力,顺利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针对那些综合成绩较好但英语相对薄弱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狠抓双基的落实,使学生的成绩稳中有升,争取使部分学生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利于将来在高考中整体水平不会受到影响。 

C级班降低起点,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外语的气氛。 

三、授课、辅导、测试与评估 

分班以后,实验班上英语课按照A、B、C三个等级分开同时上课。上课时,每班的学生要固定好座次,并分别选出课代表,以负责本班的上课及学习。平时自习课辅导,学生要回原班。老师每个星期至少有一次情况汇总和集体备课,做到对A、B、C三级的教材和进度比较熟悉,以便于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平时测试可根据各级进度、难度进行命题,不必统一。但是期末统考要统一试题,以便对学生有一个阶段性的了解,对老师的教学也可以做出评估。对老师和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的评估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A、B、C各级情况的进展幅度,二是原班总体状况同对比班进行对比。 

四、分班、分工但不分家 

实验班的三位任课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集体优化。学生在原班级内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学生也将随时根据其统考成绩的高低被调整(晋升或降低)到相应的班级上课(并非一贯制)。此举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有压力,去竞争,从而提高了教改的效果。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思想观念更新了,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和动力。怎样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呢?我们具体做法有:(1)讲大势,明方向。在世纪之交的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我国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指出:“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年年初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高三学生要成为国家的建设者,要成为振兴中华的优秀人才,就必须明确当今世界发展的这个大趋势,从现在起树立创新的紧迫意识。(2)讲改革,明目标。从我国高考改革看,为了贯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教改精神,近两年来政治考试说明中都强调政治科高考以思想政治课的有关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意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变过去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把选拔考试焦点转向考查学生能不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创新精神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根本任务,要打好高考这一仗,就必须明确高考改革的目标,树立创新意识,适应高考要求。从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看,用人制度也在大改革,未来社会所需人才是学以致用会动手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如果我们现在不具有创新意识,在未来社会竞争中难以立足,更谈不上发展。因此,要跟上时展步伐,我们就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自我加压,学会创新 。

二、鼓励学生比老师做得更好

创新精神依赖于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在教学中注意贯彻独立性、民主性、主体性精神。在整个高三教学活动中,我们始终鼓励学生能够用自已的大脑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比教师做得更好。具体做法有:(1)鼓励学生用传纸条的方法向老师大胆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寻根问底,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教师或教材的观点。我们要求学生当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疑问时,马上记下来,用传递纸条的方法和老师共同探讨,老师收到纸条马上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处理,如是带普遍性的问题,就在全班讨论,如是个别性的问题就与学生个别交流讨论。一年来我们收到学生的纸条六十多张,在师生共同探讨中,教师总是坚持鼓励、宽容的原则,平等、友好、虚心的倾听,当学生有好的合理的见解时,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夸奖他比老师想得更好。使学生感觉到有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真理的奥秘,其乐无穷,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开阔思路,明辨是非,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与教材、高考有关的课外时政资料。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后用专门的本子,采用摘抄、剪辑、下载网上信息等方式,收集与高考有关的时政资料,并定期将收集本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交流,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如有一位同学在《中国剪报》上收集到《两岸关系十问》文章,在交流中,同学们发现这一信息非常有价值,不仅与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联系密切,而且与当前热点驳李登辉的“两国论”联系密切,全班同学马上复印人手一份地阅读,其中第六问“怎样理解对台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答好今年高考试卷第35题很有帮助。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提高了处理信息、归纳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了比过去教师收集资料学生背资料的做法难以收到的良好效果。不少同学的时政资料收集本借给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还组织了评比活动,对时政资料收集多且有价值的同学,任课教师自己掏钱买奖品,鼓励同学做得更好。(3) 鼓励学生自出高考模拟试题。在寒假期间,我们没有布置成套成套的练习题,而是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布置了一项寒假作业:认真学习高考说明,重点体会“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和样题,认真研读98年、99年高考题及参考答案,并试着按高考要求命一套高考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开学以后,不少同学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有一些同学的命题质量还比较高。通过这样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中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4)鼓励学生修正答案。试卷讲评在高三备考工作中是重要一环,在过去我们常用的讲评方法就是将错的地方提出,同时指出错的原因,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在今年的备考工作中,我们尝试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修正答案。每次练习做完后,我们发给学生一份参考答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对比,自己认为做得不好的方面参考“参考答案”补充修改,自己认为比老师答得还好的地方就用红线划下保留,这样完成一个完整的答案,然后交老师批阅。通过对比学生能不断发现自己答案的不足,同时也不断发现“参考答案”的不足,他们敢于不断地在对比中修正,在修正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我,甚至超越老师。

三、在练习命题中尽量设置能培养创新精神的考查题

1、高三备考练习命题的设置中,我们注意设置材料新颖,时代感强的题目,题目设置不拘泥于教材,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我们以2000年4月5日《东莞日报》头版头条的一则新闻设置一道练习题: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报道说:改革开放之初靠简单的“三来一补”起步的东莞市,经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如今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基地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的转变。东莞成为出口额仅次于深圳、上海的城市。

材料二:在谈到这一根本性变化时,东莞市委 书记李近维说,这种转变对我们东莞的发展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改革之初,我

们引进的都是制衣、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没有给国家创造

多少外汇,而现在引进的都是电子,都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的企业,

连续三年,东莞每年都能为国家提供26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问:⑴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说明上述材料给我们启示了什么?

⑵从哲学常识的角度说明上述材料给我们启示了什么?

设置这样的练习题,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灵活性,能够养成学生全面、辩证、历史、发展地看事物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同时,选题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空间,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2、在命题设置中我们还注意设置能活学活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题。如:

材料一:某居民99年1月1日在银行存款5万元,一年定期,年利率3.7%,99年8月1日又存款5万元,一年定期,年利率2.25%。

材料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的决定》。根据决定我国从99年11月1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率是20%(应纳税额=利息金额×税额)。

材料三:根据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个人储蓄存款在99年10月31日前孳生的利息不征税;在99年11月1日后孳生的利息,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

请根据三个材料所提供的数据,回答:⑴两笔存款到期后分别应缴纳税额多少?⑵两笔存款到期后分别应得利息多少?⑶如果你是该居民,还会继续存款吗?为什么?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庄严使命,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选择。高三政治备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思想观念更新了,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和动力。怎样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呢?我们具体做法有:(1)讲大势,明方向。在世纪之交的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我国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江泽民指出:“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年年初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高三学生要成为国家的建设者,要成为振兴中华的优秀人才,就必须明确当今世界发展的这个大趋势,从现在起树立创新的紧迫意识。(2)讲改革,明目标。从我国高考改革看,为了贯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教改精神,近两年来政治考试说明中都强调政治科高考以思想政治课的有关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意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变过去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把选拔考试焦点转向考查学生能不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创新精神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根本任务,要打好高考这一仗,就必须明确高考改革的目标,树立创新意识,适应高考要求。从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看,用人制度也在大改革,未来社会所需人才是学以致用会动手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如果我们现在不具有创新意识,在未来社会竞争中难以立足,更谈不上发展。因此,要跟上时展步伐,我们就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自我加压,学会创新 。

二、鼓励学生比老师做得更好

创新精神依赖于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在教学中注意贯彻独立性、民主性、主体性精神。在整个高三教学活动中,我们始终鼓励学生能够用自已的大脑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比教师做得更好。具体做法有:(1)鼓励学生用传纸条的方法向老师大胆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寻根问底,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教师或教材的观点。我们要求学生当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疑问时,马上记下来,用传递纸条的方法和老师共同探讨,老师收到纸条马上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处理,如是带普遍性的问题,就在全班讨论,如是个别性的问题就与学生个别交流讨论。一年来我们收到学生的纸条六十多张,在师生共同探讨中,教师总是坚持鼓励、宽容的原则,平等、友好、虚心的倾听,当学生有好的合理的见解时,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夸奖他比老师想得更好。使学生感觉到有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真理的奥秘,其乐无穷,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开阔思路,明辨是非,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与教材、高考有关的课外时政资料。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后用专门的本子,采用摘抄、剪辑、下载网上信息等方式,收集与高考有关的时政资料,并定期将收集本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交流,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如有一位同学在《中国剪报》上收集到《两岸关系十问》文章,在交流中,同学们发现这一信息非常有价值,不仅与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联系密切,而且与当前热点驳李登辉的“两国论”联系密切,全班同学马上复印人手一份地阅读,其中第六问“怎样理解对台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答好今年高考试卷第35题很有帮助。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提高了处理信息、归纳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了比过去教师收集资料学生背资料的做法难以收到的良好效果。不少同学的时政资料收集本借给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还组织了评比活动,对时政资料收集多且有价值的同学,任课教师自己掏钱买奖品,鼓励同学做得更好。(3) 鼓励学生自出高考模拟试题。在寒假期间,我们没有布置成套成套的练习题,而是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布置了一项寒假作业:认真学习高考说明,重点体会“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和样题,认真研读98年、99年高考题及参考答案,并试着按高考要求命一套高考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开学以后,不少同学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有一些同学的命题质量还比较高。通过这样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中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4)鼓励学生修正答案。试卷讲评在高三备考工作中是重要一环,在过去我们常用的讲评方法就是将错的地方提出,同时指出错的原因,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在今年的备考工作中,我们尝试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修正答案。每次练习做完后,我们发给学生一份参考答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对比,自己认为做得不好的方面参考“参考答案”补充修改,自己认为比老师答得还好的地方就用红线划下保留,这样完成一个完整的答案,然后交老师批阅。通过对比学生能不断发现自己答案的不足,同时也不断发现“参考答案”的不足,他们敢于不断地在对比中修正,在修正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我,甚至超越老师。

三、在练习命题中尽量设置能培养创新精神的考查题

1、高三备考练习命题的设置中,我们注意设置材料新颖,时代感强的题目,题目设置不拘泥于教材,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我们以2000年4月5日《东莞日报》头版头条的一则新闻设置一道练习题: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报道说:改革开放之初靠简单的“三来一补”起步的东莞市,经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如今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基地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的转变。东莞成为出口额仅次于深圳、上海的城市。

材料二:在谈到这一根本性变化时,东莞市委书记李近维说,这种转变对我们东莞的发展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改革之初,我

们引进的都是制衣、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没有给国家创造

多少外汇,而现在引进的都是电子,都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的企业,

连续三年,东莞每年都能为国家提供26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问:⑴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说明上述材料给我们启示了什么?

⑵从哲学常识的角度说明上述材料给我们启示了什么?

设置这样的练习题,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灵活性,能够养成学生全面、辩证、历史、发展地看事物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同时,选题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空间,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2、在命题设置中我们还注意设置能活学活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题。如:

材料一:某居民99年1月1日在银行存款5万元,一年定期,年利率3.7%,99年8月1日又存款5万元,一年定期,年利率2.25%。

材料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的决定》。根据决定我国从99年11月1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率是20%(应纳税额=利息金额×税额)。

材料三:根据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个人储蓄存款在99年10月31日前孳生的利息不征税;在99年11月1日后孳生的利息,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

请根据三个材料所提供的数据,回答:⑴两笔存款到期后分别应缴纳税额多少?⑵两笔存款到期后分别应得利息多少?⑶如果你是该居民,还会继续存款吗?为什么?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基于上述的认识与实践,要在中学化学课教学全过程中贯穿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必须努力改革教学活动,不断创新立异、务实考证、演变求活、寓教于乐。

一、抓住特点,创新立异,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教学内容要新,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重抓住教材结构与教学程序的新动态、新特点,不断创新。对同一教学内容,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讲解、分析、练习,效果往往大不一样。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常教常新,同中求异,教中务实,练中求新,就能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情绪倍增。比如讲授“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时,教师一般只是给出反应条件让学生根据公式求得物质的量浓度,但从另外一种角度设置问题考究时,要提出已知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应知哪些条件才能求出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这样的提问构成悬念,常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欲罢而不能”的状态,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教学形式要新。必须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改变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启发式”、“导学式”方法和手段,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课堂讲解量、练习量、媒体使用量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量、教学的深难力度。还要借助直观教具示范,着力营造一个化学气氛,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加深领悟。例如,“硫酸的性质”一课,教师结合教材补充了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形成“黑面包”的演示实验,学生目睹了生动的实验后,求知欲十分活跃,不但能回答蔗糖变黑的原理,而且还能观察“膨胀”、“冒烟”等自然现象,为后边学好浓硫酸与碳的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围绕中心,力求务实,深化教学实践的改革

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备课是教好课的基础,教师要遵循教学大纲、教学原则和教学基本规律,钻研教材、阅读资料,挖掘教材的联系性、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既备学生又要注重学法的探索与指导,防止出现备而不教或教而不备的脱节倾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等都是由实验确定的,为此教师的每一步必须务实、规范。如“制取氯气”的实验,教师对气密性检验、加热方法、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操作,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定向观察现象,提醒学生思考问题,增强演示效果。又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现象繁杂、变化异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消化、巩固。钠块为何浮在水面而不沉底?反应过程中钠是怎样变化的?其原因何在?把钠块投入CuSO4溶液后,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进一步认识钠金属的密度、熔点与强还原性等化学性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精讲多练,贵在求活,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巴班斯基说:“每种教学方法就基本要素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有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有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另一种目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要有选择性,深入浅出,常变求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赢得学生对自己的信赖,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注意在“少而精”的原则下尽量做到给学生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系统、导以规律。对重难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举例、类比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记忆重点,进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OH-取代了Br。

CH3CH2CH2—Br+OH-(或NaOH)CH3CH2CH2—OH+Br-(或NaBr)

类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溴乙烷跟NaHS反应;

(B)由碘甲烷、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合成甲乙醚(CH3—O—C2H5)。

由于教师抓住了题中给的信息,取代反应的本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取代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同理运用类比方法找出HS-,C2H5O-与OH-的相似点即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化学第一章学习不久,我就让学生回家做家庭实验“神奇的鸡蛋”,然后课上请学生口述实验现象,很成功,特别是和白醋反应后的脱壳鸡蛋透明可见蛋黄,富有弹性如乒乓球.课外家庭小实验的确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年,每年我都会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参与的学生逐年增多,小组的活动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有些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小实验室,可以去化学仪器、药品专卖店或淘宝网店补充实验需要的物品,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他们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矿泉水瓶代替化学实验中的好多仪器,如,水槽、试管、烧杯、集气瓶、漏斗等,把大的矿泉水瓶从下半部剪开即是水槽,把小的矿泉水瓶剪开,下半部分即可作烧杯,上半部分可作漏斗,想往矿泉水瓶上安一个支管,利用塑料的热塑性,把一根玻璃管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往矿泉水瓶上一插即可,非常方便.我还创造条件将实验室对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开放,由学生在实验室中自行设计,操作实验.这样,通过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和家庭小实验,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也对学生运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训练和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创新实验教学手段

“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多媒体技术的课堂”,为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要充分体现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可以充分运用电脑、录像、投影等手段突出现象、增强动感、扩大实验效果.对于一些条件欠缺的学校,也应不拘泥于设备,大胆创新.例如,新教材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界限,把大量的实验分散在“活动与探究”和“观察与思考”之中.由于教学资源和化学实验资源等条件所限,化学实验教学目前主要还是以演示为主,而我国九年级义务教育现行的大多数是大班制教学模式,有很多学校没有配备实物投影仪,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若按以往的演示实验方法,要想使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整个实验过程是很难的。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基础化学,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是物化可操作的教学理论或思想,教学模式是借鉴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BLOOM)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1],这种模式旨面向全体学生,缩短优、良、差各类学生基础上的差距,使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能双向发展,淡化分数,扎实地学到食品企业如加工、检测的基本技能,适合职业学院的特点。

基础化学教学模式是由本专业培养方案、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部分组成。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和基础化学(无机、有机、分析)自编教材,结合专业特点提出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①展示、②预习、③实施、④反馈、⑤矫正、⑥达成的学习小组为中心。在教学模式的框架下进行调节控制教学活动。本模式突出了六个基本环节— 教学资讯,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考核),反馈与矫正等[2]毕业论文范文,这就较好地控制并改善了轻工食品基础化学教程,突出因材施教、因人实教、企业所需我所教与学,使教与学在较大程度上相互适应。现就这些内容分别加以说明。

一、教学模式

确定教学模式是较好地完成培养方案的主要环节,具体做法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对每一知识要点、要求掌握的程度都用行为性动词进行具体描述,用韵语手段去贴近生活。它是教与学双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后,就会激发学习动机,再借助琅琅上口的歌诀,如:化学分析天平的操作使用—“称质量,用天平;使用前,先调整;一调低水平;再调指针零。左物右码,先减后增;称时需启动,操作先止动;启动止动细心稳重”及试管振摇操作方法:“三指捏,两指拳,腕动臂不动”等,促使自己运用达到一定技能。

基础化学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两部分:

1、认识部分:它指概念、理论、原理、用语、用途等。掌握程度用识记、简单应用、理解、综合应用四个水平层次描述。

2、技能部分:它指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性质实验操作,设计实验,食品企业检测实用等。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序用模仿、学会、熟悉、实用四个水平层次描述。

例如:对《基础化学》中“溶液的渗透压”的认识是:

⑴、能区别扩散和渗透现象;

⑵、记住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

⑶、知道等、低、高渗溶液的概念。

一般理解:

⑴、能说出渗透压的概念;

⑵、能正确进行毫渗透单位的简单计算。

简单应用:

⑴、能根据渗透定律,结合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具体情况比较不同溶液间的渗透压大小。

⑵、能指出渗透压在食品检验上的意义。

“溶液”的实验操作技能是:

模仿:

⑴、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⑵、吸量管和洗耳球的使用方法

学会:

⑴、固液药品取用操作“拿瓶标签对虎口,瓶盖倒置别乱丢;量液注意弯月背,取后塞好药送回”。

⑵、漏斗、玻璃棒操作

⑶、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⑷、洗涤操作(尤其是比色杯洗涤),定容操作

熟悉:

⑴、托盘天平、量筒、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⑵、观察刻度线(深、浅溶液)的方法

二、设计达标手段

师生双方在明确了学习目标以后,为达到要求,教师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且一切活动都要以完成企业所需为核心,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教法都可以借鉴。例如:

1、实验启发型:该教学突出化学科以实验为基础这一特征,引导启发学生探索新知识;

2、自学研讨型:该法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其特点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展开教师的引导启发活动。具体作法一般是下发“自学提纲”或提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后进行质疑、答疑,师生共同到食品企业讨证。

3、综合启发型:是在传统启发教学的基础上,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水平毕业论文范文,采取各种启发手段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具体实施中,属于知识记忆的:可通过学生自学教材或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达到识记的要求;理解的:给学生创造知识疑惑情境,以讨论的形式达到理解程序;应用的:给学生设置具体问题,掌握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反馈

在基础化学教学模式中,为了获取学生学习目标的技能达标程度信息,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需随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信息,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上课提问,讨论或采用简单可行的诊断性检测,课下处理作业,与学生谈话及征求意见等,如果学生测验未达标,可以明确指出他在哪些知识上未学好及在哪些相应的思维能力上还有欠缺。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矫正,自我强化,又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矫正,突出“以人为本”教学。如教学“回炉”,分组上课,个别指导,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等矫正措施—由“学会”变“会学”。从而使中、差生不欠帐,能够越过基础知识的沟壑。化学教学目标常用两种考核手段:

1、理论考核,以六个学习水平设计相应的习题和试题进行考评,其对应关系一般如下:

识记-填空题:简单应用—选择题;理解—是非、判断题;综合应用—简答题;创见—假设问答题;创见性应用—实际应用题。

2、实践(训)技能考核,技能考核一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化学仪器的识别操作-应用-提纯;化学计算;物—化学反应的观察、鉴定;独立操作能力。

四、“轻工食品基础化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将传统教学中主要由教师掌握教学目的变为师生共同明确的企业所需,并根据企业所需进行教与学,使技能处于中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评价,只看测验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标程度毕业论文范文,不计考分,不排名次,可以减轻差生的心理压力,提供“吃小灶”,有利于差生增强学习信心。其特点,比外延模糊不清的传统教学目的,容易评价、具体明确、外显性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特点。

五、实施“轻工食品基础化学教学模式”效果

实施“轻工食品基础化学教学模式”是教改中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一项改革。食品营养与检测全体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将培养方案,教材、教法含操作韵语及学生的自学融为一体进行统筹,自编《基础化学》教材,已经从传统教学的“讲”迁移到“导”上来,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趋于科学化。

六、附部分化学韵语供行家参考:

⑴ 液体药品的拿、量、放、注

拿瓶标签对虎口,

瓶盖倒置别乱丢;

量液注意弯月背,

取后塞好药送回。

⑵ 漏斗使用和注意事项

A、四靠两不过;

B、一角二低三碰;

⑶ 用诗词谜语表达CaCO3→CaO→Ca(OH)2 →CaHCO3→CaCO3更有趣味 性,曰: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浑不怕;

粉身碎骨依然在,

留得清白在人间。”

⑷酸碱盐溶解性表歌谣:

钾钠铵盐都可溶,

硝盐遇水影无踪;

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

溶碱只有钾钠钡钙。

参考文献:

[1]王佐书《化学教学法》

[2]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中职 品德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两种素质的培养:一是职业技能素质培养,一是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各种能力的人才。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专业课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和完成。相比之下,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途径中,语文教学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也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

一、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关系

中等专业学校及职业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而改革开放带来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价值观的多元化等使他们所面临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产生的心理困扰比以往更突出,而中职教学中既无独立的心理辅导课,也无从上到下通力合作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习惯,主要依靠班主任和学生科在做工作,情况并不乐观。这客观上要求各任课教师在本学科上有所努力,各学科教学都在不同层次上涉及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只要对科学教育内容加以梳理,既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品德教育内容,而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是人文性、社会性和工具性统一,更注重一种人文和社会的体验,而这些都不同程度的折射着人的思想品德素质;应该说语文学科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理应成为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浯文学科性质的前提下,把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与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旨在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活化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

教学的模式中,教材和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三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语文教材为载体,立足教材,构建教学的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材可以是狭义的语文课本,也可以是广义的语文资源。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以教材为轴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思想品德教育材料,都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舍已为人、不惧权势、胸怀豁达等修养方面的教育。总之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博大精深,它既是文学,更是人学,是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好材料。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心灵对心灵的塑造”。正因为如此,教师的教学教育活动,才可称为人类最伟大、最复杂、最美妙的艺术创造。以教材构建了教学的平台,找到了教学的切入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主体学习,师生教学互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从此切人,拓展开来,进一步的暗示、影响、扩展渗透,使思想品德教育在师生互动体验当中落到实处,达到教育拓展的目的。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充满哲理具有优秀品德意义的内容,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千古名言。还有许多优秀历史人物,如孔子、鲁迅、闻一多等不朽人物。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言论和人物加以肯定赞赏,极力宣扬推崇,学生心灵又怎能不受到荡涤?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其中的哲理之美,提高了思想品德素质。在“传道”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对学生也有很大影响。一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今天的教,就是为明天的不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固然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习过程。学生能通过有目的的训练,逐渐走上主动求知,吸收知识,进一步发展智力的“自学”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克服困难的喜悦,感受思考的快乐,对真理的追求,对积累知识的渴望,都有助于他们品质人格的形成,对于磨炼意志,培养思想品德素质大有裨益。

二、围绕教学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情境,让学生入境、体情、完成思想品德素质培养过程。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一种优美的意境,对学生的性情是一种陶冶,是一种理想的审美教育过程,也是一种思想素质培养的好的渠道。语文教学的内容为我们创立了许多优美的意境: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静谧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之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不去不复返”的慷慨悲歌。只有让学生进入这样的种种意境之中才能体会出其中的情感深蕴,由境而生情,既得到理智上的满足,又得到情感上的愉悦,受到灵魂的陶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三、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积郁的情感

个体成长的烦恼,社会变化的困惑,人际关系中的焦虑,或喜或忧,学生有倾诉的需要。如果因势利导,把学生常思常想、常讨论的热门话题,常关注的焦点纳入作文教学之轨,那就满足了他们倾诉的需要,既解开他们的心结又帮助了他们作文。

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润物细无声

中职语文教材,阅读教学几乎涵盖了全部,而在众多的阅读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文质兼美,在文理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情感上给人以情的共鸣,在思想上给以思的启迪,在心理上给人以赏的共鸣,或陶醉、或感悟、或启迪;有质疑、有批驳、或鄙视、或漠然,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提高生活品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渗透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五、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素质,加强是非判断力

随着出版事业和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中职学生看过大量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但由于中职学生阅历浅,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不强,加之社会上潜流着一些低级庸俗、色情暴力等有害的东西,影响着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健康的人格,甚至导致人格扭曲,触犯社会道德规范,这就从客观上给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培养学生的文艺鉴赏素质,提高识毒能力,主动抵制有害的东西。

六、民主化的教学氛围,陶冶情操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以往的数学活动,总是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怎样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数学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半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数学活动与幼儿生活有机结合

1、活动材料来自幼儿生活

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只有选择合适的、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孩子有所得。因此,我们从孩子的身边选择材料,如:幼儿学习排序时,请孩子回家找找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排队,看看谁找的又多又好。这样一来,既给了孩子参与活动材料准备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孩子在寻找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又如学习看图列算式时,就选取唾手可得且幼儿非常熟悉的各类积木、玩具等,幼儿十分喜爱。

2、 活动内容选择生活化、游戏化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而儿童只有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不仅儿童的学习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如幼儿学排序,我们利用幼儿洗手时经常出现推拉、拥挤等混乱现象,请幼儿为老师想办法,怎样解决洗手不推挤的现象。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踊跃发表意见,有说一组一组去的,有说要互相谦让,其中有幼儿说: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洗手的办法。我们肯定了幼儿的想法,特别表扬了说出排队办法的小朋友。另外,在活动中我们还以模仿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更感轻松、愉快,例如,模拟“买菜”,使幼儿在挑选合适价钱的菜、付钱、算帐的过程中了解了有关数的组成的相关知识。

3、 数学内容渗透到一日生活及其他活动中

中班升入大班,我们将孩子的动物标签改成了数字标签,让孩子对数字有更多的接触;幼儿叠放衣服总是不整齐,取衣服时十分不方便,于是,我们就请孩子想办法。在大家的讨论下,决定在衣服框上标好数字,这样一来,衣服摆放整齐了,孩子也知道了对号取衣,真是一举两得。又如:幼儿的桌子总是歪歪扭扭,于是我们就在一个桌子的两个对角相对应的地面上画了小圈,无形中也渗透了有关对角线的知识。

另外,我们也在其他的活动中渗透了数学内容,如在叶子贴画的活动中让孩子说说树叶象数字几,并请幼儿为树叶排排队,分分组。除了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我们还鼓励孩子用表格记录操作结果,促进孩子的思维由具体向抽象升华。例如:要求幼儿记录:看谁排序方法多?看谁的数字分合形式多?要求孩子操作一次记录一次。记录的方法可由自己选择,这样一来,孩子创造出许多有效的记录方法。

二、注重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

教学活动是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渠遣,教学是师幼、幼幼等的多边交流、反馈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要发挥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优势,教师务必在“指导方法”上注意艺术。

1、导入活动,抓住幼儿兴趣

教学活动伊始,幼儿的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整?教师新颖、别致的导入能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使教学进入最佳境界。导入活动,我们常常设计一些悬念,在活动《认识单双数》时,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圆点要出游,确遇到了麻烦。你想知道他们出了什么问题吗?”孩子们一下子全投入到活动中来。

2、在观察的基础上适时指导

尝试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人文精神;培育策略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教学之中融人人文精神教育内容,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健全学生的人格。对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中,老师可以从学生优质的人格、灵活思考方式、创新思维几方面着手,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一)人文精神是时代教育的需要

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方式,过于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是有用的机器人,并不热爱政治学习,也没有透彻的理解知识,更无法感受其中的道德修养,对此,老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出促使其和谐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且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上述的观点也被充分的证实,充分体现了教学方式的科学化。现阶段,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较高,对人文精神的发展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已经成为新课改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要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新时期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人文精神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但就目前的社会方面、家庭方面与学校方面来看,社会环境鱼龙复杂,利益至上的思想较为严重;家庭方面过于追求物质财富与经济地位,学校方面过于重视分数论,这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非常不利,容易让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感染,对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要利用好此科目的特点,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净化与情操的陶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道德修养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策略分析

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对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之中,老师要将人文精神的渗透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生理、心理、性格、习惯、意志力、情感等多角度出发,循序渐进的促使学生健康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科目学习的意义,乐于灵活运用、学以致用,从而更好的成为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但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之中,老师没有任何的创新而言,总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没有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未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堂自然是无味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较低,自然教学任务很难完成。

比如在学习教科版的《诚实的检验》时,可以从人文精神层面M行教学,考试中的公平、诚信、遵守规则、良性竞争等都属于道德修养的内容。对此,老师可以为学生多设计一些实践,让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进行探究、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真正体会诚实的意义与价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行为。

三、巧设情景,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

情景教学是老师教学常用的方式之一,不仅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新课改之后,老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设计多元化且科学的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参与其中,感受价值,展示自我,使学生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化,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

四、强化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难长时间集中精神做一件事情,加之思想品德科目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无趣的。对此,老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自主的进行思考。然后还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强化思想品德教学的趣味性,比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调查活动、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还可以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将原本动态的思想品德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促使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晴感,以情感为导向,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完善学生的道德观念。

五、重视教学内容与活动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