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

深度营销论文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华之田在其《深度服务》一书中提出:为了改善服务,人们总结出了许多规律、原则、要点、要求、宗旨等,如服务要有主动积极的态度,要热情周到,要耐心细致,做足细节,还要做到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专业化服务等等。这些都是经验之谈,但也存在局限性,即它们都是对服务的某一个面、某一个点的要求,没有一个高屋建瓴的总结,更没有体现出现代服务的大趋势。那么,有没有这么一个全面而凝练的总括呢?有的,那就是,服务要有深度!顾客需要服务有深度,平庸老套的服务顾客不感兴趣,企业努力做到主动积极、热情周到、耐心细致、个性人性化等,都是为了把服务做得有深度,服务的种种规律、原则、要点、要求、宗旨等,几乎都囊括在“深度”一词之中了。该书作者提出的核心内容总结出来就是更多的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因购买行为而延伸出来的各种需求。而面对目前医药行业的市场现状,我觉得这样的需求满足,定位在医药企业中游和下游的医药经销商客户身上,可以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予以补充和细化。对此我所在的公司,VM公司,也一直在做此方面的尝试和革新。我将会在下文以VM公司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三、处方药营销中实施深度服务的策略

针对处方药营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处方药招商营销的特点,在营销管理中实施深度服务的具体策略如下:

(一)专业性“深度”自身产品的特性研究,以及外延性拓展,是专业性“深度”的核心内容。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在适应症、给药方式和使用剂量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稍有疏忽,将会对患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拓展产品说明书以外的适应症,必须通过专业长期的临床试验,通过后,以专业的学术报告形式进行公布和推广。

(二)针对性“广度”这里所说的“广度”是指全方位的了解客户因产品销售而延伸出来的各方面需求,而不仅仅是单纯销售产品本身的需求。影响客户产品销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销售人员的专业性不强,这将无法说服终端医疗机构的医生或药剂师处方我们销售的产品。或者,销售人员人际关系不佳,这将降低我们产品与产品竞争的优势。再如客户企业管理水平不足:这将增加双方合作的风险。以及,客户员工流动性过大,团队不稳定等。协助经销商客户去解决这些问题,绝不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通过帮助客户提升,加强客户的认可,以及对公司的依赖,这种共赢的合作,将对公司业绩的提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自身团队建设如果要做好上述两个方面,那么企业自身内部团队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自身专业,才有能力去帮助客户的企业。因此,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各类专业人才的招募、提升和留用,是做好深度服务的前提条件。

(四)高效通畅的管理运营环境既然是以“服务”致胜,那么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深度服务”的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服务管理体系,可以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准确的制定服务计划,以及服务过程中的管理,服务质量的评估,客户投诉的处理和反馈。保持沟通的通畅和实施的高效,才会对“深度服务”中所提出的“深度”二字做正向的促进。

三、以VM公司为例———实施深度服务的核心内容分析

VM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注于处方药研发、生产和销售领域的中型民营企业。其核心心血管类产品在2010年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蓝皮书报告中位列心血管药物第一位,目前此产品的两个商品合计市场占有率约60%。

首先在基础方面,为了做好“深度服务”,VM公司在2010年起,对自身的组织架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将原先的推广部改为市场部,新建产品研究部。同时,将培训和发展职能从人力资源部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为培训发展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人员招聘,以及后期周期性的持续培养训练,打造出一个相对专业和完善的服务支持团队。尤其是对产品研究及推广人员和各类专业讲师的培养,VM公司不惜重金将他们送至国内一流商学院和研究所进行深造。他们也将成为VM公司在对其各类经销商客户“深度服务”中的核心战斗力。在实际的“深度服务”运作中,有别于传统的医药招商企业的VM公司更加注重产品在学术上的外延拓展研究和推广。也就是本文所说的---专业性的“深度”。为此,VM公司建立有专业的市场及产品研究部,这个部门全部由专业药学硕士以上的人员组成。他们专注于公司各类产品的适应症的拓展研究和开发。在通过了临床试验的认可后,形成专业的学术推广教学片,由推广人员对终端医疗机构的广大医生和药剂师进行培训,使得他们更加了解产品,从而更放心的处方VM公司的产品。

同时,VM公司成立有专业的培训发展部,在完善自身培训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对经销商客户提供医药行业专业的人力资源、财务、运营和GSP等方面的咨询和培训。这些服务支持都是作用于提升VM公司在对客户“深度服务”中针对性的“广度”。这使得外界看起来,VM公司更像是一个管理咨询公司,而VM公司的心血管、糖尿病类药品,则更像是此类服务而产生的附带销售产品了。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管理咨询和培训类的增值服务,让医药经销商客户很明显感觉到VM公司对产品操作的专业性,也通过享受增值服务提高了自身团队的专业性和管理水平。很多经销商客户早已不将利润多少作为与VM公司合作的第一评判指标,更多的将市场行为的安全性、产品研究的专业性放在第一位,大大增加了客户粘性。

四、结论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其实仔细观察和深度剖析,不同品牌的市场营销表现,营销流程等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派系特点,这和营销操盘手的运营个性和具体的营销团队以及经销商、市场和产品的自身特点的合力决定的,目前适用的模式便是有效的模式,不然会被市场纠错!三种派系本无优劣,只是看是否顺应了上述的合力没有,顺着兴,逆着难!

江湖派。顾名思义是在营销实践中一步步历练成的一类营销人。此类营销人没有进过学院深造,只是长期从事营销实践工作,但又不同程度的接受过不少短期培训,见识和践行过不同的营销手法。这类营销人因人而异,一般没有核心的、坚守的理论和办法,但是其学习和接受能力强,能很快适应到不同的营销实践工作中去。他们所能相对坚守的营销观点和手法便是最近的一份成功工作的模式。属于会干、敢干的一类营销人,但是也是最没有观点的一类。

学院派。此类营销人接触营销首先来自于书本的理论,以营销专业毕业生居多,系统学习过营销理论,并在营销实践中践行过自己理论,完善并深入理解自己所学知识。在具体工作中,善于运用系统的表格化管理工具以及决策流程。坚定并深信自己的理论必能在实践中成功。此类营销人在寻找工作中,也会靠近学院派的团队。若进入江湖派团队,一般会短期内无法施展自己技能而出局。

哲学派。此类营销人是深谙学院派理论,又富有江湖派经验,但不局限于此,而是从本质上思考,站在江湖派手法上完善学院派理论,并深究其理论的哲学基础。此类人多在营销咨询公司或者策划公司等外脑机构,也有一些是致力于营销理论研究人士。在具体的营销实践工作中,此类营销人多见于营销模式创新和改革过程中。哲学派营销人,穷理深究是其特点,发现问题,必寻其根,并深究解决办法的哲学和理论依据。他们看问题的深度、解决问题的彻底性都很高!文章经常见诸于报刊、杂志、网络,俨然一副学究样。往往利用现象发现营销表象下的理论依据。属于营销行业里的智者。但其最大的问题是前沿性实践带来的不成熟风险,此风险在营销实践中多数是致命的。

其他。就是在营销行业从事多年工作,都懂,都不精。根本连类别都无法划分。在行业此类人会迷恋在过去的成功中,以此标榜自己的资历。混世于营销行业,形如行尸走肉,浑噩度日,是属于被淘汰的一类。

作为营销人,我倒是建议,自己根据自己情况和性格特点也给自己划分一个类别,并核心向这个类别发展和完善自己。在寻找营销平台时,也可初步度量这个平台所秉持的流派,这样才可以正向加强,自己也可如鱼得水,可得到更大的发展。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六度分离理论;小世界模型;深度营销

电子商务已经将全球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市场,世界上任何入网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电子商务等活动。电子商务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而且将继续改变下去。而传统的营销观念都是建立在工业经济时代基础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需要了。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即基于电子商务技术与平台的深度营销,这种营销观念以网络和现代电子商务技术为基础,以企业和顾客之间的深度沟通为目标,从关心人的显性需求转向关心人的隐性需求的一种新型的、互动的、更加人性化的营销新模式。

一、六度分离理论及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

(一)六度分离理论的基本原理

1969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伦(StanleyMilgram)做了一个定量试验:指定一名最终收信人,然后随机派发一定量的邮件给称为发信者的人,请这些发信人通过自己的关系网络传递这封信,并尽最大可能保证这封信能递送到指定的最终收信人手中。虽然发信人与最终收信人互不相识,但最终试验证明,所有信件通过平均6次的传递,送到了最终收信人处[1]。因此,米尔格伦得出结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就是闻名的“六度分离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此理论提出后虽然没有得到学术界完全的认可,但给人文学、经济学界带来了全新的灵感和研究思路。

(二)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

1998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任教的年轻学者Duncan Watts与其博士论文导师数学家Strogatz基于前人的理论提出了“Small-World Networks”(SWN),即W-S小世界网络模型[2]。他们在这一模型中认为现实世界中的许多网络既不可能是完全规则的封闭式环状网,也不会是完全随机的散点式网络,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就是“小世界模型”。 该模型由一个规则的环组成,通常是一个一维的几乎具有周期性边界条件的环(即环中每个节点几乎都连接到一固定数目的邻近节点)和少量的随机选取节点连接成的“捷径”(重新连接现存的边)。小世界网络同时具有“高网络聚集度”和“低平均路径”的特性。聚集意味着如果个体有共同的朋友, 则两个个体更有可能成为朋友。“低平均路径”意味着平均路径随着节点数增长且仅以指数形式增长,这显示了任意两个人可以通过比较短的中间连接取得联系。小世界网络模型能够通过“断键重连”个别链接,从而改变整个网络的结构。这样兼顾了规则网络与随机网络的特点,更符合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Watts 与Strogatz 也先后在疾病传播、昆虫神经系统和电力系统中揭示出现实网络确实符合小世界模型。

二、对深度营销中的顾客联系与信息传递的解释

小世界网络模型的提出,为证明六度分离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学术基础。如果把这一理论运用于解释电子商务深度营销中人员间的联系和信息的传递,可以看到深度营销也符合这一原理。首先,常常浏览某一在线企业往往是那些忠实顾客,他们不仅在在线平台上交流沟通,还通过互建链接、E-mail、电话传真和通信地址等方式,为和其他浏览者建立联系埋下了伏笔。这样浏览同一在线企业的人之间相识的概率就远远大于浏览者间相识的随机概率,这也符合社会学中的假设,即认为同一个人的两个熟人之间相识的几率,要远远大于随机找到的两个人之间相识的几率;反映到网络模型即形成带有群聚系数的随机网络(The Clustering Coefficient of a Network)[3]。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顾客群体之间很容易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群体,这个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有高度的重叠性,这样就加强了内部信息交流的畅通和信息的可信度。依照弱联带优势理论,不同群体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容易形成回路,从而造成信息的重复浪费;而群体间的交流往往只依赖于各自的一两名成员完成,这就是群体间信息交流的“桥”。这样的桥由于分属于不同群体,因而联系较弱,被称为弱联带,但它对于信息扩散有重大意义[4]。因为外部群体的信息往往是内部成员所不具备的,如果弱联带不存在,则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群体之间很有可能会失去连接[5]。小世界模型中的少数断键正是充当了弱联接桥的作用,它虽然对网络局部的群体结构特征影响很小,但对整个网络结构却意义深远[6]。深度营销中关键性信息的传播也是依赖于弱联带,但由于顾客之间交流不受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因此他们可能身处于几个深度营销群体,成为这些网络群体间的关键性信息桥;同时他们在各自的现实生活中也扮演着社会角色,他们又可以成为身边现实群体与网络深度营销顾客群体之间的信息桥。如此以来顾客者之间的联系便结合了强联带与弱联带各自的优势,深度营销中流传的信息也兼具了网络信息的及时性和现实信息的可信性。

三、启示与展望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深度营销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营销模式,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顾客联系,为各种信息在不同群体中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深度营销因为常常以个体消费者为单位,充分展示了个体与其熟人之间所传递的各种信息;通过顾客间的互动,顾客群体形成了一个个网上网下的群落,通过弱联带优势把许多原本没有机会联系的群体连接在了一起,满足了不同时空的信息交流。因此,今天的网络营销开始越来越关注企业与顾客、顾客与顾客以及企业内部成员间的开放式交流与建立信任,深度营销的特性使它能帮助企业实现这一营销目标。

(一)深度营销是一种全新的网络营销工具

深度营销较其他网络营销工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它关注顾客消费心理的深层次,且营销形式多样灵活,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营销成本,加之顾客基本是以“中立的个人”面貌出现,利用各个小世界的顾客联系,能够在不同群体内取得更大的信任。

(二)深度营销是一种营销技术

深度营销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参与市场的开发、运作以及维护等等,体现的是一种企业与顾客的互动、沟通、协作,实现营销的全程控制与突破,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构建企业主导的核心价值链,并以此提升客户关系价值,以掌控网络和终端,滚动式培育与开发市场,从而取得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的营销战略。

(三)深度营销是以整体竞争观作为根本点

深度营销是以营销4P为出发点,通过高效运用4C、4R、4V等理论,来取得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的营销战略。深度营销体现更多的是企业的全局观,不是以牺牲企业整体利益来达到某一目标的短期行为,它更多地表现为持久、长期的企业战略规划。

四、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营销价值分析

(一)内部营销价值分析

企业内各级管理层之间、各部门之间因为各自形成了小世界(即强联系群体),妨碍了信息在组织内传播,而这一组织结构的固有缺陷往往无法通过行政命令方式、传统的沟通渠道来克服,尤其是企业内部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间更是缺少对话的途径。因此,企业可以利用深度营销的功能,寻找合适的成员扮演弱联带的角色,在管理层、各部门、各组织间建立起全新的沟通信息桥,这样对于企业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掌握员工的心理变化、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都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如果按照法约尔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处在塔底的人是无法看到远处的风景的。在电子商务时代,这一切都将改变。这一改变有助于在全企业形成共识,促进对企业目标更好地理解,更有效地参与决策,能更好地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企业文化。这种对内部员工的深度营销,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企业上层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便于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深度营销要求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深度营销的重要性。今天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创造财富的不是资本,不是土地,不是劳动力,而是思想。因此,转变观念要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要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度营销方式,照顾好员工,员工也会照顾好顾客,顾客就会照顾好利润。所以,关注员工和顾客的同时,也关注了自己的利润。

2.重视企业的软硬件建设。目前从整体水平和电子商务的要求看,无论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资费水平、网络速度、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深度营销的载体是互联网,必须要有一些物质支持。这些物质支持包括先进的软件,电脑,及有关的一些辅助设备,保证软硬件建设的力度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

3.重视人才的引进。电子商务是信息化与传统商务的有机结合,需要大量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计算机、经济、管理、法律等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人才实际上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要培养一批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有金融、商贸、物流等知识的跨领域的专门人才、复合人才。企业应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二)外部营销价值分析

顾客群体之间内部高度的凝聚力和相似性,帮助营销者做出了免费的细分市场筛选,使营销者用最低的成本接触到最具价值的人群。为了更好地发挥深度营销这一营销价值,一方面企业需要把载荷着自己的理念和产品的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各种网络和现实传媒途径宣传给更多人;另一方面,企业还要找准各个群体间的弱联带桥梁,必要时由自己的营销人员在深度营销上扮演这个角色,比如利用知名顾客的“意见领袖”作用[7],最大范围加强自己信息的影响力,把潜在顾客和相关利益方吸纳进自身的信息网之中。深度营销的核心,就是要抓住“深”字做文章。 1.深入地推介企业。很多情况下,顾客不买产品,是不相信对产品介绍的真正原因,或是不相信企业。尤其对于新产品、新企业,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公众了解企业产品,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增加信任。企业可以制作自己的网页,并辅之以多媒体技术,同时用声音的、文字的、图形的方式,将产品的生产流程、企业文化、制度建设、技术力量、激励政策、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等全方位地展现给顾客。顾客只要一打开网页,就能对企业了如指掌。同时,企业还可以随时更新自己的网页,将企业的每一个变化展现在顾客的面前。而且,可以在网站上开辟一个BBS,企业派专人24小时负责,与顾客进行双向交流,倾听顾客对企业或产品的意见、建议。通过以己之诚,换彼之诚,获取顾客的信任感和亲和感。为了争取更多的顾客访问该网页,除了上面提到的主体内容外,还要有更多的吸引人的栏目,如:热点新闻,娱乐天地等。

2.深入地推介产品。现今的各种广告媒体都有其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全面、不完整、静态性、单向性。传统广告媒体的这些弱点是无法让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构筑起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的。企业应该通过网络与顾客交朋友,了解顾客的喜悦和痛苦,然后从关爱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情感营销,详细深入地介绍产品的功能,使用方法,并且追踪用后效果。同时,通过网络随时回答顾客提出的问题,双向交流,深入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顾客的忠诚度,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3.深入地了解顾客。由于市场中顾客需求千差万别,而且顾客的情况又不相同,企业可以以消费者为导向,强调个性化的营销方式;提高消费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企业营销决策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满足消费者对购物方便性的需求,省去了去商场购物的距离和时间的消耗,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效率。网络经济时代将改变传统的了解顾客的模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新机遇,通过E-mail、BBS等手段,与顾客就各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这有点像热线电话一样,从各个侧面更深的层次、更全面地了解顾客,并从中找到市场机会和企业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这意味着从着手了解到得出有用结论之间的时间差已经大大的缩短,也可以说几乎是同步进行。这就为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根据六度分离理论揭示的原理,以及深度营销和网络的信息扩散效应,企业的营销者们可以更有的放矢地利用网络进行各种营销管理活动。六度分离理论、小世界模型已经被运用到许多研究领域,这些研究成果与方法对营销学研究与实践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通过系统地对深度营销这一新兴特殊网络传播载体的研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构建最优模型、挖掘其营销价值,做出一些启发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J.Travers and S. Milgram.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small world problem[J].Sociometry, 1969(32):425-443.

[2] Watts. D, and S. Strogatz. 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J].Nature,1998(May):440-442.

[3] Soffer SN, and Vazquez A. Network clustering coefficient without degree-correlation biases[J].Phys Rev E Stat Nonlin Soft Matter Phys, 2005, 057101.

[4] Granovetter.M.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1360-1380.

[5] Weimann,Gabriel. The strength of weak conversational ties in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and influence[J].Social network,1983(5):245-267.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营销资源;技术资源;资源整合;创新战略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技术创新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如何根据企业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创新战略是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作为企业核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二者不同的整合模式与创新战略的关系对于企业的成长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一、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概念界定

(一)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在资源理论中,对资源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企业资源理论研究的重要文献中,狭义的资源与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广义资源在资源分类中包含了能力,以Barney为代表的资源一维论学者将企业资源定义为企业控制的能够使企业制订和实施提高其效率和效果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流程、企业属性、信息、知识等。

现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资源的分类。Grewal研究发现从深度和宽度两个维度来研究资源对企业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认为资源的深度是指企业在某一领域或行业拥有资源的强度和集中度,表现为企业拥有同一种类资源密集或专业化程度的大小;资源的宽度是指企业拥有不同领域或行业资源的种类及多样化程度,表现为企业拥有资源种类的多少。Grewal通过研究发现深度资源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使企业产生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宽度资源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多种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企业在不同领域维持创造价值的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基于此,本文认为,从深度和宽度来划分企业资源,研究企业资源的整合与配置能够帮助企业充分认识到现有资源情况,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二)营销资源及其深度与宽度

以Hooley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营销资产和营销能力是营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借鉴Barney对资源的定义,认为营销资源就是指那些在市场上创造价值的资源,并将营销资源分为营销资产和营销能力。Vorhies等学者把营销资源看作是企业整合利用共有知识、技能和资源,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能力集合。结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本文从广义资源的角度来界定营销资源,认为营销资产包含狭义的营销资源,广义的营销资源主要由营销资产和营销能力构成,它是企业为了实现营销目标而控制和利用的,能够创造市场价值的资产与能力的集合,企业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这些资产和能力,能够生产并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形成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借鉴Grewal等学者的资源划分标准,将营销资源划分为深度营销资源和宽度营销资源。从营销资源和资源的深度、资源的宽度的概念出发,深度营销资源就是为实现营销目标,企业在某一业务领域内能够控制和利用的专业化程度高、集中性强的营销资产和营销能力的集合。宽度营销资源是指企业为实现营销目标,能够控制和利用的跨不同领域且多样化程度高的营销资产和营销能力。

(三)技术资源及其宽度与深度

Stewart最早提出技术资源的概念,他认为,技术资源是一种组织独立做出技术选择、改进现有技术与产品,并最终创造新技术的资产与能力。Cooper借鉴Stewart对技术资源的定义,提出技术资源是一种组织独立做出技术选择、改进现有技术与产品,并最终内生地创造新技术的资产与能力,是企业采用新兴技术并使之与现有技术良好匹配的一组技术诀窍。从学者对技术资源概念及其构成的划分可以看出,广义的技术资源包含了技术资产和技术能力。主要借鉴Cooper对技术资源概念的界定,将技术资源理解为企业独立进行技术选择、改进现有技术并形成新技术,最终开发出新产品和新应用的资产和能力的组合。

同营销资源一样,本文借鉴Grewal等学者的资源划分标准,将技术资源划分为深度技术资源和宽度技术资源。深度技术资源是企业控制或利用的,能够帮助组织完善现有技术或创造新技术,集中度及专业化程度高的技术资产和技术能力。宽度技术资源是企业开发特定对象所利用的技术领域范围广、技术多样性程度高的技术资产和技术能力。

二、营销资源与技术资源的整合模式

基于现有的研究发现,从深度和宽度两个维度对资源进行分类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了解资源的特性和优势,从而引导企业合理利用资源。由此将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整合模式分为4种,即营销导向型整合模式(“深度营销资源-宽度技术资源”整合模式)、集中化整合模式(“深度营销资源-深度技术资源”整合模式)、多样化整合模式(“宽度营销资源-宽度技术资源”整合模式)和技术导向型整合模式(“宽度营销资源――深度技术资源”整合模式)。见图1所示。

三、不同资源整合模式的创新战略选择

(一)创新战略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者对创新战略提出了不同的定义。Gilbert把创新战略定义为企业以创新为目的,制定、实施企业战略并改善企业绩效时决定实现程度与运用方法的过程。谭文华把创新战略视为企业整个竞争战略的核心部分,它是企业针对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的行业环境,以为实现技术创新目标而做出的总体部署和谋划,也是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的谋划与策略。本文借鉴谭文华对创新战略的定义,认为创新战略是企业利用内外部资源,为实现创新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策略。

关于依据不同的标准,学者对创新战略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创新程度March将创新战略分为探索式创新战略和利用式创新战略;从技术来源角度创新战略可分为自主创新战略、合作创新战略及模仿创新战略;从技术竞争态势角度可分为领先战略和跟随战略;从企业战略行为角度可分为进攻战略、防御战略和游击战略;从技术变化大小角度可分为重大创新战略和渐进创新战略等。本文主要依据企业资源的特征,来研究与不同资源整合模式匹配的创新战略,因此从创新程度上,依据March的探索式创新战略和利用式创新战略的分类来界定企业创新战略的类型。把探索式创新战略理解为在全新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对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创新过程,是创新战略中的较高层次;在利用式创新理解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以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在依据企业自身的技术设备、人力等固有资源的条件下,对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创新过程,是创新战略中较基础的层次。

(二)不同资源整合模式下的创新战略选择

探索式创新战略具有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特点,其创新成果受到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该技术领域中具有市场垄断地位,从而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同时,创新成果也使企业在同行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探索式创新更注重技术的突破与提升,需要企业将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技术资源投入到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全新产品的开发之中,从而获得来自于新产品开发的高额利润,这种创新以技术的领先和独特为前提,拥有深度的营销资源的企业对特定的技术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掌握,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企业具有自主或率先创新的实力和水平,适合采用探索式创新战略。深度营销资源和宽度营销资源均能对探索式技术创新产生促进作用。深度营销资源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挖掘市场机会、把握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开发新客户,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为创新价值的实现提供保障。宽度的营销资源能够利用多种营销渠道、开拓多领域市场,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因此采用技术导向型整合模式和集中化资源整合模式的企业适合选择探索式创新战略。

利用式创新战略以组织内外现有的知识或技术为基础,创新结果容易实现,创新风险相对较低。利用式创新更注重技术的拓展和完善。需要企业分析既有市场的需求特性,通过投入多样化技术资源实现工艺创新,进而提升产品功能和质量,降低产品制造成本,这种创新以技术的多样化为前提,通常通过技术模仿或追随,实现工艺的创新或应用的创新。采用营销导向型整合模式和多样化资源整合模式的企业,由于技术资源过于分散,在核心技术领域内企业并不一定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而宽度的技术资源能够形成多样化的技术组合,帮助企业建立较强的技术模仿能力和追随能力,这两种整合模式适合采用利用式创新战略。此外,深度营销资源能够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指导企业利用式创新方向;宽度营销资源能够帮助企业开拓多领域的市场,帮助创新产品占据市场地位,加速企业利润的实现。因此采用营销导向型整合模式和多样化资源整合模式的企业适合选择利用式创新战略。

四、结论及启示

企业资源有其差异性,按照资源的特性,从深度和宽度两个维度,资源可以分为深度资源和宽度资源。从深度和宽度理解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将两两不同的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形成营销导向型、集中化、多样化、技术导向型四种不同的营销资源与技术资源整合模式。由于资源的特性及竞争优势的差异性,不同资源整合模式适合不同的创新战略。探索式创新战略强调技术的突破和变革,采用技术导向型或集中化资源整合模式的企业更适合选择探索式创新战略;利用式创新强调技术的改进和完善,采用营销导向型或多样化资源整合模式的企业适合利用式创新战略。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应该在评估和识别自身资源特征的前提下,选择与这一特征相适应的创新战略,使资源整合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而不是被战略的不适应的弱化;此外,高层管理者应致力于制定长期的创新战略,以创新战略为导向,有效地聚集企业内外的资源,实现战略与资源整合模式的有效匹配。企业如果要调整创新战略的方向,就应采用与之相匹配的资源整合模式,调整企业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的获取和投入,从而形成新的整合模式,进而发挥资源整合与创新战略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01).

[2]Hooley G, Greenley G. The resource underpinnings of competitive positions[J]. 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2005(02).

[3]谭文华.福建省工业发展的特点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08).

[4]余江,方新.高技术企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转化:技术战略视角[J].科研管理,2005(04).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六维沟通;新媒体营销传播;消费者形态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057-02

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开放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作为新媒体的特征,已在学业界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之上,学业界探索出大量网络新媒体营销传播的理念和理论,如体验营销、互动营销、内容营销、社群营销、数字营销、跨界营销、交互广告、原生广告、病毒营销、口碑传播、混沌营销、社会化营销、吐槽营销等,但这些理念或理论琳琅满目,让人莫衷一是。

一、新媒体营销传播理论研究现状与问题

梳理这些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对新媒体营销传播理论的研究有三大流派:媒体派、营销派和学院派。媒体派以网络新媒体平台为代表,以自有媒体销售为指向,搭建各类理论工具,如新浪IMPACT营销理念、搜狐M.A.T.R.I.X矩阵营销理念、腾讯泛关系链营销解决方案和智慧全景式营销理论、百度Monments营销解决方案、W易态度营销体系、凤凰网原生营销等。营销派以营销传播公司为代表,站在智力服务的角度构建互联网+时代品牌营销传播方法论,以示专业,营销派的理论或强调创意驱动,如DDB的六度社群创意理论;或强调品牌运营,如博圣云峰的社会化运营理论,六纬沟通的互联网+时代品牌营运太极阴阳论;或强调场景创新营销,如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提出场景营销方法论;或强调技术驱动传播,如点点客的营销平台理论等。学院派以学界为代表,站在第三方立场上展开理论研究,如北京大学陈刚教授的创意传播管理等。

上述三大流派的创导者,很多是建立在国外学业界专家观点的基础之上,但国外专家的一些观点有失偏颇,如米尔格伦教授(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的六度分割理论认为“你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最多不超过6个人”,但他忽略了关系的强弱之分,也就是说,通过六个关键人搭建的关系是停留在找到、知道层面的弱关系,而非真正意义上能驱动对方产生态度和行为变化的强关系。建立在这一理论假说基础上的社会化营销传播理论自然有待推敲。

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构建品牌与消费者沟通关系模型,帮助企业认识到新媒体生态下消费者的行为变化,知晓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层次、场景、方法等内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的重点即研究上述问题。

二、新媒体生态下消费者生活形态

在新媒体生态背景下,消费者由单一的现实生活空间进入到数字和现实相交互的两大空间中,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有三大沟通层面和六类沟通场景,但沟通的核心始终指向消费者人性本身。

1.两大并行的空间维度。新媒体构建了虚拟且真实的数字生活空间。随着数字化媒体生态的演进,消费者生活在现实和数字这两大“空间并行、间同步”的场景维度中。消费者利用各种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工具连接这两大空间维度,并在这两大空间维度中自有的切换身份、工作、学习、娱乐等场景。

2.三大沟通层面。消费者通过六维感官(即听觉、嗅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系统+悟觉这一心觉系统)感知由介质(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成的媒体内容(如新闻、游戏、电视剧、音乐、图书等)。

在两大空间维度中,消费者通过六维感官与品牌进行虚拟与现实的沟通。这些沟通分三大层面:(1)感官层面的交流,即消费者通过六维感官获取信息的接触体验;(2)情感层面的交流,即消费者通过六维感官解读内容的情感利益;(3)灵魂层面的交流,即消费者通过心灵感官感悟符号的灵魂禅意。

3.六类多元化沟通场景。新媒体生态背景下,品牌与消费者有六类沟通场景:聚众沟通场景(即以一对多、单向传播为模式的大众传播、会议营销等情景)、户外沟通场景(即消费者在户外所接触的、由交通工具、户外大牌等所构成的媒体情景)、消费沟通场景(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感知到的体验情景)、移动沟通场景(即消费者在碎片化时间中接触到的移动智能终端媒体情景)、终端媒介场景(消费者在终端被影响的购物场合)、口碑沟通场景(其他信息接触对消费者形成的口碑影响情景)。这6大沟通场景是品牌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与消费者发生关系的营销传播入口。

4.一个回归消费者人性。在多维虚拟实境的新媒体生态背景中,消费者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传播者、内容创造者、话题参与者、活动体验者。尽管消费者的生活角色、社会关系、生活形态越来越复杂,但消费者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性始终未变,尤其是消费者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因此,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必须回归人性。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生态背景下,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已演变为一种“在两大空间维度中进行身份切换、在六类沟通场景、三大沟通层面上接受信息影响”的社会化行为。

三、六维沟通模型的内涵及核心内容

众所周知,品牌与消费者关系可以用公式“信任+互动=关系”表示。在新媒体生态背景下,它需要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新型的社会化互动和建立新型的社会化信任。 这种新型的社会化互动信任关系,我们可用六维沟通理论模型来表述。

1.六维沟通的内涵

所谓六维沟通,即在新媒体背景下,品牌在消费者生活的两大空间维度中,利用六类沟通场景从三大沟通层面上,对消费者进行感官的广度刺激、对情感的宽度交流和对灵魂的深度沟通。

作为构建品牌与消费者新型关系的六维沟通模型,其核心内容是:企业要结合品牌价值和产品利益,对品牌营销传播活动进行顶层规划(即沟通元 的规划),并将其延展为包含品牌(或产品)信息和消费者乐意接受内容的病原体,为消费者构建核心符号意义价值,以触及消费者灵魂深处的终极目标,注重与消费者沟通的深度:进一步将沟通元和病原体以多种介质的创意组合,将其延展为各类消费者容易接受的内容,以达到情感共鸣的方式增进与消费者沟通的宽度;整合各类营销传播工具和媒体平台,以强曝光刺激消费者感官的方式,增强与消费者沟通的广度。

2.六维沟通的理论方法体系

作为品牌与消费者沟通关系的模型,六维沟通实施有四个阶段:沟通元规划阶段、病原体设计阶段,营销传播策划阶段和营销传播策略执行阶段。

(1)沟通元规划阶段。沟通元即品牌核心DNA和沟通的核心价值。沟通元的规划是立足于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深度,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品牌人格化构想,必须基于人性洞察和消费者画像,强化品牌对消费者灵魂深处的触动。

(2)病原体设计阶段。病原体即消费者容易接受、且便于形成口碑扩散的信息内容。病原体的设计是对品牌沟通元的解码。它必须坚持4I原则(即有趣、利益、个性和互动)和可延展性原则和消费者可参与性原则。

(3)营销传播策划阶段。①工具整合:即立足于品牌信息与消费者沟通的深度、宽度与广度,将广告、公关、事件、促销等营销传播工具整合,搭建品牌的营销传播模式。常见的模式有:a.悬疑广告+事件传播+微博扩散+搜索引擎优化;b.微电影+话题口碑+搜索引擎优化+线上线下促销;c.热点话题+病毒创意广告+网络促销;d.网络直播+病毒话题+介质延展+扩散传播……在整合工具构建营销传播策略模式时,模式无定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②内容延展:即立足于品牌信息与消费者沟通的宽度,将沟通元延展为各种创意病原体,与消费者协同创意各类病原体,驱动社群的创意传播,增进消费者与品牌沟通的广度。③平台扩散:即立足于品牌信息与消费者接触的广度,实现创意内容的协同扩散,让品牌信息利用“强关系媒体”无缝隙、全方位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利用“弱关系媒体”建立品牌信息的广泛传播,利用内容的协同创意进行品牌的口碑扩散。平台的扩散是指创意内容在微博、微信、搜索引擎、视频、电商等数字新媒体平台上的扩散。

(4)营销传播策略执行阶段。即对营销传播既定方案的具体实施。执行过程中,必须从整体上把握策略实施的节奏和对整体过程的控制,以便随时调整和优化策略。

四、小 结

在新媒体生态背景下,品牌与消费者是在两大空间维度、六类场景中进行三大层面的沟通关系。品牌必须进行沟通元的顶层规划和病原体的创意设计,运用各类营销工具组合环环相扣,并借助各类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扩散,方能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全景式的品牌印象,实现传播效果向销售效果的转化。

考文献:

[1] 陈刚,沈虹,马澈,孙美玲著.创意传播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美)肯特・沃泰姆,伊恩・芬威克.台湾奥美互动营销公司译.奥美的数字营销观点(新媒体与数字营销指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 黎万强.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参与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六度分离理论;小世界模型;深度营销

电子商务已经将全球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市场,世界上任何入网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电子商务等活动。电子商务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而且将继续改变下去。而传统的营销观念都是建立在时代基础上的,随着技术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需要了。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即基于电子商务技术与平台的深度营销,这种营销观念以网络和现代电子商务技术为基础,以企业和顾客之间的深度沟通为目标,从关心人的显性需求转向关心人的隐性需求的一种新型的、互动的、更加人性化的营销新模式。

一、六度分离理论及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

(一)六度分离理论的基本原理 (二)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

二、对深度营销中的顾客联系与信息传递的解释

小世界网络模型的提出,为证明六度分离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学术基础。如果把这一理论运用于解释电子商务深度营销中人员间的联系和信息的传递,可以看到深度营销也符合这一原理。首先,常常浏览某一在线企业往往是那些忠实顾客,他们不仅在在线平台上交流沟通,还通过互建链接、E-mail、电话传真和通信地址等方式,为和其他浏览者建立联系埋下了伏笔。这样浏览同一在线企业的人之间相识的概率就远远大于浏览者间相识的随机概率,这也符合社会学中的假设,即认为同一个人的两个熟人之间相识的几率,要远远大于随机找到的两个人之间相识的几率;反映到网络模型即形成带有群聚系数的随机网络(The Clustering Coefficient of a Network)[3]。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顾客群体之间很容易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群体,这个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有高度的重叠性,这样就加强了内部信息交流的畅通和信息的可信度。依照弱联带优势理论,不同群体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容易形成回路,从而造成信息的重复浪费;而群体间的交流往往只依赖于各自的一两名成员完成,这就是群体间信息交流的“桥”。这样的桥由于分属于不同群体,因而联系较弱,被称为弱联带,但它对于信息扩散有重大意义[4]。因为外部群体的信息往往是内部成员所不具备的,如果弱联带不存在,则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群体之间很有可能会失去连接[5]。小世界模型中的少数断键正是充当了弱联接桥的作用,它虽然对网络局部的群体结构特征影响很小,但对整个网络结构却意义深远[6]。深度营销中关键性信息的传播也是依赖于弱联带,但由于顾客之间交流不受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因此他们可能身处于几个深度营销群体,成为这些网络群体间的关键性信息桥;同时他们在各自的现实生活中也扮演着社会角色,他们又可以成为身边现实群体与网络深度营销顾客群体之间的信息桥。如此以来顾客者之间的联系便结合了强联带与弱联带各自的优势,深度营销中流传的信息也兼具了网络信息的及时性和现实信息的可信性。

三、启示与展望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深度营销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营销模式,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顾客联系,为各种信息在不同群体中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深度营销因为常常以个体消费者为单位,充分展示了个体与其熟人之间所传递的各种信息;通过顾客间的互动,顾客群体形成了一个个网上网下的群落,通过弱联带优势把许多原本没有机会联系的群体连接在了一起,满足了不同时空的信息交流。因此,今天的网络营销开始越来越关注企业与顾客、顾客与顾客以及企业内部成员间的开放式交流与建立信任,深度营销的特性使它能帮助企业实现这一营销目标。

(一)深度营销是一种全新的网络营销工具

深度营销较其他网络营销工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它关注顾客消费心理的深层次,且营销形式多样灵活,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营销成本,加之顾客基本是以“中立的个人”面貌出现,利用各个小世界的顾客联系,能够在不同群体内取得更大的信任。

(二)深度营销是一种营销技术

深度营销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参与市场的开发、运作以及维护等等,体现的是一种企业与顾客的互动、沟通、协作,实现营销的全程控制与突破,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构建企业主导的核心价值链,并以此提升客户关系价值,以掌控网络和终端,滚动式培育与开发市场,从而取得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的营销战略。

(三)深度营销是以整体竞争观作为根本点

深度营销是以营销4P为出发点,通过高效运用4C、4R、4V等理论,来取得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的营销战略。深度营销体现更多的是企业的全局观,不是以牺牲企业整体利益来达到某一目标的短期行为,它更多地表现为持久、长期的企业战略规划。

四、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营销价值分析

(一)内部营销价值分析

企业内各级管理层之间、各部门之间因为各自形成了小世界(即强联系群体),妨碍了信息在组织内传播,而这一组织结构的固有缺陷往往无法通过行政命令方式、传统的沟通渠道来克服,尤其是企业内部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间更是缺少对话的途径。因此,企业可以利用深度营销的功能,寻找合适的成员扮演弱联带的角色,在管理层、各部门、各组织间建立起全新的沟通信息桥,这样对于企业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掌握员工的心理变化、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都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如果按照法约尔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处在塔底的人是无法看到远处的风景的。在商务时代,这一切都将改变。这一改变有助于在全形成共识,促进对企业目标更好地理解,更有效地参与决策,能更好地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企业文化。这种对内部员工的深度营销,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企业上层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便于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深度营销要求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深度营销的重要性。今天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创造财富的不是资本,不是土地,不是劳动力,而是思想。因此,转变观念要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要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度营销方式,照顾好员工,员工也会照顾好顾客,顾客就会照顾好利润。所以,关注员工和顾客的同时,也关注了自己的利润。

2.重视企业的软硬件建设。目前从整体水平和电子商务的要求看,无论是技术、网络管理、资费水平、网络速度、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深度营销的载体是互联网,必须要有一些物质支持。这些物质支持包括先进的软件,电脑,及有关的一些辅助设备,保证软硬件建设的力度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

3.重视人才的引进。电子商务是信息化与传统商务的有机结合,需要大量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机、、管理、等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人才实际上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要培养一批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有、商贸、物流等知识的跨领域的专门人才、复合人才。企业应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二)外部营销价值分析 2.深入地推介产品。现今的各种广告媒体都有其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全面、不完整、静态性、单向性。传统广告媒体的这些弱点是无法让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构筑起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的。企业应该通过网络与顾客交朋友,了解顾客的喜悦和痛苦,然后从关爱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情感营销,详细深入地介绍产品的功能,使用方法,并且追踪用后效果。同时,通过网络随时回答顾客提出的问题,双向交流,深入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顾客的忠诚度,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的动力。

3.深入地了解顾客。由于市场中顾客需求千差万别,而且顾客的情况又不相同,企业可以以消费者为导向,强调个性化的营销方式;提高消费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企业营销决策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满足消费者对购物方便性的需求,省去了去商场购物的距离和时间的消耗,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效率。网络经济时代将改变传统的了解顾客的模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新机遇,通过E-mail、BBS等手段,与顾客就各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这有点像热线电话一样,从各个侧面更深的层次、更全面地了解顾客,并从中找到市场机会和企业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这意味着从着手了解到得出有用结论之间的时间差已经大大的缩短,也可以说几乎是同步进行。这就为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根据六度分离理论揭示的原理,以及深度营销和网络的信息扩散效应,企业的营销者们可以更有的放矢地利用网络进行各种营销管理活动。六度分离理论、小世界模型已经被运用到许多研究领域,这些研究成果与方法对营销学研究与实践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通过系统地对深度营销这一新兴特殊网络传播载体的研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构建最优模型、挖掘其营销价值,做出一些启发性的贡献。

: [2] Watts. D, and S. Strogatz. 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J].Nature,1998(May):440-442.

[3] Soffer SN, and Vazquez A. Network clustering coefficient without degree-correlation biases[J].Phys Rev E Stat Nonlin Soft Matter Phys, 2005, 057101.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营销;综合模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120-03

营销综合模拟指以营销基础理论为指导,采取角色扮演等方法模拟市场竞争,通过物理平台或电子软件平台,模拟营销的全过程,旨在让培训者熟悉营销决策的基本流程,锻炼营销决策的基本技巧,提高营销技能,培养学生的决策思维与分析能力、团队合作精神。[1]

营销综合模拟突出培训者的主体地位、注重团队合作,具有组织实施的经济性、安全性、灵活性、自主性及模拟过程与结果的有效性,用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模拟实训。本论文主要阐述营销综合模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有利于完善营销综合模拟的流程,按照营销基本理论修订营销综合模拟的内容,提高营销综合模拟实训的有效性。

1 营销综合模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营销综合模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笔者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营销综合模拟的内容设计应与营销基本理论框架一致;

二是营销综合模拟的情境模拟过程应体现市场运作中真实的企业营销实践。

1.1 营销综合模拟的内容应与营销基本理论框架一致

营销综合模拟的内容设计一般是模拟营销的一般过程。从理论上说,营销的一般过程,即营销的基本框架,也即企业从创立到运营管理的营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市场机会的把握与项目的选择,应采取市场调查的方法,了解消费市场的需求动态、竞争动态及其它宏微观环境的状况,结合自身的条件及敏锐的洞察力,挑选项目,并对项目进行商业评估,最终确定投资项目;

然后,针对确定的项目,制定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即市场细分、选择与定位;

其次,根据选定的目标消费人群的需求特征及市场定位,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其中促销策略一般又包括四种促销工具,分别是广告、公共关系、营业推广与人员推销,在企业营销实践中,这四种促销工具往往是结合着使用的,所以又叫促销组合;

营销策略制定好后,需要原原本本的执行,所以最后是营销的执行与控制。

以上营销的一般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市场机会的发掘、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制定、营销策略的策划以及营销的执行与控制。

营销综合模拟不仅应包括这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的内容应饱满具体。

1.2 营销综合模拟的内容应与真实企业的营销实践基本 一致

营销综合模拟的本质及核心是模拟企业的营销运作。既然是模拟,很难达到与真实企业的营销运作完全一致,但应尽量向真实营销实践靠拢,不能偏离营销实践太远。以国内的营销实践为例,中国式营销与西方营销模式相比,具有自己的特色。受特定传统文化及大环境的综合影响,我国企业的营销,无论是在市场机会的把握方面,还是营销战略的制定、营销策略的策划与执行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

营销综合模拟的内容应体现这些特征,不能偏离实际,同时应紧密跟踪营销前沿发展。

此外,真实企业的营销运作往往是在动态的营销环境中进行的,特别是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随时会改变。营销综合模拟的情境模拟应尽量构建一个动态的营销环境,而不是静态的。

营销综合模拟内容设计应遵循的这两方面基本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即既要与基本营销理论一致,又应与营销实践趋同,两者缺一不可,与营销理论保持一致是模拟合格的基本条件,而在此基础上使模拟与真实营销实践趋同,则是优秀营销模拟的必要条件。

2 营销综合模拟存在的突出问题

营销综合模拟是我国企业与高校培训营销人才的常用手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模拟中背离了上文所述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偏离了营销的基本原理,或偏离了企业的营销实践,或这两方面问题同时存在。

营销综合模拟如果偏离营销基本原理,学生会感觉到营销模拟里的基本营销框架与他在理论课中学习到的知识不一致,或不完整,让学生困惑,使营销综合模拟不仅起不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目的,反而误导了学生,或学生无法通过该实训体验营销运作的关键环节;营销综合模拟如果偏离企业营销实践,则无法通过营销综合模拟培养学习者的营销决策能力,无法通过模拟实训让学习者了解真实企业营销决策的一般过程,从而在培养营销专业素养方面将学习者引入歧途。具体来说,我国营销综合模拟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营销模拟过程不完整

上文已提到,营销的一般过程可概括为四个阶段。一些营销综合实训实际上只模拟了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与营销策略方案的策划两个阶段,营销机会的发掘以及营销的执行与控制这两个阶段有所缺失。营销机会的发掘从理论上来说是营销一般过程的重要一环,从实践来说,是创业的非常重要环节,是营销实践的重要方面。

但一些营销综合模拟直接将要选择的项目设为既定,学生在实训中没有一个挑选项目、评估项目的过程。[3]在营销的执行与控制方面,很多模拟是完全缺失的,通常是学生输入营销决策数据后,经后台运算,直接反馈了结果,没有模拟营销的执行与控制环节。

2.2 营销主体环节的模拟背离营销理论与实践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及营销策略的策划是营销的主体环节。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模拟方面,不能只突出市场定位,即让学生自主选择确立产品的卖点,而忽略了市场细分与市场选择的模拟,并且有关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模拟不够深入具体。

此外,在营销组合策略模拟中,没有完全理解营销策略及促销组合的内涵,导致营销模拟中部分模块的逻辑混乱,如一方面设置了营销组合策略模块,一方面又并列设置了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价格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四个模块,从理论上说,营销策略已经包括了产品、渠道、价格与促销四个方面,所以没必要并列设置。

同样,在设置促销模块的同时,又专门设置了广告策略模块,而实际上促销策略已经包括了广告策略。此外,对营销策略策划的模拟也不够深入具体,达不到锻炼学习者营销技能的目的。

2.3 营销模拟过程脱离营销前沿发展

营销要本土化是业界的共识。现代中国式营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到今天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同时营销新理论、新观念不断运用到企业营销实践中。营销模拟过程应紧贴中国营销实践,同时体现营销的前沿发展。但诸多营销综合模拟只模拟了营销的基本框架,没有个性,未能体现中国式营销的特色,也没有体现营销的前沿发展,使营销模拟实训不能很好指导营销实践。

2.4 模拟环境静态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真实企业的营销宏微观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尤其是竞争环境。但一些营销综合模拟的营销环境却是静态的,在整个模拟公司运营的不同阶段,宏微观环境没有太大变化,这很大程度上与营销实践不吻合。

尤其在市场竞争方面,很多营销模拟设计的是各虚拟公司同时做出营销决策,然后反馈市场竞争结果,这也与市场竞争的实际不太吻合。

在真实的市场竞争中,竞争企业之间不总是同时做出营销决策的,竞争的一方总会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营销决策。模拟营销环境的静态化使学生体会不到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不利于培养学生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

3 提升营销综合模拟效果的对策

上文列出的几个问题具有普遍性,笔者将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3.1 完整模拟营销全过程

针对上文提到的营销模拟过程不完整的问题,建议不是将项目直接设为既定,而是提供一些背景资料,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去分析,进行商业评估,自主选择确定项目。这样能锻炼学生分析和把握市场机会及进行商业评估的能力。

另外,在此环节还可以加入模拟公司注册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模拟实习,了解企业注册的基本条件及步骤。营销的执行与控制,在营销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营销策划方案再好,如果执行不到位,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营销模拟在内容设计中,可列出营销执行与控制的各种方式与做法,并说明每种方式与做法所对应的成本及效率,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营销执行与控制意识,体会执行与控制的重要性。

3.2 深度模拟营销主体环节

针对上文提到的营销主体环节的模拟背离营销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一方面应理顺各模块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在营销模拟过程中,不能只让学习者简单选择产品风格与卖点、决定要不要开设网店、要不要投入广告,而要实现对营销战略与策略的深度模拟。

如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模拟环节,可在提供一定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提供进行市场细分的不同变量标准,让学习者自主挑选变量标准,对市场进行细分。同时罗列挑选目标市场的各种标准,让学习者挑选,自主选择目标市场,再根据目标市场选择确定市场定位。

在营销策略的模拟方面,应包括营销组合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在产品策略方面,可提供不同个性、不同组合的产品供挑选,同时做出新产品研发决策;

在价格策略方面,价格不应该是既定的,可提供确定价格的备选方法,让学习者从中挑选一定的定价方法,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制定价格;在渠道策略方面,可提供不同长度与宽度结构的备选渠道,同时注明每种渠道的成本与效率,让学习者自主选择;

在促销策略方面,可让学习者自主选择促销组合,自主决定宣传媒体及广告投放的时机与频率,使模拟尽量具体逼真。

3.3 营销模拟过程体现中国特色及营销前沿发展

中国式营销,不同行业的差异比较大,但总体来说,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注重分销渠道及终端运作,在促销方面注重发挥公共关系的作用,常用的促销手法是营业推广与广告,营销的差异化、个性化、绿色化、精准化趋势明显。营销综合模拟的内容设计可适当体现中国特色及营销的前沿发展,例如将文化营销注入到营销模拟中去,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可选择将产品塑造成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品牌形象,在模拟中强化渠道布局与终端推广,提供不同种类的公关、广告及营业推广方式供选择,让学生结合产品特点及其他模拟营销环境,自主策划适合的促销方式。[4]同时,将精准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等前沿营销模式引入到模拟营销策划中来,让学生了解营销前沿理论的具体应用。

3.4 创设动态化营销模拟环境

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营销综合模拟实训无法模拟全真的营销环境,但应尽量体现出营销环境的动态变化。如在营销模拟的不同阶段及回合,营销宏微观环境可适当变化。

另外,各虚拟公司在做营销决策时,不一定要全部同时做出,可设置在营销决策前让学生选择付出不等的成本,通过市场调查获取竞争对手一定程度的营销决策资料,然后再做出营销决策,这样操作比较符合真实的市场竞争。[5]

此外,可在数据库中设置虚拟的消费者,比如,可设置十万个虚拟消费者,每个虚拟消费者具有自己的消费个性、对厂商的营销手法具有独特的反应路径,在模拟过程中,各虚拟公司展开对这些虚拟消费需求的争夺。[6]

4 结 语

贴近营销理论、贴近真实营销实践是营销综合模拟的生命力所在,这要求营销综合模拟组织者既要透彻理解营销理论知识,又要懂得营销实践。为此,笔者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营销综合模拟组织者应成立营销综合模拟开发专家委员会,邀请营销学者及专家、企业营销负责人加入,汇聚各方智慧,对综合模拟方案反复研究讨论及论证,不断优化模拟方案;

二是可选择与知名营销咨询公司合作开发,知名营销咨询公司理论功底雄厚,同时懂得营销实践;

三是可以深入了解某一行业的营销运作,以该行业为模板,以行业内代表性企业的营销运作为样本开发设计营销综合模拟;

四是综合模拟内容定型前,应广泛征求营销专家、学者、企业营销负责人意见。

参考文献:

[1] 程守梅,贺彦凤,刘云波.论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理论依据[J].成人教育, 2011,(7).

[2] 赵静.“模拟公司”教学法―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J].中国人才,2010,(11).

[3] 吕一林,陈智勇.在线营销模拟在商学院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 国大学教学,2011,(12).

[4] 王永东,吕列金.市场营销综合模拟实验软件的应用与开发[J].中国电 力教育,2011,(35).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营销品牌建设

任何一种文化均可看成是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和意义结构的统一。在这里,表层结构是指文化的可感知、可观察的感性外观形态和载体,包括物质形态、行为方式和表征体系;深层结构指支配和调节文化表层结构的规则,即载体要素的组合规则;而意义结构是指文化的不可感触、却可通过文化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来传达、显示和领会的意义系统,它是文化的内涵。文化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和意义结构并不是三种不同的文化实体,而是任何一种文化自身中的三个内在方面或层次。文化对营销的影响是如此全面深远,它不仅是手段,还是目的;不仅包含消费者浅层的文化需求,还蕴含着更深的价值取向。

品牌是企业经营者用可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分的名称、标志、象征、设计或设计组合为载体,通过确立与消费者之间的良好关系,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

文化营销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意义

差异化文化营销能建立企业的品牌独特个性,树立竞争优势。差异化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基本战略,在价值创造与实现过程中导入文化因素,有助于构筑差别优势,起到市场细分的效果。

塑造营销的比较优势,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品牌核心价值建设。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文化营销作为一种高效的营销手段,可以派生出其它多样的、新颖的营销模式,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发挥作用,占据竞争优势。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品牌建设注入新的内容。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企业差别化竞争越来越鲜明地表现为企业文化特色与成熟程度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以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的有力武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成熟程度的核心标志,是企业战略风格、管理风格、营销风格以及企业家品格的集中体现,为品牌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追求社会营销,提升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力。文化营销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营销,是一种用于变革行为的战略。文化营销所利用的文化因素可以从价值观上对人进行教育、培育和塑造,文化营销也延续着文化的育人功能,表现为通过文化理念的构建,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对消费者进行思想、观念、情感和道德等的引导教育,从而形成品牌的社会共鸣。企业实施文化营销推动品牌建设的措施

改善外部条件,导入文化因素,提高品牌的核心价值。企业要想最终走上后文化营销阶段,必须改善文化营销的外部条件。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实施文化营销,加速品牌的建设,具体讲: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一般而言,商品经济越发展,文化营销就越繁荣。二是完善营销法规。

提高文化营销主体的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品牌建设,建立品牌独特个性。企业职工、营销人员、企业家是文化营销的主体,决定了文化营销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企业在文化营销中要不断弃旧创新,这些都要求营销主体除了具备基本的素质,如强烈的敬业精神、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服务态度、说服顾客的能力、宽广的知识面之外,还要对文化有着相当的敏感,受过文化敏感性训练,可以深刻的理解人们的想法,并且能够熟练的与人沟通交流。

根据市场竞争发展趋势,采取文化营销新策略、新方式,提高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加强营销环境的文化层次分析,做深入的市场调研,找准产品及品牌的目标市场。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具体消费者个体做好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二是加强对目标市场文化的研究。在环境分析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文化营销模式,来推广企业的品牌。只有弄清了不同文化环境,采用不同的文化营销模式,才能更好的实施品牌战略。

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文化营销形式。一是要采用多种营销文化组合。文化营销是文化观念融合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其形式可表现为理念文化、产品文化、制度文化和促销文化。二是要采用多种营销要素组合,把研发、生产、营销、人力资源、售后服务等环节凝聚成高效的价值链,形成品牌优势。

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下,组合使用上述文化营销形式,形成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营销文化,以在营销活动中促进买卖双方文化的积极交流。这些基本要素的完美运用,将会使得营销过程具有更明确的目标,文化营销推动品牌建设也就会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农村消费品市场 营销模式 渠道驱动型

现代企业的竞争,在营销上更多的体现的是营销策略的竞争。传统营销理论的经典是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理论,4P组合构成了其核心内容,对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为中心形成营销策略框架,并以此作为企业一切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4P组合无非是要求四个方面的策略具有内在一致性,也就是说各个方面能相互配合起来,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矛盾。在农村市场上,企业也根据不同消费品与市场也会采取不同的策略组合,在不同策略选举时企业考评的主要指标是不同,其中在农村消费品市场上主要有以下三种竞争形态。

一、以产品为核心的“1P+3P模式”

产品被放在4P的首位,可见其重要。不管我们在其它方面如何努力,产品仍然是营销工作的基础。首先我们要强调重要的是产品策略,而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产品策略也不仅仅是为顾客提供尽量高的性价比这么简单。以产品为核心的“1P+3P模式”就是首先有一个足以在市场致胜的产品策略。在农村市场上销售的农药,化肥,收割机等农用产品它们都是围绕以产品为核心,也就是主要以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技术与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对比,由于其产品本身的价值决定其必须主要以产品为核心才能提高它的竞争力。例如众多手机在农村市场上的角逐就遵循以产品为核心的策略。农村的信号网络要差于城市而且农民在用手机时摔、碰的概率要比城市人大的多,手机市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而且价格大部分几乎抗衡,所以购买一部信号强而且耐摔的手机是大部分农民的共同愿望,当今大家都对国产手机能否跟国外巨头一拼心存疑虑,而事实也证明了国产手机与国外的相比差了一大截,大部分农民在更换或第一次购买手机时都大部分都选择诺基亚手机,他们靠的也是产品策略的成功,以及以产品为中心的“1P+3P组合”。

二、以推广为核心的“1P+3P模式”

对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利润空间较大而消费者对品牌知名度又较看重的产品,以推广为核心的营销模式应当是首选。保健品红桃K在农村市场曾经取得骄人业绩,厂家在农村推出的推广组合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以推广为核心展开营销就是综合运用广告、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对消费者和中间商展开信息传播和促销。价格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都围绕促销而设计。在我家乡,一些知名度不高或没有知名度的产品,就是在终端用“人员推销+营业推广”的方式展开销售,具体来说,就是商场推销员用“买一送一”、“多买多赠”、“买产品中大奖”等手段拉动销售。终端推销人员的工资以及促销品制作、专柜费等往往是营销成本的大头。我发现,目前以推广为核心的营销模式有重心下移、产品类别扩大的趋势。

三、以渠道为核心的“1P+3P模式”

这种模式这一两年谈论比较多,又叫“深度营销”。这种营销模式下,工作的重点是深化客户关系,把渠道工作做扎实。因为以前的营销模式大多是广告运作加总,厂商对渠道缺乏控制力,现在则要求业务员把工作做到终端,所以叫深度营销。农村市场由于区域广阔,销售网点分散、市场覆盖率低、服务效益低,一直是制约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主要障碍。因此建立完善的乡镇网络销售体系,也成了能否成功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因素。在以渠道为中心的营销体系中,企业有强大的市场控制力,可以此为基础深度开发、“精耕细作”,进行产品、价格和促销各种变化与策略组合。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建设好营销渠道网络,企业的相关产品也能借助于这张网走向终端市场,这就为企业的多产品、多元化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市场基础。“精耕细作”使公司更加贴近市场,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对于新产品的上市可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十分顺畅达到区域内各个零售点。而经销商在稳定的区域内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提升自身的“商誉”,典型的“双赢”模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产品驱动型、推广驱动型、渠道驱动型营销模式具有以下区别(如表)。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4(6)

[2]关大为:农村市场营销渠道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科技大学,2003

[3]汤同刚:农村市场经销商的选择和管理.省略.2006~05~20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代商场;深度营销;研究

当前,我国百货商场的经营者都在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笔者认为,问题关键在于现代商场营销的内在矛盾及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仍然以竞争为基准、以销售额为核心目标,尚未真正进入以顾客为基准,以“深度营销”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的营销战略研究阶段。为此,要走出中国百货商场的经营困境,必须从实践出发,研究现代商场的深度营销。深度营销最直观的理解就是抓住“深”字做营销。然而,这个“深”字却有丰富的内涵,是新的营销课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深度营销目标: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

深度营销的目标是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它与一般营销目标不同。一般营销是以赢得商场“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追求的是交易,商家通过与顾客的交易获得利润,考虑的是如何使每一笔交易的收益最大化。而深度营销是以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为目标的,追求的是顾客,商家是从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中获利的,考虑的是如何维系顾客关系,与顾客有效合作。

我国百货商场的营销实践证明,不同营销目标下的商场营销行为和营销业绩是截然不同的。为了赢得“利润”最大化,商场只考虑从消费者那里多赚钱,商家往往不顾一切地增加销售收入,降低营销成本,甚至为了追逐利润,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在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目标下,商场必须采用深层、精细、有创意的营销策略,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提升顾客的满意度;提高商场的品牌声誉,保持顾客的忠诚度;有效与顾客沟通,建立和谐的顾客关系;一句话,就是让消费者对你的商场和品牌心动。显然,只有在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营销目标下,才能保证百货商场长期而稳定的收益。

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是由4Cs和4Rs理论导入的市场营销理论新观点。企业如何实施有效营销?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营销大师伊・杰・麦卡锡就提出4Ps理论,强调市场营销的四个基本要素通过组合策略,以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适当的分销渠道,加上必要的促销手段,来赢得企业“利润”最大化。4Ps一直被人们奉为营销理论的经典,并以此指导着企业营销实践。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个性化日益突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4Ps指导企业营销实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20世纪80年代,美国市场学家劳特朋提出了4Cs理论,即Custo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Communica-tion(沟通)。4Cs理论认为现代营销不能仅把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看作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赢得企业利润的营销手段;而应该站在满足消费者需求角度上,注重四个“P”的营销,让每一种营销工具都能够传递和满足消费者的最大利益,赢得顾客心度,这是现代营销的根本。所以,深度营销目标必须以4Cs理论为指导,把营销目标提升为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为此,在当前百货商场营销中,不应先考虑能够提供什么商品,而是先要了解、研究、分析顾客的需要和欲求,根据顾客需求来组织商品销售;不应先急于给商品定价,而是先研究顾客满足需求愿意付出多少成本,即顾客的购买成本;不应先选择销售渠道及其策略,而是先考虑如何为顾客提供最大的购物便利;不应再是商场单向的促销和劝导顾客购买,而是通过与顾客进行积极有效的双向沟通,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顾客关系。

4Cs理论强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但忽视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竞争导向,还是被动地适应顾客需求,企业需要从更高层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建立和谐的顾客关系,真正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20世纪90年代,美国营销专家舒尔兹提出4Rs理论,即Related(关联)、Reflect(反应)、Relation(关系)、Reward(回报)。4Rs理论强调现代营销应该以竞争为导向,通过关联、反应等方式与消费者形成和谐的顾客关系,让关系双方获得最大利益,形成强劲的企业竞争优势。所以,深度营销必须从战略高度,确立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营销目标。为此,当前百货商场营销应该从抢占市场份额转变为建立和谐的顾客关系,使单纯交易的业务变成对消费者负责的责任,把对营销要素组合的管理提升为注重顾客关系的管理;在回报消费者的同时,使商家也得到回报,带来长期、稳定的营销收益。

深度营销赢力:最大限度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我国百货商场能否实现深度营销的目标,取决于商场营销赢力的铸造。当商场具备了深度营销赢力时,就能赢得顾客“心度”,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当前,百货商场的深度营销赢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最大限度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迅速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迅速。人们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化,购买行为呈现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消费者购买更趋选择性、差别性和自主性。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要求会更高,对服务更为挑剔。商场营销面对的是众多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消费者,他们的消费心理更趋成熟,使购买决策有可能在更为理性的情况下做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消费观念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突出,人们生活消费更趋于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现代营销面临的是一个高要求、发展型、开放性的消费环境,以往的那种大规模、雷同化、粗放型的营销再也不会赢得消费者青睐。为此,当前百货商场营销应该以深层次、特色化、精细型的深度营销,最大限度地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迅速变化,这是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最重要的赢力。

剖析我国零售连锁业之所以能够击败传统百货业的原因,关键在于连锁业充分发挥了其购买便捷和价格低廉的营销赢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生活消费需求。所以,连锁业赢得了顾客心度,打造出强劲的竞争优势。当前,我国百货业虽然已进入了成熟期,但百货商场仍有其优势,能够铸造深度营销赢力。

首先,百货商场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繁华中心仍是现阶段消费者首选的购物地点,其地理优势能够吸引很大的客流量,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其次,百货商场经营面积大、商品丰富、种类齐全,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消费需求。更突出的是现今的百货商场不再是“大路货”的代言人,有着不同于其他业态的目标市场,以自身的商品、品牌、服务、环境特色,凸显出百货商场的营销赢力。具体表现在:

(1)最大限度满足高档消费需求

百货商场以高科技含量与时尚的商品为主,并以豪华的装潢

和周到的服务,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高档消费的最大需求,这是其他零售业态所不能及的。

(2)最大限度满足名牌消费需求

百货商场不同于其他零售业态的显著点,在于拥有众多的世界名牌商品,品牌形象可使消费者购物增加一种成功感,名牌商品的优异品质和新颖款式能够使目标消费者对自我价值与生活时尚的追求向往得到最大满足。

(3)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百货商场的时尚、新潮商品可以使目标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最大满足;同时,他们还可以享受到商场细致、周到的个性化服务。

可见,百货商场拥有的这种营销赢力是其他零售业态所不具备的。百货商场尽管有其劣势,主要是价格较高、便捷不够,但可以扬长避短,确定自己的差别化竞争战略,开展深度营销,铸造商场营销的“适应”赢力。

2、最大限度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百货商场的竞争尤为残酷。残酷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零售新型业态的严峻挑战,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型零售业态陆续登入中国,并得以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百货业垄断市场的格局,连锁业主打零售天下。国内近五年连锁业的发展远远超过百货业,2005年连锁业平均增长40%,而百货业却是负增长。以郑州“二七”商圈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以亚细亚商场、郑州百货大楼、商城大厦、华联商厦、天然商厦、国际友谊广场等百货商场为主要业态。而今,商圈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国美”、“八方”、“五星”等家电专卖店为主打业态。二是面对国际商业巨头的“本土化”战略挑战,中国百货商场普遍失去了原来拥有的营销规模、经营成本、销售网点等国内竞争的资源优势,百货商场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经营能力过剩。商场营销策略只是停留在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的低水平运作上,这些策略只能一时奏效,不能从根本上保持市场占有份额,有的甚至到了难以保本的惨境,只得淘汰出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百货商场有的昙花一现,有的败走客乡,但也有发展壮大的。为什么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有“不落的太阳”?综观这些成功经营的商场,它们无一不是把营销“资源”优势转为“人心”优势,注重对顾客关系的研究,打造商场营销特色,来最大限度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铸造着深度营销的“适应”赢力。如上海徐家汇商圈的百货商场精心策划了有别于竞争对手的营销特色,以“错位经营”为自己的目标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赢得顾客心度。东方商厦以“礼品世界、礼仪氛围、礼貌服务”享誉上海,太平洋百货以“领导时尚潮流”独领,第六百货商场则以“国优名牌”而闻名,就是在地理位置、商厦规模略逊一筹的汇联商厦也推出了“大众化国优名牌”营销特色。实践证明,百货商场必须拥有这样的营销赢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敢于挑战,突出重围,不断发展壮大。

深度营销策略:“精耕细作”和“打造特色”

据资料统计,我国现涌现的一大批产品精优、风格特具、闻名退尔的百货商场,70%只能勉强维持现状,20%长期亏损,甚至面临倒闭;只有10%的商场经营良好。反思这些商场经营不利或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他们都走入这样一个误区,似乎都把商场经营定格在扩大面积、升级装潢上,而商场营销却是千店一面,定位雷同,一味地运用大传播、大促销等营销手段。而10%经营良好的商场,基本上都是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深度营销策略。深度营销策略是立足在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基点上的,其策略特点充分体现了深度营销的“精度”和“新度”。根据近年笔者对一些现代商场营销实践的关注,具有代表性的深度营销策略有“精耕细作”和“特色打造”,其基本内容略作以下介绍。

1、深度营销的“精耕细作”策略。

“精耕细作”是百货商场深度营销实施的重要策略。“精耕细作”策略体现了立足“深”字做营销的深度营销实质,区别于“大”字做文章的传统商场营销策略。如上海南京路的“新世界”、“中百一店”、“置地广场”等百货商场,都是强调“精耕细作”的纵深营销。商场以4Ps营销组合策略为基础,以4Cs和4Rs理论为指导,通过精益产品、精确定价、便捷购买和精湛促销的深度营销组合策略,来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

(1)精益产品

百货商场应该向顾客提供精益产品。深度营销倡导的是精益产品,而非优质产品。所谓精益产品,是指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精益产品是性价比最佳的产品,既消灭产品冗余的功能,又不存在产品功能的不足。产品只有达到精益,才能真正做到物美价廉。“精益”可以赋予产品以生命力,能够赢得顾客心度。为此,当今百货商场应该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及时感知市场变化和消费脉搏,向顾客提供更多的精益产品。

(2)精确定价

深度营销要求做到精确定价。“精确”在深度营销中有特定的含义,是指产品按顾客“接受”价格进行定价,而不是商家的“指示”价格。因为,顾客“接受”价格比企业“指示”价格更能赢得顾客心度。顾客“接受”价格的确定,首先要精算“顾客让渡价值”,即让顾客感受到购买价值与购买成本的差价。“顾客让渡价值”越大,顾客就会感到心动,就越能接受。为此,产品定价必须从顾客利益出发,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购买价值,尽可能减少顾客的购买成本。其次还需要考虑商场促销和竞争对手价格,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顾客“接受”价格的心理定势。

(3)便利购买

深度营销强调为顾客提供最大便利比单一的销售网点布局更让消费者满意。便利是顾客价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的便利指的是购买便利性,包括购买地点、营业时间、现金、支票、信用卡的使用、上门服务等。商场营销要在购买环节上更多地考虑顾客的方便,即通过完善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让顾客在购物过程中享受到最大便利。百货商场还应该开展网络营销,使购买变得更为简单、快捷、便利。对于年轻消费群体来说,这种“便利购买”需求尤为强烈。只有当强烈需求欲望得到满足后,才能赢得顾客心度。

(4)精湛促销

促销一贯是商场营销的优势,但深度营销要求百货商场开展“精湛”的促销,真正赢得顾客心度。精湛促销的最重要活动是借助有效的广告传播,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和购买冲动。广告诉求对消费需求的激发越深,对消费者购买影响越大。精湛促销还必须借助售点广告形式,如商场POP、展柜、展台都能起到告知顾客、烘托气氛、造热商场、吸引顾客的作用。精湛的促销能使消费者看到自己喜欢的品牌,在商场里的完美展示,购买的信心会更为强烈。即使是未曾听说这个品牌的消费者,也会将这个对他的视觉产生过冲击的品牌纳入考虑购买的对象。

2、深度营销的”打造特色”策略。

“打造特色”是百货商场深度营销的又一重要策略。打造营销

特色是百货商场的经营优势。因为商场购买的过程是顾客消费体验的过程,赋予了消费者购买商品以外的种种利益。让消费者可以在舒适环境中愉悦地选择商品,可以在购买过程中得到细致、周到的情感服务,可以享受消费休闲的感受,可以满足品牌偏好的追求等等。百货商场通过打造营销特色,引领消费时尚、带动消费潮流、创造消费热点的。如上海徐家汇商圈的“东方”、“港汇”、“太平洋”、“六百”等现代商场都是针对自己的目标市场,敢创营销“新度”,重点打造商品特色、服务特色、环境特色和品牌特色,来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

(1)打造商品特色

深度营销强调以商品特色赢得顾客心度。百货商场应以“新、特、名”为主力商品,充分代表现代消费的时尚性和前瞻性,打造商场的商品特色。需要强调的是,百货商场的“新、特、名”商品一般应占到70%左右,才能形成特色商品的系列化和规模化,为目标消费者提供足够的挑选性。

(2)打造服务特色

商品特色是有形表现的,服务特色则是无形的。而无形的服务特色也会使经营更具魅力。打造服务特色是商场深度营销的显著特点,因为商场服务与超市服务是不同的,超市采用的是顾客自购方式,只有当顾客主动提出服务要求时才给予满足。而商场服务是一种全面、细致的主动服务。商场服务特色犹如一种特殊的“有价”商品,像一块磁铁,赢得顾客心度。服务特色打造要强化顾客购买全过程的服务,推出售前的“导购服务”,售中的“现场服务”,售后的“保证服务”,走出商场的“场外服务”等特色。

(3)打造环境特色

环境特色打造也是百货商场深度营销的重要部分。对于消费者来说逛商店也是一种休闲,休闲需要良好的环境。强调商场的文化内涵和环境氛围,营造温馨与欢乐,凸显时尚与经典,是打造商场环境特色的重要内容。环境特色可以让商场经营定位深入人心,可以赢得顾客心度。商场布局要留出一定的休闲共享空间,便于顾客休息。环境设计要注意文化氛围营造,为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奠定基础。商品陈列要独特新颖,吸引消费者停脚欣赏,激发其购买。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市场营销 营销范式

引言

科特勒在1991年提出关系营销理念极大地发展了传统上以交易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并最终促成了营销范式的转变。然而,关系营销也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顾客是有意识和无意识地相互链接在一起的(Rene and Wangenheim,2006)。这种相互链接的状态构成了顾客的社会关系网络,消费者可以借助其所“镶嵌”的各种网络,与买方、卖方以及消费者之间产生广泛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本人的个体特征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社会联系都会对消费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汪涛等,2010)。消费行为呈现出网络化态势,消费者个体的消费决策受到群体关系的制约,消费者追求的目标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产品实体价值,而是包含了功能价值与联系价值(王长征、周玲,2005)的网络整合价值。近年来,社会网络对营销的意义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社会网(Social Network)是社会学家用来分析一组社会行动者之间关系结构特征的方法(Burt,1980;Wasserman and Faust,1994)。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网络图,图中有许多节点(nodes),节点与节点之间具有社会连带(social tie),社会网络是某一群体中个体之间特定的联系,其整体结构由该群体中个体的社会行为所决定(Davern,1997)。从现有营销领域中有关社会网络的文献来看,主要有两类研究视角(Ansari, Koenigsberg and Stahl,2011):一类是探讨关系特征(如:口碑等)对他人行为的影响,这类研究主要关注网络的社会互动与传播角色(social interactive and contagion);另一类是结构属性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结构(network structure)的模型构建(Iacobucci and Hopkin,1992)。本文主要从社会网络关系特征视角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述评,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

理论回顾

(一)基于社会网络结构的内部营销

内部营销(internal marketing,IM)理论,贝里(Berry)、古麦森(Gummesson)、萨斯尔(Sasser)将员工看为企业的内部客户,把他们的工作与满足需求的内部产品等同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实现企业目标。从营销这个角度出发,只有员工满意,才有顾客满意,那么内部营销就作为企业营销活动的起源。以往,关系营销似乎并不能对这种网络化的组织结构的内部营销给出清晰解释,朱涛(2009)从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结构分析出发,对其在IM理论上进行了研究。选取来自小肥羊火锅连锁上海五角场店的员工样本,经过社会网络分析中亲密性、凝聚子群的分析,结构对等性、群体派别分析等特性分析,得出了各命题支持情况。这些经过验证的命题假设丰富了社会网络下的IM理论,对于企业的员工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研究作出贡献,为日后进行内部营销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口碑传播网络

口碑传播在营销沟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Katz等人认为口碑传播的影响力大,在改变消费者决策、转变行为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际上现有的大部分关于社会网络的研究以研究口碑传播对其他个体行为的作用较多。罗晓光等人(2011)认为口碑营销观念虽然使营销相关研究从消费者个体扩展到群体,但现有的研究只是关注个体在群体的行为,对于整个群体行为研究较少。罗晓光等人(2011)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口碑传播进行研究,探索了口碑传播的结构特性,信息流通传播的方向。他们的研究利用学生作为样本,使用问卷调查,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技术计算节点的中心度、出度与入度,以及子群拆分的概念手法,得出口碑传播网络结构的三点特性:口碑传播网络为一个稀疏网络;口碑传播网络中存在明显子群;口碑传播网络中存在数量多而分散的“意见领袖”。这些研究说明,我们要重视群体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发掘网络中的子群联结者,并且关注网络中积极的消息传播者,使这几类人为企业的营销活动发挥积极的作用。

Duncan J. Watts等人(1997)认为营销和传播研究的中心思想是:有影响力的少数个体对于公共意见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Duncan J. Watts(1997)利用“有影响力的假设”,使用一系列计算模拟人际关系的影响过程。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认为,大级联动的影响并不是由具有大影响力的人驱动,而是由大量容易受影响的个体所主导。他们不是排除具有大影响力的个体的重要作用,只是认为“有影响力的假设”需要更小心的规范与测试。他们的研究是基于Katz和Lazarsfeld的两步流向学说(two-step flow),这可以看作是模型简化的社会网络,第一层由媒体到一些有大影响力的个体,第二层由有影响力的个体到大多数容易受影响的人。Allsop Dee T.等人认为:不是所有的社会网络是均等,也不是拥有某种社会网络中的每个人具有相同的影响力。程洁根据这理论,结合我国对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口碑传播在不同的领域与社会网络不尽相同,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拥有的收入财产资源。

(三)品牌社群关系网络密度与品牌忠诚

品牌社群是指消费者共同喜爱某品牌,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一种社会关系网络。学者们普遍认为品牌社群关系对消费者有影响作用,这种影响体现在产品扩散与口碑传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领域又涉及了消费者群体中口碑传播的环方向,不同的是关于品牌社群关系网络密度与品牌忠诚主要研究的是消费者的情感忠诚性。薛海波与王新新(2011)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针对品牌社群社会关系网络本身如何影响决定个人态度和行为作出研究,把以往忽视的社群关系情感联系起来,分析群体共享情感与消费体验的作用机制。薛海波等(2011)通过调查“聚星天华”与其品牌社群“聚星论坛”,利用对论坛版主、老客户的访谈与小组讨论,了解品牌社群认同、社群关系网络密度、自我品牌关系与品牌忠诚这四者关系,使用注册用户为调查样本,通过假设,数据分析,计算相关路径系数,得出网络密度影响品牌忠诚的模型图,研究结论为:品牌社群认同在网络密度与品牌忠诚之间起到了完全媒介作用;自我品牌关系在网络密度与品牌忠诚间起到部分媒介作用;品牌社群认同在网络密度与自我品牌关联起完全媒介作用;自我品牌关联在品牌社群认同与品牌忠诚间起部分媒介作用。

(四)社会网络下价值共创下的消费体验

消费体验,也称“体验消费”,体验是指对某标的物的领悟,及感官或心理所产生的情绪。消费体验是指一个人在使用产品或享受服务时体验到的感觉以及认识。王新新等人(2011)从研究分析社会网络下与消费体验的文献,总结三个方面: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是消费体验的环境;服务占优是消费体验的源泉;价值共创是消费体验的目的。价值共创与消费体验两者之间存在深层次联系:价值共创是消费体验的目的,消费体验是价值共创的基础。价值共创下中的消费体验存在互动性、情绪与情感性等特征。互动体验中,情绪与情感也可以作为消费者忠诚度的基础。王新新从该评述出发,论述了社会网络、服务占优、价值共创、消费体验这四者的关系,指出往后企业与学者的研究要注意消费体验的影响,有关社会网络理论下的消费体验是研究重点,应从更深层次揭示各者间内在联系。

(五)在线网络化营销

随着社会网络技术的进步,很多时候社会网络不一定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或许存在于虚拟交友网络中。我们知道互联网社交网络的成功取决于用户成员的数量和活性水平,每个虚拟账户背后是一个现实存在的个体。那么像现实生活中一样,个体的购买容易受在线“朋友”的影响。Michael Trusov(2010)从社交网站数据发现,大概有五分之一的用户会受他们的朋友影响。但是每个社交账户有着潜在数百影响他的朋友,如何确定谁是最有影响力的用户,对于在线营销企业来说,变得重要。Michael Trusov等人(2010)提出一种利用成员登录活动的纵向记录,实现一个非标准形式的贝叶斯收缩泊松回归,确定哪些用户显著影响他人的活动。这样我们不是缩小整个组织的成员,而是集中精力为每个用户确定模型变量。这样,我们就能确定影响力大的用户,而不是简单地选择某一用户。Zsolt Katona et al(2011)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扩散,讨论网络效应和个人影响。在已知网络中个体连结关系的情况下,他们通过构造结构模型,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一个在线社交网络的扩散过程。个人连结决定作为一个二元选择,受到三个因素影响:已经连通成员的本地网络结构;连通成员的平均特性与影响力;潜在连通者的特征。他们指出显著影响者和连通者的一些特征:对于连通者来说,如果找到其处于整体网络的位置和一些人数统计变量是关于连通的较好的预测因素。同样地,在已经存在的连通个体中,根据平均人数和整体网络位置,我们可以预测其相关网络关系者的个人影响力。个人平均影响力度也会伴随着联系人数的减少而降低,这些观点用在病毒营销,有着实质的意义。

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化营销范式作为新生事物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我们并不能彻底摒弃旧的营销范式。交易营销范式与关系营销范式仍然能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发挥作用,只是网络化营销范式在诠释那些更深更广的问题,有其不可缺乏的作用。我们决不能滥用网络化营销理论,因为就其本身来说,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某些定量化的研究没有被彻底论证。

回顾学者们的探索,重点围绕营销口碑传播,社群密度,意见领袖,品牌忠诚度等主要概念进行研究,很多的地方一带而过,没有做出严谨的量化论证,存在很多理论空白,很多时候仅用到社会网络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深层次的方法如聚集和分裂,多维度的展示并没有被使用上。

(二)未来研究展望

国内外现阶段对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化营销都处于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并没有触及到,或者是浅尝则止的阶段,没有形成深层次的、权威的理论体系,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主体和关系两个层次,研究营销企业嵌入消费者网络作用机制,演变途径与结果。由于社会存在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网络结构类别,不同的网络结构对个体、关系有不同的影响作用,这是研究可以深化的方向。此外,现阶段网络化营销在很多方面,如营销渠道、管理服务等领域存在缺失。

此外,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化营销理论研究方面,西方一直处于先进的地位,很多理论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中国是一个传统的讲究人际关系的大国,各地文化差异大,很多消费行为不能很好地被西方营销理论所解释。因此,我们基于本地消费者社会网络背景进行网络化营销理论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Kotler,P.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and Contro1.Englewood Cliffs[M].NJ:Prentice Hall,1991

2.Rene Algesheimer and Wangenhaim F.V.A Network Based Approach to Customer Equity Management[J].Journal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2006.5 (1)

3.汪涛等.网络化营销:基于价值网络化的营销范式初探[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

4.王长征,周玲.面向“联系价值”的后现代部落营销[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

5.Butt.R.S.Models of Network Structure I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80.6

作者简介:

姚琦(1979-),男,山西武乡人,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品牌管理与消费者行为。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现代商场;深度营销;研究

当前,我国百货商场的经营者都在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笔者认为,问题关键在于现代商场营销的内在矛盾及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仍然以竞争为基准、以销售额为核心目标,尚未真正进入以顾客为基准,以“深度营销”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的营销战略研究阶段。为此,要走出中国百货商场的经营困境,必须从实践出发,研究现代商场的深度营销。深度营销最直观的理解就是抓住“深”字做营销。然而,这个“深”字却有丰富的内涵,是新的营销课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深度营销目标: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

深度营销的目标是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它与一般营销目标不同。一般营销是以赢得商场“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追求的是交易,商家通过与顾客的交易获得利润,考虑的是如何使每一笔交易的收益最大化。而深度营销是以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为目标的,追求的是顾客,商家是从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中获利的,考虑的是如何维系顾客关系,与顾客有效合作。

我国百货商场的营销实践证明,不同营销目标下的商场营销行为和营销业绩是截然不同的。为了赢得“利润”最大化,商场只考虑从消费者那里多赚钱,商家往往不顾一切地增加销售收入,降低营销成本,甚至为了追逐利润,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在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目标下,商场必须采用深层、精细、有创意的营销策略,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提升顾客的满意度;提高商场的品牌声誉,保持顾客的忠诚度;有效与顾客沟通,建立和谐的顾客关系;一句话,就是让消费者对你的商场和品牌心动。显然,只有在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营销目标下,才能保证百货商场长期而稳定的收益。

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是由4Cs和4Rs理论导入的市场营销理论新观点。企业如何实施有效营销?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营销大师伊·杰·麦卡锡就提出4Ps理论,强调市场营销的四个基本要素通过组合策略,以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适当的分销渠道,加上必要的促销手段,来赢得企业“利润”最大化。4Ps一直被人们奉为营销理论的经典,并以此指导着企业营销实践。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个性化日益突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4Ps指导企业营销实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20世纪80年代,美国市场学家劳特朋提出了4Cs理论,即Custo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Communica-tion(沟通)。4Cs理论认为现代营销不能仅把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看作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赢得企业利润的营销手段;而应该站在满足消费者需求角度上,注重四个“P”的营销,让每一种营销工具都能够传递和满足消费者的最大利益,赢得顾客心度,这是现代营销的根本。所以,深度营销目标必须以4Cs理论为指导,把营销目标提升为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为此,在当前百货商场营销中,不应先考虑能够提供什么商品,而是先要了解、研究、分析顾客的需要和欲求,根据顾客需求来组织商品销售;不应先急于给商品定价,而是先研究顾客满足需求愿意付出多少成本,即顾客的购买成本;不应先选择销售渠道及其策略,而是先考虑如何为顾客提供最大的购物便利;不应再是商场单向的促销和劝导顾客购买,而是通过与顾客进行积极有效的双向沟通,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顾客关系。

4Cs理论强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但忽视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竞争导向,还是被动地适应顾客需求,企业需要从更高层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建立和谐的顾客关系,真正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20世纪90年代,美国营销专家舒尔兹提出4Rs理论,即Related(关联)、Reflect(反应)、Relation(关系)、Reward(回报)。4Rs理论强调现代营销应该以竞争为导向,通过关联、反应等方式与消费者形成和谐的顾客关系,让关系双方获得最大利益,形成强劲的企业竞争优势。所以,深度营销必须从战略高度,确立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营销目标。为此,当前百货商场营销应该从抢占市场份额转变为建立和谐的顾客关系,使单纯交易的业务变成对消费者负责的责任,把对营销要素组合的管理提升为注重顾客关系的管理;在回报消费者的同时,使商家也得到回报,带来长期、稳定的营销收益。

深度营销赢力:最大限度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我国百货商场能否实现深度营销的目标,取决于商场营销赢力的铸造。当商场具备了深度营销赢力时,就能赢得顾客“心度”,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当前,百货商场的深度营销赢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最大限度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迅速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迅速。人们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化,购买行为呈现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消费者购买更趋选择性、差别性和自主性。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要求会更高,对服务更为挑剔。商场营销面对的是众多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消费者,他们的消费心理更趋成熟,使购买决策有可能在更为理性的情况下做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消费观念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突出,人们生活消费更趋于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现代营销面临的是一个高要求、发展型、开放性的消费环境,以往的那种大规模、雷同化、粗放型的营销再也不会赢得消费者青睐。为此,当前百货商场营销应该以深层次、特色化、精细型的深度营销,最大限度地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迅速变化,这是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最重要的赢力。

剖析我国零售连锁业之所以能够击败传统百货业的原因,关键在于连锁业充分发挥了其购买便捷和价格低廉的营销赢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生活消费需求。所以,连锁业赢得了顾客心度,打造出强劲的竞争优势。当前,我国百货业虽然已进入了成熟期,但百货商场仍有其优势,能够铸造深度营销赢力。

首先,百货商场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繁华中心仍是现阶段消费者首选的购物地点,其地理优势能够吸引很大的客流量,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其次,百货商场经营面积大、商品丰富、种类齐全,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消费需求。更突出的是现今的百货商场不再是“大路货”的代言人,有着不同于其他业态的目标市场,以自身的商品、品牌、服务、环境特色,凸显出百货商场的营销赢力。具体表现在:

(1)最大限度满足高档消费需求

百货商场以高科技含量与时尚的商品为主,并以豪华的装潢和周到的服务,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高档消费的最大需求,这是其他零售业态所不能及的。

(2)最大限度满足名牌消费需求

百货商场不同于其他零售业态的显著点,在于拥有众多的世界名牌商品,品牌形象可使消费者购物增加一种成功感,名牌商品的优异品质和新颖款式能够使目标消费者对自我价值与生活时尚的追求向往得到最大满足。

(3)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百货商场的时尚、新潮商品可以使目标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最大满足;同时,他们还可以享受到商场细致、周到的个性化服务。

可见,百货商场拥有的这种营销赢力是其他零售业态所不具备的。百货商场尽管有其劣势,主要是价格较高、便捷不够,但可以扬长避短,确定自己的差别化竞争战略,开展深度营销,铸造商场营销的“适应”赢力。

2、最大限度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百货商场的竞争尤为残酷。残酷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零售新型业态的严峻挑战,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型零售业态陆续登入中国,并得以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百货业垄断市场的格局,连锁业主打零售天下。国内近五年连锁业的发展远远超过百货业,2005年连锁业平均增长40%,而百货业却是负增长。以郑州“二七”商圈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以亚细亚商场、郑州百货大楼、商城大厦、华联商厦、天然商厦、国际友谊广场等百货商场为主要业态。而今,商圈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国美”、“八方”、“五星”等家电专卖店为主打业态。二是面对国际商业巨头的“本土化”战略挑战,中国百货商场普遍失去了原来拥有的营销规模、经营成本、销售网点等国内竞争的资源优势,百货商场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经营能力过剩。商场营销策略只是停留在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的低水平运作上,这些策略只能一时奏效,不能从根本上保持市场占有份额,有的甚至到了难以保本的惨境,只得淘汰出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百货商场有的昙花一现,有的败走客乡,但也有发展壮大的。为什么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有“不落的太阳”?综观这些成功经营的商场,它们无一不是把营销“资源”优势转为“人心”优势,注重对顾客关系的研究,打造商场营销特色,来最大限度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铸造着深度营销的“适应”赢力。如上海徐家汇商圈的百货商场精心策划了有别于竞争对手的营销特色,以“错位经营”为自己的目标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赢得顾客心度。东方商厦以“礼品世界、礼仪氛围、礼貌服务”享誉上海,太平洋百货以“领导时尚潮流”独领,第六百货商场则以“国优名牌”而闻名,就是在地理位置、商厦规模略逊一筹的汇联商厦也推出了“大众化国优名牌”营销特色。实践证明,百货商场必须拥有这样的营销赢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敢于挑战,突出重围,不断发展壮大。

深度营销策略:“精耕细作”和“打造特色”

据资料统计,我国现涌现的一大批产品精优、风格特具、闻名退尔的百货商场,70%只能勉强维持现状,20%长期亏损,甚至面临倒闭;只有10%的商场经营良好。反思这些商场经营不利或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他们都走入这样一个误区,似乎都把商场经营定格在扩大面积、升级装潢上,而商场营销却是千店一面,定位雷同,一味地运用大传播、大促销等营销手段。而10%经营良好的商场,基本上都是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深度营销策略。深度营销策略是立足在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基点上的,其策略特点充分体现了深度营销的“精度”和“新度”。根据近年笔者对一些现代商场营销实践的关注,具有代表性的深度营销策略有“精耕细作”和“特色打造”,其基本内容略作以下介绍。

1、深度营销的“精耕细作”策略。

“精耕细作”是百货商场深度营销实施的重要策略。“精耕细作”策略体现了立足“深”字做营销的深度营销实质,区别于“大”字做文章的传统商场营销策略。如上海南京路的“新世界”、“中百一店”、“置地广场”等百货商场,都是强调“精耕细作”的纵深营销。商场以4Ps营销组合策略为基础,以4Cs和4Rs理论为指导,通过精益产品、精确定价、便捷购买和精湛促销的深度营销组合策略,来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的。

(1)精益产品

百货商场应该向顾客提供精益产品。深度营销倡导的是精益产品,而非优质产品。所谓精益产品,是指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精益产品是性价比最佳的产品,既消灭产品冗余的功能,又不存在产品功能的不足。产品只有达到精益,才能真正做到物美价廉。“精益”可以赋予产品以生命力,能够赢得顾客心度。为此,当今百货商场应该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及时感知市场变化和消费脉搏,向顾客提供更多的精益产品。

(2)精确定价

深度营销要求做到精确定价。“精确”在深度营销中有特定的含义,是指产品按顾客“接受”价格进行定价,而不是商家的“指示”价格。因为,顾客“接受”价格比企业“指示”价格更能赢得顾客心度。顾客“接受”价格的确定,首先要精算“顾客让渡价值”,即让顾客感受到购买价值与购买成本的差价。“顾客让渡价值”越大,顾客就会感到心动,就越能接受。为此,产品定价必须从顾客利益出发,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购买价值,尽可能减少顾客的购买成本。其次还需要考虑商场促销和竞争对手价格,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顾客“接受”价格的心理定势。

(3)便利购买

深度营销强调为顾客提供最大便利比单一的销售网点布局更让消费者满意。便利是顾客价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的便利指的是购买便利性,包括购买地点、营业时间、现金、支票、信用卡的使用、上门服务等。商场营销要在购买环节上更多地考虑顾客的方便,即通过完善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让顾客在购物过程中享受到最大便利。百货商场还应该开展网络营销,使购买变得更为简单、快捷、便利。对于年轻消费群体来说,这种“便利购买”需求尤为强烈。只有当强烈需求欲望得到满足后,才能赢得顾客心度。

(4)精湛促销

促销一贯是商场营销的优势,但深度营销要求百货商场开展“精湛”的促销,真正赢得顾客心度。精湛促销的最重要活动是借助有效的广告传播,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和购买冲动。广告诉求对消费需求的激发越深,对消费者购买影响越大。精湛促销还必须借助售点广告形式,如商场POP、展柜、展台都能起到告知顾客、烘托气氛、造热商场、吸引顾客的作用。精湛的促销能使消费者看到自己喜欢的品牌,在商场里的完美展示,购买的信心会更为强烈。即使是未曾听说这个品牌的消费者,也会将这个对他的视觉产生过冲击的品牌纳入考虑购买的对象。

2、深度营销的”打造特色”策略。

“打造特色”是百货商场深度营销的又一重要策略。打造营销特色是百货商场的经营优势。因为商场购买的过程是顾客消费体验的过程,赋予了消费者购买商品以外的种种利益。让消费者可以在舒适环境中愉悦地选择商品,可以在购买过程中得到细致、周到的情感服务,可以享受消费休闲的感受,可以满足品牌偏好的追求等等。百货商场通过打造营销特色,引领消费时尚、带动消费潮流、创造消费热点的。如上海徐家汇商圈的“东方”、“港汇”、“太平洋”、“六百”等现代商场都是针对自己的目标市场,敢创营销“新度”,重点打造商品特色、服务特色、环境特色和品牌特色,来赢得顾客“心度”最大化。

(1)打造商品特色

深度营销强调以商品特色赢得顾客心度。百货商场应以“新、特、名”为主力商品,充分代表现代消费的时尚性和前瞻性,打造商场的商品特色。需要强调的是,百货商场的“新、特、名”商品一般应占到70%左右,才能形成特色商品的系列化和规模化,为目标消费者提供足够的挑选性。

(2)打造服务特色

商品特色是有形表现的,服务特色则是无形的。而无形的服务特色也会使经营更具魅力。打造服务特色是商场深度营销的显著特点,因为商场服务与超市服务是不同的,超市采用的是顾客自购方式,只有当顾客主动提出服务要求时才给予满足。而商场服务是一种全面、细致的主动服务。商场服务特色犹如一种特殊的“有价”商品,像一块磁铁,赢得顾客心度。服务特色打造要强化顾客购买全过程的服务,推出售前的“导购服务”,售中的“现场服务”,售后的“保证服务”,走出商场的“场外服务”等特色。

(3)打造环境特色

环境特色打造也是百货商场深度营销的重要部分。对于消费者来说逛商店也是一种休闲,休闲需要良好的环境。强调商场的文化内涵和环境氛围,营造温馨与欢乐,凸显时尚与经典,是打造商场环境特色的重要内容。环境特色可以让商场经营定位深入人心,可以赢得顾客心度。商场布局要留出一定的休闲共享空间,便于顾客休息。环境设计要注意文化氛围营造,为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奠定基础。商品陈列要独特新颖,吸引消费者停脚欣赏,激发其购买。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观念营销;实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1-0065-04

[作者简介] 高忠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河南 鹤壁 458030)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商品交换关系日益复杂,不同环境背景下的观念、文化上的因素逐渐形成了影响交易效率的主要障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进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能动地对社会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是显形的,也可以是隐形的;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实践中,消费者也更容易信任有影响力的企业,即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影响力越大,越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经营业绩。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自身的各种活动、宣传来努力增加消费者及社会对他们的印象和兴趣,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市场基础,进而把其作为一种和促成交易、促进销售紧密相关的营销模式和策略。许多营销策略、模式、理论应运而生,观念营销就是其中之一。 就观念营销而言,一方面由于社会实践层面对观念营销理论缺乏全面、深刻和透彻的学习、把握,其对观念营销仅仅是一种感官理解、浅尝运用;另一方面,就观念营销理论本身而言,在实践层面上的具体操作实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而在实践中运用、发挥功效、创造效益是一种理论、尤其是营销理论的真正价值所在。所以,观念营销实施路径研究就成为其理论完善、实践推广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命题。

二、观念营销理论简述

观念营销是基于观念的影响力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是以建立一种以企业影响力为目标、促进交易的营销模式,它通过“观念”在消费者头脑中的重要作用来影响消费者的基本认知和态度,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最终促进企业销售活动开展和实现。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观念营销原创于我国国内,国际涉足很少。目前,我国有关观念营销的理论支撑和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笔者认为,观念营销更为直观和本质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针对独立的观念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或者是作为其他有形产品以及无形服务的附加来促进其销售的一系列营销活动。

观念营销视应用者的差异而表现为不同的具体方式,视应用者不同的观念认知与观念水准而存在不同的层次。一般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适合以下三个层次的产品创新模

式,如图1:

其中,第一层次的创新产品,是针对市场来讲的新产品,是广大消费者所不知的新领域,这个新领域的新产品需要较长的时间为广大消费者认可、接纳。企业可以结合产品的特征、可以带给人们的益处等相关信息以观念的形式对潜在消费者施加影响,从而为最终交易的达成做好观念准备。比如:大型计算机的问世带给人们巨大的观念冲击,从中人们预见到了未来的计算方式的发展趋势。第二层次所代表的创新产品是在第一象限中的企业开发的新产品的基础上,某个企业凭借自身的强大的研究开发与市场研究能力开发研制出来的领域内领先的产品。比如:IBM在计算机领域的领先地位,它所生产的PC机曾经在市场上独领,同时也是整个行业的标杆和某种象征,这种象征本质上就是它的内在文化给消费者的深远影响,正是这种深远的影响才使它在电子商务兴起的当代能够率先垂范,成为知识经济以及客户资产等观念的倡导者与实践者。第三层次所代表的产品是对先进产品的模仿或者就是前两者的单纯服务商,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判断,一些首先接受了先进技术带来的新观念的企业,开始对行业开创者的模仿,这些企业为了扩大市场盘子,往往不遗余力地对他们所认同的崭新观念加以推广,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市场板块。我国国内的大多数ERP软件商基本都属于这个类型企业。这些企业构成观念营销的主体单位,是社会消费观念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观念营销作为一种基于企业影响力来促成交易的营销理论,具有以下存在基础和价值意义:

1.消费者对观念的需求。消费者对观念的需求,一方面来源于客观环境因素,由于社会交往以及自身发展等综合原因,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层次或者满意或者不满意,当人们对所处的层次不满意时,就会寻求新的消费内容以及消费方式,即向往更高层次的生活,而对于所处层次的看法、向往的生活方式基本内涵以及所采取的反映方式等都取决于消费者自身的相关观念。正是由于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不满,客观上需要对新的环境的认知和理解,特别是其他层面人群的观念的了解和认同,成为其能否构成新层次成员的决定因素。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对于环境的认知以及对环境改变的渴望,这种渴望往往就转化为相应的观念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主观上的自然需要,当消费者对所处环境满意时,他虽然不会向往更高层次的生活,但是其本身有一个对观念的自然需要,这种自然需要可能发自于学习、自我提升,也可能源于人类这种智能生物的本性,即有思想、能思考的主观需要。

2.观念的巨大影响作用。观念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赛亚•伯林说,“观念的力量在决定普通人的生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一种力量比观念更具有颠覆性。”

观念营销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观念营销改变了传统营销学中以适应市场环境为出发点的营销组合模式,开辟了以观念为核心的消费引导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无疑有助于丰富企业的营销行为和过程,有助于社会商业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其次,观念营销的提出是对传统营销学理论中关于消费者认知方式、消费者消费行为发生过程认识的一个重大发展。市场营销的核心就是消费者,传统营销学是通过各种手段对消费者的了解、认知作为满足消费需求目的的基础的。通常,传统营销学认为只有深入了解了消费者,才有可能以恰当的方式方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时,消费者的需求是被假设成一定的,暂时不会改变的,因而作为企业的营销活动只能被动地迎合这种需求。而观念营销提倡的是运用观念的策划来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和行为,从而为商品交易的达成做足准备。这时,对消费者目前需求的了解也许不如传统营销学那么重要,但是,对未来行业趋势和产品前途的认识、对消费者的相关态度、认知程度以及认知障碍的认识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第三,观念营销由于肯定了企业营销活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从而肯定了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繁荣社会经济生活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作用。第四,适应当代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等社会形态的确立,观念营销提供给企业和企业的营销从业人员乃至广大消费者无限的学习空间和享受。

三、观念营销实施路径

由于观念产品的特有属性,决定了观念营销在实施路径、实践过程中的特殊运作方式。

(一)观念营销信息传播的一般模式。营销本质是一个满足消费者需求、促成交易的过程,就观念营销而言,由于其客体――观念产品本身的特殊性,观念营销的实施是以与消费者沟通交流、传播观念与信息为前提和基础的,其在实施路径上首先应该遵循和符合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从信息传播理论角度讲,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信源、信息、信道和信宿。

1.信源:信息传递的起点叫信息源,简称信源,即信息的来源。

2.信息:信息传播中的信号内容,它包括信息或观点。

3.信道:信息传递所途经的道路。

4.信宿:信息传递的终点,也即信息的受传者。

整个信息传播过程如图2。信息传递过程是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它是根据美国数学家申农创立的关于通讯系统的模型理论提出来的。

观念营销的实施建立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以传递观念、促成交易为目标,观念营销信息传播一般模式如图3:

在图3中,信源是企业自身,企业以“观念”为发端进行产品设计开发,或者基于对正确“观念”的认同进行一系列生产和商业化运作策划,这期间是一个“判断”和“认知”的观念产出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深一层次的学习、加工,进而最终形成了观念产品。其后,编码后的观念产品经由信道,传达到信宿――观念接收者,接收的同时,接受者自身有一个对观念产品译码的过程,同时对观念产品价值进行反馈。

在把握观念营销实施传播一般模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企业在以“观念”为发端进行产品设计开发,或者基于对正确的“观念”的认同进行一系列生产和商业化运作策划时,需要其更多地关注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以及研究对象本身的客观态势。与此同时,顾客也具有认知宏观环境、行业背景的能动,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自身的观念。二者所不同的是企业要具有对于外界环境的更大掌控性和更多的能动性,以保证其对于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观念判断、认知以及学习的科学性,以便创造更高的观念产品价值,满足顾客需求。

(2)顾客反馈,其实质就是将顾客自己本身头脑中的的观念信息和企业所传达的观念信息进行比较,二者比较后的相似度、认知度、认同度则是属于反馈内容。同时,相似度、认知度、认同度越高,一方面肯定了观念产品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信道选择或译码程度越好。反之,则既要对观念产品进行重新审视、设计与策划,也要对信道选择和解、译码环节重新构思。

(二)观念营销实施路径研究。由以上观念营销实施传播一般模式可以进一步总结出观念营销的实施路径,实施时要坚持一个中心(以观念产品为中心),夯实两个基础(以建设观念性企业、进行客户分析为基础),构建三个支柱(以观念传播、专业销售、产品升级为支柱),即“123”实施路径。

1.一个中心。要努力挖掘、生产和客户息息相关、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要、有价值的、具有一定时代感的观念产品,并始终坚持以观念产品为中心进行整个观念营销。换言之,即观念营销是以有价值的、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观念产品的存在为前提的。

2.两个基础。以观念产品为中心进行的观念营销是建立在打造观念企业和进行客户分析的基础之上。首先观念产品是观念性企业的主打产品;其次进行客户分析则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树立企业观念形象,打造观念性企业。观念产品不同于一般性的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其对观念生产者企业自身的内涵及创新力能力要求很高。一般来说,企业自身所秉承的对产品、市场、行业的基本认识和其对外界动态环境的实时认知以及其自身的学习、创新能力成为了观念产品的创造源泉。由此言之,提供观念产品的企业应该首先具有一种对社会、对公众的观念影响力,这种观念影响力的大小我们把它称为企业观念形象,观念影响力越大,则说明企业观念形象越好。为树立良好的观念形象,企业必须积极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观念性企业。所谓观念性企业,是指具有较大的观念影响力、较好观念形象的从事观念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具有观念产出,并生产观念产品是观念性企业本质特征。观念性企业并不独立于现有的社会企业形态之外,观念性企业可以是专门提供观念产品的专门部门机构(如咨询公司),也可以以一般意义的市场经济主体形态存在,与一般性市场经济主体所不同的是,其在提供基础的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之外,还提供了附加产品――观念产品,并通过传播观念,通过企业自身观念的影响力来促成交易,满足消费者需求。

建设观念性企业,就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因为:观念来源于文化,产生一种文化氛围,文化涵盖观念,观念是文化所表达的核心内容之一。建设企业文化时要注意:第一、必须在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去积极打造观念性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加强对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技术、文化与管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的研究,以充分发挥文化对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力。那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的综合。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组成的一个层次结构。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广阔的文化复合体,它表现为一切经验、知识、感知、科学、技术、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行为方式、论理方式、道德规范、企业形象,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建设企业文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一是根据《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文”是慢慢积累的意思,可以知道其是一个系统,一项系统工程。所以,企业文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团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三是企业文化是象征的、整体的、惟一的、稳定的、难于改变的。四是企业文化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是由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组成的,不是书面的理想、愿景和使命,而是日常的实务、沟通和信仰。五是简单地说,它是把一个企业的事情如何做好。第二、企业文化建设是从文化的深层次来探索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成功之道,企业文化是与企业共存的一种客观存在,有什么性质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中存在文化,文化中存在力量,文化中蕴含观念,观念是一种驱动力,所以,观念性企业的文化建设应该紧紧围绕一种观念或这种观念的衍生物来进行构建。

(2)进行客户分析,找到触动客户的切入点。观念产品的价值,必须获得客户本身对观念的认可和接纳,为保证满足客户对观念产品的需求,必须进行客户分析。客户分析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计量客户的规模和价值;二是深入了解客户对观念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和需要本质,通常有价值、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观念产品是观念性企业进行客户分析后的产物。在计量客户规模和价值时一方面要考察客户需求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程度,以判断其转换消费方式的基本成本和可能性;另一方面要了解客户相关需求的强度和购买频率,通常客户的需求强度越大,购买频率越高,顾客价值越大,而相应的观念营销成本就较低;客户需求强度大,同时对现有的消费方式的满意程度就越大,客户的价值取决于企业观念营销的强度。

3.三个支柱。观念营销的实施离不开观念传播、专业化销售模式以及产品更新升级三个支柱,是以这三个支柱来操作、实施、保障的。

(1)观念传播。进行必要的、必需的传播是观念营销实施的首要支柱,是观念营销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和支持。正如前面观念实施传播一般模式所阐述的,观念营销离不开观念传播,其也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必须经由一定的“信道”方能到达顾客头脑之中。

观念传播首先要实现观念立体化,所谓观念立体化,是指观念本身所涵盖的所有信息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表达、体现和展示。观念立体化有助于客户对观念产品的全盘把握和深刻理解,更有助于观念的深入人心。其次,观念传播要注意信息“载体”的合理使用。“信道”本质就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在运用传播观念的载体时,要注意载体形式的丰富、合理,既有传统媒介的大力宣传,又有现场的直观展示报道,更有活动、事件的“潜移默化”,要注意多管齐下进行整合传播。

(2)专业化销售模式。观念营销模式由于其特有的属性以及特殊的运作方式,需要特殊的、专业化的销售模式,才能取得所要得到的效果,如:专家型销售和制销售。

所谓专家型销售,是指具有一定与所售商品及其应用有关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并经过专门销售技巧、市场知识与能力培训的销售人员凭借其强大的观念与文化、知识与能力以及商品后盾,为客户提供商品以及与商品相关的配套方案设计的销售模式。由于销售人员具有十分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水准,可以为客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可以代为设计产品使用方案。因此,专家型销售比较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同,有助于企业业务的广泛开展,也有助于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的树立。

制销售则是买方或卖方委托流通企业在其权限范围内从事商品交易业务的一种形式。就观念营销而言,观念性型企业寻求专业的销售中介机构采取适合于观念产品销售业务开展的形式进行产品销售。

(3)观念产品的不断更新、升级。由于观念受时间、空间等多因素的影响较易发生改变的基本特征,观念产品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与客户的不断接触中,进行不断更新升级,以实现观念产品的保值、增值。

四、结论

观念营销作为当代社会一种新兴的营销策略、模式、理论和研究范畴,正在实践中被较为广泛地加以运用和发展。观念营销从作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销售促进手段,到真正意义上观念产品的直接设计、上市、销售,笔者可以感受到其作为一种立足消费者需求,以观念寻找共鸣点、发挥影响力,实现、促成交易的“魔力”和价值所在。应该说,站在实践层面上,归纳总结出观念营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种实施路径、一种操作方式,对观念营销这一新兴理论的发展完善和推广运用意义深远。实施观念营销的企业,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意义观念性质的企业,在充分的客户分析基础上,努力创造、生产观念产品,并以观念产品为中心进行营销活动,活动中要注重专业化的销售和产品的更新,这样才有助于观念的传播,才能最终实现观念营销的终极目标,即完成交易。

参考文献:

[1]徐丽娟.观念营销:提高交易效率的观念方法[M].北京:大地出版社,2006.

[2]胡传胜.观念的力量:与柏林对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英]大卫•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美]威廉•M•普赖德(William M.Pride),O.C.费雷尔,著.梅清豪,等译.营销观念与战略(2000年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徐丽娟.基于观念营销的营销组合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04,(4).

[6]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2Chinese Dictionary [ Z].The Commercial Pres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97.

[7]Emile G. Communication in Rural Third World[M] .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营销伦理;营销道德;营销伦理失范

一、营销道德评价的伦理学研究

(一)我国传统商业道德思想。我国传统商业道德源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儒家文化,儒家伦理中的义利观是其主要思想基础。“义”指道德规范,要求人和企业自觉做合乎情理的事情;“利”则指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所谓“义利观”,即如何来认识和妥善处理义与利问的关系或矛盾,应用到商业领域就是“见利思义”的商业经营理念,“取之有义”的商业行为准则,“先义后利”的经商战略和“重义轻利”价值判断。总结我国传统商业道德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的顾客观,讲究货真价实,买卖公平,一诺千金;勤俭敬业的自律观,讲究勤奋节俭、敬业自律;以和为贵的竞争观,讲究和气生财、办事不成仁义在;乐善好施的社会责任观,讲究乐善好施、扶贫济困。

(二)西方道德评价的一般理论。西方伦理学家依据结果或过程的标准,将道德评价分为功利论和道义论。功利论是19世纪西方颇有影响的伦理学观点,从启蒙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开始,经过人的本性是利己还是利他的长期争论,由英国哲学家威廉·葛德文和切勒米·边沁系统地建立了其思想体系,最后由约翰·斯图阿特·穆勒进一步完善而成。其核心思想是以行为的后果是否给大多数人带来幸福或效用来判断行为的道德合理性,其强调把行为的后果作为判断行为道德与否的依据。与功利论相反,道义论认为某一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取决于该行为本身内在的正当性。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创者伊曼努尔·康德、英国哲学家威廉·D·罗斯及美国哈佛大学哲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等。道义论强调评价行为的道德与否是基于行为本身而不是行为引致的结果,而行为本身的道德与否取决于该行为是否遵守了义务,这些义务是由人们的直觉和经验归纳出来的。

(三)西方营销道德评价的具体理论。西方三大营销道德判定理论主要包括显要义务理论、相称理论和社会公正理论。英国学者罗斯在1930年出版的《“对”与“善”》一书中,系统提出了关于“显要义务”或“显要责任”的观念。所谓显要义务,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中人们自认为合适的行为,主要包括六条基本的显要义务,即诚实、感恩、公正、行善、自我完善、不作恶。加勒特于1966年提出相称理论,认为应从目的、手段和后果三方面综合判断营销行为是否道德。目的指从什么出发点来行事;手段指使目的得以实现的过程及此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后果指行为所引起的结果,包括行为人意欲达到的结果,也包括不为行为人所期望但能被行为人预料到的结果。社会公正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在1971年提出,该理论从一种称作起始位置的状态出发,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公正系统,这一系统所适用的伦理准则是力图使弱者利益得到增进,或至少不会因强者的剥夺而使弱者变得越来越弱,并认为正当的行为就是重视和尊重人的各种基本权利或与自由的正义原则相一致的行为。

以上有关营销道德评价的伦理学研究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分别从各自角度提出了企业营销道德的评判标准及应有的社会责任等道德观念,不仅成为早期商业伦理的主要评判准则,更为现在的企业营销伦理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思考基础。

二、营销伦理本身的综述性研究

(一)国外营销伦理理论综述。国外学者对营销伦理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研究同实证分析相结合,侧重从伦理角度分析营销战略与决策,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综合应用伦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等多门学科的方法。美国乔治顿大学的N·克瑞奇·史密斯与哈佛大学的约翰A·奎里奇于1993年合作出版的《营销伦理》一书系统分析了营销中的伦理现象,并收集了大量的案例材料。欧洲学者相关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有于1989年由豪斯特·斯特曼和阿尔彻特·卢安编辑的由30位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写的《企业伦理学》及英国西蒙·韦布利的《公司原则和企业伦理章程》。另外,国外学者还建立了许多研究企业伦理及营销道德的研究机构,并在学校开设了营销伦理的相关课程。

(二)国内营销伦理理论综述。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现代企业营销伦理的研究。谢建明于1994年最早呼吁企业加强营销道德建设,甘碧群教授也于1994年提出应当重视对企业营销道德的研究。专门探讨营销伦理的论文约有100多篇,有影响的专著有六本:《宏观市场营销研究》(甘碧群,J994)、《企业营销道德》(甘碧群,1997)、《市场营销伦理》(王淑芹,1999)、《企业营销中的伦理问题研究》(寇小萱,2001)、《营销伦理》(王方华,周祖城,2005)和《道德营销论》(高朴,2005)。我国学者对于营销伦理的研究,主要从营销伦理失范现象的表现、营销伦理失范的原因及营销伦理失范行为的治理三方面进行探讨。在营销伦理失范现象的表现方面,寇小萱(1999)早期研究认为营销不道德现象主要体现在商品生产及销售中的假冒伪劣现象,竞相降价带来的恶性竞争及欺诈消费者等行为。近年来国内学者大都认为营销组合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失范现象,赵银德(2004)就提出了营销策略组合中的伦理挑战。另外,郑冉冉(2005)重点强调了市场调研方面侵犯他人隐私、弄虚作假等营销伦理失范现象,刘秋民(2006)认为在产品售后服务中同样存在道德问题。在营销伦理失范的原因方面,周利国、毛瑞锋(2006)经过深入的理论分析提出营销伦理失范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重要原因是市场竞争体系和政策法规环境不健全,社会文化基础是文化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主观原因是企业领导者个人的道德素质低下,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为营销伦理失范准备了土壤。朱丽叶(2006)进一步将以上原因分为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及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在营销伦理失范行为的治理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以下几种方法: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新闻媒体、行业监督作用;树立社会市场营销理念;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等等。另外,阎俊、陶平(2003)从政府、行业、社会、企业四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较全面的提出了治理营销伦理失范行为的具体措施。三、营销伦理的应用研究

国外营销伦理的应用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研究范围拓展到新兴的服务营销、绿色营销和一些特殊行业的营销领域,如保险营销、银行营销、医疗营销、药业营销等,研究方法注重实证研究,为规范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支持。九十年代营销伦理向跨学科的研究方向发展,多个学科的新方法和新理论也被引入到对营销伦理的研究,由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所导致的新营销伦理问题的出现,学者又将其扩展到跨文化营销、网络营销和数据库营销等领域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营销伦理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营销、保险营销、跨文化营销、绿色营销、体验营销及产品包装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刘向晖在2003年分析了网络营销伦理失范的负面影响及产生根源,并提出遏制网络营销中不道德行为的对策,2005年他又提出网络营销伦理水平的两维模型并探讨了企业网络营销伦理战略的不同选择及企业制定网络营销伦理战略时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陈璟菁(2006)对保险营销伦理失范现象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建立了保险营销伦理决策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提出我国保险营销伦理建设的对策措施。何伟俊(2001)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营销的反伦理现象并提出跨文化背景下建构市场营销伦理体系的对策。张喜民、(2005)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道德问题,并提出如何约束和规范跨国公司在华营销行为的设想。冯巨章(2006)主要从跨国公司营销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具体表现形式来分析跨国公司在我国营销伦理失范现象。田剑(2006)重点分析了跨国公司营销伦理问题的成因。施祖军(2005)结合绿色营销的定义及特点,阐述了绿色营销三个主要的伦理涵义。李珂、李纲(2006)对体验营销中的伦理冲突及其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体验营销的伦理意义。刘安民、罗秋明(2002)提出产品包装应反映市场营销伦理道德思想的要求。韩晓莉(2006)详细论述了违背产品包装道德的危害并提出符合营销伦理道德的包装原则。

四、营销伦理研究现状的评价

深度营销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营销创新;策略;企业竞争力

一、营销创新的含义

营销创新,即企业在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新的营销观念、营销组织和技术的导入和应用。从供给的角度来说,创新是改变厂商资源的输出。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创新则是改变资源所给予消费者的价值和满足。营销创新中所提的“营销”仅指营销策略组合活动本身,即企业将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交易活动。

二、我国企业营销的主要困境

1.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由于营销理论是由西方传入中国,至今我国的大部分学者从事的仍是翻译和传播的工作,对我国本土企业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只能简单地套用其他国家企业的营销策略,会出现文化上的不适应和不相容。如果只是简单套用其中的营销策略,必将导致营销发展的低水平同质化。

2.营销策略单一。总体营销水平的同质化直接导致了我国一些企业营销策略的单一性。在我国,不仅是手机行业,还包括家电、汽车、乳制品等许多行业,价格是最为常见的竞争手段。仿佛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销售量,价格和促销就是国内企业的唯一策略。在价格战中,我国企业利润在流失,实力在削弱。

3.缺乏企业发展长期规划。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营销管理都属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一个好的营销战略必须建立在企业的长期规划和目标之下。现在,多数的我国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多数的经营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不明确,更有甚者只重视短期利益,放弃长期发展的打算,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营销活动。

4.缺乏创新精神。这里的“创新”是多方面的,不仅指产品,还包括营销策略、实践精神等诸多方面。在产品上,我国的企业不注重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在营销策略方面,我国企业只简单照搬书本或者别人现成的东西;在实践精神上,我国企业害怕失败,不敢冒险。时代在发展,所有的东西都在更新,消费者也在变,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三、我国企业营销创新的途径

1.研究竞争对手。仔细研究竞争对手是企业快速成长的要诀。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够发明全新的产品,绝大多数的企业只是在研究竞争对手的基础上改进并延续他人的创意。百事可乐深知可口可乐的深度分销的模式就是自己要沿袭和依照的模式。据此,百事可乐经常不惜双倍的价钱去争取一个零售终端,百事可乐知道,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落后。

2.模仿但不窃取产权。模仿不等同于盗版,就如同合法仿造与非法仿冒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虽然他们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明朗。但在这个灰色地带中,核心技术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在这个方面,奇瑞QQ的例子比较突出,奇瑞承认该轿车与通用汽车雪佛莱的外形相似,却称自己从Matiz中合法获得了产权,更重要的是奇瑞使用的是自己的品牌和技术。模仿其实在任何国家的市场都会存在,关键是企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掌握自己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要诀,并根据消费市场的特征,把他人的某些东西为我所用,这是模仿与仿造的根本区别。

3.购买技术和创意。公司可以从外部买入专门技术和创意来帮助其开发新产品,不是单单依靠公司内部的人才。这种例子也很多,如制药公司从生物技术初创公司购得新药的产权,大型软件公司则购并小的软件公司,这不仅为其提供了产品开发的创意,使其获得了专门技术。索尼公司生产第一款袖珍收音机的时候,就是从西电公司获得了助听器晶体管的使用许可证。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需要从零做起,更多的公司可以将现有的成果与自己的创意相结合,也许他们并不擅长做研发,可以将已有的研发成果进行商业化利用,帮助自己生产出新产品。从外部购买技术和创意也不失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时可以利用的方法。

4.强化系统整合的营销思维。所谓系统整合的营销观,就是指企业不能就营销论营销,要将营销放到企业整体的经营框架与营销环境中进行统一思考和把握。系统整合营销观的缺失,导致我国企业在营销竞争中出现了太多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营销的创新,要强化系统整合的营销观。持续而深入的营销思考,对于企业形成科学的营销思维、实施正确的营销行为至关重要,有助于企业对营销资源约束、营销目标、营销发展框架等问题做出基于市场的判断,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进而保证“营销列车”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高效行进。持续、深入的营销思考机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营销氛围,形成真正的营销创新;第二,企业要将营销思考引向深入,营造一种学习型的营销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