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

电费管理论文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影广告消费心理电影广告优点

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映着复杂多样的人类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观众从电影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几个漂亮的明星,而且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品位,它能成为最直观、最广阔同时最细致的信息载体。通过最形象的最生动的方式切入到普通人的生活,而这种功能往往超出了电影的范畴,实际上也就成为产品最有效的广告宣传,基于此电影与广告界结下了不解之缘。近来,中国电影业在国际电影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下也开始学着利用电影这快幕布背后的魔力。

电影中的广告电影中的夹带广告按其表现的方式来说,一般分为显性和隐性广告两类。

显性广告主要以电影中的贴片广告为主,而隐性广告则以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为主。

一、贴片广告电影的贴片广告就是广告的运营商与电影的制作方、发行方、放映方合作,在每部电影放映前播放

客户的品牌广告以及企业广告和电影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赞助单位的帖片广告。它是电影广告最明显最外在的形式,属于电影中的“硬广告”。尽管这种广告形式常常在播放前引起大量观众的唏嘘声,但是调查显示它的传达效果较电视广告有更深刻的观众记忆度,因此此时的广告就能很好的利用观众这一心态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从冯小刚的《没完没了》的首开电影贴片广告的先河,继而《大腕》、《英雄》、《手机》等影片都夹带着众多的贴片广告。

二、植入式广告对于电影而言,它身着大众文化的隐身服,跳脱了传统的广告直白诉求模式,以更加隐蔽、积极、动人的形态潜入了观众的视野。因为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乃至影视的名字,都可以转化成商品的品牌,给制片商带来巨大的利润。至此,植入式广告正在悄然升起。所谓的“直入式广告是一种异业结合模式,即将某品牌商品或服务融入媒体之中,成为媒体的一部分,与媒体一起推销给消费者”。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是在影片中刻意地插入商家的商品,可以是静态的摆设,可以是画面的背景,也可以是演员使用的道具。它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令观众在不经意间构建起对商品的潜意识知觉。由于观众对广告天生有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剧情的做法往往比直接诉求的结果更好。总之,它是以一种隐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将广告融入电影的剧情当中,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起先电影的帖片广告是作为独立于电影之外的元素出现的,它带有明显的广告宣传意识,然而植入式广告将产品的宣传内化到影片之中,成为影片的内容,让影片的魅力带动产品的宣传、推广,真正做到互为融合、互为促进。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卖当劳、《天下无贼》中刘德华和刘若英用的NOKAI手机、《落叶归根》中宋丹丹说的西南财经大学......这些广告都在潜移默化中让电影传递着品牌的精神,而且很合理、很自然。这就是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魅力。

这种广告形式对观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暴光率高,以娱乐的表现形式使受众接受,极大地增强了观众对广告产品的记忆,从而加强与巩固神经联系的痕迹。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出现不受时间的限制,而取决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身,从而可以使产品在电影中随剧情的发展反复出现,这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观众是以一种寻求快乐寻求释放的心态去看电影,这样观众从心理上就没有对外界的防御,这是夹杂在电影影片中的广告会毫无声息地到达观众,而且这种把广告和故事情节相连接起来的广告其观众记忆度也极高。

(二)这样的广告形式很容易让消费者改变态度,使其对影片中的商品产生积极的态度。首先,观众自身就不自然地充当参照群体的作用。电影能带给受众一种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的享受。而且电影具有的一种集群效应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如果电影深受公众的喜爱那么这种人际关系中的舆论传播就是一种独具渗透力的广告形式。这对消费者心里的影响作用无疑是最有力的,它甚至可以在最短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

其次,电影中尤其是大片中往往都有几个名人扮演着主要角色,而将广告产品与名人结合一来为商家节约了请名人做广告的巨大成本,二来也使得这些名人不自然地充当了消费者意见领袖的作用。对于电影作为传播娱乐的载体而言,产品、品牌和广告都会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影片中各种元素留给受众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左右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电影中的广告元素通常以实物道具的间接形式呈现,不像其它传媒广告那样直接,所以广告信息悄悄进入消费者的记忆大脑,而且这种进入方式是以娱乐形式,也让消费者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去接受,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

(三)到达率高。电影中的广告到达率高“电影受众也称‘暗夜的人’,黑暗的环境把电影的交流系统与周围日常空间隔离的同时,也把受众同他所体验的现实隔离开来,使其全身心投入电影的世界”。在电影受众暂时处于催眠的状态下进行广告宣传,受众接受信息度一般较高,同时较电视广告而言,影院的观众直接地暴露于广告的轰炸,无从躲闪,它的到达率几乎为100%。

(四)广告影响广泛、持久、深层,而且重复率极高。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电影的生命力强,它不但在影院放映,还可以在电视录像带、VCD中播出,不但播放一次,而且可以播放无数次,好的经典影片甚至影响几十年。让产品插入电影之中,让电影情节成为其广告内容,明星就是一种最佳的广告形象和意见领袖。这种天然的示范作用不经意便俘虏了观众、消费者。同时电影媒体可以影响电视广告很难到达的人群青年一代。他们崇尚的是快速的消费,电影媒体的特性迎合了青年一代的潜在心理,也因此更好地掌握拥有了这一巨大市场。另外电影中的广告成本较低“如果说一部电影的票房达到5000万美元,电影中的广告就等于达到大约1370万的电影院观众面前,而据电影工业统计,一部有5000万美元票房的电影就可以卖出20万合录像带。不止如此,一部卖座巨片的录像带一星期至少出租五次,这样一个产品的镜头会因此在增加2500-3000万个让观众留下印象的机会”。如果再加上有线或无线电视的播出,广告主所付出的平均单位成本可以降到非常低。

综上所述,电影广告借助自身独特的优点确能将广告有效得深入到观众的心理,在各类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促销手段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不管它以何种形式都意味着人们对这块幕布背后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1]陈默,《影视文化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172

[2]宋家玲,《影视艺术比较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257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影衍生产品;消费;符号;文化认同

1购买电影衍生产品的消费心理

在消费心理上,有一部分消费者是因为文化认同而购买衍生产品,也有一些消费者是由于形成了持续不断的购买习惯而收藏电影衍生产品,还有一些消费者是由于炫耀心理作祟。更多的消费者认为电影是视觉的,纵使看再多次仍然无法满足想拥有的心理,而电影衍生产品是有触觉的,是可以感知其实际存在的。电影画面与场景凭借衍生产品实体化,消费者购买电影衍生产品可以藉此满足想拥有这部电影的想法与感觉。

个人的消费会受到那些在家庭、社会阶级、亚文化团体、种族、生活方式、朋友、职业团体、和个人所属的团体中的成员的影响结果。在消费的层次上,物品本身是没有性格的,只有在人们消费、使用时,才会赋予物品意义,物品也才会有其社会关系。也因此,在讨论衍生产品的社会层次时,消费者行为特质便显的异常重要。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理论中提到:“它是一面镜子,它所忠实反映的,不是人的真实形象,而是人对自己所欲望的形象。”

因此,我们可以说当消费者购买、收藏与展示这些电影衍生产品时,期望展现的一种形象是消费者所期望的形象,这个想象中的形象与消费者本身的形象并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人们可以通过消费具有自己喜欢的电影元素的衍生商品,获得一种发泄,甚至是精神上对于自身形象的重建。同样的,个人炫耀这一项消费行为因素,也有相似的心理原因,只是个人炫耀更明显的表现出自我想重现的样貌,明显且强烈的企图彰显自我。因此,这些消费行为在精神上使消费成为一种救赎,让许多人情绪得以抒发,具有想象的自由,展现自身所期望的特质。

除此以外,消费者消费电影衍生产品也可能出于角色扮演的行为需要。角色扮演与自我炫耀相似之处是,两者都通过消费物品,表现出一种自我喜爱且能够认同的样子,这个自我认同的样貌是从一个可模仿学习的样本,也就是电影中的角色形象而得到。

但是角色扮演和自我炫耀最大的不同在于,有角色扮演欲望的消费者,除了满足平日不能表现的欲望之外,在重复电影情节或行为的扮演过程中,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从电影玩具与人物的角色扮演中,消费者重复加深对于电影情节、人物性格与关系的情境与记忆,更加深对于电影情节或种种设定的认同,同时更加强社会化的种种能力。因此消费者透过角色扮演的过程,一方面满足的自我意识的欲望,一方面也学习社会化的模式。

最后提到消费社会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心理投射与消费满足的过程。在消费心理学中,消费者从受到刺激到进行购买的行为之间,可能会有复杂的心理运作。这些复杂的心理运作如同上述几种消费心理。消费者之所以购买衍生产品并有获得满足的感觉是因为电影衍生产品将电影真实化、具体化与商品化。电影并没有直接广告电影衍生产品,但是经由消费者对电影的阅读、解读与转换之后,购买电影衍生产品会带给消费者企图去占有的心情与满足感。在消费者行为的观点里,认为消费者消费动机中有一种是拥有的需要。特别是收藏者,拥有的物品在连结一个人与其过去的经历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这些东西的取得可以保存记忆,甚至是帮助怀旧。

总之,电影与电影衍生产品乍看之下是不相等的,没有连结的两样东西。电影的镜头语言、剧情与演员表演创造了一种生命,抒发创作者的想法与理念。而电影衍生产品却只是使用电影的角色或标志,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商品。电影有其生命与意义,电影衍生产品却只是个有个商标或品牌的商品。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尤其是对于某部电影很热衷,甚至有收集或收藏嗜好的消费者言而,电影与电影衍生产品是相互连结的。当这些消费者欣赏、把玩与收藏这些衍生产品时,会直接连结到电影画面。这也是许多电影的电影衍生产品可以在电影下片之后经过十几年仍然有其消费市场与价值的原因。

2电影衍生产品与符号消费

文化相关产品之所以受到众多的讨论在于消费与使用的同时,产品所附带的文化意义与符号解读是否也随之传递。

当消费者喜爱并消费某项电影的衍生产品时,也许原本只是受到电影或是商品造型的影响而进行消费,但是这些商品背后所承载的意义会渐渐进入消费者的观念与意识里,这是一种无形且缓慢的影响,但是并不能因为其影响缓慢而忽略其影响力的存在。相同的,对于部份消费者而言,能引起消费动机的,是其符号所承载的意义。这种意义可能是明显的文化特质,也可能是隐含的跨文化意义。购买、使用电影衍生产品的消费者更强调宣告一种特征,一种身为一种东西的“迷”(fans)的宣告。这种宣告不单是生活品味,也是种人格特质、社会地位、群体认同与消费风格的宣告。

追根究底,基本上电影工业具有一种工业生产的模式:生产-制造-销售-利润-再生产。电影让观众在观看时有一种想象的空间,建构出一种氛围与情绪,塑造一种超越真实的情感与体验。电影促使人们渴望购买相关的商品,并且消费或使用起来能让自己就像是电影中的人物或角色。电影的画面与角色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符号,而电影衍生产品便是将这种符号具体化,成为一种可以用来交换的商品,形成一种商业机制。

在符号消费体系下,电影衍生产品所引发的消费行为,是借着商品符号来宣告一种身分,而这样的身份与以往法兰克福学派所强调的阶级有所差异。阶级的分别有一套完整由经济、社会、文化等相互影响与培养的过程和变化,但是在鲍德里亚的观点里,通过消费所显示的并不是一种完整的阶级差异,而只是一种表面的,可以由符号消费而界定的身分差异。

因此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时,消费者通过消费一些有附加意义的符号商品时,能借此表现的并不是阶级上的差异,而只是一种标志,一种社会上的群体所共同认可的身份上的不同。这种差别不像阶级那样具有难以改变性和流动性,因为身份并不涉及经济、政治或文化结构体本身,其中的差异只是是否前去消费某些商品。其实,这是一种通过符号消费所造成的现象,一种表面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假象。因此实际的社会阶级、财富、身分越来越难从外表被一眼判断出来。相同的,通过消费电影衍生产品而去显示或炫耀身份或品味的消费者,在社会地位上不一定身处在某一阶级,而这样的消费者,也许是真的很喜欢某部电影,但也许只是把电影的符号当作自我装饰的一部份。

参考文献

[1][法]尚·布希亚(JeanBaudrillarad).林志明译.物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法]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ad).刘成福,全志刚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英]迈克·费瑟斯通.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1业务拓展管理的风险

电力企业进行过程营销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拓展电力业务,电力企业有权对申请用电的客户进行审核,保证用户的用电项目符合政府电力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时供电企业必须要遵守供电规章制度,避免用户在用电时因为不符合政府规章制度规定而被强制停用,从而无法正常缴纳电费,带来企业用电纠纷。在业务拓展管理时,供电企业和用电单位签订详细的用电合同对双方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一定时候,合同对要发生的用电风险起到了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的作用。

1.2电费安全的风险

在整个电力营销过程中,电费安全是核心问题,它是企业利益的主要体现者。电费安全包括五大风险:抄表风险、核算风险、收费风险、欠费风险以及专业管理风险。

1.2.1抄表风险

现在很多家庭的用电量都是电力公司派专门的抄表人员入室进行抄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抄表人员技术不到位,工作态度不端正,对于看不清具体数据的电量就随意估抄,甚至漏抄,长久下去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更先进一点的,不是人工抄表,而是通过抄表系统自动化采集用电量,这种方式也不是没有缺陷的。在对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时不排除系统故障带来的数据错误,用电客户很可能会因为电量数据与实际不符而拒绝缴纳电费。无论这其中哪一种抄表方式,都会带来电费风险,这是不容忽视的。

1.2.2核算风险

电力企业在核算电费时,如果采用的计算方法、程序不符合国家统一规定或是不根据电费调整的规则计算电费,用电客户很可能会对要缴纳的电费有疑惑和想法,更糟糕的是拒付电费。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经济也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1.2.3收费风险

电力企业在收费前,如果没有按照规定及时给用电户进行通知缴费和催费,很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足额收回电费;还有潜在的收费风险就是在收回电费时,会因为自身不仔细的原因收到假币,并且没有足够的信息去辨别使用假币的主人。这些都是收费风险存在的方式。

1.2.4欠费风险

欠费风险存在的很大原因在于客户。他们或是由于经济的变动、政策的改革,造成自身资金短缺,无法按时足额缴纳电费,或是由于本身的缴费意识薄弱,故意拖欠,不按时按期缴纳电费,给电力企业带来收费压力,造成经济损失。

2电费风险管理的程序

风险管理的程序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只有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才能达到风险管理的作用。风险管理程序反映了风险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的工作步骤,主要有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和管理风险效果评价四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1)识别风险。企业对各种不确定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识别风险,通过字面意义就可以知道它主要的任务就是识别,从识别中提前发现风险,可以为企业有效规避风险。

(2)评估风险。对前期识别出的风险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就是评估的过程。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保障,正确科学地评估,减少了错误决策的发生,在某种方面也能给企业带来很高的利润。

(3)控制风险。企业对于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后,可以得到一些定性结论。关于风险,可大可小,对于影响小的风险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及时解决掉;而对于影响大的风险必须要通过制定严密的计划和措施,在这种过程中,就体现出了风险控制的作用,风险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险的发生,适当时候还能延长有效解决风险的时间。

3电费风险管理的评估

我们主要把电费风险管理中的评估分为两部分,即自我评估和企业管理层的评估。现在供电企业的风险管理正在逐步完善,在没有专门人员来给企业做详细风险评估的时候,企业内部人员就需要通过自我评估来分析研究潜在的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激励的手段将基层领导和员工的利益结合起来,达到双利的结局。基层领导最了解风险发生的原因,但有时可能会因为私人的原因对管理层领导隐瞒却不能被及时发现。因此,通过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互相监督,可以如实知道潜在风险,并及时制定出解决对策。

4电费风险管理的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电费风险管理控制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同一种风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控制,降低风险的发生率。风险控制主要还是侧重于内部控制,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有分工、有效率地进行管理,才能减少风险的发生。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不是一件易事,它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企业内部岗位责任制,企业内部人员都应该遵守企业的相关规定,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越权做有损企业利益的事或决定。

(2)建立企业内部电费报告公示制度,公示的报告中要设计报告人本身、报告的时间、地点,一一明示清楚,这样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准确快速的查出责任人和问题的起因,同时,迫于此种压力,内部人员在工作时也不敢放松马虎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3)建立企业内部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将员工工作表现与薪酬奖金挂钩,根据风险管理的实现度,有等级的对员工进行奖励与惩罚。通过考核以后绩效最佳的员工有升职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发展大为有利。

(4)建立企业内部权力制衡的制度,对于企业内部几个关键岗位不能一人多职,同时兼任。为了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到权力制衡,可以一岗多人,互相监督,防止个人权利的滥用,引起内部员工内讧,造成不和谐的消极影响。

5结语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费管理,电费核算,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电费管理是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电费的管理与计算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电费管理工作中,电费核算为关键部分,包括两方面:业务审核和制票工作。电费核算的工作质量由以下内容决定:电费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收回、账务是否清楚以及统计报表数字是否准确。电费核算管理,需要多部门之间的互相配合,但以往的管理模式却严重束缚了这一管理过程标准化的有效实施,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供电统计的真实性,无法有效实现电费的标准化管理。为了不断深化、改善电费管理模式及管理手段,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系统,使其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工作。

二、电费管理的电费核算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现实问题比较多。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常常因为受传统运营模式的影响,财会部门与营销部门很难实现协调统一,导致电费核算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

财务和营销管理难以协调统一

营销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管理数据,往往难以达成一致明显加大应收电费和实际使用电费之间的差额,这个现象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应收电费管理没有采取协调统一标准。供电企业实际运作中,财务部门为了及时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指标,往往会虚报相关应收款项及费用,但是营销部门仍以实际使用电费为计量标准。

二是,没有一致的电费管理中的坏帐处理模式。财务部门的管理中,将坏账核销在应收帐款当中但营销部门却并没有记录这笔实际发生的债务,仍然将坏账记录在电费帐目之中。

三是,记录电费的具体时间没有按相同标准记录。财务部门,以每月的月底作为电费核算的基本时间点,但营销部门将转入下月进行具体的收费核算。

应收电费账龄未能有效界定

供电企业管理中,计费软件的功能被限制,营销部门查询业务查询时只能了解到用户是否亏欠电费,对于这笔亏欠费用的数额和发生时间却无法具体了解,最终导致具体运营中很难准确掌握相关信息,尤其是涉及电费的数额及时间。最终造成无法真实反映欠费时间超过三年以上的管理流程,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应收电费统计。

电费的坏账管理存在漏洞

营销部门的统计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坏账的处理状况,导致在整体上无法及时有效地体现已被核销的应收费用,而财务部门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将坏账及时处理到位,将导致供电企业在电费收缴过程无法完整与准确地进行管理。

三、电费管理的电费核算的相关对策

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和电费核算过程中,诸多的现实问题困扰着企业和用电客户。企业必须有重点、有步骤地深入落实,才能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最终有效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

对电费账本管理进行规范化运作

电费账本的管理工作中,应当遵循供电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既定的管理办法,结合不同供电企业的管理实际情况,深入推进工作,保证企业帐目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具体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有效制定抄表管理制度和办法;二是,建立专门的账本管理部门。专门的管理部门,可以有效区分账本的日常保管工作和核算工作,规避在具体核算工作当中任意改动账本的不合理情况,最终实现电价的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日后的电费核算工作创造良好基础,能够在正确基础数据的统计之上深入展开电费核算工作,从而有效避免电费核算当中的巨大误差,最终实现该流程工作效率与准确性的提高。

规范电量调整以及电费补退

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供电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内容:

一是,应当认真落实企业关于用电数据检查管理的相关规范和规定,尤其是对于那些涉及电费补退金额较大的款项,必须经过公司管理层的确认,然后才能够进行最终处理。

二是,电量调整的数据录入工作中,企业可以利用相关软件技术的支持进行有效的工作。传统模式下,工作人员手动输入的管理模式已经落伍,软件的运用可以有效降低传统模式之下由于无法及时记录电费调整原因而造成的管理不便,完全实现对于电量调整和电费支持的详细记录,从而确保电量档案管理的全面覆盖,有助于工作人员计费与缴费的工作有章可循地进行。

加强沟通与理解

企业管理推进中,行之有效的沟通体系,往往决定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成败。供电企业必须树立起遵循市场机制的管理理念,并通过形成团队意识与集体文化,有效地影响企业中的全体成员。一方面促进员工个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大局意识,协调一致整个部门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另一方面有效实现部门与员工自身利益的一致同步。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层深入开展企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针对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最终实现整个团队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四、电费管理中电费核算的全新举措

电费管理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发展,在注重为用电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着力实现两大观念转变,努力促进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有效实现电费管理全面提升。

转变双方观念

在转变用电客户理念方面,需要供电方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实际的电费收缴中,由于用电企业自身经营绩效较差,存在支付困难,导致欠费现象的发生都。供电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比如电费回收、缩短收费间隔时间以及签订相关协议等,来有效进行电费管理工作。对于某些经营绩效较差的用电企业,可提前收取电费,以规避用电方欠费的经营风险。

在转变供电企业员工的个人理念方面,供电企业需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使用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有助于用电企业的管理步入正轨,最终实现其内部管理规范性的有效提升。

优化三大管理

一是,完善用电管理流程。规范电费回收管理,加强管理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有效控制。供电企业应当建立重点客户的跟踪制度,有效落实电费收缴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再就是深入开展员工绩效考核。

二是,提升供电服务水平,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提供行高效优质的供电服务。

三是,切实加强风险防范管理体系,针对经营绩效较差的企业建立健全跟踪机制,根据不同用电企业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举措,切实保证电费的收缴和清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

在进行电费核算的管理工作时,应该立足当下,放眼长远,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不同管理部门的有效配合,同时,针对从业人员,应全面提升其自身素质和敬业精神。另外,供电企业应当对供电管理流程进行完善,全面提升技术与软件应用水平,更加准确有效地进行电费核算,应当端正自身服务态度,以负责任的态度,树立正确服务理念,向用电客户提供人性化的高效便捷的供电服务,为整个社会创造良好的供电环境,同时全面提升自身企业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刘莎 电费核算方式的优化 [期刊论文] 《大众用电》 -2011年第11期

[2]霍玉荣 电费核算管理思考 [期刊论文] 《现代经济信》 -2010年第23期

[3]傅强 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和核算的现存问题及相关对策 [期刊论文] 《现代装饰理论》 -2011年第8期

[3]张婷 探讨电费核算管理的几个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期刊论文] 《新财经(理论版)》 2012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权变理论;企业费用;项目预算管理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控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企业对项目的成本费用控制管理更加重视。例如,有一些企业每年开支的费用超过一半用于修理费、试验检验费、管理咨询费等维持企业日常运作、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等项目,这些费用性项目种类多,数量大,是资源投放的重点。然而企业对费用性项目的储备与预算管控尚没有一套系统的管理工具,项目的选择及资源的投放仍处于粗放的状态,费用性项目储备库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一、权变理论概述

权变理论的兴起与发展是与当时的美国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都处于一种不安和动荡的状态,同时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的冲击使得企业处在一个很不确定的环境中。但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等传统管理理论,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而且都希望追求普遍适用的模式与原则,在企业面临不断变化外部环境的情况下,无法适应企业发展和经营管理的新需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基于企业所处环境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管理理论随之而形成,即权变理论。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每个组织需要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是是由其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并不存在适用与任何情景、普适的原则和方法,要求组织根据自身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权变理论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研究组织的内部管理变量和外部环境变量之间存在的权变关系,进而寻找特定外部条件下最适合于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管理措施和方法,重点研究管理控制系统受哪些因素影响,不同因素与控制结果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关系。权变理论成为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联系的纽带,使得管理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二、企业费用性项目的构成及特征

以供电企业为例,供电企业费用性项目主要指维持电网日常运作、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等成本性支出的相关项目,结合不同电网企业,这些项目按业务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九大类:修理费、电网规划费、管理咨询费、技术开发费、试验检验费、委托运行维护费、信息系统维护费、信息系统研发费和中介费。如图1所示。这些费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大多属于生产性费用项目,预算金额大,所占比重高,如每年修理费占剔除职工薪酬的可控供电成本总额的50%以上,上述费用性项目成本合计占每年剔除职工薪酬的可控供电成本总额的60%;二是上述成本预算的下达及完成情况与项目的内容及进度密不可分。基于以上特点,加强供电企业费用性项目的预算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三、权变理论下企业费用性项目预算管理思路

企业在战略定位、组织结构、营业环境及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需要实时运用权变理论做好工作决策,不断提高决策效率和水平。在预算管理上,其精髓在于权责分散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管理,权变理论对于预算管理适用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系统性,权变理论强调预算管理的系统性,费用性项目储备库构建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种系统的费用预算管理机制。二是实证性,权变理论的实证性体现在通过实践检验管理方法的有效性,费用性项目储备库的构建需要通过实践来满足企业的发展规划需求。三是多维性,费用性项目储备库希望从多个维度实现项目优选评价,以更为准确地服务与企业的预算管理,权变理论认为管理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必须采用多维分析技术以确定不同变量的组合所产生的特定结果。

企业费用性项目规划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包括一系列的策划问题,这就促使费用性项目规划成为供电企业预算管理项目的重心。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各个环节的成本分配,将权变管理思维融入项目费用管理当中,针对不同专业的项目实施规划,制定合理的费用项目预算标准,严谨控制规划内容,规范各费用性项目管理。同时,完善立项评价管理机制,将权变理论应用到立项评价指标的建立、模型制定等具体环节。

四、小结

本文将权变管理思想应用于费用性项目储备库构建。通过提出项目储备库管理应用于企业的费用性项目,辅助项目决策,实现对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有费用性项目储备库研究的空白,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承接战略规划进行资源配置和强化经营管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忠.零基预算法在工程项目成本费用控制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 2006.

[2]王艳.成本储备项目综合评审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投资, 2013(A33).

[3]黄亿红,刘叶飙,黄俭.权变理论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 2010(33).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 风险管理 现状

2008年9月,源自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市场的急剧震荡波及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一些用电客户尤其是高耗能客户,生产经营形势恶化,资金链断裂,为了转嫁危机,拖欠电费的情况频发,供电企业电费风险进一步扩大[1]。从供电企业内部看,近年来,供电企业对加强电费回收、防范电费风险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高,把百分之百回收电费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但电费风险管理的概念提出也是近几年的事,风险管理的思想还不深入,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管理团队的风险管理意识还没有转化为科学常态的风险管理实践。

1、国外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研究研究状况分析

风险管理最早起源上个世纪初的美国。1901年美国威雷特博士出版了他的《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开始对风险问题进行系统研究,1919年美国雷特出版了《风险与不确定性》一书,提出了风险预警的概念,开始对风险预警进行研究。1921年美国奈特出版了《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对风险理论做了进一步的拓展[2]。50年代以后,风险及其预警研究得到广泛重视,一批论文和著作出版,这些著作对风险的形成、类型和预防进行了广泛研究,但他们主要侧重于金融方面,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而言其风险管理主要是财务风险管理,基本未对企业的营销风险进行研究,对风险的预警系统也没有形成实践体系。尽管一些著作提到了营销风险,但都是一笔带过[3-4]。只是美国学者James卫Forkan的新作《营销风险》一书,开始了对营销风险的系统研究。在书中,James对营销风险的成因、类型、表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营销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企业面临的营销风险逐渐增加,很多企业在面临营销风险时束手无策,给企业运营带来很大威胁,甚至面临倒闭,所以企业营销管理问题,在国内外又逐渐得到关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及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许多企业越来越重视风险和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等新理论被提出并纳入实践。国外电力企业对电力营销中电费风险管理,都纳入了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当中,并且由于电力营销的特殊性和各国电力营销体制的差别、文化的差异,国外电力企业的经验可资借鉴的也不多。

2、国内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研究研究状况分析

我国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总的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中国,在少数企业试用。我国预警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经历了一个从宏观经济预警渗透到企业预警、从定性为主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点预警到状态预警转变的过程。宏观经济预警和金融预警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理论体系和方法也比较系统和规范。而在微观经济领域,国内的预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开展则相对较为缓慢。代表性的研究是佘廉教授等专家群体所完成的一系列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相继出版了《企业管理滑坡探源》、《企业逆境管理》、《企业逆境管理探析》、《企业预警管理丛书》等专著,创立了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体系和企业预警管理理论体系。同时的研究还有一些:王林、唐晓东研究了经济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并论述了构造企业经济预警体系的三个方面即政策预警、外部经济预警和内部经济预警;卢锡慧提出了建立企业经营管理预警系统的结构和原则,他认为企业数据预警分析包括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活力和企业素质三个方面;胡华夏、罗险峰从企业生存风险的角度研究了企业预警系统,认为应从财务角度和企业经营的角度预测企业的生存风险,可以采用“A记分法”评定企业的生存风险。企业营销风险的预警防控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从所收集的资料分析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还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关于营销风险管理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5]。

国内供电企业对电费风险管理的研究应用,已经起步,基本上是从信用风险管理的角度切入,开展对电力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价,为电费风险预警提供依据。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其2003年印发《关于加强电力营销工作的若干规定》(国家电网生(2003)490号),明确提出加强电费风险管理与研究,建立信用风险分析制度;2004年印发《关于电费回收预警处理办法》(国家电网生〔2004)165号),明确要求各地电力公司及所属供电公司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电费回收预警分析报告制度、电费回收动态跟踪及快速反应制度[6]。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底开始实施的“十一五”企业级信息化规划项目中,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已列为重要的应用子系统。

2006年6月2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正式对外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从国有企业管理实践的内在需求以及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角度出发,对中央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流程以及工具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明确的执行要求。这是国资委第一部以企业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代表着国内企业风险管理实践发展的新方向,《指引》的出台开创了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改革创新里程中的新起点。

参考文献:

[1]李强.现代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5

[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6

[3]Jianmin.s.Jaames,D.J.Butler.Measures of pereeived risk.Managemen science1999,45(4):519-532

[4]P.Theodossiou.Finaneial data and the skewed generalized

distribution.anagement Seienee, 1998(44):261-270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评价体系;绩效评价理论;措施

1.企业绩效评价理论

在绩效管理广受关注的今天,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实践的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理论:

1.1关键绩效指标评价理论

关键绩效指标评价理论是指通过设置关键绩效指标,来反映个体的工作成果,并以此来评价其绩效水平。关键绩效指标(KPI)来自于对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它们与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因素相联系。

1.2标杆管理理论

标杆管理以度量标准来衡量各单位之间的绩效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推崇先进单位在经营管理中的优秀措施和方法,促使企业突破本组织的局限并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寻找基准。

1.3平衡计分卡理论

平衡计分卡理论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建立一套财务与非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财务绩效指标、客户指标、内部业务流程指标和学习与成长绩效指标等,以此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评价。

1.4经济增加值评价理论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 d ed,以下简称 EVA)是指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包括股本和债务等所有投入资本成本后的利润余额。①EVA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指企业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即为了提升绩效水平,企业应不断降低投入资本成本,并追求资本产出的最大化。

上述每种绩效评价理论的产生都有着各自的时代背景,每种理论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该说,不同的绩效评价模式之间不是互斥的关系,它们完全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2.省公司对地市供电局绩效评价体系的概况

结合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及国内外电网企业绩效评价实践来看,广东电网绩效评价体系仍存在可改进之处。

2.1部分绩效评价指标尚需完善

例如,基层供电局每年都有大量的拆旧物资,这些物资是否已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呢?其再利用的情况如何?对于上述问题,目前仍缺乏较为直接有效的评价指标。又如,在经济效益评价方面,目前资产经营考核及绩效合约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内部利润总额、总资产内部报酬率、内部经济增加值等指标,然而,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其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域性差异的影响,加上各单位的资产规模、人员数量均不尽相同,因此上述指标未必能够确切反映各供电局的实际经营盈利能力。

2.2尚未形成全面的对标评价机制

国家电网公司较早引入对标管理机制,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对标指标体系和工作制度保障体系。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部,各单位逐月通过对标信息系统上报对标指标数据,定期统一进行对标评价,同时通过分享学习,不断推动各单位优化自身经营实践,全面提升整体电网绩效水平。

2.3目前绩效评价体系偏重考核完成结果,较少评价工作过程及质量

例如,技改投资计划准确率指标,虽然地市供电局大多能够在年内完成投资计划目标,然而如果项目结算过于集中在年末,则不仅容易造成省公司的资金压力,也会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考核周期来看,目前的考核评价均以年度作为考核周期。从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出发,单纯以年度为考核周期并非最优选择。正如前文所述,虽然全年投资计划目标可以完成,但是其完成的过程可能未必是最合理的。

2.4绩效评价沟通及分析机制尚不健全

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更多的是一种事后评价,而对各单位的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事前预测、事中分析沟通及调整的机制似乎并不健全。国家电网公司在完成年度目标的过程中,定期通报各单位的各项完成情况,组织各单位开展分析沟通、分享经验;并针对定期对标的统计结果,进行预测分析,适当调整各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及所下达的预算等指标,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绩效水平。在这方面,广东电网现有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还有待健全。

3.对广东电网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建议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突出电网“安全、质量、效益”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供电企业的有效措施。以下在借鉴先进绩效评价理论及国内外电网企业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绩效对标评价机制、完善绩效评价周期及绩效沟通分析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点思路。

3.1从EVA理念出发,完善资产经营相关绩效评价指标

EVA 理论不仅关注企业产出,还注重控制经营成本;不仅评价经济效益的现状,还关注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及未来的增长能力。由于供电分公司不可对外融资,本文从“经济效益”、“资产效率”、“发展能力”、“成本控制”及“基础管理”等五个方面对 EVA的资产经营效率驱动因素进行分解,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资产经营相关绩效评价指标。

3.1.1经济效益方面

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在经济效益方面对EVA 的分解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内部报酬率、内部利润总额等。然而,上述指标都是依据调整后的利润总额等数据计算得来,这可能难以反映各单位实际盈利能力,也不便于将各单位进行横向对标分析。从国内外电力企业的成熟经验来看,人均贡献毛益(人均贡献毛益 =(销售收入 - 变电成本)/ 职工人数)可以作为参考指标。该指标既考虑了企业的收入成本比率,也评价了企业人均劳动效率。本文建议增设人均贡献毛益评价指标,以反映各单位经营效益水平。

原有指标:资产内部报酬率、内部利润总额

建议增设指标:人均贡献毛益

3.1.2资产效率方面

一般来说,如果每万元电网资产所带来的电力销售收入越高,则可以反映该资产所满足社会的电力需求越多,同时也为企业本身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考虑到地区当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电网企业效益的影响及电网建设的适度超前特性,对于万元资产销售收入,可以考虑采取各单位近三年的平均值来进行评价。

原有指标:售电量、线损率

建议增设指标:万元资产售电收入(三年平均值)

3.1.3发展能力方面

本文认为,能够较直接地对比各单位发展及增长能力,同时又便于统计的财务评价指标可以选择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投资电量增长比。

原有指标:内部 EVA

建议增设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投资电量增长比

3.1.4成本控制方面

现有成本控制方面的评价指标仍可进一步精细化。例如,电网企业每年支出的资产维护费数以亿计,但是,这些维护费的合理性如何?各供电分公司每单位资产维护费是否偏高?又如,每年大量的电能表轮换,是否存在不必要的浪费?现有的指标均没有直接分析评价。本文建议以万元资产维护费作为评价指标。

原有指标:购电单位成本、供电单位成本

建议增设指标:万元固定资产维护费=(修理费 + 材料费)/ 固定资产总额

3.1.5基础管理方面

目前各单位每年都有大量的拆旧及闲置物资,为了更好地实现精细化管理、避免资源浪费,本文建议,增设拆旧物资利用率③,以便对比评价各单位闲置物资的再使用情况,敦促各单位降本增效。

又如,对于应收电费余额,目前采用的是年度目标值考核,但是,部分单位可能会出现前三季度电费回收率较低,第四季度回收率高涨的情况,这不利于公司的资金周转。本文建议增设月度、季度电费回收率指标,并设定月度、季度完成值,对各单位每月、每季度电费回收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年度综合考核。

原有指标:主要经营指标预算准确率、应收电费余额、资金计划准确率、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完成率、投资计划准确率

建议增设指标:拆旧物资利用率、月度(季度)电费回收率

建议变更指标: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完成率

3.2建立绩效对标评价机制,将对标得分纳入各单位考核结果

为了更好地促使各单位突破管理封闭,推动其积极改进绩效,建议借鉴标杆管理理论及国网公司的成熟经验,引入内部绩效对标评价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建立内部对标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平衡计分卡理论,企业的绩效评价应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学习与创新等四个维度来进行衡量。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上述四个维度可以演化为资产经营、营销服务、安全管理、电网运行可靠性、人力资源结构等五个方面。本文建议对地市供电局的对标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设置如下:

3.2.1资产经营类对标评价指标:(1)万元固定资产维护费;(2)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完成率;(3)拆旧物资利用率;(4)供电单位成本;(5)人均贡献毛益;(6)每年度电网基建计划完成率;(7)资金计划准确率。

3.2.2营销服务类对标评价指标:(1)市场营销类指标,包括季度电费回收率、电网用电负荷率、应收用户电费余额占应收用户电费比例;(2)供电质量类指标,包括综合电压合格率、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3.2.3安全管理类对标评价指标:(1)人身伤亡事故次数;(2)恶性误操作事故次数;(3)有关人员责任重特大电网、设备事故次数;(4)一般事故次数;(5)电网事故次数;(6)设备事故次数。

3.2.4电网运行类对标评价指标:(1)电网调度类指标,包括日均负荷预测准确率、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2) 线损率;(3)分别针对 500KV、220KV、110KV 三个电压等级电网系统中的架空线路、变压器、断路器及母线等四类资产,设置强迫停运率、非计划停运率、非计划停运时间、计划停运率、计划停运时间及跳闸率等六个评价指标。

3.2.5人力资源类对标评价指标:(1)全员培训率;(2)全员培训合格率;(3)高级技能人才比例。

其次,定期公布各单位对标指标的完成值,然后将各单位的月度、半年度和年度指标完成值进行比对,形成排名并按每个指标值所在名次赋予一定的分数,并将对标评价得分作为各基层单位年度考核得分的一部分,促进各单位不断争优创先;同时通过标杆的模范及带动作用,提升整体绩效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网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提升技术与服务水平,并不断强化内部管理,进而实现客户与企业双赢。然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应该有一个更加符合电网企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要的绩效评价体系来作保障。进一步完善电网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整体电网绩效水平,已成为电网企业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黎莫林.平衡计分卡在深圳供电局绩效管理中的设计与实施[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鲁晓敏.基于EVA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费电价管理;集约化模式;电力产业政策;电力资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19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7.098

电力是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不论民众还是用电企业,电力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电费电价管理是我国电力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电力市场的影响力非常显著。无疑电价管理也是广大民众、用电企业和相关调控部门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只有制定与实施合理规范的电价管理政策,广大民众和用电企业才能释负,有利于调配社会资源利用率。电费电价管理不但与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还与国家安全不无联系。因此,基于集约化模式的电费电价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电费电价管理的重要性

电费电价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政府部门对国家电力行业的垄断力,也可提升电气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合理的电费电价管理模式不仅促进社会资源分配,还可为广大民众和用电企业提供更为公平的消费平台。除此以外,电费电价管理重组和优化各用电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并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电费电价管理还能为用电企业创造自我积累空间,从而为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创造条件。

2 影响电费电价的因素

当前,影响我国电费、电价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重要方面,即国家政策、经济水平和产业层次。

2.1 国家政策

我国电力事业属于政府垄断型行业,国家在电费电价管理方面的调控作用巨大。我国每年提供民众生活和企业生产消耗的电能量很大,自始至终,电力都是我国经济增长必需依仗的支柱产业。为了保证我国电力实业的有序发展,政府以基本国情作为出发点,制定与实施合理规范的电费电价调控政策,将电价管理纳入可控范围。

2.2 经济水平

经济水平对电价影响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国家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社会电力需求量即会增大。然而当国家经济增长水平超过电力企业的供电能力,适当调高电价可有效控制电量消耗,因此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电价管理具有影响。

2.3 产业层次

工业生产用电是主要用电方向,商业用电和生活用电次之。近几年,我国工业化发展提速,以机械投入为主的工业生产必然消耗更多电能。与此同时,以电气设备为主的商业用电和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生活用电也会消耗一定电能。电能消耗量增大,必然引起电价提高,这是国家调控电量的一种基本手段。

3 我国电费电价管理的不足之处

实施电费电价管理可有效控制电费电价,并保障电费电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然而我国电费电价管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也是导致我国电费电价管理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我国电费电价管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3.1 道德素养缺失的风险

用电客户的道德素养一定程度上决定电费电价管理的成效。目前,我国部分电费电价管理人员从自身能力角度看,缺乏应有的决策意识和业务能力,有悖于国家既定规范及企业标准,久而久之为电费电价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风险,这是一种道德素养缺失的风险。

3.2 电费电价管理策划能力有限

电费电价管理策划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于法律边缘实现策划,这样做的弊端是电费电价管理工作自身必然附带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新的法律法规,相应的电费电价管理策划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长此以往,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市场发展,风险因素不断激增。

3.3 外部风险因素较多

从我国现行的有关电费电价管理的法律法规来看,诸多工作环节无法健全且相关管理部门内部管理状况不断,导致供电企业的电费电价管理工作受到外部风险因素的影响较大,显然于供电企业的电费电价管理工作不利。

3.4 供电企业财务部门和电力营销部门管理脱节

从供电企业自身来看,财务部门和电力营销部门之间的管理脱节问题比较常见,比如:财务账表中应收电费与实际欠费数目不等,会计信息真实性不足;电力营销部门掌握财权和事权,管理风险不可避免,部分用电客户应收电费、实收电费和欠收电费数目脱离财务监管范围,由此造成财务部门无法即时掌握实际的欠费情况,进而无法正确分析账龄,最终的会计核算工作无法保证规范性。

3.5 均价指标不准

对供电企业来说,下达与核定售电的均价指标对于整个企业效益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部分供电企业下达的售电均价指标不够合理,有可能造成年终指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一般情况下,电费电价管理需由管理人员详细分析售电结构、电价原则、国家政策、行业规定和经济水平,在此基础上来衡量与预估电价水平,自重确定相对比较准确的电费电价均价指标。然而电价管理中均价指标的衡量与预估往往还需考虑到季节气候的变换,无疑对电费电价均价指标的确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极容易出现电费电价均价指标不准的问题。

4 基于集约化模式的电费电价管理

上文归纳了有关我国电费电价管理的四点不足,面对这些不足,笔者以集约化模式优化管理,可提升我国电费电价管理水平,也可为电价管理机制的执行起到积极作用。

4.1 培育良好的电费电价管理工作意识

我国电费电价管理工作的期限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因用电客户的自身状态迥然不同,每个不同类型的项目在电费计价方面显然不同,这种情况为我国供电企业的经营工作拓宽了发展空间。因此,对电费缴纳的宣传是必需的,要从用电客户本身出发培养他们良好的电费缴纳意识,以此为我国供电企业的供电服务工作创造便利条件。与此同时,极力宣传我国电费电价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理论,可有效提高我国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的电费缴纳意识,让他们知道不依法上缴电费不仅自身蒙受经济损失,还会给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国家也应为广大用电客户创造较好的电费电价管理环境,让用电企业拥有良好的诚信意识,让他们以依法缴纳电费为荣,从而为供电企业的电费电价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4.2 密切关注我国电费电价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树立良好的风险预控意识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推行基于社会集资与银行贷款建设的电厂可执行以还本付息原则的专项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此项政策的落实对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和缓解供电压力效果明显。而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与深入,由市场变化决定的按本付息原则弊端凸显。那么国家意识到问题的同时,也会根据市场发展状况不断更新政策。每一个供电企业均可利用不同途径来采集和整理相关的电费电价管理政策,为广大企业职工提供学习的时间和场地,让他们尽快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的原理,以此未雨绸缪,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因社会大环境和市场经济发展呈现一种动态过程,企业管理人员须多渠道收集信息,尽快培育良好的风险预控意识,熟知自身应有的权利与义务,最终达到权利和义务有效整合的目的。

4.3 剖析电费电价管理工作的基本状况

因不同用电客户自身的发展需求不尽相同,电费电价管理工作往往要依据用电客户自身实际状况来开展,每个缴费种类和缴费事务均需量化分析,因而可以有效地掌握各种用电客户的实际用电情况。另外,为了更好地形成对比和得出可靠结果,还需实时掌握用电客户每个不同时期的用电量变化情况,仔细分析变化原因以后找到处置问题的方法,由此对电费电价管理工作薄弱环节进行严格控制。

4.4 财务核算系统工作站延伸

可采用“财务核算系统工作站延伸”的方式来解决财务和电力营销部门因电费管理脱节的问题。首先,将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网络由公司MIS系统延伸至电力营销部门,分设一台工作站,加强财务部门和电力营销部门二者之间沟通渠道;然后,将大、中用户电费应收数目输入至财务核算系统的“清理账户”中,如此一来,财务部门即可快速查询某用电客户特定时点的欠费情况、应收情况和实收情况,良好解决财务和电力营销部门应收账款不等的问题。

4.5 深入优化国家电价管理与控制模块

在电价管控系统中将电价管控模块独立出来,加入分析决策系统并对电价相关数据进行深口径、多维度的挖掘,全面地展示出电价政策执行情况以及决策系统的分析结果。通过对管控模块的深化与优化来建立电价水平的对比评价,让各个发电企业可以找到最合适的电价优化方法。另外电价管控平台的全面应用可以让电价预售的结算、核算以及电价报表的编制、分析和测算业务都在电价管控模块中自动完成。此外,电价的变动以及营销、交易数据的变动都可以及时地反映出来,总控平台还可以实现在线监控,准确地进行电价政策的考核。

5 结语

社会工业化发展对国家电力支柱产业的依赖程度很大,各行各业的生产运营都以电力产业作为依托。目前,我国电费电价受到国家政策、经济水平和产业层次的影响最为明显。显然,在此环境下,我国电费电价管理并未发挥十分的作用,这也受制约于电费电价管理自身的不足,比如监管工作不到位、服务工作不周全、管理渠道不畅和均价指标不准等。因而制定合理有效的电费电价管理机制将成为我国电力产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举措。由政府牵头以集约化模式推广电费电价管理,并辅以分环节电价管理机制、和谐统一的电价管理政策、行之有效的电价政策执行机制和深入优化国家电价管理与控制模块来强化。

参考文献

[1] 李卫华.试析现阶段电价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0).

[2] 章文裕.科学合理制定小水电上网电价形成良性发展机制[A].中国水利学会2011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小水电论坛论文集[C].2011.

[3] 孙晓辉,孙晓珍.基于集约化的电价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7).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邓小平经济学理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其核心思想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其他经济论点皆是围绕这一论断展开的。这一论断对于开展电力营销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突出对电力营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马克思经典作家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最终进步发展与否,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邓小平运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问题,提出了通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作为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经营便是电力企业的中心任务,因此做为电力营销管理者,就是要将电力营销这项经济工作为自身岗位工作的核心来抓,通过不断提高营销效益,进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经济运行贡献力量。

(二)加快经济发展,就是要不断提高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水平

邓小平经济学理论中,对加快经济发展尤为重视,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经济发展观,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解放思想观念、继续深化改革、坚持积极发展三个方面。解放思想观念,就是从实际出发,在思想上敢于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继续深化改革,就是敢于对传统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通过改革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积极发展,就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放松经济发展,积极进行经济发展建设,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点对于我们电力营销工作者而言,就是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营销工作模式和方法,实现电力营销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当前电力营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邓小平经济学理论,笔者结合本职实际,就当前电力营销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当前电力营销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发展观念、营销手段和管理意识三方面,制约了电力企业经济运行水平的提升。

(一)发展观念不强,需进一步解放思想

由于受电力行业垄断体制影响,在电力企业内部,发展的观念一直不是很强,营销模式落后陈旧。在服务意识上,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电力用户在对电力能源使用上的质量和服务意识有着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在我们电力营销的许多相关人员在营销意识上解放思想不够,观念更新不及时,仍停留在卖方市场的状态上;另一方面,在管理体制上,“人情电”、“关系电”等不良情况仍局部存在,损害了用户利益,损害了供电企业的形象,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建设现代电力企业。

(二)营销模式落后,需创新营销方式

当前,用电市场面临着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天然气、太阳能等可替代能源逐渐进入能源市场,与电能的竞争加剧,用电市场的开拓难逐渐增大,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已成为当前电力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供电产品营销和设计上,电力企业营销上对市场应变能力不够,产品策划设计、营销开拓手段落后于市场变化,制约了对电力市场的拓展。同时,随着新的付费手段的丰富完善,需要我们在缴费服务上不断丰富网上缴费、电费冲值卡等新的缴费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电费催缴上,由于催缴人员工作不力、用户自身资金周转等原因,用户欠费情况时有发生,为电力营销工作带来风险。

(三)安全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职责落实不到位和安全管理不够精细化的问题。职责落实不到位,具体体现在对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多停留在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上面,对安全事故的分析研究不够,多忙于事务性工作,忽视了对安全事故的研究和整改。安全设备管理不够精细化,具体体现在对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管理上存在粗放管理的问题,需要精细化,在规章制度建设上需进一步进行完善,责任专人,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管理。

三、就如何提高电力营销和管理水平的思考

面对当前电力营销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以邓论经济学为指导,重点从思想解放、突出营销、安全等方面入手,不断促进电力营销和管理了水平的提升。

(一)解放思想,增强服务市场意识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市场的供需情况也在变化,电力企业必须转变过去的营销意识,从以供给营销为主的观念向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转化。在营销工作应突出服务营销意识,把电力营销工作定位为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工作,按邓论经济学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从客户需求出发,以优质服务,去开拓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在服务上,要克服和杜绝“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陈旧作风,改变服务方式和态度。

(二)创新思路,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针对新技术的出现,在电力营销中,要借助国家有关政策,支持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推广新技术家用电器和生产设备,拓展新技术、新电器使用市场,为人民生活的提高提供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在营销策略方面,手段上可以采取消费积分等方式,进行促销,刺激居民的用电消费,达到一定积分客户进行赠送礼品,维护其忠诚度,在市场开发策略上,应加大对可替代能源的分析,通过宣传电热水器、蓄热电锅炉能新型电器设备,帮助客户树立现代和时尚的生活观念,追求更高层次生活品质,应对来自其他新能源的市场竞争,开拓市场。在电费回收上,一方面要严格落实电费回收考核的相关管理制度,加大对电力收缴人员的考核力度,另一方面,要采用技术手段,对交费不积极用户实施预付费装置,降低营销风险,对于恶意欠费大户,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催收,确保电费回收。在电价管理上,要规范电价,理顺不同用电类别间的电力价格关系,围绕用户需求,尽量减少电力销售的中间环节,避免搭车收费和乱加价,切实降低成本。

(三)加强管理,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针对职责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规章和作业流程,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签订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状的方式,将责任落实到人,突出班组管理和现场管理,通过开展安全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针对安全设备管理不够精细化的问题,要通过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外包施工队伍资质审查制度和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入手,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防患于未然,为企业经济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设备选型;安全可靠性

0 引言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新兴的现代管理理论,它是工程控制理论和工程信息理论结合的产物,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推行的资产全寿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题对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简称LCC)进行了探索。

1 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电量的需求急剧增加,而电网每增加一定的发电容量,就要相应增加一定的变电容量,变电设备规模越来越庞大。电力公司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其电力设备具有初始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服务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如何有效的实现资产成本管理成为电力公司关注的焦点。[1]

长期以来,电力公司在设备购置和建设过程中,将初期投入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分割来考虑,很少从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来进行计算,最后往往造成设备“买得起,用不起”或者是“生产盈利,维护亏本”的窘境,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和资源的闲置。[2]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网公司深入推进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规划理念不断创新,设计标准持续优化,采购成本大幅降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对新建变电站的成本管理问题更加重视。如何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变电站整体项目的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追求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实现系统最优是值得研究和应用的重大课题。

2 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

2.1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的概念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控制成本,就是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基础上,使项目的初期想法到项目拆除的整个全寿命周期内拥有成本(Owning Cost)为最低的全过程管理。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3]

2.2变电站建设实施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意义

(1)从资产角度而言,引入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网企业的运营效率,在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中,故障引起的损失占较大比重,全面分析可靠性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有助于从源头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提升变电设备资产的质量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4]

(2)对于新建项目,用全寿命周期的方法可减少新设备选型的盲目性,使新建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融合到整个系统中,以合理的成本获得相对较高的可靠性,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5]同时,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方法可以使采购方案评估更加科学,有力推动变电设备管理绩效的提升。

3 变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3.1全寿命周期管理在设备选型中的应用

全寿命成本包括设备购置、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发生的总费用。变电工程由于有其固有的特征,LCC 费用组成可分解为:

IC――一次投资成本(InvestmentCosts);

指在变电站建设和调试期间内,在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以前,所付出的一次性成本。

OC――运行成本(OperationCosts);

指变电站运行期间所花费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维护保养费以及其他费用。

FC――故障引起的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ailureCosts);

指在故障发生后中断供电造成的损失。

DC――报废成本(DiscardCosts);

指工程寿命周期结束后,清理、销毁该工程所需支付的费用。部分设备还具有残值,可以冲销有关的费用,这种报废成本应为负值。

即变电站 LCC 计算模型为:

LCC 计算方法包括现值法、终值法、等额年金法等。本工程采用现值法进行计算。[6]

理论计算结果还要基于运行年限、年利率和通货膨胀率进行修正。本案例年贴现率暂按 7%进行修正,由于通货膨胀率的数据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目前还难以获取一个合理的数据,故本案例的计算中暂不对此进行修正。

由于LCC 研究还处于起步、探讨阶段,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有待生产、运行、管理中总结、深化和完善。在缺乏部分数据的现状下,本工程 LCC 的计算在分析时根据经验和运行习惯等做以下假设:

变电站的运行人员已经接受过各种规格运行方式的培训,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培训费用;

参考《火电工程限额设计参考造价指标(2007 年水平)》中的相关规定,设备每年的大修费用可按照设备费用的2.5%计算;

每次电抗器发生故障时,发生的用户索赔不考虑。

电抗器每年的维护、检修费用按照电抗器设备费的 1.5%考虑;

由于电抗器厂家未确定,在考虑电抗器的设备费时,均按就位价考虑;

当电抗器达到使用年限时,根据调研,残值按变压器费用的10%考虑;

在计算费用折现时,年贴现率按 7%计算;

以下各表均基于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和油浸式铁心并联电抗器进行比较。

1、一次投资成本(IC)

一次投资成本考虑电抗器设备费(含运输费)、电抗器安装费、土建费(万元)

结论:综合比较,采用油浸式铁心并联电抗器的 LCC 比采用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少570万元。本案例推荐采用油浸式铁心并联电抗器。

4 参考文献

[1]张黎明.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变电设备维修决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浙江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09

[2]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可靠性管理实用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82-183

[3]张晓婉,王德海,赵维宁.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6。

[4]肖杰.全寿命管理理论在变电站建设项目设备选型中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5]曾庆禹.变电站的寿命周期成本与新技术发展分析.中国电力,2000,33:35-38

[6]郁冬升.全寿命周期成本在变电站主设备招标采购中的研究与实践[J].华东电力,2009,37(3):436-439。

作者简介: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解读出发,分析交易成本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产生的影响,为水利水电成本管理中交易成本理论的应用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

交易成本理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影响

交易成本理论是何种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关系?它又是如何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通过研究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来明确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为水利水电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更多的发展要求及条件。

一、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解读

交易成本表现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会产生经济成本,这种经济成本通常是指新制度经济学所提出的交易费用,属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关键范畴,它是一种为了获取完整、准确的市场信息而付出的各种费用类型,还涉及到经常性契约、谈判等各类费用。交易成本理论的内容包括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包含了不同的费用与成本,如获取、分析与处理市场信息所需要的成本与费用,合同交易订立的费用,交易执行、违约、制裁等行为的费用,谈判、签约的形成的费用,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费用及企业内部组织出现的交易成本等①。这些费用与成本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要素没有成功地运用在能够发挥最大化价值的方面,由于资源的浪费、组织成本的提高,使得公开市场中交易成本的出现与产生。

二、交易成本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关系分析

1.交易成本产生的分析。

《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曾探讨了市场范围与专业分工之间的关系,他提出市场中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扩大会提高分工与专业化的水平,随之会降低生产成本②,这是亚当•斯密对专业化水平提高生产成本的经济论断。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会增加交易的成本,这种视角的论断是基于实际的市场运作提出的,当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分工与专业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交易活动也会随之变得复杂化,这就使得交易的参与者越来越多,造成不完全交易信息的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行为就会出现,如偷窃、欺诈与违约等,从而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导致个人收益逐渐偏离社会收益的现象。由此可见,专业化水平与分工的产生与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从《国富论》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经济模型的构造无疑忽略了专业化与分工所形成的交易成本,将市场看成了一个没有交易费用与成本的场所。由此,新制度经济学者则提出了相对的观点,罗纳德•科斯认为市场的运作也需要交易成本,并将这种交易成本的产生总结归纳为“科斯定理”③。如果没有市场交易成本与费用,无论如何安排初始权利,当事人之间的谈判一方面会使财富得到最大化的安排,另一方面会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动驱使机制使得资源实现最优化的配置与应用;如果市场存在交易成本与费用,安排产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这样可以通过运用资源交换的明确产权实现最佳效率的资源配置与利用。

2.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交易成本分析。

从科斯定理可知,利用水利水电企业内部组织制度的改善与产权制度的健全,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以此可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水利水电企业会涉及很多专业,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这往往会产生信息传递的偏差,造成信息流通不畅,这种情况可以应用科斯定理来进行改善,通过产权制度的健全,内部组织制度的改进,促进企业内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与减少,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1.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共同之处。

交易成本的实质是一种机会成本,它是通过选择不同制度形成的生产形式或消费形式带来的损失,这种机会成本既包括内部交易成本,又包括外部交易成本,还包括信息的取得成本、制度组织成本、监督成本及不确定性因素所引发的成本与费用等。机会成本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贯穿于水利水电企业组织成产、产品销售及投资决策等各个方面,通过机会成本可以优先选择出最优化的方案,放弃那些次优化方案所造成的损失。由此可见,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的成本管理在选择内部组织制度与配置生产要素两个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与耦合性。

2.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相互促进。

从现阶段不同学者对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来看,交易成本的内涵与外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水利水电企业在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制度成本、社会成本、法律法规成本及政府监督机构所形成的监督成本等,这些成本都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水利水电企业要充分地考虑这些成本与费用为企业带来的各种影响。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成本理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不同视角的理论切合点,它可以丰富成本管理理论的内容,指导成本理论的核算与管理,完善成本管理的各项制度;另一方面,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能够为交易成本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视点,推进交易成本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3.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作用。

成本管理理论的落脚点在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的分析、管理与核算,它的目标在于为企业选择最为合适的产品工艺流程,提供稳定的生产组织结构,健全企业管理机构,完善企业管理的流程方式,通过这些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来降低或减少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④。水利水电企业的交易成本为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企业可以尽量控制交易成本在数量上逐渐趋向于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因此,水利水电企业可以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利用统一的交易费用标准对不同社会性质的各种企业组织进行效率大小与存在必要性的比较,通过统一的交易费用标准来衡量水利水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企业成本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促进企业内部生产与经营管理有关组织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实现企业交易成本与费用的最大化节约与降低,从而应用交易成本理论指导水利水电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4.交易成本理论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发展空间⑤。

从目前交易成本的现状来看,现阶段无法应用经济度量的方式,或者是货币的价值形式来计量交易成本,它是一种虚拟的、非实际的表现形式,这就对成本管理的核算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不利于交易成本理论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应用。由此可见,交易成本的无法度量为水利水电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这种计量是成本管理的基本属性与基本特征,如果基于企业交易费用定性研究可以进行成本管理的定量分析,并开展交易成本相关内容的探索,就会使得交易成本的内容转变为成本管理核算的分析内容,从而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与领域,促进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不断健全与改进,加强成本管理的合理性,提高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

四、结论与建议

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是相互、双向的,而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要应用交易成本理论就需要厘清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分析交易成本理论产生的历程,并审视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交易成本,由此,解读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与交易成本理论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探讨,研究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共同之处;二是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相互促进;三是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作用;四是交易成本理论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发展空间。通过这四个方面影响关系的辨析可以明晰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关系,明确交易成本理论的指导作用,并开拓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新空间。

作者:李广辉 单位:河南省驻马店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注释:

①饶晓秋,朱东恺,吴斌平.交易成本理论:解释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的新视角[J].当代财经,2006(1):24-27

②赖凡英,王朝新.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会计的影响[J].湖南水利水电,2005(6):82

③邓倩.交易成本的界定、测度与市政应用———基于会计学视角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9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抄核收管理;提升

中图分类号:F426.61;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尽管我国电力能源生产企业,在近年来持续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之中,然而,针对企业性或者是居民用户开展的电表抄核收工作,却始终占据着我国电力能源企业营销工作体系的中心位置。电表抄核收工作的开展质量是我国电力能源企业,经济效益获取水平的直接反映指标,对于我国电力能源产业的发展具备深刻的现实影响意义,有鉴于此,本文针对电力营销抄核收管理环节的提升问题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

1加强电力能源企业在电费抄核收工作方面的考核力度

1.1加强针对工作质量水平的考核管理力度

为切实提升电力能源企业营销工作部门,针对电表抄核收工作质量状态的考核工作力度,应当创立并实施系统的考核工作指标体系,并将抄表工作数据准确率、实际抄表执行率、以及抄表过程中数据信息获取的完整程度和月末抄表工作实际完成比例作为考核体系中的主要指标项目。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与上述考核体系相对应的抄核收工作差错事件考核体制,以及电费实际收取状态内部监察制度,在这两项制度中,可以具体围绕用户电费收取过程差错现象发生概率、用户实际用电量计量数据错误现象发生概率、抄核收报表数据填写与纪律错误发生比例等指标展开。针对电费收取工作安全管理,以及电表抄核收工作差错责任的具体追究方面,要建立以地方性电力能源企业为中心的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确定间隔时间相等的周期性电费抄核收工作质量状态检查监督制度,根本规避严重电费抄核收工作事故的发生。

1.2加强电费回收工作责任制度的落实力度

为保证电力企业营销工作部门能够按时完成用户电费资金的完整回收目标,各级地方性电力能源企业,可以建构和实施适合本地区电力能源营销市场发展条件的电费回收工作激励制度,并以此促进电费回收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电费回收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为其具体确定以日、月、季、年为周期长度的工作进展状态考核工作方案,针对其实际承载的应收电费余额,以及实际电费回收率等工作质量考量参数展开动态跟踪监测,不断调动电费回收工作人员的工作热忱,提升工作质量水平。

2电力营销抄核收管理环节的提升策略

2.1做好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的基本观念转变

针对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的基本观念的转变,具体涉及客户群体,以及电力能源企业内部抄核收工作人员群体两个方面。在电费回收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客户欠费不交的情形,直接引致遭遇客户欠费现象的电力能源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境,影响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工作效率水平的提升。在这样的清形下,电力能源企业的营销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制定并推行有效措施,改善客户群体的电费缴纳意识,使客户群体真切感知到及时充分缴纳电费,对自身日常生产生活的有序开展,所具备的重要意义,要针对不同用户采取彼此差异的电费催收手段,保证客户能够在有关技术处理手段的影响约制下,能够及时而完全地进行电费缴纳行为。举例论之,可以针对缺乏良好电费缴纳信誉度用户群体,实施预付式电费缴纳结算制度,推行电费余额储值卡制度,将电力能源企业的“供电”模式,转化为“卖电”模式,敦促客户真切认知电力能源企业在供电工作控制层次的主动地位,转变客户以往存在的消极缴纳电费的心理基础。针对经营效益状况相对较差的企业性电能用户,电力能源企业可以对其实行以季度为周期的抄表工作制度,并与相关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签订电费按时缴纳承诺书,并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缩短电力能源生产供应企业应收电费资金的回转速度,在防止出现恶意拖欠电费现象的同时,改善电力能源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电力能源企业抄核收工作管理人员,要对自身秉持的管理工作指导思想进行适当转变,要逐步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性管理思想。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给予抄核收工作人员充分的人文关怀。

2.2优化针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基本管理制度

电力能源在提升营销工作体系下,电表抄核收工作管理质量水平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和发挥电力企业基本管理制度应用发展潜力,结合《电费预警及风险机制》、《电费回收考核体制》,以及《大客户动态跟踪体制》等已经发展成型的技术规范文本,在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条文体系,以及电力能源企业现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提升电表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薪资收入水平,以及福利待遇标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将员工的奖金收益水平与电费回收率相挂钩,促使员工工作热情的大幅提升。

3结语:

针对浅析电力营销抄核收管理环节的提升问题,本文从加强电力能源企业在电费抄核收工作方面的考核力度,以及电力营销抄核收管理环节的提升策略两个角度展开了具体的论述分析,做好电力抄核收工作,对于我国电力营销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具备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承旭.抄核收工作中降低线损的应用技术[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26).

[2]段晓宁.浅析电力企业抄核收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4).

[3]赵月梅.实现抄核收自动化管理加速企业营销管理[J].电子制作,2014(22).

[4]李伟利.电力系统抄核收的作用及技术分析[J].电子制作,2014(20).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规制;电信规制;电信资费法律规制;《通信法》;《电信法》

规制(Regulation),又称管制,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通常指为克服市场失灵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弊端,政府通过实施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微观经济主体(主要是企业)的交易行为。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产业组织理论以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垄断和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研究对象,规制经济理论以政府规制的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十分活跃,为维持合理的市场秩序和提高经济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施途径。

政府对电信业的规制内容(Regulatory content)包括市场准入规制和市场行为规制。市场准入规制主要是许可证制度。市场行为规制具体包括价格规制、互联互通、普遍服务、资源(标准)使用、服务质量等。规制治理(Regulatory governance)指通过一定的制度或机制安排,协调规制机构与所有利害相关者(如电信运营商、用户、规制机构雇员等)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规制机构制订和执行科学的规制法律法规,利用行政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现象,从而最终达到规制目标。电信资费的法律规制在电信资费事后管制和构建高效监督体系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一、国外电信资费法律规制

在垄断时期,西方国家的电信资费政策由有关电信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决定。这些立法构成主管部门对电信资费进行管制的主要依据,在美国, 有关电信资费管制的联邦立法有两个:一个是《1934年电信法》,另一个是对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简称FCC)进行管制授权的《FCC法》联邦立法确定了资费的定价原则、基本定价办法、管制的目的、管制机构的构成、进行管制的权力范围及行使权力的方式、程序等。 除《1934年电信法》和《FCC法》两部专门电信立法外,其他立法也可对电信资费管制发生法律效力如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在这些立法中,消费者在接受电信服务时,享有和接受其他服务同样受保护的权利。

引入竞争前西欧、日本、澳大利亚电信的经营管理体制虽然和和美国有很大不同,但在资费政策决定上,这些国家和美国大同小异, 资费政策的基本内容也由国家立法明确规定,主要电信业务资费调整要报国会审批。以英国为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放电信市场的国家,其电信市场从完全垄断逐步走向完全开放。英国电信业改革的历程和中国的情况十分类似,经历了寡头垄断时期、双寡头垄断时期,然后逐步开放。2003年7月1 7日,英国议会批准了新的《通信法》草案,从而2003年《通信法》取代1984年《电信法》成为英国电信规制的根本性法律文件。这是英国依据欧盟的新规制框架和有关电信规制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结合全球电信规制成果和英国自身的经验对英国电信规制进行的重大改革。英国2003年《通信法》的颁布旨在进一步完善市场规范,建立更高效的监管体系。下表列出了《通信法》与电信资费相关的改革前后对比及其启示(参见表1)。

表1 英国2003年《通信法》与资费相关改革及启示

措 施 改 革 前 改 革 后 启示

上限规制

发展延续

构建有效

事前规制 上限规制初期,OFTEL

针对BT降低服务品质以降低成本、交叉补贴排挤竞争对手等情况,通过颁布服务标准和细化电信业务分组等方式,有效解决这种情况。 新《通信法》进一步规范了服务质量的相关条款,进一步细化电信业务分组,保障竞争公正公平。同时加强对资费成本的监控,确保资费正确反应成本,与价格上限相吻合。 采用价格上限规制模型(RPI-X),构建有效的事前规制体系,有效抑制恶性价格战。服务质量等配套规制方法激励电信运营商自动提高电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多利润

事后规制

有法可依

构建高效

监管体系

在1998年《竞争法》、《2002年企业法》法律效应保证下,有效规范行业合理竞争 电信资费规制进一步效法《竞争法》原则,遇到不涉及互联互通争端的反竞争行为个案时,在《竞争法》等框架下展开调查,只有在竞争法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使用行业监管权力以2003年新《通信法》为核心,指定了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对企业的竞争行为进行监督,以进一步晚上市场规范,建立更高效的监管体系。

充分重视

社会监督

“顾客小姐”充当社会监督的角色 赋予“顾客小姐”更独立自主的度量标准,同时成立“电信意见调查员”,保证消费者充分了解电信资费信息,并提供似的那个的顾客争议解决机制

社会监督作为顾客的独立喉舌,保证电信规制部门及电信运营商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利益

新《通信法》较原有的《电信法》在资费方面有所改进。电信行政管理费用取代了许可费,并取消了固定收费项目。2003年《通信法》第38款规定OFCOM(通信管理局)可以确定行政管理费用,以替代原电信法规定的年度许可收费。尽管这种收费机制在结构上与许可费类似,但在收费范围上有一些重大变化。

中国电信资费法律规制

随着世界范围内电信业的自由化浪潮,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中国电信业的有效竞争要求被提上了改革日程,资费规制政策越来越重视“市场效率”这一目标,一系列规制举措得以颁布和实施(见表2)。

表2 中国电信资费规制进程

2000年之前 完全的政府定价,电信企业一律需遵照政府制定的统一资费标准收费

2000年 《电信条例》颁布,规定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定价三种方式,增值电信业务实行市场定价,基础电信也不基本实行政府定价

2002年 政府完全控制电信业务资费的现状被打破,已经形成较充分竞争的电信业务实行市场调解价,电信市场竞争水平由此跃上新台阶

2004年7月1日

信产部204号文件 针对局部地区各电信企业之间不正常的价格竞争行为,204号文件要求各大电信集团公司加强对电信资费的内部管理,规范下属企业的资费行为,加大对电信资费的内审内控力度,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2005年8月2日

信产部、发改委 批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推出多种固定电话资费套餐方案,适应了移动、固定话音业务之间新的竞争形势

2005年8月19日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电费;电价;集约化;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17

[中图分类号]F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1

1 电费电价管理的重要性

电费电价管理不但能最大幅度地减少政府对电能产业的操控程度,还能促使电能产业提升运转能力。而合理的电价不仅可以促使社会的有效分配,还可使民众和电力企业透明消费。除此之外,使各个使用电力企业在实行电费管理后展开生产结构的完善和提升,加速生产的同时也提升了经济效益。

2 影响电价的主要因素

2.1 政府政策调控方面

因为电能产业是政府操控的产业,所以政府的调度措施对它的影响很大。作为居民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电力不仅是国家发展的保证,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泉。电价太高,用户的使用成本就大,那么国家经济的进步也会遭受影响,但电价太低,供电公司的生产活动就没有办法得到保障。所以政府需要透过宏观调控来构建合适的电费电价结构。

2.2 产业结构方面

工业使用电力是电能产业最大的用电方向,紧接着是商业使用电力和居民使用电力,使用电力最少的是农业使用电力。依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当前电力用户构成为:工业使用电力占使用电力总量的70%,商业使用电力在15%,居民使用电力在12%,农业使用电力所占幅度较少,在3%左右。

3 前我国电费电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

第一,使用电力种类的分布不够明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分类越来越细化,新型产业也不停地出现,使以往的电力政策不能明确判定用户的使用电力属性。第二,电费电价结构不合理。电费电价的类别没有依照使用电力特征和电力成本来划分,因此出现了商业使用电力补贴居民使用电力、高负荷用户补贴低负荷用户的现象,电费电价构成不合理。第三,输配电的水准不达标。在输配电设施的发展的过程里,电费电价水准早已不能支持电网的快速发展,但因为输配电整合制度的匮乏和物价水准不断升高等前提的局限,在目前的输配电水准里争取到更优良的电费电价模式比较难。

4 提升集约化电费电价管理的措施

4.1 分时期制定电价制度

在发电时期里透过引进竞价的手段来刺激供电公司提升管理水准,在市场竞争力中起主导作用。只有用适者生存的生存准则来给他们施加压力,供电公司供电资源的综合效率才会有最大程度的提升。在输配电时期,需要尽快制订输配电资本的具体方案,并在这项方案的基础上算进税金,然后把输配电费电价独立出来,使电网确保可持续发展。之后,在销售电力的时候,应把输电线路、发电设施的耗损以及在销售时期的资金分开考虑,用不同的电价来满足不同电力用户的需要。

4.2 完善电价管理理论和政策服务机构

对我国的电费电价和为了促使电能产业发展而实行的供电支持体系展开探讨,并对电力增值服务收费、可再生资源的补助、电瓶车充电放电的价格等焦点问题开展集中的、更深层次的探究,得到可行性建议。重点部分就是着眼于电能产业革新的电价理论和电价浮动对每个产业产生的影响,并整合相关科研成果,以理论为指导形成电费电价的集约化管理模式。

4.3 对电价政策进行统一

努力建设规范统一的电价政策,减少因为各地区电价政策不一致而引发的舆论和监督管理风险。国家也要加快调整销售电价的步伐,逐渐达成城乡并价和工商并价。为减少电价政策执行上的困难,可首先在省内削减多价区共同存在的情况,然后规定明确的使用电力执行准则。

4.4 加大电价政策的执行力度

在电价的管理进程里,严格遵循电价调适所必需的执行进程以及权限、按照标准执行电价的附加条例。对电价展开全面的清理并且提升特殊电价的审核难度,借以交易机构的电价监管体系和信息系统来设定电价异样波动的警示程序,并追踪检测电价政策的落实状况,加大电价政策的执行力度。

4.5 对电价监管政策区块加以深化和优化

在电价监管体系里把电价监管区块独立出来,分析决策体系并电价相应参数展开深口径、多角度的发掘,整体展示电价政策执行状况和决策体系的解析结果,透过对监管区域的深化和优化来讲建成电价水准的对比测评,使各个供电公司能找到最适合的电费电价优化方式。

5 结 语

工业化进程使国家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无论是钢铁产业、运输产业还是石油产业,它们的运转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这些产业对电力需求极大,所以只要电费价格有所变动,就会对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很大影响。只有规划出合适的电价,民众和企业使用电力的负担才能减轻,整个社会的电力配置才会更加科学合理。电价管理不但关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还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全,所以,怎样确立合适的电价是一项重要决策。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洁敏.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实施过程及其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2]张浩.集约化管理的县级供电公司营销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3]胡友娇.电网企业集约化预算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2.

电费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价值工程 建设工程 工程造价 运用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价值工程概述

价值工程是一项专门用于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技术,又可称作价值分析。价值工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223—87《价值工程基本术语和一般工作程序》的定义为“充分发挥各相关领域的作用,系统性地分析将要研究对象的费用与功能,并进行不断地创新研究,以期提升研究对象价值的理论思想及管理技术。”由此可见,工程价值的最终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满足使用者的所有要求,从而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价值工程的表达公式为V=F/C,其中V、F、C分别代表价值系数、评价功能系数以及费用系数。评价功能系数中的“功能”是指产品的功能,即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一些服务。费用系数中的“费用”是指为给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所消耗的所有资金的总和。从价值工程的公式中可得知,产品的价值与成本成反比,与功能成正比。所以,产品价值的提高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既缩减生产产品的成本,又提高产品的功能,可使产品价值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2)在不降低产品功能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3)提高产品的功能,而不增加产品的成本;(4)稍微降低产品的功能,极大程度地降低产品的成本;(5)稍微提高产品的成本,使产品的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建设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为设计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使之能够充分考虑到项目工程中所需的建造费用、工程的维护费用以及未来的运行费用,然后科学合理地选择建设项目中需要的各种建筑材料,在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工程的造价。

从建设项目的总体上看,工程项目所需的建造费用、工程的运行费用以及维护费用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若建设项目工程提高了功能水平,工程运行及维护费用便会下降,建造费用会增加;反之,工程建造费用降低,工程运行及维护费用会增加。由此可见,建设工程造价是这些费用的总和。

三、价值工程在建设工程造价中的运用

对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关键就是要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对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因为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法对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成本的消耗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价值工程理论对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简化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节约投资成本

在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时,要推陈出新,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简化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如在对建筑工程外装饰进行设计时,房主要求以简单大方的装饰为主题进行设计,在不改变原有装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其原有的装饰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与简化,例如建筑工程原走廊装饰的是大理石,简化设计方案之后则为大规格的面砖,这样的设计方案既保证了原有的使用功能和建筑效果,又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

提高建设工程的价值,节约投资成本

从价值工程原理得知,建设工程的价值与其投资成本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见,提高建设工程的价值有助于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如某建筑工程采用了提高工程价值的方法,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物自身的价值功能、脚手架的使用功能以及施工设备的使用价值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投资成本。

施工管理期间确保功能目标的有效实现

在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期间,不要局限于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方案,而要充分发挥建筑工程小组的作用,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创新和评价,最终确定一个价值系数最高的设计方案予以实施,将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施工效果。

有效控制采购管理中的项目价值目标

由工程造价资料得知,工程总投资中20%~50%的费用都用于了设备系统的安装。因此,设备方案设计的好坏和建设工程造价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1)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对象

利用价值工程的相关理论,并借助百分比、ABC分析方法能够有效确定影响整个建设工程投资成本的重点设备和材料。这类材料和设备主要有两类:数量多、价值大的材料和设备;数量少,单体价值大的材料和设备。还可将其细分为两类:对单价造成影响的设备和材料,例如水泥、混凝土以及钢筋等;对总造价造成影响的设备和材料,主要有建筑工程中的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外墙涂料、块料面层、铝合金门窗等,还包括设备系统中的电梯设备、弱电设备、空调设备以及变配电设备等。

(2)合理选择设备的类型

利用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理论,可以使工程设计者充分考虑到工程造价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建造费用、设备维护费用以及运行费用等,以便能够科学合理地选择工程设备。

例如某建筑工程设计了两部消防电梯、两部观光电梯以及四部乘客电梯,一共八部电梯。在选择电梯的类型时,根据市场上电梯产品的销售情况,设计者设计出了三种方案供业主选择:方案1为无机房电梯,虽然降低了机房造价的成本,但是电梯的价格较同类电梯产品的价格要高很多,并且耗电量较大,噪音也较大,无法满足业主的实际需求,因此方案一是行不通的;方案2与方案3的电梯类型分别为有机房有齿轮电梯、小机房无齿轮磁力驱动电梯。虽然方案3中的电梯设备价格要高出方案2中电梯设备的12%,但是设备的省电量、维修费要低于方案2中的电梯设备。若以电梯的使用期限为20年,那么有齿轮电梯的费用运行费用是无齿轮电梯运行费用的2倍,并且据相关资料显示,电梯运行的成本比设备自身的价值要高于许多。方案2中电梯设备的造价成本要高于方案3中电梯设备的造价。因此,方案3电梯设备的类型是业主最合适的选择。

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项目工程在建设工程中的具体运用,主要表现在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如简化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提高工程的价值,从而实现降低建设工程造价的目的;在建设工程实施管理期间确保功能目标的有效实现,如创新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方案,从而获得最佳的施工效果;有效控制采购管理中的项目价值目标,如确定工程造价控制的对象,合理选择设备的类型,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工程的造价。

参考文献:

[1]王学军.浅析价值工程在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