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

工程项目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1篇

1.1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确定

工程造价管理在其形成过程中要经历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结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或多个可交付成果作为标志。针对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任务,需要分阶段进行确定和控制。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是工程造价确定的准确性。化工项目与民用项目不同,是根据业主的要求及工艺包的要求进行工业化生产。所以不同的设计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极大,我们需要对建设规模,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技术反案,设备方案,环境保护等众多方面结合工程造价进行分析与选择。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超过80%,所以这就要求工程造价要确定的合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盈亏平衡产量分析法、平均成本法、生产能力平衡法等。

1.2承发包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

承发包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对于施工方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承发包价格对于日后施工时的变更项单价的确定有着直接指导作用。化工项目在施工中存在着比民用建设更多的变更,所以就要求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建设管理水平和项目的具体实施地区环境来科学的编写工程造价。因为,一个内容广泛,重点突出,变更余地较为合理的工程造价,不但为施工创造了一个较好的施工成本管理环境,还可以为工程的最后竣工结算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打好基础。另外,如果可以,施工单位尽可能要签订总承包合同,总承包合同更能有效地发挥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施工造价管理控制空间越大,施工单位利润空间也就越大。所以承发包阶段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是化工建设企业在化工建设项目承发包阶段必不可少一部分。

1.3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化工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最为重要表现在施工阶段,因为施工阶段与前面设计阶段,承发包阶段比较,更为复杂,周期也最长,也是建设方与施工方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另外化工项目又区别普通的民用项目,其建设时间更长,大型设备居多,安装工程复杂,所以要求工程造价管理就更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

1.3.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编制用以指导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是将施工各单位、各工序之间的关系有机的协调起来,使施工建立在人尽其能,物资消耗更低,效率更高的基础上,高效率地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1.3.2严格控制承发包合同以外的费用

承发包合同是按照设计的施工图计算出的工程量,再根据预算定额采用相应的子目汇总计算出的。一般情况下,承发包合同是施工单位编制的,经建设单位审核双方确认后实施的,一经双方认定它就成为建筑安装包干,签订合同,工程结算,考核工程成本的依据。所以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承发包上的工程价格进行计价,对于超出部分要及时记录现场签证。例如,化工项目设备较重,基础工程较多,在做一些隐蔽工程时,如开挖基础时发现现场有一些障碍物、岩石等,这时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及时到现场进行验证,合理的确定地质勘探报告,按照有关计量规定,准确的核定图纸以外的工程量,计算出额外工作的工程造价,写好工程签证变更单,最为结算时双方共同调整合同价款的依据。

1.3.3设备材料价格的控制

化工项目设备材料的价格占整个项目的价格比例很高,大约达到70%。再加上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也层出不穷,设备材料市场不稳定,所以同一设备材料的由于进货渠道的不同,进货时间的不同,进货地点的不同价格也不尽相同。所以施工单位应提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采购部门应随时关注物价、物资的市场行情,从建设开始,采购工作就应该合理地安排购买设备材料时间,做到经济利润最大化。

2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化工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主要有两方面工程造价管理:一,我们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结算,对于应收帐款进行重点的清算,尽快收回帐款,回笼资金,为下一项目做好准备,减少项目债务损失。二,我们应对这个在施工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归档、分析,对整个项目中各设备材料损耗,各项费用进行较为细致的对比与分析,实施工程竣工决算,取得经验,为进一步做好以后的项目打好基础。

3结论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2篇

工程造价指的就是工程的价格,即施工建设工程时,计划或者实际在技术劳力市场、工具设备市场、材料市场等交易活动中形成的施工安装工程价格和建筑工程总价格。施工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以及法学等相关知识作为企业的管理手段,协调处理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造价的合理计划和控制、经营和管理、技术和经济等现实问题,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和投资效益。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确定工程整体造价和有效控制工程整体造价两个方面。

二、工程造价的组成

工程项目造价的组成,包括建筑施工和安装施工费用、购买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设备费用、购买材料费用、施工方进行建设项目筹建和项目管理所需要的全部费用等。主要就是按照计划的建设项目规模、使用功能、建设标准等要求建设完成和竣工验收合格后所需要的全部费用。

三、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现阶段

由于我国工程造价存在市场定价、单件计价等特点,因此工程计价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施工单位的工程概算、咨询单位的工程施工价格标底、承包商的报价等等都是工程计价的方式。我国目前工程造价实行的是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两种计价模式。

1.定额计价

建设施工项目定额计价是我国在工程造价中长期以来采用的造价方式。国家主要利用统一的费用定额,对工程造价实行管理控制。因为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生产消耗是国家计划的,采用的价格也在计划之列,因此定额加价方法主要是以定额为准绳,按照定额价格所规定的项目,逐个逐项的进行工程量计算,利用定额单价来计算确定直接费用,然后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根据相关标准确定工程总体价格和相关税率。定额加价的特点主要是工程量和工程单价的结合,施工项目的总体造价就是根据概算中的消耗量乘以市场价也就是定额单价所确定的。

2.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在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

依据国家统一规范,由建设单位给出招标文件,然后向各个施工单位发放建设项目的工程量清单明细。施工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的清单明细,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进行投标竞标。工程量清单大多采用的是综合单价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单价计价和包干计价两种方式。

四、施工项目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建设施工项目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主要是指建设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优化合理确定投资预算价格、概算价格、合同价格以及竣工决算价格等。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1.招投标工作要严格规范管理

建设施工项目的招标工作是指建设单位在发包该建设项目之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要求并按照国家统一规范标准编制招标文件,通过相关程序最终确定中标人的经济活动。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在我国推行以来,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保障工期和降低工程总体造价等,可以有效的保障招投标双方的合法利益。招投标标底的确定是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核心,是合理确定工程合同价格的基础。实践证明,科学准确的招投标文件可以良好的保障建设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2.合理投标报价原则

合理的投标报价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投标报价是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核心,报价高会丧失承包机会;报价低,虽然可以顺利中标,但是没有经济效益,同时还会对施工企业带来亏损的风险。所以要求报价人员要做出合理的报价,既能顺利中标又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合理的确定投标报价主要是根据招标文件来确定价格,最终的投标报价的确定原则是在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在可接受的合理利润范围内给出的最低报价。

五、工程造价合理有效控制的方法

工程造价的有效合理控制,主要就是通过对建筑方案和设计方案的合理优化,在建设施工的各个阶段采用相关的措施和方法将工程总体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或者是将核定的造价控制在限额以内的过程。这样才能将劳动力、材料和投资三者科学系统的结合起来,取得较大的经济收益。

1.施工工程造价宏观控制方法

1.1施工项目的活动控制

施工项目过程中的活动控制主要包含活动规模的控制和活动方法的控制。活动规模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活动规模的大小以及数量等,通过减少无用功和没有必要的施工活动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降低成本。活动方法的控制是指提高自身建设项目的活动方法,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效率来减少工程建设成本。

1.2施工项目的资源控制

施工项目的资源控制,首先是对施工项目的各种资源进行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物流等,主要目的是减少施工项目资源在采购环节和流通环节产生的损耗和浪费,从而实现对建设项目造价的管理控制。其次,对施工项目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主要包括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配置,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挤压和浪费现象,从而实现对建设项目造价的管理控制。这两个方面内容都是对工程造价的直接成本控制,能够快速有效的降低建设项目成本。

2.施工工程造价微观控制方法。

2.1强化合同管理方法,细化工程造价

在施工工程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对工程变更事宜等的有效控制。针对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施工单位现在大多采用的都是低价中标,索赔收益的方式承包工程。作为建设单位的造价人员,要做到工作细化,严格审核工程中的变更项目,计算变更后对总的工程造价影响,从实际使用功能、外观、经济角度严格把关,减少无用的工程费用支出。

(1)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实际应用

在施工前,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新材料、新产品以及推广新技术,技术变革是减少工程造价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费用一般占据工程费用的65%以上。因此,选用新工艺、新材料,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2)建立健全监理制度,合理控制项目投资

根据监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要完善责任分工,落实相关制度。从工程管理机制上建立健全投资控制系统。财务监理人员要做好,工程进度款的审核和落实工作,避免投资失控。对于监理确定的工程量,要根据合同内容中规定的加价方式,套用材料单价和费用定额进行核价后,支付进度款项。

六、结语施工工程造价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3篇

笔者有幸参加了几次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高新节水滴灌工程项目的投标,现将几次投标的所遇到的问题及其注意的事项进行简要分析,供同行参考。

一、招标前准备工作

当接到招标单位的邀请函或招标公告时,应马上组织公司项目部或公司有关人员对招标项目和招标的单位作初步分析和讨论,作出初步的讨论稿,供公司领导决策。在讨论和分析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应组织公司的有关专家,对招标公告或邀请函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对项目进行分类、比较,选择适合本企业的项目。然后组织公司信息和工程部门,对该项目进行系统的调研,对项目实际的规模、技术要求等级(一般具有三级企业施工资质)、资金到位情况、付款方式等进行了解和收集,再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拿出初步方案。

2、滴灌项目招标有两种方式:一、材料和施工安装合在一起招标,即为交钥匙工程;二、材料和施工安装分开招标。所以首先分清是那一种方式。作为节水器材生产厂家,对于两种方式都有其本身的优势,应该积极参加投标;作为施工企业可以考虑和厂家合作共同来投标,降低投标的风险。

3、分析目前的节水市场情况和竞争对手的实力,分析目前市场材料价格走向和有实力厂家近期类似工程项目投标报价,采用投标方式。分析那家企业对我们构成威胁最大,比较几家企业的实力,找出本企业的优势和弱势。如:在价格一样条件下,我企业售后服务系统完善。

4、注意项目封标和开标时间、地点,以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编写标书准备工作

通过以上分析和讨论,决定购买标书。购买标书后,业主会组织投标单位对工程现场和周围的环境进行现场勘察以及标前会议,以便编制投标文件。投标单位应积极参加,以便获取更多的项目信息和业主对工程质量要求。作好该工作需注意以下几点:

1、在编写前,组织标书参加人员,认真的细读招标文件,包括要求的技术规范、施工要求、招标设计图纸等文件,弄清对招标书的要求,包括工程报价范围、技术要求、承包形式及合同条款等。特别注意合同报价是单价合同还是总价合同、投标保证金的数额,工程付款方式,维修期和质保金以及工期长短要求,目的为标书的编写提供依据。

2、积极参加业主组织的现场勘察和标前会议,搜集有关招标标文件要求的基本资料。对滴灌项目地形、水源、水质、土质、气候条件等进行细致搜集;并对当地劳务市场、施工条件(水、电、交通等)民族风俗习惯等情况进行了解。

3、通过对招标文件阅读,对文件要求不清楚,图纸、材料有错误或遗漏以书面的方式交于业主。以便答疑时,业主给予清楚的答数,以避免风险。比如塔里木河流域治理和田万亩滴灌项目中,业主要求投标单位必须对某分项工程造价要求,打井(包括打井、供电线路、变压设备等)费用统一价格。所以对不清楚的积极和业主协商,直到弄清为止。

4、准备招标文件要求各种证件:企业施工资质、企业法人执照原件、法人投标授权书、法人授权委托人证书及身份证、投标企业独立法人证书(企业代码证)原件、企业获奖证书、银行信用等级证。

三、编写投标文件

一份好的投标书必须具备对招标文件的响应性、完整性、真实性、报价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较高的分值,在招标工作别重要,它不但能够决定企业能否中标,更能够展示企业的综合实力。现对招标中两个主要因素,投标报价和施工组织编写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1、施工组织计划编写是否周密、完整直接关系到工程报价合理性,也是业主评标的考虑的主要因素。在编写过程中,除按文件要求编写外,重点突出我方施工中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新思路,提前工期和节约投资的原则,处处使技术要求服从于经济要求。让业主感到我们工作处处为他找想。如塔里木流域治理滴灌项目中,业主要求滴灌管和滴头(90万个)分开,在现场采用人工安装。我方经过计算后提出根据树距,生产过程中可以等间距把滴头直接装在滴灌管,这样省去了大量人工费,提前了工期。为业主节约成本,得到业主好评,招标中得到高分。

2、从多次招标报价可以看出,单纯的国家定额来编制的预算已不适应日益深化的市场经济形势。要根据实际工程的情况和工期要求以及业主资金来源决定报价的高低。提倡动态报价,自行确定利润率和费率及机械折旧费,另外认真核对单价和复价,特别对正本细致复查。对于刚进入市场或有后续大量的工程,我们考虑对业主让利,获取小额利润或不获利,进行报价。比如塔河治理和田万亩滴灌项目后续5亿人民币生态治理滴灌项目工程,所以许多公司都采用让利给业主的办法,进行竟标。

3、在项目报价必须注意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方法等。一般大型节水招标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书及投标单位成绩、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提出评标报告,并根据投标单位的数量推荐3家中标候选人。

标底选取:采用业主的审定标底作为A值,投标单位报价去掉一个最高报价和最底报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B值,(A+B)/2=评标标底价。第二次在评标标底价的上浮5%和下浮8%之间再选取3家作为投标中标候选人。

评标定标办法:对价格、工期、质量、施工组织设计、企业信誉、企业素质等因素逐项打分,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出该企业得分,按评位有效打分,去掉最高一个,去掉一个最底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企业的最终得分。

4、在确定最终标价前,分析各个投标厂家的报价情况,通过分析前期类似工程报价和目前市场报价,提出几套投标方案进行比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决定最终报价。

四、报价策略与技巧

报价是决定投标成败的关键,在滴灌工程项目投标的报价中,应充分讲究适当的策略和技巧。现分析如下:

1.低价投标法

适用项目或情况:

n预计可以索赔的项目;

n企业大量窝工,可能或已出现亏损的情况;

n企业进入新市场或新领域的项目;

n技术含量不高,施工难度不大的项目;

n竞争对手多,竞争激烈的项目。

注意事项:

&投标价格不能低于成本价;

&在有标底范围限制时,投标报价不能超出该范围;

2.高价投标法

适用项目或情况:

n竞争对手少,竞争不太激烈的项目;

n技术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的项目;

n企业有实施项目的专有技术的项目;

n企业有在建(包括签定合同)的项目,资金紧张等。

3.不平衡报价法

适用项目或情况:

n前期完工的工作较高的报价,后期完工的工作较低报价;

n工程量可能增加的报高价,工程量可能减少的报低价;

n没有工程量的工作报高价;

n实施可能性价大的暂定工作较高报价,实施可能小的报低价;

n采用计日工报价的项目,其单价较高报价。

4.定额选择法

n应尽量选用招标工程所属行业的预算定额及取费标准;

n可根据投资来源确定预算定额及取费标准,省投资的项目采用地方定额,国家或部委投资采用部定额;

n新旧定额及取费标准交替期间,应视该工程预算的时间来确定,如果执行新定额或新取费标准的时间在工程概算之前,则应采用新定额或新取费标准,如在后,反之。

n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多个定额的问题,应以投资大的项目为主。

5.替代方案报价法

n有利于业主的替代方案报较高价,而针对原招标文件条件的方案报低价;

n三家中标候选人中具有替代方案人中标;

n具有替代方案的优先考虑;

n替代方案最优直接采用。

n不能充分满足招标文件条件要求的替代方案较低报价,而针对原招标文件条件的方案较高报价。

6.向业主提供优惠条件

n帮助业主获得贷款;

n降低业主的支付条件;

n向业主赠予;

n免费给业主培训人才;

n免费向业主转让技术。

五、标书投送

投标文件按规定要求编写完后,认真检查,标书是否齐全,特别对正本认真细致检查。检查完毕,做好标书封装及投送工作,按标书规定时间,地点进行。否则前期准备就付之东流。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4篇

根据以上风险识别的结果,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指标体系(见表1),客观地反应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内涵。风险因素集C标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整体风险,其中包含6个风险源,分别为C1自然风险、C2经济风险、C3政治风险、C4技术风险、C5组织与C6管理风险和招标风险,22个子风险源,分别为C11水文变化风险、C12地形地质条件风险、C13气候变化风险、C14不可抗力风险、C21利率变化风险、C22通货膨胀风险、C23财务风险、C24偿还期限风险、C25融资信用风险、C31战争和内战风险、C32政策法律变更风险、C33移民风险、C34行政性风险、C41设计质量风险、C42施工风险、C43制造工艺风险、C44原材料风险、C51项目控制风险、C52经营管理风险、C61设计招标风险、C62施工招标风险、C63材料设备招标风险。

2AHP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影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因素大多都是模糊的,评价体系的构建难以排除许多个人情感因素,因此本文运用AHP与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评价模型。

2.1利用AHP确定指标的权重

利用层次分析法,即通过专家或项目管理者对每项风险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对各层风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然后利用方根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假设求得的一级指标的权重为:A=(a1,a2,…,an),且ai>0,Σni=1ai=1;二级指标权重Ai=(ai1,ai2,…,aim),且aim>0,Σmj=1aij=1。

2.2专家打分建立样本矩阵

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二级指标定性描述成5个分值段:{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对应赋值为:{5,4,3,2,1}。最后,组织q位专家打分,将结果整理后得到一个评价样本矩阵B=(dkij,i=1,2,…,m;j=1,2,…ni;k=1,2,…q)

2.3确定灰类的评价标准

由于本文中的指标为定性指标不便于分析,所以通过制定评分等级标准实现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将灰类分为5个等级,用e来表示,分别对应“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由此得到相应的白化权函数如下:第一灰类—高风险(e=1),灰数1(5,+∞),白化权函数=f1第二灰类—较高风险(e=2),灰数2(0,4,8),白化权函数=f2第三灰类—一般风险(e=3),灰数3(0,3,6),白化权函数=f3第四灰类—较低风险(e=4),灰数4(0,2,4),白化权函数=f4第五灰类—低风险(e=5),灰数5(0,1,2),白化权函数=f5

2.4计算各级指标灰色评价权向量和权矩阵

(1)二级评价指标灰色权矩阵计算。计算灰类评价系数Xije=Σqk=1fc(dijk),待评价指标属于其评价灰类的总灰类系数为Xij=Σ5e=1Xije),则受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重为rije=XijeXij。由此可得到二级评价指标对于5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rij=(rije,其中e=1,2,3,4,5)。从而可得待评价项目所有二级评价指标对应的各个灰色权矩阵Ri=(rij)ni×5,其中i=1,2…,m;j=1,2…ni。

(2)一级评价指标灰色权矩阵计算。利用公式Di=A•Ri计算出一级评价指标灰色权向量Di,从而得到一级评价指标灰色权矩阵R=(Di)i×5,其中i=1,2…,m。

(3)由公式D=A•R=(b1,b2,b3,b4,b5)计算出项目综合评判灰色权矩阵。

2.5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综合评价

由于得到的权矩阵无法直接用来评判项目投资的风险大小,此时可将B单值化,对各灰类等级进行赋值,得到值化向量:G=(g1,g2,g3,g4,g5)=(5,4,3,2,1),并与权矩阵相结合来进行评判,即计算受评价格项目的综合评价值T=D•GT。除此之外,还可根据以上计算出的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灰色权向量,结合值化向量E,计算各风险源的综合评价值,来评估各风险源的风险情况,同时可以判断项目的主要风险来源。

3实证分析

W工程项目是一座位于我国西南省份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立水利工程投资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具体评估过程如下:(1)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和专家意见,得到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的顺序,建立两两判断矩阵,确定一级指标C={C1,C2,C3,C4,C5,C6}的权重向量A=(0.142,0.067,0.314,0.312,0.092,0.073),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向量:A1=(0.302,0.498,0.06,0.14);A2=(0.094,0.457,0.032,0.15,0.267);A3=(0.1,0.236,0.575,0.089);A4=(0.576,0.227,0.117,0.08);A5=(0.42,0.58);A6=(0.117,0.56,0.323)。(2)组织30位专家为各项二级指标风险程度打分,整理得到灰色评判矩阵。根据灰色评判矩阵以及灰度分类、对应的白化全函数进行计算,得到各项二级指标的灰色权向量rij,根据Ri=(rij)ni×5整理得以下灰色权矩阵(5)结果分析由AHP得到的权重向量A=(0.142,0.067,0.314,0.312,0.092,0.073),可知政治和社会风险、技术风险是该项目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自然风险、组织与管理风险、招投标风险、经济风险。而根据二级指标权重可知,在政治风险中的几项风险因素中,移民风险是政治风险的主要来源,主要是因为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涉及利益相关者很多,利益关系复杂,移民工作中政府面临着复杂巨大的系统失稳的风险,如遇到大规模突发性移民还可能导致系统瘫痪[6]。这种不确定性导致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急剧增加。在技术风险的几项风险因素中,设计质量风险是主要风险来源,这是因为水电工程设计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工程的主要质量情况由设计方案确定并且不可逆转,同时设计质量问题往往具有潜伏期长、事故发生突然和生命财产损失巨大等特点[7],所以设计质量风险是整个水利工程投资风险评估必须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风险源。由AHP灰色综合评价结果来看,综合评价值为3.24,该项目总体风险一般。评价结果表明投资者若投资该项目,仍需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的事前控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为实现项目的投资收益预期目标提供保障。将各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灰色权向量通过向量G单值化,可知该项目自然风险的评价值为3.56,其中地形地质条件风险评价值为3.66,且权重为0.498,虽然自然风险不是权重最大的风险源,但是由于项目建设地址地形地质构造复杂,风险较大,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进行认真细致的地质勘探,系统的研究地质条件,评估地形地质风险。政治风险评价值为3.15,战争和内战风险评价值为2.66,虽然是政治风险是权重最大的风险源,但是由于当地政治局势较为稳定,风险一般,但是其中移民风险评价值为3.24,同时又是权重最大的风险源,在投资过程中,仍然需要积极关注政府移民政策,紧密配合政府开展移民工作,重视移民风险管理。

4结论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大工程项目;区域品牌;区域品牌资产;区域经济

区域品牌的建立与维护问题是区域营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做大做强区域品牌是区域品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发挥其品牌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从重大工程项目的视角探讨区域品牌的建立与维护,进而从区域品牌资产的角度分析基于重大工程项目的区域品牌是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

一、区域品牌的研究综述

与产业品牌、服务品牌相比,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区域品牌的研究要晚的多。基于重大工程项目的视角对区域品牌的研究尚属空白。在80年代,欧美一些学者开始着手区域营销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国内学者对区域营销的关注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针对区域品牌的研究国外尚不成熟,可以说处于幼年期。国内就区域品牌的研究更是刚刚起步。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品牌的形成机理、建设途径上,大都从产业集群视角论及区域品牌的建设,谈维护的几乎没有。有的学者在基于产业集群的角度对区域品牌分析的基础上,就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做过分析。也有的学者认为构建区域品牌资产是实现区域品牌“附加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二、区域品牌的特性

区域品牌是继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发展而来的,是区域营销研究的重要内容。区域品牌是地域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并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该地域某专业或某产品的较高知名度与美誉度。和一般的产品品牌或服务品牌相比,区域品牌除具备一般品牌的属性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1.公共性。产品品牌、服务品牌是单个企业的私有产品,属于部分人所有。而区域品牌则是区域所有企业都可共享的,具有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边际社会成本为零,是区域内所有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所共同享用的一种无形资产。

2.广泛性。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往往是单个企业的名称、标志物。而区域品牌则无所不包,是区域众多产业品牌、服务品牌的浓缩与提炼的综合体现。区域品牌内涵丰富,消费者可以有丰富的联想,品牌效应显著。

3.持久性。单个企业生命周期短暂,产品品牌或服务品牌往往难以持久,与企业的经济绩效密切相关,若经营不善,对品牌的维持显得相当困难。一般而言,单个企业的盛衰对区域全部企业影响不大,对区域品牌的影响甚微。就区域品牌而言,品牌效应明显,而且持久。

4.外部性。区域品牌的外部性对区域内众多的企业成长意义重大。一个良好的区域品牌,对区域内的企业成长具有正的外部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反之,一个糟糕的区域品牌,对区域内的企业显现其负的外部性,限制产品品牌、服务品牌的发展,甚至扼杀其于萌芽状态。

5.区域性。区域品牌有其区域性的属性,是区域特色的综合表征、以区域为载体而存在的一种无形的资产。

三、重大工程项目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建立与维护

重大工程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巨大,而且项目实施周期长,具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中,重大工程项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些项目往往关系国计民生,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重大工程项目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建立。一方面,重大工程项目催化区域品牌的萌生,并与之共同成长。重大工程项目关系国计民生,项目的调研、科学论证及方案的设计等过程是相当的复杂的。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利于催化区域品牌的萌芽、成长。重大工程项目一般需要大量相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形成网络服务系统服务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伴随工程项目的实施,这种分工协作的专业化程度会不断提高。

(二)重大工程项目有利于区域品牌的维护。首先,基于重大工程项目的区域品牌有良好的组织与制度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在调研、科学论证及工程实施的过程均在国家或省市有关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政府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等方面都有具体、严格的要求。为使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市政配套、拆迁等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一般要设立工程指挥部或成立领导小组以及与之配套的管理机构。因此,重大工程项目有着先天的组织、制度保障。工程竣工后,为保证其正常运营,又会成立隶属于国家有关部门或省市有关部门的管理机构。保障重大工程项目顺利运作的组织、制度也同样保障了基于重大工程项目的区域品牌的完善与维护,并在区域品牌的基础上催生企业名牌的发展壮大。

随着区域品牌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区域内产品品牌或服务品牌的经营企业会约束、规范自己的营销行为,以致于区域品牌初创时期,鱼目混珠甚至某些存在短期行为的产品品牌或服务品牌的经营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囚徒困境”的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此时,基于重大工程项目的区域品牌效应显著,将迫使单个品牌按照区域品牌的要求注重提高自身的美誉度、忠诚度和消费者认知度、亲和力。区域品牌所给予的丰厚回报能吸引企业品牌自觉地服务于这一区域公共品的建设。区域品牌的维护得到加强,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区域品牌运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四、基于重大工程项目的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重大工程项目的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一方面,重大工程项目的区域品牌形成过程对区域经济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大量资金、资源、科技及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区域集聚的过程。对这些要素的消费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国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大规模的资金消费支出,又会通过“乘数效应”再次拉动GDP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区域品牌提升将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区域品牌维护、完善的过程必然要求区域软件、硬件的配套发展,

包括区域形象、基础设施及人文环境的提高、改善,吸引外部投入要素注入的优惠政策的出台,这将极大地促进区域品牌效应的发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为区域品牌的维护注入活力。这将为区域品牌吸引外部要素的注入,催生区域企业名牌的出现,加速区域品牌由“覆盖型”向“依托型”转变,最终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强化区域品牌资产,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注重区域形象营销,促进区域品牌资产的发展。区域形象营销是构建区域品牌资产的中

心内容,更是促进区域品牌建立与维护、发挥其品牌效应的内在要求。品牌效应的发挥是增加区域国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具体可采取文化营销战略,就区域文化特色、文化底蕴及人文环境等进行广告、新闻媒体宣传,突出区域产品品牌、服务品牌的“个性化”。不断强化人们对区域特色的认识,加深对区域形象的认知,甚至培养他们对该区域产品品牌、服务品牌的情感,促进区域品牌资产的价值增值,加速区域品牌效应的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区域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及居民的收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建立区域品牌资产经营管理的专门机构。区域品牌管理是区域品牌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护区域品牌、防止资产流失的有效手段。区域品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区域品牌资产的提升,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基于重大工程项目的区域品牌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负责区域品牌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制定区域品牌运营的总体规划、区域品牌定位、形象设计、区域品牌营销战略的制定和监督实施以及促进区域品牌的创新等。

3.不断推进区域品牌资产的增值。创新是推动区域品牌发展的源动力。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注重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创新,在此基础上推出自己的产品品牌与服务品牌以支撑区域品牌的发展,提升区域品牌资产。

在区域品牌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产品品牌与服务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美誉度以及消费者的忠诚度,不断进行区域品牌的重新定位、形象设计的调整、开辟区域品牌市场,甚至进行品牌改造、重组。对有较好市场信誉和忠诚度的产品品牌与服务品牌及时扩展,加速区域品牌资产的增值。

4.营造良好的区域品牌发展环境。区域品牌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保障。尤其是基于重大工程项目的区域品牌,关系国计民生,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通过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等措施给予大力援助,不断培育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促进区域品牌的发展,提升区域品牌资产,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区域品牌的发展营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政策环境。具体包括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的构建等;防止品牌的恶性竞争,损害区域品牌;严厉打击有损区域形象、阻碍区域品牌资产提升的行为,全力优化区域品牌发展的环境。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6篇

1、业主方面的原因:

(1)对工程项目工期要求过紧,不能正确合理地给出一个要求工期。

(2)招投标过程中未摆正投标标价与工期关系,没有充分考虑工期缩短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导致标价压低了,使进度控制目标难以实现。

2、监理方面的原因:

(1)监理人员在工程质量控制上起很大作用,而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一般认为主要依靠施工单位的自身努力,呈被动控制状态。但理论和实践证明进度控制必须而且可以采用预控。

(2)直正采用计算机来进行进度控制不多,因此,就不能及时调整进度计划,做到始终抓住关键工序,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动态控制,及时地为建设工程项目在进度上提供咨询与服务。

3、承包商方面的原因:

(1)进度计划编制随意性较大,为迎合业主要求编制的进度计划与实际相差太大。同时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较缺乏,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施工方案迟迟制定不出来。

(2)工程投标时,对工程造价与工期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致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工程报价低,在要求增加人力、机械设备时显得困难,制约了工程进度不能按合同工期期限完成。本文针对进度失控原因和如何减少或避免工程进度失控问题,对进度控制理论和方法提出一些探索性认识与看法。

1、进度控制理论

1.1进度控制是目标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在限定的工期内,以事先拟定的合理且经济的工程进度计划为依据,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纠正的行为过程。工期是由从开始到竣工的一系列施工活动所需的时间构成的。工期目标包括:总进度计划实现的总工期目标;各分进度计划(采购、设计、施工等)或子项进度计划实现的工期目标;各阶段进度计划实现的里程碑目标。通过计划进度目标与实际进度完成目标值的比较,找出偏差及其原因,采取措施调整纠正,从而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进度控制是反复循环的过程,体现运用进度控制系统控制工程建设进展的动态过程(见图1)。进度控制在某一界限范围内对(最低费用相对应的最优工期)加快施工进度能达到使费用降低的目的。而超越这一界限,施工进度的加快反而将会导致投入费用的增大。因此,对建设项目进行三大目标(质量、投资、进度)控制的实施过程中应互相兼顾,单纯地追求某一目标的实现,均会适得其反。因而对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目标实施的全面控制,是投资目标和质量目标实施的根本保证,也是履行工程承包合同的重要工作内容。

1.2进度控制应实行全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中,控制循环过程包括:

(1)执行计划的事前进度控制,体现对计划、规划和执行进行预测的作用;

(2)执行计划的过程进度控制,体现对进度计划执行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执行中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能力;

(3)执行计划的事后进度控制,体现对进度控制每一循环过程总结整理的作用和调整计划的能力。

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三项控制各有各的实用环境、控制工作内容和时间。能实现对施工进度事先进行全面控制最好,但是,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者很难事先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估计。因此,进度控制工作大量的是在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中完成。

1.3进度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进度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一方面是承包商在施工各阶段、各分部分项工程中要设立专门技术负责人进行进度控制基础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业主或监理人员必须认真审核承包商编制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等。一句话,承包商和业主或监理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并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进度控制的目的。审核后的进度计划,往往需要把若干相互关系的处于同一层次或不同层次的施工进度计划综合成一个多阶群体的施工总进度计划,以利于进行总体控制,特别是工程规模较大时,若不将进度计划进行综合,就很难迅速准确地了解某一局部对另一局部的影响以及某一局部对总体的影响。

2、进度控制方法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是把合同工期目标层层分解,以控制循环理论为指导,经常进行目标值与实际值比较与分析,不断采取措施调整,并协调参加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

工程项目进度过程(见图2)。网络计划的输入(资源、时间、费用)或输出(工程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以及从施工现场收到的关于形象进度和投资完成情况的信息(反馈),按要求格式制成各种报表。通过这些报表将执行情况和工程项目目标进行比较,当输出与计划目标不一致时,就要做出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之一是在现行网络计划范围内修正输入。如重新安排资源,重新配备劳动力、机械设备等,以使工程进展满足计划目标;纠正措施之二是重新修订一个从现状到工程项目竣工的新的网络计划,并估算所需的各种资源,以及重新安排投资。对这个新的网络计划还要不断进行优化,以保证实现所期望的工程目标与进度。

3、控制的途径

在工程项目进展的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施工阶段形成不同形式的工程量的过程,也有不同的进度失控原因和条件。因此进度控制途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3.1突出关键线路

坚持抓关键线路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作为组织管理的基本点,并以此作为牵制各项工作的重心。

3.2加强配置生产要素管理

配置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金、材料、设备等,并对其进行存量、流量、流向分部的调查、汇总、分析、预测和控制。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是提高施工效率、增加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网络节点动态控制的核心和关键。在动态控制中,必须高度重视整个工程建设系统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跟踪现场主、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坚持每天用大量时间来熟悉、研究人、材、机械、工程的进展状况,不断分析预测各工序资源需要量与资源总量以及实际机械、工程的进展状况,不断分析预测各工序资源需要量与资源总量以及实际投入量之间的矛盾。规范投入方向,采取调整措施,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3.3严格工序控制

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记录各工序的开始日期、工作进程和结束日期,其作用是为计划实施的检查、分析、调整、总结提供原始资料。因此,严格工序控制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要跟踪记录;二是要如实记录;三是要借助图表形成记录文件。

4、进度控制的措施

进度控制是一项全面的、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原因是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影响工程进度计划。因此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进度控制工作。采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编制网络计划只是第一道工序,最关键的是如何按时间主线进行控制,保证计划的实现。为此,采取进度控制的措施包括:

(1)加强组织管理。网络计划在时间安排上是紧凑的,要求参加施工的不同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协调配合努力工作。因此,应从全局出发合理组织,统一安排劳力、材料、设备等,在组织上使网络计划成为人人必须遵守的技术文件,为网络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

(2)为保证总体目标实现,对工期应着重强调工程项目各分级网络计划控制。严格界定责任,依照管理责任层层制定总体目标、阶段目标、节点目标的综合控制措施,全方位寻找技术与组织、目标与资源、时间与效果的最佳结合点。

(3)网络计划的实施效果应与经济责任制挂钩。把网络计划内容、节点时间要求的具体落实,实行逐级负责制,使对实际网络计划目标的执行有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规定网络计划实施效果的考核评定指标,使各分部、分项工程完成日期、形象进度要求、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均达到规定要求。

4)网络计划的编制修改和调整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以利于网络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管理。

在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管理中,由于人力、物资(材料、设备)的供应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打破原计划是常有的事,因此,项目管理是对复杂的一次性的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管理技术。目前均以网络计划技术为基础,首先,从工程总体施工需要出发,编制出总体和分项施工的网络计划,从宏观上对工程起到控制作用。第二,在网络计划的指导下,分别制定出年度、月、旬生产计划等三个计划表格,下发到各个施工队、作业班组执行。第三,在执行过程中搞好材料和人工两项使用计划的落实。第四,实行工程承包制,在保证工程质量基础上保证工期目标。在管理时,利用网络计划进行关键工序的考核,奖罚分明。在项目进度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或避免进度失控现象。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管理

(一)、建立高素质项目管理班子,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关键

从我国众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经验教训看,要在国际建筑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并站稳脚跟,首要的问题就是建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班子,主要应作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必须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其成员都要懂技术、会管理、富有国外施工经验、法律知识。这是搞好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关键。尤其要选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班子的灵魂,其素质高低决定着承包工程项目的成败。项目经理一定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能审时度势地作出决策。项目经理能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划安排、成本预测、管理核算、资金运转周期、材料供应、设备能力以及索赔、保险、当地税务等业务心中有数,能按照国际惯例采取相应对策,防止可能出现的失误和损失。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领导水平,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取长补短。另外项目经理要有较好的外语基础,能够与业主、当地专业人员会话,阅读外文资料。具备这些条件,必定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信息掌握,促进与国际惯例接轨。

2.必须熟悉和掌握国际建筑市场状况和动态。当前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的贯用作法是实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分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和熟悉工程所在国对工程总包和分包的政策规定,指导我们采取相应的政策和策略。我国进入国际建筑承包市场的企业尽管越来越多,但是国际建筑承包市场的占有率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以1996年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占22.3%,英国占11.5%,法国占15%,德国占8.6%,日本占11.7%,韩国占4.5%,而我们仅占3.7%。在工程项目管理上,与国际承包工程的大公司如英国的克瓦纳集团、美国的福陆丹尼尔公司和法国的布衣格公司相比,我们的总体管理水平还相差很远,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加上我们国际承包经验不足,有的业主和监理还有故意刁难等情况。面对这种种困难,要想在国际工程承包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按照国际惯例采取相应政策。

3.必须处理好与业主、监理与当地雇员的关系。在对外交往中,既要坚持原则,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策略性。在外国人眼中,我们代表的是中国,要不卑不亢,维护自身的利益,按国际惯例,寸理必争,寸利必得。对监理,既是对立关系,又有一致的一面,即都是业主的雇员,要善于利用这种一致抑制监理的作用。雇用当地雇员必须熟悉当地劳动法规,在不违规的情况下调动雇员的积极性,能为我所用。

(二)、必须了解和掌握FIDIC合同条款,搞好索赔,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首先要精通FIDIC有关合同条款。FIDIC合同条款涉及索赔的内容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工期的索赔,主要是业主不能按规定时限提供有关图纸、设计变更及其它非正常因素等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其二是动用款项索赔,主要有工程变更、单价改动、规范改变及不可预见事件等,如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人为干扰等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总之,在FIDIC合同条款中很多规定为承包商索赔提供了法律依据,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要专门注意与索赔相关事件的发生,及时抓住索赔时机,寻找索赔动因,要做到这一步,不精通索赔条款是很难办到的。做为项目管理班子,特别是项目经理、财务负责人必须精通FIDIC合同索赔条款,才能不失时机地提出索赔,减少流失,提高效益。

其次是及时收集索赔资料,提出索赔方案,FICIC的索赔条款是进行索赔的法律依据。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索赔条款收集整理的索赔资料是索赔的事实依据。没有后者,或者后者不充分、不祥实是达不到索赔目的的。这要求施工工程主要的管理者要组织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明确岗位责任。因为索赔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法律工作、技术工作和经济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负责索赔的责任人必须熟悉和掌握索赔条款,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的责任人才能收集到准确的索赔资料,达到索赔的目的。

当然,真正实现索赔,并非易事,其关键是工程项目的管理者有没有索赔的观念、索赔意识和索赔能力。合同违规索赔是法律赋予承包商的正当权利,不能怕伤和气、伤感情,而忍受应该挽回的损失。国际国内承包工程都可能遇到索赔。因此,要求承包商在树立法制观念的同时,要坚持索赔的信心,更要特别强调索赔资料的合法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否则将功亏一篑。

(三)、必须学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无论是在国际工程承包中,还是在国内工程承包中,施工过程的事故是难免的,往往由此造成的损失也是惨重的,除了事故风险以外,按照国际贯例还有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人为风险和治安风险等。特别是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因风险造成损失的频率和概率较国内要高的多。因此,按照国际惯例学会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把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

1、项目风险管理的作用,一是提高施工管理的风险意识,增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管和风险管理的力度,突出施工技术措施和质量安全操作规程的到位,特别是项目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要认识到风险的危害性,提高遵规守章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在施工过程中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预测、防范和控制,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发生风险时能采取有效地弥补措施,从而达到防险、避险、减少损失、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2.风险管理的途径:依照国际惯例就是实行施工全过程的投保,建立施工保险机制。在实施施工保险时,要尽其可能对施工全过程包括相关项目环节都要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对所有可能发生风险的环节,按照国际惯例能投保的全部投保。对不能投保的风险环节要制订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3.合同担保的风险管理:合同担保是维护发包人利益的法律行为,在这方面稍有闪失,就会给承包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合同担保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决不可等闲视之。合同担保是独立于合同具有法律效率的文件。它主要包括:投标担保、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保证金担保等项目。一般地说,承包商和承保人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否则承保人不会给承包商担保。合同担保的关键要认真分析研究发包人的担保文件,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损害国格和承包商利益的苛刻条件是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作为国际工程项目的承包者,要认真研究合同条款,要特别注意和防止业主终止合同的风险条款。同时对担保金额进行技术处理,不能因担保泄漏标价。要选择好履约方式,充分研究保单条款及加强对保函的管理等。

4、施工保险管理,进行施工投保的目的是转移施工风险,以弥补因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施工保险应包括施工全过程,即所有施工人员的人身事故保险,材料、设备运输保险等,施工过程的保险要明确各方面的风险责任,明确投保险别和申办方式等,要研究保险合同和保险单的条款是否能保护自身利益。所以在进行施工投保时要充分利用FIDIC条款中关于保险条款的规定,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和经济损失。

(四)、必须掌握国外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

1、成立项目管理软件应用机制。项目管理软件是高新技术,是新兴现代项目管理手段。尽管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但是在国内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因此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尽快的踏上信息快车道。首先应成立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应用小组,对项目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地研究、学习、开发、应用,并且争取尽快国内上网,进而进入国际互联网。

2.将项目管理软件纳入工程项目科学管理轨道。现在一般国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工程项目,使用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项目管理软件。在复杂的项目管理中使用P3,在一般项目中使用Microsoftproject(微软项目)。另外还使用一些专项项目管理软件,以名冠全球的P3系列软件为例,就有工程进度计划、资源、成本动态管理与控制软件。还有工程合同文书、变更事宜、合同费用演变等管理软件,该软件使用能更好地执行FIDIC合同条款。当前主要代表产品有美国的P3和英国的ARTMIS。

3、培养高素质的软件开发、应用、管理人才。要真正推广国外广泛使用的项目管理软件,其项目管理人员起码应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先进的技术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驾驭的。所以,与国际惯例接轨,在建立了软件开发应用机制后,就应着手培养微软复合型人才,要求这些人即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才能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人才培养可分层次进行,先培养急用的计算机操作员和程序员,先能操作运行,独立开发编制、调试程序,再逐步推开,进行普及培训,让更多的管理人员掌握应用这项技术。

(五)、必须学会按国际惯例解决项目承包中的争议问题

不管是进行国际工程承包,还是进行国内工程承包,业主和承建商发生纠纷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一旦发生就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面对现实,依照国际惯例,明智的做法,一是签订好承包合同,二是严格履行合同条款。

1、易于引起争议的问题。

①索赔。一是业主向承建商索赔,二是承建商向业主索赔。不管谁向谁索赔,都存在索赔成立不成立的问题,索赔金额能不能达到一致的问题。

②违约处罚,一是不承认自己违约,二是指责对方违约,三是不仅要罚违约金,还要追加索赔。

③终止合同,一是业主责任引起终止合同,如事实证明业主拖欠付款,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导致不能继续承包;二是承建商责任引起终止合同,如事实证明工程拖期,无力扭转局面,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导致不能继续承包。

2、减少和解决争议的对策。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8篇

1.工程项目的计划可按需要编制代表发展商意愿的切实可行的总指导性控制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分解出)如下若干分计划,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头去执行。

2.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以计划为依据,使项目实施各阶段、各环节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以此来协调工程项目的各项活动,因此工程项目计划是工程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3.计划使人力、材料、机械、设备和建设资金等各种资源都能得到合理的充分有效的运用,并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及时地对各阶段各环节的活动进行协调,以达到质量优良、工期和造价合理的理想目标,因此工程项目计划是实现工程项目目标的一种必要的手段。

二、协调职能

协调职能使不同的阶段、不同环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通过统一指挥形成目标明确、步调一致的局面,同时通过协调使一些看似矛盾的工期、质量和造价之间的关系,时间、空间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充分统一,所有这些对于复杂的工程项目管理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三、组织职能

在熟悉工程项目形成过程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部门分工、职责划分,明确职权,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工程项目的各阶段各环节各层次都有管理者分工负责,形成一个具有高效率的组织保证体系,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各项目标的实现。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可以充分调动起每个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长处,以每个管理者的完美的工作质量换取工程项目的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

四、控制职能

1.合同管理

通过与承包人或供应商签订合同的形式,将工程项目的任务和目标分解后,由承包人或供应商严格按合同要求的有关条款为工程项目的部分任务和目标服务,合同的有关条款就是一种控制和约束手段,同时也是体现合同双方利益的依据。

2.招投标管理

招投标管理工作实际是目标分解的过程,也是合同管理环节前的必要的一种手段和准备工作。招投标管理工作认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机电设备及主要材料的供货质量、供货时间、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工期和工程造价等指标的实现。

3.工程技术管理(1)技术准备阶段:如设计任务的委托,施工图纸的审查、设计交底、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及重大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等。

(2)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如处理和办理工程变更、洽商,技术方案和措施(包括季节性施工的技术措施)的审定,材料及半成品的技术检验,技术问题的处理,规范、规程和工艺标准的贯彻实施等。

(3)技术开发活动:如科学研究,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使用及技术培训等。

(4)其它方面的技术工作:如技术装备,技术文件、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技术责任制的落实等。

4.施工质量管理

(1)对有关单位的资质审查,包括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施工队伍的素质以及质量保证体系的认定,机电设备和主要建筑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审查等。

(2)质量检查,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及安装质量的检查,是否按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施工,是否按设计图纸要求或洽商变更要求施工,工序衔接是否合理,是否会有隐患,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机电设备等的质量检查等。通过质量检查,符合要求的可进行下道工序,不符合要求的限期纠正。

(3)进行工程质量的评定,按建设工种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最终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评出质量等级,发现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使工程质量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4)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如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预制品的检查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班组自检和交接检制度,按质量管理层次实行分级验收制度,第三方认证制度以及质量事故处理办法等。

5.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

(1)成本目标的分解,落实成本目标的控制者,明确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对项目成本的职能分工。

(2)编制成本控制计划,以施工预算和项目预算成本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使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成本之内。

(3)采取技术措施控制项目成本,主要从确定最佳施工方案、采取能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提高交付使用率等方面着手进行。

(4)实行计划与资金的动态管理,随时了解和掌握实际成本和计划之间的动态关系,适时的调整计划调整决策,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

(5)认真审核组成工程成本的每一笔款项的支付,审核其内容是否为支付范围、数额是否计算正确、是否留有余地,支付时间是否合适、支付对象是否为合同当事方等。

(6)尽量减少索赔事项的发生,要求尽量减少指挥和决策的失误,将设计图中的问题提前发现并在施工前解决,平时多积累相关的原始资料,如往来文件、指令、质量隐患记录、人员配备和组织情况、政府的有关文件和法规等,所有这些都可作为索赔事件一旦发生时的依据。

(7)合理组织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加快工期、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减少返工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均可从另一个侧面相对的降低项目成本。

五、监督职能

1.政府的监督。由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向当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办理委托监督手续后,监督站将对工程项目进展的各个主要阶段实行监督检查,核定工程质量,督促与工程项目有关的设计、业主、监理和施工各方按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负责落实各自的质量责任,同时也对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监理制度的推行,对于规范建筑市场、加强质量监督和站在第三方的公正立场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积极协调与工程项目有关各方的关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工程项目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日常的巡视、检查以及反映工程进度情况的会议、会议纪要、报表、报告、往来文件等信息来分析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解决问题,及时纠正偏离目标的现象,及时为施工单位提供或创造必要的施工条件,使工程项目永远保持正常的秩序,健康地发展。

4.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投入管理的精力虽然不大,但因对投资的影响程度却远大于施工管理阶段及竣工验收交用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二个阶段将工作做深做透对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这一点。

5.投资的控制以及合理的挖潜工作,虽然在施工管理阶段和竣工验收交用阶段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但毕竟还有潜可挖,要求投资控制工作始终不能放松,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建设项目管理即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重点加强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具体的建设项目或施工项目为对象、目标、内容,不断优化目标的全过程的一次性综合管理与控制。其内涵就是:自项目开始到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项目控制,使质量目标、进度目标、费用目标和安全目标得以实现。鉴于建设项目的一次性,为了节约投资,达到节能减排和建设预期目标的实现,建造符合需求的建筑产品,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中注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一、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质量监督机制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可用以下几句概括: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详细交底;针对难点,组织攻关;样板示范,摸索经验;跟踪控制,严格把关,做好质量控制;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测。建立健全质量全过程监控制度体系,以科学的方法、手段及运用三全控制基理对工程质量进行干预和控制,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动态管理之中。

1.建立质量自检制度。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应当接受企业自身的监督。企业自身监督就要求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当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质检机制和质量体系,通过自检制度的运行达到质量的持续改进。现行的机制主要是项目质检员及各施工员(工长)驻工地监督施工质量,分公司质检员巡查项目质量情况,总公司质检科组织定期质量验收,做到层层负责的监督对工程质量把关。

2.第三方质量监督。第三方监督指业主(监理)的监督,是目前最权威性的监督。由业主委派或委托的质量监督小组,长驻工地,对工程中尚未施工或正在施工的和已完成施工分部、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监督。

上述这两套质检机制共同组成控制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完整体系。既明确分工,又密切联系,有效地保证工程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

(二)监督方法和手段

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检员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

1.现场监督对于施工作业中每道工序做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随时指出并纠正,检查手段采取实测实量和整体观感相结合的方式,已形成的成品有权责令施工人员推倒重来。

2.召集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明,严格对施工工人进行工序技术交底,纠正错误,限时改正。

3.编制质量控制书和指导文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通病详细说明,指明对策,明确责任并责成项目部责任人员限时整改。同时,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

方式,但必须以国家规范和验评标准为依据。管理人员应当主动与业主(监理)部门沟通、密切配合企业自检部门共同管理。

二、进度管理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都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产生影响。针对上述情况,作为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天气、人员以及其他资源配备情况,编制合理具体的进度计划,计划进度至少阶段应精确到月、分部精确到周、分项精确到日,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计划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计划不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而是施工的有效指导方向。要搞好项目的进度管理,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构架。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

2.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一个较大的工程,是由很多的建设者参加的共同体,这就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避免相互的拆台、扯皮。

3.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三级工程计划。这一计划不仅要包含施工单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包含业主的工作、设计单位的工作、监理单位的工作,以及充分考虑与施工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工作的影响。

4.设计单位的确定及设计合同的签订,以及设计质量、速度的检查、评审。设计的工作质量决定了项目施工能否顺利实施。

5.施工单位的招标、评标及施工合同的签订,包含总包、分包单位的选择,材料、设备的供货合同的签订。

6.工程前期政府手续的办理以及市政配套工程的安排。与政府机关的充分沟通与良好关系,是项目成功的保证。

三、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形式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预算成本反映的是各地区建筑业的平均水平,是根据施工图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来的工程量,以及套用相关的取费标准计算得出的。计划成本,指项目管理部门按计划工期的有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前计算的成本。实际成本,是施工项目在施工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可揭示成本的节约或超支,说明经营效果。实成本和预算成本比较,可反映项目管理的盈亏情况。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特点,施工成本管理要紧紧围绕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几个方面展开,在施工成本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手段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内部要制定劳动定额,根据工程量套用公司内部劳动定额,计算出人工总量。控制好人工总量,就能控制好人工费用,从而达到控制工程成本。

2.加强材料管理,建立限额领料制度,严格材料出入库管理,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

3.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定期对施工机械检查、维修、保养,租赁的设备或周转材料用完以后立即归还租赁公司,既加快施工工期,又减少租赁费用。

4.为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找各种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5.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规范施工,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返工造成人工和材料的浪费。

6.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

四、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安全是天,是责任,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它是维持生产的重要条件,是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最大保障。胡总书记曾强调过:安全生产关系群众生命,要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切实抓好。

1.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2.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切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工程特质制定详细的项目安全风险预测及相应的保证措施,并对项目风险进行分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各部门、班组及个人,以便在项目实施全过程更好地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及培训,做好生产前的安全技术交底,生产中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预案,做好监管。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因此,只有各方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10篇

1.1人员的组织与管理

一项工程的具体工作涉及到人员的管理,工作任务的分配,责任内容的明确,因此人员的组织及管理是工程项目的关键因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项目组人员的构成、优化。

1.2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质量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决定着质量方针与责任的范畴,包括质量计划设计制定,项目质量检测保证和项目质量控制等程序。通过保证手段在质量过程中有效进行。

1.3软件配置管理

英文简称SCM,是在开发者中,标识,控制和管理软件变更的一种管理。配置管理的使用取决于项目规模和复杂性以及风险水平。软件配置管理针对开发过程中人员、工具的配置、使用提出管理策略。记录软件项目产品的更新过程,从而保证研发者在软件项目周期的各个阶段能够获得准确的产品配置。对项目开展过程软件开发进行有效调控和有效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1.4编写软件项目计划书

它是软件项目管理组的首要任务,主要包括工作量、成本、开发时间的估计。并根据估计值制定和调整项目组的工作,详细记录了开发日程安排,资源供需,项目管理等各项情况。使从事该项目的人员了解该项目的大致情况。

1.5软件风险管理

软件工程风险管理是预测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害到软件产品质量的潜在因素的问题,对风险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评估。计算机软件风险预测的准确性评估与有效防范措施的应用都利于提高软件工程的效益,降低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有效保证相关利益业主的权益。这几个方面都是相互贯穿、交织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

2软件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解决方案

2.1人员工作安排不明确,应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在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是需要每个岗位人员的相互协调及无障碍交流,没有团队协作意识是无法有效的利用时间和资源开展各项工作。因此我们要提高一个工程项目的工作效率,就要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分配,强化每个工作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有效避免管理团队中存在的分工不明确,不合作的问题。只有相互协作和相互信任的情况下才能高效的完成一件优质的软件工程项目。建立一套完善的人事考核制度,加强对员工的职位升降,工资奖金分配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开发软件工作的积极性。

2.2缺乏实践性调研报告,应纳入到软件项目计划书

软件开发工程不仅要创新变革,也要考虑到它的实用性,以往出现的多个工程项目没有对实际项目建设中的需求实体和实际进行要求,以及实际项目建设的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调研,导致出现设计完整的软件产品运用与实际偏差较大,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和资源浪费。因此要在软件设计前给予项目调研工作高度重视,对实际软件项目的需求及要求严格调查,应将软件项目调研报告附于项目计划书中,引起重视。

2.3风险管理意识不够,应该强化提高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知

风险的发生很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风险的发生是具有可控性的,如果能有效控制就会避免发生风险事故。可往往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却很少知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在软件开发中应提高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风险管理理念,提高自身对风险管理预测能力的水平。只有了解了风险管理理论与风险管理体系,定期对项目实施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排除,把控好风险管理前后的形势。

2.4杜绝搞工作进度,应要完善管理体系,对工作进度严格把控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11篇

铁路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及投资成本大等特点,所以其工作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倘若在各个环节当中预算编制的程序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并且缺乏系统的管理标准,这样就会使企业决策者难以将工程项目准备工作做好。因此,铁路工程项目必须逐步完善其工程预算编制体系,并把这个科学系统的体系应用到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当中,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2铁路工程项目概预算编制要点

2.1搜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想要确保工程项目获取最大化的投资效益,就需要在铁路工程项目工程施工前,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工作,对现场周围的水电情况,地质条件等方面有着全面的掌握,避免后续施工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延误工期进度。其次,预算人员还要收集大量以往类似工程多人相关数据资料,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估讨论,从而保障铁路工程项目的有效价值。与此同时,编制人员在进行工程预算的编织过程中,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真正熟悉各个施工工序及施工技术要求,促使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2.2仔细研究施工图纸在进行工程的预算前期阶段,预算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施工图纸要求,与施工单位充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真正了解施工图纸所重点内容,这样才能有利于预算编制结果的精确性。并从很大程度上,为后续的结算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进一步提高了铁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预算编织人员还要对工程量进行严格的计算与控制,这也是施工图纸预算编制供作的根本依据,也是最复杂、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因而需要引起预算编织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对其工程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切实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通过所得的具体施工资料,采取相对应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最终准确的工程量结果。与此同时,如果发现施工图纸中不合理的部分,可以及时向施工单位反映,进行调整或修改设计。最后,将所有的分享工程量汇总到一起,进行统一的精细化计算。

2.3提高工程量计算准确度重视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认真完成投标企业要重视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明确工程量清单合理编制的重要性,在编制过程认真完成,应注意以下方面:第一,首先需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对文件内容要明确,比如承包者的责任以及承包范围等,从而避免在编制过程中出现漏项的情况,另外,对工程需要的特色材料设备等,要提前进行市场调查,了解相应的市场价格,以便在计算过程中避免估计失误的问题出现。第二,对施工现场要进行勘测,了解现场的施工条件、作业环境、业主的情况以及建筑项目的市场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2.4准确的套用定额工程量计算完并核对之后,用所得的分部分项工程量套用的单位估价表的定额基价,相乘、累加,得出来的就是分项工程量的合计。在使用定额之前,首先要全面地了解总工程、分部工程的情况,掌握编制的使用范围及依据。铁路工程定额的实行对控制铁路建设工程造价,促进铁路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铁建设[2010]223号文公布的《铁路路基工程预算定额》等二十九项定额标准用于新建、改建及大修铁路工程,使用范围较广。在使用定额前,首先应认真学习定额的总说明、分部工程说明、附录、附表及有关规定、掌握定额编制的依据和适用范围。其次,应熟练掌握各定额子目所综合的内容、计量单位以及允许换算的范围和方法。当工程内容与定额不一致又不允许换算时,必须执行定额,不得任意修改或调整定额。当工程内容与定额内容不一致,但允许换算时,应按定额的换算方法和范围进行换算,然后计算定额直接费,并在定额编号下注明该项目换算,以便审查时核对。

3铁路工程项目概预算编制注意事项

3.1控制预算与结算之间的误差幅度要想更准确预算好铁路工程项目的投资成本,其关键就是对本地区市场的机械设备、材料成本、人工薪酬事先做好深入调查。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施工时间与机械材料台班数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而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所需要支出的各种费用和经营利润、税金等都是以基本的直接费用作为基础,加上税率及费率是国家统一颁布的标准,在这里也是处于相对不变状态,并且这两种不变的项目在同一个工程中,其在一定时间内并不会受到市场的变化影响。但是就铁路工程项目的相关项目来说,特别是规模大,并且工期长的一些大型铁路工程项目而言,采取现阶段的预算方法已经不能对跨度过大、过久的项目做出有效的预算,所以当前的预算手段与时代逐渐脱轨,无法跟上市场的变化。所以,当前最关键的做法就是对本地的机械设备、材料成本、人工薪酬事先做好深入调查,分析出正确的工程项目预算费用,从而保证实际结算与工程预算处在正常的允许范围内。

3.2加强铁路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人员培训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质量,编制人员的素质高也是决定概预算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培训、学习、实践来提升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方式和途径。现阶段,工程施工过程存在着多种复杂因素和不确定性,就算是具备专业能力的概预算编制人员,也不能保证编制工作的完整性和无差漏,因此要确保编制工作顺利、高效地完成,要提高概预算编制人员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能力,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增强责任感和业务素养,以保证概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3做好预算编制的审核记录即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填写到“预(结)算审核意见卡内。大部分问题是可以肯定的,但也有些问题可能不一定错而是怀疑,需向编制人询问,可以用问号来表示。审核完后向编制人当面逐条解释或指出错误所在,对那些不是特别确定的问题如经过编制人说明而并没有错误时,可将此条意见划去。做好预算编制的审核记录,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其中预算编制的审核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编制人据以逐条改正错误,一份留存审核人处,来积累每个预算人员在编制预算的常犯错误,经过一定时间后可以筛选大家的通病,通过对其系统的剖析,使大家都受教益。

4结束语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12篇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与科技不断进步,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严重,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1]。很多国家将其视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此背景下,工程项目领域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是全世界工程师共同的责任与义务。众所周知,工程设计对于工程项目最终绩效起到关键影响作用[3],对工程实现可持续化有重要意义。工程项目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工作,整个设计过程同时具有技术属性与管理属性,采用合适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设计的最终效果[4]。但是,现阶段对于工程项目设计可持续管理方面的研究很稀缺,传统设计管理模式又不能很好解决可持续问题。本文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分析工程项目所应该具备的新特点,基于“问题—处理要求—措施”的系统分析思路,通过识别传统模式问题并分析其处理要求,提出了一个新的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系统模型。

2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传统设计管理模式分析

2.1传统项目与可持续视角下项目区别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技术、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转变传统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危害子孙后代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5]。在不同发展视角下的项目差别如表1所示,传统工程项目着重于成本、质量、工期这3个目标的实现[6],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而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要求工程项目同时满足经济、社会、技术,环境、资源等多维可持续目标,不但实现经济效益还要获取生态效益并节约资源,即实现多维目标有效集成。为了实现项目目标,传统项目管理强调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其全寿命周期内各种因素[7]。这种思维在实现可持续项目目标时存在局限性,由于决策涉及时间范围过于狭窄,因此长远效益往往被忽略,此外决策范围过于针对项目还容易导致潜在利益相关者考虑不足,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生态平衡。综上,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工程项目要立足于全局,用系统的观点考虑问题,充分理解社会公众、政府、非利益组织、项目消费者等多利益群体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等多目标集成。这无疑会增加项目的复杂度,对于项目管理精度要求更高,并且实现项目目标风险加大

2.2传统设计管理系统存在问题及处理要求

识别传统设计管理系统的开发思路往往是DFM(DesignforManufacturing)或者DFQ(DesignforQuality)[8],其实施通常是基于功能导向或者过程导向,缺乏对于复杂多维目标的集成与分析,因此很难同时实现经济、社会、技术、生态、资源等多维项目目标,亟需在设计管理决策系统中实现多维目标管理,对多维目标进行层级结构划分,理清目标与目标、目标与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提高决策质量从而实现多目标集成。其次,传统设计管理的主要参与者是管理人员与专业设计人员[9],缺乏与各种潜在利益相关者进行互动,不能充分识别项目潜在需求,导致项目定位出现偏差,难以实现可持续项目所要求的利益相关者满意目标,致使设计实施过程缺乏全局性系统决策与高效目标协调机制。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强大信息系统,通过动态信息收集充分识别各种利益相关者需求,并且将这些需求转化成各专业决策参数,在此基础上还要在决策系统中体现全局思想,追求长远利益。再次,传统设计者往往不具备可持续相关知识,对生态、能源等可持续目标难以深入理解,造成设计的局限性。为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在设计运作过程中引入可持续专家,对各工种进行协调与指导,从全局角度出发改善设计绩效,还要将各种可持续目标转化成针对于各专业决策者的有效决策参数,帮助设计人员理解可持续目标,避免信息表达方式与不同数据接口造成的决策障碍。最后,在设计决策系统中还应该体现长远利益思想,避免短视决策造成的后期损失,充分考虑项目结束后的综合效益,并且建立合理的多目标绩效衡量系统,对于项目设计成果做出合理评估与反馈。

3设计管理系统实现可持续的措施

3.1可持续设计管理系统构成

可持续视角下项目的多目标性、复杂性、多利益主体性、动态性、全局性决定了其设计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为了克服2.2中所识别的问题,满足问题处理要求,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由设计运作系统、决策系统、信息系统、绩效衡量系统等4个子系统所组成的设计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设计运作系统反映了设计过程各阶段流程、各流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设计工作完成状况,是对于整个设计工作进展状况的映射,是对设计管理工作的分解与集成。决策系统集成了决策者、决策参数、决策原则以及决策框架,反映了系统决策产生机制。其通过决策行为对设计运作系统产生影响,决定了设计运作的方向,推动设计由一个流程转向下一个流程,并且决定了设计的最终效果。信息系统为决策系统提供信息支持,从环境与系统中动态提取信息,并且实现信息存储与处理,将系统信息转换成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决策者有用的参数并及时输出信息;此外,信息系统也为绩效衡量系统提供有效信息输入。绩效衡量系统为设计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设计绩效综合评定标准,是对设计运行状况与决策质量的评估与反馈,其信息反馈会影响决策系统产生新决策,从而影响设计运行系统的状态,使得3者形成反馈链。

3.2设计运作系统

本研究所提出的设计运作系统是基于文献梳理并对传统模式进行改进而获得的[8-12],如图2所示。其中虚线框中内容表示各分部设计工作的逻辑顺序,通常情况下分为3种:顺序式、平行式、搭接式(如图3所示)。其确定可以运用DSM(设计结构矩阵)或者参照文献[13]中的SSA(StructuralSensitivityAnalysis)与NDSM(NumericalDesignStructureMatrix)方法。本研究所提出的设计运作系统与传统模式相比主要有3方面改进:1)在项目设计定位前期对于客户、政府、非利益组织等各潜在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与分析,并且对于其需求的动态变化进行信息收集与决策调整,有利于协调各主体之间利益关系,提高设计决策的全局性,最终实现利益相关者满意最优。可以通过EFMEA(Extended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AFD(AttributeFunctionDeployment)等工具实现(不限于这些工具)。鉴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建立设计管理系统,因此对于此类细节问题不进行过多讨论,在后文遇到类此情况不做赘述。2)引入可持续专家,借助专业知识,对于可持续目标进行集成与解释,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目标函数等工具协调各设计过程,加强设计者对于可持续目标的理解。专家小组具体运行机制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或访谈形式展开。3)在设计评估审核阶段引入环境资源及其他约束审核,要求全部备选方案均满足生态等约束条件,并且结合综合效益选优程序,在设计满足约束条件基础上取综合效益最优的方案,避免了方案选择过于局限于项目本身经济效益的缺陷。其实现可以采用文献[2]中的工程项目可持续设计检查表类似工具进行。

3.3决策系统

本研究所提出的决策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系统遵循3条决策准则作为最高指导原则,与传统模式有所不同。本研究决策准则:1)旨在实现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等多维目标综合最优,考虑系统全局最优解而不是局限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最大化,对于以往技术经济分析进行有益扩展。2)根据项目特点对系统不同设计目标赋予不同权重,从而分清主次实现重点控制,这种做法可以在设计返修过程中减少设计变更损失。决策框架反映了决策问题的结构,映射了系统中目标与目标、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的关系,并且通过约束条件划出了设计方案的可行域,在此可以通过系统分析与因果关系识别建立具体决策框架并利用多元规划等工具对于决策框架进行优化。决策中心代表了不同类型决策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协作,本研究将设计管理主要参与者分为4类:设计团队、可持续设计专家、设计管理者、工程技术协调小组。其中,设计管理者主要负责组织协调与资源分配决策,并通过对决策框架分析利用WBS等工具将具体设计决策任务分解,落实到不同的设计决策者身上,之后利用可持续专家与工程技术协调小组促进不同专业设计者之间协作并进行有效可持续设计指导。这4类人主要分工如下:设计团队负责设计方案决策,设计管理者负责资源计划、进度计划、设计管理计划制定,可持续专家负责可持续决策支持,工程技术协调小组负责制定合作机制。最终,绩效衡量系统会对于决策效果评价,将信息反馈从而促成决策框架调整。

3.4信息系统

本研究的信息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信息来源可分为设计运行系统与项目环境,获取信息后通过对于信息分类与处理实现决策支持与绩效评估。信息系统主要有3大功能:动态收集设计系统内外部信息、对于信息分类、将信息转换成对于各工种决策有效的参数。对于外部信息收集可以通过大量问卷、访谈、匿名建议征集等方式实现,并且在整个设计过程要进行定期更新,保持系统与外部信息良好的互动,及时调整决策框架取得更好设计绩效;对于内部信息收集可以通过工程记录资料、访谈、技术会议等方式收集。为方便信息收集与使用要对信息分类,本文建议的分类方式参照文献[12],在设计工作开始前期识别各专业人员的决策参数需求,按照专业学科形成决策参数需求分类表,每一分类对应一个专业的决策者所需要的决策信息,该分类表还应该标明所需信息的表达形式以方便后续使用,在此基础上将各专业需求的参数分为内部参数、外部参数、内外部参数3类。内部参数是系统内部运作所产生的,外部参数是由系统外部环境决定的约束性条件,内外部参数是系统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根据参数分类确定其信息来源,形成信息来源列表。对于收集到的信息为提高其使用效率,需要对信息进行转换,将原始信息转换成决策参数需求分类表中规定的信息表达形式。这一工作由可持续工程专家和工程技术协调小组负责。

3.5绩效衡量系统

可持续工程项目具有目标复杂性特点,对社会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等隐性目标进行度量时难度较大,因此其绩效衡量系统十分重要。本研究所建立的绩效衡量系统如图6所示,主要包括2部分:绩效指标框架与权重赋予方法。绩效指标框架由绩效评价指标与指标层次结构组成,指标识别可以通过调研等方式实现,层次结构确定可以通过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实现,此外,在此框架内还应该标出各指标优先取值范围、可接受范围、不可接受范围。指标权重赋予方法分为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2种,主观赋权法有AHP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客观赋权法有因子分析赋权、熵权法等,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于系统绩效进行评价。本研究将绩效指标分为2类:目标性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目标性绩效指标表示系统努力方向,反映项目最终追求成果的实现程度(如,资源节约效果);约束性指标表示项目目标实现的约束因素,是系统要重点控制的对象(如,成本)。针对不同指标采取不同策略,对于目标性绩效指标要通过激励、优化等方式不断提高,对于约束性指标要采用有效控制手段将其限定在一个合理范围。根据性质还可以将目标性绩效指标分为结果型与影响型2类。结果型指标反映系统某一时刻表现出来的外在成果,其可视性往往很强(例如,项目某一阶段净利润);影响型指标反映系统运行过程中对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要素内在运行状况,往往可视性差(例如,信息系统运行效率)。结果型指标达到良好表明系统在某一阶段产出较高,而影响型指标达到良好则表示在某一阶段系统运行状况良好,暗示其未来产出将会较高。由于系统产出具有阶段性特征,因此不能仅仅根据某一时刻成果来衡量系统全局绩效,还应该考察影响最终结果的要素其运行状况。通过绩效衡量系统的运作,可以映射系统全局运作状况,为决策提供反馈,改善决策质量从而提高设计可持续目标最终绩效。

4结语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13篇

在渠系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复杂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冲突,往往会产生一些矛盾。这是由于渠系工程的项目经理在对各个单位的交往和协调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这些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产生了十分不好的影响。目前,针对渠系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和现状,在交往和协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部工作不到位

由于项目经理的内部工作不到位,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对于渠系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思想没有达成统一,以至于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任务不明确,各自抱有不同的打算和做法,甚至有些相互对立的现象。对此,项目经理没有尽力促使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导致了在渠系工程项目遇到危机和难题的时候,企业内部不够团结,缺乏凝聚力,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难题。

2.外部关系没有理顺

在渠系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很多项目经理没有和各个单位做好交往与协调工作。这就使得在渠系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难以得到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它远外层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严重时甚至会产生相互之间的对立,对渠系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3.协调会议效果不理想

很多渠系工程的项目经理为了赶工期、赶进度,对于协调会议的重视程度往往很低。经常会不定期或不按要求召开例行的协调会议,即使召开,也经常在协调会议上不对重要的协调事务进行探讨,偏离会议主题。甚至由于施工原因的影响,很多定期召开的协调会议也常常会在中途扰或打断,以至于协调会议始终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对施工合同理解不统一

由于经验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施工单位往往没有对渠系工程的施工合同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讨论,导致施工方案难以真正得到落实。在施工过程中,原定的施工计划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指挥失灵、施工步调不一致,使得渠系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对项目的质量和工程的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容易发生工程混乱的情况。

5.信息沟通渠道不足

在渠系工程项目中,项目部内部、项目部内部和外部、项目部和其它相关单位这三个不同层次之间,信息的沟通渠道往往十分的不顺畅,相互之间交流的手段也十分有限。这就导致了很多渠系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难以及时、准确的传递,不但会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产生影响,还会因此产生一些矛盾或不和谐的现象。

二、渠系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交往与协调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渠系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要想有效的提高渠系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首先应当建立其科学的项目管理系统,通过对各部门责任的确定,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对项目施工过程当中的交往和协调的方式、时间、渠道等进行明确规定,促使各部门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其次,应当设立相应的项目激励制度。对此项目经理应当针对渠系工程项目的特点,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角度对施工人员进行不同方式的激励,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再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起一致稳定的项目管理团队,使团队中的成员之间能够彼此熟悉、相互了解、培养默契。这样能够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最后,还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明确规定考核的具体方式和标准,慎重、客观的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工作绩效的考核。

2.优化渠系工程项目中的交往与协调

2.1提高对交往与协调的思想认识。在渠系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应当努力的树立起交往与协调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宣传协调工作是一切其他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人们都知道构建和谐社会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样的,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也能够促进渠系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由于渠系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交往和协调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十分的重要。对此,项目经理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使员工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和谐的工作环境所带来的好处,进而认识到交往与协调的重要性。

2.2加强渠系工程项目各方面的交往与协调。渠系工程项目的交往与协调,包括了对发包方、分包方、材料供应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地方政府等多方面的交往与协调。其中较为主要的是与发包方和分包方之间的交往与协调。发包方就是渠系项目的业主,它对渠系项目拥有极高的权利和决定性的地位。因此,要想让渠系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就要取得发包方的支持。对此,项目经理首先应当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发包方的意图和目的,仔细阅读和分析工程合同和项目文件,正确的理解渠系项目的出发点。而项目经理与分包方之间的关系则应当按照合同来进行协调,对渠系项目的技术关系和经济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有效的对项目质量、工程进度、成本消耗、安全问题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渠系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应该适当增加与分包方之间的交往,以便及时的掌握分包方的最新情况,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和解决了,以平等的合同关系来对分包方的施工活动给予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对渠系工程项目施工的监管力度,避免出现更加复杂的问题。

三、结语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14篇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建筑业是我国建筑业的客观要求。,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质量和实际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现状、寻找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用以指导软件的开发,推动实际应用的深入,对于提高我国项目管理水平、实现行业信息化、产业结构高度化,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2、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2.1概念的界定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以下简称为项目管理软件)是指以项目的施工环节为核心,以时间进度控制为出发点,利用计划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费用、资源等进行综合管理的一类应用软件。它包括五个主要功能模块:进度计划管理功能、资源管理功能、费用管理功能、报告生成与输出功能、辅助功能(主要指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二次开发、数据保密等)。这种概念源于对国外类似产品的概括,如P3(PrimaveraProjectPlanner)、MicrosoftProject、HarvardTotalProjectManagement、HarvardProjectManager.从广义上看,项目管理软件包括了与项目管理工作相关的各种应用软件,可以涉及进度、费用、资源、质量、风险、组织等各个方面,是项目管理相关软件的总称。

2.2发展概述

国内项目管理软件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见图1)。

第一次,90年代初,标志是研发主体由用户本身转变为专业化的软件。在70、80年代多是各用户单位自行研制的单项功能的初级产品,即自己提出需求、自己研究、自己开发、自己使用,是一种完全的小生产方式,在近二十年中发展缓慢。90年代初,市场带动出几十家专门从事建筑管理软件开发的高民营企业,软件开始走上化、专业化、商业化的快速发展道路。

90年代是国内建筑管理软件迅猛发展的十年,工程造价、工程量、钢筋配料、平面图制作、标书制作软件等新产品大量涌现,价格逐渐降低、功能不断完善,界面友好、操作方便,通用性、实用性增强。

第二次,90年代末,标志是产品由单机版转向系统集成。如将项目施工方案的设计、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进度计划、资源计划、费用管理、事务性管理等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运行环境由单机用户拓展到网络多用户,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

进入2000年来,项目管理软件的研发出现了滞缓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因素又有技术因素,既有外部环境的又有自身条件的制约,如加入WTO的影响、用户需求的变化,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的进步等。项目管理软件发展的方向在哪里?必然趋势如何?怎样应对?这些摆在众多业内人士面前。

3、国内项目管理软件的现状

3.1外部环境分析

3.1.1机遇

(1)积极的政策环境。2000年7月国务院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投资融资、税收、产业技术、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与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建设部正在领导制定《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通用标准》和《建设信息平台数据通用标准等通用标准,以规范建设领域信息市场行为。各省市地方的建委、定额站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积极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制定一系列的优惠办法,培育扶植当地软件企业的发展。

(2)巨大的市场需求。项目管理软件作为一种行业专用软件,其发展与建筑行业自身的兴衰息息相关。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类施工企业10多万家,项目经理部几十万个,除此之外工程监理、审计、建行、甲方等单位也都是管理软件的用户,远期软件需要量应在100万套,但现在软件总的销量不足2万套。加入WTO以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国内总体建设投资规模扩大,这将会为建筑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必将拉动行业软件市场需求的增长。

(3)信息技术在建筑业的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项目管理软件的普及推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主要表现在:1.网站建设从无到有,形成了政府网站、行业网站、企业网站三个层次。2.广泛应用计算软件和工具软件。3.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2挑战

(1)项目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软件的应用要有一定的条件,目前我国项目管理中影响软件应用和开发的主要问题有:1.管理工作尚未标准化。例如各种报告、信息、数据及各种费用项目的划分,各种文本等的标准化程度不高。2.工作过程中的随意性,非程序化工作和干扰,使先进的计划、控制方法和程序难以使用,难以显示出它们的效果。3.整体管理水平低,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尚不能掌握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不仅限制了对软件应用的需求,而且进一步拉大了国内项目管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2)国外竞争者的挑战。目前,打进中国建筑市场的国外软件有MS-Project、P3等。这些软件功能强大、专业性强、知名度高、营销方式灵活。如P3软件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知名度,逐渐成为工程项目管理行业的标准软件。世行也在大型项目上推荐使用P3软件。加入WTO后,外国软件企业将享受国民待遇,出口补贴政策、政府采购将受到限制,我国的产品市场不仅要开放,服务市场也相应开放,软件市场从而将完全开放,国内软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加入WTO后,外资建设项目增多、建筑市场逐步放开,国外工程设计、承包、咨询单位的大量涌入会加大MS-Project、P3等的市场份额。

国产软件一般在功能设置和运行机制上更符合国内用户的需求和习惯,如有双代号网络图、前锋线功能等。但在用户界面、报告生成与输出、数据交换、二次开发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这些软件目前还不可能用于国际工程项目。

3.2内部条件分析

3.2.1优势

(1)技术成熟。国内项目管理软件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研制出适用于公司和项目两个层次的产品,而且部分软件的技术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令外国同行刮目相看,为发展适合国情的信息产品奠定了技术基础。如北京梦龙公司的智能管理系统Pert、大连同洲公司的项目计划管理系统TZ-Project.

(2)市场占有率高。初步估算,国产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在三分之二以上。此外,用户购买软件后,需要经过培训,才能掌握运用。一旦熟练使用后,就倾向于继续购买后续产品,而不愿转购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这一消费特征有利于率先占有市场的软件。多种原因造成国内软件企业已抢先一步占领市场,建立起销售渠道和用户对它们的信任。

(3)服务本土化。软件的价值归根结底表现在对传统行业的服务上,软件行业竞争的核心是服务的竞争。国内的软件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开拓,已在全国的数十万用户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深入到公路、港口、建筑、市政、铁路、水利、电力等各个领域,能够快速响户要求,提供全面的咨询培训维护服务,这是外国公司在短期内无法做到的。

(4)人才优势。国内软件开发人员的薪酬平均低于国际水平,是美国的1/30~1/20,可大大降低软件研发成本。此外,国内建筑市场运作不规范,用户需求差异大,而国内研发人员熟悉行情,与用户容易沟通,开发的产品更符合“国情”。

3.2.2劣势

(1)品牌与质量。国产项目管理软件数量不少,但没有一个能够像P3那样知名的品牌。几十家软件研发单位“各占一个山头”,国内市场呈现小而散、四分五裂的格局。在研发过程中普遍缺乏严格的测试环节,软件的改动和版本的升级频繁,造成成本的增加和维护上的难度,带给用户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软件开发管理体制,一个关键性设计人员的变动往往会严重软件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在功能模块上,国产软件偏重进度计划管理,在资源管理、费用管理方面远远落后与国外软件。此外,国产软件都无法实现环境下异质数据库的互连、没有对用户开放二次开发的接口。

(2)规模小、开发资金不足。国内软件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以企业自主投资、风险投资和政府投资三种为主。大部分企业缺乏正常的融资手段,只是依靠经营利润的积累。企业规模小、缺乏“重量级”企业,、设计、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有限。据统计,50人以下的企业占40%左右,50~100人的企业占50%左右,100~200人的企业仅2家,200人以上的为零。

(3)缺乏统筹规划。由于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和方向引导,软件开发只能根据客户要求,由软件技术人员,凭自己的理解和能力进行设计、编程,造成软件开发选题雷同,而且多属低水平重复开发。企业在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力量分散,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也延误了发展的时机。

(4)人才流失。由于缺少合理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大量软件开发人员流向高收入的电信、、商业领域,国内从事工程管理软件开发的人员不足千名,其中懂工程、懂机、懂管理的复合性高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4、国外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及启示

4.1发展概述

国外项目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可以追溯到50年代中后期网络计划技术的出现,到了60年代中后期网络程序已经十分成熟。整个70年研究的重点是完善和扩展网络模型分析软件的应用功能,如成本和资源的平衡优化;同时提出并研究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入80年代以后,PC机的普及和项目管理工作的化、标准化,使一般中小型企业、中小型项目也可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网络技术才真正普及。90年代后,项目管理软件发展迅速,不断有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软件推出,在项目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层次不断提高,对应着三个显著阶段:

第一层次,也称基本功能,如进度控制、质量管理、资源管理、费用控制、采购管理等,是对基层工作流程的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共享,减轻了基层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在80年代已基本完成这方面的功能开发并在基层项目管理中广泛应用。

第二功能层次有两个特点:一是分析和预测功能,包括工期变动分析、不可预见事件分析(如恶劣气候、汇率变动、市场物价变动、分包商情况变动等)。在分析基础上产生预测功能,主要包括进度预测、投资预测、资金需求预测等,并有相应的数学模型。二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通讯功能,主要是局域网上的多用户操作和多项目管理,以及借助Internet、Intranet,邮件、电子信箱等先进的通讯工具和手段,减少项目管理班子的工作所受的地域限制。P3及MS-Project都是这一层次的产品。

第三层次是基于因特网的项目管理,使整个项目管理业务与因特网结合,具有跨平台兼容、交互性和实时性,项目成员可以协同工作,实现在线文档管理、在线讨论、视频会议等。到目前为止尚无完善的产品出现,但有两个软件Mesa/Vista,WebProject已初具雏形。

4.2发展启示

目前国内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还处在第一阶段。某些软件具备或正向第二功能层次发展,没有基于因特网的第三阶段软件。国外同类软件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到启示:数据通讯、多项目管理、多用户环境、多系统兼容和与Web技术集成、增强用户自定义功能,这代表着项目管理软件的新发展。客户机(Client)/服务器(Server)模式向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Server)模式转变将是必然趋势。

5、对策

5.1我国项目管理软件SWOT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我国项目管理软件SWOT矩阵。

5.2政府和行业协会

(1)规范项目管理,实现与国际接轨。推进《施工项目管理规程》、《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等的制订和落实,严格按规程、规范和标准进行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推广使用WBS(项目结构分解)等,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与统一。加强信息技术标准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利用标准来占领市场。

(2)统筹规划,抓大放小,分类指导。制定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确定产业升级目标,合理选择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对各省市地方的造价、钢筋、工程量等单机软件鼓励自由竞争,让市场来决定优胜劣汰,同时强化行业管理,维持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对项目管理软件的研发加强扶植力度,增强国产软件自主发展的能力,重点扶植、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3)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为企业在技术、管理、市场信息、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5.3软件企业

(1)利用政策,把握机遇。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国家为产业发展提供的政策环境,要充分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力争在三、五年内完善项目管理软件并实现产业化。

(2)调整产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推进产品创新和产品重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要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积极实施信息技术专利战略,按国际项目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产品,争取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正在研发之中的,要多研究国内外同类软件,合理选择细分市场,采取产品差异化战略或市场跟随战略。

(3)规范企业管理。积极参与ISO9000,CMM,ISO14000等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和国际安全认证,加强软件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吸引并留住各类优秀人才。

(4)服务创新。推动软件售后服务的化,建立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不具备持续开发能力的公司应向增值服务的专业服务公司转变。从目前发展趋势看,软件的升级、维护、咨询活动的利润比销售的更可观。

6、结论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研发的整体水平较低,实际应用情况不容乐观。要改变这一局面,政府和企业都要付诸努力。政府和行业协会要规范项目管理,实现与国际接轨;统筹规划,抓大放小,分类指导。软件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规范企业管理及建立服务创新的体制。

参考

[1]MatthewJ.Liberatore.ProjectManagementInConstruction:SoftwareUseAndResearchDirections[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2001,(March/April)。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3]陈昌柏。WTO-ITA与中国IT产业发展[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4]王雪青。国际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工程项目论文范文第15篇

国际工程承包在我国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中,众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企业在风浪中历经种种磨难,饱尝酸甜苦辣,终于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许多企业的业绩也已跻身国际大承包商的行列。加入WTO后,我国国际承包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各国取消了或正逐步取消在市场准入方面对中国公司的限制。因此,越来越开放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为国内大型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目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潜力巨大,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获得机遇的同时,我国国际承包企业也迎来了挑战。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调动多种资源共同完成,其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有创造性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外资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我国企业以往靠较低的生产要素价格优势抢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力逐渐被削弱。因此,将国际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由原来的纯劳动力密集型资源转化为技术、管理密集型资源,成为提高我国国际承包工程竞争力的关键,也就是说,必须从依靠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向依靠劳动力的质量优势。国际工程项目中的人力资源大体可分为一线直接操作的作业人员(以下简称作业人员)和从事技术性、管理性工作的管理人员(以下简称管理人员)两大类。由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国际性特点,工程项目往往并非在本国进行,出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国际承包企业难免要在项目所在国当地雇佣人员参与项目的建设。因此按人力资源的来源不同,又可将其分为本国雇员和非本国雇员两类。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源分别具有如下的特点:作业人员。从目前我国建筑工人的队伍来看,其主要构成还是来自农村和较贫困地区的民工。他们的家乡往往缺乏物质资源,缺乏就业机会,难以维持自身及家庭生活,更无条件致富。由于工程项目所在国社会自然条件的不同以及项目本身建设条件的差异,赴国外参加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的人员待遇可能随各类补贴的提高而比国内高出很多。因此,这类人员的目标一般都比较明确,总体而言都是为了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而参与项目的。管理人员,又可称为知识型雇员。由于他们年龄、阅历、从事的专业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参与项目的目的差异较大。有的可能为了薪酬的提升,有的可能为了丰富自身的工作经历,有的可能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有的可能为了能有机会到国外开眼界长见识,还有的可能只是为了改换一下工作环境等等。知识型雇员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特长,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往往把工作的成果作为自身的目标,而单纯的物质报酬目标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来自本国的雇员。他们虽然都是我国国内派出的人员,但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可能分别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性格、价值取向都不尽相同,各有各的个性特点,虽然都使用汉语,也会有各种方言的差别。出门在外,语言不通、水土不服、饮食不惯、思乡之情等等均在所难免。本国雇员往往面临语言、饮食等方面的障碍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带来的风险。来自项目所在国的雇员。他们可能是项目所在国的国民,也可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外来打工者。因此,他们的成分十分复杂,语言、文化、信仰、生活习惯、工作作风各异。相对我国派出的人员而言,他们大都比较适应项目所在国的生活环境,熟悉各项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基本具备在当地自立生活的能力。这些特点的存在,无疑增大了管理者的管理难度。根据上述特点,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源的管理,应从多方面、多层次着手进行。1.区分不同的动机和目标进行管理,设定多样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目标较单一的作业层人员,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物质报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应仅限于工资总量的增加或减少,可适当以增加补贴、改善劳动条件、建立长期雇佣关系等目标进行诱导,防止效率增长速度跟不上报酬的提高速度和项目人力成本增加过大的现象。对于目标各异的管理层人员,首先应采用谈心交流等方式了解不同人员的目标,区分各个目标分别设定激励、约束方式,给予他们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充分授权、委以重任,发挥其聪明才智与创造性潜能,尽可能少地使用物化条件的约束。注重项目部文化氛围的形成,加强交流,使各领域、各层次的员工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如:对青年员工,适当调换工作角色,扩展其实践机会以丰富其阅历,并逐步增加其工作担子;对为项目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采取开会表彰等公开方式使其感到自身价值实现、获得他人的认同;在工作之余适当安排周边观光旅行,开阔其视野,帮助其熟悉周围环境,促进人际交流;对非本国雇员可采用中国式的会餐等文化活动使成员加强了解促进融合等等。尽量避免激励约束方式的单一化造成的低效率,建立对外有市场竞争力的、对内公平公正的目标导向的激励约束体系。2.加强培训、培养、锻炼,提高人员的素质。对作业人员,应通过观察,将其中部分成绩突出、能力较强的选,通过培养锻炼使其具备更强的带动、组织一般人员的能力,逐步将其转化为技术型、管理型的工人、工长,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对于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他们自身的文化优势和学习能力,努力安排培训机会,让他们学习掌握当地法律、法规、制度、做法,取得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当地或国际标准的认证证书,加强与项目所在国本地语言、文化的融合,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更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化解和避免许多矛盾,降低在我国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在国外经营的风险。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需要懂管理、会语言、了解当地文化、熟悉当地法律、能进行财务控制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很多国际承包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这类人才的培育。但是这类人才往往培养难度大也容易流失,如将追求复合型人才的培育转变为注重培养由多种专业人才构成的项目部的复合型能力,则不失为较快解决人才需求,避免流失损失的良策。3.强化制度约束,完善管理,保证当地雇员高效的工作。鉴于项目所在国与我国文化传统、劳动法制等方面的差异,当地雇员工作方式的不同不仅可能带来本身工作的低效率,也可能对本国派出雇员的工作形成不良影响。一方面,应遵守项目所在国的劳动法律和制度,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另一方面,应力图建立完善的适合项目建设需要的项目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有效的绩效评价和奖罚标准,在雇用时即谈定合同条件,明确具体要求,并在实施中严格落实执行,尽力争取在管理上处于主动地位。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4.尽力化解矛盾,促进各种人力资源之间的协同合作,培养和发扬团队精神。长期以来,我国人力资源普遍具有的一个特点是,单一个体的素质较高,独立应对和克服困难、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往往相对于其他民族和种族更有心智和韧性,但在多人合作的情况下,却往往难以实现较高的效率,甚至出现效率降低的情形。相对而言,世界其他国家的工程项目管理更为注重团队精神,他们认为团队合作的效率应该是高于每个成员自身效率加总的。工程项目的实施非常复杂漫长,无论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项目的。项目的管理者应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团队思想,促进各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要鼓励竞争和成绩,但更应遏制和避免排他的“英雄主义”思想和行为。5.努力发掘各类雇员的特长,优化调整岗位分工,发挥资源优势。国内派出的人员往往是根据其以往的经历和能力进行选拔的,是基于一定条件做出的价值判断。作业人员在选拔时可能条件相仿,劳动技能水平相当;管理人员可能适应他们以前所处的环境,能胜任各岗位的职责。但在国外各异的社会、自然条件下,在各种不同激励约束条件下,人的吃苦能力、劳动效率和创新精神却不一定相同,部分人往往会逐渐显现出特有的各种才能,部分人也可能无法胜任新环境下相应的工作。因此,应努力发掘各人的特长,根据情况合理调整岗位安排,把他们放置到能发挥他们最大优势的位置上,或让他们离开使他们陷于最大劣势的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在项目管理中,人是最具创造力和灵活性的因素,项目和人的关系形同舟水,水能载舟亦可覆舟。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犹如将帅带兵,如何能使全体将士人尽其才,同仇敌忾,的确并非易事。仅靠军事体制下的等级制度和层层命令执行的传统管理模式往往是难以成功的,必须结合科学的管理来实现。笔者认为,在项目资源投入基本既定的情形下,识别不同类型人力资源的动机和目标,针对其不同特点和优势,分类进行管理、培养、灵活使用,是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从而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