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

六五普法论文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六五普法,我们一起行动

对于很多人来说,法律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维护自己权利的一种工具。每个人都是渴望自由,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的事情,但我们生活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还是需要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如今社会更注重人性,提倡自由、个性,仅用自己内心的自律、自制力来克制不良行为是不够的,正是因为这些规定的条条框框,我们才能生活的如此融洽、和谐。有些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惜花费大量的心思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有些人为了寻找刺激,专门做一些违反人性道德的事情,甚至可笑的是,有个小青年为了模仿电影中的杀人场景,蓄意将一个无辜的女孩杀了,事后,他却很是淡定,不停地辩解只是想尝试一下,这种对法律的无知,让我们感到震撼,无不心痛。

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这种和平是一定的规则为前提,由我们每个人共同创造的,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如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已成为关键,如今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媒体,那些典型案例让我们沉思,对法律的无知,还有许许多多为了利益而知法犯法的人,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的阴影,人心黑暗的一面,这些案例就是从思想上给人们警示,从道德、行为、人性的善去启发人们,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员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从而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从专项打击到现今的“六五”普法活动,法律活动已经深入到公民生活的每个角落,“法律进企业”的活动也开展地如火如荼,依法经营、诚实经营是我们工作首先倡导的,在现代化的企业中,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尤其需要那些知法、懂法的高素质员工,如何更深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法律素质,将会成为将来企业改(来源:文秘站 )革发展的重点,因而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下,需要加强对职工进行劳动和社会保障、民主管理方面的法制教育,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以法律为依据,深入开展依法治企活动,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和规范企业运行机制,提高企业依法经营和管理水平。

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在以安全为核心的企业,明智、决断的执行力,将对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实现安全运行管理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必须带头学法用法,在法律范围内活动,要以安全为前提,不断提高依法决策和经营管理的能力,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我们只有遵法守法,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我们要深刻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结合企业管理工作需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不断打造公司的有效法治理念。

法律是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应懂得积极宣传法制教育的责任,同时要认真总结、客观评价“六五”普法中的有效举措和强有的针对性,正确看待、清醒认识到普法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些社会共同认知的常识,我们有必要了解并运用这些常识,并将法律意识深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同时,我们应充当主人翁的角色,积极地向更多的人宣传法律,让更多的人透彻的了解最基本的法律,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危害电力设施,更不允许我们做出任何危害社会的事情。我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是少之又少,缺少的不是时间,而是积极的行动,去主动学习和了解法律的行动,因而不能将六五普法的口号作为一句,很多人都处于待哺的状态,不能积极去主动了解法律,对法律的了解是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物质文明的进步是比较容易的,而且社会的迅速发展也满足了大部分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而对人们精神的改化却似乎困难的多,精神上的食量似乎也很匮乏,发展相对慢得多,“六五”普法作为人们最基本的精神食量,让我们有了更深的思想觉悟,对我们的思想给予了更深刻地定位,从法律角度来提倡我们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怎样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和谐社会的前提下,如今更加注重对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更加注重法治文化建设,以更好地适应时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六五”普法强调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制约性,在行动和宣传上赋予更多的内涵,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提出

“用五年时间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决定”,“五年 普法”这不仅仅是一个时段的任务,不应是几个人的行为,而必须是广大公民的共同参与,用真正的行动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深入认识与学习,我们只有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2篇

从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中国历经了二十五年,普法工作是否达到了人民预期的效果?普通民众是否真的信仰法律?高__曾是我的学生,现在是一位小商贩,当我问他遇到经济纠纷时通常是如何解决?他毫不犹豫地说,先礼后兵,协商不成就会找人动武。他说我,你们天天在普法,我们知道法律是管理我们的,我们一般都不会去搬动法律。听了高__等这些基层普通民众的叙述,我感到二十年来我所做的普法工作做的很悲哀。民众为何还会认为“法律是管理我们的”?是否我们的普法指导思想出了问题?

分析我国五个普法规划,除《一五规划》外,其他四个《规划》均将有一个单独构成部分。但《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在两个地方有所表现:一是说“对于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争取社会风气、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使国家长治久安;对于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二是在“组织领导”这个《规划》构成部分中,直接表述为“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力戒浮夸和形式主义”。《二五规划》《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针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而言,而《四五规划》有所发展的是把法制宣传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治理这两个方面工作结合起来。《五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当然,每个《规划》指导思想的内容,都鲜明地表现出当时整个国家大的政治背景,并有相应的文字语言表述,在此不一一赘述。但从《一五规划》到《五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上,无不在突出一个“管理国家”的概念。由于在普法过程强调“管理”,致使民众在接受普法的过程中,以为是在接受管理。至于如何确定《六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本人以为要明确几个原则,一是明确坚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二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要求;三是社会大众乐于接受。为此,在《六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的表述方面要突出的关键词: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让人民活的更有尊严。

人民都不会忘记,在跨入20__年,被网友誉为虎年开篇最强音的就是今年的新春团拜会上,总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在只有800个字的讲话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之后的2月2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关于如何能让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提问时,解读了“尊严”的三个含义:第一,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总理第三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尊严”,也是首次把“尊严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中国的国情是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尊严的一次提升,更是社会发展从物质领域向精神领域的跃迁,这是中国成为新一轮体制改革的先声。因此,我们“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务必要成为时代的先声。

人之尊严,既包括物质层面的,比如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比如有序参与政府重大决策,可以对政府和官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选举权”而不是“被代表”等。而今,总理对“更有尊严”

进行解读,将“尊严”提升到足够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表明了中央高层对老百姓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强烈关注,满含着浓浓的政治关怀、人文关怀和亲情关怀,是对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全新诠释,彰显着大国总理重视网络民意、与网民互动的积极姿态。因此,《六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也务必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和要求。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特别是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处于温饱线以下的人群越来越少,实现小康甚至富裕生活程度的人群越来越庞大。

在“丰衣足食”之后,人们更渴望体面地、有尊严的生活着。通过普法如何让他们更有尊严的生活着,应该是我们的责任。遗憾的是,近些年来,不少人感觉活的没有尊严、“很卑微”。细心的人们注意到,过往各级各部门的红头文件中,有关“尊严”的提法可说是“凤毛麟角”。相反,少数官员胡作非为损害民众利益,肆意践踏公民尊严,比如“钓鱼执法”、“躲猫猫”等重大公共事件轮番上演,令法律蒙羞。那些被强行搜身的女工,被暴力拆迁的草民,被恶意欠薪的民工,被城管追逐的小贩,被逼的少女,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的上访者……其起码的“尊严”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让人民活的更有尊严,这不仅仅百姓乐于接受,也是所有人都愿接受的事情。人们可能更多地看到:在正常人面前,“犀利哥”没有尊严;在城管面前,菜农没有尊严;在城市人面前,农民工没有尊严;在房子面前,蜗居者没有尊严;在(来源:文秘站 )权力面前,普通人没有尊严。但我们再细心地看看官场,如果有人觉得重庆的官场扫黑是个极端,那么看看全国各地被的官员们,跳楼的跳楼,服毒的服毒,被自杀的“自杀”,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投进 监狱的……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3篇

一、薄弱环节制约着普法教育的质量

我国的普法教育通过2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普法教育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全民普法教育期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经济转型、企业转制、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各种利益调整的主要特征,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的普法教育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因而在实施普法教育中就出现了对一些重点对象抓而不紧、对工作难点缺少办法和对盲点部位教育不到位等薄弱环节。其表现:

一是领导干部学法抓而不紧。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的决策者。他们的法律素质和学法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和一个单位的学法热情,关系到所属地区和部门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因此,我们在推进“四五”普法中一直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普法教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基层普法轻自身学法的问题。会上要求多,会下落实少,对下要求多,对己要求少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普法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地区的普法教育发展不平衡。

二是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应该说,在“四五”普法中,各级政府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较为重视,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确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运作。但是在工作运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法制副校长素质不高,讲课内容缺乏针对性,且讲课形式单一。简单枯燥,导致有的学校法制副校长没有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由于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一些学校和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三是流动人员法制教育难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已成为一大趋势。拜泉县目前就有外来流动人口1万多人,占本地人口六十分之一。他们一方面为本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压力。

四是中小私营企业法制教育存在盲点。由于这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且分布面广,一些业主本身素质不高和急于发展经济的心理,因而对自身的法律学习和对员工的法制教育难以落实,劳动合同纠纷、劳资纠纷、非法用工等问题时有发生。实行政企分开后,政府又缺乏对中小私营企业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工作难以渗透,以致普法教育在中小私营企业中存在盲点。

五是农村法制教育工作还不到位。多年来,在推进全民普法教育中,各级政府一直将农民的普法作为重点来全力推进。特别是各地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开展“综合示范村”以及“法律明白人”创建活动为契机,使普法教育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进。但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普法骨干紧缺和政府投入不够等因素,使普法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六是对行政区划调整中的法制教育滞后。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向城市聚集已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村委变社区,农民变市民。但是,城市扩建也对失地农民带来了诸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作安置和生活保障等问题。而法制宣传教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使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生活保障等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二、用法制提升 普法教育质量

普法教育质量不高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的问题,也有主管部门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缺乏应有的法制保障。因此,在推进“六五”普法中,我们应当下大力气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以提升普法教育质量。在建立法律保障制度中,我们认为,应构建以下四个保障机制:

一要构建普法教育组织保障机制。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确立组织保障机制。不仅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普法组织机构,而且还要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和权限,不能让普法机构成为摆设。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都有普法的组织机构,但一些单位的普法机构作用不大,工作推进不力,普法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确立普法组织机构的职能和权限,让它们真正在全民普法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

二要构建普法教育责任机制。全民普法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这一方面需要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明确各自的责任,否则共同责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要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构建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体系,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才能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提高。

三要构建普法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在教育的手段上,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拥有的资源可以共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不沟通、开展工作单打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树立“大普法”观念,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整合资源,这样,普法教育才能与其他教育互为侵透,协调发展,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够提高。

四要构建有效的普法教育考评机制。在普法教育的实践中,绝大多数单位都建立了考评机制,但一些单位考评的效果不是很好,影响了普法质量。因此,要从法律制度上对普法教育的考评机制予以确认,同时从政府的角度解决部门考核、多头考核和重复考核等问题,把一切考核纳人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考核的轨道上来,增强考核的权威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普法教育与其它工作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普法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为确保普法教育质量提供动力

“六五”普法既要开拓创新,又要加强基础性工作;既要求发展,又要继承过去的优秀成果及其成功经验。

一要把握“三个理念”,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一是要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变革中的和谐社会,是发展中的和谐社会,是维护公平和公正的和谐社会,是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利益的和谐社会,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而这一切都需要努力通过法治的手段去实现。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六五”普法规划时,要把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普法依治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加强发展经济、公民权利义务和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依法治理,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要坚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理念。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者基本上都是国家各级机关、各部门、各行业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法律素质的高低,能否依法办事和公正执法,直接影响着法律的实施,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也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在制定“六五”普法规时,强调提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强调提高其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4篇

自1986年开始,我国的全民普法教育活动已经历了“四个五年规划”的实施过程。近20年来,作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

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需要,宣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宣传民主法制思想;

宣传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普法教育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能够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社会,是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普法教育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沿性、基础性工作。要构建乡镇和谐社会,就必须发挥普法教育的前沿性、基础性作用

1、从和谐社会的“法治”特征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的历史过程。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谐社会首先是崇尚法治的社会。但是要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相对落后的乡镇及农村,最终实现依法治国、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全力以赴地搞好普法教育这个前沿性、基础性工作,促使其发挥作用。

要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面向基层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倡导法律意识,使人民群众正确理解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分清合法与非法,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合法程序,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通过法治渠道解决矛盾纠纷和问题等,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从和谐社会的“公正”特征来看。“公正”,即为公平、正义和平等。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公正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准则。在当前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农村,公正尤其重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假若不在农村实现公正,社会将无法实现和谐稳定。致力于开展普法教育,必须引导村民树立法治意识,不断提高法律素质,是实现乡镇社会法治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

3、从和谐社会的“诚信”特征来看。《民法通则》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诚实信用原则”。要“诚信”,就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我镇群众普遍接受了一次最广泛、最深入的法制观念启蒙教育,广大村、居民开始懂得依法办事的重要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从和谐社会的“有序”特征来看。乡镇和谐社会是有序的社会,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章可循。这里的“章”,包括法律、制度、体制、机制、秩序、规范等等。要实现乡镇的和谐有序,就必须要依“章”办事,需要我们致力于“乡镇普法教育”。

(二)普法教育在构建乡镇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王平镇在村居委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无论内容还是形式还需要不断完善创新。比如在推动村民自治过程中,法律规定了村民自治中的“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但要看到,在农村落实各个民主程序,真正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仅仅只有法律规定的原则框架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把这些村民自治的知识系统地、完整地交给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并通过他们参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农村民主与法制的水平。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流动性加剧,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在乡镇的法制宣传教育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形式、创新内容,增强互动性和针对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法制宣传不仅要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同时要针对乡镇突出的矛盾和纠纷,大力宣传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法制案例,发挥其警示作用,从而把解决社会矛盾纳入法治化轨道。法制宣传教育,对于人们获取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提供了帮助。

一是促进了依法治理制度建设。通过普法建立健全了法律咨询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务村务公开制、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20余项制度,为由人治转向法治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是保障了地区综合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在公民中、社会中营造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正确氛围,民间纠纷有效控制或迅速解决,有效保障了公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王平镇各项事业正常发展。

因而,法制宣传教育在加强法治建 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要坚持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围绕构建良好的邻里、家庭、单位、社区等社会关系,针对性地开展普法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法律素质。

构建乡镇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历史任务,但已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

坚决拥护,法制宣传教育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法制宣传教育必然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全民普法教育的实践形式和应该解决的问题

我国全民普法教育《四五规划》,只是原则性地规定了一些宣传教育途径。如在《方法和步骤》方法第5项里规定:“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制图片展览等。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办好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的法制专栏、专题节目和法制系列讲座。要继续发挥法制新闻、法制影视和法制文艺的教育引导作用,使广大公民受到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但要让全民普法教育广泛开展起来,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从普法形式来看,那些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可听、可读、可视性强,质量高的普法形式容易被老百姓接受。比如在坚持送法下乡,法律进社区等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是采取分类施教的方法增强普法的效果。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形式实施普法。在校园,应该鼓励学生编排法制课本剧,寓法于乐。在企业打官司或涉法经历中凝练编成小品等艺术形式进行表演,以法明理。在农村、社区通过身边人的涉法故事编成戏剧进行表演,使受众在艺术的氛围内接受教育。

第二是采用法制影视、法制图片、法制文艺巡演、正反典型现身说法等形式,变枯燥难懂的法律条文为通俗易懂。

第三是采取法律知识竞赛、有奖征文、有奖问答等形式增强群众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是建立普法讲师团和编写法律通俗读物,利用专门的法律人才进行普法,提高普法的质量。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5篇

作为依法治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的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新型公民,这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回忆过去,我们对广大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无疑取得明显成效,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表现在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上,“一般高”,讲远近不够;教育对象上,“一锅煮”,分彼此不够;教育内容上,“一阵风”,抓经常不够;教育方法上,“一副样”,出生动不够;教育推进上,“一家忙”,搞合力不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对广大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着力点。必须在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法制宣传教育本身是一门面向人的应用科学。人民对法制宣传教育认识总是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同时又是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它,克服“走过场”和“教条主义”,注重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系统性建设。所谓系统性建设,就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将法制宣传教育看作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强调依据“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顺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特点,开展目标环环相扣,内容层层递进,方法包罗万象的法制宣传教育,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相适应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新体系。

一、目标上的远近配套。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按照目标的实现时间、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等等。改进法制宣传教育,首先就是要分层次设置目标,要从公民各自不同的特点开始,根据培养广大公民“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总目标。设计出切合不同群体的分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在不同群体的分目标下,各群体中的教育对象又分别有不同的具体目标,有的要着重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有的要提高公正执法能力,有的要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有的要提高法律素质,有的要着力培养法制观念等等。所有这些分支目标、近期目标,都是对总目标、长远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他们都是最终指向总目标和长远目标并成为其基础。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就应该做到既立足现实找对策,突出针对性;又把握未来求发展,看到远近目标之间的连贯性,使二者上下相接,互相配套。

二、对象上的分层有序。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多层面的复合体,包括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是普法教育对象。按每一轮五年普法工作综合情况考察,可分为重点普法对象和一般普法对象。重点普法对象类别可分为领导干部、公务员、司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级组织领导。领导干部还可分为地(厅)级、县(处)级、科级;公务员还可分为行政执法人员、无执法职能的公务员;司法人员还可分为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干警;青少年还可分为青少年学生、社会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还可分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员工;村级组织领导还可分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般普法对象类别可分为工人、农(牧、渔)民、城镇街道居民、个体工商业者、常住外来人口。这些类别和层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表现在公民作为社会成员上,他们有共同的基本需求和行为规范;表现在公民作为独立个体上,他们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成功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就是要抓住公民的共同规律,把握整体性的同时,仔细分析公民不同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对症下药,因人施教。

三、内容上的系统衔接。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的确定,很大程度是受教育对象不同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具体到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就是一方面要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法治社会”的需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为公民的健康成长服务。根据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既要鲜明地体现时代特色,紧跟形势的发展,又要从实际出发,保持一种动态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就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而言,可以概括为四个大方面:一是要深入学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要将学习宣传《宪法》,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摆上日程,努力提高广大公民的《宪法》意识。要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进一步培养公民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二是要深入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引导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营和管理,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开展人口、资源、环境、公共卫生和文化,体育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推进文化和体育 事业发展。三是要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同时,在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征用和承包地流转、国有企业改制等工作中也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四是要深入开展“一学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即:“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加强对公民守法和依法维权观念的培养,引导公民依法表达自己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进一步提高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的能力,促进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等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应该看到,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要素根据它本身所要解决的问题,又表现出等级有序的层次性。比如,同属法制教育对象的领导干部和农民教育就是两个不同的层次,领导干部是提高依行政的能力,农民是提高法律素质的问题,领导干部教育层次要高于农民教育层次。法制宣传教育的全过程就是一个有序递进的运动过程,它立足于公民不同特点的实际,有的放矢;又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

四、方法上的生动多样。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就当前而言,我们要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主线,以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原则,力求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载体,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形象化、生动化。具体至少要落实五项宣传教育载体:一是“法律广场”。在城镇人群密集地设立固定“法律广场”,如:休闲广场,影剧院露天广场等分别设立法律宣传处,定期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宣传及法律咨询解答活动。二是“法制文艺”。要与文化、剧团等部门共同创作编排一台高水平高质量的法制文艺节目,在城、乡、村、屯巡回演出,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辐射面,推动“法律六进”活动有效开展。三是“普法专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辟“普法专栏”,采取银幕字幕、宣传口号、法律条文、法律讲座、以案说法等形式,通过电视等覆盖面,把法律知识传送到千家万户,达到“家家户户是课堂,随时随地学法律”,以此解决人员难集中和死角盲区的问题。四是“法律大集”。在农村乡(镇)集贸市场设立“法律大集”宣传处,以各乡(镇)集贸市场日定为“法律大集”活动日,县依法治县办统一制作一整套关于“法律大集”活动的形式,力求图文并茂、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到各乡(镇)巡回宣传。五是“法律橱窗”。充分利用乡村公开栏,开设乡村“法律橱窗”,乡(镇)每周一期并轮换一次内容,村每半月一期并轮换一次内容,广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法律进乡村活动有效开展。不仅仅如此,还有很多方法,但各种方法的运用都应该与内容相适应,符合广大公民的认识规律和心里活动规律、要适时、适度、不能脱离实际,或千人一面,或生搬硬套。同时,由于广大公民特点不同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方法运用的多样综合性,既要针对不同对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又要多路出击,优势互补,以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总目标。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6篇

作为依法治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的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新型公民,这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回忆过去,我们对广大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无疑取得明显成效,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表现在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上,“一般高”,讲远近不够;教育对象上,“一锅煮”,分彼此不够;教育内容上,“一阵风”,抓经常不够;教育方法上,“一副样”,出生动不够;教育推进上,“一家忙”,搞合力不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对广大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着力点。必须在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法制宣传教育本身是一门面向人的应用科学。人民对法制宣传教育认识总是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同时又是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它,克服“走过场”和“教条主义”,注重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系统性建设。所谓系统性建设,就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将法制宣传教育看作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强调依据“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顺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特点,开展目标环环相扣,内容层层递进,方法包罗万象的法制宣传教育,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相适应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新体系。

一、目标上的远近配套。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按照目标的实现时间、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等等。改进法制宣传教育,首先就是要分层次设置目标,要从公民各自不同的特点开始,根据培养广大公民“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总目标。设计出切合不同群体的分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在不同群体的分目标下,各群体中的教育对象又分别有不同的具体目标,有的要着重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有的要提高公正执法能力,有的要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有的要提高法律素质,有的要着力培养法制观念等等。所有这些分支目标、近期目标,都是对总目标、长远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他们都是最终指向总目标和长远目标并成为其基础。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就应该做到既立足现实找对策,突出针对性;又把握未来求发展,看到远近目标之间的连贯性,使二者上下相接,互相配套。

二、对象上的分层有序。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多层面的复合体,包括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是普法教育对象。按每一轮五年普法工作综合情况考察,可分为重点普法对象和一般普法对象。重点普法对象类别可分为领导干部、公务员、司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级组织领导。领导干部还可分为地(厅)级、县(处)级、科级;公务员还可分为行政执法人员、无执法职能的公务员;司法人员还可分为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干警;青少年还可分为青少年学生、社会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还可分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员工;村级组织领导还可分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般普法对象类别可分为工人、农(牧、渔)民、城镇街道居民、个体工商业者、常住外来人口。这些类别和层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表现在公民作为社会成员上,他们有共同的基本需求和行为规范;表现在公民作为独立个体上,他们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成功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就是要抓住公民的共同规律,把握整体性的同时,仔细分析公民不同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对症下药,因人施教。

三、内容上的系统衔接。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的确定,很大程度是受教育对象不同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具体到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就是一方面要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法治社会”的需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为公民的健康成长服务。根据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既要鲜明地体现时代特色,紧跟形势的发展,又要从实际出发,保持一种动态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就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而言,可以概括为四个大方面:一是要深入学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要将学习宣传《宪法》,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摆上日程,努力提高广大公民的《宪法》意识。要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进一步培养公民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二是要深入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引导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营和管理,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开展人口、资源、环境、公共卫生和文化,体育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推进文化和体育 事业发展。三是要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同时,在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征用和承包地流转、国有企业改制等工作中也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四是要深入开展“一学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即:“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加强对公民守法和依法维权观念的培养,引导公民依法表达自己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进一步提高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的能力,促进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等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应该看到,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要素根据它本身所要解决的问题,又表现出等级有序的层次性。比如,同属法制教育对象的领导干部和农民教育就是两个不同的层次,领导干部是提高依行政的能力,农民是提高法律素质的问题,领导干部教育层次要高于农民教育层次。法制宣传教育的全过程就是一个有序递进的运动过程,它立足于公民不同特点的实际,有的放矢;又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

四、方法上的生动多样。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就当前而言,我们要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主线,以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原则,力求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载体,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形象化、生动化。具体至少要落实五项宣传教育载体:一是“法律广场”。在城镇人群密集地设立固定“法律广场”,如:休闲广场,影剧院露天广场等分别设立法律宣传处,定期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宣传及法律咨询解答活动。二是“法制文艺”。要与文化、剧团等部门共同创作编排一台高水平高质量的法制文艺节目,在城、乡、村、屯巡回演出,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辐射面,推动“法律六进”活动有效开展。三是“普法专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辟“普法专栏”,采取银幕字幕、宣传口号、法律条文、法律讲座、以案说法等形式,通过电视等覆盖面,把法律知识传送到千家万户,达到“家家户户是课堂,随时随地学法律”,以此解决人员难集中和死角盲区的问题。四是“法律大集”。在农村乡(镇)集贸市场设立“法律大集”宣传处,以各乡(镇)集贸市场日定为“法律大集”活动日,县依法治县办统一制作一整套关于“法律大集”活动的形式,力求图文并茂、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到各乡(镇)巡回宣传。五是“法律橱窗”。充分利用乡村公开栏,开设乡村“法律橱窗”,乡(镇)每周一期并轮换一次内容,村每半月一期并轮换一次内容,广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法律进乡村活动有效开展。不仅仅如此,还有很多方法,但各种方法的运用都应该与内容相适应,符合广大公民的认识规律和心里活动规律、要适时、适度、不能脱离实际,或千人一面,或生搬硬套。同时,由于广大公民特点不同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方法运用的多样综合性,既要针对不同对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又要多路出击,优势互补,以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总目标。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7篇

20__年是“六五”普法工作实施的重要一年,为争取在“六五”普法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进一步提高我校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学校召开了这次会议。今天会议的主题是:“总结‘五五’普法工作成绩及经验,表彰“五五”普法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校”。刚才,__副书记在“五五”普法工作总结中,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我校“五五”普法工作的经验和成效。

下面我就学校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过去五年,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我校“五五”普法工作成效显著

以来,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评为__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示范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为“法制宣传教育全国先进单位”。这些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普法工作机构队伍、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普法工作,调整、充实了“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院、系、部成立了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人为组长的普法工作小组;制定了《__民族学院关于在全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建立健全“五五”普法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校制定或修订规划制度247个,并汇编成册。

我校通过建立健全普法工作的机构队伍、规划制度,建立了在纵向上,党、政、群每条线都有普法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横向上,校、院两级都有普法工作的部门和专门的工作人员的普法工作网络,形成全方位工作格局,为推进“五五”普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领导干部、教职员工、青年大学生学法用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普法学习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工作。校党委每年都以工作要点的形式安排年度学习计划,根据国家“五五”普法精神的要求,将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每学年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职员工政治学习、学生素质教育中。学院制定有对各类学习检查、考核的办法,将学习的成效作为领导干部、教职员工考核的标准之一。同时,除了从制度上保证经常性的学习外,我校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普法学习,切实保证法制学习正规化、制度化。首先是校党委中心学习组带头学法,作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的表率,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其次是校党委把全校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作为重点来组织,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再次是广大教职工的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各院、系、部,把法律知识作为教职员工政治理论的内容,此外(来源:文秘站 )还参加如wto知识考试,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法律知识竞赛等。最后是青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学校学生学习时间除“政治理论课”教学外,还同班会,党、团活动等结合进行。

(三)普法工作阵地进一步健全发展,形成了普法工作的氛围

“五五”普法以来,学校加强阵地建设,逐步建成了“政治理论课”主阵地、教育阵地、文化阵地、舆论阵地、普法实践基地五个普法工作阵地。学校依托这些阵地,拓宽了“五五”普法工作的渠道,在全校形成了普法工作氛围。其中,尤其是以“五五”普法共建基地、“三下乡”活动基地、“__民族学院青年法学会”、“__民族学院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诊所、法律顾问小组、教育法学研究所等为载体的完善的普法实践基地,增强了广大青年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四)学用结合,普法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形式

“五五”普法以来,我校普法办,各院、系,各部门普法机构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开展各种普法活动,除充分利用重要纪念日、宣传周、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文艺演出、广告宣传、模拟法庭、参观考察、法律知识竞赛、宣传栏、图片展、演讲比赛、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深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外,还在普法工作中根据情况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力使普法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特点和行业特色,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实效性。如与__省羊艾监狱共建普法教育基地,监狱学员用失足经历,现身说法,警示当代大学生;青年大学生以青春朝气,感染和启示服刑学员,帮助他们改造。这种互动的方式对两个单位的普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学以致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五五”普法中我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管理的实际水平有显著提高。“五五”普法以来我校坚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将普法教育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注重把普法工作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军事训练、校务公开等工作联系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普法教育、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种联系学校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的问题,联系群众切身利益去学法用法的好方式效果明显。

二、准确把握“六五”普法精神实质,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按照部署抓好学校“六五”普法工作

《__民族学院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是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省委、省政府转发的《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第五个五年规划》,在总结我校“三五”、“五五”普法以来所取得优异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的。《规划》明确了“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我校“六五”普法期间的主要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对“六五”普法工作步骤进行了阶段性的安排部署。《规划》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

学校各级普法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的各项目标、任务,准确把握“六五”普法规划的精神实质,切实配合好学校普法办的工作,并抓好本院(系)、本单位、本部门的普法工作。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为学校改革发展,为学校迎评促建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制环境,力争在“六五”普法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三、进一步做好“六五”普法工作的几点要求

总结我校10年来普法工作的成功经验,在“六五”普法中我们应扬长避短,发扬以前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力争在“六五”普法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就进一步做好“六五”普法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学校教职员工和青年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第一,要进一步抓好校党委中心组带头学法用法。校党委中心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制度等,提高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法制理论素养,提高依法决策、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第二,要进一步抓好学校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要把抓好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工作列为学校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处级干部的法律意识带动各学院、系、部、中心、单位的普法工作,从而提高各学院、各部门、各单位依法治教、依法管理,学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要进一步抓好教职员工的法制教育。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要将教师学法用法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要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教学业务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引导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第四,要进一步抓好青年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开展法制教育。强化学校法制教育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继续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工作,充分利用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与学生就业、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继续创新“六五”普法工作的形式、方法,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实效性。

作为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示范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这些荣誉的获得肯定过去成绩的同时,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六五”普法中,我们应继续创新普法工作的形式、方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积极探索做好“六五”普法工作的新举措、新方法,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实效性。应该寻求一些与学校情况相符合的,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特点、学校特色、学校风格的,合情合理合法,入耳入脑入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方式。在“六五”普法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三点:一是继续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二是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诚信教育;三是致力于全面构建和谐校园;四是把普法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

(三)加强领导,把“六五”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要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工作总结。学校普法办、各学院(系)普法小组要按照“六五”规划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每年的普法工作计划,年终要做好年度普法工作总结,使普法工作有序展开。

二是要健全领导小组。学校“普法”领导小组已作调整、充实。各院、系的普法领导小组也要根据人员和工作变动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并将名单上报校普法办。各级领导小组必须担负起相应的普法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检查督促的责任。

三要保障工作条件。学校、各院(系)的普法机构都要在年度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同时,要保证普法工作机构队伍必备的工作条件。

四要建立激励机制。“六五”普法结束时,要像“五五”普法一样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该批评的要批评,该通报的要通报,实行责任追究。要把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的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和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8篇

一、立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大力加强宪法学习宣传,继续加强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和谐稳定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法律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重法制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弘扬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3、组织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宣传活动,针对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4、结合“法律六进”活动,抓好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意见,广泛开展适合不同对象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

5、继续加强民族地区和宗教场所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指导民族地区法制宣传教育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整合资源,继续深入推进“法律进农牧区”、“法律进寺庙”等活动。积极探索和建立加强民族地区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推进民族地区和宗教场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6、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主题法制宣传,积极开展送法下乡、培养法律明白人、完善法律图书室、农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促进新农村建设。

7、继续深入开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企业法制宣传主题活动,通过举办法制培训班、法治论坛、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水平。

二、立足于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依法治理

8、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9、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大力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10、组织开展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评选表彰工作。

11、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大力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依法办事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

12、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和宣传推广各地创建活动经验,组织创建活动经验交流和观摩活动。

三、立足于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认真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

13、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动员部署,明确检查验收工作的要求和安排。各地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党委、政府对“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14、加大对“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的指导力度。制定下发全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标准;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部门的检查验收标准,确保检查验收工作规范有序、客观全面。

15、组织开展“五五”普法检查验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开展自查和互查,及时反馈检查结果。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制定加强和改进措施并认真落实,确保“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16、积极邀请

人大政协有关领导、代表和委员参加“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和专项调研工作,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检查督促。

17、认真总结、积极推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做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推荐工作。

四、立足于展示成果推动工作,积极开展“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

18、认真落实《关于开展“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把开展“五五”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集中宣传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对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宣传“五五”普法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取得的成效,宣传“五五”普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为“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和制定“六五”普法规划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9、切实加强活动策划。要抓住重点,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扩大影响。

20、积极协调中央主流媒体开展集中采访宣传活动,开展广泛性、连续性、专题性的深度报道。各地、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中央主流媒体开展宣传活动。

21、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积极组织地方主流媒体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努力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协调配合的宣传格局。

五、立足于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新发展,认真做好“六五”普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

22、认真总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经验交流活动,探索工作规律,为“六五”普法规划的制定提供实践基础。

23、加强“六五”普法规划制定的理论研究,将“法制宣传教育‘六五’规划研究”列为年度重点理论研究课题,邀请专家学者和普法实际工作者共同开展“六五”普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一批优秀研究成果,为“六五”普法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24、广泛听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各相关部门和社会群众的意见建议,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为制定好“六五”普法规划打下广泛的社会基础。

25、做好“六五”普法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力求新的五年普法规划有新思路、新要求、新举措、新发展。

六、立足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方式方法

26、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十周年为契机,创新思路,加强策划,做大做强“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

27、充分利用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

28、广泛利用大众媒体开展法制宣传,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联合举办专刊、专栏、专版等,开展深入持久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法制宣传,组织好“全国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全国青少年网上普法知识大赛”、“全国法制动漫作品大赛”等活动。

29、加大法制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推广力度,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作品,组织形式多样的法制文艺演出活动。

30、健全完善农民法制夜校、市民法制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法制宣传阵地。探索开辟手机、网络电视、远程教育等新的宣传渠道和手段,不断扩大法制宣传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9篇

2013年是“六五”普法的第三年,面对“十二五”期间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扎实开展好“六五”普法工作,处理好依法行政和商业营销的关系,不断增强行业的法制观念,是行业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行业提升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六五”普法工作,已成为摆在烟草商业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专职法规员,笔者根据工作实际就如何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浅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开展“六五”普法工作的重要意义

钱江局长在一次全省烟草专卖局长、公司经理座谈会中指出,随着控烟公约的逐步履行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愈加复杂,“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四大挑战愈显突出。在这种形式下,努力增强行业的法制观念、规范意识,就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作为增强行业法制观念和推进行业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实现行业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扎实开展好“六五”普法工作,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上新台阶,提升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水平,从而营造和谐法制烟草,助推“卷烟上水平”。

二、“六五”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上认识不足。部分同志思想上对开展“六五”普法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将其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有些同志普法态度不积极或存在抵触情绪,学法、用法、守法的热情度不高、自觉性不强,开展普法工作较为被动,流于形式。

二是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各级法规部门作为普法工作的具体办事机构,虽然明确了具体的职责,但往往缺乏长期的法制建设工作思路和完备的普法体系,存在主次不分、组织协调不到位的问题,未能做到普法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普法队伍力量较弱。各级法规部门作为开展“六五”普法工作的主力军,在人员数量上不具备优势,部分县级烟草负责普法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的法学知识而且身兼数职,开展普法工作难度大,也难以集中精力抓好普法工作,掣肘了普法工作的开展。

四是普法工作缺乏深度。在普法活动中,存在着计划统筹意识不清、考虑问题不够细致、普法形式单一、工作零散不系统、成果提炼不充分等不足,导致“六五”普法工作难有新突破。

三、抓好“六五”普法工作的几点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各级烟草商业企业应该立足实际,面对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全面规划统筹,精心组织安排,深入扎实推进,务求普法实效。

第一,注重宣传引导,提高认识。以调动激发干部职工主动性、积极性为突破口,采取大会动员、小会研讨、专题培训等方式 ,明确指出开展“六五”普法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深入宣讲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及工作中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对先进事迹、先进人物予以表彰奖励,大力弘扬普法精神,积极营造人人关心“六五”普法、人人参与“六五”普法、人人谋划“六五”普法的良好氛围。

第二,构建普法体系,完善工作机制。任何一项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要遵循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也须如此。构建一套完备的工作机制,理顺“六五”普法思路、建立普法体系是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前提。烟草商业企业要形成以“六五”普法规划为支撑,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依法行政、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规范性文件管理、社会法制宣传等各项工作内容为脉络的“六五”普法工作体系。在构建工作体系的基础上,梳理现有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抓好部门互动、上下联动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六五”普法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与推进。

第三,完善组织机构,充实法规队伍。

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做好普法工作的重要保障。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烟草商业企业必须通过内部制度规章确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完善人员配备,明确职责和权限,保障专项资金。同时,要立足长远,统筹部署,通过教育培训、监督考评等方法,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普法骨干队伍,有效夯实“六五”普法工作开展的组织基础。

第四,创新普法形式,营造学法用法氛围。

开展“六五”普法工作要以“细”“实”“深”为切入点,在以往普法工作的基础上,切实从思想理念上去探寻“六五”普法工作的亮点,拓展普法路径,丰富普法载体,创新普法形式,积极寻求普法的新渠道、新方法。

在企业内部,要打破学法用法只是针对领导干部、专卖执法或是营销管理这一陈旧观念,充分发挥普法工作对劳资纠纷、人员管理、规范性审查等其他机关业务方面的作用,确保普法工作能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同时要将将“六五”普法工作与企业文化生活相结合,通过采取知识竞赛、日常宣讲、法律辩论等主题普法活动,打造法制文化精品,积极营造学法用法、依法行事的企业文化氛围。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深入推进依法治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围绕国务院40号文件和省政府100号文件精神,以全市供销社“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立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社,继续深化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推进供销社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六五”普法的主要目标

(一)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通过组织实施“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向全系统干部职工宣传普及宪法和基本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在全系统中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不断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理,不断夯实依法治社的实践基础,服务和保障为农村经济事业的发展。

(二)不断推动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通过不断深化“法律七进”活动,深入扎实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着力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市场经济基本法律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诚信守法、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观念,依法建立健全符合供销合作社特点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切实增强全系统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切实加强干部职工学法守法用法。

三、“六五”普法遵循的原则

(一)按照市“六五”普法提出的新目标开展工作。即: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将围绕全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按照市“六五”普法提出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通过组织实施“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向全系统干部职工宣传普及宪法和基本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全体职工的法律素质;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法制精神,不断形成全社会自学学法守法用法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推进各项事业依法治理,不断夯实依法治市的实践基础,服务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供销社的“六五”普法工作。

四、“六五”普法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重点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基本法律的宣传教育。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结合公民生产生活的实际,继续深化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注重把学法用法与培养法治精神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积极带动本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开展。

(二)深入学习宣传,维护合法权益,提升为“三农”服务水平。突出抓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夯实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重点学习掌握与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干部职工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维护学习宣传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提升供销社管理和为“三农”服务水平。

五、“六五”普法的学法对象

(一)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关键,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我社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以及开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等制度,创新办法,优化形式,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实效性。积极推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考核制度,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

(二)加强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建立和坚持中心组学习集体学法制度,根据市治办的要求,把法制学习纳入机关学习的一项主要内容。健全并落实党委(总支)中心组集体学法、办公会议结合业务工作学法、法制讲座、法律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推进干部职工学法经常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建立干部职工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

1、要利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以法制讲座、法律专题讨论等形式在职工中开展学法活动,在联社机关开展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40学时。

2、要结合干部职工培训,加强对干部职工法制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的考试或考核评估。将考试或考核评估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3、要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宣传。积极组织参加“12.4”法制宣传日活动,积极参与全国性普法宣传和市法治办安排部署的各项普法宣传工作。

(三)加强“六五”普法的档案管理工作。联社机关及所属各公司对“六五”普法期间的各项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要认真归纳和总结,要健全普法工作档案,做到资料齐全,装订规范。要及时上报普法教育工作信息等材料,确保普法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和完整化。

六、工作步骤和安排

“六五”普法从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底结束,分三个阶段做好供销社“六五”普法工作。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10月。主要工作:一是认真制定规划。二是做好宣传发动。提高普法认识,营造普法氛围,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11篇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和人大决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各地、各部门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查漏补缺,进一步推动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两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总结验收内容

总结验收主要内容是我县“六五”普法规划和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重点检查以下方面:

(一)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普法重点内容的学习宣传情况;

(二)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农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普法对象,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的学法用法情况;

(三)面向社会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活动,特别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情况;

(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情况;

(五)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情况;

(六)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七)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组织领导和基础保障情况;

(八)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社会化普法教育机制,特别是贯彻“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和媒体开展公益性法治宣传教育情况;

(九)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公正司法、依法行政情况;

(十)普法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总结验收对象

总结验收对象分必查单位和抽查单位两部分。18个乡镇(街道)为必查单位,县直及省、市属各单位为抽查单位。其中,18个乡镇(街道)各抽查2-3个基层单位(村、社区、企业、学校、法治文化阵地等)。

四、步骤和方法

“六五”总结验收从2015年5月开始,至2015年9月底结束。

(一)步骤

1.5月下旬,各乡镇(街道),县直及省、市属各单位根据县里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做好总结验收准备工作。

2.6月5日前,各乡镇(街道),县直及省、市属各单位须全面完成自查工作,并将自查报告及自评表在6月5日前报送县普法办。

3.6月上旬,县总结验收组对各乡镇(街道),县直及省、市属各单位进行实地检查验收,完成全县总结验收工作,向市普法办提交全县“六五”普法总结报告。

4.6月份,迎接市总结验收组对我县的检查验收。

5.7月-8月底前,迎接全国和省对我县的总结验收。

(二)方法

1.书面审核。对各乡镇(街道),县直及省、市属各单位自查报告进行全面审核。

2.实地检查。全县成立4个总结验收组赴各乡镇(街道),县直及省、市属各单位开展实地总结验收。实地检查主要采取听取工作汇报、查阅台账资料、实地走访查看、开展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检查结束,对被检查乡镇(街道)或单位进行适当意见反馈,但不当场打分,不作结论性评价。

3.数据分析。对当地班子成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行政执法情况、依法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无违建乡镇(街道)”创建情况,以及环境保护、依法、安全生产等方面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评判。

4.社会调查。组织开展当地公民法律素养抽样调查。

5.综合评判。根据实地检查、数据分析和社会调查等情况,对各乡镇(街道),县直及省、市属各单位“六五”普法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并作为“六五”普法先进评选的主要参考依据。

五、组织领导

“六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在省、市普法办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由县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县普法办承担日常工作。总结验收组由县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担任各小组组长。

六、表彰奖励

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关于“健全激励机制,对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的精神和省、市普法办关于“做好‘六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推荐、报送等工作”的要求,总结验收结束后,将对贯彻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成绩突出的乡镇(街道),县直及省、市属各单位进行表彰(有关评选表彰活动通知另行下发)。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开展“六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是贯彻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六五”普法工作高质量完成的重要环节。各乡镇(街道),县直及省、市属各单位要把检查验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各地各部门普法教育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组织,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各项迎接检查工作。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12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手段载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全面启动和实施新一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办法律素质和法治化管理水平,为服务和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广泛宣传,精心部署,为“六五”普法工作开好局

1.认真做好“五五”普法总结和“六五”普法的启动工作。在总结“五五”普法工作情况,全面部署“六五”普法工作和“十二五”期间依法治理工作。做好“六五”普法规划实施的宣传发动和舆论引导工作,力争“六五”普法工作开好局。

2.制定相应规划,出台“六五”普法规划和“十二五”期间依法治理规划。

(二)丰富手段,创新载体,全面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

1.突出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普及。继续把宪法的学习宣传作为贯穿全民普法教育工作始终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我办全体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和统一意识以及民主法治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树立依法行政、公平公正、服务大局的理念。

2.切实抓好重点普及法律的学习宣传。根据区里的统一部署,在全办组织全办人员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行政处罚法》、《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等文件精神。

三、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明确综合科科长具体抓,在工作中,把依法行政工作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列入重要内容和议事日程。同时,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制定学法计划,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地完成上级要求的各项依法行政任务,使全办干部职工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对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依法行政工作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13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紧密贴近广大师生的现实需求,深入推进教育系统普法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目标,精心安排法制宣传内容。

2、紧扣普法主题,全面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精心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着手部署“六五”普法。

3、注重法治舆论氛围的营造,努力创新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

4、立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自身的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活动,积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三、工作要点

1.始终把宪法的学习宣传作为普法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广泛开展以“一学三讲”即“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宪法宣讲活动,切实解决一些师生中存在的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不匹配、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对称的问题。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活动策划,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普法宣传活动。

2.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新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的普及。2011年在教育系统中重点宣传普及“五法一理念”,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教育法、侵权责任法、统计法、食品安全法、可再生能源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安排自学、集中培训、举办讲座、组织考试和开展竞赛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普及“五法一理念”,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学校领导、公职人员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公民意识,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的力度。围绕服务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宣传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城乡规划、市场规范、维护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重点宣传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4.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研究、培育和传播。坚持把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深化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积极研究和探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法治文化培育和形成的作用,对实现依法治国、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贡献。坚持把法制宣传渗透到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作品当中,倡导和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法治文化作品。积极组织推选优秀法制文艺、法制书画、法制漫画、法制新闻等作品参加全国、全省征集评选活动,促进法治文化的繁荣发展。

5.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准确把握检查验收内容,重点检查考核“五五”普法宣传发动、普法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普法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普法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法律六进”、法治文化、依法治理等工作落实情况。研究制定检查验收方案,细化和分解考核验收具体操作工作标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好试点单位,合理设定考核验收的试点规模,适时召开试点总结推广现场会或动员会,为科学指导和全面推开考核验收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组织指导查漏补缺,按照检查验收方案和标准,认真组织指导各地、各校开展“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自查自评,总结经验和成绩,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整改、补课。在此基础上,组织对所属学校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做好迎接全省、全国普法办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同时,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五五”普法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指导做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以及向全省、全国推荐表彰的工作。

6.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五五”普法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广泛宣传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成果,宣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办人民满意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崛起新跨越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作为,争取社会各界更加重视、继续支持和积极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7.做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基本信息收集工作。通过“五五”普法自查自评和总结验收,认真细致地收集和掌握“五五”普法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特色和亮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等基本信息,特别是要掌握青少年学生这一重点对象普法现状、各种专兼职普法队伍构成、各种普法宣传阵地建设等相关基本数据,为今后改进和创新普法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8.加强教育系统“六五”普法理论研究工作。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分析“五五”普法得失,把握普法工作发展规律,结合新时期普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加强“六五”普法理论研究工作,为“六五”普法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年内,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并组织征集相关理论文章。

9.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广泛宣传依法治校理念,研究制定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指导标准,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评估和考核,建立一批在依法治校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示范学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自觉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10.继续强化普法办规范化建设。各级普法办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普法教育工作的水平,切实做到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督查、有调研、有创新、有典型。每年编发和报送的普法简报不少于4期,配备和及时更新必要的宣传设备,确保普法专项经费的专款专用,不断提升普法教育工作的作用和地位。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14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紧密贴近广大师生的现实需求,深入推进教育系统普法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目标,精心安排法制宣传内容。

2、紧扣普法主题,全面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精心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着手部署“六五”普法。

3、注重法治舆论氛围的营造,努力创新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

4、立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自身的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活动,积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三、工作要点

1.始终把宪法的学习宣传作为普法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广泛开展以“一学三讲”即“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宪法宣讲活动,切实解决一些师生中存在的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不匹配、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对称的问题。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活动策划,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普法宣传活动。

2.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新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的普及。2010年在教育系统中重点宣传普及“五法一理念”,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教育法、侵权责任法、统计法、食品安全法、可再生能源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安排自学、集中培训、举办讲座、组织考试和开展竞赛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普及“五法一理念”,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学校领导、公职人员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公民意识,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的力度。围绕服务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宣传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城乡规划、市场规范、维护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重点宣传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4.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研究、培育和传播。坚持把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深化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积极研究和探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法治文化培育和形成的作用,对实现依法治国、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贡献。坚持把法制宣传渗透到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作品当中,倡导和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法治文化作品。积极组织推选优秀法制文艺、法制书画、法制漫画、法制新闻等作品参加全国、全省征集评选活动,促进法治文化的繁荣发展。

5.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准确把握检查验收内容,重点检查考核“五五”普法宣传发动、普法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普法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普法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法律六进”、法治文化、依法治理等工作落实情况。研究制定检查验收方案,细化和分解考核验收具体操作工作标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好试点单位,合理设定考核验收的试点规模,适时召开试点总结推广现场会或动员会,为科学指导和全面推开考核验收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组织指导查漏补缺,按照检查验收方案和标准,认真组织指导各地、各校开展“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自查自评,总结经验和成绩,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整改、补课。在此基础上,组织对所属学校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做好迎接全省、全国普法办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同时,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五五”普法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指导做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以及向全省、全国推荐表彰的工作。

6.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五五”普法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广泛宣传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成果,宣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办人民满意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崛起新跨越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作为,争取社会各界更加重视、继续支持和积极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7.做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基本信息收集工作。通过“五五”普法自查自评和总结验收,认真细致地收集和掌握“五五”普法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特色和亮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等基本信息,特别是要掌握青少年学生这一重点对象普法现状、各种专兼职普法队伍构成、各种普法宣传阵地建设等相关基本数据,为今后改进和创新普法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8.加强教育

系统“六五”普法理论研究工作。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分析“五五”普法得失,把握普法工作发展规律,结合新时期普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加强“六五”普法理论研究工作,为“六五”普法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年内,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并组织征集相关理论文章。

9.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广泛宣传依法治校理念,研究制定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指导标准,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评估和考核,建立一批在依法治校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示范学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自觉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10.继续强化普法办规范化建设。各级普法办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普法教育工作的水平,切实做到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督查、有调研、有创新、有典型。每年编发和报送的普法简报不少于4期,配备和及时更新必要的宣传设备,确保普法专项经费的专款专用,不断提升普法教育工作的作用和地位。:

六五普法论文范文第15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紧密贴近广大师生的现实需求,深入推进教育系统普法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目标,精心安排法制宣传内容。2、紧扣普法主题,全面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精心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着手部署“六五”普法。3、注重法治舆论氛围的营造,努力创新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4、立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自身的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活动,积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三、工作要点

1.始终把宪法的学习宣传作为普法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广泛开展以“一学三讲”即“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宪法宣讲活动,切实解决一些师生中存在的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不匹配、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对称的问题。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活动策划,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普法宣传活动。

2.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新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的普及。年在教育系统中重点宣传普及“五法一理念”,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教育法、侵权责任法、统计法、食品安全法、可再生能源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安排自学、集中培训、举办讲座、组织考试和开展竞赛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普及“五法一理念”,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学校领导、公职人员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公民意识,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的力度。围绕服务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宣传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城乡规划、市场规范、维护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重点宣传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4.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研究、培育和传播。坚持把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深化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积极研究和探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法治文化培育和形成的作用,对实现依法治国、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贡献。坚持把法制宣传渗透到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作品当中,倡导和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法治文化作品。积极组织推选优秀法制文艺、法制书画、法制漫画、法制新闻等作品参加全国、全省征集评选活动,促进法治文化的繁荣发展。

5.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准确把握检查验收内容,重点检查考核“五五”普法宣传发动、普法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普法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普法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法律六进”、法治文化、依法治理等工作落实情况。研究制定检查验收方案,细化和分解考核验收具体操作工作标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好试点单位,合理设定考核验收的试点规模,适时召开试点总结推广现场会或动员会,为科学指导和全面推开考核验收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组织指导查漏补缺,按照检查验收方案和标准,认真组织指导各地、各校开展“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自查自评,总结经验和成绩,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整改、补课。在此基础上,组织对所属学校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做好迎接全省、全国普法办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同时,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五五”普法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指导做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以及向全省、全国推荐表彰的工作。

6.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五五”普法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广泛宣传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成果,宣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办人民满意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崛起新跨越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作为,争取社会各界更加重视、继续支持和积极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7.做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基本信息收集工作。通过“五五”普法自查自评和总结验收,认真细致地收集和掌握“五五”普法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特色和亮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等基本信息,特别是要掌握青少年学生这一重点对象普法现状、各种专兼职普法队伍构成、各种普法宣传阵地建设等相关基本数据,为今后改进和创新普法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8.加强教育系统“六五”普法理论研究工作。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分析“五五”普法得失,把握普法工作发展规律,结合新时期普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加强“六五”普法理论研究工作,为“六五”普法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年内,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并组织征集相关理论文章。

9.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广泛宣传依法治校理念,研究制定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指导标准,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评估和考核,建立一批在依法治校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示范学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自觉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10.继续强化普法办规范化建设。各级普法办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普法教育工作的水平,切实做到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督查、有调研、有创新、有典型。每年编发和报送的普法简报不少于4期,配备和及时更新必要的宣传设备,确保普法专项经费的专款专用,不断提升普法教育工作的作用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