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1.1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基于现代建筑功能的多样性,人们在不断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而绿色建筑则是满足人们高品质要求的产物,绿色建筑工程以系统的、完善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了各种舒适的生活环境,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物的环保性质,为人们的生态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绿色建筑以环保、安全的优势区别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实现了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绿色环保的标准,避免了建筑施工产生的各种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二是绿色建筑的外部环境得以大大改善,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设计强度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有效的设计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建筑物周期的植被、采光、通风等都以绿色设计的理念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构成建筑物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环境。

1.2拓展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范围绿色建筑设计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加快对建筑材料的研究力度,促使建筑材料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加速落后建筑材料的淘汰周期。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建筑材料具有环保性质,因此传统的以高能耗为特点的建筑材料必然要遭到淘汰,这就为新建筑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发展机遇,比如保温材料在刚推出之前,几乎没有市场,但是随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从而带动整合建筑行业的发展。

1.3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实施对于资源使用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绿色建筑设计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无论是建筑施工材料还是建筑物的相关设备等都应用了具有可回收的建筑材料,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其次绿色建筑设计实现了建筑功能的重复使用,以太阳能取暖设备为例,通过太阳能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避免了因为传统的高能耗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我国的环境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2推动工业建筑绿色设计的路径分析

工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需要建筑设计工作者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工业厂房建设过程中,通过绿色设计可以促使工厂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厂职工工作环境,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1工厂的整体环境设计工厂的整体设计是将工厂的发展规划与工厂建筑的功能进行整合,并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变化、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风情等因素,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①要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到工厂建筑设计中,在工厂厂房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突破传统的以重视生产等因素的落后设计理念,而是应该将绿色设计理念引入其中,实现工厂资源与当地资源、环境、人文等多方面的融合,比如在钢厂厂房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钢厂企业生产的污染性,因此钢厂厂房的设计要选择偏离城市、处于下风口的地带,并且要远离具有丰富植被和林区的自然环境;②工厂厂房构建要具有集中性和开放性。工厂厂房的构建设计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如何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厂的使用率,二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工厂设备资源的共享。为满足上述两个要求,需要设计者要改变传统的以线性空间布局的特点,采取动态的、空间式的设计理念,实现在有效的区域内实现工厂使用面积的最大化,并且通过空间的布局,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③注重厂房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在现在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要求企业要不断优化职工工作的环境,因此工厂设计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工厂与周期环境的融合,采取借景、组景、填景的方式实现工厂厂房环境的优化,给职工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

2.2单体设计单体设计主要是针对厂房的层数而言的,一般来说单体厂房的数量比较多,也是企业中所普遍采取的建筑形式。对于单体厂房需要设计者重视对内部结构布局的设计,以此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实施:①对室内空间进行弹性设计。厂房不同于其它建筑物,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保证厂房空间具有弹性变化,也就是说厂房的空间大小可以根据工厂生产的要求而随时变化,比如在办公区域内,要根据办公人员的多少而对办公区域内的空间进行“大小”调整,对生产车间,则要考虑楼板的承重问题,同时也要在生产车间内预留出足够的通道以便货物的流通。②工厂外墙的节能设计。对于工厂单体建筑而言,其外墙的能源消耗要占到整个工厂厂房消耗的一半以上,因此在工厂厂房设计中要对外墙进行绿色环保设计:首先要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性能的空心砖砌筑工厂厂房外墙,同时在空心砖的外侧使用保温材料增强墙体的导热性,以此提高厂房的保温能力;二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比如工厂厂房建设要使用自然资源实现对工厂厂房的温度、湿度等控制,降低使用高能耗的资源;三是积极采用先进的复合型墙体,这种墙体可以起到保温与防暑的作用。③对工厂厂房建筑智能设计。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厂房设备的自动化是工厂厂房绿色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互联网与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实现工厂厂房的智能设计是降低人工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措施。

2.3多层厂房设计为节约用地、降低企业的建设成本、满足工业生产需要,多层厂房是现代企业发展中所普遍采取的一种建筑模式,根据多层厂房面积广、结构多、高度大等特点,在绿色设计时应合理调配空间面积,充分利用厂房内的各个生产区域,以减少厂房面积的浪费。同时,必须设计相对应的空调系统,且准确地布置在厂房内部,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排气效果。比如可设置适量的低窗,使之与高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突出进出口位置的高度差。此时热空气会上升,经高窗有效地排出室内,而凉爽、新鲜的空气则由低洞口进入,即烟囱效应。

2.4建筑构造无论是哪一种建筑结构,其核心构造均是混凝土结构,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多数以混凝土结构为主,这也是绿色防腐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随着混凝土配制技术的改进,绿色工业建筑可采用的防腐结构形式越来越多。钢筋混凝土是比较常用的厂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根据生产的要求合理选择。

3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传统的设计模式主要是由建筑、结构、水、暖、电气专业共同完成设计工作,其中建筑专业为主导,其他专业辅助完成。分成4个阶段:①前期策划阶段建立总的目标,对场地及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确定建筑意向;②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建筑专业为主,其他专业按照本专业的总则进行辅助;③扩初设计阶段各专业根据所决定的建筑方案进行初步的专业设计,由建筑专业提出作业图,其他各专业反提资料;④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是按照施工图纸的标准完善、细化初步设计图纸。

2当前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绿色建筑的设计大多数是依据《绿标》设定建筑的绿色建筑认证目标后,由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指导项目设计团队完成设计。在目前这种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的自然融合。现对几类典型问题进行分析,以便设计人员和相关咨询人员对绿色建筑设计流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1绿色建筑设计指导滞后

一些建设者(甲方)对绿色建筑理念缺乏深入了解,等到了施工图阶段才会考虑聘请绿色建筑咨询工程师,制定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对设计方案的修改也只能是以“打补丁”的形式出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与建筑的冲突,并且也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例如绿色建筑对室内采光、室内外通风、综合能耗等有定量要求,如在施工图阶段才进行模拟分析,一旦发现不满足设计要求,则可能需进行较大改动,甚至返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3]。同时,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建筑本体设计有要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也同样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注内容,部分关注点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就需考虑,如场址的选择、场地生态的保护、场地内旧建筑的利用、场地内以及周边的物理环境、建筑周边的交通、与周边建筑的设施共享情况、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地下空间的利用等[4-5]。但因为在项目前期无绿色建筑设计指导人员的介入,此部分因素无法进行合理优化。

2.2设计团队缺乏良好的沟通与协作

很多绿色建筑技术属于综合性技术,需要多专业以及相关的技术厂家配合设计。例如场地内非传统水源的利用,如果要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则需要对场地内的雨水收集量和利用量进行用水平衡分析,这就需要景观专业给排水专业提供景观用水数据,同时需要雨水设施厂家给予技术支持。但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建造流程中,景观专业以及设备厂家的介入往往已经到了施工图设计后期。这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合理设计造成了一定影响。

2.3设计团队对绿色建筑理念模糊,职责不明确

现在很多绿色建筑项目中,设计人员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理解有限,且并未意识到自己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职责,而是仅仅将绿色建筑咨询顾问的要求放入设计图纸中,缺乏主动设计意识。例如,在最初方案设计时,建筑师多是以建筑美学和功能作为设计目标进行设计,提交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审核,如存在不满足《绿标》条文的情况,则按照绿色建筑咨询顾问的建议进行方案调整,并未在方案设计之初将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融入建筑设计中,更缺乏对被动技术的利用意识和对潜在适宜技术的估计。

3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优化

针对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现从绿色建筑顾问的角度,以《绿标》为基础,对现有的建筑设计流程进行优化,使其符合绿色建筑设计特点。

3.1项目设计团队

绿色建筑设计团队人员更加复杂。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绿色建筑咨询顾问、绿色建筑专项技术厂家等。在不同的设计阶段有不同的人员参与到设计团队中,在充分理解绿色建筑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整实现[6]。

3.2项目设计流程

项目设计流程包括前期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团队的成员应在各自相应的时间参加到设计团队中,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应当在最初向甲方介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时,也将绿色建筑设计的工作流程向其进行介绍,协助项目负责人及时组建团队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依据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要求,建立绿色建筑设计流程,并给出各个阶段的主要参与者以及各阶段形成的绿色建筑设计成果。1)前期策划阶段组建绿色建筑设计团队—召开绿色建筑启动会,进行绿色建筑理念宣讲———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研讨会(2次以上):分析场地性质、地区气候资源、周边交通、服务设施等因素,探究适宜技术、增量成本。参与人员包括:甲方、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建筑师、规划师、造价评估师、环境评估工程师。2)方案设计阶段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方案研讨会(2次以上)—下发各专业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要求—绿色建筑方案设计—审核设计指标(并反复优化)—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报建方案。参与人员包括:甲方、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建筑师、给排水、暖通、电气工程师、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结构设计、模拟分析师、造价评估师。3)扩初设计阶段技术深化落实设计研讨会(2次以上)—绿色建筑扩初设计—审核设计图纸—对设计图纸进行计算机模拟:室外风环境;室内自然采光;室内自然通风;建筑综合能耗(优化设计)—完成绿色建筑扩初设计。参与人员包括:甲方、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建筑师、给排水、暖通、电气工程师、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结构设计、专项技术厂家、设备供应商、模拟分析师、造价评估师。4)施工图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设计深化—完成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核施工图,如参数有变化,则再次进行相应的算机模拟—绿色建筑施工图出图—校对,审核,会签。参与人员包括:甲方、总承建商、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建筑师、给排水、暖通、电气工程师、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结构设计、专项技术厂家、模拟分析师、造价评估师。5)施工及验收阶段施工图交底—绿色施工培训—施工—调试—竣工验收。参与人员包括:甲方、总承建商、分包商、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建筑师、结构设计师、给排水、暖通、电气工程师、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监理、调试工程师、设备供应商、专项技术厂家、造价评估师。

3.3绿色建筑设计流程特点

上述绿色建筑设计流程是以《绿标》为基础,秉承“整体设计方法”的理念,对现有的设计流程进行优化,其将绿色建筑咨询顾问的工作流程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流程相融合,该设计流程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全程指导设计工作

在前期策划阶段,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参与到项目策划中,并向项目甲方宣传绿色建筑理念和设计流程,协助甲方在前期组建设计团队,并召开绿色建筑启动会,向设计团队成员宣传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以及绿色建筑的设计流程,介绍团队设计人员各自的职责及其介入设计的阶段,鼓励设计人员积极参与到绿色建筑方案的讨论中,增强建筑设计师对被动技术的利用意识。

2)定期的会议讨论制度保障了设计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与协作

项目负责人应制定严格的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设计沟通会及专家研讨会,协调各专业的及时沟通。议程要合理,所有人都事先同意,建议一周一次,每次会议要决定下一周的计划。

3)借助模拟软件优化设计

每个阶段,绿色建筑咨询顾问都会借助模拟软件辅助优化设计。方案阶段,借助模拟分析软件开展各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为团队成员检验各种想法,然后整合到一起,不断地提出意见、反馈、优化方案;扩初设计阶段,借助模拟软件检验扩初设计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图阶段,则借助模拟软件完成对项目最终设计结果的分析整理。

4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1.1绿色建筑概念的由来在人类文明历史中,绿色思想由来已久。在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同时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人类进步起到了空前的促进作用,但却随之而来的也包括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资源的恶意浪费现存的条件在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人们安全受到威胁事件和大自然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事件经常发生,这才引起了社会公众对绿色运动的重视。1989年,全球环境委员会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现在人们的需要,又不危及以后人们满足其需要的发展”。随后在1995年的额威尔生态建筑展览会上进一步的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多种检验,由此绿色建筑的探索与实践达到了高潮。

1.2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对绿色建筑这一理念进行探索和研究。在绿色建筑应遵循保护地球环境、节约资源、确保人居环境质量这样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故此又称可持续建筑或生态建筑。70年代石油危机后,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各种新技术、新能源应运而生,像太阳能、风能、低热节能围护结构等等,其中以掩土建筑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先进。到了80年代,先进的节能建筑体系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90年代后,随着绿色建筑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理论已将走向了专业化道路。

1.3绿色建筑在中国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绿色建筑概念,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法律法规,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从2001年开始,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基础上,我国专家们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用于“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的指导和评估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之后又相继推出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等标准。在2008年《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简称(GOBAS)面世,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落实到招投标、规划、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为北京举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提供支持。时至今日,在中国不同气候区已经制定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地均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估规范”。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从自身的区域特点出发,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集成研究和应用实践,一系列节能示范建筑陆续建成,如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上海市生态建筑示范楼等。

2绿色建筑的涵义与特征

2.1绿色建筑涵义到现在为止,绿色建筑的概念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整体规划、部分设计、现场施工、过程运行、结构拆除/再利用)内,从一定的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现存环境和减少设计污染,为人民生活提供健康、人文适用和自然高效的使用空间感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从此,绿色环保建筑变成了一个比较综合的的概念,也逐渐演变成了“可持续环保发展建筑”的词汇,也可以被称自然生态建筑、社会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

2.2绿色建筑的特征绿色建筑与一般传统建筑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一般传统建筑不仅仅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各种能耗非常大;绿色建筑能将能耗降低70%~80%,目前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零能耗的示范绿色建筑。

2)传统建筑一般采用的是商品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业化的建造过程,造成了建筑风貌大同小异,但是绿色建筑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和气候条件,明显具有地域性特征,强调就地取材。

3)传统建筑一般是比较封闭、流通不畅的,室内环境常常对健康不利,但是绿色建筑在设计时便充分考虑如何使结构布局合理:什么样的的朝向、型体,对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最有利,其内外采取有效连通,自动调节气候变化能,可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4)一般传统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破坏通常忽略;而绿色建筑则强调建筑对环境负责,不仅仅是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行维护、废弃拆除,甚至存在于再利用的全寿命过程中。

3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重点及应用

3.1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重点我们这里所讲到的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主要是说我们的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出发结合当地情况和消费者的理想,通过利用采用一系列实务中环保材料、物理机械和电子控制技术,这样可以使楼宇系统最佳化,过程中为消费者可以提供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的前提下,一定程度降低电耗、能耗、物理以及废水处理的响应一系列成本。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是同时一项复杂的工程,应该考虑各个方面,主要是包括对环境影响、建筑物内外环境和整个的设计的寿命等投资等方面,之后做出最佳决策。绿色建筑全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平衡理念,保持环境、利用环境、防御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充分采用太阳能,地热供暖;采光和通风充分衡量,软化建筑周边环境等。

3.1.1重视整体环保的建筑设计尤其看重全局,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整体设计的效果会直接作用到绿色建筑的使用效果。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将建筑物所在地社会、政治,地理等一系列条件相结合,然后进行整体的分析、全局的思考,整体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和减少盲目追求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徒有虚名,仅仅放眼于某个局部,不顾整体。例如在热带地区使用蓄热墙体和保温材料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而对于严寒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不好,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那么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这就是绿色建筑重视整体的形象体现。

3.1.2因地制宜绿色建筑特别强调因地制宜,进而最大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破坏。在我国的西北、华北等日照充足的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能实现高效和节能;而对于我国中不见天日的南方地区则不容易实现。结合南北方气候差异,在寒冷地区的建筑主要应该加大建筑保温材料的使用和利用,但在气候采光条件比较优势等一系列的环境和外部影响。所以,绿色建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造成某种建筑在本地区是针对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天气变化涉及的,否则的不是充分的考虑和规划,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3.1.3以人为本为了进一步的保证整个建筑物的的健康指数可以,满足人民的现实考虑,绿色环保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等因素对人无害,必须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是设计中要尤为关注的。严把施工材料的质量关,绝不允许以好充次,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效能,提高人体舒适性。优先实现自然采光,以实现保证人类健康,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3.1.4降低能耗降低能耗不仅包括了降低建材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总之,建筑设计师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要依照业主需求,综合考量建筑对内外环境的影响,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优化设计方案,依托绿色建筑设计要点,贯彻执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3.2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所采用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北京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教学示范建筑,建筑为地下和地上的几个层。从阳面的角度去观察,透明的玻璃幕墙,从视觉的就像普通的现代式建筑,可是玻璃幕墙外“支棱”着巨大的可以调节遮阳板。

4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1.1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

绿色建筑在中国是一个新型概念。早在十九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之际,工业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和进步的同时,也为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们逐渐在享受工业革命的狂欢中冷静下来,开始思索生活的意义和真谛。伴随着人本主义的理性回归,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热衷于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和雏形。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绿色建筑开始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最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论。该理念倡导在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内,尽可能减少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和破坏,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如:节约能源、节约水电、节约物料等,到达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持有该观点的理论家认为,绿色建筑设计旨在为居民打造一个生态、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就是说,虽然绿色建筑尽最大可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是,它并不能影响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追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2绿色建筑的设计准则

按照绿色建筑学家所倡导的理念,绿色建筑希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因此,实践中,其设计准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资源;2.遵循气候条件;3.以人为本;4.系统的规划理念;5.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率;6.充分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场地条件。具体来说,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当以当地场地条件与整体设计结合起来,建筑物要适合当地条件的自然法则,根据气候、地质、水文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当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型材料的使用也能够有效实现节能、环保的要求。

2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2.1项目选址

民用高层建筑一定要以居民生活质量和舒适度为选址第一要旨,既不要紧邻大道和城市中心区域,也不能选址在杳无人烟的偏僻山区。在选择过程中,要对备选地的气候、地质等条件进行仔细调研,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和有利条件,对施工设计进行充分论证和分析,进而规划居民的朝向及规格。

2.2建筑节能

我国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使得民用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受人们重视。通常情况下,人们比较喜欢居住在20米以下的建筑物中,但是由于当前用地紧张及经济核算指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高层民用建筑物都已经超过20米。但是,人类对高考环境会普遍产生畏惧和不适应,因此必须设计一个平衡、舒适的高空居住环境。当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普遍做法是,提高公共区域的绿化率,增加环保节能材料的使用等都能破解这个难题。

1)建筑物要尽量多个角度向阳。

很多居民选择住宅的第一个要求时就向阳。在现代节能科技中,通常采用追逐阳光的办法来实现居民的这一要求。高层民用住宅具有非常鲜明的高低差异,同时又有非常丰富和可供选择的户型格局,使得各个房间的日照时间具有很大差异。设计者为了尽可能满足环保节能的要求,同时为居民创造更多的光照时间,在工程设计时,要控制好每个楼的楼间距,设计更多的南北通透型房子,确保单个住宅都有规定的光照时间,满足居民采光需求。

2)要善于利于自然风。

建筑节能设计中充分利用风能来满足居民对冬暖夏凉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然风,通过合理的规划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根据当地的风向,合理布局,尽量减少对夏季自然风的阻挡,避免冬季有过多的风吹向建筑。在建筑内部形成过堂风,使得住宅内的空气流动顺畅。通过对自然风的有效利用,尽量减少使用空调和地暖等能源,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3)学会利用保温层。

随着外墙保温技术以及屋面保温技术的发展,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在建筑物的外墙、屋面、墙、梁、柱等部位采取保温技术,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4)科学设计阳台。

目前绿色节能建筑设计中,广泛采用挑出式阳台设计,这种设计在提高建筑面积的同时,还可以为高层住宅形成遮阳区,不仅起到了节能的作用,同时起到了平衡建筑内部的生态系统的作用。第五,使用节能窗户。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提高,建筑所受到的风力、气压也在不断地增长。对窗户的隔声、防风、抗压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安装合适的节能窗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减少光污染。第六,善于利用水资源。在进行高层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时,根据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设计规划出合理的给排水系统,充分利用水的流向和回收。对雨水和中水进行回收利用,通过对雨水的收集、节流、储存、处理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实现建筑设计的节能、生态、绿色发展。

3经典绿色建筑设计赏析———纽约Narbiry大厦

纽约Narbiry大厦是美国民用绿色建筑设计的经典案例,它在距离主城区约5公里的地方,设计160层,近一千米高,是一个新型摩天楼设计。Narbiry大厦是一个城市综合体概念,其中建有酒店、公寓、室内娱乐、餐饮、艺术中心、大型shoppingmall等。该建筑的设计师以绿色环保为设计理念,将整个建筑建造成为具有环保作用作用的复合型建筑,因此也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褒奖。从该大厦的整体结构来看,大厦以自然、生态为设计基本理念,为大厦设计各种环保节能型硬件设施。例如,在大厦的能源来源途径中,几乎一半是风能,在绿色屋顶、室内温度、水质转化等方面都采用了节能环保材料。同时,还采用了节能环保技术,降低碳排放和绿色隔离系统。纽约Narbiry大厦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论证了各种生态技术在其中的使用,大胆采用具有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材料,推动了国际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

4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绿色建筑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自从1960年代提出生态建筑的理念,世界绿色建筑的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浅绿试点尝试初级阶段,深绿推广深化中级阶段和泛绿完善普及高级阶段。1)纵观中国20年绿色建筑的发展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总体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目前尚处于由浅绿向深绿转型的阶段,并憧憬着向泛绿阶段跃进,但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还较为局限和滞后。2012年5月国家财政部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年1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其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在于: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的规模化、规范化、体系化与产业化发展。但是所有这些思路和方案,整体上仍然呈现出以追求绿色建筑科技进步为核心和绿色产业意识下对于资源的节减控特点。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困境在于:采用绿色科技手段的主动式节能措施与设备的堆砌,在研发、建造和安装上投入高成本。绿色建筑建成后的管理、营运与维护也存在高能耗的隐患。尽管国家制定了激励绿色建筑建设的财经支持政策,但是财金的耗损本身与节约社会资源的绿色宗旨相悖,使得绿色建筑的推广受到阻碍。绿色建筑市场增长的障碍主要体现在:1、成本与清算机制问题;2、教育与意识薄弱;3、缺乏适用的评估机制。2)这些问题已经超越绿色科技的范畴。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升绿色意识,及将绿色建筑设计向人文设计策略方向拓展。

2提升绿色建筑认知层面,建构绿色设计整体思维

本次论坛呈现出从设计的本原出发,拓宽绿色建筑发展思维的新趋势,被动式节能和绿色建筑管理运营方式成为讨论的热点。例如:秦佑国教授3)在题为“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一些看法”的演讲中,重申“经济、美观、实用”的基本方针,呼吁“关注普通建筑”,具体例举了垃圾收集处理、整治工业废弃地、空置房利用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鄢涛先生4)的“生态、朴素、精致——可持续建筑设计趋势初探”的演讲以国外实地考察为借鉴,结合国内优秀经验,提出从认知层面建构设计适应需求的朴素的价值观,以人为本引导需求,模拟健康情境设计,进行精心设计和细节完善,以及生态城规划控制和屋顶绿化自主经营等行政管理制度和法理政策层面的创新思路。刘鹏先生5)的“绿色建筑从示范到适用”提出关注用户体验,回归绿色本质,即建筑寿命期内“节约、环保、好用”的利益链统筹概念。汤民先生6)的“绿色建筑新国际的变化”提出“绿色建筑全程贯注设计管理”的观点。基于对全球化的“人类困境”7)和人与自然共生的相关理论背景的思考,要走出绿色建筑发展的困境,必须提升对绿色本质的认知层面,扩增绿色建筑的思想内涵。泛绿阶段的“泛”首先指社会普遍接受绿色理念,其次是绿色建筑向生态城市发展。绿色建筑设计不是指狭义的“图纸设计阶段”,而是要建构绿色设计的整体思维:即涵盖从理念到政策,从设计到施工,从使用到运营,从技术到管理,从产业到市场,从评价标准到人才培养的统筹计划与全面控制;除了专业领域的绿色科技研发与应用,还应向全民普及绿色意识并落实到社会行为范畴;以被动式的节能技术为主导,强调区域特色、因地制宜;降低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全方位最大化地达成开源节能的绩效;以及建立能源审计、能效测评等,进行包括绿色建筑设计和运营两种评价标识的实效性和持续性的评估。

3拓展绿色建筑人文设计策略,倡导绿色行动系统方法

吴良镛院士指出人类文明进程从“机器时代”走向“生命时代”,从“技术时代”走向“人文时代”,大科学必然与大艺术结合共融的大趋势[1]。结合自身的研究与设计实践,本人将绿色科技创新之外的意识引导、运营管理等方法归纳成为绿色建筑的人文设计策略。这里所指的人文设计策略主要是由哲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等非自然科学派生的方法与手段。相对于前面所说的科技核心主导因素,人文设计策略是以人为本的,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整体思维指导下,结合绿色科技创造与绿色人文设计策略进行统筹设计。以下拟对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文设计策略的意义、范畴、特点和方法进行梳理归纳。从绿色建筑设计思想来看,日本建筑学会系统地总结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南中早已提出从人类自身着手的系列绿色发展措施。在“人类”和“城镇与社区”栏目下,罗列了“提出新的生活模式”、“建筑师与居民合作研究”、“保护传统生产”、“共生现象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公共参与,尊重地方性”等绿色人文设计策略。意味着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应让公众参与进来,通过宣传和培养绿色意识,设置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鼓励自发性和有组织地实施绿色生产,创收效益,营造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环境与绿色生活方式(表1)。从绿色建筑推广实践来看,由美国环保局(EPA)发起的“eeBuildings”8)提出了“无成本、低成本节能措施”的主动性运营和控制计划,与发展中国家的大型商业建筑业主和管理者合作,充分利用现有人员和设备资源,采取推广经验、自愿实施的方式,共同协助,预先确定最佳的运营管理措施,以便迅速降低建筑物能耗。这也是从资源整合、共享、效能最大化的角度实现可观的成本和能源的节约,作为打造绿色建筑的组成部分。从绿色建筑行动普及来看,可以通过人文设计策略来加强环保意识宣传和进行全民社会责任教育,推广深化绿色意识,培养绿色行为习惯。其中政策、媒体的导向作用举足轻重。关键在于应将绿色人文设计策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措施,形成系统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从非技术或低技术层面,突破节能的片面。从激发公众绿色思维、合理开源、智能产业、建筑运营的综合角度推进绿色行动,缔造绿色文明。从人自身出发,从点滴做起,倡导绿色行动的自觉性和日常化是最为普及和有效的方法。尽管人文设计策略往往不象高科技产品那样立竿见影,但长期广泛的应用将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方面发挥可观的绿色效能,对于提高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也具有显著作用。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来看,[3]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加拿大的GBTOOL评价体系,以及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均已将建筑的管理运营和社会效应环节纳入了评价体系。[4]德国开发的DGNB体系确立了社会文化与功能质量方面的评价内容。社会文化功能属于隐性的非技术范畴,但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度。管理科学在社会生产方面的重大意义已达成社会共识。应在绿色建筑生命周期中形成科学的设计程序,在策划和设计阶段针对未来绿色生活情境的拟设,对运营模式和社会文化效能进行精心规划和统筹控制。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属于一个智能化系统。相对于设计和建造来说,建筑的后期运营及维护时效性在建筑生命周期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运营的效果不仅在于建筑投入使用后的管理运作和能动反应,运营的思路更应该在绿色建筑的前期定位、立项、策划、中期设计和后期建造过程中纳入全盘考量。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人文设计策略的范畴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培养全面的绿色意识,通过教育宣传普及绿色观念,鼓励公众参与,多方协作共建;二,提倡绿色整体思维,以低技术含量的人文设计策略作为高科技手段的补充,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包括政策、法规、策划、设计、管理、运营、检测等各个环节;三,形成共生的生态文化,达成社会文化经济综合效益;四,建构绿色的生活方式,通过人文学科与建筑的关联性生成智慧策略和软设计方法,进行绿色生活意象和情境的创造。

4以低技术高创新的软设计体系建构绿色生活情境

绿色效应的达成是在建筑的生命周期使用过程中实现的,并最终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查尔斯?埃姆斯CharlesEames对于“设计”的定义是“安排各种要素,以最好地达到一个特定目标的一个计划。”[5]设计的根本目标应该是“生活”本身。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则是建立绿色的生活方式。而各种要素指应调动一切技术与非技术的可能手段。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要细微地关照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现象学提出立足于胡塞尔所说的“日常生活世界”(livedWorld)[6]。按照原研哉所说的是“抱持设计概念来生活”[7]。人文设计策略侧重于提升大众基本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从而自主地建构美好的绿色生活。人文设计策略不但具有培养绿色认知的作用,而且是可操作性与实效性技术9)的集合,可以转化落实到绿色行动。人文设计策略在意识形态上属于高智慧的创见,在设计手段上具有科技含量低的特点,故归纳为“低技术手段”10)。相对于可见的建筑物化形态的硬,和从实体建造到设备安装的硬件建筑化过程而言,设计思想和方法属于隐性的“软件”系统,应用人文设计策略的建筑运营组织和管理控制方法往往不是硬性规则,也不能简单量度,而应根据具体情境设定和灵活操作,具有柔性、弹性、人性化特点,可以称为“软设计”11)。绿色建筑人文设计策略属于“低技术软设计”体系,关涉于生活理念、审美意识和情感价值的综合创造等建筑的深层特质和设计的本质涵义,更全面地反应设计的整体思维,符合回归自然、地域文化和创造生态文明的绿色大趋势。绿色建筑“软设计”从意识形态的建构着手,以认知支配行为,以低技术的人文设计策略为手段,具有高智能高创新的思维特色,包括空间氛围、场所精神、生活情景和人文意境的创造,并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达成和谐的绿色生活状态。“软设计”理论意义深远,虽然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学术体系,但已有许多学者的研究关注于这一领域。在《生活的建筑》[8]一书中,周启元提出“生活需要建筑,建筑回归生活”的理念,从生活质量指标、家庭房等角度将狭义的建筑设计诠释为生活的全程策划。生活建筑的理念涵盖生活管家、心理咨询、营养保健、运动健身、文化素养、教育进修、财务策划、品味生活等多种非硬质实体,并通过宣传教育、城市管理、经济运作手段,加强市民伦理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和引导社会行为等软件的策划、建设和控制。形成整套的“低技术软设计”方法论,以有效设计系列达成期许的愿景。而这里所倡导的满足全地球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建筑,与绿色建筑定义中的“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和“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9]的范畴和目标一致。故应将绿色建筑设计纳入“建筑生活”的理论框架体系。从建筑建筑到建筑生活12),将是后新时代人居环境发展的一场重大革命。本人自2004-2012年在巴黎从事以场所和事件理论为基础的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空缺理论”和“视觉思考方法论”之研究[10];并介入建筑与其它艺术门类(文学、电影、舞蹈、服装等)的交叉学科进行探索,[11]编排空间情节,[12]进行“情境创造”13);通过“情境创造”来填补空缺,属于人文设计策略范畴,具有低技术软设计的特点,其重点在于建立建筑与人的关系。将人文设计策略移用于绿色建筑设计,深入到生活现实进行细节性研究与设计,结合绿色建筑的人文主题,探索各种策略及其相关技术,形成绿色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在城市建设中加以引申、发展,引导和服务于人们的文明、环保的日常活动。

5绿色人文设计策略——运用软设计,回归低技术

5.1漫滩路改造——穿衣戴帽莫如养生正容

重庆市巫溪县“漫滩路风貌改造”项目最初定位为仿古的城市形象工程,要求将四十五栋七十、八十年代砖混结构的多层建筑的外立面改成传统民居的式样。我们认为改造的目的不是形式风格的打造,而是生活方式的再生,只有着力于整治旧建筑的现实问题,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我们以绿色思想为依据,依据罗兰?巴尔特提出风景的可观性应结合可居性的观点[13],本着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出发,提出了一些具有低技术软设计特点的人文设计策略:(1)合理安排设计与施工程序,低调进行城市硬件改造。对漫滩路旧楼评估认定的历史建筑加以保留维护。(2)采取适当措施对普通民宅进行加固、清洁和内部的根本性整治;改善旧建筑的安全性能、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包括清理旧楼外表的污损,拆除防盗网,增建卫生间,配置空调机位,改善通风隔音等物理性能,处理和缓解邻里声音和视线干扰,疏通消防通道,排除火灾隐患等。14)(3)城市硬件建设:对于已经拆迁的节点地段进行重点新建,打造公共空间和场所,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发展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的生态、人文景观品质,建构城市意象。(4)改良城市软件,即对城市建筑和公共场所的使用、运营和管理体系进行统筹规划。包括宣传、教育、引导、示范和管制,组织公益活动,激发良性事件,沉淀城市记忆等。(5)与巫溪当时正在推进的“美化我家”活动相结合,倡导环保绿色意识,发起“鲜花工程”行动,即组织居民在每户阳台、窗台种植花卉15),对旧楼阳台和窗台进行设计改造,增加花池花槽等构件设施。这一系列踏实朴素的“软设计”方法,需要决策者、投资者、设计者、管理者和公众达成共识并协力实施。在整体设计思想指导下,摈却了虚假的大规模外观建设,避免了盲目的耗资耗力;将项目极其有限的两千万元投资运用到细节和实处,以发挥最大效益,并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进行城市自主建设。实际上这是以节能、开源、改善环境、有益健康为原则的绿色人文设计策略的体现。

5.2迎丰花园——一个平台集合的绿梦

同样在低造价的条件限制下,在巫溪迎丰花园建设项目中,我们继续遵循基本设计的思想,并采用了一系列绿色人文设计策略,打造低成本原生态的山地特色居住社区:(1)设计结合自然[14],重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关系。因地制宜,保持山地特色,整体布局顺应山势,利用建筑的高差,为每一户提供良好的朝向、景向、日照。(2)我们从老城中提取了“巫溪叠嶂”的现实城市意象[15],在设计中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处理建筑体量,创造宜人的尺度感,并以带大量绿化平台的小居住单元进行组合,采用传统民居退台、错层、吊层、切分、堆积、反复的手法,积少成多,层叠而起。(3)充分考虑外部空间组织和环境配置、过渡空间的使用性和活动功能的完善性。大量错落有致的生活和景观平台为住户提供了户外活动灰空间和半开敞的休闲、种植场所。公共庭院保留了基地原有的台阶式菜地,推行“菜园经济”,延续地域景观元素,形成台地田园风貌。(4)采取大众参与和科学管理方式,对户外空间的经济性进行评估、合理营运;可制定一系列制度,比如无害种植、分户承租、产值分配等。这个构想可以追溯到《红楼梦》第五十六回贾敏探春兴利管理大观园的园林的情境[16]。这个情境可以部分还原巫溪城乡结合的的生活方式。(5)尽量采用低技术低成本的方法解决各种基本功能、技术、经济和美学问题,比如廉租房采用可变户型设计,供居民灵活自主改造,满足多样使用需求。色彩、材质、肌理的设计纳入巫溪地方特色。这里我们采用了空间情节的编排手法引导设计,并延续老城的人文气息和固有意象,再现“田园生活”图景,创造出“城乡得兼,是我家园”的新型城镇绿色生活情境,唤起人们的记忆和情感。由于当地居民比较悠闲,收入低下,讲究实用,菜地较之草坪花园更适宜。维护费用和产出价值相对比较实惠,户外平台和台地菜园既有雅俗共赏的景观效应,又具有低碳节能、开源富氧的绿色社区特色,还可以满足居民亲近自然的愿望,增加劳作情趣,丰富的日常生活,以及直接享用种植的劳动成果,为廉租房住户节约开支。并通过菜园经济的管理模式,组织人们参与其中,在劳动互动中,促进居民的邻里交流。可以预见,在未来历时性过程中,这些平台有待居民去不断完善,自我演绎,呈现出有机性、差异性、多样性,并由居民把社区住活,住成有生命有质感的“绿城”。在上面两个实例中,我们所采取的人文设计策略均符合绿色思想。首先运用了尺度控制的形式法则,采用小尺度低技术建造手法降低成本。其次是从文学提供的间接经验[17]中获得借鉴,通过事件制造的软设计方法进行可持续的情境创造:一是诗情画意的景观立意;二是田园生活的情境模拟。1973年舒马赫发表的《小就是美》中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主张在城市发展中采用“以人为尺度的发展方式”[18]。这种人性化尺度的控制也符合绿色设计原则。科林?罗在《拼贴城市》中指出:西方城市是一种小规模现实化和许多未完成的目的组成,那里有一些自我完善的建筑组团形成的较小的和谐环境[19]。设计在这里为许多“未完成的目的”提供创造的可能,这是一种可持续的设计思想[20]。阿尔多?罗西也指出:“城市在此被理解为建筑。我所说的建筑,不仅是指城市视觉形象与城市不同建筑的总和,还包括城市的历时建设、美学意图和生活环境的创造。建筑赋予社会以具体的形式。城市获得了自身的意识和记忆。”[21]这里生活事件和环境的历时性与美学意图属于软设计范畴,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设计的整体思维。

6建筑绿色生活——让绿色成为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生态文明视域下绿色建筑的设计形态非常多样,几种最为典型的形态如下:

1)节能节地建筑。这种建筑的设计思想的出发点是力争节约能量和物质资源,实现一定程度的物质材料的循环。

2)生土建筑。它的特点是利用覆土来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生土建筑具有诸多优点,如节能节地、防震防尘、防风防暴、防噪声、可减轻或防止放射性污染及大气污染的侵害,并且洁净、安全等,在环境上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及保存原有自然风景。

3)新陈代谢建筑。该设计强调复苏现代建筑中被丢失或被忽略的一些要素,如历史传统、地方风格,提倡过去、现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建筑的共生等。新陈代谢建筑积极地接受、吸收和保留过去建筑中有价值的成就,并在试图表现时代文化和识别性的同时也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和材料。

4)少费多用建筑。这种设计形态是使用较少的物质和能量创造更加出色的建筑作品。该设计具有这样的特点:可大量建造,且费用低廉;由住宅工厂预制,能量自给自足,并可以灵活迁移;统一装配,符合模数;住宅有自洁功能,居住舒适。

5)高技术建筑。可以说这是一种智能建筑,它的特点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使固定的建筑护结构成为可以跟随气候自我调整的围合结构,成为建筑的“皮肤0,可以进行自由呼吸,控制建筑系统与外界生态系统、环境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增强建筑适应可持续发展变化的外部生态系统环境的能力,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2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2.1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技术是一门涵盖多学科、多理论的综合技术,这项技术中不仅会利用到能量流转规律、气候变换规律、物种循环规律以及建筑内外部的环境热湿交换规律等,这种建筑技术也具备一些非常显著的优势。首先,绿色建筑技术非常注重建筑的节能降耗,会让这一设计理念贯穿与整个设计的始终,因此,能够很好的降低建筑物能耗,并且提供更为舒适的内在环境。其次,该技术在采用时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会很严格,新型材料往往能够更好的满足绿色建筑的设计需求,例如,越来越多的传统砖石已经被各种更轻便的墙体和结构取代,各种高强度合金钢、高强度混凝土以及高强度玻璃等也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

2.2自然生态能源的利用技术

自然生态能源的利用很好的为绿色建筑技术提供了基石,各类原生自然能源也成为绿色建筑的首选。首先,太阳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于绿色建筑中,利用太阳能不仅能够进行室内采暖、降温以及干燥,还能够很好的降低整个建筑物的能耗。其次,丰富的地热能源也可以成为绿色建筑的一项重要资源,地热不仅储量丰富,而且污染小,非常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此外,循环利用也是绿色建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无论是对于材质的循环还是对能源的循环,这些都能够很好的降低建筑成本,节省能耗,并且非常环保。

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建筑设计路径

3.1建筑设计的人性化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建筑设计有一些非常典型的路径选择,首先,人性化的建筑设计便是一个重要典范,在建筑中凸显“人本理念”无疑是生态文明视域下对于绿色建筑的一种非常好的诠释。一方面,建筑设计的一些传统规律应当勇于突破创新,随着人们对于个性化的居住空间与居住环境越来越看重,设计中应当对这一点有充分的考虑,这才能够更符合当下人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理念。另一方面,建筑设计中应当逐渐融入更多的艺术原素,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需求与体现,这也能够让整个建筑的附加价值得到提升。

3.2建筑设计的生态化

随着全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原生态居住环境的日趋向往,这也可以很好的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化的建筑设计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居住空间,在这样的理念下打造的产品也能够更好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进而实现建筑物与环境间的良好融合。生态化建筑既可以体现在设计概念上,也可以体现在设计中的用材上。值得一提的是生态化建筑在打造时要充分而全面的考量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设计时要充分和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周边的综合环境相融合,这才是生态化的建筑设计中应当凸显的标准与理念。

3.3建筑设计的一体化

建筑设计的一体化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可以体现在两个层面。从横向来看建筑设计应当充分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一体化,建筑设计不应当一味的改造环境,而是应当融入特定的环境中。从纵向来看建筑设计应当实现当下与未来的一体化,这也是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秉承。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应当既满足人们目前的居住需求,长远上也不会损害建筑物周边的生态环境,能够良好的与环境和谐共处才是生态文明视域下优质的绿色建筑。

4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1.1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定义

在建筑行业当中,低碳节能不仅仅是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房屋建筑从而降低住户对一些能源的消耗,而是要从设计阶段、材料选择阶段、施工阶段减少所需能源的使用量,提高利用率,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等一些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所以,低碳节能设计要在环保理念下对建筑物进行设计,这也是人们未来住宅的一个发展方向。

1.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定义

将一些可利用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是生态节能设计的目标,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对水、煤、电、占地、材料等方面的能源进行节约,并且提高它们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这就是生态节能设计的理念。随着节能环保话题的逐渐被重视,各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节能技术的研发,绿色建筑将会慢慢成为人类和自然环境共同相处的一个标志。

2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和作用

2.1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发展快速的阶段,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对环境能源的保护是保持长远发展的一个根本。所以在当今社会以及我们处于的这个环境下,低碳节能和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是必然会发生的一个事件。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430亿平方米,而在这些建筑当中采用低碳节能设计的只占4%,从这些具体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建筑方面所消耗的能源是十分巨大地。因此,加快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2作用

对于信息传播速度非常之快的今天来说,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了解到节能,也知道它的意义所在。节约能源不仅仅只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基本国策,更关乎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它可以有效的缓解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小温室效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除此之外,节能设计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享受生活,还能节约相关的生活成本。因此,节能低碳设计的意义对于国家和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原则

3.1和谐原则

无论是低碳节能设计还是绿色建筑生态设计,都需要遵守和谐原则。我们不可以为了节能而再去伤害大自然,要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充分利用,这样才能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之前,要做好对住户的意向调查,这也是遵守和谐原则的一个方面。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才能表达出绿色建筑真正的含义。

3.2适地原则

在合适的地点来建造绿色建筑就是适地原则。如果选址不经过慎重的思考,就有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伤害,这样就失去了绿色建筑的意义。相关房地产的开发商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评估,如果疏忽了这些因素,就会给环境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3.3高效原则

在开始施工之前,施工公司需要对整个建筑设计有宏观的把握,这样才能建立起非常高效的体系,从而确保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与住户的生命周期相适应。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目标,施工公司可以使用较为先进的集成技术对建筑功能的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这样就可以达到优化管理调控体系的效果。

4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4.1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策略

绿色建筑要达到低碳节能的目的就要对供水、供暖以及电灯使用方面入手,接下来就对这些方面的设计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第一点就是对供水的设计进行改变。施工方可以采取具有节水效果的设备,设立雨水收集器、污水收集处理器等。这些先进系统的建立就可以将生活污水、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然后投入到居民家中继续使用,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资源。第二点就是对供暖的设计进行改变。施工方要对墙体的细节工作做好,例如衔接处的密封,减少冷桥、热桥等,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室内温度。除此之外,可以利用生活用热水等联合供应的热环境技术能够对室内温度进行很好的控制,这样也大大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第三点就是室内照明设计的改变。施工方可以安装反射光板同时建议住户使用浅色油漆进行装修,这样可以增强光线的反射增加室内亮度从而减少白天开灯照明的情况,同时也降低了对电能的消耗。

4.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基本策略

在世界各国都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然而这更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运用清洁能源的理念,这更是保证人们能够更好生活的前提。建筑周围的绿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绿化的覆盖范围要广,在屋顶、墙体、室内都要有一些绿化。绿化和绿色建筑的结合会非常融洽,植物具有进化空气的的作用,能更加突出与大自然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发展的趋势。如果增种绿色植物,就需要在建筑物设计中考虑植物的养护问题,要让它们能够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来维持生长。因此,施工公司需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仔细的考察,对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建造出满足住户需求的居住环境。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更多的新鲜元素才能保证它们良好的发展。例如在对窗户进行设计时使用幕墙系统,它可以有效地保持室内温度并能防辐射。除了依靠高科技材料和先进技术,还可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例如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与大自然的融合可以说是天作之合,这才是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真谛,它们完美结合的意义不仅仅是对环境能源的保护,更是能够为人类创造出最好的居住环境。

5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1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2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节能与环境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比例为34%,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而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追求。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必须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如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目前,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节能。此外,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以提高节能效率;其次,研制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近年来在我国的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等省市建立了17座被动式太阳能恒温式住宅,以建筑物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从而达到屋内取暖制冷的目的。

3绿色建筑的设计观———建筑与气候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可以用机械空调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自然是人类的幸运,但这种违背气候环境的高能耗建筑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能源代价,同时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居者与自然环境人为地分离。为了克服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注重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并将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基本方法,这是一种按人体的舒适要求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即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事实上,人类对于环境的舒适、健康需求,常常无需现行空调设备也能得到满足,如:我国陕北的窑洞在-20℃左右的气候下,其室内被大地包围着,仍保持着15℃上下的舒适室温;还有西双版纳干阑住宅在酷热的气候中,仍可在室内创造出荫凉的空间。因此,以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大自然是主要的供给者,而辅助设备系统属于其次。因而大部分的照明可以由太阳光提供,制冷由流动的空气产生,采暖可以从人体以及办公设备中获得通过其他自然方式补充:太阳加热,以风压和太阳浮力产生自然通风,以水的蒸发产生制冷。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是一种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使用的方法,因为,在绿色建筑中气候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是当作资源来考虑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是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的本质。如果将其原理与未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其他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就会构成丰富多彩的绿色建筑前景。

4绿色建筑的技术观———技术与形式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首先,环保节能型材料是绿色建筑所必须的,必须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环保、节能评估,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使之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如建筑结构有可能引入有机体的原理,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建筑物表面材料,通过多功能的组织进行呼吸,可净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并降低温度,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用于百页窗的调整或空调系统风口的开闭,自动调节太阳光亮,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电池,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无论使用何种技术,绿色建筑总是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生产(recycle)等几个方面。其次,绿色建筑的形式必须利于能源的收集,建筑的外层将不再是“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而将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界面。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将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创造一种能更加适合人类生活的、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的高科技建筑环境。

绿色建筑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可以预言,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目前,绿色建筑意识已在许多国家引起重视。荷兰住房计划强调使用无污染建材;瑞典一家最大的住宅银行于1995年初宣布,只向绿色建筑贷款。

美国的“生物圈二号”示范区研究;瑞典的“生态循环城”计划;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亚得里奥洛。特理姆鲍里主持,欧洲各国专家共同参与设计,采用多种高新技术,号称“全球第一家生态村”的圣。乔密尔村已在西班牙伊维沙岛实施。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东北的OBERLIN学院最近推出一项耗资500万美元的环保建筑设计,它所需能源之一半是由曲线形屋顶上板状太阳能光敏发电设备供应,板的倾角可自动追踪太阳行迹;另一部分屋顶则为绿化所覆盖,具有迅速吸纳太阳能、缓和雨水排放流速的特点,是理想的自然隔声、绝热层。同时具有供应物和消耗物持衡、食物和废弃物等量、生活和设施体系的生成品均安全分解、拆卸处置、回收再使用的特征。今天,绿色建筑体系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建筑设计中的许多方面,建筑师将在现代社会中创造一种“回归自然”的建筑形式,遵循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设计出与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人类生活空间。但是,按照欧洲国家的经验,在经济方面,绿色建筑需要更多前期费用,而利益回收速度又相对缓慢的一类项目。更主要的是,用于绿色建筑体系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一定能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而多由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即使这样,一般也须若干年以后才会见到节约资源的价值开始大于用于生态方面投资的价值。这些都有可能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或者觉得力不从心。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规律,即如果一种新的思想或技术所产生的短期效益(如投资回报比)并不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那么即使它会有更好的长期效益(如低廉的建筑管理与维修费用,长寿命、节约资源等)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在建筑、城市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任何变革都有可能出现这类问题,特别在我国社会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它已成为社会的一道门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加强绿色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特别在开始阶段,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用以补偿开发商由于额外投入所带来的损失,绿色建筑的推广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应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尽快确定一个宏伟的目标以及架构起一套可行的制度框架,从而使我们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谧而丰腴的乐土,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4绿色建筑的技术观———技术与形式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首先,环保节能型材料是绿色建筑所必须的,必须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环保、节能评估,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使之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如建筑结构有可能引入有机体的原理,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建筑物表面材料,通过多功能的组织进行呼吸,可净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并降低温度,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用于百页窗的调整或空调系统风口的开闭,自动调节太阳光亮,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电池,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无论使用何种技术,绿色建筑总是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生产(recycle)等几个方面。其次,绿色建筑的形式必须利于能源的收集,建筑的外层将不再是“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而将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界面。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将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创造一种能更加适合人类生活的、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的高科技建筑环境。

绿色建筑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可以预言,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目前,绿色建筑意识已在许多国家引起重视。荷兰住房计划强调使用无污染建材;瑞典一家最大的住宅银行于1995年初宣布,只向绿色建筑贷款。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the building of the our country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s year by year, the huge energy consumption, has become a huge burde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ccordingl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overall energy saving is imperative, of which the building design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 This paper mainly of building energy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how to carry out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were introduced, and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advice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建筑行业是一个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行业,随着人类环保节能意识地不断提高,绿色建筑逐渐成为热门。

2. 绿色建筑

2.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2.3绿色建筑的内涵

2.3.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2.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对于经受过非典SARS肆虐和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困扰的人们来说,对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2.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2.4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是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3 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建筑作为人类经济生活的重要活动,更被时代赋予了强烈的使命。把绿色生命的概念赋予建筑是为了让建筑有健康和再生的机理,使建筑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并可持续的生活工作环境。

3.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3.2 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

3. 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3.4 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3.5 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包括: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局域换气系统、节水系统;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包括对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热系统、排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更新的设计;设备竖井、机房、面积、层高、荷载等设计留有发展余地。

3.6 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这一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古建筑的妥善保存,对传统街区景观的继承和发展;②继承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生产技术;③ 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④保持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使居民参与建筑设计与街区更新。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建筑师就必须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是按照业主需求,综合考虑建筑对内外环境的影响,采用各种节能措施的对建筑的全面优化设计方法。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的初投资,更要考虑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运行状况

4.结论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这一道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随着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绿色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绿色建筑必将以自身的独特风格、千姿百态的建筑形态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1.1高效原则任何的建设活动都是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建筑也不例外。建筑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建设一个健康、绿色、舒适的居住环境,整体建筑的系统使用的是集成技术来将建筑的功能效能进行提高,将管理调控体系进行一个优化配置的作用,营造成一个生态高效的建筑体系。

1.2经济原则要想建设一个生态效益高的建筑,就必须要利用高科技纪念性技术操作,这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建设,但是大投资并不是等同于浪费。用合适的技术和合适的建设材料加上合适的地域条件,再加上施工和设计人员丰富的建筑经验,就能够设计出一个高效的建筑物,不但能够满足经济效益,还能够满足生态效益。

1.3和谐原则绿色建筑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和谐原则,包括的内容有经济建设的和谐、社会生活的和谐以及环境发展的和谐等等。在建筑的活动当中,不论是选择何种地质条件、还是选择怎样的建筑材料,或是进行怎样的规划设计,包括在实际的施工建设工程当中,都需要严格的注意以及遵循和谐这一项最基本的原则。

1.4节约原则在完成资源建设的目标之下,对于资源的使用和消耗都不能够浪费,做到节约资源,充分的利用一切资源,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创造最大的经济建设效益。

2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2.1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技术条件绿色建筑可以使物质、能源形成一个有秩序的循环转换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收获一种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和生态平衡要求的建筑环境。绿色建筑所使用的技术必须要与生态环保的观念保持一致,而且技术实施的过程和制造出来的产品也必须要有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与此同时,这些技术和产品的使用,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展必须是无害的,最终达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建筑生态系统的目的。

2.2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社会条件绿色建筑的发展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良好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思想基础和社会道德基础。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人类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公共建设的决策当中,生态和建筑的关系受到每一个普通民众的关注。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势必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建立高效、节约的空间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气候特征,以实现建筑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3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3.1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仅限于理论我国已经发表和出版了很多关于绿色建筑方面的书籍和刊物,同时,也广泛地宣传和推广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但是这些都是对绿色建筑方面的理论研究,没有实践作依托,是无法支撑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的。

3.2不合理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绿色建筑建设的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利润收获的进程缓慢,投资所带来的生态设施方面的回报,也是面向社会和普通大众的,开发商所收获的利益是非常有限的,在绿色建筑研究方面的回报也是间接而长期的,这些都容易对开发商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决策产生不良影响。

3.3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学术界对于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有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健康建筑等,其中心思想都是在增加建筑使用周期的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工程建设。

3.4缺乏环保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绿色建筑的理念,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人们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一些福利政策和经济补贴,提高开发商进行绿色建筑决策的可能性。

4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发展

4.1实现绿色建筑的途径我们应该根据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推广和宣传绿色建筑,使其理念深入人心,并能得到全民的支持,从而促进绿色建筑政策的顺利实施。采用科学先进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合理设计空间与自然的关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科技虽然对绿色建筑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其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科技和绿色建筑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协调人类、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

4.2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

(1)深入研究生态化的建筑技术。建筑生态化进程是一个从生物化进程向探索技术性进行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探索和发现新的生态技术,并把它运用到建筑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当中去。首先,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耐久性好、可循环再生的能源,尽量减少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加强节约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尽量减少消耗。其次,在材料方面,我国也开始了从物理材料向生态建材的转换,这种转换过程可以极大地降低建筑能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并且具有改善室内生态环境和废物利用的功能。

(2)人类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各国设计师的设计和研究下,已经产生了很多绿色建筑。这些都表明,未来的发展方面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建筑融入到自然当中,有效地使用资源经济,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把建筑变成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寻找合理的生态模型,为建立和发展新型的建筑设计思想提供实践支持。另一方面是把自然引入建筑的设计当中,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室外环境融入室内,达到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实现建筑生态化。

(3)绿色建筑将会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恶化,绿色建筑这一全新理念开始出现并得到逐步的发展。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室内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5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11篇

1.1建筑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方面是建筑高度在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建筑功能也趋于多样化、综合化,建筑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与之相对应的高度发展的建筑技术已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技术或合理的技术运作,建筑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实用效能和审美效能。纵观中国的现代建筑,其设计、建造与新技术的运用程度还远远低于国际水平,高技建筑更是寥寥无几。仔细分析,除了社会、经济的影响外,多少与我们现实的建筑教育、教学状况有关,学生在建筑设计中所应用的技术知识缺乏。长期以来,建筑技术是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1.2师资队伍构成

目前许多建筑类院校的建筑技术类课程通常由相关专业的教师任教,由于缺乏与建筑设计专业教师的沟通,如教学大纲的讨论、重点难点、深度广度的考虑,存在着学生们即使完成了课程学习后,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该门课程的内容与建筑设计关系的问题。同时大多数专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多来自高等院校,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使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一线设计企业的工作经验,工程实践等实际动手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使建筑技术和建筑设计课程脱节,对卓越建筑师的培养也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学科建设的瓶颈问题之一。

1.3实践动手环节

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建筑学专业的素质培养主要注重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技术和艺术通过软件模拟技术可以得到突破,达到相辅相成;而以技术和艺术为内容的建筑学教育却没有深刻认识这一点。常规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注重表达技巧,强调空间和功能,忽视建筑技术的运用。在建筑设计的学习中,学生们不能主动地将学到的建筑技术知识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建筑设计方案中重技法、轻技术———重视图面和效果图的表现,而轻视或忽视建筑造型中建筑技术问题的思考和表达,使建筑设计方案缺乏深度的创新。而对于一个建筑方案完整的表达,还需要借助更高层次的模拟软件来表达整个方案的技术层面。

2以跨学科和跨专业融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跨学科、跨专业拓展建筑设计教育的教学内涵,探索一种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可持续性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教育模式,重新整合现有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及框架,借助对建筑学本科高年级教学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提高建筑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的学生,同时把建筑技术作为挖掘和培养设计创新能力的动力,从而逐步构建以绿色建筑教育为目标的、面向区域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2.1依托建筑类院校优势,构建跨学科融合的绿色建筑教育基础平台

依照我院建筑学人才培养计划中设计、技术、实践“三线并行”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同时着重强化相关专业技术课程设置上的系统性和跨学科的融合性。教学计划中根据学科特点,设置“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概论”、“节能建筑”、“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智能建筑概论”、“建筑环境软件模拟”、“建筑施工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专业主干课程、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注重协调相关院系,如土木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为我院开设相关技术课程,综合地将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应用于设计实践之中,为绿色建筑教育打造一个视野面开阔、基础扎实的综合基础平台。

2.2整合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系列课程,强调教学体系培养过程的多层次递进

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建筑设计及理论相关课程讲解建筑空间、功能与环境、技术等的交汇关系,借助高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的设计应用搭建基本理论和方法框架。近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建筑物呈现向生态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趋势。此外,建筑物组成由原来的单一功能朝着多功能方向发展,规模也有越来越大之趋势。所有这些特征交织在一起,给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针对建筑发展的特点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对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借助本院和相关院系有针对性开设的课程完善绿色建筑理论及实践方法的基本知识框架,并结合毕业设计以及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等实践环节加以强化训练。目的是要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建筑技术的各相关专业知识,建立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建筑技术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以便真正适应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在2012年度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中,安徽建筑大学学生获得了两项佳作奖。获奖作品以“活”建筑为主题,通过对校园既有建筑改造和土地沙漠化适应型建筑的探索,集成了太阳能光电转换系统、特殊外墙保温系统、外墙加固结构体系等新技术,并与建筑空间形成了有机的形态。通过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的建筑设计竞赛加强了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提升了综合强化训练。

2.3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将传统单一授课方式向多元现代化授课方式转变,扩大信息量知识面,培养高素质、综合性设计人才。充分体现建筑学专业的特色,以形象教学为基础,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贯穿整个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全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注重个性的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些建筑类模拟软件层出不穷,软件模拟技术的运用给建筑方案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建筑技术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引导学生对新方法、新工具进行探索性使用,使得其尽可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方面思考,提高在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设计方案的能力,从而培养了他们综合思考、反复验证的良好习惯。

2.4改善教学条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建立开放式教学实习基地

坚持直观教学、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与建筑设计院、规划院签订建立对口实习的合同,让学生在实习单位接触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从策划前期到设计再到施工,了解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技术要求,关注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建筑技术的最新动态,注重节能建筑研究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2.5依托“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加强“双师型”和“双导师制”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充实和完善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团队师资队伍,积极引进与培养建筑设计人才,完善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教师的知识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师梯队。不仅仅停留在教学一线,还渗透到科研工作当中,使我院与学校现有相关产业部门强强联合,如规划院、建筑设计院和建筑节能研究院等,多个单位“模糊界限,互补共生”,加强纵向科研与横向科研等多方面的“深层”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学研合作格局,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共同致力于适合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科学研究及建筑创作,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让科研成果为教学工作及教学研究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12篇

绿色建筑设计包括场地与绿色规划、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和节材五部分内容。设计中相应体现在绿色建筑理念在在规划阶段的通盘整体考虑、适应当地建筑气候性的被动设计策略。具体包括,合理的日照与遮阳设施、良好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合理的通风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污水处理及雨水中水利用、绿色材料用选用、良好的室内热舒适环境、声环境、空气质量等等。如何实现这些设计策略转化到建筑设计,“不显山露水”地落实到施工图上,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中最关键是要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手段采用“整体设计方法”。在项目初期建立一个由各个专业组成设计团队,团队定一个确定的目标——设计绿色建筑。各成员均以此目标作为准绳,来进行协调专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只有各专业的通力合作和全程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

2绿色建筑优化设计过程

2.1绿色建筑的规划阶段的设计优化

在规划阶段,分析场地中的气候资源特点,结合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从空间布局和朝向选择上对建筑的热、声、光、风场等进行优化。建筑设计项目一旦通过报规,是很难进行修改调整。如果前期仓促定案,会造成先天不足,是很大的缺憾。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归谷低碳小区日照强度计算图,通过总平面设计的优化分析,对建筑物平面布置和体型的调整,优化建筑的阴影分布,保证充足的日光进入每一栋建筑内,日照效果达到最好。对建筑物进行通风模拟,以确定最佳的布局方式,并优化室内外空间布局,形成穿堂风,使建筑物达到最好的通风条件。该项目的室外风环境CFD模拟风场。

2.2建筑气候适应性与设计优化

在深入分析不同经典绿色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气候区建筑设计创作的研究,发现地域建筑的创新与发展都涉及到建筑基本属性。如功能与空间、结构与构造形式、室内外物理环境、经济投入、地域风格等,反映出安全、经济、舒适、美观等性能特征在建筑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建筑外观是在顺应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按照人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审美等的要求,作用于建筑,是地域建筑给外界的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建筑的功能是在满足工作与生活需求这一共性的基础上,对文化、、工作与生活习惯等个性特征的满足;环境问题是人工环境带给人体最直观的感受,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也会导致资源、能源利用的差异;经济性决定了选取材料和技术的衡量标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制约因素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除此以外,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目前以及很长一段时期内任何建筑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之一,尊重自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业是当务之急。通过对不同建筑的功能、文化、气候适应性研究,认为绿色建筑最显著特点之一是建筑的气候适应性。遵义市科技馆效果图,遵义市属于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但地处山区,海拔高差较大,气流、降水以及气候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建筑场地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地,以石作为造型理念,采用半覆土建筑形式,以厚重实体回归自然,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延伸入土中,整个体量从屋面到松林做到自然过渡,浑然一体。利用地下土壤的热稳定性和地下温度的恒温性,体现出建筑的地域特色,具有创新的理念。建筑设计按照被动优先的原则,通过计算机模拟,采用围护结构隔热、遮阳,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加强自然通风等技术措施,来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的功能要求和室内舒适度。护结构主要为非透明实体围护结构,以减少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对建筑室内过热和空调能耗的增加,同时满足科技馆建筑室内采光与照明对科技作品、艺术作品的功能要求。半覆土建筑形式对场地内地形地貌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避免进行大开挖,大填方。对场地内的水系和现有植物进行利用。景观专业对现有水系和植物的利用,包括现有竹林,树木,灌木等等。结合给排水专业设置雨水蓄积方案,确定雨水蓄积的方式和位置,雨水蓄积同时作为景观水景,同时满足功能和绿色建筑对水资源节约的要求。瓦努阿图国家会议中心效果图,瓦努阿图位于南太平洋,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4℃,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1.6℃,年平均气温24.1℃。全年太阳高度角较大,直接辐射强。气候温和湿润,属于典型的低纬度海洋性气候。建筑设计尤其注重遮阳、通风。利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海陆风的昼夜变化特点,增强自然通风效果。地形对风向和风速的修正以符合项目所在的背景风场。利用种植屋面良好的隔热机理和热稳定性,完全消除太阳辐射得热,实现超低能耗的运行方式,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昼夜海陆风和建筑平面通风流线,采用外挑屋面遮阳结合采光设计,具有遮阳功能的走廊和挑檐,在减小空调负荷,降低空调能耗的同时,可实现自然光亮度、均匀度满足使用要求,并有效控制眩光,最大限度减少昼间人工照明用电等。项目建成后,结合绿色运行手段,可望称为低纬度海洋性气候地区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典范。从以上工程实例可看出,具有气候适应性的建筑将有利于气候的自调节作用,这也是自古以来人类总结出的、今天流行的被动节能技术设计方法。因此,通过被动式自然能源的应用,对建筑进行优化设计,利用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自然通风等将室外温度波的衰减、延迟特性、围护结构内表面平均辐射温度(MRT)的日平均值和波幅值控制在人可接受的范围内。这种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尽可能延长基本热舒适时间,减少采用主动干预室内热环境的方式实现热舒适环境时间,也就是说尽量减少空调和采暖时间,是气候适应性节能建筑的核心,也是我国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和方向。

2.3建筑形态设计与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与一般设计的根本性区别在于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代替感性认识,可以说没有定量化的分析就没有理性绿色建筑的诞生。采用计算模拟分析手段来推敲设计策略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而优化建筑设计。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建筑围护结构屋面与外墙没有明显的分隔,而是屋顶由一个圆柱穹顶直接落地,屋顶采用透明材料和金属夹芯板形成虚实相间的“竹节虫”。对围护结构的热工与节能设计受到很大的限制,屋顶中天窗的比例高达28%,带来较大的空调负荷和高昂的运行费用,需对屋盖方案进行优化,经过模拟分析并与建筑设计进行交互优化调整,实现整体节能。可以看出方案一、方案二、方案四较方案三的装机负荷大34.9%、9.5%、23.9%,遮阳系数不同时的负荷,当SC=0.6)时,四种方案分别为30.2%、8.2%、0.0%、21.0%;当增加玻璃的遮阳系数由0.6降低到0.5,三个方案的装机负荷可分别减小6.7%、9.3%、8.3%由此带来设备初费用降低,机房面积减小400~2500m2,管道费用减少3%~15%左右。因此,我们在定量的计算模拟分析有时甚至纠正感性认识的错误。比如我们在采用能耗分析软件研究发现的西向水平遮阳措施对改善西向房间的热工性能也有很大的帮助,纠正了通过感性认识一般认为的西向水平遮阳措施对房间遮阳帮助不大的认识,进而可调整相应的设计策略。节能的同时为建设方节约投资,在投标方案竞争中定量地体现出设计方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

2.4采光遮阳与建筑设计

由于建筑进深大,侧窗采光造成内部采光不好,均匀性差,根据成都冬季日照率低和夏季太阳辐射特点,为保证大部区域白天不需人工照明,设置采光通风遮阳天窗,以及玻璃幕墙顶部通风遮阳措施,保证了候车厅深部空间日间自然采光满足亮度和均匀度要求,并在候车厅不同部位的环境平均辐射温度控制在27℃以下,使侯车大厅处于舒适性范围,同时降低空调能耗。由此,在西侧玻璃幕墙和天窗应采取遮阳措施。下图给出了采用倾角为10°的百叶遮阳措施后外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特征曲线图,由图可看出,采用百叶遮阳后,可以大幅消减对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从而改善夏季室内的热舒适度,降低了空调能耗。

3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13篇

现代所谓的“绿色住宅”,并不仅仅只是指住宅周围环境的高绿化率,屋顶建设的绿色花园这么简单的要求,他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或是象征,主要是指建筑整体要对环境没有危害,能够充分的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并且能够达到不破坏周边生态平衡这样的一种建筑物,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建筑或是生态建筑。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一是在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敞开性,可以与环境很好的融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无污、无害的环保型的建筑材料,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的程度;三是立体绿化率高,周边的生态环境稳定,生活环境舒适;四是充分利用清洁型能源,环境污染少,住宅能耗低;四是富函生态文化与艺术气息,淳朴的生活气息浓郁,环境宜人。而节能设计经常是与绿色住宅串连在一起的设计理念,所谓的“节能设计”主要是指在建筑的过程之中,要处处体现节能的原理,充分的利用节能的材料及建筑工艺,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损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因此节能设计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原则,它的主要设计理念就是:一是采用无害、无毒的建筑材料,降低环境破坏程度;二是减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程度,保护环境协调;三是尽可能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和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绿色与节能是现代建筑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我们在现实的建设之中既要注重节能设计,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绿色建筑,维持环境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要以人、自然环境与建筑住宅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利用天然的条件和人工的创新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尽可能的控制和减少对大自然的使用与破坏,力求在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争取平衡。

2节能设计在绿色住宅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绿色住宅概念是现代人们生活追求的基本目标,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准,对于绿色住宅我们的理解白不要仅仅的局限于对绿化面积的要求,更多的是要专注与生态环境的整体和谐,节能是绿色住宅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节能设计是住宅更加趋向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住宅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节能设计在绿色住宅建筑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节能设计有利于降低绿色住宅的能耗,减少资源的浪费。通过在设计之初,我们就把节能的概念贯彻到住宅建设之中,通过修建各种现代化的设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各种方式加大住宅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利用沼气取暖等等各种方法,从而有效的降低传统住宅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数量,降低能耗数量,真正的做到绿色无污染。

(2)节能设计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住宅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在住宅中大量的使用太阳能、沼气及风能等各种可再生的、无尽的自然资源,我们可以有效的减少传统住宅对煤、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环节我们现在日益紧张的环境压力,真正的起到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的功效,发挥绿色住宅建筑的环保功能。

(3)节能设计有利于绿色住宅建筑新美学的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要求也不再不断地提高,科技也在飞速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挥绿色住宅节能环保的功效,我们就必须要及一切的努力去设计更符合人们要求的节能建筑结构,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我们对住宅的建筑模式也会不断地进步,进而会促进建筑新美学的迅速发展,提升绿色住宅建筑的整体美的理念与设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

3绿色住宅建筑中节能设计的主要表现方面

绿色住宅的建筑设计不是仅仅表现在一个方面的,而是表现在设计、建筑及后期使用的方方面面,节能作为绿色住宅的一个重要标准,它在整体建筑中也表现在了住宅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各个方面上,不仅包括规划的节能,而且包括建筑施工中的节能以及建筑使用中的节能等等各个方面。具体可以解释如下:

(1)在绿色住宅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体现节能意识。在设计绿色住宅的设计图纸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对纸张等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环节造成的各种资源的浪费,而是切实的贯彻节能的理念,缩减设计图纸的打印次数,尽可能的利用现代的电子技术,实现信息化的传播与共享,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同时在设计之中,我们要合理地对门窗体、屋顶、墙体以及建筑结构进行布局设计,尽可能的最小程度的使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最大化的实现结构的合理布局及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提高整体建筑物的整体利用效率。

(2)使用绿色无污染的环保节能建筑材料,减少环境污染。我们在建设绿色住宅建筑的时候要时刻保持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去选择采用那些无污染的、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去进行,减少对一些有害物质材料的使用,如在粉刷墙体的时候,我们要选择甲醛含量低甚至是没有的油漆材质进行粉刷,因为甲醛是一种有害的物质,他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破坏,更是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引起白血病等严重的疾病。因此在绿色住宅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坚持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14篇

随着生态环保理念不断融入现代社会的各个行业,建筑行业也在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住宅的舒适度,降低建筑的投入成本。随着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出现,以及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环保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城市的高层建筑所使用。所以本文将对绿色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法,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借鉴。随着节能减排理念不断融入现代社会的各个行业,建筑行业也在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住宅的舒适度,降低建筑的投入成本。随着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出现,以及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城市的高层建筑,并且使用量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二、绿色建筑理念

(一)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对于建筑节能的环境理念来说,首先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对历史的考察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建筑一直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生态建筑所体现的根本理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充分延续着人类最古老的自然情怀。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建造过程中它对自然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在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废气、废物等,都会对大气、水源、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说在进行房屋建造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原则,减少对照明及制冷设备的使用,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建筑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节能建筑的发展来说,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概念,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建筑节能的进一步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中,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一切建筑行为都要促进节能环保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感受,体现人本思想的环境伦理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就是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建筑业的进步,也要注意保护环境;最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使建筑节能理念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得到继承与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理念

建筑节能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筑行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重要措施。在建筑活动中降低资源消耗程度,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将建筑活动控制在自然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建筑活动中,深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建筑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观念,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发展道路,不断加大建筑领域内节能、节材和环保方面的投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文明理念

建筑节能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为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产业。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强化节能环保指标,对于对未通过能通过评审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强制公开重污染建筑企业环境信息,加大处罚力度。

三、绿色建筑理念的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一)强化节能设计,创新节能理念

强化节能设计,创新节能理念,是在节能道路上一直要坚持的政策。只有不断地提高节能技术,促进节能技术的创新,才可以更好的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同时对于节能技术的设计还要因地制宜,必须要结合各个地区的不同的实际条件去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高效率的促进节能技术的市场化进程。

(二)合理利用降温隔热措施

对于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来说还必须要进行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例如在气候较为炎热的地区,就必须要考虑对室内的降温隔热设计,挑檐板、窗帘以及水幕等设计来避免过多的阳光射入,这样就可以实现降温隔热的效果,实现生态房屋的设计。

(三)注重单体建筑的通风与节能设计

在进行节能设计的时候,还要注意单体建筑的通风与节能设计。在建筑工程设计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建筑用地的问题,尽量的缩小土地的利用,还要考虑住户对节能建筑的要求。进行一个合理的空间设计,加强那个通风空隙的设计,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促进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所以在节能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提高通风面积的设计进行高度重视,合理地对门窗的角度、位置进行设计,保证通风效果。

(四)利用压力以及温差的作用

对于建筑的建筑幕墙来说,由于建筑幕墙与外界环境不是完全隔绝的,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透气性要求。而由于外界大气压与内部气压产生一个压差,那么就会在压差的作用下使得空气进而到建筑幕墙内部。而建筑幕墙的气密性是降低这一气体流动带来的能耗损失。可以采用优质的硅胶条对于建筑幕墙的框架结构内部框体空腔进行填充,这样就可以降低室内外的压差,减少气体的渗透。在分割的前空气腔内填充发泡材料,并且选用密封胶圈对于结构衔接的部分进行封闭,提高整体建筑的气密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充分利用季节的温差变化,来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的环保程度,保证住户的身体健康,促进住户舒适度的提高。

四、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第15篇

某办公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长为156m,宽为29m,地上五层,局部六层,总建筑面积21511m2。建筑内部空间主要为大空间的办公区域,因为需要营造绿色生态的办公环境,整栋建筑物内有大量的绿化面积,并且分布在不同楼层。首层入口处有8根“7字形”装饰柱,柱子高度为五层楼高,支承在五层的一根30m跨的横梁上;另外有一个高出屋面约25m,平面呈正方形的拔风塔,塔中央有一根准800直径的圆柱。

2结构选型

国家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均给出在保证安全、耐久的前提下,采用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的要求,规范指出符合要求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轻钢结构体系、砌体结构体系和木结构体系。因此该工程在方案阶段确定结构体系时,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方案1:木结构体系。工程所在地区不是木材出产地,需要从外地运进木材,这样规模的商务办公楼,如果采用了木结构,一方面会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另一方面,单纯的木结构也不能完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这个方案不可取。方案2:砌体结构体系。工程所在地区属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该结构体系对于纵横墙间的距离是有要求的不能太大,同时墙体的开窗面积是有限定的。这样就很难满足现在建筑的功能要求,而且这种体系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不采用该方案。方案3: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体系。根据过往的设计经验,在多层建筑中采用框架结构既能很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又对抗震设防方面有利,同时又是合理、适用的体系。采用钢结构可以减少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但是这个方案又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存在大量的绿化面积,给钢结构防水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的材料消耗相应增多;也会增加使用阶段的维护成本,不符合规范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的要点,该方案不是绿色建筑最佳的结构方案,因此也未被采用。方案4: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部分钢结构组合体系。该方案是在方案3的基础上把钢框架改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保留部分结构采用钢结构。对照规范的内容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多方案比较,确定符合规范要求的结构体系,达到经济、合理、适用、节约资源的目标,并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通过方案比选,本工程选用方案4: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部分钢结构组合体系。

3结构设计要点

①入口处的8根“7字形”装饰柱以及其连接的横梁,8根柱子建筑要求外观尺寸为700×1300,有16m高,横梁跨度为30m,建筑外观尺寸要求为800×1500,结构设计上构件采用钢结构,一方面构件自重轻,可以减小地震作用,另一方面在处理横梁与框架柱的连接节点上也变得容易。在工程成本上,采用钢结构较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节省人工、外脚手架、模板及支撑系统费用,另外工期效益显著。②中庭屋盖部分,建筑设计为不上人的采光屋面,该屋面跨度为30m,三边支承。一方面因为跨度比较大,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其自重必然较大,其次从建筑空间效果来看,在二层平台花园以及其他各层均可以看到该屋盖,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够轻盈。所以设计结构设计上决定采用钢网架结构。网架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7所示。③对于两处从二层平台花园上三、四楼的楼梯,因为建筑要求做成悬臂形式,中间不加柱子,从节省材料以及造型美观考虑,把它做成钢木组合楼梯(钢骨架木踏步楼梯),从而达到既美观轻巧又相对省材的目的。

4优化设计

结构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最突出的内容是节材,因此该工程在设计图纸出来以后,根据绿色建筑的要求,为了达到进一步节材的目标,对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的设计图纸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其中优化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调整次梁的布置,相对原设计一个房间三道次梁改为两道次梁,从而增大板的跨度,使其在尽量不增加截面厚度以及钢筋量的基础上,达到最大优化值。优化前与优化后的18~28轴三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8、图9所示。根据结构计算得出,前后两个设计成果在混凝土用量上基本持平,而在钢筋用量上,前一个含钢量为35.63kg/m2,而后一个为33.40kg/m2,这一优化节省了6%钢筋用量;同时因为减少了一道次梁,在建筑模板方面也会相应减少材料损耗。另外,拔风塔中央的准800直径的圆柱也作了优化,由原来C25,配18根25钢筋的混凝土柱改为准800×10的钢管柱,这样既节省混凝土8.8m3,钢材量用量也从原来的1.35吨,减少为0.434吨,并且节省人工、模板及支撑系统费用,工期效益显著。综上,优化后的本工程符合国家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建筑工程提出的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要求,节省了钢筋用量,减少材料损耗。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