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高职高专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教育更好的面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不只是学校单方面去努力可以实现的,更重要的得到是国家的重视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对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上划拨的专项拨款资金匮乏,高职高专院校对经费的使用管理不到位,没有认真去规划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思路。学校硬件设施不齐全,多媒体教室配备不足,可供学生实践上机操作的计算机数量远远低于实际需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课下实践,这就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的一个缺失。计算机软件版本过低,开发和管理人员不足,实用性不强,难以在计算机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方法与建议

2.1重视对学生兴趣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教育作为一个日益更新的学科,其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转变教学观念,逐步向学生自我学习为主,教师引导教学为辅的方向发展。学生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对计算机应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学校要注意到这一点,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有效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计算机知识,将课程讲解更加接近学生日常生活应用,这样能更好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余时间也可进行实际操作,便于记忆掌握,从而做到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胜任使用计算机相关工作。同时,学校应加设计算机上机课时,增加学生上机实践时间,教师进行手把手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演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对课程的完全记忆掌握。并组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计算机领域的深入研究,及时准确的对学生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导操作。

2.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

发展计算机教育事业,必须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计算机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来确保计算机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重视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所需的各项工作需求,为学校计算机教育保驾护航。同时,学校也可积极进行多渠道募集资金,呼吁社会、企业集资,加大资金投入,更好的服务于计算机教学。建设与学生使用数量相配备的机房数量,改善机房设施,更新计算机硬件配备。学校除了购置新的硬件设备来满足教学需要之外,还应提高老旧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避免资源浪费,做到勤俭节约和效率利用的最大化。积极组织科研队伍进行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计算机方向的教学研究。

2.3提高教师整体教学素质

一个好的学校需要大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来支撑。计算机教学领域由于其与时俱进的特殊要求较高,更新速度较快,这就使得计算机教师必须要紧紧跟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的进行计算机教学信息的更新,提高自身计算机教学水平,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做一个好的计算机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引导其心理防线的建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项工作,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不为外界金钱地位所诱惑,做好园丁这个角色,服务于社会,做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3结语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1.1学生背景知识少,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由于大学现在授课计划制定的总学时是有限的,因此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开设的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很少,大部分就是计算机基础以及计算机网络,而且,这些课程所占学时通常都比较少,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实际应用脱节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往往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这对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更加会感到课程枯燥、抽象,很难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网络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而教师则深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实际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讲清楚绝非易事。

1.3实践教学环境缺乏,难以进一步巩固知识

目前高等院校中,由于专业设置和经费的原因,非计算机专业一般没有相关的网络实验平台,大部分就是一个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非常简单,基本上是将利用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等将计算机连接成小型网络,不能随意更改,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

2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1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动力

因为教学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因此,不能像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样进行授课。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培养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熟练网络应用的能力,并更加注重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具体的实际应用。其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时普遍偏少,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解释所有的计算机网络的内容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有选择的内容上的选取。再次,要刻画整个培养计划中其他专业课程与网络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结合以上几点,本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注重网络技术实际应用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到一起,要尽量避免传统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应用的弊端。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大体划分为3个主要模块,其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内容:

(1)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包含网络技术基础、数据通信基本技术、Internet技术与应用;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参考模型、TCP/IP四层参考模型、Internet的基础知识、常用服务与应用技术、IP地址、TCP/IP及主要参数等网络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

(2)计算机网络实现:主要包含组建局域网与接入Internet、局域网的设备管理、管理网络的软件系统。涵盖了网络中从物理层到网络层的主要部件与设备、以太网、最新高速交换式网络、虚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不同规模用户的Internet接入技术与方案、微软的工作组网络的组建、管理与安全使用网络资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实用组网技术。

(3)计算机网络应用:主要包含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网页制作与编程基础、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网络应用。涵盖了应用系统的计算模式中的对等网、C/S和B/S网络应用模式的结构与特点,Web体系结构工作原理;网页的基本构成、HTML、高级网页编辑工具Dreamweaver的安装与使用以及制作网页的基础知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网络应用系统的实现与开发技术等网络应用系统的实现技术。其中,在第2、3模块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专业应用来进行内容的组织,对上述内容作适当调整,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产生专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2.2.1“自顶向下”教学法

目前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讲解主要是采用“自底向上”的方式进行,由于直接从底层讲起,与实际网络应用难以一下子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无用,从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实际授课中应采用从“自顶向下”的方式进行,即从当前使用广泛的网络应用开始讲起,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保存求知的兴趣,能针对性的理解网络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2案例教学法

在授课中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选取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里面的典型网络应用实例来进行分析,一来进一步让学生对课程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再者由于是运用实例,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成就感,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2.3类比教学法

网络课程中涉及很多不好理解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且掌握不好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类比,让学生轻松的理解,例如:介绍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时候,可以将分组交换的过程类比为写寄纸质信件,不需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类比为不需要和别人沟通就直接可以写信给别人等;电路交换类比成打电话,电路交换有建立连接、通信和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打电话同样有拨号,通信,挂机三个阶段等;然后将相同点进行总结,就能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这个关键知识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3加强实践教学,巩固所学知识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验环境的构建。一般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新增网络设备不太现实,可以采用网络模拟器来模拟各种网络设备,例如:Cisco公司的PacketTracer可以为学习网络课程的初学者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可以学习IOS的配置、锻炼故障排查能力。其次就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组织方式,实践教学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应用性实验,由于课程学时少,实践学时只能完成一部分重要的设计应用性实验,还有很多实验则需要学生课下自己完成,对于课下自己完成的实验,教师要给出相应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给以一定的成绩评定,这样才能督促学生完成实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3结束语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1项目教学法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在结合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教学等三大教学方法特点基础上,基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形成了自身的特点。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根据要完成项目来设置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与掌握;其次,在教学方式上,项目确定后,学生将分成若干小组,需要通过小组的团队智慧与协作完成项目,学生在协作中不仅培养了团队精神,也在相互学习中提升了应用能力;在教学评价上,通过对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还包括团队评价与学生自评,多元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分析自我能力掌握情况;在教学主体上,教师从教学的绝对主体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监督者,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有利于提升学习积极性。从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效果与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来看,虽然,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同的教育类型,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必要在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中推广项目教学法,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Theteachinggoal)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其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教学方法效果的发挥。项目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动手参与创造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侧重评价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而不是项目的结果。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辅导学生理解把握课程要求,提升学生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持续性实践能力。因此,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其教学目标不应该设定在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比例,而应该是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学以致用,有利于他们根据自身专业性质与将来职业要求调整计算机学习需求,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在根本上将计算机能力与专业能力结合起来,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调整校正教学目标之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要求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教学内容(Theteachingcontent),从而保障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首先应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教材。当前,计算机教材种类繁多,既有针对学生一般要求的普遍性教材,也有针对某些专业的编写具有专业特点的教材,教师选择教材时,应该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尽量选用与学生专业相适应的计算机教材;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特点,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增加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网络时代市场营销技能,教师应该将网页设计、软件使用等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营销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找到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点,做到电脑实践与专业理论的有机结合。

4教学过程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而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掌握教学过程(Theteachingprocess)的实施技巧,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为保障项目教学法的效果,按照项目教学法实施流程,具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确立项目要难易适度循序渐进。项目教学采用单元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专业性质、教学目标与学生计算机技能掌握情况,按照难以适度循序渐进方法确定单元教学内容,并向学生展示每个单元项目所应达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明白教学任务;其次,完成项目采用小组协作分工方式。教师将项目任务布置后,将学生以5-7人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并挑选小组负责人负责项目任务分配与项目实施监督;第三,项目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项目的实施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与引导,主要依靠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项目采用过程性考核。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考核学生项目开发进度,在考核中,对共性问题进行解释并指导修正,并通过教师评价、团队评价和自我评价方式对项目进行最终评价。5教学主体的转变讲授法中教师是绝对的教学主体(Teachingsubject),而项目教学法中要求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应该从教学主体地位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根据教学内容讲解教学重点、难点,而其余的学习通过项目任务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适时恰当的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在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掌握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形成新能力。

5教学环境的营造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 发展 智能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1b-0014-01

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有些学生和家长认为计算机只不过是辅助人们进行其他工作的工具而已,既然大学的任何专业都要学习使用计算机,那么似乎就没有必要将计算机作为一个专业来学习。其实这是对计算机专业的一种误解,是缺乏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的了解所致。

举个例子,也许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会使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人人都会驾驶汽车,但是肯定不是每个人都能研究与设计汽车,只有学习汽车专业的人才能从事此类工作。对计算机专业而言同样如此,每个人都可能会使用计算机,但是研究与设计计算机的工作只能由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来承担。

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有着根本性的区别。首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要学习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例如离散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计算机科学等。这些基础理论往往都是一般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能系统学习的,而没有这些理论知识将来就不可能从事理论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工作,诸如可计算性理论,算法设计与复杂性分析,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分布式计算理论,并行计算理论,网络理论,生物信息计算,计算几何学,程序语言理论等等。

其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要学量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例如程序设计基础、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网络原理、软件工程等等。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刻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与结构,掌握全面的软件设计与开发技术。学习过程强调要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互结合,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只是学习基本的程序设计、简单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等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无法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比。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具有较强的软件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即离不开计算机专业设计人员,也离不开计算机应用人员,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人员是推动计算机发展的主力军。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人员的主体,他们所具有的计算机能力是能否胜任未来工作的基础。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是我们的责任。

1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

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是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基础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现代化应用技术,有其自身的系统性、科学性。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懂原理、懂结构,掌握一种以上计算机语言,能按规范要求编程序,把学习重点放在使用标准平台,开发一些本专业适用的软件产品。

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1) 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巩固:理解概念、原理、法则、命令等。

(2) 方法的训练:计算机操作方法、部件使用方法、程序调试方法、外设连接方法、程序设计方法等。

(3) 精神素养训练: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强烈的进取心、严谨的工作作风。

(4) 能力的拓宽:思维能力,在编程前对实际问题的想象、分析、归纳、综合、分块,建立编程框架的能力;

行为能力,在选定算法、设计框图、编制程序、查阅资料、探索程序方面有所锻炼;适应能力,在配置机器、组织试验、利用环境方面进行训练,以利于尽快投入工作;应用能力,设备操作能力、软件维护能力、上机调试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5) 技术的培养:工程表达技术、框图设计技术、结构化编程技术、类操作技术等。

2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设置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以上五方面的能力,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应包括:

2.1掌握基本技能

这里的基本技能包括:微机使用技能、汉字输入技能、文字编辑技能、程序调试技能、网络操作技能、网页创作技能和图形、动画创意技能等。给学生提供软、硬件资源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领悟实验的真谛,直至独立完成实验。

2.2学会常用软件

这里的常用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平面设计、动画设计软件等。

2.3了解基本原理

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对计算机学科理论有一定了解,如: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原理、高级语言编程、数值运算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汉字系统原理等。要在理论课上讲原理、概念、操作要领,实践课上引导学生一步步做,通过做一两个事例锻炼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4熟练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算法+数据结构,一个好的程序设计算法是关键,对算法的深入理解只有通过调试程序才能实现。程序设计离不开算法,好的算法能使程序简洁、功能完善、可读性好。程序调试是程序设计的实践过程,通过上机调试可以发现语法错误、句法错误、方法错误,通过多次的逐步调试,使程序的最终结果正确。这一过程比程序设计更费时间。

2.5适应新技术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以迅速而著称,操作系统的变化从DOS到Windows系列到Linux,软件在不断地更新。如果不能适应软件的快速发展,就阻碍计算机的使用。

3针对能力培养,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随着高校办学自的不断扩大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体制显然不能用一种模式“框死”,而是柔性的、探讨式的运作。

不同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不同、基础不同,因此,应对不同类型的专业要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为高校各专业计算机课程设计提供了充分大的空间,考虑各专业应用计算机的特点、差异和学时限制,为各专业合理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有足够的自由度。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划分为理科非计算机专业、文科专业两类。

3.1理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体系设计

理科非计算机专业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的很明确,不是把它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而是作为应用技术来掌握。对于这些学生,虽然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以计算机为中心,但在很多情况下却离不开计算机,他们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利用计算机来开展工作。我们采用的是“1+1+X”课程设计方案,即“理科计算机基础”+“理科程序设计语言”+“理科计算机高级课程”,课程设计如下:

(1) 理科计算机基础:该课程为理科必修课程。这门课的目的是向理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常识以及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作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工具。

(2) 理科程序设计语言:该课程为理科必修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学生来说,除了要熟练使用计算机外,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应用基础等,在较深的层次上应用计算机。该课程讲授较为高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如网络、多媒体、数据库、VB、ASP、C语言、Java等,学生可以任选其中1种或2种。采用既有课堂教学又有网络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进行网上课后复习、交作业、讨论、辅导答疑等。

(3) 理科计算机高级课程:该课程为理科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选修课。在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本质,熟练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有了一定实际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可选修的课程很多,如下只列举两门课程。

数据结构:从每个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相应的一组基本运算和实现三个方面掌握线性表、栈、队列、串、树和图等常用的数据结构;针对简单的应用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及设计有效的算法解决。

微机原理:该课程为理科非计算机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由于绝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学过数字逻辑课程,所以与计算机系微机原理课程相比,增加了数字逻辑的基本内容;在内容的深度上也比计算机专业略浅一些。该课程的基本目的是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常用接口技术;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上机调试过程;建立微机整体概念。

3.2文科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体系设计

文科专业学生把计算机课程作为工具课程来学习,作为应用技术来掌握。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是以计算机为中心,而是对计算机的简单应用。我们采用的是“1+X”课程设计方案,即“文科计算机基础”+“文科计算机高级课程”,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两学期讲授课。课程设计如下:

(1) 文科计算机基础:该课程为文科必修课程。这门课的目的是向文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常识以及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作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工具。

(2) 文科计算机高级课程:该课程为文科必修课程。对文科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要求比对理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更低一些,教授的内容也更偏向于应用,结合使用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讲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该课程讲授较为高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包括网络、多媒体、数据库、平面设计、三维动画设计、网页制作、动态网页制作等7门课程,学生可以任选其中1种或2种。

以上提出的文科、理科计算机教学体系允许整合和重新构造。这样既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也充分考虑专业对计算机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和计算机技术进步对课程的影响。

4适应新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做好准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逐步改进。计算机课程在讲授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表现出与其他课程迥然不同的“动态”特征。

4.1教学内容的准备

教学内容要注重实用性和具体性。学生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更感兴趣,对具体例子比抽象讲解更容易接受。可以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为学生大都希望学以致用,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他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4.2教学方法的准备

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中,广泛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设问式、比喻式等教学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指导,规范实验教学,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内容,突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把传统理论课的“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三步曲,改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三步曲,要把“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4.3教学手段的准备

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电子教案,使教学生动形象;使用多媒体教室,使教学直观,易于表达;使用实验室加移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使师生间的双向讨论交流非常方便。

4.4教师知识更新的准备

有人说,计算机行业是“年轻人”的行业,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教师也应该不断地进修、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一方面加强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训练,要求教师不断自学或进修,学习本课程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先进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会。主讲教师除讲授一个班的计算机基础外,也要讲授计算机专业课程。要求他们努力熟悉和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避免把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思路、做法和要求简单地搬到非计算机专业。这样不仅有利于稳定计算机基础教师队伍,也有利于提高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4.5教学网站建设的准备

通过网络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更多地与学生交流。网络辅助教学网站实现了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实验指导等上网,实现师生课外互动和交流。学生可以对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有选择的自主学习,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网络模拟考试系统能实现学生随时进行训练和自我测试,网络考试系统供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测试。

4.6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准备

这是最关键的准备。创新是一个思维与实践的过程,从哲学观点看是一种技能,即在特定环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思维是一种能够学习的技能。计算机是一个简洁高效的计算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大量繁琐的工程计算、数据分析、文字处理、账目结算、多媒体合成的工作。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将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引进到自己的专业中来,突出现有模式,勇于开拓,结合本专业,开发出适用的专业软件,使本行业的设计、生产、流通进入领先地步。

参考文献:

[1] 余武. 教育技术――信息时代教与学[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的是培养一流的学生。虽然,在河南高校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中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两门计算机类相关课程,但仍然存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因计算机能力不足,阻碍其自身发展的问题。目前,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约占高校在校学生的90%左右,如何做好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能力培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课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开展了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模型研究。首先,通过调查统计,从学习和科研两方面归纳出当前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其次,针对归纳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给出满足需求所需的计算机能力类。最后,建立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研究成果为高校制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方面相关课程设置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1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需求类

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主要工作包括学习和科研入门两部分。因此,我们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概括为:学习类和科研类。每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包括若干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点。经调研、统计及分析,基础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系统安装、系统维护、安全防护、搜索引擎、慕课学习和网络交流。科研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获取文献、设计实验、论文排版和投稿系统。两个需求类如图1所示。

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计算机技能,是做好学习和科研入门工作的基本保障。慕课学习和网络交流是当前学生获取最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获取文献、设计实验、论文排版和熟练使用投稿系统是进行科研研究的必备计算机技能。获取文献主要指利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EI全文数据库等获取所需文献的能力,设计实验主要利用Matlab、Network Simulator等软件完成实验设计及验证的能力。论文排版主要指利用Word、WPS、Latex等软件完成论文排版的能力。投稿系统主要指熟练掌握常用的期刊投稿系统的操作规范。

2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类

经调研、统计及分析,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类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安装、操作系统维护与优化、360安全卫士使用、360杀毒的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慕课自学网站、网络交流平台、Word软件的使用、Excel软件的使用、Visio软件的使用、Latex软件的使用、数据库检索、Matlab软件的使用、投稿系统的使用等十四个计算机能力类,每个计算机能力类包括的计算机能力点具体如下:

1) 操作系统安装包括:磁盘分区、系统安装、驱动安装;

2) 操作系统维护与优化包括:系统备份、系统恢复、系统修复、磁盘碎片整理、磁盘清理、内存优化、编辑注册表、修改注册表、导入导出注册表、备份注册表、恢复注册表;

3) 360安全卫士使用包括:查杀木马、清理插件、修复漏洞、电脑体检、软件管家;

4) 360杀毒的使用包括:快速扫描、全盘扫描、自定义扫描、宏病毒扫描、弹窗拦截、软件净化、上网加速、垃圾清理;

5) 百度搜索引擎包括:简单搜索、联合搜索、精确匹配、消除无关性、并行搜索、相关检索、百度快照、新闻搜索、音乐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百度地图、学术搜索;

6) 慕课自学网站包括:慕课网、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慕课平台、MOOC学院、Coursera、Udacity、edX等,重要慕课网站简介如表1所示;

7) 网络交流平台包括:QQ技术交流群、微信技术交流群、CSDN(中国最大的IT社区和服务平台)、ITPUB论坛等。

8) Word软件的使用包括:文字编辑、文字排版、艺术字、图片插入、边框底纹、页面设置、表格处理、图文混排、格式编辑、页眉页脚、分页符、分节符、脚注、打印;

9) Excel软件的使用包括:单元格管理、图表、汇总统计、工作表管理、筛选、排序、公式、函数、打印;

10) Visio软件的使用包括:框图、流程图、网站图、网络拓扑图等;

11) Latex软件的使用包括:基本排版流程、文本排版、列表环境、文档结构、表格排版、图片排版、字体设置、段落对齐、页面布局、目录格式、数学公式排版、图形绘制、演示文稿;

12) 数据库检索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EI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等;

13) Matlab软件的使用包括:基本语法、常用函数、图形绘制、工具箱等;

14) 投稿系统的使用包括:计算机工程投稿系统、通信学报投稿系统等。

3 需求类到能力类的映射关系

需求类到能力类的映射关系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两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及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能力点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学习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图3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科研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

图2为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由图可知,系统安装需求点需要操作系统安装和百度搜索引擎计算机能力类来支撑。系统维护需求点映射到操作系统维护和优化及百度搜索引擎两个计算机能力类。安全防护需求点映射到使用360安全卫士、使用360杀毒和百度搜索引擎三个计算机能力类。搜索引擎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一个计算机能力类。慕课学习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慕课自学网站两个计算机能力类。网络交流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网络交流平台两个计算机能力类。

图3为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科研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由图可知,获取文献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检索两个计算机能力类。设计实验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Matlab软件两个计算机能力类。论文排版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使用Word软件和使用Latex软件三个计算机能力类。投稿系统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投稿系统两个计算机能力类。

需要特别指出的有两点:1)每个计算机能力类都包括若干个计算机能力点,并没有在映射图中体现,如:百度搜索引擎能力类包括:简单搜索、联合搜索、精确匹配、消除无关性、并行搜索、相关检索、百度快照、新闻搜索、音乐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百度地图、学术搜索等能力点;2)每个需求点都以百度搜索引擎作为一个计算机能力支撑类,由此可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是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一项核心计算机能力类。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高校培养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大学生新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本文根据高校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现状、教学改革思路和教学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我国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

    高校计算机教育从20世纪的80年代开始,从最初的为科技计算机服务至今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历史,现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普遍采用"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然而,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进入了一个异常蓬勃的快速发展阶段,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教育已经进入了大学校园,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有了根本性变化。但与此同时,现今大学计算机专业,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

    1、学生对公共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已不再是零起点。来自城镇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就已经接触了计算机,城镇中小学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课程,大部分城市家庭也拥有电脑,有些学生拥有了笔记本电脑,甚至IPAD等高端个人电脑,他们对办公应用和网络应用甚至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已有所了解, 所以高校面临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已不再是零起点。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环境及教学设备的投入不足, 学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发展趋于缓慢,致使许多学生认为, 该课程只是对中学阶段已经学过内容的重复, 与所学专业没有什么关系, 因而导致学习兴趣减淡、学习动力削弱,所以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整体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概念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不是研究计算机本身,而是将计算机作为工具,重要的是应用。

    2、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知识的教学方式较笼统

    虽然绝大多数高校都给新生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但从教学大纲、课件和教学形式来看,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但《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开设初衷就是强调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一来就会使一些专业的学生学了却用处不大,例如学习建筑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CAD制图、学习中文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办公软件、学习广告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设计软件等。但学校在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时, 并没有综合分析这些需求。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每天都在变化,现在的大学生每天面对过度的信息轰炸,各种网络安全问题都会出现,以笔者目前所在的高校为例,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在学完既定课程后,会安装操作系统的占25.3%;能够进行计算机组装的仅占15.7%。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点原因:(1)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没有涉及到操作系统的安装和硬件组装这两方面的内容;(2)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认知程度非常浅,完全是为了应付随之而来的考级。这充分说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3、考评标准较单一

    大部分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行全校统考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对于设计操作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考试形式较少采用。成绩主要以考勤分和笔试成绩相结合进行考核。不能反映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理论成绩比例过重,因此总评成绩体现不出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以上现状,结合笔者在本课程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改进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

    1、改进教学手段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提高, 计算机类课程的授课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前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授课+机房上机"的授课模式已逐渐被"机-课"一体的授课模式取代。以笔者目前所在学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为例,课程中的理论性内容(如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微机系统的基本构成,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等) 适合在多媒体教室讲授,,而其它的实践性很强的章节(office办公软件、网络应用、多媒体设置等)即使在课堂讲授,并不见得有多大效果,因为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演示,由于教学设备与环境等因素,学生根本就看不清楚老师的操作过程,特别容易忘,这样就浪费了课时。建议改变这种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在多媒体机房进行这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跟随老师一起操作,在实践中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

    2、打破笼统的教学模式

    第一、我们应该灵活的调整课程内容。例如,可以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办公自动化、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作为基本的内容, 要求所有学生学习, 在完成必修课程后,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特点进行选修。例如,财务管理类的学生可以选修电子台账软件,金蝶软件等。建筑设计的学生选修CAD等应用软件。对计算机理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偏向理论的课程,也可以同计算机专业学生一起学习。这样一个宽松的氛围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可以提升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竞争力。第二、合理的安排课时。我校本科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为56课时,理论与实践各占28课时,而其中的office办公软件不管在理论与实践课时中都占了很大比重,这样就造成了课时分布的不合理,像这部分完全就可以用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实践,比如:硬件的组装、系统的安装都要有固定的课时,添加到公共基础课程里,要纳入年底的考核当中。

    3、健全考核形式,综合衡量学生实力

    《计算机基础》的最佳考试方式是笔试与实践结合,并且应该以上机为主,考勤分只占较少一部分。三者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例如必修课程上机比例可设为70%,选修的课程可设为30%。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平时成绩以上机实践课作业为主,考试已基本实现"无纸化"。做到让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能够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有效地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展望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前景

    1、有利于增强高校的竞争力

    未来的高校,将在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为适应这种要求,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创新。而具备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师资队伍更是重中之重,除了引进权威师资,加强队伍建设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积极自我学习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并且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这门学科的新发展,才能为全面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及学术水平,为学生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升就业率和高校的竞争力。

    2、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大部分的企业要求的不再是"专才",而是"通才"。大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信息素质,才有可能在走向社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独立处理工作职责,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贡献社会的同时谋求自身的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的"含金量"。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中,都将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时代的需求,计算机教育应面向社会,与时俱进,与各学科发展接轨,与时代同行。

    参考文献:

    [1]陆志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实施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4)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教学 问题 探讨

引言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将学生培养成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行业服务。自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以来,普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在十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只是在近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其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教学模式、方法上多是参照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高职高专教育不相符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法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据调查,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高职毕业生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办公,而且要求他们能够进行系统安全与稳定性维护。但是,目前非计算机专业高职生中主要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掌握办公应用、数据处理、网络应用方面基本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系统维护、信息综合处理方面仍远远未达到用人单位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在内容上一般定位于常用系统基本操作(基本上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应用(Office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本应用,这些内容的选取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有的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根据专业的自身特点,另外开设了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如教育专业开设了《课件制作》、建筑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制图》、机电专业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等,但这些课程都只针对本专业应用设计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1.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自主操作练习不够。

在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着串讲、串问现象,没有多少价值的“满堂问”和缺少操作训练的单纯理论内容分析仍然存在。久而久之,学生抱怨“满堂灌”、“概念多”,导致死记硬背,动手能力非常差,从而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活动方式上,仍然存在着“齐步走”的现象。

近年来,城镇普通中学一般都开设了电脑课,学生大部分都会计算机最基本的知识及操作,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中学往往都没开电脑方面的课程,或者名存实亡,所以这部分学生计算机知识及操作一般都很差,有的甚至还从来没接触过电脑。在这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部分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仍然采取“齐步走”教学方式,导致一部分学生可能“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又“消化不良”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不同特点,抹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理念。

1.3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配备上还存在不足,特别是一些山区高职院校。一是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力量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有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还存在不足,或者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不合理。二是计算机实验室配备不足。有的高职院校机房配备不够,导致缩减学生实验课时,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高职院校不具备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维护的实训的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这一技能的掌握。

2.对策初探

根据上述的分析,笔者要让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兼顾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在以社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原则指导下,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

参照《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参考方案》,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在原来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础上,增设一门《信息综合处理技术》课程。通过这两门课的开设,使学生既能进行系统组装、安全与稳定性维护,系统一般故障排除,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以及掌握网络基本应用,又会运用计算机进行社会调查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科技论文写作,及制作社会广泛认同的信息载体,如演示文档、网页、BBS、博客、印刷物等,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当然,还可以根据专业的自身特点,另外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

2.2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2.1理论授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注重应用。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专业需求灵活掌握教学内容;要讲透教材的重点,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学生能够自行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可以不讲,不必面面俱到,腾出更多时间加强训练。

2.2.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一定要争取多上机,将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两者的课时比例定为1:2的效果较好。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还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2.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2.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任课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才能承担课程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完善。因此,要加强课程任课教师的选拔、培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竞聘上岗试讲或说课工作,可以选拔出优秀的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师资力量。

2.3.2加强实验室建设

上机操作是教学环节中学生把理论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实践途径,所以,实验设备的最基本要求是齐全、充足。具体而言,包括学生实验用机、教师演示系统、网络服务、存储服务等都要齐全和充足,保证高质量、多课时的上机操作,另外实验室还要能够提供学生课余上机服务。

小结

笔者仅个人结合教学实际,对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进行分析,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法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难免有不全面之处,望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胡茂成.高职高专教育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河南高校 非计算机专业 教师 计算机能力 模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首先需要培养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目前,河南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缺乏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针对河南省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因计算机能力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本文开展了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模型研究。首先,通过调查统计,从基础、教学和科研三方面归纳出当前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其次,针对归纳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给出满足需求所需的计算机能力类。最后,建立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研究成果为相关部门制定高校教师计算机能力培训计划,提高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1 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需求类

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教学和科研两部分。因此,我们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概括为:基础类、教学类和科研类。每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包括若干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点。经调研、统计及分析,基础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系统安装、系统维护、安全防护和搜索引擎。教学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制作课件、制作教案、制作试卷、制作微课、统计成绩和信息系统。科研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获取文献、设计实验、论文排版和投稿系统。三个需求类如图1所示。

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一项基本计算机技能,是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保障。制作课件、制作教案、制作试卷、制作微课、统计成绩和使用教学信息系统是日常教学工作必须的计算机能力。获取文献、设计实验、论文排版和熟练使用投稿系统是进行科研研究的必备计算机技能。获取文献主要指利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EI全文数据库等获取所需文献的能力,设计实验主要利用Matlab、Network Simulator等软件完成实验设计及验证的能力。论文排版主要指利用Word、WPS、Latex等软件完成论文排版的能力。

2 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类

经调研、统计及分析,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类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安装、操作系统维护与优化、360安全卫士使用、360杀毒的使用、百度搜索引擎、Word软件的使用、Excel软件的使用、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PhotoShop软件的使用、Visio软件的使用、教学信息系统的使用、Latex软件的使用、微课制作、数据库检索、Matlab软件的使用、投稿系统的使用等十六个计算机能力类,每个计算机能力类包括的计算机能力点具体如下:

(1)操作系统安装包括:磁盘分区、系统安装、驱动安装;

(2)操作系统维护与优化包括:系统备份、系统恢复、系统修复、磁盘碎片整理、磁盘清理、内存优化、编辑注册表、修改注册表、导入导出注册表、备份注册表、恢复注册表;

(3)360安全卫士使用包括:查杀木马、清理插件、修复漏洞、电脑体检、软件管家;

(4)360杀毒的使用包括:快速扫描、全盘扫描、自定义扫描、宏病毒扫描、弹窗拦截、软件净化、上网加速、垃圾清理;

(5)百度搜索引擎包括:简单搜索、联合搜索、精确匹配、消除无关性、并行搜索、相关检索、百度快照、新闻搜索、音乐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百度地图、学术搜索;

(6)Word软件的使用包括:文字编辑、文字排版、艺术字、图片插入、边框底纹、页面设置、表格处理、图文混排、格式编辑、页眉页脚、分页符、分节符、脚注、打印;

(7)Excel软件的使用包括:单元格管理、图表、汇总统计、工作表管理、筛选、排序、公式、函数、打印;

(8)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包括:文本编辑、绘图、数据图表、高级文本格式、幻灯片放映、母版设计、模板设计、配色技巧;

(9)PhotoShop软件的使用:选择工具、填充色彩工具、路径工具、渲染工具、图层、图层混合模式、图像色彩调整、图像模式、图层风格、图层蒙版、通道、路径、滤镜;

(10)Visio软件的使用包括:框图、流程图、网站图、网络拓扑图等;

(11)教学信息系统的使用包括:教务管理系统、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等;

(12)Latex软件的使用包括:基本排版流程、文本排版、列表环境、文档结构、表格排版、图片排版、字体设置、段落对齐、页面布局、目录格式、数学公式排版、图形绘制、演示文稿;

(13)微课制作包括:Visio、草料二维码、问道网、金数据、maka、手机互动大师ih5、初页、思维导图、微弹幕、易企秀;

(14)数据库检索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EI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等;

(15)Matlab软件的使用包括:基本语法、常用函数、图形绘制、工具箱等;

(16)投稿系统的使用包括:计算机工程投稿系统、通信学报投稿系统等。

3 需求类到能力类的映射关系

需求类到能力类的映射关系指非计算机专业教师三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及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能力点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图2-图4所示。图2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的基础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图3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的教学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图4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的科研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

图2为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基础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有图可知,系统安装需求点需要操作系统安装和百度搜索引擎计算机能力类来支撑。系统维护需求点映射到操作系统维护和优化及百度搜索引擎两个计算机能力类。安全防护需求点映射到使用360安全卫士、使用360杀毒和百度搜索引擎三个计算机能力类。搜索引擎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一个计算机能力类。

图3为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有图可知,制作课件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使用Excel软件和使用PowerPoint软件三个计算机能力类。制作教案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使用Excel软件和使用Word软件三个能力类。制作试卷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Word软件两个计算机能力类。制作微课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微课制作两个计算机能力类。统计成绩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Excel软两个计算机能力类。信息系统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教学信息系统两个计算机能力类。

图4为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科研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有图可知,获取文献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检索两个计算机能力类。设计实验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Matlab软件两个计算机能力类。论文排版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使用Word软件和使用Latex软件三个计算机能力类。投稿系统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投稿系统两个计算机能力类。

需要特别指出的有两点:

(2)每个计算机能力类都包括若干个计算机能力点,并没有在映射图中体现,如:百度搜索引擎能力类包括:简单搜索、联合搜索、精确匹配、消除无关性、并行搜索、相关检索、百度快照、新闻搜索、音乐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百度地图、学术搜索等能力点;

(2)每个需求点都以百度搜索引擎作为一个计算机能力支撑类,由此可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是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一项核心计算机能力类。

4 结语

本文所建立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模型是一个开放的能力模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该模型可以不断的完善和扩充。比如人员科研扩展到学生、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实验室人员等,计算机能力也不止于报告中提出的16个计算机能力类。

参考文献

[1]霍占强,米爱中.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研究[J]. 电子世界,2014(18):443-444.

[2]霍占强,耿玲玲.如何在当前阶段做好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4(12):113-114.

[3]孔娟.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中的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9):191-192.

作者简介

王志衡(1983-),男,河南省新郑市人。博士学位,现为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处理、创新方法。

高昂,现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

作者单位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 面向就业的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四维”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中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 对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 关于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构想 浅谈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 浅谈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 关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 试谈非计算机专业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建议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与实践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讨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研究 浅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熊猫烧香”炮制者李俊被提前释放:曾把黑客当荣耀[EB/OL]. [2010-04-11]..

[8] 大学生地震言论激怒网友,遭人肉搜索被逼休学[EB/OL].[2008-06-18]..

[9] Sergey Brin,Lawrence Page. The anatomy of a large-scale hypertextual Web search engine[J]. Computer Networks and ISDN Systems,1998(30):107-117.

Teaching Model of Basic Computer Science for Non-computer Majors According to 4-dimensions&6-transformations

LIU De-xi1,2, WAN Chang-xuan1,2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Nanchang 330013, China)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教学目标 专业应用

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摆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面前。下面就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中心,在突出计算机教学与相关专业的紧密结合上,提出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即三个层次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各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二、突出教学内容必须以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为中心

(一)设立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课

为了提高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可开设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选取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应用领域问题的一些典型示例,从原理、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上加以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在专业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各系专业领域各异,因此计算机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也就各自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专业门类多,应用面广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各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三)设立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习课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必须穿插有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实习课。有些内容还不能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条件的,最好也要让学生参观具体使用的过程。

三、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

(一)可以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一些教学工作,如

在一些课程教学课时较少时,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和影响的网上课堂。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可以给考前复习或补考学生的复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计算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计算机教

学实践或实习内容;加强上机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跟上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发展。

四、重视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教学问题,故不能就“科”、“教”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成果去指导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掌握新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最新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思想和新成果。从中总结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以科研促教学,走“科”、“教”结合之路,是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的有效途径。&n

bsp;

参考文献: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教学目标 专业应用

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摆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面前。下面就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中心,在突出计算机教学与相关专业的紧密结合上,提出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即三个层次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各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二、突出教学内容必须以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为中心

(一)设立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课

为了提高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可开设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选取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应用领域问题的一些典型示例,从原理、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上加以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在专业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各系专业领域各异,因此计算机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也就各自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专业门类多,应用面广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各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三)设立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习课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必须穿插有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实习课。有些内容还不能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条件的,最好也要让学生参观具体使用的过程。

三、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

(一)可以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一些教学工作,如

在一些课程教学课时较少时,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和影响的网上课堂。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可以给考前复习或补考学生的复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计算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计算机教

学实践或实习内容;加强上机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跟上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发展。

四、重视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教学问题,故不能就“科”、“教”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成果去指导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掌握新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最新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思想和新成果。从中总结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以科研促教学,走“科”、“教”结合之路,是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

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13篇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以计算机在各学科领域内的应用为中心,系统地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教学。并提出了如何确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以及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方法、手段。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教学目标 专业应用 

 

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摆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面前。下面就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中心,在突出计算机教学与相关专业的紧密结合上,提出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即三个层次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各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二、突出教学内容必须以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为中心 

(一)设立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课 

为了提高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可开设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选取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应用领域问题的一些典型示例,从原理、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上加以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在专业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各系专业领域各异,因此计算机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也就各自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专业门类多,应用面广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各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三)设立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习课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必须穿插有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实习课。有些内容还不能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条件的,最好也要让学生参观具体使用的过程。

三、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 

(一)可以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一些教学工作,如 

在一些课程教学课时较少时,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和影响的网上课堂。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可以给考前复习或补考学生的复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计算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计算机教 

学实践或实习内容;加强上机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跟上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发展。 

四、重视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教学问题,故不能就“科”、“教”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成果去指导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掌握新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最新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思想和新成果。从中总结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以科研促教学,走“科”、“教”结合之路,是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

编辑整理本文。

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多媒体;计算机基础;网路技术

在当前社会中,计算机应用在多种领域中凸显出它的重要性。针对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出两点建议。

1 关于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脱节问题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经过近十多年的探索,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计算机文化课是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人数众多,专业也多种多样,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而言,我校多数专业与建筑有关,涉及建筑行业的各个专业,比如土木专业,给排水专业,建筑学专业,环境专业,交通专业等等,计算机在这些专业多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计算机在这些专业的实际应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对本身专业有何作用不了解,造成学习不主动,无兴趣等等情绪,不难想象,这十分不利于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如何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给这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方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得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是我们每一个从事非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也对每个教师在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人认为在目前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理论教学学时数较少的情况下,既要完成教学计划中原有的各项教学内容,又要结合所教专业打下专业应用基础,可采取网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应用,使学生知道本专业可用计算机做什么的、需要哪些基础知识、通过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实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网络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虚拟现实”的教学环境中,使得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和学生的专业有所联系,让教学效果有大胆的、实质性的突破。要打破常规,开拓创新,从传统的计算机+大屏幕模式,发展到网络化教学平台,就要求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并编写相应的教案,熟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制作,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课时由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另一部分课时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可以利用校园网来建立学习辅导网站,把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关知识的问答、专业应用素材等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网站中还可以提供网上答疑平台,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满足不同专业的特点达到专项能力的要求。这样教师按照超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讲授计算机知识,既满足了教学大纲中要求完成的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提起学习专业和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了解计算机在学生各个不同专业中的应用,理论与实际应用相呼因,相补充。

2 关于上机实验与理论教学的脱节问题

我校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24学时,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网络安全等相关基础知识。实验教学16学时,主要学习word应用,execl应用,ppt制作,photoshop应用,flas制作,dreamweaver等应用软件的使用操作。各为一门必修课且有各自的学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内容完全不同。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水平存在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相同地区学生自身的计算机素质也有很多差别,学生对计算机的喜好程度不一样,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上有着多种不同的层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是教学基础,实践是学习的手段,应用才是最终目的。这样学生环境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不同,学习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别,就我校来对实验教学来说如果按照统一的内容来要求,就会有同学吃不饱,有的同学吃不了的现象出现,这也就要求教师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要求教学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还有一种情况也值得注意,就是我校很多基础差的学生上机实际操作能力差,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反应在上课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都能听懂,但是当需要自己实际操作时就无所适从,即中学缺乏实践操作机会,真正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上机时只能把简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为唯一的上机目的,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教师授课时除了可以适时选择现场教学,让大部分学生在上机实践中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同时采用网络教学,教师制作一些与专业结合的实验多媒体教学片在网上提供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结合学生自身专业,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到大量与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心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课程的网络教学,不仅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在教学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方法。大力推广网络教学模式,以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是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想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3 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的复合人才日益成为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应用到教学过程是必然选择,在现有的高等教育条件下,采用网上教学形式,以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目标;专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211-01

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摆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面前。下面就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中心,在突出计算机教学与相关专业的紧密结合上,提出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即三个层次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各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二、突出教学内容必须以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为中心

(一)设立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课

为了提高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可开设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选取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应用领域问题的一些典型示例,从原理、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上加以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在专业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各系专业领域各异,因此计算机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也就各自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专业门类多,应用面广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各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三)设立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习课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必须穿插有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实习课。有些内容还不能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条件的,最好也要让学生参观具体使用的过程。

三、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

(一)可以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一些教学工作,如

在一些课程教学课时较少时,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和影响的网上课堂。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可以给考前复习或补考学生的复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计算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计算机教

学实践或实习内容;加强上机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跟上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发展。

四、重视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教学问题,故不能就“科”、“教”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成果去指导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掌握新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最新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思想和新成果。从中总结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以科研促教学,走“科”、“教”结合之路,是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的有效途径。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