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

精神科护士论文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应付方式

精神科护士面对精神疾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工作压力大,负荷重,风险高而又常不被病人及家属理解,她们心理状况如何?他们是如何应对这些压力的?本研究将精神科护士与非精神科护士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郑州市某精神病医院女护士48人,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6.82±5.67)岁;另一组为郑州市某综合医院内科护士42人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7.02±6.23)岁。两组护士年龄差别无显著性(P<0.05)。入组条件:1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临床一线护士;2没有急性或慢性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者。

1.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Q)进行两个调查。由我院心测室工作人员统一指导语,指导量表填写。收到有效调查表精神科护士48份,内科护士42份。

1.3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t检验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士的scl-90测试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焦虑及躯体化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内科护士,其总差异有显著性(P<0.01)。抑郁因子内科护士显著高于精神科护士(P<0.01)。其余各因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应付方式问卷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幻想因子明显低于内科护士(P<0.01)。两组护士的应付方式比较,精神科护士多为成熟型,与内科护士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

3讨论

精神病人是社会特殊群体,其思维混乱,且有无法预知的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因此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都会远远高于其他人群,而社会对精神科护士缺乏理解甚至歧视,更加重了精神科护士的心理负担,与本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焦虑,躯体化症状比较突出一致。

心理学认为,影响自己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态度。应付行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精神科护士由于掌握了更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采用成熟型的应付方法,对自己的心身健康起到了保护作用。此种防御机制能缓解内心情绪的不安及心理压力,但无助于解决问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精神科护士为什么应付方式多为成熟型而仍存在明显的心里心理症状这一结果。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聘评定手册(2),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3:23-130.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2篇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

Analysisonthesourceofworkpressureandcorrelationfactorsoftheclinical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ourceofworkpressureandcorrelationfactorsoftheclinical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andexploreeffectivecopingstyle.Methods71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wereinvestigatedandanalyzedwithnurse''''sworkpressurescale.ResultsThedegreeofworkpressureofthe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wasmainlymoderate(accountfor81.69%).Thefivemainsourceofworkpressurewere摘要:worryingaboutaccidentinwork,thechanceofadvancedstudyless,invalidwrittenworkmore,patientsuncooperating,thesocialstatusofnurselow.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workloadandtimedistributed(P<0.05).ConclusionThedeliverypressureofclinicalnursesinpsychiatricdepartmentismore,thehospitalmanagersandthenurseherselfshouldpayadequateattentionto.

【KeywordsNurse;psychiatricdepartment;workpressure

有探究表明[1],长期工作压力源可导致潜在的负面结果工作倦怠感,中国护士中高度倦怠者约占59%。而高度的工作倦怠感不仅严重影响护士的心身健康、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而且会影响护士所提供的护理服务和质量。为探索精神科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情况,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71名精神科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7名,女54名;年龄17~54a,平均36.0±10.2a;职称摘要:中级及以上23名,初级48名;文化程度摘要:大专及以上16名,中专及以下55名。

1.2方法采用国内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1]对71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量表分为5大方面,共35项。其中每项按压力程度分为4级,评分为0~3分,≤1分为轻度压力,>1分为中度压力,≥2分为重度压力。5大方面的总得分范围在0~105分,其中≤35分为轻度压力,>35分为中度压力,>70分为重度压力。调查前统一指导语,由护理部工作人员发放问卷,以无记名形式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71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

2结果

2.171名受测护士的工作压力平均值为54.9分,其中重度压力16名,占22.54%;中度压力42名,占59.15%;轻度压力13名,占18.31%。

2.2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由表1显示,不同年龄组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性别、职称、文化程度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前5位分布担心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2.39±0.82分,续续深造的机会太少2.38±0.83分,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2.14±0.90分,病人不合作2.10±0.85分,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2.07±0.85分。

表1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结果比较(略)

注摘要:*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服务对象日益增长的需求,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愈来愈大。本调查显示,我院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中度以上占81.69%,提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其原因可能为摘要:(1)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是非凡群体,护士不仅要做好大量的生活护理和症状护理,而且要做好患者的组织和管理,使护士的工作任务琐碎繁重。(2)精神护理工作责任心、风险性大,患者外走、自杀、自伤、冲动、伤人等意外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加之长期的倒班工作制,使精神科护士处于紧张状态。(3)由于人们对精神病患者存有偏见,不仅精神病患者受歧视,而且精神科护士也被歧视,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致使护士的精神压力增大。

3.1导致前5位压力源的原因排列前5位的工作压力源,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摘要:(1)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非凡性,导致护士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而牵涉到医疗纠纷中。(2)李小妹等[1]已探究发现深造及晋升机会太少是我国护士的主要压力来源之一。本文探究显示,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也是精神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来源之一。由于我院临床护士较多,护士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相对综合医院较少。(3)精神科护理记录在医疗事故争议中,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要求书写内容较多,而少数护士因法律意识淡薄,书写能力有限等原因,对护理记录书写产生思想压力,误认为是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4)精神病患者因自知力缺乏等原因,常有不合作的表现。(5)由于社会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理解,同样对精神病科护士的社会贡献不能正确看待,致使护士感到社会地位低。

3.2不同年龄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压力升高的原因本文探究显示,不同年龄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新问题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摘要:(1)护理人力资源不足。(2)不同年龄之间因知识结构不同,对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新问题作出的认知反应不同。(3)30岁以上的护士可能承担过多的家庭负担,也可能和我们调查的例数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作者认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不仅影响护士的工作情绪,而且影响护理质量。另外,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非凡性,使精神科护士对工作的评价处于不满足水平[2]。因此,医院管理者及护士自身应对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士;睡眠质量;心身健康;睡眠质量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

有报道显示[1],成人中15~30%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及早醒问题。精神科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由于其职业特点,睡眠质量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他们,且被人们所忽视。为此作者对我院130名护士进行了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调查对象均为我院精神科护士。共发放问卷152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回收率85.5%。入组的130名护士中,年龄18~55a,平均35.23±9.81a;已婚92名,未婚38名;工龄1~35a,平均14.12±7.23a;职称:初级97名,中级29名,高级4名。

1.2方法采用睡眠质量调查表[2]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入组者进行调查分析。睡眠质量调查表根据李氏编制修改,共11个项目,以5分制表示5个等级,最好5分,最差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最高得分55分,最低11分。

2结果

2.1130名护士睡眠质量平均得分36.12±4.87。将得分均数减2个标准差以下的定为睡眠差,共19名(14.6%),将得分均数加2个标准差以上的定为睡眠好,共20名(15.4%),其他91名(70%)为睡眠一般。

2.2睡眠质量调查表评定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年龄阶段护士睡眠质量(略)

注:P<0.001

2.3EPQ评定结果,见表2。

表2EPQ评定结果比较(略)

注:*P<0.05,**P<0.01

2.4护士睡眠质量与EPQ相关分析显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得分与E量表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N量表呈显著负相关(P<0.01)。

3讨论

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职业,社会偏见一如既往。有人认为,由于精神科职业的关系,患失眠症的人数相对较多。1967年Monroe[3]报告了睡眠好者与差者存在个体差异;王长虹[4]等用EPQ研究睡眠质量与个性的关系发现,睡眠好者E分显著高于睡眠差者,而N分则较睡眠差者为低,本调查结果与此一致。本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较好,且睡眠好者其个性特征倾向于外向情绪稳定型,睡眠差者其个性特征倾向于内向情绪不稳定型。本文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睡眠差者中以中年以上护士居多。

Kirmil[5]认为睡眠质量差的人往往持消极的态度看待事物,而消极情绪与心身疾病关系密切,睡眠质量差的护士容易产生对现职不满甚至厌恶的负性情绪反应,这将直接影响精神科患者的治疗过程。因此,应关注护士睡眠卫生,科学安排工作班次,加强睡眠卫生的宣传教育,保障护士的心身健康。

参考文献

[1]刘贤臣.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1):16

[2]李德明.倒班与正常班医护人员记忆特点的比较[J].心理学报,1989,21(2):1630

[3]Monroe.L.Psychologicalphysilogicaldifferencesbetweengoodandpoorsleepers[J].J.Abnormalpsychdogy,1967,72:225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原因,探索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⑴对89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欠佳,9个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结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应值得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 心理健康

精神科护士是护理人员中的特殊群体,她们工作于特殊的环境中,所面对的是失去理智的特殊病人,经常要面对病人的攻击威胁,以及家属的合作性差等原因,她们所承受的压力相当大。不仅是护理工作本身的压力,还要承担病人自伤、自杀所带来的职业风险。护士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现就我院89名精神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研究从精神病院中随机选取8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55岁,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26.75岁,文化程度中专/高中36名,大专38名,本科15名。

1.2 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测量表”(scl-90)⑴评定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共90个问题,归纳为9项因子,每项因子依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精神科护士心理障碍检出率(scl-90)因子分≥2而

2.2 精神科护士与其它科护士常模scl-90各因子分之间的比较(见表1)

由表1显示,精神科护士除精神病性症状外,其它各项因子分均不同程度高于其它科室护士常模,且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精神科护士scl-90的9个因子中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均高于常模。这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欠佳,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依次为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偏执。其中偏执和强迫可能与护士本身的职业有关。

3.2 从整体来看,精神科护士特殊的工作环境及护理工作本身的压力是引起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欠佳的主要来源。护理人员的压力来自于工作、家庭、社会多重负担,而精神科护士还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如夜班病人自杀、自伤的行为、护士的人身安全等。其它如精神科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晋升及深造机会少,经常倒班,工资及福利待遇低,缺少社会的理解与支持,缺乏其它医务人员的理解与尊重以及与医生的矛盾等。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长期的压力存在而至心理疾患产生。心理健康状况日趋衰减。护理是项复杂的职业,护士在工作中必然有较大压力,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其它学科,因而院领导应注意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设法消除引起压力源,为精神科护士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相应的地位等。同时护士自己应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优化心理素质教育并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使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顺利转换角色,减少内心矛盾冲突,保持一种健康、良好的心态,顺利地度过一生。

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5篇

从事精神科工作十年有余,带教已成为我护理工作的主要部分,也是我感悟最深的一部分,带教工作不仅因人而异且已被带教者工作时间长短及各阶段有着较大的关系,带教工作要取得长足进展,尚需要带教者对各阶段护士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给以正确的指导,现将我的带教体会阐述如下:

第一阶段:正确认识新护士。目前,我院招聘的新护士,大多是大专生,甚至是大学本科,尽管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设及精神科方面的知识少之又少,这期的护士有以下特点:①工作兴趣强,爱好广泛,精力旺盛,学习主动性强。②责任心差,依赖性强,护理操作系统性乱,对老年精神病人认识不够高,沟通能力差,认识了以上几点后,带教工作应从以下开展:

(1)充分认识老年精神病人,从躯体方面和精神疾病方面进行认识,针对目前聘任的新护士情况,加强后者知识的灌输尤为重要,故在带教中,应加强老年精神病知识及精神科护理的讲解,最好而且有效的方法是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边操作边讲解,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讲解相应的精神科理论远远比单独的干巴巴的讲解理论知识有效得多,而且容易记住。

(2)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新护士往往对老年精神病人涉及的问题感到不可理喻,这仍是缺乏精神疾病知识所致的,故只有充分的掌握这些知识及其相应的临床表现,新护士才能正确的被指导,才能与病人有效的沟通,也才能正确的处理和预防沟通中的突发事件,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新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还有助于病去人对护士的责任感。

(3)培养其工作的独立性。新参加工作的护士依赖性比较强,在各项护理操作中,要边操作边讲解,让其独立操作后给以指导。加强责任心的培养,老年精神病人是精神病患者中的特殊群体,独立生活能力差,这就需要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预见性,如防跌伤,压疮等,还应给以相应的心理护理。

(4)正确书写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应准确及时,客观的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抛开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宜将自己的主观加强给别人。

第二阶段:独立值班阶段。这期护士更容易出错,工作中易有疏忽的地方,工作系统性差,带教重点: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合理的将统筹方法应有于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对病房的应急事件进行前期预测,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如三查八对,医嘱执行制度,无菌操作等。

第三阶段:加强交流,经过全面两个阶段后,护士将成熟起来,这时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是很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以后的带教工作,还为新护士以后的带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6篇

临床带教是护理专业新护士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新护士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或操作技能,获得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重要过程。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使他们理论和实践达到高度结合。精神科病房是一个具有特殊环境,特殊要求的病房,对于刚从学校毕业进入临床的新护士,同样有着特殊的学习要求和工作标准。美国护理协会(AmericanNurses Association,ANA)将精神病护理看作是护理工作的一个特殊领域,它以人类行为理论作为其科学基础、以“有效发挥自我能力”作为其艺术。精神科护士采用人际沟通的方法,使个体、家庭乃至社区人群的精神健康得以改善、保持和恢复,促进其发挥正常的功能。[1]护士如何才能胜任其角色?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现从几个方面对精神科新护士的带教工作进行浅谈。

1 岗前培训

对新入院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由医院相关领导介绍医院环境,医院历史及文化,人事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可以帮助新护士迅速了解医院的发展概况,熟悉建筑环境和人事环境,并对自己的薪酬和未来发展空间有所了解,能极大地提高新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2 入科宣教

由护士长具体介绍科室的专业特点,病区环境,规章制度,护理人员的概况、班次,抢救器材、常用物品、药品、设备的存放位置及使用要点,消除由于新的环境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提高临床适应能力。选定带教老师。作为带教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更重要的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师德,热爱护理工作,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认真、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制定带教计划,明确工作要求。根据带教方案对新护士进行有计划带教。包括:熟悉精神科病房的管理,包括环境、安全、物品和患者的管理,掌握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掌握约束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会正确给药的方法,严格落实“三查九对”制度,即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时间、剂量、用法、失效期、面孔。学会与病人的有效沟通,尊重患者,不歧视和嘲笑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注重培养新护士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负责9-10例患者的全面护理并完成护理病历的书写。

3 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由于精神科的工作具有随机性、多变性、主动性强的特点以及病人的特殊性,因此安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安全警钟长鸣。安全检查是精神科的常规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要教会新护士安全检查的方法,内容,定期检查门窗是否完好,对于刀、剪、皮带、玻璃制品、手机、打火机、钱、首饰等危险物品或贵重物品交给家属或代为保管并做好记录。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报告,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新护士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的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

4 慎独精神的培养

慎独是伦理学的一个概念,是道德修养的一种较高境界。它是指医务工作者在没有任何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医德信念,遵守道德原则与规范,保持高尚的情操。[2]慎独修养好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能自觉的做到昼夜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而慎独修养不够的护士的任何敷衍行为都将给病人带来不幸,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精神科护理工作具体、繁重、紧张,需要极其细致、耐心和一丝不苟的操作。因此,护士的慎独修养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加强对新护士的“慎独”教育与培养,对于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与修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更好地维护患者与护士自身的权益,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3]

5 重视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

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按三基三严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制定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基础护理知识,专科护理知识,院内感染知识,护士核心制度的学习。护理操作技能包括24项常用操作,如心肺复苏,无菌技术,静脉输液法,注射法,铺床法,晨、晚间护理等。严格规范无菌技术操作,通过操作培训及考核,规范了临床护理技能操作程序,提高了新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其及时了解和掌握了护理专业新知识,贯彻了“以人为本” 的护理理念,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6 强化法律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医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了使新护士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有足够的认识,在临床带教中进行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也是带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4]要注重培养新护士的法律意识,依法行医,以法服务病人,以法保护自己。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是防止差错事故、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实现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5]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对守法的自觉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通过学习,增强每位护士的法律意识,增强对护理工作中潜在法律问题的认识,强化法制观念,并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学会利用法律,处理好护患矛盾,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6]

通过培训,新护士能较快进入角色,促进了新护士学习的主动性,端正了新护士对精神科的认识,增强了精神科新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差错事故发生率低。因此,对进入精神科的护士进行合理、有效地带教培训,促进了带教队伍的建设和素质的提高,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7]

参考文献

[1] 何德民主编.最新医院精神病临床护理细节操作要点与护理风险防范及护士长工作必备手册[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6

[2] 艾玉萍.护理道德与临床用药 [J]. 护理学杂志,2000.15(8):507

[3] 吴永红.谈培养实习护士“慎独”意识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09.02(13):0161

[4] 杨春花.改进精神科护理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的初探[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2(6):548-550

[5] 卢青春.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慎独的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23):2863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以“促进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科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精神科的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66%下降至0.93%,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1.43%下降0.31%,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率由4.78%下降至2.64%,住院患者保护约束率由8.28%下降至5.13%,护士服务综合满意度由90.56%升至97.78%,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率82.78%提高到98.89%,与实施护理措施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品管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70

品管圈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活动[1,2]。为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效减少或杜绝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发生,2013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将品管圈应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重症精神科病区共有4个,每病区核定床位60张,床护比1:0.4,主要收治病种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重症抑郁、器质性精神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病种。平均每月每病区收住入院50人次左右。

1.2品管圈组圈在重症精神科大科内成立护理品管圈组织,设圈长1名,由科护士长担任;辅导员1名,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圈员12名,由精神科各病区护士长、病区总带教及护理骨干组成。

1.3确定主题及活动安排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对精神科的工作现状和质量检查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剖析,采用评价法最终确定“促进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活动主题,并拟定活动计划。每2周品管圈活动小组讨论1次,圈员回到病区后在各自病区同时开展活动。在讨论中肯定成果、分析不足,并将讨论的结果和成功的经验纳入标准化管理,以巩固成果和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4存在问题分析通过2013年10~12月为期3个月的调查和分析,存在问题主要包括:(1)对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和防范不足。(2)患者冲动行为发生率较高。(3)患者保护约束率偏高。(4)护士质量意识较差,尤其年轻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性较低。

1.4.1对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和防范不足(1)责任护士在入院宣教时不认真,未能履行好职责。(2)宣教的材料过于粗略,不实用。(3)患者的文化层次不同,接受能力受限。(4)病房设施不完善,卫生间没有防滑垫和扶手。

1.4.2精神患者冲动发生率较高原因分析(1)护士自身因素。护士对病情掌握不到位、不重视与患者沟通,风险评估不准确,年轻护士专科知识欠缺。(2)患者因素。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个性化需求未得到满足。(3)管理方面因素。住院环境较差、核心制度未落实到位、护士配备不足、健康教育措施未落到实处。

1.4.3精神病房保护约束率较高的原因(1)工作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未能严格掌握保护约束指征。(2)少数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过于依赖保护约束措施。(3)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及时,导致患者保护约束时间偏长。(4)病情控制不理想。(5)护士工作量大,人手不够。

1.4.4精神科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性偏低(1)认识上有偏差,主观参与意识不强。(2)患者受疾病影响合作程度差。(3)护士未养成认真核对的习惯。

1.5设定活动目标经过全体圈员的集体讨论,设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原来的1.43%降低至0.5%以下;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率由原来的4.78%降至2.8%以下;住院患者保护约束率由原来的8.28%下降至6%以下;护士对腕带使用依从性由原来的82.8%提高至95%以上。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改进,来提高精神科整体护理质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1.6改进措施

1.6.1加强跌倒风险预防宣传(1)责任护士认真进行宣教,护士长与责任组长不定期进行检查复核,复查结果与其奖金挂钩。(2)全科护士集体讨论,制定出最具科室特点的宣教材料,力求简单、清晰。(3)由责任组长或护士长向年轻护士传授宣教技巧,通过实境案例的形式进行演示。

1.6.2减少患者冲动行为 (1)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布置病房温馨舒适,地面干净。(2)严格考核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3)精神科护士在与患者沟通前,必须详细了解病史,要知晓患者的症状、治疗和护理要点。(4)加强关键环节的管理,保证护理安全。(5)严格执行核心制度,及时进行风险评估。(6)增加护理人员,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7)加强护士专科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服务水平。(8)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规定责任护士每日必须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

1.6.3严格约束(1)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精神卫生法,严格遵守保护约束相关制度。(2)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教育与管理。(3)对新护士加强带教与培训,使之掌握病情评估的方法。(4)与医师加强沟通,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手段。(5)根据实际患者数动态调整病区护士,减少压力。

1.6.4提高护士对患者腕带的识别能力(1)对护士认真培训腕带标示识别制度,且通过不良事件的案例教学以提高认识。(2)责任护士加强与患者沟通与交流,讲解使用腕带的各种益处。(3)通过带教和护士长的检查督促,逐步养成护士认真核对腕带的习惯。

1.7评价指标2013年10~12月,4个病区共收治患者628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 2014年1~3月,共收治患者643例,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服务综合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率、住院患者保护约束率、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护士服务综合满意度、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率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采集,抽样方法:每月1日、11日、21日,由每个病区使用机械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10名患者和当日值班的10名护士进行调查,实施护理措施前后各调查360例。

1.8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品管圈前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表1)

2.2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及护士腕带识别依从的比较(表2)

3讨论

品管圈活动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发起,该活动强调让员工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主动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工作质量。特点是在被授予一定权利的一个小组中,每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把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3]。

3.1在精神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活动前精神科护士工作目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工作的积极性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士对存在的工作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使他们有被尊重、被认可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工作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使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更为增强[4]。

3.2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团队合作意识[5]通过定期的讨论,提高了大家的组织和沟通能力,提高了护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使精神科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同时,也使每一位员工相互之间更加了解,工作协调性和配合能力增强,每一次活动的总结都使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增强。

3.3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精神科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较多护士操作不规范,对基础理论、专科理论、护理常规、规章制度学习不认真,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为了使护理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护士自觉学习基础理论,专科理论、护理常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在科室进行自查自纠,主动寻找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发现的问题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改进。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提高。因此,品管圈活动是精神科护理质量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推广。

4存在问题及建议

由于品管圈活动在本院尚为初始阶段,护理人员对品管圈活动缺乏认识,担心开展活动与日常工作有矛盾,其他部门对活动开展支持力度尚显不够[6],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管圈活动的效果。今后,我们将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与培训制度,把管理创新纳入绩效考核,促使更多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品管圈活动中来。在最贴近患者的基础护理上积极创新,及时发现基层护理人员的点滴成长,多组织培训和经验交流,以点带面,将品管圈活动持续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莉,尹安春.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3,34(16):94-97.

[2]潘海燕,颜波儿.品管圈活动在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154-2155.

[3]高元芝.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8):100-102.

[4]李黎,郦萍萍,罗欣,等.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 (3):312.

[5]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6]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69-01

护理工作是一种体力及脑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护士作为高压力职业其健康问题也日益严峻。精神科护士作为护理行业的特殊群体,由于其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社会地位、职业风险等原因,造成其心理紧张和工作压力比一般职业更为突出[1]。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抑郁发生率占47.40%[2],焦虑发生率为42.26%[3]。本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精神科和综合科护士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分析比较,旨在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积极措施以维护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市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和一所综合医院在职护士,其中精神科护士100名,年龄在19-45岁;护龄1-30年;婚姻状况:已婚78例(占78%),未婚22例(占22%);工作性质:夜班68例(占68%),白班32例(占32%)。综合科科护士98名,年龄在18-46岁;护龄1-31年;婚姻状况:已婚76例(占77.55%),未婚22例(占22.45%);工作性质:夜班70例(占71.43%),白班28例(占28.57%)。

1.2 方法 采用自编的调查表统计一般的人口学资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精神科护士与综合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比较,量表填写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由护士自主选择答案,以无记名方式单独填写。(SCL-90)对精神科护士与综合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比较,量表填写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由护士自主选择答案,以无记名方式单独填写。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00份,收回198份,收回有效率为99%,其中精神科护士100份,综合科护士98份。

2.2 表1示,精神科护士及综合科护士在平均年龄、平均护龄、婚姻状况、工作性质方面经x2检验及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护理工作是一项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作,加上精神科工作的特殊性,所以精神科护士的身心、精力、体力都在最大限度的发挥[4]。

本研究表明,精神科护士SCL-90因子分多个明显高于综合科护士,说明精神科护士比综合科护士更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环境是封闭性的,服务对象是很难进行心理沟通的,长期在这样不良环境中工作生活,将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其次精神科护士护理对象是特殊群体,病人在精神症状支配下会出现冲动、损物、伤人、自杀等行为,据调查,精神疾病病人暴力行为风险率约为一般人的10倍,护士不仅要时时提防病人自伤、自杀等情况的发生,还要注意做好自我保护。最后,在综合科科护士地位不断得到提高的今天,仍有很多人瞧不起精神科护士,认为精神科护士只是看守病人,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天天与精神病人打交道,自己也有神经病等。

根据上述情况,维护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减轻他们的心理、工作压力已迫在眉睫。可采取措施如下:首先要加大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使更多的人了解精神疾病,进而理解支持精神科医生护士;其次,定期对护士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培训,使他们能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处理好各种关系,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最后,院领导要加强对精神科护士的关心,积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增加病房安全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他们心理紧张,满足健康的基础生理需要。

参考文献

[1] 孙素珍,李栓荣,张红云,刘麦仙.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护理管理,2004,11(11):39-40.

[2] 梁琦美.精神科护士抑郁状态评定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21.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31-01

幸福感通常是对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描述,而职业幸福则意味着要将职业与生活,尤其是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建立某种关联。一个人在职业状态中拥有了多份的快乐和幸福,就等于其生命的质量被赋予了多一份的快乐和幸福 [1]。本研究通过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幸福感的调查,探讨其现状和影响因素,旨在为精神科护士提升职业幸福感,以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稳定精神科护理队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在职护士120名进行调查。其中,有6名护士未交问卷,有3名护士的问卷为无效问卷,将111名护士的合格问卷调查纳入本研究,人员年龄在22~48岁之间,其中89名女性,22名男性。所有护理人员均知悉本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采用Campell(1976)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2]。该量表于2000年由李靖和赵郁金修订,分2个部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8个条目和生活满意度1个条目。采用七点计分法,计分方法为:(前八项的平均分)+(最后一项的得分)×1.1=总分。该问卷得分的最小值为2.1分,最大值为14.7分。该量表情感指数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43,与生活满意度单一测题的效标相关系数为0.55。

(2)一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职称、收入、工作强度、工作危险性、护患沟通、因工作关系被患者辱骂、暴力行为及家庭和医院支持系统等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1.2.2调查方法:随机抽取120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护士长、护士亲自发放.答完后直接收回。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11份,有效回收率为92.5%。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 1 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以P

2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主观幸福感指数得分(9.15+2.11)分,与常模(11.8+3.2)分[3]相比,明显偏低(P

3讨论

本次调查精神科护士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偏低。首先是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社会上许多人瞧不起精神科护士,认为她们是侍候精神病患者的护士,无职业前途,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认同。其次,工作危险性和强度大。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是自知力缺乏,不能自控的群体,由于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随时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如自杀、自伤、冲动、伤人等行为,护士时刻担心有无安全隐患,时刻提防患者的安全和自身安全。为避免病人意外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护士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致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而精神病人的各种意外事件多发生于夜间,使护士值夜班时精神更为紧张,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再次,工作成就感低。受传统社会偏见的影响,精神科护士的辛劳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尊重。

表1不同影响因素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总分自由度(df)平方差(MS)F P精神科专业112.89 5.72 0.02工作危险性 46.24 2.68 0.01工作环境38.13 3.36 0.03收入状况411.87 5.23 0.00患者护理217.76 7.78 0.00护患沟通317.57 7.72 0.00工作强度39.74 4.32 0.01支持系统39.86 4.37 0.01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如下对策。一方面取得领导重视,拓展支持系统。有专家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4]。另一方面,加强护士专业素质的培养。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职业,护士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心理、业务和身体素质,并通过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中获得满意感和幸福感,从而有助于激发其高效、高质量护理服务的主观能动性。

4结论

提升精神科护士职业幸福感是当代护理管理新导向,有利于护士的个人成长和精神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83-785

[2]李靖,赵郁金.Campbell幸福感量表用于中国大学生的试测报告[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24-226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精神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表示愿意配合。其中男10例,女44例;年龄21岁~53岁;文化程度:中专30人,专科13例,本科11例;职称:护士16例,护师10例,主管护理师21例,副主任护师7例。

1.2调查方法 应用目前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共包括90个项目,有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此量表来自于行为医学量表手册,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每项根据被试者最近1w的感受按"1"(没有症状)到"5"(极严重)5级评分。然后根据不同症状的评分相加得出总分、各因子分。得分越低,说明心理状况程度越好。开始评定前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心理治疗师担任辅导老师,向被试者解释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对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如实填写,当场收回,发放问卷54份,收回54份。

1.3统计学方法 将测试结果与中国常模即正常人1388例数值[3]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见,精神科护士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与国内常模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随着《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和实施,人们法律意识提高,对护理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精神科病房大多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患者出现问题首先质疑护士的工作,面临来自社会、家属、医院一系列的责难,使护士工作压力大;精神病患者不同于普通患者,他们大都没有自知力,不承让有病,拒绝住院,拒绝治疗,在病态思维下,往往会出现冲动、自杀、伤人、毁物、逃跑等异常行为,甚至会有更加严重后果。为了防止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精神科护士必须工作认真细致负责,应激反应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例如:15min~30min巡视一次病房,护士在交接班时必须清点患者人数和危险物品数目,特别是约束带。长时间使护士养成了反复检查反复点数等习惯;精神病患者思维紊乱,行为异常,随时都可能发生自杀、自伤、冲击护士等危险行为。据报道精神科护士在其职业生涯中遭受患者的攻击率为86.21%[4],所以精神科护士上班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就要求精神科护士让患者始终在视线之内,正确认识精神症状,掌握接触患者的技巧方法;基层医院精神科护士工作环境差,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据报道我国精神科护士密度的平均水平是1.46/10万~2.25/10万[5],导致夜班次数频繁,工作负荷大,经济收入与付出不匹配相对较低,在对工作付出努力后,却受到不公平对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就会导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

4对策

4.1加强护理人员多方面继续教育 重视精神卫生宣教工作,对护士工作给予支持和理解。为适应精神医学的发展和需求,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紧跟科技,提高对患者精神症状的认识,正确、及时、客观的判断患者情况,如及早识别冲动发生的先兆,及时发现,用保护性约束的办法及时制止。加强业务学习,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学习及自学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人格及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减压,提高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

4.2加强管理措施 医院管理者从护士的人员结构、工作状况、学习途径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合理安排,降低工作负荷,调动工作积极性,更好的维护护士身心健康。

4.3改善工作环境 为了患者和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必须改善精神科病房的工作环境,完善精神科病房的安全实施,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减轻精神科护士的精神紧张和工作压力,降低工作风险。

总之,基层医院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还是有些改善,远期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谭苏玉,黄晨.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和自我防护[J].中国社区医师,2012,23(14):241.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杂志,1999,13(增刊):64-67;255.

[3]金华,张明圆.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63.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孤独感;社会支持;精神科护士

An Investigation on Social Support and Loneliness on Nurses in Psychiatric Depar tment. Chen Jinhong, Yang Jianhua, Huang Ping. The 5th People's Hospita l of Kaifeng, Henan Province, Kaifeng 475003,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gree of social support and lon eliness on nurse of psychiatric department. Methods A investigati on was performed on 53 nurses working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 and 49 nurses ingeneral hospital using Social Support Scale and Loneliness Scale. Resul ts Signif icant deference was seen between nurse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 background work ing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 the lower of educational certificates, and the hi gher of severity of loneliness. The degree of social support on nurses of psychi atric depar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eneral hospital, whereasthe degree of lonelines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mer than later, there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loneliness.Conclusion Enhancing the degree of social support would help to r educe the degree of loneliness and promote the mental health of nurse in psychia tric department.

【Key words】Loneliness; Social support; Nurses in psychiatric departme nt

近几年来,关注精神科护士身心健康的研究逐渐增多[1],但对精神科护士的孤独 感 及社会支持程度的研究甚少。因此,为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孤独感及社会支持程度,笔者 对此进行了调查,并与综合医院进行对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组:随机抽取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病专科)护士53人,平均年龄33.3±8.6 岁;文化程度:中专30人,大专以上23人;婚姻状况:已婚39人,未婚14人;护理工作年限 :10年以下28人,10~20年14人,20年以上11人。对照组:随机抽取我市某大型综合医院护 士49人,平均年龄30.5±7.4岁;文化程度:中专26人,大专以上23人;婚姻状况:已婚36 人,未婚13人;护理工作年限:10年以下26人,10~20年13人,20年以上10人。两组均为女 性,以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1.2 工具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于1986年改编,共10题,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 持利用度和总分四项。《UCLA孤独量表》(1988年,第三版)共20题,此量表主要评价由于 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35分的为有孤独感。两量表均有较好 的信度及效度。

1.3 方法 由护理部将问卷统一发给护士,按照统一指导语答卷,无记名,由心理测验室工作人员将数 据输入上海惠诚心理测验软件,计算分数,并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均数统计、t检验及相关性检验。

2 结 果

2.1 精神科护士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比较 见表1。

表1显示,精神科护士的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程度在婚否及护理年限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 异,但文化程度上比较显示,学历越低,孤独感就越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01)。

2.2 精神科护士与综合科护士社会支持度和孤独感比较 见表2。

表2显示,精神科护士的社会支持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利用度、总分上均低于综合 科护士,孤独感高于综合科护士,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相关性比较 见表3。

3 讨 论

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中受到尊重,被支 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这类支持独立于个体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另一类是 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到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 和满意程度。孤独感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负性情绪体验。在孤独状态下的人们往往会感到寂 寞、焦虑、抑郁甚至绝望,长期或严重的孤独会大大降低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各种心 理疾病和人格障碍。国外已把孤独作为评定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有 关报道指出,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健康状况越好[3]。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 ,精神卫生工作日益受到关注,精神病患者也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精 神科护士多存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心理问题[1]。精神科护士工作疲 溃感明显高于综合医院护士[4]。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的社会支持度明显 低于综合医院护士,而孤独感明显高于综合医院护士,且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研究报道[5]。 这就表明,工作在临床一线的精神科护士,由于面对的是精神疾病特殊群体的护理,工作环 境相对比其他护理人员差,患者的特殊性和社会偏见,使精神科护士的劳动得不到尊重和理 解,社会支持程度较差,从而影响到了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由于精神科工作具有一 定的风险性和危险性,目前对护士的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增 大,尤其学历较低的护士压力更大。本调查显示,在精神科护士中,文化程度越低,孤独感就越 重。

本研究提示,精神科护士的社会支持度低,易产生孤独感,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应加大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促进社会对精神卫生事业和精神卫生工作者的理解和支 持;建议医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多组织精神科护士开展集体活动,适时给予人文关怀 ,鼓励护士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关心精神科护士,提高对精神科护士的 社会支持,从而减少孤独感,增进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 护理质量的提高。

4 参考文献

[1]朱良君.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临床心神疾病杂志,2007,13 (1):48-49

[2]范虹江.高中女生情绪-社交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 ,27(3):276-277

[3]王鲁青,张巧云,孙瑞芝.社会支持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 学,2006,11(15):1044

[4]王翠玲,姚景鹏,许冬梅,等.精神科和综合科护士工作疲溃感与应对方式调查研 究.现代护理,2004,10(98):983-986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R246.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1]。处于精神障碍和精神疾病状态下的个体,需要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和照顾、帮助和教育,同时解决预防、治疗、康复等问题。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精神障碍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而刚出校门的护生只学了一般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护理操作,对精神科的护理常规及安全护理等没有实践作经验,这就需要临床带教教师的悉心指导,让新护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精神的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安全管理等。

1 熟悉环境及病区一般情况 新护士上班的第一天,临床带教老师应带其了解病区环境,各种物品的放置,掌握约束带的放置位置,常用抢救器具、危险物品的定位放置,并将每一处的安全隐患告诉新护士,反复向其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新护士在一天时间内将患者姓名与床号对应起来,做到随便说一个姓名能马上报出床号,两天内与患者一一对应上,做到认识大部分的住院患者。对新护士做好安全管理的教育,强调病房钥匙的妥善保管,不得随便乱扔,遇有遗失随时报告,以便可以及时处理,防止意外的发生。

2 职前训练及在职教育 新护士单独上班前应进行一系列的岗前训练,具体内容包括:精神科制度的强化、专科理论知识以及三基的强化,精神科突发事件的处理。培养新护士使其掌握精神科的护理技能,如约束带的应用、意外情况的紧急处理等。培养新护士灵活多变、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可以独当一面的能力,并教育新护士注意在与患者的接触中要掌握好尺度,与患者建立一种治疗性合作关系。鼓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业务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3 精神科工作流程 在十天内让新护士将每一班次的流程熟悉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让新护士了解精神患者的一般护理,如基础护理、睡眠护理、安全护理、用药观察、意外的处理等。第二个十天要求新护士自己单独操作,老师给予适当的提醒,争取在第三个十天的时候新护士能独立处理一般问题,在工作中教会精神患者的典型症状、用药后的观察、预防意外的方法,包括仔细而不定时的查房、有效的沟通、保证药物的正确服用等。

4 保证有效沟通 语言是人与人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精神科护理人员在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心理治疗中应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必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适当应用语言艺术,可以增进护患关系,有利于全面、真实获取病情,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在与患者交流时,语言要有艺术性、科学性、安慰性,应用要巧妙,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语言形式及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要求对待患者态度要谦和,多鼓励赞扬患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和患者交流。护士要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给患者及家属留下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印象,从而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5 加强法律意识 提高人性化护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并与职业道德结合,促进新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安全观念。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依法管理,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在工作中学法、懂法、守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尽心尽职地为精神病患者服务。护理记录要求真实客观,发现什么记什么、看到什么记什么,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6 做好安全管理 加强巡视,随时警惕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视患者的主诉,密切观察患者动态,谨防意外,病情变化时及时记录与交班。病房危险物品要严加管理,做到随手关门,交接班时要清点实物,一旦缺少及时追查,每日整理床铺时查看有无藏匿药品、绳带、锐利物品等,每日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对重症患者要安置在重病室,24小时重点监护,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征兆,严防意外发生。平时做好心理护理,同情、关心、理解、尊重患者。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专业领域,是专门研究人类行为理论的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目的在预防及治疗人类精神方面的障碍,以提升社会、社区及个人的精神状态至最佳境界。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好,这种良好的心理状况对护士的自身发展以及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和社会康复均十分必要[2]。精神科的临床护理工作非常琐碎,寥寥数语根本无法概括,所以在带教新护士的过程中要求她们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强化慎独精神,严格各项制度,在工作中逐步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  心理健康  应付方式

        精神科护士面对精神疾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工作压力大,负荷重,风险高而又常不被病人及家属理解,她们心理状况如何?他们是如何应对这些压力的?本研究将精神科护士与非精神科护士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郑州市某精神病医院女护士48人,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6.82±5.67)岁;另一组为郑州市某综合医院内科护士42人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7.02±6.23)岁。两组护士年龄差别无显著性(P<0.05)。入组条件:1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临床一线护士;2没有急性或慢性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和应付方式问卷(CSQ)[2]进行两个调查。由我院心测室工作人员统一指导语,指导量表填写。收到有效调查表精神科护士48份,内科护士42份。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护士的scl-90测试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焦虑及躯体化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内科护士,其总差异有显著性(P<0.01)。抑郁因子内科护士显著高于精神科护士(P<0.01)。其余各因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应付方式问卷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幻想因子明显低于内科护士(P<0.01)。两组护士的应付方式比较,精神科护士多为成熟型,与内科护士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

        3  讨论

        精神病人是社会特殊群体,其思维混乱,且有无法预知的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因此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都会远远高于其他人群,而社会对精神科护士缺乏理解甚至歧视,更加重了精神科护士的心理负担,与本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焦虑,躯体化症状比较突出一致。

        心理学认为,影响自己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态度。应付行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精神科护士由于掌握了更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采用成熟型的应付方法,对自己的心身健康起到了保护作用[3]。此种防御机制能缓解内心情绪的不安及心理压力,但无助于解决问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精神科护士为什么应付方式多为成熟型而仍存在明显的心里心理症状这一结果。

参 考 文 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聘评定手册(2),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3:23-130.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精神科;根源;护理缺陷;对策

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的技术、管理和服务方面的问题,叫做护理缺陷。凡是给病人带来伤害的都可以称为护理服务质量缺陷,例如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等[1]。很多精神科的病人心理过程不稳定,病人的患病周期较长,病情复杂,思维紊乱,行为举止异于常人,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2]。能否认真处理护理缺陷的发生,是各个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3]。所以,怎样防止护理缺陷的出现,是当前众多医院研究的重要课题。本院从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间对护理工作实行自查和登记制度,对反映出来的护理缺陷进行研究,制定了针对性强的管理措施,报道如下。

3讨论

3.1护理缺陷原因分析

3.1.1人为因素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但有的护士对工作缺少热情,自我保护意识差,不遵守规章制度。

3.1.2制度缺陷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可是有的管理人员不能准确把握制度的落实情况,或者不能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3.1.3技能缺陷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应急能力不足,不能正确估计精神科护理存在的危险,加上患者不能很好的与之交流,引起缺陷的发生。

3.1.4人力不足护理的工作量很大,而护理人员又相对缺乏,导致护理人员超时工作,护理质量下降。

3.2防范对策

3.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4],特别是新参加工作的护士,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

3.2.2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要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制定缺陷事故报告制度,实行护士长负责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5-6]。护士长有两个工作重点,一是事前对护士的指导,二是事后对护士的考核。

3.2.3分析护理缺陷发生的根源,加强护士的防范意识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因此应该尽可能的看到护士自身存在的问题,对自己工作改进的同时也可以起到警示别人的作用。护理人员共同对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加以改进,可以阻止危险因素的发展,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的概率[7]。

3.2.4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不断进行对年轻护士的风险教育、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切实提高护士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定期对业务能力进行考核,督促护士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3.2.5工作安排要合理要把有经验的护士和年轻的护士搭配使用,开展人员聘任工作,为将来做好人员培养。对护理有难度的患者、有难度的操作等由业务熟练的骨干人员负责,防范护理缺陷发生[8]。

3.2.6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缺陷事件以“不能正确执行医嘱”为主,比其他原因导致的缺陷高出很多。所以,护士长要不断检查护士工作,认真查找安全隐患,组织护士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9]。

参考文献

[1]邢善勇,郭田荣,王文菊.科护士长业务查房对减少精神科护理评估中缺陷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3069-3070.

[2]陆丽华,李保秀,于连丽.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219.

[3]张玉艳.对精神科315例患者冲动护理干预缺陷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545-2546.

[4]戚惠娟,唐微韵.精神科29起护理缺陷情况分析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436-1438.

[5]丁晓平.精神康复科护理安全的细节管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1,3(1):58-59.

[6]林小青,谢小青.精神科病区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662-5664.

[7]赵志耘,李菲菲.精神科护理存在的伦理缺陷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8):720-721.

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压力源;心身耗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work stressors and degrees of exhaustion in psychiatric nurses,an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stress on their psychosomatic health.Methods Stress status and psychosomatic degrees of exhaus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in 113 psychiatric nurses with the Chinese Nurse Job Stressors Questionnaire(CNJSQ) and MBI.Results The first ten stressors of the CNJSQ’s 35 items were problems of nursing specialties’ and patient care aspec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grees of exhaustion caused by stress between psychiatric nurses and normal(P>0.05), which was moderate.Conclusion Stressors of psychiatric nurses are mainly from customers and psychiatric nursing specialties and effects of stress mediocre. Suggestion: Such measures are effective to lower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decrease psychosomatic exhaustion as cadres’ attention and affectional support to nursing services, active coping style, harmonious working atmosphere and favourable safe equipment.

【Key words】 Psychiatric nurse;Stressor;Psychosomatic exhaustion

精神科护士由于所面对的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常不可预测地受到精神病人的攻击和伤害,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高,被称为高风险的职业。长期在高风险的压力下工作,容易使工作热情降低,导致职业倦怠[1],影响精神科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和护理专业的稳定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精神科113名护士进行工作压力源及心身耗竭程度的调查,旨在探讨引起精神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及其对心身健康的影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维护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113名护士为调查对象,男25人,女88人,年龄20~53岁,平均(34.20±5.61)岁。文化程度:中专 53人,大专 56人,本科 4人。职称:护士 26 人,护师 32人,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 55人。工作年限2~33年,平均(12.87± 4.90)年。

1.2 调查工具 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由35个条目组成,分为:①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②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③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 ④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⑤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等5个子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此量表在国内使用率较高。本次研究测得其信度Cronbach’s Alpha值为0.80。

心身耗竭量表(MBI)[3]有22个条目组成,包括三部分,情绪的疲倦感,是描述情绪过度疲惫和逐渐增加的衰竭感;去人格化倾向,是描述对待服务对象冷漠,像机器一样的非情感反应,个性倒退等;个人成就感是描述在做人的工作的完美感,有竞争力和成功体验。采用0~6级评分,前两项得分越高,耗竭程度越重。情绪的疲倦感得分19~26分为中度,26分以上为高度疲倦感;去人格化倾向,得分6~9分为中度,9分以上为高度疲倦感;个人成就感得分34~39分为中度,34分以下为高度疲倦感。

1.3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起始处有简明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的意义及填写要求。由各科护士长发放问卷,被调查者以无记名形式单独填写,1周后由调查者收回。结果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3份,回收有效率94.2%。

2.2 统计学分析

2.2.1 精神科护士排在前十位的压力源:见表1。

表1 精神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略)

结果显示:排在前十位的条目中,有五项为护理专业及价值方面的压力源,三项为病人护理方面的压力源,两项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压力源。

2.2.2 精神科护士工作疲溃感子条目与常模比较:见表2。

表2 工作疲溃感子条目与常模比较(略)

结果显示:在疲溃感的三个子条目中,精神科护士与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按照量表评分结果判断属中度疲溃感。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及价值方面的压力程度最高,依次为护士的社会地位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少、福利待遇低、晋升的机会少等,这一结果与李小妹等所报道的结果相一致,也与日常工作中对护士群体职业压力的判断基本相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精神科护士至今仍受到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不被人们理解和尊重;精神科护士的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继续教育的机会与其它专业相比悬殊较大,使精神科护士自我成就感低,如果允许再择业,80%的精神科护士愿意重新选择专业。

本调查还显示,在病人护理方面,病人不合作,不礼貌、担心出现差错事故是精神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这与精神科护士所面临的服务对象有关。精神病人存在严重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受精神症状支配常产生不可预测的意外事件,精神科护士除担心自己受精神病人的攻击和伤害外,更担心病人发生意外,因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处理结果往往与当班护士直接相关。因此,精神科护士常感到精神紧张,有如履薄冰之感。长此以往,可导致职业倦怠。

在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面,工作量大、无用的书面工作多等为主要的压力源。这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理记录烦琐、工作任务重有较大的关系,是护理专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可能与护理专业的性质有关。

从压力引起的心身耗竭程度来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与常模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李小妹调查[2]压力与心身耗竭程度呈正相关,即压力越大,心身耗竭越重。杨玲等[4]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精神科护士。但也有研究显示,面对压力是否产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还与个体的心理素质、社会支持、应对策略以及控制感[5]等密切相关。在同样性质、同样大小的刺激作用下,有些人产生严重的健康问题,有的人仅出现较轻微的适应困难,还有的人则安然无恙。说明心身健康不仅与压力和刺激的强度有关,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院领导对护理工作的支持、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人文关怀、设立“委屈奖”以及护理队伍的团队精神、和谐的工作氛围、护理人员对压力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等可能在减轻护士的职业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6],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降低职业压力对心身健康的影响,使倦怠感水平降低。

精神科护士压力源主要来自服务对象及精神科专业本身,压力对护士心身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提示:精神科护士应进一步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压力的适应能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轻职业压力,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

参考文献

1] 杨桂菊,陈艾华.精神科护士职业心态浅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77.

[2]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6.

[3] 陈树坤主编.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07218.

[4] 杨玲,李德重,李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