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符合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内容的取舍、重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教学更有效果。从理论上说,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是可能的。

首先,语文文本极强的包容性使这种结合成为可能。中国的语言文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与政治、哲学、经济、文化等许多门类的学科结合在一起的,文本中许多作品其内容本身就蕴涵着人类相关生命的种种体验与思考,关联着人类生活世界的各方面,具有无限丰富性与复杂性。“文史不分家”、“诗中有画”,前人的记载里也早已说明了这一点。如大家熟悉的《史记》,就既是文学著作也是历史著作,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徐霞客游记》中用文学的笔触记下了大量地理学知识;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成了世人百读不厌的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语文不是一条风干的丝瓜,它是万花筒,它无限丰富,包罗万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这也就为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提供了先决条件,使其成为可能。

其次,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的阐释也表明高职语文与学生的结合是可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曾有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跟我说:“画画我三天三夜不累,一上文化课我三分钟就困。”《大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心理成分。具有学习兴趣,会引发强烈的求知欲,使学习变成一种内心的满足,而不是一种负担。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来说,高职生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专业方向来组织的,学习兴趣与专业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兴趣是其知识、素养等方面因素在其外在选择上的综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符合学生兴趣需要的,也往往是符合学生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师有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但也同样有适应学生兴趣爱好的必要。如前所述,那位美院教师对语文课内容的调整并非出于无奈,而是一种符合教育心理学的举措,他注意并很好地利用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同样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本质是“由个人构建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符合主体需要的,“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学习才是成功的。由此看来,大学语文教师利用高职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而主动对教学内容、重点等做相应的调整,使其更贴近学生的专业,突出其专业特色,是符合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的,这也势必使我们的高职语文更富于魅力,也就势必会激起学生更高、更浓的兴趣。因此,教育心理学为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保证,为这种结合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第三,高职语文教学自身的不断深化也要求走与专业结合的道路。中国人学自己的母语,并且是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足有十余年,本该学得最好,可遗憾的是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却分明地感觉到语文学得最糟。先不说种种客观的因素,笔者以为,从语文教学本身看,深化不够、流于表面是很重要的原因。在中学,各级各类的比赛以及中考、高考的压力,使大家疲于奔命,无暇旁顾,致使语文教学弊端重重。到了高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理解力、文学素养都大大增强,而且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此时,正是深化语文教学并还语文教学以激情澎湃、意趣盎然之面目的有利时机。

著名语言学家申小龙教授在他的《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中就多次谈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和获得的必由之路”,通过语言可以解读当时当地的文化现象。因而,笔者以为深化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就是透过文本不仅要解读文本的思想性、艺术性,还要解读当时的文化现象:音乐、美术、建筑、服饰、经济、政治等等,学生跟文本的对话也就包含了与作者及当时社会文化的对话。这种深化也就势必将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了起来,使其互相渗透、融合,进而互相促进。因此,从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角度看,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然的。那么,如何才能使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体现这种结合。

在教材内容的取舍上体现在目前还没有一种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职语文教材的情况下,教师要想突出专业特色,对现行教材内容的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教材只是一个范本,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教学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爱好及需要来增删课文内容。如果教的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一些词句优美、富有音乐节奏感的篇章。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等,并可补充一些古代有关音乐的评论等内容,而可减少那些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理性思维的较为抽象的文章;如果面对的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那些画面感强、色彩明快、具有诗情画意的文章。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词等,还可补充一些古代文人(同时常常又是画家、书法家)的书论、画论;如果面对的是园林、建筑专业的学生,则可多选像剧作家李渔《闲情偶寄》中关于农林营造等方面的文章……这样一来,高职语文教学的专业特色从内容上渐渐凸现出来,相信这样的取舍一定会令学生兴趣大增。

在对同一内容讲授重点的不同上体现一些经典美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感染力,不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对这些文章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如同是苏轼的《前赤壁赋》,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侧重在对语言节奏感、音乐美的把握以及“呜呜然萧声”的赏析与想象;而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则重在对“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以及主客们“相与枕藉乎舟中”等意境的赏析与画面的描绘。同是《琵琶行》,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可把重点放在对“大珠小珠落玉盘”那千百年来不绝于耳的琵琶曲的“聆听”与感悟上;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别时茫茫江浸月”那一种离别情境的理解与构想则又成了他们的重点;而对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可引导他们由青衫进而对古代官服加以识别与再绘……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兴趣与热爱,定能为我们的语文课堂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富有创造精神的新天地。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体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性格脾气及爱好特长也往往能体现出一种专业特色,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性格外向、活泼、善表演,有很不错的音色和标准的普通话;美术专业的学生坐得住,善于用色彩、画面来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他们的特长,为我所用,大胆地选取能发挥学生特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唱起来、跳起来、画起来。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1记得在教李煜的《虞美人》时,音乐专业一位学生声情并茂的美声清唱,极富表现力地把作者那种故国之思、昨是而今非之感唱了出来,课堂一片悲寂。这一唱,意境全出,远比师生反复的朗读和教师大量的讲解更有效。某服装设计学院的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卫风·氓》时,是让学生想象女主人公各个时期*姑娘、新婚、婚后+的着装,并将其勾勒出来,来一次作品展示会,效果很不错。总而言之,我们要很好地挖掘并利用这一富有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源,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职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不大,这就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使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很难,不愿意对知识进行探究。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在学习时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目标。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使学习的目标能逐渐明确,并朝着制定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和知识体验,来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目标和自身的元认知体验逐渐丰富。要让学生检验自己是否达到了制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也可以运用检验的方式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进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丰富元认知体验拓宽知识的深广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进行畅谈,通过自评和互评来检验学习的成效。

二、和专业教学相结合

促进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职高学生一般都对专业课的知识比较重视,而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投入的精力不大,这就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时积极性不高。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专业课上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课进行探究,了解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就业导向,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对他们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从对专业课的重视到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

三、重视实践,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不只是记忆和积累大量的字词句,在教学中还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通过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运用,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到课外,通过阅读适宜的课外读物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语文知识的内涵。例如,在教室里开办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中外名著、政治历史等等书籍放到图书角中,让大家一起分享图书。通过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周组织学生出一期语文小报,让学生主动收集各种资料,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他们对知识进行了探究。为了使语文小报的内容完美,他们通过查阅、收集等各种途径来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同步提高;还可以进行猜字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不断收获语文知识和体验,使学生对语文学科充满兴趣,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总结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口语存在问题训练方法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保障和促进学生就业的前提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职业学校各科教学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本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着重于对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说的能力是目前高职学生应当重点提高的能力,因为从职业竞争形势来看,不善言谈的职业者在同等条件下明显要逊于健谈者。但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来看,语文口语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甚至于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就业难度。鉴于此,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解决。

一、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口语现状分析

1.高职语文课程的现状制约着口语教学发展

高职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虽然是必修课,但相对于专业课语文课程在许多院校并不受重视。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又使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只需教好课文,指导好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就行了,因此,“读”和“写”成了语文教学的中心内容。他们认为教学生“说话”太简单,或者没有必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教育观念落后,仍停留在陈旧的教学模式中,以教为主、很少和学生课间课下进行沟通,教学内容单一使课堂气氛沉闷,很多学生本来学习就差,学生不能参与其中。很少有教师去注意拓展学生的口语能力,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学生自身的原因

职校学生大多在考取普通高中无望时才不得不选择了职校。他们在语文方面知识少、阅读量小、词汇积累少,因而口语表达也受阻碍。另外,在一些地方受方言影响,学生普通话说得不好,直接影响了表达效果。同时职校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20岁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正趋于成熟,在情感上出现了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的现象,因而普遍存在公众场合“羞于启齿”的心理障碍。

3.生活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许多学生在由于口语能力差,缺乏很好和人沟通的能力,言少木讷,不愿意和人多交往。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讲“在外面尽量少讲话,言多必失,多做事,少惹事”。有的家长经常忙于工作,很少和孩子沟通,给他们关怀。这些因素都造成在生活中没有很好的语言氛围,缺乏语言环境的生活必将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口语差。特别是许多学生生活中很少到外面和社会接触,进入社会后不知所措,不懂和人交往的礼仪,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打招呼交往等。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以教材为依据,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倾听训练

倾听是口语交际中的一项必要活动。俗话说听得懂才能说得明白,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总是你说给别人听,也需要你听取别人的话语,这就有必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首先要解决态度问题。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走进一座座知识的殿堂。倾听要注意掌握以下方法:首先要精神专注。一要听,即从说话人话语中获得关键信息;二要看,察言观色,捕捉有用的非语言信息。其次要勤于思考。不断分析说话人的观点和意图,调整自己的预测,善于听出说话人通过话语、表情等暗示的隐性信息。另外要积极反馈。对说话人的讲话做出适当的反应,要和说话人交流目光,恰当地调动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判断、认识与评价。

2.演讲训练

演讲是最能反映人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它要求在运用口语的同时辅以适当的情感、动作,以表达比较系统的看法和认识。演讲是一种宣传鼓动的有效形式,也是每位职校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表达能力。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演讲的主要特点:目的性、鼓动性和艺术性;要使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正确、语言流畅生动、感情浓烈真挚、态势自然得体等。待学生有了一定的演讲知识储备后,教师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好参与演讲的准备,然后在语文课上让学生作5分钟演讲。演讲要求可由易到难:第一步,允许学生预先写出演讲搞,上台后照本宣科,但要求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表达清楚;第二步,学生可预先准备好稿子,但必须脱稿讲述,力求做到声音和姿态相结合;第三步是即兴演讲,这要求就比较高了,演讲者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音调既要抑扬顿挫,内容又要有真实感,题材更要符合当时的要求。在这三步中,第一步、第二步容易做到,而要做到第三步,则需要平时不断积累知识和锻炼口才。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作些适当的辅导,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文艺汇演举行演讲比赛,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辩论训练

辩论集道德涵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协作、仪表仪态为一体,是高水平、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极富魅力和欣赏价值。辩论是检验人的口才,也是检验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是站在对立立场就同一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批驳对方观点的一种论争。它既要有立论,又要有驳论,比一般的演讲要求更高。教师在指导辩论训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结合课文对学生讲深讲透辩论的有关知识。如辩论的特点:立场尖锐对立、思维活跃敏捷、用语严谨激烈;辩论的基本要求:论点鲜明、论据真实、听辩认真、应对灵活、逻辑严密;辩论的准备和辩论的技巧等,以便让学生深入领会。二是让学生分别扮演正反两方,对课文内容进行论辩演示,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使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辩论后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三是以课后思考练习的形式布置学生准备辩词。辩论的题目可选择如“青春需要偶像/青春不需要偶像”、“挫折有利于成才/挫折不利于成才”等有意义的题目,可以安排8人一组,正反方各4人,进行辩论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可达到促使学生自觉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琼.中专生的口语交际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5(2).

[2]江幼华.口语交际的教学方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4(8).

[3]吕仙娇.口语交际课的误区与对策[A].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获奖作品精选[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4]严绍国.高职语文口语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09(9).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高职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

(1)缺乏语音常识。英语语音教学一般是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进行并完成的,但多数高职学生仍在语音常识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语言基础相对薄弱导致的。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进入高职院校后,语音问题就更加突出。首先表现在难以准确认读并正确使用国际音标,其次是不能使用正确语音、语调朗读英语段落或用英语进行沟通;最后就是语音知识系统不完整,常常出现单词拼读错误,单词的读音要靠死记硬背或标注汉字、汉语拼音才能记住。

(2)语音知识掌握不牢靠。语音、语法及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其中语音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石,语音可辅助词汇的识记与听说。语音知识未掌握牢固,会进一步影响英语听说能力。

2.原因分析

高职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也与学校、教师等外界因素有密切关系。教师往往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单音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流教学。学生语音知识的积累一般是通过模仿教师发音,或通过教师口头理论讲解得来的。但部分高职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重视向学生传授语音理论知识,而学生也未重视口语及语音的重要性,导致语音基础薄弱,缺乏语音常识。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单音,缺乏对连读、弱度、重音、节奏、停顿、语速、语调等方面的重视。导致学生在使用英语交流时,语感不足,难以将情感与语言融合。除此之外,在我国高职院校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较多,班级容量较大,教师往往在传授完基本语音知识后,就没有时间让学生单独进行练习了。学生缺乏练习机会,实践能力不足,这也是造成学生语音差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策略分析

1.提高对英语语音的认识,认清语音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加强语音学习对于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语音知识,对学生的错误发音进行纠正,使其语音规范、正确、自然。学生与教师要同时加大对语音学习的重视。教师重视语音教学中的连续性,课后仍将语音教学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学生要加强对英语语音的学习,主动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强化语音知识。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语音教学不是一项孤立的教学活动,要积极与阅读、口语、听力等方面并行,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音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听力及口语能力,听力与口语又是语音实践的重要环节。

2.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英语语音教学活动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教师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利用英语语音室或者多媒体教学环境,让学生模仿经典电影中的英语对白、学习英语绕口令或学唱英语歌曲等,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音语调规律,提高语感。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还可最大程度上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另外,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可创设一些相关的教学情境,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及学习热情;根据教材内容可创设真实的交际场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词汇和句型并反复操练。同时,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进行交流与沟通,培养语感并提高语音水平。

3.提高语音教学的针对性及系统性

在高职英语语音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英语语音准确、规范、标准,可顺利地与人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教师可在课堂中或课余时间给予学生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节奏及语调规律,并在具体实践中进行练习。在英语语音学习中,语感的培养既是学习重点,同时也是学习难点。学生可在掌握单音以及英语朗读技巧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大量的优秀文章、诗歌等提高语感。另外,语调及音素也是英语语音学习中的重要难题,教师可在教学目标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材料。例如:在语音音调方面,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听录音进行模仿的方式,用正确的音调对日常用语进行练习;对于英语音素方面,教师可准备一些单词、短语、词组、短句等材料,让学生进行区分练习。另外,在学期口语考试中,也可利用学生喜欢唱歌这一特点,让学生选择个人喜欢的英语歌曲进行练习,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纠正英语语音、活跃课堂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现在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学生的基础下移,质量下滑。很多学生上专业课都在睡觉,英语课之类的公共课更是如此,针对这样的学习状况,高职英语的改革是必要的,以前所用的高职英语的教材对于现在的高职学生来说,难度稍高,教材内容没有吸引力,并且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于现在的学生需求了,职场英语因此而被提出。

2应对的方法

在职场英语改革的总体要求下,我主要是从以下的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兴趣引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任务驱动、做学合一”。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试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兴趣引领。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高职的学生对学英语的兴趣不多,主要原因他们的英语成绩从开始学英语到现在都没有好过,现在我们老师对他们说要好好学习英语诸如此类的话,对他们来说触动不大。那我们老师就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的管理,小组的划分,课堂表现的评价等各方面想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这种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兴趣,并且积极地参与进来。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这个方法更多的应用在高职的专业动手实践课里。他们有实践的项目,用项目做引导,让学生自主来完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只是把握整个课堂进度的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相关的实践项目,是专业课的一种做法。那么我们在职业英语教学中进行这种尝试是很有必要的。以前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是读单词,背句型、学语法和讲课文等等。这种方法对于本身英语基础差和对英语兴趣本来就不大的学生来说,收效不大,没有好的效果的。而现在,我们的职场英语则侧重英语的听和说,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的作用,让他们动起来,读起来,老师把教学内容难度降低了,让学生围绕所讲的知识点多做听说练习,运用多种形式反复的练习,螺旋前进,比如说英语小游戏,英文电影模仿秀,角色扮演等。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能多少有些收获,基础好的学生起来很轻松。一改往日老师讲枯燥的课文,句型和语法,学生被动的听和接受的教学方法。

(3)任务驱动、做学合一。就是我们在课堂当中给学生一些任务,项目,案例,让他们在课堂中自主完成,而不是由老师跟学生讲这个任务应该怎么完成。那么我们在英语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和一些游戏,让学生来参加,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在活动过程又能让学生对这堂课里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有了任务之后学生不再觉得是上英语课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和被动跟读单词和句子,他会觉得他完成了任务,有了成就感,或者以前英语不好,现在自己也能说几句英语,兴趣也有了“。做学合一”就是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也叫“教学做合一”,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实践动手不可能做到像专业课那么多,那么我们根据前面的一些“兴趣引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任务驱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变大,就变成了“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的场景,我们的课堂就变成了“边做边讲边学”,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就有很大的促进。课堂气氛和学生的个人收获较以前会有很大的提升。

3教学实例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划分小组便于管理和教学。

(1)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习水准、沟通能力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8人,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可以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善于组织和沟通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是小组研讨的引导者。

(2)以新学期的第一个单元“Intentions”为例。新年问候导入单元的主题intentions。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寒假计划的问题,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出正确的表达方法“Whatareyougoingtodoinwintervacation?”等,当然了,这些句型都是比较简单的,教师通过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表达后,学生对此类用法就会有较深刻的记忆;接下来教师再用多媒体呈现出刚才学生自己提出的寒假将要去做的相关事宜的一些图片,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点两人一组进行口头练习,熟悉句型,为下一个环节奠定基础;接下来的是三个任务组成的教学内容:第一个任务是记忆挑战游戏,通过游戏让英语课堂动起来,小组之间关于假期活动的词汇竞赛,学生互评出最佳小组,老师给与奖励。

4过程性考核评价

期末总成绩是过程性考核评价占70%(单元口语测试40%、课堂表现10%、作业10%、出勤10%)+笔试占30%的“以评代考”的考评体系。从这个考评体系,我们可以看出,口语测试和课堂表现两项占了期末总成绩50%的比例,也就意味着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及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么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认真的完成每一次的单元测试,那么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在一次次的口语练习中逐步得到了提高,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了。

5改革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的生源课程整体水平较低,有的学生甚至未能完成初中学习目标。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没有进行过英语听说训练,英语词汇量明显不足,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听写能力也相对较低,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的单词量十分有限。英语基础较差致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仅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而且缺乏开口表达的勇气,对英语学习缺乏积极性。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成为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高职英语教学选用的教材大多参照普通高校的教材标准,没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教材内容偏于基础理论,缺乏实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但却未能凸显高职英语教学的专业型和实用型特征,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直接降低了高职英语的教学效率。

(三)英语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有些院校的英语教师讲解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学生无法把握听课重点,也就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单一僵化的英语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在英语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严重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缺乏健全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实用型的高等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也应当拥有一专多能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不仅要拥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还应具备高超的英语教学技巧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与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师相比,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当更加专业和多能,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还未能达到这个标准。在讲授计算机英语、物流英语、金融英语、会计英语等学科时,仍采用翻译课文和讲解单词的传统教学方法,缺乏专业实践性,致使学生英语运用水平无法提高,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发现,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育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若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改革策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提出以下改革策略:

(一)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材内容单调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实行模块化教学,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专业内容,查阅相关资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课堂内容不仅要体现专业特点,还要拥有鲜明的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此外,还要根据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社会职业需求,删减或补充教学内容,增强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优化学习效果。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高职英语教学应结合时代特点,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让英语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采用更加形象的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观后感,进行相关的口语训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英语学习。

(三)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生源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针对这些差异性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实行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力,并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1.缺乏过应的教育能力

所谓教育能力不仅是要求外语教师具备过应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讲授知识的能力,还应具备观察、组织、协调、沟通、启发、激励、创造等多种能力进而形成其综合效应。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因材施教,用恰当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今后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探索、积累、完善,熟悉教材,驾驭教材,根据学生差异设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2.缺乏必要的知识更新

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外语教材多年没能更新,教师多年讲授不变的内容,导致缺乏必要的知识更新,也就逐渐丧失了发展的能力,很多教师一直在吃老本,这样长此以往,教师不但不能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也没能具备“一桶水”,那么又怎能给学生高质量的一杯水呢?因此,教师应除了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过应的教育能力,还应根据时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高于教材,而不能教材的奴隶。

二、高职外语课堂的科学性改革

1.开展课堂文化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学习,因此,外语教学要有目的的进行相关的文化背景导入。文化导入的方法很多,以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Ⅱ第一单元为例,课文讲授内容为《麦当劳第一家餐厅》,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背景知识展示法,将麦当劳文化及发展过程用多媒体图片方式逐一展示,这样必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B讲授内容为《迪士尼—没有的镜子》,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导入法,先介绍词汇“mirror”的含义、引申义及在课文标题中的巧用,之后系统地,导入迪士尼的相关内容。

2.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学习

科学的外语课堂教学设计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要从“灌输者”向“引导者”转变;由“导师”向“参与者”转变;由“知识源泉”向“开发者”转变;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知识的“继承”向知识的创新转变,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授课氛围。例如教师在讲授《时尚和潮流》时,教师可以就现今时尚话题与学生热烈探讨,比如买房、健身、瑜伽、电影、食品等等。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讨论,也可以参与到小组中进行,根据课文内容把握讨论方向,提高研讨效率。在互动学习中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观点,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也在口语表达中增加了词汇量,练习了听力,纠正了发音,提高了口语表达水平。3.3完善任务型外语教学任务型外语教学是要在外语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任务中实现自身价值,挖掘自身学习潜力。科学的设计外语课堂,并适当分配给不同学生不同的任务以实现因材施教是高职外语课堂改革的重点。任务的完成会给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感和满足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课堂上分成几个小组,让优等生完成较难的观念表达问题;让中等生完成翻译或角色表扬问题;让学困生在课文中找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任务的学习和完成中,学生们学会了合作学习,提高了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每个学生不同的任务中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3.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观念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绊脚石,一言堂的教学观念需要转变,改进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科学设计外语课堂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知道“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典故,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一方面,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准确的课堂表达,还应具备清醒的头脑,严谨的逻辑和充满激情的授课状态。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情商的提高对于高职外语教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高职学生并不喜欢外语学习,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常常可以成为学生外语学习的助推器。因此教师要具备自信、乐观、豁达的情趣和博大的胸襟来包容和欣赏学生。此外,教师要具备分析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完善自我学生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将来生活和就业打好基础。

4.实施课堂激励性教学评价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开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此高等职业教育才驶入快车道,到2004年全国所有的专科院校基本上都已经过渡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包括“国家211高校”在内的综合性大学里的专科也都已经转变为职业技术学院。由于高职院校倾向于实践,通常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时间两年,实习一年。这就使得高职学生文化课学习时间较短。英语课程开设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有些学校是一年,有的学校是一年半,课时量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加之,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是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综合英语,教材的内容侧重于文学方面的题材,强调趣味性和情节性,缺乏实用性和职业性。英语教学还存在另外一些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缺乏实用性、师资力量薄弱等。

1存在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多数高职院校将公关英语等级考试(PETS)的过关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惟一标准。学校在学生人校时就开始针对三级考试进行训练,学生通过了三级就不再学习英语。尽管很多学生虽然取得了英语三级合格证,但是学生连最基本的日常会话都进行不了。教育部高教司对高职英语培养目标的说明是,“高职英语应紧跟市场、紧贴学生实际、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外语技能要求、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另外,2006年1月四六级教学改革已在全国180所院校进行,到目前为止已推广到了全国。这是对以前大学本科英语教学片面追求四、六级考试过关率而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的矫枉过正,教育部门取消考试证书,改用成绩通知单,而高职英语又在走同样的弯路,这就告诉我们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2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段落和词汇讲解。课堂上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教师还是以传统“填鸭式”的授课形式逐字逐句精写精讲。学生的主题地位并没有被激发出来,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实践性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难以实现。加之,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教学已遍布全球,然而我们多数院校由于教学器材配备不够,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媒体教学课题难以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1.3教学缺乏实用性

高职英语教学仍然以普通基础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重语法,轻运用。不具备实用性,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需要关联不大。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缺乏兴趣,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应用。“英语无用论”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盛行。

1.4师资力量薄弱

在对一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做过一个调查后,发现大多数教师是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由于师范院校中不开设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例如:酒店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所以这些教师对所教的这些课程缺少实践锻炼和专业背景。因此,他们对学生未来的目标岗位知之甚少,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也不知什么对学生有用。从而导致采用综合英语的讲解方法来讲授这些课程,课程的特征没有突出,教学质量不高。

2解决方法

2.1明确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高职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高职英语应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将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为: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岗位所需英语为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要达到以上目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必须引进专门用途英语。

2.2因材施教

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存在差异的现实,采用“分级教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意味着他们的学习目标是多种多样的,要分层次教学就必须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设计课程体系。根据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理论,研究学生的需求就是研究学生缺乏什么、需要什么、期望什么、必须和应该学什么,确定其学习的起点和终点以及两点间的距离。在新生入学时,我们可对新生的英语进行测试,按学生的基础分A、B、c三个级别,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一个学期的基础英语,第二学期学习应用英语与实用英语写作,第三、四学期学职业英语;B级学生英语基础一般,所以应学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第三学期学习应用英语与实用英语写作,第四学期学习职业英语;c级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应多花点时间打基础,可学三学期的基础英语,第四学期学习应用英语与实用英语写作。

2.3专业差异中求同存异

高职院校中开设的专业较多,各专业存在一定得差异,专业不同的学生从事的行业往往大不一样,专业相同的学生也未必就从事相同的行业,同一行业未必都用同一专业的毕业生,在许多行业如证券、保险、旅游、商务等都会有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希望掌握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也会因为其职业兴趣存在共同需要与个别需要,如涉及求职用途的英语,涉及办公用途的英语是大多数学生都需要的,而涉及具体行业的专业交流英语则是由毕业生就业的行业规则、岗位要求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调查各专业的共性和特性,尽量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共同需要与个别需要。

2.4改进英语教学方法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师们逐渐认识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因此,高职教育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ESP课程的特点,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和趣味性。采取任务型教学法,将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可以结合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任务,用项目导向或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从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

2.5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英语教学的难度较大。因为教师记得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得对各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当前,高职英语教师难以胜任专业性强的ESP课程教学。究其原因是缺乏信心,相当一部分教师会很担心自己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而且没有参加任何专业培训就投入到教学中,对于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没有把握。因此,事先对这些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很有必要。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将英语基础好的专业教师经过语言教学的基本方法训练和语言技能培养,充实到专业英语教学中来。随着高职院校与各种企业间的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学校也可以聘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的英语水平高的专家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兼职教师,或者将老师派到企业去实践和了解相关的专业要求,来提高他们的专业背景知识。加快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优、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高职师资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超级秘书网: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大学语文内在的文化内涵性不言而喻,因为大学语文在学生自身人文素质培养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内部大学语文教学呈现了敷衍教学态势,文化知识潦草讲解将学生自身文化审美教育内容和学生自身文化教育需求内容等所忽略。高职高专院校机构领导人和教师发表过言论,校内学生课程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多数学生自身语文知识掌握能力低下,基础知识极差,语文知识自学能力也偏低,还有就是,此类学生一般都是将自身专业知识学习内容放在首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础学科的学习任务,大学语文教育便身处窘境。高校语文教师在不得已情况下只好将语文基础知识讲解放在工作首位之上,范文解读是现下高职高专学校旁边学习的语文内容,再无深度教学内容出现。从学生角度出发可以看出,其实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收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熏陶和大学语文教学上的精神启迪以及相关的语文内在审美享受等。可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涉及学生自身趣事见闻,学生们便会滔滔不绝发言,但一面对教材就会索然无味,心有余力不足。

二、对策要点分析

(一)定位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大学语文教学课程,此时可以拿其与高校公共课程“毛邓三”相互比较与分析。需知,高职高专院校政治课开设标明高职高专院校旨在运用学手段去进行公共课程教学,国家教育部和相关教育机构均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进行了评估与规定,素质教育开展的整个过程中,两课建设尤为重要。从评估标准中可以明显看出,职业道德教育中,人文素养必修课教学和对应选修课教学以及选修课讲座内容等也应被纳入其中。人文教育与大学语文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运用良好教育管理手段和干预手段赋予大学语文课程高保障能力和续航能力是当前重点内容,也是急需得到重视的一个关键点。大学语文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形成产生,主要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基本人文素和学生自身写作能力,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对其重视起来,不再允许大学语文边缘化现象产生。高职高专院校本身要采用强制性管理方案,学生为课堂主体,但是其要对大学语文与人文素养培育之间的关系有所认知。

(二)创新教学手段要点分析

很长时间以来,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就是基本教材文本内容,高校语文教师以串讲模式为主,选文讲解过程中,遣词造句解析和对应谋篇布局解析内容等让学生晕头转向,语文教师自身也会感到教学乏味和教学无力。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摒弃以往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剔除原有老旧式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方案,之后在此基础上寻找方法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学语文的兴趣,学生心智主要分为健康精神内容和健全人格内容等,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责任和教学任务就在于此。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求能够拓宽改善学生自身思维品格的渠道与方法,现下我国相继提出了创新型社会发展特点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理念,严格要求高效学生应该发生从知识型人才到技能型人才的合理转化,同时也要朝着研究型学习方向加以转化。高校语文教师是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执教人员,其应明确自身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进行大学语文教材内容讲解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应从作家综述角度和研究综述角度以及相关作品议论角度出发,逐步且循序渐进的开拓学术视野,让学生们感受到大学语文的魅力。

(三)开放性课堂模式创设

开放式教学核心就是要间接性举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外教学活动中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进行校园延伸和社会延伸。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互动和课外景观参观活动,让学生在听讲和游玩中学到语文知识,积极设置普通话演讲比赛和文史知识竞赛,在学生放假期间安排学生群体进行社会考察。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如何学习之上,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并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树立大局观,旨在完善学生人格和培养学生自身创新学习精神及相关格物致知理念等。适时进行思维激发式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师点拨与教师提示的基础上以研究性心态去阅读文章,学生此时要独立发现问题且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要做到:课文信息收集;课文信息处理;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熟知。运用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展现出学生学习独立性和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自身潜在学习能力,使学生内心情感得以释放和表达,积极培养学生自身创新精神和学生自身创新实践能力,为后续社会实践中的语文知识运用提供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文史鉴赏教学;文史结合

当前,教育的方向已经向着“人的教育”发展。在21世纪,要求人才是全面发展的,应该提高综合素质。对于各个方面的知识应该有所了解,无论古今,都应该有所知晓。现阶段在语文教材中,知识面在不断的扩展,其中涉及了许多历史方面的知识,包含古今中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这些历史知识在比较系统的呈现在语文课本中,但是,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在讲授本课程的同时,也要向学生渗透所穿插的一些历史知识,介绍更多相关的历史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历史与语文本来就是一个结合体,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文史”专业,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二者的结合,注重文史鉴赏的探究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分析当前的教育

在当前社会中,主要的教育理念就是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的就是为了应对各种学科之间的考试,由于在职高的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此之间主要精通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历史等一些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样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研究了文学方面的知识,没有延伸其他相关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学生仅仅抓住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全面发展。由于社会逐渐的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在相互贯通。因此,对于当前的教育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在本文的教学中要结合语文知识多了解历史知识,让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展开学习。

二、文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新课标语文的教学目标中,提倡跨领域的教学,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对于现阶段我国语文教学与历史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二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进行直接的交流。然而,学习是没有界限的,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连接的。在学习知识中,如果能将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起来,内容之间相互渗透,这就很容易达到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中,应该相互结合,体现文史教育在职高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2.1分析语文与历史的关系

通过分析总结得知:现阶段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学作品的构成体。曾经说过:“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应的产物”。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往往这些文学作品能够反应当时的文化信息。这就使得历史与文化紧密相连,其中有许多历史都是记载在文学作品上的。对于历史的考察也是对文学的作品的翻阅,同时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深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文史相结合,调节好二者之间的紧密性十分的关键。

2.2文史相结合的作用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文史相结合的说法。这其中包含的好处有:一方面:能够不断的拓展语文学科的学习领域,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注重学生的对于学科之间的交流。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拓宽语文的范围,增加学生对知识面的了解,可以朝着文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二者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吸收,这就能够促进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能力以及对于历史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针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在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借鉴多媒体等方式来进行讲解,增强本身的生动性,可以在讲课的同时,多穿插一些历史上经典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够更多的了解历史知识,了解文化变化,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得个性得到发展。

三、探究文史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文史相结合,这样能够改变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注重过程中的方式十分的重要。

3.1语文与历史教学互相穿插

在语文的教学中,对于了解作者的背景以及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现象等一些语文知识,这时候就可以结合历史的教学,穿插一些历史知识,作者的简介、历史背景、典故等,以及一些历史图片,或者是在课堂上放一些历史上流行的音乐等,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就提高了对语文的兴趣,能够改变教室的气氛,增强了语文课堂的生动性。还能够使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了解了历史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2增强语文教材的多样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语文教材的同时,要结合历史背景以及历史方面的知识进行研究,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提高文史鉴赏的水平。

3.3提倡学生多了解历史知识,增强文学素养

在对语文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了解历史知识,来提高文学的素养,不断的积累素材,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增强写作的水平。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了解五千年文化的底蕴。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历史案例等,这些对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都有很强的说服力。加深了多文学素养的韵律,拓宽了知识面。

四、总结

通过了解语文以及文学素养的学科特征,其中语文用来记录历史,历史来发展语言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在文史鉴赏方面相互结合,注重教学的方式,了解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相关性。加深对历史的了解,注重对文学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历史在语文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金晨曦,于思佳.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J].新课改研究,2010(25).

[2]李镇西,于清江.职业中学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3]刘思琴,王友民.文史统合教学的课堂实践—语文知识对历史教学内容的辅助[J].新课程.中学,2013(01).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互动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的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互动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职高英语教学的实施。[3]在众多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中,情感互动教学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互动教学方式,情感互动教学指的是在英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互动的呈现形式是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为特征的教学形式。[4]因为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学的主客体之间情感沟通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发挥,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融洽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课堂,在和谐的情感交流体验中,教师会充满激情的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会充满激情的开展学习活动,这种职高英语教学一定是充满吸引力的课堂教学。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为后续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职高英语教学中这种情感互动式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师要结合自身特点与教学的实际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英语课堂教学气氛,要完成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从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开始,在课堂上要用富于激情的语言、和蔼的教态、平易近人的待人原则,创设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教学氛围,要结合自身特点探寻与学生情感互动的切入点,努力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工作;其二,职高英语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平等的教学,师生平等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师道尊严”的旧有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教学中常常换位思考,在教学的实施中以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做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需要去有效的开展教学,教师不仅是学生传道授业的恩师,更是学生可以触膝谈心的朋友,教师既要在课堂上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课下也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尊重学生的个性,乐于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这样的情感互动的教学形式一定会受到学生欢迎的。

二、在职高英语教学中参与互动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

参与互动教学方式可以理解为一种课堂教学实施中的“教”与“学”活动的实效性的程序安排,也可以理解为是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互动程序设置,在教与学互动活动的交替运用中,通过教学互动活动的有效实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5]根据已有的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经验,再依据不同学科的参与互动式教学的形式,提出以下两点参与互动教学的基本形式:其一,以主题探讨为特征的参与互动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要求职高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学会提炼全课的“主题”,这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共同参与互动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参与互动活动,主题的确立一定鲜明、生动富于情趣,能够引起同学们参与互动的兴趣,主题的设置不是一步到位的,要注意铺垫性,要有次序的设置不同的问题,逐步的引导到围绕活动的主题上来,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步步推进过程,这种参与互动活动的铺陈有利于后续新知识的有效学习。在职高英语课教学中以活动主题为主线的参与互动教学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促进职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其二,以总结、归纳为主要特征的参与互动教学形式,此种参与互动教学形式其主要针对的是对于所学英语知识体系的总结与归纳,这种总结与归纳主要是指职高英语教学内容的阶段性归纳,以及期末考试前夕的本学期所学英语知识的整体归纳和总结。在这一阶段教师充分的运用参与互动的教学方式鼓励同学用多种形式相互的合作,彼此启发、互动、沟通,共同总结相关知识的完整知识框架,学生在彼此的参与互动中,唤起了英语学习的兴趣,让本来枯燥的知识总结变得轻松而富有情趣,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职高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英语学习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起不到促进作用,采用消极的心态来应对,使课堂教学不能有效进行。所以,要实施创新教学,教师要深入探究教学目标,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压抑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动力的进行英语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整体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又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的不同来进行教学,以充分挖掘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潜能,使他们学会运用英语思维进行思考,促进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优化教学方法,实现高效率教学

职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环境中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并在英语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使其主动进行知识探究,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

1.正确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重视英语学科的学习,需要在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英语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想要学习英语的内动力,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们通过积极思考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构建比较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当学生在学习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逐层深入地分析知识,摆脱消极情绪,用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心理进行学习,实现高质量的英语课堂教学。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在枯燥的讲解中进行,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利用各种创新教学方式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和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的知识讨论和信息传递。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充分了解,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和成就感,进而树立学习英语的主动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境教学法来进行创新教学,如给学生用英语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他们在故事情节中体会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将竞争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竞争的压力中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

3.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探究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同时,多媒体可以扩大教学容量,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促进他们的英语知识积累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如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英语场景,让他们在情境中探究课文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4.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探究外,还要组织他们进行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展开思维,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例如,开展英语画报比赛、英语口语大赛,开设英语角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5.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程度。

学生由于缺少英语情境,又深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在学习重难点时不容易理解。在让学生探究英语知识时,教师要结合他们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有效提高英语理解能力。例如,我在讲dye这个单词时,我先指着我染黑的头发举例:“Iliketodyemyhairblack(我喜欢把头发染成黑色).”然后,我问:“Whatcolourdoyouliketodyeyourhair(你们喜欢把头发染成什么颜色)?请告诉我。”虽然学生对说英语有点怵,但是出于想对“染发”这一热点问题表达观点的欲望,便你一言我一语地用英语交流起来。最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单词的使用方法。

三、结语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一)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深化高职语文的情境教学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其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节,教学的内容多数源于生活,其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和对生活的反思,进行小组讨论,可再现生活场景。

(二)小组讨论教学激活高职语文课堂讨论

高职语文课堂应该是属于“对话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合作的课堂”、“生命的课堂”,不再是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与学生及师生之间进行共同的探讨研究,这样会是教学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高职语文中运用小组讨论法存在的问题

(一) 难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处于高职学校的学生,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还很欠缺。我们发现学生中成绩较好的对于讨论问题的理解还没有十分的把握,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而那些成绩相对于差一些的学生,对与讨论题目更是显得无从下手。

(二)学生表达能力欠缺,影响讨论结果的有效性

在我们进行的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在大家的小组讨论中,有部分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候,表达的不是很清楚,或者是讲的没有说到重点。

(三)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的参与度不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性格内向,没有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或者是部分学生去和其他同学聊天等诸多因素,导致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影响课堂讨论教学的质量。

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小组讨论法的实践性探讨

(一)有效搭配方式的分配方案

1、构建结构合理的讨论小组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注重小组结构的合理性。

A在小组的人数上要求合理

课堂讨论小组一般人数以5—6人最为合适,小组人数如果太多的话,对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个人的才能展示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人数太少,也不利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交流。

以上的小组的人数的分配,主要考虑到组内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当改变以往的很严肃的设计风格,在高职学校,更多的应是和谐、有趣、生动的课堂。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在小组的人数上应该控制在五到六人左右,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中来。

B分组时应遵循优势互补原则

在教学中,对于小组人员的配置,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分组(ABC三等)。通过这种分配方式,让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性格的学生进行最优化组合,我们要让组内成员的拥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学生搭配方式,不仅是有利于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且这样使全班所有小组之间的水平相当,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步提高。

C小组内分配要求男女搭配均衡

在进行小组人员分配时,教师应注意小组内男女的比例问题。在小组的男女的搭配上,应力求在女生的稳重和男生的活泼之间找到一个最合理的平衡点。只有找到这和平衡点,才能把男生和女生的个性特长充分的展示,同时让男女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和促进。我们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认为小组讨论男女搭配最佳的数量是各一半。主要是根据男女的性格特征及习惯来对组内男女进行搭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般都会精神愉快,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男女同学对于来自异性的帮助和支持总是更有鼓舞的动力,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效果,这就是心理学上面常说的——异性效应。

D性格差异的有效搭配

小组性格的搭配主要是遵循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有效组合,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组内成员的性格互补,毋庸置疑,学生的性格差异其表现出开朗的、快人快语的外向性格和羞羞答答的内向性格。所以,老师在分组时候,应该注意其搭配的合理,使在一个小组内形成互补。

外向性格的学生比较容易形成主见,喜欢自己独立的自主的学习,在讨论过程中比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性格内向的学生的独立能力就相对于弱一些,总是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属于“随波逐浪”的那种,对其他的同学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和别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表现出比较沉静,往往就一个人在那里想;而外向性的学生就比较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较活泼开朗,在小组合作中,喜欢和组内其他的学生进行讨论。我想把这两种不同性格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有利于带动性格内向的同学的讨论情绪,使讨论更加激烈。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文学理论教学作为高校公开课的大学语文,日趋走向“边缘化”的学科队列,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高职高专技术型人才的基础,面对低压的社会环境和强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以语文文学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品质,以应对时代变迁,展现自身优势,提高社会竞争力,是各高职高专学校必须正视的问题。现实不容乐观,学校以培养“速成人才”为教学准则,将人才培养计划重点突出在专业技术课和证书的考取,往往忽视了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的重要作用。大学语文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提高学校的文化教育水平,紧抓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大学语文的文学理论教学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1.文学的活动要求

文学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有机部位组合而成,文学活动的过程也是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相互渗入和理解的过程。考察一个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在尝试着对作者进行文学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做理解,以发现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的普遍风气、情况,读者在细腻的分析文学作品,感知作者的情感的同时吸收了作品的精华,丰富了文学知识,对当代社会风貌有了全新的感知。如此一来,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大要素构成了一个流动着的,相辅相成的文学活动互动体。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中丰富文学理论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参与到文学活动中来,在对文章文体、结构准确定位的同时,便于学生对文章和文章的作者以思想上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鉴定能力和积极地坚定态度,帮助学生客观真实地看待世界,了解文学的本质。

2.文学理论的教学需要

大学语文是为学生的文学理论知识做存储的最重要的时期,恰当的文学知识存储对学生作品鉴定能力的提高和个人人文素质的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的授课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把握作品,感官、细腻的分析作品,形成系统的文学理论体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的主要授课方式包括以文学理论为线索引导,以生动、形象、具体的阐述性语言为铺垫,将文学理论的精华贯穿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的始终。正确的大学语文文学理论教学注重对作品语言和文字特色的分析以及对文学理论系统、全面、多角度的贯穿,以便于高职高专学生更好地接受大学语文课堂,然而现阶段中的高职高专语文课堂往往只对第一点有所重视而忽略了第二点的重要作用,这种错误的教学偏好使得高职高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过于受到局限,不能前后贯通,一气呵成,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文学鉴定水平得不到提高。因此加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理论系统性的贯穿,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和文学鉴定水平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3.文学在社会现状中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中,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是要求我们要在学生学校阶段提高其自身素质,让学生达到在社会需求中的基本素质水平要求。而学生的文学素养从根本上决定了其自身的素质,从学生的实习面试,到工作之间的基本交流,都基本的文学素养为其奠定基础,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人与人沟通中的表达。在高职高专中,对于大学语文的短板,更加明显的体现了出来。在高职高专学校中,普遍存在一种氛围,注重专业学科的学习,而轻视这种最基础性学科的学习。在原本缺乏文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不主动接受大学语文教育。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缺失,则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高要求要求,一方面,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给予他们在文学上的熏陶,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启迪,与审美上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认识到大学语文对其的重要性,让其主动接受,并学习。面对社会的现状,大学语文的文学理论教学,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理论教学现状

1.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

新编《大学语文》为了避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枯燥、乏味和单一,采取减少写作练习,降低对文史知识的集中性重视,采用便于学生理解文体结构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科的单一性,但也导致了学生不能以历史时间和作者作品为线索贯穿到整个语文学习中。语文模块支离破碎,学生对流派、风格、思潮等历史潮流不能做前承后接的分析和理解,使得语文的系统化、一体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学内容上,老师往往更偏重于对教材中的基础语法知识的指导和教材圈定重点范文的解读,忽视了文化熏陶,精神启迪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积极作用。

2.高职高专学生接受能力

从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的高职高专语文老师认为高职高专的学生文化素养偏低,语文学习能力不足,重专业轻基础。这样的思维定视让高职高专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有所懈怠,老师往往教语法、教基础、教文体后便草草了课,恰恰与学生追求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背道而驰。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学理论接受能力并非表面的如此浅显,在一定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学生渴望在浓重的文化熏陶,文学的优美审定中得到精神的娱悦,身心的释放。老师对文学理论的过分拘谨、约束不利于学生获取文学知识,理解文学内涵,提高人文素养。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本上的文学理论知识看来,其安插生硬、尴尬,不能在上下文之间起到起承转合的积极作用,使得学生既不明白理论内涵,又不理解作品真正表达的含义,文学理论失去了自身的理论价值。因此,我们既不能将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文学理论教学过分的拘谨和约束,也不能忽视了学生的文学理论接受程度范围,老师在全面、系统的解读文学理论的同时恰当的安排文学理论教学进程。

3.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理论缺乏创造性

文学理论缺乏创造性即过分的采纳嗟来之物,使得自我的理论体系和文学思想没有成型的规定,本土理论过于松散。大学语文本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在老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老师与学生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另辟蹊径,创设我国具有时代特色和本土特征的文学理论体系。然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缺乏的也正是这种创新精神,学生单一的吸收基础知识,解读文学理论,学习进程往往只停留在“吸收”过程,学生连举一反三的语文能力都不具备。能否真正有效的实现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设富有我国本土特色的文学理论体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实现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理论教学的必要措施

1.建设科学的文学理论

科学的文学理论需要牢固的语文基础知识来保障,因此建设科学的文学理论所要走好第一步便是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主要方法包括帮助高职高专学生对作品的文体进行准确地把握,以实现学生对作品的针对性分析理解;古文学习中教导学生查明每一个文言词字的表象含义,承接上文,启程下文,在上下文的结合中再对古文言词字进行深层解剖,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对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学理论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前境况、遭遇进行正确的把握和解读,以提高学生对文学理论的理解和吸收。

做好充分的思想工作后,便是在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理论进行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实现学生文学人文素养的升华。如何以基础为前提,提高语文素养呢?便是海纳百川的学习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对文学理论的深层次剖析需要充分的背景资料支持和坚定地思想支撑,在动态的文学活动中,把握真理的唯一方式便是在实践中发现理论核心,老师与学生在文学实践中调整理论方向,把握主体要领的同时做适时地文学延伸,以应对文学活动的时代变迁。在树立正确的意识目标后,便是对实践中发现的理论核心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以实现系统、全面、一体化的文学理论体系,在促进文学理论发展的同时,满足现代社会对文学理论的需求,建设科学的文学理论体系。

2.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对文学理论的理解和评估。为了实现高效、良好的课堂效果,必须在课下本着课堂教学目标,做好充分的具有文学理论指导目的性的教学准备。从实践中我们发现,新编《大学语文》注重古文言的学习,此外也将外国小说和西方古典文论包含其中,在中外理论一体化的教材设定上实现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那么在古文言文的教学准备中,老师又该怎样做到科学和充分呢,首先需要老师对我国传统的文论结合自我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归纳教材古文言章节中出现的集中性理论、时代线索、背景概况,以直接归纳和直观综合为教学准备的指导基础。然后借鉴我国古文言文理论鉴定体制,在借鉴的基础上学习领会,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提供可依赖的范本。

在外国文学史及其文学理论的教学准备中,老师应该持“在肯定中适时批判,在批判中采其精华”的备课态度,总结19世纪至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体制,结合时代背景,对例如“唯美派”、“象征派”的文学派别予以精神分析,在分析、批判的同时加强了对现代文学史的理解,以更好的授之学生,加强学生对教材中文学理论的理解。

3.多探寻教育创新之法

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上,做好教学素材上的准备,我们可以适当的尝试突破课时的局限,以用来增加大学语文课堂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可以定期地举办一些文学上的竞赛,让学生在参加竞赛的同时,主动地去吸收更多的文学知识,并且可以增强学生在思想表达与沟通上的能力。还可以布置下一些开放性的作业,比如让学生们浏览中国传统的名胜古迹,以及一些历史博物馆,通过思想上的洗涤,也可以达到文学上积极性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创新的作用不可或缺,教师可以针对学上在课堂上精神状态的反应,以及在课堂下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要求,来进行课堂上的实时改变。针对高职高专课堂上的不同,不断的创新教育方法,达到课堂上可以达到的最佳效果。

4.从学生思想上着手

高职语文在课程设置上,基本将课程安排在学生一二年级,而在一二年级时,学生还处在没有全面接触课程,对自己的职业,以及社会对自己的要求都知之甚少,毫无职业意识,这就导致学生无法了解学校开设大学语文科目的原因及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变的盲目,而无目的性,只是僵硬的学习,而不求甚解。因此,我们应当从学生的思想上着手,首先让其了解社会对自己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以及社会对于人才文学素质的要求,在学生了解大学语文科目的重要性之后,学生会重视起大学语文文学理论等相关教学工作,并且会主动补充自己的不足。通过让学生有前瞻性的学习,让其在面对将来的求职与工作中,可以从容面对,并且在品德上进行陶冶,成为高素质人才。

5.以实践为基础

对于文学理论的研究,我国文学研究工作长久以来的一大弊病便是过于在宏观上进行理论把握,集中于理论和社会文化意蕴的探索和揭示,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文学理论教学同样有次弊病,过分注重理论内涵,忽视实践的重要意义。以实践为基础探索文学理论的科学教学法包括引导学生对语言、修辞、文体做精细的论析,课下针对教材中的难点疑点进行资料查阅,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去,填补传统知识积淀的漏洞。学生自我翻阅中国古代文学史和西方文论发展史的同时,加强自身文学理论建设,在实践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踏踏实实做好文本学的研究。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提高个人素养是学好专业学科,未来做一名成功的社会人的基础和保障。

6.公平对待中西方文学理论

大学语文课堂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也不可以过分的批评和纰漏西方文学的弊端,帮助学生对中西方文学有着平等的认知。老师以西方文学为参考基础和理论资源,引导学生突出本土文化底蕴。中国文学语境讲究“和而不同”,西方则更注重“鞭笞”,在两种思想理论的冲击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理论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实现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理论教学,需要从实践出发,结合中西方文学理论,将经典与文学精髓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持目的性、实用性的教学准备为完美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教学基础,增加文学理论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理论教学的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卉,黄铖.浅谈高职大学语文存在的问题[J].职业圈,2010,(07).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审美带来的喜悦、乐趣和感情,但现实情况却正好相反,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更体会不到课堂中的快乐和美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当前高职院校语文课堂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师照本宣科,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教案一丝不苟的执行下来,每堂课都是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灌输式的讲解,老师讲的气喘吁吁,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另一种模式就是教师上课前查阅大量资料,翻阅参考书目,充分准备,尽量运用丰富的语言和动作表情,把自己的课堂衬托的像一个舞台,老师在台上表演,学生在台下观看,貌似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但实际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发挥的余地,终归无法把所听所学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二)教学偏重知识技能,忽视审美情趣培养。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多样化,也是多层次的,但很多教师只重视知识点的教学和知识技能的训练,突出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学生对文学作品缺乏审美体验,导致虽然学过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审美水平却仍然十分低下。很多学生在语文课上缺乏兴趣、表现不佳,但他们并不是不喜欢文学作品。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到现在的漫画、网络文学,都有广大的学生群体作为它们的忠实读者。在各个高校论坛上,在学生们的博客、微博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文采飞扬的作品。这些都显示了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已经脱离了学生的真实需要,只注重程序化的教育,脱离了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情感,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更谈不上学习的乐趣和美感的培养。

(三)教师和学校因素影响。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审美,在作品中体会意境,在课堂上感受快乐。从当前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还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提教学,老师们首先想到“字、词、句、篇”等知识点,想到这些在将来什么场合能够用到,却很少会想到这些作品体现的审美教育。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还面临着两个“尴尬”的现状:一是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参差不齐;另一个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且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就导致学校把重点都放在了如何解决学生就业的问题上,课程设置也向实用性强的专业课、操作课倾斜,对于语文课程普遍不大看重。

二、语文审美教育的价值

对美的追求是全人类所共有的特征,而审美教育最根本的特点就在于促进人的精神发展和人格健全,赋予人类高尚而自由的心灵,这是当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由于学科的特殊性,站在了审美教育的前沿阵地上,它既要满足学生认知方面的要求,又要注重学生情感层次的追求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一)语文审美教育能够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待课堂十分“功利”,对我找工作有益的课程我就认真听讲,像语文这一类长期看不到效果的课程态度则散漫的多,或者只学习其中的知识点应付考试,而对课文中蕴含的美的感受和情感诉求置之不理。假如教师能找到审美教育的关键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就会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世界,他们的审美心理被激活,对课堂的认同感也会不断增强,强烈的求知欲望会使得学生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以便发现更多的美。

(二)语文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优秀的作品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通过审美教育学习这些作品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其中所体现的人格魅力与道德品质,并会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反省自身,从而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造就健全的人格。

(三)语文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鉴赏美丑的能力,是美育的重要职能之一。在这个拜金主义盛行的年代,美丑不分、以丑为美的现象比比皆是,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他们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会很容易迷失方向,无法正确的鉴别美丑。语文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培养自己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形成良好的对美的感受能力。

三、语文教学的审美培养模式

语文学科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而要发掘这个世界,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找到一个拨动学生心弦的钥匙,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美的世界,使学生与作家的作品产生共鸣。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培养,并不是否定所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传统模式上稍加变革,使学生审美情绪被激发出来,让“教”和“学”都能够变得轻松愉快。

(一)善用语言创设审美意境,引导学生感知“美”。审美感知是指对审美的感受和认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创设审美意境,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感知具体的意象氛围。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的教学语言艺术,善于运用语言创设具体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还应当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既获得知识,又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想象力。想象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根据记忆创造新的形象的过程,想象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与情景的交融,更好的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必须以教材为基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联想,比如运用音乐、视频、绘画、多媒体等相辅助,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形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在生活体验与艺术想象中感受审美境界的提升。

(三)联系社会实际,深化审美认识。高职学生正处于一个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特殊时期,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总是期望能独立面对社会,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他们已渐渐长大但还很不成熟,看问题容易片面和感情用事,所以在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同时更应该联系社会现实,使他们能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什么是真善美,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