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

建筑防雷论文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1篇

(1)古建筑为体现福祥,大多都会在建筑的大殿正脊中部埋设有金属宝盒。有些建筑的房顶内部还设有锡背,极大地增加遭受雷击的概率。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古建筑风格本身就存在着雷击的危险,像是飞檐、翘角、梁柱、屋脊、吻兽、塔刹等构架都是突出建筑轮廓的,这就会造成安全隐患。

(2)古建筑分布在比较空旷的风景区、江河湖泊的附近等区域,极易遭受雷击。

(3)从古建筑选址的地理环境可知,其修建的场地一般地势都是比较高的,为了显示其高贵壮观,位置还比较突出,这都会加大遭受雷击的可能性。还有些古建筑比较讲究风水,其四周一般都会有高大的树木,而且都是成片的分布,这些高大的树木会增大遭受雷击的可能性。

(4)为了保护古建筑,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但毕竟是有限的,再加上古建筑本身的结构构架不能够被二次改造,所以有些建筑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防雷设施的安装及使用均未达到应有的标准。

2关于古建筑防雷类别的分类与确定

我国建筑防雷标准是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版))来作为建筑的建设与后期维修中的防止雷击标准来执行的。另外在GB50165-1992第3、4、5条做了以下大致的规范:对于不同的建筑的防雷要求不同,它是根据防雷的装置与构造的不同来变换的。对于国家一类的古建筑要进行专门的研究,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关于二类古建筑的保护,要求是按照一类民用建筑的标准来进行保护;对于三类的古建筑,要严格的执行第二类民用建筑物来考虑,尽量做到很好的保护古建筑与建筑内的文物。另外,我国的古建筑的防雷分类也是有特定的标准的,要求是必须要根据其重要性与使用性质来确定,并且规定部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大小至少要分为二类以上的防雷建筑物,尽量避免稀有文物的损失与破坏。

3古建筑设计的防雷措施

在具体的古建筑物防雷设施中,要根据条件的不同来分别进行不同的防雷设施的安装。我们可以大体的将防雷措施分为内、外部防雷,就是可以按照建筑物对雷电的感应程度不同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防雷区,这些防雷区有专门的功能要求,并做了不同的规定:直接接受雷击不采取任何的防护措施非保护区,没有任何的保护方法,这些区域会直接遭受雷击,天空中的雷电周围的电磁场没有任何的衰减;直接接受雷击但受保护的防护区,这个区域内的特点就是电磁场没有减弱,但是这个区域内的大部分物体都很少遭受雷击,并且所有的建筑物都是暴露在空旷的空间内。第一防雷击的保护区,这一保护区简称LPZ1,它的特点就是从空中流来的电磁场得到了一定的减弱,其结果与作用就是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物体都能够有效的避免直接遭受雷击;第二防止雷击保护区,这一区域可以减少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起的后续防护区;防雷击后续防护区,这个防护区的具体要求就是进一步减少雷电电磁脉冲,以此来达到保护水平高的标准。

3.1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我们大致的了解一下过去的外部防雷设施,从以前的防雷经验上总结来看,传统的避雷装置一般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来组成的。接闪器通常有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这样的三种部件。接闪器都是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其功能与作用就是要把高空中的雷电引下来。然后接闪器的下部会和引下线的上部紧密的相连,接闪器的下部件就会和接地的装置相连,它的作用类似有一条通路的导线,把接闪器引下来的雷电顺利的流到接地装置,这样接地装置会埋于地面很深的地方,就可以把大电流疏散到大地中去。另外除了以上的要求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1)在避雷装置的安装时,要尽量采用长度比较短的避雷针。

古建筑的宝贵之处是由于其保存着其原始原貌,所以在安装避雷装置的时候,要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保存其原始面貌,这样的话就能够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建筑物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另外我们要合理科学的铺设避雷设施,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会在建筑物屋面的正脊、斜脊等地方安装。同时要尽量避免直、锐角弯曲,采用圆弧状的弯曲,并且其引下线的弯曲弦长应该大于对应弧长的1/10。

(2)避雷装置中的引下线应该环绕古建筑的四周、墙面铺设,两条引下线的平均距离为18m。

为了保证古建筑正面的足够美观,原则上是不能铺设引下线的,但是为了安全,所以在铺设引下线的过程中,要尽量隐蔽铺设安装。另外,在一些面阔较大的钱物避雷带要尽量的选用直径较大的材料来进行铺设,在两端的引线也要加大材料的直径。同时要增加引线的数目,这样能够做到有效的分流。在铺设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

(3)在古建筑的的不同地域要根据游客的分布和集中程度来采取不同的均压措施。

如:在宽度较为狭窄的古建筑周围可以采用水平圈式的接地装置,这样的话,要特别注意保持接地装置与地下管线的安全距离,避免引下来的雷电击穿地下管线。

3.2关于侧面雷击的应对措施

在古建筑的防雷措施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古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来确定防侧击雷的方法。如在山区地带亦或是在空旷的古建筑物周围,要确定需要进行防雷的均压带,并且使均压带和建筑物四周的金属物体进行接地。最基础的安全要求就是窗上的玻璃没有空洞,因为在山野地带雷电可能会以雷球的状态钻进室内。还要特别注意一下树木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3.3做好建筑物内部的防雷措施

古建筑的内部防雷就是指的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危害。在加强建筑物的外部防护措施的同时,也不能够放松对于内部防雷的建设安装,它大致可以分为地位连接、加装避雷器和合理布线等一系列措施。在我国重点保护文物的古建筑内,一般都设有消防、报警和监控设备等,然而这些弱电系统的雷电感应的危害很大,因此加强内部防雷显得尤为重要。

4在古建筑防雷工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发现,很多古建筑的建筑地理位置都不是很好,大都处于高山、险峻的地带,这样地理不佳的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防雷工程施工的难度。另外,考虑到为了使古建筑保持良好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防雷工程施工时就要小心,隐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技术指标不能够达标:

(1)我国对于古代建筑的统一避雷施工标准,会使得文物保护人员难以保持一个合理的尺度,可能会存在着想要很好的保护古建筑,加大防雷措施,但会减弱古建筑的魅力。否则就会使得古建筑风韵犹存,但处于极易破坏的状态下。

(2)我国的古建筑大都是以木材为主,但是现代的避雷装置都是一些沉重的金属,这样就很容对古建筑造成伤害。

(3)在古建筑地面四周的引下线的间距很难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加上古建筑的墙体形状不一,也极大地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5结论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质量控制;措施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防雷工程项目包括桩基础的焊接、柱筋引下线通长焊接及均压环、避雷网、避雷针、避雷器安装等,一直伴随着建设施工全过程。保证防雷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环节很多,要对这些环节严格控制,才能保证最后的工程质量。

建筑物防雷包括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防直击雷就是引导雷云与避雷装置之间放电,使雷电流迅速流散到大地中去,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防雷电感应则通过建筑物内部的设备、管道、构架、钢窗等金属物的接地装置与大地作可靠的连接,将雷云放电后在建筑上残留的电荷迅速引入大地。目前建筑工程常用的防雷措施有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避雷器、均压环及金属导体等电位连接等的施工和安装。

1防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

通过实际检测测验和经验,施工过程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措施中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均压环搭接的连接长度不够,焊接不饱满,焊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和气孔,没有敲掉焊渣等缺陷。二是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焊、漏焊;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尤其是建筑结构转换层,因构造柱(墙)内主钢筋调整、防雷引下线钢筋错接错焊的情况发生。三是用结构钢材代替避雷针(网)及其引下线时,焊接破坏镀锌层不刷防锈漆;或螺栓连接的连接片未经处理,片与片接触不严密等。四是引下点间距偏大,引下线跨越变形缝处未加设补偿器,穿墙体时未加保护管。接地体安装埋设深度不够或引出线未作防腐处理。五是屋面金属物,如管道、梯子、旗杆和设备外壳等,未与屋顶防雷系统相连,或等电位联结跨接地线线径不足。六是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的分支线未与接地干线连接,实行串联连接。多层住宅采用TN-S系统时,进线在总电表箱处没有重复接地,没有按要求在配电间作MEB。七是低压配电接地形式、电涌保护器(SPD)的设置及安装工艺状况、管线布设和屏蔽措施等与防雷设计要求不符。

2防雷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加强对防雷工程关键部位和工序的质量控制,针对施工中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几个环节,制定现场检测预控措施,做到预防为主,动态跟踪,保证防雷工程的施工质量。

2.1严格审查设计图纸

一是不仅要熟悉电气图,对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设备的布置也要有初步认识,领会设计中有关说明,对有些特殊的建筑工程项目系统,如弱电系统中的智能化工程、信息通讯、计算机、监控等,因为这些地点和设置在设计平面图纸中一般都没有明确标注,是以规范要求为施工标准进行预留预埋的,要注意对照强制性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如发现不符合现行施工规范要求或做法不妥,选用的防雷接地材料不当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洽商确定,形成设计文件,以便依照执行及备案。二是一个建设项目,相关专业设计图纸较多,审核防雷图纸时,要对照建筑图、结构图、基础图。各项目衔接复杂,极易导致施工错误。若施工单位经验不足,易因工种(序)配合不当而造成施工错漏。对于施工中容易忽视和特别重要的问题应起草书面意见,以提醒施工单位执行。

2.2严格材料质量控制关,保证焊接质量

一是验材料三证;二是看材料规格;三是查在施工中是否使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镀锌材料。在施工监检过程中,作业人员往往随手拿普通结构用钢筋作帮条焊接,或用普通钢材代替镀锌材料,或以冷镀锌材质代替热镀锌材质,应及时纠正。防雷工程施工主要是焊接,焊接质量决定着工程质量。由焊接技术不过关的人员进行防雷接地,造成防雷工程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应严格审核专业防雷施工队伍的资质等级和施工人员资格证。

2.3查验地基接地焊接

地基接地焊接是接地施工中的第一环节。对于基础圈梁焊接或桩基钢筋与基础钢筋的焊接、基础钢筋与柱筋的焊接,都要严格按基础图和接地点逐一进行检查,尤其要对伸缩缝处基础钢筋是否跨接连通进行确认。当整个接地网焊接完成后,马上进行接地电阻值测试,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电阻值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再次检验焊接质量或按设计要求补做人工接地装置。

2.4检查引上点和跨钢筋焊接质量

对以柱筋为引上线的接地网,要求施工人员采用每层按轴线标清每根柱子的位置及钢筋焊接根数进行施工,防止漏焊或错焊位置和焊接长度及质量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等[1-2]。要对引上点和跨钢筋焊接质量仔细检查,并要求对焊接引上线进行定位标识,以防向上层焊错主筋造成接地中断错误。特别是对于结构的转换层,由于柱筋的调整,防雷引下线利用柱内主筋焊接引下容易错焊、漏焊,要进行反复核实。

2.5核实等电位焊接及其他接地部位

对于要进行等电位焊接、重复接地的部位,如设备间、变配电室、消防机房、空调机房、电梯机房、给水管、冷却塔、风机等部位的接地焊接要在施工日记上注明备查、核实。高层建筑45m高度以上,每向上3层在结构圈梁内敷设1条25mm×4mm的扁钢与引下线焊成一环形水平避雷带或用不少于2根圈梁主筋焊成均压环。楼内水平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应与防雷接地焊接,垂直敷设的竖向金属管道,在其底部和顶部均应与防雷接地焊接。玻璃幕墙防雷等电位接地的施工,在对采用预埋铁做法时,注意在柱主筋上作可靠的焊接,如果是后增加的玻璃幕墙,要根据建筑面积、建筑物的各种特点,出具详细的防雷施工方案。屋顶上装设的防雷网和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及金属物体应焊接成一个整体。

2.6按规范进行质量验收

防雷工程应按工程进度及时做好隐蔽验收。无论自然接地体还是人工接地体以及玻璃幕墙、避雷网格、避雷针等,在施工完后都要及时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测试。尤其是接地体或接地网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认定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值。低压配电接地形式、电涌保护器(SPD)的设置及安装工艺状况、管线布设和屏蔽措施等应与防雷设计要求相符;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SPD安装的位置、数量、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应与设计相符合[3-4]。

3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瞿义勇.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质量控制;措施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防雷工程项目包括桩基础的焊接、柱筋引下线通长焊接及均压环、避雷网、避雷针、避雷器安装等,一直伴随着建设施工全过程。保证防雷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环节很多,要对这些环节严格控制,才能保证最后的工程质量。

建筑物防雷包括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防直击雷就是引导雷云与避雷装置之间放电,使雷电流迅速流散到大地中去,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防雷电感应则通过建筑物内部的设备、管道、构架、钢窗等金属物的接地装置与大地作可靠的连接,将雷云放电后在建筑上残留的电荷迅速引入大地。目前建筑工程常用的防雷措施有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避雷器、均压环及金属导体等电位连接等的施工和安装。

1防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

通过实际检测测验和经验,施工过程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措施中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均压环搭接的连接长度不够,焊接不饱满,焊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和气孔,没有敲掉焊渣等缺陷。二是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焊、漏焊;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尤其是建筑结构转换层,因构造柱(墙)内主钢筋调整、防雷引下线钢筋错接错焊的情况发生。三是用结构钢材代替避雷针(网)及其引下线时,焊接破坏镀锌层不刷防锈漆;或螺栓连接的连接片未经处理,片与片接触不严密等。四是引下点间距偏大,引下线跨越变形缝处未加设补偿器,穿墙体时未加保护管。接地体安装埋设深度不够或引出线未作防腐处理。五是屋面金属物,如管道、梯子、旗杆和设备外壳等,未与屋顶防雷系统相连,或等电位联结跨接地线线径不足。六是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的分支线未与接地干线连接,实行串联连接。多层住宅采用TN-S系统时,进线在总电表箱处没有重复接地,没有按要求在配电间作MEB。七是低压配电接地形式、电涌保护器(SPD)的设置及安装工艺状况、管线布设和屏蔽措施等与防雷设计要求不符。

2防雷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加强对防雷工程关键部位和工序的质量控制,针对施工中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几个环节,制定现场检测预控措施,做到预防为主,动态跟踪,保证防雷工程的施工质量。

2.1严格审查设计图纸

一是不仅要熟悉电气图,对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设备的布置也要有初步认识,领会设计中有关说明,对有些特殊的建筑工程项目系统,如弱电系统中的智能化工程、信息通讯、计算机、监控等,因为这些地点和设置在设计平面图纸中一般都没有明确标注,是以规范要求为施工标准进行预留预埋的,要注意对照强制性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如发现不符合现行施工规范要求或做法不妥,选用的防雷接地材料不当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洽商确定,形成设计文件,以便依照执行及备案。二是一个建设项目,相关专业设计图纸较多,审核防雷图纸时,要对照建筑图、结构图、基础图。各项目衔接复杂,极易导致施工错误。若施工单位经验不足,易因工种(序)配合不当而造成施工错漏。对于施工中容易忽视和特别重要的问题应起草书面意见,以提醒施工单位执行。

2.2严格材料质量控制关,保证焊接质量

一是验材料三证;二是看材料规格;三是查在施工中是否使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镀锌材料。在施工监检过程中,作业人员往往随手拿普通结构用钢筋作帮条焊接,或用普通钢材代替镀锌材料,或以冷镀锌材质代替热镀锌材质,应及时纠正。防雷工程施工主要是焊接,焊接质量决定着工程质量。由焊接技术不过关的人员进行防雷接地,造成防雷工程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应严格审核专业防雷施工队伍的资质等级和施工人员资格证。

2.3查验地基接地焊接

地基接地焊接是接地施工中的第一环节。对于基础圈梁焊接或桩基钢筋与基础钢筋的焊接、基础钢筋与柱筋的焊接,都要严格按基础图和接地点逐一进行检查,尤其要对伸缩缝处基础钢筋是否跨接连通进行确认。当整个接地网焊接完成后,马上进行接地电阻值测试,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电阻值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再次检验焊接质量或按设计要求补做人工接地装置。

2.4检查引上点和跨钢筋焊接质量

对以柱筋为引上线的接地网,要求施工人员采用每层按轴线标清每根柱子的位置及钢筋焊接根数进行施工,防止漏焊或错焊位置和焊接长度及质量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等[1-2]。要对引上点和跨钢筋焊接质量仔细检查,并要求对焊接引上线进行定位标识,以防向上层焊错主筋造成接地中断错误。特别是对于结构的转换层,由于柱筋的调整,防雷引下线利用柱内主筋焊接引下容易错焊、漏焊,要进行反复核实。超级秘书网

2.5核实等电位焊接及其他接地部位

对于要进行等电位焊接、重复接地的部位,如设备间、变配电室、消防机房、空调机房、电梯机房、给水管、冷却塔、风机等部位的接地焊接要在施工日记上注明备查、核实。高层建筑45m高度以上,每向上3层在结构圈梁内敷设1条25mm×4mm的扁钢与引下线焊成一环形水平避雷带或用不少于2根圈梁主筋焊成均压环。楼内水平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应与防雷接地焊接,垂直敷设的竖向金属管道,在其底部和顶部均应与防雷接地焊接。玻璃幕墙防雷等电位接地的施工,在对采用预埋铁做法时,注意在柱主筋上作可靠的焊接,如果是后增加的玻璃幕墙,要根据建筑面积、建筑物的各种特点,出具详细的防雷施工方案。屋顶上装设的防雷网和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及金属物体应焊接成一个整体。

2.6按规范进行质量验收

防雷工程应按工程进度及时做好隐蔽验收。无论自然接地体还是人工接地体以及玻璃幕墙、避雷网格、避雷针等,在施工完后都要及时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测试。尤其是接地体或接地网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认定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值。低压配电接地形式、电涌保护器(SPD)的设置及安装工艺状况、管线布设和屏蔽措施等应与防雷设计要求相符;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SPD安装的位置、数量、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应与设计相符合[3-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瞿义勇.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保护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筑物越来越多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直击雷和感应雷是雷电入侵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两种形式。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电气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的雷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等区(各区的具体含义本文不再赘述)。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分区,是为了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从而决定位于该区域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与共同接地体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直击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A区,其保护设计已为电气设计人员所熟知,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设计由避雷网(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立柱基础的钢筋网与钢屋架,屋面板钢筋等构成一个整体,避雷网通过全部立柱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将强大的雷电流入大地。建筑物感应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B,LPZ1,LPZn+1区,即不可能直接遭受雷击区域;感应雷是由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感应或静电感应而产生的,形成感应雷电压的机率很高,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尤其低压电子设备威胁巨大,所以说对建筑物内部设备的防雷保护的重点是防止感应雷入侵。由感应雷产生的雷电过电压过电流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1)由供电电源线路入侵;高压电力线路遭直击雷袭击后,经过变压器耦合到各低压0.38KV/0.22KV线路传送到建筑物内各低压电气设备;另外低压线路也可能被直击雷击中或感应雷过电压。据测,低压线路上感应的雷电过电压平均可达10KV,完全可以击坏各种电气设备,尤其是电子信息设备。(2)由建筑物内计算机通信等信息线路入侵;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当地面突出物遭直击雷打击时,强雷电压将邻近土壤击穿,雷电流直接入侵到电缆外皮,进而击穿外皮,使高压入侵线路。②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在线路上感应出上千伏的过电压,击坏与线路相连的电器设备,通过设备连线侵入通信线路。这种入侵沿通信线路传播,涉及面广,危害范围大。③若通过一条多芯电缆连接不同来源的导线或者多条电缆平行铺设时,当某一导线被雷电击中时,会在相邻的导线感应出过电压,击坏低压电子设备。(3)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经过引下线和接地体泄入大地,在接地体附近放射型的电位分布,若有连接电子设备的其他接地体靠近时,即产生高压地电位反击,入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建筑物防直击雷的避雷引入了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在附近空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变化,会在相邻的导线(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出雷电过电压,因此建筑物避雷系统不但不能保护计算机,反而可能引入了雷电。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设备的集成电路芯片耐压能力很弱,通常在100伏以下,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的计算机防雷系统,层层防护,确保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由此可见,对建筑物内各电气设备进行防感应雷保护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与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感应雷的防护当中,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已日趋频繁;它能根据各种线路中出现的过电压,过电流及时作出反应,泄放线路的过电流,从而达到保护电气设备的目的。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4条规定: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即电涌保护器的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的感应电压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

现在,我们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的各类防雷建筑物的雷击电流值进行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的选择。

一、一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50KA,波头0.25u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第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200*50%/3/3=11.11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50*50%/3/3=2.78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11.11KA*30%=3.3KA及2.78KA*30%=0.8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1.11*8=88.9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0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100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二、二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5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37.5KA,波头0.25u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150*50%/3/3=8.33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为37.5*50%/3/3=2.08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8.33KA*30%=2.5KA及2.08KA*30%=0.6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8.33*8=66.6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65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65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三、三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5KA,波头0.25us;根据附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100*50%/3/3=5.55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25*50%/3/3=1.39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5.55KA*30%=1.7KA及1.39KA*30%=0.4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5.55*8=44.4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在供电线路中,电涌保护器的具体安装以较常用的TN-S系统,TN-C-S系统,TT系统为例,示意如下:

1)TN-S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2)TN-C-S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3)TT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综上所述可见,在防雷保护设计中,总的防雷原则是采用三级保护:1、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基础接地装置泄散;2、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3、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电压幅值(过电压保护)。这三道防线,缺一不可,相互配合,各行其责。目前通常作法是以下三点:

1)建立联合共用接地系统,形成等电位防雷体系

将建筑物的基础钢筋(包括桩基、承台、底板、地梁等),梁柱钢筋,金属框架,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等连接起来,形成闭合良好的法拉第笼式接地,将建筑物各部分的接地(包括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防雷接地)与建筑物法拉第笼良好连接,从而避免各接地线之间存在电位差,以消除感应过电压产生。

2)电源系统防雷

以建筑物为一个供电单元,应在供电线路的各部位(防雷区交接处)逐级安装电涌保护器,以消除雷击过电压。

3)等电位联结系统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局部修订条文)明确规定,各防雷区交接处,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尤其建筑物内的计算机房等弱电机房,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在此处除采取电涌保护器进行感应雷防护外,还应采用等电位联结方式来进行防雷保护,本文不再叙述。

作为电气设计人员都非常清楚,建筑物的防雷保护设计是一项既简单又繁琐的内容,但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还有待于各位电气设计人员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善为谋划,精心设计。本文仅此设计作了一点粗浅的探讨,所以文中不足之处,望同行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保护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筑物越来越多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直击雷和感应雷是雷电入侵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两种形式。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电气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的雷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等区(各区的具体含义本文不再赘述)。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分区,是为了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从而决定位于该区域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与共同接地体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直击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A区,其保护设计已为电气设计人员所熟知,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设计由避雷网(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立柱基础的钢筋网与钢屋架,屋面板钢筋等构成一个整体,避雷网通过全部立柱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将强大的雷电流入大地。建筑物感应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B,LPZ1,LPZn+1区,即不可能直接遭受雷击区域;感应雷是由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感应或静电感应而产生的,形成感应雷电压的机率很高,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尤其低压电子设备威胁巨大,所以说对建筑物内部设备的防雷保护的重点是防止感应雷入侵。由感应雷产生的雷电过电压过电流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1)由供电电源线路入侵;高压电力线路遭直击雷袭击后,经过变压器耦合到各低压0.38KV/0.22KV线路传送到建筑物内各低压电气设备;另外低压线路也可能被直击雷击中或感应雷过电压。据测,低压线路上感应的雷电过电压平均可达10KV,完全可以击坏各种电气设备,尤其是电子信息设备。(2)由建筑物内计算机通信等信息线路入侵;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当地面突出物遭直击雷打击时,强雷电压将邻近土壤击穿,雷电流直接入侵到电缆外皮,进而击穿外皮,使高压入侵线路。②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在线路上感应出上千伏的过电压,击坏与线路相连的电器设备,通过设备连线侵入通信线路。这种入侵沿通信线路传播,涉及面广,危害范围大。③若通过一条多芯电缆连接不同来源的导线或者多条电缆平行铺设时,当某一导线被雷电击中时,会在相邻的导线感应出过电压,击坏低压电子设备。(3)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经过引下线和接地体泄入大地,在接地体附近放射型的电位分布,若有连接电子设备的其他接地体靠近时,即产生高压地电位反击,入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建筑物防直击雷的避雷引入了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在附近空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变化,会在相邻的导线(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出雷电过电压,因此建筑物避雷系统不但不能保护计算机,反而可能引入了雷电。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设备的集成电路芯片耐压能力很弱,通常在100伏以下,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的计算机防雷系统,层层防护,确保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由此可见,对建筑物内各电气设备进行防感应雷保护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与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感应雷的防护当中,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已日趋频繁;它能根据各种线路中出现的过电压,过电流及时作出反应,泄放线路的过电流,从而达到保护电气设备的目的。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4条规定: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即电涌保护器的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的感应电压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

现在,我们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的各类防雷建筑物的雷击电流值进行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的选择。

一、一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50KA,波头0.25u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第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200*50%/3/3=11.11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50*50%/3/3=2.78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11.11KA*30%=3.3KA及2.78KA*30%=0.8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1.11*8=88.9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0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100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二、二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5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37.5KA,波头0.25u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150*50%/3/3=8.33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为37.5*50%/3/3=2.08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8.33KA*30%=2.5KA及2.08KA*30%=0.6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8.33*8=66.6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65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65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三、三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5KA,波头0.25us;根据附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100*50%/3/3=5.55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25*50%/3/3=1.39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5.55KA*30%=1.7KA及1.39KA*30%=0.4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5.55*8=44.4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在供电线路中,电涌保护器的具体安装以较常用的TN-S系统,TN-C-S系统,TT系统为例,示意如下:

1)TN-S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2)TN-C-S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3)TT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综上所述可见,在防雷保护设计中,总的防雷原则是采用三级保护:1、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基础接地装置泄散;2、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3、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电压幅值(过电压保护)。这三道防线,缺一不可,相互配合,各行其责。目前通常作法是以下三点:

1)建立联合共用接地系统,形成等电位防雷体系

将建筑物的基础钢筋(包括桩基、承台、底板、地梁等),梁柱钢筋,金属框架,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等连接起来,形成闭合良好的法拉第笼式接地,将建筑物各部分的接地(包括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防雷接地)与建筑物法拉第笼良好连接,从而避免各接地线之间存在电位差,以消除感应过电压产生。

2)电源系统防雷

以建筑物为一个供电单元,应在供电线路的各部位(防雷区交接处)逐级安装电涌保护器,以消除雷击过电压。

3)等电位联结系统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局部修订条文)明确规定,各防雷区交接处,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尤其建筑物内的计算机房等弱电机房,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在此处除采取电涌保护器进行感应雷防护外,还应采用等电位联结方式来进行防雷保护,本文不再叙述。

作为电气设计人员都非常清楚,建筑物的防雷保护设计是一项既简单又繁琐的内容,但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还有待于各位电气设计人员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善为谋划,精心设计。本文仅此设计作了一点粗浅的探讨,所以文中不足之处,望同行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6篇

1.1内部防雷系统内部防雷主要分为防雷电波侵入,防反击以及防雷电感应。优秀的内部防雷系统能更好的减少建筑物内部的雷电流和其产生的电磁效应所造成的危害,并且及时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内部防雷主要采取等电位连接、屏蔽等手段。在智能楼宇内也需要电磁兼容的措施,为了使智能楼宇内的设备不会出现功能障碍以及设备损坏的问题,应当建立构成布线系统来防止在设备内部自身传导干扰和外来干扰。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超高电压,大功率辐射电磁场,自然雷击放电。这些现象都将会影响测试结果严重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因此对智能楼宇建筑内部的设备的保护措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2外部防雷系统智能建筑的外部防雷主要是指防直击雷和防侧击雷,我们通过共用接地系统和泄流通路来保护建筑物自身不遭受雷击。①智能建筑需要建立综合的共用接地系统。因为在智能楼宇内存在着许多交流、直流设备,其中线路纵横交错,因此应该将智能楼宇建筑里的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交流工作地与建筑施工过程中为防雷所用作的钢筋紧密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共用接地体。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在接地线之间存在着电位差的可能性,也消除了感应过电位的反击现象,从而保证了高科技设备的正常工作。②足够的泄流通路和均压措施通过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的钢筋来制作防雷引下线,并且从屋顶的部位就开始增多分路,用来分散各个导体上的雷电流的数量。而由于智能楼宇大多数为高层,还应该采取防侧击雷措施,在智能楼宇中间的部位将建筑的外圈梁钢筋焊接连通形成均压环,同时与防雷引下线相连。通过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柱钢筋、桩基钢筋、屋顶楼面钢筋、各圈梁钢筋等,将它们细致的焊接,形成良好的雷电流泄流通路以阻止侧击雷造成危害。

2.智能防雷新技术

一种新的技术的要求,必然催生出相应的处理技术,随着我国智能建筑物各项电气设备的日益复杂化,以及智能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种类的繁杂化,大量的科研技术人员投入到了智能防雷技术的研发中去,目前已经研发出一种应用效果比较合理的新型防雷技术。该技术彻底克服了传统避雷技术中被动接闪、二次雷击效应严重的缺点,因此,受到广大建筑施工单位和群众的喜爱,发展前景非常好。它的基本原理是,发生闪电前的地面和云层之间有一个电势差可以作为避雷针的能源,在雷击即将发生的时候提前产生一个向上先导,形成一个雷电优先通路,克服了传统避雷针被动的迎接闪电的不足,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防雷保护的范围。在智能建筑中的电子设备大部分采用了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因此其本身很容易在高电压、高电流的情况下被烧毁。因此以前的避雷针防雷、电源防雷等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建筑领域智能楼宇防雷的需求。当雷击发生的时候将会产生较大的电场,进而导致这个区域内的电位快速升高,大大高于其它区域,而作为电的良导体,很容易在电位不相等时对雷电产生影响形成感应,从而遭遇雷害。

3.结束语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防雷工程防雷减灾

中图分类号:TU8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149-01

雷电,是众多大气现象中的一种,但雷电产生的强大电磁脉冲(LEMP),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它具有发生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等特点。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自动控制、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微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在各行业内外得到日益增加的广泛应用,雷击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也越来越大,为此必须要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

本论文主要结合智能建筑的电子设备防雷需求,对智能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有效的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1传统的防雷减灾技术应用探讨

由于闪电的电磁脉冲无孔不入地从空间各方面侵袭各种现代科技设备,所以现代的防雷措施必须采取全方位的防护,层层设防,综合治理,把防雷工程看作一个系统工程。考虑到各行各业的不同特点,传统的防雷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避雷针:我们称为避雷针的装置,其英文原名是“Lightning rod”,又称“Lightning Conductor”,其愿意并不是“避雷的针”,而是“闪电棒”,更正确地说,应是“闪电传导器”,即是指它的功能是把闪电传导入地,这才是富兰克林对它发明的避雷针的作用的愿意。他的这一看法及所采取的措施,迄今仍是正确的,有效的。

(2)接地:防止直击雷害的完整一套系统,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泻放闪电的能量入地,降低引下线上的电压。接地也是为其它防雷措施服务的,接地不好,电子设备的功能就不可能完善,所以它是整个防雷系统工程中最基础的一环,特别重要,也是最费钱、费工的一环。

(3)屏蔽:屏蔽就是用金属网、箔、壳或管子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从物理上看,就是把闪电的电磁脉冲波从空间的入侵通道全部阻断,使得闪电无隙可乘。

2智能防雷减灾技术应用探讨

2.1 弱电系统的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具体步骤

首先,根据电磁兼容理论,提高信息系统自身的电磁兼容性可从控制干扰源和提高信息系统自身抗电磁干扰能力两方面考虑。其次,采用等电位联合接地和屏蔽技术是信息系统雷电综合防护最简易最经济的方法。第三,雷击风险评估时,强调雷电磁场分布的预测。为减小雷电磁场对信息系统的侵袭,要求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系统处在雷电感应能量最小区,且不超过信息系统所要求的磁场环境条件要求。第四,为降低各类金属导体间的相互藕合,必须保证相互间的安全隔离距离。信息系统内各类线缆敷设纵横交错,易形成相互间的电磁干扰。因此,综合布线系统的雷电防护也是信息系统雷电综合防护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问题。最后,选择合理级数和技术参数的电涌保护器(SPD)也是信息系统雷电安全的重要保证。

2.2 直(侧)击雷的防护

防雷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第一道防线就是受雷(或称接闪)、引流(或称引下)、接地(散流系统)。采用金属材料作为接闪装置拦截雷电闪击,使用金属材料做引下线将雷电流安全地引下并泄流入大地,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外部防雷方法。而智能建筑大多属于一类建筑,应该按照一类建筑物的防护措施设计。防直(侧)击雷的完整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避雷针、避雷线、架空避雷网和避雷带都是接闪器,智能建筑大多使用避雷带和法拉第笼作为接闪器。建筑结构内有纵横交错的钢筋,在没有浇筑混凝土前就像一个大铁笼子,可以将屋面的钢筋引到女儿墙以上明装避雷带,利用多根垂直钢筋为引下线,利用基础结构钢筋为接地装置。而且结构内部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钢筋还可以对雷电空间电磁场起到初级的保护作用。

2.3 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雷击电磁脉冲(LEMP)是由于雷云对大地间放电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感应到附近的导体中形成的过电压,这种过电压可高达几千伏,对微电子设备的危害最大。它的主要通道是通过电源线路、各类信号传输线路、天馈线路和进入建筑物的各种导体侵入设备和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对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应该在入侵通道上将雷电过电压、电流泻放入地,以达到保护的目的。主要方法有隔离、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过流保护、接地等。目前主要采用各系列电涌保护器安装在各系统或者设备的外连线路中,将地线按联合接地的原则接入系统的地线,避免造成电位反击,从而真正起到安全保护接地的目的。

2.4 智能接地的保护应用

(1)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就是将设备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构架)和接地装置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即将建筑物内的用电设备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线连接起来,但不能将PE线与N线连接。如果不作保护接地,当电气设备其中一相的绝缘破损,产生漏电而使金属外壳带上相电压时,人一接触就引发触电事故。实行保护接地后,设备的金属外壳和大地已经有良好的连接,只要接地电阻符合要求,发生漏电时可保障人身安全。

(2)防雷接地:以防雷害为目的的接地称为防雷接地,主要是为了把雷电流迅速导入大地。智能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闭路电视系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布线系统。建筑物的各层顶板、底板、侧墙、吊顶内几乎被各种布线布满。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不管是直击、串击、反击都会使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因此,对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设计必须严密、可靠。智能建筑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

3结语

雷电对于智能建筑而言,其危害性是巨大的,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必须要研究和应用面向智能建筑的防雷减灾技术。本论文在分析了常用的防雷技术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智能建筑的防雷要求,详细探讨了智能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对于进一步提高智能建筑的防雷减灾水平,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小青.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防雷保护[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防雷接地;技术

设计严密、完整和良好的智能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可以很快的将雷电带来的雷电流泄入大地,实现分流,以减弱甚至消除雷电流对通讯信号和电气设备产生的破坏。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智能建筑之所以会被雷电造成严重的伤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设备的脆弱,硬件设备的防雷布置较少,并且技术上的防雷效果较弱,一旦遇到雷电的灾害,势必会导致智能建筑的运营出现极大的问题。在此,本文主要对智能建筑若干有效防雷接地技术展开分析。

1 智能建筑综合防雷技术

对于智能建筑而言,综合防雷技术是今后的应用重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正处于重要阶段,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日后的重点类型,防雷技术则在客观上决定了智能建筑能否获得理想的运营结果。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综合防雷技术,主要是根据智能建筑的运营重点和自身的薄弱环节,制定“一专多能”的综合技术,防止雷电侵害的同时,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质量和性能,以此为智能建筑的运营提供更多的帮助。在此,本文主要对智能建筑综合防雷技术展开论述。

1.1 外部防雷

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为了能够在客观的防雷工作上取得较大的突破,首先应在外部防雷上努力。当雷电灾害发生后,雷电首先袭击的就是智能建筑的外部设备,包括各种导电设备和磁场。通过建立健全外部防雷技术,以此来实现智能建筑保护体系的健全。本文认为,外部防雷技术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接闪器的应用。防雷接闪器是指能够直接截受雷电的金属导体,在多数情况下,防雷接闪器主要集中在三个形式当中,分别是避雷网、避雷带、避雷针。从现有的工作来看,由于接闪器的应用,很多智能建筑的雷电防护措施,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即便是在雷电天气,智能建筑也能正常的运营。第二,引下线的应用。该种外部防雷措施,主要是从细节出发的一种防雷接地方案。引下线属于避雷装置的中断部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会将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柱主筋作为暗装引下线,以此来完成较好的防雷接地效果。同时,由于目前的很多智能建筑都比较重要,还会利用建筑物本身的一些金属构件作为相应的引下线。由此可见,智能建筑的外部防雷是非常重要的,日后应进一步努力。

1.2 内部防雷

由于目前的天气比较多变,部分地区的环境较为特殊,夏季的雷电天气比较常见。此时,不仅要在外部防雷上努力,还要在内部防雷的工作上持续提升,巩固多方面的防雷接地体系。智能建筑内部防雷系统,是针对建筑物内部的比较容易受过电压或者过电流破坏的弱电设备,尤其是雷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带来的影响,所采取的增装过电压保护装置,这样可以提高设备过电压和抗电磁干扰的功能,使电气设备免受损坏。首先,内部防雷需要在屏蔽措施上努力。在雷电天气发生的时候,利用屏蔽能够更好的减少雷电电磁没冲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干扰。其次,利用等电位联结进行内部的防雷保护。相对而言,等电位联结与智能建筑的本身息息相关,主要是利用导线或者是过电压保护器,更好的将建筑内的金属物相互联结起来,促使整体的智能建筑形成一个优良的导电体,实现优异的防雷接地效果。第三,电涌保护。该项方法,主要是在智能建筑的内部,应用电涌保护器来完成。现阶段的智能建筑,必须采用电涌保护器,该设备是必要性的设备。第四,均压环的应用。均压环是高层建筑物为防侧击雷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雷带。在建筑设计中当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一类30米,二类45米,三类60米),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在设计上均压环可利用圈梁内两条主筋焊接成闭合圈,此闭合圈必须与所有的引下线连接。要求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其目的是便于将6米高度内上下两层的金属门、窗与均压环连接,以此来实现较强的防雷效果。

2 解决防雷接地技术问题的措施

从现有的工作来看,防雷接地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较大的提升,固有工作的水平不断进步。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智能建筑发展存在差异,技术上的体系也有不同,此时,应照顾到部分地区的防雷接地技术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更好的实现防雷接地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客观条件的差异和主观诉求的改变,防雷接地技术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应具有持续性的特点,仅仅对现阶段的问题进行压制,根本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在此,本文主要对解决防雷接地技术问题的措施展开论述。

2.1 对地位反击问题的措施

防雷接地技术的各项问题,是技术本身的问题,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解决地位反击问题。首先,应设计并确保合理的安全距离。智能建筑之所以在现阶段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原因在于其建设精度较高。防雷技术问题的解决,应较好的控制安全距离,否则很难保证各种防雷措施的效果得到较好的落实。

2.2 应对变压器损坏问题采取的措施

变压器是很容易受到雷击的设备,并且对智能建筑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今后的防雷接地技术问题的解决,还要对变压器的损坏问题进行重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从而实现防雷接地技术的良性循环。另外,自然接地体也是很重要的,用可有效的解决地电位升高的影响,合格的地网是有效防雷的关键。联合地网通常由建筑物基础(含地桩)、环形接地(体)装置、工作(电力变压器)地网等组成。接地系统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防雷的效果和质量。如果地网不合要求,应改善地网条件,适当扩大地网面积和改善地网结构,使雷电流尽快地泄放,缩短雷电流引起的高过电压的保持时间,以达到防雷要求。综上所述,智能建筑,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接地技术,在各个方面完成较强的防护工作。

3 总结

本文对智能建筑若干有效防雷接地技术展开分析,从现有的工作来看,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技术,基本上能够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并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主观上的诉求。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向于智能化,防雷技术的提升是建筑的重点要求。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防雷;检测;规范;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在几乎所有涉及过电压保护的建筑防雷设计中,都有这样的设计方案:“第X条:过电压保护:在电源总配电柜内装第一级电涌保护器,在各分配电柜、屋顶风机、室外照明配电箱内装二级电涌保护器。”在一次防雷技术竞赛中,多数参赛选手进行过电压保护设计时,也是运用和上述同样的设计方法。按照这一设计的思路,雷电流或其它过电压只能是从配电线路直接或感应产生,根据分级保护的原则,那么就是在电源总配电柜内装第一级电涌保护器,在各分配电柜、屋顶风机、室外照明配电箱内装二级电涌保护器,以实现对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过电压保护。显然这样设计是不正确的,产生这样普遍错误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深刻领会《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中第六章第四节中对电涌保护器的要求说明的条文;是只考虑了过电压要采取多级保护措施,而没有考虑为什么要采取多级保护措施,更没有根据设计对象研究采取怎样的多级保护。

随着防雷管理和防雷技术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遇到的疑难技术问题也越来越多,譬如,安装了避雷带,还被雷击掉了楼角,是设计不合理,是施工质量有问题,还是另有原因?很多建筑、设施,按规范要求应视为Ⅲ类防雷建筑,安装的却是Ⅱ类或Ⅰ类才要求的防雷装置,但又不完全满足Ⅱ类或Ⅰ类的某些条款要求,那么这类的防雷装置是合乎规范的合格防雷装置,还是不合格的?问题看上去似乎并不复杂,但回答起来却并不容易,而且一旦出错,就关系到被检测单位整改问题和检测部门的技术水平。

2 检测实例分析

2.1实例介绍

图1为某武警部队枪械库区平面图,abcd为库房建筑,呈凹形布局,高度为3米;a’b’c’d’为库区围墙,围墙西北角设一高6米的警卫岗楼,楼顶设避雷带。在库房两侧各安装独立避雷针一支,针高15米,距库房的水平距离分别为2.5米和1.8米,距围墙根的距离分别为1.5米和1.2米。

图1:某枪械库区平面图 图2:黄土洞库剖面图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以下简称规范)第2.0.3条第四款之规定,该建筑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但所采取的直击雷防护措施却是只有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才明确要求的独立避雷针装置。根据《规范》第3.2.1条第五款之规定,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支架及其接地装置距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应…,但至少不得小于3米。

在该枪械库管理人员提供的2001年检测报告中,指出避雷针距被保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建议整改,但一直未予实施。

2.2 对规范的理解

理解一:像2001年检测报告中指出的那样,该枪械库所安装的独立避雷针距被保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显然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至少3米,应予整改。

理解二:安装独立避雷针是《规范》要求第一类防雷建筑采取的直击雷防护措施,要求独立避雷针距被保护物保持不小于3米的安全距离,目的是为了防止雷击电流流过防雷装置时所产生的高电位对被保护的建筑物或与其有联系的金属物发生反击。

3设计实例分析

3.1实例介绍

图2 为某煤矿民爆炸药库的位置示意图,库室于30多米高的陡峭三崖根部掘进形成,库房出口对面正对的是15米高的土崖,整个库区范围被两面山崖遮挡。根据建筑设计有关规范,该炸药库在设计时被定性为黄土洞库,其直击雷防护参照覆土库的要求设计,即在距库房5米的适当位置,安装两支独立避雷针加以保护,避雷针的设计高度,根据一类防雷建筑的设计要求,以30 米的滚球半径计算为15米。

3.2对规范的理解

理解一:该炸药库为覆土炸药库,炸药库应按一类防雷设计,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和《地下及覆土火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GB50154-2009)的有关规定,该建筑应安装独立避雷针加以保护。

理解二:该建筑虽然是一类防雷建筑,但应考虑该建筑所处的实际位置和构成形式,它和一般的覆土炸药库并不相同,其覆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工覆土,而是利用了30米高的山崖,且较近的对面还有足够高度的土崖遮挡。显然,第二种理解更符合防雷技术和规范的要义,跟能有效地实现趋利避害的目的。

防雷是在雷电理论研究和防护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完全成熟的雷电学理论和十分有效的防雷技术。防雷装置不像其它功能性设备那样,只要设计安装完成,就能基本或完全实现它预想的功能。因此,防雷技术规范只是对最新防雷理论和技术的总结和应用,并不是说只要照规范安装就能确保被保护设施不遭受雷电侵害(在对规范理解应用正确的前提下),更不能生搬硬套规范,以为自己的设计只要满足规范要求就行。因此,在防雷实践中,将对防雷技术规范的理解和应用与当前防雷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被保护对象的具体特点相结合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因地制宜地提出对某一对象的保护方案,使其既符合规范要求,又最大限度地运用当前的防雷理论技术,才能正确地把握规范的要求,合理地解决实际遇到的防雷技术问题。

4 结论

4.1、《规范》是对相应技术领域的最低标准的基本要求,其底线不可以突破,但可以提高设计要求标准。在日常的防雷设计审核业务中遇到的防雷设计对接地电阻的要求一般均是小于1欧姆,但现行的防雷技术标准并没有这样的要求。

4.2、《规范》所述的每一条款均有严格而准确的含义,相联系的条款之间均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在实际理解与应用中必须全面考虑,准确把握。

4.3、在日常的检测和审核业务中,并不是所有的设计方案和防雷装置都严格按规范条文设计安装,只要总体设计并不违反《规范》要求即可,大部分情况是设计高于《规范》要求。

4.4、在《规范》的应用中有时并没有现成的条款套用,但可以参照类似的情况分析应用。譬如避雷带的安装位置,《规范》要求应沿屋角、屋脊、屋椽和椽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但有些建筑因造型需要,屋角、屋脊、屋椽的位置、尺寸范围较大,难以确定避雷带安装的恰当部位。这一问题也是被建筑设计部门一直忽视的细节问题。

4.5、在防雷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的主要精力往往都集中在接地电阻的测量上。《规范》对防雷装置的要求并不仅仅是接地电阻的大小,实际上《规范》对接地电阻的要求只是诸多要求中的一点。检测报告中对某一防雷装置的检测结论也不是单指其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雷措施、类型、防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高层建筑防雷的重要意义

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开始大量的建设高层的建筑,在这些高层的建筑物里面也装备了很多信息化的电气设备以及电子设备,因为这些设备的耐过电压能力都不高,雷电高电压与雷电的电磁脉冲的不断侵入会有电磁的效应产生,对于设备会带来很大的损坏,这就是雷电灾害事故经常发生的原因。高层建筑与一般的建筑相比遭受雷击的概率要大很多,并且一旦遭受到雷灾的话,就会导致相当严重的损失,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如何做好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是建筑领域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有很多建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例如:邮电、银行、贸易、气象以及酒店等。其中有很多都属于智能的建筑,以上的这些建筑中,基本都安装了电讯网络、计算机系统以及各种系统集成,就是普通的住宅楼,也装有各种各样的弱电系统,这些设备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受到损坏就会导致长时间的停运,就会造成经济方面的巨大损失,严重者还会给政治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有效保证人与设备不会受到雷电的侵害是非常关键的。

二、防雷的种类与类型的具体分析

为了减少由于雷击建筑物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以及财产方面的损失,提高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就要采用各种有效的防雷办法,来确保人们的人身及财产的安全。高层建筑物的雷电有很多种,具体包括:直击雷、侧击雷,雷电侵入波与感应雷。对于不同形式的雷电主要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应对,如分流、接亲、均压、飞落以及接地等。首先,直击雷就是说带电的云层与建筑物以及其它的物体间产生的非常迅猛的放电的现象,还包括与大地或者防雷装置间的放电现象。并随之产生的热效应、电效应等具有一定破坏性的作用。对建筑物、建筑物内的人与电子设备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它具有非常强大的破坏性。其次,就是感应雷,对于室内的弱电设备来讲其天敌就是感应雷,导线或者是金属物产生的电磁感应受到强大的脉冲就会发生闪击的现象,对于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会带来严重的危害,闪电在放电的一瞬间,就会有静电感应以及电磁感应产生在附近的导体上,经过强大的脉冲就会在周围产生巨大的强电磁场,导致周边的导体上感应出更高的电动势。最后,关于雷电侵入波,它是因为雷击在空中的线路或者是空中的一些金属管道上,进而会有冲击电压的雷电波产生,并且能够通过管道迅速的传播的一种雷电波。它的传播速度非常的快,雷电侵入主要是能够对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一定的损坏,使高夸与低压间互相流窜,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并且这类事故的数量非常的多,占总雷害事故的百分之七十。如在雷雨天室内的电气设备会突然间发生爆炸或者是损坏,人在室内打电话的时候或者是使用电器突然受电击而发生伤亡等。

三、多年工作施工经验来对高层建筑防雷措施的分析

首先,直击雷的防护:防护直击雷主要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312-1~3《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电子设备雷击导则》《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等。通常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金属物件作为接闪器,将雷电流接收下来,并通过做引下线的金属导体导引至埋于大地起散流作用的接地装置再泄散入地。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减弱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沿着建筑物泄入大地时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的各种影响。

根据建筑物的建筑高度还要考虑防护侧击雷,均压环是高层建筑物为防止侧击雷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雷带。在建筑设计中当高层超过滚球半径时(一类30米,二类45米,三类60米),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均压环可利用圈梁内两条主筋焊接成闭合圈,此闭合圈必须与所有的引下线连接。要求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其目的是便于将6米高度内上下两层的金属门、窗与均压环连接。

其次,防护感应雷有电源防雷,信号系统防雷,等电位联接和金属屏蔽及重复接地。电源防雷是根据楼房建设的要求,配电系统电源防雷应采用一体化防护,由于避雷器生产厂家的设计思想各不相同,相应其避雷器的性能特点也不尽一致。信号系统防雷与电源防雷一样,通讯网络的防雷主要采用通讯避雷器防雷。目前,计算机远程联网常采用的方式有电话线、专线、X.25、DDN和帧中继等,通讯网络设备主要为MODEM、DTU、路由器和远程中断控制器等。通常根据通讯线路的类型、通讯频带、线路电平等选择通讯避雷器,将通讯避雷器串联在通讯线路上。所谓等电位的连接也就是对需要防雷空间里面各种金属部件与每个系统间的电位差的减小,主要是为了预防机房里的主机金属外壳受雷电反击而产生的电位的连接,其重要的措施就是把金属屏蔽以及重复的接地,在此基础之上,一定要保证屏蔽的有效性,以及接地的重复性,避免出现架空导线直接进入建筑物的楼里面或者是机房的设备中,尽最大的可能埋地缆进入,在进入建筑物或者是机房之前要采用屏蔽金属管并进行重复的接地,这样就能够减免由导线引来的雷电高电压,就可能有效的避免雷击的现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身安全及财务安全的损失。最后,要想有效的防止雷电侵入波会沿着低电压的线路进入室内,就要对低压线路进行研究,最好使用地下的电缆供电,而且电缆还要有金属的外皮进行接地。如果是使用架空线进行供电,在进户的外面就需要装设一组避雷器,并且要与绝缘子铁脚一起接地。正常的情况下,避雷器的间隙就会处绝缘的状态,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不会产生影响,如果受到雷击有高压冲击波沿着线路进来的时候,避雷器就会通过间隙的击穿而接地,对冲击波进行强行切断,此时受到保护物的电压只是由于避雷器而产生的一些残压,雷电流因为通过避雷器的间隙还会恢复绝缘的状态,这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帮助。

在高层建筑的防雷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在实际的检测以及测验中总结出,在施工的过程中防直击雷与防感应雷

的具体办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其一引下线、避雷带、接地体、均压环没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也没有饱满的焊接,在焊接处也有焊瘤、夹渣、咬肉、虚焊以及气孔等。其二就是在地钢筋网的连点的错误焊接与漏焊现场,特别是在建筑结构的转换层,由于调整了造柱内的主钢筋,对引下线钢筋的错接现象起着很好的预防作用。其三避雷针及引下线被结构钢材替代的时候,片与片之间没有严密的接触,互相连接的片之间也没有经过合理的处理。其四引下点具有非常大的间距,在引下线变形的地方没有设置补偿器,在进行墙体穿透时也没有加上保护的管子。安装接地体时没有较深的埋设。其五关于屋面的金属物,例如梯子、管道、设备外壳与旗杆等,都没有与屋顶的防雷系统进行连接。其六电气设备中的接地分支线没有连接接地干线,实行的是串联连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防雷施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复杂性,所以,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施工进行管理,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效峰,陆春萍.防雷保护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 2008.(01).

[2]夏文光,陈堂勇.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探讨[J].电气应用. 2008.(03).

[3]关润培.论高层建筑采用防雷保护技术及综合布线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5).

[4]孙国雄,宋中华,夏亚军.法拉第笼效应在高层建(构)筑物防雷审查中的应用[A].第三届湖北省科技论坛气象分论坛暨2005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5年.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施工误区;控制;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e guarantee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f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this premise below,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has become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most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eir own management, this paper, the author to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construction erroneous zone and its control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building enterprise; Buildings;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rroneous zone; Control; The measure; analysis

房屋建筑企业生命就是效益和质量,在整个市场经济浪潮里面,要求房屋建筑企业必须要从过去单纯的对生产速度和规模追求转变成为提升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以及保持企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然而,提升房屋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加重要的就是要加强房屋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将房屋建筑企业的防雷接地施工误区出现概率大大降低,建筑企业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的管理工作必须要运用一种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目标施工工作,还要建立起一系列的包括建筑企业防雷接地施工控制、考核以及分析在内的制度,用以进行实际施工的评价,根据不同管理的项目和内容,运用不用种类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房屋建筑企业目标施工管理的工作。下面,笔者就对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误区及其控制进行讨论。

一、提升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设备使用效率

在建筑企业进行防雷接地的施工过程里面,大量需要机械设备来对生产进行辅助,在这些设备里面,有一部分设备必须要从外部的市场里面进行租用,在企业租用设备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房屋建筑企业机械设备技术的性能,考虑其是否能够为房屋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对承租的价格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和出租人员签订一个合同,对于企业需要长期使用机械,我们必须要多找几家机械出租的单位,俗话说,货比三家,我们要承租那些对房屋建筑企业最为有利价格的机械,对于自有的机械更加要充分的使用,合理的进行任务的安排,配备一名合格操作的人员,健全和建立设备的保养、维护以及使用的规章和制度,对操作人员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教育,使其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爱护,这样也就能够将机械设备使用的寿命进行提高,最终将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的误区很好的避免,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二、加强建筑物防雷接地现场管理和材料收发

建筑施工企业材料很多都是进行露天堆放的,在建筑企业的材料仓库地址选择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所选择的地址必须要有利于施工材料的存放和进出,房屋建筑企业施工材料在进场的时候必须要对其进行认真的检验和计量,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好相对应的检验和验收的标识,对材料使用的制度进行严格的实施,建筑企业的材料管理人员应该要对建筑企业材料使用的情况进行一定的监督,真正做到场清、料净以及工完,在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的过程中要求企业的施工人员必须要及时的对材料消耗情况进行掌握,要根据这一个月某一个项目的材料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出这一个月的消耗,将其计入到工程的施工里面,在发现问题以后,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要及时的进行反馈,最终保证生产的目标能够实现。

三、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必须要遵循目标管理原则

在我们进行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的过程中,也就是房屋建筑企业提出施工的项目管理原则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使得目标分解的十分得当,决策也十分科学,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方法,我们要对先进管理的制度进行利用,采用一个网络规划时间优化的方法,还要加强建筑企业防雷基地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企业防雷接地施工进度的计划,这样能够很好的将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质量进行很好的保证,这样能够对建筑企业防雷接地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施工进行确保,最终将建筑企业的工程施工大大降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好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误区的控制工作。

结语:总而言之,在建筑企业中,我们想要实现自身的目标,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要遵循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管理相关的要求,运用一种科学、全面的管理方式方法,做好一系列建筑企业业务技术的工作,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最为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在竞争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工程施工的项目,并且要通过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实施以及组织,带来一定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中,笔者就对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误区及其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东福,游火龙,黄发明,余春华,幸卫斌,王珊珊. 建筑物防雷施工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1).

[2] 李益民,刘啸峰. 变电站电缆沟基建施工新工艺[A]. 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3] 李霞,魏建苏,朱贵刚,肖稳安,王潇宇. 苏州地区雷电分布规律及对农村安全的影响[A]. 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4] 张晓东. Experimental and Mechanism Research on 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Catalytic Tar Cracking[D]. 浙江大学, 2003.

[5] 汪永华,姜小飞. 智能建筑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A]. 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 2006.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防雷;设计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ore and more super-tall buildings appeared in major cities. Tall building because of its high floor, the function is complex,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higher characteristic,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tall build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examples, briefly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of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Keywords: tall build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超高层建筑防雷设计概述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当建筑高度高于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超高层建筑物内的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增多,而这些设备灵敏度高、耐压低,受雷电电磁脉冲影响大,雷击将对其产生不对程度的影响。超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雷电对于建筑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直击产生的热效应和电动力;第二则是雷电流带来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及雷电波侵入。这样就使建筑防雷设计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与前者的外部防雷;二是针对与后者的建筑内部防雷。

一般来说,《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对于建筑物防雷设计提供了有关的依据,主要分为三类建筑物,其防雷设计规范各异,本文不再赘述。在防雷设计规范中,我们可以知道防雷设计的实现关键在于防雷装置,规范也对其防雷材料的选择做了相应的规定,一般是利用建筑物本身存在的钢材。超高层建筑往往会被划分至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其一般防雷如规范所示包括设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设备来防直击和侧击,以及防止雷电效益两个方面。然而,超高层建筑的形式各异,防雷设计规范并未涉及全部情况,当规范未涉及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做特殊保护处理。

2 超高层建筑防雷设计要点

一般,超高层建筑防雷设计主要分为建筑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

2.1外部防雷

如前文所述,针对防直击、侧击雷产生的热效应和电动力作用而进行的外部防雷设计,其主要的防雷装置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个方面。

(1)接闪器。接闪器主要有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避雷针通过将雷电引向自己,从而达到了对保护对象免遭直击的效果,宜采用短针多针保护。避雷针的局限性就在于其高度增加,雷击概率增越大。此时,可利用避雷带、避雷网来进行放雷设计。一般来说,在屋面或者易受雷击部位设置的避雷针或避雷带,网格尺寸不大于10m x 10m(或是12 x 8m)。避雷带一般用的直径不小于6mm的圆钢,或是不小于24mm×4mm的扁钢,其可直接利用结构刚接焊接,或是暗设表面抹灰层内。此外超高层建筑屋接闪器应考虑屋顶存在的特殊设备在其保护范围。

(2)引下线。引下线连接了避雷设备和接地装置,从而形成了电流通路。它一般利用柱主筋或是剪力墙钢筋。实际设计工作中,其数量和布置对分流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一般沿建筑物四周对称设置,其间距和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规范规定第2类防雷建筑,引下线一般不少于2根,间距不超过18m。理论上,应尽可能减小线上的电流,所以可通过增加数量,适当减小间距来达到这一效果。然而,超高层建筑引下线很长,雷电感应强烈,需要按一定距离设置均压环,并做好连接。此外,引下线应符合基本的机械强度、耐腐蚀、热稳定等要求,设计工作也应考虑施工存在的问题。

(3)接地装置。一般有接地体和接地线。按规范规定,建筑物高于45米,45米以上建筑让防雷装置与金属外墙向连,同时应将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但是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采用无防腐层或沥青防腐层的基础,同时其周围土壤的含水量至少达到4%。

2.2内部防雷

建筑内部为了防止雷电流带来的感应作用及雷电波的侵入而设置的防雷措施一般有等电位联结、屏蔽等措施。

(1)等电位联结。利用导线或过电压保护器,将防雷装置、金属装置、外来导体、电气装置等连接。只有保证这一通路处于相同电位,建筑物内部才不会产生危险的接触电压。因此,实际的建筑物内斗预埋了雨防雷导体相连的等电位连接板,其实际的设置要求也严格参照规范进行设计。一般来说等电位联结分为总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及辅助等电位联结三种。总电位联结作用的范围是建筑物全体,局部等电位联结则是针对于部分范围将各可导电部分连通,两种都能降低危险电压的危害。

(2)屏蔽。屏蔽能有效达到防雷电电磁干扰的效果。屏蔽措施的有效性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仪器金属外壳;防过电压;等电位联结;接地措施等。电气线路的主干线应远离引下线柱筋,应保证穿线钢管线槽与接地母线和等电位联结板连接完好。超高层建筑物内应通过各种措施和有效的设计形成一个总体的等电位,形成一个“法拉第笼”,这样才能更好的防止电磁作用对其用超高层建筑的影响。

国内的相关工作者对于超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有着不少的工程实例,例如广州电视塔项目、青岛万邦中心、山东商业大厦、青岛开发区国贸中心等等,在这些工程实例中,超高层建筑防雷设计针对于超高层建筑存在的某些特殊结构例如停机坪,不仅考虑了这些特殊结构对于防雷设计工作的影响,并结合规范规定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设计人员也做了许多创造性的分析和尝试,为超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结语

超高层建筑物防雷设计是一项系统性设计工作,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关工作者应总结实际经验,综合考虑雷击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危害特点、途径,有针对性的设置准确的防雷措施,这样才能确保超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韩松柏.超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J].电气应用,2008,27(7).

[2] 林艳,陈潇,成明.超高层建筑物综合防雷技术应用——以广州新电视塔项目为例[J].科技与生活,2010(18).

[3] 陈莹,庄钧.超高层建筑防雷接地设计探讨[J].建筑电气,2010,29(z1).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

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节约城市用地空间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了社会群体对住房的多元化需求。为保证建筑施工功能的有效发挥,保障社会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掌握好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以降低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建筑物整体使用效果。

1 建筑防雷接概述

1.1 建筑防雷接地的重要性

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雷电产生于雷雨云之中,是发生雷电的先决条件,气象学中,雷雨云叫积雨云。雷电所产生的强大闪电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效应、瞬变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机械效应,给人类生活带来种种危害。

建筑利用梁、柱、地基梁、桩基等结构钢筋,作为防直击(侧击)雷的做法十分常见,利用建筑物桩基础和地下层建筑物的混凝土基础中的钢筋或混凝土中的金属结构作为接地体时,称为自然接地体,为了均衡电位,降低电位梯度。要对建筑物一定高度以上的侧面,每隔三层设均压环,也就是将引下线与水平层内的圈梁的外侧钢筋焊接成闭合通路。由此,屋面接闪网(针、带、线),引下线,均压环及地基基础的钢筋及金属构件形成一个法拉第笼,这样建筑内各结点形成等电位,而且雷电流也有良好的散流途径。

1.2 建筑防雷接地的类别

防雷装置:包括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其中内部雷电防护装置又可分为等电位连接系统、合理布线系统、屏蔽系统、电涌保护器等几个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避免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效应影响与破坏需防护空间内的布置。而外部雷电防护装置主要作用是防直击雷,它可以分为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等。等电位联结:是指用电涌保护器或等电位连接导体将分离的导电物体与装置相连,其目的是防止雷电流在两者之间作用产生电位差。雷击电磁脉冲:它是一种由干扰源的直接雷击和附近的间接雷击而引起的电磁效应。该现象大部分是由于雷电流或磁辐射干扰以及被雷电击中装置的电位上升而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接地:目前最常用的防雷接地方式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种,第一种接地是为了保护设备的主要功能而进行的接地,顾名思义,我们将这种接地方式称之为功能性接地,另一种就是为了保护人或者设备不受到雷电的损坏而进行的接地保护,这种接地方式我们称之为保护性接地。

2 民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

2.1 防范直击雷的设计要点

为保证民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确保有效的防范直击雷,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第一,可以以接闪杆和接闪网等作为接闪器,也可以通过建筑物内的金属类设备作为接闪器,保证这些接闪器满足相关规范,从而有效防范直击雷。一般情况下,高杆铁塔的建筑物大多选用接闪器或防雷击,以保证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第二,在设计引下线时,应当对建筑物中主钢筋。消防梯等已有设施加以合理利用,并开展规范的测量、外接人工接地体等操作,以保证引下线设计的合理性,从而提高电气防雷接地设计效果,更好的防范直击雷。第三,接地装置设计也是民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防范直击雷的重要方面,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对建筑物内的相关设施加以合理利用,在钢筋混凝土土梁以及建筑物周边无钢筋混凝土基础中设计复地接地装置,以铜芯将建筑物内系统设备与接地线有序连接,确保系统之间有序相连,将接地电阻控制在1欧姆以内,从而全面提高民用建筑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确保更加有效的防范直击雷。

2.2 防范侧击的设计要点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物的高度在六十米以上,在超过总高度20%部分,要设计防范侧击的措施。因此在民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合理设计,以确保民用建筑能够更好的防范侧雷击:第一,在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应当保证高层建筑物内钢筋结构妥善连接在一起,以有效防范侧击。第二,在引下线设计过程中可以对建筑物内部钢筋加以合理利用,而建筑物外墙金属栏杆以及门窗等金属物若高度合理,也可以应用于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第三,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建筑物内部若存在竖直铺设的金属管道,可以将其底部与顶部进行规范连接,并置于防雷装置以上,以保证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第四,气防雷接地设计中可以对建筑物内的组合柱和圈梁加以合理利用,在合理设置均压环的基础上,将竖直铺设的金属管道与均压环规范连接,从而全面提高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的防范侧击。

2.3 闪电感应设计要点

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为更好的对闪电进行感应设计,应当掌握以下设计要点:第一,在建筑物内部的金属设备及装置进行妥善的接地处理,在防雷装置的保护装置上妥善连接相关金属配件,从而提高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第二,可以基于建筑物管道以及建筑物内相邻金属物之间的距离远近来开展闪电感应设计,尤其是当相邻金属物之间距离小于100毫米时,应当以标准规格的金属线对相邻金属物进行跨接,以保证闪电感应设计合理性,从而提高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整体效果。

2.4 防闪电电涌侵入的设计

就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具体情况来看,一旦设计不到位,闪电电涌入侵,也会给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害。为提高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整体效果,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应当加大力度开展防闪电波入侵的设计。第一,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线路引入的不同方式以及防范闪电电涌入侵具体因素来选择适宜的低压线路方式。若此低压线路自地下引入建筑物内部,可以直接在电缆入户的过程中开展防雷设计,将电缆入户端直接接入建筑物的防雷装置上,以保证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并且为后期电缆换接提供便利。应当注意的是,在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为有效防闪电电涌入侵,应当将电缆上的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有序连接在一起,从而全面提高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二,应当将建筑物内用电设备控制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以确保有效防范闪电电涌入侵。通常情况下,为防止闪电电涌入侵对建筑物造成损害,应当对建筑物内的架空或埋地的金属管道进行防雷设计,以保证建筑物安全。

3 高层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要求

3.1 防雷设计中的线缆布设

在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为保证高层建筑物安全,提高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应当充分做好防雷设计中线缆的布设。也就是说,通过雷电测试,明确雷云高度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物的高处与侧面进行合理的线路布设,以保证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通过对钢筋网的合理利用,形成接闪网带,在高层建筑物遭受雷击时,基于引下线促使雷电电荷下行,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地面,从而降低雷电对高层建筑物所造成的损害。若引下线产生较大的电压降,而线缆未屏蔽,则会与防雷引下线间产生高电位,异体放电加剧,导致绝缘击穿等情况出现。与此同时,一旦线缆带有钢管穿线,能够与防雷引下线等电位联结,从而避免绝缘体被击穿,保证高层建筑物设备的安全。因此在高层建筑物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应当以钢管配线对高层建筑中的电气线路或有屏蔽层的电缆开展防雷接地设计,如设计条件允许,应当对金属桥架加以合理应用,为线缆提供一个安全空间,从而全面提高高层建筑防雷设计的合理性,提高设备安全性,满足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相关标准,切实维护高层建筑物的电气安全。

3.2 防雷设计中应考虑雷电流

雷电流散流的途径是在防雷设计中要考虑的问题。因此电位梯度大,要均衡电位就要降低电位梯度,在高层建筑物中,每三层就要设置均压环,建筑物钢筋会连成一个大的“法拉第笼”,成为一个暗装笼式的防雷网,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可以起到均压和屏蔽的作用,将雷电电流很好的分流,那么在建筑遇到雷电袭击后,就可以避免雷电对建筑造成不良的影响。

4 防雷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接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接地指的是将流入防雷系统的电流释放到大地,避免使电流能量集中在某一个部位,对被保护设施造成损害。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的释放能量,避免发生电压反击。过去的旧规范要求设备单独接地,但是这种做法现在已经不被提倡,而是改为和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设备。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根本的要求,如果接地质量不合格,则防雷设施的防雷效果都不能表现出来。

4.2 布线设计

合理布线是为了使防雷技术获得更好的效果。现代建筑和电视、电话、照明等管线息息相关,在进行防雷设计时必须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为了保证接闪时这些管线免受影响,我们要遵照下面的做法:首先要把这些管线放在金属管内,实现屏蔽;其次,要把这些管线的主干线中的垂直部分放在建筑物的中心,缩小电磁波感应的范围。除了考虑管线的布局和屏蔽以外,还应该在必要的线路上加装电涌保护装置。电涌保护是建筑物防雷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随着各种强弱电设备在建筑物中的广泛使用,其受到雷击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因此,加强对高层建筑布线设计中防雷技术的研究已经非常必要。

4.3 分流

分流是雷击电流分解的最常见方式,而分流过程所要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少量电流进入电子设备中,这对于不耐高压的设备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应充分考虑建筑物雷击时的分流设计。

4.4 屏蔽

在建筑物设计时应尽量选择钢筋作为建筑物防雷的主要材料,使建筑物形成一个等电位的网状结构,使雷击电流实现有效的分流,从而实现屏蔽。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钢筋的密度,同r要考虑结构的构造因素,因为结构的构造不同,钢筋的密度不同,防雷效果不同。屏蔽不仅能轻松的解决等电位和分流问题,而且对预防雷击电磁波也很有效。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引起相关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高层建筑与智能建筑不断发展,对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应当掌握好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并将其与建筑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效预防电气防雷接地设计中的潜在问题,以保证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建筑使用功能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刚志富.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J].硅谷,2015(4):183-183.

[2]刘奇.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

[3]闵小宝.建筑电气的防雷接地功能与防雷系统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5):209-209.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瑞昌市 苏山村 雷击灾害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11-0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干旱和洪涝。瑞昌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江西省的多雷暴地区之一,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5.7天。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背景,导致该市雷电频率高,强度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雷击事故时有发生。雷击灾害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2011年7月17日18时左右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第8组发生的一起雷击事故就造成该村一村民死亡。

1、基本情况

1.1 码头镇苏山村地理位置

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被湖面环抱,四周空旷、较平坦、雷击建筑物附近树木高大,根系发达,树下土壤较潮湿,土壤电阻率低,在雷雨天气发生时容易被雷击。雷击地点的经纬度为:n29°49′05″、e115°37′52″,拔海高度为44m。

1.2 雷击现场情况

(1)事故地点为位于山坡上的新建建筑物(全村最高点),建筑物高三层,三层楼面已浇注完毕,处于拆除模板准备进行装修期。

(2)建筑物无安装金属门窗,楼面混凝土内钢筋处于悬空状态,无任何防雷措施。

(3)事故发生时,受害人柯美玲(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第8组村民、女、1974年生)在三楼客厅取模板上的钉子。

(4)雷击发生后被害人全身衣服被烧黑,肚子和脚板分别有一洞且带血,洞径约30mm、头发烧焦、全身紫色、地上有两个黑脚印;三层顶的圈梁两侧分别被打掉一块混泥土,且有钢筋露出;屋面有一屋角被击破,雷击发生后被害人当场死亡。

2、雷击分析

2.1 雷击过程的理论分析

根据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事故点为三层高建筑物的第三层内,该建筑物在建设时无设计立柱,即立柱内无钢筋,各楼层的楼面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如(图1)所示:

2.3 雷击成因分析

(1)由于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被湖面环抱,四周空旷、较平坦,属典型的雷电多发区;

(2)闪电的频数大,电流强度非常高;

(3)建筑物没有采取雷电防护措施,使得建筑物遭雷击后强大雷电流无处下泄毁坏建筑物、伤害处于建筑物内的人;

(4)缺乏雷电灾害防御知识、防雷意识不够。

3、防护建议和措施

3.1 对该地区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是指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击的概率及雷击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

(1)根据风险评估的结论,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

(2)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

(3)电源、通信、电视线路采取穿钢管埋地引入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4)电源、通信、电视线路安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器(spd)进行保护。

3.2 加强对村民的防雷意识、雷电灾害防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

(1)要求村民学会自我保护,不要乱拉扯电线、电话线、电视线。有雷电发生时坐在无金属的木制凳子上,脚不沾地。不要靠近、不要使用任何可导电的金属物体。发现有雷电来临时先将门窗关闭。

(2)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服务

气象部门要加强雷电灾害的研究及监测、预警、预报和服务工作,严格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响应业务规范和流程,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12121等多种渠道,提醒公众加强防范。

参考文献

建筑防雷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瑞昌市 苏山村 雷击灾害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11-0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干旱和洪涝。瑞昌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江西省的多雷暴地区之一,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5.7天。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背景,导致该市雷电频率高,强度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雷击事故时有发生。雷击灾害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2011年7月17日18时左右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第8组发生的一起雷击事故就造成该村一村民死亡。

1、基本情况

1.1 码头镇苏山村地理位置

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被湖面环抱,四周空旷、较平坦、雷击建筑物附近树木高大,根系发达,树下土壤较潮湿,土壤电阻率低,在雷雨天气发生时容易被雷击。雷击地点的经纬度为:n29°49′05″、e115°37′52″,拔海高度为44m。

1.2 雷击现场情况

(1)事故地点为位于山坡上的新建建筑物(全村最高点),建筑物高三层,三层楼面已浇注完毕,处于拆除模板准备进行装修期。

(2)建筑物无安装金属门窗,楼面混凝土内钢筋处于悬空状态,无任何防雷措施。

(3)事故发生时,受害人柯美玲(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第8组村民、女、1974年生)在三楼客厅取模板上的钉子。

(4)雷击发生后被害人全身衣服被烧黑,肚子和脚板分别有一洞且带血,洞径约30mm、头发烧焦、全身紫色、地上有两个黑脚印;三层顶的圈梁两侧分别被打掉一块混泥土,且有钢筋露出;屋面有一屋角被击破,雷击发生后被害人当场死亡。

2、雷击分析

2.1 雷击过程的理论分析

根据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事故点为三层高建筑物的第三层内,该建筑物在建设时无设计立柱,即立柱内无钢筋,各楼层的楼面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如(图1)所示:

2.3 雷击成因分析

(1)由于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被湖面环抱,四周空旷、较平坦,属典型的雷电多发区;

(2)闪电的频数大,电流强度非常高;

(3)建筑物没有采取雷电防护措施,使得建筑物遭雷击后强大雷电流无处下泄毁坏建筑物、伤害处于建筑物内的人;

(4)缺乏雷电灾害防御知识、防雷意识不够。

3、防护建议和措施

3.1 对该地区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是指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击的概率及雷击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

(1)根据风险评估的结论,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

(2)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

(3)电源、通信、电视线路采取穿钢管埋地引入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4)电源、通信、电视线路安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器(spd)进行保护。

3.2 加强对村民的防雷意识、雷电灾害防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

(1)要求村民学会自我保护,不要乱拉扯电线、电话线、电视线。有雷电发生时坐在无金属的木制凳子上,脚不沾地。不要靠近、不要使用任何可导电的金属物体。发现有雷电来临时先将门窗关闭。

(2)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服务

气象部门要加强雷电灾害的研究及监测、预警、预报和服务工作,严格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响应业务规范和流程,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12121等多种渠道,提醒公众加强防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