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从实际出发,根据社会的需求,结合人类生活情绪、审美能力、文化水平、地域或民族特征,以生态造景和植物造景为基本原则,采用现代风格的景观空间形态,以求达到人与自然、景观与情感、科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学校通过优美而充满个性的景观环境设计塑造,科学构建了其具有教育意义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特色校园,其不仅能够使校园景观生态和谐、品位高雅,而且可以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2设计的基本思路

2.1传承文化,力求推新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它的历史文化沉淀。在景观设计中,学校要做到将历史文化的承接与现代化新校园相结合。科学的做法应当是老校区在改建和扩建时,要在保持传统校园特色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新校区则应该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创新性设计。

2.2注重生态,关怀人文

校园既是文化空间也是使用空间,学校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做到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有效营造出能够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和关怀人的绿色生态校园。

2.3科学划分景观功能区

学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时,要按照学校教育教学功能科学合理地划分教学区、图书馆、足球场场、篮球场以及多功能活动区等。

3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

为了有效贯彻教育部关于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原则,学校应当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努力反映时代特点,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要合理使用校园空地兴建综合建筑,要将学科文化建设与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切实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多方需求。

3.1以雕塑小品烘托深厚文化底蕴

雕塑小品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无论是在教育上还是在人文上都可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景观。它们对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理想情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根据校园学习氛围和学生思想特点设计“梦想之翼”系列校园雕塑,以帮助学生树立和坚持心中的梦想,明确他们前进的目标,增强他们奋斗的力量。

3.2以园林小品增添校园文化情趣

学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园林小品来增添校园文化情趣。例如,亭子不仅可供人休息之用,而且可以给校园带来古代建筑的文化气息;秋千可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快乐地玩耍,放松心情;喷泉既给校园增添生命流动之感,又能成为校园靓丽的风景线。

3.3以植物造景展示生态文化

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校园景观建设,可以突出育人环境,将学科、专业特点融于校园绿化中。例如,淮北地区的学校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可以将乡土树种作为绿化的主要树种,多选用玉兰科、樟科、乔木类等植物,以反映所处的气候特征。还可以在校园内多栽种不同季节的花卉,让校园更丰富多彩,让师生感受每个季节的气息,欣赏到每个季节独有的特色风景。

4结语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景观型校园之路。

1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景观生态建设,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1]。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2]。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景观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3]。

2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型校园[4],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景观型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5]。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5)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①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的思想情感。④植物配置选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6]。

2.3规划理念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基本定位:“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书•大学)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不仅提供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7]。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的职能已有了新的内涵:综合教育治学场所;科技研发中心和综合发展实验室;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展示中心。

3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

3.1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3.2规划

规划有助于设计形式区别化的调查。中心区要求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纪念性意义。而学生宿舍区以宁静,安全,社区形象为特征,运动场和娱乐场按游戏和竞赛规则设定其大小布局,停车场可以按规定标出管理区和便利区。

3.3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设计树木和草坪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草坪就是校园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圃尽量多样化。

3.4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比例,周围环境,面积,布局是重要的校园景观设计因素。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8]。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特征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3.5风格

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风格上讲很少有校园是单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观表达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上的多样性也许具有教育价值。

3.6植被

气候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树和草是校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和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9]。排列成行的树木能清晰表明大路,小径,界限的位置与方向。如果恰当选取树木,校园路线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种植的树也许会像绿化带一样的密度,但树木形成的屏障可降低噪音,如同悬浮粒子过滤器一样提高空气质量。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无论是按传统还是现代的观点,校园树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小编与大家分享校园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众多高校都在城市的边缘建立了新校区,同时校园广场的设计也成了校园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广场的设计,旨在传承本地的历史传统,结合校园独特文化,以师生文本,构筑具有现代意义,集文化、艺术、休闲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景观。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化广场;校园景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大学校园及其在校人数也在不断扩充,新建院校及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大规模的高校数量及在校人数,使得高校在文化营造特别是校园广场的建设上出现了较高的要求。校园文化广场不但承接着校园师生聚会、文娱的功能,同时也体现着该校的校风及文化传承。欧美国家对于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的探索已经初具成果,尤其是在生态建筑和生态社区的设计方面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国内一部分学校也在摸索和尝试新型校园文化技术的应用。现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进行探索和分析。南阳理工学院主要文化广场周围主要是学生教学区、休息区和体育运动区和一个餐饮区,四周以道路景观贯穿,将这几个区连接在一块。

中间的栗河将该区域一分为二。该学校文化广场以音乐作为设计元素,结合周边环境的映衬,凸显对艺术的崇尚和热爱,同时又有水的动感,像一曲跳动的音符,生机盎然而又妙趣横生。以音乐为主题,结合校园文化,充分考虑地质地貌等原始生态,把科技、安全、生态、艺术、人文结合起来运用到设计中去。打造出以人为本、以生态学为出发点、景观与科技共存、教育与管理并存的校园生态环境。校园文化广场与单元建筑、道路、环境协调相统一。该校园广场的设计引入了很多的设计手法: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3)校园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

1平面布局与功能分析

从自然生态的布局上来说,中国人居住环境的理念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而该广场的设计同样从自然生态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地形条件,沿河景观,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回归自然,注重追求创造宜人的、富有情趣的绿色休闲空间,保护与再现特定环境场所的景观特色及空间结构特征,都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体现。南湖音乐广场设计在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条件下以吉他为造型元素,将音乐符号溶于其中,动静结合。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中间景桥将整个广场一分为二,一半是以绿地景观为主,另一半以水景观为主,而中间的雕塑广场又将两个区域合二为一,组成一个整体。四周模拟成道路环绕。左边的主入口的广场是以音乐喷泉为主,以绿地进行环绕分割,使人们在坚硬的混凝土地上享受着喷泉随着音乐起伏带来的美妙感受。而沿河景观采用曲线组成,有曲线美之称。而在音乐喷泉广场的下方则是绿地景观,也就是所谓的小游园设计,运用音乐符号元素构成,与整体相呼应。临湖景观的设计、音乐喷泉的设计音乐动感区域的设计,将整个广场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2主题建筑结构

广场周围主要是教学楼、体育场,因此为了降低建筑密度,在广场设计上没有明显的建筑物,多为连廊、花架、景观桥、雕塑和景观亭来突出广场的意境。景观亭子主要运用木结构,顶棚配置稻草,与诸葛亮三顾茅庐中的茅草屋相吻合,营造一种汉魏主题风格的味道。水面以木质平台为主,材料主要为防腐木,上下相呼应,与水面相互映衬,配上景观石,构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画面。

3水景的布置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在设计水景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设计水景更应该值得考虑。从地域分析,溧河贯穿整个区域,而且南部有一块南湖,因此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利用,同时有利于水景的整体布置。水体设计分为小水体设计和大水体设计。

首先从南湖的水景规划出发,鉴于南湖面积较大,而且水资源四季丰富,因此在湖面进行大水体的设计符合本地区的现状。其次在水景设计时坚持宜“曲”不宜“直”的原则,在进行湖面的设计时进行了曲线设计,不仅增加了意境,而且进行了变换。亲水平台与水面喷泉相互结合,旱水相结合,则是水体设计的又一重要原则。

4植物的配置

针对植物的配置,首先要了解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南阳市地处中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因此植物的配置则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确定。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地被。大乔木中心广场以银杏为主,游园里以皂角和五角枫孤植效果更佳,五角枫秋天叶变红,则效果更好,银杏叶子变金黄,更增加了秋天的金黄。

沿溧河则以垂柳为主,配上灌木和植被,形成三层景观效果。行道树则以法桐为主,灌木则以花灌木为主,地被则以喜荫而且生长好的草被植物为主。同时广场游园区内达到四季有花,而且设计了一个牡丹园和花17百草园、果园,要特别注重花灌木的搭配,主要花灌木有百日红、桂花、碧桃、紫叶李、樱花、红枫、杏树、梨树、紫丁香、山楂、腊梅、石楠球等。而灌木则以大叶黄杨和金叶女贞进行搭配,因为耐修剪而且可以随季节修剪成各类造型。

5地面铺装

在开敞的城市多维空间中,地面铺装直接影响到景区的环境质量。良好的步行环境,通过地面铺装的形式,质感和色彩的处理,能使行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舒适、愉快的感觉。就功能而言,步行环境的设计主要是提供一个不易磨损的路面系统,使行人能安全、有效、舒适地步行到目的地。

6道路的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1.1调节校园气候环境。水对微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由于水体的辐射性质,能够改变水面与大气间的热交换和水分交换,使水域附近气温变化和缓,湿度增加,这样会使周围局部小环境变得宜人,较适宜植物的生长。夏天来临时,有水的环境将是师生驻足、休憩的良好场所。

1.2使校园景观更加丰富。水是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种,其形式多变使水景散发出更加独特的魅力。水景更容易成为校园景观的焦点,吸引更多的人群融入到校园景观空间中,在此举办活动,增强使用率。

2校园水体景观空间设计原则

2.1生态性原则

水体、植被、驳岸、道路、建筑这几个元素构成了水体环境,这几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制约并影响,协调好水体景观环境系统,才会实现水体的最优化。虽然水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是如不加以保护,过度的破坏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不仅影响美观,对周围环境也造成了破坏。在设计校园水景空间时一定要遵守生态原则,否则水景空间不但不能美化校园环境,还会影响到校园环境。

2.2突出校园文化和学科特点原则

每所大学都有属于其独有的文化,校园中会有代表校园文化的元素,如指示标志、雕塑、水景、建筑等。在水体景观设计时可以将校园文化融入其中,既增强了校园文化内涵,又能对水景赋予文化的灵魂,师生在此休憩、学习时能够感受到深厚的校园文化。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科特点,不同院校有着不同的学科特点,如师范院校、艺术类院校、航海类院校、军事类院校学科特点的差异性较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进行合理设计。

2.3同时满足观赏性和功能性原则

有的校园水景空间聚集较多人群,而有的空间则有较少人,校园水景空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一种浪费,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时对于使用者的需求没有过多考虑,导致空间功能不能被很好的使用。水景空间是一个灵动的空间,设计中要平衡观赏性和功能性。

3校园水体景观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

3.1自然因素

3.1.1水文因素。水文条件对水景效果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1)水深条件。水深主要是指在多数时间内水位高于地面的区域中水的深度,水深影响着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组成、结构以及动态分布和演替。随着水深的增加,植被群落形成陆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生态梯度。根据相关研究,挺水植物的适宜水深通常小于0.6m,浮水植物则主要为1m左右,沉水植物的分布较广,从0.5~2m的水深中都能够生长。

(2)水质条件。水质主要受水源影响,水质情况不仅反映了水底基质与周边土壤的水分条件,还有土壤的养分、盐分以及其他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等具有一定的影响。

3.1.2土壤因素。水体周边的土壤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分配和协调地表水分、过滤、缓冲、分解固定和降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等功能。土壤的质地、密度、湿度、肥度、盐度以及渗透度通过影响根部的容量、水分和营养物质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适宜植被生长的土壤应是以黏土为土壤底层,其上有壤土、以及少量的沙土,这类结构保水性、透气性均好、宜于植被的生长。

3.1.3植物因素。水生植物是人工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水质。水生植物群落带可以截拦净化地表径流夹带的泥沙和其他污染物,减轻了人工湖水的污染负荷。水中的水生动物可以通过食用水中植物,达到一种生态平衡。在植物的种植上要依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宜选择当地植物种植。在目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遭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对改善水质是非常重要的。

3.2人文因素

3.2.1文化背景。每所大学都有其独有的校园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对于水体景观的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设计时需将校园文化融入进去并要考虑到校园的学科特点。

3.2.2使用者需求。师生是校园水景空间的使用人群,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他们的使用需求。学生多是在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活动,这已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更希望有一个多功能的空间,可以同时满足安全性、私密性、开放性、多样性等。在设计前可以进行问卷调查,对校园环境多加分析,了解学生需要一个怎样的水景空间环境,制定校园水景空间的规模和形式,综合考虑使用、管理等各项要求,使大学校园水景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4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方法

4.1水面空间设计

水面设计是校园水体景观的主体元素,水面的形式随岸线的变化而改变,它可以表现出宁静、舒缓、流畅等,因此,可以通过塑造不同的水面形态营造出不同氛围来满足水景的功能性和观赏性。

4.2驳岸空间设计

不同的水体岸边环境,采取的驳岸空间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4.2.1抛石驳岸。抛石是一种松散的岩石护面层,在指定区域堆砌,形成符合要求的铺砌体。抛石驳岸最大的好处是变形性大,因此破坏是缓慢发生的。抛石驳岸分为干砌石驳岸和浆砌石驳岸。干砌石驳岸适用于冲刷程度低,岸坡角度不大的地段;浆砌石驳岸强度较大,适用于岸坡角度大的地段,但不适合进行较好的园林绿化;人工抛石适用于冲刷程度严重的地段,结合缝隙和种植池可以进行较好的园林绿化。

4.2.2自然式缓坡驳岸。自然式缓坡驳岸适用于坡面较缓、空间足够大的场地,可以种植阳光草坪吸引师生到此休憩娱乐。

4.2.3混凝土驳岸。简单的预制混凝土块适用于流水冲刷程度低、岸坡角度较小的区域、要和预制混凝土块适用于流水冲刷程度低和中等的地段。由于绿化难度较大,可以考虑通过营造水上浮岛的方法增加驳岸的观赏性和生态性。

4.3亲水空间设计

亲水空间可以为师生提供欣赏景观的场所,让使用者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水,满足人们的亲水心情。亲水空间可以分为2个类型:一类是方便在水边游憩时停留的空间,即水边散步道;另一类是可以穿行的空间,即水上通道。

4.3.1水边散步道。在设计游憩亲水空间时既不能让散步道全部沿水而设,也不能让散步道全部偏离水面。需要注意线性的流畅及尺度的把握,给师生们提供一处观景、休息、驻足的空间。

4.3.2水上穿行通道。水上穿行的通道主要有架空的栈道、汀步和桥等形式。架空的栈道一方面可以不阻断水流的自然运动状态,保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对水中生物的活动不造成干扰,另一方面在布局形式上比较灵活,不会给人生硬的感觉。在水深较浅的地方设置栈道,在较深的水域木栈道要设置较高的护栏,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汀步是道路在水中的延续,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2种。自然式的汀步设计时要与场地氛围相一致,左右穿插、疏密相间。规则式汀步是利用形状大小一致的混凝土木板按照道路曲线等距离整齐排列,呈现出整齐一致的美。

4.4植物景观设计

广义上的水生植物,是指植株的部分或全部可以长期在水体或含水饱和的基质中生长的植物,包括淡水植物和海洋植物。淡水植物的主体是水生草本植物,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中也有少数适宜水生的品种。可以将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等5类。在设计时注意将几类植物合理地搭配,以营造层次丰富的水体景观。

4.4.1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上部茎秆、叶片挺出水面。大部分的品种根系粗壮发达、植株直立挺拔、茎叶明显、花枝高伸。其主要生长在浅水或水陆过渡区域,茎叶气生,通常具有与陆生植物相似的生物特性。常用到的大型品种有荷花、芦苇、再力花、水葱等;中型品种有千屈菜、梭鱼草、水生鸢尾、慈菇、菖蒲等、小型品种有水芹、小泽泻等。在水体净化功能上,其根系的作用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在水体景观上,它的水面立体造景功能是其主要特点。

4.4.2湿生植物。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超湿地或在非经常性淹水的环境中的植物,根具有一定的耐涝能力。类型多样,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都有,该类植物具有适应陆地和水体环境的双重习性。

4.4.3浮叶植物。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无地上茎或地上茎柔软不能直立,叶和花漂浮或半挺立于水面。叶片看是可沉水生长,后期浮出水面成漂浮叶,花朵通常伸出水面。常见的大型品种有王莲、芡实。中型品种有睡莲、萍蓬草等,小型品种有荇菜、菱、莼菜。浮叶植物通常做点缀配置,与挺水植物互补,可凸显水面效果。

4.4.4漂浮植物。根不扎入泥土,全株漂浮于水面生长,随风浪和水流四处漂浮。根系退化或成悬锤状,茎、叶海绵组织发达,有的还具有较大的空心气室,使其整株漂浮。大部分的漂浮植物也可在浅水和潮湿地扎根生长。常见的应用品种有凤眼莲、大薸等。

4.4.5沉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整个植株沉于水中。茎叶长度高于水深时,高出的部分平浮在水面,近在开花时有部分花蕾伸出水面。常用的品种有苦草、眼子菜类、黑藻、狐尾藻等。因沉水植物属于完全水生的植物,沉水而不露出水面,景观效果不明显。沉水植物的衰退和消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4.5后期养护管理

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但不是能够对水体一直进行污染治理,如果水体生态系统循环不佳的话,超出了水体的环境容量,就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浑浊,受到污染,这便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严重时可能导致植物的腐烂死亡,不仅污染水体,也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景观效果及生态平衡。因此,为了避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要确保水质的清洁,在深秋前要将水生植物的枯枝进行清理,以免污染水质,平时水面的植物残体要定期清理,对于水中鱼类的繁殖也要给予控制,大量鱼类繁殖会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氮磷含量增高,不能保证生态平衡。

5结论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景观设计;人性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与精神水平不断提升,图书馆相应的功能也随之增加。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传播场所,更是提供文化传播的平台以及对一些古籍的收藏、整理和研究的场所。还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一本教科书不仅仅是一个硬质的书籍文化的传播,也有空间的文化过渡。作为特殊文化景观的图书馆景观空间设计,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校园图书馆应该具有文化艺术气息。景观设计和改造在硬件设施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设计图书馆的景观上必须遵循一定原则。

1设计原则

功能分区原则。一般图书馆周边的环境都会分休闲区、阅读区、散步区、娱乐区、种植区。在每个区域都有对应的景观节点。学生无论是在室内图书馆还是室外的图书馆,都能感受到学与乐。和谐原则。图书馆的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它的历史传统、地理位置,考虑周边建筑是否与之融合,在协调中保有自己的特色。独特风格原则。结合学校历史文化,结合图书馆周边人文进行景观设计,设计出独具风格的图书馆景观。实用原则。好的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鲁迅说过:“美的愉快的根底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不见得美了。”图书馆的景观能起到心情调节作用,室内和室外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坐在室内透过透明的玻璃可以观看到外面的景观。的景观影响着内部空间。在设计中,我们要考虑空间的大小,细部材质的质感和色彩衔接等都影响使用者的感受,所以我们必须全面考量。艺术性原则。优秀的建筑堪称“凝固的音乐”,而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堪称“跳跃的五线谱”。图书馆景观在满足其功能基础上,也要有更高的艺术造诣,带给人以美感,做到构图美,以点、线、面的形式展现在平面构图上,在小品构筑物上以图书馆的文化元素作为一个向导进行异变,进行对比。主色调上减免刺激色彩,营造安静、雅致的空间氛围。在创新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的延续与转化,要做到协调,局部美要服从整体美。

2设计目标

休憩目标。可结合校文化历史设计一个特色休闲地。考虑到休息地的绿荫遮日,周边必定是绿色植物密集地,以打造一个隐蔽、安静的可供休息的地方。文化传播目标。突出文化,间接地传播校文化。然而如何在景观中传递文化呢?在学校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文化历史可以将景观小品,如人物雕塑、特色文化墙等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的硬件设施。学生在步行时,可一边散步一边了解校文化历史。生态目标。图书馆是学生聚集的地方,环保与绿化尤为重要,绿化覆盖率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地。适当的绿化面积,可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与生活中的烦恼。绿化可以带给人好心情,使人回归自然,与自然共存,与风、光、土、动物等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教育目标。在景观设计中文化阐释尤为重要,学校的雕塑、景观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校园环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情,进而影响学习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巨大。突出主题的目标。图书馆景观是为学生服务的,可以运用景观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活动、交流的环境。图书馆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是知识的结晶,是众多学子增长知识的聚集地。景观设计必须从人的需求出发,打造舒适、宜人的环境,突出主题。

3文化特性

环境育人化。图书馆环境也是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重在育人。环境情景化。在小品设计方面,树池、座椅、路灯的设置体现着图书馆的亲和力,使学生、教师找到归属感。动感艺术化。景观设计、绿化配置、铺砖设计、文化墙设计以及喷泉流水等都呈现出动态的艺术性。

4图书馆景观的特点

图书馆主要是由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组成的,长期以来,人们都没有摆脱图书馆是学习场所的想法,而忽略了学生们的娱乐、交流等多样性需求。建造图书馆周边景观有五个关键要素:第一要素是与自然共存。与自然共存不仅仅是绿色植被的增减,而是让学生们与大自然的风光、大自然的水、大自然的土壤、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使莘莘学子得到良好的体验。第二要素是人文化的场景。每个区域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发挥出区域功能,图书馆中的娱乐区不是游乐场所,必须保持安静,所以设施设备也要多做选择,营造舒适安静的氛围,可以建一个水景观,在小水池里养几条小鱼,学子们可以在这里与水亲密接触。景观的陈设是校园人文素质的表现。第三要素是小品设计。小品设计要将校文化历史元素及艺术元素相结合。精心设计小品,在满足小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之余,为学生的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第四要素是图书馆景观道路设计。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道路作为生活领域的一部分,可依据图书馆的地形地貌来呈现一个视野开阔、移步换景的效果。道路景观也有动态与静态之分。两侧建筑和绿化可作为衡量一个步行道路的空间尺寸,道路的设计也具有导向作用,可引导学生通往某些地方。第五要素是图书馆的绿化。绿化是提高图书馆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方面。绿化包括观赏的绿化、吸尘的绿化,还有空间过渡的绿化。可利用绿化的色彩、形状、品种创造不同的场景,营造不同的环境。

5图书馆景观设计过程分析

第一,基地分析。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艺术气息。由于时间和经济等原因,许多学校的景观都停留在表面设计上,像快餐一样,缺乏营养,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出现了缺乏文化内涵,艺术氛围不浓,交流场景缺失等问题。图书馆是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地方,所以要重视它的景观设计。第二,概念的演变。艺术设计的元素来源于对物体的解剖,对事物的提炼。而对于图书馆的装饰或是书籍装帧,或是建筑造型,都要依托历史。在对元素的提炼中进一步的构思场景作用。第三,对项目需求、项目功能、项目策略、项目风格的定位。解剖基地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图书馆景观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道德情操。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对于比较传统的图书馆来说是个挑战更是个机遇。在设计中融入科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第四,人性化的景观,恰到好处的空间效益,量身定做的尺寸硬件。人性化的设计可以得到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必须做到精细,不仅要呈现出最好的效果,还要发挥最大的作用,使人们得到人文关怀,放松身心。设计来源于生活,设计改变着生活。

作者:林晓华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这些自然界生物的能源反过来影响自然的生态,从而影响了校园景观条件,如选择、活力、植被外观、户外场地的使用、建筑物选址和用以缓解恶劣气候的绿色植被。从宏观上看,气候因素在校园规划和构建景观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风景如画的大空间和小地区,以及由植物确立和强化的地域感,从最广义上讲,景观本身就是由气候决定的设计成果。

恶劣气候也许是一个限定因素,但不是景观设计的阻碍。例如我国北方大学可以考虑冬季和夏季的温差,可以在植物园中加入具有吸引力的冬季景观;中南财经大学设计的户外游廊以及供人们休息和聊天用的草坪将宜人的气候作为了一个设计因素。

二、植被

气候影响植被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精明的设计者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形成独特、适宜的景观效果。景观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但却不是无限的。气候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不按自然环境选择植物,通常没有好结果。大体上讲,将与气候相关的园艺学原理应用于校园景观设计时,通常需要运用常识性的知识。因此,没有一个设计者建议把棕榈树种植在黑龙江省地域的车行道旁。

植物散发魅力,舒缓的激活了人们的思维,这是在工作时间无法做到的。大多数人都同意“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与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如同健康科学一样具有疗效,如同艺术一样激发灵感。如果恰当的选择树木,校园路线就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密植的树木,可以形成屏障降低噪声。

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设计者在选择树的种类时,一定会权衡再三,以期达到最佳美学效果,树木可以按其高度、形状、木质、颜色、果实和花来选择栽种,或者视地形、季节变化、树的寿命及保养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在生态方面,所有的树木选择都要考虑到要与土壤条件和气候相适应,至于外在形式,现代建筑物的线条“主要是水平的,且无法装饰点缀”,这样的建筑如果配以“盘旋生长的树,如果经树木种植在建筑物周围,那么其设计效果最佳”。

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校园为求短期效应,经常将小树拥挤的种植在一起,当它们生长时,就会争夺土壤、阳光和空气。树木发生倾斜,进而达不到原有设计的对称性。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分布不均,加速植物枯萎,加重植物病害,由此导致的缺陷是无法用新树木代替的。所以景观树在开始种植时不能急功近利,长期保留的树木需要精心养护,绿化管理预算中应该预留充足的养护费用。

三、环境适宜性

环境适宜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例如,过度依赖于单一树种就想设计出引人注目、别具特色的景观几乎是不可能的。某些树木受到疾病的侵害、发育不健全,挽救起来耗费资金,且从视觉上令人不舒服,这就给校园风景留下了缺憾。设计中的这种弊端,我们有必要反复告诫。

同样,设计草坪也要考虑生态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草坪就是校园的特征。无论草坪是否适合在缺水的地区生长,也无论学校能否担负施肥和除草机的费用消耗,例如,如果在兰州大学应用大量的观赏草坪的话,那么灌溉费用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缺陷能激发解决办法的产生。现在人们重新对选择其他植被产生兴趣,如野花及不需要精心培养和浇水的草。总而言之,现在的景观设计正提倡使用本地生长的植物和地面覆盖物,这些植物美丽耐寒,基本上不需要施肥、除草剂、杀虫剂或浇水,可想而知,使用适当的乡土植物,会给我们节省一笔可观的绿化养护费用。

四、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状况和特征都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利用景观学中的数学公式可以合理分配场地。公式包括建筑物的预测使用空间、停车场、运动场,服务场地的面积等等,然后根据地形、资金和政治情况,进一步调整设计方案。

如果尺寸已经确定,就可以研究布局和周围环境了。一般情况下,方形布局比直线布局更为灵活,一块完整的地块要比几个零碎地块更为有利。与不适当的使用方法相比,适当的土地使用方法能提供一个更为优美的环境。

五、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对于一个具有多项任务、多种用途的校园来说,规划,作为一个过程和结果,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至少它也可以防止功能不当、浪费、文化冲突、不合理和有悖常理的现象——既不恰当、不合算、不简洁、令人摸不着头绪的设计。例如:不合理的选取在当地气候和环境下不能生存的植物;装饰性路面由于坡度不均翘起和裂缝;绿色植被的位置不当,挡住了那些优美的风景。但只要合理规划,每一种缺陷都可以避免。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校园环境规划的目标

(一)生态系统完善

1、加强生态优势

从整体上把握校园现状的生态优势,进行适当改造和引导后,形成一个功能合理、景观优美的新的生态构架,原有地形地貌尽可能保持,减少土方量;原有水系要有序引导疏通;原有植物,尤其是大树,尽可能保留并养护好,避免施工时的伤害。绿化的比例须达到规范要求,方能强化原有校园生态所具有之优势。

除了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和山水态势外,随着对生态研究的扩展,天空这一元素亦被引入,“缺乏天空的生态系统是不完善的。”人们视平线前上方45度的视野内若无法看到天空,是不符合自然的生态设计。因此设计师需精心考虑教学楼及宿舍楼前方的景观生态环境。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主要教学楼与宿舍区都重视室内采光与楼间距的控制,尽可能保证在主要教学楼的正南方有大面积的宽广地带,保证充足的日照及开阔的天空视野。

2、创造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

校园建设中所创造的人工景观必须与保留、改造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协调,形成完整的大景观构架,即天人合一。

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不应是繁复的人工堆砌,清新的空气比人工景观造型本身更有实用价值,大量供氧植物的配置令空气清新,使学生不易因缺氧而贪睡和疲惫,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校园四周应尽可能以高大植物加以围合,以植物墙遮挡校园外喧哗的社会环境,以利于内外空间的划分,适当在校园入口处点缀爬藤月季、蔷薇等开花的攀爬植物和花灌木,以色彩强化校园重点部位。坐在校园内部小游园座椅上晨读是学生的最爱,如果所看到的是广阔天空自然为最佳选择。复习疲惫时凝望天空少顷是眼科专家一致推荐的舒目良方,广阔的天空对疏解疲劳的确有神奇的妙用。小游园如坐落于高地或视野广阔之处为最佳,设计者在规划时需详细考察地形。若地形受限,小游园前方有遮挡建筑,仅能“以遮回遮”,整齐的绿篱可收束散乱的心续,但绿篱至少距离座椅三米以上,以免产生压抑。学生在自修疲惫时以凝望绿篱调节身心。绿篱若过于密实,仍会产生压抑感,在修剪上齐中有透,虚实呼应最为上乘。

(二)功能组织合理

校园的功能分区一般分为:校前区、教学区、行政区、文体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生态林区、湖泊水体区、科研生产区、后勤区等。

其构成形式可分为全集中型、主集中型、分散型等。校园的外部环境空间包括校前区、入口大门、功能各异的广场、庭园、人行道与车行道、山地、水面、绿地、运动场、展示场、试验场、露天剧场、屋顶平台、屋顶花园等等,其中广场、庭园、露天剧场、展示场等是流线中的“亮点”,吸引学生停留、驻足,并由点带线,引导整个流线。通过道路、广场、绿地等环境元素组织、协调、沟通、运作,对各种功能进行梳理,供学生学习、交流、生活、运动、游戏、种植、饲养、劳动。线、点、面的结合讲求丰富、变化,避免横平竖直式布局,而由各种美观多变的曲线、直线相结合,正向、斜向相搭配,产生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景观的设计完全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整对同学之内心世界产生引导。在教学楼旁的景观设计必定是全校园最有序的设计,整齐修剪的林荫道,带有竖向拉伸感的植物,厚重的植物色彩,易使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受到场所精神的约束,快速进入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中。

(三)景观特色明显

校园应充分利用本校地形、水面的优势,并巧妙运用校园外的景观造景、借景,做到崇尚自然,独特,同时,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艺术水平,具有较高思想内涵,优先人文、张扬传统文脉,并融入现代精神。

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山水地形富于变化,至今仍不失其名园风采,是学生散步读书、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场所。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和近春园,其中的“水木清华”和“荷塘月色”等景点,由于利用地形优势,植物配置得当,加上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荷塘月色”名篇,成为吸引万千学子、具有无穷魅力之校园景观。

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人文历史,新建校园有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在景观设计上应充分彰显这些个性特色,突出校园精神。可通过景观造景如雕塑、碑刻、小品、标志物等来表现校园人文。校园小品宜简炼含蓄,留给学生多一些思索,多一些想象空间。

校园环境规划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

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的清华、北大,几乎所有的名校都有着令无数莘莘学子骄傲的校园环境,以校园中固有的山坡、河流、湖泊、凹地、绿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是建成优美校园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少动土方,也是减少投入,获取高效益的有力手段,从而营造出一个山青水绿、天蓝云卷、草木迭翠的生态校园。校园景点宜以植物造景为主,且以乔、灌、草复层绿化为佳。

(二)延续性原则

1、与校园总体规划相吻合景观环境规划应在校园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应是校园总体规划的延伸和拓展,必须强化校园总规的原则和特色。

2、与校园建筑应有机结合,融成一体,追求建筑“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意境。

(1)内外空间交流,绿地可局部伸入室内,延伸至室内空间。

(2)制造一些通透性好的半开敞的“灰空间”,如门厅、门廊、廊架、亭阁、平台等。

(3)在硬质景观(广场、硬地、铺装等)中采用与建筑物相同或类似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延伸处理。

3、原有山林坡地、水面应尽量让其自然融入校园环境中,使绿色楔入校园环境,自然景观延伸到人工景观中。

4、与校园的历史文脉相延续,相拓展。

(三)人本化原则

校园的特点是学生相对单纯一一年龄、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使用规律比较简单一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为主;组成的元素较为完整——象个小城市,五脏俱全。

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都必须以使用者为中心,以他们的行为作为模数和参照,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供师生学习、交流、聚散、步行休闲、文化娱乐、夜间照明及生活的系统。

1、空间分割合理

中心区轮廊明显,方位标志突出,道路直达便捷,色彩对比强烈,视线走廊通透、聚焦。

户外学习空间幽雅、安静,用植物围合成半封闭空间,有可停可歇的坐凳、亭廊、花架等设施,夜晚照明好。

2、尺度舒适、安全、方便管理

教学楼教室边南北向的植物应以低矮为主,形成宽敞明亮的采光环境。所有室外家具和设施必须符合大、中、小学生尺度和行为模式。

主、次干道分明,休闲步道1.5-2.0M左右即可。水边宜建生态性驳岸,可设缓坡草地深入水中,水深处的平台、桥梁一定要设防护栏杆(高1.10M)。如人造水池,水深宜少于0.6M为宜,水中步石为安全起见,在中、小学不宜设置。喷泉水景不宜多设,过于喧哗,且难以养护管理,运行成本也高。

3、可识别性强

由于使用者定期更换(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来访者众多,建立识别特征(易于辨认、找路)、结构特征(方向、主次等)、景观特征(主楼、雕塑、主广场等)、标识系统(指示路牌、建筑物标牌、公厕等公共设施标牌)也是必需的。

(四)人文性原则

校园景观环境应能体现各种人文精神,能最大限度地强化激励学生、教师职工的内在精神特质,潜移默化,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艺术修养,完善人格,保持学校蓬勃向上、清新、净美的气质。一般可运用以下方法将校园精神渗透到物化的环境之中。

1、环境风格的建立

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创建风格浓郁的环境特色,是建立富有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方法。

2、历史环境的保护与纪念环境的创造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将这些历史反映到校园环境中,利用反映校史的建筑、雕塑、碑刻、纪念林地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校园精神。在学校扩建和改建中,尤要注意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实体,并让新的空间和实体与原有空间和实体相呼应,可设置一些纪念性环境,如杰出人物、教育家的雕像、纪念园、纪念林、壁画、纪念亭、展示廊、小品等来突出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激励学生。

3、现代精神的融入

在设计中加入能反映现代学校教学宗旨、鼓励学生向科学高峰勇敢攀登的现代精神,体现学校前进的朝气是必不可少的,可用一些抽象的、现代感较强、质朴或现代的材料制作雕塑或标志物。

(五)景观性原则

景观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展示,运用视廊、节点、边界、路径、地标、景区、开放、半开放、闭合的空间、主要视点等相关设计元素,运用借景、组景、透景、隔景等设计手法,将天、水、气、山、地、绿引入校园,形成布局紧凑,张驰有致,富于节奏感、韵律感,简洁大方而又丰富多变、引人入胜的校园空间效果。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空间规划是校园环境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可根据情感功能或者各个建筑物的人文功能划分校园环境“。人文”中“,人”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文”则是指文明与文化。空间布局规划的目的在于营造温暖祥和的校园环境与促进师生沟通交流的文化氛围。大学校园空间环境不仅包括办公楼房、学生宿舍、教学建筑、体育场,而且包括校外活动空间。校园空间规划主要是指校园建筑风格、内部分区形式与周围景观间的协调关系,是整体的校园机构框架。然而随着近代校园的基本特征逐渐发生改变,要求在空间布局与规划理念方面随之做出变化,具体体现为现代互动式区域组合开始取代传统的校园功能分区。例如,武大的古老建筑整体按照对称形式布局设计,而校园整体规划模式又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正与其教学精神相互协调、相辅相成。校外的交往空间是指教室外的空间中师生休闲娱乐、生活学习的平台,主要结合风雨操场、休息座椅以及遮阴廊架等景区各要素塑造校园文化景观。

2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规划

2.1校园文化景观内容。

校园文化是集学校精神、地方精神与民族精神于一身的综合体现,文化景观可以通过直观视觉要素体现。例如,文化铺地、文化墙与雕塑等符号,此类文化设计应注意满足时代、公众与社会要求,而且必须是地方的、本土的与民族的。校园的文化景观是学校标志的组成部分与重要内容,是体现一个学校品格、精神与文化理念的有形实体,具有一定教育功能,主要包括景观设施、公共艺术与建筑物。例如,北大的纪念讲堂,在展现北大文脉的同时,对广大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约束与导向功能。因此,校园景观设计过程总,需合理运用学校丰富的历史元素与精神文化,在尊重地域特色与历史文脉的同时,通过保护历史古迹,建设设施小品与景观雕塑等一系列措施,利用多样化的植物景观,塑造具有文化精神与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学校精神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让游览学校的人感受到学校的教学氛围与历史积累,有利于学校名誉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2.2具体的文化景观设计。

2.2.1校园建筑。

建筑物是由多种因素组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的综合体,应该具有技术品质与美学品质。学校建筑主要通过布局形态与外形特征传达美学特征与情感特征。例如,教学楼或者图书馆等建筑一般建在醒目位置,富有意义且高大的造型让人由衷生出崇敬感,加上本身存在的学术氛围,促使人们于无形中感受到浓厚的学术力量,激发学生投身于学习状态。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思潮影响,我国各大校园的建筑风格出现巨大变化,开始注重功用与简约,最大程度的把自然条件引入建筑。如,加大改造建筑内部的玻璃窗,便于光线透入。

2.2.2公共艺术。

许多校园中都存在公共艺术。例如,公共设施、雕塑、校园涂鸦、POP艺术等。西方国家通常邀请知名度高的艺术家创作校园公共艺术。例如,部分纽约公立大学强调关于公共艺术的教育经费须切实运用到学校软件与硬件的艺术教育中,这种公共艺术可有效增添学校艺术氛围。雕塑是校园中具象的表现形式,是艺术与文化的主要载体。校园雕塑在设计时应引导或者反映学校文化,并且凝聚周围环境文化,所以创作者必须深刻理解学校特色文化与现代教育发展形势,将此类抽象文化逐渐转化为具象要素。例如,清华大学“水木清华”的池边伫立着朱自清的雕像,让人不禁联想到他的著名作品《荷塘月色》。

2.2.3公共设施。

学校的公共设施主要为师生休闲、休憩或者相关活动设置,是体现校园环境的主要元素之一。公共设施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思想交流、休息设施与情绪放松等方面的设计,包括固定式与可动式的座椅、健身设施、游戏设施等。景观设施设计建造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的需求,选择适当造型、材质、色彩、尺度与比例,表现出现代设计的独特品位,保证使用可靠安全,易于维护,促进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与一系列的休闲活动。

2.2.4软环境。

软环境主要是指容易被人们感知也易于忽略的景观空间,加强景观空间中的细部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的空间感受,有利于学生对周围环境多样体认、直接体察与深入体悟。微空间的景观设计中,可采用空间渗透与视觉透视等构图与空间处理方法产生幻觉与错觉,达到扩大周围环境空间感的目的。巧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镜面、光电、迷彩、水、舞等元素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例如,上海一所视觉园采用珊瑚绿墙与高大水杉构筑一条狭窄视觉通道,然后将一面镜墙设置于通道终点,使人们产生错觉感、纵深感与幻觉感。

3结束语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校园中的一景一物,其本质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认知的载体,而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决定了其兴趣取向以及接受能力。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动漫型人物可能更能够让他们产生共鸣;而对于中学生来说,著名运动员可能更能够获得他们的关注。而事实上,一些学校的校园景观设计未能很好地把握景观与学生身心特点的关系,造成了景观成为师者口中讲述的理念,而不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信息。景观成为校园里的摆设,失去了它本该具有的育人价值。由此,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校园景观设计尤其重要。

二、校园景观设计和观赏性、参与性共存的关系

作为设计者,其作品能否被校园内的人群接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作品是否具有可观性和参与性。如在进行小学地面景观设计时,我们不能只在色彩上追求鲜艳,更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卡通的表达方式,以可以参与的游戏形式进行整体设计。如,某小学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工作时发现,其地面上原来设计的“跳房子”游戏,很少有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调查得知是由于该设计比较单调,吸引不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于是,设计者将“跳房子”与学生喜欢的“大富翁”游戏相结合起来,让“跳房子”出现进、退规则,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该设计不光充实了学校的景观文化,服务了学生的课间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养成遵守活动规则的意识,这才是设计的本质价值。如果校园里的景观雕塑被各种防护栏限制,学生不能得以亲近,那么学生会离其更远;当学生可以与之合影,在其周围游戏玩耍时,该景观雕塑才具有了生命和意义。

三、校园景观设计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校园;景观水体;设计

校园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好的校园环境能促进老师和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发展。相当多的校园空间都有水元素,水景在整个校园景观布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作为重要的造园要素,在国内很多学校校园环境营造与构建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水体景观设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1 景观水体设计的背景及现状

景观水体设计在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史上就开始有所体现。国学大学者胡适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书院可以和欧洲的大学相提并论,并认为“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一千年以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了”。运用轴线来组织景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在此以后,我国校园建设速度加快,校园规模也逐渐变大,景观设计形式也比较成熟。进入18世纪后,封闭模式学校开始转变成开放且轻松活泼的自由民主校园模式。在这样的趋势下,学校开始变得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关注校园与大自然的融合,水景景观也逐渐引用到校园景观之中,并成为校园景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大学校园景观水体”关键词,可以看到近年来,每年都有相当数量规模的学术论文,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校园景观水体进行理论研究。例如,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利用岷江的支流江安河、明远湖等自然水体,通过打造学校独有的历史文化水景来突出大学精神。校园景观水体设计一般从景观水体布置、水生植物选择、驳岸设计、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由于高校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的高校对于景观水体设计的方案是不同的。以武汉为例,武汉大学依东湖而建,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则坐落于南湖之畔;以苏州为例,苏州大学老校区坐落于古老的相城河边,而新校区则建立在风景优美的独墅湖畔,苏州科技大学则依石湖建立。他们普遍将校园传统文化和当地中原文化融入设计中,成为校园景观的主体。特别是校园水景要体现其文脉特质,彰显学校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沉淀。还有一部分高校由于环境理念的不同,一部分以校园总体为规划,从立体层次来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有的以突出校园文化特点,同时满足观赏性和功能性原则来设计景观水体;有的从学生角度,思考学生行为角度和心理角度来设计景观水体;有的以突出校园经典形象,同时激励学生对于学校的向往感觉来设计景观水体,使景观水体变成学生休息小憩的好地方。虽然各个高校的方法不同,但是校园景观水体设计得到重视是不容置疑的。

2 景观水体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校园景观水体设计备受关注的时候,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校园景观水体设计新兴,设计规划的同时会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前我们该如何发展景观水体的设计。

2.1 突出问题

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盲目的设计方法加上不完善的管理与维护体系,给后期的水体维护带来诸多不便,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配套的绿化设计不合理,不注重对原有植被的保护,通常是先破坏,再进行改造,对没被破坏的环境也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2 解决方案

在解决问题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例如,湖中景观水体,如果水位下降或者枯水季节,水景就会失去趣味,这是湖中景观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保持池水的饱满就可以解决问题,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得到景观水体设计的新方法、新理念。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校园景观;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一 目的

校园景观更是学术和文化的结合。它需要融合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校园生活环境,可以帮助同学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和谐。能够在和谐中渗透和反应相应的校园文化。我们在研究校园景观设计要素和研究方法的同时,校园景观设计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人的需求应该放在校园景观设计的第一位。利用自然条件展现特色。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特色。着眼于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更好地为校园景观进行改造,利用。校园生活是人们都能经历的的特殊生活。平时的校园生活紧凑,充实而又灵活,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在这样一个充满书香的世界,探究那些离我们最近的事物。了解身边的环境,发扬要传达的精神。并借此了解渗透于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以发展历史。

二 意义

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要求、形式、环境建设及文化建设等方面,了解当前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校园建设实践、校园规划及景观设计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校园文化是各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传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学校精神风貌和总体实力的集中表现。

大学校园建筑景观中延续和体现校园文化,从健全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优化校园设施、弘扬校园精神、养成健康心理等几方面来丰富特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并注重校园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三实例分析

校园文化顾名思义,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为校园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我们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某大学的行政楼三楼的屋顶平台,是一个开敞通透的室外环境,可以俯视整个校园布置。不仅可以是建筑形式上的交流而且还可以作为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空间。这就需要在空间中有校园文化的流露,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能受到学校氛围的熏陶,在谈话之间就能学习到历史留给后人的借鉴。因为该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工专门学校,原隶属于兵器工业部,所以在这个设计中,设计者会利用有军工特色的元素来装饰室外环境。使整个环境能够诠释部分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设计主要是以欧式风格为主,在简约的欧式设计风格中,地砖颜色的变换和不同形式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地面布置,而且还增添了活泼的气息,提升了层次感,有效的避免单调,苍白的感受。白色栏栅的运用更是凸显出校园文化应该有的纯洁、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相对其他的宣长板,采用不同的形式,于重金属的环境和文化背景氛围当中,具有到一定的透气性。不仅能起到很好的遮挡装饰作用,而且还能作为校园文化的展示区域,可以将其校园文化的展示板悬挂于此,为学习校园文化,拓宽知识层面提供良好的条件。大面的木栅装饰花草种植,也充分体现了欧式的风格,又不失典雅,还能起到绿化,净化的作用,为活动区域增光添彩。主题性雕塑更是意义非凡,利用军工废弃的材料拼凑出有优美的造型雕塑。既大方美观又不失军工特色。校园景观强调文脉,它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该主体性雕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过去和现在以及将来的一种联系,也是历史到现实的一种延续。看着拥有历史痕迹的主题雕塑,自然的就可以联想到学校的历史是多么的丰富,演变到现在依然留存着先人的思想,这个演变历程是多么得坚辛。这种和谐的关系需要更多的设计作品来支持和维护。同时,校园景观在注重校园文化的同时尊重校园历史。通过环境再创造,协调新旧景观,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这对于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的特色、创造校园品牌有重要作用。景观环境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进一步为学生工作作出贡献,这就需要设计者从基本出发,了解校园历史,并可以贯穿始终。校园环境中的景观设计更是可以帮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放松心态,陶冶情操的首要选择。

五结语

校园景观设计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提供了空间场所,记载了历史沧桑,展现了校园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因此,景观化校园对于反映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

设计是应该有他自己的灵魂,大方、实用、美观的前提下,以某一风格为主体现设计特色,校园景观设计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人文文化建设的传承,力求突出校园景观生态性、人文特色可持续和谐发展。在规划建设中职能分区要更加科学合理,既要明确各个功能分区的职责,而且在各分区之间又有各种景观建筑的分布作为衔接。景观规划,要吸取生态设计、人文设计的理念,在环境建设中充分考虑文化景观设计,使新的校园景观有更为宽敞的室外自然空间、深远的教育寓意,给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以舒适、健康、自然、艺术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连续出版物:[1]中国建筑艺术史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建筑艺术史》编写组

(2)连续出版物:[1]刘管平.园林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3)连续出版物:[1]增订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

(4连续出版物:[1] 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5)连续出版物:[1]沈志明.论景观设计空间形态.南平师专学报 , 2005年7月;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2篇

1校园文化与景观环境

校园是知识和人才的摇篮,也是文化与科学的绿洲。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校园已经不同于封闭式、象牙塔式的常规教学、生活管理形式,而是作为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而存在。不论是从校园文化还是环境文化来看,这种以开放性、包容性、综合性为一体的校园,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缩影,也是当今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学校毕竟还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书育人、传业授业为宗旨,即使校园在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不断与社会、商业相互融合,同时受信息、网络与科技的冲击,却仍然保持其独特的学术文化氛围与求实创新特质,即富有现代社会特征又保持学术文化的独立性,“修德、博学、求实、创新”就是当今校园文化的最佳体现。

2中外校园景观建设概况

中外校园景观建设发展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的高校发展都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西方校园景观建设经历了“封闭式”、“开敞分散式”再到“开放式”几个阶段,而我国校园景观也由早期封建社会儒家、道家式的封闭传统院落和单一景观布局形式,渐渐走上了开放式校园景观建设的道路。经过多次校园发展变革和格局调整,我国校园景观由简单校园改造逐渐演变成开放式校园景观建设。由小到大、由简到多、由传统到现代、由封闭到开放,这是中外高校在受到环境影响和推动后的主动性调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景观建设。

3校园景观建设面临的问题

3.1“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偏离

现在的校园景观大多重景观而轻实用,缺乏针对性、灵活性与互动性,太过于程式化,将景观设计与校园氛围单个的隔离开,缺少区域连接性和层次感。减少了师生交流、活动的场所,少了关怀和生活关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校园老区比新区更受学生的欢迎。

3.2校园文化氛围缺失

通常校园都具有特定的校园历史文化,它述说的是一个学校的发展史更是一个社会的进步史,但现在的景观设计遵从统一或看似比较优秀的设计规律,将同一设计方案反复套用,使得各个校园之间毫无风格性、文化性、独特性,这样也渐渐削弱了学校的历史文化特征。

4校园景观创新型研究

校园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校园景观的积极推动作用,优秀的校园景观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身心,有利于校园内外的和谐发展。下面就围绕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和原则,探索性研究校园文化发展方向。

4.1交互式景观连接

由于现代校园格局已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空间发展,使得校园生活特别注重和需要交流性与开放性。但较为明确的校园功能划分,使区域被划分、分隔为比较明显的板块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学生的交往和学习。交互式的景观连接设计,是在区域之间的中心位置或区域的连接处,设计开放式的校园交流空间,这种空间以景观休闲活动为主,其目的在于提供生活、交流的休闲场所,而在景观设计时考虑加入部分景观娱乐设施,以满足学生娱乐需求。

4.2文化传承式景观节点

校园就像一个缩小的社会,每个校园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它可能是一种精神、一个代表人物、一栋古老建筑、一段风云历史,甚至可以是一个地域的文化历史缩影。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通过对节点的艺术加工,留下具有特殊校园文化气氛和精神的景观构造,这种经艺术加工后的文化传承式景观节点,既能体现地域特色又能传承校园文化,反映校园独特的人文气息和宁静氛围,也绝佳地衬托出校园文化发展的时代性。

4.3地域性景观设计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校园区域特色,不仅是自然气候,还有植物、山石、花鸟以及人文特性等,这些必定会影响校园景观设计内容,包括材质的选配、植被的栽种和景观构建的样式等,都必定具有地域性特色。所以地域性景观设计就是一种与地域相结合的自然景观设计,设计时充分考虑和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并形成一套保护和构建校园生态的系统。

4.4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

不论是什么样的校园,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校园景观设计必须面对每一个校园的历史和发展步伐。景观可持续性就是考虑到校园未来的发展,在设计、规划时就考虑结构的多样性、协调性、可变性等,以这种富有弹性的景观设计来适应校园未来的变化,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实际应做到景观与建筑的协调性、关联性,形成内外空间上的连续性,增强空间使用率。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 校园广场景观 营造理念

Abstract: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today's campus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and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of the involved, a targeted Suggestions provided.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campus squar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校园广场景观设计存在着忽视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关注等诸多问题,本文将基于环境心理学,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浅析校园广场景观营造理念,促进我国景观设计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1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的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重点的交叉性学科。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当时所面临的人口增长和环境退化等问题引发,至20世纪80年代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的环境心理学理论体系。研究内容从关注环境对个体行为与心理的影响,转变为关注环境因素对个体、团体和社会层面的影响,关注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问题。从关注物质环境、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转变为更为关注自然环境和全球生态系统与人的互动关系及其对人的全方位影响。

2环境心理学在中国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大多为少数皇室权贵所独享,这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人的审美观等因素密切相关,仅仅符合少数人的审美心理需求。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现代景观设计则应从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关系出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和文化需求。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相比,现代景观设计更具有大众性,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同时,反映时代潮流,体现现代人的心理诉求。

3对环境心理学运用于校园广场景观营造设计中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校园广场景观设计中,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作为当代景观设计师,要推动景观环境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紧密结合,从“人的行为和心理”出发,营造出宜人的校园景观环境。

3.1树立以“人”为本设计思想

人是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也是环境心理学与景观设计之间的核心与纽带。在景观环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景观环境设计的依据和根本是人的心理行为,心理学则为景观设计提供了 “人”的观点。校园广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空间,其景观环境的营造,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校园广场景观设计应从环境心理学出发,以师生的心理和行为关系为导向,满足广大师生的社会和文化需求。

3.2明确校园广场的使用人群

校园中使用者的基本行为大致可划分为:学习、生活、活动、研究四种类型,而这些行为有其各自不同的环境需求。根据马斯洛人类需求与心理发展理论,需求层次越高所涉及的社会环境越广。例如在校园广场景观设计中明确使用者的范围,以满足社交需求为出发点。

图1马斯洛需求

3.3深入了解人的行为特点

每个人的文化背景、生理因素、经历、动机都各不相同,每个人的行为活动都各不相同,不同年龄组群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即使有专门为他们设计的场地,但只要无法满足行为需要,也不会去利用它。因此,校园广场景观设计要以使用者的行为路线、行为迹象、行为方式与行为类型为依据,考量不同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优化设计方案。

3.4景观设计上灵活处理

由于每个人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景观设计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灵活性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而且应鼓励使用者关心自己的环境创造,促使他们更多地参与景观设计,让他们自己赋予环境以个性。这种由使用者来参与的设计方法,更能体现出使用者对于景观环境的真正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景观存在的社会价值。

4.结语

无论是对于设计师还是使用者,如何基于环境心理学营造出符合师生需求的校园广场景观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校园广场景观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应基于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使用者在不同环境、空间、场所中的行为特征与规律,充分考虑校园景观环境对师生行为模式的影响,从其心理需求出发,营造出宜人的校园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小云,杨坤. 大学校园广场人性化设计探讨. 安徽建筑2007.2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4篇

场所精神对大学校园景观的意义

大学校园景观是城市景观的精华体验,不仅为人们居住提供所需的物质产品,还提供具有可观赏的精神产品。由此,大学校园景观具有独特的美学特性、艺术规律,属于技术、艺术、实用及审美等的有机统一。

校园景观通过综合运用艺术语言表现其的审美特性,将学校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结合,具有抽象性与象征性的特点,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关系,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合。

大学校园景观为师生营造的使一个富有意义的场所,师生在这里通过自身的理解预知对话交流,大学校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精神氛围,促进学生更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提高个人修养。大学校园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以其丰富的富有时代特征与人文特性的场所精神,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

场所精神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

1.地域精神的发扬与延伸

在不同的地域中,文化也不同,从而所体现的地域场所精神也各不相同。校园景观作为场所精神的具体体现,在这个区域环境中的人们有着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根植于区域环境中的景观。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对场所精神的尊重,首先表现为对地域精神的尊重与发扬,对特有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具有地域精神的元素充分尊重。

地域精神也是对大学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大文化背景。在这个空间之中,师生交往能够通过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迅速的适应与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注重发扬和延伸地域精神,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合理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

2.校园文脉的保护与应用

校园文脉作为学校最基本的特征,其涵盖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教学特色,以及在长期发展中积淀的人文、艺术以及文化底蕴。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强调校园文脉,就是加强学校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重视新老文化的传承与连续。校园景观的功能与意义,通过空间、时间的文脉表现,反之景观功能意义也支配着校园文脉。

景观追求的正是文脉的延续,强调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实现环境个别元素与整体在时间、空间方面的连续性,确保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平衡,同时对传统不断推陈创新。

3.校园景观与建筑物的协调统一

高等院校的建立与发展,与国家、民族、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校园建筑作为学校发展史的载体,生动的体现了这一点。由此,爱护与保护校园建筑,对其进行优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敬推崇,同时也是对校园文化的保护与延续。

当前大学校园在保护校园中心的同时,还要实现建筑形象的统一,突出整体特色,确保校园风貌的统一和谐。通过空间视觉的创设,使校园景观与场所精神的丰富内涵得以体现,对外形成明确清晰的建筑意象。

4.重视校园场所的可参观性与归属感

校园景观设计,不仅提供观赏,关键还是塑造一个具有功能特性的空间氛围,让师生生活在其中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为师生营造良好的交往场所,促进师生交流、相互启发,并且锻炼沟通能力,这种场所的构建不应该只在课堂中,而且还应贯穿学校生活中,包括课外活动空间。良好的校园景观,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交往场所,并且逐步成为师生所信赖的环境空间。

5.创造绿色生态环境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对场所精神的应用,还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在保护校园原有自然环境的同时,加大力度创造绿色的生态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是大自然赋予给校园最天然的场所精神,因此景观设计过程中,需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环境形态,保护不场地原有的植被,确保生态平衡。

结论

当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如何处理好校园场所精神的传承与推陈出新,成为各个大学保持各自特色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对大学校园历史意义景观的尊重与保护中,也应当结合时代特征,设计新的景观表达形式,以满足和适合人们的需求。本篇论文主要针对大学校园景观中场所精神的应用进行细致的分析,从对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保护校园文脉,建设协调统一的景观与建筑,最终保证建设一个具有可参观性与归属感的校园,提升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品质。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5篇

Key words: campus construction;planning and design;ecological environment;trialistic theory;test index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212-02

0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招生人数规模激增,原有基本建设基础设施资源不能满足教学科研要求,高等学校校园的长期规划、“五年规划”需调整修订完善。校园规划设计有别于其他建筑规划设计,是一项具有历史延续性和综合性的建筑创作,它涉及建筑、艺术、经济、地理、园林、环保和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内容,其自身特点是各种配套城市基础建设实施需齐全,相当于一座中等规模小城镇建设标准。新校区如何建设?老校区如何扩建和改建?以及新老校区功能划分区衔接等重要课题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急需解决。这就涉及校园基本建设总体规划设计。

1 校园总体规划设计重要性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在高校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其反映了办学的方向,学校发展规模和建设模式,比较完整地、系统地体现学校建设的综合布局,展示学校发展的前景,是指导学校建设的纲领和蓝图,要建设一所既符合现代化又有传统历史特色要求的高等学校必须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

1.1 校园总体规划是办学的基础工程,也是百年建筑工程的整体布局规范性总体建设纲要文件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筑和绿化工程两部分,两者要空间上兼顾、和谐,是奠定学校景观的基础。建设过程中建筑与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并进,建筑物从单一功能逐步向多功能发展,这样既节约用地又留有绿化发展提升空间的余地。其原因校园建设的好坏衡量标准,一是看其校园建筑物的布局、造型、层次、使用功能、外部色调和内部装饰。二是看校园自然环境利用和绿化设计。两者相互关系,绿化设计装饰衬托建筑物,使建筑物平面布置、外形轮廓同园林绿化在空间构图上融为一体,从线条、色彩、造型上改善丰富建筑物的外形,增加建筑艺术魅力。

1.2 校园规划设计是人文环境、建筑空间及自然环境三者有机融合,建设做到事前科学规划事中细致微调事后生态和谐,为师生营造一个学习生活优美的环境保证 校园规划设计是各个高校依据学校的历史、专业特色、地理环境、特有文化等形成独特的特征,建设规划设计理念中坚持以人为本,从自然生态性、公共资源开放性、文化性、历史性、(自然地貌、空间分布、生态系统三方面)多样性、方向性和识别性考虑,才能建成一个符合当代大学发展的优美校园环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好的环境影响人的产生好心情,激发自豪感、积极心态及向美好方向发展的上进心。

2 高校校园建设中存在不足

由于历史、建设资金、人为等诸多的因素,一些高校老校区没有总体规划,或虽有也是简单的总体规划,以主要领导的决策为主,随意性大,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整体规划按照既定计划实施。

2.1 校园建设中存在不足问题具体体现 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中选址不合理;总体布局混乱,功能分区不明确;主要建筑不齐全,配套设施没有跟进;管网系统零乱;人行道与车行道布置不科学不系统;绿化容积率少;未考虑学校的发展建设预留用地等。

2.2 校园建设中产生存在不足的原因 产生以上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如建设土地不足、基建投资不够、未按标准设计建设单体建筑物等以及不满足《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等指标要求;二是主观因素,部分领导的“长官意志”任意改变,缺乏对整体规划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3 如何编制好校园基本建设总体规划设计

为了确保编制好总体规划和搞好校园建设,高等院校应设立规划处或校园五年规划编制委员会承担校园规划建设的权力机构,由党委领导下校长责任制直管实施。

3.1 编制好校园规划建设的前提 编制委员会主要解决好校园定位、校园功能、校园格局、历史文物、校园的发展;保护和利用地形;细化校园规划的不断完善和修改以及主要校领导与校园规划建设的职责责任等问题。

3.2 学校校园总体规划产生的程序 校园规划设计通常产生的五步骤依次是:确定办学方向;确立专业设置;确定学校发展规模;确定学校机构和编制;修订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含基建、绿化等)。

3.3 制定校园规划的工作方法 真正好的校园规划,一定要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富有创新精神,形成独特的特色,这就需要充分研究和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外加好的工作方法。制定规划的工作方法:一是编制委员会讨论,明确方向原则,提供设计依据,成立专门机构进行设计;二是动员全校师生群策全力,反复征集意见(注重新的思路、不同意见),修改完善方案,提交校党政会议讨论以及职代会表决;三是借助社会编制规划设计专业中间机构(如规划设计研究院),把控国家法规、技术参数等参考依据咨询作用;四是定稿后形成文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确保权威性和严肃性,任何人不能随意改变,如需改变职代会表决。

3.4 收集整编校园规划基础技术资料 编制委员把规划分为总规划、专项规划、二级单位规划三类。各级各类人员搜集相关层面的基本资料,汇总研讨分析,需详细掌握以下资料:①住建局的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学校拟建区域位置图,并标有建筑红线和学校坐标位置的学校规划图。②土地局审批的用地范围及其附近的地形图。③学校拟建用地区域及其附近的学校和周边的建筑物的现状情况。④学校拟建区域附近的给排水、供电、采暖等管线埋设情况及引入接线位置、标高、管径、材质等。⑤学校拟建区域原有道路断面及路面标高。⑥本地的自然条件、水文及工程地质勘探等资料。⑦学校的办学规模、教职员工(包括家属)的全部人员结构组成情况。⑧本地区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建设标准对公共(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建筑层数、建筑密度、用地指标的规定。

3.5 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实施的程序 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实施的程序依次分为六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搜集上述3.4中有关资料。二是计算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规划好的学校发展各类学生、教职工总人数,确定学制和办多少个院系、专业;计算人口总数;计算各类用房和用地面积。三是规划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校区功能划分,各类建筑物、绿化、基础设施、运动场等的布置图,即总体规划图、总体规划模型。四是主要技术指标复核阶段。包括用地平衡、计算方法(或技术)、经济指标。五是上报审核阶段,编写总体规划任务总说明,编制总体规划总投资,编制招生、各类用房表格和编写基本建设单项工程计划任务书等。六是制作总体规划立体沙模型,依据年度投资计划,逐年分批实施。

4 校园规划设计采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等主要场所,也是知识的神圣殿堂。同时,规划建设的经典或名校校园环境,也能带来旅游产业,譬如,清华、北大等校园。这就要求总体规划运用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知识,创造令人优美的学习和心旷神怡的景观环境,同时提供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场所,做到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1 校园规划建设与景观旅游设计的三元结合 中国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无论项目大小,全面到位的规划设计应包括“旅游”、“景观”、“生态”这基本核心的三元。这是现代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人文景观的需要,具体体现在规划设计实践层面、重点、阶段、支持专业等方面,两者能有机结合可以寻求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更好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

4.2 景观旅游设计的三元在校园规划建设的理论应用 校园景观、旅游、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势在必行,先行的高校取得的效益可观。校园规划设计者应坚持保证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做到“环保生态是前提,景观形态是基础,旅游经济是龙头”这一基本原则,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三方面的比重、深度调整。具体规划设计中运用支持学科领域是旅游经济学、景观园林学(包括建筑、规划、园林)、环境生态学;分为发展、总体、详细三阶段,校区、分校、景点三个层面,资源(区域上)、布局(总体上)、选择(景点与项目策划)三个重点,策划、规划设计、管理的全过程。

5 校园规划设计应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的案例

5.1 某大学校园概况 某大学位于陕西,历史悠久,地处黄土高原,政治上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校园规划建设一直比较落后。难以引进高水平的师资人才和招收优质的生源,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科研等综合实力。

5.2 应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前后对比 该校新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的办学现状不足,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重新定位办学思路,运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后对校园规划建设,其各项检测指标有了明显的变化可见表1。

5.3 对策(建议)可行性分析 通过表1中校园事业规划评估检测指标数据对比均提升率达50%以上,可见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在校园规划设施后期能有效地提升高校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