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校园景观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校园景观设计论文

第1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小编与大家分享校园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众多高校都在城市的边缘建立了新校区,同时校园广场的设计也成了校园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广场的设计,旨在传承本地的历史传统,结合校园独特文化,以师生文本,构筑具有现代意义,集文化、艺术、休闲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景观。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化广场;校园景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大学校园及其在校人数也在不断扩充,新建院校及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大规模的高校数量及在校人数,使得高校在文化营造特别是校园广场的建设上出现了较高的要求。校园文化广场不但承接着校园师生聚会、文娱的功能,同时也体现着该校的校风及文化传承。欧美国家对于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的探索已经初具成果,尤其是在生态建筑和生态社区的设计方面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国内一部分学校也在摸索和尝试新型校园文化技术的应用。现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进行探索和分析。南阳理工学院主要文化广场周围主要是学生教学区、休息区和体育运动区和一个餐饮区,四周以道路景观贯穿,将这几个区连接在一块。

中间的栗河将该区域一分为二。该学校文化广场以音乐作为设计元素,结合周边环境的映衬,凸显对艺术的崇尚和热爱,同时又有水的动感,像一曲跳动的音符,生机盎然而又妙趣横生。以音乐为主题,结合校园文化,充分考虑地质地貌等原始生态,把科技、安全、生态、艺术、人文结合起来运用到设计中去。打造出以人为本、以生态学为出发点、景观与科技共存、教育与管理并存的校园生态环境。校园文化广场与单元建筑、道路、环境协调相统一。该校园广场的设计引入了很多的设计手法: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3)校园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

1平面布局与功能分析

从自然生态的布局上来说,中国人居住环境的理念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而该广场的设计同样从自然生态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地形条件,沿河景观,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回归自然,注重追求创造宜人的、富有情趣的绿色休闲空间,保护与再现特定环境场所的景观特色及空间结构特征,都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体现。南湖音乐广场设计在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条件下以吉他为造型元素,将音乐符号溶于其中,动静结合。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中间景桥将整个广场一分为二,一半是以绿地景观为主,另一半以水景观为主,而中间的雕塑广场又将两个区域合二为一,组成一个整体。四周模拟成道路环绕。左边的主入口的广场是以音乐喷泉为主,以绿地进行环绕分割,使人们在坚硬的混凝土地上享受着喷泉随着音乐起伏带来的美妙感受。而沿河景观采用曲线组成,有曲线美之称。而在音乐喷泉广场的下方则是绿地景观,也就是所谓的小游园设计,运用音乐符号元素构成,与整体相呼应。临湖景观的设计、音乐喷泉的设计音乐动感区域的设计,将整个广场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2主题建筑结构

广场周围主要是教学楼、体育场,因此为了降低建筑密度,在广场设计上没有明显的建筑物,多为连廊、花架、景观桥、雕塑和景观亭来突出广场的意境。景观亭子主要运用木结构,顶棚配置稻草,与诸葛亮三顾茅庐中的茅草屋相吻合,营造一种汉魏主题风格的味道。水面以木质平台为主,材料主要为防腐木,上下相呼应,与水面相互映衬,配上景观石,构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画面。

3水景的布置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在设计水景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设计水景更应该值得考虑。从地域分析,溧河贯穿整个区域,而且南部有一块南湖,因此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利用,同时有利于水景的整体布置。水体设计分为小水体设计和大水体设计。

首先从南湖的水景规划出发,鉴于南湖面积较大,而且水资源四季丰富,因此在湖面进行大水体的设计符合本地区的现状。其次在水景设计时坚持宜“曲”不宜“直”的原则,在进行湖面的设计时进行了曲线设计,不仅增加了意境,而且进行了变换。亲水平台与水面喷泉相互结合,旱水相结合,则是水体设计的又一重要原则。

4植物的配置

针对植物的配置,首先要了解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南阳市地处中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因此植物的配置则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确定。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地被。大乔木中心广场以银杏为主,游园里以皂角和五角枫孤植效果更佳,五角枫秋天叶变红,则效果更好,银杏叶子变金黄,更增加了秋天的金黄。

沿溧河则以垂柳为主,配上灌木和植被,形成三层景观效果。行道树则以法桐为主,灌木则以花灌木为主,地被则以喜荫而且生长好的草被植物为主。同时广场游园区内达到四季有花,而且设计了一个牡丹园和花17百草园、果园,要特别注重花灌木的搭配,主要花灌木有百日红、桂花、碧桃、紫叶李、樱花、红枫、杏树、梨树、紫丁香、山楂、腊梅、石楠球等。而灌木则以大叶黄杨和金叶女贞进行搭配,因为耐修剪而且可以随季节修剪成各类造型。

5地面铺装

在开敞的城市多维空间中,地面铺装直接影响到景区的环境质量。良好的步行环境,通过地面铺装的形式,质感和色彩的处理,能使行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舒适、愉快的感觉。就功能而言,步行环境的设计主要是提供一个不易磨损的路面系统,使行人能安全、有效、舒适地步行到目的地。

6道路的设计

第2篇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1高校景观设计定义

高校是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面向大众的高层次教育机构,一般可以分类为综合性大学、专科大学和学院三种类型。景观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空间与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1]。高校景观设计是指高校区域环境内部以及外部关于景观的设计、改造、整合,从而打造一个满足高校师生身体和心理需求的舒适的校园环境。

2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以人为本”作为长期以来设计的基本理念。在规划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分析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行为特点,从而使得设计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不特定的空间”的概念由日本设计师祯文彦所提出,他认为在信息时代,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反馈加速,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因此设计空间应去适应人们各种活动和交往[2]。如澳大利莫纳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克莱顿园区广场的设计。在克莱顿园区广场的设计上,从学生、教职工和更加广阔的社区人员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出发,在广场开放空间进行多功能的设计以满足不同人对于广场的需求,设置了用于学习的学习桌、观景休憩的露台和非正式的座位、以及休闲区域的用餐区和烧烤区等,使得校园空间更加多样化。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广场成为了莫纳什大学的校园活动中心,深受学生、教师以及社区人员的喜爱。从景观植物设计方面出发,高校的植物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植物种植,一方面是通过植物组合搭配构成错落有序、形态各异和色彩丰富的高校植物绿化;另一方面考虑高校校园中各个空间之间的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以及集中使用时间性等问题,以保证校园空间的合理性。在设置有利于人们交往的户外空间,在植物设计上,这类空间主要通过大面积的草地和分枝点较高的林下空旷区域来实现;在设置高校校园公共活动有序进行,它可以通过花篱、绿篱、高差等手段来获得,如南昌大学举办大型活动的广场——正气广场的设计,正气广场整体采用的是下沉式的设计手法,利用高差设计的台阶式坐位,广场植物设计是采用低矮的灌木如女贞、杜鹃等起到美化、围合和隔离的作用。在设置一些户外安静的个人空间,在植物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绿色屏障的遮挡[3]。众多的高校在景观植物设计配置上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初期景观植物设计完成,植物绿化设计景观视觉效果比较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在植物绿化管理方面,只是进行一些灌木的修建以及苗木等的基本除虫处理。往往忽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生长,出现有些地方的植物太过密集,死亡或者病虫害等无人管理与处理的情况。这种缺乏对校园绿化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在损失耗了校园绿化资源的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校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在进行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时,不但要满足物质功能方面的需求,如生活、学习、交流等方面的需求,也要满足提高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素养、创作灵感的激发等需求。但应该注意避免为景观而景观的设计、惟美主义设计。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在满足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基础上,景观的整体美感也是我们需要考虑和注意的。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校人口密集、学生流动性大、时间性强和活动方式多样化的特点,结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去设计景观小品,广场和植物。在景观小品以及广场的设计上,融入校园文化,增加人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早在1986年,安•罗森伯格(AnnRosenberg)在《一种新兴的景观建筑学模式》(AnEmergingParadigmforLandscapeArchitecture)一文中提出景观设计不再是呆板的、教条的、静止的对环境化妆和装饰,而是通过一种正在出现的灵活的、复杂的、多变的设计模式来促进人与自然、水体、野生动物栖息区、农作物景观和城市绿地的相互融合。莱尔(JohnTilman1e)在《为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设计》一书中陈述了再生设计原理以及相关的再生设计实践案例,并从技术的角度论述了再生设计的重要性,认为设计师应该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设计模式来创造新景观。2007年,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他在《可持续景观》一文中提出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4]。如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大奖的可持续校园景观设计作品——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的设计。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原本为一片农田,设计团队用东北稻和荞麦等农作物以及乡土野草为材料,在雨水收集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水景设计了雨水储存池。设计利用水稻,荞麦和其他农作物维持景观的生产功能。景观发挥其生产功能,将学生和教职工引入到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中,学生老师参与作物的种植、培育、收割、增强学校学生及教职工对于景观的认同感。作为校园景观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体现,“建大金米”成为赠与访客的礼品。

4结束语

高校校园在景观设计方面应展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同地方的高校应有不同的校园景观设计,同一地方的高校景观设计根据其学校特点有其各自的特色。高校校园景观作为景观设计的一种,设计应该秉承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为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适宜学习、休息、生活、游憩的优质校园环境。

作者:石艳 陈丽 单位:南昌大学

参考文献:

[1]魏琨.“不特定空间”概念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6,(9):63-64.

[2]宫铭.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改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第3篇

本设计主要将东山实验小学景观大致分为3个区域。中心广场区、庭院区、绿地区。具体设计如下:

1.1中心广场区

此区域分为接送广场、入口广场和中心广场。接送广场作为学校的门面,结合入口颇具特色建筑设计,为提升景观档次,在门口设计了2个古典式灯柱,并在入口两侧分别种植胸径30cm的常绿大香樟,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加以(遒劲枝条的)红檵木桩景及地被的配合,使校区入口显得郁郁葱葱,烘托百年老校的历史氛围。入口广场区是本设计的一亮点,主要在老校区中提取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景观文化遗产资源“五老”,包括仰云亭、文昌井、惜字碑、紫藤、银杏。在入口广场处将“五老”元素图案化,再通过地刻的形式表现出来,间隔着铺设在入口广场处,通过这种图示化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百年老校的文化积淀。同时在入口广场区域放置借鉴香山中学的平面指示牌以及古式的宣传栏,增强场地文化氛围。中心广场区的铺装是本次设计重点。大面积采用方形和三角形元素来进行铺设,设计灵感来源于古典园林的花窗纹样,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一方面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另一方面体系苏州市地方文化特色,同时也与校区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得映彰。这一区域内命名了一条励志大道,运用现代地刻的方式将名言警句间隔着铺设在景观大道的两侧地面上,为校区师生增加学习氛围。在励志大道的尽端是校训景石,本设计采用6块不规则的毛石组成(直径1.5m),分别刻着“人为本,德在先”6个字。这种利用石刻的校训形式,既现代大气,又不失传统特色。

1.2庭院区

这一区域本设计首先解决消防安全问题,由于2个庭院均由教学楼围合,学生相对较多,这就要求铺装的面积要大一些,所以,这2个庭院采用“回形”的消防通道。另外一个庭院由教学楼和办公楼围合,学生相对较少,可以多做一些景观方面的内容,采用的是“尽端式”的消防通道(道路4m,半径6m),这样很好解决了场地的消防问题,同时因地制宜使庭院空间围合性加强。其中功德庭院的南边是消防通道的铺装用地,北面是陈列室,展示品中包括一些可以说明学校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包括五老之一的“惜字碑”。在陈列室的入口位置本设计将这一区域设计为能够与陈列室相承接和过渡的空间。中间放置功德碑景石(约8m×2.2m),双面刻字,使读者站在功德碑的两侧道路上都能够看到刻在上面的文字,起到共鸣的效果。在景石周围利用点石、白砂、草地和一些精致的灌木、桩景营造一种灵动的古典园林景观氛围。

2小结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