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承担着畜牧技术推广和动物防检疫工作,对提高人民生活、改善农民致富渠道、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基层人才队伍素质、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对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重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乡镇畜牧兽医从业人员较少,与农业人口的比重不足0.5‰。现有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基本上是参加工作前在学校学习的,还有一些是通过自学函授学习的。长期在基层工作,缺乏学习培训机会,知识更新慢。由于缺少培训和实际操作练习,技术人员知识落后,操作技能较低,大多用老经验、老传统处理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2)人才断档现象严重。因为行业形象一直较低,工作艰苦,待遇很低,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不喜欢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大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还有不能及时分配充实人员,导致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后续力量严重缺乏,出现新老断层,难以适应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现在基层兽医站中还存在缺员情况,畜牧兽医队伍已经是青黄不接,专业技术人员有待充实。(3)经费投入依然不足。基层财政用于畜牧兽医人才培训的经费投入虽逐年提高,但与产业规模相比仍然很少,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多方参加的畜牧兽医培训多元化局面还未形成。(4)管理服务缺乏具体措施。服务和管理工作相对落后,缺少相应的培养、使用制度。致使畜牧兽医人才的使用与培训脱钩,导致人才的利用率较低,出现了人才缺乏和浪费的现象局部并存的情况,制约了现有畜牧兽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 成人在职 畜牧兽医专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42-02

中职开设成人在职学历班教育,是一个新课题。目前各中职所开设的成人在职学历班,基本上是全日制中职教学模式的缩水版,还没有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其教学质量。基于此,从2008年开始,广西水产畜牧学校针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员的实际情况和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从教学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价、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初步建立了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本文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

根据广西农村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畜牧兽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构建适合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以此推动整个中职成人在职学历班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项目具体的研究目标定为:开发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推动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保障条件、教材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进;通过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的个案探讨,总结出中职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探索建立中职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范式和理论框架。

(一)调研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第一,通过查阅各种书刊,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筛选与归纳,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广阔思路;采用问卷、走访、座谈会、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员来源、文化程度、专业技能水平、岗位职业能力需要等进行调查、分析,揭示需求,找出规律,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第二,通过对成人在职教育与全日制中职教育的对比分析,明确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设定教学的基本目标为:(1)掌握村兽医职业岗位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成人在职学员都是在岗的村兽医,其工作多年,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常规技能操作的学习与训练,使他们在兽医临床实践过程中有科学的专业理论作为指导,避免误诊误治,不断提高其诊疗水平;(2)要提高其职业岗位能力,使其能处理农村畜禽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对重大传染病、危重急症能及时诊治,减少因畜禽疾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3)提高成人在职学员的职业资格等级,将村兽医学员现有的初级动物疾病防治员资格提高到中级动物疾病防治员资格,以达到农业部对村兽医技能水平的要求。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在对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人教育特点、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按照“实基础、强能力”的教学原则,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为基本素质、养殖基础与技能、疾病防治基础、专业技能四个模块。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优化和课程的模块设计,课程设置紧扣培养目标,满足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员所在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一方面,课程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能使学员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分为四大模块19门课程(如图1所示)。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图1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图

(三)以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村兽医职业岗位要求,认真调查,深入分析,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择应遵循“少而精”、满足村兽医学员现岗位能力需求、兼顾行业发展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突出其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原则。基础课教学内容以必需为准,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不仅要学习有效的理论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员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经合起来,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员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及时将畜禽养殖和动物疾病防治的新知识、新技术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使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四)选购和编写适合成人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在教材的选用上,根据成人在职学员认知水平和岗位工作需要,采取选购、编写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发专业课程教材、教辅资料。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先后组织专业课教师编写了《动物医学基础》《动物疾病防治》《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习题集》等教材和教辅资料。这些教材和教辅资料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学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方便学员课后复习、自主学习和技能操作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员的学习效果。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员学习的有效性。成人教学过程大都采用自学、解疑、精讲(面授)三个环节,面授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人在职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和村兽医学员不同的文化基础,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现场病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交流式教学法等,让学员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六)制订成人在职学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为了提高学员到课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各县设立教学点,各教学点根据学员人数多少分若干个教学班,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分管局长作为教学点负责人,与学校教务科对接。每个教学班按50~60人配一个班主任,班主任专门负责学员面授管理工作。面授开课时间由各县根据本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尽量选择工作任务较少的免疫接种空档期安排集中面授学习。学校根据各教学点的情况,统筹安排各县集中开课时间。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派出教师到教学点上课,各教学点负责人通知并组织好学员按时上课;学员在教学点完成面授教学后,回到工作岗位,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学员在工作中完成作业、复习和自主学习。每次面授结束后都对学员进行满意度测评,及时了解教学反馈,促使任课教师及时改进、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不断提高面授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制订并完善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籍注册、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考勤、教学日志、考试考核等,严格按照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管理。

(七)完善学员学科成绩评价制度。由于成人学员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往往要兼顾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难以在两者之间恰当地分配时间、精力,这就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地出现“工学矛盾”的问题。而成人在职教育面授是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学员不能按时、按量参加面授,其教学质量将会大打折扣。为此,我们的面授时间尽量选择在学员工作任务较少的免疫接种空档期进行,同时在成绩评定时强调了面授时出勤率占20%,完成作业占20%,职业能力考核占20%,期末理论考试占40%。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新的课程成绩评价方法,能提高学员面授出勤率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二、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成效

通过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可知,教师、学员、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构建了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成人教育特点、岗位能力需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为基本素质、养殖基础与技能、疾病防治基础、专业技能等四个模块,共19门,课程特色明显,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培养了一批合格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社会效益显著。从2008至今年,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在全区各县共设置37个教学点,招收七届共6000余名学员,其中已有四届3200名学员通过考试考核,按时毕业,获得了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证书。他们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指导兽医临床实践,不断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能力。项目实施全面提高了村兽医员的整体素质,对做好广西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动物食品安全卫生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改进促使专业教师增加了接触基层、了解生产一线实际的机会。通过“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在与学员交流和答疑解惑过程中,教师丰富了实践经验,并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实现了教学相长。项目组成员主编并出版了《动物医学基础》、《动物疾病防治》、《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习题集》等教材和教辅资料,除供本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使用外,还被全国其他省市同类专业选为培训教材,使用效果良好。

(四)创新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集成了系列教学管理文件。项目“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研究集成了适合成人特点的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开发了适合成人在职学员认知水平的教材、习题集、技能教程;优化了成人在职教学方法,完善了学科成绩评价制度;制订并完善了成人在职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学过程管理等。其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成人在职教育教学质量,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对同类或其他专业成人在职学历教育教学活动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虹,王屹.第五届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汇编[C].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

[2]李凤玲,李二岭等.研究函授教学规律 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3篇

提高对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组织领导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是畜牧兽医的重要力量。要把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作为目前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列入关键议事日程,切实提高领导,制定落实当地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改善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推进。还要将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逐级考核。改善人才成长环境要逐步加强畜牧兽医人才管理,选拔对口人才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降低非专业人员进入专业技术部门的情况。要完善畜牧兽医人才用人机制。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强牧思想作为第一重要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重点抓好人才引进,开放人员入口,有计划地接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优化队伍年龄、专业、知识结构,改善服务现代畜牧业的能力。还要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结合有关政策的要求,提高职称评定力度,适当增多基层畜牧兽医业技术人员的数额,进一步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提高基层人才爱岗敬业的精神。创新培养机制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健全培养机制,创新培训方法,开展多层次地教育培训工作,让畜牧兽医人才知识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改善整体素质。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地为养殖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工作,改善养殖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现有人才素质。加强技术交流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技术干部外出考察参观,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在本地基层推广。加强与业务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相互协作,互通信息,使畜牧技术干部的信息更灵通,眼界更开阔,服务更全面,观念更创新。以满足畜牧兽医及食品安全等新形势的生产发展需要,满足科技进步的工作需求。

提高经费投入,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基层畜牧兽医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提高财政投入,将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工资、福利待遇等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所属工作区域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等因素,适当提高工作费用,人年平均工作经费要结合实际物价进行调整。此外,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手段。各基层要采取有效方法,尽快处理改善办公用房、基本的专业仪器设备、服务用车和人员津补贴等重点问题。还有各基层要为职工提供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所基本的食宿、办公等办公生活条件。更好地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解决后顾问题,从而更好地稳定基层队伍,调动基层人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强技能培训畜牧兽医工作政策性强、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做好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上,要注重做好思想理论的学习灌输,做好思想道德的劝导养成,做好理想信念的巩固坚定,做好政治品行的操守执着,使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日益达到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在经常性的专业培训上,要改变畜牧兽医队伍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的状况,适时开展一系列培训,通过专题研究、集中学习、函授等方法,使畜牧兽医队伍在多个方面,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要以适当的奖励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执法人员参加高等院校的专题研究和专业深造,逐步提升专业素养。

本文作者:张凤茹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9-0085-02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是发展畜牧产业的主力军,历经数次改革后,队伍机构不断发生变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为发展"安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推进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笔者结合本区域畜牧兽医机构队伍实际情况,对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1 夷陵区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现状

1.1 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2005年湖北省综合配套体制改革后,原有的乡镇兽医站过渡为现有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畜牧中心)。畜牧中心单位类型为民办非企业,主管部门是夷陵区兽医局(现更名为畜牧兽医局),工作职责是疫病防控、品种改良、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经费来源为"以钱养事"工作经费(分别由省、区两级财政拨付)。畜牧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3名,部分职工由原兽医站转制而来,人员不足的由区综改办公开招聘予以补充。服务中心年初制定考核办法,与中心工作人员签订《公益承包合同》,分月发放合同约定报酬的70%,留存30%劳务报酬待年终考核评定后发放。通过陆续争取省、市、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从房屋改造到设施配备全面完成,目前,畜牧中心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除办公室外,分设有疫情测报工作室、冷藏室、仓储室、档案室、会议室等,疫病检测设备、冷藏设备、办公设备、培训设备等一应俱全,工作制度悬挂上墙,工作环境、效率和整体形象发生了质的改变。

1.2 防疫队伍现状

2005年湖北省综合配套体制改革后,兽医管理体制发生了新的变化,打破原来“五包三赔一到户”的体制,全面实行“防检统一、诊疗放开”体制,畜禽防疫不再收费,诊疗服务由畜户自主择医,灵活性、自主性、选择性更强。防疫员录用采取“个人申请,村级推荐,乡镇审核聘用,区局备案”的方法,按照“一村一名”的原则进行选聘。防疫工资按照“逐年递增”的原则统一纳入财政预算,2012年按人均9 000元的标准下拨到乡镇,畜牧中心根据考核办法考评后予以兑现。防疫注射实行季防月补制度,在春、秋两季普防、夏季重点防疫的基础上,开展月补针工作,以此从源头上弥补免疫漏洞。防疫人员办公场所独立,防疫硬件设施(如冰箱、冷藏箱及防疫器具等)设备齐全,成立了村级兽医卫生室,提升了免疫水平和队伍形象。

2 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中心工作量大,人员配备欠缺。自2005年改革后,服务中心单位类型属民办非企业,工作人员既不是企业职工,也不算事业单位职工,更谈不上国家公务员,身份一时陷入尴尬境地。每个中心仅保留2~3人,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集多岗于一身,任务多而杂,工作繁忙时只求分身无术,工作难度和强度大,有些力不从心。

(2)防疫队伍老年化严重,素质参差不齐。防疫员中部分人员还是20世纪70、80年代“跟师学艺”延续而来,部分人员在职业技术高中、中专进修或函授过,以太平溪镇为例,11名村级防疫员中50岁以上的4名,占36%,40~49岁7名,占64%,中老年化程度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中专、职高毕业生4名,占36%,其余均为初中文化,整体文化水平低;11名防疫员均为技术员职称,技术水平欠缺。还有部分乡村兽医无学历、无职称、无组织,更是处于管理边缘。

(3)福利无保障,凝聚力不足。中心工作人员身份不好界定,待遇无充分保障(无基础绩效工资),福利享受更是如此(公务员生活性津贴、工作性津贴、特岗津贴及事业单位住房补贴、文明单位奖等转制服务中心概不享受)。中心人员年平均工资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及福利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转制服务中心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尚缺。防疫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均由个人承担,以2012年为例,防疫工资按人均9 000元拨付,防疫工资扣除社会保障费用后所剩不多,导致防疫员不得不将防疫工作列为副职,而将主要精力用于谋求他职,防疫队伍不稳定。

3 对策与建议

(1)畜牧中心转型,统一规范管理。畜牧中心单位类型应恢复为原来的事业单位,配备3~5名工作人员,人员定为事业编制,实行定编定岗,待遇、福利、保障及管理同其他事业单位一致,以利于增强单位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为畜牧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2)防疫人员严格考聘,优化防疫队伍。50岁以上防疫员实行提前退休制度,人员不足的一律从大中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中招录(不得再从社会录用),经过考试、考核合格后到所在村实习一年,实习期间内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具备扎实的工作作风,并认真学习专业技能,以作好自身工作为己任方可正式聘用。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补充、管理防疫队伍,提高队伍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乡镇成立兽医协会(由乡镇畜牧中心统一管理),兽医人员实行持证(如兽医资格证)上岗原则,对于乡村非法行医人员严厉打击并进行处罚,以此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基层兽医队伍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存在的问题

1.基层基础设施与业务水平差

由于人员少、区域广,乡村社区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任务较为繁重,有时部分乡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被抽去包村挂点搞行政事务。大部分乡镇连村级防疫员都没有,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而防疫员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技能差,在防疫注射过程中,常存在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掌握不准,发生注射反应不会处理,疫情不能按程序及时上报,因而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防疫注射,造成疫病流行;另外,由于疫苗从厂家到畜体经过的环节太多,尽管省、市、州、县、乡都有较好的冷藏设备保存疫苗,但到村委会的保存条件就很差,加之人少工作量大,因此防疫工作时间拖得过长,导致疫苗在常温下存放的时间过长,疫苗效价降低,免疫失败。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多数乡镇目前连村兽医都没有设置,遇到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所以队伍不稳定,全年工作仅限春秋两次防疫注射。其次,在改革中由于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简单对基层站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二、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对策措施

1.提高对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组织领导

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是畜牧兽医的重要力量。要把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作为目前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列入关键议事日程,切实提高领导,制定落实当地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改善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推进。还要将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逐级考核。

2.改善人才成长环境

要逐步加强畜牧兽医人才管理,选拔对口人才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降低非专业人员进入专业技术部门的情况。要完善畜牧兽医人才用人机制。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强牧思想作为第一重要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重点抓好人才引进,开放人员入口,有计划地接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优化队伍年龄、专业、知识结构,改善服务现代畜牧业的能力。还要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结合有关政策的要求,提高职称评定力度,适当增多基层畜牧兽医业技术人员的数额,进一步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提高基层人才爱岗敬业的精神。

3.创新培养机制

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健全培养机制,创新培训方法,开展多层次地教育培训工作,让畜牧兽医人才知识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改善整体素质。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地为养殖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工作,改善养殖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现有人才素质。

4.加强技术交流

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技术干部外出考察参观,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在本地基层推广。加强与业务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相互协作,互通信息,使畜牧技术干部的信息更灵通,眼界更开阔,服务更全面,观念更创新。以满足畜牧兽医及食品安全等新形势的生产发展需要,满足科技进步的工作需求。

5.提高经费投入,改善基层工作条件

基层畜牧兽医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提高财政投入,将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工资、福利待遇等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所属工作区域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等因素,适当提高工作费用,人年平均工作经费要结合实际物价进行调整。此外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手段。各基层要采取有效方法,尽快处理改善动防片区站办公用房、基本的专业仪器设备、服务用车和人员津补贴等重点问题。还有各基层要为动防片区站驻基层人员,提供开展动防工作所基本的食宿、办公等办公生活条件。更好地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解决后顾问题,从而更好地稳定基层队伍调动基层人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6.加强技能培训

畜牧兽医工作政策性强、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做好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上,要注重做好思想理论的学习灌输、做好思想道德的劝导养成、做好理想信念的巩固坚定、做好政治品行的操守执着,使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日益达到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在经常性的专业培训上,要改变畜牧兽医队伍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的状况,适时开展一系列培训,通过专题研究、集中学习、函授等方法,使畜牧兽医队伍在多个方面,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要以适当的奖励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执法人员参加高等院校的专题研究和专业深造,逐步提升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来,由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畜牧经济逐年增长,__年畜牧业产值实现41.9亿,占农业总产值的65%,畜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现代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而现有的技术人才储备严重匮乏,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县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有效解决这一矛盾问题,引进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已刻不容缓。现针对我县畜牧兽医技术人才引进方面特作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人才现状

(一)人员分布基本情况。平昌县畜牧食品局成立于1981年5月,现为县政府组成部门,内设8个股室,直属站所5个,共有干部职工348人。人员分布情况为机关管理人员12人,专业技术人员318人,工勤人员25人。

(二)人员文化程度情况。在文化程度上,现有硕士生1人,本科14人,专科学历34人,中专(高中)学历216人;在专业技术职称上,有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22人,初级职称190人。

(三)人员年龄结构情况。年龄35岁以下91人,36-54岁的190人,46—54岁以上的30人,55岁以上的8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龄日趋老龄化。据调查,局属4个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年龄在56岁以上的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6%,36-55岁的占66.4%,而35岁以下的年轻技术人才仅占28%,人员呈现老年化;另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数的1.4%,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40.8%,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58%,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比重偏低。

(二)专业知识陈旧老化。进年来,由于经费等方面因素制约,我县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中,从未安排过脱产10天以上专业技术培训学习,现有专业技术知识基本上都是干部职工参加工作前在学校获得的,少量零碎的则是通过网络和报刊杂志自学获取,专业技术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知识陈旧老化,对现代畜牧兽医技术掌握较少,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畜牧业快速发展和动物防疫高标准、严要求的需要,专业知识更新迫在眉睫。

(三)直属单位人才短缺。局属4个单位现有编制76人,实有编制61人,空缺编制15个,其中,动物卫生监督所现有编制23人,实有人数19人,空缺编制4个;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编制23名,实有人数15人,空缺编制8个;品种改良站现有编制14人,实有人数13人,空缺编制1个;饲草饲料站现有编制16人,实有人数14人,空缺编制2个。

(四)人才引进渠道呈短板。由于一直以来人们对畜牧行业偏见,导致畜牧工作人员身价受损,社会知名度较低,许多优秀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不愿到畜牧系统从事工作,然而现行招录政策门槛也较高,要求本科学历以上,加之待遇较低,不利于人才引进。

三、对策和建议

(一)适当降低人才引进门槛。建议组织、人社部门适度放宽人才引进范围。根据需要,从招录本科学历降至专科,采取多渠道引进人才,尽可能从基层选调优秀的技术人才到相关单位,也可以跨行业引进人才,已便夯实人才队伍。

(二)准确建立人才信息库。建议主管部门应摸清现有人才情况,对现有的技术人才专门建立档案,并对他们的专业特长、专业爱好、工作成绩做详细的调查了解,然后根据他们的专业技能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使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自觉磨炼自己、提高自己,最终学有所成。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平台;校中厂;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78-03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而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知识不是一种事实,而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交互状态;知识是人类协调行为能力以及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情境学习是研究人类知识在活动中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学必须“情境化”或“与情境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家禽生产》情境化的教学平台,将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养禽企业分支机构移植到学院内,通过“校中厂”真实的生产技术、服务社会等项目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情境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体现“真”――真实的工作场所和职业环境,“新”――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开”――具有社会的开放性,为社会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因此,如何将养禽企业的生产项目实施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系统地组织教学,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家禽生产》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其功能

江苏高邮鸭集团根据生态健康养殖要求,“十二五”期间提出“加大创新投入,研究养殖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目标,依托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国家重点建设的畜牧兽医专业,联合学院国内活体保存水禽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部级水禽基因库,合作共建“校中厂”――高邮市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泰州高邮鸭育种分公司,建成《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明确合作双方的职责,集“教学、经营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将实际的企业引入教学之中,是一种教育化的企业,既融入了学校有计划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又渗透了企业精神和畜牧文化。“校中厂”源于企业而又高于企业。作为“校中厂”建设的情境化教学平台,其功能定位明确:配置先进的生产、教学、科研设备和必要的生活设施,配备企业管理人员、技师和学院教师,建成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化生产、教学基地;为《家禽生产》课程的开发、改革及实施提供平台,参与制订课程标准,并组织实施;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基于生产流程的全部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岗位技能,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过程管理和考核,培养符合企业文化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承担学院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及课程建设水平;承担企业员工培训任务,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岗位技能及学习能力,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及企业效益;利用“校中厂”的软硬件条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情境化的教学平台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并形成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的运行

(一)创新平台管理体制

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理事会、畜牧兽医专业理事会、“校中厂”管理委员会等不同层面对学校与企业的力量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协调,建立一个有序的协调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校中厂”进行科学管理与运作,创新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的“校中厂”管理体制,以确保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校中厂’运行管理制度”、“高邮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泰州高邮鸭育种分公司运行管理细则”、“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技师工作站管理办法”和“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教师工作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畜牧兽医专业二级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由集团董事长和二级学院院长担任理事会主任和副主任,分公司负责人、副经理由合作双方协议产生后由理事会颁发聘书,并明确规定企业总经理担任分公司负责人和企业技师工作站站长、学院教师担任分公司副经理、企业技师工作站副站长,下设生产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培训部、科技开发部及财务部等。通过专业理事会,校企共同制定理论教学、日常实训、生产性实训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质量标准体系,重新修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和完善校内专业实训室配置标准、“校中厂”资源配置标准、岗位责任规范、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等,共同合作运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体系,形成校企双主体联合育人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实现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二)健全运行效益机制

为确保“校中厂”科学合理运行,实现共同开发、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目标,组建双方共同参与的生产经营、教学管理和科技攻关团队,学院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组成管理机构,负责“校中厂”的生产与管理,并接受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的指导,明确双方在“校中厂”建设、运行过程中的责权利,并健全运行效益机制。

(三)建立校企双师互聘机制

建立校企双师带薪互聘机制,通过聘用集团行业内知名专家为专业带头人,聘请经验丰富的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学院通过派驻教师在“校中厂”顶岗实践、参与技术革新、帮助解决研发难题等办法强化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岗位适应能力,提高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水平,校企共同创建一支高水平、强实践、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家禽生产》“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更好发挥专兼职教学团队在教师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作用,学院提出在校内建设以企业技师为主体、学院教师参与的畜牧兽医“企业技师工作站”,选聘优秀企业骨干和青年教师进站工作,承担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锻炼、学生培养等任务,参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6门核心课程建设和16名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江苏高邮鸭集团内建设以学院教师为主体、企业技师参与的“教师工作站”,承担科技攻关、企业员工培训、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学生培养等任务,完成在江苏高邮鸭集团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帮助企业培训企业员工118人日,成功申报并实施了2项省级科研项目,进站教师为企业解决4项关键技术。

(四)开发课程接轨机制

教师深入到行业企业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了解企业各岗位的能力要求,搜集与学生就业工作岗位相关的资料用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开发课程接轨机制。按照家禽生产规律及“校中厂”生产流程设计教学内容,本着“岗位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的做法,优化知识、素质、技术技能结构。以养禽业工作过程为逻辑起点,将《家禽生产》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情境为导向,构建六个学习情境下三十个工作任务的课程结构。新的课程结构遵循生产流程的原则围绕工作任务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为《家禽生产》在情境化教学平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校企共同承担生产、科研、教学、服务等任务,企业投入200多万元用于校中厂运行,每年向社会提供20万只苗鸭,完成63744人时学生实训;每年接受10名教师锻炼,累计锻炼达256人月;2位技师常驻“校中厂”并获得学院“优秀兼职教师”称号、江苏省农委优秀兼职教师奖励和师生们的一致肯定。

(五)合作研发激励机制

集团联合学院出台政策激励技术人员到公司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保证联合攻关的需要。企业选派2名高级畜牧师、4名技术工人,学院选派8名教师具体负责“校中厂”的技术研发、生产运行和质量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江苏高邮鸭集团泰州育种分公司运行管理办法”,保证公司规范化运行。集团与学院合作成功申报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应用基因聚合技术辅助选育苏邮2号肉用麻鸭新品系(母系)”,开展“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模式示范与推广”、“不同牧草对高邮鸭产蛋性能、孵化率及生殖激素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蛋鸭旱养与水养比较研究”等课题研究,技师、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研究过程,蛋鸭、肉鸭新品系繁育研究顺利进展,成功培育出“苏邮1号”蛋鸭新品系,500日龄蛋鸭产蛋量达320枚,青壳率在95%以上,双黄蛋产出率为3%,大大地提高了高邮鸭的生产性能。目前“苏邮2号”肉鸭新品系研究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六)“工学研融合”育人机制

针对现代家禽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技术活动有机结合,将“科研”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制定《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了“工学研融合”育人机制。参照现代家禽业岗位任职要求和行业标准,将畜牧文化、企业文化与文化素质课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和创新精神;将现代养禽业“三新工程”即“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与职业技术课相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教师研究项目、企业技术项目与职业拓展课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科技服务与企业顶岗实习融合,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建立“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教学标准,强化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总之,《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使校企双方实现了专业目标与产业规划相对接、人才培养与生产任务相对接、课程结构与岗位能力相对接、企业技师与兼职教师相对接、生产设施与实训设备相对接、学生就业与人才需求相对接和科研开发与技术应用相对接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静.甚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2]葛李,姜家杰等.模具专业“教学工厂”实践平台的改革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3]徐健丰,丁学恭.“校中厂”背景下的友嘉机电学院运行机制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4]宋超先,韩敏.高职“校中厂”产教结合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J].探索与实践,2012,(10).

[5]俞位增,张鹏飞等.基于“教学工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2,(12).

[6]张玲,袁旭红,顾文婕等.校企共建“校中厂”创新畜牧兽医企业技师工作站的运行机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0).

[7]张玲,张力,吉俊玲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家禽生产》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8]葛竹兴,董海燕,朱其志等.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工学研融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8).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8篇

基于我县是典型农业县的基本县情,县委政府作出了将畜牧业作为主导支柱产业进行培育的战略定位。作为主抓畜牧业发展的县畜牧局,把以“五民活动”(素质带民、制度便民、帮扶助民、作风亲民、业绩问民)为载体的基层满意涉农部门创建活动置于发展畜牧业、调优畜牧业、做大畜牧业的大局中去思考、推进和落实,实现了业务工作和创建活动的一举双赢,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的又一亮点。

技术人才与营销队伍两手齐抓

发展畜牧业,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县畜牧局从建立工作机制入手,着力盘活人力资源,努力提高技术人才队伍和营销队伍素质,为促进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抓技术队伍建设,调足发展合力。县畜牧系统共有在岗人员77人,其中局机关在岗人员20人、党员14名。结合发展养殖业工作重心必须下沉的要求,畜牧局将职能相近、职责交叉的法规股、执法大队、税统办合并为一套人马,动员3人到乡镇畜牧站锻炼,鼓励6名技术干部走出机关从事畜牧产品运销或搞饲料加工,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行绩效挂钩,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坚持量化考评兑现20%的活津贴,坚持职称评聘分离原则,坚持划定最低聘用或待聘考评分数段,坚持两年一周期的竞职、竞岗、竞聘制度,对25名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进行了重新聘任。

为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技术人才队伍,夯实“素质带民”基础,县畜牧局围绕创建学习型单位的目标,制定了干部职工五年轮训计划,建立了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把参加教育培训情况作为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为支持干部职工继续提升学历,与贵州农学院在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举办了畜牧兽医函授大专班,畜牧系统30名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职工均参加了函授班学习。近两年来,抽派了28名技术干部参加省、市举办的培训班。积极鼓励干部职工撰写论文和宣传报道。两年来,全局技术干部共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

围绕“帮扶助民”和“作风亲民”的要求,畜牧局制定了“带头发展养殖示范小区,推广八改养猪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承诺制,促使技术干部转换角色,亲近农民,建立联系点,以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和问题。局领导和技术干部积极深入“责任区”,耕种“自留地”,切实以“作风亲民”表达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真切、真诚、真挚之心。现在,技术干部共建立联系点84个。一个个联系点已成为业务工作的示范点、推动工作创新的实践点、助民致富的培训点。共产党员、高级畜牧师刘坤元经常到联系点搞技术指导,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知农户以便咨询。现在,他每周都要接到3个以上的咨询电话,一年下来还得贴上不少费用。对此,他说:“养殖户遇到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咨询,一旦损失,就是成百上千,和他们的损失相比,我这点手机费算不了什么。”用养殖户的话说,刘坤元就像他们“六畜兴旺”的守护人。

抓营销队伍建设,调活流通市场。县畜牧局积极培育畜牧产品营销主体,努力为畜产品经纪人提供畜禽检疫和市场信息服务,对外宣传推介余庆畜牧业和畜产品,不断提高余庆畜产品的知名度,多方联系省外客商到县内联合当地营销人员定点贩购畜产品,为外地客商采购畜产品提供方便、快捷、热情的服务。支持鼓励营销人员除在省内大中城市设立固定销售点外,还在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建立长期的销售网点。目前,已在10个乡镇组建了畜产品营销协会,发展了130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2004年,县畜牧局举办了畜牧经纪人培训班,提高经纪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两年来,农村畜牧经纪人完成运销生猪40余万头、牛2.6万头、羊11万只、禽300万羽,实现运销产值4.745亿元。

树立榜样与更新观念双曲同奏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县畜牧局将树立榜样与更新观念置于同等地位来抓,奏出了一曲和谐之音。

抓典型,树立样板。为让群众看得见、学得着,县畜牧局从抓畜牧养殖小区和培育养殖大户入手,加快畜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发展的步伐。为做好小区建设和养殖大户的服务工作,县畜牧局立足“便民、高效、及时”的要求,建立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落实有力的局领导包乡镇、业务站包村、技术干部分片包组的“三包”责任制,做到设计圈舍、技术培训、指导饲养、常年防疫、释疑解难、资金协调“六到位”。针对广大养殖户信息闭塞的现状,把服务重点放在信息引导上,经常搜集掌握国内外畜牧产业动态、优质生猪品种、优质饲草新品种、养殖新技术、价格行情等信息,并及时,深受养殖户欢迎。

在县畜牧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小腮镇哨溪村建立了有542头猪、12头公猪的三元杂交猪繁殖基地,每年可繁殖优质三元仔猪9000余头,其仔猪除满足本镇需要外,还吸引了外地客商前来购买。白泥镇许清林建起了配有不锈钢丝产床、仔猪保育栏、红外线保温箱、旋转式猪槽、式自动饮水器等设施完善的高标准猪舍,饲养母猪150头,使生猪生活在冬暖夏凉,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中,提高了生长速度,缩短了出栏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成为全县养殖户的一面旗帜。

抓宣传,强化培训。多年来,群众“农主牧副”、“养猪为过年”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部分基层干部对生猪发展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人力物力财力扶持不足,措施不具体,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县畜牧局干部认真分析畜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组织养殖致富典型宣讲发展历程,消除干部群众的思想疑虑,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在生猪产业上形成了“劣种变良种、土法变良法、小圈变大圈、零星饲养变规模发展、一年出栏变三个月出栏”的发展共识,为推动生猪产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让农民群众掌握养殖技术,县畜牧局制定了农村乡土人才三年培训规划,按分级培训的办法,采用集中办班、远程教育、发放光碟资料、现场辅导、基地参观、外出学习等形式,加强养殖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永久牌”人才。近年来,县畜牧局从国家农业部购买了科学养殖方面的课件,再刻录成光盘发到养殖大户手中。两年来,培训兽医防疫员276人次,兽药饲料经营人员286人次,培训农民12000余人次,发放光盘5000张。通过培训,农民逐步增强了用新信息、新方法、新技术发展生产的能力。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带动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加快了将畜牧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微利型向效益型转变。

直观的启发极富成效。通过树立榜样、更新观念,建养殖小区、争做养殖大户成了自觉行动。小区建设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全县共发展养殖大户9600余户,建养殖小区84个。

品种改良与良法饲养合力推进

良种良养出良效,是养殖致富的一条成功经验。县畜牧局一方面抓好品种改良,一方面抓好科学饲养综合配套技术的实施,降低了饲养成本,增加了养殖效益,使农民得到了实惠。

抓品种改良,优化品种结构。在生猪品种改良方面,坚持高质量、高起点、高标准引进杜洛克或长白公猪布设、充实、更新猪改点,繁殖母猪采取县内培育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推广内二元或外二元母猪;禽类品种改良着重是以引进推广为主;牛羊品种改良坚持推广冻精配种,以技术干部承担输配任务为主,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输配质量,有利于提高受胎产仔率,还能加强技术干部的实践锻炼,有利于巩固提升专业知识。目前全县已建立良种公猪配种点186个,饲养内二元或外二元母猪20185头,牛羊品种改良点16个;引进良种肉禽65万羽;良种蜂516群。全县今年预计可新增畜禽品种改良效益达1500万元。

有了优良的品种,还需要筑牢免疫屏障,才能确保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县畜牧局在抓防疫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坚持”,即坚持春秋两季开展拉网式防疫,坚持村组干部带队打针,坚持畜牧干部分片负责防疫质量,坚持严把流通检疫关,坚持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坚持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动物疫病动态。通过采取综合防疫、控疫、灭疫措施,努力把重大动物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把传染疫源截断在传播途径中,把免疫屏障建立在动物机体中。今年全县春季防疫动物达80万头(只)次。今年4月15日,接龙家镇一牲畜贩子从广西购进的121头仔猪发生疫情后,立即组织人员一方面采集病样送省确诊,另一方面做好监测和控制。经省确诊后,立即进行了全部扑杀的无害化处理,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扩散。

抓良法饲养,降低养殖成本。养殖设施的改善和饲养方式的转变,能积极有效地改善动物福利和提高养殖生产力水平。为此,县畜牧局积极加强良法饲养的指导,加大改圈、改厕、改饮水、改饲槽、改品种、改饲料、改定时饲喂、改附带养殖等“八改”工作力度。共产党员、高级兽医师袁正宇今年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地传授养殖技术,已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目前,全县已新建或改造圈舍26000间40万平方米,推广漏斗式或旋转式猪槽5000口,安装式饮水器20000个,建成沼气池8000多个。特别是漏斗式或旋转式猪槽的推广使用,满足了生猪昼静夜动、昼伏夜起的采食习性,使商品猪的饲养周期普遍缩短了10一15天。若按一个劳动力养100头商品猪出栏计算,使用漏斗式或旋转式猪槽养猪,每头即可节省劳动力成本4.5元。在此基础上,还大力宣传发动农民在炎热夏天使用淋浴为育肥猪洗澡降温,确保高温季节养猪能正常生长和提高抗病力。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畜牧兽医 学科 发展 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精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畜牧兽医学科发展和学术建设,发挥学会在引导学科发展研究中应有的作用,在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下,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组织一批畜牧兽医专家、教授,在调查、文献研究和探讨基础上,撰写出《福建省畜牧兽医学科发展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兽医学科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遗传育种、健康养殖、规模化生产、疫病免疫、诊断、检测、疫情控制与扑灭、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生产、动物药品开发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为我省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也将更加关注,畜牧兽医学科对我省发展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畜牧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引言

畜牧兽医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活、健康以及经济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畜牧兽医既是古老的学科,起源于人类开始驯化野生动物并将其转变为家畜家禽时期;又是现代的学科,拥有完整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特征的科学体系,也是人类在饲养畜禽并与疾病作斗争的长期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学科。

畜牧兽医学科是综合性应用科学,由基础科学、应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组成。畜牧兽医科学主要包括各种畜禽及经济动物的遗传育种学、饲料营养学、繁殖学、饲养管理学、草地与饲料生产学、环境卫生学、畜产品加工学、中兽医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动物毒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动物免疫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动物疫病诊断学、动物疫病放射学、动物疫病内科学、动物疫病外科学、动物产科学等学科内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畜牧、兽医科学科的研究已扩展和延伸到生物学、医学、公共卫生学、环境科学、食品加工学、畜牧兽医法学、公共管理学、动物卫生经济学等领域。

随着人类对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畜产品在人类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畜牧兽医学科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为社会公共卫生发挥了巨大的保障作用,为生命科学研究担供了宽阔的试验平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畜牧兽医科学对我省畜牧业生产、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公共卫生、生态保护、农民增收、社会和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科涉及的主要部门有:福建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市、县(市、区)畜牧兽医(水产)局;省、市、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总)站;省、市、县(市、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市、县(市、区)畜牧兽医教学、科研部门等。

2 学科体系建设现状

2.1 学科人才培养与教育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科采取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畜牧兽医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涵盖了对本科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农业(畜牧兽医)推广硕士研究生、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在多年开设畜牧兽医专业培养本科生的基础上,1986年建立了兽医内科学硕士点并开始招收兽医学研究生,1990年建立了动物生产学硕士点开始招收畜牧学研究生。目前拥有草业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自主设置)1个,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草业科学、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兽医硕士和农业推广(养殖)硕士专业学位点 2 个。2001―2006年,已培养学士790名、硕士98名。同时,“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与“临床兽医学”为福建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系)创办于1985年,设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4个本科专业,是培养福建省畜牧兽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已培养畜牧兽医大中专生185名,目前在校生700多人,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预防兽医学获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主要培养大专层次、中专层次的畜牧兽医实用人才,所开设畜牧兽医专业获得“省级精品专业”,2003年以来已培养畜牧兽医大专生320名、中专生1500多名。龙岩市、漳州市、南平市、三明市等农业学校均设有畜牧兽医专业,已培养畜牧兽医中专生3700多名。此外,我省职业高中学校畜牧兽医班从1983年开始兴办以来,共招生6800多人,毕业6000多人。

省、市、县(市、区)农业(畜牧兽医)部门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每年都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有关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畜禽标准化生产、动物疫情监测、防控技术、动物检疫、信息管理等专题的研讨和培训,仅1991年以来,省里组织培训就达70多次,培训人员上万人次,从而提高全省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以及科技服务技能与科技创新能力。此外,各地农函大利用教学培训资源,对全省畜禽生产第一线人员开展了短期培训,共培训4万多人。

我省历来十分重视畜牧、兽医科学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科研与人才培养的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促进了学科的发展。目前,“国家水禽品种资源基因库研究所” 已在石狮建成并通过农业部验收; 由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建设的“福建省康牧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已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已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和农业部资格审查、“福建省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福建省畜禽分子遗传育种工程”也通过省级验收;设在福建农林大学的部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动物药物工程实验室”已经立项建设;设在龙岩学院的“预防兽医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也已经立项建设。

2.2 机构与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十分重视畜牧兽医机构与队伍建设,历经几次改革和调整,机构不断完善,队伍不断扩大。目前,省级成立畜牧兽医局,设畜牧兽医综合处、兽医处、畜牧处、饲料兽药处,拥有行政编制25人;事业单位有: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总站、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共有全额事业编制94人。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都设立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同时成立了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畜牧等事业机构,共有939人员编制,实际人员1066人(含自收自支);全省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2483名,实有人员1418人,由于几次改革将乡镇畜牧兽医站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影响到机构与队伍的稳定,目前正在理顺;为了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实施,我省从2004年起,开始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目前全省共15043名,国家和各级政府给予适当津贴补助。此外,全省还拥有畜牧兽医教学、科研人员300多人。初步形成了与现代畜牧业发展和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相适应的畜牧兽医的行政事业、教学、科研机构与队伍。

2.3 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逐步加大了对畜牧兽医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尤其是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对动物防疫体系、种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显著增加,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建成了我省主要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场,形成了较完善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基地。

1998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动物防疫基础设施13215万元,建设了96个实验室,面积达19800平方米。其中1个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基本能承担辖区内动物疫病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诊断或确诊;9个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初步具备了承担辖区内动物疫病的监测、分析、诊断等能力;85个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初步具备了具体承担辖区内畜禽抗体监测、数据整理、汇总和报告以及样品采集等能力;10个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20个省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基本具备了承担流行病学调查的能力;31个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具备了承担省际间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和消毒工作;373个乡镇兽医站,大部分初步具备了分发疫苗、实施免疫、样品采集等能力。

1998-2006年,中央和我省累计投入种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建设经费5995万元,新建4个种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场、1个国家水禽地方品种畜禽资源基因库和1个种畜性能测定与评估中心。2007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我省畜牧业经费投入,到目前为止已达33914万元,其中良种繁育体系建设15708万元、畜牧业标准化建设13120万元、生猪生产大县奖励3166万元、母猪保险1920万元。

3 学科发展现状与主要成果

3.1 学科发展现状

3.1.1 畜牧

在畜禽现代育种技术的研究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以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研究为重点,已建立了上杭槐猪、莆田黑猪、闽北花猪、武夷黑猪、福建黄兔、山麻鸭、连城白鸭、金定鸭、莆田黑鸭、白绒乌骨鸡、漳州斗鸡、河田鸡、金湖乌凤鸡、德化黑鸡、长乐灰鹅、闽北白鹅、福清山羊、戴云山羊、福安水牛、晋江马等20个畜禽地方品种保种场和晋江马保种区,并开展了品系选育和配套系选育的研究工作。上世纪80年代开展了金定鸭品系选育和莆田黑鸭高产系选育,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山麻鸭高产系和配套系选育相继都取得了成功,山麻鸭高产系目前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存栏量达到3亿以上,成为我国蛋鸭主产区的当家品种;山麻鸭配套系产蛋性能达到国内最高水平,显示出良好的推广前景。福建省农科院对半番鸭羽色性状进行研究,揭示了在采用白番鸭作为父本生产白羽半番鸭时,半番鸭白羽毛性状的遗传主要决定于母本,选育成功中型和小型白羽半番鸭的专门化母本品系,《半番鸭白色羽毛遗传及其应用研究》和《小型白羽半番鸭母本选育》分别获得2001年度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2005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提高了半番鸭生产的经济价值,使我省的半番鸭选育推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正在开展羽色功能基因定位的前期研究。番鸭人工授精技术在我省起步较早,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猪RN基因研究与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并获得2006年度省科技进步奖。开展了黄牛、山羊以及猪品种的杂交改良,利用BLUP法、生化和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进行番鸭的种用性能选育以及地方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研究,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基金立项。 “优质白番鸭RF系列”列入部级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向全国16个省、市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望推广应用。“肉鸡、肉鸭RAPD分析、繁育配套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生产”和“番鸭选育中动物模型BLUP法的研究”对加快肉禽良种选育及推广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在动物生殖机能的调控与繁殖新技术方面,取得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基金、教育部以及其他省级科研项目资助多项。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的部分研究成果与相关龙头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牛、羊胚胎移植技术在我省得到应用。深入研究了奶牛胎儿胎盘的内分泌学、组织学变化与胎儿生长、母体代谢以及母子妊娠期、围产期疾病的关系,提出了胎儿胎盘机能的内分泌学和组织学监测方法,其研究成果在国外专业学术杂志上20篇,其中SCI论文2篇。在生殖内分泌对生殖机能调控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正着力于研发相关配套技术,力争实现奶牛一年一产,进一步提高禽类生产性能。番鸭就巢性基因及就巢调控技术研究将通过功能基因的辅助选择,提高番鸭繁殖性能,可望在禽类分子育种方面有所突破。

在畜禽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全国首创研究出蛋鸭无水面旱地圈养模式并得到推广应用,为水禽提供了替代传统水面放养的生物安全饲养技术。开展了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低山丘陵草地奶牛业综合发展技术、无公害药物和添加剂的开发与利用、药物残留的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十五”国家奶业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多项资助;开展低山丘陵草地奶牛业综合发展技术的研究,目前已初见成效;无公害药物和添加剂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有多项产品获得了生产许可证并批量生产;探索建立了以生物安全为核心,中兽医药技术为特色的肉猪、半放养优质鸡、黄兔的标准化生产和药残控制技术体系。“无公害猪肉生产药物残留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福建黄兔生态养殖技术研究”成果分别获2006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半放养优质鸡生产药物残留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和“猪新型免疫调节剂研究”分别于2007年4月、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被农业部门和省发改委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在天然药物深加工及兽药新产品研究与应用方面,深入研究超微粉碎、超临界萃取、中药多功能提取、分离浓缩等新技术的应用,对临床常用的中药的有效功能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加工,探讨中药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其作用机理,取得了重要成果。如“中兽药超微粉碎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007年3月通过省科技厅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鱼腥草系列中草药制剂开发研究”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6年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近年开发出了多种新制剂和系列产品,主要有中药浓缩颗粒制剂、中药超微粉制剂、中药免疫调节剂、中药饲料添加剂、中药散剂等,与有关兽药厂家联合申报取得中兽药制剂生产批文10个,这些制剂在畜牧生产尤其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开发出系列新型兽用透皮吸收制剂,如洛美沙星搽剂、克痢星搽剂,环丙沙星搽剂等,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研制出具有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使用简便、腐蚀性小、稳定性好、价格低廉、无环境污染、毒副作用小的消毒药系列,如“稳定化戊二醛消毒剂”和“新型溴氯海因缓释型消毒剂”,于2003年通过了农业部评审并获得新兽药证书;研制成功提高动物抗病力、减少应激的新制剂,如烟酸铬、烟酸铜、吡啶-2-羧酸铜,其中烟酸铬获得2002年国家新饲料添加剂证书,2003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3.1.2 兽医

我省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等重大动物传染病和共患病,开展了病原生态学、血清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成果。

福建农科院畜牧兽医所于1962年在国内首次分离并鉴定了伪狂犬病病毒(PRV闽A株,已成为我国的标准毒株)以来,对该病的疫苗及单抗诊断技术也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获得成果奖3项。其中于1964年研制成功的“伪狂犬病灭活苗”的应用,有效地消灭了牛羊Pr,牛伪狂犬病灭活疫苗1984年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标准”产品,该成果获得1984年全国科技大会重大成果奖。建立了ELISA、免疫荧光法、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伪狂犬病病毒抗原和抗体,研制出伪狂犬病快速诊断试剂盒。1990年研究人员采用蚀斑纯化和温度诱变方法,从PRV闽A株(强毒)中选育出伪狂犬病病毒弱毒株(PRV-B),并用PRV-B株制成的鸡胚细胞冻干苗,该苗对猪安全有效,“伪狂犬病弱毒株的选育”于1995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应用离心和透析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猪伪狂犬病病毒囊膜蛋白免疫刺激复合物,研制了PRV新型ISCOM疫苗,该疫苗安全性好,与弱毒疫苗比较,不存在潜伏感染及毒力返强的问题,克服了油乳剂灭活苗常见的刺激性和副作用。该疫苗研制成功,增添了我国伪狂犬病防疫的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新型佐剂的引入及效果,对于我国灭活疫苗的研制、生产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福建农科院畜牧兽医所于1977~1978年对猪链菌病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了病原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防治和控制猪链球菌病的流行及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1978年,开始对猪链球病菌苗进行研究,1979年成功研制出“猪链球菌弗氏佐剂灭活疫苗”,被农业部批准列入九种兽医生物制品之一的“疫苗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1980年,开展猪链球菌弱毒疫苗的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株安全有效的猪链球菌Ft117弱毒菌,1981年经农业部批准在福建省兽药厂进行中试,在省内外扩大试用范围,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猪链球菌弱毒冻干疫苗”于1981年被农业部批准列入“猪链球菌弱毒冻干菌苗制造及检验规程”。1983年应农业部成都药械厂的要求,无偿将猪链球菌Ft117弱毒株赠送该厂扩大生产,为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的防治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研究方面,阐明了PRRSV在福建省的流行情况,在福建省内分离了3株PRRSV分离株,通过对病毒生物学特性与分子遗传进化关系的分析,证实了福建省流行的PRRSV属美洲型毒株;用福建省分离的地方毒株进行了弱毒疫苗的初步研究,选育出一株毒力致弱的弱毒株,为进一步研发弱毒疫苗奠定了基础;应用本地分离株研制了两种不同佐剂的灭活疫苗,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疫苗安全性好,疫苗保护率高。本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在番鸭细小病毒病和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研究方面,我省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福建农科院畜牧兽医所于1988年在国内外率先分离鉴定了雏番鸭细小病毒,建立了快速简便以单克隆抗体为核心的诊断方法,研制成分别检测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病原和抗体的乳胶凝集和乳胶凝集抑制诊断试剂盒,获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同时研制成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活疫苗,获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先后获得成果奖三项,其中“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病原发现、鉴定和诊断研究”获1993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活疫苗和快速诊断试剂研究” 获2001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病原发现、诊断和防治”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病毒室自1997年以来对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进行了病原学、诊断学和疫苗学研究,采用同源胚胎和细胞分离培养病毒,在国内首次分离到5株病毒,应用电镜观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T-PCR等方法,完成了病毒形态、理化、生物学、抗原性、基因组特性等分析和病毒基因组部分片断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证明是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病病原,在常规和分子水平上确定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并于2003年通过由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2002年由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系在国内首次鉴定该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福建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敏感、特异的检测MDRV的RT-PCR方法,同时应用生物技术在国内外首次研制成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分别获2004、2005年国家发明专利,同时该疫苗临床试验已于2008年7月获得农业部批文。国外至今尚无活疫苗。

在鸭出血症病原学及诊断技术研究方面,在国内外首次分离鉴定了该病病原为鸭疱疹病毒2型,详细描述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建立了检测该病病原的血清中和试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等实验室诊断技术,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快速诊断提供了依据和有效手段;该研究成果荣获福建省200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禽霍乱研究方面,在国内首次成功研究出“禽霍乱荚膜亚单位疫苗”,1987年有偿转让给湖北省兽医生物药品厂扩大生产,成为我院首个可以转让的科研成果。1988~1989年,开展“禽霍乱荚膜亚单位疫苗示范推广”项目,两年内在我国20多个省市推广近700万羽份,获经济效益两千多万元。在鸭疫巴氏杆菌病研究方面,从该菌的分离与鉴定、生化特性、培养条件及细菌浓缩技术、血清学、超微结构、荚膜的提取及免疫原性、外膜蛋白(OMP)的提取及分型、基因分型、检测方法的建立、病理组织学、疫苗的研制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1985~1995年成功研究筛选到抗鸡新城疫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等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制成诊断试剂,推广900多万头(羽)份,并获成果奖二项。研制了既适合规模养殖场又适合基层使用的口蹄疫、猪瘟等动物传染病的胶体金试纸条;马立克氏病病毒人工感染鸡细胞凋亡病变及凋亡机制、禽鸟住白虫病和血变虫病的病原生物学等方面研究走在全国前列,并取得科研成果。

3.2 主要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加大了对畜牧兽医科技的支持力度,确定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即立足本省实际,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目标,采取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开展研究,使畜牧、兽医科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骄人的进展和一大批科技成果,为我省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共有48项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技术奖励(如表1所示),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其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4项(其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0项);按照畜牧兽医分类,其中畜牧28项,兽医20项。审定批准了1个新饲料添加剂和2个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2个国家一类兽药证书。这些成果反映了我省畜牧、兽医科学成就,为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贡献。

4 学科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

4.1 学科发展趋势

畜牧学科研究将与生产需要紧密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研究猪、家禽、奶牛(包括奶水牛)、肉牛、山羊、兔的优质品种遗传资源,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培育新品种、新品系或配套系。品质育种、抗病育种将成为畜禽育种的重要内容。既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又保证食品安全而且利用于环境友好的饲料研究也是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畜禽环境控制、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养殖污染防控技术等领域研究亦日趋重要。高新技术将在畜产品中广泛应用,畜牧业生产标准化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疫病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为防控畜禽重要疫病和共患病提供更有效的手段。未来畜禽疫病研究将更多地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开展对重要动物疫病病原的发病机制、共患病原跨种间感染机制、病原的遗传变异、基因组结构、功能基因定位、致病性与抗原性之间关系等基础性研究;同时更加注重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开发新型疫苗、诊断制剂和药物,动物基因工程疫苗、诊断试剂盒是发展方向;预防兽医学的研究进步将在我国动物疫病诊断、流行病学监测和疫病防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将结合信息技术,建立疫病预警预报和疫情快速应对体系。

4.2 关键技术

4.2.1 畜禽遗传育种

(1)技术需求:生产性能测定及遗传评定技术;人工授精及胚胎工程技术;畜禽基因组及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定位技术;畜禽数量性状选育技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畜禽超高产育种与利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2)主要研究内容:猪的新品种(系)以及配套系的选育;优质肉鸡、水禽品种(系)、配套系的选育;山羊新品系的选育;优质肉牛、奶牛专门化品系的选育;畜禽肉质风味形成机理的研究;我省地方畜禽品种特有DNA资源的分离和鉴定;种畜禽性能测定和遗传评定技术;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原位保存和易位保存的技术研究。

4.2.2 动物重要疫病防治

(1)技术需求:畜禽疫病预防控制与净化技术;畜禽疫病的诊断与监测技术;传统疫苗的改进和完善技术;主要畜禽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与开发技术;高效、低毒化学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技术。

(2)主要研究内容:开展重点疫病综合防治、合理用药技术;重点普通病与营养代谢病治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开展重要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的病原生态学、流行病学、预警预报和风险评估研究;开展重点疫病单克隆抗体、胶体金等诊断与监测试剂盒的研制与产业化开发;研制开发新型疫苗佐剂与免疫增强剂,开展传统疫苗的改进与完善;研制新发生疫病疫苗;加强基因重组疫苗、基因缺失疫苗、亚单位疫苗等生物技术疫苗的研制开发;对工艺路线成熟,具有重大生产应用价值的疫苗开展产业化开发研究与生产;开展新型畜禽专用抗菌药物,高效、低毒、低残留抗寄生虫药物,适用于动物用药特点的缓释制剂与靶向制剂、兽药残留检测试剂盒、新型抗感染中草药制剂的研制与开发。

4.2.3 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及其加工设备

(1)技术需求:已有能量、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合理加工生产、优化配制利用技术,以及新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利用高新技术研制安全、高效添加新品种和已有添加剂品种的低成本、高新技术和产业化生产技术;动物营养物质代谢、需求规律、饲养标准修订和配套饲养技术(含无公害、绿色、有无畜产品配套饲养技术);大型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饲料加工工艺开发技术;饲料及添加剂原料、产品标准和检测技术;不同畜禽地方品种营养需求的研究。

(2)主要研究内容:饲料谷物、蛋白质饲料等的优化生产利用技术;青粗饲料利用新技术;适用我省饲养特点、不同类型饲料配方的研究与产业化生产技术;氨基酸、基因工程酶制剂、微生物添加剂、有机微量元素、代谢调控剂、畜产品品质改进剂、药物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配套饲养技术;配合饲料生产关键设备与工艺,配合饲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信息支持技术;我省地方畜禽品种营养需求的研究与仿生饲料的生产技术。

4.2.4 草山草坡保护利用及草业开发

(1)技术需求:牧草品种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技术;牧草良种选育及良繁生产技术;南方草山草坡(丘陵区)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草产品产业化生产开发技术。

(2)主要研究内容: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草地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技术;丰产、优质、多抗、适宜放牧、刈割、环保、绿化等不同用途的特种牧草及饲料作物新品选育,优质牧草良种繁育技术;不同类型种子的采集、清洗、加工技术,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高产栽培及集约化生产技术;不同草产品加工工艺及配套设备的研制开发;筛选适合我省不同生态区域不同草食动物的四季牧草轮供品种。

4.2.5 畜产品加工

(1)技术需求:动物源性食品原料、半成品、预制品、制品现代化生产技术;畜产品加工原料及制品质量控制及监督监测技术;功能性食品生产开发技术。

(2)主要研究:动物性食品风味物质功能成份、分子结构、生物学特性研究开发;优质原料、半成品、预制品、制品型动物性食品现代化生产工艺与设备开发;冷却肉、液态奶、液态蛋白质、清洁、卫生、现代加工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特种动物产品深加工技术体系研究开发,皮、毛、绒现代清洁初加工技术研究。畜禽副产品清洁加工利用技术开发;屠宰加工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原料与制品保鲜技术开发;大宗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开发。畜产品与制品质量分类分级标准的制定及监测技术开发。

4.2.6 畜禽场环境控制与废弃无害化、资源化

(1)技术需求:高效、低耗,最少污染“清洁生产”环境质量保证技术;畜禽场废弃物无害化自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新型安全无污染饲养工艺与配套设备开发技术;环境标准、质量监督检测技术。

(2)主要研究内容:畜禽饲养环境控制关键技术和设备,节能、高效、低耗、装配化、标准化猪鸡环境设施的开发,新型清洁饲养工艺配套设备的研究开发;粪尿高分离固液分离技术设备研制;一体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净化自理新技术与设备;经济型固体废弃物快速发酵技术,有机复合肥生产技术及设备,N素损失控制技术;液体粪便土地直接利用技术和配套设备;臭气控制新技术。

5 学科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5.1 存在的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畜牧兽医学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我省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是与畜牧业发展需要动物疫病控制需要相比,我省畜牧兽医学科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是畜牧业科技投入比重偏低。我省农业科技总体投入很低,如2004年至2007年,省级安排农业科技专项仅为12886万元;而在农业内部,畜牧业科技资源各项投入在我省农业总投入中的比重不足15%,这与我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23%以上的比重不相称。

二是学科发展不平衡。畜禽遗传育种技术滞后,对我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利用研究不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营养和饲料添加剂核心技术较少;对一些重大传染病病原的基础研究、生态分布与流行规律研究不够深入,重大传染病的诊断技术和防控技术比较落后,与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寄生虫病研究尤为落后;兽药特别是生物制品、诊断试剂的研究还需加强;草山草坡保护利用、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畜禽场环境控制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畜牧兽医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少,跟踪模仿研究多;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和平台,国内外竞争力不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在世界权威学术杂志发表的论文少;缺乏处于国内外前沿的高素质研究团队,科研人力资源整合有待加强。

5.2 建议

5.2.1 加强学科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畜牧、兽医科学所需的研究技术发展趋势,加强学科基础研究,合理布局研究技术平台,提高学科的创新能力。重点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安全Ⅲ级和Ⅱ级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等,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场、保护区、基因库、种畜质量遗传评估中心、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畜禽防疫体系、疫情应急指挥体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5.2.2 加强学科人才培养与整合

结合我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基础,加强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学科带头人和团队,同时吸引和凝聚海外优秀人才,为学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充分发挥畜牧兽医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企业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性地开展畜牧兽医重大技术研究,并建立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的长效机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实际应用。

5.2.3 加大学科关键技术攻关

要根据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加大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投入力度,重点在畜禽优质高效高产技术、畜禽主要疫病的防控技术、畜产品安全保障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标准化与质量控制技术、资源开发保护利用技术、健康养殖与生态保护技术等方面加大攻关研究。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统计局. 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2007-农村篇)[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8.

[2] 陈越,杜生明. 21世纪初畜牧兽医学科发展展望[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科学学科发展报告( 2007-2008)[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课题组成员:

1. 梁全顺,福建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兽医师。

2. 王寿昆,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坚持政治思想学习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领会江总书记“三个代表”和“五.三一”讲话精神, 及时了解国情、国策,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用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加快知识更新,增强应变能力。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进取之心。充分发挥党的后备军作用,认真学习,准备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工作中,自觉服从单位工作安排,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尽职尽责,无旷工、缺席现象。热爱本职工作,能较正确地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以站为家的思想,把站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团结同志,严于律己,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身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尽心尽责,努力工作

一九九六年七月经组织分配到ⅩⅩ县冷草镇兽医站工作,这期间主要从事冷碛镇各村组的家畜春秋两季预防注射工作,以及冷草镇集贸市场的生猪屠宰检疫、监督工作和活畜交易市场的检疫工作。工作中,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县局下达的预防注射任务,坚持不懈地搞好冷草地区的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为保证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二年调入州动物检疫站,二年至二一年底主要从事ⅩⅩ城区猪肉市场复检监督工作和康定生猪定点屠宰场宰前、宰后检疫,以及进出州动物及动物产品查证验证,车辆消毒工作,为我州检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二00二年至今从事我站办公室工作,负责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文件归档以及办公室日常工作。

三、完成工作情况

参加工作来,通过自身努力,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兽医专业理论和法律法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能较正确的运用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处理违法案件,认真履行了一名检疫执法人员的职责。从事办公室工作以来,加强了写作训练,做到多看、多练、虚心请教,随时了解国家,省、州有关疫病动态和检疫信息,掌握动检行业最新动向,能完成文件、信息、简报等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在正副站长不在时,认真处理站上的日常工作,起好上传下达的作用。认真做好站上微机的日常维护,随时供职工学习操作。对历年档案和照片重新进行整理、登记、归类,使各种文件有序排放,节省查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除完成本职工作外,积极参加州畜牧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贫困地区、受灾群众献爱心,积极捐款捐物,支援贫困地区建设。积极参加州局团总支组织的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带头作用,认真完成团总支交办的各项事务。努力提高业务学习,参加了四川农业大学举办的函授学习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为检疫事业添砖加瓦。

总之,我在工作岗位上履行了一名检疫执法人员的职责,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成绩只属于过去,我将迎接新的挑战,珍惜新的机会,扬长避短,做好新的工作,争取新的进步!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11篇

诊疗技术是灵魂选用教材较关键

学习中兽医的目的就是为了诊疗动物疾病,保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动物病证治疗是中兽医学习研究的最终目标和中兽医各门学科的归结点,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浩瀚而宝贵的资料。在目前已经问世的高职高专教材均对病证进行了有益探索,其目的还是为了便于大家掌握、应用,更好地理解中兽医学。

作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中兽医学,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兽医学,应该按照传统分科模式教学较妥,我主编的《中兽医诊疗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畜牧兽医类规划教材、21世纪高职高专畜牧兽医类专业规划教材,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2011年1月第二版、2012年8月第三版)就是在继承于船(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已故教授)主编的《中兽医学》教材(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农业出版社1987年5月第二版、1979年7月第一版)内科、外科、胎产(产科)、幼畜四科基础上增加温病、虫证两科(合并胎产、幼畜两科)并侧重犬猫病证,由于中兽医内科是中兽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和核心,因此还按照犬猫、猪禽、马牛顺序进行病证介绍,同时简略介绍了各分科发展历史,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兽医学,提高大家对中兽医学习的兴趣。

“中兽医诊疗技术”在已经公开出版的各种层次《中兽医学》教材中均有内容,如高职高专教材《中兽医学》(“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职业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8月、2006年8月第二版、2014年8月第三版)、《中西兽医结合应用技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4月)、《新编中兽医学》(全国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农业部兽医局推荐精品教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8月)、《中兽医防治技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建设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2012年2月第二版)、《中兽医应用技术(中兽医学)》(高职高专畜牧兽医类专业系列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2010年11月第二版)、《中兽医》(高职高专“十一五”系列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中兽医学》(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3月、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宠物中医诊疗》(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8月)、本科教材《中兽医学(精简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1月)、《中兽医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中兽医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三版、2011年6月第四版)、中职中专教材《中兽医学(中兽医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12月、2009年4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中兽医学》(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农业出版社1979年8月、1995年10月第二版;全国农民中等专业学校试用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5月),涉及病证的教材只有内科、外科两种三本,即中兽医专业教材《中兽医内科学》(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科书,农业出版社1961年8月;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农业出版社1979年6月、1998年5月第二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中兽医外科学》(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科书,农业出版社1961年9月)、《中兽医外科及伤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

此外,科研院校编印的病证中兽医防治专著也值得参阅,个别虽然出版时间相对较早,但中兽医特点相对较强,如:《中兽医诊疗技术》(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民技术员培训教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7月)、《中兽医诊疗手册》(金盾出版社2006年3月)、《中兽医治疗学》(农业出版社1963年1月、第二版1972年7月)、《新编中兽医治疗大全》(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12月)、《中兽医临证备要》(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8月)、《中兽医临证要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5月)、《实用中兽医诊疗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6月)、《家畜常见病中兽医诊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9月)、《中国兽医秘方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8月)。

初学者,建议首选中职教材(浅显易懂),有一定基础后才选用高职高专教材(侧重操作技能),如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则可购买本科教材(理论较强)参考。执业兽医资格应试者,首选中国兽医协会当年组织编写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在四五月公开发行,一般分上下两册),因每年需按照新的要求(如法律法规的变化、兽药使用的变化、考题的侧重变化等)进行适当修订,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均出自该书。笔者浏览了农业部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历年印发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中兽医学部分相对稳定:2014年版与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相比,内容完全一样,考试均涉及中药151种、方剂54个、常见病证10个,与2009年版相比,针灸方面虽然少了猪的常用穴位及常见病针灸处方,但方药方面已全部覆盖。纵览2014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类)书籍来看,中国兽医协会依据《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组织编写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兽医全科类)》被确定为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唯一指定用书,部分出版社联合有关院校兽医专家根据此书衍生了许多辅导用书,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用书总计10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分上、下两册),并且针对不同考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按照系统复习、强化弱科、考前冲刺、考前模拟四个阶段进行分类,紧扣新考纲的变化,每本用书均有防伪标识;其中《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单元强化自测与详解(临床兽医、基础兽医、预防兽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答题技巧》均随书赠送考前冲刺模拟题和培训视频。化学工业出版社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必备丛书共计5册,其中《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关宝典》三册(临床兽医学部分、基础兽医学部分、预防兽医学和法律法规部分)和《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模拟题及考前冲刺》、《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各科目考点试题解析与实训》。在已出的辅导用书中,题解类占了很大部分,其中以陈明勇(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主编本为主,2014年就有5种:《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中国农业出版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答题技巧》(中国农业出版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前自测模拟试卷》(中国农业出版社)、《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全真模拟标准试卷》(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7天考点速记本》(中国农业出版社)。此外,还有孙卫东(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主编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模拟题及考前冲刺》(化学工业出版社)、孙永学(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主编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各科目考点试题解析与实训》(化学工业出版社)、刘娟、黄庆洲(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主编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解析及考前冲刺练习题》(中国农业出版社)等几种。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12篇

一、我校和高校联合办学的主要情况

长期以来,党校培训主要包括两大块:一是党政干部的培训和轮训;二是党校系统的函授学历教育。对党校和高等院校联办成人高等教育无感性认识和现成路径可循。校委针对这些问题,切实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在摸索中研究方法,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出了适合我校特点的办学新模式。

(一)超前谋划多方协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10年,在得知中央党校将在2012年停止函授学历教育招生的讯息后,我校校委认识到党校的学历教育模式将面临转轨的新形势。校委一班人未雨绸缪,广泛调研,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对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人才强县”战略以及我校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大胆率先提出在地区走和高等院校联合开办成人高等教育的新路子。思想认识统一后,我校扎实按照全县的“人才强县”战略实施意见的要求,多方奔走,寻求支援,形成了主要领导支持,人事部门牵头,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

为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校委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多次到水家湖农场和县直有关单位,大力宣传联合培养我县实用型人才(乡土人才)的设想和做法,寻求配合支持。2011年8月我校和县人事局联合出台了长人[2011]007号文,文件要求各乡镇、各单位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相关人员参加学习,并对相关待遇等作出明确规定,为联合办学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政策基础。

(二)广泛发动招生先行

联合办学成功的前提是招得到学员。我们以全体教职工为主要力量,以广大学员和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为主体,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招生广告、报纸电视宣传、进村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对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有关决定及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县对联合办学意义的认识。学校专门成立了招生领导组,对全县16个乡(镇、区)实行招生任务包联划片制,由常务副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负责其片区的招生任务落实,教职工负责包联自己比较熟悉的乡镇,做到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全体教职工同心协力,各显神通,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对不同的专业我们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相应办法。如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我们采用了由建设局牵头,召集县内各建筑公司负责人在会上推荐人员参学,毕业后由建设局给予一定补助,激发参学热情;对会计专业,我们选取会计人员比较集中的单位作为重点对象,由单位集中推荐报名参学,同时我们对全县的在职会计人员采用手机群发短信的方式通知,做到人人皆知;对畜牧兽医专业,我们以县畜牧水产局大力提高全县村级防疫人员的水平为契机,由县局组织,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配合,重点招收我县村级防疫人员和个体养殖大户,做到应学尽学;对中文专业,我们利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之机进行宣传,会后我们派人深入到各完中和各中心小学,服务上门,为报名教师免受往返县城劳顿之苦。另外,为了提高学员参加统考的信心和成绩,我们这几年在全国成教统考前都免费安排了考前辅导班。

由于安排周密,措施得力,2年来的招生工作任务均超预期完成。2011年,我校联合办学的第一个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正式录取了通过全国成教统一高考的96名学员;2012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正式录取通过了统考的71名学员,会计专业录取了47名学员,畜牧兽医专业又录取了30名学员。由于我校服务热情、可信度高,这三个专业还有27名自愿跟班就读(需参加次年成教高考)的“编外”学员;在今年的成教全国统考中,我校新开设的中文教育本科专业有45人达到录取分数线,建工、会计2个专业共有62人达线。现在,新生录取注册工作即将开始,联合办学初步实现了滚动式发展。

(三)强化管理务求实效

联合办学的生命力在于办学质量。为了鼓舞学员们的学习热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我校在2011、2012两年的开学之际,都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2011年,时任市畜牧水产局局长的何杰同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束志高同志及县里有关领导亲临我校开学典礼的会场,何局长和束院长均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2012年的开学典礼上,市建设局局长纪开学同志对我校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此举在地区尚属首创,对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三县四区很有借鉴推广的价值。”

真抓实干才能见成效。在决定办学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上,我校作了精心安排:多次派出教务人员到农大教务部门洽谈所设课程,力求课程系统、实用;在教师选派上,我校和农大严格签订了协议书,要求农大选派的教师由副教授以上的专家担任;在面授的时间安排上,我们错开不利于学员参学的农忙时节、月头月尾做帐时间等,妥善帮助学员解决工学矛盾;为了便于教学双方的交流,我们对每位来校任教的教授登记造册,把学员的建议要求及时向他们反馈,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在班主任的配备上,我们精心挑选了责任心强、服务热情的老师担任各班班主任,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以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在面授期间,我们保证茶水、水杯的正常供应以及教室的整洁安静,并向学员推荐介绍周边比较卫生、安全、实惠的饭店和旅馆等等。学员们对我校的这些做法表示由衷的满意和赞赏,他们说:“一定要珍惜机遇,充实提高自己,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二、我校走和高校联合办学之路的主要成效

通过2年多来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我校和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培训人才的模式,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方面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前景。2年多的办学实践中,我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为我县引进了县域以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为联办班授课的教师均为农业大学选派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其中部分教师为本专业领域内知名度较高的人才。如安农经济管理学院的吴奇志教授、动物科技学院的刘旭光教授、工业学院的杨智良教授等等,他们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科研,理论学养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态度严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为我校联办班的学员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知识食粮”和思想享受,启迪了智慧,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明确了方向,满足了他们在家门口上大学深造的夙愿。专家们和学员们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谊,一致认为是党校的联合办学为专家和我县搭建了联系交流的平台,架设了用专业知识支援我县建设的桥梁。

2、为我县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针对我县是畜牧养殖业大县的特点,我校专门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根据我县养殖业的现状和学员的实际需求,我们精心安排课程,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为促进我县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该班学员主要为我县各乡镇的村级防疫人员,共112人,其中部分人员通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已经成长为专业养殖大户,还有部分养殖大户为了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主动报名参加学习。据统计,该班规模以上养殖大户有10户以上,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如下塘镇的学员万发刚的养殖公司,为市级养殖龙头企业,多年来坚持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养殖业,今年他又尝试土地流转,新租土地200余亩、投资150万元种植大棚草莓,成功实现了我县的草莓南移,成为能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的种养殖示范大户;陶楼乡的学员庄学权开办了市级畜禽养殖小区——裕民水产畜禽养殖公司,开展规范化、规模化养殖,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利润过百万,解决了当地30多个农民的就业问题。庄学权在今年初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采访;岗集镇的学员周帮胜的绿苑养殖有限公司,拥有40亩的规范化生猪养殖小区,现在征地40余亩,开发农家乐项目,引进广西特色品种鳖——黄沙鳖,开发鱼鳖混养,成品黄沙鳖每公斤售价达200元以上,效益可观。这些学员表示: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通过专家的指导,有效地避免了误区。以前对兽药的配伍主要凭师传、凭经验,现在学习了病理学和药理学后,心中有数,提高了治愈率。万发刚说:“参加学习后,可以在实践中探讨理论,在理论中研究实践。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就好比腌咸菜,没有理论指导,就要反复地试,不是咸了就是淡了。如果有理论指导,100斤菜放2斤盐就会不咸不淡。我们到党校学习的意义就在这个地方。”在这些创业成功的学员带领之下,班上其他的学员也被激发出了强烈的的创业冲动,他们经常在学习之余,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勾勒创业计划,可以相信,我县一批新的农业产业化大军正在逐步酝酿形成中。

3、提升了我县建筑行业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县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建设行业,劳动者的素质、职业能力,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其中高科技人才和高级技工偏少,文化程度、技术素质相对较低的人员占的比例较大,尤其是施工现场劳务作业人员。为满足社会的需要,我校及时开办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员来自县内外知名建筑公司,大部分学员为公司内管理人员。通过我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培训,培养他们逐步成为具有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知识、建筑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现代建筑及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经营决策、营造管理、技术管理、经营核算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知识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队伍。

当前,财务会计制度不断完善,新的会计准则相继推出,对我县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校开办的会计专业大专班,招收了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70余名会计人员,主要培训目标是使全县的会计从业人员及时贯彻执行会计新法规、学习新制度,掌握财会业务理论,结合会计工作实际,继续深入持久地推进会计诚信建设工作。这一专业还吸引了县内部分中专学校和技校的在校学生前来就读,为他们提供了两边同时深造、同步毕业的高效成才捷径。通过在校两年半的系统学习,将有力提升全县广大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推动我县的经济发展。

参加学习的以上两个班的学员们深有体会地说,通过专家的专题辅导,大家对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更加明确了,对业务理论和工作技能更加熟练,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4、为提高我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了贡献。通过和高校联合办学,安农大等一批高校的领导和专家教授增加了和我县各界人士交流联系的机会。在来校指导办学和传授知识过程中,他们为我县近年来实施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振奋。他们表示会在各种场合宣传、推介,介绍更多的有识之士到这片热土来投资兴业,为的跨越式发展助上一臂之力。在校学员中的成功人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商会友,他们往往利用各种行业协会、产销联谊会等作为平台,他们有比较多的机会和天南海北的社会各界广泛交流,介绍我县各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就,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熟悉。客观上对我县的对外宣传产生了独特的积极影响。

我校的联合办学模式曾被《省委党校报》报道,兄弟党校闻讯后纷纷前来取经考察。如五河、寿县、蒙城等地的相关部门或县委党校先后光临我校,还有部分党校向我们电话咨询办学详情或索要办学资料。他们对我县各方面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和我校的联合办学模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我县及我校业已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表示由衷的赞赏和钦佩,表示要加强和的联系,谋求合作,实现共赢。

三、在联合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我校在办学过程中,虽然我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积极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和成绩,但同时也逐步发现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部分专业生源的可持续性受到限制。如畜牧兽医专业,由于从事畜牧兽医工作条件差、风险大、社会地位不高,毕业后的前途及发展空间有限,政府部门对参加学习的补贴不多,个人投入较大,导致部分农村青年对参加畜牧兽医学习热情递减。

二是学员参加学习缺乏财政补贴支持。目前在校学员的学费除县建设局、县卫生局、水家湖农场等少数几家单位给予学员一定补贴外,其他学员的学习费用均自己承担。有部分学员认为:“阳光工程”是免费培训,他们参加专业学习也应比照享受一定的补贴。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相当多的养殖专业户、种粮大户等建议我校开设农学专业,对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推进都很有意义,对自己的生产经营也有很大帮助。他们建议由政府给予一定的奖补。

三是受学员自身文化基础差的影响。在校部分学员文化基础较差,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感到吃力,对培训的效果和办学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四是受社会认可程度的影响。虽然规定了成教毕业生享受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同等待遇,但在毕业就业时待遇能否真正落实,部分学员尚存在疑虑。这种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部分成年人报考和就读在职成人教育的积极性。

四、对我校今后联合办学的几点思考

新的形势对我校的联合办学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聂书记的批示精神,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充分拓展党校在全县跨越式发展中的职能作用,继续参与实施“人才强县”工程,为提高我县各类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村级党员干部“双培双带”的本领和村级干部的“素质提升工程”作出应有的努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1、全县各级领导要继续加大对联合办学工作的支持力度。根据我县有关文件精神,村(居)干部要优先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中选拔使用,各乡镇要在实际的干部任用工作中对取得了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的、表现优异的毕业学员优先提拔使用。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各单位、各乡镇根据工作需要,对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在职人员和农村知识青年,适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以提高我县的各类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

2、借鉴外地经验,扩大培训范围。把失地农民、退伍军人、城镇下岗人员等需要培训后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或再就业的人群,分期分批安排进入党校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同时由劳动人事部门从有关培训经费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补贴,激发他们的参学热情,为提高他们的就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社会稳定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3、调整我校成人教育专业结构。我们要及时调整有关专业,以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要从“学校原来有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转变为“社会需要什么专业,人们需要什么新知识技术,我们就办什么专业”。要适当提高成人学历教育的办学层次,发展成人本科教育。

4、加大对授课质量的监控力度。加强授课教师队伍管理,提升教师授课水平,是提高我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前来授课的教师要施行资格预审制,确保授课教师具有过硬的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二是建立授课效果反馈制。对每位教师的授课效果采用学员评分,我校综合评定后反馈给教师本人及所在高校,以提高授课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确保学习效果。

5、拓展招生空间。面向历应届高中(中专、技校、高职)毕业生、下岗、转岗和失业人员,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目前,从我县就业结构看,一方面,传统行业出现一批下岗失业人员,许多人再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技工短缺的现象尤其严重。面对这种情况,我校应把培训下岗、转岗和失业人员,看成是发展联合办学事业的责任和机遇。应大力加强与各行业、企业的合作,实行更加开放、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推进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学习时间制相结合。这样,我们既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又会较好地解决联合办学的生源问题。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13篇

我校是一所集职教、成教、普教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65亩,建筑面积2083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8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79人。拥有全日制教学班40个,学生1710人。有计算机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2个,64座语音室一个,地面卫星接收系统两套,开通了互联网,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划运作洛南县职教中心网站。有电子电器实验室、医学解剖室、服装工艺室、音乐室、美术室、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各一个,汽修数控实验车间各一个。创办有医疗门诊部、校服厂、建筑队、装璜部、苗圃场、酒楼、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电器修理部、计算机信息服务部、就业安置服务中心等生产实体。学校现开设有社区医学、计算机及应用、数控车床、电子电器应用及维修、畜牧兽医、工艺美术装璜、电汽焊工、高职预科等职教专业。正在筹办家政服务、机械加工、庆安制冷、市场营销等热门专业。附设电大开放教育、乡医函授、陕西师大及商洛师专等成人教育工作站。还承担着洛南县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农民技术培训任务。我校于20__年初制定了《洛南县职教中心创省级文明校园三年规划》。围绕这个规划,学校成立了创建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分步骤夯实创建任务,主要做法和事迹如下:

德育为首固根本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先后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工作负责、经验丰富、充满战斗力的德育工作队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按照《职教中心德育系列化方案》要求,强化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基地建设,扎实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努力营造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优争先,构建和谐校园,全面完成德育目标,推动校园文明创建工作。

三年来,教职工思想政治学习坚持正常,周五晚例会集中学习,周三教职工自行学习。每人每期至少要记学习笔记1万字,写心得体会3篇,每位党员教职工要至少联系帮扶两名后进生,并加以转化使之进步。为达到对全体教职工思想教育,学校通过丰富活动的开展,使教育更具体。先后组织了笔记心得体会展览、师德师风演讲会、教职工篮球友谊赛、三八妇女节联谊会、“文明杯”象棋比赛等。通过活动先后推评上报县师德师风个人3名,县政府、教育局表彰优秀党员20人次,学校先后表彰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模范教师、产业先进个人120人次。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采取以育人为本,实施“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措施,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形成了全方位良好的育人环境,成绩显著。先后与我县博物院、光荣院、郝世英烈士墓、公安局等单位、基地建立了长期工作联系,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适应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开展需要,学校成立“职教中心心理健康咨询”,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坚持每学年对新生进行“绿色上网健康教育”辅导讲座;积极与团市委、县关工委、团县委取得联系,通过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达到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的目的。近一年来,学校在全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晚会上,大合唱“长征组歌”获得一等奖;成功举办洛南县“青春献祖国”主题团日活动;同时成功举办了“青春红丝带”文艺演出。累计三年来,表彰优秀团干60名,优秀团员220人。

硬件建设上台阶

如今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日新月异,职业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迎接西部大开发,洛南要建设成 经济强县,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按照同志提出的“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数以亿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学校采用挤一点、集一点、借一点、欠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助资金近千万元。在原有设施基础上,本部新征城关镇铁铝合金厂8亩,学校对面县木材公司3亩,新修教工宿办楼2922平方米,培训楼1200平方米,加层改造学生宿舍楼1480平方米,新建计算机室2个,物理、化学实验室各1个,建造操场2400平方米,学区新建教工宿办楼1922平方米,学生公寓楼1200平方米,硬化道路1800平方米,数控汽修车间288平方米,正在建设中实验实训楼600平方米,使我校的硬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加大绿化、美化及校园文化建设,学区校园安置灯箱、标语牌20个,栽种绿带180米,本部新添名人画像、名人名言493副,无线话筒、壁式室外音箱等,收到了花草树木育人,墙壁标语说话的育人效应。

素质教学育人才

自20__年12月份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立校求生存,开拓创新求发展”的办学宗旨,以“招的来、留的住、学的好、出的去”为办学目标,走活“招生、学习、就业”三步棋。严格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此,学校首先采取“调整、外聘、培训”等手段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其次,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以驾驶教材、组织教学、语言表达、板书板画、操作演示、教育科研等技能为主,加强教师业务能力训练和提高。组织听课、评课,定期开展评教赛教活动,有20名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能手,12名教师评为县级教学能手,5名教师评为市级教学能手。第三鼓励扶助教师参加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20__年至今已有30名教师获本科学历,正在我校研究生研修班学习的15人,参加各类本科函授的10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

为了规范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分管理类、教学类、德育类等八类156种,有力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非常重视班子队伍建设。要求班子成员首先要严以律已,率先垂范,要求同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给同志起好表率。校长吴安民被评为商洛市“十强校长”、商洛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工会主席张兴敏多次被县委评为模范党员,生产实习处主任樊三民评为省勤工俭学先进个人。其次,要求班子成员改进领导作风,坚持代课听课,下班下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领导班子成员人均年听课不少于40节,检查教学情况、参加教学活动不少于4次,除校长,总务主任等四名同志未代课外,其余均坚持带课,深入教学第一线。第三要敢地负责、大胆工作有主见,遇事不推诿,由于领导约法三章,全体职工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真可谓“头雁奋飞群雁追,历经磨难永不悔”。

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践创新,在课程设置上做了个体的改革。

1、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针对专业课设置,我校深化教学改革,依据《陕西省职业高中教学工作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备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作业与辅导、课外活动、成绩考核、教学机构与教研活动等均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课程。长班专业文化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教学按3:3:4开设,短班按2:3:5开设。让学生在通晓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专业实践技能。

2、面向市场设专业

本着“不断强化骨干专业,积极发展新兴专业、努力主攻实用专业”的专业设置策略,把社区医学、计算机、畜牧兽医、电子装配作为骨干,加大资金投入;把家政服务,数控车床作为新兴志业,在设备上向高精尖发展;把林果、缝纫、装璜,作为实用专业,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加强校内产业建设,走“校企结合,产教结合、产业养教学、教学促产业”的实践之路,在创办校服厂、门诊部、建筑队、苗圃场、酒楼、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等产业的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县医院、中医医院、永丰无公害畜牧小区、天士力丹参药园、周村大鹏蔬菜、石门上仓良种核桃园等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8个。

通过对学生教育,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定期过关考核、综合考评,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达到98以上。

特色办学向未来

积极实施科教兴农工程,让农民依靠科技知识致富,以此吸引生源。

1、职教---学生---专业户

学校在专业技术培训中,除在校内外实习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家庭经营中,边学习边挣钱,医士、计算机、家电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就指导家长给学生购买所需器材,为学生毕业开部开店成为专业户创造条件。

2、职教---乡镇---村组

职教为农服务辐射到全县各个角落,在全县25个乡镇建立农技校,383个村建立服务网络,定期聘请农技专家,向农民传播实用技术。由乡镇农技校县体反馈农民在种殖、养殖方面的难事,学校派有技术专长的教师及时解决。我校有技术专长的教师足迹遍布25个乡镇,383个村。

3、职教---农户---产业

学校在农业知识推广中,根据市场信息,开展食用菌技术、养鸡、养牛、药材栽培各类短期培训60多期,受训人员累计4000多人,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铺路搭桥,初步形成一个乡镇一个主导产业,一个村一个品牌。

4、上挂---横联---下辐射

学校与陕西师大,陕西教育学院、商洛师专等院挂靠,搞成人学历提高。与县教育局、劳人局、 安监局等单位联系举办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下岗职工短训班、计算机应用技术、安监培训等;先后培训2千余人。学校派人深入村组、农户,宣传职业学校特点及功能,吸引生源,扩大招生规模。解决了穷县办教育投资不足的难题。

就业安置有为有位

由一名校长负责,抽调精兵强将,翻秦岭,去西安,上北京,下上海,广泛收集用人信息,广泛开创就业局道,先后与庆安制冷、创维集团、飞士达、西部绒业、步步高集团、苏州华硕电脑、上海人保电子、上海造船厂、北京亚环服装厂签定用人合用,采用定单培训的办法,先后安置我校毕业生1329人,社会青年689人,开创了我校就业安置的良好局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口畅”,带来了“入口旺”连续三年新招学生突破700人,创下了我校招生的最高纪录。

艰苦创业有佳绩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14篇

我校是一所集职教、成教、普教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65亩,建筑面积2083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8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79人。拥有全日制教学班40个,学生1710人。有计算机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2个,64座语音室一个,地面卫星接收系统两套,开通了互联网,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划运作洛南县职教中心网站。有电子电器实验室、医学解剖室、服装工艺室、音乐室、美术室、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各一个,汽修数控实验车间各一个。创办有医疗门诊部、校服厂、建筑队、装璜部、苗圃场、酒楼、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电器修理部、计算机信息服务部、就业安置服务中心等生产实体。学校现开设有社区医学、计算机及应用、数控车床、电子电器应用及维修、畜牧兽医、工艺美术装璜、电汽焊工、高职预科等职教专业。正在筹办家政服务、机械加工、庆安制冷、市场营销等热门专业。附设电大开放教育、乡医函授、陕西师大及商洛师专等成人教育工作站。还承担着洛南县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农民技术培训任务。

我校于2002年初制定了《洛南县职教中心创省级文明校园三年规划》。围绕这个规划,学校成立了创建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分步骤夯实创建任务,主要做法和事迹如下:

德育为首固根本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先后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工作负责、经验丰富、充满战斗力的德育工作队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按照《职教中心德育系列化方案》要求,强化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基地建设,扎实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努力营造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优争先,构建和谐校园,全面完成德育目标,推动校园文明创建工作。

三年来,教职工思想政治学习坚持正常,周五晚例会集中学习,周三教职工自行学习。每人每期至少要记学习笔记1万字,写心得体会3篇,每位党员教职工要至少联系帮扶两名后进生,并加以转化使之进步。为达到对全体教职工思想教育,学校通过丰富活动的开展,使教育更具体。先后组织了笔记心得体会展览、师德师风演讲会、教职工篮球友谊赛、三八妇女节联谊会、“文明杯”象棋比赛等。通过活动先后推评上报县师德师风个人3名,县政府、教育局表彰优秀党员20人次,学校先后表彰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模范教师、产业先进个人120人次。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采取以育人为本,实施“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措施,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形成了全方位良好的育人环境,成绩显著。先后与我县博物院、光荣院、郝世英烈士墓、公安局等单位、基地建立了长期工作联系,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适应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开展需要,学校成立“职教中心心理健康咨询”,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坚持每学年对新生进行“绿色上网健康教育”辅导讲座;积极与团市委、县关工委、团县委取得联系,通过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达到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的目的。近一年来,学校在全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晚会上,大合唱“长征组歌”获得一等奖;成功举办洛南县“青春献祖国”主题团日活动;同时成功举办了“青春红丝带”文艺演出。累计三年来,表彰优秀团干60名,优秀团员220人。

硬件建设上台阶

如今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日新月异,职业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迎接西部大开发,洛南要建设成经济强县,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按照同志提出的“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数以亿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学校采用挤一点、集一点、借一点、欠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助资金近千万元。在原有设施基础上,本部新征城关镇铁铝合金厂8亩,学校对面县木材公司3亩,新修教工宿办楼2922平方米,培训楼1200平方米,加层改造学生宿舍楼1480平方米,新建计算机室2个,物理、化学实验室各1个,建造操场2400平方米,学区新建教工宿办楼1922平方米,学生公寓楼1200平方米,硬化道路1800平方米,数控汽修车间288平方米,正在建设中实验实训楼600平方米,使我校的硬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加大绿化、美化及校园文化建设,学区校园安置灯箱、标语牌20个,栽种绿带180米,本部新添名人画像、名人名言493副,无线话筒、壁式室外音箱等,收到了花草树木育人,墙壁标语说话的育人效应。

素质教学育人才

自2002年12月份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立校求生存,开拓创新求发展”的办学宗旨,以“招的来、留的住、学的好、出的去”为办学目标,走活“招生、学习、就业”三步棋。严格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此,学校首先采取“调整、外聘、培训”等手段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其次,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以驾驶教材、组织教学、语言表达、板书板画、操作演示、教育科研等技能为主,加强教师业务能力训练和提高。组织听课、评课,定期开展评教赛教活动,有20名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能手,12名教师评为县级教学能手,5名教师评为市级教学能手。第三鼓励扶助教师参加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2003年至今已有30名教师获本科学历,正在我校研究生研修班学习的15人,参加各类本科函授的10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

为了规范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分管理类、教学类、德育类等八类156种,有力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非常重视班子队伍建设。要求班子成员首先要严以律已,率先垂范,要求同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给同志起好表率。校长吴安民被评为商洛市“十强校长”、商洛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工会主席张兴敏多次被县委评为模范党员,生产实习处主任樊三民评为省勤工俭学先进个人。其次,要求班子成员改进领导作风,坚持代课听课,下班下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领导班子成员人均年听课不少于40节,检查教学情况、参加教学活动不少于4次,除校长,总务主任等四名同志未代课外,其余均坚持带课,深入教学第一线。第三要敢地负责、大胆工作有主见,遇事不推诿,由于领导约法三章,全体职工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真可谓“头雁奋飞群雁追,历经磨难永不悔”。

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践创新,在课程设置上做了个体的改革。

1、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针对专业课设置,我校深化教学改革,依据《陕西省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教学工作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备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作业与辅导、课外活动、成绩考核、教学机构与教研活动等均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课程。长班专业文化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教学按3:3:4开设,短班按2:3:5开设。让学生在通晓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专业实践技能。

2、面向市场设专业

本着“不断强化骨干专业,积极发展新兴专业、努力主攻实用专业”的专业设置策略,把社区医学、计算机、畜牧兽医、电子装配作为骨干,加大资金投入;把家政服务,数控车床作为新兴志业,在设备上向高精尖发展;把林果、缝纫、装璜,作为实用专业,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加强校内产业建设,走“校企结合,产教结合、产业养教学、教学促产业”的实践之路,在创办校服厂、门诊部、建筑队、苗圃场、酒楼、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等产业的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县医院、中医医院、永丰无公害畜牧小区、天士力丹参药园、周村大鹏蔬菜、石门上仓良种核桃园等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8个。

通过对学生教育,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定期过关考核、综合考评,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达到98%以上。

特色办学向未来

积极实施科教兴农工程,让农民依靠科技知识致富,以此吸引生源。

1、职教---学生---专业户

学校在专业技术培训中,除在校内外实习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家庭经营中,边学习边挣钱,医士、计算机、家电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就指导家长给学生购买所需器材,为学生毕业开部开店成为专业户创造条件。

2、职教---乡镇---村组

职教为农服务辐射到全县各个角落,在全县25个乡镇建立农技校,383个村建立服务网络,定期聘请农技专家,向农民传播实用技术。由乡镇农技校县体反馈农民在种殖、养殖方面的难事,学校派有技术专长的教师及时解决。我校有技术专长的教师足迹遍布25个乡镇,383个村。

3、职教---农户---产业

学校在农业知识推广中,根据市场信息,开展食用菌技术、养鸡、养牛、药材栽培各类短期培训60多期,受训人员累计4000多人,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铺路搭桥,初步形成一个乡镇一个主导产业,一个村一个品牌。

4、上挂---横联---下辐射

学校与陕西师大,陕西教育学院、商洛师专等院挂靠,搞成人学历提高。与县教育局、劳人局、安监局等单位联系举办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下岗职工短训班、计算机应用技术、安监培训等;先后培训2千余人。学校派人深入村组、农户,宣传职业学校特点及功能,吸引生源,扩大招生规模。解决了穷县办教育投资不足的难题。

就业安置有为有位

由一名校长负责,抽调精兵强将,翻秦岭,去西安,上北京,下上海,广泛收集用人信息,广泛开创就业局道,先后与庆安制冷、创维集团、飞士达、西部绒业、步步高集团、苏州华硕电脑、上海人保电子、上海造船厂、北京亚环服装厂签定用人合用,采用定单培训的办法,先后安置我校毕业生1329人,社会青年689人,开创了我校就业安置的良好局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口畅”,带来了“入口旺”连续三年新招学生突破700人,创下了我校招生的最高纪录。

函授畜牧兽医论文范文第15篇

我校是一所集职教、成教、普教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65亩,建筑面积2083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8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79人。拥有全日制教学班40个,学生1710人。有计算机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2个,64座语音室一个,地面卫星接收系统两套,开通了互联网,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划运作洛南县职教中心网站。有电子电器实验室、医学解剖室、服装工艺室、音乐室、美术室、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各一个,汽修数控实验车间各一个。创办有医疗门诊部、校服厂、建筑队、装璜部、苗圃场、酒楼、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电器修理部、计算机信息服务部、就业安置服务中心等生产实体。学校现开设有社区医学、计算机及应用、数控车床、电子电器应用及维修、畜牧兽医、工艺美术装璜、电汽焊工、高职预科等职教专业。正在筹办家政服务、机械加工、庆安制冷、市场营销等热门专业。附设电大开放教育、乡医函授、陕西师大及商洛师专等成人教育工作站。还承担着洛南县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农民技术培训任务。

我校于2002年初制定了《洛南县职教中心创省级文明校园三年规划》。围绕这个规划,学校成立了创建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分步骤夯实创建任务,主要做法和事迹如下:

德育为首固根本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先后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工作负责、经验丰富、充满战斗力的德育工作队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按照《职教中心德育系列化方案》要求,强化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基地建设,扎实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努力营造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优争先,构建和谐校园,全面完成德育目标,推动校园文明创建工作。

三年来,教职工思想政治学习坚持正常,周五晚例会集中学习,周三教职工自行学习。每人每期至少要记学习笔记1万字,写心得体会3篇,每位党员教职工要至少联系帮扶两名后进生,并加以转化使之进步。为达到对全体教职工思想教育,学校通过丰富活动的开展,使教育更具体。先后组织了笔记心得体会展览、师德师风演讲会、教职工篮球友谊赛、三八妇女节联谊会、“文明杯”象棋比赛等。通过活动先后推评上报县师德师风个人3名,县政府、教育局表彰优秀党员20人次,学校先后表彰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模范教师、产业先进个人120人次。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采取以育人为本,实施“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措施,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形成了全方位良好的育人环境,成绩显著。先后与我县博物院、光荣院、郝世英烈士墓、公安局等单位、基地建立了长期工作联系,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适应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开展需要,学校成立“职教中心心理健康咨询”,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坚持每学年对新生进行“绿色上网健康教育”辅导讲座;积极与团市委、县关工委、团县委取得联系,通过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达到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的目的。近一年来,学校在全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晚会上,大合唱“长征组歌”获得一等奖;成功举办洛南县“青春献祖国”主题团日活动;同时成功举办了“青春红丝带”文艺演出。累计三年来,表彰优秀团干60名,优秀团员220人。

硬件建设上台阶

如今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日新月异,职业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迎接西部大开发,洛南要建设成经济强县,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按照同志提出的“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数以亿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学校采用挤一点、集一点、借一点、欠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助资金近千万元。在原有设施基础上,本部新征城关镇铁铝合金厂8亩,学校对面县木材公司3亩,新修教工宿办楼2922平方米,培训楼1200平方米,加层改造学生宿舍楼1480平方米,新建计算机室2个,物理、化学实验室各1个,建造操场2400平方米,学区新建教工宿办楼1922平方米,学生公寓楼1200平方米,硬化道路1800平方米,数控汽修车间288平方米,正在建设中实验实训楼600平方米,使我校的硬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加大绿化、美化及校园文化建设,学区校园安置灯箱、标语牌20个,栽种绿带180米,本部新添名人画像、名人名言493副,无线话筒、壁式室外音箱等,收到了花草树木育人,墙壁标语说话的育人效应。

素质教学育人才

自2002年12月份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立校求生存,开拓创新求发展”的办学宗旨,以“招的来、留的住、学的好、出的去”为办学目标,走活“招生、学习、就业”三步棋。严格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此,学校首先采取“调整、外聘、培训”等手段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其次,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以驾驶教材、组织教学、语言表达、板书板画、操作演示、教育科研等技能为主,加强教师业务能力训练和提高。组织听课、评课,定期开展评教赛教活动,有20名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能手,12名教师评为县级教学能手,5名教师评为市级教学能手。第三鼓励扶助教师参加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2003年至今已有30名教师获本科学历,正在我校研究生研修班学习的15人,参加各类本科函授的10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

为了规范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分管理类、教学类、德育类等八类156种,有力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非常重视班子队伍建设。要求班子成员首先要严以律已,率先垂范,要求同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给同志起好表率。校长吴安民被评为商洛市“十强校长”、商洛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工会主席张兴敏多次被县委评为模范党员,生产实习处主任樊三民评为省勤工俭学先进个人。其次,要求班子成员改进领导作风,坚持代课听课,下班下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领导班子成员人均年听课不少于40节,检查教学情况、参加教学活动不少于4次,除校长,总务主任等四名同志未代课外,其余均坚持带课,深入教学第一线。第三要敢地负责、大胆工作有主见,遇事不推诿,由于领导约法三章,全体职工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真可谓“头雁奋飞群雁追,历经磨难永不悔”。

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践创新,在课程设置上做了个体的改革。

1、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针对专业课设置,我校深化教学改革,依据《陕西省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教学工作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备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作业与辅导、课外活动、成绩考核、教学机构与教研活动等均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课程。长班专业文化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教学按3:3:4开设,短班按2:3:5开设。让学生在通晓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专业实践技能。

2、面向市场设专业

本着“不断强化骨干专业,积极发展新兴专业、努力主攻实用专业”的专业设置策略,把社区医学、计算机、畜牧兽医、电子装配作为骨干,加大资金投入;把家政服务,数控车床作为新兴志业,在设备上向高精尖发展;把林果、缝纫、装璜,作为实用专业,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加强校内产业建设,走“校企结合,产教结合、产业养教学、教学促产业”的实践之路,在创办校服厂、门诊部、建筑队、苗圃场、酒楼、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等产业的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县医院、中医医院、永丰无公害畜牧小区、天士力丹参药园、周村大鹏蔬菜、石门上仓良种核桃园等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8个。

通过对学生教育,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定期过关考核、综合考评,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达到98%以上。

特色办学向未来

积极实施科教兴农工程,让农民依靠科技知识致富,以此吸引生源。

1、职教---学生---专业户

学校在专业技术培训中,除在校内外实习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家庭经营中,边学习边挣钱,医士、计算机、家电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就指导家长给学生购买所需器材,为学生毕业开部开店成为专业户创造条件。

2、职教---乡镇---村组

职教为农服务辐射到全县各个角落,在全县25个乡镇建立农技校,383个村建立服务网络,定期聘请农技专家,向农民传播实用技术。由乡镇农技校县体反馈农民在种殖、养殖方面的难事,学校派有技术专长的教师及时解决。我校有技术专长的教师足迹遍布25个乡镇,383个村。

3、职教---农户---产业

学校在农业知识推广中,根据市场信息,开展食用菌技术、养鸡、养牛、药材栽培各类短期培训60多期,受训人员累计4000多人,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铺路搭桥,初步形成一个乡镇一个主导产业,一个村一个品牌。

4、上挂---横联---下辐射

学校与陕西师大,陕西教育学院、商洛师专等院挂靠,搞成人学历提高。与县教育局、劳人局、安监局等单位联系举办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下岗职工短训班、计算机应用技术、安监培训等;先后培训2千余人。学校派人深入村组、农户,宣传职业学校特点及功能,吸引生源,扩大招生规模。解决了穷县办教育投资不足的难题。

就业安置有为有位

由一名校长负责,抽调精兵强将,翻秦岭,去西安,上北京,下上海,广泛收集用人信息,广泛开创就业局道,先后与庆安制冷、创维集团、飞士达、西部绒业、步步高集团、苏州华硕电脑、上海人保电子、上海造船厂、北京亚环服装厂签定用人合用,采用定单培训的办法,先后安置我校毕业生1329人,社会青年689人,开创了我校就业安置的良好局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口畅”,带来了“入口旺”连续三年新招学生突破700人,创下了我校招生的最高纪录。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