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

债务融资论文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1篇

企业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企业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企业所需资金的行为。

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有利有弊。债务融资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1)有效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主要体现在债务融资率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本筹资的资金成本,以及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使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低于其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2)给投资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即当企业资产总收益率大于债务融资利率时,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收益率。(3)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债务融资相对于其它融资方式来说,手续较为简单,资金到位也比较快,可以迅速解决企业资金困难。(4)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债务融资不具有股权稀释的作用,通常债务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不具有表决权,也无对企业利润和留存收益的享有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控制企业的能力。

债务融资的缺点主要包括:(1)增加企业的支付风险。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甚至会发生亏损。(2)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的周转。表现在企业债务融资的利息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如果债务融资还款期限比较集中的话,短期内企业必须筹集巨额资金还债,这会影响当期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3)过度负债会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一旦债务过度,会使筹资风险急剧增大,任何一个企业经营上的问题,都会导致企业进行债务清偿,甚至破产倒闭。(4)长期债务融资一般具有使用和时间上的限制。在长期借款的筹资方式下,银行为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对借款的使用附加了很多约束性条款,这些条款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企业自主调配与运用资金的功能。

二、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债务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以及企业在日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偿付风险。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债务融资行为,其成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对债务融资风险认识不充分。债务融资风险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二是日后的偿付风险。从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层十分注重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关注能否筹集到资金、筹集到多少资金、筹集资金的条件是什么,但对于筹集到的债务资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偿还、怎样偿还缺乏较为详细和成熟的考虑。投资项目一开始和中途变更的情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经常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2.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就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但是,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案例却经常发生。“秦池”、“飞龙”等企业失败几乎都由于“投资失败”。

3.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动。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或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和汇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近几年,由于国家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同样,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动也给企业带来了外币的收付风险。

4.银行对企业的债务监督不充分。我国企业的高负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高负债并没有发挥债权的治理作用,它不但没有能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反而扭曲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我国对银企关系的制度设计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由此导致了认识的偏差,认为银行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只能以外部监督为主,银行参与公司内部会引起更大的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仅仅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参与公司治理。所以说我国银行债务对企业的约束是软性的。

5.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仍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大部分银行和上市公司都是国家控股,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一些银行受国家的干预,其贷款决策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国家参与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融资契约关系的建立,导致国有企业具有内在的高负债动机。同时,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由于经营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经营失败,自己却不会损失许多,因此,在企业经营时,往往喜欢冒巨大的风险。

三、防范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企业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树立企业独立承担风险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将越加分明,再依靠政府支持和帮助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因此,企业首先要有独立承当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对于债务融资不仅要考虑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更要考虑日后的偿付风险。事实上,日后的偿付风险才是企业债务风险考虑的重点。

2.优化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企业应确定适度的负债比率、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企业适度负债经营是指企业的负债比例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于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来说,选择债务融资的比例不一样,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例可以适当高些,负债比例就可以高些;相反,对于经营情况不是很理想的企业其比例就要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筹资风险。我国企业目前的负债比例高,为了缓解外界的压力,应该降低资产负债比例。同样,企业还应对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和债务偿还期限进行合理的安排,防止企业日后经营过程中的本金和利息的偿付风险。

3.充分考虑市场利率、汇率走势,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针对由于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企业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时期及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正确把握未来利率走向。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同样,对于筹资外币资金带来的风险,应着重预测和分析汇价变动的趋势,制定外汇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其内在规律掌握汇率变动发展的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如筹集美元之类的外汇资金要尽量减少,因为相对于人民币而言其贬值日益明显,否则将产生更多的外汇损失。

4.考虑银行参与制度。要使银行对企业的监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可以考虑建立银行参与制度,将银行纳入企业的管理层,从而提高银行对公司的治理。同样,站在银行角度也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适时监控制度,把制度重点放在加强主办银行对借款企业的外部监控上。例如对负债比例较高的公司,主动要求自己作为主要的债权人列席公司的重要会议,使其尽可能充分地获取关于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的信息,实现较好的风险控制,以防止不良债权的产生。

四、总结

债务融资既是一项财务策略,更是一种筹资战略。企业在考虑债务融资时,不仅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考虑融资规模、融资方式和还款期限等,更要认识和考虑债务融资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只有在正确认识债务融资风险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严格执行有效的债务融资风险防范对策,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最佳作用,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鄂秀丽,季小杰.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财务与会计,2005(7)

2.郭燕枝.试比较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1)

3.胡玉明.中国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制度性分析.经济评论,2001(1)

4.李慧丽.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及控制决策.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5)

5.周苹英.适度负债,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12)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2篇

1综述

公司债务融资的研究产生与资本结构理论,Modigliani&Miller在其的开创性研究中,把企业定义成由一些投资项目和其产生的收益组成的集合体。作为资金来源之一的债权将按照特定的模式来获得一定量的现金流。然而他们并没有考虑公司的管理者为什么愿意向投资者支付现金流,在此基础上,Jensen&Meckling提出,实际上公司内部的管理者往往会利用各种手段将收益据为己有而不是支付给投资者。因此,他们将债务契约定义为赋予债权人对现金流拥有剩余索取权的约定。

随着后来委托理论的发展,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又注入了新的活力,Smith&Warner认为,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借款公司还应承诺一系列不会违反契约条款,如果债务公司违约,债权人将获得债务抵押品的控制权或者请求对公司的清算破产的权利,这时的债权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由于借款者对债务契约的违背行为触发了部分控制权由债务方向债权方的转移。其中,他们集中讨论了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股利发放政策。如果股东将收益派发红利,则同时会削弱公司未来的投资能力,也就是降低了债权人的收益;二是债权稀释问题。对于已经发放债务的所有者而言,如果公司再进行新的更优先级别的债务融资时,他的债权就遭到削弱;三是资产置换问题。公司管理者总是偏好高风险(有时甚至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他可能会将债权人的低风险融资契约下的款项挪作较高风险的项目投资之用,从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增加;四是投资不足问题。Myers指出,如果企业接受一个正的净现值项目所带来的好处主要由债权人所获得,那么它有可能拒绝这一个项目。

早期的企业融资理论认为融资企业的内容是外生决定的,它表现为一种标准契约的形式,而企业可以选择的就是融资规模。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后来提出的证券设计理论就是将契约本身条款作为内生变量进行研究,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投资的现金收益流如何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分配;二是企业的剩余财产控制权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转移才是激励最优的。其中Townsend和Diamond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破产清算机制。债务重谈机制(renegotiation),也就是对债权人的一种利益保障机制,由Baldwin&Mason等人给出了理论解释。

2我国大公司债务融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司资产负债率大都居高不下,其中上市公司的负债率相对较低,这部分归因于它们多了一种融资途径:股票融资,IPO首次公开发行后,上市公司利用股票融资的成本就大大低于其他的融资方式(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尽管如此,相对于成熟的金融市场中的同行业公司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还是偏高的。主观上看,作为规模较大的公司,一般都是资本充足、融资方式灵活,而且如果项目投资失败,还可以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新谈判,如近几年国有企业为了剥离不良资产使用的的债转股、缩短债务期限、限制股利发放等等方式而不会让公司立即处于清算状态。高负债率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对于公司,过高的负债率使其运营的风险增大,最终有可能走向破产清算之路;对于银行等金融系统,放债过多也将带来更多的坏账,这会导致处于千变万化的金融市场中的银行变得脆弱,其对抗危机的能力将大大降低。

通常公司的债务产生,不仅可以通过向银行借款,还可能由于公司大股东关联方交易而形成,这种情况特别在我国上市公司很常见,且金额巨大,形成关联方之间复杂的债务关系。

3公司债务融资中产生的博弈

我们这里的讨论都是假设在不完全契约下进行的,不完全契约是指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还有契约期间交易费用的存在,契约当事人或契约的第三方仲裁者无法证实或观察一切,从而使得契约的双方无法将未来的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反映在契约之中,因而造成的契约自身的不完全性。由于信息是不完全的,因此债权人无法预料到签定契约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且存在事后的股东机会主义,也可能使债权人的利益遭到侵蚀。下面就具体用模型来讨论。

考察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博弈,这里主要考虑银行贷款方式的债务融资,这是因为在我国,很多公司发行债券而还不上款的例子很多,信用度太低,跟一些发达国家健全的债券股票市场相比,我国的股票市场相对非常繁荣,而债券发行几近为零,这不仅反映了上市公司不能合理使用财务杠杆,而且还可以看出公司上市之后,并没有有效的监管约束机制。

银行作为债权人,拥有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即债务公司资不抵债或者策略违约时,银行可以行使剩余控制权对公司进行清算,也正是因为有了剩余控制权和清算机制的存在,银行和公司缔结的契约才有保障。然而在不完全契约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会使契约条款的执行效力降低,最终导致清算机制的部分失灵。

假定整个契约包括四个重要的时点,分别记为t=0,1,2,3,并且假设公司与银行都是风险中性者。假设公司拥有一个投资项目,但其自身的资本不足以承担整个投资,因此它需要外部融资,根据优序融资理论,公司将优先考虑进行债务融资,则整个契约过程见图1。

在不完全契约情况下,债务到期时,银行并不能完全掌握公司真实的投资收益情况P,它只能知道公司股东所传递的一个收益信息,在现实中这一信息常常是真实值的一个噪声Pn,显然有P>Pn,而股东正是利用这种噪声获得私利。假定银行想要尽量减少这种信息不对称,就要付出一定的信息获得成本Ci,并存在一定的清算成本Cl,并设公司因违约带来的声誉上的损失为G,若公司发生债转股剥离的不良资产为a,显然a3.1公司正常盈利下与银行间的博弈。

假定公司正常盈利,如果公司的收益P不低于当期债务偿付额F,则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公司可以选择如下三个策略:履约,策略违约和恶意违约。其中,策略违约是指公司股东利用银行存在的信息收集成本和清算成本而故意只支付部分债务本息,但其违约的程度又低于银行实施清算的上限,因此按照上面的假设,股东要想策略违约的话,则有F≥Pn≥(F-Ci-Cl);恶意违约是指公司拒绝支付部分或全部债务,从而引发银行清算的一种行为(见图2)。

在这里假定此时银行只能得到D′的债款,其中D′≤(F-Ci-Cl)。作为一个大型的公司,由于存在声誉效应,一个理性的股东就会尽量使公司长久地经营下去,因而除非项目失败,他不会随意对银行恶意违约而降低自己的信用程度。所以在假设前途博弈下,公司的策略减少为两个:履约和策略违约,同时,银行的策略为接受和不接受。则可以得出公司和银行间的还款博弈收益矩阵(见图3)。由图3可知,在策略违约下,不论银行接受与否,公司的支付都将小于F,由于在还款博弈中,掌握充分信息的公司股东拥有先动优势,所以在实际中,(策略违约,接受)是一个可行对公司最优,对银行次优的组合。

3.2公司亏损情况下与银行间的博弈

如果公司经营发生亏损,则公司可能无法偿还债务。假定公司连续利润为负(P<0),因为如果某一段时间内偶然的亏损,可以使用留存收益,或其他一些方法度过难关,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这里主要考虑公司在一段较长时期内的亏损情况。在我国,根据《证券法》和《公司法》的规定,如果公司要上市,必须3年平均盈利达10%,并且其中每年不得低于6%等等;而上市公司若出现3年连续亏损等情况,其股票将暂停上市。这些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压力,而一段时间的亏损又使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个时候公司与银行的博弈主要三方面:违约,债转股,破产清算。其中违约情况是若公司在未来仍有正的现金流,则其可跟银行谈判暂不追究其债务(设延迟还款率为k,一般k>1;若k<1,则有kF>L-(F-Cl-G));债转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通常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有一定动机要剥离不良债务(其流程图见图4),而采取的方式,一般债转股要关系到三方:公司,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破产清算即公司实在无法支撑下去,银行所能采取的最后的措施。

然而公司与银行实行债转股也是一个新的博弈,其主要是由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博弈构成(见图5),这里时不考虑政府和银行的因素,我们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博弈,仍然在上面假设的基础上,我们设D为借入资金,债务平均利率为r,l为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债转股企业的股权比例(0考虑管理公司的对策:等待债转股公司完全赎回股权;部分赎回股权或转让出售;完全转让或出售。鉴于我国债转股的实际情况,出售股权的可能性很小,一旦债转股公司没有在赎回期赎回,容易形成新的烂账,而且能够拥有债转股资格的公司,一般都是国有控股企业,其实施债转股的目的性较强,在这里我们仍将它作为一种策略来进行分析。考虑债转股公司的对策:若公司完全盈利,则其可能用利润赎回股权,或是拖延;公司部分盈利,则可以采取部分赎回或者延期;当公司亏损的情况下,它只能被动的延期下去。下面的p,m,n均为在不同情况下转让出售的折扣率,设zp,zm,zn为不同情况下管理公司部分转让股权的程度,设债转股公司部分赎回程度为z’,其中z’+zi≤1,i=p,m,n,因为赎回和转让之和不可能超过债务本身。超级秘书网

4结语

本文讨论了公司债务融资中产生的冲突与对策,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博弈模型并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其中对于富有我国特色的债转股现象也进行了理论分析;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公司的一些实际情况没有放入模型中,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1哈维尔·弗雷克斯,让·夏尔·罗歇著.刘锡良译.微观银行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张鹏.债务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著.李风圣译.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5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3篇

公司债务融资的研究产生与资本结构理论,Modigliani&Miller在其的开创性研究中,把企业定义成由一些投资项目和其产生的收益组成的集合体。作为资金来源之一的债权将按照特定的模式来获得一定量的现金流。然而他们并没有考虑公司的管理者为什么愿意向投资者支付现金流,在此基础上,Jensen&Meckling提出,实际上公司内部的管理者往往会利用各种手段将收益据为己有而不是支付给投资者。因此,他们将债务契约定义为赋予债权人对现金流拥有剩余索取权的约定。

随着后来委托理论的发展,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又注入了新的活力,Smith&Warner认为,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借款公司还应承诺一系列不会违反契约条款,如果债务公司违约,债权人将获得债务抵押品的控制权或者请求对公司的清算破产的权利,这时的债权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由于借款者对债务契约的违背行为触发了部分控制权由债务方向债权方的转移。其中,他们集中讨论了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股利发放政策。如果股东将收益派发红利,则同时会削弱公司未来的投资能力,也就是降低了债权人的收益;二是债权稀释问题。对于已经发放债务的所有者而言,如果公司再进行新的更优先级别的债务融资时,他的债权就遭到削弱;三是资产置换问题。公司管理者总是偏好高风险(有时甚至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他可能会将债权人的低风险融资契约下的款项挪作较高风险的项目投资之用,从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增加;四是投资不足问题。Myers指出,如果企业接受一个正的净现值项目所带来的好处主要由债权人所获得,那么它有可能拒绝这一个项目。

早期的企业融资理论认为融资企业的内容是外生决定的,它表现为一种标准契约的形式,而企业可以选择的就是融资规模。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后来提出的证券设计理论就是将契约本身条款作为内生变量进行研究,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投资的现金收益流如何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分配;二是企业的剩余财产控制权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转移才是激励最优的。其中Townsend和Diamond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破产清算机制。债务重谈机制(renegotiation),也就是对债权人的一种利益保障机制,由Baldwin&Mason等人给出了理论解释。

2我国大公司债务融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司资产负债率大都居高不下,其中上市公司的负债率相对较低,这部分归因于它们多了一种融资途径:股票融资,IPO首次公开发行后,上市公司利用股票融资的成本就大大低于其他的融资方式(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尽管如此,相对于成熟的金融市场中的同行业公司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还是偏高的。主观上看,作为规模较大的公司,一般都是资本充足、融资方式灵活,而且如果项目投资失败,还可以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新谈判,如近几年国有企业为了剥离不良资产使用的的债转股、缩短债务期限、限制股利发放等等方式而不会让公司立即处于清算状态。高负债率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对于公司,过高的负债率使其运营的风险增大,最终有可能走向破产清算之路;对于银行等金融系统,放债过多也将带来更多的坏账,这会导致处于千变万化的金融市场中的银行变得脆弱,其对抗危机的能力将大大降低。

通常公司的债务产生,不仅可以通过向银行借款,还可能由于公司大股东关联方交易而形成,这种情况特别在我国上市公司很常见,且金额巨大,形成关联方之间复杂的债务关系。

3公司债务融资中产生的博弈

我们这里的讨论都是假设在不完全契约下进行的,不完全契约是指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还有契约期间交易费用的存在,契约当事人或契约的第三方仲裁者无法证实或观察一切,从而使得契约的双方无法将未来的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反映在契约之中,因而造成的契约自身的不完全性。由于信息是不完全的,因此债权人无法预料到签定契约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且存在事后的股东机会主义,也可能使债权人的利益遭到侵蚀。下面就具体用模型来讨论。

考察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博弈,这里主要考虑银行贷款方式的债务融资,这是因为在我国,很多公司发行债券而还不上款的例子很多,信用度太低,跟一些发达国家健全的债券股票市场相比,我国的股票市场相对非常繁荣,而债券发行几近为零,这不仅反映了上市公司不能合理使用财务杠杆,而且还可以看出公司上市之后,并没有有效的监管约束机制。

银行作为债权人,拥有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即债务公司资不抵债或者策略违约时,银行可以行使剩余控制权对公司进行清算,也正是因为有了剩余控制权和清算机制的存在,银行和公司缔结的契约才有保障。然而在不完全契约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会使契约条款的执行效力降低,最终导致清算机制的部分失灵。

假定整个契约包括四个重要的时点,分别记为t=0,1,2,3,并且假设公司与银行都是风险中性者。假设公司拥有一个投资项目,但其自身的资本不足以承担整个投资,因此它需要外部融资,根据优序融资理论,公司将优先考虑进行债务融资,则整个契约过程见图1。

在不完全契约情况下,债务到期时,银行并不能完全掌握公司真实的投资收益情况P,它只能知道公司股东所传递的一个收益信息,在现实中这一信息常常是真实值的一个噪声Pn,显然有P>Pn,而股东正是利用这种噪声获得私利。假定银行想要尽量减少这种信息不对称,就要付出一定的信息获得成本Ci,并存在一定的清算成本Cl,并设公司因违约带来的声誉上的损失为G,若公司发生债转股剥离的不良资产为a,显然a

3.1公司正常盈利下与银行间的博弈

假定公司正常盈利,如果公司的收益P不低于当期债务偿付额F,则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公司可以选择如下三个策略:履约,策略违约和恶意违约。其中,策略违约是指公司股东利用银行存在的信息收集成本和清算成本而故意只支付部分债务本息,但其违约的程度又低于银行实施清算的上限,因此按照上面的假设,股东要想策略违约的话,则有F≥Pn≥(F-Ci-Cl);恶意违约是指公司拒绝支付部分或全部债务,从而引发银行清算的一种行为(见图2)。

在这里假定此时银行只能得到D′的债款,其中D′≤(F-Ci-Cl)。作为一个大型的公司,由于存在声誉效应,一个理性的股东就会尽量使公司长久地经营下去,因而除非项目失败,他不会随意对银行恶意违约而降低自己的信用程度。所以在假设前途博弈下,公司的策略减少为两个:履约和策略违约,同时,银行的策略为接受和不接受。则可以得出公司和银行间的还款博弈收益矩阵(见图3)。由图3可知,在策略违约下,不论银行接受与否,公司的支付都将小于F,由于在还款博弈中,掌握充分信息的公司股东拥有先动优势,所以在实际中,(策略违约,接受)是一个可行对公司最优,对银行次优的组合。

3.2公司亏损情况下与银行间的博弈

如果公司经营发生亏损,则公司可能无法偿还债务。假定公司连续利润为负(P<0),因为如果某一段时间内偶然的亏损,可以使用留存收益,或其他一些方法度过难关,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这里主要考虑公司在一段较长时期内的亏损情况。在我国,根据《证券法》和《公司法》的规定,如果公司要上市,必须3年平均盈利达10%,并且其中每年不得低于6%等等;而上市公司若出现3年连续亏损等情况,其股票将暂停上市。这些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压力,而一段时间的亏损又使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个时候公司与银行的博弈主要三方面:违约,债转股,破产清算。其中违约情况是若公司在未来仍有正的现金流,则其可跟银行谈判暂不追究其债务(设延迟还款率为k,一般k>1;若k<1,则有kF>L-(F-Cl-G));债转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通常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有一定动机要剥离不良债务(其流程图见图4),而采取的方式,一般债转股要关系到三方:公司,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破产清算即公司实在无法支撑下去,银行所能采取的最后的措施。

然而公司与银行实行债转股也是一个新的博弈,其主要是由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博弈构成(见图5),这里时不考虑政府和银行的因素,我们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博弈,仍然在上面假设的基础上,我们设D为借入资金,债务平均利率为r,l为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债转股企业的股权比例(0考虑管理公司的对策:等待债转股公司完全赎回股权;部分赎回股权或转让出售;完全转让或出售。鉴于我国债转股的实际情况,出售股权的可能性很小,一旦债转股公司没有在赎回期赎回,容易形成新的烂账,而且能够拥有债转股资格的公司,一般都是国有控股企业,其实施债转股的目的性较强,在这里我们仍将它作为一种策略来进行分析。考虑债转股公司的对策:若公司完全盈利,则其可能用利润赎回股权,或是拖延;公司部分盈利,则可以采取部分赎回或者延期;当公司亏损的情况下,它只能被动的延期下去。下面的p,m,n均为在不同情况下转让出售的折扣率,设zp,zm,zn为不同情况下管理公司部分转让股权的程度,设债转股公司部分赎回程度为z’,其中z’+zi≤1,i=p,m,n,因为赎回和转让之和不可能超过债务本身。

由图6可以看出,它们的均衡策略为(完全赎回,等待),(无限拖延,转让或出售)。

4结语

本文讨论了公司债务融资中产生的冲突与对策,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博弈模型并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其中对于富有我国特色的债转股现象也进行了理论分析;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公司的一些实际情况没有放入模型中,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1哈维尔·弗雷克斯,让·夏尔·罗歇著.刘锡良译.微观银行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张鹏.债务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著.李风圣译.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5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6斯蒂芬·A.吴世农译.罗斯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胡援成.国有企业“债转股”与资本结构优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债务融资;风险;财务杠杆;风险规避

1负债筹资概述

1、1负债筹资风险的概念

负债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期限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它一般表现为企业所有者权益下降,丧失偿债能力、发生财务困难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1、2负债筹资的财务效应分析

1、2、1负债融资的正面效应分析

(1)利息抵税效应。

企业负债应按期支付利息,根据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负债的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可在企业税前成本中抵扣,从而使企业能少交所得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实际的筹资成本,使企业获得潜在的收益。节税额的计算公式为:节税额=利息费用×所得税率。由此可见,只要有债务资本,便可产生节税效应,且利息费用越高,节税额越大。

(2)财务杠杆效应。

在企业资本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相对固定的债务利息,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那么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导致股权资本的利润则会相应增加,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收益。用定量描述为:权益资本净利润=[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一负债利率)×负债资本/权益资本]×(1-所得税率),当资产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时,适当借入资金。就可以提高权益资本净利率。

(3)负债经营可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利用举债进行的扩大再生产比企业自身积累的资本进行的扩大再生产更有利。在通货膨胀期间,货币不断贬值,到偿还日使债务人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比在通货膨胀之前要小,原有负债额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到债权人的身上,减少了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4)债务融资可以降低资金成本。

企业借入资金,需要按期偿还本息。由于利息是在成本中列支的,可以税前扣除的,它有冲减税金的作用,能带来税盾收益,而股权融资中,政府要对股东个人的资本利得和股息收入以及企业法人双重征税。因此,一般来说,债务的资本成本要低于权益资本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1、2、2负债融资的负面效应分析

(1)负债筹资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的话,必须保证其投资要大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的越多,用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就越大。债务融资到期必须还本付息,一旦企业无法到期偿还债务,企业就可能出现债务危机,甚至被迫破产倒闭。

(2)过度的负债削弱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其债务负担过重。企业债务到期时。若不能定期足额地还本付息,将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负债筹资经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周转。

企业负债经营必定需要按期支付利息,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如果筹集的资金还款较为集中,短期内要求企业筹集大量的资金进行还债,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

2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成因

2、1负债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2、1、1负债规模

筹资规模取决于企业未来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与企业的财务利益与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在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越低,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

2、1、2负债利率

从贷款企业的角度看,负债利率是其负债融资所付出的代价。在负债额既定的情况下,负债利息与负债利率成正比,负债的利率越高,企业所要负担的利息费用就越多,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负债利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2、1、3债务的期限结构

企业债务融资中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融资成本不同,一般长期债务的利息会高于短期债务的利息。长期债务回收期比短期债务长,若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复利计息,则企业必须以较高的利息率,否则资金所有者不会将资金出借给企业。另外,长期负债的收益因使用期限长具有不可预期性和不稳定性,而且企业从长期看也要经历市场风险,各种意外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如期还本付息。

2、2负债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2、2、1预期现金流入量与资产流动性

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企业现实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及时支付到期的利息,企业就会面临支付性筹资风险。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就能及时支付到期的债务,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企业就可能要面临及时偿还债务的压力,其财务风险就较大。

2、2、2金融环境的影响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负债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另外,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都是企业筹资风险的诱导因素。

2、2、3经营风险

企业供、产、销等各种经营活动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都会给企业收益带来影响,因而经营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产生经营风险的因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如运输方式改变、价格变动等会造成供应方面的风险;产品质量不合格、设备事故会造成生产方面的风险;消费者爱好发生变化、销售决策失误会带来销售方面的风险。所有这些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都会引起企业的利润或利润率的变化,从而导致经营风险。

3负债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风险防御机制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受到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企业在遭遇风险时,毫无准备、缺少对策、一筹莫展,必然会导致失败,所以企业应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并且有效的应对风险。处于市场下的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制定适合企业具体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注入企业,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的筹资风险,把风险最小化。

3、2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加权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企业根据经营规模所拟定的资金需要量可以用多种筹资方式进行筹资,在资金总额既定的条件下,各种筹资方式不同的资金额就构成了不同的资本结构方案。分别计算各筹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然后对其进行比较,选择其最低的筹资方案。而每股盈余分析法是根据各种筹资方式下的每股盈余的比较来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每股盈余无差别点进行决策。所谓的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是指能使两个筹资方案相等的销售水平,即当销售水平无差别时,无论是采用债务筹资还是采用筹资都具有相同的效益。当预计销售额超过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时,由于财务杠杆是正数,采用债务筹资下的每股盈余必定会高于筹资下的每股盈余,此时增加债务筹资则可优化资本结构。

3、3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期限、利率

企业应强化预算方面制度的建设。在保持合理负债比率的前提下,根据生产经营和基本投资需求来确定资金需求总量,合理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率。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各种筹资方式所能筹集到资金的数量、期限、成本以及所需办理手续的繁简程度等因素。掌握好筹资时间,使得筹资时间和资金的运用以及转化紧密衔接,努力降低资金的占用额,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应收账款的回收期,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到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资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度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集的资金,应采用浮动率的计息方式。

3、4利用财务杠杆原理,降低风险

财务杠杆是把“双刃剑”,它既能对企业有着积极的作用,也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在企业预测投资报酬率大于债务利息率的前提下,无论企业息税前利润多少,债务利息都是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在债务利息不变的条件下,息税前利润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相反,息税前利润越小,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息税前利润和合理安排负债比率,使财务杠杆利益大于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从而使普通股每股盈余逐步增长。另外财务杠杆可以与营业杠杆配合使用来降低风险,经营杠杆是通过销售额的变动来影响息税前利润的,而财务杠杆是通过息税前利润变动来影响普通股每股盈余的。因此,企业在筹资决策中,通过合理使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来达到提高每股盈余的目标。对于营业杠杆系数较高的公司可以使用较低的财务杠杆,而对于营业杠杆较低的公司则可以使用较高的财务杠杆。

参考文献

[1]王庆成,王化成,西方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胡胄颜,论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j],会计研究,2006,(8)

[3]李志伟,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j],企业活力,2005,(10)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2007年7月,美国爆发的次级债危机引发了全球关注,危机导致美国经济放缓,全球经济受到波及。本文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前车之鉴,从我国金融投资环境的现状出发,探讨我国金融投资改革的方向。认为我们必须在坚持金融投资渐进式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支持并鼓励资本市场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稳妥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合理控制对外证券投资的风险。

一、次级债危机及影响

次级债是美国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住房贷款(即次级房贷),是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如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集合组成资产池,经打包定价后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特殊目的机构再将其以担保、保险等形式进行信用增强(CreditEnhancement),经过信用评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证券每月支付的本息现金流,直接来源于资产池中抵押贷款每月获得的计划偿还和提前偿还的本息金额。

作为近3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核心在于通过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设计,使资产的客观信用同原始权益人的整体信用相隔离,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本身信用和衍生信用两个层次信用。目前,已在国际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与发展。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端于2006年下半年,在2007年2月引发世人普遍关注,到2007年8月则升级成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其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次级债市场,已经蔓延至其他市场。在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下,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指数、日经指数都在下降。与2003年6月29日相比,道琼斯指数2008年1月30日的市值损失了3000亿美元,去年美国金融行业裁员15.3万人,而2006年整个行业裁员仅5.03万人。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因次级债危机而导致资本市场缩水约8万亿美元。

受此影响,中国股市牛市步伐嘎然而止并调头向下,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上证指数下跌2000多点,许多股票被腰斩。我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影响,同样也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如何稳健运行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提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我国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我国金融投资从实物投资中分离出来并发展壮大,是融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程之中的,并已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工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投资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难,无论是融资工具的发行、流通、交易诸环节,还是资本市场现存的国有股症结、股市结构单一、吸收公司上市标准僵化等特点,以及证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发育不全的金融市场环境和运行扭曲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严重地阻碍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但更现实的则是金融投资环境发育基础的薄弱与其环境要素组合体系的残缺不全。因此,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投资环境已成为我们培育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投资体系,发展金融投资的关键。

三、次级债危机给我国金融投资改革的启示

1.加强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在实践中自我完善金融体系。

(1)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监控水平;

(2)应该警惕国内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信用风险;

(3)谨慎加息,避免房贷资金成本过高引发的住房按揭贷款还款风险增加的金融风波;

(4)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前车之鉴,事先采取科学论证、试点推广、风险控制等手段,尽快推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进程,化解集中于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

(5)严格控制并有效阻击银行资金尤其是境外资金非法流入国内资本市场。

2.立足于本国金融资本,积极引导个人投资者参与金融投资,鼓励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同时吸收国外金融投资为补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机构投资者进入金融投资领域的引导,降低其进入门槛,同时注意对其进行投资风险意识教育,树立投资理念。

3.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中介机构民营化,建立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和信用制度,强化会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完善证券交易所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建立严格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信用制度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4.作为调控主体,政府退出对金融投资过程和投资行为的直接干预,成为整个社会金融投资活动的间接调控者。政府对金融投资的管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合理确定金融投资活动的宏观调控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2)管好、用好政府投资;

(3)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法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参与金融投资各方的行为;

(4)防范国家金融风险。

5.从实际出发,以切实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为宗旨,既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物质因素,又灵活地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非物质因素。具体而言应从以下方面着眼:

(1)保持政治、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2)建立一个符合国际规范的、成熟而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

(3)建立高效率的证券交易系统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改进和完善信息传递系统,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4)建立和完善各种证券管理政策及法律,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5)加快培训金融投资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必须在坚持金融投资渐进式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支持并鼓励资本市场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稳妥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合理控制对外证券投资的风险。国内各类投资机构应从此次危机中汲取深刻教训,在对外投资之前深入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风险,合理防范和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易宪容.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对中国的警示[J].时事资料手册,2007,(5).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6篇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债务融资方面所表现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方法比较单一,仅仅依靠债务融资。

②债务融资所承担的费用比较高,这给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③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进行借贷时出现了信用危机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经常存在,这些都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比较困难。

2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在债务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自身的风险

①经营风险,这种经营风险主要是由于资金在流动中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主要包括内部的资金经营风险与外部的资金经营风险,这些都导致中小企业在进行债务融资中面临着很高的风险,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自身融资的局限性。

②信用风险,有些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信用资质比较低,这一方面造成了较高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造成了狭窄的融资渠道,这些都阻碍了中小企业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造成这种信用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小企业自身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信用不良记录提高,提高了企业在债务融资过程中的成本。

③财务管理风险,由于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水平较低,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这样就会得不到融资机构的支持,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银行的信贷。

2.2外部的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与银行的信息出现的不对称现象,这种不对称现象将导致银行不愿意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由于投资方掌握的信息较少并且缺乏科学性与可靠性,贷款人为了收集大量的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费用。

②由于受到企业的经营性质的限制,企业的类型复杂多变、企业的借贷规模较小并且中小企业的数量较多等,这些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在对其进行贷款时的监督与经营成本的费用不断上升。这对于银行从经济性出发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同时也增加了银行在管理上的困难,进而降低银行借贷中小企业资金的积极性。

③由于市场的不稳定,利率波动比较大,这就导致企业在筹资时的风险加大,进而降低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信心,降低了融资的积极性。

2.3制度方面的风险

①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法律建滞后,一些中小企业在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本企业的利益。

②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政策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变化,这就导致在不同的调控手段下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在一些政策的实施中迫使中小企业不断地改进经营的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费用。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对我国中小企业在债务融资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与风险,这是我国中小企业需要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3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存在的原因

由于上诉问题的出现,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在债务融资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存在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中的借入资金与投资的利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借入资金的比率无法满足未来的收入利率,导致企业在投资中半途而废,进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有些企业在借贷资金中很可能出现亏损的现象,这严重地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②企业的经营活动严重影响着企业发展的成败,如果投资者在日常的经营与管理中出现失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收益,还可能为社会传递不良的信息,从而造成企业的信誉丢失,促使企业的发展缓慢停滞。

③中小企业自身负债结构的不合理,造成比例失衡,在短期内很可能出现难以筹够资金的现象,造成债务风险。这会导致债权人的投资资本提高,融资的速度缓慢,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可能面临着市场利率的不断变动,市场利率的变动为筹资带来一定的风险,利率变动的结果决定着企业的成本多少。当国家政策出现变化时,企业的发展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国际市场的货币变动时,企业会存在相当大的外币收付风险。

4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防范对策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中所出现的风险,加强对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过程中的防范,具体的途径与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中小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①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信息披露的机制与体制,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增强自身的信誉,进而在银行进行借贷时避免因信用问题导致的信用危机的发生,并且在适当的时机能够对其自身的企业进行评级等。

②中小企业自身应该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与国家政策的变动,进而优化企业的结构,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与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不断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促使企业摆脱融资困境,进一步发展企业的规模等。

4.2建立并完善借贷政策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本身的作用,设立专门的银行借贷,避免因为利率过高而导致的资金流动不顺畅,引发的企业破产风险。所以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借贷的银行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借贷问题,同时有利于中小企业在进行借贷融资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中小企业还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担保体系,这样能在政府的控制与监督下进行管理,为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的行为提供有力的帮助与支持,从而使民间借贷融资的担保为中小企业进行有力的帮助。

4.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方面应该制定一项相关的法律政策,为中小企业自身的权利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政府可以在借鉴外国先进且成熟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依靠市场发展的规律,政府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对不正当的行为进行干预,从而满足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保驾护航。

5结语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债务融资 预算软约束 资产质量

伴随着现代公司的出现,拥有所有权的所有者和拥有经营权的管理者的分离是其主要特征。经济学假设人是自私的,因此产生了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问题,管理者经营要满足其自身利益。然而,所有者希望管理者能够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管理者自身利益最大化。如何有效解决该问题,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债务融资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债务融资角度分析其治理效应问题。

一、债务融资治理理论分析

MM理论的提出,使资本结构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盛行,同时许多学者开始将经济学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信号理论和理论引入财务学研究,促进了财务理论的发展。下面将对每个债务融资治理理论进行分析:

权衡理论认为:由于负债税收收益和负债破产、负债成本的权衡导致,企业价值随着负债比例的增加先增加然后降低,呈现“倒U型”。

信号理论认为:在假设对于公司收益分布和投资机会,经理或内部人比外部人拥有更多的内部信息,为了吸引外部人的投资,认为从资本结构选择可以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信息,较高负债比例是区分高低企业质量的主要信号。研究认为负债越高,则企业价值越高。同时Harris(1990)从债务重整和清算角度分析了债务的信号作用,研究假设经理不希望退出其对公司的控制和向外部提供信息,而负债能否偿还则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质量信息。

理论认为:从负债可以缓解委托问题角度分析(Jensen,Meckling,1986),认为当企业持有较多自由现金时,使得经理人员滥用自由现金,然而如果企业拥有较多的负债由于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的限制,可以降低经理人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产品市场理论则认为:债务使公司控制者在与为公司提供原料的企业进行交易的时候更为慎重。如果交易失败,债务人会承担大部分失败的成本;而如果交易成功,债务人也得不到额外的好处(Sarig,1988)。因此债务会让公司控制者在与供应者谈判的时候努力减少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公司价值。

公司控制权理论认为:在公司成为被接管的目标的时候经理一般会增加债务,并且此时公司的价值会上升。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理论、信号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等角度分析,债务融资可以起到缓解成本,激励经理人员,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质量的信息和提高企业价值的作用(Jensen & Meckling,1976,1986);Ross(1977;Williamson,1988)。

二、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实证分析

随着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和实证研究的兴起,国内外关于债务融资治理的实证文献越来越多,下面将对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

1.国外债务速融资治理效应实证文献

国外最早研究是Jensen 和Meckling(1976)的委托理论,从成本角度提出的债务治理效应。Harris 和Raviv(1988,1990)探讨了债务融资不同的治理作用。1988年分析了债务融资于兼并和控制权争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的不同的财务杠杆比率,会带来不同的兼并收购方式,例如,较高的债务水平公司则采用杠杆收购可能性大,较低的债务水平公司则采用标价收购的可能性大,位于两者中间的债务水平公司的控制权则由权竞争决定。1990年Harris和Raviv通过建模,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结构与债务信息作用,理论依据债务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关于公司信息以及投资者利用此信息监督经理人的行为。研究发现债务融资是很好的监督工具,特别是当公司违约时,债权人有权选择公司清算或继续经营,并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信息。

Stulz(1990)分析了债务融资与业务收缩和公司清算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由于经理和股东之间利益的不一致,导致经理在公司业务是否收缩和清算退出时考虑自己的利益,使得应该业务收缩和清算退出的,却没有做出相应决策,最终使股东利益受损。这种现象在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股权融资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而具有债务融资的公司则面临偿债和诉讼压力,经理采取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大。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外发达国家公司的债务融资确实可以起到缓解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的作用,与理论预期一致。

2.国内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实证文献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如下:

汪辉(2003)利用1998年~2000年样本对债务融资、公司治理和公司市场价值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上债务融资具有加强公司治理、增加企业价值的作用,但是对于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公司(大于60%),债务治理作用不显著。公司发行债券有正的市场反应,同时债务融资起到了传递公司业绩的信号作用。

于东智(2003)认为公司债权的治理作用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联系,将不同的制度因素与企业的独有特征作为解释债权治理效用的初始条件。利用1998年~2001年样本对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关系,即债权治理的无效性。

范从来、叶宗伟(2004)利用1998年~2002年样本对债务融资治理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司业绩和公司债务融资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支持了汪辉(2003)的研究结论。但同时发现债务融资比例对企业价值提高的幅度作用并不显著。

张锦明(2005)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1年~2003年的经验数据,对债务融资比例与企业绩效指标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了债务治理效应不佳的结论。这一结论似乎与西方财务学对债务治理效应的主流分析不符。通过总结知道产生结果不符的原因是:一是股权融资偏好和便利使得债务融资无法限制经理人员滥用现金流;二是商业银行独立性的欠缺和债权的软约束;三是破产退出机制和相机治理机制的失效。

田利辉(2005)研究发现,在国家持股的上市公司中,伴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经理人的公款消费和自由现金呈上升趋势,企业效率和公司价值逐步下降;而在民营资本主导的上市公司中,上述的企业负债和经理腐败的协同关系并不显著。中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双重产权,政府同时拥有发放企业贷款的商业银行和向银行贷款的企业,无法期待二者能够彼此监督,债务治理必然失败。

黎凯(2007)对政府干预、债务融资及其经济后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对长期融资的干预作用大于短期融资,导致长期融资的治理效应不如短期融资的治理效应。

由上述文献可以看出,除了汪辉验证债务融资可以起到相应治理作用外,其他学者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并不理想,特别在国有企业(田利辉,2005)表现更为明显。为了分析实证结果和理论预期之间的差别,下面将从制度因素和公司自身因素进行分析。

三、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实际结果与理论不符的原因分析

1.制度因素

由于中国的特殊制度背景,债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企业债券是国有企业的“专利”,而公司债券自2007年8月14日才开始试行,因此非国有企业的负债多为银行贷款,国有企业负债来源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在目前阶段,企业的银行贷款大多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同时,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债权人与债务人相同的“国有”身份会造成债权预算软约束。

“预算软约束”一语由Kornai(1979, 1980)提出, 定义为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持续救助入不敷出的企业。由于政府救助, 企业不存在破产威胁, 预算约束变软。Berglof 和Roland(1998)提供了此种银行道德风险和贷款企业预算软约束的理论模型。这样, 在政府和某些企业存在隶属关系的情况下, 企业经理存在着向政府控制下的银行求援的理性预期。因此由于“预算软约束”,导致企业融资与银行放贷行为的非市场化,使得国有企业较容易从银行筹集到资金,而非国有企业要从银行贷款难度会有所加大。同时造成国有控制企业有较高的负债规模,其负债不是公司质量的体现,而是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下的产物,导致债务融资治理效应不能发挥。

2.公司自身因素

除了制度因素外,债务融资治理效应还会受到公司自身因素的影响。根据资本结构理论,知道资本结构的选择会受到公司规模、成长性、资产结构、资产专用性、资产担保价值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最终体现为公司资产质量(甘丽凝,2007)。资产质量的高低表现出公司质量的高低,公司风险的大小。可以设想一个高风险,低质量的公司采取较高的负债形式,不仅会增大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负债治理作用的发挥,这里体现出成本与效益原则。即采用债务融资形式,只有其给公司带来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才能体现出治理作用,否则将会增大公司公司,最终走向破产。同时实证发现,如果高资产质量公司采用债务融资,则可以提高企业价值,而低资产质量公司采用较高的债务融资,反而会降低企业价值。因此可以看出,债务融资表现出的治理效应实际上是高资产质量作为其保证的。因此也给我们以启发,在分析债务融资治理效应时,不能单单看到债务融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更应该关注其自身质量和所处的制度环境来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Harris,M. and A. Raviv,1990,“Capital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on Role of Debt”,Journal of Finance 45,PP321-349

[2]Harris,M.,and A. Raviv,1995,“The Role of Games in Security Design”,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PP327-367

[3]Harris,Milton,and Arthur Raviv,1991,“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e 39, PP127-145

[4]Jensen,Michael,and William Meckling,1976,“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PP305-360

[5]Jensen, M. C. ,1986,“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Vol. 76,PP323-339

[6]Williamson, O. E,1988,“Corporate Fin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Journal of Finance 43,PP567-591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债务融资;经营绩效;债务期限结构;债务来源结构;倒“U”形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2)02-0036-08

收稿日期:2011-10-30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持续巨额贸易顺差调整中的财政政策可运用空间研究”(Y2008H24)。

作者简介:崔晓燕(1977-),女,山东平度人,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国际金融;王梅(1971-),女,山东莱阳人,管理学硕士,山东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一、引言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即债务融资治理效应,是指债务融资的存在及其比率变动、期限结构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以及公司价值的影响。该命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债务融资的存在能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提升公司经营绩效;债务融资比率的变动如何影响公司绩效;是否存在最优债务融资比率值(或区间),以及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是否产生影响等。

自20世纪50年代Modigliani & Miller提出MM定理以来,理论界对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并形成了一些富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如成本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产品市场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等。总体来说,国外理论界对公司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是存在争论的,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债务融资有着积极的治理效应,在某个适当的区间内,债务融资比率的上升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但是,如果债务融资比率过高,则财务压力和破产成本的加重会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西方理论界对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上述分析结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他们的理论能否有效解释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结合已有理论成果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债务治理效应提供经验性结论。

二、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文献,理论界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即债务融资水平及债务期限结构是否影响公司经营绩效。对于第一个问题,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大多表明,债务融资水平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则大致存在三种结论。于东智[1]以2000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非金融类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得出负债率与公司绩效为负相关的结论;封[2]根据资产负债率均值将所选总样本分为两个子样本,然后分别进行OLS估计,发现两组样本的债务融资与经营绩效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毛英等[3]选取我国沪市制造类、水电煤气供应类等六类共648家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EVA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水电煤气供应行业外,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为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上述研究得到的负相关结论不同,汪辉[4]运用OLS方法研究了1998-2000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比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债务融资具有显著增加公司价值的作用;范从来等[5]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的OLS估计结果同样表明,公司债务融资比率与经营绩效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债务融资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有限;张锦铭[6]根据资产负债率高低将所选总样本分为八个分区间,在此基础上构造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结果发现债务融资比率与经营绩效呈近似倒U形关系,上市公司的最优债务融资比率在0.3左右;褚玉春[7]以2001-2007年由485家制造业企业相应指标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总样本,运用GMM研究了债务融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发现公司经营绩效与债务融资比率呈倒U形,最优债务融资比率区间为(0.35,0.4];储成兵[8]利用710家上市公司2008-2009年的财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绩效在不同的资产负债率区间表现为不同的相关性。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崔晓燕,王梅: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与第一个问题形成的大量研究成果相比,理论界就第二个问题,即债务期限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的研究则匮乏得多。Barclay[9]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长期负债比率(期限在三年以上的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与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而Schiantarell和Srivastava[10]以及Schiantarell和Schbenelli[11]的相关研究则均表明债务期限与公司经营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国内学者袁卫秋[12]认为债务期限与经营业绩之间为正相关关系,适当延长债务期限能够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胜等[13]基于2003-200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则表明,短期负债比率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长期负债比率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可以看出,前述关于债务融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理论界大多围绕着企业债务融资水平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展开研究,深入探讨债务期限结构与债务来源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则甚少。而且,以债务融资水平对经营绩效影响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也多是基于所选总样本做公司价值对债务比率的总体线性回归,而理论和实际情况均表明,上述两个指标之间并不一定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区别于已有的研究文献,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同时研究债务融资水平、期限结构与来源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第二,按资产负债率、年平均长期负债比率、年平均短期负债比率高低分别将总样本划分区间,在各分区间内构建panel data模型分别对债务融资水平、债务期限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

三、变量选取、模型设定与实证检验思路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04-2009年的年度数据考察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在选取样本的过程中,剔除了被ST或PT的公司、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异常公司以及部分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确定由72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6年的相应指标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集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数据均来自锐思(RESSET)金融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经营绩效)的度量指标。衡量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有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益率和营业收益率等账面利润指标以及托宾Q值等市场价值指标。由于总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因此本文选取总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公司的经营绩效。

2.解释变量的度量指标。在考察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水平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时,债务融资水平为解释变量,在此将资产负债率作为其度量指标;在考察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时,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以及短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为解释变量,分别将长期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作为其度量指标;在考察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来源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时,银行借款率、商业信用率以及公司债券率为被解释变量,分别将上述三个指标作为其度量指标。

3.控制变量的选择。在公司经营活动中,诸多因素会对其经营绩效产生影响,为准确确定债务融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真实影响,本文以公司规模来控制公司内部因素对经营绩效可能产生的影响;此外,公司运营的外部环境因素(如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需求冲击等宏观经济因素)也可能会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影响,为此,本文引入时间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以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

上述所有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变量定义表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债务融资 预算软约束 资产质量

伴随着 现代 公司的出现,拥有所有权的所有者和拥有经营权的管理者的分离是其主要特征。 经济 学假设人是自私的,因此产生了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问题,管理者经营要满足其自身利益。然而,所有者希望管理者能够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管理者自身利益最大化。如何有效解决该问题,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债务融资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债务融资角度分析其治理效应问题。

一、债务融资治理理论分析

mm理论的提出,使资本结构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盛行,同时许多学者开始将经济学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信号理论和理论引入财务学研究,促进了财务理论的 发展 。下面将对每个债务融资治理理论进行分析:

权衡理论认为:由于负债税收收益和负债破产、负债成本的权衡导致,企业价值随着负债比例的增加先增加然后降低,呈现“倒u型”。

信号理论认为:在假设对于公司收益分布和投资机会,经理或内部人比外部人拥有更多的内部信息,为了吸引外部人的投资,认为从资本结构选择可以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信息,较高负债比例是区分高低企业质量的主要信号。研究认为负债越高,则企业价值越高。同时harris(1990)从债务重整和清算角度分析了债务的信号作用,研究假设经理不希望退出其对公司的控制和向外部提供信息,而负债能否偿还则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质量信息。

理论认为:从负债可以缓解委托问题角度分析(jensen,meckling,1986),认为当企业持有较多自由现金时,使得经理人员滥用自由现金,然而如果企业拥有较多的负债由于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的限制,可以降低经理人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产品市场理论则认为:债务使公司控制者在与为公司提供原料的企业进行交易的时候更为慎重。如果交易失败,债务人会承担大部分失败的成本;而如果交易成功,债务人也得不到额外的好处(sarig,1988)。因此债务会让公司控制者在与供应者谈判的时候努力减少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公司价值。

公司控制权理论认为:在公司成为被接管的目标的时候经理一般会增加债务,并且此时公司的价值会上升。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理论、信号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等角度分析,债务融资可以起到缓解成本,激励经理人员,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质量的信息和提高企业价值的作用(jensen & meckling,1976,1986);ross(1977;williamson,1988)。

二、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实证分析

随着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和实证研究的兴起,国内外关于债务融资治理的实证 文献 越来越多,下面将对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

1.国外债务速融资治理效应实证文献

国外最早研究是jensen 和meckling(1976)的委托理论,从成本角度提出的债务治理效应。harris 和raviv(1988,1990)探讨了债务融资不同的治理作用。1988年分析了债务融资于兼并和控制权争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的不同的财务杠杆比率,会带来不同的兼并收购方式,例如,较高的债务水平公司则采用杠杆收购可能性大,较低的债务水平公司则采用标价收购的可能性大,位于两者中间的债务水平公司的控制权则由权竞争决定。1990年harris和raviv通过建模,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结构与债务信息作用,理论依据债务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关于公司信息以及投资者利用此信息监督经理人的行为。研究发现债务融资是很好的监督工具,特别是当公司违约时,债权人有权选择公司清算或继续经营,并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信息。

stulz(1990)分析了债务融资与业务收缩和公司清算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由于经理和股东之间利益的不一致,导致经理在公司业务是否收缩和清算退出时考虑自己的利益,使得应该业务收缩和清算退出的,却没有做出相应决策,最终使股东利益受损。这种现象在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股权融资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而具有债务融资的公司则面临偿债和诉讼压力,经理采取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大。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外发达国家公司的债务融资确实可以起到缓解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的作用,与理论预期一致。

2.国内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实证文献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如下:

汪辉(2003)利用1998年~2000年样本对债务融资、公司治理和公司市场价值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上债务融资具有加强公司治理、增加企业价值的作用,但是对于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公司(大于60%),债务治理作用不显著。公司发行债券有正的市场反应,同时债务融资起到了传递公司业绩的信号作用。

于东智(2003)认为公司债权的治理作用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联系,将不同的制度因素与企业的独有特征作为解释债权治理效用的初始条件。利用1998年~2001年样本对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关系,即债权治理的无效性。

范从来、叶宗伟(2004)利用1998年~2002年样本对债务融资治理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司业绩和公司债务融资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支持了汪辉(2003)的研究结论。但同时发现债务融资比例对 企业 价值提高的幅度作用并不显著。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融资租赁; 税收差别理论; 债务替论; 成本理论; 破产理论

完美资本市场理论认为,在资本市场上是不存在交易成本的,也没有税收、成本和破产成本,而且在完美资本市场中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人们都能基于相同的信息作出判断。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假设都成立,金融市场是完美的,公司融资租赁形成的债务与借款形成的债务就没有什么区别,公司租赁成本与借款成本就没有差别,二者是可以完全替代的。然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完美资本市场理论的所有条件,租赁成本和借款成本是不同的。另外由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存在,以及企业会出现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问题,冲突也会出现,现代融资租赁理论就产生了。学者们对融资租赁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一些理论进行。

一、税收差别理论和融资租赁

由于各国的税法都有不同的规定,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税率,还对一些企业有优惠税率,税收差别理论在此基础上被提出。国外也有关于租赁资产可采取加速折旧的政策,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政策从而减少自身的应纳税额,这些政策正是高税率的企业所更加重视的。低税率企业将税收优惠权卖给高税率企业,高税率企业则降低租金予以回报,承租方和出租方就可以共同分享税负减少的收益。税收差别理论认为,正是由于出租人和承租人所负担的税率不同,才使得租赁活动得以存在。

Chu Ling,Mathieu Robert and Zhang Ping(2008)认为企业更倾向于租赁短寿命的资产,特别是对于一个出租人来说,因为租赁付款有降低出租人税率的作用,从而使得这种税收收益在双方之间互相传递,但是由于租赁市场的竞争性使得这种低税率不能维持很久。Ho Daniel,Kan Shirley and Wong Brossa(2010)认为如果企业所得税较低,税收优惠会在承租人和租赁公司之间转移,租赁资产将比购买资产获得更多的好处。Callimaci Antonell,Fortin Anne and Landry Suzanne(2011)认为资本租赁随企业税负的增加而减少,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增加而增加。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税率对融资租赁影响的关系是不显著的。根据这些学者的研究,企业间进行融资租赁与他们所负担的税率水平并不显著。Finucane (1988)的研究发现,企业的融资租赁水平与税收因素相关性并不显著。Mehran and Taggart(1995)通过对134家美国大型企业(1979—1980)公布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税收对融资租赁影响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可能是其所选取的样本量较少或者期间较短造成的。

二、债务替论和融资租赁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资金,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方式都是较常见的融资形式。这些融资方式是否可以相互替代?由于不同融资方式对于企业来说,会影响到其长短期的财务指标,而且融资成本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企业在寻求其可替代的融资方式时,要考虑到融资后企业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融资租赁会形成的是应付融资租赁款,它和借款都构成企业的债务,并且它们都是一种契约式义务,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使用外部资金的数量是可以事先确定的。因此债务替论认为,融资租赁和借款筹资会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债务替论认为,融资租赁是借款融资的一种替代形式。Myers,Dill and Bautista(1976),Franks and Hodges(1978)的研究指出,融资租赁和借款筹资都是一种契约式义务,它们都会降低企业的负债能力。在企业负债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借款筹资和融资租赁会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情形,即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但仍是资金市场上两种不同的融资工具。

Marston and Harris(1988)实证研究了融资租赁与负债的关系,实证结果与债务替论相符,即租赁与负债融资可以相互替代,同时还发现,高债务比率的公司比低债务比率的公司存在着更多的租赁融资。

Beattie,Goodcare and Thomson(2000)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租赁与其他负债融资之间的互相替代关系。Yan(2002)认为随着公司问题的增多或者避税能力的增长,其债务的替代程度也会增强。也就是说,公司的债务替代与租赁呈现负相关关系。在其后的研究中,Yan(2006)又指出公司内生问题及其固定效应也会使得租赁和借款之间产生替代关系。这种债务替代关系不仅存在于大企业的融资租赁过程中,而且在中小企业的研究中也存在。Deloof,Lagaert and Verscbueren(2007)以中小企业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租赁与负债融资同样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即随着企业融资租赁的增加,其他负债随之减少。另外,Agarwal,Ambrose,Hongming Huang and Yildirim(2011)根据无套利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债务与融资租赁的关系还取决于承租人的资本结构以及租赁市场的竞争性。

关于债务替代与融资租赁关系的实证研究,并非都承认它们之间是替代关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Ang and Peterson(1984)提出的“租赁之谜”。他们利用1976—1981年间美国600多家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与传统的债务替论相悖,租赁与借款融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使得更多学者关注租赁与借款之间关系的研究。Finucane(1988)对1981

—1985年间美国接近600家企业融资租赁数据进行研究,也得出与Ang and Peterson相同的结论,即融资租赁与借款融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Lasfer and Levis(1998)通过对英国1982—1996年3 000多家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租赁的影响因素在大企业和小企业中是不同的,就整体样本来讲,有融资租赁的公司比没有融资租赁的公司有更多的税收优惠、固定资产投资和较高的负债比率,对于中小企业和非上市公司而言,租赁和企业负债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但对于大企业,其租赁比例与负债呈正相关关系。另外,Meheran,Taggart and Yermack(1999)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企业融资租赁比例与负债呈正相关关系假设成立。

三、成本理论、破产理论与融资租赁

社会经济活动中,关系广泛存在。理性经济人假设每个人都在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理论认为,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为委托人的利益而行动。当企业形成外部债务时,也就存在着债权债务的委托关系。债权人的目的是收回本金并获得较稳定的报酬,债务人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扩大经营,或投资于预期报酬率高、风险大的项目,两者目的是不一致的。虽然债权人知道资金的出借是存在风险的,而且也把这些风险考虑到他要求的预期收益中,并通过合约约束债务人的行为,但仍然会存在债务人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融资租赁与贷款相比,如果承租人或者债务人发生破产清算,出租人的状况要比债权人的状况好一些。融资租赁可以承租设备本身作为担保物,出租人对租赁资产拥有法律上的所有权,当承租人违约时,出租人可立即收回租赁资产,损失比较小。对于贷款而言,即使债务人有资产作保证,当出现债务违约时,债权人收回贷款是比较困难的,且成本相对较高。成本理论、破产理论认为,融资企业的风险越高,投资者越愿意以融资租赁的方式投资,该方式有避免融资企业破产的好处,投资者可以通过降低融资租赁租金的方式将其中的部分好处转移给承租企业。

在破产成本理论研究方面,Scott and Leeth(1989)认为存在着较高财务困境的公司会更倾向于采取融资租赁行为。Krishnan and Moyer(1994)通过实证得出:随着破产成本的增加,融资租赁的比例是上升的。实证结果还表明,有融资租赁的公司与没有融资租赁的公司相比有着较低的总资产留存收益率和偿债能力系数,并且有较高的成长能力,同时还面临着较高的债务比率和运营风险。由于企业存在着经营失败风险,特别是当企业出现财务困境时,融资租赁能够降低风险,成本也比较低,优势明显。Andrea L. Eisfeldt(2009)通过实证研究证实面临财务困境的企业更偏好融资租赁。

在成本研究方面,Myers(1977)认为,企业如果拥有较高的成长机会,它会较少使用普通负债方式融资,而采取其他方式融资来解决企业投资不足问题。此外,Stulz and Johoson(1985)研究认为具有较高优先索取权的融资方式有利于减少投资不足,而租赁方式就具有较高的索取权,因为租赁资产在购买前是由出租者和承租者协商指定的,承租方具有租赁资产会计上的所有权,而出租方拥有租赁资产法律上的所有权,由于法律的威力,使承租企业不敢隐匿或转移资产,从而有效避免了普通债务融资中可能存在的隐匿或转移资产问题,这样也就降低了出租方与承租方之间的成本。

Barclay and Smith(1995),Graham,Lemmon and Schallheim(1995)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企业的成长性越高,就越希望采取融资租赁方式融资。同时,他们还发现在一些受到管制的行业,如电力、石油、通信等则更多地希望采取银行信贷方式融资。Lasfer and Levis(1998)认为,一般而言采用融资租赁融资的企业盈利能力要比不采用融资租赁的企业强,他们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一部分来源于融资租赁,财务管理成熟的企业更多采取融资租赁方式。

另外,所有权结构也可以减少企业的问题。Hamid Mehran,Robert A. Taggart and David Yermack(1999)对所有权结构作了进一步实证研究,认为CEO持股对公司采用借债融资还是租赁融资有很大的影响。Robicheaux,Xu dong Fu and Ligon(2008)通过设立模型对其提出的假设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企业融资租赁比率与企业管理层薪酬、CEO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等呈正相关关系。较高的薪酬激励和外部董事使得企业更倾向于运用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可以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

四、国内文献综述

由于融资租赁在我国还不太成熟,市场渗透率也较低,相对于国外大量的研究数据,国内可获得的样本数据也有限,因此对于融资租赁影响因素及效果的实证研究也相对较少。

路妍(2002)认为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对融资租赁缺乏扶持,立法也相对滞后,使得融资租赁管理分散;另一方面在理论研究中,大多采用国外融资租赁理论,对我国的特殊情况考虑不充分,理论研究脱离实际,对融资租赁的认识不够深入,从而制约了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李刚(2009)也指出目前我国租赁市场还不发达,租赁理论比较滞后,研究水平还停留在对租赁市场理论分析以及政策研究方面,而对影响租赁的因素、租赁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的关系研究较少。

融资租赁的实证研究成果较早的是来明敏、占俊华、张元慧(2005)对融资租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T检验,结果发现采用融资租赁的企业和不采用融资租赁的企业在名义所得税率、长期负债校正率和短期融资比三个指标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此外,来明敏(2005)从承租企业视角出发,利用沪市2002年上市公司的会计资料,运用Logistic分析方法,根据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得出了企业融资租赁影响因素,指出税率差别对企业融资租赁有影响,债务对企业融资租赁也有影响,而成本则没有影响。任玉荣、任晴(2009)通过对341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对企业融资租赁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Tobit模型,分析企业特征与融资租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行业因素对企业租赁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企业负债比率与融资租赁为互补关系。

胡春静(2009)以沪市A股2003—2007年68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实际所得税率对企业融资租赁决策没有明显影响;企业的长期负债对融资租赁有显著影响,而且影响最为显著,企业融资租赁筹资与借款筹资是互补关系。此后,魏浩轩(2011)也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企业的负债结构、成长性和所有权结构是影响融资租赁决策的最重要因素,并指出企业的流动性风险、营运能力也应该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文斌(2011)则在国外租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市公司租赁(包括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影响因素的假设,实证研究了企业税收因素、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成长性、资产专有性等因素对企业租赁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融资租赁决策的影响因素为负债比率、盈利能力和资产专有性。王棣华、余秋阁(2012)通过设计负债比率变动、财务费用率变动、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变动和净资产收益率变动四个变量作为效果指标,对融资租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负债比率变动对融资租赁的影响是显著的,财务费用的变动对融资租赁的影响并不显著,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对融资租赁的影响是显著的,净资产收益率对融资租赁的影响并不显著。

五、文献述评

关于融资租赁理论,国外主要有税收差别理论、债务替论、成本理论和破产理论。学者们分别从这些理论出发,就融资租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其中,在关于所得税的研究方面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低税率的企业倾向于进行融资租赁,因为有所得税率差别的存在才使得融资租赁得以存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所得税率与企业融资租赁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对于融资租赁的债务替论,也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融资租赁与债务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因为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总是事前确定好的,使用租赁的方式融资了,就会相应地减少通过借款来筹措资金;而另外一种观点却认为二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企业不会因为增加了融资租赁而减少借款债务,反而会增加其金额。在理论和破产理论的研究方面,学者普遍认为融资租赁可以降低企业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高成长性、高风险的企业。

国内对融资租赁的实证研究有限,基本还是从融资租赁的三大理论出发的。因为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有一定差异,国外学者研究的影响因素是否也对国内的融资租赁存在着同样的影响关系,要结合国内企业融资的实际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国内现有的研究,对融资租赁的影响因素并未给出一致结论。关于所得税的研究方面分别从名义所得税率和实际所得税率进行研究,但并未得出存在显著相关的结果。对于影响融资租赁的成本和破产理论尽管国内学者设定了不同的变量进行实证研究,但也没有得出显著关系的结论,这与国外的研究不一致。在国内的研究中也有学者提出了风险因素、营运能力是应关注的重点,但是并未指出它们是如何影响融资租赁的。

【参考文献】

[1] 路妍.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缓慢的成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2(10):141-142.

[2] 梁飞媛.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J].集团经济研究,2005(11):173-174.

[3] 来明敏.我国企业融资租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logistic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7):62-66.

[4] 胜坤,齐寅峰.融资约束与公司负债期限结构——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7(9):52-57.

[5] 来明敏,占俊华.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5):95-99.

[6] 文斌.上市公司租赁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沪深主板市场数据[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 Callimaci Antonello,Fortin Anne,Landry Suzanne,2011,“Determinants of Leasing Propensity in Canadian Listed Compan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rial Finance,July:259-283.

[8] Carlos A. Molina, Lorenzo A. Preve,2011,“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Distress on Trade Credit”,Financial Management(Blackwell Publishing Limited),Vol.41,March:187-205.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债务融资;会计盈余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前言

随着债务融资在我国各地的兴起,债权人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债权人由此参与到企业治理中,而其参与企业治理的效果通过会计盈余质量这一反映公司治理水平高低的数据就能够得到较好展现,这一数据对于相关企业的更好治理就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由此我们就能够较为直观地认识到本文就债务融资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展开研究的必要性。

一、会计盈余质量概述

会计盈余质量属于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较好反映企业经营环境和会计准则的具体情况,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的公司治理好坏也能够通过会计盈余质量得到较好展现。对于会计盈余质量来说,其本身存在着多种衡量方法,本文研究选择了从盈余管理角度采用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来衡量会计盈余质量[1]。

二、债务融资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为了能够较为深入完成本文就债务融资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展开的研究,我们首先需要就这一影响开展理论分析,为此笔者选择了委托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三方面理论开展了债务融资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分析。

1.委托理论

对于委托理论来说,从委托关系出发,协调委托方和方之间责任权利的关系,激励方更好地为委托方创造价值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而结合这一理论我们就可以开展具体的债务融资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分析。

当企业债务融资达成后,债权人很容易与股东出现冲突,这一冲突之所以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股东往往为了获取高额收益将将高风险项目的风险转嫁给债权人所致,而为了较好化解双方的冲突,债权人与股东之间就需要签订债务契约,这一契约能够实现控股股东和管理者的行为约束。值得注意的是,债务契约的有效期长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控股股东的公司治理行为,而这些都将为企业会计盈余质量影响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2]。

2.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企业视作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员工、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显性和隐性契约的集合体,而这一认知就使得企业确定了自身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创造目标。相较于委托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更为全面的关注利益相关者,这对于企业厘清与利益相关者的委托关系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债务融资所产生的债权人也能够由此更好参与到企业的价值的创造中。

对于企业的债务融资来说,银行融资、债券融资、供应商融资、客户融资等都属于这一融资的具体组成,而这一系列债务融资产生的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冲突强弱也有着较大差别,这就使得企业本身必须对债权人的债务契约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银行的银行和债券持有人与债务人企业的委托关系较为清晰,而供应商和客户融资与债务人企业的委托关系不牢靠[3]。

3.公司治理理论

对于公司的治理来说,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配置和运行是这一治理的核心,大部分国家与公司间的治理都会围绕这三类权力展开。不过相较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发展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我国的很多上市企业大多数属于大股东控制或者家族控制的模式,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债权人的地位较低,债权人治理模式距离成熟还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这点也需要引起我们重视[4]。

三、债务融资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在完成债务融资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理论分析的研究后,我们还需要就债务融资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展开实证分析,而结合上文中理论分析的结果,笔者提出了银行融资比例越高,会计盈余质量越好;供应商融资比例越高,会计盈余质量越好;客户融资比例越高,会计盈余质量越好;关联方融资比例越高,会计盈余质量越差;债券融资比例越高,会计盈余质量越好等五方面研究假设。

1.样本选取

为了较好完成本文就务融资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判明笔者提出的五方面假设正确性,本文选择了2014-2016年沪市和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剔除了金融行业、农林牧渔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和建筑业公司等上市企业,最终得到了3324个上市公司样本,这一样本数据源于国泰安数据库[5]。

2.模型构建

在用盈余管理的角度衡量会计盈余质量后,笔者结合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提出了行业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值替代会计盈余质量,该模型具体表现为:

这一公式包含了相关上市企业总应计利润、年末总资产、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年应收账款的差额、年末的固定资产净值、年营业利润、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年操控性应计利润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结合这一模型展开的研究中,笔者确定了会计盈余质量作为被解释变量;银行融资、供应商融资、客户融资、关联方融资、债券融资作为解释变量;而企业规模、总资产净利率、经营现金流量、股权集中度、财务行为、会计师事务所则为这一研究中的控制变量[6]。

3.研究结果

介于篇幅限制,本文不对具体数据分析环节进行详细论述,但结合上述研究得出的结果,笔者最终确定了银行融资比例越高,会计盈余质量越好这一假设不符合实际,而其余四方面假设与我国上市企业发展实际相吻合的结论。

四、相P政策建议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较为全面了解了债务融资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而为了保证债务融资能够实现企业会计盈余质量的提升,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与相关文献资料,提出了银行处理好银企关系、供应商加强赊销信用审查和跟踪、上市公司加强对债权人的信息披露力度、上市公司在监事会中引入债权人代表、监管部门扩大债券市场规模等五方面对策建议。表1对这五方面建议进行了直观展示。

表1相关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 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银行处理好银企关系 按照市场规范进行信贷决策,做好持续的信贷跟踪,以此保证银行融资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正向作用,实现相关企业会计盈余质量的提升;

供应商加强赊销信用审查和跟踪 加强对债务人的赊销信用审查,结合信用等级制度确定不同企业的赊销额度,并在债权人遇到困难时适当修改债务契约,这样就能够保证企业会计盈余质量能够在供应商支持下得以实现较好提升;

上市公司加强对债权人的信息披露力度 通过信息披露,上市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信任基础将得以实现较好夯实,债权人融资自然就将为企业会计盈余质量提升带来有力支持;

上市公司在监事会中引入债权人代表 债权人代表引入能够较好解决监督固化形成制度缺乏、监督力度不够问题,债权人也将更好参与到上市公司治理中;

监管部门扩大债券市场规模 通过完善债券发行审批制度,放宽准入限制,更多有能力的人就能够参与到上市公司治理中,企业会计盈余质量提升也将得到有力支持;

五、结语

在本文就债务融资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会计盈余质量的相关概念、债务融资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债务融资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相关政策建议等内容,希望这一系列内容能够为我国相关上市企业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黄丹.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39-40.

[2]李敏,张士强.会计制度变迁背景下会计信息质量对股权、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差异――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1998―2012年的经验研究[J].东岳论丛,2016,4:69-77.

[3]朱佳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χ行啥利益的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16,14:87-89.

[4]刘淑花.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债务融资成本吗[J].财会月刊,2016,30:35-39.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债务融资;银行贷款;企业债券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6-0143-04

[作者简介] 陈 岩,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中介、企业债务融资。(北京 100083)

一、问题的提出

可供企业选择的债务融资方式通常有两种: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根据相关理论,企业在作出债务融资决策时通常考虑的因素主要有:(1)融资成本;(2)再谈判收益;(3)信息收益或者信息成本。这些因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综合作用于企业的融资决策。在本文,我们不考虑融资成本和再谈判收益因素,忽略前者是因为:有足够的文献已经证明,与银行贷款相比较,发行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蒋屏(2004)的实证研究表明,由于发行企业债券规模和利率的限制,在我国发行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要低于银行贷款。单纯考虑融资成本,企业应该倾向于选择发行企业债券。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企业在作出债务融资选择的时候,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融资成本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忽略后者则是出于迫不得已:再谈判收益取决于项目产生的现金收益、再投资收益率和企业资产清算价值。陈岩(2007)[1]构造了一个企业债务融资的不完全契约模型,对两种债务融资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资产专用性越高的企业,再谈判带来的收益越高。在国外的文献中,衡量资产专用性的变量主要是行业虚拟变量,在我国,由于发行企业债券有明确的行业限制,即行业虚拟变量受到控制,所以,我们无法验证资产专用性对企业债务融资选择的影响。

本文试图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决策提供一些经验性的结论。

二、债务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

一般情况下,企业债务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两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我们沿用阿洪和博尔顿(Aghion and Bolton,1992)[2]开创的金融契约理论的分析框架,将债务融资的两种方式――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视为两种不同的债务融资契约。所谓金融契约理论,是建立在不完全契约理论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金融交易本质上是交易双方就财产权利所作的契约安排,一方将现有的财产权利有条件地转让给另一方,另一方则承诺在未来以约定的方式给予补偿。鉴于此,每一种融资方式都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权利契约,而金融活动则是通过各种金融契约来完成的。由不完全契约理论我们知道,金融契约是不完全契约,存在着不能正常履行的风险,因此,企业控制权如何配置至关重要。金融契约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设计最优融资契约,合理配置企业的控制权,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阿洪和博尔顿(Aghion and Bolton,1992)在格鲁斯曼和哈特(中文版,1996)分析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的不完全契约模型中导入财富约束,分析了企业控制权的不同配置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得出了债务融资契约是与有效的企业控制权相机配置相对应的最优融资契约的结论。

债务融资契约是一种依存于企业收益状态的控制权相机配置机制,它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一个充分有效的企业破产机制。无论何种形式的债务融资契约本质上都是一种依存于企业收益状态的控制权相机配置机制:当企业投资项目产生的现金收益能够确保债权人获得约定的固定收益时,企业的剩余控制权配置给股东或者管理者;当企业投资项目产生的现金收益无法偿还债权人约定的固定收益时,企业的剩余控制权配置给债权人,由债权人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清算。尽管如此,两种债务融资契约还是存在着重大区别,主要体现在:当债务到期时,初始债务融资契约是否可以再谈判。一般而言,发行企业债券无法进行再谈判,构成了企业的“硬债务(hard debt)”;而银行贷款可以再谈判,相对而言是企业的“软债务(soft debt)”。这主要是因为银行贷款的债权人只有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所以再谈判的成本小;而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债权人数量众多且分布分散,再谈判的成本很高,甚至几乎是不可能再进行谈判。

根据哈特――穆尔(Hart and Moore,1998)[3]的研究,再谈判具有帕累托效应,可以避免债权人对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进行非效率清算以及由此导致的投资不足问题。再谈判收益取决于项目产生的现金收益、再投资收益率和企业资产清算价值,一般而言,资产专用性越高,清算价值越低,所以资产专用性高的企业应该选择银行贷款。根据利兰和拜尔(Leland and Pyle,1977)[4]以及戴蒙德(Diamond,1984)[5]的研究,相对于发行债券而言,银行贷款能够有效地克服搭便车和重复监督的问题,从而节约对企业进行监督的成本,带来信息收益,并减少资产替代和投资不足的问题。所以,那些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比较严重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一般说来,小规模、高风险的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高,所以更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同时,银行贷款的缺陷在于较高的监督水平,以及由于信息垄断造成的对某一关系银行的过分依赖,所以对于那些有良好资信水平的大企业而言,只有在企业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的时候才会选择银行贷款。那些拥有好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潜力的企业(托宾Q值比较高),不需要外部监督,所以,企业会选择发行企业债券;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这是因为对财务杠杆高的企业而言,新的借款相对风险比较大,管理者更需要银行监督。

总之,通过上面的理论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些规模大、绩效好、具有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或者有价值的资产、财务杠杆比例比较低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发行债券融资;而那些资产专用性强、规模小、企业价值低的企业则可能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来筹资。

三、研究设计

1.样本筛选

国外研究企业债务融资选择的实证研究文献比较多(Hoshi et.,1993、Johnson,1997、Krishnaswami et.,1999)[6][7][8],在国内这却是一个完全空白的研究领域。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无法排除制度因素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其次是由于发行企业债券的上市公司数量比较少,客观上无法满足最小样本容量的要求。本文在做实证研究时,也遇到了这两个问题。债券发行的制度约束导致了经验性(empirical)问题,我们无法解释那些规模大、有较高市场价值、低杠杆、高盈利的企业公开发行债券是自身的选择,还是因为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有资格发行企业债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样本限制在那些拥有相同融资选择的企业上。限制那些有相同选择的样本是避免伪相关的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也有它的缺点,就是有效样本非常有限,以至于很难得出统计推论。

为了限制那些大致上有相似融资选择的企业,我们把总样本限定在那些2000-2004年每年都满足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发债主体要求(包括规模限制、行业限制、盈利水平限制)的上市公司(共429家)。从总样本中,我们分离出那些在2000-2004年有未偿付企业债券的上市公司(共69家)作为样本一。另外,我们把剩下的360家具有发债资格,但是却没有发行企业债券(包括可转债)的企业作为控制样本二,与样本一进行比较。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天相数据库,初选样本包括沪深两市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选取的数据窗口为2000-2004年。在混合样本中剔除数据缺失和特异的观测值,得到样本一(发债企业)观测值个数为106个,样本二(未发债企业)观测值个数为1643个,样本一和样本二共同构成了总样本,总样本包括上市公司429家,观测值1749个。

2.基本假设和变量定义

根据上面的分析,本文提出下面基本假设:那些规模大、绩效好、具有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或者有价值的资产(有较好的成长性)、财务杠杆比例比较低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发行债券;而那些规模小、企业价值低、成长性不足、杠杆比例高的企业则可能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

本研究涉及的主要变量及其定义如下:

(1)企业的市场价值:本文用托宾Q值(TQ=公司总市值/资产重置成本)作为衡量企业市场价值的指标。企业总市值为流通股市值、非流通股价值与公司负债市值之和,由于用股票价格计算非流通股的价值会存在问题,本文用汪辉(2003)[9]等人的研究方法,用每股净资产代替非流通股价格。负债的市场价值用负债的账面价值代替,资产重置成本用公司总资产的账面价值代替。

(2)资产负债率(LEV):即年度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

(3)长期负债比率(DRA):年度长期借款与应付债券之和除以企业总资产。

(4)银行贷款占比(LOAN):年度长期借款与总负债之比。

(5)企业债券占比(BOND):年度应付债券与总负债之比,其中BOND?叟0。

(6)其他控制变量:

净资产收益率(ROE):年度净利润除以股东权益,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公司规模(SIZE):企业总资产的对数值;

国家股比例(PSE):国家股占总股本的比例;

成长性( DO):国外用于衡量公司成长性的变量很多,典型的有资本性支出与销售额的比例、研发费用与销售额的比例、折旧费用与销售额的比例、盈利价格比等。由于资本性支出费用、研发费用等数据难以收集,我们采用折旧费用与销售额的比例。

行业虚拟变量(IND):用行业代码表示;为了控制行业虚拟变量,我们在筛选数据的时候,仅限于发债企业集中的几个行业。包括采掘业(行业代码1)、房地产(行业代码2)、交通运输、仓储(行业代码3)、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与运输(行业代码4)、制造业(仅仅包括制造业中的石油化工业、金属和非金属业,行业代码5)。

3.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假设,我们令因变量为企业的债务融资选择(debt financing choice,DFC),当企业应付债券(剔除短期融资券和职工内部集资)余额大于零(即企业发行普通企业债券或者可转换债券)时,DFC的取值为1;当企业应付债券余额为零(即没有发行普通企业债券或者可转债时),DFC的取值为0。我们对总样本建立logistic模型,即样本一因变量取值为1,样本二因变量取值为0。模型的形式为:

DFC=β0+β1TQ+β2LEV+β3ROE+β4SIZE+β5PSE

+β6DO+ε(模型1)

其中:DFC=1(如果BOND>0),或者 DFC=0(如果BOND=0)。

四、实证分析

表1是总样本、样本一和样本二模型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上表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发债企业(样本一)的托宾Q值大于控制样本(样本二)的托宾Q值,市净率(MRB)却小于控制样本(样本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因为计算口径的不同。鉴于此,在后面的回归模型中,我们用托宾Q值来衡量公司价值。

表1中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三个样本(总样本、样本一和样本二)中银行贷款占比(银行贷款占总负债的比例)的均值和中位数完全一样。如果小数点后保留四位,则有轻微差别。这说明在我国符合发行债券条件的企业有着大致差不多的银行贷款比例,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发债企业并不会因为发行企业债券而减少银行贷款的占比,也就是说在我国符合发债条件的上市公司中,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的相互替代作用不明显。

为了验证理论模型推导出来的因素是否真的会对企业债务融资产生影响,以及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令因变量为企业的债务融资选择(debt financing choice,DFC),发债企业(样本一)DFC的取值为1,符合条件但是未发债企业(样本二)DFC的取值为0。我们对总样本建立logistic模型,模型的形式为:

DFC=β0+β1TQ+β2LEV+β3ROE+β4SIZE+β5PSE

+β6DO+ε

该模型logistic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通过样本筛选控制住了行业(IND)虚拟变量的影响。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企业规模(SIZE)和企业价值(TQ)对企业债务融资选择有显著影响(Wald统计量比较大),规模越大、企业价值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企业债券,这与我们的理论模型完全吻合。表2还表明国有股比例与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概率成反比。一般认为,国有股比例越高,所有者缺位等现象就可能越严重,企业的成本就会越高,因此,可能会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融资。其他的控制变量中,资产负债比率(LEV)、净资产收益率(ROE)、企业成长性(DO)与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概率成正比,即杠杆越高、盈利能力越强、成长性越佳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企业债券融资。后两个变量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与我们的理论模型一致,但是杠杆比例的影响却与理论模型恰恰相反。根据理论模型,杠杆越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这是因为对财务杠杆高的企业而言,新的借款相对风险比较大,管理者更需要银行监督。但是回归的结果却恰恰相反,杠杆比例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发行债券。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受可转换债券的影响,在前面的样本选取中我们已经说明由于最小样本容量的限制,在“应付债券”中没有剔出可转换债券。有很多企业选择发行可转换债券是由于增发门槛的提高,通过条款设计等措施使可转债在短期之内转换成股票。

五、结论与不足

基于上面的实证,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规模大、企业价值高、盈利能力强、成长性佳的企业倾向于选择企业债券,这与我们的理论模型完全吻合。

2.国有股比例越高,所有者缺位等现象就可能越严重,企业的成本就会越高,因此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

3.在我国,杠杆比例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企业债券融资,与理论模型恰恰相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受可转换债券的影响,有很多企业选择发行可转换债券是由于增发门槛的提高,通过条款设计等措施能使可转债在短期之内转换成股票。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

1.由于最小样本容量的限制,样本一(发债企业)中没有剔除可转债,与实际发债企业总体的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

2.由于发债企业大多为非上市公司,所以样本一的观测值仅为106个。而样本二(控制样本)的观测值为1749个,两个样本观测值相差悬殊,导致了logistic回归的拟合程度不理想,从而影响了实证研究结果的可信程度。

参考文献:

[1]陈岩.企业债务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J].财贸研究,2007,(6).

[2]Aghion,P.and Bolton,P.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59(1992),473-494.

[3]Hart,O.and Moore,J.Default and Renegotiation :A Dynamic Model of Debt[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13,No.1,Feb.1998,1-41.

[4]Leland.H.E.and Pyle,D.H..Informational Asym-metries,Financial Structure,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XXXII,No.2,May 1977,371-387.

[5]Diamond,D.W.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Dele-gated Monitor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4) LI,393-414.

[6]Hoshi,T.,Kashyap,A.and Scharfstein,D.The Choice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Debt:An Analysis of Post―Deregulation Corporate Financing in Japan[R].NBER working paper No.4421,August,1993.

[7]Johnson,S.A.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Debt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Vol.32,No.1,March 1997,47-69.

[8]Krishnaswami,S.,Spindt,P.A.and Subramaniam,V.Information Asymmetry,Monitoring,and the Placement Structure of Corporate Debt[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51,1999,407-434.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从理论上讲,债务融资在经营者激励、信号传递和控制权的转移等三方面表现出治理效应。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且债务融资比例高于除金融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文章选取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实证分析样本,发现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效率负相关,债务融资没有起到相应的治理效用。因此,文章提出改进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的建议,以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房地产行业已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扣除土地购置费后,1997-200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6. 32%增加到13%。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间接贡献更大,对关联产业如钢铁、水泥、木材、玻璃等产业的增长带动约为其本身增长的两倍。而房地产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开发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因此,如何筹集资金成为房地产资本运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构成企业资本结构,同时形成相应的委托关系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兴起,国内学者研究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对公司治理效率影响的较多,而对于债务融资对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二、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企业债务融资的治理功能,即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作用与影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从最早MM理论中对债务融资的财务效率方面的讨论到新资本结构理论中对债务融资治理效率的研究,从理论上讲,债务融资在经营者激励、信号传递和控制权的转移等三方面表现出治理效应。

债务融资在经营者激励方面主要表现在:债务融资可以提高经营者占有剩余收益的比例;债务融资到期还本付息的硬性约束,减少了可供经理使用的自由现金流量,抑制管理者做出低效率、非理性、投机性投资,促使经理努力工作并做出较好的决策。

债务融资的信号传递理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从两方面影响到企业的投融资:其一,当外部投资者预期到自身处于信息不利地位时,可能会减少投资或增加融资成本,使企业无法筹集到足够的成本;其二,当外部投资者缺乏足够的信息时,对市场上所有融资企业只能按照平均价值估计,导致投资的低效率现象。Ross(1977)最早注意到经理可以通过负债比例的选择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其融资项目的质量,投资者把具有较高举债水平当作是一种较高质量的信号。当企业提高债务时,相当于经理预期企业有更好的经营业绩。Majluf和Myers (1984)提出的融资优序理论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负债融资将优于外部股权融资。

由于债务融资状况会影响到公司的控制权分布,当企业经营业绩优良的时候,债权人较少地干预企业事务;当企业经营状况恶化,陷于债务不能履行的状态时,债权人会干预甚至接管企业,意图改善企业治理效率。这一潜在接管威胁对企业的激励约束作用非常显著,对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从负债融资的治理机制角度分析了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国内学者近几年在借鉴国外文献的基础上也开始关注债务融资治理效率问题,但经常得出不同的结论。于丹枫(2007)从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整体出发,发现资产负债比例与我国公司治理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刘晓江(2008)以资产负债率为自变量检验出资产负债率与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值相关系数均为负相关,得出资产负债率与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为负相关。刘建国和杨卫东(2009)对2004-2008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与长期银行信用融资率和财政融资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治理效率与股权融资率呈负相关关系。方茂扬(2009)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当前房地产上市公司负债率过高,会对公司绩效产生负效应。

综上,国内学者大多从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融资渠道拓展角度研究债务融资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公司绩效作为中间变量,主要分析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试图揭示我国债务融资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4年以前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保证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特性,剔除2004-2008年间,年房地产主营业务收人不及50%的公司,同时剔除2004-2008年被列为ST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最终选取了4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万得资讯系统( wind.com),数据分析使用SPSS16.0。

(二)定义变量

(1)被解释变量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

学者对公司绩效的研究,通常用的指标主要有三种TobinQ、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分割,存在大量的非流通股,因此,在计算公司市场价值时就易失真。净资产收益率能够很好地反映自有资本收益能力,但忽略了债权形式资源投资的影响。总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公司全部资产所产生的效益,体现了公司资产综合利用的效果。因此,本文选用总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

(2)解释变量选取总资产负债率(DAR )

总资产负债率最能体现企业的整体负债状况,是体现公司融资结构的最基本指标,并且容易计算和界定。

(3)控制变量

①公司规模,根据莫克(Morck,1998)的研究,公司规模对业绩也有影响。本文选取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InSIZE)来衡量公司规模。

②自由现金流量比(FCF)是国际上各行业领先企业所普遍采用的业绩考评指标,而自由现金流量比正是企业价值的最重要变量。企业价值和自由现金流量因其本身具有的客观属性,正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替代传统的利润、收人等考评指标。

③流通股的比例(PLE),即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数量和总股本的比例。因为流通股越多,表明一个公司的股权越分散,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正面的影响。

(三)模型设计

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OLS)来研究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具体的多元回归模型设定为:

其中,α是回归方程的常数项,β1、β2、β3、β4分别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待估系数,产‘是随机项,i表示公司,t表示年份。

四、实证分析

本文对2004-2008年共205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见表1、表2。

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样本标准差不高,各变量偏离平均值水平均不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各变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样本不具有自相关。

(一)强行进入法回归分析

本文采取强行进人法,将所有对总资产收益率具有解释能力的总资产负债率、1nSIZE、自由现金流量比和流通股比例纳人回归方程,得出的多元回归结果如表3、表4、表5。

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相关系数R = 0. 374,判定系数R2=0.140,调整的R2 = 0.122,表明此多元回归模型拟合度比较理想,并且Durbin-Watson =2.326,表明各残差间相互独立、无自我相关。方差分析显示,F值为8.116, P值为0. 000a,表明这一回归模型成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这四个自变量能显著解释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绩效。

由回归系数分析表6的结果可得回归方程式为:

由标准回归系数可知,四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总资产负债率、In-SIZE、流通股比例、自由现金流量比。其中总资产负债率、自由现金流量比和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四个解释变量中总资产负债率和1nSIZE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两个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相关关系。但是我们也发现自由现金流量比、流通股比例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不显著的,不该保留在模型中。同时,在共线性诊断(见表7)中我们发现此模型中条件索引的第五维度高达58.925,说明存在明显的共线性问题。

总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以上回归方程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下通过逐步回归法选取变量,避免发生复共线性现象。

(二)逐步回归法回归分析

由逐步回归结果(见表8一表12)可知,总资产负债率和1nSIZE选人回归方程,这与我们回归分析的结果一致。这两个解释变量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性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强行进人与逐步回归整体回归模型的F值都达显著。因强行进人法有四个解释变量,所以其R与R2都较逐步回归法高,但调整自变量各数值的影响后,由调整后的R2与F值可知,去除复共线性影响后,逐步法的回归模式的解释力较强行进人法更佳。可以得到回归方程式为:

其中,总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五、结论

本文根据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采用总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司经营绩效的度量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然后运用收集的数据对经营绩效与债务负债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得到如下结论:

1.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效率与总资产负债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与理论分析中的结论相悖。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尚不规范,只是弱有效市场;二是房地产公司本身特殊的债务融资特点。据统计,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贷款加上购房者银行按揭贷款,房地产开发中使用银行贷款的比重在55%以上。房地产公司债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完全走上商业化轨道,经营管理水平长期以来偏低,对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缺乏监督机制,参与公司治理的兴致不高,很难在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财务杠杆效应

自1990年资本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在量的增加的同时,也实现了质的飞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懂得如何结合公司的内外部因素去构造自身的资本结构,也清楚如何利用债务资本去获得最大的财务杠杆效应。本文选取2001年至2010年交通运输板块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不同的公司规模决定了其资本结构的选择与考量。首先从权衡理论来看,其认为公司的破产成本是不会发生变动的,如果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那么破产成本占公司总规模的比重就会随之下降,而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公司的财务杠杆被放大,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增加。另外,成本理论认为,公司债务资本的增加会导致债权人的风险增大,监督成本也随着风险而上升,对利率报酬的要求会随之增高;而且成本理论认为规模较大的公司使债权人所面临的风险较低,且透明度相对较高,披露的信息相对较多,因此,债权人所要求的利率也就越低。同时,规模较大的公司一般以多元化经营与一体化经营为主,对风险控制与分散较为注重,所以其所面临的破产可能性也较小,因此更容易获得贷款融资。因此假设:

假设1:公司的规模与负债融资额度存在正向变动关系

成长性体现了公司未来发展潜力,对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来说,由于经营管理的需要与生产扩张的诉求,其对融资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当公司股权融资成本远高于债权融资,将有股权分散与利润摊薄的风险,因此债权融资更受到成长性公司的青睐。因此假设:

假设2:公司成长性与债权融资呈正相关关系,即成长性越高,则公司对债权融资的需求越大,负债比例也就越高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关系到债权融资的比例。根据优序融资理论,内源融资是公司融资过程中的首选。当然,公司能否进行内源融资取决于盈利能力的大小。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那么公司就会优先考虑从内部获得融资资本,则债权融资额与负债比例相对降低。同时,信号传递理论也指出,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交易成本也是影响公司选择融资方式的关键,而且外源融资的成本要高于内源融资的成本。因此假设:

假设3:公司盈利能力与债权融资为负向关系,当公司的盈利能力越高,负债的比例越低

资本市场表现在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占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由股价走势所决定。当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不断上涨时,则意味着公司从资本市场的融资较为容易;相反,股票价格处于下跌过程中,说明从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就较低。从这一因素来看,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与资本市场表现有着莫大的关联,当公司资本市场表现较好,股价不断上涨,那么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的提高使得公司就会放弃债权融资的可能性。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与该公司的债权融资是负向关系

股本结构直接影响公司资本结构。根据MM理论,股权融资方式尽管具有不存在财务风险、属于自有资金等优势,但股权融资会稀释大股东地位,引起控制权的变化;而这一缺陷却是债权融资可以避免的。因此,当公司股本结构较为分散时,大股东为了保证其控股股东的地位,更倾向于选择债权融资;相反,股本结构较为集中,就会考虑用股权融资来降低财务风险。因此假设:

假设5:股本结构的集中程度与债权融资存在负向关系,当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则债权融资的可能性越低

从MM理论来看,债权融资所产生的利息具有抵税的作用,因此,税率的大小关系着公司选择债权融资方式的倾向。简单来说,当上市公司所处地方的税率较高时,为了充分享受利息所带来的抵税作用,上市公司会在财务风险可控下更倾向于债权融资;相反,当所处地方的税率较低时,则利息所带来的抵税效应就相对不明显,那么上市公司就会认为过多的债权融资不但难以带来更多的利益,而且有可能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因此假设:

假设6:税率与债权融资为为正向关系,当出现更高的税率,公司的债权融资可能性就会更大

(二)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在沪深两市交通运输板块的1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这18家上市公司2001年至2010年的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市净率、股权集中度以及税率等六方面数据进行研究,引用的数据库:锐思、wind数据库。

二、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相关数据的结果表明:(1)18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0.5466,中值为0.5441,最大值为0.5614,最小值为0.5328,可见,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相对偏低,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收益无法有效利用。(2)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公司规模普遍较大,拥有比较强的抗财务风险能力,其获得债务资本的可能性也较大。(3)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值为0.208,净利润增长率均值为0.113,表明公司拥有较好的盈利水平与成长性。(4)从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因素来看,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市净率均值为3.32,中值为3.25,说明股价是实际净资产的3倍多,可见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要好于其基本面信息。(5)股权集中度均值为0.504,中值为0.5,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公司极少数股东掌握着公司较多的所有权,表明公司的股权被极少数大股东所保护,公司的剩余收益也基本掌握在大股东手中。此外,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的Jarque-Bera统计量可知,各变量均接受零假设,即表明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变量各数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对此,本文建立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这些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统计关系进行分析。

(二)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表3)。从表(3)可知,资本结构与各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0043x1+0.097x2-0.0049x3+0.015x4+0.928x5+0.0089x6+0.0496。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高达0.9808,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568,这说明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市净率、股权集中度以及公司税率可以充分解释公司资本结构变动的98%,解释程度非常高,显然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司资本结构的变动。而且,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整体F值为40.8386,所对应的整体概率值为0.00158,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5%,即拒绝零假设,说明在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市净率、股权集中度以及税率这六个影响因素中,至少存在着一个影响因素,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变动有着显著的影响。此外,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盈利能力、市净率、股权集中度以及税率等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均拒绝了零假设,即通过了显著性T检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公司规模的回归系数为0.0000043,这表明公司规模的大小对资本结构中的债务资本扩大有着正向的影响,当公司的规模越大,越能够进一步抵抗财务上的风险,债务融资的难度也会越低。(2)公司成长性的回归系数为0.097,说明公司成长性好,主营业务增长率较高,公司就会偏重于债务融资,当公司呈现出高成长性,财务杠杆效应能够更容易地通过债务融资获得。(3)税率的回归系数为0.0089,表明税率越高,则公司越侧重于债务融资,其债务资本也就越大,因为债务资本的利息具有抵税作用,而这也是MM理论考虑公司税模型的重要结论。(4)股权集中度的回归系数为0.9279,说明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越偏向于债务融资,因为股东对股权的保护使得其倾向于债务融资来防止股权的分散。(5)盈利能力、市净率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49、-0.0154,即公司盈利能力与市净率分别对公司债务资本的提高有着负向的影响。因为在公司具备较强盈利能力的背景下,公司不必通过债务融资,直接从留存收益即可解决融资问题;同样地,在市净率较高的情况下,表明公司资本市场表现良好,直接可以通过扩股、增股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三)财务杠杆效应分析 财务杠杆效应能否通过完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获得,是此次实证检验的重要目的。在相关的资本结构理论中,财务杠杆效应可以由合理的债务资本肃所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就是通过举债,利用债务资本来获得利润,其利润率超过债务资本成本的那部分收益就是债务资本所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根据MM理论,存在债务资本的公司相比较无债务资本的公司而言,存在着财务风险报酬。当然,公司的息税前利润率与债务资本的利率,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报酬。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效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权益资本净利润率=[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债务资本利率)×负债资本/权益资本]×(1-所得税率)。根据上述公式对沪深两市十八家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净利润率、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资产负债率以及负债权益比率进行计算。从结果(表4)来看,2007年至2010年这18家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净利润率逐年提高,即表明公司的财务杠杆效应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负债权益比率逐渐上升,说明这十八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实现了财务杠杆效应。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市净率、股权集中度以及公司税率充分充分影响到公司资本结构的变动。公司规模的大小对资本结构中的债务资本扩大有着正向的影响,当公司的规模越大,越能够进一步抵抗财务上的风险,债务融资的难度也会越低。公司成长性越好,主营业务增长率越高,公司就会偏重于债务融资。随着公司资产负债率与负债权益比率的提高,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净利润率不断上升,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着财务杠杆效应。在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股权集中度以及税率对债务资本的扩充有着积极的影响,反之,公司盈利能力与市净率对债务资本占总资本的比率有着消极的影响。总之,在公司需要融资扩大规模时,可采取债务融资的方式提高债务资本的比重,从而获得财务杠杆效应,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关注自身公司所处的行业以及宏观经济的发展动向。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宏观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在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完善过程中,也不可忽视地要考虑到行业因素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以及所处的行业不同,往往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例如:在处于经济衰退期中,上市公司就应该增加现金流,减少债权融资,降低负债比例,以应对经济衰退所带来的订单减少、利润降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还关系到一些宏观经济特点的变动,如:通货膨胀率、央行利率以及GDP增长率等等,若资本结构的考虑忽视了宏观经济与行业因素,上市公司就等同于与外界环境相脱离,必然要面临资金链的问题。(2)注重公司规模给资本结构带来的影响。从上面的实证分析来看,上市公司规模的大小对债权融资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债权融资并不是越多越好,很多大型上市公司就是因为过多的债权融资而导致其最后的资金链断裂。因此,上市公司在享受公司规模给债权融资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债权融资所带来的巨大的财务风险。对此,要结合公司自身的经营情况、规模等要求,改善企业资本结构,从而实现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的目标。(3)在融资过程中注意资金的流动性。上市公司在大力举债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联,做好资金流的分析与预测。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动性问题关系到其财务风险的大小,过多的债务资本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尽管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来看,债务资本可以为上市公司带来财务杠杆效应,但前提是合理比例的债务资本,一旦超过红线,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上市公司在进行债务资本的融资过程中要注意对资金流动性的把关。(4)重视公司成长性所带来的效益。基于前面的实证分析可知,公司成长性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较高的成长性意味着公司发展急需更多的资本,即需要进行债权融资。但是,在融资过程中,首先要分清楚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利弊。股权融资的成本要高于债权融资,在能获得债权融资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债权融资。其次,要注重债权融资所带来的利息成本,尽管成长性高的公司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可以肆无忌惮的进行债权融资;其同样要做好融资预算与决策,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胡元木、马文爽:《资本结构调整路径依赖性研究》,《东岳论丛》2012年第12期。

[2]毛桂英、李海波、史本山等:《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综述》,《财会通讯》2009年第30期。

[3]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4]韩鹏、唐家海:《财务弹性生命周期下融资政策分析》,《财会通讯》2012年第14期。

[5]陈溟:《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生产力研究》2012年第5期。

[6]闵亮、邵毅平:《经济周期、融资约束与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7]彭柯:《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新金融》2008年第8期。

[8]康玲:《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分析》,《财会通讯》2012年第32期。

债务融资论文范文第15篇

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092-02

一、文献回顾

本文中阐述的债务融资结构是指债务融资的期限结构和类型结构两个方面。

国内外对于从此两方面研究债务融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没有统一的结论。以下分别回顾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1. 国外研究成果

Brick和Ravid(1985)把债务期限结构、利率和税收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相关研究,他们认为,当利率固定的前提下,债务期限不同,税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也不同。由于债务的违约概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长,这使负债前期税盾现值比后期高,因此,长期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期限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司预期应纳税额,进而可以使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

Diamond(1991)对债务期限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提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效益好的公司偏向于短期债务融资,而效益较差的公司偏向于长期债务融资。Bhattacharya和Chiesa(1995)指出,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公正性和滞后性,因此,当公司处于发展初期和信息不对称可能性较大时,公司更愿意选择少数的私人债权人进行融资,而非银行贷款。Johnson(1997)研究发现,公司成长机会与银行债务融资比例呈负相关关系。

Aivazian(2005)以加拿大上市公司为例研究发现,高成长性公司的长期债务和投资显著负相关,即长期债务比例越高,公司投资会出现不足,降低公司绩效。

2. 国内研究成果

张茂德、张慧(2003)以3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收集相关财务数据,对债务融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长期负债与公司绩效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而流动负债与公司绩效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发现银行借款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而商业信用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显著。

陶安(2007)对于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重点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短期负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公司管理者的作用,进而使得管理者更加努力的提高公司经营业绩和效率,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

张顺葆、朱胜德(2008)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分析了债务期限、债务类型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他们认为,短期负债率与公司绩效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长期负债率与公司绩效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商业信用与公司绩效是正相关,银行借款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不显著。

周三深(2009)以在我国沪市、深市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收集整理2007年的财务数据,并对样本公司的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短期负债与公司综合绩效之间正向变动,长期负债与公司综合绩效之间反向变动。

通过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债务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但是大部分研究证明了短期债务对公司绩效有促进作用,而对于债务融资类型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的研究有不同的结论。

二、相关理论分析

公司绩效是指一定期间公司的经营成果和效率。衡量公司绩效的方法有EVA评价法、托宾Q值评价法和财务指标评价法。经济增加值评价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较为新型的经营绩效衡量方法,但是EVA是绝对数指标,不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公司进行绩效比较;并且这一指标的评价结果可能与公司实际的绩效水平不同;此外在计算EVA时,对于什么应该包括在投资成本里、净收益应做哪些调整以及资本成本的确定都存在很大争议,可操作性较差。所以此方法不适用。在我国资产都是以账面价值在财务报表中列示,资产的重置成本指标不好获取,并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通过托宾Q值评价公司绩效也不合理。因此,本文就选取了财务指标评价法来衡量公司绩效。

债务融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

第一,债务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财务杠杆所用和税盾作用,有利于公司利润的提高。由于债务融资的成本固定,即从公司利润中扣除的财务成本固定的,当公司息税前利润提高时,单位盈余承担的固定财务成本就会下降,股东盈余也会更多。税法规定利息是在税前扣除的而股利是在税后利润扣除,所以债务融资可以避税。

第二,债务融资通过与债权人之间的契约,给经营管理层造成财务方面的压力,约束其经营管理行为,进而激励管理层努力工作,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使得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优。

第三,债务融资结构的不同影响经营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通过对控制权的控制激励管理层做出正确投资和努力工作来增加公司价值,提高经营绩效。银行是公司比较重要的债权人,应该参与到公司治理工作中。通过银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监控,既能保证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归还借款,又很大程度上对公司绩效是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实证分析

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物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剔除ST、*ST的上市公司,以及主营业务不是物流方面的公司,共得到53家上市公司。通过研究这53家上市公司2009年-2013年的数据,得出债务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2.变量设计

3.研究假设

从债务融资的总体结构来研究,前文的相关理论分析以及专家学者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都表明了,通过债务融资可以提高经营绩效,也就是表明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经营绩效的水平也高。所以提出假设一: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从债务融资的期限结构来研究,短期债务融资对企业资金流动性要求通常比较高,长期债务融资虽然期限长,但是相较于股权融资,还是存在偿还本息的财务压力,对管理层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盲目扩张和过度投资起到抑制作用,进而促进经营绩效的提高。因此提出假设二:短期债务比率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假设三:长期债务比率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从债务融资的类型结构来研究,银行作为债权人要向企业收取资金使用成本,并监督着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层进而会努力工作来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商业信用通常期限短且比较分散,并且不用支付任何资金使用成本,企业无息使用的这部分债务融资获得资金对管理层不会产生很大的财务压力,因此对于管理层的行为约束能力不会太大,甚至有时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所以提出假设四:银行借款比率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假设五:商业信用比率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4.相关性分析

将本文研究的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看其是否适合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只有当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强的时候,之后进行回归分析才更有意义。

由表2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率、长期负债率、银行借款比率和与公司绩效EPS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278、0.206、-0.206、-0.306和0.049,且前四个相关性均比较显著。所以说,进行下一步的回归分析是科学的,并能验证前文提出的假设。

6.回归分析

通过SPSS19.0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表3的回归结果得出,模型一中资产负债率的回归系数为-.223,回归系数t检验为-3.660,sig.为0.000,小于0.01,通过显著性检验,即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之间是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否定了假设一,主要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有外部融资需求的时候第一选择不是债务融资,这与资本结构相关理论中的优序融资理论相矛盾,物流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整体水平偏低,债务融资未充分发挥其对公司绩效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同样根据表3中的回归结果,验证了假设二和假设三,否定了假设四和假设五。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