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

方剂学教学论文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调查对象:中药专业在校生(2012、2013级中药专业、中药分析、制药工程和生物制药等专业学生);中药专业毕业生(中药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毕业的业内工作者,零售药店38%、医院药房35%、药品生产和管理部门5%、非医药领域22%);用人单位主管(华北地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市工作者)。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围绕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针对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即《中药学专业在校生对方剂学教学改革建议》《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方剂学教学改革建议》和《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学生能力评估和培养建议》。资料的收集: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100%按要求填答的问卷为有效问卷,共286份,具体如下。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120份(该部分学生方剂学课程基本沿用中医专业方剂学教材及相应教学文件,但课时减少),收回有效问卷112份;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4份;向用人单位主管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资料统计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后,将数据输入Excel表进行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

2.1在校生问卷和结果分析

在校生是方剂学教学的对象,他们的观点和建议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方剂学教学需求和教改方向。本次共获得112份中药学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期待的职业。

在校生期待的职位主要为医院药房(占49%)、药品管理部门(22%),而类似零售药店(12%)、新药研发(5%)、药品生产(5%)等职位的期待度不如医院药房和药品管理部门高。

(2)对教材的满意度。

有98%的学生对方剂学充满学习兴趣,但他们对方剂学教材的满意度不是很高,有40%以上的同学认为方剂学的教材内容需要改革。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可能是中医学专业的方剂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中医经典和古文知识,而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于西药科目(如化学、药理、分析等),传统中医药和医古文的课程设置不够。鉴于这种情况,建议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方剂学教学应选用适合中药学专业专用的方剂学教材。

(3)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期望。

依据中医专业方剂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方剂学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合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经调查有54%的同学认为方剂学教学没有突出中药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在中医学和中药学两类知识哪种更应该重视的问题上,60%的同学选择了偏重中药知识,30%的同学选择了偏重中医知识。反映了在校生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重视。

(4)对教学实用性的期望。

有94%的学生更希望在方剂学中获得实用性的知识,只有4%的学生更希望获得理论性的知识。因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药房或药品生产企业,要求学生有实用的方剂学技能,而非遣药组方能力。学生们希望掌握的实用性技能依次是:指导患者选用非处方中成药的能力以及与医师交流用药情况的能力(50%)、掌握临床处方能力(31%)。对医师和患者用药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是药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建议充分重视这一问卷结果,以期方剂学教学特点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相一致,能学以致用。

(5)对教材结构及内容的期望。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90%的同学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方剂学的重点和核心知识是方剂的组成、用法、功能、主治、配伍和运用等。但他们希望教材中能补充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等知识,完善方剂学的结构内容。

(6)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在校生建议方剂学的教学能突出中药专业的特色,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材中可适当增加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等知识,完善方剂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2毕业生问卷结果分析

所调查的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均在中药相关岗位工作,他们的观点建议来源于实践,更能有效地检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因此他们对方剂学的教改建议也非常重要。共收到毕业生调查问卷114份,统计结果如下。

(1)毕业生工作现状及对岗位的期待。

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主要为零售药店(38%)、医院药房(35%)、药品生产和管理部门(5%)、非医药领域(22%)。这与他们工作前期待的职位基本一致,但有微小差别,选择医院为理想单位的人数为47%,然后依次是医药企业(24%)、零售药房(10%)、医药高校(10%),有10%的人不希望从事医药行业。

(2)毕业生对方剂学的兴趣。

相比较于98%的在校生对方剂学感兴趣,毕业生中只有50%的人对方剂学感兴趣,下降幅度很大。有61%的人认为方剂学知识在他们的工作中很实用,但只有37%的人在毕业后通过自学或其他形式继续学习方剂学。可见方剂学对毕业生的工作有很实用的帮助,但毕业生已经很少有系统的学习机会。因此建议适当增加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课时,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对教学实用性的建议。

95%的毕业生认为实用性的知识更重要,仅有5%的毕业生更看重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毕业生希望通过方剂学获得的实用能力依次为:指导患者选药用药能力(49%)、掌握临床处方能力(30%)、现代药物的研究能力(13%)、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药的能力(8%),此结果与在校生答卷结果一致。

(4)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建议。

在中医学和中药学两类知识哪种更应该重视的问题上,52%的毕业生选择了中药知识,46%选择了中医知识。选择结果说明毕业生认为方剂学知识结构中医和药有相同的重要性。由于中医中药2个学科联系紧密,中药的研究需要中医理论支持,虽然中药学专业的特色是中药研究,因此方剂学教学在突出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石作用。为了突出中药学专业的特色,47%的人认为应当增加临床指导患者用药的事例,25%选择了增加常用非处方药组方讲解,15%的人选择增加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10%的人选择增加传统方剂剂型研究进展等。

(5)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毕业生同样认为加强方剂学教学的实用性很重要,在突出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同时,方剂学核心知识也必不可少。方剂学实验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指导患者临床用药的事例、常用非处方药组方、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等。

2.3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分析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能反映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更好地指导方剂学教学改革。本次共收到用人单位调查问卷60份,以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为主,共36分;药品生产企业6份;其他医药企业18份。

(1)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66%的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为药师型人才,22%为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人才。这些单位对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储备的满意度均为90%。但82%的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在实用性知识方面得到拓展,他们最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依次是:技术操作知识(80%)、现代知识(45%)、基础理论知识(40%)、传统知识(35%)。

(2)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以药师型人才为主,希望方剂学教学能使学生学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并建议加强方剂学与其他应用学科之间的渗透。

3讨论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医;《方剂学》;教学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习者必学的中医基础学科之一。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所培养的中医人才素质息息相关。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两方面重视下述问题。

1重视药物配伍的讲解

药物配伍能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是组合成方剂的核心,也是药物功效的配伍,在方剂学的教学中透彻分析药对配伍、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充分让学生领会“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1.1君臣配伍君臣配伍是方剂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相互作用决定该方的功效和主治病证,如小青龙汤中麻黄、桂枝为君药,配伍干姜、细辛为臣药,重在发汗解表、温肺化饮,为治外寒内饮的代表方;小柴胡汤柴胡为君药,配伍黄芩为臣药,和解少阳,为治少阳证的代表方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分析方中的君臣配伍及君臣配伍的形式,除了相须、相使的增效配伍形式外,还包括去性取用、治疗主证和主要兼证、治疗主因和主证及特定的君臣配伍形式,通过分析君臣药在方中的作用,让学生抓住方剂药物组成的主要部分,提高对复方立法组方、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理论认识。

1.2佐使配伍方中的君臣药还须借佐使药协助增强疗效、制约或降低毒副作用,并使药效升降走守达病所。佐使配伍也是形成配伍规律的重要因素,说明方剂的组成中每味药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综合反应的。特别是特殊的用药,如清营汤中配伍金银花、连翘透热转气,体现了营分热证特点及治疗原则;黄龙汤中配伍桔梗宣肺气而通肠腑;芍药汤中配伍肉桂防苦寒伤阳;败毒散配伍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等等,在教学中要重点分析。

1.3药对配伍药对是中药复方的核心,是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配伍,是复方的最小单位,它构成简单,却具备了复方基本主治功能,是经典复方疗效的体现。方剂学中药对配伍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以提高疗效,扩大治疗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重要药对的特性和统一性。如著名方剂桂枝汤包括桂枝与白芍、白芍与甘草、生姜与大枣、桂枝与生姜、芍药与大枣、桂枝与大枣等多组药对。既要分析理解方剂组成中的主要药对,又要归纳总结同一味药配伍不同药物所组成的药对表现出的不同作用,如麻黄配伍桂枝重在发汗解表,配伍杏仁宣肺平喘,配伍石膏清泄肺热、宣肺平喘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药对的作用,在分析运用和变化运用古方时要抓住主要药对,或在药味增减时也力求考虑药对配伍。

2重视证、法、方、药紧密联系的分析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辨证论治中,证、法、方、药是紧密联系和高度统一的,其高度吻合也是方剂学学科知识的关键所在,而分析每首名方的证、法、方、药之间的紧密联系,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为基础。如阳和汤中配伍麻黄是因为其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阳和汤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法,在温阳、补血、散寒的基础上配伍麻黄,以其发越阳气的作用来鼓动气血流通而收到散寒通滞之功。可见阳和汤中一味麻黄就涉及了证、药、基础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通过透彻地分析证、法、方、药之间联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则、基本结构和配伍技巧。

3重视介绍中医方剂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及影响药效发挥的因素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民间有“是药三分毒之说”。由于药物因素、或病人的体质因素、或病证的特殊性、或针对用药的特殊性(如需用药量大、需用毒副作用大的药物等)或煎服调护法的影响,方剂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疾病、某些患者、或某些特殊状态下出现毒副反应。近来有关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影响较大的诸如日本报道的小柴胡汤的副作用有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膀胱炎、药物性肝损伤、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及我国的龙胆泻肝丸的毒副反应等,震撼了大众观念中中药是绝对安全的错误认识。

方剂学作为传授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的重要课程,有必要重视临床安全无害地应用方剂。因此介绍中医方剂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同样应该成为方剂教学中的必讲内容。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当尽可能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内容,并将其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中,尤其是对具有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发生频率高的方剂应特别强调其使用的适应证、用法、调护、禁用对象、报道中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早期症状、后果、处理方法。如果已明确方中某种用药与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发生高度相关时则应重点提出,以引起学习者的重视,避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4重视方剂中药物的用量与用法的强调

方剂中药量至关重要,标志着药力的大小,决定作用的强弱;而煎法与服法,对疗效亦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方剂的教学中除讲授一般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外,还须提醒学生要掌握特殊的药量、煎药法及服药法。如吴茱萸汤中重用生姜;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炙甘汤中重用炙甘草、生地,且水酒各半煎服等。同时服药时间亦有讲究,桑螵蛸散治遗尿宜夜卧服;“真人养脏汤”治下痢在饭前服等。

5重视方剂的歌诀记忆

孤立、机械地背诵方剂,花费时间多,效果差。而汤头方歌是将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等以诗歌体裁,编写成歌诀,读起来琅琅上口,让学生由诵到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另外有些方剂,可自编趣味歌诀,记忆方便、效率高、经久不忘。还可自编一些趣味歌诀做适当的补充,如三仁汤:“三仁爬竹竿,(厚)朴通滑下(夏)来”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记忆的趣味性。

6重视方剂之间的联系对比

有些方剂,组成、功效和主治证有相同之处,在教学中这样的方剂可互相比较,找出共性,突出个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类方剂中可同中求异,如清热剂中清胃散与玉女煎均清胃热,但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火上攻证,属实证;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主治胃热阴虚证,属实中夹虚之证。不同类方剂中,可前后联系比较,异中求同,如治泄泻的方有葛根黄芩黄连汤、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但因每方适应证的病因病机不同,故可作以区别。另有药物组成部分相同的方剂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桂枝汤”的加减方有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含增液汤的方剂有增液汤、增液承气汤、清营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小柴胡汤与旋覆代赭汤佐使药相同等等。

7重视形象生动教学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药剂学;教学方法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理论、生产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涉及的内容广,剂型种类多而分散,相关的知识点内容庞杂且难点不同。传统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主要是传授结论性的知识,缺少知识应用的深化。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对药剂学的兴趣。因此,药剂学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地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而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拟定的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有积极意义。本文对讨论式教学在药剂学课程中的实践进行了总结,介绍该教学方法的设计方案以及所需注意的问题。

一、分析药剂学课程特点,设计讨论式教学内容

1.药剂学课程特点

在药剂学课程中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药物制剂基本理论、药物制剂的传统剂型及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在传统基础剂型部分,主要是讲授药物各种剂型的特点、适用范围、质量标准等,内容丰富使得重点不易突出;在药物制剂基本理论部分,主要涉及物理化学知识,如,药物的溶解理论、流变学理论等,内容抽象而难以让学生理解;在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方面,由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较少且有一些原理尚不清楚,往往使学生更加难以掌握。

2.合理设计讨论式教学内容

在整个药剂学教学过程中,首先仍应以药剂学教材为基础。讨论式教学应在传授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实施。其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提高讨论式教学的针对性。如一般学生在学习药物制剂的新剂型时,由于剂型新颖,难以想象与理解。如果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文献资料让学生自学与讨论,可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新剂型制备的方法等内容。另外,也可用教师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剂型,产生学习的兴趣。再次,在进行讨论式教学时应以文献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课程中进行讨论。最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地做出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以便下次讨论式教学更好地进行。

以药剂学中药物制剂的设计这一部分内容为例,学生学习各种剂型的特点及基本理论,最终是为了使其具有设计并开发出理想的合理剂型的能力。这部分内容从教材上学生需掌握药物剂型设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内容比较分散也比较枯燥乏味。如果通过文献和问题设计,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合适的制剂,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药剂学的热情。教师可以给定一种药物,如乙酰水杨酸,让学生分组查阅文献确定最终的给药方式及剂型,并给出选择该种剂型的原因。这样药物制剂的设计就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查阅文献资料时,逐步掌握药物制剂的设计步骤,并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

二、讨论式教学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

在讨论式教学中需要明确教材的基础地位。药剂学教材内容体系完整、系统性强,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而文献等资料具体、直观,是很好的辅助资料。在讨论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容易忽略教材,偏离教学主题,所以,教师应根据专业设计及教学目标,合理分配好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讨论式教学。

2.教师要主导讨论过程

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导讨论过程。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知识面广,有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深入,有些学生不善于言语表达,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混乱或冷场的局面。所以,教师需要控制好时间,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引导学生用严谨的思维以及严密的推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讨论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给学生创造群体合作学习、锻炼口才、创造良好心理素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综合表达以及展现自我的能力,符合社会培养综合型药学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施莉.研究生课堂讨论教学法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8(11).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自1927年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员卢朋著编撰我国首部中医方剂学教材《方剂学讲义》至建国前,笔者根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等材料统计,全国共出现方剂学教材25种(见表1)。综合归纳起来,这些教材主要存在以下编辑特点:

表1 现存民国时期25种方剂学教材

1.从学科建设角度系统整理中医传统理论

古代中医对学科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民国时期方剂学科的独立迫切需要建立起系统的学科体系。然而,在学科建立之初,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理论以及知识体系等要素的概念并不清晰。近代教材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全面深入地整理了中医传统理论,主要包括:①总结归纳古代方剂基础理论知识:早期的一些教材汲取了方剂学知识体系的各要素,包括中药配伍组方原则、治法与组方、疾病与组方、辨证与组方、方剂分类方法、方剂发展简史、学术流派及代表性学术思想等,方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方剂学梗概。②建立方剂学科概念:尽管中央国医馆曾以“处方学”之名将方剂学科列入中医基础学科的范畴,但新生的分支学科在创建之初,名称混乱,概念模糊。当时的教材或名“处方学”,或名“方剂学”,并分别对学科概念加以诠释。时逸人《中国处方学讲义》指出“处方学者,乃配合多种不同之药味以成方,以图却除疾病,恢复生体健康状态之学问也”。陈永梁《新中医方剂学》谈到:“所谓新中医方剂学,系专考究中医之药物配合作用,使减轻或除去疾患,及明其结构之何若,以归纳适应于各种病证者也。”还有些教材分别对上述名词加以阐述、鉴别,杨则铭曾在《中国处方学讲义》中谈到,“方剂学者,研究古今成方之组织,及其他加减变化之道,以期施诸治疗是也。”“处方学者,乃配合多种不同之药味以成方,以图却除疾病,恢复生体健康状态之学问也。”杨氏认为,方剂学重在探讨古今方剂,故在其后列举诸方。而处方学则重在讨论方剂配伍组方法则,故其后列举配伍组方的八法予以说明。通过对历代古医籍全面深入的整理,早期教材从纷繁庞杂的知识点中逐渐梳理,并明确了方剂学科的诸要素,对方剂学科的建立功不可没。

2.以中医的传统理论为指导选方释方

中医方剂数十万计,而教材的选方必须精中选优。早期教材的选方、释方都离不开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多数教材选择名著所记载的名方,如经方、局方等,这些方剂的疗效不仅被千年的临床实践所验证,且临床医案比比皆是,历代医家对其组方、用药、加减化裁等论述也十分丰富,在理论和临床两方面都较为成熟,有一定的代表性,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而教材的释方则表现为在传统理论的指导下,或设方论来阐释方剂的要义,或设小结对每类方剂加以归纳,其中不乏古代名医之论述,以及编撰者对中医传统理论的阐述及发挥。即使是旨在中西医汇通的方剂学教材,其对方剂的阐释分析也是建立在充分理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将西医知识融会贯通于其中。

3.体现中西医汇通的时代特点

民国时期,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时代特点是中西医学汇通。受此影响,该时期的方剂学教材不仅汲取了中西医汇通的学术成果,也在某种程度上完善了方剂学理论,破陈除陋,引进新知,为方剂学的发展打开新的局面。

民国时期中医方剂学教材,如时逸人《中国处方学讲义》、杨则民《方剂学讲义》、陈永梁《新中医方剂学》、王润民《方剂学讲义》、杨则铭《中国处方学讲义》等都在汇通中西医学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大胆探索。其共同特点是:①运用西医知识阐释分析中医方剂。通过中西医病名对照;以西医知识论述中医传统病症;以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知识解释方剂适应症;分析中药单用或合用的药效等途径,使得中医方剂的适应症从传统的中医病症扩展到西医疾病。②从方论可以看出方剂的组方思路变化。从传统的根据君臣佐使、性味归经、七情等组方逐渐发展到按照药物的药理、药化特性,以及对某病症、体征的治疗作用加减化裁;根据西医疾病的病理特点及中药配伍或药对的药理、药化特性来配伍组方;将药理作用相似或相近中药归类配伍。③对比中西医方剂。为了启发学生智慧,拓宽思维,教材除了阐述中西医理相通的实质性内容,还大胆地对中西医方剂的异同点加以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制方理论、治疗法则、组成、剂型等方面迥异。如陈永梁的《新中医方剂学》谈到,中医方剂治病强调整体观,“其方剂作用,全视病体组织变化与疾病关系如何为转移”,而西医治病重在局部观“其药物作用,在使生体组织,由化学性或物理性亲和力之物质,于相互间发生反应;其用药主征服,故虽解热而犹用毒药。”④方剂分类新颖,打破通例。部分教材,如杨则民《方剂学讲义》,陈永梁《新中医方剂学》等在传统方剂分类的基础上,结合西医疗法,对方剂分类法加以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当时的临床需要。

4.教材中融入编撰者个人临床心得

早期方剂学教材的编撰质量与学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学术素养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很多学者勇于打破家传世袭、私门授受的传统陋习,将个人临床经验和对方剂学的认识融入教材。无论是对方剂基础理论的整理、对方剂的收录和阐释、对中西医汇通的看法,还是对疾病的临床认识等方面无一不渗透了编撰者的个人学术体会。如杨则民认为“催生剂之最不可训者为蛇蜕、蝉蜕、蚕蜕,纸之处方,盖中‘医者意也’之毒,睹彼虫类蜕生甚易,以为蜕有灵气,可相感召”,批评了古籍中运用此类催生剂的糟粕之举。许多教材把编撰者自身的临床经验融入方解,例如杨则民《方剂学讲义》谈到,“余经验,遇神经衰弱而盗汗或食欲减退时用一味黄芪,其应如响,足证其有强壮脑神经之效矣。”作为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民国时期的方剂学教材并不仅仅止步于传授知识,还在书后探讨病案,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蒋文芳《时方学讲义》为例,该书按“汗、吐、和、下、温、清、消、补”传统八法分类,每法下附有具体病案,其重点不是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方剂知识灌输,而是旨在分析阐述病例,论述疾病、治法、方剂之间的关系,用病案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的智慧,指导临床灵活处方用药。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业药剂学;药学教育;改革;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82-02

药剂学作为培养新世纪医药专门人才的主干课程,在药学等相关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工业药剂学是在药物制剂理论的基础上,融合了材料科学、机械科学、粉体工程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主要讨论药物制剂的工业生产和工艺过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2]为了提高工业药剂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水平,为医药工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药学教研组就如何让药剂学理论与工程知识、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进行互动

工业药剂学是在药剂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剂工艺设计、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制剂生产的单元操作以及相关生产设备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突出特点是和实际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但就课堂教学而言,内容非常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们采取图片与多媒体动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和设备比较直观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易于理解。如在粉体学章节的教授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十分枯燥,公式理论偏多,而实际应用实例偏少。我们就采取从各种渠道将一些直观的磨粉设备、传输设备和储存设备等用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出来,并就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过程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有利于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为了避免出现教师一个人“炒冷饭”的场面,我们就一些具体剂型让学生自己去查阅书本和文献,了解制剂的配方、设计方法和制备等过程,以3~5人为一小组,到课程上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只是在旁边讲解和引导。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让同学们丰富了专业知识,开阔了眼界。

二、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工业药剂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较大的比重。[3]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重复老师讲过的内容和步骤,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打分。该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设计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虽然我们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先实验,后报告”的实验程序进行了调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虽然老师在每次实验前都对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进行检查,由于缺乏有效的督查机制,无法把此事落到实处。实验课进行过程中,尽管教师已经把实验操作步骤、方法等都写在黑板上,并且逐一讲解,但仍有不少学生由于事先没有预习实验,不知道该怎样着手操作,多次发生放错试剂、用错仪器等现象。实验完毕后,通过查看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内容雷同的报告。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更加重视学生实验前的预习作业,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具体操作动作的规范和对出现一些问题的分析解答。比如缓释制剂的制备及释放度测定这一实验,我们让学生自己先去查阅文献,总结一下主要有哪些缓释剂型以及其缓释原理,对缓释制剂处方中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制备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随时对一些实验步骤和现象进行提问,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实验完成之后,各个小组互相对对方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定,从而加深了同学们对该制剂的原理、制备工艺和性质检查等方面的知识。下次实验前,通过抽查几位学生,叫他们回答上一个实验报告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报告写得很好,但问题回答不上来,实验成绩照样很差。通过实行这一手段,有效杜绝了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的现象,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了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业药剂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规范、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三、学校教学与工厂实习参观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无论你怎么增加实验内容,始终和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有一定的距离。而对工业药剂学来讲,工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又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本专业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理论教学与工厂实际相结合,我们在短学期中都会组织学生去相关的工厂参观实习,让他们熟悉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有助于他们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相关实习内容的了解,我们在具体的实验内容设计过程中,安排了与工厂实习内容相关的设计性实验。例如某工厂主要生产阿司匹林片剂等相关产品,我们在安排实验内容时,开设了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剂型的选择和制备等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习前对相关药物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其制备、质量控制等原理。如此一来学生在生产实习时,对于课本知识从实验室到工厂实际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同药品实际应用的结合,增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了专业视野,提升了专业水平,提高了实践能力。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工厂参观实习后,同学们发现工业药剂学一点都不枯燥,原来很讨厌该课程的一些学生也渐渐的转变了想法。他们通过与工厂师傅的交往和沟通,增强了对本专业的自信心。同时,我们也会请一些工厂的工程师和专家到学校来举办讲座,将工业药剂学研究领域的一些新动态,如新药物及剂型的开发,社会关注的药学方面热点等问题,将讲座知识与教学内容相衔接,加深了同学们对本专业的认识,增加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进一步开拓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将理论、实验教学、工厂实习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相结合,从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到生产工艺和设备,多角度传授相关知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工业药剂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上仅是我们对工业药剂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探讨和总结。鉴于我们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时间不长,经验还十分有限,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多多努力,使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药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海燕,王永理.《药剂学》教改方案及实施[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39-42.

[2]吴卫,黄洁.工业药剂学的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2008,24(5):32-33.

[3]王勤,李华文,彭新生.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南方医学教育,2009,2:25-26,29.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互动式教学;中医教育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8.040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8-0119-03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TCM Pharmaceutics GAO Jian-de, FAN Ling-yun, YU Yan, WEI Shu-chang, LIU Xiong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eaching outcom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TCM pharmaceutics. Methods Fifty students majoring in 2009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were taught by 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TCM pharmaceutics, and 56 students majoring in 2009 TCM pharmaceutics by using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This study evaluated students’ adaption to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sco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of the two classes. Results Students taught by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can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improve self-study ability, thinking ability, creativity, and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enhance team spirit. Conclusi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shows better teaching outcomes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t can guide students to look for ways to tackl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cultivate all-round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TCM pharmaceutics;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TCM education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也是将传统制剂技术和现代剂型理论相统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制剂生产和临床应用紧密相联。中药药剂学是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中药研究、生产、经营和应用等各类人才的必修主干课程,课程涉及面广,涵盖知识多。目前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传统的板书、投影等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1],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模式,可克服传统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的不良局面,与我国当前教育宗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相吻合。笔者将该方法引入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在教研室讨论下初步对液体药剂、注射剂、丸剂、片剂和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章节采用PBL,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分析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9级中药学专业50名学生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2009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56名作为试验班,采用PBL授课。对照班与试验班均被随机分为6组,每组8~10名学生,每组指派1名组长。

1.2 方法

1.2.1 基线水平 本校中药学专业学生与药物制剂专业学生高考成绩均在普通本科分数线以上,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中药药剂学课程前,两班开设课程相同,均已完成了中药学、物理化学、中药化学、制剂分析等基础药学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基础药学知识的储备,为顺利进行互动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2 教材与内容 对照班和试验班均采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2]作为教材。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讲授上述内容,试验班在液体药剂、注射剂、丸剂、片剂和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5个章节采用PBL。

1.2.3 互动式教学过程

1.2.3.1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教研室首先组织授课教师进行PBL的学习,然后各章节授课教师根据本章节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学习目标和议题,设计带有相关问题的教学案例,同时设计评价教学效果所需的表格。如在学习完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基础后,我们设计了一种案例:传统黄连上清丸存在作用迟缓、服用剂量大等缺点,为此,有人将黄连上清丸改制成了黄连上清口胶。请学生从工艺、药效及患者依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剂型并提出正确的制备方案。

1.2.3.2 收集资料,论证假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在课余时间组织本小组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讨论过程、每位同学的发言情况及讨论结果,并推荐1~2名同学作为课堂代言人。第二次课,通过第一次课后查阅、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第一手材料,增加感性认识,每个小组设计1份工艺路线,详细论证其可行性,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实验设计。教师再引导讨论的深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指引:①黄连上清丸主要功效是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风热所致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及风火牙痛等,而风火牙痛时牙龈严重发炎,患者咀嚼时牵拉牙齿,使炎症加重,更为疼痛;②口胶含糖重,溶后流入牙缝,成为良好的培养基,使病情恶化;③黄连上清丸方药物多苦、咸,制成品口感不好,患者难以接受;④为扩大用药对象,现在上市的有黄连上清片、黄连上清胶囊、黄连上清丸。

1.2.3.3 反馈和总结 各小组将所获取的信息加工整理后,以书面报告形式呈报自己的结论及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因此对剂型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懂得了选择剂型要考虑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进行,而且可以将矫味所用辅料、包衣技术等知识串联起来学习。以上过程在实施中应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有充分时间收集资料和自主学习。

1.2.4 问卷调查 设计调查问卷,了解PBL的实施对学生选择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的影响和该方法的实施效果。采用不记名方式,由学生自愿填写。

1.2.5 学生学习过程及班级交流情况评价 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及班级交流情况,采用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进行评分。评价在每一单元结束后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包括四方面内容:①对案例分析问题的能力;②与小组成员合作的能力;③查阅文献及参考资料的能力;④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以自评、互评的总分作为最后评分,占总成绩的40%。指导教师在参加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按照上述标准进行抽评,以保证学生评分的客观性。

1.2.6 期末考试成绩评价 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测试试卷满分100分。其中主观性试题40分,题型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客观性试题60分,题型包括填空题、单选题和多选题。占总成绩的60%。试题内容偏难,但并未超越教学大纲范围。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学方法调查

试验班和对照班均完成了有关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课前调查,试验班完成了有关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的课后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PBL前,多数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法是适合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方法,仅有40%左右的学生赞成采用PBL。经过实施PBL,学生对教学法的选择有了显著的变化,试验班有76%的学生认为PBL适合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方法,66%的学生认为PBL可提高学习自信心,73%的学生认为PBL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86%的学生认为PBL可促进自学能力,75%的学生认为PBL可培养发现、分析问题能力,83%的学生认为PBL可加强同学间协作。这说明通过尝试PBL,学生体会到了该教学法的优点,愿意将PBL作为中药药剂学的授课方式。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物理化学 药剂学 教学改革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31-02

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开设该课程的学期为大二下学期,它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尤其和药物制剂学联系甚为紧密,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就必须结合药学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进行适当的课程整合。

1 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联系紧密

物理化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物化难记、抽象、难学、难于掌握和理解。调查发现学生觉得难学、枯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在教学的过程中,物理化学教学中缺乏与药学知识的密切结合,学生在学习物化知识后不能学以致用,因此,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实际上物理化学中涉及的很多知识点,都与药学专业的很多专业课有着紧密的联系。药剂学是所有药学类高校都设置的重要学科。在药剂学科研方面,药物有效期测定、新剂型的开发等所依据的基础理论必须以物理化学知识为前提,因此,物理化学是整个药物制剂学的重要基础,目前有很多物理药剂学教材几乎有接近半数的内容是关于物理化学的知识。因此,把物理化学知识纳入到药剂学学科中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也体现了当今时代学科融合交叉的特点。

2 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如何使这门枯燥的课程变得有趣、生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物理化学与药剂学的融合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我校一直尝试教学方法改革,在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这两门课中也尝试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PBL、TBL、双语教学等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改革中坚持以物理化学教材为基础,并结合药剂学教材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构建“发现探索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解决问题― 究其原因―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结合物理化学和药剂学专业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尝试。

(1)教学资源整合。新编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新编教材:《药剂学综合实验》Ⅰ―物理药剂学实验;将药剂教研室和物理化学教研室教师,实验人员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强大的教学团队,实行集体备课,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由专业课教师对该门实验课进行理论导入,基础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实验室空间扩大,新增了大量设备,实现设备共享。

(2)课程内容整合。学生通常认为物理化学理论性强很抽象,主要是是由于热力定律贯穿于物理化学的各个部分,该部分内容如果理解不够透彻很难学好这门课程,而药物制剂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药剂学专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其他课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另外我院学生高等数学为考查课,学生学习不深,基础薄弱,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和药剂学吃力,因此,不能以纯化学专业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药剂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基于学生的基础和专业我们必须要优化教学内容,授课时遵循如下原则:①对于较为基础的理论,采用讲授式,其中融入大量实例,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得学生易于理解。②降低理论深度,着重讲解物理化学和药剂学衔接较多的内容,对于应用性较少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鼓励深入学习,做到因材施教,强调思维方法,针对药学专业特点,合理筛选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讲授相平衡的时候开始从相律、单分组、完全互溶双液系统和部分互溶、完全不互溶的双液系统在到二组分固液系统以及三组分系统的相平衡[1]。这些知识点在药剂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采用教授启发式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该部分内容。实验课同样如此,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物理化学和药剂学的实验课必须要进行融合。例如:物理物化中化学动力学[2]内容是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稳定性的理论基础。授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室条件给学生出实验讲义上没有的动力学实验题目,再由学生独立进行资料的搜集、设计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做实验,得出结果后再次进行分析总结并写出实验报告。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为了使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更符合学习的规律,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分析探讨物理化学实验和药剂学两门课程将其中有着广泛和密切联系的内容融合到一起,具体内容见表1。

(3)制定新的考核方案。原来的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理论课的一部分满分20分,整合后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满分100分。考核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分值分配如下:预习报告5分,课堂实验操作20分,实验报告20分,英语专业词汇考核5分(随堂考口试),每个实验都按照该标准进行,最后取平均分做为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分两部分其一是操作,学生当场抽签确定自己的考核内容,40分,这样学生会把这门课程系统的复习,便于总体掌握两个学科的关联,其二写一个该课程的心得体会或者某一个实验的小论文或者PPT:10分(例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测定实验做完以后,写一个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小论文或者将小论成PPT)。

3 整合后效果

整合后物理药剂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将物理化学知识与药剂学知识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得物理化学课程真正的对药学专业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对于一些很多综合性问题,学生要课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因此对学生的查阅文献及对有用资源分析整理的能力也有一定提高。经过两个学期教学方法改革,我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改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加强物理化学和药学融合的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物理化学教师与药剂学教师共同的教学宗旨,为达到这一目的,任课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此外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和研究所的药学研究人员及药厂工作人员交流,时刻关注药学和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沿,为物理化学和药剂学两门学科能更好的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中药用药的桥梁,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中药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中药药剂学是以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中药药剂学与各学科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和补充发展。为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建立了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基础和两条延伸共10门课程,具体结构见下图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辨证施治、复方用药、性味归经等指导中药药剂学的剂型的选择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指导了中药的提取、结构分析和质控研究;两条延伸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适合我院中药学学生的发展和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使我院学生的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校领先水平(2010年分别为31.5%和96.2%)。

二、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包括针对具体药物和用药要求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处方,制备工艺以及对各种制剂设备的操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上引入PBL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同时将理论课、实验课和药厂见习三者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工厂参观学习,观察生产过程,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教学中难以阐述清楚的设备构造和操作难点问题等。实践表明,实地观察有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备工艺流程等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积极作准备。我们在近六年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减少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单项实验技能训练加综合实训”的模式,在单项试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定几个中药品种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安排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中的滴丸机、喷雾干燥剂、包衣锅、HPLC等设备完成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质量评价,提高了学生参与制剂研发的整体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化效果。我们开发了《中药药剂学》多媒体课件,使各种中药剂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制剂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更加直观,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进入药厂的生产车间拍摄录像,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设备操作、剂型的制备、包装等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课中重点、难点,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工艺操作单元,如中药厂GMP标准的厂区、生产车间布局及各类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边播放视频边讲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日后学生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3.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我们在已有精品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又构建了BB网络在线平台,教师通过将课堂授课内容上传至该平台,可实现面对面的音视频教学,学生可根据学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自助安排预习和复习,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多名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针对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增溶方法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预先分组通过阅读论著、查阅文献、结合实验结果,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于BB平台上,教师选择其中的2~3篇由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三、坚持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中药临床使用会对中药药剂学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新要求和新课题,这是促进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动力之一。科研工作的开展能够丰富和深化本科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如在“固体分散体”的讲授过程中,以我们在研发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时的经验,讲授固体分散技术的优点和难点,如何针对具体药物选择合适的载体以及优化药物与载体的比例,结合我们制备的溶解度曲线、差热扫描图谱讲解固体分散体的验证方法等,使学生对这一技术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名考上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向我们反馈说,正是由于这种将科研融入教学的授课方式,使她基本了解了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思路,不像其他刚进实验室的同学那么茫然。每年约有1/4的同学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撰写并发表了专业论文。科研工作不仅对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近年来,药剂学科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7项,其中有多项取得了省级科研成果奖项。同时,教师得益于教学中的启发,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教改课题,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教改论文,并且将教改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中药用药的桥梁,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中药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中药药剂学是以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中药药剂学与各学科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和补充发展。为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建立了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基础和两条延伸共10门课程,具体结构见下图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辨证施治、复方用药、性味归经等指导中药药剂学的剂型的选择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指导了中药的提取、结构分析和质控研究;两条延伸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适合我院中药学学生的发展和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使我院学生的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校领先水平(2010年分别为31.5%和96.2%)。

    二、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包括针对具体药物和用药要求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处方,制备工艺以及对各种制剂设备的操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上引入PBL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同时将理论课、实验课和药厂见习三者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工厂参观学习,观察生产过程,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教学中难以阐述清楚的设备构造和操作难点问题等。实践表明,实地观察有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备工艺流程等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积极作准备。我们在近六年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减少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单项实验技能训练加综合实训”的模式,在单项试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定几个中药品种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安排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中的滴丸机、喷雾干燥剂、包衣锅、HPLC等设备完成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质量评价,提高了学生参与制剂研发的整体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化效果。我们开发了《中药药剂学》多媒体课件,使各种中药剂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制剂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更加直观,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进入药厂的生产车间拍摄录像,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设备操作、剂型的制备、包装等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课中重点、难点,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工艺操作单元,如中药厂GMP标准的厂区、生产车间布局及各类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边播放视频边讲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日后学生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3.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我们在已有精品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又构建了BB网络在线平台,教师通过将课堂授课内容上传至该平台,可实现面对面的音视频教学,学生可根据学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自助安排预习和复习,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多名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针对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增溶方法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预先分组通过阅读论着、查阅文献、结合实验结果,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于BB平台上,教师选择其中的2~3篇由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三、坚持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近期,笔者参加了第二届“中医药社杯”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在备赛及比赛的过程中,在针对中药学专业如何进行《方剂学》教学设计方面感受颇多,下文将从明确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有效进行学情分析、规范编制教案设计、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妥善安排教学步骤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以飨同道。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每一门课程目标均是为其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能够从事中药生产、分析、鉴定、销售管理(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等)、新药研发、临床科学用药等方面的合格人才。因此,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课程目标是立足于中药学专业,用中医药理论来指导学生分析方剂、指导用药,初步建立起以中医药思维来研发新药的科研思路。《方剂学》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体现中医药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

2有效进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授课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除需要掌握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动态以及相应的学习兴趣、模式与习惯,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这将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升级以及教材的选用、授课内容的调整。

2.1了解中药学专业学生特点

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前期开设的中医类基础课时少,主要是在《中医学基础》中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知识,而同时这一专业的学生中药学专业知识却很扎实,并且学生对此更有专业认同感。曾有针对中药学专业在校生与毕业生的调查问卷表明,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对现代药物的研究能力、对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药能力、指导患者选用非处方中成药能力及与医师交流用药情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的去向意愿也主要侧重于医院药师、新药研发、药品推介[1]。因此,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所想要知道的并不是如何临床诊断与遣药组方;而是想要了解方的加减,了解方剂配伍的科学性,了解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不同的剂型与剂量等都会影响方剂的疗效,了解在今后进行质量控制、含量测定时懂得君臣佐使,为今后创制新药、开发新剂型,提供依据与指导。因此,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组提出在授课时“从药性入手,以药释方”,以“药”为主线,串引理、法、方,并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讲授《方剂学》[2],这一经验可供我们在日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加以践行。

2.2做好方剂学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升级

目前,《方剂学》课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的改革实践已蓬勃开展起来,而方剂学也进一步细化、分化为理论方剂学、临床方剂学、实验方剂学。由此带来的趋势是师资队伍的改善、调整势在必行,尤其作为青年教师不可固步自封,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提高;另一方面要针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专业知识结构互补。如与《方剂学》联系紧密的《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将其相关知识揉入《方剂学》的教学内容,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3]。这种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对教、学两方面都会产生学术思想的撞击与火花。

2.3做好教材选用

目前可选用的教材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贾波教授主编的《方剂学》(供中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用)。该教材突出体现了中药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内容,其特点是重点介绍各论每一章概述部分,专设“组方思路”,使学生能够提纲挈领地掌握类方的基本组方规律;具体方剂的“方解”部分简明扼要,并归纳组成药物的基本结构及配伍特点;“运用”部分专设现代应用、制剂研发和使用注意,并从药理及成分研究方面概括性介绍现代研究成果,并收载了方剂的不良反应,有助于给中药及药学专业学生在新药研发方面以启示。另有苏州大学出版社李笑然主编的《方剂学》、谢鸣主编的《中医方剂现代研究》,季宇彬主编的《中药复方药理与应用》,阮时宝、苑述刚主编的《中成药学》等也可推荐给学生[4]。泸州医学院方剂学科组提出,在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教材编写中可有所偏重于中药学相关内容,并以附子理中丸为例,可适当增加:①制备方法(包括剂型规格、用法用量);②“主治”加入现代临床研究部分;③“方解”中突出“药对”;④增加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理研究等[5]。

3规范编制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成功与否,体现在教学设计文案是否成功。而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文案应该包括三个环节,即设置目标、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以及对目标进行教学评价。其中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目标的教学评价我们将在下文阐述,此段仅论述教学目标的设置。

3.1设定三级目标

教师在授课之前,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要符合专业目标、课程目标外,还要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设定三级目标: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我们以泻下剂为例,将知识目标设定为:能够扼要概述泻下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能够把握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各类代表方剂的基本知识点。技能(能力)目标设定为:通过对三承气汤组成、煎服法、功效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其相应的临床应用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比较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寒下、温下、润下、逐水的代表方剂,使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熟悉配伍方法与临床加减运用规律,了解中药新药研发思路,具备分析方剂的基本能力。情感目标设定为:①通过对泻下剂与“下法”的联系,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对泻下剂学习的兴趣,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方剂学理论精髓,熟悉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诊疗思路。②通过讲解泻下剂方证的概念,讨论泻下剂药物的配伍、炮制、剂量、剂型对方剂整体疗效的影响,并注重对泻下剂常见加减思路的用药分析、中成药研发成果与思路的介绍、对方剂药理与毒理作用的介绍等,使学生认识到从中药学的角度对方剂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调动对方剂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方剂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进一步巩固其中药学专业思想,建立起学生的系统观和整体观。

3.2注重点、线、面三个层面

我们仍以泻下剂为例,借鉴中医药课堂教学设计的先进经验[6-8],将教环节、学环节均在点、线、面三个层面展开。

3.2.1点设计

①用案例导入、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手段示以学生泻下剂所运用的“下法”,从泻下剂的适用范围(不仅仅等同于便秘)讲授,到泻下剂完整的定义(包括主要组成药物、功用、适用范围);并讲授泻下剂的分类及代表方剂,泻下剂的使用注意事项。②用案例导入、启发式教学等讲授重点方的知识点,可通过恰当的案例导入,指导学生掌握泻下剂重点方的组成、方解、功用、主治证、临床应用、使用注意事项等,通过课下学习任务的拓展及延伸课堂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资料、获取知识、整合信息。通过以上点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学生能够概述泻下剂知识点的整体脉络,能够运用思维导图来理解、记忆泻下剂的知识图表;②学生能够掌握重点方的组成、方解、功用、主治证、临床应用、使用注意事项等,能够为他人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2.2线设计

①将不同章节泻下剂的配伍规律和常用药物组合进行横向比较,使单元内各分类的代表方之间形成“线”,如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中都运用到泻下攻积的常用组合大黄配芒硝;在学习各代表方的辨证时,要用到前期中医基础理论的藏象知识,以及中医诊断学的八纲辨证和便秘常见的致病特点等知识;在学习各代表方的临床运用时,又要联系到后期中医内科学的病证———便秘,从而形成不同课程之间的“线”。②指导学生讨论“下法”与“消法”,从治法特点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加以鉴别,将“八法”的知识融会贯通,指导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③可请学生结合所学药学、中药学专业,设计一个三承气汤对实验动物的泻下作用的影响实验,指导学生确定实验指标,设计实验步骤,设置实验讨论,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④指导学生将中西医理论进行比较,如现代医学的肠梗阻、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与里实证的关联性,并就此知识点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自己见解,最后以小论文形式完成作业。通过以上线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分析比较归纳不同章节的泻下药的配伍规律和常用药物组合,以及与前后课程的内在联系,并且能记忆重点知识线(如大黄、芒硝的配伍组合,泻下药与行气药的配伍意义)。②采用列表的方法,将“下法”与“消法”进行比较,对治法与方剂在整个中医药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深入分析,融会贯通。③查阅资料,设计出合理的动物实验,训练科研思路。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小论文撰写过程中,要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3.2.3面设计

①将泻下剂如麻子仁丸、济川煎等与果导、开塞露等西药治疗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的功效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医药的优势,坚定中医药可靠性的信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②通过德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引导行为与价值观保持一致。通过以上面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学生应主动去了解里实证常见病症(如肠梗阻等)的研究进展,并养成跟进阅读文献的习惯、持续更新知识,以此来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问题。②学生能认识到目前临床上里实证的诸多常见症采用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优势,思考其背景与原因,并思考哪些情况下采用相应的泻下剂具有优势(如大承气汤可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等属阳明腑实证,大黄牡丹汤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等属湿热瘀滞证)?因此,学生并不是盲从书本与权威,而是在批判思维中创新实践,以培养高阶能力。

4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妥善安排教学步骤

4.1突出教学重点,紧扣中药特点

在讲授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方剂学》的教学重点仍在于《方剂学》的精髓———配伍。在教学中应以“方解”作为教学重点部分,了解“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其中强调炮制、剂量、剂型、道地药材、入药部位、煎煮方法,这些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均可在该部分展开。如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组提出“从药性入手,以药释方”[2]、福建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组提出在“方解”中突出“药对”等[4]。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体现了这一思路,如讲授六味地黄丸的君药熟地黄,强调是属于“四大怀药”之一,熟地黄经生地黄九蒸九晒,从寒性转变为微温之性,功效也从“清热滋阴凉血”变为“填精益髓、滋阴补肾”,而想要在临床发挥较好的疗效,必须在药物选用的源头环节就要讲究“道地药材”和炮制方法。六味地黄丸全方“三补三泻”,“三补”者,补其不足;“三泻”者,祛湿浊,清虚热,并平补药之偏性,这种配伍思路正是方剂学的精髓。

4.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目的之一是加强教学互动。笔者在比赛中发现,如果不注重教学互动,即使教师在讲台上如何慷慨陈词,学生在台下仍反应平平。启发式教学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互动方式,我们往往将设疑的环节放在教学重点与难点上。以泻下剂为例,具体包括:

4.2.1设置相关的多重情境,以问题的方式引导

整个课程如通过询问同学们的排便习惯引出问题“保持大便通畅有什么重要意义?便秘有哪些类型?分别有什么临床表现?”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式提问如“针对便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治法”,引出泻下配以行气,并结合温、清、补等相应治法,进一步分析泻下剂的配伍规律。又如“便秘患者愿意长期使用泻药吗?如果形成长期依赖对人体是否会有不良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意识,从而引出具体泻下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总之,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巧设问题,引导课程,可以大大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

4.2.2也可采取多种形式的大班课堂讨论

①启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温脾汤中为何要用大黄、芒硝,何以实现“去性存用”?讨论大黄与芒硝的配伍意义,回顾泻下药相关概念。②分析某些知识点引起课堂讨论:关于十枣汤的用法,分析其原因。另外,方中不用甘草而用大枣的原因是什么?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治疗悬饮与水肿的常用治法与配伍。③用类比和对比引起课堂讨论:比较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异同点,结合前期知识,让学生参与讨论,共同分析为何不同配伍与煎煮方法会影响疗效的中药药理学原因。

4.3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一般教学步骤包括导课、学习新课、结课、自主学习资源。导课环节较常采用的是案例导入法,在案例选择上,应侧重临床指导患者用药的案例,并注重方剂学与中药学的渗透[9];也可以PBL方式进行[2]。但并不是一概而论,如大承气汤,我们就可以《伤寒论》所涉及条文展开,提醒学生注意大承气汤出现的条文如此之多,说明适用范围之广泛,启发学生对大承气汤组成与功效的学习兴趣。学习新课环节,我们一般有两种讲授方式,一种以六味地黄丸为代表,可以先从组成开始说起,再推导出功用、主治等等,该类讲授法还可用于藿香正气丸、二陈汤、银翘散等。一种以大承气汤为代表,可以先从方证、病机开始说起,一般当病机较复杂深奥时选择该种讲述法,因病机不说透、说清,则立法、组方无立足之地,这种讲授法还可用于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等,一般以出自《伤寒论》方剂为多。另外我们还可以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思路,如在祛痰剂中选择二陈汤,讲透其组方配伍思路,再以此为基础串讲其他祛痰剂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又如在补益剂中讲透四君子汤的组方配伍思路,在此基础上串讲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汤。这样既可以节省课时,又可以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掌握。在讲授新课环节,我们也要时刻注意把握学生的专业特点,如可设置方药一体化实验,或可鼓励同学自主设计实验,并以此为基础参加申报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同时在授课中也要时刻关注现代方剂研究进展,可介绍近年新开发成功的药方,如由安宫牛黄丸研发为清开灵,由逍遥散化裁后开发出中成药舒肝颗粒,均是剂型或方剂配伍改革的成功案例,应重点说明其成功的原因和关键点,可培养学生日后在药品开发企业的就业竞争和长足发展[9]。结课环节,我们除提纲挈领地总结课程内容外,也可借助一些现代网络沟通方式,如注册微信“对分易”等软件,在课堂即时答题;或在PPT上设置穿插一些以中药为主角的动漫答题环节,增加趣味性,可使学生更有参与感。自主学习资源除了对网络资料、参考书目、文献的推荐外,还可介绍同学关注中药汤剂与中成药使用率、古方中成药开发、剂型改革等情况[10];并可指导学生分组进行选题、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开展相关研究。并将自主学习成果纳入形成性评价中,采用即时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真正的形成性评价,是应该特别注重教学反馈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注重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做好教学反思,激发思想的火花,最终培养起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璞,王亚旭,王嘉伦,等.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和分析[J].中医教育,2015,34(2):18-20.

[2]刘兴隆,贾波,张丰华,等.基于能力培养的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8):1997-1999.

[3]侯少贞,高洁.针对中药学类专业特点的方剂学教学体会[J].中医杂志,2012,53(9):807-808.

[4]马少丹,苑述刚.对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23-124.

[5]廖慧玲,寇俊闯,王全,等.中药学专业《方剂学》的教学与学习[J].内蒙古中医药,2012,(23):114,128.

[6]周桂桐,张志国.中医药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创新与设计实务[D].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7]谭峰,樊巧玲,张卫华,等.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在方剂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6):152-154.

[8]贾波,刘兴隆,张小丹,等.基于培养目标的中药专业《方剂学》课堂教学探讨[J].现代中医药,2015,35(5):201-203.

[9]王璞,邢丹,黄新峰.基于中药学通用人才培养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9-10.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药剂学;研究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52-02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对研制出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剂和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学科讲授的内容是药品生产及新药开发等领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传统的《药剂学》教学以教材内容为主体,按照定义、分类、特点、赋形剂、制备方法、质量检查的顺序详细介绍各类剂型。这种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基本上是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收地位,往往觉得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往往通过考前突击,死记硬背来获得高分,知识体系并不牢靠,知识点考完就忘,也完全无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我院虽开设了实验教学,以求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但学生往往根据实验讲义模仿学习,缺乏缜密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实验能力培养,仅能达到操作工的培养水平,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相差甚远。

受到美国药学教育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的启发,我们认为,树立研究型教学的思想,即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根本上摒弃“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将“授之以渔”和教会学生学习作为课堂授课的根本目的。建设基于能力培养的《药剂学》研究型教学体系,必须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结业考评3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这一改革是对现代药学教学模式的探索性研究,对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善于交流、解决问题、联系实际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理论教学的改革

1.角色转换——确立教师的引导地位,树立学生的主体角色在课堂授课中,由教师系统讲解《药剂学》基础理论、最新学科研究进展的同时,课前为每位学生设置一个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理解本学科前沿技术。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不仅给学生创造锻炼口才、造就良好心理素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及综合表达自我的能力,形成教与学的积极互动。同时,也可弥补教学课时不足的缺陷,通过课堂讨论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介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基本理论后,指出该系统存在储存不稳定的缺点,由学生课后查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汇报及讨论,教师当场点评,根据学生思路及发言情况记录平时成绩。

2.更新教学内容——知识领域多元化依赖于现代科技的进步,《药剂学》的发展较为迅速,至今已经历了5代剂型的变化,一些药物制剂新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不断涌现、发展、成熟,并逐渐被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拓展知识领域,才能使学生跟上学科的发展,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药学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织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科研工作和文献资料,有一定前瞻性的教授这门学科。其中,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尤为重要。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多是针对学科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以专题报告等形式将其引入课堂,可以增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与思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为灵活应用课堂所学奠定基础。

3.发挥多媒体优势——教学趣味化、具体化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吸收相关院校的先进经验,时时进行补充和更新,充分应用现场录像、动画等趣味手段,将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复杂工艺直观化,不断提高课件的质量,激发学生的新鲜感,使学习更轻松和实用。

二、实验教学改革

1.更新实验内容,改善实验条件《药剂学》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型给药系统尤其如此,且有相当大部分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现有实验教材严重滞后于学科的发展进程,迫切需要更新。重新编写实验教材,引入固体分散技术、环糊精包合技术、缓控释给药系统、静脉脂肪乳、脂质体等新技术和新型给药系统。同时,增添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如滴丸机、高压乳匀机等,增强学生对现代《药剂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2.引入综合性设计实验综合实验能力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好方法,在完成原有实验教学任务基础上,引入综合性设计实验内容。教师提前为每位学生选择1种药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及剂型,并初步设计处方和制备工艺,根据《中国药典》要求设计评价方案。通过教师指导确定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结果。

3.开放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教师科研实验室,让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就能够进入实验室,做教师或研究生的科研助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并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学校和学院的大学生科创基金,尽早参与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的科研论文。

三、结业考核改革

现有考核方式采取期末成绩加实验成绩的评价方法,死记硬背也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种考评方式不可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此,结合上述理论及实验教学的改革内容,对结业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总体思路为降低理论考试所占比例,增加能力考核比重。考核成绩将由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设计实验成绩及实验课成绩4个部分综合评定,各部分所占比例可在具体实践中予以调整以求合理。这样,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调动其积极性,才可能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被动接收方式,达到《药剂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珊珊.改革药剂学课程教育方法,促进药剂学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233.

[2]关延彬,贾永艳,田效志.PBL与PLTL教学法相结合在药剂学教学中探索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2):43-45.

[3]何勤,张志荣.新形势下药剂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药学教育,2007,23(3):37-39

[4]程亮.提高药剂学课程授课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5):128.

[5]宋亚玲,杨宜华,赵子明,杜倩,刘晓.《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10):150

[6]黄秋洁,叶勇.浅谈药剂学教学的体会[J].广州化工,2013,41(1):201-202.

[7]邓莉,鲁莹,邹豪,钟延强.药剂学课程教学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7,23(4):30-31.

[8]缪菊连,王成军,郭建伟,吴俊珠,高鹏飞,杨志勇.药剂学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3):62-63

[9]苏瑾,于莲,孙维彤,于敏.流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2):58

[10]王秀,张劲,邢蓉.药剂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092-1093.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快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快乐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动作、言行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从中感到得到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失败后战胜主客观困难的超越感、人际关系和谐的温馨感,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1]。《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中药学的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本科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部分本科生对中药药剂学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在本科生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本文就快乐教学法在本科生中药药剂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1.总体掌控、个体分析

在统计里面,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面向的是临床病人。如果把中药学专业知识教育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中药药剂学只是其中一个体。这就要求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和相关学科如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物分析学及中医中药理论基础等之间的联系。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如果把中药药剂学当作一个总体,其中每一章节、每一单元操作、每一中药剂型均可看作是一个个体。如果把中药剂型作为总体,固、液、气及半固体剂型即个体。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体掌控、由总体到个体,再到总体。

2.教学方法多元化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黄甫全教授认为,教学方法从具体到抽象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第一层次是原理性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注入式等。第二层次是技术性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等;第三层次是操作性教学方法。中药药剂学是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容较多,其教学方法应采用多元化模式。如以讲授法或注入法讲解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以实验法或演示法介绍制剂单元操作及制备工艺流程,以启发式或讨论法分析制剂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操作要点,以讨论法或练习法学习中药药剂学中涉及的基本公式及计算等。另外,在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亦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相对积极、和谐、轻松的环境下,完成教学过程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教学系统,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课堂教学知识量、增强课堂教学直观性、形象性[3]。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幻灯、视频、动画,甚至广告及国内外新闻报道等让学生接受到立体的新知识,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如利用图片介绍剂型及设备,采用动画展示工作原理及制备工艺[4],通过视频了解中药制剂生产过程等。在讲到具体剂型时,可结合电视、电影广告,如板蓝根颗粒、速效救心丸、咽立爽、蜜炼川贝琵琶膏、小儿退热贴等。有时亦可结合国内外新闻报道如毒胶囊、塑化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等。

总之,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5],不断探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简单、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老师快乐教、学生快乐学,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晓亮.快乐教学方法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6):16-17.

[2]王英姿,杜守颖,张胜海.《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1(19):73-74.

[3]李莉.多媒体技术在本科生物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信息技术,2013:230-231.

[4]徐华玲,吕华瑛,崔维响等.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 40-41.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目前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多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均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本文在分析该课程现阶段比较普遍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与学的互动性不够,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性,不去主动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1.2 教学手段固定 中药药剂学现在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结合实验教学,学生在固定的理论教学或有限的实验操作中很难将所有的剂型一一熟练掌握。因此就需要在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使其更容易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

1.3 教学内容滞后由于教材编写的相对滞后,有些内容过于陈旧繁杂,重点内容不够突出,有些内容和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不相适应。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更新,在讲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适当的授以本学科进展概况和前沿理论,以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 从多方面对教学进行改进

2.1 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

2.1.1 案例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的各种制剂技术的讲解过程中,每种方法的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了解这些理论的同时,如果能结合具体的实例以加深印象,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中药的提取与精制方法时就可以针对一种常用的中药,以多种不同的方法提取,以所需要掌握的不同精制方法一一举例,如水提醇沉,醇提水沉,澄清吸附,树脂富集等。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精制成分,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以加深各种方法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

2.1.2 类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一味以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解难免会造成枯燥的感觉,学生在每次相对较长课堂教学时间内很可能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的现象,因此在讲解专业理论的同时,可以适当的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来类比。如在讲解泛制法制备丸剂时可以类比于“滚雪球”,在讲解注射剂中常用附加剂之一抗氧剂所起的作用时,可以类比于其为保护主药的“挡箭牌”等等。这样的类比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也能加强记忆,使学生对知识更加牢固的掌握。

2.1.3 流程教学法中药药剂学由于其剂型丰富,每种剂型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多而散,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这门课程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但应用较困难,所以考试也就难考出好成绩,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使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把各个章节独立介绍的板块之间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提高学习效率。如用图表的形式将药剂学每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总结,再用“流程图”的形式给同学介绍:内容简介(介绍一章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制备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学生通过比较可较容易地区分各种剂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增强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想,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2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2.2.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仍是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手段,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工具相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仍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书写板书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紧密跟随教师的上课思路,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所讲解的内容。另外教师在写板书的过程也保证了学生能有时间对讲解内容进一步消化,增加了课堂的节奏感,而不是一味地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讲。

另外,在中药药剂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知识是和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这些内容板书无法形象地表达,这时就需要结合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ppt(power point)幻灯片能够以图片、表格、动画、声音等多种方法将制剂中的一些设备、流程、制备过程等形象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感观认识,加强记忆。因此,在中药药剂的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这些方便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

2.2.2 “实物”教学中药药剂学所涉及的剂型非常的多,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剂型都通过实验的方式得以验证,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上市成药的展示,加强学生对某些剂型的感官认识,特别是一些非常见的新剂型,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2.3 参观教学中药药剂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方面是制剂的生产,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工业生产的条件有所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某些常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等工业化大

生产的过程进行了解,于是参观一些制药企业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也可以以影像(dv)的形式将某些剂型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以使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也是在学校有限的实践教学条件下,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的很好补充。

2.2.4 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可巩固和验证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可使学生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操作方法。如可以预先给学生实验主题,如某个制剂的制备,然后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自行确定实验方法并实施,最后在教师指导下作出实验总结。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思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模拟药房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实验室的新型实验室,是模拟实践、实训的教学场所。为了达到模拟效果,模拟药房在设计上要求与现实药房尽可能相同。我校模拟药房参照原附属医院门诊药房规模进行建设,分西药房和中药房。西药房设药品陈列区、处方调剂区和发药区3个区域,药品按品种、规格、剂型和用途分类摆放整齐,设有儿童用药、外用药、注射用药专柜。模拟药房内陈列的药品大部分是药品实物,少部分是药品空盒及其说明书。为了教学需要,模拟药房设有教学区,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模拟药房的应用

2.1模拟药房在专业知识教学中的应用专业知识是药士资格考试的一个重要模块,其主要内容是药理学知识。药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药剂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根本目标首先是帮助学生获得合理用药和用药指导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过渡到临床应用,前者是“理”,后者是“用”,先“理”后“用”,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和总结,实践进一步验证理论,而模拟药房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景教学模式。

这一模块的实践教学形式是:从医院门诊药房挑选30张常见病例处方,让学生在模拟药房找出相关药品,并结合医师处方进行分析讨论。例如:患者赵某,男性,65岁,高血压。先让学生在模拟药房中找到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包括:(1)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2)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3)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4)利尿药:氢氯噻嗪、引达帕胺等。后将医师处方展示,该病例处方正文为“Rp: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20片Sig.50mgbid;硝苯地平10mg×100片Sig.10mgbid;阿司匹林肠溶片50mg×100片Sig.100mgqd”。再结合处方分析讨论:(1)为何硝苯地平与美托洛尔合用?(2)联合应用阿司匹林的意义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通过上述“找药处方展示分析讨论点评”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用药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不仅巩固了书本知识,而且体会到了药理学的实用性,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2.2模拟药房在相关专业知识教学中的应用相关专业知识是药士资格考试的另一个模块,其内容包括药剂学和药事管理学知识。药剂学是中等卫生学校药剂专业最主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它包括制剂学和调剂学两部分内容,调剂学部分可以在模拟药房中实践。药事管理学是药学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是药学从业人员的必考内容,它主要介绍我国对药学事业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极强的实践应用性。

这一模块中的实践教学形式是:设计一张表格,表格项目包括:药名(通用名)、剂型、规格、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要求学生在模拟药房中找到20个不同剂型的药品逐一填写。在看药填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以下知识:(1)直观地看到不同剂型的外观,如:固体制剂有片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栓剂等;液体制剂有合剂、溶液剂、糖浆剂、注射剂、洗剂、搽剂等;半固体制剂有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等;气体制剂有气雾剂、喷雾剂等。(2)熟悉同一药物有不同的商品名,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商品名有伲福达、圣通平;同一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维生素C有片剂和注射剂;同一药物、同一剂型有不同的规格,如地塞米松注射剂有2mg和5mg的规格。(3)通过批准文号可以区分药品与保健品、中成药与化学药品。(4)通过药品外包装的特殊标识,可以识别特殊管理药品及甲类、乙类非处方药。

2.3模拟药房在专业实践能力教学中的应用专业实践能力是药士资格考试的最后一个模块,其内容主要是医院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医院药学实践可以通过在模拟药房中模拟处方调配的实训来达到实践效果,我们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从医院门诊药房挑选50张常见病例处方,在模拟药房中开展处方调配训练和比赛。为此,学校制订出统一的评分标准和奖励方法,每班选派6~8名选手参赛,设个人一、二、三等奖,优胜班级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奖励名额约为参赛人数的20%,同时选出优秀者参加市里的比赛。

比赛流程包括:审方调配包装或贴、写标签核查发药指导用药。学生结合理论知识,通过模拟药房实践,可以熟悉药品调剂过程及处方审核要求,掌握处方中常用外文术语。同时学习调剂室工作制度,如:处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差错登记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处方调配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方剂学;教学大纲;分层次教学

            教学大纲是课程的主干和灵魂,合理的教学大纲是贯彻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和中心指导思想。由于专业和层次的人才培养的目的的不同,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区别,这就要求对教学大纲进行分化。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开展了不同专业和层次的方剂学教学大纲的分化工作,兹述如下。

1  方剂学教学大纲分化的必要性

1.1  市场对不同专业和层次人才的需求的变化 

由于市场需求在不断的变化,由于社会对中医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规格性,要求方剂学的传统教学体系尤其是教学大纲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学大纲也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而制定,使其更适合社会的需求。

1.2  方剂学科本身的分化的要求 

方剂学科目前已经事实上分化为理论方剂学、临床方剂学和实验方剂学,但是还没有专门的教材出现。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应首先对不同专业和层次的方剂学大纲进行相应分化,在此基础上,编写新教材,突出方剂学理论体系的继承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大纲的具体要求如下。(1)理论方剂学:注重经典方剂的理论探讨与挖掘,达到以点代面,拓宽思路的目的。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继承型人才。(2)实践方剂学:密切结合实践,突出方剂的实用性特点,着重掌握关键药物在方剂组方中的特殊作用或配伍作用。培养能够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临床辨证施治能力的临床型人才。(3)实验方剂学:突出现代医学与方剂学的学科交叉特点,注重方剂现代研究内容的掌握。培养勇于创新开拓的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及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的科研型人才。

2  教学大纲分化的指导原则

    总的原则应该是突出各个专业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解决目前方剂学教学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的弊端。

    首先,注重专业特点。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特色化是解决单一的中医人才的根本途径[1]。近年来我校除了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传统专业外,还相继开办了中医护理学、医学美容、养生康复、运动等专业,有些新兴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将来并非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其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都与传统的中医药各专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方剂学》课程学习的要求也必然不同。由于现行各版本《方剂学》教材都是根据传统中医药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设计编写的。这就使得这些新兴专业在开设《方剂学》课程时感到教材的选用存在较大问题。其次,注重层次特点。我校的针灸、美容、康复等专业有本专科层次的差别。专科层次教学更强调技能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良好的专业保证。而本科或更高层次的中医人才培养更注重理论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提供支撑。

3  教学大纲分化具体实施

3.1  中医学专业 

(1)七年制:突出中医高级人才培养的目标,临床、基础和实验并重。①临床方剂学:掌握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古方临床新用和中成药处方用药。②理论方剂学:掌握10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65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和制方理论③实验方剂学:掌握方剂的现代研究概况、参与方剂药效学实验。(2)五年制:突出基础与临床的临床人才培养目标。①理论方剂学:掌握100首方剂,熟悉40首方剂,了解48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

   3.2  中药学专业 

(1)七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方剂10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65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尤其是目前临床常用和市场流通领域中常用中成药的处方,对于这些方剂的君臣佐使和禁忌的配伍要着重掌握。③实验方剂学:熟悉方剂的现代药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研究概况,参与中药方剂药效学实验。(2)五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方剂8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48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尤其是目前临床常用和市场流通领域中常用中成药的处方,对于这些方剂的君臣佐使的配伍和禁忌要着重掌握。(3)大专班①理论方剂学:掌握方剂6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尤其是目前临床常用和市场流通领域中常用中成药的处方,了解这些方剂的君臣佐使和禁忌的配伍。

3.3  针灸推拿专业 

(1)七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10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65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掌握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和中成药(尤其是外用药)处方用药。了解古方临床新用概况。(2)五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8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48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掌握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和中成药(尤其是外用药)处方用药。了解古方临床新用概况。

3.4  运动医学 

(1)五年制:①理论方剂学:掌握80首方剂,熟悉50首方剂,了解48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②临床方剂学:掌握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和中成药(尤其是外用药)处方用药;了解古方临床新用概况。

3.5  非中药医专业(含护理、康复等专业) 

护理、康复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可参照其专业的特点,掌握与熟悉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煎煮、服用方法、用药禁忌、药后调护等方面的知识,使之更符合专业的需要。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