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论文范文

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07 09:50:56

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论文

一、会计准则执行者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员工共有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是指导一个企业管理活动的灵魂,必然也对整个企业的会计管理活动产生巨大影响。企业若能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即企业全体成员具有统一的价值观、认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决策,具有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团队协作的企业精神,共同遵从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真正统一思想和行为,就能为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便能很好地接受和学习会计准则,在企业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范进行核算,保证会计准则得到有效实施。

(二)企业人员

会计准则的执行最后必须由人去落实,企业相关人员的能力及态度影响着会计准则的执行。首先是企业负责人的态度。企业负责人是整个企业的掌舵者,特别是对于数量众多的非上市小企业,往往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或分离得不彻底,企业领导者集各种权力于一身,领导者的态度决定性地影响着会计准则在一个企业的贯彻实施。如果企业领导者高度重视,能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认识到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配合财政部门的各项工作,全力支持和组织会计准则的实施,自觉学习和了解企业会计准则,并积极派送会计人员参与各种相关培训,主动要求会计人员掌握并运用准则规范,这便如同给会计准则的执行开启了绿色通道。其次是会计人员的能力。会计人员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会计准则能否得到顺利推行:若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则能快速接受和学习会计准则;若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则能快速掌握并灵活运用到具体的业务核算中。其中,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对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因为当前《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采用了原则导向模式,许多具体的会计准则都涉及到职业判断,而判断恰当与否又直接关系到准则的执行效果。若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社会能力,则能坚守诚实守信、坚持准则、客观公正等职业道德严格执行会计准则,拥有足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与其他财会人员或注册会计师的沟通过程中能获取会计准则执行的新知和经验。当然,综合职业能力与会计人员的职称及学历水平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职称及学历水平越高,所具备能力就越强,越有利于会计准则的执行。事实亦如此,被调查的216家珠三角地区的小企业中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112家企业其会计人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51.78%,而未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104家企业其会计人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8.63%(王丹舟,2014)。显而易见,通过学校培养、后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会计准则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

(三)企业机制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信息不对称和企业契约不完全的背景下,科学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保证会计准则得到有效实施的两种重要机制(章永奎,2012)。1.内部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对非上市的公司制企业的准则执行起到强有力的监督、约束和保障作用。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通常遵循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框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权利、职责和义务架构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模式,不同的架构模式对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各不相同,起到的作用也不相同。例如股东大会的股东构成和股权分散程度会影响准则的执行,如果国家股所占比例过大而法人股和流通股占比太小,就容易形成所有权缺位的状态,难以形成企业内部对准则执行的监督;如果股权过于集中,就容易形成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太过分散,又难以形成集中影响,这都可能给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带来负面影响。又如董事会规模的大小会影响到会计准则执行决策的效率性,董事会构成中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比例会影响到会计准则执行决策的科学性、客观性。再如监事会能否真正履行检查公司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等职责,发挥内部经济警察的作用,将影响会计准则执行的质量。最后经理层激励机制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规避基于委托关系而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都将直接影响经理层对会计准则的遵从度及执行质量。2.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能确保会计准则得到有效执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根据美国COSO委员会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可见,内部控制在企业制度中担任着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规范着企业高层管理者与中层管理者以及中层管理者与一般员工之间形成的企业内部委托关系,为会计准则在企业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内部平台。因此,非上市公司应在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会计系统的控制:结合自身特点设置会计机构或配备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聘用符合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会计人员之间合理分工,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安排专人关注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变化以及监管机构的最新规定,并及时对企业的内部会计规章制度和财务报告流程等作出相应更新。另外,作为内部控制特殊形式的内部审计,应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促进会计准则的实施。

(四)企业规模及所属行业

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其业务往往越复杂,利益相关人也越多,企业自身管理要求也越高。因此,无论是出于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还是满足对外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以发展企业业务的需要,其对执行最新会计准则的需求越强烈;与此同时,企业规模越大往往意味着企业实力越强,其承担准则执行成本的能力也更高,为执行新准则提供了可能。另外,每个行业均有各自的特点,不同行业对会计信息要求不一,行业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对会计准则的选择及执行,比如制造业业务繁多、内部流程复杂、管理要求较高,对会计信息要求较高,对执行新准则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较高。企业规模及所属行业间接地影响着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决策,这恰好为会计准则的组织实施提供了依据:可按照企业规模大小或行业特性逐层要求执行会计准则,逐步提高会计准则的执行率。

二、会计准则制定及组织实施者的影响

会计准则制定及组织实施者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本身质量、会计准则实施机制和会计准则宣传培训三个方面。

(一)会计准则本身质量

AutherLevitt曾形象地把会计准则比喻为照相机,而包括财务报告在内的会计信息是用照相机拍摄的,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图像。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好比性能良好的照相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则是真实、清晰的财务图像。为了拍到真实、清晰的图像,拍摄者更愿意选择性能良好的照相机。同理,为了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作为准则执行者的企业自然更愿意选择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评价标准体系包括一个核心标准以及准则制定和准则内容两个方面九个细化标准(罗映红,2010)。从执行的角度看,可操作性和可理解性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标准,特别是对于非上市公司中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由于会计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较低,对可操作性和可理解性的要求更高。因此,首先,会计准则要易于实务操作。会计准则的制定部门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职业判断能力,如果会计准则采用原则导向的制定模式,则必须出台一些严格的解释和详细的指引去指导会计实务,或总结上市公司实施准则的经验形成经典案例库,加深会计人员对会计原则的理解,从而增强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其次,会计准则要易于理解。会计准则的语言表述必须简洁、明确、本土化,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尽量通俗易懂,只有当会计准则的内容容易被理解时,会计准则执行者才能正确执行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才能准确判断所审计的财务报告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监管部门才能有效监督会计准则的执行,才能确保全方位推进会计准则的执行。毋庸置疑,晦涩难懂、难以操作的会计准则只会让人望而却步,阻碍执行。

(二)会计准则实施机制

大量事实证明,会计准则属于一种会计技术性契约,自动执行的效率是有限的,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保障会计准则实施的正式制度安排十分必要(刘慧凤,2007),因此,盖地(2009)认为在非上市公司中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更要依赖强制执行机制。诚然,完全依靠非上市公司自觉选择执行会计准则并非易事,非上市公司总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执行新的会计准则。目前财政部并没有强制要求非上市公司中的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强制执行的四类公司除外)。现实情况已经表明,会计准则在非上市公司的执行率及执行效果并不理想。调查结果显示,非上市公司不愿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动因(盖地,2010)。常言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企业既然缺乏内在动因,则可从外界施予一定压力!因此,笔者认为会计准则在非上市公司的实施应采用强制执行,当然,必须同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执行的压力应逐层释放,强制执行势在必行,但应制定强制执行的时间计划表,可以分行业、地区以及企业规模分批有序执行,如经济发达的地区、业务复杂的行业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可先强制执行;二是处理好执行成本问题,执行成本高是非上市公司不选择执行会计准则的重要原因,为了顺利推动会计准则的执行,政府应承担企业的执行成本,一方面为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加大对非上市公司财会人员的培训,培训费用由政府直接支付,另一方面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而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转换提供支持,转换成本政府以补贴的形式负担,让企业在被强制执行会计准则时没有后顾之忧。很显然,在处理好执行批次和执行成本的前提下,强制执行的压力自然就变成执行的动力,推动会计准则在非上市公司得到顺利执行。

(三)会计准则的宣传培训

非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而其会计人员职称和学历水平普遍较低,综合职业能力也较低,完全依赖会计人员自身去学习、领悟并加以执行会计准则难度较大,此时会计准则的宣传培训显得极其重要,宣传培训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会计准则能否有效实施。会计准则组织实施者应自上而下进行统筹规划,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宣传培训的时间安排,既要重视实施前也要关注实施过程中的培训。实施之前进行的大量宣传和培训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实施过程中的培训更加实用,因为会计人员往往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此时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及时解决问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宣传培训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部门应该通盘考虑,针对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银行、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的所有相关人员制定具体细致的培训方案,并真正付诸行动,切实让每个准则执行者受益,让各相关部门人员有能力全方位支持会计准则的执行。三是关注宣传培训的实效,不能只走形式,为宣传而宣传,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会计准则的一般宣讲,而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可按地区、按行业组织实务界专家结合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培训。

三、会计准则执行监管者的影响

我国《会计法》(1999)规定,我国会计监督制度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国家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要包括会计分工、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内容,前述会计准则执行者的企业机制里已经谈及,在此重点分析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对非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的影响。

(一)政府监管

盖地(2009)认为,非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具有垄断性和非对称性两个特征。垄断性特征导致非上市公司在作出是否执行会计准则及是否遵从准则要求、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方面的决策时具有完全垄断的地位;非对称性特征导致非上市公司会出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考虑,决定是否选择及如何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为了避免垄断性和非对称性给会计准则执行带来低效率和无效率的情况,政府对非上市公司的准则执行率和执行质量进行监管成为一种必然。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政府监管主要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的直接监管以及银监会的间接监管,其监管态度、监管组织、监管协调及监管结果的处理都将影响非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的执行。1.监管态度政府部门对会计准则执行监管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监管效果,进而影响非上市公司的准则执行率及执行质量。众所周知,近几年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平稳有效执行离不开财政部、证监会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得力监管。如成立专门的执行小组和专家小组,采取“逐日盯市,逐户分析”的方式严密监管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举一动,每年财政部会计司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证监会执行监管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非上市公司虽然数量众多,但只要政府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样能推动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2.监管组织非上市公司数量众多无疑给政府各部门的监管增加了难度,必然对监管组织提出新的要求。首先,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做到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其次,建立合理规范的非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的监管法规,使监管有法可依;再次,制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差异性检查标准,做到有的放矢,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最后,提高监管人员的意识及水平,加强学习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准则规定,提高监管效果。3.监管协调非上市公司数量众多,监管工作量大,为了提高监管效率,政府各部门之间必须进行协调。财政部门是全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在政府监管中,可由财政部牵头组建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执行监管机构,全盘统筹安排和负责非上市公司准则执行的监管工作,避免出现重复监管或无人监管的情况。其中,税务部门和银监会应发挥重要作用。首先,非上市公司中大约99%为中小企业,纵观各监管部门,与中小企业往来最多的属于税务部门,两者存在基于纳税的密切利益关系,中小企业是纳税人,税务部门是征税人,自然也是非上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因此,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应努力引导、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建账建制,并监督其准则执行情况。对于有效执行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而对于未执行或执行不好的企业,通过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及时反馈给财政部门或专门的监管机构,由它们按规定作出相应处理。其次,银监会通过各地商业银行发挥间接监管的作用。商业银行是非上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另一主要使用者,中小企业最大的发展瓶颈是资金困难,为了发展,非上市中小企业必须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在借贷关系中,中小企业属于资金需求方,而商业银行属于资金供给方,特别在资金向紧的情形下,商业银行作为资金供给方完全占据优势地位。此时若由银监会统一规定在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及存续期间:第一,审批贷款时必须关注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关注中小企业提交的按新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将其作为放款与否的重要条件;第二,将准则执行的审查结果计入企业征信系统,作为信用等级评价的一个指标,则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控制贷款风险,另一方面也可大大提高中小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双赢。4.监管结果处理政府部门对非上市公司的监管结果必须进行及时、合理的处理,从而树立榜样或形成警示作用。处理时应启动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监管结果直接与银行信贷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政策挂钩。对不执行或执行质量差的企业,除了由财政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外,还可通过在报纸或管理部门网站进行行业通报,降低其信用等级,取消税收优惠,增加其不执行或执行差的成本。对有效执行的企业,给予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通报表扬,或授予会计准则执行示范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提升其信用等级,提高贷款的授信额度,享受税收优惠,增加其执行的收益。总之,目的是让企业感到有利可图,从而提高执行会计准则的积极性。

(二)社会监管

社会监管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社会舆论和个人监督。由于非上市公司的非公众性,其会计信息仅向特定对象公开和披露,社会公众难以获取,社会舆论和个人的监督作用难以发挥。虽然国家没有强制要求非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但一些拟上市公司为筹备上市、一些大型企业为规范管理和一些中小企业为获取银行贷款,往往会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过程中,可对非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年报审计过程中,对会计准则执行情况进行关注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二是在日常沟通和审计服务中,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准则知识的传递。注册会计师往往比企业的会计人员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类型的企业业务,对会计准则有更多的实践和更深刻的理解,与企业会计人员交流,无疑可以加快会计准则知识的传递,让会计人员更快理解和灵活运用会计准则相关规定,进而推进会计准则的执行。总而言之,只有会计准则执行者、会计准则制定和组织实施者以及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管者三方各善其身,各司其职,共同努力促进非上市公司有效执行会计准则,才能保证我国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罗映红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kjzzlw/66555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