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筑施工技术思考(3篇)范文

建筑施工技术思考(3篇)范文

时间:2022-05-11 11:09:37

建筑施工技术思考(3篇)

第一篇: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应用探讨

【摘要】在职校建筑专业体系中,建筑施工技术是主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在组织教学内容方面经常重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理论性及系统性,往往很少关乎到实际建筑工程。为此,本校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选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深入化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及技能。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任务驱动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中,抽象化知识变成直观化实践内容,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体验到实践成功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动手实践创新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浅析针对该问题的一些见解。

1任务导向教学法及其优势

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是教学的起点,任务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弘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它以实践促进学习,将实践作为进行知识理解的根据。它需要设置的“任务”具有目标性,同时要求创建情境教学。在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中,它围绕“任务”来开展,将“任务驱动”作为重要方式,设计强烈的动机问题,使学得学生受到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择有关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动手操作,结合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来完成布置的任务。根据构建社会主义理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作为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体现真实情境的过程。在学习全过程中,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在新课标要求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就要教师重视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师要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运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选择有效的评价手段来进行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学生顺利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之后,能建立符合自身的知识框架,使得综合能力得到培养。此外,在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任务驱动模式在建筑施工教学中的实施

2.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在进行建筑施工进行教学的时候,通过对任务设计进行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巧妙的把知识点隐含到每一个任务中,然后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时候,也起到了对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进行任务设置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置,同时也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进行任务设置,或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任务设置。通过这样的任务设置,可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他们的个性发展。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探究和学习,从而充分的发挥出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能力。例如在对脚手架工程进行学习的时候,这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难点,在对其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只是对理论进行教学的话,那么许多学生可能无法对知识做到很好的掌握。而通过设计一个脚手架搭设的任务,然后为他们准备一些工具,从而让学生进行脚手架的搭建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出一些情境,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搭建工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2合理分解任务

所谓的分解任务就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指导这样任务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和执行为止。在对工程任务进行分解的时候,有好多知识和技能技巧书本上是没有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新知识点。在这时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等手段,对任务情景进行创设,然后再通过讲解和示范等方法来把其内容讲明,这样可以让学生像在一层层的剥洋葱的过程中,最终掌握到知识的真谛,从而也让学生不会对这样的知识产生太大的畏惧情绪。例如老师在讲到关于钢筋加工的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可以给学生一些钢筋、锤子、扳手、卷尺、方尺、扎钩、扎丝等各种器材,然后让学生制作出一个简支梁骨架。许多同学在拿到器材后,对钢筋、锤子、卷尺、扎丝等比较熟悉,但是对扳手、扎钩、方尺等不够了解,也不知道用来干什么。此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说明并做出演示。这时学生也就明确了其学习任务。同时在进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明白了各个道具的用途和任务的难易程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3小组协作学习

在教师对问题进行提出和设计技术后,学生就要在各种各样方式以及途径喜爱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角度分析,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个体进行主动建构的,没有办法仅仅只在教育工作人员的讲解中就传输,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氛围中去,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作用下,对新知识进行一定的建构,对教学的任务作一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贪多学习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解决。要求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能够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通过多种途径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运用,按照自身行动中具体反馈,对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处理。相对比较单一的或者简单的学习方式能够将小组协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4效果评价

所谓效果评价,指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其对于问题的处理过程,学生间进行相互评价或者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要做出起到好处地点评,还要帮助学生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但是促进总结和提高的重要环节,还是促进学生树立自信心的绝好时机。

学生对任务的完成过程,都是自我收获成就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有助于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能力激发出来,还能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度,让学生其在建构和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的同时,不断促进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在非常好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进步。例如在对砖平拱的砌筑方面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尺寸相对比较小的模型的处理。如果学生对教师分配的任务完成了,可以从所完成的任务中挑选出效果比较好的,对这些作品进行展示,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间可以对展示的作品进行一定的点评,创作者自身还要将制作的过程进行说明。

3结语

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应按部就班的完成尤其要抓好其中的情景设计、任务设计等关键环节,:鱼过学习任务的布置到完成,再到评价、拓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建筑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爱.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应用[J].才智,2015(06):133.

[2]曹本云.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06):188.

作者:卿捷 单位:梧州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

第二篇: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思路

摘要:随着大型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大型建筑物建设地下室需要进行深开挖施工,深基坑支护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当前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土钉支护施工、护坡桩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以广州L工程的深基坑工程为实例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0引言

我国进入全面工程建设以来,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大型建设和高层建筑工程,这使土地的可利用空间逐渐缩小。因此,许多大型建筑将有地下室、快速开发空间等地下基础设施。经过几年的工程实践应用,相关设计和施工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机械和新发明。然而,目前的城市空间规划距离近一些基坑的边缘距离仅十几米或几米,传统的地下建筑技术无法满足建筑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为大型或高层建筑带来安全防护。

1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基坑边坡修护的不合理

在工程施工的时候,对于基坑边坡的处理应该谨慎地进行,边坡的稳定性和工程顺利的发展是有很大的联系的,如果能进行良好的边坡修护,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一些工程项目的领导人片面地追求工程的进度,在管理上不能充分地把技术要求在施工中顺利地实施,只注重工程的工期,不注重施工技术的应用。基坑边坡的支护不稳定,将会违背安全作业,影响施工人员安全作业。

1.2施工的设计和实际的施工有差异

施工的设计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为施工的实施起到保障的作用,但是,有些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不能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没有充分地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所以对于设计的图纸和实际施工的情况存在着差异,这样会影响正常的施工,不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在工期内完成工作。比如,在进行基坑支护的时候,有时会使用到水泥砂浆来进行支护,但是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时候,会遇到水泥的用量和设计的情况不符合,这样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发展,使工程的质量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

1.3不合理的支护会造成施工的质量降低

在工程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基坑中作业的时候,在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支护的时候,容易造成基坑支护的质量差,在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这样施工就会暂时的停止,影响了工程完工的工期。承包商为了赶工期,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不注意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使工程的质量降低。

2对深基坑进行建设的施工技术

2.1土钉支护施工

为了加强对深基坑边坡的建设,为了保证工人安全地进行施工,应该把基坑稳定的技术应用在实际的工程的建设中,使工程能够更好地进行发展。比如说,把土钉支护的方法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把土钉和土壤之间的摩擦力量发挥到最大,使基坑的边坡具有稳定性。当然,理论应该结合实际,将理论知识融入在实际操作中。采取具体的土钉方法,使工程更加安全,促进工程顺利地发展。在使用土钉的方法进行边坡稳定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该在实际的施工中,先做一个实验,根据实验的情况再进行土钉的支护。第二,应该注意土钉使用的长度,应该在土钉上标注每个打进去的长度,这样也能方便后期的改进和发展。第三,使用土钉的方式进行支护的时候,应该和施工的技术相结合,严格按照施工技能上的要求进行,保障施工的安全性。

2.2护坡桩施工

在使用护坡桩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使用技术要求的内容,严格按照工序流程施工,首先要对护坡桩进行定位放线,确定每个孔的设计位置。然后在实施作业过程中,先要对护坡的那一面进行打孔,在打孔时候应该注意每个孔的位置和分散的程度,在每个准确的地方,从孔的下方逐渐地往上部压水泥,使水泥能够在准确的位置上灌入,保证灌浆的安全性和充实性。经过研究多项工程,发现其在施工作业中有几个常见问题需要引起注意。①为了保证钻孔的圆弧形状,必须使用正规尺寸的冲击钻钻头。钻头的最适宜尺寸相比成桩直径的要小20毫米。对于设备的检查维护,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原因。时时刻刻对钻头的磨损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修复。②为了保证钻孔在正确的位置,不发生偏斜,应先定位放线,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检查土层软硬程度是否均匀一致,土壤中是否含有坚硬物,钻机底座是否稳定牢固,是否水平放置,若在施工中发现有偏斜现象,应及时进行回填,重新钻孔。③注意对成型的钻孔进行保护,及时灌注混凝土。当出现坍塌事件,要及时修补。时时刻刻检查,寻找到坍塌位置,然后进行土方回填,再重新钻孔。为了杜绝坍塌事件的产生,在施工作业中要注意钻孔冲钻的力度、速度以及查看泥浆是否达到设计及质量要求。

2.3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

在进行深基坑支护的时候,应该加强对支护过程的管理,把控每个细节,减少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问题,造成工程施工的损失。在进行支护的时候,管理人员应该设置相关的人员在场监督,使支护的过程符合规范,使支护能够安全地进行,对每个环节和步骤进行准确的监督,促进支护方法的可实行性。一旦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伤害施工就业人员安全的事情,要及时向现场管理人员汇报,并进一步向上级汇报,采取相应措施治理。同时,也要关注在支护的过程中问题出现的状况,突发情况的产生,并且进行及时的解决。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重型机械设备及特种工作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禁止酒后作业。现场使用设备一定要保证不带故障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协调现场施工作业人员,严格遵守施工工序和质量要求,有理、有序地施工,保证基坑的建设能安全、顺利地进行。

3广州L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分析

3.1工程总概况

广州L工程项目,工程性质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结合结构,建筑形式为方形,约78m高,总建筑面积为36280m2,地下总面积为9519m2,设计地下三层建筑,地下约为15m,地下部分为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地下混凝土结构。拟建区域位于河流洪水冲积扇的北部。地面标高约为45.8~49.1m,拟建区地质土主要为粘性土层,标准值为230kPa,地下无软弱夹层。拟建地区有三层地下水:第一层为死水,水深约1.2~4.1m,水位在46.13~43.04m之间;第二层为潜水,水深约9.87~12.19m,水位高程在37.18~36.24m之间;第三层为夹层,约21.02~26.07m。该区地下水水质呈弱酸性,不对混凝土结构产生腐蚀性,但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用混凝土桩和锚杆支护配合支护方案。

3.2混凝土灌注桩

混凝土灌注桩具体工艺为:平整钻孔场地—测量放线方地—控制成孔半径地—挖排水沟和铺设水泥池地—打桩机就位地—准备泥浆地—钻孔机械钻孔地—洗孔清孔地—挂钢笼地—灌注桩水下混凝土。在开始钻孔前,检查轴线的定位点和水准点是否正确,定位是否偏位等。桩机就位后,在桩位置处活埋护筒,这主要是为了打定位、存储水泥砂浆而设置的。准备完成后,开始钻孔。钻井过程中,根据钻井速度和钻机是否异常声来确定地质变化,当孔的深度达到要求时,清理碎石。清除孔作业完成并通过试验后,进行钢筋笼施工和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在悬挂钢笼前安装定位施特尔,控制钢筋笼位置准确;然后开始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使用导管操作,确保连续施工。质量控制点的施工:筒体中心和堆栈中心不能超过5cm,深度不得小于1m,泥浆控制的最佳比例为1.1~1.2之间,且满足底孔沉积物厚度不能超过15cm厚;定位准确,相关力学加强连接满足规范要求;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需要连续运行,以确保混凝土埋深不小于2m,速度宜控制在避免堵塞或钢筋笼上浮的范围内,并且超出堆栈1m以上。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合格的质量。

3.3锚杆支护施工要点

锚杆主要在基础开挖面或开挖面的深开挖墙上钻取,在达到所需深度后,再次扩孔。锚杆支护技术施工的实施,主要是钢、索或其他类型的拉伸材料进入孔内,然后浇注料浆材料,使其和土层形成较强的抗拉强度。这种支护技术可以使支护体系承受很多的张力,有利于保护其结构和稳定性,防止变形,加快施工进度。

3.4支护效果

在深基坑支护完成后,要检测支护效果,如发现基坑支护没有问题,周围建筑物受仪器监测后,并不发生明显的变形,则可进行混凝土桩和锚杆支护,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保护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实施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是可行的。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快,在建筑技术上也有了许多的突破。基坑在工程发展的过程中是非常的重要的,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是否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在深基坑支护的发展中,因为支护的重要性,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的发展,关系着现场施工作业的操作人员能否顺利地展开工作,所以,基坑的支护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保证工程施工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雪丽,王战伟.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5.

[2]王亚洲.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的管理方法[J].四川水泥,2015.

[3]党延丽.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向导,2014.

作者:王林 单位:北京中昌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第三篇: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今后的生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需要科学设计施工方案,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继而提高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减少后期的修补工作与维护成本。文章对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工程质量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市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功能,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给排水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功能。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结合给排水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要求,选择合理的给排水施工技术,强化给排水施工质量,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提高建筑物使用的安全。

1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资源,人们对其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尤其是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实施作业,这就要高度重视建筑给排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同时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建筑规模也随之扩大,使得人们日常用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注重建筑给排水显得十分重要。当前给排水体系不断完善,建筑给排水技术及其设备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如增压设备在建筑给排水工程和人们日常用水的应用。通常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初级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其中初级阶段主要是指建筑工程装备阶段中给排水技术的发展,通过规范设计建筑给排水技术,以此满足建筑给排水的实际需求,达到预期排水与给水的目的。探索阶段则是在初级阶段基础上,适当增加给排水管道的改进和检测技术,并在给排水设计中纳入室内排水管道设计,继而形成完整的给排水系统。发展阶段是该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能够使施工、管道、设备组织设计以及施工队伍更加完善,初步形成建筑给排水专业研究组织。

2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现状

当前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重视度不够

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部分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对主体工程加以重视,而忽略给排水等小工程,没有从思想上重视给排水工程的重要作用。同时有些施工单位多会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主观决定工程的安装,没有配置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作业,为工程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增加了工程后期的维修难度,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2.2施工缺乏较强的计划性由于施工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不够重视建筑给排水工程,导致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具体计划,不能准确预留孔洞位置,埋下了一些安全隐患,影响工程质量。虽然在建筑工程完工后会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在主体建筑结构上开凿新的孔洞,但是这样不仅会造成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还会影响后期施工、破坏主体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3监管力度不足相关政府部门在监管建筑工程时,基本只关注主体建筑质量和结构或建筑外观,而忽视给排水工程的细节部分,同时政府部门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能正常监管建筑给排水工程,难以充分发挥出监管的力度,致使施工单位更加忽视给排水施工的质量,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能。

2.4管理渗漏

在建筑给排水使用或施工阶段,由于施工不当、材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管道渗漏的问题。例如:施工人员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在接口处涂密封胶或接口处管道插入不深等,导致排水管泄漏;材料质量决定着管道是否泄露,施工人员在给排水施工中经常忽视周边附件、管材管头等,难以保证材料质量,继而发生渗漏问题;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使用的材料,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会因热胀冷缩的现象而出现损坏问题。2.5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不高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加上施工单位与相关部门不够重视,许多施工技术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只能从实际施工中学习与积累工作经验,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无法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施工人员是给排水施工中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过于关注建筑外观效果,忽视施工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给排水工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

3.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如讲座、网上课程、培训班等,增强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同时施工单位可以具体工程标准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与施工进度表,有效发挥指导作用,科学解决工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另外,施工单位准备建筑材料时,应要求采购人员按照图纸要求来采购材料,并做好前期检查工作,提高材料的适用性。

3.2做好施工监管协调

建筑给排水的施工要求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做到协调统一,统一部署工程,在预留洞设置与给排水管道建设中相互配合,特别是阀门与水表的安装、排水口位置的选择、地漏的安装、给排水的调试等,两者在质量与进度方面应保持高度一致。当然在预留埋设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以施工图为主进行设置,使孔洞与套管相一致;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可选用分区施工的方式,充分利用垂直空间,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难度。

3.3做好后期质量控制

在给排水工程的后期施工中,负责人员和施工人员往往忽视工程质量安全的控制,继而出现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认真检查漏水情况和管道位置,全面清理排水设施,并做好工程测试工作,从而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验收环节应整理好相关数据、报告与验收材料等,结合具体情况对竣工图进行绘制,保留好原始的数据,便于后期的查看。

4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与发展趋势

4.1改进措施

4.1.1提高重视度。由于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给排水施工,安排专门技术人员检查施工现场,提高工程质量,确保给排水施工的顺利实施。

4.1.2按计划施工。施工人员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具体的施工,从而在规定期间内完成给排水工程,保证施工的有序性、合理性、科学性。

4.1.3加强监管。施工单位可以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避免施工中出现主观经验主义的做法;同时做好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监管,配备专门人员来监管施工各环节,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保证工程质量。

4.1.4做好管道渗漏工作。要想解决管道渗透问题,需要做到如下四点:(1)通过岗前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管道的性质,提前做好相应地预防措施;(2)定点定时检查已经安装的管道,及时处理问题,以免出现其他安全问题;(3)严格检查与审核施工材料,保护好半成品与成品,安装好建材管道后及时通知其他人员,避免损害管道;(4)管道出现渗漏后,必须要及时准确地找到渗漏点,并详细分析渗漏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如重新安装或更新管道。

4.1.5提高人员素质。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应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势地形,尽可能排除安全隐患,以便施工的正常实施,同时严格把关施工人员的选择,对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施工技术水平加以关注,通过相关的培训与教育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醒施工中需注意的事项,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

4.2发展趋势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结构与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建筑给排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成建筑给排水施工后需要定期校核水质监测软件,保证给排水工程的输送质量与输送安全,有效创设节能环保的社会。例如:南区地区的降雨量相对较大,将排水管道设置在建筑物顶部,有效收集雨水,使其汇流到蓄水池,然后通过净化将水用于城市绿化中,降低城市供水压力。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三点:

4.2.1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环保绿色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当前对电能的巨大消耗以及对大量水进行加热,而加热量有限,因此可以采用太阳能加热的方式,达到经济与环保的目的。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改造太阳能的供热性能,将其用于建筑给排水系统中,有效满足用户的热水供求,这也是未来给排水施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4.2.2新型管道连接板材质的发展。当前我国给排水管道大多使用塑料管,相较于不锈钢而言,其便于拆卸和维修,不会生锈且不易损坏,能够很好地保证水质,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4.2.3水泵隔振技术的发展。水泵在建筑给排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采用的水泵隔振技术基本是橡胶隔振技术,具有噪音小、重量强、功率大等特点,逐渐发展为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5结语

总之,建筑给排水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恰当选择施工技术,对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准确把握,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做好相关的监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施工中的不足之处,保证给排水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及美观性,进一步推动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晓辉.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

[2]郭军芳.试论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5,(22).

作者:朱克申 单位: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建筑施工技术思考(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clw/sgjslw/70426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