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四个自信”融入金融工程课程思政范文

谈“四个自信”融入金融工程课程思政范文

时间:2022-01-25 11:55:07

谈“四个自信”融入金融工程课程思政

摘要:随着金融工程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习金融工程课程的学生越来越多,充分发挥金融工程课程的隐性育人价值已然成为金融工程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针对如何将“四个自信”的巨大思想引领价值应用于金融工程的专业教育之中,提出了教师队伍培养、课程内容设计和丰富课后实践三个方面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此来达到“四个自信”与金融工程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目的,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金融工程;四个自信;课程思政;课程改革

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明确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切实实现“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1]。教育部也印发文件明确要求,统筹推进以课程思政为教学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必须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内在育人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合到课程教育的各个阶段。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内高校都积极推行将“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的思政教育模式,使课程思政成为思政课堂之外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近年来,由于金融科技的兴起,金融工程的引进受到了国内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国内财经类高校和大部分综合类大学都争相开设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工程本身作为一门兴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兴应用型交叉学科,将现代金融理论作为学科理论基础,吸收了大量数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和效率。而随着金融工程在高校内的普及,如何将思政教育与金融工程的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成为了高校金融工程课程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积极挖掘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四个自信”有效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教授的同向而行,成为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金融人才。

一、金融工程课程思政融入“四个自信”的必要性

1.融入“四个自信”是金融工程课程思政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个自信”是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出的重要论述。“四个自信”根植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意愿和时展的要求,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2]。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培养阵地,将“四个自信”有效融入大学课程之中,办好课程思政教育,使得大学生可以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是大学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在21世纪金融教改会议上,将金融工程列为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提议获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通过,并且推荐将金融工程纳入管理类或者经济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之中。此外,随着科学技术和金融的深入融合发展,金融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业内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金融工程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已然不能仅仅只停留于专业教育层面,应当充分发挥其内在的隐性育人价值。因此,将“四个自信”融入金融工程的专业教育之中,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认同,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自信,已经成为办好金融工程课程思政的题中应有之义。

2.融入“四个自信”是构建金融工程课程思政体系的必然要求

金融工程自1997年被叶永刚教授从康奈尔大学引入,到2001年教育部正式获批在本科课程中开设该门课,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金融工程专业不仅受到了高校学生的欢迎,其毕业生质量也受到了金融业的普遍认可。但是,由于金融工程的内容涉及广泛,不仅包含了现代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该部分在引入数学之后已经变得较为复杂),还涉及很多系统工程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知识,造成了金融工程的体系复杂,难度大和头绪杂等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导致了在金融工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忽略其隐性育人价值的问题。此外,在金融工程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所用教材大多是英文原版教材或者原版翻译教材的现象,这些教材的内容大多反映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现象和市场状况。然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身有着特殊的国情,也有着颇具特色的金融市场,并不能同西方国家的情况一概而论。如果照搬西方的教材内容或者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国情,并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西方理论的盲目崇拜。因此,构建金融工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充分发掘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是金融工程课程改革的重要一步。“四个自信”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创新,不仅集中反映了中国的实际国情,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通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国情,真正做到“西学中用”,更好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此外,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金融工程专业教育之中,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引领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因此,将“四个自信”有效融入金融工程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金融工程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四个自信”融入金融工程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1.教学队伍的培养是关键

打铁还需自身硬,实现“四个自信”有效融入金融工程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培养一批政治性强、人格正、视野广,并且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的教师队伍。总书记明确强调,教师不仅要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金融工程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更要注重自身正确政治思想的培养。教师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联系中国实际国情在课堂上展开思政工作,从而更好地将“四个自信”传输给学生。所以,为了充分锻炼金融工程教师的课堂思政能力,本文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首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研讨会,并组织教师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进展。课程思政的基础是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思政知识,如果教师本身政治理论知识匮乏,政治觉悟不足,就无法在课堂中准确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积极回应学生提出的各种政治性问题,也就无法开展课堂思政工作。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思政研讨会和学习最新政治理论,一方面是对教师自身政治性的洗礼,不断夯实教师的政治立场;另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丰富自身政治素材的储备,从而更好地在学生面前讲好中国故事。其次,吸引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培训的相关专题讲座。充足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政治素材储备是课程思政的关键,但是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加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课堂节奏,才能更好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而这样的教学技巧却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具备。因此,通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培训的专题讲座,可以让教师更好的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技巧,从而达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双丰收的效果。最后,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出国交流学习的项目[3]。思政教育不能简单地“闭门造车”,否则就变成了“自吹自擂”。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建设性和批判性要统一于思政教育的工作之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也要勇于面对各种错误的观点和思潮[4]。因此,课程思政不能一味地只是唱赞歌,应当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国门,充分比对中西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差异,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理、有据、有节地说服学生。

2.教学内容的优化是主体内容

磨刀不误砍柴功,将“四个自信”有效融入金融工程课程思政的主体内容是做好金融工程教学内容的顶层设计。当下金融工程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现实中的金融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更好的满足各种层出不穷的金融需求,其主要内容是把各种基础证券及其衍生品作为主要工具,进行产品的设计、定价和风险管理,并同时辅以数学建模、数值计算和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5]。由于集成了众多交叉学科的内容,使得金融工程的课程内容显得相对复杂难懂,也导致了教师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而无暇顾及课程的隐性育人价值。但是,对于金融工程这样一门发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课程来说,发掘其课程思政功能却非常重要。一旦照搬照抄西方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西方模式的迷信,对本国理论的不自信,严重不利于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因此,将“四个自信”有效融入金融工程课程思政之中的主体内容是必须优化金融工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首先,金融工程的教学目标必须有所转变。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教育要培养的是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的人才,必须要旗帜鲜明、丝毫不能含糊[4]。金融工程专业教学不应只是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而应该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具备充足金融工程知识的金融人才。因此,金融工程地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重视其知识性的内容,而应当政治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其中,政治性是基本前提,也就是要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知识性是主要内容,也就是要掌握好金融工程理论知识。其次,充分发挥教学案例对学生政治思想观念的引导作用。金融工程不同于其他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金融工程的教学主体内容大多是枯燥的理论和模型,很难在其中穿插与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但是,课程教学使用的教学案例却可以成为融入“四个自信”的突破口。在案例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当充分重视中外案例内容的权重均衡,不能都是国外的案例,也不能只是中国的案例,并且要注重案例的对比分析,在其中找到能够体现“四个自信”的内容,以此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比如,教师可以把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香港保卫战”的内容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的过度金融化进行对比分析。“香港保卫战”深刻反映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而次贷危机却折射出了一些欧美金融机构的贪婪以及毫无道德底线,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种案例还有很多,教师应该主动收集案例素材,通过对比分析更好的将“四个自信”传承给学生。最后,丰富引导式讨论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总书记明确表示,灌输性和启发性是教育的两大特征,不能偏废。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4]。增加课程小组讨论内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更加快速的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此外,更加重要的是,教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快速的了解学生的政治思想状态,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回复和解决,从而能够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四个自信”。

3.课后实践是重要保障

绝知此事要躬行,“四个自信”有效融入金融工程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是丰富金融工程课后实践的内容。高校教育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增加学生课后思政教育实践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将理论和现实联系起来,更好地将“四个自信”融入自身的思想之中。针对如何丰富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课后实践内容,夯实“四个自信”在金融工程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本文提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首先,积极组织学生走进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考察。一方面,通过实际走访金融机构,学生可以更加真实的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基础,有效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国内金融机构基本都已实现交易自动化和服务智能化,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这些前沿的服务设施,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国快速发展的巨大成果,从而增强对祖国未来发展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四个自信”。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就是全球最先实现无纸化交易的交易所之一,其交易的技术系统经过不断的创新,技术水平已位居于世界同行前列。其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或者技能竞赛。竞赛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也可以很好地鞭策学生主动查找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学生通过竞赛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努力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金融问题,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特色及其与国外市场的差异之处,更好的服务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

三、结论

总书记强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努力把“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让“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四个自信”作为集中体现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无疑为金融工程的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将“四个自信”有效融入金融工程的课程教学之中,充分发挥金融工程隐性育人的价值,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探讨。本文从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内容的设计和丰富课后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将“四个自信”有效融入金融工程课程思政之中的具体实现路径,希望可以为金融工程课程思政的研究提供一些启发,以便更好的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金融人才。

作者:吴鑫育 崔颢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谈“四个自信”融入金融工程课程思政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clw/jrgclw/75298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