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古建筑保护研究范文

古建筑保护研究范文

时间:2022-08-21 10:09:08

古建筑保护研究

大港镇旌德里9号的庆余堂:古宅位于大港东街旌德里9号,是一座体量巨大的古民宅,庭院非常幽深。庆余堂大约建于清代早期。这座古宅我们从外往里看共有13道门,均在中轴线上,建筑为五进三开间,穿过第一间房屋,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精致的花格窗,中间是一扇大门,这里是古宅的客厅,名为“庆余堂”。厅堂中原来挂有三块大匾。后两进为二层楼,二楼底楼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门窗木雕保护完好。庆余堂木雕精美,保护完好。特别是一眼能穿透13道门,是这座古宅的特色。

大港镇旌德里53号的冷国公故居:冷国公故居位于大港东街旌德里53号。自冷国这一代起开始发迹,从姚桥华山迁来大港,建造了冷家大院。冷国公故居建于19世纪末,这座建筑占地有2000m2,虽然当年的盛况不再,还能感觉到昔日的繁华。故居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过厅、大厅、房间以及内眷所住的厢房,中间为过道,有回廊连接东、西两处宅子。主体建筑均为歇山式,坐北朝南,风火墙高耸,全部为砖木结构。寝室为两层楼房,底层有地下室。出后门原有花园,后改为敬老院。目前还留存有古井一口,井栏呈等边八角形,麻石质地,井深8.9m,在用。冷国公故居规模宏大,用材讲究,保存基本完好。此宅在镇江行政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古色古香的故居具有明显的江南商宅特色。大港镇太平里44号的赵子云故居:赵子云故居始建于宣统年间,距今100多年。名为介眉堂,后又名为松龄堂。占地面积500m2左右,赵子云故居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于一体,是典型的大港地区古民居风格。大港特色古民居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大港本土和江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活化石,一个古村落或一座老屋子,可能就是一座鲜活的“镇江东乡民俗文化博物馆”。这是一笔不可复制的宝贵文物遗产,一些三雕(木雕、石雕、砖雕)更是工艺精美,价值极高。

西津渡历史街区及大港镇的完全不同的遭遇,以及现存状况值得我们进行反思,一方面很多专家学者指出古街区过度的保护翻新已经完全丧失了古街区原有的韵味,精神及文化性的缺失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愿意去最求最有“古味”的东西,而不是现在社会的工艺品或仿品,这些都应该成为历史街区保护中的重要问题。各历史街区都是在长时期历史进程中不断形成与发展而成的,并随着社会条件及经济技术等社会条件而逐步演化,在西津渡和大港镇的历史街区中,一种自由的、“自下而上”的生长方式,造就了历史文化街区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及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而对城市或街区的记忆更是历史文脉的根源,再结合建筑、环境、设施、人的行为活动一起构成了应当受到保护的整体环境。我们知道,历史老街的保护不是复古,更不是为了制造假古董。一方面是有形的城市空间及建筑物等,另一方面是无形的城市文化、韵味等,两者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需要我们去保护。因此,保存老街、建筑物内外在的统一,文化与建筑相匹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就是历史遗产保护中的原真性原则。

针对古建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可以从以下做起:格局:对历史街区整体格局的保护及研究应当成为历史街区保护中最基础的工作:应该保护整体的环境空间、空间系统和整个街区的轮廓;对空间节点构成要素的保护,包括街道、集散广场、城门城墙,廊栩等,并进一步完成街区的传统氛围及特色;对历史街区或空间标志的保护,主要是有价值的古物遗存,包括亭、台、寺庙、道观等。交通:道路交通系统作为整个街区的骨架应当在原有基础上理顺并进行保护。保护街区原有尺度,严格控制宽度及街边建筑高度,对道路铺地也应进行相应处理,充分保持其可达性,鼓励步行、限制机动车,同时应方便居民出入及生活生产。建筑:建筑按其价值、年代进行分类,对重点建筑进行保留和修复,对其他影响风貌及加建等进行整治。根据各建筑实际情况选用不同方法,可以是整体保护、“屋架”保存、架构局部改造、功能更新等,使之适应于发展的需求及对历史文脉的需要。建筑高度:历史街区最大的特色即整个街区都以高密度低层院落模式构成。因此为保证街道尺度适宜,严格控制沿街建筑的高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同时为了使整个街区在视线上有一个宜人的状态,其周边新建建筑的高度、层数都应得到控制,并与老街区的肌理相协调。场所精神:每一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场所性,特定建筑也只存在于特定地方。因此,把握历史文脉及其场所精神也应当成为历史街区的重要内容。保护民风民俗及其存在的环境,应该首先保持当地居民生活方式,以日常的文化风俗来营造和保护古街区或古建筑,丰富其内在的精神,使之不至于成为一“空壳”。现在很多古民居年久失修或残缺不全,完整的历史街区或村落越来越少,古民居特色日益退化,城市趋于“一色”。很多民居或古建筑的破坏让人痛心和忧虑,保护古民居已经刻不容缓。历史也告诉我们,承载着历史文化和家园情结的古宅民居会逐渐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也许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古色古香的古民居能够保留下来的已属不易,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资源,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当前,响应国家号召正大兴文化建设,为教育后人,对古民居更应该加以进行抢救性修复,为保护历史做出必要的贡献。我相信大港的特色古民居经过修缮后,即可焕发出它独特的迷人魅力。

作者:杨嫣娱 杨立 林浈禛 单位: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古建筑保护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clw/gjzlw/67776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