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肥胖学生中肝脏脂肪沉积范文

肥胖学生中肝脏脂肪沉积范文

肥胖学生中肝脏脂肪沉积

【摘要目的了解本区肥胖学生肝脏脂肪沉积和肝酶变化的特征。方法用B超检查121例肥胖和30例对照组学生肝脏脂肪沉积情况;检测88例对肥胖和对照组学生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探究肝脏脂肪沉积、ALT和年龄、性别和体重的关系。结果肥胖学生中,存在肝脏脂肪沉积的占37.19%(45/121),随着体重的增加,肝脏脂肪沉积明显增加,肝脏脂肪沉积在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的学生中为26.37%,在超过30%的学生中高达70.00%。肥胖学生中,ALT>40IU/L的异常者占26.14%(23/88),随着体重增加,ALT异常率明显上升,ALT异常在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的学生中为0,在超过30%的学生中可以达到34.85%。结论肥胖学生中存在肝脏脂肪沉积、存在ALT异常,且和体重有关,ALT异常是肝脏脂肪沉积较后期的表现。

【肥胖;肝脏脂肪沉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脏在人体的各种代谢中起着重要功能,是储存脂肪的主要部位之一。通过肝脏的B超检查能清楚地观察到脂肪在肝脏的聚积情况。代谢综合征等成人期疾病有明显的肝脏脂肪变性和肝酶变化,而这些疾病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肥胖,本探究着眼肥胖学生的肝脏脂肪沉积、ALT特征,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肝脏B超检查本区3中3小监测点学校,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按知情同意的原则,确定121例肥胖学生,在正常学生中,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对照组学生30例。

1.1.2肝功能检查本区3中3小监测点学校,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按知情同意的原则,确定88例肥胖学生,在正常学生中,按相同年龄、性别,1摘要:1配对,确定对照组学生88例。

1.2方法

1.2.1肝脏B超检查121例肥胖组和30例对照组学生开展肝脏B超检查。

1.2.2ALT检测88例肥胖组和88例对照组学生开展ALT检测。

1.2.3脂肪肝B超诊断标准[1]排除酒精性、遗传性、化学性或感染性病因,如血色病、药物性肝炎或乙型、丙型肝炎等。

1.2.4ALT测定禁食12h后,于次晨空腹取静脉血4ml,血样静置室温凝固,离心后分离血清,使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ALT。ALT正常值范围[2],10~40IU/L(速率法,37℃);异常[2,3]>40IU/L。

1.2.5统计学方法两组率资料,使用χ2检验;当1<T<5,n>40时,用χ2的校正公式检验;当T<1或n<40,则用确切概率计算。配对的计数资料,使用配对χ2检验,当b+c≤40时,用配对χ2的校正公式检验。配对的计量资料,使用配对t检验。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方差齐时,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数据分析使用SPSS10.0。

2结果

2.1基本情况(1)进行肝脏B超检查的学生摘要:肥胖组的平均身高、体重、BMI分别为166.72±10.42、75.59±12.41、27.02±2.64;对照组分别为156.35±18.36、46.75±15.12、18.46±2.50。(2)进行ALT检查的学生摘要:肥胖组的平均身高、体重、BMI分别为159.10±13.27、75.78±19.60、29.51±4.99;对照组分别为155.14±16.83、45.42±14.21、18.27±2.39。

2.2肝脏脂肪沉积的情况

2.2.1肥胖组和对照组学生肝脏脂肪沉积情况121名肥胖学生,进行肝脏B超检查,发现有脂肪沉积的占37.19%(45/121),对照组无(0/30),两组比较χ2值为15.89,P<0.05,差异有显著性,认为肥胖组学生中存在肝脏脂肪沉积。肝脏脂肪沉积表现为摘要:脂肪细胞浸润占19.83%(24/121),轻度脂肪肝占9.92%(12/121),脂肪肝占7.44%(9/121)。

2.2.2按身高标准体重,肥胖组学生进行分组比较将121名肥胖学生分成超过标准体重20%~30%和超过30%两组,统计两组学生肝脏的脂肪沉积率分别为26.37%(24/91)和70.00%(21/30)。两组比较的χ2值为18.38,P<0.01,两组的肝脏脂肪沉积率差异有显著性,认为肝脏脂肪沉积率在体重不同的肥胖学生中是不同的。

2.2.3性别和年龄的比较男性、女性肥胖学生中存在肝脏脂肪沉积的分别占41.46%(34/82)、28.21%(11/39)。两组比较的χ2值为1.45,P>0.05,两组的脂肪沉积率差异无显著性,认为在肥胖学生中,肝脏脂肪沉积无性别差异。

7~15岁组和16~17岁组的肝脏脂肪沉积率分别为28.57%(10/35)、40.23%(35/87)。两组比较的χ2值为1.57,P>0.05,两组的脂肪沉积率差异无显著性,认为在肥胖学生中,肝脏的脂肪沉积率无年龄的差异。

2.3ALT

2.3.1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学生异常率的比较ALT>40IU/L的异常者在肥胖组占26.14%(23/88),对照组占1.14%(1/88),经校正的配对χ2值为18.375,P<0.01,差异有显著性。ALT>60IU/L的异常者肥胖组占2.27%(2/88),对照组无,经校正配对χ2值为0.500,P>0.05,差异无显著性。

2.3.2ALT均数的比较见表1,在肥胖学生中ALT的均数高于对照组学生15.362IU/L。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表188对学生ALT均数的比较

2.3.3体重和肥胖组学生ALT异常率(>40IU/L)比较依据身高标准体重,按体重,将88例肥胖学生肥胖分成超过标准体重20%~30%和超过30%两组。两组学生ALT异常率分别为0(0/22)和34.85%(23/66),两组比较的χ2值为10.38,P<0.05,差异有显著性,认为体重不同的肥胖学生中,ALT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3.1肝脏脂肪沉积肥胖学生,食入含有过多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脂代谢加强、糖代谢加强、腹内脂肪堆积、细胞因子(如瘦素、反抗素)分泌异常等引起胰岛素反抗(IR)。肥胖学生已经存在IR[4],胰岛素相对不足,使肝糖原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而对糖异生抑制减弱,肝糖生成增多,血糖随之增高,加重肝脏的负担,日积月累使肝脏对脂肪生成的利用能力下降。同时,在体内中性脂肪增多的情况下,肝脏内的中性脂肪亦会不断增多。88例肥胖中小学生存在肝脏沉积的占37.19%,肝脏脂肪沉积以轻度脂肪变性为主。在肥胖中小学生中脂肪沉积率未表现出随年龄、性别变化而变化,但是随着体重的增加,肝脏脂肪沉积率明显上升,在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的学生中占26.37%(24/91),当体重超过30%时可以高达70.00%。

肥胖学生中存在胰岛素反抗和肝脏脂肪沉积,而脂肪肝和胰岛素反抗密切相关。Marchesini等[5]用稳态模式和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试验探究显示,胰岛素反抗是脂肪肝形成独立的危险因素。Kumar等[6]用四环素诱导的美洲白马鼠脂肪肝动脉模型,结果发现脂肪肝组空腹和2h血糖、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他们发现脂肪肝组胰腺静脉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胰岛素的降解和排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肥胖、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反抗(IR)以及高瘦素血症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可单独或联合存在,其中肥胖和NAFLD关系最为密切,肥胖者NAFLD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4.6倍。

3.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ALT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是用来评价肝功能的主要指标。在肥胖学生中,观察到肝脏的脂肪沉积,已经出现肝细胞或某些细胞的损伤或坏死,ALT超出正常范围,但依据ALT的变化,仍不能诊断脂肪肝。随着体脂的增加,对肝脏的损害越严重,ALT异常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在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的学生中检出率为0,在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时可以达到34.85%。同时,可以看到ALT的上升迟于肝脏脂肪沉积率的上升。血清转氨酶若表现为慢性增高,提示肝损害的发生并可能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衰竭。

国外资料显示[7],用磁共振波谱定量检测肝脏脂肪成分在21例脂肪成分增高者中,7例≥18%,ALT在正常范围内;13例>18%,12例出现ALT升高。

在肥胖学生中,依据影像学,可以发现肝脏脂肪沉积,部分可以诊断脂肪肝,但单依据ALT却不能诊断脂肪肝;随着体重的增加,肝脏脂肪沉积率和ALT异常率均明显上升,但ALT的异常率上升迟于肝脏脂肪沉积率上升。肝脏的检查能很好的反映脂肪沉积的情况,ALT变化是肝脏脂肪沉积较后期的表现。

肥胖学生尽管无明显肝病症状,但由于肝脏的生理特征,它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肥胖学生存在明显的肝脏脂肪沉积、ALT异常;随着体重的增加,肝脏脂肪沉积率、ALT异常检出率均明显上升。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使体内中性脂肪减少,可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肝脏参和人体的各种代谢,保护肝脏从小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