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校数学教育改革范文

职校数学教育改革范文

职校数学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而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基础素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以提供学习专业技能所必须的基础知识,比如获取和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等,同时可以增强基本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提升个人品质等。但从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这些学生由于长期不受重视,对学习缺乏热情,甚至讨厌数学,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数学无用”,没有必要多学。面对这样的困境,有些教师删减内容,期望以此来摆脱窘境。但数学不仅仅是一些演算规则和变换技巧,也不单纯是“思维的体操”,它的实质内容是让人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数学知识作为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被删减了又如何来体现?甚至还有些学校开始缩减课时,而这同发达国家的做法刚好相反。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教育有三大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大目标都强调数学必须以人为本,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我想无论我们如何改革,这三大目标都不会改变。我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盲目追求合格率,而置学生的后继发展于不顾。那么如何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又怎样让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我想,这是我们职业学校的数学老师真正需要思考的。经过这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我对课程改革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数学课程过分强调公式、定理的运用,盲目追求演算的技巧。我认为如果在传统的数学课程中适当加入数学史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讲数列时把高斯小时候计算1到100的自然数的加法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的情绪很高,且对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掌握也较好。在讲解二项式公式时,说到“杨辉三角”,可简单介绍我国数学的发展以及国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历史,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它的发展,引导学生探索这个问题。在讲复数时可先对实数进行总结,告诉学生数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发现了诸如三只羊,三条鱼,三棵树等在量上的共同特征后得出的。例如把一个苹果分成几瓣等抽象正分数的概念,到为了表示没有而出现零,为表示相反意义而引入负数,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皆数”以及到由求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而发现无理数,到最后实数的建立。

通过数学史的讲解,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能力和对数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当然,渗透数学史教育并不是单纯以历史为目的,而是为了促进数学教学,不可“喧宾夺主”,更不可以“张冠李戴”,要与联系最密切的部分结合。

二、加强数学应用意识,适应就业需求

目前我们职业学校的数学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脱离实际,如何把数学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到真正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有用的数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以,我认为在平时教学中要多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采用应用型的教学方法,列举数学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例子,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把专业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归纳出数学方法,用数学方法解决专业岗位中的实际问题。从这个角度考虑,数学建模的某些功能是单纯的课堂授课无法替代的。从数学建模的过程来看,数学建模就是一个应用数学知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并用之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撇开非本质的属性,更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对实际问题进行猜想、简化假设,从而抽象出恰当的数学问题,并且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设计和构建数学模型,借助计算机对模型求解、检验、作答,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系列过程是通过学生的分析、操作、实验或试验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和用的统一。

但数学建模具有联系实际领域宽广、实际案例丰富的特点。实际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而要将这些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对于原本基础就差的学生而言,谈何容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合适的度,先选择简单的,容易上手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往往会忘记数学本身的枯燥,从而避免学生主观上的厌学现象的产生,再指导下一步完成建模的各个步骤,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到最后的模型评价应用,能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

可以说,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的途径之一,如果能在职业教育中合理运用,一定能推动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适应实际教学情况

长期以来,数学考试都是采用限时闭卷笔试的形式,且几乎是一次考试决定学期成绩,这使得原本基础欠佳的职业学校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往往失分较多,易产生大面积“红灯”现象,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消极,更缺乏信心。既然职业学校数学的教学目的不是选拔数学人才,而是让学生掌握数学中包含的思想方法及在各专业中的应用,那么完全可以采取多方位全面评价的方法来考核学生的数学成绩。为了适应加强学生数学素质、能力考核的要求,配合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考虑到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参照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方式,对数学的考核方法进行探索。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块:一是平时成绩(20%),包括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数学平时测验成绩等;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30%),这部分考核可以以数学建模的形式进行,分组合作完成,每组三到四人,教师事先设计好若干题目并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从中选择其一,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三是闭卷考试成绩(50%),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或是采取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考试形式,时间为120分钟,分上下两场,上半场为闭卷考,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计算能力。下半场为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考查实际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可以改变考试成绩表上一片“红灯”和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恐惧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我们必须摒弃过去那种简单的“灌输”和“训练”的数学教学,努力尝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求的教学新模式,倡导包括人文精神在内的完整的数学教育。让数学教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