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搜寻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分析范文

搜寻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2-07-02 11:34:43

搜寻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分析

一、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分析

不同学科背景、不同性质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以上海市部分高校2012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涉及理、工、商、文等多个学科。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4份,有效回收率为95.6%。调查对象中,男生459人,占60.1%,女生305人,占39.9%;理科学生35人,占4.58%,工科学生418人,占54.7%,商科学生214人,占28.0%,文科学生97人,占12.7%。

1.工作搜寻途径多样化工作搜寻的途径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途径指由学校、企业或者人才服务中心、职业指导机构等正式机构组织向广大求职人员就业信息,通常是有组织的,定期或不定期举行;非正式途径则包括亲友介绍、各类媒体的招聘信息、个人向公司自荐等,其形式比较多样。经调查,在应届毕业生中,校园招聘会对初次就业的影响最大,有60.0%的学生通过校园招聘会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对初次就业影响排在第二的是网上招聘,有14.7%的学生通过网投找到工作;现场人才交流会也是重要的工作搜寻途径,有10.9%的学生通过该途径获得工作;5.1%的学生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找到工作;由于实习表现良好而被公司录用的占7.3%;考上公务员的只有1.7%;具有创业意愿,期望或者已经通过自主创业解决工作的学生(包括灵活就业)仅占2.4%。

2.就业搜寻成本差异化根据搜寻理论的假设,工作搜寻成本是必然存在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搜寻成本指为求职而付出的资金成本,包括简历准备、服装费用、面试、交通费、通讯费等(为求职而花费的时间、精力等间接成本不在计算之内)。调查显示,不用学科、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搜寻成本具有较大差异,理工科学生的搜寻成本较之商科、文科类学生要低。理工科学生的直接工作搜寻成本主要为1500~2000元,而商科与文科学生的搜寻成本多集中在2000~3000元。超过3000元的,总体仅占9.82%,以商科、文科学生为主。

3.就业预期普遍偏高调查表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预期普遍偏高,具体表现在对薪酬水平和就业城市的期望。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的预期薪酬都集中在4000元以上,部分热门专业毕业生的预期薪酬达到5000~6000元,甚至更高。但实际上,71.3%的学生的薪酬都集中在3000~4000元。实际薪酬与期望之间的差距,致使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满意度不高。即使部分薪酬超过5000元的毕业生,依然不满于现状,薪酬满意度只有14.8%。大学毕业生对就业预期偏高不仅仅表现在薪酬预期上,同时还表现在对就业城市的期望上。调查显示,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地域流向仍以上海为主,81.7%的学生毕业后希望能够留在上海工作,排在第二位的为华东地区。

4.搜寻努力程度较高在此次调查中,设计了“投放简历份数”及“曾经去过的城市”两题作为衡量大学毕业生在工作搜寻中的覆盖面。调查显示,大多数毕业生投寄的简历(包括网络投寄)不超过20份,比较集中在1-2个城市找工作。

二、工作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搜寻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与大学生自身能力、专业背景、性别、个人情感等相关的因素,而外部因素则是指大学生所属学校的声望和性质、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辅导、经济形势、就业政策等外部影响。

1.内部因素分析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自身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调查显示,70.9%的学生认为,企业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毕业生普遍认为,企业对专业成绩、计算机、外语综合能力等的要求越来越高(64.92%)。同时,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背景对就业搜寻的影响很大。56.0%的学生认为专业对就业搜寻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文科毕业生,由于专业的限制,使得他们不能够及时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很多学生选择考研或者出国来回避就业。实际上,这种行为只是将就业的压力延后几年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在前文的调查分析中,理工科学生的搜寻成本较之商科、文科类学生要低。这也是因为理工科学生所拥有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其在就业市场上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在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综合招聘会上,60.0%甚至更高比例的招聘岗位是针对理工科学生的。除此之外,性别在大学生就业搜寻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由于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在就业搜寻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男生比较看重就业后的“社会地位”、“个人今后的发展”等因素,女生则偏重于“就业城市”、“社会关系”、“情感因素”等方面,但两者在“经济收入”因素方面趋同。总体而言,男生在工作搜寻过程中更为主动,搜寻努力程度比女生要强。而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在就业搜寻过程中存在着就业歧视。这种歧视包括性别歧视、薪资歧视、户籍歧视等。女生对就业歧视的敏感性明显强于男生。65.1%的学生认为对女生存在性别歧视,12.7%的学生认为在薪资上存在对女生的歧视。

2.外部因素分析71.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声望影响就业。“985”高校、“211”高校毕业生能够获得的就业机会明显高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会认为“985”高校、“211”高校的师资力量雄厚,认为这类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高于其他院校,因此,在同等情况下,企业愿意优先录用这些学校的毕业生。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声望是工作搜寻行为的外在影响因素之一。就业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每一位毕业生都需要进行工作搜寻,因此,高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辅导将有利于毕业生的工作搜寻。据调查,75.1%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建立长期的合作单位、实习基地,便于实习录用。除此之外,举办求职经验交流会、校友亲身经历分享、面试技巧讲座等也是毕业生的所需之选。除了学校因素之外,政府政策、经济宏观环境等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搜寻行为的外在因素。2011年金融风暴影响过后,本科毕业生选择留沪工作的比例上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上海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也有部分毕业生考虑到生活成本、个人长远发展等因素,选择到外地就业。大学生就业的区域选择日趋理性。调查发现,真正采用自主创业形式实现就业的大学生仅占0.65%。这与目前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供给不足有一定的关系。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整体趋势、就业区域选择、就业信息获取、搜寻时间长短等都具有重要影响,而政府关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大学生在就业搜寻和创业过程中所应享有的合法权利。

三、对策与建议

以上对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的分析表明: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在工作搜寻过程中,对薪酬的预期过高,大学生的工作搜寻行为受到其自身能力、专业背景、性别、所属学校的声望和性质、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辅导、经济形势、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大学生本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只有这几个主体紧密结合、通力合作,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大学生工作搜寻成本,增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效率,提升就业满意度。

1.政府: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宣传基层岗位、树立基层典型、开展基层就业宣讲等措施,积极引导学生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地区和重点行业就业。同时,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扶持,保证优惠政策的长效性,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途径。可以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训),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实训)或演练,探索建立模拟公司、信息化创业实训平台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服务,包括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举办创业项目展示和推介引导活动,为大学生制定创业路线图,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度,建立创业大学生俱乐部等多种形式就业指导的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

2.高校:优化就业指导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降低大学生工作搜寻成本至关重要,必须要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服务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参照标准,优化学校的专业总体结构,面向市场定位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培养途径,使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保持同步。同时,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通过就业讲座、网络、咨询会等多种渠道,开展大学生求职指导和就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诸如面试礼仪、自荐信书写、求职材料准备等就业知识和求职技巧,引导教育学生提高信息收集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保证就业信息的畅通,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确定适当的保留工资。

3.社会组织:加强信息管理大学生就业信息包括空缺岗位信息、求职者信息、未就业大学生信息、工资薪酬水平等,在工作搜寻过程中,劳动力供求信息不仅能够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劳动力优化组合,而且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要全面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的收集、汇总、,以此为基础,扩展信息覆盖范围;实行统一的信息采集、分析和,保证信息质量,为大学生提供有效及时的信息服务。

4.用人单位:主动搜寻人才高校需要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及变化,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反之,用人单位也可以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两者相互渗透,结成产权与利益的共同体。用人单位可以主动去高校搜寻所需要的人才,可以成为高校的实习、见习基地,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每年定期定量接收大学生实习、见习,为大学生提供客观、真实的评价,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支持,减轻大学生工作搜寻负担。此外,还可以发展“订单式”教育,建立促进社会提供实践机会和大学生参加职业实践的长效机制。

5.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其提高工作搜寻效率,降低搜寻成本。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大学生作为一名普通人为适应社会生活而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作为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作为就业者所需要的对于求职的摸索、在任一工作中发现自我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包括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实践能力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等等。

作者:朱姝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搜寻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daxueshengjiuye/64783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