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区委体育现代化建立工作意见范文

区委体育现代化建立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2-11-27 03:24:45

区委体育现代化建立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临港新城管委会,市各委办局: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对于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现代化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率先成为省首批体育强市(县),2010年成为省体育基本现代化三个试点县市之一。为进一步落实省、市关于体育工作精神,不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我市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体育基本现代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幸福的总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新时期我市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确立先进的体育发展理念和模式,创新体育工作体制机制,丰富体育内涵,拓展体育功能,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一体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积极探索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特色体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围绕“幸福——人人都有好身体”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均衡普惠、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科学规范的竞赛训练机制,确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体育文化发展理念,推动体育运动社会化、市场化、全民化。到2012年,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体育基本现代化,确保全市体育事业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并为全市体育向更高层次的现代化迈进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具体目标任务是:

——群众体育工作达到新水平。惠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体育健身人群不断增加,体育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0%以上,《国民体质测试标准》合格人数达90%。

——竞技体育工作再创新业绩。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加大对优势项目投入力度,增强我市竞技体育实力,确保输送贡献奖名列全省前茅,要在1—2个项目上培养出全国冠军,力争产生籍世界冠军。

——体育设施建设提升新层次。围绕城乡一体,突出规划,提升标准,制定中长远规划,大力推进市、镇(街道)、村(社区)新“四个一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居民出行500米之内即有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的目标,确保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平方米。

——体育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体育产业纳入文化产业和服务业范畴,体育产业销售占GDP比例在0.8%以上,体育产业年增加值不低于10%。体育确保年销售超2亿元,到2012年力争突破3亿元,保持在全省同类城市前列。

——体育科教水平实现新跨越。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流动有序、充满活力的体育人才队伍,各类体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以服务群众、指导市民科学健身为宗旨,建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构建科学化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

三、工作要求

围绕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具体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基本现代化:

(一)体育文化和发展理念

体育不仅被赋予为国争光的重要使命,而且是对于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改善区域人口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发展大局。全面认识新时期体育的内涵和功能,将体育工作纳入市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宣传引导、学习培训、组织群体活动等多种途径,树立“我锻炼我健康我幸福”的健身理念,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努力使全市体育人口城乡均衡、稳步提升;深入挖掘体育内涵,将精神与体育文化建设有机融合,重视挖掘、整理、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传统项目,展示体育人本文化;积极倡导绿色体育的理念,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体育促转型、促和谐的社会管理职能;将体育作为文化发展和交流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体育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发展体育事业的先进经验,打造体育的城市品牌和名片。

(二)体育设施建管

1.制订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制订《市体育设施2012—2020详细规划》,并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各镇(街道)也要将公共体育设施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建设标准和要求,大力推进市、镇(街道)、村(社区)新“四个一工程”。新建居民住宅小区规划时,必须有相应面积体育设施场地并严格按规划设计要求建设到位,体育部门参与对新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验收。旧小区改造要挤出空间安排体育场地设施,努力实现体育场地设施多样化和城乡社区全覆盖。同时因地制宜,建设群众喜爱的体育公园、广场等晨晚练点,全市晨晚练点数达8个/万人以上。

2.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在达到省教育基本现代化标准的基础上,要坚持共建共享的理念,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促进作用,因地制宜对外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有效整合社会公共体育资源;对外开放要做到确保教学、注重安全、健全制度、长效管理。

3.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和管护。建立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制度,明确体育部门与各级建设单位共建共管的职责,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与体育志愿者作用,确保市、镇(街道)、村(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的覆盖率、完好率、使用率、管护到位率达100%。

(三)群众体育活动

1.健全完善组织网络。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府组织网络,积极推进社会化体育组织网络建设,提高全民健身组织化程度。要充分发挥体育总会的作用,引导更多的体育项目建立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到2012年市级体育单项协会达到20个以上;要大力推进协会组织网络化和实体化,70%的协会要有活动阵地,并实现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各镇(街道)要有8个项目以上建立分会;积极创建体育健身俱乐部,实现社区健身俱乐部全覆盖,争创2—3个省级以上社区俱乐部;要发挥我市集团企业优势,倡导企业组建特色俱乐部和民办体育非企业俱乐部,加强体育交流,提升企业体育文化内涵,争取2—3个企业体育特色俱乐部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并形成特色品牌。

2.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举办、群众参与的原则,推进群众体育生活化、社会化、常态化。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体育单项协会、社区、企业健身俱乐部的作用,大力开展群体活动,市、镇(街道)每四年举办一次运动会;以全民健身月和全民健身日活动为抓手,组织好日常体育、假日体育、休闲体育和特色体育活动,每年举行市级群体比赛、活动20项以上;积极倡导群众性体育俱乐部联赛,着力打造2—3项群众体育品牌赛事(俱乐部联赛);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实现阳光体育活动全市学校全覆盖,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重视老年体育工作开展,确保组织、场地、活动、经费的落实;加强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引导各镇(街道)、村(社区)充分利用体育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各种特色活动,镇(街道)每年举行不少于8项以上大型群体活动,形成群众体育城乡联动、部门互动的生动局面。

3.构建健身培训体系。建立体育健身培训网络。建设市级全民健身培训中心和镇体育健身指导站;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社团以及健身俱乐部的作用,积极开展夜晚健身体育大培训以及进社区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志愿者)培训工程,通过自愿申报、培训提高、持证上岗、规范管理以及奖励鼓励等措施,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全民健身的骨干和推动者。至2012年,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达25名/万人。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创新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培养机制,开展专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活动制度。加强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培育一支以高素质裁判员队伍。

4.完善国民体质监测。设立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配备测试室(不低于100平方米)以及先进监测器材,各镇(街道)全部建立测试站,行政村及大型居民集聚点逐步建立测试点;加强对不同人群的市民体质监测,并开具健身处方,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各监测站每年监测不低于800人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市民体质档案和信息平台,并与新农合信息网络进行互联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四)竞技体育工作

1.建立和完善体育竞技管理制度。加强体教结合,建立以市业余体校为龙头,以传统项目学校为支柱和以布局校、网点校为补充的体育业余竞技训练体系,实现传统优势项目从小学到高中无缝对接。积极倡导体企结合,鼓励更多的学校、企业建设特色体育基地,争创1—2个部级、省级运动训练基地。

2.建设现代化业余体校。规划建设集文化教学、训练、科医于一体的现代化业余体校,在田径、举重、男足、柔道四个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培育女足、网球、羽毛球、射击等项目,力争达到6-8个优势项目,争创省四星级体校。

3.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积极创建青少年阳光体育俱乐部,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镇一特”活动,在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到2012年,要创成1所以上部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或部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所以上部级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1所以上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3所以上省级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每镇均有1所以上特色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五)体育产业发展

1.完善体育产业政策。根据国家相关体育产业的要求,结合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政策研究和市场调研,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支持和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市场,兴办体育产业。对符合规划布局并由体育部门备案报批的体育产业实行零准入,并享受园区服务业同样优惠政策。

2.培育壮大体育市场。利用各类现代化体育场馆设施,大力拓展体育健身、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服务等市场,积极培育体育企业集团,进一步完善体育市场体系,促进体育产业化。要坚持“内树品牌,外塑形象”,打造地方体育品牌赛事,同时,通过举办或承办各类国内外大型赛事,有计划引进系列精品赛事,形成1—2项固定的国际、国内品牌赛事,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

3.大力发展体育业。加快推进体育工作基础建设,完善销售网络,不断拓宽发行渠道,创新营销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扩大销售规模。

4.加强体育市场管理。坚持“依法行政、以法治体”,建立完善体育市场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对全市体育产业、体育市场以及体育经营活动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加强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实现管理与服务的双重功能,使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六)体育管理和体育科教

1.建立体育信息化工作平台。建立体育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实行体育政务网上公开。逐步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信息库、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和运动员信息库、体育竞赛档案管理信息库以及体育锻炼人群健身档案信息库、体育社团组织和人才信息库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体育OA系统,体育场馆健身实现市民卡一卡通,以现代化办公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体育工作的绩效。

2.提升体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创新机制,优化人员配置,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和管理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体育队伍,到2012年体育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90%以上。各镇体育中心、村文体站配备专人负责体育工作,培训、培养一批懂业务会指导的体育骨干分子。

3.优化配置体育教育资源。坚持科教兴体,重视体育科教工作,加强体育、教育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密切体育与教育的合作,开展体育调研,每年有2—3篇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发表一批体育科研论文,体育科教水平列全省同类城市前茅。

四、措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体育基本现代化建设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摆上重要位置,列入政府任期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统筹协调,形成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确保体育基本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体育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强政策引导

遵循《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体育基本现代化建设目标,制定和完善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体育发展规划及地方政策,进一步规范体育管理,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法制环境。年内制定和完善《市体育设施2012—2020年详细规划》,出台《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办法》等制度文件。

(三)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在确保新“四个一工程”全面达标的基础上,体育事业经费同步提高,达到人均18元的标准。体育公益金全部用于体育事业。积极探索体育产业社会化、集团化新路子,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入体育产业,制定社会化办体育的投融资机制。

(四)严格绩效考核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强化督查考核,加大对体育工作的考核力度,对推进的重点工作实行补贴或以奖代补的形式,确保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市政府出台建立体育设施建设奖励办法,对镇(街道)、村(社区)新“四个一工程”建设给予扶持和奖励,特别对镇级体育馆、游泳池(馆)的建设予以重奖。设立体教结合专项资金和体育工作奖励配套资金,用于对建设大型体育设施和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以及为我市争光的运动员、教练员实施奖励。

被举报文档标题:区委体育现代化建立工作意见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jian/zfgzyj/61290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