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推动产业集聚试行意见范文

推动产业集聚试行意见范文

时间:2022-06-24 09:53:31

推动产业集聚试行意见

为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和省政府《关于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聚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目标要求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港口、区位、资源等优势,按照“北承南联、对接两洲,西进东出、内外拓展,区域统筹、整体推进,和谐平安、服务全局”的发展布局,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以培育发展临海产业为重点,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布局,使我市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的集聚力明显增强,产业的核心技术、品牌效应与营销网络优势更加明显,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有力,临海工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主要目标。力争到年建成3个产值超100亿元、2个产值超50亿元、2个产值超30亿元的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能够参与国际、国内分工的全省性产业集群,发展一批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

二、突出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工作重点

(三)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海重化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深水岸线优势,抓住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伸步伐加快的有利契机,科学规划临海产业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发展钢铁、石化等临海战略型重化产业。

钢铁工业要按照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要求,坚持不懈抓好千万吨级临海大型钢铁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的合作,争取引进市场前景广阔、技术水平领先、替代进口和节能低耗的国内外环保型大型钢铁工业项目,重点发展宽厚板、冷热轧薄板、硅钢片、镀锌(铝锌)板、彩色涂层板等钢铁制造业。同时,大力整合规范现有钢铁企业,引导企业做强做大,建设以漳湾为主要基地的临海钢铁产业集群。

石化产业要按照临海化工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积极承接国内外石化产业链延伸的分工协作项目,大力发展化工原料和中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争取布点建设“炼化一体化”中下游产品深度加工项目,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制造业。同时,毫不放松做好大型石化项目的争取引进工作,以重大项目为龙头,聚集相关配套产业和上下游产品生产,形成临海石化产业集群。

进一步细化临海产业布局、功能区划和配套用地等方面的规划实施方案,科学有效利用深水岸线、滩涂和土地,下大力气做好火电、核电、煤化工、海洋化工、港口机械等临海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项目引进建设上取得突破和进展,推动临海新兴产业向集群化发展。

(四)依托现有基础,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立足我市现有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汽摩配件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电机电器要以建设拥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著名区域品牌的产业集群为战略目标,坚持出口导向,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专用特种电机、机电一体化电机和电机系统产品,加快主导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强硅钢片、电磁线等重要原材料生产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加快福安赛甘、湾坞工业集中区和东工业园区等电机电器产业新的发展载体建设,以福安市为重点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不断拓展电机产业发展布局空间。

船舶修造业要重点发展造船业,整顿规范船舶改装、船舶修理和拆船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造船企业,带动造船水平提高,着重增强行业技术进步能力,完善配套设施,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链延伸和规模扩张,形成集造、改、修、拆、贸等多功能为一体,以福安赛江流域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沿海区域的船舶修造产业集群。

汽摩配件业要以福鼎城区和霞浦三沙为重点,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技术和质量档次,打造自有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壮大产业规模,努力培育形成福鼎化油器产业集群和霞浦三沙汽摩配件产业集群。

(五)依托资源优势,提升传统产业集群。整合和有效发挥我市特色资源优势,促进食品工业、电力工业、制药工业、建材工业等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推进产业链延伸和集群化发展,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食品工业要发挥我市具有地方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以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应用提升为抓手,着力发展以茶叶、水产品、食用菌加工、畜牧加工业为重点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培育以“绿雪芽”、“天山银毫”、“福鼎大白茶”、“太姥乌龙茶”和“坦洋功夫”五大品牌为重点,以东茶叶综合批发市场、福安甘棠商贸城为主要集散地,以福安、福鼎为主要集中区域的茶叶加工产业集群;以大黄鱼、海带、紫菜、海蛰皮和虾皮加工为重点,以福鼎边贸水产批发市场、霞浦东水产品批发市场、海带专业批发市场等为主要集散地,以福鼎、蕉城、霞浦为主要集中区域的水海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扶持和培育珍稀菌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和栽培食用菌,以发展食用菌功能食品、即食方便食品生产为重点,积极开发应用食用菌有效成分提取技术,推进食用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培育以古田、屏南、寿为主要集中区域的食用菌加工产业集群。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肉制品、乳制品、蛋制品等畜牧加工业,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带动畜牧业发展。

电力工业要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和港口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流域梯级开发,合理开发水电资源。加快火电建设,推进核电建设,发展抽水蓄能,积极开发利用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清洁和可再生新能源。重点加快建设火电厂,抓紧开发建设寿牛头山、东新三级、洪口水库电站、交溪上白水库电站等,逐步形成全省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电力基地。加快输变电网建设步伐,至“十一五”末期,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以500KV变电所为供电中心,以220KV为主干网,形成环网供电形式,并加大110KV输电网络及城区中低压配电网络建设,满足线路N-1供电要求,提供安全可靠的产业发展供电保障体系。

制药工业要充分整合已有工业基础,利用我市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海洋药物资源,积极引进大企业、新品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化学药、中成药、医疗器械及兽药等四大类产品,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品牌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重点发展以柘荣东药城和古田、福鼎、周为主要集中区域的药业药器产业集群。

建材工业要利用石材矿山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推动行业整合,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提高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石雕、异型材、大板材等精深加工产品生产,按照生态型园区标准,发展荒料角石、石粉综合利用技术,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污水治理,有效保护环境。逐步形成石材工业“生产基地化、配套本地化、服务专业化”的产业格局。重点发展以福鼎白琳和古田鹤塘为主要集中区的石材加工产业集群。

(六)依托区位优势,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把握好当前国内外产业发展格局调整的有利契机,加强区域分工协作和产业对接,大力发展其他各类新兴产业。

积极承接以浙南及“长三角”为重点的发达地区产业的整体性转移,努力培育其他各类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通过承接、对接、合作提升,加快发展轻纺服装、通用设备、冶金铸造、工艺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积极发展港口物流业,要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和港口优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规范市场、配套环境,规划建设包括存储、保管、冷藏、分装、加工、运输、配送等功能齐全的物流系统,逐步建设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产品配送为主业,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的现代化港口物流业,推进新兴港口城市建设。

积极引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科技、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落实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保障措施

(七)实施规划引导。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结合我市实际,加快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使之与规划相衔接,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相衔接,与全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相衔接。市本级要重点制订临海新兴产业和跨县域的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县(市、区)要按照属地原则,结合各自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集聚的现状条件,分别制订出台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规划,用产业集群规划指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群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八)坚持项目带动。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研究,高度重视大型产业项目的储备,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大型产业项目落地,引导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一批配套项目,拓展产业集聚的空间。积极落实投资业主,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落实环保、用地、海域、岸线审批,以及筹措资金、项目核准等各项工作,促进更多项目尽快从储备阶段转为实施阶段。把握产业集聚呈现向项目组团发展的态势,围绕产业链、产业集群及其龙头企业,理清需要填补的产业链缺失环节,需要跟进的产业协作配套空间,需要延伸的产品精深加工领域,规划发展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组团,以项目组团建设促进工业项目集中布局、集约用地、资源共享、配套发展。建立健全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机制,及时掌握全市签约项目的基本情况,搞好协调服务,分类促进招商项目的报批、增资、开工和投产。抓好已批合同项目的落地实施,促使更多的合同项目真正转为开工建设项目,切实提高签约项目的报批率、增资率、开工率,提高项目成果转化的实效。

(九)整合发展平台。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整合、优化、提升现有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做好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按照功能区分,根据资源、生态、产业环境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园区的定位,完善工业园区的道路、通讯、水、电、气、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优化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之成为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经营实体,推动园区建设投融资的市场化。进一步完善“飞地政策”或采取“保存量、分增量”的分配办法,鼓励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所在工业园区集中,鼓励县乡到市县工业园区开发项目。

(十)保障发展用地。对符合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市、县总体规划的工业项目及相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等公用设施用地,优先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优先保证项目用地。对于重大工业项目及公用设施用地确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法及时予以调整。努力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市、县政府每年要从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按不少于5%的比例提取工业用地成本调节资金,设立专户管理,专项用于调节降低工业项目用地的地价。重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节约用地的原则,认真落实单位面积土地最低投资强度,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原用途的前提下,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工业用地,不再收取或调整土地有偿使用费。简化工业用地审查程序,推行建设项目用地网上审查,实行用地申请文件材料一次性告知制度。除涉密项目建设用地外,一律通过网上申请,市、县国土部门应分别在3天和5天之内完成审查。

(十一)壮大龙头企业。集中扶持“三类企业”,即重点工业企业、成长型企业、新经济增长点企业。积极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较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企业。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对评选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各地应根据财力给予奖励。在充分发挥我市现有品牌作用的基础上,力争创造更多的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开展技术创新,引导和帮助企业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加快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引导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资本运营能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实施管理体系、产品质量体系和环境标志认证,逐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十二)强化财政支持。集中有限的财力办大事,建立财政支持工业发展与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的财力支撑体系,调整各级各部门预算内外安排用于工业项目或企业的各项支出结构,对产业集群重点项目、项目组团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分别采取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无息回收、投资补助等形式予以支持,并注重带动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联动效应。对符合产业集群规划要求,在集群区域内设立的产业研发中心、技术信息服务中心、产品检验检测中心、融资担保机构、产品中心交易市场、物流中心、产业工人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由各级财政根据财力状况予以相应的扶持。对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在企业建设用地、“飞地”项目实施、生产要素供给、技术进步项目扶持、公共平台建设、产业公益宣传等方面分别制定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实施重点扶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培植财源、增强财力的财税政策体系。各级财政应从年起视新投产和新扩建企业增加的上缴税利地方财政收入额,在年初预算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开展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和工业项目建设。

(十三)改善集聚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进出省公路通道建设为重点,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工业园区联接中心城市、港口、铁路或高速公路的集疏运通道,建立工业园区内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数字”建设,推进信息网络宽带化和高速互联,提高信息网络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电力保障能力,积极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加快一批重要电源点的合理布点和建设,优先保证工业园区的输配电工程建设。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利用价格杠杆,优化用电配置。加强要素供给,做好油、煤重要能源的储备,加大运输协调力度,确保重点企业、重点物资运输需求。完善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制度,确定一批重点企业、新增长点项目,实现滚动发展。

(十四)健全服务体系。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把专业市场作为产品走出去和各种生产要素引进来的重要载体。加大各级财政对专业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推进专业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根据全市产业集群规划布局,在重点产业集群所在地建设区域性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培育专业物流市场。推进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发展一批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技术服务中心,推广应用“产学研”合作洽谈系统等网上技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利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依托产业集群的发展,在集群中组建规范运作的行业性融资担保机构,缓解产业集群发展的资金瓶颈。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中小企业培训中心等培训服务机构,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为集群发展提供知识人才援助。支持各类行业协会、同业商会发展,加强政企沟通,强化行业自律,促进诚信经营,维护企业权益。

(十五)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市直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的界限,加强沟通与协调,集聚各部门力量,形成发展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动态,主动协调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的良好社会氛围。市直有关部门要围绕建立健全全市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一批对全市经济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对未来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集群;各县(市、区)要主动与全市产业集群规划布局、中心城市发展相衔接,充分挖掘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走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道路,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被举报文档标题:推动产业集聚试行意见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jian/gzssyj/60404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