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注册测绘师范文

注册测绘师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注册测绘师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注册测绘师

浅析测绘质量监督检查相关技术问题

摘要:介绍了测绘质量监督检查内容和工作流程,给出了测绘质量监督检查结果评定标准,针对广州市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多年监督检查所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测绘质量监督;评定标准;问题和措施;成果类检查;非成果类检查

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是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进行质量监管的重要途径[1],主要是在降低资质申请门槛后,强化事后检查与监督,强调在项目生产过程中提高工作质量保证和产品质量,监督、指导测绘单位建立健全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广州每年均进行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根据广东省的统一部署,广州市负责组织实施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和省外在穗从事测绘活动的测绘资质单位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2],旨在通过现场监督检查,衡量测绘资质单位的资质符合性,并根据已完成的测绘专业项目来评定其测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本文针对广州市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多年监督检查所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解决措施。

1测绘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主要包括非成果类和成果类检查两项内容。非成果类检查是对资质单位的资质符合性检查,一般以《测绘资质管理规定》为依据,主要检查基本构架及人员条件、仪器设备和检定状况[3]、标准执行与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管理及履行测绘义务、质量保证体系与执行情况、执业合法性、年度报告等。成果类检查是对资质单位已完成项目的抽样检查,一般抽取测绘资质单位近两年已完成本单位二级检查、合同履行完毕的项目。检查主要包括合同查阅、批次划分、抽取样本、内外业检测、成果质量评分及评定。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主要构架如图1所示。

2测绘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流程

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作为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常规性工作,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制定监督检查方案、建立质检人员库、现场检查、检测情况评分与判定、编制监督检查报告以及检查结果公示等,其中现场检查包括首次会议、符合性检查、项目抽取及内外业检测、现场情况汇总、末次会议等,具体如图2所示。

3测绘质量监督检查结果评定

继续阅读

市区发展集团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县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解决目前我县投资领域投资资金分散、效益较低等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放大效应,增强政府调控能力,特制定集团公司整合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及发展方向

(一)总体目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将县级城建等系统的国有公司的资源、资产、资本在进行清产核资后,整合重组,划到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名下,整合组建集团公司,名称变更为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构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提高运营效率,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集团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二)发展方向

第一步,在整合重组基础上,成立集团公司,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推进国有资产运营。第二步,进一步整合其他可以整合的国有资源,做大做强做优集团公司,创造条件发行债券。

第三步,对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公司上市。

二、当前任务和整合原则

继续阅读

对测绘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建议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的实用型人才。本文以测绘单位的视角,提出根据市场需要,在目前高职测绘院校教学中宜增设一定的课程内容,并应保证专业教师的人员数量和提升缺乏测绘生产实践经验年轻教师的现有水平。

关键词:增设课程;基本技能;师资水平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特色就是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以及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1]。当前,我国许多省份的高等院校中都设置了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制三年。笔者认为:在这短暂的三年时间中,高职院校应在基础理论学习、基本技能掌握、创新能力培养这3个方面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那么,作为测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测绘市场需求,培养出测绘生产单位深受欢迎的实用性岗位人才呢?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测绘工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无论是在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实践性方面,都应进行充实和改进。本文试图以测绘生产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对测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材内容的丰富性

1.1增加专业内容

就目前现有测绘工程专业教材而言,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可增加现势性较强的某些内容。例如:在细分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中,可增加高分卫星测图、无人机测图、倾斜航空摄影及实景三维景观构建,以及如何利用谷歌影像图制作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等实用技术性内容。在工程测量专业,可增加使用全站仪建立精密工程控制网以及施工坐标系的方法。在GNSS测量普遍使用的今天,是否还需要全站仪施测控制网?回答是肯定的。实际上精密工程控制网和微网的建立,所用仪器必须是全站仪,因为在短边测量中,全站仪的施测精度是高于GNSS测量的,而作为未来测绘单位的主要作业者,全面掌握此项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在精密工程测量和变形监测章节中,可结合规范,深入讲解垂直位移监测与国家等级水准测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每测站高差中误差、计算方法和公式来源等内容。地籍测绘中,在加入不动产测量概念的基础上,可增加房地一体化不动产登记和不动产数据整合和入库建库的相关内容。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专业,可增加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内容。在水域地形测量中,应增加纵、横断面图制作及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等内容。上述专业内容可来源于测绘专著、规范和论文等多个方面,需要教师进行精编汇选。对各主干课程也都应做到有作业实训并注重实效。

继续阅读

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方法

摘要: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实施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计划,结合同济大学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本文从培养体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国际视野等方面就如何适应培养卓越测绘工程师的需要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卓越计划;测绘工程;培养体系;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济大学于1932年成立高等测量系,专业办学历史已经超过84年,2012年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正式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构建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体系过程中,吸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改变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线条式的教学模式,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为基础,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为保障,创建以递进式高水平课程群为课堂教学链,以规模化实习基地、教学实验平台和创新研发基地等为创新实践链,以高频次参加国内测绘技能比赛、大学生测绘科技创新论文竞赛等为交流合作链的立体化、开放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1构建培养体系的理念

遵循宽口径、大专业、多方向、强适应的原则和厚基础、宽知识、高素质、强能力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结合同济大学的实际情况,以学科优势为依托,以3S技术为主线,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突破口,稳定规模,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根据这一理念,确定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国家未来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地面与卫星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图与地理信息工程、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应用与服务等方面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经过工程师业务的基本训练,能胜任国家基础测绘、运载工具导航、城市和工程建设测绘、国土资源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遥感技术应用、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定位导航和资源与环境研究等领域的生产、设计、开发、研究、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领导意识、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在构建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体系时,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并处理好以下关系:1)在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适应性的思想;2)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3)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4)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想;5)在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兼顾个人拓展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6)在本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上,树立本科教育要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

2构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师资队伍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11人,讲师10人,助理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硕士学位的4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31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学者1人,国家杰出科学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2人,全国首批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以及其他人才计划支持10余人次,全职外籍教授1名。9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有出国学习、进修和合作科研的经历,70%的教师具有不同的学缘背景,9名教师通过国家考试成为全国注册测绘师,从而构建了一支适合培养卓越测绘工程师的师资队伍。学校和学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发挥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①明确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要求;②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和教学基本建设的需要;③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④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教学投入机制;⑤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⑥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⑦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⑧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⑨加强学风建设,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评估,完善和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3强化校企合作

继续阅读

高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构造

一、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组织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系首先从实践教学课时数上保证学生具有较多地动手机会,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数比例定为1∶1。其次,遵循“多实践,早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原则,设置了一系列的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课程包括建筑构造课程设计、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包括建筑构造实习、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

我们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设计的内容、组织方式进行了改革。建筑构造课程设计、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和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由过去重培养学生设计能力调整为以培养学生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和熟悉构造的知识为主。例如建筑构造课程设计,在过去是由学生自己进行方案设计直到完成全部的建筑设计,现在是在设计任务书中给定设计方案,只要求学生进行方案组合,不要求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目的就在于通过学生作图,使学生熟悉图纸所表达的内容,培养空间想像能力,为今后照图施工打下基础。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和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试读能力。建筑构造课程设计成果经指导教师审阅后保留在教研室,以备学生进行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时使用(即谁的图纸发给谁,使学生在自己完成的建筑设计图纸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同样结构设计成果经指导教师审阅批改后继续保留,以备学生进行基础设计使用。

通过这三个课程设计,使每位同学都完成一套建筑结构施工图。在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和建筑工程预算与报价课程设计时,学生继续针对自己的图纸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经过这些调整和安排,便于学生理解各课程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项目的设计内容,学生反复进行识、读图训练,强化了学生的识、读建筑和结构图纸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预算的能力。

在学生专业实习方面,我们用建筑构造实习替代了原来的认识实习,实习内容由原来的了解建筑物的类型、认识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和构件的形状,变为深入地认识建筑物的构造,实习时间由原来安排在开学三四周时间调整到课程学完后的期末,实习时间为一周,将学生所学的构造知识通过和建筑实物对比,深化学生对构造的认识和理解。对建筑测量实习,一般分测定和测设两个实习项目,一是学院地形图的测绘,将学生分组,每组负责学院一区的测绘,最后将各组的测绘结果拼成一张完整的学院地形图。二是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每组学生根据建筑施工图纸和设定的条件,完成放线方案和放线工作,实习时间为两周。学生通过两周测量实习,熟悉了测量仪器,强化了理论知识,培养了施工放线的能力。施工实习安排在五六月份,此时正是施工繁忙季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学习知识。实习完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换心得体会,升华感性认识。毕业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结合学生的就业组织实施,即实行“预就业制度”,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和就业连在一起,实习单位就是未来的就业单位。这样做一是有利于就业单位和毕业生通过实习互相了解;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实现零距离上岗;三是学生还可以得到一些劳动报酬。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实训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实训场所的硬件,以及实训的设计和组织等软件,因此,建立好实训场所是关键。实训场所的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专业实验室,应能进行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性能试验。施工模拟实验室,分施工设备及工器具展示区,施工技术练习区,施工演示区。施工设备及工器具展示区,主要陈列各种施工设备和工器具,供学生认识这些施工设备和工器具,并进一步熟悉它们的用途和用法。施工技术练习区,做一个小型的施工现场,有常见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这样学生在学校就可以进行基坑放线,轴线引测,标高控制,以及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装饰工程、防水工程的施工训练。同时,也使学生对施工现场的状态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施工的方法、组织和管理的内容与措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施工演示区,主要通过精选的施工项目进行各个专项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能形象生动地进行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

继续阅读

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测绘的本质和内涵,接着介绍了在现代测绘的背景下测绘人才培养所出现的问题,最后具体从各个角度探讨了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继续阅读

规划局强化规划编制发展总结

一、狠抓规划编制,规划基础进一步夯实

坚持以规划编制和地形测绘作为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积极争取上级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完善全县地形测绘和规划编制体系。全面推进规划编制。运用发展眼光,完善规划编制组织方式,全面实行重大规划设计方案公开征集和招投标制度,规划调整和规划成果实行公开公示和规划听证,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开展全县新一轮规划整合提升工作,全面完善城乡规划体系。镇村规划方面,完成了乌山、丁字、东城、铜官镇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查,光明村新农村总体规划及居民改造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方面,完成了大河西区域规划整合提升、乌山创业富民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开区发展控制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前瞻性研究方面,完成了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工程两岸对接规划研究、石长铁路复线建设规划对接研究(含交叉口初步设计)、县域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研究,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遗余力,同时组织编制金城大道、长湘公路、高乔大道等重要道路两厢城市设计和县城个人建房发展控制规划。专项规划方面,启动了铜官园区燃气、热力专项规划,完成了高星组团给排水、燃气、万伏电力线路详细规划初步方案,丁字园区给排水、电力专项规划正式成果。全面加强基础测绘。在统一全县坐标系统、地形航拍、控制网布点的基础上,完成县域1:1000地形图成果入库工作和重点区域1:500地形测绘100平方公里,全面形成*空间地理框架,并成功申报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示范项目,实现了地形测绘和城乡规划体系的全覆盖。

二、狠抓规划管理,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围绕全局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大力推行制度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促进规划工作又好又快开展。规划审查制度化。健全县规委工作机制,规范规划审查的方式和程序,完善“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科学决策机制,全年召开技术审查会议112次,县规委审查会议53次,对涉及全县发展大局的公共规划和重要项目规划方案进行审查把关。规划管理信息化。推广运用*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城乡空间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三大软件,开发规划总图审查系统和个人建房信息化管理软件,搭建数据服务和电子政务平台,推进县域全境地下管线和规划用地管线普查工作,建立项目用地数据库和工程管线信息库,逐步实现办公信息化、透明化,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全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38份,用地面积16428.657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11本,建筑面积522.26万平方米,核发规划条件108份。全面实行个人建房乡镇代办和现场办证制度,全年办理个人建房用地规划许可证836户,工程规划许可证626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1927户,无一失误,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规划执法日常化。积极配合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活动,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全面进行整改落实。切实加强日常巡查,大力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违法违章建筑查处力度。全年共查处违法违规建设案件51例,下发处罚决定书51份,参与、组织强拆行动32次,拆除违法违章建筑8.42万平方米。加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检查,工程监督检查80次,发放工程监察表68份,全年执法巡查166次,有力地查处了违法违章建设行为,树立了规划权威。规划服务主动化。切实加强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服务工作,所有建设项目进行责任分解,成立督查工作小组,完善督办工作制度,对规划审批时限、流程进行全面督查。积极开展服务经济建设百日大行动,大力开展上门服务,主动深入一线、深入项目、深入工地,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切实推动了项目建设。政务环境公开化。围绕“双优”创建和作风建设,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坚持热情周到的接待、方便快捷的办理、严谨高效的审批、依法公正的监督,全面核准行政许可,严格按照告知、受理、办理、发件、办后征求意见、入库归档六个标准程序进行规划许可审批。实行一次性告知和“一站式”办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硬件配置,强化制度建设,整合科室设置,配强窗口工作人员,安排专人派驻县征拆办、县经开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做到分工负责,推行挂牌督办,强化行政问责,推进项目建设。同时探索建立*规划审批短信服务平台,实现规划服务事项的短信查询、手机评价、语言查询,让项目单位随时了解案卷办理情况。

三、狠抓自身建设,规划形象进一步展现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推进规划事业创新发展。加强规划事务管理。建立健全车辆、食堂、印章、门卫管理和财务报销制度。做好信访接待和协调处理,按照“专人受理、综合分析、逐一交办、定期反馈、严格督查”原则和四个百分之百的要求,不断提高信访处理水平。不断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根据科室工作特点,科学确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实行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注重动态考核,确保考核效果。落实计划生育和综治维稳工作,大力推进和谐机关、平安*建设。加强县人大、政协的联系,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切实做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加强规划设计管理。全面加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勘探测量的管理,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设计院成功申报市政公用行业道路丙级设计资质,实现工程设计行业乙级转正和城市规划编制升丙级,引进一名资深注册规划师和一名注册结构师,设计质量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设计产值大幅增长,实现了设计院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和中心学习示范点活动,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鼓励干部自学,报销学习费用,提供学习条件,安排学习时间,丰富学习载体,确保学习效果。组织举办“双休日课堂”,开辟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公务礼仪、规划业务、软件操作专题讲座,开展规划设计方案讲评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大力推行政府雇员制,注重人才引进、使用、管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充实到业务管理岗位。整合科室人员配置,中层干部实行年度聘任制,个别重要岗位实行全县招聘,工作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双向选择、末位淘汰。

四、狠抓党建工作,群团组织进一步加强

始终注重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切实转变观念,改进作风,确保群团组织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高标准召开2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好党政联席会议、局务会议和党员会议,重大问题实行集体研究,做到科学分工、民主决策。充实党委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班子,大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高要求、高标准抓好党员发展工作,选送9名培养对象参加建党积极分子培训,做好3名预备党员吸收工作,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基础上,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印发廉洁自律手册,制定规划办事纪律,悬挂廉洁从政警句,发放反腐倡廉学习教材,积极开展廉政讲座和警示教育,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公示牌现象”大讨论,全面推进规划队伍作风建设。建立廉政建设领导负责制,严管“车子、票子、筷子”,紧密结合规划工作实际,抓住方案审查、规划审批、工程报建等重要环节,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廉政制度,与科室签订《依法行政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中层干部廉政档案。开展党委书记和局长的一把手述职测评试点和现场观摩工作,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局系统全员绩效考核和纪检监察工作的先进做法和具体经验在全县做了典型发言和专门介绍。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建立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妇委会学习阵地,加强篮球队、礼仪队、志愿者服务队建设。积极配合乡镇开展规划工作,协助乡镇解决规划方面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建设扶贫工作,组织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行动。积极开展群团活动,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及党建业务知识抢答赛”、“科学发展观征文比赛”、“歌唱祖国卡拉OK比赛”和“祖国多美好”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次活动精心组织,专门策划,保证专门活动经费。机关党支部与茶亭镇狮子岭实行城乡支部共建特色显著,向白箬铺新农村科普书社捐赠科普和种植书籍,开展了送规划知识下乡、送规划证件下乡、送设计图集下乡、送温暖慰问下乡等系列特色活动。推进规划宣传新高度。组织开展*县形象宣传片制作工作,通过虚拟现实,多媒体制作等数字技术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县发展战略和发展优势。加强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编制成果的宣传和公示,与县电视台联合制作“新规划、新家园”专栏,在长沙晚报开辟规划成果公示专栏,利用规划网站、规划快讯进行公布。全面加强理论研究和信息报送,《中国测绘报》以《雷锋的故乡,多彩的*—*县实现基础测绘与城乡规划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数字化”县》整版报道了我县规划基础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在业界内形成了良好反响。

继续阅读

测绘工程专业地图学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地图学”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在测绘学科中处于基础地位。本文分析了国内典型院校测绘工程专业“地图学”课程的开设现状及特点,针对其课时短、内容多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同时,结合笔者教学经验,为提升教学效果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同类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短课时;地图学;教学内容;测绘工程

“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1]。该课程广泛开设于地理类、测绘类、土地管理类、资源环境类等相关专业。由于专业特点及背景不同,“地图学”课程在不同专业中所占学时、授课重点、难点有很大差别。本文对国内部分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地图学”课程的开设现状进行调研,并对其特点进行探讨。随着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地图学课程也呈现出内容多、密度大、实践操作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2]。然而,地图学课程教学内容滞后生产实践和时代要求;教学观念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内容陈旧,创新思维滞后[3]。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测绘工程专业“地图学”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优化,并提出提升教学效果的建议,以期促进该门课程的教学。

1国内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地图学”课程开课情况分析

1.1课程开设现状

“地图学”课程属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4]。国内高校的测绘工程专业均开设了这门课程,部分典型院校对该课程的设置情况见表1。

1.2课程特点

1.2.1课时短、内容多从表1可以看出,测绘工程专业的“地图学”课程,学时普遍较短、学分较少。多数学校的测绘专业将该门课程压缩至2-2.5学分,其中实验课约0.5学分。然而,地图学理论是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地图制图也有相对固化的设计流程,授课内容不能随课时减少而减少。如何在短课时背景下,合理安排各知识点的讲授,是测绘工程专业《地图学》授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1.2.2授课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多数“地图学”教材都是针对地图学理论进行阐述,一般包括绪论、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语言、制图综合、地图编制、地图印制和地图应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是围绕地图产品的设计、生产进行,其中地图设计是核心。但是,教材中地图设计的内容被埋没于各章节之中,使之作为地图学重头戏的地位不能得以体现,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地图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12]。同时,地图学实验课也大多是围绕理论课,各部分内容各自设置实验,实验内容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在这种实习模式下,制图流程按照章节切割开来,学生只掌握了部分制图方法,并没有全面掌握和认识地图制图的整个流程[13]。因此,如果教学过程中,仅仅按照教材内容来授课,势必造成学生只懂制图理论、但不会动手制图的问题。如何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地图设计理念、合理安排理论授课与实验教学,是测绘工程专业“地图学”教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