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

中学艺术教育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1篇

一、兰州市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抽取了兰州市区和市区周边的两所中学,分别是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和榆中县和平中学,西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在市区学校当中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相对一般,而和平中学在市区外中学中的情况相对较好。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比较法调查两校艺术教育的开课情况、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艺术教育硬件设施的配置,以及对艺术教育进行的管理,对比反映出农村中学在艺术教育方面的问题。见表1,表2,表3。通过以上走访所了解到的情况,两所中学在所处地域的地位,可以看到两所学校的差距,也可以看出兰州市城乡中学艺术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具体归结为以下几点:

1.艺术教育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观念和地位不同。城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艺术专长的学生有很多机会通过艺术考试进入大学,学校也提供很多平台让每个学校展示自己艺术教育方面的成果。很多学生和家长已经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于与其他课程同等对待。农村中小学把应试作为教育的最主要目的。目前中、高考等升学考试仅将文化课列入考试范围,未涉及艺术类课程,难免会引导广大师生及家长只看重对文化课的教学。艺术教育被应试教育排挤在一边。农村学校的学校缺少相关的管理和监督,致使艺术类课程备受忽视。

2.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悬殊。在城市学校艺术类课程的专职教师供应充足,基本是本科学历。很多经过艺术教育的专业人才对于投身农村教育望而却步。这些人才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资金才学有所成,认为农村很难为自己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不愿意走进农村。这是造成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匮乏的主观原因。农村中小学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经过专业学习的极少,大部分艺术课程教师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专业技能、艺术素养、知识沉淀都有很大局限,很难顺利进行艺术课程教学。

3.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配置不均。在城市学校每年会购置相应的教学器材,在经费上不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学校有精力为学生提供专门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同时学校也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农村经济相对滞后,艺术教育资金匮乏。教学场地也严重不足;教学大纲上一些内容无法教授给学生;部分教育行政部门、有条件的学校由于认识不足,忽视了这方面投资。种种原因使得中小学艺术教育缺乏了应有的物质基础。4.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同。目前政府没有较高规格的立法规范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监管也因地而异。城市多数学校专门设有艺术类课程的分管领导,每年会对自己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而在农村学校仍然没有专门的艺术类课程的分管领导,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普遍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对学校开设艺术课程的监督、管理和考评机制。由于缺乏监管,艺术教育流于形式,课程效果不佳、并且受文化课挤占现象严重,甚至取消了艺术课程的开设。

二、发展农村初级中学艺术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学校仍旧观念落后,所以乡村应该加大力度,真正从出发点将艺术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艺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审美理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应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向广大师生、家长宣传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从观念上转变对以往艺术教育的片面认识,提高艺术教育的地位。

2.建立、扩大专业师资队伍。①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农村艺术教师的地位。正确引导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的价值观念,充分认识农村艺术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放低眼光,真正投身到艺术教育的领域中来。不断提高农村艺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制定并认真执行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村艺术教师的工作,组织辅导课外艺术活动应按比例折算课时,计入工作量,以调动和发挥农村艺术教师的积极性。②健全艺术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要建立稳定和长效的教师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艺术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切实建立农村艺术教师轮流进修制度;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和执行课程标准的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应把艺术教师培训工作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和常规工作计划,确保培训经费,限期完成培训任务。③建立艺术教师流动制度。鼓励城镇艺术教师定期到农村进行巡环教学;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艺术教师流动机制,变无序流动为有序流动;要合理配置艺术教师资源,促进艺术师资的均衡分布。④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民间艺术人才。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可以利用本地资源,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讲座和担任学校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开展有地域特色的艺术教学。也可以开展一些艺术大赛发掘更多的艺术类人才。

3.加大投入,改善艺术教育设备条件。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经费紧缺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教学器材和教学场地是艺术教育的物质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对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为改善当前学校艺术教育设备紧缺的状况,建议各地教育部门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依托国家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部署,落实艺术教育专项经费,以保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基本需要。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2篇

对于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为发展艺术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的主要理论具体如下:1.艺术学理论。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天才是替艺术定规律的一种才能,是作为艺术家的天生的创造功能。在科学领域里,发明者和模仿者只有程度的分别,对美的艺术没有天赋才能之差,却有种类性质上的分别”。康德对天才的界定是以不可摹仿性为标准的。虽然科学知识可以传授,但科学研究却是要靠自己去探索的。

2.教育学理论。1988年,美国艺术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走向文明:艺术教育报告》认为,艺术教育能够赋予青年人以文明感,培养创造力,沟通能力。早在18世纪,德国著名作家席勒说过:“我们听完一段美的音乐,读完一首诗,看完一座美的雕塑或建筑,感觉就活跃起来,想象力就恢复了生气,知性就苏醒起来”。由此可见,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在艺术教育的推动下激活。

3.脑科学理论。大脑的左半球主管语言、计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主管想象、创造、形象思维。左右脑的使用是相互补充、协同工作的。目前,95%的人都是左脑使用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奥斯汀用一个特殊的装置研究了某些学生的脑电波,发现如果使用大脑的一个半球时,会或多或少地使另一个半球相对地表现出无能。当左右脑较“弱”的一边受到“激励”并与较“强”的一边配合时,脑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大大加强了。艺术教育能够调动右脑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左脑的功能,使左右脑得到平衡协调发展。

根据上述理论,在小学素质教育中,推行艺术教育有利于学生艺术知识的获取和欣赏能力的提高,从而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启迪美好的心灵;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小学生在艺术教育的激发下,开启创新潜能,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信,从而锻炼较强的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当前小学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结合近年来对部分小学艺术教育现状的了解和调研,本人认为目前我国小学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艺术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仍比较薄弱。艺术教育由于被重视程度不够,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素质教育中比较薄弱的一环。虽然从国家、各级部门到学校都一直在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素质,但是对各个学校课程的开设并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有些学校将艺术教育随意置之,甚至有些学校的艺术教育还处于空白状态。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在当前侧重文化知识培养的背景下,很多学校还没有看到艺术教育在培养情感、塑造人格及提高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对艺术教育缺乏全面而充分的认识。

2.艺术教育投入资源不足。很多学校只是开设普通的音乐、美术、书法等简单艺术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根本起不到原本艺术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提高能力的目的。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艺术教育的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3.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尚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艺术教育体制,评价的标准过于单一,评价内容不完整,无法对教育的效果和育人质量加以评价,整个社会的认同感较低。尽管素质教育实施了好多年,但是体制的建设问题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也缺乏监管部门良好的监管,以为学校开设正规的艺术课程创造良好的外部控制环境。

4.学校老师及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很多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大不如从前,是缺乏艺术素养的,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学生课余时间热爱艺术活动是对文化知识学习的松懈和不认真,而从学生自身来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甚至小学阶段,只是注重文化的培养,导致艺术素养普遍匮乏。为此,本人对淄博某小学的在校学生抽样做了300份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对艺术的喜欢程度方面,50%的学生很喜欢艺术,45%的学生喜欢艺术,剩下的5%对艺术的感觉是一般;在对艺术的了解情况方面,只有21.2%比较了解,剩下的学生基本不了解;在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方面,10.3%的学生认为意义非常重大,80%的学生认为有意义,剩下的人认为没有意义。这种对艺术教育认识的缺失,使艺术教育的实施重重受阻。

三、素质教育下小学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1.重视艺术教育的价值。艺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提高其对社会的认知度,加强与人的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首先,每个人应该认识到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人类的创造能力,必须转变艺术教育观念;其次,提高艺术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需要领导的重视、教师的思想转变以及学生的认同,达成师生共识。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广泛开展,才能形成良好风气,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加大艺术教育资源的投入。首先,要保证学校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在年度工作经费预算中,要将艺术教育的经费项目列入其中,并且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各项活动、添置设施、奖励先进,建设固定的艺术教育场地,配备充足的器材;其次,加大艺术教育的调研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将优秀科研成果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再次,提高艺术教师的素质,鼓励艺术老师进行深造,提高艺术老师的专业水平,以更充沛的知识和热情投入到科学研究和教改实验中,同时适当提高艺术教师的待遇,提高其教学积极性。

3.完善艺术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首先,要设置完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设置专门分管艺术教育的校级领导,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艺术教育的评价标准,实施艺术老师奖励薪酬与考评结果挂钩的政策,不断提高管理干部和教研员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从体制上保证艺术教育的顺利实施。其次,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注重艺术欣赏分析与审美欣赏,淡化艺术技法、技能操作,强化感知、重视艺术教育创新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注重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平衡性,开设艺术课程应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4.培养校园艺术文化氛围。校园艺术文化不应该成为一种娱乐,应该是艺术教育的一种方式,应该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主流,对通俗、流行的艺术,学校的主管部门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引导它向积极的、健康的、朝气的方向发展。随着艺术教育的施行,这些流行的、通俗的艺术也将具有艺术性。

四、结束语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3篇

一、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的内容

新的教育法典中强调“艺术与文化教育主要以艺术教学为基础”,并对艺术教学内容做了具体规定:“艺术教学建立在艺术史和艺术学科的原理和实践基础之上,尤其是器乐和声乐、雕塑艺术、视觉艺术、建筑艺术、戏剧艺术、影视艺术、视听表达、杂技艺术、表演艺术、舞蹈和应用艺术。”真可谓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而国民教育部则对艺术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给出了更具指导性的意见,希望这种课程“保证艺术教学和其他艺术教育活动的一致性,使两者和学生的个人体验紧密相关,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保证艺术教学的连续性,实现对逻辑性和实际操作的并重。”[4]

(一)小学的艺术与文化教育内容[5]法国小学设有“视觉艺术”和“音乐教育”两大类艺术课程。具体来说,视觉艺术课程主要包括素描、模型制作、影像观察和绘画欣赏;音乐课程则包括声乐、听力和表演训练等内容。目前法国小学年总课时为864小时,其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要上81小时的艺术课,三到五年级的学生每学年则要上78小时的艺术课。平均到每周,艺术课的时间为2-3个小时。和每周8小时的法语课以及5小时的数学课相比,艺术课的课时并不算多,但却是培养孩子们基本文艺观念和素养的重要手段。上课时教师会把音乐、绘画、舞蹈甚至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并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表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初中的艺术与文化教育内容[6]进入初中后,小学艺术课中的视觉艺术改为造型艺术,音乐教育继续保留。法国初中学生每年艺术实践课时间为72小时,属于必修科目。虽然时间较小学减少,但授课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此外,学生还要在体育和身体素质课中接受舞蹈熏陶。初中的音乐学习包括声乐、器乐和创作表演。学生们要学习独唱及合唱的原理技巧,加强发声练习和咬字训练。要学习评价歌曲及曲风,学习乐器演奏,配合舞蹈戏剧训练肢体动作等等。造型艺术则包括雕塑、素描、建筑、摄影、影像创作、认识创作材质等。所有的课程都强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主动创作艺术作品,如即兴音乐表演、就某一特定歌曲或乐曲进行歌唱或演奏等。

(三)高中的艺术与文化教育[7]进入高中后,艺术与文化教育成为选修课,包含造型艺术、电影与视听、舞蹈、艺术史、音乐、戏剧等六大类内容。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范围更广,具有更强的结构性。按照年级的不同,其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也分为三个等级:一、高中一年级学生要在四个大的领域(声音艺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文化遗产)进行“探索性的艺术创造和艺术行为”。二、在以上艺术教学的基础上,对高二和高三学生进行文学艺术教学。三、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所有高中学生都可自愿接受更多系列的艺术课程。

二、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的特色

考察法国中小学的艺术与文化教育,可以发现其具有管理上集权和自主结合、目标制定上社会团结和个人发展相统一、教学过程中强调多学科综合、师资培训中重视各种资源协调等特点。

(一)管理上集权和自主相结合法国国民教育部主管法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五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的课程编排。根据国民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授课大纲,法国中小学同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科目完全相同,总课时更不允许突破,以免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这种制度在现代社会承受了较多批评,被认为不符合民主的潮流。但实际上,集权与分权无绝对的优劣,任何一种制度的形成,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存在的合理性。法国也正是利用集权制的优势保障国民教育的公共性,并在中小学较好地推行民主与平等的思想。[8]但涉及具体教学过程时,国民教育部并不能以行政手段强加干涉。比如,虽然课程大纲是统一的,但各学校有权自主选定合适的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多种校本课程。实际上,自1974年起,法国小学和初中就可以选择开设一种“时间调整班(classesàhorairesaménagé)”以加强音乐教育,2007和2009年又分别增设了舞蹈和戏剧教育班级。虽然国民教育部为这类班级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文化部下设的音乐、舞蹈、戏剧和表演司还要负责对其进行专业指导,[9]但其课堂组织方式完全不同,非常自由。

(二)教育目标中社会团结和个人发展相统一现代社会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强调自由与平等,这和传统价值观要求的尊重和服从之间有着天然的张力。因此,现代国家普遍面临着社会核心价值离散的问题,法国也不例外。[10]为了协调个人发展与社会团结之间的矛盾,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拓展新的教育形式。近年来,法国政府对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特别是对艺术史教学的重视就代表了这种努力方向。首先,艺术史是第一门法国全体中小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其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异常高远“:向所有学生提供一个直接而个性化的了解不同种类艺术和不同时期文明的机会;对这些文明和艺术进行成熟的、贴切的评价;在尊重普世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11]目前来看,法国正是希望在艺术与文化教育中整合这些新的理念和形式,进而形成一系列统一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政策。就此而言,艺术与文化教育早已突破学科范围,承担了发展文化、整合社会、贯彻民主等诸多责任。

(三)教学过程中强调多学科综合法国中小学的艺术与文化教育强调多学科综合,坚决拒绝由美术或音乐课单独承担文化培养的责任。仍以艺术史教学为例,作为第一个融合多个教学科目、贯穿中小学所有年级的必修课程,艺术史的教学内容包含空间艺术、语言艺术、生活艺术、听觉艺术、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六大领域,又可细分为建筑、文学、音乐、美术、绘画、手工艺、影视等十几门相互渗透的学科。[12]设计这样一个目标高远、规模宏大、知识繁杂的必修科目,无疑是对教育工作的巨大挑战。这种教学设想的效果仍待评估,但其“多艺术学科”、“大历史背景”和“新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做法无疑是一种非常勇敢的尝试。

(四)重视师资培训,协调利用各种资源师资力量的水平是教育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仅初中阶段法国就有17,000名毕业于造型艺术或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负责艺术课教学。[13]法国国民教育部每年都要统一编制教师培训方案,其中艺术与文化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2012年,法国政府发动了一项名为“教育雄心”的计划,鼓励年轻人从事教师职业。新的《重建共和国学校导向和纲要法》颁布之后,首次明确要求所有学科教师都应具备一定的艺术与文化教学能力。法国政府努力推行这些政策,既是为了解决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中小学教师短缺难题,也是为了提高和保证未来法国基础教育的质量。[14]师资力量的水平也取决于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法国各公立文化机构、各类艺术院校都有责任承担艺术专业教师的培训任务。法国国家文献中心、国家图书中心中的大部分与艺术相关的资料都向教师免费开放。[15]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也基本实现。总之,法国正在努力构建具有自己国家特色和国际水平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

(五)争取最广泛的社会参与法国社会活跃着各种文化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艺术中心、剧院、管弦乐团、戏剧舞蹈中心、影院、音乐剧场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文化机构的积极参与是学校艺术与文化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从1989年开始,国家电影中心推出著名的“影院里的初中”项目,教师可与影院协商放映特定影片,将课堂搬进影院。在同样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与影院”、“影院里的高中”、“舞蹈走进学校”、“怎样做观众”等启蒙课程也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后又通过“快门与课堂”、“学校中的建筑学”、“认领遗产”、“孩子们的科学城”等项目,将艺术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摄影、建筑、文化遗产,甚至科技领域。[16]在众多文化机构中,最广泛地参与学校艺术与文化教育的当属博物馆了。多年以来,法国18岁以下青少年就可以免费参观文化部主管的50家国立博物馆和上百个国家历史古迹;从2009年4月开始,免费范围扩大到了26岁以下青少年和所有法国中小学教师。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和东京宫等大型博物馆都为教师和学生开设了专门展区,并设有独立网上链接,可以方便地查询和使用电子资源。以卢浮宫为例,其教育网站不仅按年龄段分别介绍合适的资源,还设有“儿童的问题”专栏,尝试以儿童角度观察艺术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艺术作品的内涵。文化部主导的“艺术与文化班级”活动始于2000年,2012年已经发展到20,000项。[17]该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搭建艺术文化与其他领域知识间的跳板;通过艺术与文化创作,使参与者在共同的文化路径上互相联系。”[18]其特点是带领学生参加合作性和外向性的活动,以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参与到艺术品的创作过程。每项活动都邀请一位艺术工作者直接进入学校课堂,围绕一个主题和教师一起向学生传授多学科知识。孩子们要实际动手,完成作品后还要接受公开的评估。“我们希望让每个儿童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不同阶段,都能参与一次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并在这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倾听方式的影响下,获得一种‘无序’的思维方式”。[19]综合来看,目前法国已基本形成以公立学校、文化机构、艺术家为主体,文化、教育两部共同主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艺术教育框架。政府的政策推动和社会文化机构、文化专业人士的主动参与相辅相成,就像两只有力臂膀,共同扶持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顺利前行。

三、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的启示

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实施多年,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但整体来说氛围良好,成果丰硕。审视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关键在于这种教育坚持多样化和开放性的原则,善于根据社会发展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了一套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符合教育基本原则和文化发展规律的教学体系。鉴于两国国情不同,有些做法差异明显,如法国模式更注重现代艺术的发展,而我国模式更提倡传统文化的传承等等。这些差异的成因和优劣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但在如何认识艺术与文化教育、如何有效开展艺术教学等方面,法国中小学的经验无疑能给我们一定启示。

(一)为了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艺术与文化教育必须尊重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什么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综合各家之言,至少应包括心智、情操、个性、健康和审美等多个维度。从心智发育和情操养成来说,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和学前儿童)接受艺术和文化的熏陶比习得知识更为重要。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世界各国的青少年培养目标逐渐向培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尊重与沟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集中,这也是心智发育和情操养成的重要内容。[20]如何在教育中实现以上要求,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已经从理念和操作层面做出了较好的示范。青少年成长的另一个显著规律是个体差异性。早在1983年,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沃德•加德纳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21]现代脑科学研究也证明,儿童的身心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理论都对法国教育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我们也正可以在学校艺术与文化教育的推进过程中,有意识地修正传统教育政策过于强调数理工具智能的偏见,避免用唯一的尺度衡量所有儿童的发展。在促进青少年美育发展方面,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的努力更不可忽视。法国中小学教室、校园色调明亮欢快,各种人文景色浑然一体,整个社会更是一个关注艺术教育的大环境。多年前笔者参观卢浮宫,就曾遇见许多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展览,孩子们专注的神情让人相信,他们构建了并流连于自己的艺术与文化世界。与之相较,在艺术课程设计和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我国中小学都应加强对儿童生长特点和适应性的研究。要认识到学校生活中的色彩、声音、味道、光线、造型等普遍存在却又极易被忽视的诸多细节,都是构成儿童艺术与文化教育的关键因素。

(二)任何一种教育想要获得成功,都必须遵循一些普遍的教育规律从教育的内在要求来说,不管何种学科的教学,都要以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习惯入手。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始终强调艺术观念和习惯的养成重于技能的训练,即使在偏向技能的训练中,也把启发创造力放在首位。以强调学生实践的“艺术与文化班级”为例,老师并不希望学生在开始阶段立即动手,而是要求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观察和思考,学习讨论主题、设计实验和查找文献。“关键是打开心灵,唤起好奇心,不要被稍后进行的实际创作所压抑。”[22]所以“动手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理解这一点,参与创作也就成了简单的应付或模仿。从教育与社会的外部互动来说,法国中小学艺术与文化教育有充分的时间保障和丰富的资源选择。这种教育通常要以“计划”的形式写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同”。为了完成合同,地方政府创造了众多的文化政策和机构,为学校利用当地文化设施和艺术资源提供便利。而在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下,学校也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他们提供宽松的艺术与文化学习环境。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考级的压力,学生进行的校内和校外的艺术活动就是为了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各种商业性质的“辅导班”自然也没有生存空间。以上几点保证了艺术与文化教育的纯粹性和吸引力。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哲学、艺术、思维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义务教育、中学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和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针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主要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世界,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部分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哲学思想的理解和掌握较慢,这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去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哲学和艺术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活动,是学生智慧的结晶,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把哲学与艺术思维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哲学的理解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其创新精神,提高艺术理解能力。

一、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的意义和价值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与艺术思维进行融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手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以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思想政治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相对枯燥的一门课程类型,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讲解和传授,学生被动学习和思考,单一的教育手段加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较单调,尤其哲学部分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特别是哲学部分的学习热情较低。思想政治教学中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有助于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现哲学与艺术的思维融合,把艺术的内容和知识融入到哲学教育中,为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注入了新的内容,使整个课堂更加丰满,这极大地丰富了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1]。

2.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创新思维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内容相对固定和单一,把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局限在了一定的范围中,这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从内容角度来说,把艺术的内容纳入到了哲学教育的范畴中,扩充了思想政治教学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把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统一起来,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创新;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把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观察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升[2]。

3.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思想政治教学中包含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和思维观念,其中的内容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需要不断传承和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哲学内容涉及了国内外众多的观点和认识,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不仅使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到了哲学知识和观点,而且帮助学生接触了艺术领域的知识和内容[3]。同时,通过这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对于哲学和艺术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使得民族文化得到了弘扬和传承。此外,思想政治教学中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帮助学生树立了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充分的理解,更加注重自身思想素质的培养,激发了其学习欲望,进而提升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二、思想政治教学中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的路径探析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并不理想,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去进行改进,进而促进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

1.注重对思想政治教学中哲学内容与艺术内涵的分析要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内容和艺术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只有做好分析才能为后续各项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和前提。首先,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既包括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建设思想,也包括国内外的哲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基础的法律常识和道德理论,而要想实现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必须先找到合适的入口,选择正确的方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看,哲学内容的教育是实现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的核心,这就需要把重点放在哲学内容的教育中[4]。其次,需要深入分析哲学内容与艺术内涵。哲学内容博大精深,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涉及到国内外众多的哲学观念和哲学思想,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看问题角度,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哲学思想和哲学内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去寻找其中所包含的艺术观点和艺术信息。同时,艺术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是人们对生活中各项事物的不同认识和表达,可以是现实的写照,也可以是对现实的再创造,有抽象的,有纪实的,而且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只有对艺术的内涵进行分析,了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才能真正与哲学内容融合。最后,思想政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其中的内容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创新和延伸,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和创新的态度去开展教育活动,所以,对哲学内容和艺术内涵的分析也要实现与时俱进,避免被社会所淘汰。

2.寻找共同的切入点进行融合思想政治教学中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寻找到共同的切入点,这样才能着手进行两种不同内容和不同思维习惯的融合发展。首先,哲学与艺术的本源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和创新出来的成果和结晶,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而哲学是对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一种科学的观点,经过了社会实践的验证;艺术是从人们的情感出发的,是自身情感的表达,艺术成果所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或者是对于事物的自身认识和理解,其中带有创新和创作的部分,是生活的一个延伸。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与哲学具有相同的本源这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5]。其次,哲学与艺术虽然来自于现实生活,然而它们最终成果的展现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都是需要不断进行分析总结,要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尤其是哲学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指导和保证,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同样的那些历史遗留的艺术成果也都是人们的心血。从艺术和哲学诞生的过程来看,都需要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是两者的又一共同之处,所以,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想实现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必须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不断地提升学生观察总结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

3.借鉴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和方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哲学内容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对于哲学内容的学习热情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哲学内容相对的比较抽象,理解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哲学的内容比较枯燥,都是以理论和观点的形式出现的,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自身学习热情不高,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就难以实现,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实现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的一个重要前提。首先,从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的类型丰富多言,包括音乐、舞蹈、美术、雕塑、戏剧等等,而哲学几乎都是以文字理论的形式出现的,这就造成了哲学教育中教育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单调的状况。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中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可以充分借鉴艺术成果,以艺术作品引入到哲学教育中。例如,在哲学教育中,讲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观点时,可以把一些艺术作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由学生进行观察和总结,去发现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哲学观点,而且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艺术品味,实现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其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教育,大都是以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开展的,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要想实现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参考艺术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通过视频、音频,或者利用哲学艺术作品开展辩论赛的形式去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6]。

4.注重教师艺术素质的培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素质。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中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必须要求教师群体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思维,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艺术与哲学思维的融合[7]。因此,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师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具有了艺术素养,可以实现艺术与哲学思维的融合,在教学中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而推进艺术与哲学思维的融合。一方面,我国的教育院校可以针对当前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进行艺术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社会上招聘和引进高素质的具有艺术素养的思想政治教师,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中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并且这一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持久地作用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但是,哲学与艺术思维必须要具有共性的特征,这样才能为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提供可能性,才能促进后续融合活动的创新和发展。哲学与艺术的本源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具有相同的本质,仅仅是因为人们认识的角度和呈现的方式有所不同,并且哲学与艺术均需要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因素的存在为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具有了实现的前提。同时,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是一种长期的活动,将会始终的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的途径和策略,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去进行融合,构建丰富的内容体系和完善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极大地提升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思想政治教学中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必然选择,而哲学与艺术之间的共通之处使得思想政治教学中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去促进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哲学与艺术思维融合策略的创新和发展,这样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涂潇.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古典诗词运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

[2]程思.“欧洲当代哲学与艺术理论”学术工作坊[J].电影艺术,2016(06).

[3]杨晶晶,刘光祥.物理化学教学中哲学与艺术思维的融合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5,32(06).

[4]宛小平.从庄子和谢林的艺术哲学异同看哲学与美学的关系[J].广东社会科学,2015(04).

[5]张贤根.论艺术、艺术学与艺术哲学[J].美与时代(下),2014(03).

[6]庞学品,曹小荣.实践思维视野中哲学与艺术的关系[J].台州学院学报,2006(04).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5篇

在我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艺术化的语言与严谨的数学教学并不冲突,相反还可以大大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艺术性的语言可以使得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尤其是在学生解题或者进行口答时,对其进行满腔热情的肯定、鼓励对于职业中专数学教学效果具有着重要意义。

注重语言多样性

职业中专数学教学语言应当注重多样性特征,是一个集“有声”与“无声”的综合体。教学语言,一般是指“有声响的口头语言”。教学语言具有时间性与空间的灵活性,一般教育工作者通过教学语言传达知识与情感,进而促成学习者知识、能力、情绪、情感的发展。从传统的职业中专数学教学语言来看,往往存在着单一化,枯燥化等突出特点。

职业中专数学教学语言之中,往往给人的整体感觉即是数学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滔滔不绝讲授,而职业中专学生则听的昏昏欲睡。因此,笔者认为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之中,要充分注重语言的多样性,作为新时期的职业中专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对于语言多样性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之中,充分的克服时间延续性较差的特点,使自己的手势、身体动作、眼神、实体语言相综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进而促成职业中专学生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同时,如果职业中专数学教师能够充分把握教学语言多样性,尤其是无声语言的运用,则更加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而促进职业中专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注重表情语言的运用

从现代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当个体与个体进行面对面交谈时,其获得信息的较大来源可以从对方的表情来获得。从职业中专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虽然表面来看是“一对多”的教学,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则是“一对一”的信息流的传递过程。由于我国目前职业中专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仍然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这使得一个教师要同时面对着几十个学生,不同的学生表情各不相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作为新时期的职业中专数学教师,要能够充分的注重表情语言的运用。

在课堂中应恰当利用表情来帮助教学,会起到出神入化的作用。例如,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严肃的眼神使他迅速改正;当学生回答对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或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励。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6篇

常言道: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此话有道理。浇水只有滋润花根,才能花繁叶茂;育人只有拨动心弦,才能奏出强音。尤其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国家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目标,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新形势下,班主任教育学生更要讲究艺术,以慈母般的爱去弹拨学生心灵的弦,尤其要注意那些特殊家庭里的孩子。如2008年,笔者所教的初一班的李某同学,父母离异,父亲酗酒成性,一不顺心就对孩子拳打脚踢,恶语伤人。由于缺少母爱,他经常离家出走,夜晚睡草垛;整天蓬头垢面,衣不遮体,怪味刺鼻;不守纪律,不爱学习,学习成绩极差;还经常惹事生非,打架斗殴。班干部不敢管,老师批评不得,一批评,就和老师顶嘴。对于此类学生,如何做好思想工作,使其弃旧图新,积极向上?笔者尝试用爱去感化他。当他被父亲轰出家门时,就带他回家吃饭住宿,让他感受到母亲般的慈爱。面对他的缺点,不去讽刺挖苦,而是好言相劝,动之以情,心平气和地说:“你很聪明,记忆力很好,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学生。我相信你,如果你从现在起,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你定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同学们也就愿意和你做朋友了。以后有困难就跟我说,我一定会帮助你的。”他泣不成声地说:“老师,你真好,你就是我的妈妈。从今天起,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学生。”从此以后,他逐渐变好了,结果考上了化州一中。由此可见,用爱去扣住学生感情的心弦,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关键。

二、批评学生的艺术

批评,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但是,掌握不好,往往会出现对立情绪,使批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在当前,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镇级中学,大部分农村劳力外出务工经商,留守的学生较多,这就需要批评的艺术性,做到忠言最好不要逆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教师批评学生时,应首先对学生的优点加以肯定。然后,再用提示、暗示、对比的方式,自然委婉地把话题转到学生的问题上。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学生感到教师不仅注意到他的问题,而且还看到了他的优点和长处。他觉得教师是公正而又值得信赖的。从而消除了对批评的抵触情绪。例如2009年笔者所教的初二班的张某同学,在为“母亲河”捐款活动中,他积极踊跃,款额最高。可是到了双休日时,他却私自拿了别人的东西。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先抓住他为“母亲河”捐款多这一优点进行了表扬,然后用委婉的语言来旁敲侧击“:在捐款活动中,你是咱们班捐款最多的一个,同学们都羡慕你,敬佩你,谁料想你会去拿别人的东西。这样会失去你的人格,在同学们中会失去威信。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彻底改掉这种不良行为。”几句话,使这名学生流下了悔恨的眼泪。他一边哭,一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一定改掉这个坏毛病,请老师相信我。”通过多方面了解,再也没有发现这名学生拿别人的东西。批评学生还应注意批评的场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能个别批评的,不在大庭广众下大发雷霆,更不能采取讽刺、挖苦、辱骂等有损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方式。

三、表扬学生的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常用批评的教育方式外,表扬更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方式。表扬就像和煦的阳光,能使濒于枯萎的小树苗重现生机,能使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教育学认为表扬是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受到别人的称赞,他就会感到愉快和喜悦。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一句好的赞词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有这种感觉,都想得到别人的赞许。试想,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别人经常称赞你,你的感觉又会怎样呢?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憎恨的教师是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教师。”就心理学讲,学生看重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可。然而教育已经发展到了21世纪,却有个别老师还出现体罚学生,甚至说出一些有辱学生自尊心的言词,造成学生对老师的畏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失去上进心,产生德育工作的恶性循环。孔子曰:“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作为教者切勿恶话、恶行随便伤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也都需要别人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往往一句不经意的赞扬或鼓励,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记得上几届学生中的李某,平时表现平平,可在一次野炊活动中表现出处事有序、办事得力,笔者就对她说“:其实你可提高成绩再争取当班长。”结果她从那句赞许的话中找到了动力,往后总是勤奋学习,争着为班集体做事,后在初三时被同学选举为班长。当然,对学生的称赞,要恰如其分,不宜滥用。正如赞科夫说的:“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注意了表扬艺术的巧妙运用,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的具体方法:

1.对于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要呵护有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在日常工作中,要尽可能去表扬人,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机会,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例如:笔者为班上的每个后进生建立《转化工作进程表》,对转化工作作记录,其中突出的加以表扬。学生考试的成绩不在班上以任何形式公布,把它看成是学生的一种隐私。单元检测成绩出来后,不排名次,只给学生一个“进步榜”,列出考试进步者,他们的自尊心就得到呵护。原来成绩差的同学也能抬头做人了。相反,他们的积极性都提高了,上进的步子更大了。如:宋某同学由于采取上述的方法,他觉得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结果成绩从“可”进步到“优”。

2.努力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及时认可学生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当然不是物质上的奖励,而是精神上的奖励,树立他们的荣誉感。例如:班里每周进行一次文明学生评比,每月一次红花竞赛,还把他们的进步写在“十优好学生”评选登记册(每周一次)上,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功感,又能从家长处得肯定的赞扬,使之成为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为了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全班还进行了一次“20年后的我”的别开生面的活动,让同学们演说遐想自己的未来,这些学生都把自己想象得很成功……。学生因此热情高涨,学习上你追我赶。不能不说,这种做法也是一种成功的鼓励方法。诚然,善于表扬一个人不是征服学生内心的法宝,但笔者深信,它会像一张风帆,使每个学生在人生的航程里产生无限的动力。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切忌吝啬那张口就来的表扬。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7篇

一、数学教学的语言应把握一个“准”字

数学是一门比较科学严密的学科,其教学语言必须严谨、明确,应合科学原理,语言内容的科学性,是科学性最重要的体现,要求教师表述的内容观点鲜明正确。为此,教师必须把握好以下三点:第一是要把握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例如:“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数位”与“位数”、“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平方和”与“和的平方”这些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又如“字母与次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正整数数就是自然数”,这类语言就缺乏准确性。第二是要把注意教学语言的范围,例如“有”、“只有”等。第三是必须用正确的数学术语来讲解,避免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不能把“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定理的叙述省略为“等边对等角”,不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等等。同时,还应注意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

二、数学教学的语言应把握一个“精”字

教学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要力求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需繁琐,无需面面俱到,只要抓住重点,仔细讲解难点,并简洁地进行概括。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不兜圈子,力争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例如,-22不能读成负2的平方,而必须读成负的2的平方。再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时,要抓住“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几个关键词句,这样就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语言精炼,不是少讲几句,而是指讲到点子上,讲到关键上,使学生一听就懂。那么精炼的语言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认真备课,深钻教材中得来的,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围绕着重点、难点和关键考虑需要讲哪些话,提问哪些问题,哪里要多讲,哪里要少讲,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语言精炼。

三、数学教学的语言应突出一个“趣”字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且良好的情绪还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实现“寓教于乐”,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讲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有理数的简便计算时,在交换时学生容易把数的符号弄错。教学时可以举这样一个例:我们平时在轮换位置时,每位同学的书包、钢笔总是各人拿各人的。这里的正号好比是书包,负号好比是钢笔,我们在计算时“钢笔”、“书包”不要弄错,如果你错拿了别人的东西,别人会责怪你的。并告诉学生交换位置时看清自己的东西,千万别乱拿,这样以来几乎每一位学生都不会出错。又如在上“口头语言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给学生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请把下面的小朋友(数1,2,3,0,-1,-2,1/2,22/7,-1/3,-5/8,4.5,-1.5)分别带回各自的家(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负分数)”;接着,又提出问题“它们的家都在路边,现在由于公路改造,只能留两间房子,请你把长得像的小朋友安排在同一间房子里”;最后,当“零”自己孤零零地站在屋外时,我又提出:它站在外面会被大灰狼吃掉的,怎样办?此时,学生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课后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读书以来最爱的一节课。由此可见,枯燥的书面语言,如果能用简明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还可收到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功效。作为教师应善于将教材、资料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教案语言,并把教案语言转变为教学语言。

四、数学教学的语言应抓住一个”情“字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情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教师应当分担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错误和情绪上的障碍”。可以这么说,教师的态度决定了课堂的成败,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表情和对学生的关心来表达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由喜欢老师进而热爱数学的学习。尤其对于数学上的学困生,教师更应该这样。要给他们营造进步的氛围,创造“闪光”的机会,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我曾教过一位女生,因为父母重男轻女偏爱她弟弟,思想上想不开,自暴自弃。有一次数学课上,在评议同学板演时,我让她来评议同学的简单错误。没想到她竟然答对了,同学们热情地鼓起了掌,我趁势说“:你真棒!下次一定会更好!”后来,这个学生想换了个人似的开始努力学习起来。对学困生,教师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感化他们,达到更好地转变学困生的目的。

五、数学教学的语言应抓住一个“联”字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8篇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既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既获得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教学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为你的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但要想让你的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我记得我进行过这样一个对话教学,对话说得是一个银行职员,跟他的朋友聊天,谈到他们银行前几天被抢劫,事后仍然心有余悸。如果我让两位同学来表演这个对话,肯定没有什么吸引力。于是,我重新设计该对话,让一个同学表演抢劫犯,另一个表演银行职员,还有一个表演案发后去采访银行职员的记者,我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部分同学把抢劫犯凶神恶煞,银行职员战战兢兢,都表演得栩栩如生。对银行职员勇斗歹徒,负伤住院,然后记者到医院去采访的情节也有同学想得出来,学生在表演中极尽搞笑之能,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英语教学要注重艺术性,创造轻松I俞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这对其它一些学科也许难以做到,因而可以有个别情况不这样,但对语言学科来说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要求每个英语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让你的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让教学艺术服务于你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艺术修养的高低。当然,这并不意味艺术修养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就一定比别人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个人而言或者是同等条件下,艺术修养高的教师显然比艺术修养低的教师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实施;更有利于提高其英语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应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如果师生有一方没能进入状态,如兴致勃勃的教师因教学不得法而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或对英语具有浓厚兴趣而情绪高昂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位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老师,教学过程也就不可能具有愉悦性特征,同时也不能刺激同学积极参与。因此,师生情感的共鸣既是创造教学过程愉悦性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的标志之一。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情感融洽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真正拥有和保持教学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2板书设计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