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

职场礼仪论文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在财政税收以及社会管理、金融、电力计划等都是以省作为基础责任单位,但是当前区域市场却是我国电力市场的重点建设对象。所以,当前我国电力部门需要进行分析的是大用户直购电的开展层次,即首先在区域层次还是省这一层次开展的问题。下面便进行相关的比较分析。

1省内开展优势

1)当前很多电力市场交易平台都是省级平台,因而大用户直购电在省内开展同实际的客观环境较为匹配。2)省级政府对于电力市场的发展较为重视,因而政府的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大,作为重点行业,电力工业在生产、消费、计划以及电价管理上都会得到省政府的直接指导,即各省政府对于这些内容都有着直接的决定权,大用户直购电模式在省内直接开展,方便与资源配置,有助于省内经济的平衡发展,所以政府会更加支持,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3)同省的电网、发电企业以及大用户相对较为熟悉,且所处的政策环境相同,供求关系信息传递较为方便,因而可以长期稳定的合作。4)除了个别的地区外,电价在同一省内基本相同,因而大用户直购电在省内开展遇到的阻碍也相对较少。5)目前电网规模不断的扩展,省内的建设力度也越来越大,因而在直接交易网络的发展限制也相对减弱,所以省内直接开展大用户直购电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2区域开展优势

1)市场主体在区域电力市场中相对较多,并且每个主体所占据的份额相对较少,因而可以方便与对市场的控制,从而可以提高区域内公平交易的水平。2)不同省份可能属于同一区域,但是由于省份不同,所以所应用的发电机种类以及用电习惯都不同,即用电高峰可能会存在差异,而在区域中直接采用大用户直购电的模式可以错开用电高峰,并使得水火互补,将区域资源进行优化。

3区域开展的缺点

1)跨省交易。由于同一区域中可能会出现多个省份,因而大用户直购电模式的开展有可能会跨省交易。当前我国的电价体系大多以省作为基础单位,因而同一区域中的不同省份之间会有较大差异的电价差,同区域大用户直购电的模式有可能造成的跨省交易,由于输配电价无法合理确定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所以,利益调整是在区域开展大用户直购电必须要面对的难题。2)由于电网的建设力度不断增大,因而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省间输电规模也随之扩大,输电通道的建设也不断加强,但是省间电力资源虽然流动性得以增加,但是省间联络容量资源仍旧匮乏,这就限制了当前区域大用户直购电模式的开展。3)电力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并且电力行业的发展会影响到一个区域的经济水平,然而由于省间政策不同,因而在电价体系上存在较大的区别,区域开展该种交易模式会直接影响到供电的水平和质量,改变一个省内供电发行业发展的整体形势,因而会受到政府以及企业的双重反对。所以,为了保证大用户直购电的交易方式能够顺利开展并得以推广,必须首先对推广试点层次进行确定,初次试点可以在省内开展,当条件以及环境稳定后可以适当的在区域中予以施行。

二、交叉补贴分析

1现状分析

交叉补贴现象在我国当前的电价体系中十分普遍,这种现象会在大用户直购电模式推行的过程中得以解决,这是由于通过大用户直购电的方式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利益格局进行有效调整。由于我国传统的电价体系影响,在电价中交叉补贴现象较为严重,例如电力企业对用户进行补贴、高压用户对低压用户进行补贴、生活电用户收到工商电用户的补贴等。由于大用户属于高等级用户,本身接入等级高、用电量相对较大,且用户自身负荷率相对较高,因而在电价上会相对进行调整,即降低其用电价格,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交叉补贴状况。为了解决交叉补贴问题,相关部门在近些年不断开展工作,例如,在相同地域内,相同电网的价格相同,这就使得区域直接所产生的交叉补贴现象得以改善;而针对工商用电对居民用电的交叉补贴现象则通过并价的方式进行解决,从而使得不同类别的用电交叉补贴现象得以改善。另外在此基础上,严格管制居民用电以及农业用电和生产用电,另外在电价的调整过程中,对农业和居民生活生产用电调整幅度进行限制,从而限制物价涨速过快,减轻民众的生活压力,稳定社会。但是,这一政策加重了不同类别的交叉用电现象,短时间内我国的主管部门还没有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改变这一问题,而这也是大用户直购电发展必须面对的障碍。

2收取方式分析

从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短期内完全取消交叉补贴是不现实的,交叉补贴将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长期存在。因此,应该循序渐进地逐步减少交叉补贴,由暗补逐步变为明补,由补贴多到补贴少,在条件成熟时取消补贴。

三、结语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第2篇

黄柏灌肠剂药物组成:败酱草30g,青黛20g。金银花50g,黄柏30g,丹参40g,地榆炭40g,诃子30g,由我院煎药室浓煎取汁约100mL灌入无菌输液瓶内制成黄柏灌肠剂。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10d为1个疗程,间隔2d再行下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护士备好灌肠用物至患者床前,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关好门窗,屏风遮挡,保护患者隐私。嘱患者排空二便,取左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2],以利于药液与直肠黏膜充分接触,臀下垫油布和治疗巾。灌肠液预热至39~41℃,药液的温度过低或过高均容易导致直肠刺激不利于灌肠液的保留,影响直肠黏膜对药物的吸收。将中药灌肠液摇匀,用一次性吸痰管(14号)代替肛管与一次性输液器连接,前端涂少量石蜡油,排尽管腔内空气之后,插入20cm,操作轻柔,插入结肠,可避免肛管对直肠的刺激[3]。如插入有阻力,让患者深呼吸或用指腹在肛周轻轻按摩,待肛门括约肌放松后再插入。采用点滴式滴入法,40~60滴/min缓慢滴入,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患者有排便感,让其深呼吸放松腹肌,减慢滴速,必要时停止滴入。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4]。灌肠后嘱患者平卧位,臀下垫小枕抬高臀部10cm,至少保留药液2h,最好保留6h以上,以提高疗效。灌肠过程中注意保持床单位整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保持环境整洁舒适。

2艾灸的护理

取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穴,温和灸法每穴艾灸5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间隔2d再行下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护士首先向患者解释艾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嘱患者取仰卧位,将艾条(河南省南阳市卧龙汉医艾绒厂生产,艾绒等级:甲等,艾条直径:约10mm)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艾灸5min,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对于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护士将示、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在施灸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烧伤皮肤、衣被。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取舒适体位休息。

3体会

慢性直肠炎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范畴,病位在脾、胃和直肠,病机为脾胃气虚,运化升清失职,湿邪郁滞大肠,日久化热,血气相搏,脉络受伤导致气血凝滞,瘀血阻络。黄柏灌肠剂中败酱草、青黛、金银花、黄柏活血解毒;丹参活血,祛瘀,凉血;地榆炭凉血,止血,解毒散热;诃子涩肠止泻。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止泻生肌之功。运用黄柏灌肠剂保留灌肠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直肠黏膜,便于吸收,且作用迅速。艾灸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起到温通经络、补气活血作用,改善微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可以治疗腹痛、泄泻等症;天枢可除湿化浊,活血化瘀;关元调补下焦,固本培元;足三里为温肾助阳、调理脾胃之要穴。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第3篇

课内教学的要求和渗透

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质的养成关键要靠校内教学的课堂。学生在文化课上能学到知识,这是提高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必须条件。学生在专业课上能接触到更多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常识,这些能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融入职场。学生在技能课上训练的专业技能可以让学生更顺利的走上实地工作岗位。学生在形体、礼仪等课程上学到的内容,教会了学生如何以优雅的站姿、端庄的坐姿、轻盈的走姿等得体的肢体语言和礼貌的服务用语来展现自己良好的职业形象。总之,通过精心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课内得到职业素质的极大提升。

课内教学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上。对课堂的要求,教学的组织等过程也可以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学生进入校内专业实训场地都要求身着整齐的制服,整理仪表,长期坚持的结果就是学生在专业实训场地会下意识的注意自己的着装,进入企业后就不会觉得受到束缚,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尤其是上技能训练课的时候,涉及到的课前准备和课后收场等工作都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学习守时、负责、清洁、高效,并逐渐固化成他们良好的职业习惯。

课外活动的锻炼和提高

高职院校除了课内教学以外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职业素质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内教学也是远远不够的。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酒店行业各岗位的技能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另外,应该鼓励学生成立酒店协会、礼仪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相关协会,积极开展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等。

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一般都安排有校外的实习实训环节,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学生与行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做好职业素质的培养工作。学校对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要做好筛选,选择硬件达标,管理到位,对实习生教育比较配合的企业。以免学生因实习实训基地管理混乱而对整个行业产生错误的认识并养成坏毛病。好的企业,能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当然,学校不能把学生放在校外不闻不问,要做好校外实习实训的管理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老师都要到位。

在校外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了行业的要求,企业的要求、岗位的要求,他能结合自身的实际,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自觉进行职业素质修炼,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种内化的动力比外界的压力要更加有效。有很多的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的语言能力还不够,自觉加强了外语的学习,主动寻找机会和外国客人练口语,甚至还有学生拜客人为师学习一门新的语言。

专业导师的感染和熏陶

除了对普通教师的要求以外,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文明形象。酒店行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教师首先要具备。因为学生职业素质、职业习惯的养成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用职业化的言谈举止、礼节礼貌、仪表仪容塑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以此去教育、影响和改造学生。教师的身体力行,会给学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更加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第4篇

以就业文化为导向的育人新体系,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其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便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具体实施如下:

1.学习活动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大力加强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按照部级人才培养实验区的有关要求,调整了课程设置,增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和评估自身条件与未来职业目标的差距,学会正确选择符合自己的职业,让职业兴趣、职业期望与学生本人的职业技能相匹配,以便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成立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协会开展系列活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行业(专业、岗位)分析大赛等,推动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激发学习的动力,从根本上唤醒学生的就业自助意识,推动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3)党建“三苗计划”与人才培养规划工作有机结合。党建青苗、育苗和成苗计划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分期、分批、分阶段地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使学生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很好地形成合力。

2.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大力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开设医药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课程围绕“自我突破、人际影响、高效团队”3个模块,着重介绍提升就业能力的自我效能、情绪管理、创新能力和职业礼仪等10个职业素质,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2)成立生命阳光协会。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增强就业能力,挖掘创业潜能,特别成立生命阳光协会,定期举办相应的活动,比如“班级文化风采大赛”、“厚怀学堂”人文精神系列讲座、“读百本(部)好书、吟百首好诗(词)、唱百首好歌”等。(3)加强文化进社区活动。与广州市黄埔区鱼珠街社区合作,创办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举办送文化、医疗等“四进”社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服务社会、献身祖国等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将人文活动“内化”为人文精神。(4)教学改革为就业创业服务。为了适应生命科学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生科院自2004年开始探索实践教学改革,设计了跨课程综合性实验的建设方案,旨在理顺实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研究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的顺利就业或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实践锻炼与就业活动相结合,大力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1)加强了就业教育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介绍就业技巧和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招聘会,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2)丰富了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以学校科技文化节为主题,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科技活动,比如参加“挑战杯”、“昆山杯”、U势界”以及到企业体验企业文化等。(3)培养了创业精神。成立了学校首个大学生创业中心,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选拔具有较高科研潜能、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组成创业团队进入创业中心进行孵化,选择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悉心辅导,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进行自主创业。(4)提升了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了两种形式的创新班:一种是校外形式,主要是高年级学生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学习实践并完成毕业论文,重点加强其实践锻炼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另一种是校内形式,将实验课主要放在生物制药研究所进行实践锻炼,重点加强其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新的育人体系取得的显著成效

1.学风建设好,就业率高。(1)学风好,考研率高。通过抓就业文化建设,使学生明确了努力方向,规划了学习和生活,了解了专业的学习特点,掌握了一些考研出国以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引导他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学风建设好,考研率也较高,在学校二级学院中名列前茅。(2)能力强,就业率高。由于重视就业文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为就业实践服务的导向,与同类其他院校相比,生科院的毕业生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个深受到用人单位的赞扬,近5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4%以上,学院多次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综合素质高,深受赞扬。(1)爱心实践获殊荣。将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结合专业特长,开展了系列送文化、医疗等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强、素质高和乐于助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院也因此多次获得“五四红旗团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创新奖”等多项殊荣。(2)综合素质受赞扬。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通过举办班级文化等大型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一部分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便当上了单位部门的负责人,深受用人单位的赞扬。

3.创新能力强,深受肯定。(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挑战杯”为龙头,深入地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使学生踊跃参与课外科技和创业设计实践活动。近六年来,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铜奖2项,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的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11项以及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金奖多项。(2)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成立学生创业中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近几年来,组建了多个创业团队,其中花卉组培创业团队成功注册了自己的生物技术开发实体公司,吸引了社会投资者,市场前景广阔。(3)培养了学生的科技论文撰写能力。认真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课题设计与标书的撰写,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近年来,我院学生不仅论文多次发表核心期刊上,而且活跃各种创新论坛,例如中国药科大学举办“大学生药苑论坛”、东南大学承办的“中国大学生创新论坛”等,深受肯定和好评。

三、实施育人新体系的探索体会

1.加强就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载体。高校就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学校和社会的一座桥梁,也是使广大学生得到智慧的启迪、文明的熏陶、人格的完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载体。

2.加强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健康的高校就业文化,引导大学生及早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他们点亮进军职场的航标,能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吸引到学习中来,有利于挖掘其潜能,促使他们充分做好职场准备,以良好的心态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需求分析;个性化教学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NA)是通过内省、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手段来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陈冰冰,2010),最初在欧洲委员会(CouncilofEurope)的倡导下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ESP)中,后来也被应用于普通英语(GE)中(陈冰冰,2009)。外语需求分析不但是国家制定外语政策的基础(倪传斌,刘治,2006),同时,就学校而言,也是进行个性化外语教学,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王海啸,2004)。因此,要实现个性化外语教学,要了解实际需要,就应当进行需求分析。国际上对需求分析的理论研究已“相当成熟和完善”(陈冰冰,2010)。在国内外诸多的需求分析模型中,尽管表述方式各异,但社会需求分析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Stufflebeam等(1985)认为指导需求评价的4种理论模型即差距理论、民主理论、分析理论和诊断理论中,诊断理论是主张分析学习者在目标语言环境中所需语言能力;夏纪梅(1999)认为外语教学需求分析涉及三方面:情况分析、学习目的分析和雇主和职业需要分析;王海啸(2004)提出的基于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大纲设计的需求分析理论框架包含社会需求、教学需求、学习者需求、教师需求及学校需求等5个方面;陈冰冰(2010)构建的大学英语需求分析理论模型则是由社会需求分析和学生个人需求分析这两个子模型构成。可见,社会需求分析不但是需求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与其他要素息息相关。本研究的问题是:一、英语水平是否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哪些英语等级考试证书是普遍采纳的英语水平的资质证明?二、在职场上,英语是否与薪酬、升迁等相关?三、如果英语在职场上有用,具体哪些方面(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更重要?四、对大学英语课堂有何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与开放性访谈为主。问卷的设计参考胡学文(2011)的“大学英语社会需求分析问卷”,内容涉及5个方面: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2.入职及工作所需语言需求状况。3.英语能力与薪酬、升迁的相关性。4.英语水平自我评价。5.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平台发送给西部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已毕业一年以上的学生。由于被调查对象已经离开校园,调查难度较大。问卷发放渠道主要有二:一是由学校招生就业处和各学院辅导员在已有的校友群中;二是由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发送给还有联系的校友,再由他们转发给其他校友。另外,针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人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开放式电话访谈。开放性访谈的内容包括被访谈者单位的情况、招聘入职条件,特别是与英语水平证书及具体能力的要求、英语在职场的应用、用人单位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期待等。

二、统计与分析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从被调查者(共267人)工作地的地域范围看,重庆本地最多,占总数的59.6%(159人),除重庆以外的西南地区占11.2%(30人)。华北、东北、华南、华东地区分别均为8.5%(22人),华中、西北地区人数较少,仅占2.6%(7人)。1人国外工作。就从事的行业及工种来看,绝大多数就职于国有、民营和三资企业,约占83.9%(224人),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仅占16.1%(43人)。从事人力资源及行政事务的占24.7%(66人),从事财政金融、工程信息及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占39%(104人),销售企划服务等行业的占21.7%(58人),其他工作人员14.6%(39人)。从被调查者从业时间年限上看,工作1-2年的占56.7%(146人),3-5年的占24.4%,5年以上的占21%。此外,参与调查者中133人(49.8%)自述为文科生,134人(50.1%)为理科生。被调查对象的文理科比例基本相当。(二)入职及工作所需语言需求状况。当问及单位招募与被调查者“单位对同性质的工作”的新入职人员的“英语水平的要求”时,选择“无要求”的人数占43.07%,选择“四级证书”的37.83%,选择“六级证书”和“根据求职人员多少,有更高证书的优先”分别各占11%,有少数被调查者表示还需“四六级口语证书”、“诸如商务英语等证明行业英语资质水平的证书”,还需通过单位自行举办的英语笔试及面试。这一结果反映从总体上看来,英语能力及资质仍然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条件,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本次数据按文理科进行分类统计后发现,在被调查的文科生中有39.85%的被调查对象,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选择“无要求”;而在被调查的理科选择“无要求”的比例高达46.27%;选择“四级证书”的占文科生总人数的40.6%,理科生选择“四级证书”的占理科生总人数的35.07%;文科生的“六级证书”占比为14.29%,而理科的只有9.7%。这说明,文科类专业学生就业对英语能力及资质的要求更高。但是无论文理科,毕业生中回答“无要求”都还是占有相当比例。当问及“职场中哪种英语技能更为重要”时,以“都不重要”来否定英语在职场中的存在价值的只占少数(6.37%),而近一半(45.32%)的被调查者认为“听说能力”更为重要,次之是认为各种技能“都重要”(31.46%),再次是肯定“翻译能力”的重要性(9.74%),“读写能力”更次(7.12%)。对问题“同性质的工作中,对员工英语运用能力的具体要求有哪些?”的回答,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基本的日常口语交际”是其工作中所需能力。而只有16.85%的被调查者回答工作中需要要求更高的“进行专业技术的非正式交流”,至于难度更高的谈判与学术交流所占比例更低(9.74%)。在上一题最不被肯定的读写能力,在此项调查中受到被调查者的肯定:无论是“技术资料的阅读”(45.69%)还是“英文公文的处理”(30.34%),都属于读写能力的范畴,而且这两类都需要更为扎实的阅读与写作功底,并涉及到专业领域英文的应用。在对部分用人单位人资部门工作人员的访谈中发现,多数受访对象认为,四六级证书仍然是较为权威的外语能力资质的证明。拥有四六级证书的人才拥有较强语言基础,即使入职时对专业领域的外语任务无法完成(如阅读专业外文文献、撰写专业公文等),经过短期培训也能胜任。若连四六级证书都没有,说明英语语言基础太差,要完成上述任务培训难度极大。同时,人资部门受访者认为,阅读能力比听说能力更重要。他们认为阅读能力使用频率高,难度较于听说更大,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培养好的。(三)英语能力与薪酬、升迁的相关性。对问题“在同等条件下,英语能力的强弱影响收入、晋升、发展等机会吗?”的回答如下:给出肯定回答的“有很大影响”和“有影响”合起来占32.21%,而给出否定回答的“完全没有影响”占18.35%,给出较为模糊回答的占总人数的近一半。两组数据对比相差不大,只是文科毕业生回答“很大的影响”相对更多,而理科毕业生回答“有影响”更多。而且就给出肯定回答的比例,即“很大的影响”和“有影响”两项之和,理科毕业生的比例(33.59%)高于文科毕业生(30.83%),这一点说明,尽管前面调查发现理科毕业生入职所需的英语语言水平明显低于文科,但是在入职后的后续发展上,英语语言能力对理科毕业生产生更多的影响。(四)英语水平自我评价。对问题“自身英语运用的阻力有哪些?”的回答,62.55%的回答者认为是“口语交际差”、然后依次是“使用机会少”(61.42%)、“词汇量小”(55.43%)、“听力差”(37.45%)、“专业术语少”(32.21%)、“英语基础差”(30.34%)等。当问及“最想提升的英语技能”,回答“听说技能”占绝大多数(79.4%),远高于阅读技能(7.87%)、翻译技能(9.36%)和写作技能(3.37%)。从这两点综合来看,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口语交际差”是自身最大障碍,也最想提高听说能力。该组数据反映出学生们读写能力基础较为扎实,而听说能力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要满足学生进入职场后的外语交际所需,还需加大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五)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问卷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的开放型问题。有126份提出建议。大致归纳如下:1.注重英语的交际功能,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53人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回归沟通交流的本质,远比应试重要”,应“加强实用性”,“切实把英语教学与实际所需结合起来”,“多给予练习的机会”。着重培养听说能力。34人在回答中提到“听说”或“口语”。先前对问卷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约45%的被调查者认为“听说能力”是“职场中更为重要的英语技能”。尽管在对部分用人单位的访谈中发现,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难度更高的阅读能力,而且相形之下,满足“日常交际和简单业务交流”的听说能力要比“读懂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要简单得多。但是对听说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的需求仍然是许多毕业生的诉求。2.结合专业,个性化教学。24人的回答中提到与专业结合。有的回答建议授课内容上与专业词汇、语法相结合。有的则强调工作中所需语言技能的强化,如“资料查阅、阅读能力”、“专业文献翻译能力”等;还有的建议在开设基础英语课程以外,“增多专业对应的英语课程,开设课程学习国外基本常识,基本礼仪”。3.其他观点。另外还有少数提出诸如“增加授课的趣味性”,“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引入大数据分析,为后期以细分场景的专业化方向改进提供参考依据”等。

三、结论与启示

综合以上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1.大学英语及相关后续课程的开设对人才培养仍然有着重大的意义,并非“可有可无”的课程。此次问卷调查的被调查者并非仅仅就职于外资企业或涉外行业,而是普遍分布于各种性质、各种工种的企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数据显示,大多数人肯定英语无论对于毕业生入职还是后续的职业发展都起到一定助力作用,并且反映出他们有着较为旺盛的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需求,尤其是以听说能力为主的需求。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分流为就业和读研。无论学生就业,还是读研,都是需要一定或较好的英语水平作为保障的,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及其后续课程的开设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2.客观看待四、六级考试。尽管现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情况与学生毕业脱钩,但是从用人单位的反馈可见,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很大程度上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英语语言功底与各项技能的应用能力,多数用人单位仍将其作为能够证明毕业生英语水平的权威资质。但应当注意的是,四六级证书是学生语言水平测试的权威考试,但并不是说将大学英语课堂变成应试的练习场,而是通过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来接受四、六级考试的检验。3.跟随外语教学改革发展浪潮,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原有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首先从教学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利用好外语学习平台、实施翻转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上磨练语言能力;从具体教学法上,倡导“学用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上结合专业,教学方法上引入诸如“项目学习法”(PBL)、“产出导向法”(POA)等教学法,从而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Stuffleleam,D.L.,McCormick,C.H.,Brinkerhoff,R.O.,&Nelson,C.O.ConductingEducationalNeedsAssessments[M].Boston:Kluwer-Nijhoff,1985.

[2]陈冰冰,王欢.国内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18-28.

[3]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120-123.

[4]胡学文,吴凌云,庄红.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外语,2011(5):15-17.

[5]倪传斌,刘治.外语需求的特征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21-24.

[6]马立文.普通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个性化教学内容探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41-144.

[7]王海啸.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设计中的需求与条件分析[J].中国外语,2004(1):21-26.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第6篇

由于不断推动新时代的发展,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为和时展要求保持一致,增强学生职业素养,亟待强化开展改革。本文在对职业素质介绍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按照职业素质取向要求开展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进行简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职业素质;中职院校;改革

引言

中职院校是培养我国专业技能人才的主要结构,所以,院校教学必须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和重点。中职院校教学的基础课程即为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改革缺乏关于职业素质教育方面的档案,系统缺乏完整性。所以,语文课程必须将教学的作用重点突出来,按照教学政策制定改革创新方案,加快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1.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即为劳动者基于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利用教育、劳动实践与自我修养等手段养成的,在职业活动中展现并体现功能的基本品质,表现出劳动者全面了解和适应社会职业的程度。通常而言,职业素质的特点主要包括职业性、内在性、稳定性、整体性、发展性等,职业素质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受教育水平、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自身身体等具体情况均会对职业素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和限制。

2.中职语文教学在职业素质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2.1语文课的正反典型形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具备对自我心态进行合理调整的能力,既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理论来培养,还可以通过长时间学习语文来培养,这方面学习能为直接,具有正面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古往今来中外众多英雄人物面对艰难险阻时表现出的战胜自我行为和事迹,能生动、深刻地对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促进学习者转变正确的心理素质。而具有代表性的反面形象,也会对学习者的心理素质产生侧面的影响,使其一步步发展和成长,逐渐适应和壮大自己,不畏艰难险阻,能以更坚强、更成熟得心态对待一切困难,产生正确的行为,进而培养自身内心良好的心理素质。

2.2语文课的阅读、写作、口语等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业务素质

中职语文教学即为基于初中教学的基础,利用开展课内外的教学活动,有效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有效提高其现代文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使其具备能读懂一般简单的文言文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自主学习和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增强综合职业能力,形成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的能力。

3.职业素质取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3.1加强教学力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作和阅读必须在写字识字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必须积累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对文章的内涵有准确的理解,并能将自己内心所想表达出来。然而现实中,大部分中职学生书写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所以,我校要求中职学生必须认读大量的汉字,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详细教学实践中,利用阅读教学和指导学生掌握汉字规律等手段,帮助学生增强对识字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进一步增强其阅读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适应工作要求奠定基础。

3.2改善阅读教学,促进职业素质培养的延伸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中对阅读进行了阐释:阅读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便于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不断拓宽自身思维,进而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为简单讲读,而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所以,对学生将来语文水平的提高不利。所以,必须将语文内在包含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有效转变中职语文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才能有效开展中职语文的阅读教学。

3.3改进中职学生的写作教学,提升职业素质

结合社会对中职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为实现学生满足社会要求,传统协作模式已经过时。所以,亟待强化学生应用协作,提高学生兴趣和激发潜能,将教学实践经验应用到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写作进行正确引导,表达自身内心真实感受。以此促进学生协作能力的提升,并增强学生职业素质。

3.4突出口语教学,增强交际能力

众多国家的素质教育中都纳入了培养交际能力这一关键部分,而语言能力即为交际能力的基础。语言学习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语言学习应该在交际运用中才能有效培养,而提高语言学习交际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即为口语教学。职业活动的全新内容应该融入在口语训练中,比如,在训练听力时,不仅要进行听问、听辨和听测能力,还必须辅助以聆听技巧、听话礼仪等内容,开展模拟训练;在朗读训练中,学生不仅要具备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还必须将培养的朗读能力运用到职场活动中,使其充分认识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都会对说话效果产生影响,产生不同的表情达意的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应当在中职学生的总体专业能力这一载体的基础上,正确地为职业院校专业教育提供服务,运用语文理论文化知识、专业能力等手段开展教学,对中职学生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提供指导,保证其将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质难以一蹴而就,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时间努力才能实现。所以,基于改革中职语文教学,亟待强化学习其他领域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新萍.论职业素质取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颜姿.职业素质取向与中职语文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2.12:126-127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第7篇

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增强与社会企业的紧密联系,是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走出办学困境的重要途径。本文在了解我国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概念图的分析方法建立了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对典型课程进行案例分析。

[关键词]

高职;金融保险;概念图;实践教学体系

一、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为更真实、深入了解我国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地域方面选取15个省市自治区,分别找出10所高职院校,作为抽选样本。由于该调查涉及的地域范围广,为节约成本,本次问卷调查以网上调查的形式展开。

1.现状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信息,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如下:(1)教师的金融保险业务实践能力不高。在收回的117份问卷中,60%的院校专业团队人数超过5人,且有43%的院校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占教师团队的40%以上,但“双师型”教师占比不足35%,高职院校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师团队中应注重对具有实践能力教师的引进。(2)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突破。调查结果显示,37%的院校仅仅依靠理论授课来完成教学任务,53%的院校在理论教学中嵌入了案例教学的实践教学方式,但案例分析本质上也是一种教师讲授、学生吸收的传统教学方式,只不过是通过案例背景将理论知识丰富化、具体化、形象化,这仍然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3)缺少金融保险专业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场所和条件。统计结果表明,68%的院校拥有校内实训基地,仅33%的院校拥有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基地基本上以计算机硬件设备与相关软件相结合为主,这种模拟操作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实践操作的目的,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仍不能与校外实训基地相媲美。校外实习基地才是缩短学生与社会距离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认知社会、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最佳场所。

2.存在原因探究本文将导致我国目前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1)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不足。这使得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难以得到满足。(2)高职引入师资的渠道太窄。教师虽然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岗位的经历,故其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就难以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3)金融保险专业由于其从业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学生一般难以获取在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学校也无法安排相关的实习岗位,这就使得实训极为重要。(4)学生实践教学中岗位定位模糊。

二、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对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原因的分析,对国内外经典实践教学模式的借鉴,以及对教学体系的一般模型的参照,本研究以概念图为分析目标,构建的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体系、培养模式和保障制度。其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教学目标是根据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的总体以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综合,用于体现专业建设的理念和人才的定位,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引导作用。教学内容体系旨在解决用什么学习任务来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起手动作用。培养模式是教学体系得以进行的载体,旨在解决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保障制度由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共同组成,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转,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贯穿于前三者之间。这种教学体系中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可以用概念图表示为图2:下面将重点对这个框架做概念图分析下的具体阐述。

1.教学目标结合金融保险专业自身的特殊性,以及企业和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特征,将金融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设定为:以培养应用型服务技能为主体,以职业素质提升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教学目标。高职院校旨在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对于金融保险专业来说,毕业生基本从事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相关基层工作,特别是各种产品的营销工作,因此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注重对该专业学生营销技能、服务能力以及服务礼仪等的培养。此外,这些金融保险类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资格也有一定的要求,它需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此我们必须将证书的获取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

2.教学内容体系我校金融保险专业应按职业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课外实践教育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在职业素质教育方面,应当注重职业理念、道德、创新素质等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认识、职业适应性、团队意识等。具体来说,在学生刚入学阶段,学校应对相关专业的背景、就业方向做一定的介绍,也可以邀请从业人员对相关岗位予以介绍,使学生在大体上对专业和就业有一个宏观的把握。随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对职业认识的加深,学校可以适当加入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到第四学期应当适当安排模拟职场、顶岗实习,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对相关职业有个全方位的认识,进而为毕业就业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方向。在专业技能教育方面,学校应当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展开。对于专业技能教育,要能够使理论与实践并行,既强调自然科学特征,又注重社会科学特点。需要注意的是,理论应以“够用”为适度性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的重新选取与编排,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理论知识方面,主要以经济学、管理学为基本理论,以市场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工具手段,以营销知识及计算机和外语为应用能力等进行教学;在技能方面,以银行、证券、保险等为主要基本领域,使学生获取业务处理、投资理财和产品设计、营销等相关技能。在课外实践教育方面,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为学生争取多方渠道以获取多方面的技能,支持以赛促学,鼓励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并开设社会交际等课程,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

3.培养模式首先,教师首先应向学生讲明实地操作基本概念、原理等。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边学边练、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为学生实习打下夯实的实践基础。其次,金融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设立模拟实验室,通过相应的金融软件,实现教师操作、学生观察讨论并模仿与实践的过程,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银行、证券、保险等具体业务的操作方式。再次,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贴近职业岗位,学校也可以建立校内职场,通过高度仿真的校内银行、证券、保险等“营业厅”,使学生更好的融入企业运营环境中,并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互换,满足学生的实践诉求。最后,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对更进一步了解今后的工作环境。学校通过与当地金融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高度仿真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岗位上开展职业技能训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其认知远见,提高其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对工作流程的理解,也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为其后续学习指明方向。

4.保障制度(1)雄厚的师资队伍。该团队的教师不仅需具备夯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还需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技能和经验。(2)领导与资金的大力支持。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借助模拟实验室和校园职场展开,各种基地的建设离不开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配置和相关软件的支撑,而这些必备要素的配备需要有雄厚的资金予以保障。(3)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同时也能为毕业生就业和金融机构选拔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三、实践教学体系推广思路

1.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完善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要突出实践教学和就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为此,我们需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完善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在其中的重要性,提高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置针对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的相关课程,在强调理论教学实践属性的前提下,通过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通过岗位实习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业务能力。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我们还需将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学习加入到课程体系之中,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能够获得工作上的技能,还能够在毕业之际直接获取相关领域的就业资格,为学生将来的更好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我们还需开设相关课程注重学生适应能力、整合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的锻炼和培养。

2.启动“人才工程”,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力量金融保险专业教师大都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缺乏相关从业经验,因此他们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的挑战,难以按要求进行实践教学设定,不能科学安排实践内容,也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练习,这种现状给实践课程的开设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邀请企业高管人员、专业骨干做兼职教师和技术指导,参与实践教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计划书与任务指导书的制定,并粼选骨干教师,派往合作企业实地学习。

3.建立完备的校内实习基地,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指导大纲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模拟仿真的职场氛围,学院应建立模拟实验室与校园职场,通过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配置和保险、银行、证券等模拟实践教学软件的引入,为学生在校内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了使学生能更贴近职场、融入职场,学校还应设立相关“营业厅”,使学生在其中通过角色扮演与互换,真实体验金融保险专业相关行业的工作流程,进而对未来就业方向有个明确的思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时,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应为各个实践部分制定实践指导大纲,针对实践的目的、任务要求、具体实践内容等做明确的量化要求,把能力培养落实到实践学习之中。

4.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成立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模块是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学校应加强同金融保险单位合作,建立实务基地,在各企业聘请相关教师具体指导实际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实习基地中,针对各个实习基地的优势和特点,还可以设置不同的岗位技能培训模块,如财产保险公司核保核赔实习、财务核算实习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针对性地选择实习单元和技能模块,使实习培训与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有机的结合。学校也可以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计划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数量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或签发双方共同研发的资格考试证书,据此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以使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便于金融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实现在校学生职业技能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5.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建立新的考核模式将笔试、大作业、小论文、模拟操作等方式相结合,并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完善命题大纲,编制标准化试卷进行课程考核;对于实践教学部分将过程考核与结果检验相结合,侧重考核学生能做什么、做出的业绩如何等,主要以问题分析报告和解决方案设计思路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通过实习日记、报告,实习单位的鉴定、实习指导教师评语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训情况。

[参考文献]

[1]A.Autbteen,Darabi,ApplicationofcognitiveAppren-ticeshipModeltoaGraduateCourseinPerformanceSystemA-nalysis:ACaseStudy.[J].ETR&D.Vol.53.No.1,2005.

[2]LeighChiarelott.情境中的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4-47.

[3]R.M.加涅(RobertM.Gagne),等.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35.

[4]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7-104.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第8篇

一、企业继续教育理念应更加开放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企业继续教育一直是关注知识、专业和技能教育、培训,通识教育、成“人”的教育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或者被践行。这种指导思想其实是有缺憾的,成人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很多企业员工渴望的。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其实,国际成人教育理念,一开始就关注成人自由教育和社会构建,围绕成“人”这个目的而逐步形成了开放的成人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为终身教育、学习文化、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方向指导。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社会的形成,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开放和共享日益成为各种形式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我国企业继续教育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跟上时代和国际步伐,形成开放式教育,致力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如刚刚召开的“2011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与服务成果展览会”的主题就是“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开放,搭建优质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服务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视频公开课将全世界知名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享用从在校学生惠及至社会大众,与此同时也将高等教育的外延扩大至终身教育。众多知名高校在开放视频公开课的同时就在无形中建立起了一所世界性、全球性的开放大学,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一个时时、处处、人人可学习的线上教育资源宝库。视频公开课的大部分观看者,也被社会称为淘课者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社会。“从IP地址来看,大约40%的用户为非教育网用户。”[1]视频公开课的热播,使得名校的高等教育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成为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谢谢公开课,让我们这些没有机会走进名师讲堂的人有机会听到名师讲课。一节高水准的公开课,让我们受益匪浅。希望更多的教育资源能共享。”[2]网络时代的企业继续教育,应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网络学习平台,汇聚个体的智慧。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把学校教育和网络教育有机结合,把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有机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发、拓展企业继续教育,使企业员工能随时随地学习。

二、企业继续教育模式应更加多元

我国当前的企业继续教育,一是定期进行一些技能或者知识培训,二是激励员工通过函授、电大、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以获得学历为目的的继续教育。获得学历的继续教育模式深受员工喜爱,因为其可以直接带来福利待遇的提高。但是以获得学历为目的的企业继续教育模式滞后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多元期望,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更是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企业员工的多元学习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12月在巴西召开第六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的主题为“走向美好未来的生活与学习——成人学习的力量”,即成人学习的根本力量应是指向未来的美好生活,而非功利性的获取学历。其实,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视频公开课的上线,越来越多的人群不再以获得学历为目的而观看内容丰富的视频公开课。人们将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自由自觉的学习,要么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要么是关注自己的心灵成长,要么是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接受高等教育时所选择的专业由于教育异化现象的存在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办法为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学习,视频公开课的出现满足了相当一部分人发展兴趣爱好的需要;如视频公开课的观看者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社会职场人士,他们不是出于提升学历,而是丰富知识的同时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企业继续教育应顺应新形势,发展继续教育模式,变单一学历教育、知识技能模式为多元教育模式,不能忽视甚至无视员工的非学历教育需求。在网络教育、网络学习日益盛行和普遍的网络社会,企业继续教育在重视员工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应提升网络视频学习认证等非学历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比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和网络社会背景下,某些人群迫切需要的和可行的往往是各种非学历教育,如工作充电需要,职业发展需要,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休闲欣赏等精神上的需要,企业继续教育应积极把握新时期员工对教育和培训、学习的新需要,大力拓展非学历教育,真正实现企业继续教育模式的多元化。

三、企业继续教育资源应更加丰富

当前我国企业继续教育的资源主要是具有举办成人教育资格的高校或者民办教学机构按照相关规定订购和使用的一些教材、校园网络平台上的一些教学录像和课件、教学光盘,部分省市建立的企业继续教育网等。这些教育资源的主要针对或者使用人群接受成人教育的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取得学历。但是这样的人群在企业继续教育的接受者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低,而代之以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等为目的的自由而灵活的继续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有非常丰富的继续教育资源做基础,否则企业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都将成为无米之炊。新形势下,企业继续教育的发展和外部条件的变化都提出了企业继续教育资源丰富性要求。企业继续教育的任务就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逐步把关注点由专业教育转移到技能培训、人文教育如娱乐休闲、文化艺术、生活礼仪、公民教育等方面。“我们正处在教与学的全球性变革之巅。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在因特网上开发出大量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向任何人开放并供他们免费使用。这些教育工作者正在创造一个世界:地球上每个人都能获取人类所有的知识,每个人都能对人类知识的汇集作出贡献。”[3]其实视频公开课能够顺利上线,尤其是国外视频公开课能够广泛流行,其背后就有一大批志愿者把其他国家的语言翻译成中文,然后供我国网民免费下载、观看,志愿者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就是职场人士。所以,企业继续教育在建设、开发教育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自觉参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在免费索取的时候无偿奉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其它教育信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增值。总的来看,目前的企业继续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目前占主流地位的系统是提供静态信息,而不是更丰富的、更具参与性的网络学习资源,不是设计参与性的深度学习体验”。[4]企业继续教育资源的建设在注重加大信息、知识供应的同时,也应加大针对相关教育资源进行互动的氛围营造和平台设计,让企业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实现群体创造式、个体协作式学习。

四、成人学习方式应更加多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