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

幼师教师论文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幼师不仅在幼儿园担任多学科的教育工作,还要担负多种园内角色和职责,然而幼师尚有专业理论与技能不扎实,教学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尤其是通过中考入学的五年制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一是在学生来源上,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生源不合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大大不同于音乐专业的要求,许多考生只需经过文化课考试就能升入大学,无需经过专业测试和面试,使很多不具备学前教育基本素质的学生进入到专业领域。他们之前没有经过任何训练,音乐基础差,为学生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难度。第二,生源减少。由于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都以进入高中和大学为第一志愿,学历较低的幼儿师范吸引力自然下降。另外,国家虽然规定幼师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但各地在落实过程中仍有不同。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大量流失,招进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升学无望的学生。加之生源减少,学校不断降低标准,使招进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在源头上影响了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队伍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较差。比如音乐声乐专业教师可以担任乐理视唱练耳课,打击乐专业的教师可以担任合唱指挥课,钢琴课教师可以担任音乐欣赏课,使教师变成全能型,针对性培养不强。目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于艺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他们中学术性人才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幼儿园实践经验,甚至到幼儿园调研的次数都很少。因此,也很难站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他们承担的教学实践中,仍按照培养音乐、舞蹈等专业人才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另外,有的高职高专学校升格后,继任的教师角色调整不到位,仍然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加之与幼教机构联系少,得不到进修的机会,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实际性培训,因此他们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常与现代幼教办学理念相脱节,达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在课程设置上,不够完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较低,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有相当份量的文化基础知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专业理论知识课,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狭窄、层次较低。相对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这种情况至少带来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因为对学生技能与技巧的传授虽多,但学前教育专业也多是以课堂讲解、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很难有实战和演练的机会,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从业技能差。所以一旦到幼儿园工作后,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岗位,用人单位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费时费力。二是因为专业理论教学深层次的,诸如培养幼儿情感、意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少,而且过于陈旧与单一,使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教育原理掌握得不深不透,所以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工作中有可能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只把教会幼儿唱多少首歌、跳多少舞蹈、做多少手工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而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对策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制约这种能力的因素,如何走出困境,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与发展路径,寻求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是要强化主体意识。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因此,学校第一要提高生源质量。在招生时,与未来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侧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文化知识考试的同时,有必要对学生加设面试,对一些具有音乐特长又热爱学前教育的艺术特长生可适当有所倾斜。第二,要加强教师培训。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承担者,素质与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应根据教师的特长,选择其发展方向,明确其职业生涯,加强岗前培训,尽可能多地为这些教师学习学前教育的知识和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培养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是要创新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应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理论课在课时与比例方面要开足开够。理论课首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开设相应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强化学生人文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电教教育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语言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等各科教学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教规律,熟悉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传授和组织管理幼儿的方式方法。再次在艺术教育课程上要有所侧重,在教学上要重实效,使学生能写能唱、会弹会舞、可演可画,并让其着重擅长一两项,为学生将来提高幼教工作质量打好基础。实践课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好途径,应增加学生参加实践的时间与机会,切实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提高职业能力的实践活动。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1.走出赏“优”忽“差”误区,每个幼儿都有被赏识的权利在教师的赏识下,一些孩子表现为积极活跃,也有一部分孩子沉默寡言,缺乏自信。究其原因,除了家庭影响和幼儿本身个性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赏识态度上存在一定误区,表现为:一是缺乏公平,只赏识“优秀”的孩子,而忽略“较差”孩子的感受,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孩子表扬多,赞许多,肯定多,无形中造成表现较差的孩子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形成自卑心理;二是以偏概全,只赏识“优点”,忽略“缺点”,教师片面理解只要“成绩好”就该受到表扬,不在乎言行、品质等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这种教育误区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赏识教育要面向全体,尤其对于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例如:教师发现王小小是一个害羞、不敢说话的孩子,为此,只要一有机会,就领着小小唱歌、跳舞、做游戏,当发现小小一点点进步的时候,老师会对小小说:“你进步了!”并竖起大拇哥,在老师的鼓励和赏识下,小小变得活泼了,六一节表演中还获得了一等奖。

2.走出只“赏”不“罚”误区,凸显多元性教育方式的意义赏识教育是用赞许、表扬点燃孩子生命力和创作力的火把,但这并不意味着拒绝一切“纠正”和“批评”。当前幼儿赏识教育中,不少只“赏”不“罚”现象——这里的“罚”不是惩罚,而是对幼儿错误的言行加以纠正和引导。例如: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孩子们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水果拼盘”,唯独张亮亮同学在那里捣乱,把别人做好的水果拼盘一脚踢飞,此时,教师不能表扬张亮亮的行为,而是指出他的行为破坏了别人的劳动成果,并要求他和老师一起将踢掉的拼盘整理好,弥补自己的过失。错误就是错误,教师不能因为孩子内心敏感、易受伤害就避免批评,一味鼓励与表扬只能培育一批批温室里的幼苗,是极不可取的。针对这样的教育误区,教师必须灵活变通,捕捉赏识时机,如上述案例中,教师与亮亮一起修复拼盘后,轻轻地拍了拍亮亮的肩膀,轻声告诉他:“现在你做得很好,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亮亮茫然失措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羞涩的笑容。赏识教育只是众多教育策略中的一种,不要盲目跟风,多措并举才能实现最佳教育意义。

二、赏识需选择方式,追求良好的赏识效果

当前幼儿赏识教育中,教师习惯“榜样”鼓励法,即“你是最棒的!”“你真了不起!”以这样的方式,在全班面前大加表扬某个同学。这种方式实际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易让未受表扬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既然他那么优秀,也就是自己“笨、无能”,那何必努力呢?二是易让受表扬孩子失去自信——将受表扬孩子的评判权交给别人,离开了别人的赞赏将失去努力的方向。针对赏识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教师要巧妙选择赞赏方式,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开展音乐活动《小蜜蜂》的时候,大部分幼儿又唱又跳,表现积极活跃,只有角落里一个瘦小的女孩儿跟不上节奏,此时,教师走过去拉起她的手,微笑着和她一起跳,开始的时候女孩儿有点拘谨,在老师的鼓励下她渐渐释放了束缚,唱得声音越来越响亮,也跟上了节拍。案例中,教师没有突兀的当众表扬,而是用行动给孩子以接纳与鼓励,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受到鼓舞,找到自信。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传统的美术教育是在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弊端,只有认清这些问题,才有利于美术教育中创新教育理念的涉入。传统美术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美术教育目标与课程模式定位不清。我国的美术教育层次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然而,受到其他学科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美术教育培养模式呈现出趋同化倾向。在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能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的问题,表现在教师简单讲解着、示范,学生亦步亦趋地模仿,机械化,缺乏创造性。

(二)课程设置与课程模式亟待改善我国幼师美术教育课程的基本框架是建国初期照搬苏联教育模式形成的,这种课程模式对于中国美术教育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幼师院校沿袭了美术院校的办学模式,未能体现出师范院校美术教育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的基本特点。另外,一些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偏重绘画技能和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美术理论的学习,这就出现了美术教育中“重技轻理、重专轻师”的现象。

(三)传统美术教育途径较为落后幼师美术教育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训练课等课程途径开展,将课堂作为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由于受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幼师美术教育在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滞后现象,影响了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升。所以,幼师美术课堂教育需更多地融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和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美术教育主渠道实现现代化的提升和改造。

二、对实施幼师美术教育创新的思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创新氛围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地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地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改革美术教学模式,实现幼师美术教育创新主张运用信息技术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提供更多协作交互学习环境,通过协作交互学习,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能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实现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改变教师角色定位,创新美术教学评价对幼师教师来说,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还是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改变原有传授者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锐意创新。在新的角色定位中,教师要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上。尤其应该把“创新性”作为美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坚决改变以技能模仿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美术课程中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对美术课程来说,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应该说,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项资源实施美术教育创新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教育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优秀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艺术语言带来的丰富审美体验。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传播知识的渠道不仅仅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传授。时至今日,当代教师还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传知重要,启智更重要。现代知识内容多、范围广、更新速度快,让人目不暇接,教人过时的知识,不如教人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正所谓,“送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但是由于学校层面、学生层面、社会层面和旅游业等层面的原因,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等层面均不完善,创新、复合和实用性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旅游业发展,适应不了旅游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从教学视角来看,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市场课程教学在价值取向、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目标存在很多不适应现在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状况。一是在价值取向上,理论性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应用性、市场性、旅游性与职业性等有待加强。这种价值取向的现状影响了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科学发展。二是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定位。关于这个方面,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营销教学还没有形成与旅游行业真正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全球化的教育理念还非常不足,影响了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质量。三是教学内容的更新问题———旅游行业特色突出不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缺乏,这一点在很多学校都存在。四是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问题。缺乏与市场营销学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手段,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场营销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生视角来看,学生适应旅游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大学生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实践学习方法、网络学习方法、就业能力拓张等方面均需要好好的指导;同时,对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指导。

二、当前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对策

鉴于我国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务必遵循教学规律和旅游营销行业发展的规律,构建职业性和科学性为主的价值取向,科学设计和规划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不断整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构建多元评价主体的复合型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推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科学发展。

(一)重构科学化、系统化和职业化等为主的价值取向第一,坚持就业与职业化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模式和方式、教学效果的评估评价都要以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为中心,健全对学生旅游市场营销职业能力训练的体系。第二,坚持科学化和系统化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要科学设计,遵循学生成长、学习的规律,遵循旅游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在内容设计上务必要统筹规划,力求整个教学系统化运行。第三,坚持地方化、全球化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工作要树立全球化的教学理念,积极与世界旅游专业教学接轨,培养具有国际旅游营销能力的人才;同时,也立足于地方,积极根据区域旅游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教学内容上努力与地方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接轨,教学模式上积极采取服务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模式进行。

(二)重构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使教学丰富多彩第一,根据旅游市场营销工作的需要,对整个教学目标进行改革设计,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突出旅游营销专业知识、营销技能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通用能力培养,力求培养复合型的旅游市场营销人才。第二,不断改革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体系,不断充实教育内容———课程体系的创新[6]。按照目标旅游业和旅游市场的发展,我们要将旅游市场营销基础理论、旅游市场营销基本模块、营销技能训练等纳入教学计划,同时要不断增加最新的旅游市场营销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

(三)努力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与方式,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了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用性,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要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一是努力建构与实施实践性与理论性互动的教育模式,不断拓展校地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努力实施教育方式改革,推行多元互动的立体教学方法体系[8],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系统,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积极整合各种教学方式,不断发展实践教学方式。三是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提升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采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主动开展各种旅游市场营销的实践训练。

(四)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实用性的多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发展改革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第一,从旅游基础知识整体把握、旅游营销知识的把握、旅游行业的分析判断、课堂话语表达能力、教学创新改革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提高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教师的多种教学能力。第二,引导教师将自己的教育能力、专业知识与研究等外化为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展现与教学演示,增强课程教学的魅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第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将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和政府等都纳入该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让他们参与该课程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估和考核,这样就能够从不同视角反馈出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各个层面的问题,从而增加其改革发展的驱动力。第二,不断丰富该课程评价体系的内容,力求将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和校外的实践表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案,对学生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和掌握能力有一个完整的考核和评估,从而推动学生不断审视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石油焦;脱硫;石墨化;真密度

石油焦是目前国内外炭素生产用的主要原料,在电解铝、钢铁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石油焦的煅烧过程是其作为石墨化增碳剂、石墨电极、铝用炭阳极、铝用阴极等炭与石墨制品的第一道工序。从现有研究状况[1]来看,国内外企业通过对工艺和设备的优化,石油焦高温石墨化越趋成熟。赵明才等[2]研究发现:硫含量越高,煅后焦孔隙率和电阻率会增。陈壹华等[3]对高硫石油焦热处理过程研究发现:有机硫在较低温度逸出,无机硫在较高温度段逸出,无机硫高温逸出过程会发生晶胀,对石墨制品造成裂纹影响。肖劲等[4]研究在相同温度下原料中杂质元素和不同煅烧升温速率对石油焦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硫含量大于4%时会影响煅后焦的真密度。孙亚琴等[5]通过对炼钢增碳剂进行脱硫和氮试验研究发现:随着温度升高,硫和氮含量均会下降。但是由于无机硫难以脱除,故煅烧温度需达到2400℃以上硫含量才能进一步降低。LiuT等[6]以两种石油焦为原材料,研究了石油焦中的S,Si,N等杂质元素的逸出过程,同时检测了杂质逸出过程中石油焦的比热容等物性的变化。邱庭举等[7]将石油焦进行石墨化,研究了石墨的导电性能以及在各高压电下制品的使用寿命。许斌等[8]对石油焦煅烧过程中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可使石油焦内部的微晶尺寸增大。郑斌等[9]利用实验仪器测试煅后焦的导热系数并得到了回归方程。研究[10~11],硫含量越高,硫的高温逸出对煅后 焦的孔隙率和电阻率影响越大。有研究[12~13]发现:高硫石油焦经过煅烧后会产生明显的细孔,导致真密度下降,影响石墨制品的性能。现有研究中对石油焦高温尤其是超高温煅烧过程中硫逸出与石墨化速率、真密度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拟试验模拟石油焦高温煅烧工艺,研究不同高温煅烧升温速率下硫杂质逸出、石墨化度和真密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硫逸出对石油焦石墨化度、真密度的影响,为石油焦高温煅烧工艺制度的制定提供数据依据。

1试验研究方案

1.1试验原料

试验原料为某厂的石油焦。石油焦的初始成分见表1。

1.2技术方案

为研究高温煅烧过程中石油焦性质变化历程,本研究设定了6个不同的煅烧温度:1100℃、1300℃、1500℃、1900℃、2200℃、2500℃。煅烧升温速率分别为300℃/h和600℃/h。整个试验在氩气保护气氛下升温至研究温度,并保温30min。制得样品后分析计算石墨化度、真密度并检测硫含量。试验方案流程图如图1所示。

1.3试验测量方法

(1)石墨化度的测量针对升温煅烧试验制备的试样,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不同目标温度下的石油焦内部结构,研究其石墨化度。石墨化度g由公式(1)计算。g=(0.3340-c/2)/(0.3340-0.3354)×100%(1)式中:g———石墨化度;c———六方晶系石墨C轴的点阵常数;0.3340———完全非石墨化炭的层间距,nm;0.3354———理想石墨晶体的层间距,nm。(2)真密度的测量石油焦真密度的测量采用比重瓶法,对经历不同煅烧速率和煅烧温度的石油焦进行真密度测定,并计算真密度的增量。真密度增量由公式(2)计算。△ρ=ρ真-ρ(2)式中:△ρ———真密度的改变量,g/cm3;ρ真———石油焦真密度,由比重瓶法测定,g/cm3;ρ———石油焦的初始真密度,为2.13g/cm3。(3)硫含量的测量煅烧试验试样的硫含量采用碳硫分析仪进行测量,分析不同温度下石油焦中硫的含量并由式(3)计算硫的逸出量。△w=w0-w(3)式中:△w———硫的逸出量,%;w0———硫的初始含量,为0.45%;w———煅烧后式样中的硫含量,%。

2结果与讨论

2.1升温速率对石油焦石墨化度的影响

图2为300℃/h和600℃/h煅烧升温速率下石油焦的石墨化度及其变化速率。如图2所示:随着煅烧温度升高,石油焦的石墨化度逐渐增大。温度达到2500℃时,300℃/h升温速率条件下石墨化度达到0.96;而在600℃/h升温速率条件下石墨化度为0.75。在整个煅烧过程中,石油焦石墨化转变速率均先增加后降低。当石油焦以300℃/h的升温速率煅烧时,在1800℃左右时,石油焦的石墨转化速率达到最大;而当煅烧升温速率为600℃时,石油焦的石墨转化速率最大值出现在2100℃左右。煅烧温度达到2500℃时,石油焦的石墨化度趋于平稳,转化速率较低;再升高煅烧温度,石油焦进一步石墨化的趋势不太明显。300℃/h升温速率比600℃/h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石墨化度高;而且,以300℃/h为升温速率煅烧时,石墨化速率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达到最大。因此,升温速率对石油焦石墨化度有重要影响,煅烧升温速率不宜过大。

2.2硫逸出过程中石油焦石墨化度的变化

石油焦石墨化过程中伴随着硫的逸出,硫的逸出对石油焦的石墨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石油焦煅烧过程中硫的逸出与石墨化度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随着温度升高,硫元素逐渐逸出,石油焦的石墨化程度逐渐增加。在1100℃至1500℃煅烧温度区间,硫元素含量基本不发生变化,此时石油焦几乎不发生石墨化转变。在1500℃至2200℃温度区间,随着硫元素快速、大量逸出,石油焦石墨化度也开始迅速升高。由于硫的迅速气化扩散使得石油焦内部的孔隙发达,使石油焦结构发生急剧变:晶体层间距减小,晶体粒径增大,这使得石油焦更容易石墨化。煅烧温度升至2200℃以上后,硫含量的降低趋势变缓,此时石油焦石墨化也开始变得缓慢。煅烧至2500℃后,石油焦中的硫残量极低。由研究结果推断:若到达一定温度满足硫分逸出的热力学条件后,改善硫分逸出的动力学条件,加快硫分逸出,将会加快石油焦的石墨化进程。由此,可通过改善石油焦中硫的逸出热力学、动力学条件,加快石油焦的石墨化进程。

2.3硫逸出对真密度的影响

石油焦煅烧过程中硫的逸出会影响真密度的变化,变化关系如图4所示。图4为硫逸出量与真密度增量随煅烧温度变化图。由图可知:1500℃以下时,硫的逸出量很少,石油焦真密度增幅也较小;当煅烧温度高于1500℃,硫逸出速率加大,石油焦的真密度升高速率也明显加快。由此可知:石油焦在煅烧过程中,硫的逸出会增加石油焦的真密度,即真密度增大。

2.4石油焦真密度与石墨化度的关系

石油焦石墨化度和真密度随煅烧温度的变化如图5所示。由图可见: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石油焦的真密度不断增大,石墨化度增加。这是由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热解缩聚反应促使体积收缩,石油焦晶体结构趋于有序化进而使得真密度上升,石墨化度增加。石油焦的石墨化度越高,其真密度就越大。

3结论

(1)煅烧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硫逐渐逸出,使得石油焦的真密度增大,石墨化度增加。(2)300℃/h升温速率比600℃/h升温速率条件下的最终石墨化度高,且石墨化速率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达到最大。因此,升温速率对石油焦石墨化有重要影响,煅烧升温速率不宜过大。(3)石油焦石墨化过程中伴随着硫的逸出,硫在1500℃到2200℃温度区间内逸出较快。硫的逸出速率与石油焦石墨化的速率有关,硫的逸出速率快,石墨化速率越快。可通过改善石油焦中硫的逸出热力学、动力学条件,加快石油焦的石墨化进程。

参考文献:

[2]赵明才,高德扬.石油焦脱硫工业炉:中国,ZL23616623Y[P].2000-02-02.

[3]陈壹华.石油焦热处理过程的研究[J].轻金属,1992(6):46-51.

[4]肖劲,张劲斌,邓松云,等.不同原料特性的石油焦及煅烧升温速率对煅后焦性质的影响研究[J].炭素技术,2013(5):5-8.

[5]孙亚琴,陈麒忠,张琢,等.增碳剂煅烧脱氮工艺实验研究[J].特殊钢,2006,27(5):30-31.

[7]邱庭举,解治友,高江.一种石墨材料的制造方法:中国,ZL102381700A[P].2012-03-21.

[8]许斌,张学信.石油焦煅烧过程的研究[J].炭素技术,1990(1):14-19.

[9]郑斌,刘永启,王佐任,等.煅后石油焦热物理性能研究[J].炭素技术,2013(3):33-35.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第6篇

在手机用户中,大学生贡献了相当大的份额。根据笔者2013年初在温州地区高校做的抽样调查,表明百分之百的学生拥有手机,超过九成的学生开通新浪或者腾讯微博,微博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主要的信息来源。随着自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思想引领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拓展了新空间,增强了传统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有效性。自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也给各种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极易因细小矛盾引发群体事件。大学思想引领工作是作“人”的工作,因此必须结合时代的状况,获得时代的意义。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引领路径的研究现状。随着自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模式不断更新,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路径研究开始进入“E-science”时代。自媒体自产生之日起就已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视野,研究论文不断涌现。有研究者认为,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驾驭自媒体,主动把握信息源,建好主题网站,加强舆论监督,④有研究者认为,网络传媒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⑤另有研究者认为,博客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⑥。大学生思想引领路径的探索,成为高校思政的重要研究课题。在自媒体技术普及应用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引领要积极开发和运用新媒体技术,探索与新媒体技术相关的活动模式和作用机制。

学生新闻评论是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热情,与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相结合,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对新闻进行自我解读,使学生能将正确的认知内化为牢固的价值观,并外化为自觉的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充当学生不良情绪的排气阀功能等。如果大学生成为新闻评论的主体,结合大学生本身的特点,新闻评论可以很好地发挥功能,成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有效路径。在新闻评论的热点选择过程中,通过对海量信息的筛选与观点的吸纳,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新闻评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一事一评或是一事多评,更可以是有力度的深度剖析。很强的针对性是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民众关注的所有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用来评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所以新闻评论就是社会热点和各种不同观点汇合而成的信息海洋,学生新闻评论更是如此。学生所处的位置和身份不同,学生新闻评论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大学生话语”,即大学生就社会热点,从自身的价值观出发来评价社会热点。学生在筛选热点的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由新闻媒体提供的社会热点事件评论,本身也是学生思想引领的过程。大学生从中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扩大知识面,毕业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为社会做出贡献。选择新闻评论的视角和切入点,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的需求被概括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自媒体作为一种网络平台,让人们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满足人们的自我实现需求,受到广大大学生的强烈欢迎。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百姓盛宴,但也因为信息的海量和交流的虚拟性,使信息甄别难度大大增大,导致舆论监督和引导的难度加大。如“微博”在信息首发、快速传递和舆论营造上具有很大优势,每条140字以内的“微博”,如果运用得当很容易具备五个“W”的新闻要素。“微博”不仅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相互沟通的方式,更赋予了每个大学生网民即时发声和自由表达的权利。大学生在“微博”里很轻松地就能“DIY”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微博信息,使自我得到彰显。但是,“微博”中各种正面与负面信息同存,如果不加以辨别全盘接受就容易误入歧途。尤其是一旦某个拥有众多“跟随者”的用户散发一条不良信息,并通过其“跟随者”的转播很容易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新闻评论”在引导大学生学习公众媒体对新闻的专业解读过程中,使大学生吸收专业新闻评论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提高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养成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的习惯,进而形成自己的正确观点。学生新闻评论的热点更换以一周为宜,可以避免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过于程序和呆板,增强其吸引力。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都加大了对学生党员的发展力度,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凝聚到党组织的周围,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学生党员发展带来学生党支部工作量的增大,每次例行召开的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基本上被用来讨论发展党员和审批工作,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时间相对减少,很多时候就用读书、读报等代替,大大降低了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的参与热情和期待。组织生活缺乏思想理论的武装,导致原有的育人功效和教育功能大大降低,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需要。“学生新闻评论”所关注的热点定期更换,能为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会增添活力,热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大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学生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不需要高深的写作水平,学生在评论的过程中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因此,“学生新闻评论”活动在很多专业中都可以开展。

当前,对学生获取信息的指导应由“堵”到“疏”,灌输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达到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终极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专业新闻评论,学习目前中国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专业新闻评论一般都会在报刊、杂志及网络等领域出现,有很多报刊都辟有评论专栏。2008年,在法国发生破坏奥运火炬传递的事件,中国大学生要求抵制法国家乐福,《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专门发表评论文章,提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大的爱国,倡导学生理国,正确表达爱国情绪,全国高校掀起学习高潮,收到良好效果。2012年,因为钓鱼岛事件,各地发生抵制日货游行。《人民日报》于9月18日发表评论文章《我们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文明理性》,引导民众在表达爱国热情时,应该坚守文明法治的底线。学生在阅读和学习此类新闻评论的同时,新闻评论的“声音和意见”也在向学生传递着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学生新闻评论的刊播能引导校园舆论。高校校园媒体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是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它根植于高校文化肥沃的土壤之中,在充满活力的高校师生当中成长。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优势,发挥其应有的新闻传播、宣传教育、服务功能和舆论导向。在高校舆论引导工作中,要充分利用高校优秀学生资源,发现和培养“意见领袖”,掌握网上话语权,正确引导校园舆论。⑦高校新闻传媒将写作优秀的学生新闻评论进行刊播,既为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又能积极引导校内舆论。通过新闻评论写作能进行自我教育。思想引领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自我教育形式。引导对新闻进行自我解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把正确认知内化为牢固的价值观的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运用大学生视角解读社会热点的基础上,运用“大学生话语”进行新闻评论写作,本身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高校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实效,最终的衡量标准在于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学生新闻评论作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路径,要树立学生为本、育人为本的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大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和主体性的“人”。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关切学生的内在需求,真实反映学生的心声,充分保障具有正能量的“大学生话语权”,充分发挥学科教育和活动教育的合力,及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合力,使大学生能把正确认知内化为牢固的价值观,外化为自觉的行动,以提升核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当前,大学生思想引领实效性不强,与传统直接、单一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关系。随着自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很多高校都已注意到自媒体的优势,并且能很好运用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来开展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学生新闻评论”作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路径之一,要求依托自媒体的优势,运用微博、博客等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引领和培养好一支学生新闻评论队伍,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网上网下良好互动。学生新闻评论作为高校学生思想的引领路径,要努力构建长效机制。结合学生新闻评论,满足大学生内在思想发展的需要,致力于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完善的高校学生思想引领创新模式。要不断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的需求判断、决策实施、考核评估、激励反馈机制等。同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资源的整合,取得思想引领的更好的整体效益。高校以学生新闻评论为学生思想引领路径,将对校内校外、国内国际的大事和小事的评价和看法传达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的新闻评论,在倾听社会主流声音的同时,通过“学生新闻评论”的写作,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标准,并通过自媒体时代的先进技术,运用微博、博客等工作,形成网上网下互动和信息的传播。显然,运用学生新闻评论作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路径,可以帮助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一致,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这既是新闻评论特性对思想引领效果的强化,又是一种创新的学生思想引领方式。(本文作者:丁娜妮单位:温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第7篇

1.1走出困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路径专业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把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运用于真实旅游企业经营,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理论与市场实际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进而获得分析问题和灵活运用专业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1.2走出教学困境是教师的职责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对所教科目的理解不够深入,就不可能充分起到教师的作用。如果教师不改善教学材料的局限性,旅游市场营销教学就是在机械化地复制毫无现代营销意识的平庸营销服务员;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相关的从业经验,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成为脱离实际的“纯粹学院派”。

2教师在摆脱教学困境中的责任

2.1改进教学方面的责任

2.1.1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掌握国内外相关的大量信息,精读国外经典教材,如被誉为旅游市场营销领域最经典的由美国学者PhilipKotler所著的《marketingforhospitalityandtourism》等教材;须批判吸收百篇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的思想和观点,精读至少十本相关的专业经典著作。在以上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增强旅游市场营销的应用性。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和营销技能组合的能力是旅游市场营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主体能力。教师在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安排时,要以这三大主体能力的培养为基本目标。其次,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旅游市场营销的特色。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要具有批判性思维,使旅游市场营销摆脱传统营销的桎梏。旅游市场营销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课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理论和工具来对这门课程进行有效的解读和创新。所以教学内容应在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引下,广泛吸收市场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实和丰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再次,秉承时代性原则是筛选旅游市场营销教学内容的重要考量标准。只有充分吸收旅游市场营销的新趋势、新理论,才能彰显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性,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2.1.2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旅游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科学研究素质、业界实践经验及一定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对教学内容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未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树立发展与战略意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宏观分析能力和市场洞察能力。如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之媒介的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论教学的单一性和不足之处。在理论讲授之余,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领域内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到实践中对业界案例进行调研,激发其将问题深究下去的积极性和动力。

2.2自我提升层面的责任

2.2.1深化多层面理论知识旅游市场营销这门课程是在广泛吸收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内容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需要教师对旅游市场、旅游企业进行宏观的思索。教师要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素养,具有从事旅游市场营销工作所必备的人文精神和情怀。

2.2.2扩展视野与充实实践知识第一,赴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从事企业兼职工作,了解旅游行业前沿发展动态,熟悉新的营销方式与管理模式。第二,参与校内锻炼与培训。可以向学校申请组建学校旅行社、开办学校酒店。在专家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经营管理中,增加师生的实际企业运作能力。第三,勤于出游。教师应深入到景区、旅游地,多欣赏、多研究、多体会、多反思,开拓视野,积累相关的教学素材。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近年来,云南省作为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在“国培”、“省培”等项目的引领和影响下,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培训学校、幼儿园都相继开展了种类繁多、内容不一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1.问卷调查对象。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分别选取以昆明市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辐射的10个少数民族县市(维西、芒市、景洪、石屏、丘北、石林、玉溪、楚雄、曲靖、昭通)开展调查,以当地教办、中心幼儿园的全体幼儿教师和部分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作为调查问卷对象。2.访谈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随机选取20名幼教工作者作为访谈对象,其中12人来自教办园,8人来自私立园;4人为幼儿园园长,2人为幼儿园教研主任(负责人),14人为普通教师,对其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度访谈。

(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项目组自编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情况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教师基本信息,对继续教育的态度、认识,继续教育开展的现状,继续教育开展的效果和评价,继续教育开展存在的困难等。发放问卷共计600份,每个县市100份,收回有效问卷552份,总回收率为92%。2.访谈法。访谈分为问卷前访谈和问卷后访谈,其中前者为非正式访谈,为编制和设计问卷提供参考;后者是根据访谈提纲进行结构化和半结构化访谈,对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做深入研究。访谈主要通过面对面、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

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分析

1.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注重“实践性和情景化”,但与期望不相符。在参加过的继续教育中,各类学习培训内容依次排序是“专业知识”(66.8%)、“教学能力提升”(66.3%)、“技能培训学习”(36.2%)、“科研方法学习”(32.2%)和“管理模式学习”(31%);在参加过的继续教育中,各类学习培训方式依次排序是“园本培训”(58.2%)、“国培”(54%)、“公开课比赛”(41.7%)和“参观研讨”(38.6%)。可以看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以重知识、重能力为导向,在学习内容上体现“实践性”(教学能力、技能学习等),在学习方式上体现“情景化”(公开课比赛、参观研讨等),但是仍然与很多幼儿教师预先的期望(科研方法学习)存在偏差。2.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外部支持不足。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方面,58.5%的幼儿教师觉得“机会有但是并不多”,20.7%的幼儿教师觉得“很少有机会”;对于相关费用报销,只有6.2%的幼儿教师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全部报销”,42.8%的幼儿教师只能“由学校、幼儿园或教育主管部门报销一部分”,而11.8%的幼儿教师“需要完全自理”;76.4%的幼儿教师觉得“名额有限”,自己不一定能参加,43.3%的幼儿教师觉得“工作太忙”,无法再进行学习培训。总体而言,大部分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机会少、经费不足、忙于岗位工作。3.高学历、高职务的幼儿教师更重视继续教育,提升科研能力。将调查对象的学历分为本科(含本科以上)和专科(含专科以下)两个层次进行统计,职务(职称)分为(副)园长、教(学)研组长和普通幼儿教师三个类别进行统计发现:认为继续教育“很迫切”的本科学历幼儿教师为68.8%,专科及以下学历幼儿教师为44.3%;对于继续教育重要性的了解,(副)园长、教(学)研组长和普通教师对“很重要”的选项比例分别是90.3%、82.8%、69%。总之,高学历、高职务的幼儿教师更重视继续教育。对于继续教育解决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副)园长和教(学)研组长分别依次是“提升科研能力”(62.9%、69%、72.4%)、“补充专业理论知识”(50.5%、64.6%、58.6%)、“提高专项技能”(60.8%、61.9%、55.2%)。可以看到,高学历和高职务的幼儿教师急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认为学做科研“既能有助于教学、管理又能使自己更专业”,“在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以后必然要通过科研来提升”。4.滇中东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拥有更多社会和家庭的外部支持,滇西南地区明显不足。将调查对象按照方位区域分为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维西、芒市、景洪、石屏和丘北)和滇中东少数民族地区(石林、楚雄、玉溪、曲靖、昭通)发现:对于继续教育开展的学习形式,两个地区在参加“国培”和“专项技能培训”两种形式上差异较大,滇中东地区的比例分别是77.1%和35.2%,而滇西南地区分别是46.4%和25.5%。滇中东地区的幼儿教师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获得了更多的提升,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在访谈中,来自楚雄的几名幼儿教师认为培训机会太多、各种培训“应接不暇”,而来自维西的一名幼儿教师工作十余年至今,还未获得过到省城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

三、改善策略

(一)继续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扶持力度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外部支持不足,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从政策、资金投入、行政效能几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在政策上有一定的倾斜,如专设少数民族地区继续教育项目或增加这一地区的学习名额。其次是各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设立专项资金,确保这一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有相对稳定的、长期的专项经费,最大限度地减轻幼儿教师学习的经济负担。

(二)建立多层次培训模式,缩小“需求”和“现实”的差距1.培训需求与调研。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结合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精心设置课程内容,并经常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观察了解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充分了解幼儿教师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保证幼儿教师从中最大获益。了解幼儿教师的需求,包括幼儿教师当前工作中的困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期望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最佳时间段等,并把幼儿教师的学历、职称、专业、工作年限等基本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了解不同群体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这些数据将作为计划、后续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依据。2.培训项目和形式多样化。根据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需求,可以开设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培训项目;根据不同职称幼儿教师的需求,可以开设园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多个类别的培训项目,更加贴近幼儿教师的需求,更能提高继续教育的有效性。为解决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学习路途遥远、长期离家等困难,可以根据培训内容灵活调整培训形式,理论性较强的培训内容可以大量运用远程网络学习、在线讨论、网络提交心得等形式,保证学习时间充足、学习内容系统;实践性较强的培训内容可以主要采用名师、名园等优质资源送教下乡等形式,以帮助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更好地学习。

(三)推进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培训基地建设,为当地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外部支持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培训基地要成为当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主要“营地”和在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力量,要承担起长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促进当地在职幼儿教师不断成长的责任。应从教师教育中专门划拨地区培训基地的资金,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地区培训基地的建立,除了当地教师的进修学校以外,应针对幼儿教师培训设立其他基地或机构,包括地区“名师工作室”(由当地优秀骨干幼儿教师申报并承担培训任务)或当地“幼师继续教育中心”;地区培训基地的师资应整合多方资源,可包括地方高校、相关教育部门、省市和当地教办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也可跨地区聘请专门人才长期进行指导和教学。

参考文献:

[1]康丹,廖智娇.福建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2).

[2]曹能秀.关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