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毕业论文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一)医事法学毕业生就业特点1.医院是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渠道。五届毕业生到各级公立或民营医院就业的比例达20%,原因在于:第一,医院亟需医法结合的人才。“通过调查,现今只有22.7%的医院会配备医事法学专业人才,近乎68.2%医院会配备比较擅长沟通的医生,而会配备专业的律师仅仅占11.1%,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医院在人才的配备与需求上出现了严重偏差。”[1]随着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加强,医疗纠纷的投诉、调解和应诉的增加,医务部的职能范围不断扩大,人员需求也随着增大。以往仅从临床医生中吸收医务人员的方式已经跟不上形势,具有医学背景的法律人才成为医务部招录的首选。一方面由于绝大部分具有医学背景的医生都倾向选择临床实践的部门,较少选择医务部等理论性较强的部门工作;另一方面,医务部工作涉及到法律知识,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因此,仅有医学背景的医生从事医务部工作,知识结构上存在欠缺,不利于医务部的发展,而具有医学背景的法律人才成为医院医务部招录人员的首要选择。第二,医院招考条件相比公务员系统要求较低,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远远没有公务员系统高。例如,省级三甲医院在招录时,只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这给毕业生许多留在城市的机会。与此同时,相比传统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医事法学毕业生由于具有一定的医学教育背景,在卫生事业单位考试和面试中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优势。第三,医院行政人员待遇高于基层公务员。2.法检系统和公务员系统就业单位全部为基层单位。随着国家公务员招录体制的改革,省级、市级甚至省会城市的区级单位招录公务员一是人数减少,二是法学专业学历要求都在硕士以上,大部分还要求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所以法学本科专业适合的岗位绝大部分是县(区)级或乡(镇)级单位。

(二)医事法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1.用人单位招录和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到医院就业存在的问题:(1)公立医院的招录门槛较高,要参加省、市一级的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考。(2)能够单独设立法律岗的情况要求较高,多为规模大,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投诉管理、医疗纠纷调处明确分工的三甲医院和地州一级医院;而县、乡一级医院规模较小,单独设立法律岗位的不多。(3)三甲医院和地州一级医院招录医事法律人才的编制体制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虽然医院亟需招录医事法律人才,但是长期以来医院的事业编制名额首先满足一线临床医生,而对类似医务部岗位的招聘人员则以签订合同制形式确定劳动关系,如果长时间没有编制,有的医事法学毕业生会考虑换工作。(4)即使在医务部有事业单位编制,但法学毕业生在职称评定时只能走管理岗位系列,不能走专业技术岗位系列,职业发展相对于医学专业毕业生有所限制。(5)私立或民营医院招录较为灵活,但是出于医院规模、业务量和经济利益的因素,专门设立法律岗的需求十分有限,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此类医院会考虑找法律顾问或律师解决。其次,到法检系统和公务员系统就业存在的问题:(1)每年招录人数有限。(2)在法检系统考试中,与普通法学专业毕业生相比,医事法学毕业生只有在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情况下才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其所具备的医学知识在招录中很难凸显优势。一般来说,进入法院工作的毕业生大部分在民事审判庭,从事人身损害、交通事故等案件审理。此外,法检系统招录考试的面试环节———模拟控辩———对考生的法律知识、实务技能要求很高,医事法学学生由于法律课程学时和实务训练比普通法学专业学生少,这对面试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本来应该是医事法学学生报考公务员的主要单位,但每年招考人数比法检系统还少,有的要和医学专业、卫生管理学专业毕业生竞争,有的还要被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要求所限制。所以,五届毕业生中只有4%的毕业生能够进入该系统工作。(4)卫生行政管理用人单位希望医事法学毕业生除具备法律知识外,还具备卫生统计和信息管理的能力,能够进行卫生政策分析或立法调研。(5)一些公务员岗位,如税务系统,会将招录的法学专业限制在综合大学或政法院校,医事法学毕业生虽然也取得法学学位,但往往会在审核中不予通过。第三,到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或公司就业存在的问题:(1)人才需求量大,入职程序自主、灵活,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形象气质、语言表达、文字写作、办公自动化、驾驶技能、文体特长等。(2)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具有优势,如司法考试、计算机考级等。(3)对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要求高,包括吃苦耐劳、抗压力、开朗外向等心理品质。(4)医事法学毕业生会出现诸如公司法、保险法等民商事法律知识、经济、管理方面知识的欠缺。(5)毕业生流动性大,两极分化明显。学习能力强、适应性好的毕业生会在公司站稳脚跟,升职较快,收入也可观;而一些毕业生则会因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淘汰率高等原因换单位或追求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相对稳定的工作。第四,报考研究生存在的问题:(1)国内专门设有医事法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院校数量不多,且多为211重点院校,竞争激烈。(2)报考法学传统部门法如民商法、诉讼法等,招生院校较多,需要与普通法学专业学生竞争。由于医事法学学生的法学核心课程本质上属于通识性、应用性和应试性教育,因此,在传统部门法学,如民法、商法、刑法、行政法学等学科的理论深度和科研创新能力方面会有一定的局限。另外,研究生入学考试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这种情况也增加了医事法学生报考研究生的难度。(3)学生考研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法学硕士、法律硕士人数较多,近年来就业竞争激烈;二是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三是医学院校人文社科学术氛围稀薄,对学生把握医事法学前沿问题以及学术研究方法上的引导不够。虽然医事法学专业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实务类人才,但如果缺乏学术型研究人才,学科的重大理论、前沿或新兴问题就难以得到发展和解决。现在很多医事法学教育和研究人员的学历教育要么是医学,要么是法学,同时兼具二者的并不多,而二者兼具又恰恰是医学与法学交叉融合的基础,所以医事法学学生应当是未来医事法学的教育、研究人员的主要来源;如果高层次的医事法学教育吸引不了具有学术研究潜质的学生,这将成为医事卫生法学学科发展的遗憾。2.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心理存在的问题。第一,入学后缺乏职业规划,就业时比较盲从。有的学生入学后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通过四年学习也不能认识自我兴趣所在,不能为职业目标积累竞争优势,就业时什么单位都报名,但往往因准备不足或竞争力弱而被淘汰。第二,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不够重视,就业时达不到用人单位需求。这是医事法学毕业生就业中最突出的问题。“市场亟需专业类法律人才。尤其是近年,医事法律、知识产权类案件频出。仅有单一背景的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以医疗行业为例,很难想象,一个涉足医疗纠纷的律师,可能对病例、病理一无所知、甚至看不懂病历。专业医事法律的从业人员,在整个上海都不到20人。”[2]医事法学就业“用工荒”和“就业难”现象并存。“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医事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3]具体来讲,学生的医学知识、法律知识是否掌握得扎实全面,两者是否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到医事纠纷的法律性质及关系分析,证据调查能力、法律服务能力等。[4]四年要实现这一目标,时间紧张,课堂教学也有限,所以学生不仅要利用课堂时间学好基础知识,还要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医务管理、医疗纠纷调处、诉讼以及卫生执法流程等社会实践。根据昆医大医事法学专业就业情况看,其能够进入医事法学专业对口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大多为学习态度认真、专业知识扎实,要么通过司法考试、要么参与过教师科研工作,都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思考和自学能力。

二、开展医事法学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措施

当前,法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强化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平台、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5]。就医事法学专业而言,贯彻这一教育要求,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包括:

(一)大学一年级阶段———开展专业认识教育,尽早进行职业规划第一,通过专业介绍、师生交流会、毕业生交流会、走入工作现场等方式使学生熟悉医事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目标、培养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了解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要求,掌握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法律基础课、临床医学课、医事法学特色课之间的关系及其学习方法;了解专业就业方向、就业现状和前景。第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和性格测评、职业规划大赛等,引导学生认识法律职业的能力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和性格特征,尽早树立职业理想,有意识地进行职业选择和就业规划。第三,对新生的不同就业期望进行深入、具体、分类、分层次的引导,使其了解不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和实践中能有所侧重。例如,法官、律师等传统法律职业要侧重部门法学和关注司法考试;医务管理人员、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要强化医学知识,重视医事法学特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公务员要突出组织管理能力、文字写作、统计和信息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师或研究人员要加强法学理论修养,对学科前沿或有争议问题应有思考力、语言表达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高英语水平以及关注研究生考试和学位教育等;公司企业法务或管理人员要侧重相关部门法学的学习和运用,如保险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还可以利用全校性选修课、其他专业的课程或自学补充经济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

(二)大学二、三年级———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综合素质学生在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课外阅读、学术讲座、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形式,了解医事法学的社会作用和学习、研究的方法,围绕职业目标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检验学习效果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未来求职的优势所在,例如,获得本科生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通过司法考试、参加学生或社会活动获奖等。学生通过典型案例讨论会、社会调查、临床见习、法律咨询、法庭观摩和模拟法庭、假期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形式,获得以下医事法实务能力:其一,从基本案情中判断法律关系,找到适用法律的基本能力;其二,具有开展民事、刑事、行政三大诉讼程序中的起诉、证据收集、庭审准备、开庭、庭审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宣判等程序中的具体工作的初步能力;其三,具有规范写作各类法律文书、公文的能力和庭审控辩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四,具有综合运用医学和法学知识,查找医疗过程中违反诊疗常规、处置不当、侵害病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了解不同临床科室医疗风险防范的基本措施;其五,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与法律服务对象进行有效交流,能初步开展法律纠纷的咨询和调解工作的能力。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1.综合知识素养的匮乏与单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艺术设计学科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开办、扩办艺术设计专业,同时很多综合性院校新开设的美术专业也多为设计学科,就连以“纯美术”教学为主的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也重新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由此可见设计专业受到了诸多院校的格外重视。然而,问题相伴而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课的分数要求相对较低,因而报考美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高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由于这些学生文化课基础不好,只是在美术高考班进行短时间的应急突击培训,导致他们文化课基础和美术设计基础两个方面都存在致命的弱点。这种由入学之时“胎生”带来的问题一直蔓延到高校学习阶段。伴随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对2012年度沈阳大学部分在校生的调查问卷来看,“电子阅读成为主流,‘宅’文化盛行,学生的阅读和自学时间均有所下降,学生购买书籍的开支所占比重降低。”传统的阅读习惯原本是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史哲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纸质媒体却与人们的感情日益淡化。加上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不足和学生自身的“胎生”因素最终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和匮乏。这种知识“偏食症”造成绝大多数学生学术上的营养不良,难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就不足为怪了。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存在许多弊端从近几年到高校面试和任教的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来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样存在许多弊端。凭关系进高校是其中弊端之一。很多青年教师技能技巧操作一般毫无疑问,但是综合理论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其授课时的瓶颈。一些老教师麻木了日常的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多年不加更新、扩展,导致知识的陈旧过时。大部分中年以上的教师对日益更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软件操作难以胜任,这必然影响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以上因素直接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匮乏与单一,也是造成学生就业难的第二大危机。

二、解决之道:有指向且可行的对策

1.适时调整学科体系就目前各美术高校来看,原有的学科体系难以适应社会新行业的发展。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必须改善陈腐的学院“教学”和学生功利性的“自学”,在设置专业和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把教学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学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更新僵化老化的专业课程设置,每三到五年就应该修订一次教学大纲,依据人才市场的动向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各高校应向学生深入贯输强化专业理论和人文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调整脱离实践、陈腐闭塞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克服功利性的“自学”心理,积极为学生创造提供社会实践的参与机会,实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向统一,为他们走向就业岗位提前铺设求职之路。此外,为弥补学校的学科建设不足,有些专业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或定期授课,“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老一代教育家都是身兼几所学校的教授,第一学期在北京上课,第二学期有可能到杭州上课,教师的流动无疑能带来新的信息,国外的大学很多都采用这种聘请方式。教学效果好就聘用,不好就不聘,实现人才的社会化共享”。

2.协调改善“学”“产”“研”的关系,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是实现学生“学”的质量保障。各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应该加强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教师轮流的培训、研修,打破行业垄断,强化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学术特长。当学校作为人才的加工厂向社会输送“学生产品”的时候,如果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必然会导致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由“设计作品”过渡到“工业产品”,可以邀请企业家、消费者到学校来,邀请工厂的工程师、设计师走入大学校园和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师生进行对话;反过来也可以让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提前到工厂去,深入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制作过程,以增强艺术设计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进而提升艺术设计产品的实用性和对产品价格的控制。设计人员、企业生产、消费市场应有机整合,实现设计产品和企业、消费群体实现直接接轨。尝试在艺术院校开设理工科知识课程,如把工业产品外观设计与工业机械原理知识结合,使产品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审美性与实用性完美统一。

3.通过各种手段培训提高教师,打造教学“强将”整个教学中影响学生最直接的是美术教师。“当文化的气候缺乏精神的价值,有大量的作品一方面说明了视觉上的才华与技巧,一方面也令人叹息地说明思想的浅薄。艺术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对抗这种文化的干旱,而这一任务又基本上依赖于在艺术殿堂本身引领创作的那种精神。”[4]美术教师就是这种精神的引领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在技能操作方面,专业教师自身应重视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及对最新设计动态信息的把握,到生产工厂、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各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输送教师去更高层次的美术院校交流深造,并且针对学科建设为教师提供提高技能技巧的实践机会,打造教学“强将”,培养学科带头人,力争使教师队伍站在设计的最前沿。

4.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随着就业环境与技术要求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对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化、综合化。如果没有全面的知识素养和设计技能,必然难以被社会所接纳。为了应对就业难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必须调整思路和心态,在努力提升艺术设计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全面加强专业理论及人文知识素养。以鲁迅美术学院为例,用人单位对该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体现在:其一,重视美术创意渊源、理论依据和对作品的可行性报告分析;其二,重视综合理论素养以及与之相应的技能技巧表现。鲁迅美术学院近几年多次召开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见面会,通过这些见面会的历练,很多毕业生普遍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对在校求学期间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学校教学角度讲,学校相关部门也在逐渐调整本科教学当中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比重,增设比如艺术管理学、艺术交往学、设计创意学等学科内容,将公共外语课向专业外语课倾斜,加大计算机实践操作力度,强化艺术史、设计史等课程内容的教学。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方面,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规划到本科日常的教学范畴内,增加课时量,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就业与创业的相关知识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毕业前强化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训,增强在校学生就业的紧迫感,为毕业生走向社会参与就业竞争扫清障碍。5.注重实践,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早在20世纪初期,有的学校就已经建立了由担任技术教育的导师和担任艺术形式教育的导师两部分人员组成的教育教学体系,并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车间,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与空间。目前辽宁省只有鲁迅美术学院拥有学院的艺术工程总公司,承揽艺术馆、博物馆以及大规模的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以及大型壁画、雕塑等的设计制作任务,学院的各系部专业教师大多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很多优秀的毕业生由导师“传”“帮”“带”参与设计项目的实施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沈阳建筑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系教师也分别建立了部门或个人的工作室。但是,更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到社会上的一些小公司兼职。学校应加大对人才孵化基地的建设,带动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形成学校与企业共享、共赢的合作关系。

三、结论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1.近几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就业区域向大中较发达的城市涌动,且期待高薪金、高待遇、有编制的工作岗位。本次调研对2008—2010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做一统计: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在医院检验科就业的比例始终在60%以上,其他40%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各级医院的病理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科研机构和学校、仪器试剂公司、服务社区等。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多选择大中城市。随着一些沿海城市近年来高速的发展,和一些中小城镇形成了较大的差距,毕业生们都涌向“北上广深”等地,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近三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生源地与就业地相同的比例为57.02%,生源地与就业地不同且流向大城市的比例为42.98%,生源地与就业地不同且流向小城镇的比例为0。

(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过大。面对严峻的就业情况,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其实比较脆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紧张、自负自大、盲目跟从、自卑胆怯、虚荣攀比的心理,给当前的就业造成多重压力。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途径:

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多种多样,社会、学校、媒体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就业途径,如:市政府及卫生局举办的毕业生双向选择会、政府机关人才中介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市政府卫生局网站提供的网络招聘、大中专毕业生自荐、各级用人单位直接到高校招聘、熟人介绍等。通过调研将近三年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予以统计,其中各级用人单位直接到各高校招聘的成功率较高。

3.讨论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该继续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方针。且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满足职业岗位群人才规格的需求,更加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关键性。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适当限制招生数量,防止每届招录人数盲目上调,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工作技能、广泛的临床思维能力、多方面的人文素质。加强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和相关形势教育的学习理解,以及就业心理的指导。学校要帮助毕业生抢占就业市场先机,拓宽见习和实习基地,搭建各方面的就业平台。

毕业生应该在就业中准确定位,提倡较早抓住机会,应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发展”的新时代就业理念。本着“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的原则实现就业。

作者:曹璟宜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一、着力抓好“五个联动”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围绕护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改革与就业工作联动大力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知识结构的需求,及时调整护理学专业办学层次和结构。加强调研,做好护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学院在第八学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开设了选作科研、选修课、国内专科实习和国际高级实践四个部分,分别计算7个学分,其中专科实习为已经签约或达成就业意向毕业生提供试用机会。高级实践是依托于学院国际化办学,为参与学院国际化办学项目的学生提供国外实践或就业机会。紧密围绕护理学院“三强一国际”的办学特色,在逐步改革理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大力推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狠抓护考通过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就业工作联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上岗的必备条件,学院高度重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分阶段周密安排部署,先后进行了护考报名动员、专业串讲、网络辅导、考前冲刺、模拟考试等环节,并以护考为契机全面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护考动员”由院长亲自主抓,并邀请市卫生局老师对护考的报名工作做详细地讲解;“专业串讲”,由专任教师针对基护与技能、内外科护理和妇儿科护理进行考前串讲和重点辅导;“网络辅导”特邀人民卫生出版社电子音像出版中心老师为师生进行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网络辅导培训;“考前冲刺”则邀请国内知名护理专家为全体毕业生开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冲刺辅导。经过努力,学院护理本科毕业生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为100%,为毕业生成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育并完善就业市场,创新实习实训教学管理模式,毕业实习与就业联动学院以省、市级就业市场为统领,走访用人单位为纽带,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为基础,校园各类招聘会为主体,大力加快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多维就业市场体系建设。学院领导先后到北京、深圳、沈阳各地医院推荐学院毕业生。学院结合实习教学改革,开展“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并取得成功。学院领导同时为留院的毕业生争取了事业单位编制,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以国际化办学项目拉动就业,国际高级实践与就业联动2013年学院加大国际化办学合作力度,召开了国际护理学术论坛,期间,护理学院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护理学院、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护理学院、日本武田病院分别就科学研究、课程开发、师资交流、合作办学等方面达成共识。学院选派13名护师和护生到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进行短期培训交流,同时与日本武田医疗集团合作,开展护师(生)国际高级实践项目,先后举办了日本NPO留学项目说明会、NPO赴日留学就业项目开班培训会、澳大利亚Deakin大学联合办学说明会等。护理学院目前共有19名在校生先后参加了日本NPO赴日留学就业项目,2名学生已顺利通过日语一级考试,成功赴日就业,2名学生到澳大利亚留学和就业。

完善4+1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分阶段指导与就业联动学院以就业为中心,制定了“4+1”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开展全程教育,建立高效的就业机制。即在校4年按照“护理学院本科生全程化职业发展指导”纲要,分阶段、按年级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针对毕业生广泛开展“就业工作坊”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实习学生集中返校时间,经常性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临床护理专家、就业指导教研室老师、学院领导、辅导员老师先后为毕业生做了就业指导专题讲座。针对在校生,举办丰富多彩“就业”活动,增加学生“就业”的适应性。举办“职场模拟精英挑战”大赛;召开“规划精彩人生,成就非凡未来”首届职业生涯大赛;举办“爱心传递,考研经验交流会”;举办“树立职业理想,践行南丁格尔誓言”职业理想主题讲座;开展“职业类型认知”主题班会;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为考研学生做考前心理辅导等。

二、加强思想教育与就业帮扶相结合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体系

积极实施“就业困难援助计划”,重点帮扶“双困”群体即高度关注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建立“双困”毕业生信息库,加强人文关怀,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服务。做好已离校灵活就业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成立护理学院校友会和“离校后就业工作联络组”,实施就业包干联络和咨询制度,建立离校后毕业生联系登记备案制度。针对未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实施包干联络制度,每周进行电话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

了解学生岗位需求,调查研究就业市场,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实习中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趋势,并进行数据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科学详实的依据。创新服务平台,完善网站就业板块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招聘信息、网上求职、网上推荐等服务,将毕业生最关心的信息及时快捷地,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及时实现了信息对接。通过电话、宣传册、网络等媒体对毕业生进行宣传;通过网络和各种传媒大量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并通过电话、飞信、QQ群及时向毕业生公布;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就业信息库。护理学院全年为2013届毕业生提供招聘的岗位共2070个,其中省外就业岗位1235个,省内就业岗位835个。

作者:罗莹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第三篇:医学毕业生就业对策

一、医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生自主创业可行性小,考研人数日趋增多医学专业择业面较窄,毕业生基本只能选择到医疗单位或与之相关的单位就业,而且相关领域准入门槛高,导致医学生自主创业非常困难。随着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毕业生在毕业意向的选择上,普遍认同本科学历在这个行业内难以立足,考研人数不断上升。他们期望通过考研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暂时规避就业高峰。另外,由于很多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的要求,使得一些非需求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调整专业方向选择考研深造。考研竞争一定程度上,是各医学院校整体优势和医学毕业生个体优势的综合较量,考研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名牌院校的竞争难度更大。

(二)医学院校教学设计和卫生行业管理规定之间存在缝隙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不断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但许多医学院校的教学设计和卫生行业管理规定之间存在一些矛盾。比如,临床医学学生最后一年的考研复习、备考与临床实习引发冲突的现实,使学生对两者难以取舍,不能统筹兼顾,导致不少学生既没有考取研究生,又没完整参加实习;又如,应届医学毕业生毕业一年后,才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考试,使学生自主创业难以实现。

二、解决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强化政府积极扩大就业的公共职能作为执行国家权力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是配置大学毕业生资源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应当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中担负重要责任。一是培育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扫除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机制,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健全和完善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引领,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继续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三是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就业岗位,支持医学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四是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建立医学毕业生就业见习、技能培训制度。医学生毕业后,进入见习单位接受一定时期的规范化培训,见习期内不占用单位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通过人事解决,给予一定生活补贴。见习培训期满后,再进行择业就业。

(二)社会和用人单位要更新用人观念,完善用人机制,为医学毕业生就业广开渠道[4]当前,社会上存在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用人观,同时又缺乏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下的人才评价标准,人为地为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许多障碍。社会和用人单位要摒弃一味追求高学历、追求名校生,甚至以此“充门面”,脱离实际需要的用人观念;切实按照职业和岗位需求,以及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选拔人才,避免对人才的高层次需求和低层次使用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社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加强信息对接,强化网络信息化建设,构建全方位的供需信息收集体系、现代化的信息处理体系、全天候信息体系和多渠道信息共享体系,切实提高针对性和实际成效,降低供需双方的人力、物力成本,提高毕业生求职效率。要通过信息服务,形成学生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学校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体系;用人单位,特别是基层用人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要积极创造条件,妥善安排好毕业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根据他们的服务意愿和专业特点,充分发挥毕业生的特长,让毕业生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三)医学院校要努力提高培养质量,加强指导服务,推动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医学院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适时修订完善人才培养规划,提高培养质量。一是要注意把医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按需扩大培养规模,既要坚持学科专业设置的学术取向,又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和专业设置的职业针对性。二是要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培养,奠定学生宽厚的专业基础,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基本能力。三是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在更新观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注重人文精神的内涵,提高医学生的文化品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既具专业水平又具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增强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做好政策宣传和职业发展指导,引导医学毕业生充分认清形势,明确定位,调整心态,拓宽就业意向和选择。五是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要注重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水平,突出就业指导服务的个性化、精细化。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机制,为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尤其是对有特殊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全程就业服务。六是要加强就业反馈,完善就业与招生、与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从根本上提高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医学毕业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做到医学生充分合理就业,需要医学生对就业问题进一步加深认识、理性思考,切实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一要夯实专业基础,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提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社会心理素养和临床思维及技能,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要求的能力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二要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分析,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理性判断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预期。积极地了解各种就业渠道的发展和需求情况,在基层单位、新兴社区、民营医疗机构和医学相关延伸领域等寻求发展空间。注意避免盲目用考研升学来逃避和缓冲就业压力。三要注意掌握就业政策,学习求职技能,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树立良好心态,提高应聘求职的成功率。

作者:郑茂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第四篇: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现状

1医疗相关企业的需求

浙江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省内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医疗器械设备经销公司、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营销公司有260余家,经国家认证、企业创办的大型第三方独立医学医学检验中心有8家。上述企业均设有与医学检验技术相关的工作岗位,每年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

2围绕就业主线,积极外扩内升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问题的凸显,既要求院校适应形势,积极外扩———扩大就业岗位、开拓就业市场,还要求院校内升———提升和强化专业技能。

2.1开设专业方向,扩大就业范围针对各级医院病理科、病理检验中心、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中心均需要病理检验技术人员的形势,我校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下开设了病理检验技术岗位方向。2009年开始招生,经过3年人才培养,2012年病理检验技术岗位方向毕业生在医疗机构的就业率为90%。针对市场需要,经充分调研论证,目前正筹措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下开设“生物检验技术岗位方向”和“检验器械营销岗位方向”,以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2.2根据行业变化,扩展实践基地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原来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只设在各级医疗机构,针对浙江省有8家大型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中心以及医学检验所均设有检验实验室的特点,我们与多家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医学检验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使其成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科研基地、学生实习基地。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拓展,为学生搭建更宽的就业平台,实现学生基地实习就业的统一。

2.3探索双证融通,提升就业实力医学检验技术工作岗位有其特殊性,必须获得国家认可的岗位证书才能上岗。为了给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在校内建立了检验专业技能鉴定站,每年组织在校生参加国家“卫生检验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除了全程对在校生进行“卫生检验员”考前理论和技能的辅导,还按照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部署,定点定时组织部级考试。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在校即可获得国家颁发的“卫生检验员”证书,一旦毕业就能获得双证,就业实力明显提高。

2.4开展技能竞赛,强化就业技能技能竞赛可以强化学生基本技能、丰富学生基础知识,为学生首岗打下扎实基础。我们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部级的检验专业各类技能竞赛,并每年举办校级检验专业技能竞赛。竞赛项目涉及医学检验各门核心课程。技能竞赛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提供模拟职场技能操作的实践,有效提高了毕业生就业技能。

3构建实践体系,深化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需要一方面为有能力、有志向进一步从事学术性研究的个体提供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必须为大量的个体奠定就业的基础,高等教育因此兼有了“学术性”与“应用性”两大特性,后者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因此,我们围绕就业岗位的需求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学生技能训练为重点,以构建职场化实训基地为支撑,在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培养,探索多方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3.1专业核心课程突出技术性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我们以培养就业能力为主线来设计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原则,将“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等核心课程,调整为“临床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使各门核心课程突出并强调技术性。教师授课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专业技术学习为重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正确处理及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2建立“三实三训”的教学方法按照岗位胜任力的要求,构建“三实三训”的连续性实践教学体系。“三实”主要内容:(1)感知性实践。新生入学即进行始业教育,组织学生到就业有关的机构(如医院、独立检验中心、企业等)参观,获得初步的认识与感知;(2)探究性实践。第一学年末,组织学生赴基层乡镇卫生院见习、体验,对今后从事的职业岗位情境获得较完整的印象;(3)综合性实践。第三学年始,组织学生到二级、三级医院顶岗实习,使专业学习与职业岗位紧密关联,夯实就业基础。“三训”主要内容:(1)技能训练。第一学年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基本技能的训练;(2)模块训练。第二学年开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核心技能方面的模块化训练;(3)综合训练。第二学年末,毕业实习前,进行综合性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3.3建立职场化校内实训基地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我校依托所获得的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建立了标准的职场化校内实训基地。以培养“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能胜任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为前提,大力推动专业与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三对接”,促进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素质拓展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我校的初步探索与实践表明,搭建平台,培养学生就业领域多元化的意识,努力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高职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和改革重点。

作者:陈菁单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医药类毕业生就业

1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1学生自身条件和思想状态

1.1.1竞争力较弱,综合能力不强综合能力主要指毕业生的反应能力、个人特长、心理调适能力、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我院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易紧张的问题;竞争力弱主要是指我院毕业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比例较低,据统计,2012届牡丹江医学院毕业生中取得四证的学生比例只有30.4%。

1.1.2就业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据调查,牡丹江医学院24.8%学生没有为就业做任何的准备,只有22.6%学生做了充分准备,38.7%学生对于就业相关政策有所了解。

1.2学院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学院很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注重于给学生灌输基本知识,还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科研创新意识弱,市场目前急需主动性强、独立工作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2提高医药类本科学生就业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就业服务能力为确保给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牡丹江医学院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每年定期参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培训、就业信息网使用培训、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等活动,并相继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结业证书,有效提高了其进行就业指导、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2.2通过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根据新形势、新政策,及时更新了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并根据毕业生专业、层次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进行就业指导课的课堂讲述,特别加强了对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择业心理、创业教育等内容的讲授,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还经常性的分层次举办各类就业指导及促进就业的专题讲座活动,教育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新观念,通过邀请知名公务员考试命题专家进校举行公务员考试专场讲座、邀请企业负责人才招聘的人力资源专家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举办单位选才标准专题讲座等活动,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学校就业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了较好的效果。2013年,我校年均组织校内小型专场招聘会150多场,提供就业信息2800余条、就业岗位14000余个,扩大了毕业生的择业空间。

2.3重视毕业生思想教育要积极引导医学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将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整个社会、国家的需要相互结合,才能够顺利就业,班主任、辅导员、就业指导部门要给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明白要脚踏实地地选择工作,切忌好高骛远。学校还要发挥我校药学专业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优势,组团出动,促进毕业生就业,取得良好效果。江苏恒瑞制药、连云港正大天晴药业、鲁南制药集团、江苏福瑞达集团、罗欣药业、齐鲁制药集团等国内多家大中型制药企业先后到校招聘,其中齐鲁制药先后接收两个院系近80余人到企业就业,有效的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

作者:张连娜张天韧单位:牡丹江医学院招生就业处

第六篇: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

一、调查结果分析

1.中药学专业各方向学生毕业去向情况。本次调查通过《毕业生自评调查表》和《招聘单位调查问卷》统计中药学专业各方向学生毕业去向情况。从就业率看,各方向的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总体就业率达到96.2%,说明目前中药专业就业形势良好。从本科毕业去向来看,考研占33.6%,国有企业占21.6%、事业单位占18.4%、私有企业占18.4%、非医药行业占7%。考研、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成为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总体就业趋势体现了中药产业不断发展,中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具有较大的空间,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还具有相当的优势。(见表1)

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调查。本次调查主要想了解本校中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流向和就业单位的性质。调查中向已经与我校学生签订灵活就业合同的单位发放《招聘单位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回收率为61%。未能回收的39%的问卷分布于私企、集体等性质的单位。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国企(20.69%)、事业单位(22.30%)、私企(15.72%)。中药传承班的毕业生与其他方向的学生在事业单位就业率最高(占28.37%),说明我校“精英式师承培养”模式下培育的中药学专业性人才,被社会上医疗、药品的业内用人单位所看好。这些用人单位一般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属于我国国有企业、药品管理部门和县级二甲以上医院等。该结果表明:中药传承班学生就业趋向于国有事业单位,符合这些行业单位的用人要求,相比其他方向的学生更有竞争力。

3.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的评价。用人单位在此次调查中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以百分比最高的等级为判定标准。(1)职业道德品质评价。在职业道德品质评价方面,本次调查是从毕业生爱岗敬业表现、团结协作精神、事业责任感三个方面来考察,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来评价。从用人单位反映看,绝大部分毕业生爱岗敬业表现较好,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真负责,遵纪守法,行业品德端正,通过测评认为毕业生爱岗敬业表现好的占63%;较好的占34.91%;一般的占2.12%,没有差评。用人单位反映我校毕业生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在思想道德方面也表现突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出现了许多先进事迹。在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对我校2012届毕业生职业素质培养建议中提到:目前高校毕业生多为90后思想比较活跃,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开拓精神是最大的优势,但是团队协作精神缺乏,建议在高校在强化团队合作方面加强毕业生教育。(2)业务能力方面评价。综合这次问卷调查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映的情况表明我校中药学各个方向的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从总体上看是令人满意的,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中药专业5个方向的毕业生总体调查资料表明,中药鉴定、中药制药能力强的和较强的占85.81%,而一般水平的仅占14.22%;但在中药炮制、药物分析检验能力上弱的和较弱的占76.51%;一般水平的占23.55%;从事中药学科学研究的能力较强的占25.86%,而一般水平的占74.14%。我校中药传承班学生在导师带教过程中针对性地研读了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医药经典书籍,较好地掌握了中医药经典理论及传统中药炮制经验,具有很好的分析能力和思维,具备从事中药学科学研究的能力。由于在教学中强化实习实践,特别对中药传统炮制工艺精髓和现代中药生产方法的学习,具有比较强的中药材鉴定、炮制加工等实际能力,用人单位对中药传承班的文献检索、数椐处理、中药炮制工艺、药物分析评价方面评价“较好”以上比率为88.68%。远远高于其他几个方向毕业生。

4.学生在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调查。针对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能力需求,对我校开设的课程进行调查分析。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必需的基础课程排序依次为:中药学(100%)、中医学基础(97.22%)、英语(99.67%)、计算机基础(98.89%)、药用植物学(94.44%)、分析化学(93.33%)、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83.33%)、微生物学(80.56%)、药理学(77.78%)、方剂学(75%)、有机化学(68.33%)、生物化学(58.33%)、无机化学(59.31%)、数理统计学(50%)、法律基础(44.44%)、药学拉丁语(38.89%)、体育(33.33%)、高等数学(22.22%)、物理化学(19.42%)、物理学(11.11%)。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非常必需的专业课程排序依次为:中药炮制学(98.22%)、中药鉴定学(98.44%)、中药药剂学(96.22%)、中药化学(92.89%)、中药药理学(85.89%)、中药制剂分析(83.89%)、生物药剂学(55.56%)。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非常必需的选修课依次为:专业英语(97.22%)、药事管理学(96.67%)、中成药(95.89%)、文献检索学(94.11%)、市场营销(92.78%)、科研方法(90.56%)、制药设备学(82.22%)。在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特别提出必修课与选修课要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调整。课程设置应以培养鉴定、制剂、分析等技能为主;增加实验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加强实训课的教学课时,增强生产实习的管理与带教工作,大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调查与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需求加深,国家对中医药的健康保健产业日益重视。2013年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确定中医药为大健康服务业的支撑产业。以中药制造业为例,除了中成药及饮片工业外,相关产业已涉及中药配方颗粒、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制药机械工业、中药化妆品、兽用中药产业、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药农药等,其中保健食品、中药材鉴定等产业规模甚至已超过中成药业。中药市场的多元化带来了中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也带来了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校中药专业本科毕业生中药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水平良好,专业实践应用能力较强,工作态度端正,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毕业生能够胜任所在单位的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1.1毕业设计选题不当目前来看,在毕业设计的选题过程中,学生对该如何选题把握不够,并且存在一定的跟风意识,盲目并缺乏主见,不从自己擅长的项目入手或者不善于挑战自己最弱的项目,往往跟随大流,从根本上说,其实也是对毕业设计不重视的一种体现。这些跟风意识又造成在后续的内容确定中对风格把握的不确定性。

1.2缺乏实地(市场)调研及收集资料综合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情况来说,缺乏实地(市场)调研是目前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学生所提供的实地调研资料很多都只有零星的几张现场照片,无细节,无分析,甚至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内容。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对网络的依赖性过大,书籍资料不查阅。所以,在后续的设计中,对内容及设计的理解偏差颇大,以致经常会有无法进一步深入设计的情况出现。

1.3设计内容或风格的不确定选题确定后,对设计内容及风格的不确定又耗去了较长的时间。通常常见的情况包括:对自己所选风格的认知程度不够,一知半解,左右为难。通俗地讲,就是以好看不好看来判断一个项目的风格设计。设计的内容大多是以常规的必需的来进行,极度缺乏创新意识。

1.4设计过程及设计草图表现不够一个项目的设计是需要反复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草图表现,其实它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优化完善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照搬照抄,依样画葫芦。正是因为前面几个问题的累积,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无法支撑项目的实际内容,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后呈现的设计效果往往也是不尽人意的。

1.5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缺陷从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来讲,大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有很多不明确的因素,前期设计任务下达的不明确,中期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交流,后期对毕业设计质量的把关不严等等。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思路

2.1正确引导,提出重视专业及教师对毕业设计的严肃态度决定了学生是否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首先,本专业应该制定严肃的考核制度,由指导教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毕业汇报进行考核打分。再者,指导教师要做到严格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组织学生进行每一阶段的指导。

2.2以市场为导向,设定选题范围,先做后选所谓先做后选,是指在设定了选题范围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命题,做出预案设计,再由指导教师根据预先分配的大体范围挑选学生。这样的改变带来的一个好处是,令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2.3重视市场(实地)调研强调市场(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及其步骤,要求学生做好采集,记录,摄像,摄影,采访等一系列调研工作,提前做好调研计划。在与指导教师沟通时,要形成一定的电子资料结合口述完成汇报。

2.4增加教学成本投入,完善专业用书的采购及电子书库的建设图书杂志,专业期刊,电子书籍及网络课程等对学生的知识量的填充都起到较大的作用。硬件配置在专业建设中已属标准配置,在互联网发达的年代,电子书籍的购买应用也非常方便快捷,只需要适当的管理,就能为专业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查阅,运用先进的理念来完善专业建设也不乏是一个好的想法。

2.5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一般时间跨度较长,但应该适当控制这个时间跨度。历时较长,往往指导教师及学生都觉得疲惫生厌;历时较短,又不足以完成整个项目设计,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因由专业组织研讨调整确定毕业设计的合理用时,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成立毕业设计领导督查小组,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定时定期的检查,规范毕业设计前中后三个时期的进度安排,明确指导教师及学生各自的责任。在毕业答辩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毕业答辩总结、示范、交流的作用,严肃答辩会场的气氛,在答辩教师小组中加入企业兼职教师,并进行组别与组别,指导教师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错调整,从而杜绝学生松懈的态度及能轻松过关的想法。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实施新的毕业实习模式后,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由学院老师和实习单位老师共同完成,为了解实习单位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实习单位老师给学生毕业论文实习提供了多面的帮助,如提供论文数据(70%)、指导论文选题(62%)、论文写作(36%)和数据分析(23%)等。

二、学院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实习的指导情况

为了解学院老师在毕业论文选题、设计和撰写三方面对本科生的指导情况,我们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显示78%的学生对学院老师的指导工作满意,只有2%的学生对学院老师的指导工作不满意(见图2),追问其原因是少数学生认为学院老师对论文实习的前期指导工作较少。

三、毕业论文实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情况

通过毕业论文实习,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依次为:资料处理和分析能力(72%)、阅读文献的能力(66%)、论文设计能力(64%)、文献撰写能力(64%)、其他(9%)。可见毕业论文实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在毕业论文实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调查发现学生主要欠缺的能力依次为: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能力(66%)、阅读外文文献能力(55%)、实验设计能力(36%)、文章写作能力(21%)、搜索查阅文献能力(11%)、实验动手能力(11%)。

四、毕业论文类型的转变

以往的实习模式,即毕业论文实习主要在学院教研室进行,学生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新的实习模式,即毕业论文实习主要在实习单位进行,由实习单位老师和学院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在新的实习模式下,毕业论文类型构成比发生了大的转变,调查设计和应用型课题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加。在以往的实习模式下,毕业课题主要以实验设计(81%)和理论型课题(69%)为主,在新的实习模式下,毕业课题主要以调查设计(77%)和应用型课题(53%)为主(见附表)。大部分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后主要是去基层单位从事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研究报告的书写对其实际工作显得更重要。因此新的实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2]。

五、结论和建议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新的毕业实习模式更能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实习,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如外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论文设计,数据分析处理,论文撰写等。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质量我们拟从如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一)提高学生重视度和知识储备量。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如在学生实习前开设一些关于科研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课程和讲座。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实习的方法和重要性,使其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到毕业论文实习中去。在调查研究中发现55%学生查找和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较差;66%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面临一大堆调查数据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该如何应用专业统计软件分析调查数据。虽然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学习过卫生统计学课程,但是通过毕业论文的实习,还是反映出学生平时学习不够扎实的现象。因此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应该多增加实际案例教学,让学生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学院可以在毕业实习前多开设一些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讲座,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二)提高学院老师重视度。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少部分学生对学院老师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满意,其主要原因是学院老师在论文前期指导工作上与学生的联系较少。在实施新的实习模式后,学生主要在疾控中心进行课题实习,学院老师与同学的接触机会相对减少。为了克服此类问题,学院选派年青老师到实习单位挂职;安排资深教授去实习单位进行学术讲座;积极与疾控中心合作并在疾控中心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等。年青老师深入基层单位工作,可以直接对实习生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也丰富了年青老师课堂教学内容,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学院安排教授在实习基地开设学术讲座,及时把预防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热点传递到实习单位,给实习单位的科研工作带来指导,促进了实习单位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校与疾控中心的合作,实现了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的相辅相成,高校与疾控中心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完善学院论文质量控制体系。针对我们调查发现的问题,学院不断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督和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实习在开题、中期考核和答辩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从而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论文答辩工作是进行论文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采用论文答辩这种形式,一方面能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能检验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严格答辩工作可以增强师生对论文实习的重视度。为了加强和严格控制答辩工作,学院对以各教研室为单位进行分组答辩的形式进行了改革,学院统一安排答辩,答辩小组由各专业副高以上的老师组成、院长担任组长,并在答辩工作前制定详细统一的论文答辩的评分标准[3]。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质量评价

毕业论文是护理学专业高等继续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可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能反映学生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科研设计和统计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成人护理本科毕业论文形式一般为科研论文,但也可以是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2]。为了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5年前我们针对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制定了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即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试用版)[34]。评价表分为3个部分,包括指导老师用、评审老师用和答辩老师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某些不足,如评价表一级、二级指标偏多或太细,有些老师认为操作起来不是太方便,建议把某些指标合并。因此,综合3个评价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对原有的指标进行筛选和合并,将其调整为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通过函询专家后对3个评价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测试。

1方法

1.1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条目的筛选与拟定

本研究以文献研究和前期的研究为基础[45],并参考了近年不同专业本科生和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体系[69],筛选原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试用版)3个量表的一级和二级指标,通过合并某些条目,拟定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评价表包括3个部分,分别是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答辩教师用评价表。采用德尔菲法函询15名专家,经过函询后确定了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权重。

1.2函询专家的确定

2017年12月—2018年2月在国内9所护理院校选择15位函询专家。专家的入选条件:具有本科以上教育背景;参加过护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评审或答辩方面的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各自研究领域从事20年以上的专业人员,职称为教授或主任护师;具有严谨的科学的求实态度。

1.3德尔菲法

邀请15位专家对优化的评价体系进行函询,对专家评议意见进行统计处理,确定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质量控制主要考虑专家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利用不同的统计指标,如分析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来反映[8]。

1.4预调查

2018年4月随机抽取参加南华大学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的继续教育本科生所撰写的毕业论文30份进行预调查,检测3个评价表的信度和效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信度;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内容效度[4]。1.5统计方法采用Excel2007和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专家的权威程度

通过函询15名专家,15名专家均有完整回复,有效率为100%。在15名函询专家中他们的熟悉系数、判断系数、权威系数分别是0.901、0.932和0.907。

2.2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在重要性赋值最高为5分的情况下,5个一级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均为5分,满分率和选择率均为100.0%;14个二级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最低为4.29分、最高为5分,满分率最高为100.0%、最低为35.6%,选择率最高为100%、最低为85.7%(见表1)。

2.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函询15名专家后,19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在0~0.153,表明接受函询的专家对指标意见相对比较集中。专家函询的协调系数为0.535,P=0.000。2.4信度和内容效度将优化的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对30篇毕业论文进行信度检验,指导教师、评审教师、答辩教师所用评价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是0.891、0.932和0.897,其中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在0.802~0.981(详细结果未显示);指导教师、评审教师、答辩教师所用评价表的内容效度分别0.891、0.932和0.897,其中各维度的内容效度在0.821~0.989。

3讨论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健康中国(2030),国家护理本科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精神,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制定要求,在近期出版的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应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并强调护理学院(系)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创业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因此,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要有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等能力的培养。本科自学考试一直是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许多专业的自考生在课程完成后,需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为了保障全面考核护理自考本科生在学习阶段的综合能力,客观、合理评价他们的毕业论文水平,我们制定了护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试用版)[3]。在过去4年试用过程中,有指导教师或评审教师、答辩教师发现该评价表二级指标太细,尤其在论文答辩阶段,考生人数相对较多,答辩组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按评价表要求完成整篇论文质量的评定,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可将指标合并适当减少二级指标,如可将原一级指标参考文献纳入正文中,作为其二级指标。另外,除了护理学专业成人本科教育自考生之外,还有函授教育等形式,将该评价体系来评价其他本科生也不太合适。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同时,详细咨询指导过护理本科自学考试考生毕业论文的教师、对毕业论文进行过评阅的教师、参加过护理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论文答辩的教师,根据文献资料和教师们的意见,对原来的护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试用版)[3]指导教师、评审教师、答辩教师所用3个评价表的6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进行筛选,确定了评价体系为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并对权重进行了调整,初步确定了优化的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本研究将修订好的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函询了15名专家,结果发现专家的熟悉系数、判断系数和权威系数都大于0.9,说明专家的权威程度高,结果是可信的。研究表明:专家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两项指标来进行检验[1011]。协调系数的范围在0~1,值越大代表协调程度越好。本研究协调系数约为0.5,协调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原量表的协调系数在0.5左右波动[4],表明专家对该评价表的评估或预测的协调性好。基于修订的评价表经函询专家后,专家较高的权威性和专家对该评价表的良好的协调性,我们利用该评价表对30份毕业论文进行了预调查,检测了3个评价表的信度和内容效度,结果显示:指导教师、评审教师、答辩教师用评价表的总Cronbach′sα系数、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80以上,说明3个评价表的信度均较高,可以用于调查研究;同时,3个评价表的内容效度都在0.89以上,且各维度的内容效度均大于0.82,说明3个评价表的内容效度较高,可以用于调查研究。接下来,我们将利用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中3个评价表对成人教育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统一测试。根据评价者的工作角色,教师将选择相应的继续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评价表,评分标准也列入了评价表中,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标准进行打分。评价方法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是评价体系的每个指标都有相应的权重值,将其转化为评价表后采用百分制评分。定性评价包括给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毕业论文的总分=(指导教师的评分×30%)+(评阅教师的评分×30%)+(答辩教师的评分×40%),总分是论文等级评定的依据[4]。这样,通过3个评价表可全面评价我校成人教育本科护生的论文质量,并可以向校外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国荣,郑金平.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

[2]文玉燕,李国妤.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撰写结构研究[J].成人教育,2015(9):3537.

[3]高红,王蓉,段功香,等.护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2013,29(22):58.

[4]高红.自学考试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衡阳:南华大学,2013.

[5]陶月仙.护理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1.

[6]张红彩,赵梦,林琳.导师制在继续教育护理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3):719.

[7]周容,吴晓英.加强网络教育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的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8):250;256.

[8]牛小华,李才.如何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全过程质量管理———以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7,32(2):120121.

[9]欧阳艳琼,程红,熊振芳.护理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相关态度和行为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7):5759.

[10]任佰玲,胡志,周新发,等.应用Delphi法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4,17(3):142144.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教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也可反映本科教学质量与水平[1]。对某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某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2011—2014级本科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质量调查,发放11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6份,有效回收率96.36%。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保证问卷质量,先进行预调查。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并收回。

1.3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进行逻辑检错后,运用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情况

指导教师是学生毕业论文的直接责任人,其指导论文的态度、经验、专业能力及水平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有较大影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态度。调查发现,4.70%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指导论文时态度不认真。表明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指导教师首先要有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论文撰写过程中师生交流情况。关于指导教师与学生就论文进行交流的频率,2~3天1次的占11.32%,7~15天1次的占79.24%,1个月以上1次的占9.43%。表明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还是经常性的。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当面交流,其次为Email交流、微信交流和电话沟通,选择短信交流的较少。在交流时,大多是教师主动联系学生,占85.85%。关于“喜欢老师主动联系学生,还是学生主动联系老师”,选择后者的学生略多于前者,表明学生还是想主动联系教师讨论论文,但在实践中却缺乏主动联系老师的积极性和勇气。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帮助情况。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进行论文审阅并批改,其次是帮助选题、辅导论文撰写。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对其毕业论文撰写帮助很大的占83.02%,一般的占16.04%,表明指导教师在学生论文撰写及其质量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毕业论文修改情况。一篇好的文章要精心修改。就学生毕业论文是否有大的改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0.94%的学生对毕业论文没有大的改动。

2.2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认知与态度

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虽起着重要作用,但论文的撰写主要还得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认知与态度是决定论文质量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在对撰写毕业论文的认知方面,关于“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必要”,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是对知识的总结;40.5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是毕业要求;仅有9.4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是多此一举。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关于“撰写论文前是否了解论文撰写过程”,竟有34.91%的学生选择不了解。关于“对论文写作要求是否熟悉”,有33.02%的学生选择不熟悉,占比较大。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态度方面,51.89%的学生是很认真的,38.68%的学生是认真的,有9.44%的学生是不认真的。学生写作态度可能会受就业压力、实习工作、教师督促情况及写作时间等影响。关于影响学生写作态度的主要因素,有33.02%的学生选择写作时间,31.13%的学生选择就业压力,20.75%的学生选择教师督促情况,14.15%的学生选择实习工作。

2.3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及安排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所用时间虽然对论文质量没有决定性影响,但撰写毕业论文时,学生需查阅文献、收集整理资料并深入分析等,如果时间不充裕,会影响论文质量。调查发现,25.47%的学生写作时间在10天以内,29.25%的学生写作时间为10~20天,29.25%的学生写作时间为21~30天,仅14.15%的学生写作时间在30天以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所用时间较少,难以写出较好的文章,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为保障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可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大三上学期确定选题和导师,随后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论文撰写辅导。调查发现,关于毕业论文时间安排,62.62%的学生认为是合适的,有13.21%的学生认为安排在大四较为合适。

2.4学院相关制度

为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学院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成立了毕业论文学科委员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委员会主要负责确定毕业论文基本要求、落实毕业论文计划、配备指导教师、筛选论文题目、评阅、答辩及成绩评定等方面工作,《管理办法》还就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撰写—答辩—存档做了明确规定。

3讨论与建议

3.1影响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对学院毕业论文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发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其等级大多在优良以下。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学生自身因素、指导教师因素、院系管理因素。

3.1.1学生自身因素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撰写论文所用时间较短,85.85%的学生写一篇毕业论文所用时间不到一个月,有的学生仅用几天时间。一篇毕业论文开题之后,学生还要收集、整理与分析资料,在短时间内学生难以很好地完成所有工作,而且论文初稿形成之后,还需不断修改。而学生往往是在上交论文前的短时间内仓促应付,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论文质量必然受到影响。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所用时间短,精力投入不足,而这可能与其就业压力大有关。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四上学期许多用人单位开始进行人才招聘,学生在上课之余忙于应付招聘、参加公务员考试。大四上学期末学生开始实习,进入实习单位后,其忙于实习单位布置的工作,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少。因此,开题之后他们难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写论文上。此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也会影响论文质量。

3.1.2指导教师因素指导教师是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直接影响者和控制者,他们的工作态度、专业素质、指导经验等会影响学生论文撰写情况。调查发现,个别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时态度不认真,要求不严格,且缺乏深入指导,导致学生的论文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等。当然,绝大多数教师能认真指导学生撰写论文,但一些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专业素质较低,且缺乏指导经验,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时不能准确把握论文的关键要素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所指导学生的论文质量较低。另外,一些教师在国外学习,学业紧张,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较少,工学矛盾突出,这也影响着所指导学生的论文质量。

3.1.3院系管理因素学校和院系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与规范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影响较大。目前,该校在毕业论文管理方面,学校只是从宏观上进行把控,具体工作由院系负责。院系制定了毕业论文管理相关制度,对学生论文选题、科研设计、文献查阅、写作、答辩等环节做了相应规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只注重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和之后的质量把控,忽视写作前的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控制。关于“撰写论文前是否了解论文撰写过程”,1/3左右的学生选择不了解。对于“本科阶段学校、学院有没有开设论文写作课程”,31.13%的学生选择没有开设。从这些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缺乏写作方面的培训,尽管学院开设了论文写作课程,但课程内容单一,课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教学效果欠佳。

3.2关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3.2.1提高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将4年所学知识进行升华的重要过程。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并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加上受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学生不够重视,论文质量不高。因此,应在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进行相关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思考当前卫生管理领域热点问题的习惯。同时组织学生就学校及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制度进行学习,使其全面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评价标准及对学生毕业的影响,以引起学生重视。

3.2.2提高指导教师综合素质指导教师的指导态度、专业素质和能力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调查发现,个别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时态度不认真,缺乏责任心,而这也会影响学生写作态度。因此,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使其就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制度进行学习。学院应明确并细化指导教师的职责,建立指导教师考评机制,对态度不认真、缺乏责任心的教师加强教育,对于教育后仍没有明显改变的教师,要求其退出。同时,注重培养教师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以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方式,增强青年教师论文指导能力。

3.2.3健全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制度目前学院虽已制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相关制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第一,应合理安排学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时间,尽量将开题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初,避免其和学生考研、找工作、实习等时间发生冲突,从而影响学生开题报告质量。第二,完善教学方案,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前的每学期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提前了解论文写作规范、要求,培养学生论文撰写能力。第三,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做出明确规定,科学制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以便指导教师和学生以此标准进行论文指导与撰写,保证论文质量[2]。

参考文献:

[1]胡杰.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调查与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0(5):51-54.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1.1学生方面

1.1.1找工作、实习使精力、时间不足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这一学期,学生们往往会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实习、找工作等等事情,从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写作,或者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毕业论文资料的收集和写作之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开题报告、论文提交给指导教师,往往在网上进行下载复制粘贴,在短时间内造论文,论文的质量就无从保证。1.1.2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笔者在论文指导环节中发现毕业学生对所选题目、论文设计、格式要求没有准确的理解和应用。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就体现出了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的不足。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透,不知道文献综述、摘要部分怎么写。在格式上,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不熟练,不知道论文格式的排版、间距等的调整。

1.2教师方面

1.2.1指导教师水平、经验有限由于我校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是新增专业,实行本科毕业论文仅有2年时间,青年教师和老教师都没有论文指导经验,大多凭借自己上大学做毕业论文的经验去指导,因此,存在着研究手段和方法落后、指导出的毕业论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1.2.2重课堂教学轻论文指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往往重课堂教学而轻论文指导。一方面,认为课堂授课直接影响到学生接收信息的效果和考试成绩,评价一个教师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往往是从课堂教学情况、学生的反响以及科研、学术水平而进行的,因此,指导教师没有将毕业论文指导环节放在重要的地位加以重视;另一方面,忽视了毕业论文对毕业生的重要性,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认为毕业论文就是一次简单的完成作业和批改作业。1.2.3远程指导,面对面沟通减少由于学生们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刚好是他们在校外实习或是最后一学期找工作时间,因此,学生大都在校外甚至有的同学回到本省、本地实习或找工作。这就造成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大多采用网络qq、邮箱、电话等方式进行远程指导,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较少,不能及时规范学生的论文写作,有时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1.3制度、管理方面

1.3.1制度实施中存在缺陷学校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程》,院(系、部)教学科往往将这一工作规程发给学生辅导员,而学生辅导员从qq平台上将学校毕业论文工作规程发送至共享上要求学生自助下载查看。学生有些由于没有上网或种种原因未能及时下载查看,或不认真对待和查看,导致制度落实不到位,学生不了解学校关于毕业论文设计要求,评想象自己拼凑和粘贴。不按照学校、院(系、部)要求写作,造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指导环节中的重复修改、要求,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1.3.2时间安排紧张院系制定的毕业论文事件安排表,一般在大四第二学期开学后的4、5月份进行开题,而最终正式答辩和提交论文时间在6、7月份。这样,学生们真正撰写论文的时间就很有限。加上,有些学生因为开题论文题目过大或是种种原因要求从新更换题目,从新梳理思路,这样,从新定题目开始写文章又显得时间很紧张,这样的情况,学生和指导教师两者都深有体会。

2.解决策略

2.1提高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度

一方面,院(系、部)应该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条件,给予毕业生从选题、开题答辩、论文答辩到成绩评定等一系列的指导和制度规范。院(系、部)加强前期的宣传的动员,提高学生对于毕业论文撰写的格式、写作要求、写作方向等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建议可以将毕业论文写作时间进行调整,从原来的大四第二学期,调整为大三第二学期进行开题,大四第一学期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工作,这样就可以给同学们在大四第二学期找工作、实习留出时间和精力。

2.2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

目前,教师普遍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毕业论文指导环节,基于这一现象,要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该加强指导环节,提高重视程度。对于学生从开始的宣传到论文题目的初选、终选、行文思路、开题撰写与答辩、论文整体设计及答辩环节等各个环节给予指导。在确定选题前,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实习单位和当前公共事业管理包括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法学方面的热点问题选择题目较小、较易于操作并符合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的题目,避免由于学生论文题目选择过大而造成内容空泛、行文受阻、开题不通过等现象出现;在确定了选题后,论文指导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的论文相关文献,寻找创新点并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根据选题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对行文思路给予梳理,并在指导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加强沟通和联系,要求能够面对面的指导,而不仅仅局限在网络远程指导或电话沟通上,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完善研究方法,保证论文质量和进度。并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规范书写,端正态度,帮助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从文章结构、语言陈述、实验数据、调查问卷设计、图表制作、统计分析等方面加强学生的能力,从而为最终能够提交优质的毕业论文做保证。

2.3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