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宣传文化论文范文

宣传文化论文范文

宣传文化论文

宣传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和互联网等新兴传媒的出现,使得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了新的严峻的挑战。

一是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还亟待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还认识不够。二是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增多,对宣传舆论引导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三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战斗力亟待加强,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明显,网络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四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五是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新时期,要在总结继承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党的领导,转变工作思路。一是各级党委必须把宣传思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工作紧紧抓好。二是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各地区各部门党委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清形势、负起责任,抓紧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确保意识形态领域不出问题。三是建立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良、熟悉宣传思想文化规律和特点的工作队伍,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队伍和人才保障。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基层群众。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践行“三贴近”原则,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到最基层,做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去。只有这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才能做到根深叶茂、活力四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强化阵地意识,拓宽宣传载体。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不断拓展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不断尝试和运用新的载体,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媒体宣传工作格局。一是巩固发展已有的思想文化阵地。做大做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引导,充分发挥都市类报刊发行量大、受众面广的优势,使之成为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形成完整、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抢占新兴宣传阵地。主动运用和管理好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办好重点新闻网站,丰富宣传内容,拓展服务功能,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尤其要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密切关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动向,尽快熟悉并运用信息传播的新技术、新业务,使之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4.强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信息高速传播、新媒体不断涌现、社会矛盾冲突频发、职工群众利益诉求增多等新问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面对新形势,结合新特点,采取新方法,大胆创新,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吸引力、实效性,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管理考评机制,整合宣传文化资源和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巩固拓展出版、发行、影视、演艺院团改革成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

宣传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同志、同志和李长春同志的讲话表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把好政治关是我们党对思想文化战线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社会科学论文出版发表工作的基本要求。社会科学论文具有政治性,因此要求我们把好政治关。但体现在论文主题上的政治性问题大家都警惕性比较高,政治性问题也多能被发现。而分散在论文中隐匿的或非直接点题的政治性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也就更容易造成政治性问题。目前我们对这种隐匿性问题的研究讨论恰恰是最不够的。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复杂变化,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十分繁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在这样的形势下,处理好社会科学论文中常见的政治性问题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对社会科学论文中常见的各种形式的政治性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并谨慎把握。

二、社会科学论文中常见的政治性问题及其分析

(一)有关主旨问题当前社会科学论文中,有的对资本主义国家做一些介绍,包括它的文化、条例规定等,这时可能会出现无意识地对资本主义整体制度的褒扬倾向。社会科学论文中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一项条例或规定可以提出参考借鉴的意见或建议,但参考借鉴意见或建议不能等同于对资本主义整体社会制度的褒扬,这时的话语、用词要特别注意掌握分寸。社会科学论文的出版发表,应该有鲜明的主旋律立场,应该多做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正面宣传,应该传递正能量,应该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武器。社会科学论文的出版发表,应该体现我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办刊宗旨。因此,社会科学论文的主旨应该是歌颂党、歌颂人民的,应该是歌颂社会主义的,对资本主义整体制度应该是否定的。对此,编辑人员要懂得“讲政治”,要学会“讲政治”,要有正确的信仰,要有政治责任感。

(二)有关引用中央领导人讲话问题当前社会科学论文中,有的对中央领导人的讲话或著作进行引用,甚至是使用引号的引用。引用时有的出现与原话或原文不完全相符的情形,这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因为这不但是有关尊重的问题,而且涉及意思表达的准确性、完整性问题。通常领导人的讲话或著作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词一句都有深刻的含义,甚至贯穿了政治思想、政治方针和政策,引用有误就可能引起原意的改变,造成误解或被敌对势力所利用。社会科学论文的出版和发表,一定要确保其引用的领导人的讲话或著作字字准确无误,这就对写作者提出了做事要特别认真的要求,编辑人员也要养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作风。

(三)有关政治口径问题当前社会科学论文中,有的对政治上的重大问题的说法与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口径不一致。例如有一篇论文使用了“统治时期”的说法。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政权,不存在个人统治。“统治时期”的说法与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口径不一致,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而造成不好的影响。对待此类问题,要做到与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口径一致,除去主观意愿以外,写作者以及编辑人员还要不断地加强政治学习,多读书看报,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这样才能保持与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口径一致。

(四)有关台湾问题当前社会科学论文中,有些涉及台湾,把台湾无意识地划到国际或国外范畴。有的在按国外、国内分标题讨论问题时,误在国外标题下讨论台湾。有的在提到国际问题时,错误地包括台湾。例如谈到国际交流时,包括了与台湾大学的交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社会科学论文在进行文献综述的时候,把文献分为国内、国外文献分述,这时若含有外文文献,很容易就把台湾作者的外文文献划到国外文献中。通过对社会科学论文的不断总结,本文建议对这个问题,可以回避国内、国外的划分方法,代之以采取中文文献、外文文献的划分方法。这样可以确保划分无误,也不会影响学术研究与表达。台湾问题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党和国家一直坚持反对台独的立场,因此社会科学论文涉及台湾时应做到表述严谨,这就需要写作者及编辑人员加深对台湾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时刻绷紧这根弦。

(五)有关传统文化问题当前社会科学论文中,有的论文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但说法上却仍然停留在过去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如对孔子持批判否定的态度等。社会科学论文应该受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约束,必须充分反映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征,要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我们应该坚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这样做不但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而且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态度,符合历史潮流的态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态度。因此,写作者及编辑人员要知道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及思想,要知道应该歌颂什么、应该反对什么,通过“三贴近”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水平。

(六)有关网络材料的使用问题当前社会科学论文中,有的论文使用非我国官方网站下载的资料,甚至包括涉及国家边界的地图。由于这些资料或地图不够准确,有时会使论文出现严重的政治性问题。使用资料时,最好选择我国的公开出版物或政府有关部门的官方网站,这样才能做到资料翔实可靠。因此编辑人员对论文的重点,包括关键的语句或图表,要做重点的核对,有疑问时要向作者问明出处,要有不厌其烦的精神,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编辑业务水平。

三、结语

习在2013年3月17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宣传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美华裔小说;传播;影响

随着20世纪华裔作家尤其是美国华裔作家的大量涌现,英美华裔小说的数量不断增加,英美华裔小说已经发展成为英美文学和华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量的英美华裔小说原著被引进国内,英美华裔小说在国内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目前,我国部分高校设有华裔文学研究中心并开设华裔文学课程。有关华裔小说的研究成果颇丰,相比较而言,美国华裔小说的研究成果远多于英国华裔小说研究,甚至部分英国华裔小说还不为人所熟知。目前,国内研究美国华裔文学并相继出版的专著较多,主要有尹晓煌在2006年出版的《美国华裔文学史》、程爱民主编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和吴冰的《华裔美国作家研究》《开疆与辟土:美国华裔文学与文化作家访谈录与研究论文集》等。但专门研究华裔小说的论文则较少,只有程爱民、邵怡和卢俊合著的《20世纪美国华裔小说研究》、刘秋月的《华裔美国女性小说研究》和侯金萍的《华裔美国小说成长主题研究》等。中国知网能检索到有关美国华裔小说研究的期刊和硕士、博士论文较多,主要从华裔人物形象、叙事策略、文化冲突与融合等角度进行阐释,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华裔小说的传播及影响方面的成果不多。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著名的“5W”模式,即“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andwithwhateffect?”[1]216对应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等,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从大众传播角度入手,可以更加迅速地把握、感知现代文学的某些基本特征和精神[2]118。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英美华裔小说在国内的传播现状及产生的影响,以扩大英美华裔小说的研究范围,揭示出英美华裔小说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一、英美华裔小说的传播媒介

媒介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必须借助的物质载体[3]26,而媒体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口语传播、纸质传播、电子传播、互联网传播以及新媒体传播等5个阶段[4]。英美华裔小说最初在国内得到流传,主要是通过纸质版书籍、报纸、网络等媒介进行传播。随着华裔小说传播范围的扩大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部分小说原著被改编成电影或剧本,小说文本被用作学术研究对象,各类研究成果日益增加,英美华裔小说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一)印刷品书籍英美华裔小说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除英文原著的引入与小说译者的译介和出版社有密切关系外,译作的质量决定了小说原著的传播范围。很多英美华裔小说除出版社的出版发行和宣传之外,还有很多小说被收录到中国国家图书馆、一些省、市级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二)媒体宣传英美华裔小说家参加的一些书籍签售会等宣传活动对小说的传播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如,2015年8月2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举办的美国华裔作家任璧莲新书签售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任璧莲携带其成名作《典型的美国佬》和新书《谁是爱尔兰人》参加签售会,并在会上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文艺报•文学周刊》在2003年8月26日第四版刊有对任璧莲的访谈录,这都大大提高了其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除部分英美华裔小说家参加国内的文学宣传活动之外,一些报纸、电视人物专访节目和官方网站等对英美华裔小说家及其作品的介绍,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美华裔小说在国内的广泛传播。如《环球时报》(2004年5月7日第17版)就对美国文坛的华裔小说家汤亭亭、闵安琪、严歌苓等人的小说文本进行了介绍。(三)改编的影视作品一般知名度较高或影响较大的作品经常被改编成影视或戏剧作品,一些优秀的英美华裔小说也被改编成电影进入大众媒体,如谭恩美的《喜福会》、毛翔青的《酸甜》等影视作品的成功改编和上映,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英美华裔小说原著及作者的影响力,促进了原著的热销和传播效果的不断提升。同时,一些专家学者对相关的影片进行解读,如苏东彦从后殖民离散理论的角度将谭恩美小说改编的电影《喜福会》与国内电影《如果•爱》进行对比分析[5]。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小说原著的传播范围。除以上提到的一些比较传统的传播媒介之外,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英美华裔小说原著的电子版在各大网站或图书馆均有收藏或推广,这也给小说的传播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尤其是针对一些年轻读者。另外,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被选入大学教材或是著作的选集等,也是英美华裔小说在国内高校学生受众中得到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英美华裔小说在国内的传播效果及影响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4]。由于英美华裔小说在国内的广泛传播,文本也备受受众关注。不管是一般受众还是专业受众,其队伍日益壮大。一般受众基于对文学的爱好及审美情趣等选择阅读华裔小说,了解华裔的生存现状、中外文化差异和欣赏文学作品及陶冶情操等;而专业受众则主要是英美华裔小说研究者和文学评论家等。对于一般受众来说,他们所书写的读后感或是进行简单日常文学交流或是在部分网站所发的评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英美华裔小说在一般受众中的传播范围及传播效果;而专业受众,如很多文学研究专家和学者则把英美华裔小说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课题或对象。从中国知网以及亚马逊等图书网站检索结果来看,每年都有相应的硕士、博士论文和专著及大量期刊论文刊出,研究成果丰硕,可见,英美华裔小说在国内尤其是专业受众中的传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对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期刊论文及研究专著笔者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搜索“美国华裔小说/华裔美国小说”,检索出期刊、报纸文章共有18篇,绝大部分都是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转载收录的期刊论文;共有论文600篇、专著6部。以“英国华裔小说”词条搜索只有论文4条,都是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论文,如若宁的《华裔作家韩素音,婚外情成就好莱坞大片<生死恋>》、肖淳端的《欧大旭的小说与历史书写》等。根据中国知网检索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出现有关华裔文学研究的相关论文,到20世纪90年代有关英美华裔文学研究的期刊论文迅速增多。在中国知网搜索引擎中输入“英美华裔小说”,可以看到绝大部分期刊论文和硕士、博士论文多以美国华裔小说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对汤亭亭的《女勇士》、谭恩美的《喜福会》和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等这些常见的作家代表作上,而对英国华裔小说研究的论文很少,如对毛翔青的小说《酸甜》进行研究的硕士论文有《毛翔青〈酸甜〉中的文化同化与错位》《毛翔青〈占有岛国〉中的历史叙事》,与韩素音小说文本相关的硕士论文有5篇。国内与英美华裔小说相关的博士论文更少,目前从贵州数字图书馆可以查到有6篇,如蒲若茜所写的《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华裔美国小说典型母题研究》(2005年暨南大学),主要从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以及后殖民等视角来分析华裔美国小说中的典型母题,探讨族裔经验和文化想象;邵怡的《美国华裔小说叙事策略研究》(2007年南京师范大学)主要利用传记文学理论、读者反映理论和离散叙事对美国华裔小说叙事策略进行研究;卢俊的《20世纪美国华裔小说主题研究》(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则从中国儒家文化角度重点阐释20世纪美国华裔小说中的族裔、家族以及个人意识三大主题;董美含的《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2011年吉林大学)着重以20世纪90年代后邝丽莎、张岚、伍美琴和黄锦莲的小说为例,探讨“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李红燕的《任璧莲小说中的身份焦虑》[6]主要“以当代文化政治批评高度关注的边缘性和社会身份关系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当代西方社会学和心理学关于身份的论述与发现,对任璧莲的几部主要小说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指出任璧莲的小说反映出的身份焦虑”;侯金萍的《华裔美国小说成长主题研究》[7]于2014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华裔美国英语长篇小说中的成长主题进行研究,着重探讨作品中少数族裔主人公的成长过程。研究英美华裔小说的专著也不多,主要也是针对美国华裔小说进行的相关阐释,如程爱民、邵怡和卢俊合著的《20世纪美国华裔小说研究》[8]于2010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着重研究美国华裔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华裔形象、主题、小说结构模式以及叙事策略等;刘秋月著的《华裔美国女性小说研究》[9]主要介绍了华裔美国女性文学的概念、内涵和相关背景知识,对华裔美国女性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和叙事策略进行探讨,并对21世纪前十年华裔美国女性小说的新趋势进行总结。

(二)学术研究机构的设立及华裔文学研究学术会议的召开除英美华裔小说的中文译本之外,一些英文小说原著的引入,也给国内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甚至出现一股研究华裔文学研究热潮。一些大学相继设立华裔文学研究机构,并同其他大学或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举办华裔文学研究会,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对美国华裔小说的相关研究。例如,2003年1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成立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吴冰为主任;北京大学设立华裔文学研究中心。2009年6月19日~6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由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的“2009亚裔美国文学研讨会”;2009年7月17日~7月19日,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亚美研究系主办的主题为“文化•语境•读者”的美国华裔文学国际研讨会,不少华裔文学研究专家学者如王宁、程爱民、张子清等参加了会议,并对“本土与离散、记忆与历史、身体与欲望、自传与小说、叙事与纪实、中国在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形象、文学与媒体的交叉、文化挪用与翻译、族裔互涉关系、美国华裔文学教学中的读者与听众”[10]等问题进行研讨。英美华裔小说在国内不断传播并受到广泛关注,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甚至掀起一股研究华裔文学热。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英美华裔小说,发表大量期刊论文与一些硕士、博士论文和出版专著。除此之外,部分英美华裔作家参加的一些活动也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英国华裔作家韩素音经常来访中国,参加一系列活动,鼓励文化交流。韩素音于1994年获得中国文学基金会颁发的“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另外,《中国翻译》杂志利用韩素音的赞助基金设立了“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在国内翻译界享有较高声誉。

三、结语

宣传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在教育教学方面,本着“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原则,我通过自主阅读、参加研训活动、教育硕士学位进修等途径深入学习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内化理论。在教学中我能够整合课程资源,优选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积极探索以“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研读教材、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认识升华——交流分享,总结评价”为主要步骤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读、思、问、议、评”的学习方法及“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生成”的互动交流中,自然达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育人目标,从而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及“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作用,也实现着师生民主和谐交往中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虽然我没有承担班主任工作,但是我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实施管理,做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时格外关注后进生转化,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因此任现职以来,本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年10月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

六年来我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主要有:【1】**年11月,《自觉磨砺意志》课例的教学设计,在**省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评比中被评为二等奖;**年1月,在**区区域性课题《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研究》评比中,被评为二等优秀论文;并在《**教育》**年第2期上发表,并作为**市**区“十五”教育科研成果被录入《自主发展教育研究》一书中。【2】**年3月,撰写的《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一文,被**省教育学会评为**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年4月,在**市教育学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学专业委员会**年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一等论文。【3】**年6月,执教的《自觉维护正义》一课,在**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拉练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4】**年11月,执教的《世界文化之旅》一课,在**区第五届“三杯赛”活动中,荣获优质课二等奖。【5】**年12月,撰写的论文《谈“继承传统美德文化,弘扬现代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与反思》在**市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暨校本课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上,被评为二等论文。【6】**年12月,撰写的论文《探索勃勃生机的教育,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在第六届**市基础教育论坛会上,被评为三等优秀论文;**年3月,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论丛》中发表。【7】**年3月,撰写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文,被**省教育学会评为2007年度三等优秀论文;**年5月,在《**教育》上发表;**年10月,在《中学课程资源》上发表。【8】2009年4月,参加**区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优秀奖。

另外,在兼职的其他工作方面,我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如:综合实践活动课——【1】**年12月,撰写的论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在**市教育学会发展性学生评价研讨会上,做了学术交流并被评为一等优秀论文;并在《**教育》**年第2期上发表;并于**年10月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年7月,执教的《关于中学生营养科学与饮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一课,在**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优质课。【3】**年8月,撰写的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与反思》在**市**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会年会上,被评为一等论文。【4】**年6月,撰写的《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科研工作——参与了国家、省、市、区级多项课题研究,有近十项研究成果获奖、发表,并亲自主持了区级个人课题研究;05年9月开始兼职科研专干,为学校“十五”课题结题和“十一五”课题开题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评为区“十五”优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宣传工作——曾做过7期《海之韵》校报副主编,8期《家校彩虹桥》家长小报责任编辑,负责学校《课改文集》、《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教育》我校专刊的统稿工作,多年来一直兼职学校新闻报道员,为学校的宣传工作尽心竭力,得到广泛赞誉,曾获区优秀报道员称号。人事工作——07年4月开始兼职人事干事,虽然事务庞杂琐碎,但我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如出勤统计、校务记录、报表上报、证明出具、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资变动、退休教师活动、教师评职考核等,真正做到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我深知: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在教育的田园里,我将继续辛勤而快乐地耕耘着,争做“研究型教师”,创造新的辉煌,做出更大贡献!

宣传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毕业论文从文体上看,归属于议论文中学术论文的种类。所谓议论文,它是一种证明白已观点正确的文章。它包括政论、文论、杂论在内的一切证明事理的文章,或说理、或评论、或辩驳、或疏证,以达到明辨是非,解除疑惑、综陈大义,驳斥谬误等等目的。毕业论文就其内容来讲,一种是解决学科中某一问题的,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回答;一种是只提出学科中某一问题,综合别人已有的结论,指明进一步探讨的方向;再一种是对所提出的学科中某一问题,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予部分的回答。毕业论文注重对客观事物作理性分桥,指出其本质,提出个人的学术见解和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和意见。毕业论文就其形式来讲,具有议论文所共有的一般属性特征,即论点、论据、论证是文章构成的三大要素。文章主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展示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毕业论文虽属学术论文中的一种,但和学术论文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指导性。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等,教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在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最后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和调查线索,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等等。学生为了写好毕业论文,必须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二是习作性。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大学阶段的前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学好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写好毕业论文。学好专业知识和写好毕业论文是统一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写作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作为专业人员写学术论文做好准备,它实际上是一种习作性的学术论文。三是层次性。毕业论文与学术论文相比要求比较低。专业人员的学术论文,是指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表述科研成果而撰写的论文,一般反映某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文章的质量方面要求相对低一些。这是因为:第一,大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撰写论文,对撰写论文的知识和技巧知之甚少。第二,多数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处在培养形成之中,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运用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第三,撰写毕业论文受时间限制,一般学校都把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实际上停课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仅为十周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少数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平时积累和充分准备写出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相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撰写毕业论文是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目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完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每门课程也都经过了考试或考查。学习期间的这种考核是单科进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本门学科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但毕业论文则不同,它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的基础课和公共课知识。由于目前学校的考试方法大都偏重于记忆,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致使对学生掌握理论的深度和实际运用的能力,难以全面了解。有的学生平时学习马马虎虎,满足于应付考试,很少作课堂笔记和读书札记,对写作知识了解不多,很少进行写作练习,结果,。防到写毕业论文时才临阵磨枪,回头补习各种知识,其写出来的论文连最基本的格式要求都不懂,逻辑上颠三倒四。还有一类学生平时学习死记硬背,缺乏能力的培养,缺少动手动笔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都会暴露出来。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也便于学校和毕业生录用单位全面地了解和考察每个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便于发现人才。同时还可以使学校全面考察了解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二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大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在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就要学会搞调查研究,学会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为此就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至于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他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科学研究。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开拓精神,既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一般性的专业工作,又能对人类未知的领域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如何观察、如何调查、作样本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如何操作仪器等方法。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撰写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会培养学习的志趣,这对于他们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增强攀登某一领域科学高峰的信心大有裨益。

三、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首先,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它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个人的能力与才华,向社会展示自身的价值。撰写毕业论文在学业生涯中是一件值得留恋的事情。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唤起的对科学研究的极大兴趣,所激发的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情,以及写作中辛勤的耕耘,导师的教诲和拿到学位证书时激动人心的场面等,都会变成美好的回忆,深藏在记亿中。此外,撰写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考核的重要环节。教学计划规定大学三年级学生要写学年论文,四五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要写毕业论文。*年全国实行学位制度,规定凡申请学位者,都要提交学位论文。目前,撰写毕业论文制度,不仅在全国高等院校中普遍实行,而且在电大、函大、职工大学、刊授大学等各种形式的高等业余教育中也得到了全面贯彻。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其次,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同志指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论才有学好的希望。”(《文化课本序》。《论语文学习》,人民出版社*年)“四化”干部必须是“开拓型”人才,他们应当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获取信息情报的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能力,社会活动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都是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的。大学毕业生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他们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目前,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即使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的,有的人学理工不学文,有的人学文不撰文,有的人专业能力可能很强,写作能力却很差。有的领导只会动口不会动手,会议报告、草拟文件,甚至一个座谈会讲几句话,都要秘书代劳。这种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批评的那样“官僚主义,工作不努力,不踏实,不深入基层,不亲自动手,不动脑筋,靠秘书办事,讲五分钟话都要人家写成稿子照着念,有时还念错了。这是思想懒惰。”(《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页)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端正思想路线,克服懒汉思想和官僚主义之外,力、法之一,就是帮助干部学习写作知识和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这是实现干部队伍“四化”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从而也对加强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提高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一方面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宣传共产主义理想,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国人民。另一方面要批评和抵制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更新陈腐的观念和旧的思维方式,揭露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阻碍改革开放的不正之风和腐败丑恶现象,还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但自己会写文章,而且懂得修改别人的文章,指导群众性的写作活动。大学生要写好毕业论文,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写作这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宣传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图书馆;视障读者;无障碍视频;计量分析

党的报告中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更是明确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残疾人的小康不仅仅是物质生活小康,也包括精神文化小康。对残疾人群体不仅要提供经济上的帮扶,更需要重视文化融合,不断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本文运用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对中国期刊网(CNKI)中关于视障群体无障碍视频服务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梳理国内关于视障群体无障碍视频服务研究历程,呈现无障碍视频服务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剖析无障碍视频在残疾人群体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提出未来研究发展建议。

1数据处理和研究方法

考虑到视障群体无障碍文化活动常常由各地图书馆组织,因此在做无障碍视频服务文献分析时,将无障碍图书馆作为文献搜索的主题,以增加文献搜索的全面性。笔者以“无障碍视频or无障碍电影or口述电影or无障碍图书馆”作为主题词,在CNKI期刊数据库上搜索,将搜索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后,获得符合研究分析的文献共计473篇。样本文献进行计量化分析,对得出的各项数值和指标进行梳理和归纳,再从样本文献载体分布、学术论文时间分布、关键词分布、学科分布等维度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关分析结论。

1.1文献载体分布

文献载体反映社会问题关注的层次。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1]。学术型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硕士论文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2]。中国期刊网中无障碍视频服务发文主要有4个层面,其中新闻报道类的发文95篇,占比20%。其中,检索到1983年最早一篇关于盲人有声阅览室的新闻报道,此后新闻报纸对于给盲人说电影、无障碍影院成立等视障群体文化活动都进行了关注。可以说新闻从业人员与一代代从事盲人文化服务的特教人,图书馆人共同推动着盲人无障碍视频服务的发展。期刊论文最多,占比达74%。而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偏少。从整体来说,无障碍视频相关领域的论文量并不多,可以感觉出我国无障碍视频理论研究还没有跟上实践的步伐,对残疾人文化需求的研究还是比较小众,研究的机构、人员并不多,研究层次还较低,发文量少。

1.2发表年代分布

为了精准分析无障碍视频学术研究分布和趋势,笔者剔除了新闻报道类文献,以近10年学术性文章为样本。关于无障碍视频的期刊论文发文总趋势是在上升,说明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被研究机构所重视。虽然也存在研究成果数量较前一年有下降趋势的年份,但总体研究成果还是保持上升。其中,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引发了公众对无障碍视频的一次关注浪潮。近两年随着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十三五规划开展,引发全社会对弱势群体文化帮扶关注,研究机构对残疾人教育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所以关于无障碍视频研究成果在数量有所增加。可以预测随着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包括无障碍视频服务在内的视障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研究将更加深入。

1.3关键词分布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个研究领域在一定时间段内大量关键词的集合,揭示了该领域研究状况的总体特征及其发展脉络,有助于对其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3]。笔者统计样本文献关键词,筛除部分非热门关键词后,显现关键词共现网络。,“残障人士”“公共图书馆”与“文化生活”3个词遥遥领先,可见我国对视频群体的关注更多的还是从残疾群体公共文化活动的角度进行相关研究与实践。其中“口述影像”“视频障碍”频率也比较高,与之相关的“影像文化”“无障碍传播”“电视节目”等说明学者对无障碍视频的影像传播研究也相当重视。在研究无障碍视频文化服务同时,对视频服务相关领域也开展研究,如对视障群体公益事业、无障碍视频版权问题等。不同的研究角度反映出我国无障碍视频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研究的深入。

1.4文献发表学科分布

笔者对文献学科分布进行研究,如表1所示。按学科分类发文来统计,无障碍视频服务研究发文中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一支独秀。视障群体无障碍文化服务受到文化部、中残联、等国家各部委大力支持关怀,先后成立了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盲文图书馆,各地公共图书馆先后开展了无障碍图书、无障碍视频服务。全国各类各级图书馆在建立了覆盖全国城乡视障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为全国视障提供公益性、便利性、综合性文化资讯服务方面成为主导力量。同时,排在前5位的还有政治、出版、电影电视艺术、计算机等学科,无障碍视频服务从图书馆、盲人、电影人的实践性探索走向社会文化均等化研究,无障碍视频服务受到出版、影视及网络技术的关注。

2研究现状分析

总体来说,近年我国关于视障群体无障碍视频服务研究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推动了我国视障群体影视文化服务发展,为无障碍视频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无障碍视频服务广泛开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2.1研究内容上存在不足

无障碍视频服务在我国是由实践层面进行推动,图书馆开展视障群众的听书、听电影、听视频的无障碍影视活动,进而推动了相关学者开展无障碍视频学术性研究。但是同时学者研究更多限制于理论层面的研究,从实践层面,从视障群众的心理、认识等层面的实践探讨较少。对无障障视频服务的作用、意义及方式研究更多的是从明眼人思维上进行,研究成果主要还是倾向于个体实践总结,缺乏群队实验而得来的理论成果,缺乏国家层面主导政策性研究。

2.2研究成果缺乏创新

从检索到的文献来看,近年关于无障碍视频服务研究成果大多喜欢引用特殊教育方面研究成果及数据,借鉴国外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政策性研究成果,关注成熟信息技术。从事视障群体服务的研究人员相对来说缺乏对无障碍视频最前沿科技应用技术、服务的敏感性,缺乏心理学、医学前沿研究成果的支持。

2.3热点不热缺乏团队

近年来视障群体的文化活动关注度逐年提高,但是从总体水平上并不高,无障碍视频服务文献关键词相对分散,发文作者及机构众多。近年发文中相关研究基金的文献仅15篇,占比4.3%。大多数文献还是从作者的实践出发,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对工作问题进行探索,高层次的研究团队数量不足,团队存活周期短。

3未来研究发展建议

3.1加强主流媒体正面宣传

积极利用主流媒体关于公益行动积极报道,强化主流媒体对视障群体权益保障的推进作用。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关于“生命阳光馆”的主流媒体报道,围绕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从平等、参与、共享的角度,呼唤人道主义,宣传众多无障碍高科技设备。主流媒体的报道推动了国内第一个无障碍电视频道的开通,促进了无障碍影院的推广,以及社会对无障碍事业的关心,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因此在开展无障碍视频服务时,应该把握公益的原则,充分利用公众关心了解的活动,如残奥会、国际盲人节的活动,积极配合主流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将无障碍视频服务融入创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3.2增强创新意识关注新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已远远超越了技术层面,其触角已延伸至视障服务的方方面面,已对无障碍图书馆物理空间、网络服务空间、社会协同实间实施了全覆盖。技术新流潮推动无障碍技术开发,从事无障碍视频研究的研究人员应该打破传统观念与思维的束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研究新技术、拓展新领域[4]。在研究方法或手段也应该更加多元,将理论研究与无障碍服务实践相结合,与国内外最新的无障碍科技研究想结合。把握趋势、迎接挑战,持续运用智能语音、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算法、VR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深耕无障碍视频服务,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不断创造新的发展。

3.3加强团队建设

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以无障碍图书馆为主体,培养专业的无障碍视频制定、服务、研究团队,利用团队力量开展视频群体心理、无障碍视频治疗,助残公共舆论引导、视障权利政策法规等立体式研究,将无障碍研究从学术性研究向政府智库发展。同时培育团队关爱残疾人事业的人文关怀精神,博爱塑魂、相互协作,相互信任,提高团队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董金柱.“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的内涵剖析[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28(5):92-97.

[2]王慧,任湘,张燕.基于华艺线上图书馆的台湾地区出版研究现状分析[J].出版科学,2016,24(1):105-108.

[3]赵广庆,王敏.我国高校对口支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对2001—2016年同方知网(CNKI)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J].山西青年,2018(5):105-108.

宣传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五年来,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照“弘扬炎黄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和繁荣富强”的宗旨,依靠各位顾问、理事和各界热心炎黄文化人士的无私奉献精神,使学会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学术研究活动进一步活跃

2000年4月,我会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侨联、濮阳市政府等在濮阳市召开“龙文化与现代文明”学术讨论会,有5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有28人在会上发言,收到论文45篇。费孝通、李学勤、贾兰坡等知名学者发来贺电。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陈大络就“龙文化和祖国统一”发表了演说。会后出版了《龙文化与现代文明》论文集。

2000年5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科委和我会联合在郑州市举办“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研讨会,会上河南省原常务副省长岳肖峡和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常有功讲了话。专家学者各抒已见,就“传统文化与科技的关系”、“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科技兴豫”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研讨。有48名学者专家到会,共收到论文35篇。

2001年7月为迎接和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我会召开会议,学习同志“七•一”重要讲话,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努力开创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2003年7月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在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召开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省直文化科研单位和各市、县文化、旅游、炎黄文化研究等部门的学者、领导约70余人,会上通报了各市、县炎黄文化研究工作开展情况,交流了经验。会议收到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世界华人理事会的贺电。收到各地专著、论文、内部刊物及交流材料300余份,11位同志在会上发言。会后,河南省和郑州市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导,有力的推动了市、县炎黄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

五年来一些市、县的炎黄文化研究会活动成效显著。濮阳市现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濮阳市龙文化研究会功不可没。五年来他们多次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报告会,仅2004年就先后举办了“孝道文化与家庭美德”学术研讨会和“龙文化的现代价值”学术报告会。参加“孝道文化与家庭美德”学术研讨会的学者专家达60余人,收到论文有14篇,研讨会后他们还向市政府提交了成立市孝道工作领导小组的方案,建议把孝道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平顶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2000年至2004年先后举办了“尧文化研讨会”、“县衙文化研讨会”、“楚长城研讨会”、“苏轼学术研讨会”、“牛姓文化研讨会”等。2004年的牛姓文化研讨会反响强烈,平顶山市先后有四位牛姓名人:鲁山县宋代抗金名将牛皋,宝丰大顺农民政权宰辅牛金星,叶县明代南京太常寺卿牛凤,郏县抗日民族英雄牛子龙。研讨会对牛姓源流、牛姓“四杰”的历史地位进行了研讨,并对平顶山的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向平顶山市政府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市政府的重视;洛阳市汝阳县,为弘扬炎黄文化,发展旅游事业,振兴汝阳经济于2004年4月25日举办“第三届河南汝阳杜鹃花节暨炎黄颂祖大典”。会场设在汝阳县西泰山风景旅游区炎黄峰下。炎黄峰,一座酷似两位长者的山峰,被誉为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巍然屹立在群山和绿水环绕之中。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许顺湛、窦思忠到会祝贺。

为了交流和展示学术研究成果,为了给予炎黄文化研究工作者一个活动园地,我会和有些市、县炎黄文化研究会还编辑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专著和论文选集。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出版的有:《中华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大河魂》、《炎黄资料汇编》(1—2集)、《炎黄颂》(上、中册)、《岳肖峡书法作品集》等,最近即将出版的有《炎黄颂》(下册)、《辉煌的历程》(画册)和《辉煌的历程》(资料汇编)。各市、县出版的有《中华第一龙》、《龙文化与现代文明》(濮阳市),《轩辕故里在新郑》、《黄帝足迹》(新密市)、《颛顼、帝喾》(内黄县)等。内部刊物有《溱洧文化》(新密市)、《平舆炎黄通讯》、《炎黄文化通讯》(灵宝市)等。

(二)组织参与多种文化活动

2002年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郑州市“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我会会同省会各大专院校教师和音乐爱好者组成省工人合唱团,开展了《公德颂》组歌演出活动,先后演出五场;观众达七千余人,省市有关领导也观看了演出。2002年学会与春泉公司共同举办了“99”重阳节联欢会,参加联欢的有500余人,弘扬了我国尊老敬老的光荣传统。

2002年11月为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我会举办了迎“十六大”笔会,省会著名书画家龚柯、毛秉乾、唐玉润等十余人到会挥毫泼墨,共计奉献作品38件。充分体现了广大书画界人士高度的爱国、爱党之情。同时我会还与河南省政协联谊会、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刘少奇建党思想研究会联合出版了《刘少奇在河南》大型画册,在首发式上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姚如学讲了话,对画册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炎黄巨塑工程有了新的进展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奠基者和肇造者。炎黄巨塑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开拓和创业的化身。炎黄巨塑的建成将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和繁荣富强产生积极影响;将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国际友人寻根祭祖,观光旅游的圣地。早日建成炎黄巨塑是全球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炎黄巨塑工程1987年由海内外各界著名人士倡议在中国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向阳山兴建,1991年9月12日奠基,周谷城、萧克、李德生和省、市领导参加了奠基仪式,1994年9月12日正式开工,程思远和省、市有关领导参加开工典礼。18年来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把兴建炎黄巨塑作为首要任务,从组织专家设计、论证、定稿,到向海内外宣传、筹资、组织施工等,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近五年来完成的主要工作为:

1.完成了炎黄巨塑广场炎黄主鼎的安放。炎黄主鼎由上海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筹资180万元捐赠。根据工程设计,炎黄巨塑广场共有九鼎矗立,其中主鼎由青铜铸造,高6.6米,直径4.38米,重20吨,雄伟庄严,典雅厚重,气势恢宏。鼎内壁铸有“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同时有、邓小平、陈云的题字。我国历代都把鼎作为国之重器,尊之为“宝鼎”,“炎黄鼎”充分体现了中国文明的伟大风格,同时也象征着国家威严、昌盛和江山永固、国家统一。炎黄主鼎在上海首展三个月,参观者达数十万人,得到了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

炎黄主鼎安放仪式于2001年4月10日在炎黄巨塑广场隆重举行,参加安放仪式的省、市领导有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孔玉芳、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韩劲草、原河南省常务副省长岳肖峡、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常有功等。参加安放仪式的来宾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光明日报》原副总编鲁谆、上海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克、炎黄鼎具体捐赠单位上海依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美琴等。

2.106米高的炎黄巨塑主体工程完成50米和巨塑广场7000平方米的土方工程,以及广场景点建设。炎黄巨塑工程依山而建,原山脚为一条5.5米深的洼地,经过回填、绿化,为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继续施工奠定了基础。

3.炎黄巨塑工程有形和无形资产进行了评估。在炎黄巨塑形象设计已获得国家专利权、出版权、商标权之后,2003年我们对炎黄巨塑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进行了评估,至2003年底炎黄巨塑的有形资产为1200万元,无形资产为6000万元。2003年,为加快工程进度,为有利于炎黄巨塑的兴建、管理,早日实现全球华人的历史夙愿,经多年酝酿,我会将炎黄巨塑的兴建任务移交黄河风景名胜区。2004年3月13日在黄河风景名胜区举行了炎黄巨塑工程移交仪式,之后又将与炎黄巨塑工程有关的规划、论证、设计、立项批件,价值1200万元工程资产,6000万元的无形资产,及国家注册的38个商标的知识产权全部移交;为支持炎黄文化研究会继续为炎黄巨塑筹资和开展宣传等活动,黄河风景名胜区每年为炎黄文化研究会解决40万元经费。我会虽然将工程移交给郑州市风景名胜区续建,但仍担负着炎黄巨塑的宣传和筹资任务;仍担负着海外华人前来寻根祭祖和观光旅游活动的组织和联络;仍在为着一个共同目标而开展活动。

目前,炎黄巨塑工程已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炎黄主体工程已在原基础上升高24米,根据郑州市政府的要求,计划到2005年10月,炎黄巨塑主体工程将全部竣工,到时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将巍然屹立在中原大地的黄河岸边。届时郑州将成为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将产生深远意义。

(四)积极开拓海内外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同国外朋友建立长远的友谊,加强海内外炎黄子孙联系,激发爱国热情,共同弘扬炎黄文化是我会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五年来我会在积极开展对外联络上同样取得了显著成绩:2000年6月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前来参观炎黄巨塑工程和黄河碑林,受到了会长岳肖峡、王仁民,副会长李生盛、窦思忠等领导的热情接待,参观后金泳三为炎黄巨塑题词:“炎黄二帝,人文始祖”,会长岳肖峡为金泳三题词:“东方文化,同源同根”。体现了中韩两国之间的友谊,弘扬了炎黄文化。

2002年4月18日,在省侨联主席林雪梅的带领下,由团长邓福恩率领的马来西亚沙巴及纳闽公会联合会中原寻根赏花团一行三十余人,在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炎黄巨塑广场举行祭祖活动。团长邓福恩动情地说:“海外华人时刻盼望祖国的强大繁荣,家乡变了,作为炎黄子孙更高兴,更光荣。这就是海外华人的一颗赤诚的心。”祭祖活动后,团员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炎黄巨塑建成后的铸魂壁上,以表对祖国的怀念。

2002年8月4日,我会在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接待了美国老朋友罗斯一家五口,1984年罗斯曾随美国勘萨斯州访问团来到当时的郑州市黄河游览区参观访问,从此结下了友谊。十五年后故地重游,为中国的巨大变化所感动,为表示友谊我会向其赠送了题写有“山河永存,友谊代代传”的山水国画和水晶沙炎黄二帝塑像。

为弘扬炎黄文化,促进国际交流,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还多方鼓励和支持学会理事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学会理事郑州市原书画家协会主席禹化兴先后组织国内书画家作品400余幅,参加了澳大利亚、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世界和平书画展。增进了友谊、传播了中国绘画和书法艺术,增强了各国人民的友谊。在国内文化学术交流方面,我会先后与国内不少省、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建立了联系,互寄刊物、简报,举办文化学术活动,相互组织考察学习等。先后接待的来访者有:广东、上海、大连、延安和湖南炎帝陵基金会等省、市炎黄文化研究社团。上海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为捐赠炎黄主鼎做出了巨大贡献,该会陈美琴女士捐献炎黄主鼎的功德碑于2001年4月,正式在炎黄巨塑广场安放。广东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为兴建炎黄巨塑多方筹集捐献资金达100余万元;山东省泰安炎黄文化筹委会和大连华夏文化促进会还专门成立了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义捐征集部,召开新闻会。

五年来,我会还积极参加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所组织的各项活动。2003年参加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诞辰110周年书画展;2004年参加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北京举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画展。我省马国强、唐玉润、王绣、吕致远等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参加了展出。

-

二、今后工作建议

回顾过去,学会工作成绩卓著;展望未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时我们也充满信心。为使我会下届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深入开展炎黄文化研究

为了深入开展炎黄文化研究活动,多出精品,学会的学术研究活动,一是要制订具体规划,选准课题,确定合作单位,制订征稿的内容和时间。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力争每年与市、县联合召开一至二次学术研讨会;二是课题的选定,要紧密结合我省文化资源的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体现“炎黄文化”、“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三是要依靠专家学者,提高论文质量,培育精品;四是要形式多样,可以专题召开,亦可结合各种文化活动进行。还可同各市、县(市)协商合作,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研讨活动。

(二)积极开展炎黄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

宣传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使其融入社会主义文化而发扬光大,是我会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使她进入社区,进入普通百姓家,进入大中小学,进入年轻一代人的心灵,使其成为培育民族精神强大动力。宣传普及活动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安排,可以配合各项中心工作开展,也可参入重大的纪念活动进行。形式上可以是书画笔会、戏曲歌舞演出和报告会、座谈会等。

为大力宣传普及炎黄文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同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加大炎黄文化宣传力度:同时应积极建立健全自己的宣传阵地:一是进一步充实学会网站的建设,不断增加网站的宣传内容;二是继续重视“炎黄颂”系列丛书的出版,加强学会研究成果的展示;三是要及时通报各地炎黄文化研究会活动情况,提高学会简报的时效性和质量;四是要积极筹备会刊“炎黄天地”的出版发行,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炎黄文化研究会都有自己的会刊,会刊既是我会的一个窗口,也是学术研究的园地,我们要积极筹办。可以先申请发行内部刊物,再申请公开发行。可以先不定期,再逐步达到定期。在“炎黄天地”会刊未被批准之前还可以先出“炎黄天地”文集。

(三)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

继续通过与宣传、台办、侨联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与海外友好团体进行文化交流,开展学术研讨,组织文化旅游,寻根祭祖和各种形式的庆典活动。

继续与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炎黄文化研究会加强业务联系,参与兄弟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各项活动。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对外的交流,以扩大我们的视野。

宣传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一、加强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制定了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分解了省电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考评内容,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日常管理,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获得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基础上,供电公司于年月荣获国网公司“文明单位”,目前公司所属四县供电公司均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平安供电公司获省电力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乐都县供电公司申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先进单位;组织实施爱心助残捐款活动,年共组织4次捐助活动共捐资15000余元。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方面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国网公司统一标识的制作及推广工作,同时结合送电工区站际竞赛、平安县供电公司创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及计量所搬迁等开展企业形象宣传策划,大力倡导“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员工中积极塑造“国网公司”品牌。

二、认真开展企业思想政治管理,保持职工队伍稳定局面

年,政工部配合国网公司、省公司及供电公司重点工作编写了形势任务教育提纲,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出调研提纲,组织开展了员工思想动态调研工作,尤其是针对民和金属冶炼总公司发生欠费问题及潜在的风险问题,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集体座谈、个别座谈,了解情况、分析引导,并对有关问题及时向公司领导反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职工队伍稳定,同时定时上报每月舆情报告、季度及半年和年度舆情分析,及时掌握职工队伍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确定年度研究参考课题、积极组织撰写切合公司中心工作、符合实际的论文,并认真进行了评审及工作,有11篇获优秀论文,其中有一篇获省电力公司一等奖,一篇获二等奖,两篇获优秀奖。组织召开了年政研会,修订并审议通过了新一届政研会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及《政研会章程》。在此基础上,认真开展省公司确立的研究课题调研及撰写工作。

三、宣传企业良好形象,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做好企业新闻宣传报

道工作

组织召开了年公司宣传工作会议,制定了年宣传工作要点及考核标准、激励办法,制定新闻宣传考核指标;制作了送电工区参加西北电网公司站际竞赛专题片,开展了站际竞赛专题宣传,制作平安县供电公司创一流电视专题片,完成了龙硝兰线“5、26”抢险现场、硝湾变、乐都变及海西集中检修宣传报道;制定了“三个十条”宣传方案、开展安全生产月、新安规宣贯活动、春、冬季安全大检查、线损管理、清欠电费及第七届职工运动会宣传等重点工作宣传。

按公司先教领导小组的要求,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编发先教活动专题简报22期、检查指导、先教舆论宣传,制作宣传横幅、展板、宣传栏等进行专题宣传。

加大了新闻宣传报道力度,《青海电力报》发稿125(截止月份)篇;电力电视新闻投稿124(截止月份)条,对外报道15(截止月份)篇,超额完成年度新闻宣传报道任务;完成《海东供电》改版任务,出刊24期(“5、26”抢险、站际竞赛专刊增刊两期);按要求完成音像档案日常建档工作;配合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调试,逐步完善新闻网络维护,在公司局域网开通政工网;认真贯彻落实并传达国网公司、省电力公司新闻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召开新闻宣传工作调研和新闻宣传座谈会,举办了年通讯员学习班,侧重新闻宣传写作。

四、强化自身管理、发挥团队作用

按照公司“严、细、实、快”的工作要求和机关“监督、检查、指导、帮助”的工作方针,通过经常性集中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强化内部人员沟通,提高自身素质,部门人员综合工作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新到岗人员也较早地进入了本岗位角色,部门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履行岗位职责和互助合作的作风。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室完成“6S”、流程管理、创一流、站际竞赛、营销知识、安规竞赛、班组建设、青海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宣传等相关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团队作用。

五、年工作重点及要求:

1、贯彻落实年国网公司、省电力公司新闻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做好公司内质外形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内部资料等多种载体,发挥宣传效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运用摄影、摄像等设备资源对外投稿,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媒体沟通,提高宣传报道的深度、广度,积极对外投稿,各党支部要进一步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充分发挥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加强机关各部室和基层单位的宣传报道管理。

2、积极探索和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围绕公司重点、难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借鉴、学习先进企业的做法,结合公司实际,创新工作。

3、落实省公司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加大新闻宣传管理力度,完善党建目标责任制,强化新闻宣传目标管理及奖惩,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组织指导通讯员写作,强化新闻摄影培训等。

4、加强业绩考核的规范管理,认真分析员工思想动态,发现苗头性问题时积极采取防范、处理措施,加强职工队伍稳定管理,及时上报舆情报告和舆情分析,主动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5、积极围绕年各项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让员工了解企业、理解企业,并为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进步发展作出自身的贡献。

6、精神文明建设按规划要求和党支部目标管理各分项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各项活动和任务,查漏补缺,整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