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

县域工业经济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第1篇

(一)章丘市工业经济当前规模水平

工业生产效益总体较好。20n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43.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现销售收入9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利税88.2亿元,增长18.5%;利润抖.1亿元,增长20.0%。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全市共有新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9.7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160家,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93.3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利润47.46亿元,增长31.6%;实现税收11.62亿元,增长23.8%。全市利税过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88家。有圣泉l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主导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形成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精细化工四大主导产业。20n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83.42亿元,同比增长20.0%,占工业总收入的80.3%。实现利润49.23亿元,增长24.0%;实现利税76.13亿元,增长23.2%。其中交通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邓.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收入的26.5%;机械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75.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收入的28.2%;食品饮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6.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收入的4.8%;精细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2.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收入的20.80/0。四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刃.6亿元,同比增长35.120/0,占全市比重6.10/0。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3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4.1%;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产值487.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6.9%。拥有济南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企业技术中心27家。

(二)章丘工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l)兴办园区助推工业经济腾飞。章丘抢抓机遇,1992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山东明水经济开发区,经过20年的建设发展,明水经济开发区成为部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部级先进机械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部级重型汽车特色产业基地、部级有机高分子材料基地、山东省科学发展示范园区。2012年10月顺利升格为部级开发区。一是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n年,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410个,合同投资人民币96叮乙元,实际到位资金68叮乙元,世界印明虽企业中有5家在章丘投资兴办企业。开发区现有重点出口企业34家,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开发区现有部级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13家;省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2个;先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16项,96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经国家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79家。三是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开发区现已形成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四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开发区总销售收入的85%以上。四是园区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17家,47家企业纳税过千万;全区生产各类工业产品400多种,其中有5个为中国名牌产品,济南圣泉集团、银鹰集团、华凌电缆有限公司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拥有省著名商标11个,省名牌产品10个;山东章鼓的罗茨风机、天力干燥公司的干燥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处于全国首位;圣泉集团生产的高效空心防热材料为神州八号飞船成功返回发挥了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五是园区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开发区累计投资近100亿元,实现了路网、电网、水网、汽网、场地等“十通一平”,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区内排水、排污管网完善,已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3个,日处理能力巧万立方。

(2)招商引资支撑工业经济发展。重点抓招商引资,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成立专门的招商队伍,瞄准世界50明虽和国内500强的企业招商,主动叩门招商,强化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不断优化环境。坚持“三个并举”:即数量与质量并举、规模与效益并举、引资与引智并举,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中介招商、对接招商等方式方法广泛得到应用。

(3)规模发展提升工业竟争力。大力实施规模发展战略,全市2011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60家,其中过100亿、5叮乙元各有l家。其中重汽属地收入突破190亿元,圣泉集团收入近6对乙元,过2叮乙元、1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7家和l家。注重抓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一是制定出台扶持骨干企业的优惠政策;二是重点扶持大企业集团(2011年以来,章丘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三是帮助企业拓展资本市场,成立企业上市领导小组。一大批规模企业成立了股份公司作为上市后备资源,现在深交所已上市企业有l家,上市办理中的后备上市企业已达到了20家,预计到“十二五”末,上市公司将达到5家。

(4)科技创新激活工业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多年来,章丘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牢固确立传统产业高新化、传统产品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51.2%。(匀扶持本土企业避免产业空心化。一是规模档次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规模大、创新能力强、成长能力突出的本土企业。圣泉集团的销售收入和利税从2006年的9.5亿和1.7亿增长到去年的64.8亿元和8.5亿元,5年间分别增长了7倍和5倍,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成长为亚洲地区同行业最大生产厂家;伊莱特重工几年间由一个手工作坊成长为年销售收入对乙多、利税近8000万元,在国际风电相关领域有话语权的国际性企业。二是财税贡献越来越大。目前章丘已形成机械加工、铸造锻打、建筑塔机、罗茨风机、汽车装备配件、炊具机械等本土企业集群。2011年,全市机械铸锻企业已达13刃家,产值7叮乙元,利税8亿元;建筑塔机企业46家,产值6叮乙元,利税7亿元;风机企业108家,产值4叮乙元,利税5亿元;炊具机械企业86家,产值8亿元,利税1.6亿元;汽车配件企业42家,产值22亿元,利税4.6亿元。三是创新能力日益增强。目前,全市初步建立起以圣泉、华凌2家部级技术中心、9家省级技术中心(本土企业6家)、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l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银鹰炊具)为支撑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企业技术中心体系,优秀本土企业已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四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本土企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像圣泉集团的唐一林、伊莱特重工的牛余刚、华民铸锻的侯宇氓等一大批有思想、有魄力,开拓进取、善抓机遇的企业家群体。目前,本土企业拥有的各类人才中,硕士以上学历15人、正高职称10人、享受政府津贴l人。

(5)优化环境拓展工业经济发展能力。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二是搞好服务。实行市级领导和部门包抓重点工业企业制度。所有服务部门全部进入政务大厅,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三是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通过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减少收费项目,基本扫除了影响投资环境的政策障碍。

二、章丘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1.工业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质量总体不高。章丘是济南的工业重镇,也是一个人口大市,工业经济总量占到了济南市的近10%,排县域第一位。在济南来看,章丘的工业有一定的特色,有较高的地位,有较强的实力。但放眼全省全国,可看到明显差距。从上表可以看出,章丘市工业发展各项指标都不靠前:GDP排全省第1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最少的平度还少8对乙元;固定资产投资仅高于邹平;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还没有过千亿,还不到邹平、龙口的一半;规模企业利润不到龙口的三分之一,新泰的一半。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则更大。昆山市2011年工业总产值700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30.86亿元;利税总额512.16亿元;利润总额412.00亿元;产品销售率99.1%;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1.4%。江阴市2011年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9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42.4亿元;实现利税578.对乙元;利润430.9亿元。绍兴县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459.80元,比上年增长2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939.23亿元,增长28.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通过横向对比,我们发现,章丘工业经济总量还不够大,整体竟争力不强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强市。与发达地区相比,工业投入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投入年均增长7.2%,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指标年均增幅仅在20%左右,自2003年工业投入总量首次超过利税总额以来,几年差距逐步拉大,到2011年工业投入总量高出利税总额23.7亿元,这说明章丘仍未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

2.产业集聚水平有限,大项目拉动作用不强。目前章丘仅交通装备产业、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产业过百亿,2011年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邓.3亿元、275.3亿元和202.9亿元,全市各门类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和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函待提高。而昆山市已形成了l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千亿级集群IT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实现产值3282.41亿元。章丘工业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大企业不多,尤其是缺少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拉动力不强。章丘全部工业单位总数为9845个,其中规模以上为402个,仅占4.0%,与省内部分工业强县相比,差距十分明显。龙口全部工业单位总数只有2548个,规模以上有310个,虽然比章丘少,但比重为12.0%,远超章丘的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为2180.1亿元,是章丘的两倍。与荣成、邹城、胶州等市比较,在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等方面比较,差距也比较大。章丘传统产业、传统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市场竟争力不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部分企业出现产品滞销、库存增加,导致开工不足、不能满负荷运转。四大主导产业除食品饮料外,产业效益下滑明显,对章丘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3.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调整压力巨大。从产业结构来看,传统工业比重大,新兴工业发展相对缓慢。从企业组织结构来看,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9.8%,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从企业技术结构看,相当一部分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主要依靠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来支撑企业发展。

4.科技创新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企业偏少。目前,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仅有11家,数量少,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人才等方面问题,导致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不高,附加值低,产品竟争力不强。(l)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比例偏低。在40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只有犯家,其中大型企业只有3家(不包括济钢、重汽),还没有形成理想的“纺锤型”优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竟争,前景不容乐观。(2)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方式仍为粗放式,高技术行业科技产出与先进水平差距较大。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980/0,比重还比较小。(3)创新要素供给不足。特别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章丘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开展。在全部科技创新活动人员中,拥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偏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4)工业企业重引进、轻消化,自有知识产权不多。在技术引进中,章丘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引进不够,大部分还是引进硬件,对技术及设计图纸工艺专利的引进还很少。

5.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受地域、自然条件、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对外开放度不高,利用外资偏少,经济外向度较低。除与沿海几个区市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比较处于劣势外,与新泰、邹平、诸城相比,差距也比较大。

6.企业融资困难,导致发展后劲不足。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90.6亿元,而其中个体私营贷款比重非常小。了.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瓶颈急需破解。一方面土地供应指标紧缺,再加上存量土地相对不足,项目用地的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土地利用比较粗放。目前工业用地基准价都在10万元/亩左右,远低于土地开发成本,也比沿海等地低很多。跟发达地区比,章丘的土地利用效率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加快章丘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园区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壮大工业经济规模1.打造特色专业园区,夯实产业发展载体。一是加强一区四园建设管理。要乘着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部级开发区的东风,对开发区项目区加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力度。二是持续打造特色园区。加快规划建设济南高端制造服务园区和章丘电子信息产业园,吸引一批域外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园区,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打造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三是着力引导集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较多的镇(街道)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园区,打造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新载体。2.整合优势资源,促进集群发展。以大型优势企业为核心,发展关联及配套企业,坚持打造大型优势企业与发展中小企业并重,推动产业升级与扩张产业规模并举,争取形成有特色、有优势的县域“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3.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实现产业扩规提效。一是提升传统产业。章丘要抓紧抓实四大主导产业提升行动。发挥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引进龙头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做大做强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确保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稳定在80%左右。二是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章丘工业要以实施四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为契机,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扶持引导,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产业,力争“十二五”末,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0%以上。三是振兴优势产业。加快技术设备升级,加大品牌创新力度,改造提升以章丘重型锻造等为龙头的铸锻铸造产业,以大汉建机等为龙头的起动机械产业,以华明水泥等为龙头的建工建材产业,以泉永印务等为龙头的印刷包装产业,力争“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四是“保姆式”服务呵护优质实体项目。坚持和完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三定四包”责任制(即定项目、定责任、定时限,包项目建设进度、包问题协调解决、包政策落实到位、包项目产出效益),对市级领导包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定期调度、超期督办和结果公示,每月一调度、一通报。4.加大上市推进力度,实现借力资本市场发展。一是找准市场定位,科学制定上市规划。加快民企股份制改造,指导重点企业尽快上市,对已进入辅导期的企业,做好指导、协调、沟通工作;二是加大民营企业上市扶持力度。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重组发展、做大做强。5.强化以企招商,实现现有企业增资扩股。做大做强现有企业,鼓励企业重组整合。通过合资合作、股权收购等方式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和子公司,开发新产业、培育新品牌、开拓新市场,引导现有企业通过增资扩股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促进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不断放大现有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

(二)调整工业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推进循环经济发展1.重视本土企业的发展,推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像伊莱特重工那样拿出优势资源寻求对外合资合作,在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的同时,拓展市场;二是像章鼓那样对企业进行包装实施境内外上市,吸纳更多资金,增强转型升级能力;三是像圣泉那样发挥自身资金、人才等优势,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实现内生扩张、自我转型提升。2.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实现信息化引领发展。一是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关键业务的综合集成应用,集中打造“两化”融合标杆企业;二是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使之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加强重点领域信息技术应用。3.突出企业管理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发展。一是加强战略管理的创新。调整企业内部价值链,加快品牌升级;二是重视精细化管理。企业要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授权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评估机制、分析模型等方面进行管理研究,要敢于进行业务模式重组(BMR);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一种知识分享、员工之间和谐相处的气氛,创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4.着力抓好市场开拓,实现促销扩销发展。一是多措并举拓市场。突出抓好分公司营销部所在地的客户服务部建设,保持完善现有的客户服务部;二是利用展会放大品牌。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瞄准目标市场,积极搭建企业对外宣传展示的平台。5.抓好节能降耗,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一是以科技进步及创新提高节能效率。重点抓好关键技术开发、陈旧设备及落后工艺技术的更新改造工作,督促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节能措施;二是拉长产业链,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打造强的核心产业和企业,吸引各地更多的中小企业主动与之配套等;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高新技术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大力实施四大优势产业振兴行动。加快技术设备升级,加大品牌创新力度,改造提升以章丘重型锻造等为龙头的铸锻铸造产业,以大汉建机等为龙头的起动机械产业,以华明水泥等为龙头的建工建材产业,以泉永印务等为龙头的印刷包装产业,力争“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20叮乙元以上。

(三)提升创新能力,注重人才培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坚持走产学研相互合作的研发途径。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形成技术创新联盟,双方进行紧密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自身也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以争取在合作中占优势。二是通过海外购并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或科研单位,从而获得这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和能力,将企业外部的技术资源转为企业的内部资源。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打造自己的第一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创新活动建设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保护企业技术创新的合法权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将品牌创建工作纳入企业重要发展目标来重点落实。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吸收凝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工作,重视引进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和特需人才,特别要重视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和华人科学家。

(四)拓展开放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各项配套体制机制一是优化软环境。努力营造面向各类投资者公平、透明、稳定的竟争环境,努力营造高效率、低成本、无障碍的开放环境,努力营造全社会积极支持和参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浓厚人文环境,营造适合外企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优化硬环境。继续搞好交通、能源、通讯、供水等投资硬环境建设。加强土地政策性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方面的土地审批制度,加大对优质项目的土地供应量,切实保障开放型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三要大力培育和引进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依托优势产业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对接合作,重点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四是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大引资引智力度。大力推进县域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形式。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第2篇

一、开展科技创新

科技是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开展科技创新,能够有效转变选育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对于提升县域工业经济竞争力具有着重要意义。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的开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政府的引导。因此,县域政府部门需要对现有科技支持政策作出树立,通过分析不足与弥补劣势来对科技支持政策作出完善。同时,县域政府部门有必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出发点,构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并以科技创新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据,结合县域自身产业结构,来构建全面的科技创新保护机制与产学研合作机制,从而使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县域政府部门有必要设置科技创新监督部门,并负责对科技政策的贯彻情况作出监督,对企业开展自主科技创新进行引导。

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因此,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自主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与金融机构资金介入的科技创新融资体系,从而推动县域科技创新工作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县域政府部门所发挥的引导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因此县域政府部门需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对民间资金进行吸引,并对科技研发单位进行资金注入与扶持,从而确保工业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过程中具有足够的风险投资可以利用。另外,在财政投入方面,县域政府部门应当将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资金,并保持一定的年增长幅度,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近年来,太谷县加大科技投资的力度,建立医药园区、食品园区,鼓励企业开发研制新产品,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在科技研发上,采取“企业投入、政府奖补”的办法,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2013年太谷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科技项目经费内部支出达8085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2377万元)的1.44%;,占全县GDP(660005万元)的1.22%;占有科技活动项目企业总产值(269660万元)的3.0%。

二、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粗放式方式,对于实现区域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首先有必要以节约降低能耗、节能减排为指导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其次则应当根据区域产业优势推动特色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强调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对环境进行保护,并对资源做出充分的利用,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模式,同时要求工业发展中做到污染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县域政府鼓励企业在生产中使用清洁生产方式,并降低生产能耗,通过革新生产工艺与生产技术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和资源消耗量。另外,在县域工业园的建设中,需要重视企业之间的优化组合,通过实现企业之间的废物交换和重复利用来构建生态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当然,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仅仅依靠一家企业是难以发挥出有效作用的,因此,县域政府应当用政策进行引导、法律进行规制,促进社会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氛围。

为了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应当重视对自身的优势资源做出充分的利用。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有利于构建县域特色产业,同时有利于提升社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此方面,主要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挖掘县域优势资源。这种优势资源指的是县域中能够创造独特经济价值的各类特色资源,包括生态环境资源、社会文化资源、自然环境资源、产业结构资源等;二是要对产品特色做出定位。特色产品的定位不仅要以资源为依据,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实现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来选择生产具有更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活力的产品;太谷县建立的恒达循环经济园,利用生产煤焦的余热来发电,发的电能够满足整个生产的需求,既利用了余热,减少了废物的排放,又为企业的生产降低了成本。

三、构建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

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求县域政府部门能够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求县域政府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与财政支持力度,通过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来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等。同时政府有必要从政务方面做出改革,通过构建问责制度、限时制度和责任追求制度来实现行政效应的提升,从而为外资的引进构建绿色通道;其次,在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中,还需要推动县域服务型行业的发展,如信息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以及金融产业的发展中。其中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信息交流平台,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则能够优化工业发展中的流通,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则能够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撑,因此,这些行业的发展也是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中不容忽视的内容。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第3篇

一、监测与预警的原则

(一)分工协作原则。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各镇(街道)是工作的主体,按属地管理,负责做好本区域内企业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县有关责任部门对照工作职责,负责做好相应的企业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县工业企业风险监测预警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预警办)是监测预警工作的综合协调机构。

(二)及时性原则。在对工业企业监测发现异常现象时,县有关责任部门及各镇(街道)应及时衔接沟通、调查核实,并研究对策措施,相关情况及时上报。

(三)真实性原则。县有关责任部门及各镇(街道)应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风险情况,不得故意隐瞒、掩饰或夸大。

(四)保密性原则。实施内紧外松策略,严禁将企业风险及处置情况随意向外泄露,严格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二、监测与预警的对象

县内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三、监测的内容

对列为监测预警对象工业企业的下列事项进行监测,发现企业生产经营有任意一种异常现象的,该企业列为预警对象:

(一)企业当月用电量异常减少的(季节性因素除外);或电费拖欠情况严重的。(监测责任部门:县供电局、滨海供电分局)

(二)企业在职职工人数当月异常减少的(季节性因素除外);或企业达到欠薪预警黄色以上级别的;或群体性劳动纠纷涉及企业职工人数较多的。(监测责任部门:县人力社保局)

(三)企业有拖欠税费情况且较严重的;或发生涉嫌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偷逃税事件的。(监测责任部门:县国税局、县地税局)

(四)企业向银行支付利息出现逾期或贷款本金形成不良的;企业自身经营的现金流不足以归还贷款本息等异常的。(监测责任部门:人行海盐县支行、县银监办)

(五)企业当月产值或出口额异常减少的(季节性因素除外);或产品库存异常增加的;或负债、盈利异常波动的。(监测责任部门:县统计局、县经信局、县商务局)

(六)其他将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的异常事件。(监测责任部门: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质监局、县信访局、县法院、县工商局等部门)

四、监测与预警的责任

(一)明确职责。各镇(街道)作为企业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的主体要承担主要工作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本辖区内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并及时与县级有关部门做好信息沟通工作。同时,对本辖区内未列为县级监测预警范围但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测预警工作预案,相关情况也要及时向县预警办报告。

县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完善工作机制与措施,细化工作预案,细分异常类别,落实专人加强监测,及时反映。

(二)动态监测。建立县级责任部门和镇(街道)对企业的风险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对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风险排摸,及时收集信息,一旦发现企业异常苗头,各镇(街道)要落实专人跟踪和监控,随时掌握企业动态,分析企业趋势,及时向县预警办报告情况;对产业关联度大、互保牵涉面广、有民间借贷等情况的企业,其生产经营异常情况和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更要加倍重点关注,努力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报告。

(三)分级监管。以及早化解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确保我县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建立分级监管机制,在属地为主的基础上,对重点骨干企业的监测预警要与县级领导、县级部门联系企业制度挂钩,企业相关情况要及时汇报县级联系领导,并请县级联系领导重点关注企业动态和协调落实解困对策措施;县预警办、县级相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各镇(街道)做好一般企业的监测与预警工作;各镇(街道)要做好未入围县级监测范围小企业的监测与预警工作。

五、监测与预警的基本程序

(一)各监测责任部门按时向县预警办报送企业生产经营异常事件信息。

(二)县预警办及时将企业异常事件信息告知所属镇(街道);对重大事件及时上报县政府。

(三)相关镇(街道)及时深入企业排摸核实情况,研究对策措施,并及时将该企业的实情与应对措施等上报县预警办。

(四)县预警办根据各责任部门及镇(街道)上报情况,定期汇总分析,及时协调相关部门提出处置意见,化解企业风险。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送监测预警信息。

六、化解风险的举措

各镇(街道)要在风险监测预警的基础上,积极转变观念,建立好政府推动、企业为主、银行参与、协会帮撑、市场运作的风险企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要分析企业风险与问题的严重程度,“一厂一策”地研究有助于企业化解风险的对策措施,确保我县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一般程度问题的对策:主要指企业出现暂时性的困难,企业在一定的帮助下能自我扭转局面的。对于该类企业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协调,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尽早渡过难关。

(二)较为严重问题的对策:主要是指企业出现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是较难自我扭转局面的,如较严重的资金链问题等。对于该类企业既要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协调,更要考虑引导优势企业参与战略重组,在重组过程中,给予企业一定政策扶持,发挥政府政策的杠杆作用,撬动民间互助,使困难企业摆脱困境。

(三)严重问题的对策:主要是指企业救助失败的,或者较难救助的企业。对于该类企业既要运用各种可能继续予以救助,也要有企业倒闭破产的最坏打算,要积极准备各种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措施。

七、组织领导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第4篇

一、组织领导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翠屏山街道办事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协调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办事处经济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职责

及时准确掌握全处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动态,提出预防控制企业风险及危机处置的对策和措施;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辖区企业因资金风险等因素引发的企业危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二、建立企业经营风险及危机信息预警机制

办事处经济科负责制定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方案。重点关注全处重点骨干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作、用工情况及其变化,及时掌握和研判企业面上出现的异动情况,正确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掌握风险情况,核定企业风险等级,及时将企业资金链断裂、关停、倒闭等情况向区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三、建立政府服务机制

由乔家湖社区居委会、长山社区居委会、土山寺社区居委会、办事处经济科分别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可能存在经营风险的企业重点跟踪,提前帮助企业研究对策,提出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案,对因金融危机已发生经营困难的企业,协调各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共同筹划应对办法,提供全面的支持,协调银企关系,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重大问题及时向区领导小组报告。

四、建立企业危机事件处置机制

根据掌握和研判情况,核定风险等级,及时上报,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一)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及职责

1.财产保全组

主要职责:对企业的资产跟踪监管并及时进行保护,避免企业资产流失;保护或看护企业经营者,防止其外逃或受到非法侵害。

2.职工利益保障组

主要职责:稳定职工情绪,综合协调指导企业清欠职工工资。

3.政策咨询组

主要职责:对企业、职工、债权人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工作,引导他们走法律途径,避免产生过激的情绪和行为。

4.维护稳定组

主要职责:正确引导,鼓舞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负责接待群众来访,维护来访群众的秩序,确保群众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二)应急响应

企业经营困难,举步维艰,相关牵头部门密切关注,提前帮助企业研究对策,提出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案,并及时向市工作协调办公室报告预警信息;企业经营出现危机,但影响不大,启动预案,并及时报告市工作协调办公室;企业突发经营风险,资金链断裂,企业濒临倒闭,事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启动预案,并报告市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形势发展,请示市级力量增援。

(三)应急处置程序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各组根据领导小组的意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研究处置方案。

2、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妥善处理问题。

3、专项工作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同企业负责人实施现场控制,制止事态扩大。

4、根据现场了解情况,发生10人以上事件的立即上报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启动预案。

5认真处理群众投诉,按照规定期限,及时查处反馈和结案,防止矛盾激化。

6、专项工作组视情处理工资及债务纠纷。

五、相关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工作在当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所有涉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工作处置的人员都必须熟悉危机处置预案,充分认识潜在的风险,熟悉掌握相关工作程序。

2、加强配合协作。各工作小组、各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相关的危机处置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工作中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不得相互推诿,各行其是。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县域工业和县城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地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质责和进程。而要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就必须在深化认识、更新观念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尽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同志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进修班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更深刻、更白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就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或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实现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一、充分认识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折射和反映出不同的发展观。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表现为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这种增长方式,是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相背离的。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采用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虽然也有发展,但这种发展是畸形的,不可持续的,我们曾为此付出过惨重的代价。因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切实把县域丁业和县域经济引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是贯彻“工业反喃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同志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护各县(市)应根据中央的要求和安排,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又要加速转变增长方式,认真贯彻“工业反喃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把这两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地不断推向前进。

(三)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是探索和坚持走出一条适合县域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实现工业化是县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并阐明了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涵,这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展的新?}1工业化路子。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如何发展,尽管因县(市)情不同而有不同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路子,但总体思路、根本路子则必须体现中央的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走出一条适合县域特点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是实施“工业兴桂,’.“工业兴县”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杜会建设的需要

广西“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实施“工业兴桂”、“工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啥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如果不转变增长方式,仍然按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去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不仅不能实现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引发和加剧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从而影响和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证明,没有县域工业的健康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毛瓷定。因此,转变增长方式,必将有力地促进“工业兴桂”、“工业兴县”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转变增长方式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和时代的要求上去深化认识,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切实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一项关系县域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要转变增长方式,除了充分认识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耍性和紧迫性外,还必须对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县域所造成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有一个清醒的、理性的认识。

(一)主要问题

1工盲目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20多年来,我国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粗放型增长的道路。在粗放型增长方式下,许多县(市)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速度,盲目追求上项目、增加投人、扩大生产规模,由此引发和导致个人、企业、政府都进人‘短线竞争”状态。其最大弊端就在于忽视了以人为本,没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种竞争和竞赛尽管在短期内也可能会“大见成效”但由于没有把出发点和着眼点放在人民利益的基点之上,因而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2效率仍然不高,效益相对低下

在粗放型增长方式下,人们片面追求高投人、高速度、高指标,企图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去刺激和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造成投人产出效率不高,效益相对低下。这种快速度增长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支撑,缺乏质量和效益.尤其是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因而同样是不可取的,是一种有水分的、不可持续的发展速度。

3能源资源过多耗费,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多年来,县域经济的增长基本上是靠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实现的,由此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年我国GDP约占世界5%,但消费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占世界25%至40%02004年我国消费煤炭19亿吨,原油约3亿吨,粗钢2.R亿吨,水泥9.7亿吨。这些数字说明了我国单位产出的消耗太高,也说明了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不合理性。多年来,为了发展县域经济,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涌现了大量的县域乡镇企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低,生产丁艺落后,能源资源消耗大,且污染严重。又由于县域经济的主体仍然是传统农业经济,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化肥、农药,也导致水、土资源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4工业污染严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胁

在粗放型增长方式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由此又带来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其他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从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目前,我国因工业污染所造成的环境恶化状况令人担忧。2005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列第133位。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另据中科院2006年2月28日的租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排序,我国位列绩效最差国家之一,排在第54位。

5.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由于县域范围内的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构没有发展起来,企业的技术开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当今的国际竞争十分剧烈,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竞争和知识产权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掌握了知识产权,谁就掌握了主动。如果我们不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拥有更多的人才和知识产权,在复杂而剧烈的国际竞争中就将处于被动地位。

(二)原因分析

以上我们分析了采用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发展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所带来的几个主要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从四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1、片面性认识

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之所以能在县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从认识论根源上看,主要在于各级领导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在县域范围内,对要不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为谁发展等问题的认识,各级领导是一致的、无争议的。但对于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这些问题的认识就有分歧了。许多领导总想通过扩大投资规模、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去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把主要精力放在增长速度的提高和数量的扩大上,甚至把它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这种对发展的片面性认识,这种对速度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关系的非理性认识,是传统增长方式普遍存在并产生一系列问题的思想根源。

2体制性漳碍

经济增长方式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尤其与生产关系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什么样的经济管理体制,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的方式必然是粗放的。当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客观上要求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早在“九五”期间,中央就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但10多年来,这种转变进展缓慢,效果不大。其中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体制性障碍。一方面,旧体制的安全退出和新体制的建立完善,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政府的各项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政府的职能尚未彻底转变。政府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应当退出,让位给企业。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式、手段应当进一步改善。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政绩考核,应按中央的要求相应调整此外,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未完全到位,预算软约束等问题尚未解决。所有这些,都是新旧增长方式长期以来不能此消彼长、去旧留新的体制性障碍。

3历史性原因

我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多年,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增长方式是非常粗放、落后的。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与此相适应的增长方式则是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计划经济时代的最紧迫、最现实的任务,是解决有无追求总量的增长。即便发展到了今天这个水平,我闰的基础设施仍相对落后,解决住房、交通问题的任务仍很繁重,我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尚有2600多万,城市中尚有2200万人口需要政府给予最低生活补贴,解决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压力增大,如此等等。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一个相对高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

4.习惯性势力

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有较强的惯性和顽固性。人们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和粗放型增长方式条件下生产、生活,也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要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积以时日,而非朝夕之功,一戚而就。从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看,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我国将成为未来5年世界产业竞争和发展的激烈竞争空间。从国内发展趋势看,目前以地区为竞争实体的基本格局并没改变,各地区之间的竞争所依赖的仍然主要是各种在短期内可以见效的投资项目和“优惠”政策竞赛。“开发”和“招商”仍将是地区问竞争最主要的‘主题词”。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难以完全舍弃粗放型增长方式。由此可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自动实现,必须有根本性的观念转变和重大的举措,才能冲破旧增长方式的惯性束缚和思维定势的藩篱,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性转折。

以上的分析表明,粗放型增长方式所导致和遗留的问题很多,其原因也很复杂。尽管这种增长方式在某些地方还有存在的时问和空间,但从长远看,它是不可持续的,必然要为新的增长方式所取代。

三、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发展

在县域范围内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便促进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要做的工作和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浅见以为,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明确方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县域各级领导一定要进一步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紧抓好,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包括解决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要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绝对性,正确解决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等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既要争取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又不能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要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对GDP的增长要有理性的认识,单纯追求GDP,一切为了GDP,把GDP作为唯一目标,作为衡量发展成败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惜以盲目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降低效益为代价,是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举措,转变增长方式,坚持走符合县域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转变增长方式的体制和机制

转变增长方式,需要有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作保障和支撑。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同时,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充分鼓励市场竞争,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能和行为,不能以竞争主体的角色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地改善管理方式,努力实现由过去直接干预经济到现在的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经济的角色转换。此外还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等。通过深化改革,以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来促进、支持、确保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

(三)发展教育,加快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县域教育,建立有效的教育投人机制,加强基础教育,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覆盖面。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在县域加快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三支队伍建设,同时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县域企业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阵地。要加快培养优秀企业家、优秀经营管理者和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使他们在转变增长方式中发挥中坚作用,使企业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站稳脚跟,开拓创新,立于不败之地。

(四)优化结构,继续推进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由于县域经济的主体多数仍然是传统农业经济,因而必须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项目,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有鲜明特色的强势农产品品牌,提高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改组、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决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为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提供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撑。新晨

(五)立足县情,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壮会

我国资源总量较大,种类比较齐全,但人均资源量少,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仪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7%左右,但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为0.4,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立方米,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矿产资源回收率低,总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以上。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货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23%,内河船舶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

同样,我国环境形势也很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一些地方老百姓喝不上干净水,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受到酸雨影响,噪声扰民相当严重;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仍在发展,林地流失严重,90%以上的天然草原在退化,10%~15%的高等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态,有害外来物种人侵加剧;各类环境纠纷日益增多,环境问题投诉以年均30%的速度增加。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整体上还处在资源耗费型、环境损害型的状态。必须从县域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灾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强化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解决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第6篇

一、秦皇岛市工业旅游资源及现状

秦皇岛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其工业旅游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但这种非常具有潜力的产业在秦皇岛即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秦皇岛有部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三个,省级一个。早在2004年秦皇岛华夏葡萄酒有限公司就进入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录,紧随其后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和秦皇岛朗格斯酒庄于2005年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另外2010年,秦皇岛昌黎玛蒂尼酒庄成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这些工业资源将有利于秦皇岛市整体开发工业旅游。其次,还有秦皇岛港,秦皇岛港历史悠久始建于1898年,水域和陆域都很宽阔,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港区内已建成港口博物馆,这是企业开发工业旅游的一个有利条件,是游客了解和认识港口百年发展进程的一个理想窗口。秦皇岛港拥有独特的生产工艺,港口拥有全国最先进的自动化煤炭装卸设备,卸车装船均实现了自动化管理。秦皇岛港的码头、岸桥、防波堤、灯塔和货轮构成了港口独特的风景线,高效快捷的生产、层峦叠嶂的煤山,处处体现出港口的博大与壮观。来秦皇岛只有到了秦皇岛港才能真正感受到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与蓬勃生机,才能充分感受海与船、港与水的宏大与精微;此外还有秦皇岛耀华玻璃,始建于1923年,由中国和比利时合资兴建,它是中国第一家大型玻璃制造企业———耀华机器制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她开启了中国玻璃工业发展之门,也使秦皇岛成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她的发展史不仅是秦皇岛玻璃工业发展的历史,更是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的缩影。秦皇岛正筹划在老厂区内建设国内首个玻璃博物馆,这是开发工业旅游的硬件设施,有了博物馆就有了开展工业旅游的先决条件。可以在玻璃博物馆基础上开发以“玻璃”和“秦皇岛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旅游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体现秦皇岛的地域文化;另外还有山海关桥梁厂,始建于1894年,由清政府北洋官铁路局建造,当时叫北洋官铁路局山海关造桥厂。山海关桥梁厂知名度高,成绩卓越。世界第一座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世界第一拱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以及国人最熟知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这些宏伟的桥梁,大桥所需的钢梁都是山桥建造的。对国人民众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山海关桥梁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城起始点山海关,如把长城文化和桥梁精神融合在一起打造具有秦皇岛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必将是一个很好的工业旅游案例。此外秦皇岛还有很多其他工业旅游资源,如首钢公司、戴卡公司、海湾公司等,但为了能顺利启动秦皇岛市第一批工业旅游项目的开发,本课题组通过多方调研和考察,认为以上几个企业已具备开发秦皇岛市工业旅游的条件,这四个企业不仅与秦皇岛的经济发展,地域文化紧密联系。更重要的是它能充分体现出秦皇岛的地方文化特色。

二、秦皇岛市开发工业旅游面临的问题

(一)秦皇岛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工业旅游资源,但工业旅游发展步伐缓慢,工业旅游示范点只限于葡萄酒产业方面,工业企业的旅游示范点还没有得到政府和企业方面的重视,从政府方面来讲没有给工业企业制定完善的开发工业旅游的政策法规和长远规划。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许多企业都不了解工业旅游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知道如何去开发工业旅游,使得秦皇岛发展工业旅游面临着重重困难,严重阻碍了工业旅游的起步与发展。

(二)工业旅游被称为“朝阳中的朝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会不断凸显它特有的潜力,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3]。据调查秦皇岛旅游局没有设立独立部门或人员做工业旅游的相关统计工作。另外秦皇岛还没有工业旅游开发路线及旅行社,更没有培训相关的导游。可见工业旅游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三)在资源现状方面,秦皇岛有多种特殊的工业资源和工厂景观,如何改造这些重要的资源,才能把它们转变成有价值的工业旅游产品来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效益,如何在保护和利用之间发展工业旅游是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怎样在工业区的功能发生改变后,那些还作为生产之用的工业资源如何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保障既不影响正常的工业生产,又能创造可观的旅游经济效益,这是应该具体解决的问题。

(四)工业旅游资源为遍在性资源,表现为内部景观共性大、个性小、吸引范围一般较小、游客重游率低,单一的开发模式常会引起各个景点之间的恶性竞争。[2]如何从项目的设计、可行性研究、营销策划、发展战略研究及运营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研究,并随着市场的变化随时调整营销策略,推出不同特色的项目来吸引更多游客,这是工业旅游景点和项目开发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三、秦皇岛市开发工业旅游的政策建议

根据秦皇岛工业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秦皇岛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建议秦皇岛市开发工业旅游的政策建议如下。

(一)科学决策,规划先行,充分发挥政府的纽带作用。工业旅游规划要与本地工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规划衔接起来,并在充分考虑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合理布局。[3]秦皇岛可以借鉴其它省市工业旅游的成功案例,由政府牵头定期举行工业旅游开发研讨会,共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整合秦皇岛市工业旅游资源,加强合作,发挥整体优势,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其次,加强基础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开展工业旅游。通过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工业旅游。对旅游资源整体规划,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秦皇岛的旅游优势,协调各个工业旅游景点来共同开发,使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各自独特的旅游游项目和旅游产品。

(二)加大工业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秦皇岛的旅游宣传促销多数是针对传统旅游项目而展开的,针对工业旅游的宣传则很少。基于此,政府和工业企业以及旅游企业应携手联合,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展会等多种媒体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工业旅游的历史性、神秘性、科技性及审美性。使社会了解它,认识他,以至接受它,这样秦皇岛的工业旅游才能有真正的起步与发展。

(三)秦皇岛要设立专业的工业旅游机构,走多方经营之路,扩大宣传力度,形成发展工业旅游良好的外部氛围。这个专业机构负责协同其它部门来设计开发旅游产品、路线规划等等。尤其要重视工业旅游购物,这就要求在设计旅游纪念商品时要结合工业部门特色,把旅游商品的实用性、艺术性、纪念性充分体现出来。工业企业要推出自己的专利性注册商品,并带有明显的旅游特色,地方文化特色、好携带、好馈送,并在特定地点、特定氛围、特定时间售卖,必定会使工业旅游活动兴趣盎然,收获非浅。

(四)科学规划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秦皇岛传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举世闻名,要把工业旅游与传统旅游联合起来开发,在工业旅游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要让秦皇岛的传统旅游带动它发展壮大。秦皇岛市工业旅游在起步发展阶段应实行“以线(旅游线路)代点(工业旅游点),点线结合”的开发模式。秦皇岛的工业游与秦皇岛的景观游做到有效结合、形成互补才能形成活力。因此工业旅游既要注重纵向联合开发,又要注重横向开发,统一营销。特别是秦皇岛的工业旅游,如果不走联合开发、不走与其他旅游资源有效结合和科学规划的道路,是很难打开局面的。因此在对秦皇岛工业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并考虑工业旅游资源的特点。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药工业经济;热点方向;投资力度;区域交流

医药工业经济(Pharmaceuticalindustryeconomy)是以医药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轻工业经济,广义上也可包括医药研究、实验以及周边经济元素。现代社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经济多样化特征,多个产业的综合推动,可以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因医药属于重要社会物资,医药工业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整体作用也越发不可忽视,针对医药工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一、医药工业经济的现状

(一)基本态势结合2017年底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医药工业经济发展良好,产值、利润、总收入等依然较为理想。2017年1月到10月,我国各地主要医药研发和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3500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8.2%,利润总额为2625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加11.3%。到2018年10月,各地主要医药研发和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已经接近24000亿元,基本保持了平稳和小幅增长。但在2018年7月以来出现了增长速度放缓的迹象。此外,2017年以来,医药制造业企业费用和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其利润端表现总体上看好于收入端。

(二)热点方向就现有医药工业经济的发展态势来看,热点方向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制药、肿瘤药物研发生产以及中西医的结合研究。生物制药自2010年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北方地区的辽宁省本溪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城市是生物制药的主要基地。肿瘤药物的研发和生产,集中于江苏、浙江、上海等东部地区发达省份/直辖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吉林省长春市在相关技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突破。中西医的结合上,各地普遍在进行研究,其对医药工业经济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显著,但发展速度上略有放缓。

(三)核心问题制约医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技术交流匮乏。资金方面的制约对我国医药工业经济发展影响十分明显。如吉林省、黑龙江省,自2012年以来吸引的投资数目持续下降,即便经济状况较为理想的辽宁省,也无法充分获取省外资金关注和注入,这对其生物制药、医药工业经济均产生了不利影响。技术交流方面,国内部分企业对自身优势技术进行保密处理,也不愿意进行新技术的分享,部分企业研究方向高度类似无法察觉,导致资源和资金浪费,对我国医药工业经济总体发展十分不利。

二、医药工业经济的发展建议

医药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措施入手,以期实现经济发展目的,加快医药工业发展步伐。

(一)加大投资力度尝试推动医药工业经济发展,首先应重视投资,加大对行业的整体投资力度。具体而言,各地可以针对自身优势产业进行统计调查,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医药工业经济发展元素进行整合,之后建立以政府部门为核心的引导机制,使整合后的资源能够集中发挥作用、明确发展方向,实现医药工业经济的综合振兴。如我国广西地区拥有良好的制药理论水平和技术条件,但企业市场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政府部门可以申请财政拨款,将境内大小企业进行整合,以自愿为原则,将技术人员集中起来,给予一些具有理想前景的研究项目,如淋巴癌的药物治疗、胃癌防治药物的研究等。研究所需款项可由政府承担80%,企业承担20%,以此使分散资源发挥集中性作用,推动医药工业经济发展。此外,考虑到广西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并不完全理想,还应做好长期投资、融资方面的准备,并通过私募股权资金的方式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医药工业经济。

(二)强调区域交流区域交流是指制药企业、药品研发企业/组织之间的交流,允许同类企业进行经济合作,也倡导企业向研究部门注资,推动合作的多元化和深入化,使技术、理论和研究成果能够实现区域内的共享。该项举措的推行,同样以自愿为基本原则,如2017年某地“赤脚医生”曾与某药企合作,将能够有效医治脉管炎的药物专利进行转让,使优质药物得以进入市场。我国现行法律对药物制贩给出了严格、明确的规定,“赤脚医生”在不具备生产资质的情况下进行药物制贩已属违法行为,进行药检、批准生产的费用则高达300万元,以该“赤脚医生”的经济收入根本无法负担。通过区域内合作性交流,各类问题均得到了应对。这一方式可以作为后续医药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之一,在各地进行推广。同样要求政府部门全程参与,并发挥监督、引导作用,避免出现假药制贩、阴阳合同等违法行为。

(三)优化金融环境金融对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推动作用,我国各地经济建设水平,也很大程度上与金融环境存在关联。为求实现医药工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应在现有基础上谋求金融环境的优化。建议各地政府部门结合自身实际需要,以县/区为基本单位,出具融资计划书,上交至市一级经济部门,由市一级经济部门进行汇总,分析其可行性,对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询问、明确。核准无误后,上交至省一级部门汇总。由省一级部门拟定金融计划,将境内资本进行统计,通过银行信贷平台做高效融资,适当降低利率,鼓励资本进入市场。此外,如果当地资金外流问题严重,也可以适当通过法律法规设置融资壁垒,给出税收优惠政策,使更多资本能够在当地流通,注入到医药工业中。金融环境的优化可以持续为医药工业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提供长期助力。

(四)培养优秀人才医药工业经济发展离不来专业、优秀人才支持,再加上,医药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国家对医药工业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应注重培养优秀人才,以便为医药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从整体上提高医药工业竞争力。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遵循外部招聘、内部提拔原则,同时,制定科学的人才激励政策,调动专业人才工作积极性,为医药工业进步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此外,为专业人员组织系统化培训,通过更新专业知识、渗透法律法规知识来调整医药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此提高资金利用率,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建立信息平台医药工业经济发展期间,借助信息技术获取最新资讯,实现行业信息共享目的,这对医药工业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有依据作用,与此同时,还能提高管理效率。运用内部管理软件以及电算化技术引导医药工业信息化管理,并传播企业文化,以此增强企业凝聚力,促使员工树立一致的经济发展目标,强化员工集体意识,为实现经济目标互相帮助,充分彰显信息平台优势。除此之外,有利于加快医药工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尽可能扩大经济利润空间,取得医药工业经济良性发展效果,这对医药工业改革、社会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三、总结

综上,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效推动了医药工业经济优化,使其产值增长态势长期保持理想势头,热点方向包括生物制药、肿瘤药物研发生产以及中西医的结合方面。核心问题则包括资金不足、技术交流匮乏。为求提升医药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后续工作中应加大投资力度、强调区域交流,同时优化金融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本支持,完善医药工业经济的同时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俊锋,郭文.2017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7,48(10).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第8篇

关键词:林产工业;咨询设计;现状;前景

林产工业咨询设计是林产工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是工程咨询人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工程实践经验、现代科学和管理方法,在经济社会发展、境内外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与实施活动中,为投资者和政府部门提供阶段性或全过程咨询和管理的智力服务;主要包括木材加工产业、林产化工产业、木浆造纸等方面的咨询和设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咨询业的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林产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安全环保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社会对咨询设计服务的需求稳步增加。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市场现状、存在问题,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1我国林产工业产业咨询设计现状

1.1我国林产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林产工业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向社会提供丰富多样的绿色产品,是国家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是现阶段最适合农民增收致富和实现精准扶贫的主要产业之一。2018年,我国林业总产值达到76272亿元[1],同比增长7.02%;其中木材加工产业产值为12816亿元,约占我国林业总产值的16.8%;木材加工产业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中三个万亿级产业之一,在有效缓解木材供需矛盾、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战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改善生态环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拉动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2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现状

广义的林产工业咨询包括林产工业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咨询服务,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实施和运营阶段的咨询业务。咨询服务范围包括规划咨询、项目咨询、评估咨询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认定[2]。

1.2.1咨询行业发展现状在我国工程咨询体系中,林产工业咨询属于《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业务分类中“农业、林业”专业。我国林业工程咨询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30多年来,林业工程咨询业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科学开展我国林业工程项目的智力支撑。2005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规定了工程咨询单位资格等级标准,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和管理权限等。为了推进工程咨询行业自律管理、优化行业服务供给的改革,2017年9月22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取消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将工作重心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提出建立工程咨询单位资信评价制度,同意由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负责开展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评价。截至2018年底,我国工程咨询单位共计18000余家,其中符合甲级资信评价标准的工程咨询单位391家,具有农林行业工程咨询甲级资信证书的单位32家,约占甲级资信咨询单位总数的8.2%。为规范工程咨询行业,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建立了咨询工程师(投资)执业资格制度。2004年我国首次举办了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执业资格考试。目前,我国工程咨询行业从业人员约300万人,具有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执业资格人员约3万人,其中具有林业专业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数量不足600人。林产工业咨询行业的项目可以分为规划咨询、项目咨询、评估咨询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规划咨询以区域林产工业产业规划和林产工业园区规划为主;项目咨询主要包括林产工业项目投资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及资金申请报告等;评估咨询主要是受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对林产工业行业的规划和咨询项目进行评估,规划和咨询项目中期评价、后评价等专业技术服务;全过程工程咨询采用多种服务方式组合,为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持续提供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管理服务。

1.2.2设计行业发展现状我国工程设计单位资质由国务院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认定。据住建部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23183个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其中,工程设计企业20604个,占企业总数的88.9%,从业人员近300万人。林产工业设计属于工程设计行业划分中的“农林行业”。我国林产工业设计行业主要以特大型、大中型人造板工程项目、林产化工工程项目、木浆造纸工程项目设计为主,还有少量林产工业园区施工图设计项目。目前,具有林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企业大部分为国家或地方林业部门下属的设计院或设计公司,少部分为民营企业,整体数量相对较少。目前,国内具有林业工程甲级设计资质的企业只有几家。

1.3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存在问题

1.3.1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程咨询业作为新兴产业,属于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从事工程咨询企业18000余家,其中从事林业工程咨询业务的单位1000余家,具有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证书的企业32家。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工程咨询业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球最大的200家工程咨询公司近80%都已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经验丰富,与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目前,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有关项目收费取费普遍偏低。虽然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咨询设计行业取费标准,但是由于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整体市场需求较小,加之个别咨询设计单位为了抢占市场,采用低价竞争方式,曾一度扰乱市场,导致行业收费水平较低。尽管近年来经过业内人士呼吁和努力,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市场状况有所好转,但咨询设计收费水平仍然低于正常取费标准。

1.3.2人员能力亟待提高工程咨询属于智力密集型服务行业。林产工业咨询设计人员大部分毕业于农业、林业或农林相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专业水平较高,但市场开拓意识薄弱,营销能力有限;同时,咨询设计人员对于工程咨询相关的经济、商务、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知识较为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产工业咨询设计业务范围的拓展,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1.3.3业务以阶段服务为主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通常是服务于项目建设的某一阶段或开展某项具体工作的咨询,比较常见的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施工图设计服务等,多以单独合同形式出现。而项目规划研究、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评标服务、合同谈判服务、施工管理、生产准备等的全过程服务项目相对较少,这导致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利润空间有限,相比其它行业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1.3.4国际业务参与较少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服务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受到语言、文化、咨询服务水平、国际知名度不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难以形成合力,总体上尚处于内部竞争状态,无法集中优势咨询设计机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业务市场。

1.3.5咨询质量参差不齐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在发展水平、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硬件水平等方面都有较大程度提高。国有林产工业咨询企业为行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提供了大量优秀咨询和设计成果,这为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有个别工程咨询企业单纯迎合客户要求,违背“独立、公正、科学、可靠”的职业道德,为项目顺利通过审批或申请贷款而将一些可研报告变成可批报告;还有一些咨询企业以低价竞争方式获得咨询项目,粗制滥造来节约成本,导致咨询成果质量参差不齐,严重损害林产工业咨询行业的整体形象。

2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发展建议

2.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CNAEC)于1992年正式成立,协会下设19个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成立以来,为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推进行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2019年4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林业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挂靠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林业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将广大林业工程技术人员智慧集中起来,推进行业智库建设,提升行业服务质量,促进我国林业草原工程咨询业协同发展,进而推动林业行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将依托林业专业委员会搭建业内交流和协同管理平台,加强咨询设计单位之间交流和互通互联,改变各自为战、碎片式发展、信息封闭的态势,通过行业协会引导和规范,促使行业内的咨询设计单位形成良性竞争的发展态势,强化行业自律,推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2提高咨询人员综合能力

林产工业咨询设计是专业型、智力型服务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还要对经济、法律、金融、市场等方面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为培养高素质的林产工业咨询设计队伍,应采取三点措施:一是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为从业人员提供多种培训,使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丰富知识结构,掌握工程咨询领域的新要求,为社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咨询成果;二是重点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三是建立和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重用有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纳能力,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3积极拓展行业业务领域

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应改变以阶段性服务为主的现状,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开展全过程咨询设计和总承包(EPC)工程服务。一是通过加快业务建设和能力提升,打造核心竞争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行业提供全过程咨询设计服务;二是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和扶持林产工业咨询设计单位,积极与设备制造商和施工单位联合投标,共同完成项目建设全部任务;三是积极参与代建制项目,或者与其它公司联合承担EPC项目和交钥匙工程,或以总承包商的身份开展咨询工作,虽然风险相对较大,但利润更高。

2.4服务一带一路海外市场

工程咨询设计服务在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世界排名前几位的大型国际咨询公司,国际市场营业额占到总营业额的5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到80%以上。近年来,我国工程咨询设计行业逐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海外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主要市场集中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一方面依托我们在木材加工产业方面的技术优势,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全面学习和引进成熟的工程咨询组织和服务的国际惯例,学习国际工程咨询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扎扎实实练好内功,转变观念,通过强强联合,循序渐进地开展国际业务,逐步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3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市场发展前景

3.1生态文明建设带来重大机遇

生态文明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林产工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行业绿色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提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周岩升,必须通过环保产品的生产来实现人民群众既要温饱更要环保、既要小康更要健康的美好愿望,因此一系列新型环保人造板产品将陆续面世并进入规模化生产[3];环保督查和安全检查的持续推进,促使排放不达标和安全生产不规范的人造板和林产化工企业加快推行技术改造。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和技术改造项目对咨询设计行业的依赖程度较高,林产工业咨询设计企业不仅依托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会结合行业政策、行业发展方向对项目进行正确的规划和设计,实现企业合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2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发展空间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我国林产工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林产工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着产业链条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亟需转型升级,实现高效、高质、创新发展。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各地区应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制定翔实可靠、科学合理、指导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区域林产工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2017年的《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推进林业产业集群式发展,促进产业聚集和融合发展,并以发展特色产业集聚地、建设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为主要方向。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园区的大力推进也将为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3.3海外咨询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纵观国际市场,俄罗斯、新西兰、东南亚以及非洲等林木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或地区,目前基本已经终止了早期以出口木材资源获取经济收入的方式。这些国家或地区大力扶持发展木材加工产业,未来以出口木材中间或精深加工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为主。例如,林产工业对非洲区域和域内国家经济的贡献巨大;非洲林产工业企业基础设施落后,很多企业亟须改造、转型升级,包括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因此该地区对咨询服务的需求潜力巨大。虽然与国内外其它咨询行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多不足,但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引领各项事业发展的旗帜,人造板行业、家具行业不断开展环保督查,以及全国范围内的人造板企业、家具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这为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可以预见:未来人造板企业清洁生产报告,安全生产核查报告,环保设施设计,家具企业VOCS治理,纤维板、刨花板干燥尾气治理[4],木工胶黏剂制造工程,油性漆改水性漆工程等方面的业务,会持续增加,我国林产工业咨询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林产工业咨询设计单位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借鉴国内外工程咨询设计行业相关经验,抓住历史和政策机遇,使林产工业咨询设计行业更好的为生态环境、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8年全国林业和草原发展统计公报[N].2019-05-22.

[2]陈晓军.对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居舍,2019(22).:8,111

[3]成永军,刘媛媛.“两山”理论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J].林产工业,2019,46(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