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实验动物研究范文

实验动物研究范文6篇

时间:2023-10-29 08:44:43

实验动物研究

实验动物研究范文第1篇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的福利和保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并有专门的组织机构监督并强制执行。在我国,由于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起步较晚,对实验动物的关爱和福利才刚刚引起人们的关注[1]。我院是一所国内外著名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医、教、研”发展水平在全国同类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应用面广,使用量大。长期以来,医院党委十分重视医学科研人员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重视实验动物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伦理教育,重视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注重生物医学研究与实验动物福利的协调发展。

体现在:①投资新建和改建了多种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设施,购置了适合不同种类实验动物使用的标准化笼具和动物实验设备;②在屏障环境内为实验动物专门设置了背景音乐,周期性定时自动播放,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实验动物的心理需要。另外还设置了缓控动物照明系统,降低了照度变化对实验动物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程度[2];③自行设计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内环境符合国家标准的、最多可同时容纳8人同时操作的、内装无影灯的多功能大型SPF级大、小鼠实验(手术)台,自行设计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可移动、升降、前后倾翻、设置有可拆卸式输液架、固定螺杆、手术器械摆放台、双向体液导出口和更适合动物躺卧的U型台面的大动物手术台。此手术台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动物体型及解剖特性,使用方便;④建立和完善了详细的实验动物生产、防(检)疫、质控及使用标准化操作规程(SOP)。详细规定了实验动物环境、营养、管理、运输、保定、麻醉、实验操作、保护动物隐私及尊严、术中术后护理、安乐死、尸体焚烧、防疫灭病、重复使用等福利内容,并严格执行。在国内首先提出建立实验动物体系突发事件的各项应急预案,确保实验动物质量、生命及可持续性。⑤大力加强科技人员有关科学知识普及和技术培训,对每项实验项目从实验动物选择、数量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均由动物实验科与实验人员进行讨论。到目前为止,全院有400余名科技干部参加了实验动物科学知识培训,并取得了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统一颁发的江苏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书,是江苏省参加培训并取得上岗证最多的单位。⑥积极开展动物实验“3R”研究,在国内首先建立了一项用细胞学方法替代实验动物进行细菌致病性试验的方法;⑦建造了实验动物纪念碑,主碑为青灰色大理石,碑文为雕刻的绿色“实验动物纪念碑”;副碑为米黄色大理石,碑文为红色的“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纪念碑掩映在绿草、鲜花、翠竹丛中,既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又饱含深刻的警示及教育意义;⑧在国内首创设计制作了实验动物对人类贡献的大型喷绘展板并在科室展出。

展板以实验动物对生物医学发展所作贡献为主线,以人类与动物共同拥有这个地球,实验动物是人类健康的阶梯,关爱动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为主题,选取了从1628年哈维(WilliamHarvey)利用动物发现血液循环,从而把生理学确定为一门科学开始,到19世纪认识糖尿病的本质,20世纪抗生素及磺胺药物的发明,单克隆抗体的发现及体细胞克隆成功,再到目前正在进行的生命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等若干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飞跃都离不开实验动物为内容,从成果介绍、科学家本人图片到利用实验动物种类及实验过程,图文并茂,栩栩如生,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画面配以具有层次变化的草绿色背景,与周围绿化带及相关建筑协调配合,交相辉映,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设计新颖,创意独特。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科普及伦理教育意义,充分体现了实验动物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关爱实验动物、重视实验动物福利的重要意义。

实验动物研究范文第2篇

1.1生长与繁殖特性

宁乡猪的繁殖期长,且繁育能力较强。公猪3月龄性成熟,5~6月龄可配种。母猪4月龄第一次发情,7~8月龄可配种,利用年限约8~10年。成年母猪的有效乳头可达12只以上,每胎产活仔数8~12头。

1.1.1种质特性朱吉等[1]发现宁乡猪经营养物质条件的改善及饲养科学的适应性变化,肢蹄卧系率降低92.2%,体尺体重性状和繁殖性状提高率分别达6.97%~27.67%、11.62%~17.44%,窝重提高率达26.91%~78.97%,特别是阉猪的生长速度和胴体性能明显提高。宁乡猪母猪日增重表现为前期低、中期高、后期下降的生长曲线,阉猪表现为前期高、中期低、后期回升的生长曲线,阉猪和母猪都具有生长肥育期日增重曲线的相似性。后备公猪的体重及体尺指标不及同龄母猪,主要是性成熟过早所致。

1.1.2肥育性能Rorz指出,改变日粮组成分与结构可以减少3.2%~62%的氮排出。宁乡猪与瘦肉型猪氮的消化利用能力存在差异,宁乡猪12.91%蛋白质日粮组具有较好的能氮平衡性。研究表明在宁乡猪生长肥育后期添加一定量的半胱胺可促进生长、提高胴体瘦肉率和改善猪肉品质。宁乡猪杂交组合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和胴体品质。宁乡猪生长肥育性能的可塑性较强,阉公猪的生长肥育性能优于母猪,优化饲粮是提高其肥育性能的基础。宁乡猪肥育期日增重与膘厚、肥育率呈正相关;胴体长与胴体宽、后腿重与腿臀围呈强正相关,与肥肉率呈弱正相关,与瘦肉率呈弱负相关;眼肌面积与瘦肉率呈弱负相关,而与肥肉率呈弱正相关。最近研究表明由于宁乡猪肥膘产量高,相对产值较低,所以55~85kg阶段是宁乡猪的最佳屠宰期。

1.1.3母猪营养需要研究表明宁乡猪母猪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和哺乳期能源分别为37%~39%、22%~24%和39%~41%,相应的日摄食标准消化能分别为18.9MJ、27.0MJ和45.5MJ,粗蛋白质分别为156g、242g、538g;提高母猪哺乳期采食量是节省能量、提高仔猪增重的重要途径,补饲青料可提高母猪的饲料利用率。近期研究表明14%以上的日粮蛋白水平有利于促进宁乡猪母猪的生长发育[7]。

1.2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表明宁乡猪白细胞总数、红细胞体积、淋巴细胞计数及血小板均低于三元猪;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清甲状腺素T3含量高于三元猪,血清甲状腺素T4和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限值低于、上限值高于三元猪,血清葡萄糖含量低于三元猪可能与胰岛素含量高于、胰高血糖素低于三元猪有关。与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广西巴马猪和贵州小型猪等国内小型猪相比,宁乡猪的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较高,而γ-谷氨酰转移酶、三酰甘油、肌酐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与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等国外引进品种猪相比,宁乡猪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明显较高,总胆固醇明显较低,γ-谷氨酰转移酶、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葡萄糖相差不大[9]。郭洁平等[10]研究发现与长白猪相比,宁乡猪血清精氨酸、一氧化氮浓度较低,空肠前段和肝脏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较高,肾脏中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最低,肠道和肝脏中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mRNA表达水平最高。

1.3病理特性研究发现猪流感(H3)诱发宁乡猪高热病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充血,肺肿大,小叶间质增宽,肺尖叶有实质病变,肠胃出现卡他炎症、弥漫性出血。外来良种猪及其三元杂交、二元杂交生猪发病严重,死亡率高,宁乡猪及其与外来良种猪的杂交后病症状较轻,治疗也容易一些,有的生猪甚至不治而康复,死亡率也相对较低[12]。

1.4肉质性状宁乡猪肌纤维纤细,纹理间脂肪分布丰富均匀,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是北京奥运会唯一指定猪肉产品。根据营养需要推荐饲养标准配制日粮,测定肌肉常规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发现宁乡猪肌肉内脂肪为5.37%,风味氨基酸高达220.5%,必需氨基酸高达122.4%,油酸(18:1)51.0%,亚油酸(18:2)7.74%,不饱和脂肪酸59.6%,是与深海鱼油媲美的保健食品。宁乡猪和三元猪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1,13]。目前开展了宁乡猪与商品瘦肉型猪生长激素基因功能比较研究,王文策等选用了融合表达载体构建宁乡猪生长激素的原核表达质粒,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GH。

1.5遗传学特性研究发现宁乡猪二、四、六月龄时体重变异系数均在16.28%以上,体长、胸围、腿臀围变异系数为5.66%~8.55%。宁乡猪的体长与胸围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43,表型相关系数为0.74,这与宁乡猪属于脂防型猪种、具有边长边肥的特点有关。宁乡猪头长、额宽、腿臀围、体高具有高遗传力,头长、额宽表型变量受环境偏差的影响较小。宁乡猪的乳头变异系数较小,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泌乳力、断奶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宁乡猪毛色是品种特征和遗传稳定性的标志;与瘦肉量相关系数最高的是后腿重。研究发现TLR6基因片段MspI酶切位点的两种等位基因T/C的频率分别为0.186/0.814,TT基因型个体显著影响4月龄体质量性状,TT基因型4月龄体质量比CC型高25.92%;TT基因型个体显著影响45日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体长和胸围性状,TT基因型45日龄体质量比CC型高12.46%,结果提示宁乡猪TLR6基因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状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宁乡猪育种应用中的一个潜在遗传标记。

2实验宁乡猪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1实验宁乡猪应用于医学研究的优点研究显示灵长类、犬、猫等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受到伦理限制,而猪被认为是研究人类疾病最合适的实验动物。既经济实用,又克服了同种器官的短缺。猪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特征和对致动脉粥样硬化食物的反应与人类高度一致,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标准模型动物;猪肾脏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几乎是人类的复制品;猪也是皮肤和整形外科手术、皮肤烧伤等较理想的模型动物;小型猪还是皮肤黑色素瘤研究的首选实验动物。刚出生的或剖腹产得到的仔猪,是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很好的模型动物,小型猪也是人类异种移植理想的组织、器官来源,可作为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模型。

2.2实验宁乡猪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最近研究发现原代宁乡猪与其第一代仔猪13项血液生理指标如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积压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如总胆红素、尿素氮、总蛋白等有显著性差异,为宁乡猪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研究发现宁乡猪与人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3.2%,与小鼠同源性达90.76%,为内源性精氨酸的营养调节提供一个新的途径。赵拴平等发现宁乡猪的总蛋白、三酰甘油、尿素氮、葡萄糖等血液生化指标都处于人参考值范围内,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均高于人参考值范围。耿梅梅等还发现,门静脉灌注葡萄糖可使宁乡猪血糖短期升高,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α-淀粉酶活性下降,经机体代谢,上述指标逐渐恢复,但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基本无变化。研究还发现宁乡猪与瘦肉型猪相比有不同的代谢,包括脂肪生成、脂质过氧化、能源利用和分区、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胃肠道微生物的发酵,肥胖宁乡猪可能是儿童肥胖研究的有用模型,也可能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有利模型。宁乡猪完整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有关遗传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数据,但研究还表明宁乡猪可能不宜作为异种移植的适当供体。

3展望

实验动物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脾虚;痰湿;内湿;动物模型

《黄帝内经》认为湿邪分为外感和内生两个方面,外感多是由于“天地湿气”造成,而“恣食肥甘厚味”是造成湿自内生的主要原因。内湿与外湿从病因论虽截然不同,但两者常相互招引,相兼为病。“内湿”即湿浊内生,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水湿痰浊蓄积于体内所致,是水液代谢失调的产物。《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湿,脾恶湿,若脾气素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气或久病伤脾,或它脏之邪传脾,使脾失健运,则谷反为滞、水反为湿,以致湿浊内生。《赤水玄珠》曰:“脾无留湿不生痰”,水湿停聚中焦,日久则聚湿生痰。所以体内痰与湿的产生无论是感之于外还是生之于内,皆与平素脾虚有关。目前内湿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复杂多样,现对以“脾虚”为基础,模拟临床病因病机建立的内湿证动物模型与内湿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现综述如下。

1单因素造模法

单因素造模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模拟临床病因,只采用一种施加因素的造模方法。目前主要有根据“脾喜躁恶湿”“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复制的病因模型。

1.1脾虚湿困模型

张六通等[1]用自制造模箱将湿度维持在90%以上,连续刺激12h/d,观察108d,发现大鼠逐渐出现趾指关节肿大,足背皮肤水肿、破溃,大便不成形,精神萎靡,嗜卧懒动,毛发晦暗,粗糙等症状。章敏等[2]以相同上述方法保证湿度环境,在不同温度下,连续刺激大鼠8h/d,5d后大鼠开始有足背水肿、粪便性状改变的情况,连续30d后全部大鼠出现湿阻的症状及体征,指出该模型可以是一种较为稳定、可靠的外湿致病动物模型。王菁等[3]通过人工调控不同湿度,对大鼠生存环境进行干预,发现外湿对机体肠道内环境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湿度越大影响也越剧烈,指出与中医理论“湿盛则濡泻”的观点不谋而合。围绕“外湿”困脾,使脾气渐虚,脾虚导致湿邪停滞,引动内湿。同一湿度不同温度下与相同温度不同湿度下,大鼠的发病情况都较为明显的反映了“外湿”对中医“脾”的影响,可以认为是根据脾的生理特性模拟“外湿”引动“内湿”的脾虚湿困动物模型。

1.2脾虚痰湿模型

刘涛等[4]在“肥白人多痰湿”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采用高脂饲料(由20%猪油、4%白糖、2%奶粉、1%胆固醇、73%普通饲料组成)连续喂养大鼠10周。结果大鼠体重明显增加,运动迟缓,并具有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及糖耐量异常等特点,认为符合中医痰湿证的表现。孙健龙等[5]用高脂饲料(基础饲料+20%雀巢全脂奶粉,10%猪油)造模大鼠4周后,再以健脾祛湿药反证治疗,继续给药4周。从宏观的症状及体征和微观的理化指标(以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增高为主),综合评价了大鼠符合脾虚痰湿证的表现。司原成等[6]以高脂饲料(配方:猪油32%,蔗糖9%,麦芽糖糊精16%,酪蛋白26%,纤维素6%,其他11%)诱导小鼠肥胖模型,根据乏力、食少纳呆、便溏等主要脾虚指标对小鼠进行二次筛选,经过8周成功建立了脾胃虚弱型肥胖小鼠模型。《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曰:“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祖国医学把血脂异常归属“痰湿”“浊阻”范畴,其病位在血脉,脾虚运化功能不足、痰浊痹阻是血脂异常形成的基本病机。所以这种造模方法与西医学的高脂血症造模方法相同[7],且有研究指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可作为痰浊证微观辨证的指标;血脂水平可作为判别治疗痰浊证药物疗效和病程进退的微观指标[8]。近年来在中医药实验中,直接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痰湿证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较为普遍[9-11]。

2复合因素造模法

中医证的形成常涉及多个方面,所以为使模型更接近于临床情况,采用复合因素造模能够使其致病原理更加贴近临床,从而保证模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2.1脾虚湿盛模型

(1)湿邪困脾合并饮食不节法。张丰华等[12]维持90%左右湿度环境,通过每天控制大鼠睡眠时间影响情志,再结合单双日分别冷水与猪油灌胃,以此进一步保证“脾虚水停”“湿盛”的症状。连续造模20d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饮食量均下降,大便湿重增加,尿量减少,腹围指数升高,自发活动减少,将平胃散作为反证中药,治疗后可以促进症状的恢复。赵丽等[13]在长夏季节,通过单日猪油灌胃,双日力竭跑步加喂甘蓝的方法连续14d,之后再移置人工潮湿环境10d的方法,建立了小鼠脾虚生湿模型,指出外因与内因协同作用是机体湿盛致病的关键所在。(2)湿邪困脾合并劳倦过度法。邱赛红等[14]将大鼠饲养于潮湿环境中,每日游泳15min后立即给予4℃水灌胃1次,连续5d大鼠即出现倦卧少动、进食及饮水量减少、大便溏、体质量下降的状态以及胃肠推进率、血清胃泌素降低等,单味芳香化湿药治疗后,相关指标即得到改善。(3)饮食失节合并劳倦过度法。高洁等[15]使大鼠每日负重力竭游泳,同时以高脂低蛋白饲料喂养,连续造模60d。最终大鼠出现与中医脾虚证症状相吻合的表现,且大鼠尿量明显减少、皮肤组织含水量显著升高,认为大鼠体内存在水液的潴留。崔宁等[16-17]以上述同样方法连续造模6周,即建立了大鼠脾虚水湿不化证模型。根据中医“两虚相得,乃克其形”的理论以及湿邪致病的特点,一方面使动物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模拟外湿侵袭易引动内湿;另一方面通过大量运动消耗动物体力来耗其正气或情志不遂致使气机紊乱,来影响中焦脾胃气机;灌胃冷水或猪油以及饲喂高脂饲料则是通过饮食不节来损伤脾胃,以使脾胃虚损,湿邪自内而生。

2.2寒湿困脾模型

寒湿中阻证又名太阴寒湿证,脾虚与寒湿症状共见为辨证主要依据。(1)苦寒攻下合并饮食不节法。樊新荣等[18]每日上午给予大鼠生大黄水(生大黄720g,加水煮沸0.5h,过滤,浓缩至200%的水煎液)灌胃,下午以精炼猪油灌胃,连续14d,模拟出了太阴病脾虚寒湿证的部分症状。(2)寒湿困脾合并饮食不节法。王常松等[19]每天将大鼠置于寒湿环境3h,每晚灌8℃、50%的熟面糊,日常均以高脂鼠料(20%猪油+0.5%胆固醇+79.5%普通饲料)饲养,造模时间21d,以胃苓汤干预治疗反证。从病因造模、鼠外在表现、微观指标、药物反证四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该动物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寒湿困脾证的特点。(3)中西合并造模法。刘芳芳等[20]将大鼠饲养于潮湿环境,通过苦寒泻下、力竭游泳和皮下注射利血平的方法,建立了脾阳虚加湿的复合模型。《医原•内伤大要论》曰:“阳虚必生内寒,内寒必生内湿。”湿邪外感则脾阳虚衰,加之苦寒伤脾,内湿、外湿相互为病。

2.3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多以脘腹痞闷、头肢困重、口苦黏腻、厌恶油腻、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主要表现。(1)高温高湿合并生物因素法。吴仕九等[21]给予大鼠高脂高糖养10d,再放入高温、高湿环境中,于96、120h后灌胃鼠伤寒沙门氏菌,然后移出至自然环境。结果主要症状及体征、病变脏腑以及发病条件等均近似于中医湿热证型,且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的特点。(2)高糖高脂加白酒法。吕冠华等[22]以普通饲料加兑蜂蜜水喂养,隔日灌服油脂与白酒共10d,然后将大鼠放入人工气候箱5d。将白酒作为湿热邪气,认为既符合脾胃湿热证临床发病规律,也与脾胃湿热证中脾胃功能失调表现突出而外感发热的证候较轻的特点一致。薛生白《湿热病篇》指出:“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脾虚则生内湿,内湿停滞,郁久则化热。

2.4脾虚痰浊模型

王英等[23]在脾虚痰浊证造模时给予大鼠单日精炼猪油灌胃,双日喂食甘蓝不限量,结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每日游泳至耐力极限,连续造模30d。血脂作为痰浊的客观指标,血清淀粉酶和D-木糖排泄率则是临床脾虚诊断的指标之一。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脾虚痰浊证组大鼠HDL-C水平显著降低,TC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血清淀粉酶和D-木糖排泄率均明显降低。目前为止,这是较为常用的脾虚痰浊造模方法。张会永等[24]对雄性去势普通级小型猪,施以每日冲刺跑步训练联合高脂饲料单笼饲养干预。4周后开始小猪开始有脾虚痰浊证的表现;第8周时,等待进食行为淡漠、皮毛不泽、口色淡白、粪便稀溏等脾虚痰浊证表现明显,模型持续时间至少6周。研究认为小型猪、猴等大型动物营养代谢及生理生化指标更接近于人类,所以更多将小型猪作为脾虚痰浊造模的对象来进行实验研究[25-26]。中医认为肥甘厚腻之物,性滋腻,难消化,影响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易聚湿生痰。膏脂过度聚集血脉,而成“浊”,通过饲喂高脂饲料一方面能够“损伤脾胃”,另一方面则保证了膏脂的过度聚集,同时结合湿邪困遏与耗气破气的方法,多种施加因素联合,进一步保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稳定。

3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的实质是西医的“病”和中医的“证”相结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分别或同时将证候造模因素与疾病造模因素相叠加,令动物模型同时具有疾病与证候特征。

3.1“病”与“证”

同时造模法李静等[27]通过高脂饲料配合饥饱失常加运动控制的方法建立了大鼠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模型。同时指出多因素造模法的脾虚痰湿高脂血症模型和单纯喂饲高脂饮食建立的高脂血症模型均可使实验动物产生血脂异常、继发性组织脂质堆积,血清AMY和D-木糖排泄率也均降低。但是多因素造模法所制备的动物模型消化功能降低更确切,脾虚痰浊程度也更重。杨关林等[28]以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动物,结合跑步与高脂喂饲的方法,模拟劳倦太过和过食肥甘致脾虚痰浊的中医病因,建立巴马小型猪高脂血症脾虚痰浊证病证结合模型。最终在第16周时达到脾虚痰浊证候模型标准,并稳定持续至28周,并且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荀丽英等[29]则以灌服高脂乳剂再配合结扎冠状动脉的方式构建了胸痹痰浊壅塞证动物模型。陈燕清等[30]采用高脂饲料与结扎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了痰浊阻窍证老年期痴呆大鼠病证结合模型。

3.2先“证”后“病”

造模法李资慧等[31]采用内外因复合三硝基苯磺酸的方法建立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证结合模型。首先大鼠单日禁食、冰水灌胃,双日猪油灌胃,每日强迫水中站立控制睡眠,连续20d,之后再将三硝基苯磺酸与乙醇复合物注入大鼠肠内。结果大鼠出现黏液脓血便、肛周污秽、嗜睡懒动、饮食减少、脱毛及炎症反应并伴有溃疡灶形成,说明模型复制成功。柯斌等[32]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寒凉攻下的多因素造模法制作大鼠脾虚痰湿模型,之后再复合链脲佐菌素建立了脾虚痰湿型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王志塔等[33]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模拟过食肥甘酿生痰湿,4周后,给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内生痰湿对糖尿病大鼠的影响。目前尚无先“病”后“证”造模方法文献。因为,“病”与“证”同时造模,可以是单纯的模型建立,亦或是可以体现疾病与证候之间协同作用;先对“证”进行造模,主要是因为中医证候模型,不仅临床病因复杂多样,而且对证候的判断也有一定的主观性,成模时间更是难以严格把握,而“病”的动物模型有比较确定的成模指标及时间,可控制性好。所以在实验研究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疾病以及不同的侧重因素来选择最优的造模方法。

4结语

实验动物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成本;物理实验;自动化;电路设计

物理实验作为物理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作用。成本高的物理实验不适于学校课程的学习,相反,低成本的物理实验能发挥它的优势,既能缩减开支又能帮助我们学习与应用物理知识。

一、低成本物理实验的意义

相比于成本较高且操作技术难度大的物理实验来说,低成本的物理实验就体现出了成本低廉与高级智慧的双重优点。这种实验不是完全依照于课本进行的物理学习,而是发挥我们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知识点的融合来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创造出成本低廉却切实好用的发明。这个进行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过程是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深化的过程,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过程,也是一个创作与研究的过程。低成本物理实验操作帮助我们打通了物理知识的任督二脉,使我们真正学懂了诸如电流、电阻等的物理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生活实际中能够用得上的技能。进行实验需要事前的计划,事中的动手操作与问题解决,事后的反思与总结,这前前后后的一系列过程帮助我们提升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沟通交流等的各种能力。这种发挥我们主动性的实验也让我们体验到了动手操作的快乐,调解了紧绷的神经,对于学习状态的改善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具有促进作用。进行低成本物理实验让我们爱上思考、爱上创新、爱上操作,兴趣的趋势会让我们变得更优秀。

二、低成本物理实验自动化的电路设计

物理知识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我们通过低成本的物理实验完成了对家用调光台灯的光照自动控制,可以实现台灯在白天自动熄灭,夜晚自动点亮的效果。

(一)家用手动调光台灯的工作原理简介

我们知道了家用的手动调光台灯,是由白炽灯泡和调光电路两部分组成的,它的工作原理是将220V的交流电进行桥式整流和滤波,通过手动调节可变电阻改变整个电路中的电阻来控制灯泡两端处的电压,达到改变灯泡亮度的效果,这就是家用手动调光台灯的工作原理。

(二)新思路的构建

我们知道了手动控制台灯灯泡亮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实现的,那么就此原理如何将调节灯泡亮度的控制由手动改成自动是不是可以在电阻这里下功夫呢?我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研究,最后一致同意,利用光敏电阻来实现对家用台灯亮度调节的自动化。

(三)光照自动控制台灯的制作与工作原理

我们利用导线将光敏电阻连接在台灯上,一旦台灯周围的光线减弱,光敏电阻MG便会呈现很高的电阻态,这样就加快了电容C1的充电速率,可控硅PCR中的导通程度就会增大,进而达到了增大灯泡两端电压的效果,一旦电压增大,灯泡的亮度就会提高;当台灯周围的光线增强时,光敏电阻MG便会呈现出很低的电阻态,这样就减缓了电容C的充电速度,可控硅PCR的导通程度也会减小,就达到了减小灯泡两端电压的效果,灯泡就会变暗;当可变电阻变到一定程度并且光照强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灯泡就会熄灭。这就是将家用手动调节亮度的台灯改造成自动调节亮度的制作和工作原理。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告诉我们,应特别注意此项实验中的灯泡必须是白炽灯泡,必须保证是纯电阻负载状态下进行,不能用内含电感性负载的节能灯泡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故障,造成器材损伤。

三、低成本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付诸实践,这个低成本的物理实验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实验利用了物理学科中的电学知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将电阻与电压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体会到了物理的奇妙和动手的快乐,增加了学习物理的信心,提升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但是,这种实验尽管是低成本的,发挥了我们学生的积极性,却免不得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不能保证人人参与展示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大家积极参与,但是到了展示环节,一般是从分好的小组中选择代表上台进行展示,这就使得参与展示的人是一小部分,得到锻炼的人也是一小部分,我们学生的参与性不高。

(二)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

像这种低成本的物理实验在课程体系中属于自主合作探究部分,这个部分还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这就会降低我们的学习兴趣,不能使这种实验长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三)班级的文化氛围不够

这种实验课在学校的课程中还只是一小部分,单靠一科甚至是一科中的几节课来提高我们的各项能力是十分不现实的。目前的班级文化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动手操作实验的重要性还需要进一步强调。

四、结语

低成本物理实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利用低成本的物理实验进行电路设计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是学以致用的体现,也是符合现代教育观的行为。我们应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尽快成长,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王太军,唐忠敏.低成本物理实验之“自动化”电路设计———光照自控调光台灯的制作[J].物理教师,2013(10).

实验动物研究范文第5篇

一、目前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

相信在目前大多数的中学里,因为初中生物课程相对于数学语文英语的地位来说没有那么的重要,这也就导致同学们和同学的家长对于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不够重视,也就是说,学生们基本都把生物这门学科看成一个副科,大家基本都是在考试之前临时背一背。再加上相对于另外几科而言,生物课的课时也相对较少。但是,这不代表生物课就是无趣的,更不意味着教育部对生物这门课就不重视。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在生物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和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目前其它学校都在推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一课堂三环”,是由自主学习,互相探究,互相提升这三个环节组成的教学模式,以及每一个环节的学习由“学习,交流,引导,练习”四个步骤构成的现代课堂教学方式,这一模式也在其它学科中被广泛的推行和应用。现在生物课堂教学的教材内容虽然是以学生进行知识的互相探究为目的,但是新教材的模式相对于旧教材的模式改变相对较大,在推行这种模式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很难从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成新的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可以让这些教师先在新教材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课程内容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然后再在日后的课程中逐渐增加。这种互动探究式能力的培养,非常有效的提升了生物课上学生对知识吸收的速度,也加深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而目前的这种在生物课堂上提倡的互动探究式学习的模式,以后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慢慢的改进,让它变的更加的完善,在生物课的教学中,以及与学生的课后交流中,都会获得更好更多的经验教训和改进的方向。

二、互动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初中的生物课本中主要的知识体系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等。这种知识体系非常的不容易理解,而对互相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恰恰能够让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所以我们生物教师要做到改进生物课堂上的教育教学问题,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公开课,制作可以供学生互相交流的电子教案,编出高水准的生物试卷,书写一份教育叙事和案例结合的报告。生物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们需要什么,要明白学生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学生们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可以利用提前的学习,在生物课堂上讨论和研究等环节能更清晰的了解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并且在知识探讨中以小组的模式互相探索问题。比如以种子萌发的过程这节课为例,生物教师提前做好多媒体演示,在画面上演示种子吸收水分的过程,然后让学生们来探究这是为什么,有的同学说,这是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进而是胚根突破种皮,变成根部,胚轴变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然后让同学们举出相似的例子,比如玉米,水稻,花生等植物,这样的课堂分享内容就是所谓的师生互动,而且还加深了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样的生物课堂变成了一种游戏,老师就是这种游戏的规则设置者,引导者和参加者。而学生在这种游戏中能更加容易和清晰的获取知识,同样也加深了教师和学生的友谊。

老师在课堂上一个人讲的这种教学模式也就很难再出现了,又例如在桃花的结构分析的这节课中,教师可以把一些桃花带到课堂,这样就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分别组成一个一个的小组来探究桃花的花柄,萼片,桃花的花瓣,雌蕊,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花柱,子房,和雄蕊的花药和花丝。然而在学习六种营养物质的这一课时,比如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在讲解这些营养物质的时候就可以把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到的日常营养品和食物带到课堂上,作为实例来讲解给同学们,这样的授课方法就会变的十分的吸引学生,有时候会使学生们在业余时间也把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收获和体验带来跟老师分享,可见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

三、结束语

实验动物研究范文第6篇

本文提出基于微信构建商务英语移动学习模式,既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多维交互学习及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的构建,也有利于过程性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部分不足。

关键词:

商务英语;移动学习模式;教学评价体系

1前言

微信是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平台,具有使用成本低、界面简洁、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普及度,为移动学习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本文以内江师范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为例,构建基于微信智能终端的移动学习模式,以提高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更好地促进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

2建设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学习平台的必要性

商务英语专业具有跨学科属性。进入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的学生既要加强对英语语言知识体系的建构,又要对贸易、经济、营销、金融、财会等商务知识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也要在情景化商务场景中培养一定的商务沟通与实践能力。因此,它对教学资源的多元化、交互学习的深度化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出了要求。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资源以课本和相关教辅材料为主,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商务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以及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严重不足,忽视了对商务英语沟通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商务实践与第二课堂活动密切相关,然而师生大多在课堂上进行小规模的交互学习,第二课堂活动并未有效展开,商务实践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3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优势

首先,微信是一款集通讯、社交、平台化功能为一体的移动性应用软件,支持信息(文本、图片、视频、语音)发送,并支持多人群聊、视频通讯,为多维的交互学习提供了理想途径。其次,微信具有朋友圈功能,支持邮箱、微博等服务,丰富了社交场景。微信公众号后台操作简便,公众号界面简洁,为普通的资源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技术构架支撑。再者,微信已成为大学生群体必不可少的手机智能软件。基于微信的商务英语移动学习平台,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以内江师范学院开设的2个商务英语方向班级为例,笔者发放5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48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100%的同学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微信软件,有46%的同学表示微信使用时间超过平日手机使用时间的一半。

4微信移动学习平台构建设想

4.1微信公众号:师生共建商务英语资源,实现师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通过微信公众号的资源,师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共建理论知识模块、实践知识模块、学术交流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友情链接模块等在线商务英语教学资源,为商务英语学习者“设置了学习的路标,打通了获取大量动态的商务英语知识的通道”,建构了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激活了师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为下一步的交互学习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1]因此,根据不同课程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为商务英语移动学习者开发商务英语资源,构建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教师不再是提供学习资源的唯一主体,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学习资源的收集、整理、推荐与分享中。例如,在《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中,可以实时的商务英语新闻、推送基本的国际贸易流程、分享经典的商务活动案例,尽可能提高移动学习者融于商务英语学习中的兴趣与参与度。此外,海量的商务英语信息与商务英语业务知识会打开学生的眼界,促进课堂教学的讨论与互动。

4.2微信群:实现了移动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教师与移动学习者的交互学习借助微信群,教师可以图文消息、商务视频、布置作业。移动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可以浏览信息、参与讨论、进行互动交流。这里的互动交流既是移动学习者个体之间交流以及知识分享,也涉及到教师作为引导者对移动学习者的指引、沟通与答疑。这种互动可以是一对多的,也可以是一对一的:针对学生的知识难点或疑问,教师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进行解答。当然,这种解答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既充分尊重了教师的时间安排,也一一解决了学生在移动学习中的疑问。此外,微信群还支持语音聊天与文字聊天功能,满足了移动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微信群中进行讨论和发言不需面对面,以文字或语音形式呈现,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体验移动学习的便利,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交互学习难以深入的不足。

4.3讨论组:实现协作交互学习,建立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除了微信群,也可以建立临时讨论组,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在商务英语课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案例分析、项目书制定、企业策划书等商务活动,这些情景化商务实践活动流程复杂,需要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来完成。讨论组可以进行分工合作,加强交互协作学习能力:成员共同在外进行调研,在讨论组中献言建策,共同完成小组任务,不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协作交互学习能力。此外,讨论组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小组成果,实现了移动学习与课堂教学的联通,也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度进行评估。例如,在《国际商务导论》中,可以在公众号中情景化案例与小组任务,让4位学生自由结合形成一个小组,成员形成讨论组并逐步制定解决方案。在讨论群交互中,教师也可以即时关注讨论群动态,解答学生的困惑,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互,也为学生商务实践创造更多便利的条件。

4.4微信好友:一对一交互,消除交互隔膜师生可以互加为微信好友,既可以一对一的进行困惑解答,又可以在师生交互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与需求,解决了传统课堂上师生交互的隔膜,也便于增进师生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这对课堂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5移动学习的教学评估体系

移动学习模式的评估不但要重视检测性的总结性评估,更要注重学生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学习过程,即形成性评估。移动学习资源的评估主体不仅是老师,而且有学生,评估注重信息的现时性和学生的反馈需求。此外,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并解决,不断优化商务英语移动学习模式设计。

6结语

从联通主义理论出发,建构基于智能终端的商务英语移动学习模式,即通过一定的智能终端平台联通学习网络节点(学生、书本、老师、网络资源等),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知识网络”中通过获取、评价、使用信息。商务英语移动学习模式以联通主义为理论指导,旨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多维交互学习及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的构建,既发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既发挥老师的监控与引导作用,又为传统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和单一性的商务英语教学资源注入活力,有助于实现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参考文献:

被举报文档标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uexi/shiyandongwuyanjiu/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一键复制全文

将文档保存至本地,方便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