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场份额论文范文

市场份额论文范文

市场份额论文

市场份额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分拆改革有两种相反观点,这些观点大多是从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及成本次可加性等特征来展开论述的。文章试图从自然垄断产业的网络效应出发,认为对待这些自然垄断产业的分拆改革应慎行。改革的关键在于引入替代品竞争和企业改制。

一、自然垄断产业的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些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会随着购买这种产品的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不断增加,也被称作网络外部性或需求规模经济。

自然垄断产业中大多具有网络效应。如电信、电力、铁路、邮政、煤气、热力供应、自来水等产业。这种网络效应表现为两种形式,即直接网络效应与间接网络效应。直接网络效应是指消费一种产品的用户增加可以直接增加这种产品的老用户的效用;间接网络效应,主要是由辅助产品所构成的系统产品所引起的。消费者消费这个系统产品的效用大小取决于所提供的辅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使得对这些产业进行分拆后,会导致社会净福利的损失。本文运用圆周城市模型(Spatialeompet主tionineireularcstymodel)分析存在网络效应下的两阶段选址定价模型,证明了在存在弱网络效应时,网络效应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净福利水平。而在强网络效应下,厂商数量越少则社会净福利越大,最优市场结构为独家垄断。

二、模型

1.假定

假定1:D为厂商的市场份额,网络效应函数j(0),满足_f(0)=0,f(D)可微且f(D))>0为便于分析,本文采用线性网络效应函数f(D)=aD,其中参数a>=0代表了网络效应的强弱。

假定2:存在一个周长为1的“圆形城市”,消费者以密度1沿城市圆周均匀分布,n个利润最大化厂商也沿城市圆周分布。厂商生产除位置和运输成本外的同质产品。

假定3:生产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只有单位需求,不购买商品的效用为0,购买商品获得的总效用为。且假定二足够大以致于市场能够被完全覆盖.与厂商i距离为x并购买厂商i产品的消费者获得的净剩余为:

其中t为单位运输成本,P为厂商i产品的价格,f(Di)体现了由于存在网络效应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厂商i的利润函数为:

其中F为厂商进人行业所花费的固定成本,Di为厂商i面临的需求。本文的模型是一个两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一溥弈的时间顺序如下:第一阶段厂商决定是否进人行业,如果进人则同时进行选址;第二阶段厂商同时进行价格竞争。为使问题简化,模型的最后结论将主要讨论对称均衡的情况。

2.弱网络效应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如图1所示,厂商i和其两个相邻厂商i-1、i十1的位置分别为x1,和x1-1、X1+1。由(1)得厂商i左、右两侧的边际(无差异)消费者才、才获得的净剩余分别满足:

其中d(i,i+1)为厂商i和i十1之间的距离,d(i一1,lT)为厂商i一1和i之间的距离,代表了两个相邻厂商产品之间的差异程度。三个厂商所面临的剩余需求分别为(3)得:

将线性网络效应函数代人上式得厂商i面临的需求函数为:

给定单位运输成本t和网络效应参数丁清况下,厂商的市场份额与相邻厂商的定价和厂商间产品的差异程度正相关,与自身产品定价和相邻厂商的市场份额负相关。在对称均衡下有代人(4)得厂商i的需求为:

(1)定价阶段

厂商i在第二阶段的最优定价策略川满足:由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得对称均衡下的最优定价为:

当a=t/2时厂商的最优定价为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厂商之间为Bertrand竞争。当网络效应足够高a>1/2时,价格低于边际成本。首先讨论网络效应a<=t/2的情况,即弱网络效应下的情况。由(2)、(5)得厂商的均衡市场份额和利润分别为

(2)自由进入阶段

在第一阶段里,自由进入意味着行业内所有厂商的利润恰好为零,因此自由进人下的均衡厂商数量n满足需,得行业内厂商均衡数量为:

3.比较静态

将(8)代人(6)、(7)得到两阶段模型中厂商的均衡价格和市场份额分别为均衡态下的消费者剩余cs.生产者剩余尸5和社会净福利W分别为:

结论1:同无网络效应模型均衡结果相比,存在网络效应模型的价格、厂商数量较少,消费者剩余和社会净福利水平较高。特别地,当a=3t/8时存在网络效应下的厂商数量等同于无网络效应下的社会最优厂商数量。

4.强网络效应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当网络效应较强,即a>t/2时,厂商的定价策略(幻小于边际成本,因此市场重叠情况不会存在。因此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市场局部垄断,一种是市场恰好完全覆盖。

(1)市场局部垄断的情况

如图2所示。厂商i左、右两侧的边际消费者、获得的净剩余分别满足:

其中得厂商i面临的需求为垄断定价p>v同时意味着厂商有动机提高价格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图2中的市场局部垄断的情况不会存在。

(2)市场恰好完全覆盖的情况

如图3所示。厂商i左、右两侧的边际消费者,获得的净剩余分别满足:

对称均衡下满足上式的最优定价策略为p单个厂商的均衡市场份额和利润分别为特别当n=1时,行业存在独家垄断且市场完全覆盖,即垄断厂商的最优定价为结论2:均衡状态下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净福利分别为:因此在强网络效应下,厂商数量越少则社会净福利越大,最优行业结构为独家垄断(n=1)情况。

三、经验检验

由以上推导可以看出,在存在弱网络效应时,网络效应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净福利水平。而在强网络效应下,厂商数量越少则社会净福利越大,最优行业结构为独家垄断。这说明,强网络效应要求垄断的市场结构,所以,对待网络效应较强的自然垄断产业,如果单纯的为了引人竞争,而无视网络效应的存在,进行拆分是不合理的。印度模式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1991年,印度放开了包括移动电话在内的12项电信增值业务市场。其中移动电话业务市场开放的具体方式是将全国分为18个营运区,通过投标,每区发出2个移动电话经营许可证。1994年5月,印度国会通过了通信部长提交的”国家电信政策报告”,提倡私人企业投资建设、拥有和运营印度电信网,向公众提供本地电话业务。同年9月,政府全面放开了本地电话业务市场,其具体操作方式是将全国划分为20个电信区,侮区出售1个本地电话业务经营许可证,与DOT所属企业进行竞争。但新加人公司的运营举步维艰。1990年各移动通信公司的月亏损总额就达9000多万美元.AT&T、Uswest等公司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压缩投资,贝尔加拿大、Swiss-com等公司则决定退出印度电信市场。

市场份额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营销品牌;房地产品牌

一、房地产品牌的概念

1.房地产的概念。论文百事通一般来说,房地产是房产与地产的总称,是房屋与土地在经济方面的商品体现。所以我们认为,房产是房屋及其权利的总称,地产是土地及其权利的总称。房地产是由土地、随着在土地上饿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不可分离的物质及其权利构成的财产总体。

2.品牌的概念。国际营销界最权威的机构——美国市场营销学会所给的定义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美国Amazon公司总裁JeffBezos先生认为,“品牌就是指你与客户间的关系,说到底,起作用的不是你在广告或其他宣传中向他们许诺了什么,而是他们反馈了什么以及你又如何做出反应。对我们来说,口碑极其重要。简而言之,品牌就是人们私下里对你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看,品牌是企业与顾客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品牌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

3.房地产营销品牌的概念。房地产营销品牌就是房地产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能获得市场,以及在消费者中获得的知名度。品牌是企业与顾客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品牌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

二、房地产企业营销品牌的现状及原因

1.房地产企业营销品牌现状。尽管品牌早已被认为是参与市场竞争点石成金的利器,近些年来房地产界“打造品牌”的呼声也风起云涌。然而,我国今天的房地产业品牌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房地产业经历了地段竞争的初级阶段,现阶段是规划竞争、概念竞争、品牌竞争并存。目前,大部分房地产公司都属于以规划竞争、概念竞争为主导战略的企业,而真正的品牌驱动型企业凤毛麟角。2004年,由世界品牌价值权威评估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BL)”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海尔以612.37亿元名列榜首,而房地产业“第一品牌”的万科仅以173.56亿元排在第30位。前200位排名中,也只有万科等三家地产品牌入围。

对于动辄大手笔的房地产业来说,这样的结果确实令人汗颜。忽视品牌建设的结果是,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难以积累和借助品牌的信誉资源,迅速提升产品价值销量,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美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PulteHomes占美国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份额达4%左右,而我国房地产老大万科仅占我国房地产市场份额不足1%。

2.导致房地产营销品牌现状的原因。(1)缺乏对品牌管理精髓的深入理解很少有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高层与品牌负责人理解品牌管理的精髓,他们基本上不明白“品牌价值的源泉来自消费者大脑中对品牌的独特联想,品牌管理的本质是在消费者大脑中留下个性化的联想”。因此,具体的营销传播没有围绕品牌管理的终极目标而展开也就再正常不过了。(2)没有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财富,在房地产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确定自身品牌的价值对在企业发展和市场占有率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一些房地产企业却是难以做到这点,把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相违背的营销传播策略所迷惑,未能识别出这些策略与品牌战略定位的矛盾。从而使品牌形象受损消费者不信任而失去市场份额。新晨

三、地产营销品牌的策略

1.房地产品牌定位要正确。要建立强有力的房地产品牌,精准的定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品牌定位应该清晰明确,是普通住宅还是商业地产,是中产阶级住所还是豪华公寓,是“运动、健康”的个性还是“家庭办公一族”的特点等等。成功的房地产品牌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

2.品牌策略应当持之以恒。品牌策略一旦确立,应当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如果品牌形象、定位朝令夕改,将模糊自己的品牌个性,破坏了品牌精神气脉的贯穿,最终使消费者雾里看花,难以建立强势品牌。万科“建筑无限生活”的价值主张贯穿其各个项目开发之中,奥林匹克花园“运动,健康”的理念一直在其不同项目上得以体现,这都是持之以恒的表现。

3.提高品牌延伸能力。品牌延伸是企业借助消费者对原品牌已有的联想,将其用于与成名产品完全不同的新的产品上,以缩短新产品被消费者接受的时间,减少开辟新市场的费用,提高新产品的市场成功几率。它是企业培养顾客忠诚度、创造名牌、寻求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大卫艾克:创建强大品牌[M].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公司由出版社1996年版.

[2]施建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三版第9页.

[3]李伟:房地产品牌营销[J].经营与管理,2007年,(07).

[4]仲大军:中国为什么缺少国际性的知名品牌[J]..

[5]翁向东:打造强势品牌,切莫偏离核心价值[J]..

市场份额论文范文第3篇

网上销售给顾客提供新的获取或了解产品机会,加以信息技术和物流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分销渠道变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一方面,制造商们都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分销渠道结构和模式,电子商务实践积累了该方面的诸多证据,这些证据表明中间商渠道和制造商渠道(网络渠道或直销店)的组合模式正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如联想集团在优势传统渠道基础上拓展新的电子销售渠道,Dell主流的电子销售渠道开始配以直销店组合模式,惠普-康柏公司传统中间商渠道也配以网络销售组合渠道模式。另一方面,UPC、POS、EDI等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进了零售商获取产品市场需求、消费者采购行为信息的途径和效率,一些零售商将获得的实时数据用于库存持有策略和价格需求弹性的估计。由于竞争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变化,产品需求也不断演化,密切跟踪和预测需求条件的变化对零售商而言日益显得重要,如Apollo-Spaceman公司甚至将需求数据信息综合应用于公司总体决策的制定。零售商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性也日益成为学术关注的焦点,如今大量的信息交换在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尤其在Internet环境的传统渠道与网上直销渠道组合模式下,评价渠道间的信息分享对渠道参与各方的绩效影响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建立起Internet环境的多渠道激励与合作机制。本文研究了制造商电子渠道与其传统零售商渠道间的竞争、市场风险、市场潜在规模、信息预测精度对制造商与零售商信息分享策略选择的影响。通常渠道间的信息分享包括POS数据传输、市场前景分析报告,具有两种影响,一是信息分享对参与各方收益的直接影响;二是信息分享对竞争渠道决策者的间接影响。

大量的文献研究了信息分享对供应链的直接影响,这一研究思路包括Bourland、Chen、Gavirneni、Lee、Cachon与Fisher以及Raghunathan[1~6];常志平识别了固定分担比例费用的信息分享范围。唐宏祥等对供应链中信息分享的真实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张玉林等回答了供应链中信息分享的条件[9];杨波等针对单制造商、单零售商信息预测精度对共享选择的影响[10]。樊敏等运用委托理论对零售商共享市场信息精度激励合同进行分析[11];该类研究表明,信息分享的收益包括改进订货职能、更好的库存配置等,这些收益很大部分来源于纵向连接信息扭曲的消除和低的库存或缺货损失成本。然而论文大部分针对节点系统而忽略了横向的竞争,即使是多个零售商,也是假定需求独立的,无竞争效应问题。因此这类文献仅仅抓住了纵向信息分享的直接效应而忽略了横向间的竞争效应。

关于供应链竞争环境下信息分享的文献,主要显示竞争伤害供应链的绩效,因而寻求协调机制来实现供应链绩效接近整体最优。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Gal-Or、Cachon与Fisher、Cobett与Tang[12~14],但他们忽略了横向竞争效应问题。Li很好地研究了信息分享对横向竞争零售商直接和间接影响[15],研究表明,零售商不愿分享市场信息而愿意分享成本信息。陶文源等研究了两个供应商、一个制造商的系统,发现信息分享降低了系统的不确定性,但成本较高的供应商并未从中受益[16];单承戈等分析了基于不同部门间信息交换内容及其协调决策过程[17];霍沛军分析初始信息量不对称条件下双寡头企业信息共享的囚徒困境问题,但忽略了纵向供应链结构影响[18];张新峰等建立了多目标、多因素管理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模型[19];黄宝凤等基于一阶自相关需求过程分析两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信息共享对库存和成本的影响[20];申悦等基于价格竞争环境下多个零售商与制造商成本信息共享策略选择问题[21];Yao等基于价格外生环境下研究了信息分享对传统渠道退货政策的影响[22];Yao等对成本信息纵向分享的直接效应、绩效及条件进行了识别[23];Zhang等分析了运输量信息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24];Yue、Liu基于制造商与零售商双边信息分享的假定深入分析了供应链的绩效特征[25]。而本文研究不同之处在于设定制造商获取零售商预测报告或信息,而零售商未能获取制造商直销渠道预测信息,该情形更符合强势制造商的实际情况。

本文构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制造商电子渠道与传统零售商渠道竞争的两层供应链模型,博弈结构为三阶段决策序列,首先,零售商决定是否分享其私有的市场预测信息以及制造商是否愿意获取传统渠道零售商市场信息;其二,制造商至少拥有电子渠道预测信息的条件下决定传统渠道的批发价格以及电子渠道的零售价格;最后,零售商决定销售价格并发出订货要求,制造商满足零售商的订货。研究表明,零售商在市场风险低于一临界值时,愿意分享私有预测信息,反之不愿意分享;而制造商仅当市场风险高于零售商所界定的另一临界值时,才愿意获取零售商渠道的市场预测信息,因此市场风险在一定范围内将出现无信息分享的Nash均衡;在风险较低的行业,制造商明显获得无信息分享的优势地位。这些新的结果明显不同于传统竞争零售商渠道的结论。

1基本模型

本文基于独立的零售商渠道与制造商控制的电子渠道结构环境,由于两个渠道销售制造商的同一类产品,因此可以合理设定具有模型形式

其中,e为市场总体规模的不确定性因素,v为市场规模的总体波动方差,并约定0<v<1;r为传统零售商渠道产品的潜在市场份额,1-r为电子渠道产品的潜在市场份额,a为市场总体潜在需求规模,b为电子渠道与传统渠道产品的替代效应系数,p[,i]为第i渠道销售产品的零售价格;q[,i]为第i渠道产品的需求量。

类似于Li的描述,可以将t作为市场信息预测精度的一个度量指标,显然t∈(0,1),其中,s为市场预测信息的误差方差。

2无信息分享

在渠道决策中遵从传统的Stackelberg博弈序列,即制造商为领导者、零售商为追随者的博弈结构。渠道结构的博弈顺序为:基于电子渠道获取的市场信息,制造商制定传统渠道批发价格、电子渠道的零售价格决策,并公布电子渠道零售商价格;零售商基于给定的批发价格及电子渠道的零售价格以及私有的市场信息,制定自己的零售价格决策。该决策模式主要适应于电子渠道先期进入市场条件下构建传统的零售商渠道,如Dell网上销售模式在中国实践后再组合传统销售渠道模式的情形,或者由于电子渠道更新信息更快,在传统零售商采购前已公布批发价格、新一轮电子渠道零售价格。

在第3阶段博弈中,基于批发价格和电子渠道零售价格给定的前提下,零售商拥有私有市场预测信息的预期收益决策为

3传统渠道预测信息分享

考虑传统渠道信息分享条件下,渠道结构的博弈顺序为:基于分享传统渠道零售商的预测信息、电子渠道私有预测信息,制造商制定批发价格及电子渠道零售商价格,并公布电子渠道零售商价格;基于给定的批发价格及电子渠道定零售价格,以及私有预测信息,零售商制定自己的零售价格决策。

基于零售商预测信息与制造商共享其私有预测信息,制造商对市场潜在规模的组合信息预期为

第3阶段博弈中,基于批发价格和电子渠道零售价格给定的前提下,零售商的决策价格为

4信息分享选择

为比较分析制造商与零售商信息分享的选择,并作如下符号约定:

4.1零售商的信息分享选择

零售商务必考虑信息分享与无信息分享条件下的绩效得失,其差别表示为

有如下结论,

命题1在传统渠道与电子渠道组合的主从决策结构中,

命题1结论表明,在市场预测精度一定的条件下,市场风险(需求总体规模的波动方差)对零售商信息分享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市场风险高于一定临界值时,传统渠道市场预测信息对零售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一旦与制造商无偿分享私有信息将对自己不利。但是当市场风险低于该临界值时,零售商有强烈动机分享私有市场信息。而且随着预测精度增加零售商对信息分享的市场风险标准将放宽。

4.2制造商的信息分享选择

在信息分享与无信息分享条件下制造商绩效得失,通过计算和化简,得到如下表达式:

命题2结论表明,当零售商与制造商电子渠道获取市场信息的预测精度高于41.42%时,制造商无动机分享零售商的预测信息,该情形零售商市场分享信息将使制造商处于不利地位。

图1b[,1]、b[,2]曲线

命题3结论表明,当预测精度位于19.4%~32.7%,两个渠道产品竞争强度低于一临界值即图3的下端区域Π、并且传统渠道产品潜在市场份额低于一临界值,而市场风险高于一临界值时,制造商愿意分享零售商渠道的市场信息。当预测精度位于26.3%~41.4%,两个渠道产品竞争强度位于两个临界值之间即图3的右侧区域Ⅲ、传统渠道产品潜在市场份额高于一临界值,而市场风险高于一临界值时,制造商也愿意分享零售商渠道的市场信息。

命题5结论表明,制造商分享零售商信息的市场风险标准高于零售商愿意分享市场风险标准上限。当情形1:预测精度位于19.4%~32.7%,两个渠道产品竞争强度低于一临界值即图3的下端区域、传统渠道产品潜在市场份额低于一临界值;以及另一情形:预测精度位于26.3%~41.4%,两个渠道产品竞争强度位于两个临界值之间即图3的右侧区域、传统渠道产品潜在市场份额高于一临界值;而且市场风险高于一临界值,制造商愿意分享零售商渠道的市场信息,而零售商不愿意分享私有信息。相反,当市场风险介于零售商与制造商风险标准临界值之间时,双方都无意分享零售商私有信息,形成无信息分享的Nash均衡。当市场风险位于零售商乐意分享信息风险标准范围时,而制造商却无意获取零售商市场信息。这些新的结果明显不同于传统竞争零售商渠道信息分享的结论。

5结束语

本文针对制造商控制的电子渠道与零售商渠道竞争环境信息分享策略选择及影响因素,揭示了市场风险、渠道间竞争、预测信息精度、潜在市场份额对制造商、零售商信息分享选择范围。研究表明,在相对风险较低的行业零售商自愿分享私有预测信息,而制造商由于拥有电子渠道市场信息却无意获取传统渠道市场信息。只有在高风险行业制造商预测信息精度不高的条件下才有意愿获取传统渠道预测信息。相应地,在风险适度行业,制造商与零售商都无意分享或获取传统渠道信息预测信息。该结果对本文进一步构建双渠道环境传统渠道的合作与激励机制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BourlandKS,PowellDP.Exploitingtimelydemandinformationtoreduceinventorie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sResearch,1996,92:239—253.

ChenF.Echelonreorderpoints,installationreorderpoints,andthevalueofcentralizeddemandinformation[J].ManagementScience,1998,44(12):221—234.

GavirneniS,KapuscinskiR,TaurS.Valueofinformationincapacitatedsupplychains[J].ManagementScience,1999,45(7):16—24.

LeeHL,WhangS.Informationsharinginasupplychain[J].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2000,20:373—387.

CachonG,LariviereM.Contractingtoassuresupply:Howtosharedemandforecastsinasupplychain[J].ManagementScience,2001,46(5):629—646.

RaghunathanS.Informationsharinginasupplychain:Anoteonitsvaluewhendemandisnonstationary[J].ManagementScience,2001,47(4):605—610.

常志平,蒋馥.固定比例分担费用情况下信息共享的最优范围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3,4:73—75.ChangZhipin,JiangFu.Theoptimalrangeforinformationsharingconditionalonfixedratefee[J].JournalofManagementEngineering,2003,4:73—75.(inChinese)

唐宏祥,何建敏,刘春林.非对称需求信息条件下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J].系统工程学报,2004,6:589—595.TangHongxiang,HeJianmin,LiuChunling.Informationsharingmechanismofsupplychainconditionalonasymmetrydemandinformation[J].JournalofSystemEngineering,2004,6:589—595.(inChinese)

[9]张玉林,陈剑.供应链中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信息共享协调问题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4,3:118—120.ZhangYulin,ChenJian.StudyoncoordinatinginformationsharingproblembasedonStackelberggameofsupplychain[J].JournalofManagementEngineering,2004,3:118—120.(inChinese)

[10]杨波,唐小我,艾兴政.纵向垄断市场的信息分享机制与产品定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5,1:76—81.YangBo,TangXiaowo,AiXingzheng.Verticalinformationsharingmechanismandpricingofmonopolymarket[J].ChinaManagementScience,2005,1:76—81.(inChinese)

[11]樊敏,艾兴政.供应链中共享信息精度的激励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6,3:71—75.FanMin,AiXingzheng.Studyonincentiveforprecisionofinformationsharinginsupplychain[J].OperationsResearchandManagement,2006,3:71—75.(inChinese)

[12]Gal-OrE.Informationsharinginoligopoly[J].Econometrica,2001,53(4):329—343.

[13]CachonG,FisherM.Supplychaininventorymanagementandthevalueofsharedinformation[J].ManagementScience,2000,46(8):936—953.

[14]CorbettC,TangC.Designingsupplycontracts:Contracttypeandinformationasymmetry[A].QuantitativeModelsforSupplyChainManagement[M].S.Tayur,R.Ganeshan,M.Magazine,eds.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9.

[15]LiL.Informationsharinginasupplychainwithhorizontalcompetition[J].ManagementScience,2002,48(9):1196—1212.

[16]陶文源,寇纪淞,李敏强.信息共享对供应链影响[J].系统工程学报,2002,6:486—561.TaoWenyuan,KouJisong,LiMinqiang.Impactofinformationsharingonsupplychain[J].JournalofSystemEngineering,2002,6:486—561.(inChinese)

[17]单承戈,郭耀煌.一种动态信息交换的部门间协调决策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3,6:8—12.DanChenge,GuoYaohuang.Coordinatingdecisionmethodbetweendivisionsfordynamicinformationexchange[J].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sinChina,2003,6:8—12.(inChinese)

[18]霍沛军.信息共享效应与问题[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6:105—107.HePeijun.Informationsharingeffectandproblems[J].TheoryandPracticeofSystemEngineering,2002,6:105—107.(inChinese)

[19]张新峰,赵彦,徐国华.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管理激励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2:123—125.ZhangXinfeng,ZhaoYan,XuGuohua.Researchontheincentivemechanismforinformationsharingofsupplychain[J].JournalofManagementEngineering,2006,2:123—125.(inChinese)

[20]黄宝凤,钟伟俊,供应方信息共享对销售商绩效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2005,14:632—636.HuangBaofeng,ZhongWeijun.Impactofvendor''''sinformationsharingonbuyerperformance[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2005,14:632—636.(inChinese)

[21]申悦,于瑞峰,刘丽文.零售商Betrand竞争下供应链成本信息共享价值[J].清华大学学报,2005,11:1581—1584.

ShenYue,YuRuifeng,LiuLiwen.ThevalueofsharingcostinformationconditionalonBetrandcompetitioninsupplychain[J].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2005,11:1581—1584.(inChinese)

[22]YaoDQ,etal.Theimpactofinformationsharingonareturnpolicywiththeadditionofadirectchannel[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5,97:196—209.

[23]YaoDQ,YueXH,LiuJ.Verticalcostinformationsharinginasupplychainwithvalueaddingretailers[J].2006,WorkingPaper,(Omega,将出版)

[24]ZhangC,etal.Sharingshipmentquantityinformationinthesupplychain[J].Omega,2006,34:427—438.

市场份额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全球营销乃当今世界大势所趋,我国广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应该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争取企业生存和发展更广阔的空间,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锻炼、培养国际市场营销人才。本文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一、全球营销是当今世界大势所趋

国际市场全球化营销是指为了实现公司整体目标而集中组织资源,选择、开发国内与国外营销机会的过程。它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市场,开发和销售全球产品,来面对新的世界市场竞争。全球营销是一般国际营销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淡化了国家的界限,模糊了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强调各主要职能的全球分工与整合,倾向于使用标准化的策略来服务于全球的目标顾客。全球市场营销意味着企业必须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对手,必须对国际市场信息掌握准确、迅速,能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同时,全球市场营销也意味着企业可以占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更广泛地利用国际资源,得到世界上最新的科学技术,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更有效地配置资金。国际市场营销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风险,对企业的要求自然也更高。

开展全球市场营销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随着追求效益、生产率,寻求开放而无管制的市场的运动席卷世界,世界市场迅速成长,全球竞争者日益增多,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准备在一个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经济环境中竞争。随着争夺世界市场竞争的加剧,仅在国内经营的公司的数量会随之减少,对于越来越多的公司,国际化已不再是一种奢求,而是一个事关兴衰存亡的大问题。

二、对国际营销环境与全球市场进入策略的认识研究

实行全球营销,跨国经营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诸多差异之间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环境的跨文化差异是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现实背景。因此,当任何一个公司决定是否要将产品销往国外市场之前,都必须对当时的国际营销环境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其中包含以下几大基本构成要素:国际贸易体系,即贸易限制。最常见的贸易限制就是关税、配额,同时还有各国的外汇管制和非关税壁垒;经济环境,主要反映在两个经济特征方面:其一是该国的产业结构状况,这决定了这个国家的产品及服务需求状况、收入水平、就业水平等等,其二是收入分配状况;政治法律环境:各个国家的政治与法律环境迥然不同。一个公司在决定是否对某个国家进行交易时,必须考虑四个因素:对国际采购的态度;政治稳定性,有些国家政权的易手过程是甚为激烈的,有时即使政权没有发生变更,但政府却可能会因为公众的强烈情绪而作出向其妥协的决定从而牺牲国际企业的利益;货币管制,除此之外浮动汇率也会给出口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以及政府的官僚主义等;文化环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俗、规范和禁忌。国际营销人员在制订营销计划之前,必须先弄清国外市场消费者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使用某种产品的方法。除此之外,各个国家的商业规范和行为习惯也是各不相同的,国际营销人员需要加以研究。

全球市场营销的进入策略可选择多种方式:产品出口、合营及向国外直接投资。随着这三者的次序,跨国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介入程度不断加大,当然所承担的风险和可能获得的利润也随之加大。

产品出口是介入国外市场最简单的战略,它对跨国企业的产品线、组织机构、投资等要求都相对低,涉及的活动也比较少;合营包括许可经营、契约式生产、战略联盟等方式;直接投资则是在国外投资设立装配或制造设施。当跨国企业通过产品的出口积累了对某国市场的丰富经验而该国市场又足够大时,国外直接投资相较前两者就会具有明显的优势。各个企业可以根据其自身经营特点及不同的国外市场自主采取不同的进入策略。

三、日本企业全球市场营销战略

在相当短的时间里,日本企业在被认为由坚强企业巨人所控制的产业领域里取得了全球性的市场领先地位,而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即是制订和实施营销战略方面的技巧,其在选择市场、进入市场、占领市场份额、保护市场份额中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战略构思。

1、选择市场: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需要高技能、劳动密集、自然资源耗费少的行业以及那些技术正在变革中的产品市场。

2、进入市场:着眼于占领市场而非一开始就获取利润。

3、占领市场份额:主要依靠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来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市场细分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然后逐步建立一个世界市场网和生产点网。

4、保护市场份额:不断研制新产品和对市场进行更恰当的细分填满市场上可能所有的空缺。

日本企业的这一巨变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等,这些国家以及其他许多发达欧洲国家都在认真地研究日本奇迹,以了解日本战略中的哪些部分可使他们用于发展自己的经济,我国也不应例外。日本企业成功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对我国企业打入全球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如何探索我国企业全球营销的战略之路

反观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所走过的道路,可以说大部分的外贸和外向型企业是采取一种较为被动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全球市场营销观念落后,各类企业行业在营销理论的认识和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看,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多数国内企业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世界级的跨国企业。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市场不断融合,更加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开展全球市场营销已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尤其是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外贸经营领域的放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意识增强,中国各类企业将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同时,目前许多大型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均看好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纷纷在我国设置了分支机构,有的甚至把亚太总部迁到中国,与国内企业抢市场、争人才,并凭借雄厚资金、先进技术管理,正逐步蚕食着中国的市场。因此,无论企业是否愿意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都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外国企业的存在。另一方面,走出国门和强手合作或竞争,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竞争力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说进行全球市场营销是我国大中型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之一。

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明显加快了走出国门的步伐,在这条道路上的探索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不仅仅是产品出口,也包括投资设厂;不仅仅是优势产业,也包括传统劣势产业。

五、结束语

在对国际营销环境的认识及估价基础上,探讨全球市场进入策略,以及值得借鉴的日本企业全球市场营销战略,就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探索我国企业全球营销的战略之路,展开深入研究的这个过程中,应将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体制和策略放到全球市场营销的起点上去重新调整、审视和制定。我们不仅要全方位地应对西方发达国家诸多方面的挑战,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发展动态,培养与建立全球化的营销思维方式以及战略实施组织体系。同时要着眼于我国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国情,探索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全球营销战略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朝辉.全球营销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J].江苏商论,2003,(07)

市场份额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手机;国产品牌;营销

2004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从上年的55%下降到45%。进入2005年,外资品牌大力进入中低端市场,其份额节节攀升。2005年,几乎所有国产手机厂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2004年的48.1%,下降到2005年的38%。论文百事通有人说,国产手机的“寒冬”已经到来。

据信息产业部预计,2006年国内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800万户左右,手机更新率由2005年的30%。40%提高到40%~50%。我国手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下滑形成了强烈反差。面对蓬勃的市场,国产手机如何保住并扩大已有的市场份额,有人说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设计、提高技术、加大研发,这些的确是国产手机的劣势,但是技术的投入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在国内技术尚未快速发展之时,营销就成了决定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的关键。

一、手机市场状况分析

从国产手机和国外品牌的营销来看,双方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国产品牌如何能够在当前的市场上进行营销,以保住目前现有的市场份额并扩大。在市场营销方面,国产手机需要向外国同行学习,第一步,要对国内手机市场做分析。

从消费方面来说,手机已经从高档奢侈品转为普通消费品。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制造成本和各种费用迅速下降,竞争的日趋激烈,使手机开始进入普通消费阶层。同时,随着信息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从手机购买习惯的角度来说,手机属于差异性采购产品。人们购买手机一般都要经过慎重考虑和多方面的比较,非常注重手机的质量、价格、功能、式样、耐用性等方面。与一般同质性采购品不同的是,人们很关注手机的产品特征和功能的差异。

手机还是一种随身携带的通信类电子消费品。作为一种个人消费品,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诉求因人而异,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强烈;而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设备,又要求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手机也是一种容易损坏、技术升级和更换频率较快的产品,为了便于更换,消费者对诸如电池、天线等配件的通用性有要求。

经历了将近2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的手机市场已不再是当初的卖方市场。现在整个市场上手机品牌林立、型号繁多、功能齐全,各个厂家又都竞相为自己的产品寻找有利的卖点,在市场上激烈地竞争。现在的手机市场完全是由消费倾向主导的买方市场。因此,整个手机市场的状况会很大程度地受消费者的因素所影响。

从消费行为研究角度来说,消费者的特征因素在影响手机市场份额变化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因于消费者的特征因素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像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另外,消费者的心理钱包因素则是短期内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可以想见,相对于特征因素来说,消费者的收入状况在短期内是有可能变化的。那么,手机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就会提高,相应的购买行为就可能发生变化。

另外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就是消费者在手机消费中所感受到的顾客价值和满意程度。只有产品的价值符合消费者的价值观的时候,消费者才可能购买该产品的手机。手机的消费的价值包括手机自身的价值、服务的价值和形象的价值。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手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就是手机使用价值,通过手机的使用,消费者可以得到快捷的沟通和其他消费者所期待的附加功能。

服务的价值方面包括消费者在购机时候得到的服务,还有产品的售后服务所让消费者能感觉到的满意。国外厂商和中国国内厂商的服务质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般国外厂商经营时间比较长,相应的配套服务比较完备。国内的厂商虽然有本土优势,但是总体讲,这方面相对来说发展比较晚,有些时候服务会有明显的滞后性,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形象的价值那就是手机的品牌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形象的提升和地位的展示。由于不同的消费者社会地位不相同,其对手机的形象侧重点也不相同,像商务机、娱乐功能手机。国产手机很大的特点就是在功能上大同小异,并不能满足各个不同的消费者主体的形象需求。相对来说国外品牌做得就要好一些。因此,在这个由消费者主导的市场上,如何最大程度地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众商家应该做文章的重点。

复旦大学金恩?Z在2005年底在上海所作的消费者手机认知调查分析,有如下结果:消费者并不认为手机是奢侈品,对手机能否代表个人身份的认知度较低。18~35岁之间的消费者赞同手机能表现出个性、身份与手机是时尚。而36岁以上的消费者更喜欢手机原来的功能,他们把手机看成沟通手段。

对于手机的基本性能,消费者的认可度很高,对于手机的基本附加功能,包括手机的显示时间功能、闹钟功能等,消费者赞同度比较高;而对于手机的更进一步复杂的附加功能,包括手机的拍照、mp3和游戏等功能,和手机是否能代表个性与身份,消费者的认知较低。结果显示18~25岁之间接受手机的新功能的可能性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更高。

二、扭转国产手机营销的着力点

根据对国内外手机品牌经营商的市场营销和目前国内市场状况的分析,笔者认为国产手机的市场营销在以下方面有待改进:

(一)产品

首先,手机厂商要了解对我国消费者的认知。然后要重新设定产品定位,大多数的消费者并不要求功能齐全,而是对手机的基本功能有较高的要求。

在手机设计方面,新产品的推出对于核心技术的改进要求不一定很高,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工业设计才是竞争中的法宝,这也是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重要途径。国产品牌在目前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应注重手机外型的设计和附加值的开发,通过此能较大地提升消费者效用,而在开发成本上却不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国产手机在文化方面拥有自身的优势,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36岁以上的消费者更注重的是手机的基本功能,而这部分消费者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国产品牌可以定位于此,推出功能简单使用,外观大方得体,并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

(二)销售渠道

虽然目前国外品牌也在建立类似于国产品牌的销售渠道,但是国产品牌的本土化优势依然没有失去。在巩固原有渠道的同时,重视逐渐成为市场主力的新渠道形式,包括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和大卖场。

移动运营商对手机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定制手机正在成为一种行业趋势,为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移动运营商所采用。中国移动推出的“心机”、联通推出的“世界风”就是定制手机。手机定制模式将改变手机行业在技术、渠道、服务等方面传统的形式。这是国产品牌的发展契机。加强与运营商的合作,利用双方的资源,共同培育市场,对于国产品牌来说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新晨

大型零售终端的存在为国产手机开拓一级市场提供了机遇,不仅可以使国产手机迅速进入一级市场,而且成本要低于其他销售渠道的成本。因此,对于手机大卖场和手机连锁店,更是要利用自身本土化和人员优势,通过向大型零售终端直接供货,提供促销人员或对卖场促销人员进行深入培训,建立高效的销售渠道。

(三)促销

进行感性营销。现代品牌理论的观点是:品牌不属于企业,而属于消费者。个性化产品是消费者情感的外化,是消费者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随着社会中情感生活的淡化和隐私保密化,经常导致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以物作为情感支持的替代源,不同的价格档次,不同的功能,不同外观的手机和手机饰物,手机品牌宣称的语言都成为消费者情感宣泄的载体和代言物。所以,人们在消费选择中越来越重视产品的感性因素和符号意义。在手机的购买中,消费者不仅考虑产品的性能和价格,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该产品是否达到满足情感需求和自我表现需求的要求。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的外观设计、广告和推广活动来树立手机所要表达的感情形象。例如摩托罗拉的V70,LG的KG90。

市场份额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由于目前国内行业品牌林立、技术趋同、产品差异化小,又严重过剩的市场特点,除了价格竞争,已没有多少良策。“价格竞争”是市场运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规律,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自身的资源,以及所处的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企业在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一、价格竞争的原因分析

价格竞争的引发一方面源于企业,另一方面源于商家。企业的目的通常以市场占有率的扩张或维护为中心,而商家通常以利益最大化或短期利益为目的。因此,造成价额竞争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市场拉动力

影响价格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市场。从当前市场现实分析,有三个方面构成了降价风的动力。

第一,产品的严重过剩加重了市场压力。产品的严重过剩是国内市场步人买方市场的突出特点,且这种过剩是在产品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变化滞后于需求变化的条件下出现的。同时,新的企业还在加入,同质的产品还在涌现,过剩的产品日益积累,市场负荷日益增大。产品过剩,沉淀了企业大量资金,严重制约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技术的革新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其坐以待毙,何不死里求生,主动出击,寻找出路。

产品过剩——价格竞争——微利经营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它既可消除积压、回笼资金,又是刺激消费、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对于目前国内行业品牌林立、技术趋同、产品差异化小,又严重过剩的市场特点,除了价格竞争,已没有多少良策。

第二,消费市场趋淡,消费者有降价预期。无可否认,近十年来,消费者的消水平、消费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就整个市场而言,居民消费能力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特别是近几年,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减缓,同时正在进行的国企、房产、医疗、保险、教育等攻坚改革,使得人们不得不为了未来而降低即期消费;二是家电、通讯工具等昔日的高档耐用消费品渐已开始转向大众化商品,价格的敏感度逐渐增高;三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城市市场,广阔的农村市场成为无数企业争夺的战略要地,而农村消费者的价格预期与价格承受力明显低于城镇消费者。因此,要将这些潜在消费者转变为现实消费者,在不降低质量的情况下的降价,自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第三,地方利益与市场分割的影响。地方利益与市场分割,是传统经济模式遗留的一个顽症,是公平竞争机制、统一市场机制形成的极大障碍,宅孕育着价格战的内因,又使价格战雪上加霜,愈演愈烈。主要体现在:在部门与地区利益的驱动下,大规模重复建设的开展,生产出大量的、不合实际需求的产品;由于市场分割下的地方保护,使得资源配置难以做到合理有序;在市场分割和地方利益下,拼装仿制厂家应运而生,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且打击难度很大,他们的低价策略对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构成巨大威胁,迫使许多正牌厂家不得不依靠降价来保护自己。

2、成本推动力成本与价格是紧密相连的,成本是价格的基础,成本优势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参与竞争的核心要素。成本降低可以导致两种结果:第一,维持价格不变,企业便可取得更多超额利润,但是各企业在竞争压力下会竞相降低成本,最终导致产品价格下跌。第二,降低价格,企业可在相应减少、保持、甚或增加利益的情况下争取强大竞争优势。因而,通过降价手段来获取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成为成本优势企业惯用的策略。

3、技术推动力新产品的替代效应导致旧产品市场份额的丧失。大量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智力资本的投入,现代产品(尤其是高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加快,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有些产品被迫走向衰亡,由此造就了价格竞争的空间和舞台。比如,空调窗机的降价为更高一级的分体机腾出市场空间,使其迅速成为市场主体;再如,从普通彩电到高清数字彩电,每一款新技术产品面市,都必然会引起旧款电视的清货性质的降价促销。手机市场、影碟机市场无不上演着同样的策略。

二、如何应对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是市场运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规律,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自身的资源,以及所处的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企业在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面对价格竞争在做出决策之前应首先界定好三个前提,第一,竞品为什么降价;第二,在竞争中本企业所处的角色,即领导者、挑战者,还是追随者;第三,本企业的竞争战略是什么。

1、竞争对手为提升市场占有而降价,如何应对

第一,首先界定是谁降价了,在市场中所处的竞争位置如何。

第二,如果是市场的领导者(老大)降价,其他的品牌又无特殊卖点,只能跟随降价,否则,市场份额会迅速被瓜分,在这种情形下,坚持就是胜利。另外根据资源状况,有计划地退出市场,进行战略转移也不失为一种良策,即“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三,如果是市场排名后面的竞品降价,则可因状况而定,跟随降价未必是良策。例如,在汽车行业中,受WTO的影响,各厂家纷纷降价,惟有奥迪A6系列坚挺,而且一直处于旺销状态。因此品牌的品质的作用在价格竞争中不可忽视。

2、竞争对手为了清理库存、淘汰产品降价,如何应对

第一,辨清真假,确定降价产品对自身老产品是否形成威胁。

第二,切忌用新系列产品与竞争对手清理库存产品相抗衡。

第三,密切关注后续新品上市的动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竞品用自杀产品扰乱市场,如何应对

第一,自杀产品的特点一般是顾客满意,商家得利但企业赔本的经营。

第二,有三种应对方式:跟进、关注、置之不理,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自杀产品的目的是将厂家拉进价格竞争这个泥潭,但谁是赢家呢?第一个爬上来的是赢家,它取决于后续替代产品的威力。这是决策的关键所在。

4、商家因利益趋动降价,如何应对

商家的降价现象并非防不胜防,不可理喻,关键在于企业给了商家降价的理南和空间,商家降价囚厂家而起,厂家应予深刻检讨!你是否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价格体系你是否鼓励商家获取正常的单价利润,你的促销是否适度,商家的管理流程是否完善等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的整合。

三、走出价格竞争的途径探讨

1、靠产品概念创新走出价格竞争

首先是观念的创新。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国那颈椎国际化的状况更趋激烈。即使你不大价格战,人家也可能要跟你来打,人家不仅要跟你大价格战,还要跟你打质量战,品牌战,服务战。以此同时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日益本土化,因此,国内企业以前所用有的并常常引以为豪的价格优势将逐渐消失,低价将不是目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法宝,国外企业也会利用低价策略已过那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国内企业在指导思想上一定要重新认识价格战地位与作用,在观念上树立起价格战并不是坏事的思想。

长期以来,在我目某一家企业一说要大价格战,同行便纷纷群起而攻之,甚至急忙搞什么价格联盟,一连手对付挑起价格战的盆,似乎挑起价格战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事实上,价格战只不过是企业家策略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进行价格战只是其经营的具体策略问题。作为企业,关键不是要不要打价格战的问题,而是和谁打,怎样打的问题。要在观念上重视价格战,不怕打价格战,还要敢于打价格战,更要善于打价格战。

其次是策略的创新。价格战的策略必须注重消费者需求。许多企业在进行价格战时,更多的是考虑的是企业的经营成本状况,是自己的利润空间和降价空间,因而一打价格战便立即引起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有人怀疑企业是否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而境外的一些大型综合超市,例如家乐福,沃尔玛等进入我国商业零售领域以后以超低价格进行产品销售和经营,却获得了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认同,也没有人去怀疑其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样是价格战,社会反响却大相径庭,问题在那儿,关键即在于我国企业更多的采用成本导向定价策略。而西方更多的采用需求导向策略。在市场已有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不再是由企业单方面说了算,而是由消费者说了算。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一切,不管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需要花费多少成本,消费者愿意花费多少代价来获取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成了企业定价的最高限额,这是不以企业或其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决定商品或价格高低的许多因素中,生产经营成本虽然是最基本因素,但最终的决定因素仍然是供求关系。可见,企业在进行价格战时,应更多的考虑需求因素,采用需求导向型策略,而不是成本因素或成本导向性价格策略。

1999年底,“美的”空调进行品牌延伸,开始进攻微波炉市场。当年“格兰仕”微波炉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5%其产品线很长,每40元上下的差价就有产品,形成价格带上的金钟罩”。价格竞争行不通,于是“美的”微波炉将主要精力放在新的价值附加于产品之上,以价值的较量代替价格竞争。经调查,有72%的消费者对食物营养的流失感到担忧。针对这个需求,美的于2000年8月推出了将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的保有量增~Ju25%的产品,第一次提出了营养保存概念。营养价值的附加使产品一上市就受到了各界的好评,2000年9月到当年底,提货量达到350万台。新晨

2、靠技术差异化走出价格竞争

TCL王牌彩电郑州公司开业时,面对“长虹、康佳降价风波”、“高路华低价抢占市场”的巨大影响,从知名品牌的市场中夺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其成功切人市场有两个要点,其一,面对中原彩电市场瓜分完毕之态势,TcL郑州公司引导顾客需求,进行技术创新,由21寸彩电转向导购25寸彩电,投其市场空档;其二,营销技术手段创新。把4、5月这一通常的彩电销售淡季市场“炒热”“炒爆”,打出“时间差”这张出奇制胜的牌……这些营销组合手段的巧妙运用,使得TCL王牌彩电的销售量猛然攀升。当中原区域市场的家电厂商定下神儿来,TCL王牌彩电已在中原市场强行登陆并牢固地建立起滩头阵地。

3、走出价格竞争的其他途经

市场份额论文范文第7篇

一、企业发展论文案例的基本背景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是经国家批准,由中、日双方合资组建的整车制造企业,成立于1993年3月,是日产在中国重要的生产基地。

郑州日产的主导产品有NISSAN皮卡及其改装车、PALADIN多功能车、柴油皮卡等60多个品种,NISSAND22皮卡1999年与日产同步上市以来,以其高品质赢得广大用户的钟爱,用户忠诚度高达85%以上。连续三年在高档皮卡车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在50%以上。2004年4月,在中国六十多个行业协会联合举行的“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度调查”中,NISSAND22皮卡车被授予“高档皮卡用户满意第一品牌”称号。PALADIN系日产公司2002年成功开发的一款运动型多功能车(SUV),自2003年3月份陆续投放市场以来,以时尚的外观、卓越的品质、超群的可靠性和较高的性价比,先后荣膺“中国最引领时尚车型奖”、“最受消费者欢迎真正SUV奖”、“最省油SUV车型”等诸多大奖。目前占同期上市、同档次SUV市场份额的45%。

二、企业发展论文对案例企业创新经验分析

(1)企业发展论文内容涉及产品创新

随着现代化都市紧张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为制造的东西越来越多,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越加强烈。从车本身来讲,前期来说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随着人们消费需求层的提高,还希望提供一种个性化、时尚化的需求代表自己的个性特点。

郑州日产推出的帕拉丁,首先是一款真正的运动型多功能车,同时兼顾到驾乘者对舒适性和越野性的要求,能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驾驭自如。此外,还有两项独特优势,即耗油经济和外观时尚。帕拉丁是集日产50多年越野车的经验、尼桑的技术,加上尼桑在中国进行了多项的市场调查,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市场状况、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文化特点,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一款车型。其运动性、舒适性、越野性、时尚性,都是首屈一指的,已经成为一些希望尝试时尚群体、一些白领阶层、民营企业家和成功人士进行休闲和娱乐的工具。

(2)企业发展论文内容涉及战略创新

企业发展论文内容提到无论竞争的环境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企业都应依据自身的定位,来调整战略、战术。郑州日产是尼桑中国的生产基地,那么肯定要结合尼桑的战略,当然也要结合中国汽车的情况,但是更主要还是要考虑中国市场的情况。中国市场的三个显着特点是:高速成长性、总量不大、需求多层次性和多品种。这三个特点就决定了郑州日产应该走一个多边组合的道路,所以,郑州日产选择了小公用车型,它的发展空间比较大,又最适合中国的道路状况。长远来看,郑州日产的定位就是要成为中国“小众车”生产基地;中短期来看,要在未来3-5年内成为日产在中国的重要生产基地。

(3)企业发展论文内容涉及营销创新

郑州日产在市场推广方面做出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与体育联姻,PALADIN(帕拉丁)首次组队出征达喀尔拉力赛,是中国的汽车厂商第一次赞助高级别国际性赛事,也是中国职业车手第一次参加的国际拉力比赛。帕拉丁的出征扯起的是中国汽车厂商的大旗,显示的是中国汽车的制造技术。郑州日产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凭借帕拉丁的市场风靡,不仅打响了郑州日产的知名度,而且为中国真正的SUV赢得了话语权。提起SUV,大家就会想到帕拉丁,消费者已经接受这个年轻的品牌,并把它视为中国SUV的领航车型。

郑州日产的成功,文化营销营业起到了重要作用。郑州日产在国内率先倡导SUV文化,向市场充分展示了SUV的优越性能以及与生俱来的时尚、休闲和运动的汽车消费文化。

(4)企业发展论文内容涉及管理创新

郑州日产不仅有一款好的产品,而且具备了做好这款产品并将其成功推向市场的能力——质量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订单制生产、先进的营销服务网络、科学的人力资源平台以及对上述一切起到良好支撑作用的企业文化。

郑州日产在强化产品品质的同时,反复强调服务意识,并在不久前举办了行业销售服务大比拼活动,并借此进一步提高了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完善并强化了客户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东风集团的合作,解决了郑州日产销售能力和服务能力有限的问题,有效地利用资源对空白区域进行补充,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意度。

“以科学的管理降低成本和费用,以制度化的全员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人心、激扬士气。”这是郑州日产这两年来集中精力抓的三件事,也为企业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人力和制度基础。如今,“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已经成为郑州日产的企业精神。“NISSAN的标准就是郑州日产的标准”。随着发展,郑州日产争取做到“郑州日产的标准就是NISSAN的标准”。

三、企业发展论文阐述创新取得的成效

(1)员工队伍逐步优化,团队凝聚力不断加强

目前,郑州日产中高层全部都是经验丰富且学历层次较高的优秀管理人才,并且拥有一大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善于与外方合作的技术骨干和技能娴熟的一线工人;并在公司内部营造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员工中牢固树立了创新意识。

(2)生产效率显着提高

2001年,郑州日产1200多名一线员工共生产汽车5500台;到2003年,在裁减了500余名一线员工的情况下,生产汽车总量达到21058台。如今,郑州日产的班产量已由原先设计的45台提高到100台。

(3)企业各种费用大幅降低

2002年至今,企业的机物料、能耗成本、单台的电耗、煤耗成本、采购成本等,每年均有10%左右的降幅。

(4)物流周期和资金周转速度大为缩短

目前,企业物流周期由原来的几个月缩短为七天;资金周转速度也相应地提高了三四倍。

(5)企业经济指标与整体形象均大幅提升

连续两年被日本日产公司授予“海外KD工厂最佳销售奖”。2001—2004年间,郑州日产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91.3%,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299.7%,利润同比增长了近十倍。目前,郑州日产生产的NISSAN皮卡不仅成为中国高档皮卡的代名词,用户忠诚度更高达85%以上,并连续三年在高档皮卡车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在50%以上。尤其是在2004年,更是创记录地达到59.5%。

2004年4月,在中国六十多个行业协会联合举行的“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度调查”中,NISSAN-D22皮卡车被授予“高档皮卡用户满意第一品牌”称号。PALADIN自2003年3月份陆续投放市场以来,以时尚的外观、卓越的品质、超群的可靠性和较高的性价比,先后荣膺“最引领时尚车型奖”、“最受消费者欢迎真正SUV奖”、“最省油SUV车型”等诸多大奖。目前占同期上市同档次SUV45%的市场份额。新晨

(6)达喀尔拉力赛彰显中国实力

从2004年开始,帕拉丁三次出征达喀尔,创造了三届拉力赛全部完赛的世界记录。2004年,郑州日产帕拉丁车队实现了中国汽车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汽车打开了通往世界顶级赛事的大门。2005年,郑州日产帕拉丁车队续写辉煌,创造了一个车队参赛车辆全部完成比赛的纪录。2006年,郑州日产第三次出征达喀尔,成为中国四支参赛车队中唯一完赛的车队。但其意义已不再是“参赛”和“名次”那么简单,而已成为企业的一项事业,一种执着追求,一种引领中国汽车运动走得更远的责任和使命感。

郑州日产如同一面旗帜,不仅引领着更多中国车队扬威国际赛事,而且为达喀尔拉力赛赋予了更多、更新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从而使参赛步入一个新境界。

四、企业发展论文结论

从郑州日产创新的成功可以看到:

(1)开发一个不可战胜、独一无二的新产品,能给顾客带来极高价值。

(2)良好的人文环境,企业文化激励创新,建立持续创新机制。

市场份额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营背景,现已成为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当前,我国企业的品牌意识虽有所提高,但在实施品牌战略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针对国产鞋业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世界知名企业在我国市场上实施“品牌战略”,我国品牌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市场的竞争已从产品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我国鞋业市场已经从批发时代转入全面的品牌经营时代。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品牌鞋业才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论文百事通我国现在的消费人群结构是典型的“冰山”状态,拥有8.5亿的农民和4.5亿的城镇非农业人口,在4.5亿的城镇非农业人口消费群中又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面:2000万-3000万的老板或企业高层管理者;6000万-1.2亿的白领;3.3亿左右的工薪阶层。由于消费群的改变,国内鞋业已经进入设计品牌的阶段,鞋业品牌的实力实际是它高附加值、知名度等因素的综合。鞋业企业必须经过认真的市场研究,对所要推销品牌的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消费者等诸多要素进行详细定位,并通过设计师创造产品的个性,在推销产品的同时推销自己的文化价值,从而使目标消费者认同品牌的文化理念。

一、国内鞋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

从我国鞋业生产发展方式来看,我国制鞋工业在世界鞋业发展格局中只是鞋业大国,而不是强国。我国制鞋业处于产业链的“底部”,仅以数量和价格取胜市场,没有真正的世界品牌,我国制鞋业的比较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国际主要鞋业巨头自创品牌,自创渠道,自有设计,均不再把“多投入、加大量”作为发展重点,而目前国内许多中小型企业和做贴牌加工的企业重复投资,生产低档产品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我国鞋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存在自主研发能力弱,缺乏自有品牌,产品档次不高以及出口增长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和数量扩张等问题,设计能力薄弱,总体而言价格偏低,出口的增长还是呈数量型扩张态势。重销售额轻品牌创立,在品牌建设上花的功夫不足,遇难而退,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行业意识不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易引发贸易摩擦;国内市场不规范、营销方式落后等一系列的问题。

品牌自主开发和自主管理经营的意识淡薄。没有强有力的设计,没有创新,单纯地复制、仿造他人的产品,这样的企业生产出来的鞋就没有办法走在前沿,更不可能引领时尚与潮流,企业就只能赚取加工费,利润停留在制造过程与经营差价上,没有专业的全面的营销策划,整个运营过程很盲目,企业没有获得效益,产品也没有获得知名度。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

二、国内鞋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代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已成为市场的灵魂。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都需要通过品牌创新来进入市场从而占领市场,最终确立在市场竞争和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在这方面国内鞋业企业虽然也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与国际品牌整体差距明显

首先,国内鞋业企业的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整体差距明显。国产品牌在创造品牌价值,向世界驰名品牌目标迈进的征途中尚需加倍努力。其次,国内鞋业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较弱,品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市场份额、销售额和资产额,二是品牌质量。随着我国加入WTO,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必将群雄逐鹿,国内鞋业企业有了市场份额,生产上规模才有可能,销售额和资产额的扩大也才能实现,国内鞋业企业才能最终走上一条发展壮大之路。至于品牌质量,国内鞋业企业与国际品牌的差距更大。国际品牌都是以高质量、高信誉立足于市场,但国产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

(二)品牌资源缺乏

国内鞋业企业现有品牌中,高技术、高质量、高文化含量的品牌较少。商标是最好的品牌。据统计,在国内鞋业企业每年出口的产品中,标有国内鞋业公司自己品牌的鞋仅占1/3左右,1/3的鞋没有品牌,另外有1/3的鞋是“洋品牌”,大量的利润流入国外经销商和商的腰包。

(三)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多年的计划经济使国内鞋业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品牌的自我保护,有些国内鞋业企业甚至为了眼前利益不惜放弃自己的品牌,将宝贵的无形资源拱手让给对方,痛失长远发展的基础。品牌意味着市场,失去了自己的品牌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市场。

(四)品牌战略意识不强,营销手段单一

由于国内大多鞋业企业还未能真正走出国门,不会巧妙通过国内外传媒宣传自己的品牌,开展品牌营销;也未能综合运用广告、公共关系、营业推广和人员促销等手段开展品牌战略,不少国内鞋业企业还停留在通过少量素质不高的员工外出推销自己产品的简单推销阶段。还有不少国内鞋业企业追求短期行为,在品牌的创立上追求轰动效应,盲目地用大规模广告轰炸的方式创品牌。为追求短期效益,盲目进行品牌延伸,为品牌长期价值的建立埋下隐患。

三、国内鞋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分析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国内鞋业企业如何打造国际性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深入分析和探索企业名牌战略实施的对策,对于国内鞋业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成功地进入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品牌战略的管理平台,树立现代品牌管理观念

1、建立品牌战略的管理平台。建立品牌战略的管理平台是国内鞋业企业急需重视的问题。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品牌不能单靠营销技术策划出来,而是企业扎扎实实地做出来的。优秀的企业家,成功的企业经营理念,科学规范的管理,选择适合公司发展的企业战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等要素是国内鞋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法国品牌营销专家卡菲勒指出,在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能够成功,这要归功于厂家在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宣传和技术改造方面的投资和准确预测。

2、树立品牌营销观念。国际品牌成功的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品牌营销。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企业或产品的一种依据,是为企业创造持续、稳定、独特的有形和无形利益的竞争手段。因此,国内鞋业企业应树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的品牌观念,并要随消费者要求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丰富国内鞋业企业品牌观念的内容。

3、找准市场切入点,明确品牌的市场定位。品牌定位,为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形象,其目的是潜在地在消费者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国内鞋业企业必须重视对市场消费趋势及竞争态势的认真分析,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并集中企业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在目标市场上争取最大市场份额,这是品牌战略组成中的重要一环。

(二)采取有效的品牌管理措施

1、有效运用品牌营销技术。品牌营销技术很多,国内鞋业企业在品牌营销中应对以下几点特别加以重视。对品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要正确地选择品牌传播手段和方式。着力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研究表明,吸引一个新消费者是保持老顾客费用的4-6倍,从品牌忠诚者身上获得的利润是非品牌忠诚者的9倍之多。

2、加强品牌投资,提高企业声誉,树立名牌形象。成功的广告投资是获得社会认同的主要途径,国内鞋业企业要让社会和顾客认知自己的产品和公司,就需要大量的广告投入,运用现代的传播手段,树立产品的形象。

3、注重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提高品牌地位。(1)注重产品质量。首先,国内鞋业企业要关注同行动态,时刻关注同行的市场动态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及时做出相应对策。其次,防止假冒产品的侵袭。造假者唯利是图,国内鞋业企业应有足够的准备与防御措施,避免公司及产品形象遭受损害。再次,决策者应向员工灌输企业理念,提高主人翁意识,让员工始终保持较强的质量观,维护良好的品牌声誉。(2)加强售后服务。加强售后服务,履行产品承诺,提高品牌信誉度。高质量的产品再加上优良的售后服务,更能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从而增强消费者的依赖感,品牌的信誉度也必然随之得以提高。(3)不断创新,不断开发研究新产品,实施品牌延伸策略。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可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着的需求,从而不断增强国内鞋业企业的品牌形象。新晨

4、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有效的自我保护手段。品牌产品最易成为侵权假冒的对象,国内鞋业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维护名牌的合法权益,通过成立企业间的名牌保护协会,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宣传,打击假冒品牌行为;投资、合资、合作等产权变动中,明确名牌资产的产权归属,保护好国内鞋业企业的名牌资产不受侵犯。还要经常查阅商标公告,一旦发现近似自己的商标注册,立即提出异议,并积极配合执法部门进行查处,采取一些有效的高科技防伪标识,广泛向社会介绍识别真伪商标的知识和技巧。

21世纪企业发展的成败关键不在于具体的管理职能是否有效,而在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正确与否,实施品牌战略是国内鞋业企业发展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国内鞋业企业应尽快制定品牌战略,努力搞好品牌发展的长远规划,抓住机遇,争取发展成为国内甚至世界知名的鞋业品牌。

参考文献:

1、鲍莉莉.中国制鞋业比较优势状况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中旬刊),2007(5).

2、陈琦.论新形势下温州鞋类出口企业的经营战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