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区域物流论文范文

区域物流论文范文

区域物流论文

区域物流论文范文第1篇

(一)互联互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以区域服务平台为中枢,对各级窗口服务平台进行联接,根据共享数据资源中心的数据结构,利用窗口服务应用接口,从而实现体育物流企业——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这三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平台还可利用由SOA架构的双总线互联技术,或利用以工作流程为基础的中间件互联技术来联通平台的各级网络。

(二)资源共享机制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通过统建数据交换平台,对体育物流企业服务中各种资源加以整合,最终构建完善的数据资源中心,从而实现全区域体育物流企业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利用构件——服务总线的模式,科学地建设数据交换平台。同时,利用数据库的数据对象服务来获得各平台的基础数据。而外部应用系统可根据数据连接的接口来实现对中心数据库的访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完善的服务端构件,通过服务端构件可实现粗粒度应用接口的服务。

(三)云服务管理在建设公共平台网络体系时,本文主要利用了云计算技术。云计算管理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云服务接入、云服务计费和相关管理,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对云服务管理加以详细阐述:云服务接入。云服务接入的流程分为五个步骤:系统利用云计算平台将物理资源整合为资源池;云用户利用运营商所赋予的自助Portal来申请相应的资源;云管理平台的鉴权系统依次对用户的身份加以验证,其中包括业务使用和注册的鉴权;用户在审核通过后可利用业务接口来控制虚拟化资源;云管理平台根据用户用量使用信息,从而为之后资源使用的审计提供依据。云服务计费。云服务计费模块可进行如下操作,如开具发票、收付款以及自动生成账单。平台通过构建全面的计费引擎来科学地计算客户的费用,同时,云服务计费模块还可满足客户账单相关的格式要求,提供面向收益分析报告。相关管理。相关管理模块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资源调度管理、云运营管理以及云运维管理,其中,资源调度管理旨在科学地管理各种云物理资源,并对不同业务进行计费。云运营管理主要是运营人员利用Web方式来直接发放各种业务,此部分还可分为三大模块,其一,操作维护模块;其二,计费网关模块;其三,网络管理模块。而云运维管理则以网络管理为基础,通过制定各种终端接入程序,从而快捷地定位网络故障,实现网络状态的科学分析,此部分还可对设备运行状态加以实时监控,一旦系统出现故障,系统会自动上报告警,同时,云运维管理还可及时地掌握资源的使用情况,实时获得IT资源的动态信息。

二、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设计

(一)数据资源中心设计数据资源中心的设计首先需要采集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数据,从而全面地共享相关的信息资源,满足数据应用的各种需求。通过构建数据共享中心,有效地防止数据重复录入的情况,帮助各种信息顺利地在各系统中交互流动。通过构建数据资源中心,能进一步优化区域性体育物流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应用环境,提高公共服务平台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图1所示,本文构建数据资源中心的系统框架图。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根据技术标准来规范地建设信息资源库。它是构建体育物流企业管理的信息资源枢纽,能确保信息资源库的平稳运行。其中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可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主题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经过处理的数据会自动地保存到信息资源库中,信息资源库为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工程建设的各类业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

(二)呼叫中心建设呼叫中心是体育物流企业的重要服务平台,其所提供的语音咨询服务不仅可增进服务机构、体育物流企业办公室、企业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能够拓宽企业资源共享的范围,增强企业的政策服务效果,促进体育物流企业服务平台的全面构建。由此可见,呼叫服务热线是体育物流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保障,通过即时通讯和短信平台来科学地控制商务平台等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公共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行。此外,呼叫中心还为体育物流企业提供人性化的咨询服务。呼叫中心总体框架包括知识库管理系统、呼叫中心平台、短信平台以及服务热线管理系统等。

(三)应用支撑平台设计体育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如信息无法重复利用、缺乏设计的标准、互连性差等。为保障系统之间的互通性、可靠性、灵活性、业务规范性,可通过建设全面系统的应用支撑平台,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它可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IT技术支撑系统,吸引更多高质量的IT服务资源,通过可插拔模式来将IT服务快速接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从而为体育物流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后续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见图2)。由图2可知,PaaS平台为应用层提供的服务包括工作流服务、内容服务、云应用服务以及网页防篡改服务,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IT技术支撑系统,确保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正常运行。

(四)基础云平台设计基础云平台的主要任务是虚拟化地管理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等物理资源,同时统一网络安全、计算和存储等各种资源池,通过自动化的调度和管理,实现虚拟资源的合理分配,最终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基础云平台系统架构图如图3所示。基础云平台主要负责虚拟化管理服务器、存储和系统软件等资源,同时,平台还提供软件管理、备份管理和报表管理等基础性服务。

(五)运营管理平台设计通过设计运营管理平台,统一地构建区域性体育物流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共享利用、服务协同和分级管理。对于区域性的体育物流企业来说,运营管理平台是其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成分,在运营管理平台的帮助下,综合地管理平台的服务资源,实现业务支撑和运行环境的全面监控。一般而言,运营管理平台在设计时可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服务资源管理、运维管理和业务管理。

三、结论

区域物流论文范文第2篇

1.1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的首要办法。首先,相关企业应该应该研发并引进先进的电商物流信息化管理技术,以具体的科学技术为依托,从而提高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给予电商企业和物流管理部门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其有能力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从整体上提高该地区电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2研发先进的电商物流配送方法研发先进的电商物流配送方法是现阶段解提高电商物流管理效率的另一主要办法。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企业要提高其自身的配送速度,即提高物流监控系统对配送业务流程的实施监控效率,具体方法为:当整个物流系统中的一个神经末端接收到相关的配送信息时,系统则通过相应程序以最短的时间配置出相关电商产品配送的合理方案,并在制定计划后,立即展开相应的配送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先进电商物流配送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实现配送功能的集成化不仅可以提供传统意义下的电商物流配送,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而为其提供高水平的物流配送服务,并最终提高电商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5]。

1.3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电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建设和培育力度是从根本上提高电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珠三角地区的高校应该提高对电商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视程度,并将电商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提升到促进高效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从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重视程度,使其意识到加强电商物流管理的学习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学业发展,同时对于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电商物流企业也应该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并引进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使其有效服务于企业的人才建设,并最终提高企业电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6]。

2.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2.1电商物流一体化管理所谓物流一体化是指以整个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物流企业、生产和销售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共同构成的整个物流供应链,且该物流供应链具有较强的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未来,电商物流企业间的竞争必将愈加剧烈,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则必须加强垫上物流的一体化管理,从整体上提高电商物流的配送效率和管理效率。例如,企业可以对相关电子商务产品在当前市场下的具体发展情况和产品优势进行分析,并结其物流配送的具体流程,从而制定符合产品特色的物流配送管理方案,从根本上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而使企业占据电子商务市场的主导地位。

2.2电商物流向社会化物流发展在21世纪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包括物流产业在内的我国社会众多生产领域均在向趋于网络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其具体体现在电商物流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运作和管理上。一方面,电商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要求电商物流系统具备较高的社会化水平,而为了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电商物流企业则需要通过建立一个一体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中心,从而在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仓储和运输服务同时,也能满足相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电商物流的社会化转变也将成为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具备社会化性质的电商物流管理不仅可以缩短客户接收相关产品的时间,同时也简化了物流流程,进而从多方面物流控制与管理的角度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并使电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获得大幅度提高。

2.3自建电商物流与第三方流相结合除了一体化管理和社会化管理等发展趋势外,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管理也必将向自建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的方向合理发展,而这种发展方式又被成为物流联盟。所谓物流联盟是指由加工制造企业、销售企业以及电商物流企业共同组成,且上述三者通过签订正式协议的方式从而确定其互相间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在物流联盟中,成员企业间相互独立,各个企业中的资源以各种可能实现互相共享的方式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1+1>2”的盈利方式不仅加强了电商生产、销售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同时,也使得合作后相关业务为企业带来的利润远远高出企业自身运作所产生的利润,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除了相互独立外,物流联盟中的成员企业也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相互依赖的方式不仅使成员企业间具有明确的分工并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同时也减少了成员企业间的内部对抗和冲突,从而使得供应商可以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电商物流服务,并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结论

区域物流论文范文第3篇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口物流能力发展迅速。201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为4.53亿t,在中国大陆港口中位居第三位,世界港口中位居前五位;集装箱吞吐量为1567万TEU,在中国大陆集装箱港口中位居第三位,世界港口中位居前六位,其中内贸箱吞吐量为156万TEU,铁水联运集装箱为5.97万TEU。历年宁波港口物流情况如图2~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宁波港口物流能力增长势头较快,但从港口物流能力构成来看,总体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随着浙江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对港口物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港口物流效率不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对外贸易、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市竞争力的突出问题,港口物流效率不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瓶颈。

二、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

为客观、科学地研究港口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效应,本文把港口物流能力引入区域经济发展模型。考虑资料数据的全面性和可得性,本文采用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吞吐量结构(港口集装箱、液体散货、干散货、件杂货吞吐量)对港口物流能力(PLC)进行度量。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主要包括GDP、社会总投资(STI)、口岸出口额(PEV)、社会就业(SE)和第二产业产值(SIOV)。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以宁波市1985—2010年的时间序列为研究样本,跨度26年。其中GDP、社会总投资、第二产业产值、口岸出口额等数据来源于1985—2011年《宁波统计年鉴》;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液体散货、干散货与件杂货吞吐量数据来源于历年《宁波交通统计年鉴》;1985—1988年全社会从业人员数据来源于《宁波奋进四十年(1949—1989)》,1989—2010年全社会从业人员数据来源于历年《宁波统计年鉴》。因为宁波从1990年之后才有集装箱吞吐量,所以稳健性检验采用199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同时,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港口物流能力的产业集聚效应、就业拉动效应和出口竞争效应进行了深入检验。数据处理采用了Eviews5.0统计软件。

四、实证分析

1.模型分析表1为ADF检验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变量GDP和SE不存在单位根,PLC、STI、PEV和SIOV都存在单位根,但是在经过差分之后,6个序列都不存在单位根。其中:PLC和PEV经过两阶差分之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不存在单位根;SIOV经过一阶差分之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不存在单位根;STI经过一阶差分之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不存在单位根。因此,所有序列都表现为平稳的单整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Johansen检验对协整关系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各变量之间最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进一步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来分析港口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港口物流能力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社会总投资和社会就业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港口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分析(1)港口货物吞吐量回归。4个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模型4中港口货物吞吐量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经济增长。根据D-W值判断,模型4的回归结果是最合理的,其回归系数为14.502,而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经济含义是当港口货物吞吐量每增加(或减少)1t时,GDP相应增加(或减少)14.502元。而且调整后的拟合优度系数(Adj-R2)为0.998,F统计量为880.783,在1%的水平上显著。(2)港口吞吐量结构回归。把解释变量货物吞吐量(PLC)替换为吞吐量结构(包含集装箱、液体散货、干散货和件杂货吞吐量),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的5个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9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港口吞吐量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关系,其D-W值为1.866,再根据GARCH结果判断,序列是不存在异方差的,所以模型9的回归结果是最合理的。其中集装箱吞吐量(PL)的回归系数为135.404,而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经济含义是当集装箱吞吐量每增加(或减少)1TEU时,GDP相应增加(或减少)135.404元;液体散货吞吐量(PL)的回归系数为16.633,而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其经济含义是当液体散货吞吐量每增加(或减少)1t时,GDP相应增加(或减少)16.633元;干散货吞吐量(PL)的回归系数为12.726,而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其经济含义是当干散货吞吐量每增加(或减少)1t时,GDP相应增加(或减少)12.726元;件杂货吞吐量(PL)的回归系数为12.225,但回归系数不显著,其经济含义是当件杂货吞吐量每增加(或减少)1t时,GDP相应增加(或减少)12.225元。

五、结论与启示

1.研究结论对宁波港口26年发展的系统研究,一方面验证了港口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效应,更重要在于港口物流能力的提升不仅意味着港口基础设施能力和相关配套服务能力的提高,还意味着绿色、低碳、生态化发展,从而促进港口服务业、临港工业、口岸贸易的转型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口经历了大发展、大突破,现在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转型、创新。在经营上,应该从传统的港口业务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变;在模式上,应该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模式转变;在服务上,应该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被动接受客户的要求进行装卸生产,向主动为客户提供一些设计研究,提供一些全程服务的方案。港口转型关键在于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理念创新。

区域物流论文范文第4篇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的需求与支持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力。区域经济要想快速发展,就意味着该区域各个分工要精细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依赖大量的物资、原材料,产出的成品也要及时输出,这就需要有物流产业的配合。因此,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动力。第二,物流产业的规模取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规模。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产业的服务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造成大量物资与商品的流动,因此,当区域经济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的时候,就需要物流产业也随之壮大,才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其的需求。由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可以看得出,在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东部区域,物流产业的规模明显高于发展缓慢的西部地区。第三,物流产业结构取决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服务的类型与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法中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就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实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这就要求物流产业的经济结构配合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2]。第四,区域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物流产业的服务水平。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能够吸引到的外来投资就越多,那么,能够投入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就会更多,物流产业的服务水平也就能够随之而提高。

二、促进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协调发展的方案

(一)改革管理制度,加快制度建设物流产业是一个能够把多个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产业。要想让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协调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打破物流行业的垄断,鼓励多个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领导要针对企业的发展,利用国家提供的有利政策,认真落实改革。建立一个拥有绝对管理权的部门,对各企业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政府的支持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依靠,为其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政府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物流企业向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使得物流企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物流行业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此来配合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完善物流产业市场机制要想促进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协调发展,必须建立成熟的物流市场。物流产业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决定了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所以,物流产业必须要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市场机制的完善,积极跟随政府的领导,吸收社会大众的力量,以市场发展为标准,对物流产业市场机制进行一番全面的改革,从而提高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使得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具活力。完善物流产业市场机制,规范物力产业的市场秩序,发挥市场机制在物流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三)确保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供需平衡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供需平衡首先就要保证产业结构的物流供需平衡。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机构的发展越来越符合经济发展需求,那么物流产业的发展也会随之而相应地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同企业需要的物资有所不同,物流企业对其服务就具有针对性。而区域经济发展中对物流产业的需求会随着自身的变化而有所变动,物流产业要看清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物流产业中的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服务能力是有限的,当区域经济的发展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增大的时候,物流企业就要相应地扩大自身的规模,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中各企业的物流需求。[3]当然,物流企业的发展也不能盲目地追求扩大规模,否则,物流服务过剩,将会导致资金、人才资源的浪费。在我国,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物流企业在对不同的区域提供服务的时候,要明确该区域的物流需求量,让物流需求量大的区域得到足够的服务,而需求量小的地区,投入的服务要适当。

(四)加强物流管理,提高对区域经济的服务质量首先要加强对物流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管理的发展要根据现代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调整,积极改善落后的管理体制。提高对物流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当地的交通、土地、信息资源,寻找最便捷、最可行的物流服务方案。其次,物流产业要向信息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加大对物流产业的信息化管理,把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到物流产业中去,使物流产业能够更为敏锐地发现潜在的客户资源,利用电子商务等,进行数字证书认证建设,保障物流服务的安全,提高物流服务的信誉,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渠道。加快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让政府的领导职能、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区域发展对物流服务的要求等各方面融入到物流管理中,形成一个具有系统性的管理体系,使物流产业对于区域发展更具有针对性,服务水平更高。

(五)不同区域物流产业在合作中发展不同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对于本地经济发展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而在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各个区域物流产业的相互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区域经济的发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向着一体化、均衡化的方向发展,同样地,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地互相平衡。一个地区的物流企业所拥有的有利资源与其他地区分享,不但可以让自身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还可以为自己吸引更多的客户源,对自身扩大规模、拓宽市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各个地区之间要进行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加强不同区域物流产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发展中的信息。通过各区域物流发展中的相互合作,缩短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有利于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带动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使经济的发展由一个点,延伸为一条线,再扩展为一个面,从而对于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协调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区域物流论文范文第5篇

协同发展的产生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即两个主体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联系,并且还能够互相影响。但是这只是协同发展的条件,并不是前提,只有在具备这一条件的基础上,还能够在战略上达成某种共识或者是契机,这种协同发展的效应才会应运而生,并且是一种正协同发展机制。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业与产业园区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港口物流与产业园区的协同发展受到制约。

1.资源管理不合理在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一直沿用其他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而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中,该种管理模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主要是因为该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够使物流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管理。例如,除了港口物流之外,还有空运、陆运等物流资源,而这些不同的物流资源都是由不同的政府部分进行管理的,此时在分配物流资源时就会出现多部门管理的问题,从而造成物流混乱的现象,不仅会弱化物流系统,还会扰乱正常的海运、空运等运输系统,最终导致城市物流效率低的现象。由此可见,物流资源管理的不合理会严重制约港口与产业园区的协同发展。

2.港口物流与产业园区规划不成熟由于我国大多数的产业园区注册的中小型企业占据了主要部分,且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导致产业园的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规划不够成熟等。基于此种原因,导致我国各地政府放松了对产业园区的管理,致使政府对其投资力度大大降低,出现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设备、功能等单一的现象,产业园区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3.信息化程度不高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程度高低能够对物流信息之间的交流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我国的产业园区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各个方面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海运物流的信息交流方面还远远不及发展国家,处于严重落后的现象。由于港口和产业园区的物流业处于各自发展、互不影响的阶段,导致两者之间的物流信息不能相互传达、共享,使得产业园区的物流企业在获取海运物流信息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此外,港口与产业园区之间物流信息的不通畅也不利于跨国企业的互通和合作,主要是因为该种形势无法为国际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物流服务。由此可见,港口与产业园区的物流信息程度化不高,会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二、港口物流与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策略

港口物流与产业园区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因此为了展现出协同发展作用下的优势,双方需要清除的对自身企业体系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明白双方在各自区域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为双方的协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要适应港口物流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的为海外物流业的发展服务,各个港口所在地的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需要不断跟进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并逐渐与之相适应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地的产业园区需要根据其相应港口的发展情况对自身的物流业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例如,如果港口的规模较大,物流运输过程中主要是以国际物流为主,那么产业园区应以国际物流为主,国内区域性物流为辅的方式对自身的物流产业进行管理。例如,大连港口在制造船舶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并且其配套产业物流也有着较大的运输量。在该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实现港口与产业园区的协同发展,在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中,应该在国际物流与船舶制造业方面建设匹配的基础设施,从而大力提升产业园区物流业的国际水平。由此可见,产业园区与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相适应,对两者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完善港口和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来说,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园区所在城市的公路以及铁路系统,还有就是包括各个港口之间的区域物流的交通运输网。由此可见,加强和完善港口以及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如果将货物存储中心点、物流运输中心点、港口以及产业园区等四个部分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运输网络系统,那么就能够充分展示出城市内部运输网络的高效性,从而使得港口物流的服务质量得到大大的提升。和单一的运输系统而言,这种完整的网络运输系统可使各个港口之间的协作性、互通性等增强。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港口物流与产业园区的协同发展,积极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对港口物流发展经验和模式对我国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鹿特丹港口在对它的物流管理与操作过程中就具有了完善的设施建设,即拥有现代化的自动化导航系统以及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从而使得港口物流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又例如,安特卫普港口也具有过硬的基础设施,就是它的两套现代化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其中的一个电子数据系统主要是用于物流运输导航,而另一套电子数据系统则主要是为了完成物流企业与港口物流之间信息的快速精确交换,该种方式的物流设施使得港口物流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提升。由此可见,在我国逐步完善港口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来达到更优质的物流服务质量。

3.建立完整的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港口物流信息系统对各个环节中物流信息的顺畅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可由有效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在各个产业园区建立完整的港口物流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物流信息的一体化。虽然,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和完善港口与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不能为了节省费用而省去这一环节。而单一的港口或者是产业园区都没有能力承担这部分的建设费用。因此,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提条件是港口和产业园区的企业能够共同投资建设,并且为了保证优质的物流服务质量,便于物流信息的查询,相关政府应该加大力度监督这一环节的执行和完备。此外,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统还能够为港口以及产业园区的协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产业园区与第四方物流企业交流加大与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建设和交流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中小型物流企业在运作中产生的成本费用能够降低,从而减小企业面临的压力。现阶段,大多数港口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尚未成熟,如果单纯依靠产业园区物流企业的能力,不仅很难实现物流的高效运转,而且还是一项漫长的过程。而不断加强产业园区与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建设和交流,以实现物流的专业化分工,从而促进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通过与第四方物流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和区域性的物流企业联盟,从而使产业园区物流企业的规模得到扩张,以此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第四方物流企业都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平,此时可以利用第四方物流企业的优势,为产业园区中的其他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管理,从而提高海运物流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此外,引进先进的国外物流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快速地实现港口物流与产业园区的协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新加坡在协同发展中积极培育港口物流链。新加坡对港口物流的发展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港口物流能够为我国的工业等提供专业化、高效性的物流服务,一方面既能够促进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带动区域性的经济发展。此外,该种方式还能够有效吸收其他物流企业的注资、投资等,从而能够有效促进物流企业在不断发展和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石油、化工等产业,以积极培育出港口物流链。新加坡在注重培育港口物流链的过程中,还注重物流的运作以及现代化的高度管理方式。即拥有自动识别系统,以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以和各个部门、产业园区等实现快捷、高效的沟通,从而使各种信息能够畅通无阻的传达给另一方,该种方式既能够提高港口物流的运输效率,还能够对物流管理进行优化。由此可见,国外发达国家有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实现对港口物流与产业园区的协同发展,而我国处于发展中阶段,虽然不能和其相匹敌,但是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协同发展理念,并引进先进技术来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区域物流论文范文第6篇

雨污分流工程档案管理的不利因素

1施工工期长、标段多且工程进度不一致

雨污分流工程是网状分布,施工区域大,经过许多大街区和居民小区。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工程施工标段多且各个工区的进度也不一致。对于工程的建档工作带来相当大的监管困难,由于不同路段的工程进度不一致,各种物质、设备的投入统计也有很大的区别,归档程序是动态的,管理起来存在困难。而且,每个标段的验收也是分批独立进行,如果不能统一制定归档要求和提前介入监管,这些标段的档案材料可能会缺损。

2施工沿线覆盖区域大,地下管网设计复杂

雨污分流工程联系着城市街道地下空间和城市周围的湖泊、河流。施工区域主要在城市主干道和重要的城市街区,街道下面管网状况复杂,还有许多地下设施和人防工程,在施工中对原有管网的结构改造、设计图纸的修改,都会经常发生。施工单位如果不能及时将修改方案保存和及时归档,工程竣工后会为以后的施工和维护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还会留下各种隐患。目前,在一些城市的雨污分流工程中,许多标段由于施工质量问题,还发生了多次返工现象,施工方案多次修改,监理方与施工方多次发生矛盾,如果不能保管好这些设计和修改图纸,一旦以后发生事故追究责任时,就会十分困难。

3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和管理场所过于分散

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的各个标段展开,不同于其他场馆和楼层建设。各个标段的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场所也存在极大的分散性。由于雨污分流工程在城市主要街区展开,工程项目部的办公场所一般较为简陋,简易房内的档案保管条件也不太好,都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等环节存在相当大的不利影响。雨污分流工程指挥部应当对主要干道、施工区域大的重点路段,配置专门的档案人员和档案保管设备,加大对重点路段档案收集的监管力度。

雨污分流工程档案管理的必要措施

1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雨污分流工程项目正式施工前,项目管理方就应当制定专门的归档制度和确定项目过程中的档案管理流程、监管体制、档案工作体系。在具体管理中,雨污分流项目档案的归档可以分为一次性归档和分阶段归档。归档的具体方式主要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进度和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而决定。管理方要制定专门的档案管理责任书,对归档材料的范围、人员、项目单位、归档时间做出具体的规定。无论是一次性全部归档还是分阶段归档,都要作好必要的记录,明确责任,确保项目建设归档工作的严肃性和材料的完整性。工程开展后,施工方、监理方都要按照制度和档案工作协调机制,确保项目过程中的各类档案材料在生成后就能纳入有效管理之中。在具体项目的开展中,确保档案人员参与项目施工的进度监管,确保各个阶段的档案材料不能丢失,及时由档案人员参与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管理。项目工程指挥部在开工前就注意与施工方签订档案管理协议,制订保证金制度来约束施工方重视档案工作。

2提供人力、资金、设备及库房等条件保障

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档案材料很多,需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保管这些档案材料,档案人员还要对档案工作流程的下一个环节进行监管,这就需要确定专门人员来做好档案的整理和指导工作。同时项目管理方和施工方还要考虑到档案管理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设备,这些费用应当纳入雨污分流工程管理的成本之中,最后还要指定条件较好的房间作为档案材料的管理库房,确保档案材料不能受到损害。项目管理方和施工方还应当为各个档案员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和计算机等存储载体,确保各类信息及时汇总和备份。

3建立工程建设和项目档案管理的协调机制

目前,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周期长和单位分散问题,是城市雨污分流项目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方应当在项目建设之前,认真研讨存在的问题和已有建设项目中取得的相关经验,准确划分工程项目的进度节点、按照工程项目来做好任务分解、责任分解、安全责任、归档范围及归档要求的具体内容划分。必须针对施工方的现有管理机构、管理水平、单位职责来明确,做好雨污分流工程进度与责任相一致。不同城市的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和建设单位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应根据不同的项目要求和时间进度做好规划。雨污分流项目涉及到多个部门,项目档案管理涉及到项目责任单位、档案单位、施工单位、供货物流方、监理部门、审计单位、设备管理单位等。雨污分流项目档案的完整性需要项目在不同的建设时期、不同环节中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项目建设中的组织协调,对于项目档案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项目档案形成的质量也是项目建设组织协调水平的重要体现。

4对项目全过程的档案资料进行跟踪管理

项目建设全过程必须认真考虑到每个环节,项目档案的归档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应根据各个标段的建设周期、建设进度确定每个节点的工程进度、直接责任人、项目档案管理员等内容。力争在协调中责任明确,编制归档跟踪手册。项目建设办公室在项目建设中,要督促项目管理方、施工单位、监理、审计部门的按照节点收集整理各种档案资料,各个工程项目的档案员要针对自己的工程项目节点,及时将有关归档资料进行归档和梳理,填写项目档案跟踪记录手册,对于不能归档的材料和责任人要及时向工程指挥部报告。

5确立雨污分流工程项目档案的提前验收制度

我国许多城市大型建设项目都推行了项目档案先于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其具体做法就是在整个项目竣工验收前,针对项目档案单独提前验收。项目档案提前验收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许多城市的大型建筑项目在档案验收前,将各种档案材料整理,对于各种散失的档案材料采取了及时的补救,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档案的归档和今后向城建档案馆或者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进行雨污分流整治工作,应当在项目建设中大力推行雨污分流工程项目档案的提前验收制度,这样在整个过程验收前,项目档案材料必须齐全才能实现竣工验收,即使有档案材料的缺损,也会在档案验收后,及时补救,从而有利于整个建设项目档案的完整归档。

区域物流论文范文第7篇

1.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目前常用的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有很多,例如空间基尼系数、空间集聚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等。鉴于各种方法的优劣性比较及数据的完备性的考虑,论文采用区位熵法来测算全国物流产业的集聚程度。区位熵,即LQ系数,是用来测度一个地区某个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该指标的经济含义是为了测度一个地区某个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将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比值越大,该产业的集聚度越高;比值越小,该产业的集聚度越低。在上述公式(1)中,分子是地区j的物流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物流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值,分母是地区j全部就业人数在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值。其值大于1则该地区物流产业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集聚度高。

2.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现代物流业是从传统储运业发展而来的,传统储运业的支柱产业是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电业。随着传统储运业向现代物流的业务演化,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电业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我国历年统计年鉴中,并没有现代物流的详细统计,而是把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电业归为一类进行统计,所以,选取我国历年统计年鉴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的职工就业人数作为测算对象,以反映我国各区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论文选取2000-2011年的样本数据,数据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该样本数据中包括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了综合反映各个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又把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四个区域。下面分析四个区域涉及到的三类数据,分别是四个区域职工就业人数,四个区域内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的职工就业人数,四个区域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方式是依据公式(2)得到的:Qi—将每个区域内所包含的省级单位的原始数据汇总相加得到的。以2000年东部地区的职工就业人数为例,就是将2000年东部地区所包括的10个省级单位的就业人数汇总相加。

3.四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测算从表3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物流集聚度存在差异。其中,东北地区的产业集聚度均大于1;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相当,均为一部分年份物流集聚度大于1,一部分小于1;东部地区的物流集聚度只有2011年大于1,其余年份均小于1。这说明东北地区的物流产业比较集聚;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物流产业一般集聚;东部地区的物流产业弱集聚。

二、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

鉴于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不一定呈现典型的分布规律,论文选用灰色关联法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其过程如下:(1)设四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为参考数列,设四个区域的国民生产总值为比较数列,物流产业集聚度:X0(t),t=1,2,…,n,国民生产总值为Xk(t),k=1,2,…,m。(2)无量纲化指标,使其具有可比性。处理方法为初值化、均值化处理。论文采用均值化处理,就是先求出一列数据的平均值,然后用该数列内的每个数据除以平均值,最后得到一列新数据的过程。根据2000-2011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求得这四个区域的物流集聚度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如表5:按照两个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大于0.6,便表明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显著的观点分析,四个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个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与全国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将四个区域的灰色关联度相比较发现,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灰色关联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东北地区只比东部地区高0.008,这与东北地区的物流集聚度高也相符,原因是东北地区物流产业集聚是属于区位导向型的,即主要通过利用区位优势而形成的物流集群。例如,东北三省主要是依托一些能源和重工业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物流集群。这种类型的物流集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灰色关联度虽然低于东部和东北地区,但都大于0.6,这说明在国家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宏观产业政策引导下,中部与西部地区的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已经有所提高。

三、结论及建议

区域物流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区域高速公路;物流;经济发展

0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发展的今天,高速公路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区产业的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本文针对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主要以山东临沂的高速公路货运物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说明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发展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

1文献综述

对于高速公路物流业的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Savitskie.Katrina在其博士论文《Theimpactoftransportationandlogistics》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运输在物流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物流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山东大学刘岗在《山东高速公路物流系统规划》一文中,系统地分析了中国高速公路及物流的发展情况。由此可见,目前的研究并没有真正细致地研究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本文重点从这个方面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定性的分析,解决上述问题。

2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主要体现在:(1)高速公路物流的发展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首先,高速公路物流的发展促进了公路网的完善和运输业的发展;其次高速公路物流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在沿线产值变化、外向型经济的崛起、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发展。(2)经济发展带动了高速公路运输的发展,经济增长对高速公路运输的需求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并且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高速公路物流的质量。

3临沂市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分析

3.1临沂市高速公路物流发展概况。临沂市高速公路归属临沂市公路局管理,下辖京沪高速公路临沂管理处、京沪高速公路临北管理处、日东高速公路临沂管理处3个副县级事业单位,辖区内高速全长公路330.4公里。近几年临沂市内高速公路得到逐步发展,图1为2000年以来临沂市内高速公路里程。临沂高速公路物流量近几年也明显的增快,2003年至2008年物流量如图2。

3.2临沂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关系分析。假设临沂当地的GDP为x,临沂高速公路货物运量为y,临沂GDP与临沂高速公路货运量存在着线性关系,根据SPSS16.0进行分析。表1、表2为临沂高速公路与物流量分析参数表,数据来源:临沂统计网。

所以,根据分析数据,临沂高速公路货运量与临沂GDP发展的关系为:y=-0.487+0.001x

分析中R为0.941,R2=0.885,拟合度良好以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临沂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当地的高速物流就会有0.001个亿吨货物的增长量,这也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发展区域高速公路物流业建议

由上分析可知高速公路物流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因此:(l)临沂市应当加大对整个物流产业的投入与扶持尤其是高速公路物流。(2)要做好高速公路关联产业经济带的发展工作,推动高速公路沿线经济。(3)做到多种物流方式协调发展;做好高速公路物流与其他方式物流的协调与相互补充,使得整个物流产业共同发展。(4)高速公路管理应该配合当地的物流运输,从政策、便利性方面给予相关的支持。(5)物流运输企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应该把握政策方向,利用当地的高速公路资源构建自己的快捷运输网络。

5结论

高速公路物流的兴起,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又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充分利用现有的高速公路资源,并与先进的物流理念相结合,是区域高速公路运输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地方经济的增长能够促进公路物流,同时,公路物流的发达又反过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好,二者可能会出现相互制约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荫三.高速公路联网后的综合运输格局[J].综合运输,2005(4):23-24.

[2]秦璐,葛喜俊.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节点布局规划方法及实证研究[J].物流科技,2007(1):12-15.

[3]吴勇往.高速公路对区域物流网络布局影响分析[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6(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