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美术研究论文范文

美术研究论文范文

美术研究论文

美术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传统民间工艺品种繁多,艺术独特,历经千百年的锤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世代相传,融合中外,推陈出新,闽南民间工艺从单纯的手工技艺上升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闽南文化和艺术的活化石。它以物化的形式融合于闽南民间的日常生活,体现出民间艺人质朴、纯真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闽南石雕整合了工艺元素和文化艺术,化顽石为神奇,极富艺术之魅力,繁多的种类、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驰名中外,独树一格。闽南木雕始于先秦,兴于唐宋,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期步入巅峰。既有古朴、淳厚的中原雕刻工艺的痕迹,线条流畅,人物造型生动,又具有闽南文化精巧的成分,充分表现出闽南侨乡的艺术特点,作品更是享誉海内外。闽南陶瓷均属民窑,从内容到形式,处处反映出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独特的瓷烧技术,精巧的工艺,简洁的装饰,体现了民众淳厚、质朴的审美情趣。闽南花灯将雕刻应用于骨架的设计上,绘画和书法融于纸面的花色调配上,造型和漂染工艺应用于花灯创作的整个过程。丰富的造型、柔美的线条、精巧的工艺,创造出一种意蕴和谐之美。闽南纸扎千年传承,内容丰富,造型生动,简练概括,经过剪、镂、镶、贴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作品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闽南民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具有丰厚的民俗内涵,艺术的原发性、创造性和手工技艺正是一切艺术表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同时也成为具有闽南特色的民间艺术手工制作课程的资源库。

二、闽南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当代艺术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以漳浦剪纸为例

漳浦以“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享誉中外,素有“金漳浦”之美誉。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据《漳浦县志》记载:“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彩为花,备极工巧。”可见唐宋时期漳浦剪纸艺术就开始应用于花灯装饰等民俗活动。⑤剪纸俗称“铰花”,与刺绣艺术有关,常被应用于刺绣底样的创作。在中原文化如贴“窗花”习俗等影响下,漳浦剪纸逐步以独立方式使用在各种婚庆典礼、祭拜祖先等民俗活动中。如今漳浦剪纸已被世界认可,并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继承传统、力求创新是任何民间艺术发展的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漳浦剪纸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表现在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艺术技法的原始趣味性和艺术品自身焕发出的美感。通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从理论上探讨漳浦剪纸的构图形式、造型手法、创作意识等,增强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民族性、本土化的创新与应用,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探索漳浦剪纸与环境设计、装饰设计、平面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结合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新的设计艺术形式、设计语言符号使设计产生新的飞跃。

1.漳浦剪纸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漳浦剪纸所反映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闽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活动以及民间神话传说等,这些都以独特的符号融入剪纸作品中。例如,茶壶就是剪纸中最常见的装饰图案,这无疑渗透着闽南人爱喝茶的习惯;剪纸中常加入一些龙虾、鱼、螃蟹等水产品,这充分体现剪纸的闽南地域性和其来源于生活的传统特征。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素材,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文化的传承上,都将成为本土风格环境设计的创作源泉。同时漳浦剪纸在艺术表现上立足本土,注重主观想象,艺术构图奇巧、简练明朗、古拙抽象,表达着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具有浓厚的“原生态”趣味及“乡土味”气息,这对设计本土风格的环境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设计师应该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为己任,唤醒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记忆,将其融入现代城市功能设计中,赋予建筑内外部的空间乃至整个城市浓厚的本土特色风情。漳浦剪纸主要运用红色,通常以单色为主,其他颜色作陪衬,在对比色中求谐调,颜色上的创新运用突出了工艺装饰效果。这对设计闽南本土风格的室内空间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可运用漳浦剪纸的图案,采用闽南地区的红砖、白石为装饰材料,设计出有关闽南红砖文化的主题浮雕、壁雕等作品。漳浦剪纸造型独特,收放自如,运用在现代室内外立体造型的细部装饰上,如隔断花墙、装饰品花架、屏风等,具有通风采光、借景叠景等功能,不仅起到了特殊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也增加了艺术氛围。另外,还可以运用闽南文化元素的剪纸图案制成各种镜框式、挂历式的装饰画和装饰品,以此带动室内陈设品行业的发展。窗帘、沙发靠垫、沙、桌旗、布艺床品等都可以采用漳浦剪纸传统图案,这不仅使室内空间更具本土色彩,还能寄托民众美好的愿望。

2.漳浦剪纸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漳浦剪纸将闽南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图案的形式表现在作品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折射出闽南人的性格和意识形态。漳州剪纸利用本身图案的抽象造型来反映闽南地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糅合闽南传统文化。现代装饰设计对于诸如漳浦剪纸这类传统工艺的应用遵循“批判和继承”的原则,既尊重其自身发展特性,又对其进行产品创新,既将其作为现代装饰的补充,又在现代装饰中很好地对漳浦剪纸进行有效地传承。传统漳浦剪纸在线条、构图、剪功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折射了闽南文化多元化的特征和细腻雅致的审美取向,传达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现代装饰艺术中对于漳浦剪纸的应用可从以下方面为出发点:一是结合装饰设计作品的主题,充分挖掘漳浦剪纸的特点,在作品中对其在材料、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二是根据不同设计作品的特殊风格,在刺绣种类、色彩选择、图案设计等方面进行搭配,凸显出漳浦剪纸的固有特性,同时又在装饰作品中呈现出典型的剪纸特性。3.漳浦剪纸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鲁迅先生说过:“在现在,艺术上是要有地方色彩的,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⑥漳浦剪纸蕴藏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具有特殊的地域性和造型手法。比如,漳浦剪纸通常采用“排剪”技法,结合“阳剪”为主、“阴剪”为辅的表现手法,形成其在工艺上纤巧细腻,构图上线条简练、圆满匀称、对称平衡的特征。同时在物象形态的刻画上应用的简约意象表达方式或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都可以为现代平面设计所利用。因此设计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将设计主题与剪纸图形意蕴相联系,从创意选题的角度思考选择恰当的主题表意,有目的地去把握对象的整体结构式样;二是从创新的角度在图形、材质、风格等方面上将漳浦剪纸包含的图形图像或其他意象特征进行夸张变形、化繁为简、重组创新,深化对漳浦剪纸艺术的价值认识,同时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构型审美相结合,利用剪纸图形的形似和神韵创造出贴切的图形语言;三是在表现技法上运用“排剪”技法创造出新的设计表现语言,扩展设计的表达形式,将漳浦剪纸的视觉特征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之中。

三、民间工艺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方法

“生产者的艺术是世代人民所创造、所传播并表现他们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文化艺术形式。”⑦民间工艺美术作为生活世界的认知和诉求,是群体意识与思想认识的一种反映方式,不仅包含了大量原生态艺术图形和工艺技法,还体现了人类本源的思维意象、审美观念和情感表现。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是要拓展学生的技法表现手段和途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真正体味到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和情感魅力,并应用于现代设计。

1.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开设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审美认知与创造力的培养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核心,民间工艺美术样式几乎都同时具备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基本要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以其审美鉴赏、技艺造型、品格精神等为基本内容,积极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题材的艺术课程。在教授过程中,采用教与学的互动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突出创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材料的把握和认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精神,激发独立思考的意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诸如剪纸、雕刻、漆艺、陶艺、编织等课程,着重把研究民间美术功能的实用性、技巧的高明性、题材的丰富性、装饰的生动性、形式的多样性置于首要地位,把创造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的艺术文化作为教学的宗旨,做好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向地方工艺美术课程的转化,由此将传统与现代、现在与未来相互融合,形成未来艺术设计教学的新方向。

2.成立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机构,定期举办展览和讲座发挥地方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优势,发掘和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成立高校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机构。组建一支以地方高校教师为主的研究团队,同时聘请地方各个门类的工艺美术大师、领军人物为客座教授,共同探讨民间工艺美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理论研究和相关教学工作。通过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创新、开发和研究,积极运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将传统工艺的实用性、经验性和学术性特征应用于校本教材的编写中,用时代和科学的态度加以继承和改造,通过条分缕析、去芜取精、发展提高,形成一个特色鲜明而又具有时代感染力的文化产品体系。在教学中将民间工艺如雕刻、剪纸、编织等引入课堂,活化课堂教学,同时又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民间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设计领域中的突出表现。另外,可以让民间工艺大师将制作工艺直接带入课堂,通过举办专题活动,从表演技艺开始给学生讲授和示范制作工艺,让他们亲身体验民间工艺美术的神奇。定期开展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等,形成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将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真正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3.创立民间工艺美术校内工作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根据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结合其美术特点对艺术设计教学实验室进行改造形成专门的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通过选修等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如漳州剪纸工作室、惠安雕刻工作室、闽南“妆糕人”泥面塑工作室、树脂彩绘工作室等。工作室的教学主要采用艺人的“技”和教师的“艺”结合,即通过教师对设计作品创作思想的理论阐述与“请进来”的民间艺人的技术培训相结合,实现与艺人零距离的“手手相传”,将工作室中的工艺技术应用于作品的创作中,寻找与作品主题的契合点、差异点,改进民间工艺的表现形式,突出表现民间工艺技术的独特性,从而引导学生用民间工艺的手法来进行创新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同时,“走出去”设立校外民间工艺美术实践基地,让学生到民间亲身去感受当地乡土乡情,欣赏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品,培养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情感和认同感,创造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氛围,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水平。

四、结语

美术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角色向现代“文化产业”角色的骤变是开展好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手工业,是为了满足人们基本的日常物质生活需要而存在,其产品以实用价值为主,其中的艺术价值依附于实用价值而存在。伴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和现代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强烈,原有的手工作业产品因其内在的人文因素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审美价值受到人们的强烈追捧。传统手工艺生活必需品逐渐向现代艺术品转变,其产品本身的艺术文化价值被放大,工艺美术从传统“手工业”角色逐渐向“文化产业”角色转变。2008年,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工艺美术行业纳入了国家的文化产业,从此工艺美术实现了从传统“手工业”向现代“文化产业”的华丽转身,工艺美术人才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加,客观上促进了工艺美术教育的新一轮大发展。学界能否准确认识这一转变,是趁势而为、顺势而上,抓住高等工艺美术教育发展契机的基础。

二、遵从母体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文明

的召唤是开展好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核心工艺美术根源于中国的母体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文化结晶,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具有较强的民族色彩,其发展壮大不能脱离其自有的文化本色。与此同时,工艺美术亦不能仅仅停留于对传统的故步自封,更应该紧跟现代化的节奏,与时俱进,不断吸取多元的现代文明因素去发展壮大自身。1.从传统工艺中吸取养料。古代手工艺的“物”的内核,在独特的美学,简而言之有两大不变的内容:一是超越时代的“材美工巧”———这是手工艺永恒的原则,二是每个时期的审美趣味的映射。超越实用的“工艺美术”不是一般的人工制造物,而是传统精神的凝聚物。尤其是中国的“工艺美术”,它是亚洲这个独特文化国家在地理上的标本(活的、生活的),它是中国独特生活方式的“原型”所在,它复杂地折射了土地、人、生产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馈赠”和流转,在纵向的历史和横向的生活片断中传承。也正是这个原因,可供品鉴的“工艺美术”不会消亡,它卷土重来,自会与中国人如影相随。[1]所以,将立足当代的高等工艺美术教育教学首先从学习好传统工艺中汲取养料作为要义自然是毋庸置疑的。2.从现代文明中吸收新信息。工艺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与艺术教育,也不仅仅限定在继承与传播所谓手工业时代。文明的工艺美术教育,它还包含着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它对于传统与现代文化所表现出的广裹性与包容性正日益为世界文化所认同。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必然是一个与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中某些束缚人们的思想观念相诀别的过程。[2]现代文明中现代技术手段的精密、现代工具的灵巧、现代工艺技能的张扬、工作方式及表现形式的多变势必给工艺美术创作带来了有别于以往的优越感。同时,多选的新材料、题材和现代审美经验共同构建的气候无疑给工艺美术赋予更大的现代价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把现代工艺技术、现代工具、现代材料、现代审美与文化心理等作为高等工艺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不仅显而易见,而且是转型时代下工艺美术行业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市场需求之必需。

三、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架构是开展好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关键

美术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蔚县剪纸产业经历了从最初农闲时候的业余生产,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集体企业生产,再到九十年代的厂家林立专业生产这三个过程,如今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全县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师1名,工艺美术家5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1名,一级美术家4名,工艺美术家11名。蔚县22个乡镇561个行政村中,有16个乡镇96个行政村分布着剪纸艺人,其中剪纸专业村28个,剪纸专业户1100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蔚县年产剪纸500多万套,年收入2亿多元,产值占到全县GDP的4%。[1]

2.王老赏周永明世家剪纸公司简介

周永明世家剪纸公司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南张庄,是一所有限责任公司。周永明世家剪纸公司历史悠久,在蔚县剪纸产业中拥有特殊的地位。1979年,周广之父,蔚县剪纸艺术大家王老赏的唯一弟子周永明建立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蔚县第一家剪纸作坊,1985年周永明世家剪纸厂正式注册,即为王老赏周永明世家剪纸公司前身。董事长周广是周永明长子,是当代蔚县剪纸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首届河北省民俗文化十佳人物之一,首届河北省民俗文化十佳人物之一,首届河北省民俗文化十佳人物之一,张家口市拔尖人才之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民间美术家,张家口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公司为家族性企业,分为设计,生产和销售三个部门,结构简单,合作紧密,分工明确。员工约有150人,人数不固定,工资采用计件制结算方式,1000至3000元不等。公司几乎没有现代办公设备。周永明世家剪纸公司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是蔚县众多剪纸企业的代表。

3.SWOT分析

3.1优势条件(strength)

企业拥有较高的美誉度。由于企业发展源于蔚县剪纸杰出大家王老赏唯一弟子周永明所建的周永明世家剪纸厂,故企业在蔚县剪纸行业内拥有特殊的地位。企业的剪纸产品品质优良且与时俱进,深得国内外顾客的喜爱。企业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周广先生是当代剪纸艺术大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民间美术家,代表作有《八仙》、《北大百年校庆系列剪纸纪念品》等,其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上多次获奖,其事迹选入《2000年中国风杰出人物特集》,1998年上半年,周广、周淑英兄妹剪纸在美国尼加拉大学展出。企业接受部分顾客的来样加工,来稿加工和创意加工订单。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历史条件。由于1979年周永明建立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蔚县第一家剪纸作坊,1985年周永明世家剪纸厂正式注册,即为王老赏周永明世家剪纸公司前身。相比于蔚县其他剪纸企业,历史悠久,地位重要。企业拥有“王老赏”商标专利。公司及时前往北京注册了“王老赏”商标专利。并且“王老赏”商标专利拥有其自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其他剪纸企业相比据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企业开展积极开展校地合作。目前企业和南京大学艺术与创意学院展开合作,即将建立南京大学的艺术与创意学院实习基地。河北科技大学副校长亲自邀请周广先生前往学校授课。同时,许多学校争相与企业在各个方面展开合作。企业领导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周广先生与其兄弟姐妹合称“剪纸七杰”,其中二妹周淑英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周广先生曾担任张家口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多次担任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当代著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周广先生多次参加国际级剪纸艺术展览,剪纸文化活动,享有极高的声誉。

3.2弱势条件(weakness)

营销手段陈旧,有限。目前蔚县的营销方式主要是电话订购或者上门订购,未能采取网络营销手段。营销企业没有中间商,也没有开设区域性的销售中心,产品通过第三方物流系统送到客户手里。部分产品只能通过中间介绍人获取更大的客户市场。专业人才缺乏。企业的人才缺乏既是制约企业发展直接因素,也是根本因素。企业既缺乏普通的剪纸工人也缺乏高端的剪纸艺术家,更缺乏企业管理人才,特别是文化企业专业人才。宣传方式有限,在全国范围内缺乏知名度。蔚县剪纸产业的宣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蔚县政府对剪纸产品的整体宣传,二是央视等媒体对蔚县剪纸文化产业的整体宣传,三是通过各种展览进行宣传。但前两者是对“蔚县剪纸”的宣传而非企业宣传,第三者则是通过展出者既高端艺术家来带动企业和产品的宣传。三者都不是对产品、品牌、企业的直接宣传。故而收效有限,使企业具有较高美誉度但缺乏知名度。缺乏现代管理思想、制度、设备。企业的运作流程落后,企业结构简单,缺乏现代化信息设备和生产设备。

3.3机会条件(opportunity)

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扶持。2012年《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和《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出台,给予小微文化企业进一步的的政策支持,在宏观层面给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一年可给予企业几十万的资金支持,政府宣传单位帮助其进行宣传,同时在土地政策,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国民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加。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教育的发展,国民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加,剪纸产品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紧邻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有较多的发展机会。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文化产业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强。同时,北京也是国际文化产品市场的窗口,为剪纸艺术品国际文化贸易提供可能。蔚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蔚县拥有“空中草原”、“小五台山”等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蔚县剪纸的市场。

3.4威胁条件(threat)

剪纸产业链尚待开发。目前剪纸产业仅停留于原始产品阶段,剪纸周边产品,剪纸文化旅游等产品开发尚处于起始阶段。剪纸产业后备人才不足。原因如下:首先,剪纸艺术教育和剪纸艺人培养依旧采取学徒工这一落后的方式,剪纸艺术学校的建立正在商讨中。其次,剪纸艺术未能有效的传播推广。最后,对于剪纸艺术企业管理,剪纸艺术产业研究等专业技术人才明显不足。信息化文化企业发展和社会科技迅速进步。蔚县科技落后,社会观念落后,缺乏专业人力资源,剪纸产业难以跟上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部分竞争对手发展较好。部分竞争对手建立了自己的网页,采用了先进技术,发展情况良好,发展势头迅猛。

4.基于SWOT分析的对策建议

4.1S-W对策

4.1.1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加强企业公共关系建设4.1.2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思想4.1.3引进、培育相关人才,购置现代管理设备4.1.4利用企业美誉度和良好的顾客关系拓宽销售途径

4.2S-T对策

4.2.1基于自身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延长剪纸产业链,开发剪纸周边产品4.2.2加快企业现代化建设,紧跟科技进步步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4.2.3积极进行政企互动,推动蔚县剪纸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和发展

4.3O-W对策

美术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芜湖铁画得到过刘海粟、郭沫若等诸多大家的肯定,韩美林等当代艺术大师都曾参与设计制作。芜湖作为它的发源地,其居民的相关审美意向是一块需要深耕的土壤,要从本源着手多方面建构。

1.芜湖铁画对当地居民视觉经验的建构需要加强其与民众生活环境的关联

(1)芜湖铁画在城市景观公共空间中的运用和规划城市景观是地域视觉文化重要的载体,居民生活在城市空间中就意味着经历视觉性的经验塑造,城市视觉景观是居民积累经验和美感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化,原有的及新的城市空间建设需要更多地考虑与当地工艺美术的关联。芜湖铁画原有聚集地是原工艺美术厂所在的镜湖区九华山路,这是一条很有特色和历史文脉的街道,对面是多年来本地居民最常去的广济寺、赭山公园和徽州艺术博物馆。虽然近十年来这条街道进行了大量的改建,加强了原有街道围绕赭山所形成的徽派建筑和园林风格,也保留了历史特点,但是对于铁画来说,除了几家销售店面之外,在公共空间设计中难觅踪影。除此以外,作为芜湖的重点景观沿江而建的滨江公园和传统城市休闲中心镜湖公园,以及东部重点新规划的神山雕塑公园,都没有作为城市名片的铁画的参与。对于芜湖的许多民众来说在视觉经验上铁画是缺失的,民众对铁画的视觉印象固定为狭隘的铁画店面。这是铁画一种单一的、狭隘的发展,也是工艺美术今天较之前衰弱的原因之一。铁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性工艺美术形式,如加以多层次地提炼其形式语汇和精神意蕴,并将其运用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装置艺术、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将在芜湖城市形象中注入铁画元素,形成属于这个城市的独特的视觉文化符号。(2)加强芜湖铁画在家庭个人空间中的应用设计,也就是工艺美术在生活装饰中的美感培育功能家庭空间是个人场域,带有典型的个人审美偏向。传统欣赏铁画的方式就是将其装框加背成画挂在墙上。在现代家居装饰设计手法多样化的情形下,针对铁画具有独有的工艺和材料这一特点,若将其融入家装设计的方方面面,如与铁艺、家具、装饰等设计的多面结合,可以增加视觉设计形态,从形式、功能到精神空间全面拓展铁画视觉语汇与精神文化的应用。

2.芜湖铁画对当地居民视觉经验的建构需要增加居民参与体验型的视觉素养教育与培育

(1)中小学设立工艺美术体验互动课堂中国不少城市已经开设传统文化体验课,如北京一些中小学就将京剧及其脸谱服饰文化艺术体验课纳入素质教育规划,将传统艺术形式渗入新生代的教育过程。对于像芜湖铁画这样的地域性工艺美术来说,在芜湖及周边地域中小学中开展铁画艺术体验教学,邀请铁画非遗继承人或铁画工作坊加入,让学生通过学习铁画制作工艺技巧和范例,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喜爱的小物件。这是非常生动有趣的课堂,对新生代视觉经验构建有重要作用,也是培养传统工艺美术审美意向的温床。(2)当地大学、职业教育学校与铁画的产学研模式芜湖工艺美术厂曾在数年前作为委培单位,订单式地连续几年在芜湖六所职高培养了几十名专业人才,但是在整个行业萎缩、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低的情况下,一些学员在实习期满便转投其他行业了。新人才加入不多—缺乏创新—铁画发展慢,如此恶性循环,直接导致铁画市场萎缩,铁画人才就业空间压缩,为教育机构的再介入带来难题。近几年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美术专业的教师对芜湖铁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成立了铁画研究室,设立产品设计(铁画设计)专业,招收了本科生。其他高校如安徽工程大学以及芜湖中华艺术学校等职业学校也陆续开展了不同方面的产学研究,着手培养具备多层次创意、管理、营销、文宣、设计、实践技术的人才,实现师徒传承与现代艺术教育模式相结合,从高等教育本科和应用型的职业教育两个层次为铁画艺术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3)加设地方性工艺美术博物馆及加强其社会教育职能和社会参与设立芜湖铁画博物馆,展示清末以来不同时期优秀的铁画代表作品,并设立体验区、纪录片影像播放区、多媒体互动平台。除进行铁画的固定展示外,还应加强工艺美术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设立网络专区,传播铁画文化及博物馆信息。由博物馆定期邀请相关传承人、研究专家、美学理论专家教授举办相关的铁画技法、美学、设计、应用等方面的讲座,让社会中更多的人能够获得铁画的审美体验。

3.芜湖铁画对当地居民视觉经验的建构需要加大与当代艺术家的合作

“从文化形态和特征上看,当代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和大众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格林伯格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了这个现象。因此,在视觉性方面,当代(先锋)艺术显现出迥异于大众文化的特征,具有某种激进的视觉性。”②当代艺术家,特别是先锋艺术家群是对文化潮流最敏感的人群,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颠覆性的视觉符号,会在传播中被大众不断重构解读,成为视觉文化的引领者。传统工艺美术所出现的思维僵化、困步不前正需要借助敏锐而深刻反思的实验艺术精神予以改变,将地域性工艺美术加入先锋艺术的创作语汇,能够激发出新的视觉思路。

4.芜湖铁画对当地居民视觉经验的建构需要地方政府文化艺术政策的大力扶持

随着从国家到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重视,各种相关政策法令得到完善,为铁画等地方特色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一方面,铁画行业需要建立和完善铁画技艺评级评价与检验机构的管理服务引导体系,制定行业标准,加快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另一方面,铁画行业要依靠相关具体政策扶持。此外,加强推广宣传有利于增强铁画的影响力,如相关艺术节庆日的设定有利于提升独特的文化城市形象。

二、结语

美术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1.工艺美术人才不断涌现、产品专利不断增多、地域品牌逐渐创立。随着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完善落实,产业工人薪酬水平的大幅提高,仙游已成为全国各地雕刻艺人、木工能手聚集的“高地”。全县现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省工艺美术大师14人、中级工艺美术师408人、技师206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5家,创新产品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有113项。全县工艺企业在国内各类展览展销中已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福建省工艺美术“争艳杯”大赛和部级举办的博览会评选的金奖156个,银奖236个,铜奖175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件(山中及图、三福)、省名牌产品37项、省著名商标28件。仙游县于2007年申请注册了“仙作”商标,于2010年度获得CCTV“品牌城市”称号,于2011年顺利通过“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复评。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精品频道“魅力中国”栏目组分别录制报道了“仙作”专题节目,“仙作”品牌深受国内红友们青睐,其声誉已超过苏作、广作和京作。

2.产业链初具规模。一是营销网络不断健全。全县在外从事营销人员约有5000多人,在县外开办的直营店、加盟店共有1000多家。目前,“仙作”家具的产量、产值、销售额在同类产品中居全国首位,占有全国各大城市的市场份额约60%以上,还远销东南亚和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原材料供应市场不断扩大。全县从事原材料购销的公司有120多家,人员有2000多人,年交易额超百亿。占地56亩的仙游家更美国际名贵木材交易中心即将开业运营。三是配套物流服务不断完善。驻地物流企业18家,年运输量1500多万立方米,及时提供木雕、古典家具等产品的包装、运输、仓储、送货上门等配送服务。

3.仙作工艺影响力不断扩大。注重仙作品牌推广,以系列活动为契机,扩大仙作工艺影响力。今年以来,举办了“2014世界木材日暨首届国际木文化节”、“仙作中国行”北京品牌展、深圳精品展,组织200多家企业参加了深圳文博会、第四届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莆田艺博会、5.18海峡经济贸易交易会等七次大型展会。在上述系列活动中,据不完全统计,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名中外嘉宾出席,参展的中外木艺术作品超过5000件,参观人员逾10万人,期间共实现交易额1亿多元和近7亿元的销售意向,使仙作工艺美术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地理标志品牌。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仙游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迅速,但从目前发展规模和水平来看,与其所拥有的资源优势还不协调,发展潜力还未充分发掘,存在主要问题表现为:

1.工艺美术业发展平台有待整合,企业规模偏小。仙游县多数工艺美术厂家植根于农村,大部分为手工作坊式和家庭式管理的中小企业,且以传统技艺组织生产,处于小规模手工作业水平,生产流程管理不规范,缺乏监督,导致质量有瑕疵。

2.品牌意识有待增强。大部分企业对实施品牌战略重视不够,欠缺应有的成长战略、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商标意识不强,知识产权、产品专利维权意识不强。企业规模偏小小,资金少,宣传广告跟不上,产品包装不到位,无法打响自己品牌,绝大部分是为北京、上海的经销商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较低。

3.竞争无序,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个别企业存在抢市场,挖技工,争客户等无序竞争现象,极大地扰乱了其他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也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4.是高精尖工艺美术人才偏少。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偏低,工艺美术高端人才偏少,大师级人才硕果仅存,人才出现断层,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艺术价值,目前产品偏向于以机械打版为主,有高附加值的大师作品稀缺。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仙游县古典工艺家具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是仙游工艺美术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古典工艺家具产业是仙游县最具传统、最具特色、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产业初具规模,区域品牌不断打响,产业链条日益完善,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已经具备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仙游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把工艺美术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来重点培育,计划重点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园区,发展壮大一批工艺骨干企业,推动现有工艺企业上规模、创品牌、铸链条。力争至2015年,规模以上古典工艺家具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其中超亿元产值企业40家以上;工艺美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25%以上;税收6亿元以上,从业人员20万人,为把仙游县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实现本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当前应做好如下工作:

1.抓好工艺美术业的整体规划。全面落实“十二五”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大手笔规划产业发展平台,重点打造“一城、六园、五中心”产业发展平台。在“一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博览城的辐射效应下;做好“六园”的建设:仙游工艺创意产业园、盖尾工艺产业园、坝下工艺产业园、度尾艺雕产业园、赖店古玩产业园、油画国画产业园;做好古典工艺家具生产、展示、营销、仓储、研发、物流以及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强化“五中心”建设,即建设工艺美术展示中心、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工艺美术博物馆。

2.培育龙头企业。在扩建厂房用地、信贷资金、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现有规模工艺企业进入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重点培育三福、大家之家等一批快速成长、带动力强的古典家具龙头企业,在古典家具行业内推行产销分离,引导个体转公司、规下转规上、公司转集团,大力支持山中古典、连天红等上市后备企业实施股改工作,争取早日实现上市。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企业2-3家、10亿元以上企业5-8家以上,特别是要组合成1-2家能够涵盖原材料供应、产品研发创新、品牌营销、人才培养、市场信息、抗风险能力强的集团公司。

3.完善产业链规模。围绕“2015年建成300亿元产业集群”目标,重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缺失环节开展点对点招商,推动由生产加工环节为主向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延伸,争取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产业整体的提升。

3.1完善原材料采购。加强与珍贵木材产地的联络协调,疏通红木进口渠道,保证木材供应;依托莆田秀屿部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保障紫檀、酸枝等红木原材料供应;巩固降香黄檀等名贵树木基地,逐年扩大种植面积。3.2注重研发设计。重点发挥县古典工艺家具研发中心作用,鼓励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实训基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

3.3加强生产加工工艺创新、推进产品展示。继续巩固古典工艺家具生产,做大产业集中区,整合提升六编六雕、古玩、国画、油画、石雕等产业,形成规模集群效益。在展示交易上,建设古典工艺家具展示中心,高起点建设一批档次高、规模大的展示厅,完善产品展示、产品体验、产品交易、产权谈判与交易等功能,成为宣传“仙作”的窗口。

3.4做好包装设计及银企对接服务。深化全县工艺美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实体购销渠道和网络购销渠道互动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从事印刷包装等企业,在物流配送上,鼓励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招引一批物流企业,发展本地物流企业,满足产业发展运输需求。做好银企对接,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基础、做好工艺企业授信贷款事宜,优先安排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打造等事关产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对评选出的仙作工艺百强企业授信放贷,开通放贷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

4.做大做强品牌。做好“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和“品牌城市”的宣传、运作,扩大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举办中国(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博览会暨“仙作”家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扩大品牌效应。在福厦高速公路、306国道、仙港大道等境内交通主干道设立“工艺品牌大道”,打响“仙作”品牌。制定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三年滚动培育计划,督促工艺企业严格实行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等质量监管制度。鼓励企业根据自身规模以及品牌建设所处阶段,创建不同层级的品牌,形成“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互促互动格局。

5.多渠道开拓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一批专业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推进古典工艺家具博览城和坝下、度尾、大济等一批红木交易市场建设,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木市场。继续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工艺美术品专业会展、博览会、展销会和网上交易会,展示仙游工艺精品,拓宽产品市场。协办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举办“仙作”品牌产品巡回展,每季度选择一个大中城市进行展览,宣传推介“仙作”产品,扩大“仙作”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引导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在传统的批发销售、定点专卖、展示推介的基础上,构建营销联盟、开办连锁店、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模式,提升“仙作”古典工艺家具行业的市场覆盖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根据异域文化元素、生活习惯和生态理念的特点,选取异域消费群体喜好的名贵木材、文化题材和经典款式,开发出中式或欧式的古典工艺家具精品,参与筹办国际性红木家具精品展览会,抢占世界家具领域的高端市场,打造世界品牌的红木家具。

美术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首先,产生良好的间离效果,动画的虚拟与现实产生间离,能够给人一种幻想的空间,同时也能时动画得到随心所欲的表现,使动画既不会被现实所束缚,又不会被虚拟所引导,使受众最大程度的满足精神需求,与动画设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其次,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可以使人们产生感官的愉悦。任何虚拟形象经过视觉设计都会表现出不尽相同的性格,从而使人们感受到形象的可笑、荒诞、神奇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令受众与动画形象产生共鸣,从而对人视觉感官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感和愉悦感。

再次,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通过对现实形象的模仿和加工,塑造成虚拟的形象,从而为人们提供一种虚拟造型、真实视觉的审美形式。通过互联网技术,视觉艺术给人一种自然与虚拟的真实感受,从而产生一种朦胧的感官愉悦。

最后,视觉艺术设计形成的动画之美。动画设计是经过众多的画面通过网络技术处理组合而成,从而给人们带去了更多的视觉感受,动画的形成,更使受众感受到多媒体融合的魅力,而将艺术融为一体的动画设计具有形成之美,从审美价值角度来讲,这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

2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工程的美学研究

首先,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工程具有审美观。新时代条件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视觉艺术设计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近年来,艺术设计师受到经济利益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设计作品不尽如人意,正因为如此,受众更应该提升自身的审美观,对审美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设计师更好地对作品进行改善,满足受众的需求。数字化的视觉艺术设计一定要具备两个特点:其一是民族性。其二是现代性。只有具备这两个特性,才能更大程度的保证视觉艺术的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其次,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工程的发展应结合设计批评,从而促进视觉艺术设计更好发展。第一,受众对视觉艺术设计进行审美时,应运用哲学的观点对其设计做出正确评价,从而为设计师的设计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设计审美是一种感性活动,而设计批评与之相反,是理性活动,但是感性的审美可以没有理性的批评,可是批评是一定要经过审美阶段方能实现。第二,设计批评应具有艺术感知性,对视觉艺术的欣赏和批评既要做出冷静理智的思考,又要结合强烈的审美情感,从而使受众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

3结论

美术研究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美术学院的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比对,发现目前高师院校美术学专业存在教育类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师范性不突出等问题。同时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及《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文件思想,探讨了当下美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个人浅见,即:改变学生学习观念,明确培养目标,适当调整课程结构,毕业创作形式多样化等。

〔关键词〕毕业论文;师范性;美术学;美术教师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看重精神需求的人也在越来越多,其中艺术教育作为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美育的核心品质被人们越来越看重,地位也与日俱增。自2011年国家颁布《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及2003年制定《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师美术教育作为基础美术教育的母体,为我国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美术老师,为基础院校实施美育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高师院校在各方面确实取得了不少成就,但问题与成就并存,在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仍存有问题亟待解决。笔者主要以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为例,了解到目前高师院校美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存在许多现实性问题,指出并解决这些问题无疑对毕业生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希冀我国基础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一、问题的现状及提出———以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例

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是以培养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美术教育和研究的教师为目标。自该学院成立以来,为我国输送了大量的师范专业毕业生,他们在一线的基础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教学工作。笔者本人也在该学校进行研究生学习,通过对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本科生近五年的毕业论文选题、创作形式,以及对1997年至2012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几个问题,而这些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普遍性,近一步说明当下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的现状及问题。美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成单一化。笔者收集了该校近五年的美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如图1),如图所示,近五年来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虽然已绘画为研究对象的比例日趋下降,但仍然一直居于主体地位。以美术人文教育为方向进行研究的人数虽逐年增加,但所占比例仍然很少。这一现象可以明确反映出美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论文选题观念上还是以专业技法为主,而忽视了对美术学美术教育基础理论及现状的研究,显然这是一种较为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从近五年该学校美术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来看,大部分同学在进行毕业创作的方向研究时仍然以绘画方向为主。因此,同样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多数的毕业生乃至专业教师都更倾向于注重毕业创作的美术作品制作,忽视了作为师范性的美术学专业对美术基础教育及人文素质等研究方向的关注,这显然暴露了该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直以来存在的现实问题。“重技能,轻人文”这弊端仍然没有改变,这一弊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美术老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教学中仅仅把美术这一学科作为工具性进行灌输和强化,而缺乏美术这一学科所体现的人文性特征,这是不合乎时代要求的。

2011年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该标准要求:“美术课堂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而在2003年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堂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通过对这两个标准的解读,我们发现21世纪的美术教育其核心理念是凸显美术学科的人文性,人文性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美术教育教学当中,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那么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应学会欣赏国内外美术作品,并参与到文化传承中去。这就要求老师应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老师在这方面有所缺失,就很难有意识的向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所以扎实的美术鉴赏能力、美术表现能力也应重视起来。包括掌握艺术史、中外文学、哲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自身具备了广博的人文知识才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然,针对这一问题有些高校已经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如图2所示,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毕业创作的展示,有许多同学把美术实际教学教案的撰写,课件的准备,甚至完整的一个教学课堂作为该专业非常必要的一种展示方式,使得毕业创作以及毕业论文的选题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倾向,这种方式是非常符合两个标准所包涵的精神的。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观念呢?实际上,这与该院校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对于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检讨,我们发现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众多不合理现象。美术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偏多,教育类课程明显不足,安排教育实践、教育实习的时间也相对偏短,不符合社会变化的需要。资料显示,该学校给学生安排的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6至7周,2012年调整为13周时间。虽然学校在此方面越来越加以重视。可实际上都是自己安排的时间和内容,没有指导,管理漏洞多,时效性低。这样一来,势必会导致教育实习的质和量无法得到保证,使教育实习流于形式。而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除了普通话测试、教师口语和教师资格证的考取以外,还应具备备课能力、教学示范能力以及制作美术课件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教师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教”的问题。然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必定要依赖于各式各样的实际教学活动。只有重视教育实践、教育实习的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真正的教学中去,高师院校的“师范性”才能充分体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相关要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道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可以看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视,认为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反观新标准下未来老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同样也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

而目前在高师美术学课程改革进程中,实践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实践所体现出的功能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本专业长远发展、影响基础教育改革走向的“短板”。由于经费、实习基地的短缺、师资力量有限等突出问题,使大多数师范毕业生职业技能知识不足,导致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老师。因此,一位老师实践能力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实践能力较强的老师才会更有把握的上好每一堂课。由于每一门课程的安排源自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笔者通过对多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试图近一步了解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所出现的这一现象是普遍现象还是仅单独存在。对于这一问题,笔者收集到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对发现人才培养方案上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的偏少是普遍存在的。再从1997至2012年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学分分配上来看(图3),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五大类: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职业技能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环节组成。其职业技能必修课也就是目前所说教师教育必修课,此类课程包括: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这类课程的学习是区别于非师范学校相关专业的根本性标志,而据笔者统计发现,美术学专业教育类相关课程只占10%左右。可见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学校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教育类课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该学校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特征不突出。导致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往往只重视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师范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观念淡薄,培养出来的美术师资也只是具有一定绘画技能的画师,这也是导致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绘画类方向远远高于教育类方向的原因之一。这种课程设置是远远不符合培养新课程背景下的基础美术教育合格师资需要的。

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举例,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有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美术课程具有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的性质,那么为了使美术课堂充分发挥这样的作用,一名合格的美术老师,不应该只会画国画、油画、书画等,这样的人更适合做专业的画家。而能够胜任中小学美术老师的人,还应懂得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中就包括掌握一定教育心理学知识,只有了解了学生心理特点、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特点。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内容,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因龄施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自信,让美术实践真正成为表达情感的活动。以上人才培养方案所出现的问题,表明了这个学校对这个专业培养定位的不明确,那么从当下人才培养的定位上来看,高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应该培养出什么方向的学生?广大毕业生们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如何体现其师范性?依笔者看来,目前的高师院校美术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教育学知识及相关技能是未来老师亟需补充的学习内容。这也是要于专业美术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相区别的,他们将来是美术从业人员或者是画家,而师范类院校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因此,在拥有宽广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具有教育背景方面的知识。想要成为一名合格或优秀的美术教师,需要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上有所提升,如美术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哲学等内容。在拥有扎实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将这种知识与技能很好的传授给学生的本领,这应该成为师范生、和年轻的教师培养自己资质和能力的目标。因此,师范类学校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专业培养定位,是肩负着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教师而非专业美术工作者。

二、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毕业论文又称学士学位论文,一般安排在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年,它是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所获得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同时也是对所学专业课程及所学全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一次总检验。于此同时,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也是综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其中包括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等能力的一个实践过程。因此,它是学生完成本科学业的重要证明,是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及取得学位的主要依据。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撰写毕业论文呢?撰写毕业论文有何意义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探讨的问题。关于撰写毕业论文,许多同学在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有些同学或许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个过场,形式而已,不会影响毕业,存在着应付的思想;也有不少同学认为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创作比毕业论文重要,于是花大量的时间在毕业创作上,忽视了毕业论文的撰写。这些无疑是对毕业论文的撰写目的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首先,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期间完成的最后一项课业,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一次总测验。而这测验与本科生四年期间进行的单科考核有所区别,它不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而是着重考察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因此,要想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充分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不仅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长处和短处,对日后工作中有善于较好的认清自己。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学生的作品反应出学校专业的培养宗旨和教学状况。其次,毕业论文的撰写培养了学生专业的研究能力。对于本科四年的教学来说,其目的并不是追求学生记住了多少个专业名词和概念,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这一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所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也训练了学生进行独立学术研究的能力。而一个优秀的毕业论文是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一定时代特点的。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从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调查研究等环节到最后论证出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培养起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有些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此研究方向产生浓厚兴趣,这对于确定今后工作或学习的专业方向是有很大帮助的。也有些学生正是在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开始日后一生研究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最后,从以上两点毕业论文撰写的目的来看,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当前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对促进教学发展也拥有一定的长远意义。这门实践类课程作为授予学生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以及全面评估学生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那么这门课程的完结意味着此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同样,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结束大学生活并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是向社会展示自身价值的一个机会。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对学生毕业后事业的发展或继续深造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和积极意义,因为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整理自己想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

三、解决措施:从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探讨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高师院校美术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新《标准》提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鉴于笔者所学,笔者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和创作的角度入手进行以下探讨。首先,任何形式的改革都应该从观念改革开始,所以高师院校应该以新的观念来指导和培养学生,重新明确高师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让学生从观念上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以后是朝着中等学校的美术教师发展的,并且毕业后的工作大多是从事美术教育,并非专业设计师或专业画家。所以学生在大学期间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如何教书育人,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对于高师院校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全面的人文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同样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堂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美术课堂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如果老师不具备这些能力,很难想象他如何去启发与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其次,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笔者收集了多个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图4),发现大多数高师院校也存在着重技能训练,轻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等现象。

相比之下,国外的许多师范院校更加注重教育理论与艺术理论知识的培养,一些发达国家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中与教育相关的课程占到30%以上。可见我国的教育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因此,我国的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要求、以及学分分配等,都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基础美术教育师资这一要求来进行。调整课程结构,加大学生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论素养,适当减少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并且重视教育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体现示范性的特点。第三,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毕业创作方面来谈,论文题材应该加大教育研究的比例,突出“师范性”特征。而毕业生的创作作品也应该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呈现,美术学专业的学生不一定非要以单一的绘画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能力,也可以通过教案、讲课、微课等多种形式来展现自己四年学习的成效。这些形式当下许多师范类院校已经开始实施。因此,我们也应该重视起来。只有更加重视学生教育理论学习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只有边教学边科研,教学实践才能更加的完善。而目前我国美术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在本科期间对其科研能力就没有加以重视,导致学生就业后教师生涯的科研水平受到影响。其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表现在:收集教学资料,利用有用信息,开展教学实验活动的能力及研究美术教学课题的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及编写教材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自身的教学能力培养,忽视了科研创新能力。因此,想要更好的进行美术教学。只有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创作。第四,随着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以及新的课程评价观的出现,冲击着现有的美术基础教育体系,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熟练的掌握现代教学工具的能力。同《普通高中美术课堂标准》中指出:“‘现代媒体艺术’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互联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因此掌握“现代媒体艺术”也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学习的模块之一,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用现代媒体艺术形式加以记录,最后进行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等。

而作为一名21世纪的美术老师,不应只会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熟练的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利用计算机资源进行教学,才是时展的需要。只有学会了利用互联网络以及影像设备,才能收集到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展新的教学内容,和探寻新的教学方法。让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知识与技能变的更容易更高效;让枯燥的美术欣赏课程变的更有趣更直观。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充实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美术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后,笔者认为只有做到这些高师院校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现代教育人才,才能向中小学输送更多合格优秀的美术师资,才能让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成为走下去,留得住,有作为的新一代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3.

[3]尹少淳.当代美术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皮道坚.美术创作与论文指导(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刘念群.对高师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7]李海英.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8]赵胜利.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3).

美术研究论文范文第8篇

一、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目的,培养创新的态度。

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善于反向思考,标新立异,以学生喜爱的活动为突破口,主动突破教材的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引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变教学过程为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的过程。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找准创新的途径。

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目标,以学科学习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创新的动力。以主动获取新知识信息,掌握认知的策略,实现创造性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在艺术教育的综合素质。

三、拓展美术文化范畴,培养创新的思维。主要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着手,在美术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教学,树立以发展能力和人格为中心的教学质量关,在学生发展创新的要求本能上,把美术的着眼点放在开发学生的主动性上。

四、课堂上要有效的运用创新教育,使学生动手、动脑有机结合,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和人格培养的转化,在教学中能够愉快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艺术教育上能有自己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五、树立新型的师生观,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