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健康教育知识

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龄前;住院患儿;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健康教育需求

学龄前儿童是指未达到入学年龄儿童,一般为0~6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及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1]。相关卫生服务健康教育规范中明确指出[2],各大医疗卫生机构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途径广泛宣教医疗卫生知识,提高国民对健康、保健知识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向人们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国民健康保健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探讨学龄前住院患儿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及其健康教育需求,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纳入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98例学龄前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52例,女性患儿46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3.98±0.13)岁;患病类型:支气管肺炎29例、高热惊厥27例、上呼吸道感染26例、胃肠炎16例。全部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问卷调查,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6.52±3.89)岁,男性家属48例、女性家属50例。

1.2方法

采用本院自拟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健康需求、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两部分:(1)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共包含20个条目,包括常见疾病护理、儿童健康行为,医学急救、科学育儿等知识;(2)患儿家属知识获取来源及相关需求,共包含7个条目。由病区护士长发放本病区调查问卷,并向患儿家属说明进行问卷调查的意义,耐心讲解问卷内容及填写方式,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本病区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回收98份,其中3份未严格按要求进行填写,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94%。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并对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整体水平偏低,女性婴儿喂养方式、人工喂养首选食物、婴幼儿佝偻病预防、辅食添加时间、婴幼儿营养性贫血好发年龄段等知晓情况优于男性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家属健康需求分析

男性家属与女性家属营养知识、疾病知识、健康行为、医学急救技能、科学育儿等方面健康教育需求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学龄期儿童的健康发育十分重要,随着婴幼儿年龄不断增长,机体更需要丰富营养支持[3]。此外,辅食添加时间直接影响婴幼儿正常生长及发育,无论过早添加或过晚添加均对婴幼儿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辅食添加过早会导致婴儿身长、体重低于正常水平,且对其味觉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本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家属、女性家属的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整体水平偏低,可能与患儿家属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关[4]。女性婴儿喂养方式、人工喂养首选食物、婴幼儿佝偻病预防、辅食添加时间、婴幼儿营养性贫血好发年龄段等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男性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家属与女性家属对营养知识、疾病知识、健康行为、医学急救技能、科学育儿等方面健康教育需求无明显差异(P>0.05)。针对上述情况,各个医院应推行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学龄前儿童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整合,在院内建立多学科、多系统健康教育模式[5]。此外,通过多种不同途径加强对住院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医学急救技能培训、健康行为等方面内容,加深患儿家属对儿童健康保健相关知识的认识与了解,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保障其正常生长发育。定期开展主题讲座为其提供全面、综合的儿童健康保健知识,为住院患儿家属提供多样化健康教育内容[6]。综上所述,学龄期住院患儿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整体偏低,建议各医院通过成立多学科、多系统参与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教育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其健康需求,提高患儿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玲,边燕,夏英华,等.教学反馈法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上海护理,2017,17(1):31~34.

2程勇.住院患儿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及需求调查.双足与保健,2017,26(5):16;21.

3王琪娜,崔玲,王静,等.儿科门诊输液中心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河北医药,2016,38(18):2845~2847.

4马依拉•买买提,谢侠,陈桂花,等.新疆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家长手术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9):1180~1182.

5杨远升,罗文,唐慧敏,等.延续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儿肾功能、家属护理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8):2483~2485;2565.

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格林模式;激光美容;健康教育;满意度;知识;信念;行为

激光美容治疗是利用高能量的脉冲激光作用于皮肤组织,去除或破坏有碍面部健康或美观的一些皮肤病变,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的特点,在痤疮、雀斑、老年斑等治疗中广泛应用[12]。在激光美容治疗过程中,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对自身皮肤保养、防护的意识,提升激光美容的治疗效果[3]。但目前针对激光美容治疗病人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格林模式是一种发展成熟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的健康教育模式[46],格林模型对3个重要的评价因素,即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进行评估,然后从期望的结果中设计干预措施,该模式既强调知识的宣教,又关注信念及行为的干预[7]。因此,本研究将格林模式作为激光美容治疗病人健康教育的理论框架应用,在改善激光美容治疗病人健康教育效果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5月在我院行激光美容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经诊断需行激光美容治疗者;年龄≥18岁;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及言语沟通障碍者;接受过激光治疗相关健康教育培训;中途暂停治疗者;有严重基础疾病。对照组52例,其中女47例,男5例;年龄(36.72±8.52)岁;雀斑23例,老年斑17例,黑痣12例。观察组54例,女49例,男5例;年龄(36.94±8.56)岁;其中雀斑25例,老年斑18例,黑痣11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由护士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在激光美容治疗过程中,通过口头指导或利用相关资料进行健康指导,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预后相关知识、治疗后防晒知识及饮食指导。

1.2.2观察组护士查阅激光美容治疗健康教育相关文献,编制激光美容知信行调查问卷;在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整形美容科3名护士、9例激光美容治疗的病人进行开放式深入访谈,了解、分析影响激光美容治疗健康教育效果的各种因素,并将其归纳为倾向因素、强化因素和促成因素。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将格林模式应用到激光美容治疗病人健康教育过程中。

1.2.2.1针对倾向因素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倾向因素主要是病人缺乏激光美容治疗相关知识且对激光美容治疗后的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针对倾向因素,主要通过面对面健康教育及健康教育宣传册教育增加病人对激光美容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同时提升病人对治疗后自我健康教育的重视。治疗前,对激光美容治疗的原理、安全性、治疗效果进行介绍(通过宣传册具体图片进行形象介绍),消除病人对激光美容治疗的不良认知,使病人充分了解激光美容治疗。治疗后,指导病人正确冷敷治疗部位,减少激光治疗引起的水肿及疼痛;为防止出现不良反应,指导病人遵医嘱应用帮助修复皮肤的生长因子、胶原蛋白面膜及相关的医学护肤品;对大量出汗的情况,需要将汗渍彻底清理干净,防止引起感染;指导病人做好防晒工作,在紫外线强烈的天气应减少外出,并正确、有效涂抹防晒霜,外出应用遮阳伞及防晒帽;指导病人多吃瓜果、蔬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预防色斑反弹,注意补充蛋白质和营养,促进皮肤修复愈合,注意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芹菜、香菜、韭菜等感光性比较强的食物。

1.2.2.2针对促进因素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促进因素是医护人员对激光美容治疗健康教育给予的支持不足,缺乏相关质量控制。针对促进因素,从管理层提高认识、护士明确健康教育职责、构建健康教育平台3个方面进行改进。护士长在科内会议上鼓励和支持加强激光美容治疗病人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同时提出对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的措施,如不定期对病人进行访谈,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定期邀请心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等在健康教育中积累了较多经验的科室护士长及护士分享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和思路,使护士进一步明确健康教育的职责,通过经验的分享进一步结合激光美容治疗具体情况,丰富激光美容治疗健康教育方式和内涵;构建网络健康教育平台,延伸健康教育的时间,拓展健康教育的方式,申请并成立“美丽人生”公众号。公众号通过文字、图片及视频的形式推送激光美容治疗健康教育相关信息,主要内容包括3个模块:激光美容治疗问与答(针对治疗前相关知识普及);我应该注意什么(针对治疗后的健康教育);我的体会与感受(病人治疗感受的分享)。

1.2.2.3针对强化因素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强化因素主要是激光美容治疗病人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后缺乏支持与反馈机制。针对强化因素,通过电话随访和微信群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由护士对治疗后3d、1周的病人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及执行情况,并对病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建立微信群,群成员包括护士及进行激光治疗的病人,群成员就激光美容治疗相关问题进行交流,护士对病人正确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大家交流自己的经验及感受,对病人的疑惑及时沟通解决。

1.3效果评价

1.3.1激光美容知识、态度和信念、行为得分自行设计激光美容治疗病人知识、态度和信念、行为问卷,由2名主任护师,2名门诊工作经验10年以上护士及1名统计学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对问卷进行讨论及验证。问卷包括25个条目,其中知识性问题10个条目,态度和信念问题5个条目,行为问题10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计分法,每个条目赋值1~4分,得分越高说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高,态度越积极,执行行为越好。问卷内容效度(CVI)值为0.806。预调查20例病人,总Cronbach′sα系数为0.751。两组病人在最后1次治疗结束后填写。

1.3.2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评估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满意为80~100分、不满意为80分以下。调查表总体CVI值为0.79。两组病人均在离院前填写调查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Dta3.0a、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确保数据准确性。将数据导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后两组病人知识、态度和信念、行为得分比较(见表1)

2.2两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评价(见表2)

3讨论

3.1格林模式有助于改善激光美容治疗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知识、态度和信念、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证明格林模式有助于改善激光美容治疗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提高了激光美容病人相关知识水平。知识储备是健康教育的基础,传统健康教育多为知识的简单灌输,病人接受程度较低[8],格林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首先要对影响健康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通过访谈了解并分析病人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针对病人的需求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计划[9]。护士通过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使病人掌握更多激光美容治疗的相关知识,为后续行为改变奠定基础。护士应用格林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改善了激光美容治疗病人的态度和信念,病人态度的转变是改善健康教育效果的动力,通过分析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倾向因素及促进因素,使病人充分认识到执行健康教育内容的重要性,不断促进病人转变认识,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健康教育[10]。健康教育的核心是病人行为的转变[11],本研究结果证明,应用格林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可促进病人采取正确的行为,应对激光美容治疗。格林模式的有效性体现在通过评估确定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干预重点,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病人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同时以积极的态度落实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利于病人行为的转变;同时结合医院管理及相关政策的落实,进一步保证其有效性,促使病人真正落实于行为的改变上[12]。

3.2格林模式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由表2可知,观察组病人对基于格林模式开展的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方式(P<0.01),证明格林模式能够提高激光美容病人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满意度是病人对服务质量最直接的反馈,病人满意度调查是评价护理效果的重点[13]。基于格林模式对激光美容病人开展健康教育,综合考虑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多重因素[14],从管理层角度提高认识,为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保障;护士明确健康教育职责,真正落实健康教育措施;以微信形式构建健康教育平台,多层次进行健康教育。通过电话随访、护患即时交流、经验分享、问题反馈与追踪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同时,改善了病人对激光美容治疗的认识,进而得到病人的认可,提高了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4小结

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

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处于多元化价值观交织时代,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沟通能力、是非观念等呈现多样性特点。高职毕业生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工作密度大,工作时间长,体力劳动多。生活方式与行为决定健康状况,而健康状况与工作效率呈正相关[1]。因此,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加强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已成为高职院校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

1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

1.1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生活行为、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危害行为、健康责任行为等。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际调研(见表1)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不容乐观。

1.1.1规律生活行为方面调查数据显示,23.7%的学生做不到起居作息按时规律,26.5%的学生做不到睡眠充足。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部分高职学生作息不规律,晚睡晚起,许多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沉迷电脑或手机游戏,不仅白天玩,晚上熄灯后还会在宿舍玩到深夜,睡眠严重不足,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

1.1.2运动锻炼行为调查数据显示,51.5%的学生做不到每周持续3次30~60min的慢性有氧运动(做操、慢跑、散步等),44.6%的学生做不到每周至少3次较剧烈(会流汗)的运动,54.8%的学生做不到每次运动约30min。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从小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平时存有“怕苦、怕累、怕出汗”的心理,对于体育锻炼不感兴趣,课余时间不参加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少,直接导致学生体能下降,学习精力不足,免疫力较差,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1.1.3饮食营养行为调查数据显示,17.1%的学生做不到每天吃早餐,16.4%的学生做不到每天三餐时间固定,16.7%的学生做不到每天喝至少800ml水。许多高职生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不合理,如不吃早餐、三餐时间不固定、摄取食物营养不均衡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未意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对自己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不关心、不重视,也不够了解,而且缺乏饮食营养知识。还有部分学生一味追求形体美,有意控制饮食,少吃甚至不吃供能食物。

1.1.4健康知识学习行为调查数据显示,31.6%的学生不能主动学习疾病预防(特别是结核病、艾滋病等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一项关于大学生学习内容倾向的调查显示[2],大学生最想学习的知识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实用技能和科技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人文知识。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选择所学知识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仍然集中在学科的实用性而非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上,但过于强调实用性的专业知识势必导致学生研究领域过于狭窄,不符合多元化、全球化时代对“全人”的要求。除此之外,哲学、历史、文学、语言等人文知识积淀不足,也导致学生缺乏研究兴趣和精神动力。另外,学习方法不科学也成为学习方式方面的问题之一。

1.2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

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且关系错综复杂。生理特征、心理及认知特征、家庭特征、院校特征不仅各自影响着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而且生理特征与心理及认知特征、生理特征与院校特征、家庭特征与生理特征、家庭特征与院校特征之间也存在着影响关系。也就是说,生理特征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行为,也可通过“生理特征→心理及认知特征→健康生活方式”或“生理特征→院校特征→健康生活方式”来间接影响。家庭特征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行为,也可通过“家庭特征→生理特征→健康生活方式”或“家庭特征→院校特征→健康生活方式”来间接影响[3]。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级、专业是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4-7]。性别方面,女生健康生活方式行为优于男生,这与女生更注重健康知识积累,比男生更懂得健康知识的重要性,更注重自身形象有一定关系。例如,女生对心理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比较注意,尤其是对体重非常关注;另外,女生天干净,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男生抽烟较多,女生对被动吸烟的知晓率高于男生,同样在面对吸烟时,对相关保护措施知晓率高于男生。男生健康技能得分高于女生,可能与男生对各种技能的敏感度及面对突发情况的反应速度高于女生有关。专业方面,医学专业学生健康知识、行为、技能和健康素养均优于其他专业学生,说明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后,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积累增多,健康意识增强,能把健康知识和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促使个体有意识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医学专业学生在校学习和医院实践中,健康技能逐步提高。而非医学专业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健康知识,对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健康意识薄弱,对不良行为对自身健康的危害了解不深。年级对健康素养水平也有影响。一年级学生健康素养普遍低于二年级学生,主要是由于新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睡眠时间不足等影响其健康素养水平。而进入大学以后,一是学习压力有所减轻,二是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积极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引导,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因而学生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2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措施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围绕健康教育教学主渠道、学生健康教育实践及大学生健康行为(包括运动锻炼、饮食营养、健康危害、睡眠休息、压力管理等)干预等,提出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措施。

2.1发挥健康教育课程主渠道作用

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选修课,从顶层设计高度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安排必要的课时,确定相应学分。按照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课程管理,针对高职学生关注的健康问题精选教学内容,吸引学生选修健康教育课程[8]。

2.2学生健康教育实践

(1)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把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纳入学生志愿服务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实践,传播健康理念和知识。(2)结合各种卫生主题宣传日,集中开展各类卫生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络、微博、微信等传统和新兴媒体,经常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结合阶段性、季节性疾病预防,以防病为切入点,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及疾病预防知识和技能。结合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三大主要影响因素,学校应制订科学有效的健康技能传播策略,不断探索新的健康知识传播思路、方法及形式,包括开设专业选修课、组织健康知识座谈会、举办健康技能活动等,加强对学生(尤其是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健康教育。(3)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素养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4)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军训等时机,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预防专题健康教育活动。①从迎新工作入手培养学生健康意识。迎新工作一直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因为它关乎学校各种教学理念和精神的传承,关乎良好教育教学氛围的营造,关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成长。学生刚踏入大学校园,站在新的起点上,这时学校如果重视学生健康意识培养,那么对后期健康教育会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学生角度来说,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办学理念也会在迎新工作中得到体现。所以,学校是否在迎新工作中融入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会从侧面影响学生对健康生活的重视程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校要抓住新生入校的良机,宣扬健康生活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意识,让其尽早融入创建健康校园氛围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以院系为单位举办特色健康活动。不同院系学生兴趣不同,在组织院系活动过程中既要体现专业性和职业性,同时又要融入健康生活主题,举办特色健康活动。

2.3进行健康行为干预

健康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态度。当前很多年轻人不爱户外活动,长期足不出户,过着极不健康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年级、性别学生的特点,传递相应的健康理念并给予健康行为干预。比如,运动应该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事业,它给我们身心带来的益处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体现出来的。所以,在校三年,学校要把鼓励学生运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对于大二学生来说,大学生活的新鲜感不再那么强烈,此时他们容易在饮食、睡眠方面放纵自己,可能会出现暴饮暴食、作息不规律、熬夜等问题,长此以往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差,也会严重影响学业。所以,对于大二学生,学校要重点指导其饮食和作息方面对自己进行有效约束。对于大三学生而言,他们在校外顶岗实习,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他们远离烟酒,保护自己的身心不受侵害。另外,大三学生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准职场人,他们会在实习过程中感受到各种压力。所以,学校要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困惑,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增强自信心,给企业留下好印象,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在运动锻炼方面,要充分发挥部分男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带动其他学生进行运动,如跑步、跳绳、打篮球、踢足球等,让运动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饮食营养方面,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吃高盐、高油、高热量食物,这无疑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健康隐患。学校要提倡学生一日三餐均衡营养,注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摄入,有效控制卡路里,避免垃圾食品对身体的侵害。睡眠休息方面,良好的睡眠对于健康非常重要,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食欲不振甚至会引发精神疾病。相反,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会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有效放松,使我们能够以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状态来面对学习与生活。压力管理方面,运动、睡眠都是有效缓解压力的途径,关键是要让学生正确面对压力,懂得通过各种有益的方法排解压力,不要被压力吓倒。

参考文献:

[1]吴志勇,李惠,尹帮鹃,等.高职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现状及成因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3):94-97.

[2]栾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J].时代教育,2015(2):94-95.

[3]焦建鹏,王冬.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06.

[4]靖晶.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76-80.

[5]李颖侠,孟峰年,刘超.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干预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0):140-142.

[6]王锋.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5(21):169-170.

[7]李萍,钟萍,王先义.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1):45-47.

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第4篇

内地西藏中职学生会因文化差异,对新环境会产生适应困难,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多途径了解学生,要针对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决方式。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采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促进藏族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内地西藏班是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扩建的一个民族教育教学模式,这个教育模式在现代的民族教育中逐渐显现出重要的地位,而且,现在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

一、内地西藏中职班的管理模式

内地西藏中职班,不仅要为西藏培育高素质智能型的全能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把藏族学生培育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维持民族团结、拒绝人格分裂的在政治上可靠的专门人才,在工作以后,可以为西藏做出杰出贡献,要促进民族之间共同发展,实现民族之间的公共的繁荣和发展,这是开办西藏中职班的主要目的。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的水平提高作为基础内容,在内地西藏中职班的管理过程中,学生的政治素质是价值观领域,而专业的技能水平是科学观领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在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有发展西藏地区经济的责任。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技能是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全能人才的关键。

二、内地西藏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他们在青春期离开父母,远离家乡,长途跋涉,来到内地求学。同时,他们的同龄孩子还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成长,然而这些孩子还要独自生活,自己解决生活的困难和麻烦。现在的西藏班学生相对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在西藏班学生的心理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现在的西藏班学生大多都会产生心理问题,例如,自卑、焦虑、恐惧、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在懵懂的时候独自来到陌生的环境,会遇到很多适合困难,例如学习适应困难,人际交往适应困难等等,所以,在教育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三、中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文化背景差异(文化冲突)。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人的不同性格,然而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文化模式决定着不一样的人格。各民族在历史的形成中,各自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藏族学生在接受藏区文化后,第一次来到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陌生地区,然而心理还在不成熟的青春期年龄段,这些文化超于的不同会给藏区学生带来心理影响,会使他们产生很多方面的不适应。

(二)认知能力差异。现在社会、家庭、学校都对学生们寄予深厚的期望,希望学生能够很快的适应环境,学习到使用的本事,尽早为家乡做出贡献,现在这个年龄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希望和异性之间有所交往,情绪不稳定,会出现各种叛逆问题。

(三)学习能力差异。中职教育和初中教育不同,它有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需要学生拥有很强的文化基础和很强的动手能力,然而,藏区学生因为某些别的原因,文化的基础很低,有个别的学生还有语言沟通困难,汉语的交流障碍,和汉族学生共同学习时,会有学习困难的情况产生,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不能完成学习的任务,这样会使他们在学习上面产生焦虑情绪。

四、内地西藏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一)加强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家庭、亲友、同事、伙伴、社会等对个体在物质或精神上所提供的帮助。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个体缓解生活压力,增强主观幸福感。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学校,对内地藏生给予了巨大的社会支持,但仍有部分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原因在于他们得不到父母的直接关爱,足见以亲情为内容的社会情感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一方面父母要尽量克服困难,多去内地看望孩子;另一方面学校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建立起以师生情同学情为内容的社会情感支持系统。只有当师生情、同学情足以代替亲情时,他们才会更好地适应内地的学习生活。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的心理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利用学校的心理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最为重要,首先是对于班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内地的西藏班的心理教育课程,这是需要对藏族学生的民族文化作为背景,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别的地方上学的学生会发生的不同的心理问题作为最主要的目的,要有明确的主题内容组织每节活动课。与普通的心理课程有很大的差别,西藏班的心理教育课程应该把学生刚入学的心理适应状态作为中心教育,然后是学习适应性、人际和谐性和增强抗压能力这些方面做出正确引导,是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活动课程中形成正确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个是注意学生的个别心理教育问题,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式。做好内地西藏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不仅是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更关系到民族友好团结,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要成为有丰富情感、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健全人格的优秀个体。所以,我们要一直深入了解藏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和时代紧密相连的教育对策,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培育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人才打下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严庆林,刘雪杉.民族交往: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关键[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1(7).

[2]胡卫防.破解职教德育创新[J].江苏教育,2008(12).

[3]顾国清.内地西藏中职班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9):112-116.

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慢性病;同伴支持模式;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同伴支持作为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慢性病自我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同伴支持”由英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提出,首次应用于青少年药物滥用等不良行为的健康教育上,随后逐渐扩展到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管理上,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为是改变人们行为的有效方式[1]。2006年全球糖尿病同伴支持项目(PeersforPorgress)[2]正式成立,该项目致力于在世界各地提倡将同伴支持纳入卫生保健、健康照护和疾病预防的重要策略之一。2007年WHO提出,建议推行“糖尿病同伴支持计划(PeerSupportProgrammersinDiabetes)”[3]。2010年WHO联合美国家庭医师学会在世界范围内倡议实施同伴支持计划(PeerSupportPorgrammesPorject)。2012年7月,北京市正式启动全球糖尿病同伴支持项目(GlobalDabetesPerSieupportPorgrammes)。现将不同传媒形式的同伴支持模式在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1概念及主要作用

1.1概念

指因具有相同或相似背景(如年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等,从而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互相共享某些信息、观念及行为的一种教育模式[4]。支持者按来源分为:①社区卫生工作人员[5]:指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的准医护辅助人员;②同伴志愿者[6]:既可以是与病人具有相同经历的、接受过简单培训的志愿者,也可以是没有相关疾病经历的病人亲友。

1.2关键特征

关键特征是情感/尊重支持、信息支持、和评价/肯定支持[7]。①情感/尊重支持是指支持者通过倾听向受助者表达关心与鼓励,促进受助者得到被理解、尊重的经历。②信息支持指提供有关问题解决的信息,包括资源可用性、问题独立评估、替代方案等。③评估/肯定支持,指通过自评和他评的信息交流来评价受助者情绪、认知和行为的恰当性,主要采取激励机制,通过良性循环促进未来积极预期的产生。

1.3主要作用

①辅助为病人提供规律、安全、高质量的护理管理和服务,预防潜在性并发症。②对病人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和治疗评估,例如评估病人疾病需求、就医意愿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等。③协助病人设定健康行为目标,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和支持。④进行疾病管理的教育和传授管理技能:例如开展适宜当地文化的自我管理培训和教育、传授自我管理技能等。⑤提供延续性的病情追踪和支持。⑥强化与医疗体系、社区资源的连接,促进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实现。⑦为病人提供社会支持和正面激励,缓解病人的情绪障碍,提高自我管理能力[8]。

2实施步骤

2.1招募和培训同伴支持者

入选条件有为人耐心热情,具有较好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与受助者有相同疾病经历或相似背景;尊重科学,时间充裕等。按具体纳入标准招募的同伴支持者要先接受系列专业化培训。

2.2成立干预单元

同伴支持者与若干名病人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3实施干预

如电话督导、短信提醒、网络视频对话、上门随访、面对面指导等。研究显示:采用中、高强度(每月2次以上)的同伴支持干预比低强度(低于每月1次)效果有明显改善[9]。因此,要保证干预频率的时效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

3不同传媒形式的同伴教育模式

3.1互助小组模式

同伴互助小组通常采用面对面会议,每组由1~2名小组长负责10~20名的组员,每次活动涉及疾病知识讲解、对应症状监测、自我行为管理、自我情绪调节、干预计划制订及疑难问题的反馈解答等。1985年Lorig等[10]应用斯坦福关节炎中心(SAC)对286例病人进行的关节炎自我管理计划(ASMP),是最早的同伴支持模式健康干预。美国斯坦福研究中心创立的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chronicdiseaseselfmanagementprogram,CDSMP)[11]已在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哮喘等病人中成功开展,致力于向病人提供疾病知识,建立病人自我效能、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及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已在澳大利亚、英国、泰国、爱尔兰等国家相继开展。1999年Fu等[12]在上海5个城市社区率先开展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的同伴支持项目慢性疾病自我管理规划(CDSMP),6个月后发现干预组病人的健康认知及行为、自我效能和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住院人数减少,节省了医疗费用。CDSMP经过文化调试后适用于我国居民,可结合实际情况,将该模式被社区政府组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不断推广使用。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小组成员反馈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对于自我管理的专业技能理解性和实际操作性更强,并且有利于同伴之间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但对场地、时间有较高的要求,参与成员可能因路途遥远等原因无法按时参加小组活动,同时保密性较差,有一定的弊端。

3.2电话干预模式

电话干预模式是指同伴支持者通过与受助者间的电话交流方式来实现彼此的信息沟通和情感支持,进行电话干预的同行支持者应着重培训其授权、动机性访谈和积极倾听技巧、临床信息提取等。通话要保证有效的时长(一般大于10min)和频率(每周不低于1次),内容包括鼓励和监督病人自我管理计划执行情况,协助解决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等等。为了保证电话支持质量、方便分析总结,往往采用录音,并且会使用跟踪记录来记录与检验同伴间的互动情况。Heisler[13]通过使用交互式语音应答(in-teractivevoiceresponse,IVR)平台对38例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为期6周干预,研究发现同伴的电话有助于他们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自我管理效能,使自我管理得到了有效强化。与RotheramBorus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Dale等[15]发现:同伴间的电话支持在改善产后高抑郁症风险妇女的症状、提高新妈妈母乳喂养率、增加40岁以上的女性中乳腺癌筛查比例等都有重要作用。此支持方式比面对面接触具有更大的可访问性和潜在可用性优势,隐私保护性较好,克服了时间、空间等资源缺乏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成本,能保证干预过程的整体参与度及干预频率;可提供个性化干预,为干预对象提供更灵活的技术支持。但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生动性。

3.3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是一种经济、便捷的信息交流工具,主要有门户网站、QQ、电子邮件、微博、微信、论坛等,形式包括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逐渐与医疗卫生服务联系在一起。Lorig等[10]研发的网络版CDSMP项目,是对2型糖尿病的病人进行连续6周的同伴支持干预,支持者将主流网站如雅虎(yahoo)的有关内容链接发送到网站公告栏和讨论组,包括慢性病管理的锻炼及饮食方案、消极情绪及认知症状管理、医患沟通技巧等;定时公布问题反馈。研究发现:此形式的同伴支持降低了病人糖化血红蛋白,改善了血糖控制情况、提高了病人自我管理效能。Noh等[16]建立的eMOD(糖尿病的电子管理)项目,为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的手机及互联网提供糖尿病教育,结果证明网络联合移动电话的干预对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比传统教育更有效。司涟等[17]利用微信群形式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同伴支持教育,结果发现干预组病人自我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血糖也得到更好控制。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干预模式,病人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获得同伴支持,对于年轻人和中年人来说是一种更为经济方便的方式;能够不受地域和医疗服务机构的限制,实现人群覆盖面的最大化;使信息传递更便捷高效,内容形式更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度和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且能够有效保护病人隐私,对于行动不便、外在缺陷的人可发挥更大作用。但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网络无法覆盖地区及不会上网的病人来说作用则有限。

4展望

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第6篇

在实施起搏术后“健康人”教育中,首先制订一份理想的护理教育计划,这不仅为护理的具体行为提供科学的、详细的、明确的指导,同时还必须包括起搏术后“健康人”教育内容。起搏术后“健康人”的教育目前仍以医院为基地,以安置一年以内的“健康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消除了他们对自己所患疾病知之甚少,把疾病康复的全部希望和权力统统交给医生的错误观念,使他们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通过对他们的知识传授及医护患一起的交流等一系列教育工作,使他们充分了解有关起搏器的各类常识及有关自己疾病为什么安置、起搏器安置后的各类并发症预防和发生故障时的急救处理等保健知识,为了能让起搏术后的“健康人”真正掌握有关起搏知识。为此,我们进行了摸底书面考试,然后进行起搏知识的系列上课;最后再进行书面的考试,不能通过者进行个别辅导,直到通过为止。不仅如此,我们还请起搏术后生活质量高的“健康人”进行现身交流;其次学员们还互相谈体会,学习班就在这样的紧张、愉快、轻松的气氛中结束。学习班结束后,我们对于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有心内科主任、起搏器专家签发的结业证书,以增加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并集体留影、建立良好的通信网络等。

2.资料与方法

2.1资料

2000年4月6日~5月11日在浦东仁济医院演讲厅举办的“起搏挚友”学习班,参加第一期起搏器知识学习班的20位学员,年龄在37~80岁,文化程度在大学、中专、高中以上,以教本人为主。起搏器植入时间在1周~1年以内。

2.2方法

2.2.1考核评估起搏术后“健康人”的知识度——书面考试

携带起搏器的“健康人”在术后需要加强有关专业护理知识的指导,尤其需要掌握自己如何检查自己的起搏器、起搏器的养护知识及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等,同时也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特异性的知识指导。光凭住院期间的宣教是有限的,为使健康教育从住院延续到出院、到社区,故进行有关知识度调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起搏术后的“健康人”了解所需的知识。为此,我们先进行书面摸底考试,内容主要是测试安置起搏器的型号、起搏器的工作方式、能不能在体外程控、起搏频率每分钟多少次、如何使起搏器能省电、检查起搏功能的方法、哪些家用电器、医用电器会对起搏器有影响及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更换起搏器等方面知识的选择题,共计20题,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形式。而这些都是他们平时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医护人员指导了解的实际问题。考试结果显示合格率为0%,见附表1:

授课教育是安置起搏器术后“健康人”渴望的一种学习方式。为此,我们拟定课程计划:时间为期一个月,分四次授课(其中包括考试),教师有大专以上学历、临床工作5年以上、有一定护理经验的护师担任主讲。讲授的内容包括:起搏器的科学养护和监测方法、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起搏器与生命关系对生活的影响、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及正确选择医疗用具等;其次还请为其安置起搏器的医生讲课、答疑;最后还请心导管室的技术员讲解起搏器参数的调节、起搏器的结构、安置时的全过程,让起搏术后的“健康人”更多地掌握有关起搏器知识,从而解除他们对安置起搏器后的不良认识。

2.2.3授课教育后的考核评估——书面考试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理论课学习,使起搏术后“健康人"增进了健康知识,改变“健康人”的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和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为此,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书面考试,考卷内容与上一次相同,考试结果显示合格率为100%,见附表2:

3.效果

3.1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使起搏术后“健康人”掌握了自我保护及应急措施,预防并发症等知识得以增长,预防保健能力得以增强。考核的合格率从0%上升到100%。学员们一致认为:“短暂的一个月学习,好似胜读了几年书”。充分体现了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使起搏术后“健康人”懂得植入起搏器使原发病和基础病因得以控制,而不是彻底痊愈。其次必须定期随访,进一步观察术后疗效,适当调整起搏参数,延长起搏器的寿命;还能预测、发现、处理起搏器故障;发现、处理副作用或并发症,指导起搏术后“健康人”掌握自我护理的重要性。起搏术后“健康人”感慨地说:“要想如常人一样生活,就必须定期参加起搏知识学习班、咨询、答疑及联谊等活动”。

3.3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加强了心理支持,因起搏器并发症重则危急生命,轻则影响生活质量。对防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已不再仅限于住院范畴之内,开始面向家属,面向健康人的教育。他们希望:“全社会不要把他们当作病人像健康人一样对待”。为此,我们组织学员建立了通信网络,选出小班长,增加了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方法。

3.4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使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也得以体现。同时也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用真诚、同情的态度解除起搏术后“健康人”的痛苦和烦恼。利用各种场合呼吁全社会的人们称他们为起搏术后的“健康人”。

4.设想与讨论

4.1常设“起搏挚友”健康教育点

根据起搏术后“健康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年以内的术后“健康人”对起搏知识的渴求非常的迫切。因此加强有关专业护理知识的指导,同时根据其特点制定教育计划,开展特异性的专业护理指导是非常有必要。从书面的摸底考试可见,在院病人由于疾病的困扰、住院时间的短暂,对于护理人员传授的健康教育知识的接受是有限的。所以,常设健康教育点就是为起搏术后的“健康人”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时间每周一个下午作为接待日,为住院及出院后的“健康人”服务;有主管护师负责接待,为术后“健康人”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及播放相关的录音、录像,为其指定特异性的教育计划;耐心倾听术后“健康人”及家属的建议,为起搏术后的“健康人”正真解除回归社会后的后果之忧。

4.2开办不同层次起搏术后“健康人”及家属的学习班

由于起搏术后的老年人及文化层次较低的“健康人”需求,特开设面向“健康人”及家属的学习班,其目的是为了对起搏知识缺乏的老年人及文化层次低的“健康人”在家属陪伴下进行系列的起搏知识上课;授课方法和形式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化的图案教具,使他们掌握起搏器的护理及保养常规。因为,安置起搏器后的老年人时常会产生恐惧情绪,对于今后将终生依赖起搏器生存有顾虑和自卑感;同时结合起搏术后“健康人”存在的恐惧自卑及自我封闭的心理、行为特点,在病房为其提供场所,选择性格开朗、来院更换起搏器的病人介绍自己安置起搏器的经历和感受进行现身交流,以积极的心态去影响鼓励其它病人和术后的“健康人”。使他们从自怜自悯的心结中释放出来,对生命和未来重建信心。同时鼓励“健康人”及家属积极参与,让“健康人”及家属明白不良的心理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康复,并导致病情恶化。因此,较好的社会支持会使“健康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4.3为起搏术后的中青年开设《科学性生活指导》健康教育讲座

安置起搏器后的中青年“健康人”,疾病的痛苦虽解除,但无形中带来了心理、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又背上了另一个沉重的包袱,不能过有质量的生活。针对起搏术后中青年存在的疑问,我们特邀请为其安置起搏器的医生、导管室技术员举行咨询、答疑活动,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而对术后中青年存在的“忌口”的性问题,结合有关宣教资料,举办《科学性生活指导》教育讲座;并印发各种书面材料,让其带回家学习。使起搏器术后中青年“健康人”及家属明白盲目忌口对身体的损害,从而达到了宣传推广的作用,使他们能正真的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6.小结

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情景式健康教育;泌尿外科;护理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优质的护理服务已经成为各大医院不断追求的重点方向。根据相关资料显示[1-2],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期间增加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护理效果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健康宣教只是一种口头上的讲解,其中存在一定的缺陷,而情景式健康教育则通过互动性、真实性以及趣味性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3-4]。本研究以88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情景式健康教育对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泌尿外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44例)和实验组(44例),其中常规组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2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7—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3±2.64)岁,患者主要患病类型为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肾囊肿,患病人数分别为12例、10例、9例、6例、4例和3例;实验组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19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7—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18±2.75)岁,患者主要患病类型为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肾囊肿,患病人数分别为11例、11例、10例、5例、3例和4例。纳入标准:所选患者经确诊后均符合泌尿外科诊断标准,并且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中患有精神类疾病和严重并发症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常规检查,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叮嘱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内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实施情景式健康教育,具体护理内容为以下几点:1.2.1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患者入院后需要对其身体各项指标进行检查,从而了解患者自身情况,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叮嘱患者术前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症状和怎样更好的配合治疗。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回答,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5-6]。1.2.2加强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对其进行相关疾病知识详解,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目的、流程以及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7]。根据患者手术情况指导患者尿袋放尿的方法,以及患者引流管的管理,避免出现扭曲、挤压等现象,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对于有痛感的患者实施放松疗法、深呼吸活动等缓解疼痛,对于剧烈疼痛的患者可以选择适当的药物缓解患者疼痛[8]。1.2.3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由于患者在得知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因为自身病情或家庭经济问题而产生焦虑、抑郁、暴躁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交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需要进行详细解答,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语气要温柔、诚恳,从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9-10]。

1.3评价指标

对于入选患者采用心理应激反应评价,评价量表共分为3个等级,1级为患者有轻度不适,无恐惧或轻微恐惧;2级为患者具有明显不适现象,并且有逃避行为;3级患者出现严重不适现象,并且出现中断治疗或取消治疗现象。同时对两组患者收缩压、脉搏、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11]。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x±s)显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来检验患者资料差异。患者资料差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脉搏变化及住院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脉搏情况差异不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2.2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评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评级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

由于传统健康教育主要以口述为主,根据对相关资料研究显示,传统的健康教育效果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患者的理解能力不同其接受效果也存在差异,因此对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造成影响[12-13]。情景式健康教育主要以患者为中心,更加注重患者主诉,在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通俗易懂、直观等优势,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和心理状态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14]。同时情景式健康教育具有阶段性、渐序性和针对性,更加严谨有效的避免了口述引起误解而造成护理差错[15]。本研究主要通过对88例泌尿外科患者实施情景式健康教育,主要针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健康宣教,并且在患者术后康复期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饮食护理、康复训练,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身体各项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评级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泌尿外科护理中采用情景式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此护理措施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胡蕾,丁金玲.情景式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便秘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6):1925-1928.

[2]周晶,潘悦.同伴情景式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8):881-884.

[3]梁丽丽,牛永青.情景式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8(20):115-116.

[4]潘晶.情景式健康教育在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中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2(10):242-243.

[5]丛媛,张淑琴,高欣.情景式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5(27):1501-1502.

[6]葛芸.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8(19):238-239.

[7]杨丽芳.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2014,12(1):315.

[8]余长青.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医学,2013,34(3):539.

[9]许亚君.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探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9):565.

[10]黎淑君,黎晓宁.个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4):136-138.

[11]戴思敏,林进敏,伍世杰.个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8):2803-2804.

[12]陈敏.个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4):267-268.

[13]汪静娜,余燕.循证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8):38-40.

[14]刘秀英.个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手术5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7):122.

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第8篇

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着人们对是非、荣辱、善恶、美丑等价值判断和对人生态度的看法,中等职业阶段的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不断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正确引导中职学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其他集体活动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学会与同学团结协作。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生活及以后的工作要有高度责任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激烈自己不断向更高更难的目标挑战。再次,要让学生学会的独立。离开家庭父母的庇护来到学生独立生活的中职生正是他们学会独立的关键期。学校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最后,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对于善与恶、对与错、高尚与低劣等是否观念能够正确的判断并主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中职生的良好的情绪

中职生正处在情绪极不稳定,变化多端、易冲动、烦躁的阶段,加于正确的引导,培养健康良好的情绪对其整个人生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创造良好氛围。某种情绪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情境,要培养中职生健康良好的情绪,就需要创设适宜的氛围,让中职生生活在一个充满友爱、相互信任、互帮互助的学校集体中。其次,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中职生经常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再次,保持适度的焦虑。研究发现过于焦虑会使人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从而影响人的认知和辨别能力,进而影响个体的精神状态。另外,焦虑过低则使人精神涣散,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保持学生适度的焦虑水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情绪体现都有一定的意义。

三、提高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鉴于中职中在人际交往存在的障碍,特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交往观,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水平。其次,教会中职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人际沟通技巧的课程、专题讲座、课外读物等向学生系统的介绍提高沟通能力的技巧及交往的礼仪规范等。

四、加强中职生职业心理健康的教育

作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中职生,有一个健康的职业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提高培养中职生健康的职业心理。

1、加强对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求职过程不单单是一场能力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理素质的挑战。与高学历大学生相比,中职生中因其学历相对偏低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在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许多中职生表现出自卑、焦虑、挫折感等等不良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为他们求职做好准备:首先,要提高中职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求职是一场持久战,遭受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培养承受挫折的心理素养,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其次,要提高自信心。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能,对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充满必胜的信心。同时,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有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要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