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7:49:39
护理礼仪常识范文第1篇
1方法
1.1调查工具在本次研究中,对原量表做了适当的修改,使条目的描述更符合护士长工作特点,请相关护理专家进行了审阅,并做预调查以评价量表。
1.1.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任职年限、任职岗位、科室、管辖护士人数等。
1.1.2时间管理倾向量表[16]包括3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8个条目)、时间监控观(29个条目)、时间效能感(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1~5分。总分越高表明时间管理倾向水平高,1.00~2.33分表示时间管理倾向为低水平,2.34~3.66分表示时间管理倾向为中等水平,3.67~5.00分表示时间管理倾向为高水平[17]。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7,重测信度为0.826。
1.1.3工作压力量表[18]包括焦虑、疲劳、忧郁、低自尊4个维度,共15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非常同意”至“非常不同意”分别赋值为1~5分。工作压力的每题平均分为2.50分,若处于平均值,表明员工的压力在中等水平[19]。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36,重测信度为0.843。
1.2调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由研究者本人向被调查者详细讲解调查目的、内容和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填写完毕后由研究者逐一核查,当场收回问卷。共发放问卷432份,回收有效问卷388份,有效回收率为89.81%。
1.3统计学方法运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时间管理倾向与工作压力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护士长一般资料388名护士长年龄27~56(39.20±6.23)岁,任职年限1~32(19.52±7.03)年,管辖护士人数6~52(23.62±6.30)名。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
2.2护士长时间管理倾向现状
护士长时间管理倾向总均分为(3.71±0.32)分,其中时间价值感得分(4.05±0.48)分;时间效能感得分(3.96±0.43)分;时间监控观得分(3.55±0.34)分。时间管理倾向高水平的护士长216名,占55.67%;中等水平的护士长172名,占44.33%;无低水平者。平均分较低的10个条目都属于时间监控观维度,见表2。
2.3护士长工作压力现状护士长工作压力得分为1.33~4.00(2.58±0.48)分,53.43%的护士长工作压力高于平均水平。
2.4护士长时间管理倾向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2.4.1高低时间管理倾向者工作压力的差异对388名护士长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从高到低排序,由高到低取总人数的27%(n=105)作为高时间管理倾向组,工作压力得分(34.14±6.44)分;由低到高取总人数的27%(n=105)作为低时间管理倾向组,工作压力得分(43.38±6.25)分,两组工作压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48,P=0.000)。
2.4.2护士长时间管理倾向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见表3)
2.4.3护士长时间管理倾向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以工作压力总分为因变量,以时间管理倾向3个维度为自变量(分别以原数值代入方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能显著预测护士长的工作压力,可以解释工作压力变异的3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3讨论
3.1护士长时间管理倾向处于高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长时间管理倾向总均分为(3.71±0.32)分,处于高水平。可能与护士长作为基层管理者,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必须合理管理时间,才能把工作处理好有关。其中,护士长时间监控观维度得分较低,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1]。护士长在“参加时间管理培训”和“收集有效利用时间的资料”方面得分低,说明护士长对自身在时间管理方面的学习现状评价较低,护士长迫切需要接受时间管理培训。邹碧荣等[20]调查也发现,护士长对时间管理培训需求明显。条目“我工作的时候常被无关的事情打断,无法持续工作”和“我工作的时候常担心其他的工作,容易分心”得分排在低分第2位和第10位,说明护士长不能很好地制订周密的计划或计划因诸多的随机事件而被打乱,加强时间管理及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十分重要。工作量大及运动休闲少相关的条目得分处于低分第1位及第4~7位,说明护士长的工作负荷大,缺少运动休息时间。相关研究显示,护士长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21],而工作负荷过重是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22];运动或休闲是生活满意度的最重要来源,参加较多休闲活动的人积极情绪体验更多,心理更健康。提示应加强护士长时间管理培训,提高工作效率,使护士长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运动或休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职业倦怠,促进心理健康。
3.2护士长工作压力较大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长的工作压力得分为(2.58±0.48)分,且53.43%的护士长工作压力高于平均水平。根据认知交互理论[23],工作压力是个体对环境认知评价的互动结果,当个体发现自己的应对资源能够应对面临的情景时,压力反应适度;反之,则压力反应较大。由此分析护士长工作压力较大的原因可能是:目前,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害,护士长作为护理队伍的领头人,工作范围广,环境给护士长带来的工作压力很大;本研究样本均来源于三级甲等医院,这些医院的护士长多数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他们体验到个人自我发展的巨大压力[26],然而繁重的工作严重影响了护士长继续深造的精力及时间,导致其扩充应对资源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这将进一步加重护士长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过大可能会对护士长的身心健康、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提示应积极倡导压力管理策略,使护士长保持适度的工作压力,以进一步促进身心健康。
3.3护士长时间管理倾向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低时间管理倾向组的护士长工作压力得分高于高时间管理倾向组的护士长,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不善于利用时间的护士长工作压力更大。护士长时间管理倾向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与范翠英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随着护士长对时间的管理、驾驭能力和自信心的增强,其工作压力程度将会降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能显著预测工作压力,与何伟强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为,时间监控观强的护士长善于利用时间,能协调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具有更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从而工作压力更轻;时间效能感是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估计的一种表现,时间效能感强的护士长,认为自己有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很可能也迁移到对压力的感受上,认为自己能战胜压力。总之,护士长时间管理倾向对内在的工作压力产生明显的影响。提示通过加强时间管理培训,提高护士长时间管理倾向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护士长的工作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4小结
护理礼仪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胰岛素泵;常见问题;护理对策
2005年9月-2009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68例,现对其使用胰岛素泵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168例,其中男121例,女47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56.14岁;1型糖尿病患者14例,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
1.2胰岛素泵型号为美敦力(712型)胰岛素泵(REFMMT-712WWL),MINIMED508MINIMED507C。
1.3出现的问题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出现问题22例占13%。其中导管堵塞7例,占4.1%;感染6例,占3.5%;导管拔出4例,占2.3%;换电池不及时2例,占1.2%;换药不及时2例,占1.2%;更换电池后参数没有重新设定导致胰岛素泵停止运行1例,占0.6%。
2操作方法
(1)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让患者或家属理解并配合使用胰岛素泵,并签订胰岛素泵使用同意书。(2)安装胰岛素泵时,安装者清洁双手,用2%碘酒和75%酒精消毒输注部位的皮肤,自然干燥后将皮下软管注入皮下,用配套的无菌敷贴覆盖,并妥善固定放置胰岛素泵输注管。(3)穿刺部位选择下腹部距脐4~5cm区域并避开腰带处,新输注部位与上一次输注部位要相隔2~3cm以上[1]。(4)安装者根据医嘱设置胰岛素泵的参数,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3使用胰岛素泵出现的问题分析
3.1导管堵塞3例为吸药时没旋转润滑胰岛素泵储药器致使推注器受阻;2例为注射胰岛素泵皮下软管时没有拔出针芯;2例为注射胰岛素泵皮下软管时患者取坐姿,拔出针芯时造成皮下软管旋转扭曲。
3.2注射部位皮肤感染时间发生在5月31日-9月3日之间,因这段时间内天气炎热,患者走动容易出汗,揭开敷贴覆盖面发现汗液多,另一方面因2007年以前医保不报销材料费,故有的患者使用到2周才肯换胰岛素泵的储药器和输液管,因而有3例患者局部皮肤出现脓点,2例患者揭开敷贴覆盖面出现有恶臭气味,1例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痛。
3.3导管脱落导管脱落的问题中,2例患者因皮肤瘙痒抓脱,2例为外出检查时不慎拔出。
3.4其他夜班护士换电池不及时2例;夜班护士换药不及时2例;更换电池后胰岛素泵参数没有重新设定,导致胰岛素泵停止运行1例。
4护理对策
4.1导管堵塞胰岛素导管堵塞是我科使用胰岛素泵的主要问题。对此科室加强了胰岛素泵操作规程的培训,在使用胰岛素泵时一定要旋转润滑储药器2~3次,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储药器推注受阻而出现阻塞报警;另一方面要加强责任心,避免针芯未拔出而出现的堵塞;注射胰岛素泵皮下软管时,患者最好平卧位,防止拔出针芯时导管旋转扭曲而致堵塞。新晨
4.2局部皮肤感染护理人员操作前洗手和注射部位皮肤的清洁消毒,5~7天更换注射部位、胰岛素泵储药器和胰岛素泵输液管[2];告诉患者尽量在空调房间休息少到室外活动,避免汗液对注射部位皮肤的刺激,减少注射部位的感染。
4.3导管脱落请家属注意看护患者,防止患者抓痒不自主拔出导管;外出检查时请家属或患者告诉检查人员注意腹部有导管,不要拔出导管而引起患者的不满意。
护理礼仪常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针对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独有的特点,在着力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突出护理学院护理文化内涵,紧扣“五种种美德,四点理”两个中心,打造品牌项目,力求在务实中不断创新,在发展中打造精品,积极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服务。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成立五年来,护理学院学生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设中我们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方针为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在加强完善基础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我们针对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独有的特点,在着力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突出护理学院护理文化内涵,紧扣“五种美德、四点理念”两个中心,打造品牌项目,力求在务实中不断创新,在发展中打造精品,积极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服务。
一、五种美德: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研究和实用型人才。
论文百事通德才二者又以德行为先,为突出中医院校文化特色,我们努力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以文化、艺术、科技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厚德、感恩、祟礼、修身、自强”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同学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宣扬“厚德”文化,我们组织同学走进社区、街道、敬老院,进行义诊、义务劳动和健康宣教,我们组织大家为身边贫困的同学捐衣捐物,走上街头为偏远地区失学儿童募捐善款,为身患重疾的同学送去亲手制作的礼物……护理学生们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围绕“感恩”教育开展了多种活动:在感恩节来临之际,各班级纷纷抓住契机对班级同学进行感恩教育,如给母亲写一封信、“感恩”征文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图片事迹展等等;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对老师感恩,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大家一起做到“尊师重教”;为了感恩生活,我们举办了“中国传统节日宣传周”活动、“世界地球日环保宣传”活动……“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在学生会的引领下护理学院同学心怀感恩之心,立志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我们不断在同学中开展“崇礼”教育。我们开展以“与文明携手,创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宣传月”活动:揭露校园十大陋习,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制作文明书签、倡导文明公交、开办文明礼仪讲座、宣传诚信考试。通过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同学讲文明、树新风。
我们在同学中倡导“修身”美德,指引大家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外塑形象,修身明志,展示护理学院学生特有风采。在首届中国“白衣天使”大奖赛江苏赛区比赛中,程敏琼、顾媛嫒两位同学凭借出色实力进入决赛,并最终获得优秀奖。在“杏林之星”形象大赛中,荣获第一届“杏林之星”形象大赛团体第一名,第三届“杏林之星”形象大赛个人冠军的殊荣,护生的优异表现在这方舞台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在校级舞蹈大赛和辩论赛中,我们分获冠亚军,体现出了护生骄人的实力。“12?9”大合唱中,我院师生共同努力,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获得三等奖。
同学们“自强”的拼搏精神在运动场上得到了展现,在03年校运会上我们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第30届校运会上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第十二届青年文化节中,获排球比赛女子团体第二名、太极剑、太极拳比赛第二名。“人生处处是赛场”,护生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旗帜将永远在心中高高飘扬。
二、四点理念:围绕护理文化内涵,着力校园文化育人
作为护理学院院训的“励志、仁爱、精技、美仪”同时对现代护理文化内涵作出了精辟的概括。学生会努力带领同学们践行院训,在宣扬校园文化的同时塑造护理人,培养护理精神理念。
围绕“励志”,在每年的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我院都会举办护生授帽仪式。授帽仪式上,各大医院的护理专家及我院徐桂华院长为即将下临床的护生们亲手戴上庄严圣洁的燕尾帽,护生们则点燃捧在手心中的红烛,在护理前辈的带领下宣读誓词,并鼓励同学在临床把所学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南京医科大学许勤教授“走进美国护理”的讲座使同学们对西方护理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也引发了大家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赶上发达国家的护理水平的深深思考。同时,学院还举办“模拟人才市场”、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同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的在用人单位面前展示自我。
围绕“仁爱”,我们开展多种活动,组织学生帮助他人,奉献爱心,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我院学生在敬文图书馆广场开展以“创建和谐新校园,注外来建设者”为主题的义诊活动;我们来到了雁鸣山庄老年公寓,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关爱老人,奉献爱心。另外,我们还捐助贫困地区儿童,帮助班级困难学生、生病学生。在上半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组织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大家不仅慷慨解囊,捐款捐物,还踊跃报名参加赴川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奔赴抗灾第一线,披荆斩棘,通过我们的双手把护生的热情与爱心传递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围绕“精技”,我们每年举办护理技能操作比赛,开放操练室,组织专业讲座,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对护理专业更加热爱,专业思想也更加稳定,在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同学过硬的技术和热情的态度得到群众的热情赞扬和肯定。我们与校医桥工程部和东南大学联合组织举办了“急救知识培训活动”,活动介绍了各类急救的常识,并采用现场演示实际操作的方法向同学介绍了各种部位的包扎技术,开学初,我们抽调了多名临床实习的优秀学生承担了全校新生体检的抽血任务,她们以过硬的技术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为加强同学们面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助互助本领,加强护理急救技能的培训,我们拟成立“家庭护理急救社”,会邀请到专业人士为同学们作集中培训,并不断培养学生内部师资队伍,组织面向校内外非医护类专业同学的危机事件救护训练课,营造同学中互勉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对危机事件的防御意识,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对与处理能力。新晨
护理礼仪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个性化健康教育;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影响
人体的下肢静脉负责将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输回心脏,但由于从下肢到心脏的血液需要逆流而上,因此下肢静脉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往往会出现瓣膜关闭不全、扩张,继而出现静脉曲张[1]。从一定角度来说,下肢静脉曲张是不可逆的,通过药物无法治疗,只能通过有效的护理和锻炼促进恢复。因此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是十分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2.3±1.6)岁;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5~72岁,平均(54.1±2.0)岁。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统一的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日常的疾病护理。研究组:根据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病情的不同,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恢复计划,使患者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1.每坐或躺30min就要站立行走,或缓慢高抬腿,促进下肢血液循环;2.平躺,将腿部抬高,高于心脏部位,使血液能够顺利的流向下肢,每日进行2次类似的锻炼;3.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深色绿叶蔬菜,大蒜、洋葱等,多饮水,尽量避免饮酒;4.不穿紧绷的裤袜,保持衣物的宽松;5.不随意抓挠、按摩下肢。另外,由于静脉曲张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下肢的美观也受到了影响,患者往往会产生很强的自卑、焦躁情绪,因此还需要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首先向其普及如今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通过介绍生活常识和健康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配合开展各项恢复训练,以积极的心理态度来应对疾病。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2结果
2.1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测评分数为(93.14±0.9)分,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测评分数为(87.25±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下肢静脉瓣膜不全,腿部血液的回流受到影响所导致的,多发于一些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当中,如医生、教师、理发师、礼仪模特等。静脉曲张不仅影响了下肢的美观,也会出现酸痛等不适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但由于人体内并没有瓣膜修复的机制,而目前也没有研究出相应的药物,因此静脉曲张是无法自行恢复或通过药物来治疗的,只能通过一些常规的锻炼和护理,起到控制加重,稳住病情的缓解作用[2]。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下,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更好,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更高,说明患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治疗和护理常识,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因此将个性化健康教育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护理中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谭逢梅.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静脉曲张护理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2016,10(8):286-287.
护理礼仪常识范文第5篇
门诊导医的实施主要以导医护士为主,其作用主要有导向、咨询、观察和管理的作用。
1导向作用:门诊工作繁杂,人流量大,初诊病人对医院环境陌生,部分病人不知该挂什么科或找不到相应科室,需要进行多项检查的不能选择最优检诊程序,来回往返。导医护士可引导病人,缩短病人诊疗时间,缓解各科忙闲不均的状况。
2咨询作用:当病人及家属拿到各种辅助检查报告时,导医分诊护士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作恰当的解释,介绍防治常识,引导就诊。导医服务的护士必须具备各科专业常识,对病人的各种咨询做到科学,客观地回答,并要善于发现就诊病人的心理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及时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3保证安全作用:门诊大厅导医台增设轮椅和担架,行走不便、急诊、危重和年老的病人,可由导医护士用轮椅送至相应科室诊疗,保证途中安全。
4观察护理作用:分诊护士要对候诊室病人的数量,危急、重症,高龄(70岁以上)病人进行巡视及病情评估,做到心中有数,若有病情变化,随时给予相应处理。
5维护秩序作用:门诊病人多、就医心切,常出现不必要的拥挤、争吵,若处理不当可导致秩序混乱;传染病人的出入,潜伏交叉感染的危险,及时隔离传染病人;医院为无烟区,候诊病人禁止吸烟,导医分诊护士通过疏导、管理,使病人按序就诊,维护候诊秩序,保持所管区域的清洁,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有序、整洁的就诊环境。
门诊导医的工作常规
1门诊导医台为导医护士值班岗位。上班时间统一着导医服装,佩带标志牌和“导医为您服务”绶带;实行站立式、流动性服务,态度热情诚恳,语言文明温和,耐心周到细致,主动询问,认真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
2引导病人到相关科室就诊。对危重、老幼、残疾病人重点照顾,主动搀扶护送。为老弱病残者取药划价,遇有病情突变的病人,及时联系医生,尽早救治,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3营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主动搞好医护、科室间的协调配合,发挥好导医在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病人感受入院有人迎,看病有人引,困难有人帮,体会到人性化服务的温馨。
门诊导医的管理要求
1加强教育培训。门诊导医要挑选素质高、形象好的护士担任,导医护士在门诊部主任、护士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导医护士要求是正规护理院校的毕业生,上岗前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仪容、仪貌和服务规范用语;(2)制度职责和门诊工作流程;(3)分诊台操作系统的使用;(4)医学科普知识、各科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和健康宣教知识。要树立“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要熟悉医院及科室的布局、科室特色、专家特长、礼仪要求、健康教育、护理学和心理学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提高内在素质。导医人员除了外部形象要求外,还要具备较高的内在素质,要有强烈的事业、责任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较为全面的各科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导医技巧,沉稳得体的言行举止,还要有较强的信息沟通能力和善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落实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人性化服务要求导医人员将现代人文文化融入工作之中,营造高层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让病人从刚入院那一刻起直到就医全过程,始终感受到到温情、方便、舒适、满意。
4加大督查管理。制定具体检查指标、质量标准,如主动性、安全护送人次、咨询人次、病人的满意度、卫生宣教的质量和效果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上岗工作情况随机进行抽查,并根据工作情况与奖金挂钩。
结束语:
护理礼仪常识范文第6篇
1.1方法
1.1.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1)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与其沟通,向其讲解结核病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按时服药的重要性。(2)按医嘱给予患者临床护理。
1.1.2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1)护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结核病知识、语言礼仪、行为规范等培训,使其在给予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突出礼貌性、文明性、乐观性、情感性、规范性,让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3]。(2)健康宣教:第一,采用集中讲座、观看影像资料、个别指导、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讲解,其内容包括:结核病致病因素;机体病理性改变;传播途径;康复治愈方法;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事项;隔离常识等。第二,让患者清楚知道早期-联合-全程-规律-适量用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饮食对促进机体恢复的作用。第三,教会患者有效排痰、正确采集标本的方法。(3)心理护理:对于悲观型患者,给予其心理疏导时,应注意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其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对于忧郁型患者,主要采取疏通与开导方法,引导其参加娱乐活动并结交知心朋友,使之保持乐观的情绪;对于过分依赖型或过分执拗型患者,采取规劝、解释方法,并经常给予其表扬与鼓励,增进患者的自强意志。(4)社会支持:在临床护理中注重家庭的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家属每天探视患者,让其能够充分感受到家庭温暖与关爱;对于经济特别困难患者,为其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1.2评价指标采用GQOLI-74生活质量评分表给予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4],内容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项,每一项分值均为25分,总分100分,总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3统计学处理收集资料均选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其表示法为均数±标准差,P<0.05提示两组对比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物质生活评分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结核病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国际社会已经引起高度重视,结核病如果治疗不彻底,易发生反复性感染,患者易出现渐进性的体力丧失及心理改变,致使患者社会功能下降。另外结核病病程长,药物的副作用较大,加之社会偏见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